时间:2022-05-14 21:40:42
导语:在整车拆装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Abstract: Although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pen automobil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courses, the lack of practical automobile assembly training condition has restrained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this special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nd develop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open to practical teaching. Any single university cannot copy the huge system project, so the existing equipment and those can be added are taken a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design of the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The emphasis is to show the section set, technical process and part of the feasible assembly operation work.
关键词: 实训教学;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simulation;automobile assembly line;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54-03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研发,编
号:DZ2013A-05。
作者简介:张宪辉(1970-),男,辽宁庄河人,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0 引言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没有本质上的进展,依然参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沿袭着总成拆装及系统检查和检测实训项目,没有体现出汽车制造装配专业的专业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校内就能熟悉和了解汽车总装线的工段划分、工艺流程以及实际的项目操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学校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设计和开发面向实训教学的经济实用的模拟汽车总装线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课题。
1 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分析
1.1 汽车总装线的主要设备 尽管各汽车生产厂的产品不同,但其总装线上采用的设备类型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输送设备。该类设备是用于汽车总装配线各总成分装线以及大总成上线的输送,主要有摩擦滑橇输送链、轻型悬链、双板式带输送链、机动滚道柔性线输送链、物流吊运小车、磁导航车、积放链输送机等。②汽车装配线大总成上线设备。大总成上线设备是指发动机、前桥、后桥、驾驶室、车轮等总成在分装、组装后送至总装配线并在相应工位上线所采用的输送、吊装设备。③各种油液加注设备。主要包括燃油、油、冷却液、制动液、制冷剂等各种汽车装配线加注设备。④出厂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前束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转向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制动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排气分析仪等设备。⑤专用汽车装配线设备。包括车号打号机、罗纹紧固设备、车轮装配专用设备、自动涂胶机、液压桥装小车等。⑥工业机器人。主要在汽车生产中的点焊、弧焊、铆接、涂胶、喷涂等工序中应用。
1.2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形式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对于装配的效率以及车间内的物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整车厂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总装线。通过调研汇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布局类型:①总装车间划分成“仪表板工段、前围工段、动力总成工段、车门工段”等四个工段。②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分装线、线束区、内饰区、报架区、总装区、检测线”等几个部分。③一汽轿车工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一次内饰装配线、底盘线、二次内饰线、整车完整性检查、整车检测线”等几个工段。④长城哈弗汽车总装线由“内饰线、底盘线、外饰线和检测线”组成。⑤蒙派克车型将生产线分为“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三条主生产线和“发动机、后桥、车门及仪表板”四条分装线。
无论是哪种总装线布局类型,尽管它们划分的装配线名称不同、数量不同,但论其功能都大致相同,都分为分装线和主装线两大部分,其中分装线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前桥)分装线、后桥分装线、仪表板分装线等;主装线主要包括: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整车检测线等。分装线预先将各大总成组装完毕,分别运至总装线的相应工段,在总装线的各对应工段完成总成与车身的组装,在总装线还要完成整车组装后的性能检测。
2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定位
通过对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条实际的汽车总装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元素构成:
①空间和面积充足的车间厂房。②总装生产线设备。③工段设计与布局。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职业院校有限的条件下完全复制和效仿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不切实际的。本文研究的核心不是要模拟汽车总装线的高自动化程度,也不是要全面覆盖实际汽车总装线的所有环节和操作项目,而是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体现各类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工段框架、典型的装配工艺流程、主要的装配线操作项目,实现装配线常用工具的使用训练。因此,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基于实训教学”和汽车总装线的“模拟”两个方面。研究将不涉及实际汽车总装线中的自动输送设备(包括机械手等)、昂贵的装配线专用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等设备设施,也不考虑备品存储、物流运输、路试跑道、淋雨线等环节,而是利用学校已有的和有能力购置的设备设施,采用工位固定、人员相对运动的形式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重点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布局的设计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车型装配工艺流程的变化要求。②工段设计。在模拟汽车总装线基本布局的基础之上,设计出能够与实际汽车总装线工段设置基本吻合的、可实施的工段排列组合。③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备设施的配置研究及布置设计。
