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17:27:32
导语:在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以园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管理,加强园本培训与研究,深化特色教育教学为核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加强课题研究,凸现我园的特色教育。
二、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组有教师12人,分别是:项**、沈**、汪**、方**、徐**、郑**、杨**、黄**、姜**、倪**、邱**。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教研活动中能发挥骨干引导作用。沈**、项**、方**、张**是年轻教师,她们在教学经验上还有所欠缺,但是却拥有勇于创新,勤学好问的学习品质,在教研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新生代力量。在本学期的教研任务中,老教师们在注重提高自身保教技能的同时,更要关照、帮助年轻教师逐步成长,进一步增强我组的教研能力。
三、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提高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规范性、有效性。
2.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培养研究型教师,以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3.加强园本研修,督促教师按时完成学习、实践、成果阶段的任务。
4.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5.开展园本特色课程,将特色教学融入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创设之中。
四、活动具体措施:
1、每个星期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各个方面的研讨,共同研究教学技巧,分享教学亮点,让每个老师在研究讨论中得到提高,加强教学质量。
2、要求每位教研组员真正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根据自身的特长或学习