3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具体设计
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结合高职院校场地和实训设施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装配线工段设计以及总装线设施配置及布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3.1 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 通过对各类汽车装配线的调研、分析和总结,本文在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布局设计研究时,不仅对总装线进行了重点研究,也对与之配套的分装线进行了规划布置。在满足布局能适应多种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变化要求的同时,兼顾考虑学校场地因素,最终形成了图1所示的基本布局图。
如图1所示,总装线由四个工段区组成,按直线排列,每个工段区以一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采用地藏式举升机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使车身轻松运送和放置在相应的工段区,并且方便每个工段实施装配操作时高度的调整;另一个方面能够最大限度节省车间的有效空间)。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对应建有四个分装区(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装区用于汽车各总成的组装调试,之后输送到对应的总装工段,完成与车身的对接与组装。如此,形成了一个微缩版的模拟汽车总装线。该模拟总装线的各工段和分装区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车型的总装要求。
在空间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建议车间长度不小于50米,宽度不小于20米(其中总装线宽度为10米、通道宽度2米、分装区宽度8米),高度视采用的吊装运输设备的形式而定,一般不应低于5米。这样可以保证总装线的每个工段区有12.5米(长)×10米(宽)的作业空间,分装区拥有不小于12.5米(长)×8米(宽)的作业空间。如此,1000平方米的车间既不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负担,也基本能够满足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实训需求。
3.2 装配线工段设计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可以参考具体汽车生产厂的总装线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也可以按照一般的通用性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以本校汽车装配专业为例,根据汽车装配实训室的整体布局,在总装线的工段设计上,如图2所示,以四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形成总装线的四个工段区,按装配顺序依次直线排列为:内饰工段、底盘工段、综合工段、检测工段。
在内饰工段可以设计线束安装、内饰板安装、仪表台安装、操纵台安装等实训操作项目;在底盘工段可以安排各种油管、前/后悬架、动力总成、油箱、排气管、车轮等部件总成的安装操作项目;在综合工段可以安排完成座椅、电瓶、备胎、后备箱附件、雨刷、介质加注、车门调整、线路管路插接等实训内容;在检测工段可以根据学校具备的检测设施开展诸如专用仪器诊断、四轮定位、四合一综合性能检测等一系列性能测试。
为配合总装线的各种作业项目,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依次对应建有五个分装区,分别是:内饰件分装区、动力总成分装区+底盘分装区(共同与底盘工段对应)、其它附件存放区、工具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总成分装区和底盘分装区的布置是相邻且相互贯通的,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目前乘用车多以前置前驱动为主,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组装完毕后需要装配到前桥总成上之后,再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车身,所以这两个分装区要共同对应总装线的底盘工段;其它附件存放区主要为总装线上的综合工段的装配项目提供物资供应,而工具间主要用于存放总装线各工段需要使用的工具,并重点为检测工段提供检测用的设备设施。
3.3 设备配置与布局 为能模拟实现汽车总装线的整体运行,满足必要的实训项目的实施,经过对实际汽车装配线所用设备类型及功用的深入研究,结合本校汽车装配实训室的实际条件,确定了模拟汽车总装线所用的基本设备,具体如下:①吊装及搬运工具。汽车总装线是一条庞大的传送线,输送设备是保证汽车总装线正常工作的最基本保障。由于受场地及资金所限,故采用人工吊装及搬运方式来完成汽车及部件的传送:在车身传输方面,我们采用了体积小巧、易于操作的小型移动龙门架吊车来实现车身的吊装(见图2),采用车身台车完成车身的运输,台车能够从举升机平台内侧通过,以保证车身可以被顺利输送到下一个工段。②升降工具。在总装线的每个工段,都装有一台地藏式举升机,以用于每个工段部件和总成装配时将车身升降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在总成传输方面,主要采用液压搬运车;在实施总成升降作业时,主要采用液压升降移动平台车、堆高叉车、发动机小吊、液压升降托架等设备。③装配工具。为实现模拟汽车装配线真实的操作,我们配置了装配线上普遍使用的气动工具、电动工具及机械式装配工具,并配套在模拟总装线各工段两侧的墙壁上安装了气源接口、拉伸式电源插排及照明用工作灯(见图3)。④加注工具。可以配置自动变速器油加注机、制动液加注机、转向油液加注机、空调制冷剂加注机等价格相对适中的加注设备来满足必要的实训操作项目的要求。⑤检测工具。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在检测工段的位置配置四轮定位仪和四合一检测线,这样基本能够满足对下线汽车性能检测的各种要求,如果没有条件,配置专用检测仪器及通用型检测仪器来进行整车检测工段的各种检测项目也是很有必要的。
4 结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面向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不是一定之规,譬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吊装运输工具改为天车(如图4所示),也可以对总装线的工段数量和顺序以及分装线的数量和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划分。由于各院校实际条件的差异,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谨以此方案作为“引玉”之石,能够从中有所启发就实现本文研究的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唐晓军.汽车企业车间的安全管理[J].汽车工程师,2013(06).
体验学习法最早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杜威写了一系列论证经验和学习之间关系的书,其中最有名的是1938 年第一次出版的《经验与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在书中,杜威提出了新的教育方式:将学生的亲身体验作为教学内容。体验教学模式经过杜威、皮亚杰、库伯等人结合了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等多学科理论重新演绎后,体验式学习法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一种优秀的学习理论。[1]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职业方向课,同时也是该专业的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是培养公估机构急需的二手机动车鉴定员、机动车公估机构公估员必须的技能课程。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进行教学过程中,许多项目需采用与汽车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需提供多辆整车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且该门课程是在大二开设,实训所用的车子学生大一就开始整车拆装到大二还采用实训室的车辆进行教学,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相关技能的掌握。并且学生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获得,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缺少直接接触,对二手车交易实际运作过程不了解。从事机动车鉴定、评估相关工作的学生要经过单位的再培训才能上岗。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具和场地等问题都困扰着教师,制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在《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体验式教学改革尝试。
1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进行体验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内容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习及领悟,在实际体验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程教学内容研究过程中要与岗位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与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最终培养企业需要的符合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人才。
1.1 教学内容岗位化
通过调查分析二手机动车鉴定员岗位的实际工作,确定基于二手机动车鉴定员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转化为二手车评估教学过程。基于二手机动车鉴定员工作过程设计符合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的具体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最后围绕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
图1 二手车评估工作与二手车评估教学内容关系图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基于就机动车鉴定实际工作选取教学内容,以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二手车为载体,设计了四个实践项目,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项目一:静态检查
组织学生分组实施体验教学,借学院老师自己的若干辆较新的私家车,对车辆进行静态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识伪检查、外观检查。并结合汽车评估方法进行价格估算,使用较简单的方法如重置成本法中的使用年限法。培养学生现场拍照、记录、信息查询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项目二:动态检查
组织学生分组实施体验教学,借学院校车队若干辆车子,对车辆进行动态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发动机运转状况检查和汽车路试检查。为了确保安全起见路试阶段由老师当驾驶员学生当乘客完成。并结合汽车评估方法进行价格估算,使用重置成本法中综合检查法、现行市价法等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
项目三:市场调查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市场调查,以整个学院的停车场假定为二手车交易市场,并且对车子的品牌、经销商、排量、年限等进行调查分析,然后进行估价练习,对就业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的能力。课外组织学生对宁波市的二手车市场进行调查。
项目四:整车评估教学录像制作、评估报告撰写
每组学生选择一辆车子进行整车评估,对二手车评估工作进行体验,评估过程全程录制,并撰写评估报告。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用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的能力。
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2 教学过程体验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种开放式体验性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积极体验;唤醒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有机融合实现多元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把学校的停车场、汽车的驾驶室当成课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表达。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解决教具、场地等问题。如教具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借用学校老师的私家车、学校的校车等,利于学生对不同品牌车型进行评估训练。场地设置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学校现有停车场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资源进行真实情景的实战教学,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深度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供体验平台,根据教学内容随堂随地随时地变成角色扮演、讨论、辩论、演示的场所。
以项目二为例来进行说明,项目的组织教学情况。
第一步,准备工作――教师:准备好教学用轿车;学生:准备好摄像用工具、准备好已完成的PPT。
第二步,教学实施--理论内容讲授,采取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形式。
第三步,制定计划――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制定工作计划,采取组长负责制,工作分配细致到个人。
第四步,分组实施――学生按小组的形式开放性的分散到指定的学校停车场,进行体验式教学。
第五步,分析总结――学生分析总结体验结果,现场制作PPT。教室内允许使用电脑,借助网络协助完成项目总结。
第六步,汇报反思――学生现场汇报,教师评定反馈。
第七步,拓展训练。
1.3 教学方式多元化
课程组成员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任(下转第218页)(上接第125页)务中主要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技能训练中主要进行任务驱动法;在项目训练中主要通过现场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组织中研讨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有机融合;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演示、示范等体验,让学生感悟 “这是我的工作”,引导学生今后正确进行择业;通过讨论、辩论等体验,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问题能力,让学生感悟“我怎样做好这份工作”,引导学生如何做好这份工作。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分组进行项目调查;在分析总结阶段,学生以小组为中心合作式完成项目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际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感悟“在这个大环境下我怎样做的更好”。
图2 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1.4 教学资源企业化
把企业的办事方法和工作资料搬进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素材、工作单证样表来源于企业一线,实现学习和工作的对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对接。
课程教学中的项目过程记录单,来源于宁波二手车市场交易的工作单;实践项目的演示教材来源于二手车评估机构岗前培训教程。
1.5 教学考核科学化
考核方法注重形成性考核,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关注学生实际能力提高的过程。考核遵从“过程化、真实化、多元化”的原则。
在强化课程考核的同时,课程组还非常注重及时的教学反馈,结合学生的反馈,企业的反馈,课程组的反馈以及教学督导的反馈,四位一体,全面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
一、汽车科技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也随之增加。根据2014年底的统计数据,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4亿辆,而200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仅有2400万辆,2014年汽车保有量数据较十年期提高了29.9%。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新技术、新科技也日新月异,比如:奥迪最新开发的GFRP玻璃纤维复合材质悬架弹簧,复合材质悬架弹簧的操控反应有所提升,且比传统弹簧轻40%;绿色新能源汽车以及零尾气排放等环保技术;路虎捷豹受到赛车启发,设计虚拟风挡玻璃系统,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和辅助功能,让行车更安全、便捷,无人驾驶概念机的研发。目前汽车行业新技术众多,本文不一一列举。新科技、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汽车的维修及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职类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符合科技发展的合格汽修工作人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汽车维修业现状及从业人员概况
随着汽车的逐步大众化,也为汽车维修行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面对庞大的维修市场,许多汽车企业逐渐抢占国内市场,例如博士公司在我国建立了500多家汽车维修厂,德国等汽车用品制造商也逐步加大国内汽车维修店的数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约50万家,相应从业人员约300万左右,但是当前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汽车保有量的需求,这使得汽车维修人员成为近些年的紧缺型人才。汽车逐步向智能化、人性化、高效化发展,也迫使相应维修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而我国汽车维修人员的现状,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发展的需求,首先长期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人员普遍文化基础薄弱,技术素养偏低,其次传统汽修行业普遍待遇偏低,工作环境较差,直接影响维修人员的进一步学习。调查显示,我国汽修工作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38.5%,高中阶段学历占51.5%,目前达到技师的比例仅占8%,这就造成了从事汽修工作的人员严重紧缺的局面。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本人实际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实际调查,并结合我国高职类汽修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总结该专业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选取方面,首先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高效的接收:其次有些专业教材内容陈旧,未能及时更新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新科技,新工艺,直接导致了人才的培养与现代化汽车的发展完全不适应。
2、教学过程中,首先大多数专业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往往一门专业课程仅设置―周实训课,甚至没有实训课,这样脱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的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受制于高职类院校本身客观条件的约束,部分院校不能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而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陈旧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接收更加困难。最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师的缺乏师,也是制约本专业发展的―个重要因素。
3、实训教学过程中,校内实训工厂设备陈旧是我国大部分高职类院校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实训过程拆装陈旧的发动机,不仅不能适应目前汽车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学生的技能
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国内部分高职类院校采用校内实训工厂和校外企业联合实训的培养方式,校外企业部分设备虽然先进,但是其实训场地有限,学生不能同时参加实训,从而学生实训技能的锻炼也参差不齐。
四、现代化汽修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1、高等教育与新科学技术相并存。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高等教育作为新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而高职教育又使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两者不能脱离,应该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标。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对汽车发展的新技术又独到的研究,比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致力于研究汽车整车集成开发技术、洁净能源汽车、燃料电池轿车虚拟匹配开发技术;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汽车成套制造技术与装备、节能环保汽车设计方法技术研究、高效节能环保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等等。目前研究或者实施的新技术,对汽车业的制造和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穿插介绍相关新技术,适当引入,以保证学生能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可将目前行业先进科学技术整合,并积极与相应高等院校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尝试选修课线上教学的方法,将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新发展及时有效的传达给学生,使其准确掌握行业动向。
2、引进企业的先进维修技术进课堂
引进一些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汽车企业,比如“奇瑞”、“江淮”等自主品牌,让学生及时了解研发的新技术、新动态使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能够深入到企业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或者聘请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进行指导,以便达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目的。同时,院校应该积极与维修设备厂相互配合,完成教师培训或者聘维修厂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先进汽车维修仪器的操作方法,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拓展了维修厂的市场。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7S;双师型;实训基地
我校于2006年9月重设了汽车维修专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但在学生就业面试,及对毕业学生顶岗实习调查时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严重脱节,不能解决企业中一些实际问题;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好、用好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实际操作水平,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论证,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步署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行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
1.“理实一体化”已呈现的优势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中高职、社会人员等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经过我们一年多的实践,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优势可概括如下:
1.1 7S管理模式的落实
“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参考“4S”店的“7S”管理模式,“7S”就是“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节约”,就是让学生将来适应企业的需求,平常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始终贯穿进行。在每天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进行整理学习工作范围、整顿实训器材、清洁设备和工量具、清扫地面等多方面的学习工作并恒久保持;在整个一体化教学环节中必须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操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1.2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一要提高专业理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指导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二要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技能,熟练运用现代诊断设备,能发现解决实际问题;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载体,学生边学边练边总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获得家长的好评,同时学生在毕业时也能很快地就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我校在江苏首届技术能手比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比赛南通赛区获得第一名,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这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魅力。
1.3“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就是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理论教学水平,而且也应具备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目前我校汽修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技能薄弱现象,针对这个现象,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系部积极创造合理的条件,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的对口实习和专业资格培训;通过上系部、校公开课,开教学研讨会;通过系部“教师技能节”“学生技能节”;加上教师的自学,来提高汽修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4促进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结合企业的需求,我校根据教学大纲和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求设置了以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发动机(机械部分)拆装实训室、发动机排故(电控部分)实训室、汽车保养实训室、汽车底盘拆装实训室、汽车整车电气实训室、空调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钣喷与汽车美容实训室、仿真(虚拟)实训室、混合动力实训室等,通过对汽修教学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汽修教育技术基地,从而保证并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5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
由于汽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更新,汽车性能不断完善,修理工艺要求越来越高,教材内容与实训设备之间又严重脱节或相对滞后,有些内容又不太相符一体化教学的精神,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我部汽车教研组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培训、召开校企研讨会,共同开发实训指导书、学生学习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制作动态、静态课件,设计教学场景,最后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选用比较合适的教材,力争将汽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职业道德、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提高了理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训指导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不仅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熟悉掌握技能和现代诊断设备的使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2.“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中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改善
为了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序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进一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教学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结合企业的需求,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校领导已经同意进一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决定进行二期投资。
2.2师资队伍的严重缺乏
现阶段我校有14个在校汽修班级(平均每班40人),有中职、高职,专业教师只有10人,刚进大学生4人,想要更好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学校一方面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尤其是新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中高级汽修人才或双师型教师的招聘力度,学校和系部多开展公开课活动,教学研讨会,多举办和参与各类专业比赛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是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内涵,并以此带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车辆与交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车辆工程实验室、智能交通运输实验室、交通实训中心等三大组成部分,共有十四个实验分室、一条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一个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一个具有一类资质的汽车修理车间以及整车陈列区、汽车拆装区、发动机修理区、汽车4S实训区等。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结合车辆与交通实验中心建设,主要从观念、制度、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进行体系改革与创新。
1. 创新观念
教育观念是影响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核心因素。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创新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和不断创新教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开拓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结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开设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方向,不断更新实践方式和实践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柔性制度保障
进行柔性化管理,重视评价体制改革。建立柔性化、弹性大的管理制度,结合示范中心的实际情况,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分别创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体制,实验指导教师的评价分两个方面:(1)实验教学的设计、材料准备,其中以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为主要评价对象;(2)实验完成后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如果学生的方案有新理论、新方法,即使最后没有得出成功的结果也要积极鼓励,改变片面考察学生的出勤、实验报告完成等。
3. 突出特色
地方高校要较快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求发展,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指导下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全局出发,分析自己学校的实际,确定学校的类型、性质、规模和人才培养规格等,并在人才培养规格、培养途径、教学过程等方面发展自己的专长,从而使自己的学校办出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来。
4. 以学生为本
确立“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制,使管理根据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还要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做出灵活调整。在充分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实行“导师制”和“目标化”管理,即为7或 8个同学配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导师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培养计划,实施“目标化”管理和过程监督,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计划,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实验教学方面也可以在正常课程之外,根据学生的培养计划,临时增加实验内容,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各项技能竞赛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1. 重视师资队伍培养
高水平的人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和科研队伍,才能建设成高水平的示范中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示范中心在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过程中,注重培养具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此外,积极培养与引进学术带头人,以人才梯队建设带动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研发和人才培养任务。而且中心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工程实践,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与企业结对进行科研活动,不但可以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更能拓宽其知识面,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
2. 更新课程设置
(1)优化教学体系。示范中心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的理念,努力构建创新平台。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向车辆技术市场、交通行业和物流业三大产业,以学科基础认知、专业核心能力、科技创新为三个层次,以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车辆总成零部件设计制造、交通运输组织与优化、交通规划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为六大能力模块,构建“层次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课程定位;岗位群;工作任务
下面我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为例,浅谈一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自我系设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以来,汽车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一直是该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汽车构造、汽车使用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企业管理及现代市场营销和汽车保养装潢等专业知识,适应汽车销售企业、汽车维修企业及保险企业需求,从提高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养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汽车运用技术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学中应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重点,培养学生具备沟通技能、调查和分析问题技能、保险销售能力、核保和承保能力以及汽车保险查勘和赔案的实际处理能力,以便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包括汽车销售类、市场开发类、客户服务类、备件类、二手车销售类、车险理赔类、售后服务类共7大类共14个岗位。其中车险理赔类岗位包括汽车保险销售、事故车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等。
车险理赔类岗位职业能力是
1、对各种汽车保险主要条款的解析、保险费率的计算能力。
2、对事故车和事故现场进行查勘与立案、定损、赔款理算的能力。
3、能够正确分析和引导顾客的投保行为;
4、具备针对车辆的用途和客户特点制定相应的保险方案能力;
5、独立签单能力;
6、汽车保险核保业务处理能力;
7、汽车保险理赔稽核工作能力;
8、汽车保险案件进行独立调查取证能力;
9、 能够独立承担处理汽车保险理赔业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保险销售、事故车查勘定损员、理赔员等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对汽车保险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因此,本课程对培养车险理赔类岗位的职业能力有较大的作用。本课程的同步课程是汽车驾驶技术,后续课程是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
(二)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新的设计理念出发,抛弃以往纯理论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授课方法,使之有特色、有亮点,汇集贴近现实,贴近中国汽车保险业;引入现代汽车公司、保险公司的现实做法、业务流程以及业务规范,与企业的业务实际零距离接触;强化技能和技法的训练,通过安排实际操作训练的实践练习项目,训练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思路
邀请4S店的销售经理、售后服务经理等一线专家和老师一起,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岗位进行分析,再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模块),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项目),最后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从而实现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重新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选取依据是专业核心技能对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要求和汽车营销专业的知识体系以及汽车保险销售、事故车查勘员、定损员、理赔员岗位技能要求。
[1](二)内容组织(见表1)
(三)表现形式
1、参考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高职改革教材
2、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实训项目、可拆装整车
3、网络包括搜狐汽车、汽车之家、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等
4、习题包括课后实践训练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融理论知识传授、操作能力培养于一体。理论教学以讲授、讨论为主,全面系统地讲授本门课程的知识,辅以一定的实践。
(二)教学方法
近年来,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断改进、丰富教学方法,采用了许多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强调课堂互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 的模式而转为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首先演示,然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根据本节课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各小组发言后由教师对学生讨论进行总结。
2、角色扮演法
老师把角色的情景布置下去,学生准备。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扮演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并对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学生行为技能最有效的一种培训方法。在讲解汽车保险合同订立、变更和解除时可以运用此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感受汽车保险实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各种生动鲜活的案例的使用,使同学们如临其境,能使其更好的消化学过的知识,极大的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减少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在学习汽车保险理赔知识时,大量在用此教学方法。
4、典型事故分析法
选取典型事故车型,对它的查勘、绘图、定损等进行分析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5、企业观摩实践法
利用实习或周末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4S店观摩实践,并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可以组织学生去学习
6、情景模拟法
教师布置一个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进行计划、实施和评估阶段。进行某一任务时,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分工合作,开展广泛的讨论和意见交流;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启发性意见,避免学生针对某一问题争论不休或偏离主题。这一教学方法在汽车保险的核保核赔中应用较多。
7、讨论法
教师布置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随机组对进行相互讲解(一方讲解,另一方倾听),不断变化组对人员,加深对所读知识的理解,然后再小组讨论。最后以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此方法运用广泛,在每项任务中都可以使用,其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倾听能力、专注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手段
本课程综合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具体包括:开发、制作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课件,利用了网络视频资料,通过QQ、电子邮件等实现网络互动式教学,将课程的资源上网,师生在网上交流,获取汽车行业新动态、新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四)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网络环境:学院校园网、搜狐汽车、汽车之家网、电子图书,电子光盘等。
四、教学队伍
本课程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敬业爱岗、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4名,其中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3人,占21%,讲师(含实验师、工程师)6人,占43%,其他占36%。双师型教师2人,占13%。兼职教师6人,占43%。
五、实践条件
(一)校内实训条件
机电系汽车实训厂房、汽车营销多媒体教室、校内停车场等。
(二)校外实习环境
我系现有五个校外实习基地: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天水兰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公司、天水羲通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六、教学效果
(一)教学评价(表略)
(二)社会评价
本专业只有09级第一届毕业生,但是09级的实习单位中,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有限公司和天水兰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均对我专业学生有较高评价。部分顶岗实习学生直接留在实习单位顺利就业,这些单位均表示愿意继续接收我专业的学生。
学生在与兰陵合作举办的第一届营销技能大赛中有出色表现。(图略)我系10级学生在二零一二年全国依维柯杯营销技能大赛上获取三等奖。(图略)
七、课程特色
1、内容选取职业化
2、教学手段信息化
3、典型任务具体化
关键词:现状 素质 教学 实践 改革 发展
1.汽车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学习没有压力,缺乏紧迫感、责任感
现代家庭独身女子多,长期以来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对社会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同时现行的招生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学生须通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中职学习。而现在的招生模式却是各中职学校铺上红地毯、畅门入学,没有任何分数限制,学生可以轻松进入中职学习,而且不论成绩如何,由于大环境的需要最终都能轻而易举地进入工厂就业,当然这样就业的学生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1.2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职教特色
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教材内容陈旧,与现代汽车技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这次国家级培训就深有体会。现有教材多以传统汽车如CA1092、EQ1092等车型为主,对汽车电子技术讲解仍停留在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电子点火装置、电子喇叭等70年代初期第一代分立元件的基础上。而对于现代汽车汽油喷射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集中控制技术、EPS等汽车新技术、新结构介绍太少或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对于现在较前沿的如汽油直喷技术(FSI),柴油高压共轨技术,柴油机电控技术、电子调速器等几乎少有提及。教材生成周期过长,导致新技术进入课堂、新设备进入校园滞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行业、4S店的需要。
此外,现行汽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不仅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其中适应现代汽车需要的人才奇缺,是制约汽车业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的最大困惑。
1.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教学环节的严重不足,已无法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目前汽车专业的课程安排中,文化基础课占40%,专业基础课占40%,生产实习课仅占20%,且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而国家的职教政策是在校实习两年,第三年顶岗实习,从而使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方式依然沿袭“粉笔+黑板、口授+板书”的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充分应用到教学中。生产实习设备大多是企业淘汰下来的、低技术含量的残次品,或已无法正常运转的废品或只是陈列品,只能勉强给学生进行拆装实习,无法满足故障诊断与排除及维护保养实习的教学需要,除此之外,实习车间的配备也跟不上,这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4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状况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在学历层次、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学历层次不齐,“双师型”骨干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缺乏;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操作能力极低,实践技能严重不足。不能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多数专业教师由于从未在维修企业工作过,实践技能严重缺乏,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动口不动手,或者多动口少动手,教学时理论课时占用过多,遇到实际动手却把课时安排的很少。这无疑于纸上谈兵。这些问题已成为汽车专业教学进步与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2.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2.1二头延伸,狠抓学生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学生的状况,我认为让学生学习有压力,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是重中之重。为此,可采用二头延伸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学生入学时即开始进行延伸,可通过交谈、走访、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整体情况,结合学生的成绩和就业意向分班。其次,在学生就业时进行延伸,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分配,同时将每一名就业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建立档案提供给就业的厂家,不仅把学生分配到厂,而且还要向厂家介绍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扶上马送一程,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
2.2加快教材修订工作,以优化课程结构
从职业教育分析入手,认真研究国家的职教政策,加强市场调研,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快教材的修订工作,在修订中要进一步充实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内容,把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和提高教材质量作为突破口,更好地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与改革工作。另外,为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应加强与各中职学校的联系,注意收集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方式取证,定期对已有教材进行修订,不断提高教材的质量。
学校也应适应就业市场及国家的职教政策,有针对性地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既保持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相对稳定,又应积极主动地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死教材活运用,使教材中的内容能与自己学校的实验实习设备结合起来,创造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专业教学之路。
2.3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对少数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但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鼓励通过多种方式限期完成学历进修,并要求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或参加国家级培训,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要严把教师学历关,今后聘用的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研究生。其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走出去”是指对大学毕业进入教师岗位的专业教师,虽然学历符合要求,但由于从未在维修企业岗位上工作过,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学校应适时送他们到企业进修、提高,对他们进行实践技术培训和“应知”、“应会”的考核,使其达到高级工以上的操作水平并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者,给出一定时间让专业课教师到高校学习深造,或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掌握本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学习到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的调整。“请进来”即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或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讲课,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达到师资队伍的科学组合。这样既可把企业丰富、生动的经验带到专业技能教学领域,又可加强学校与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
2.4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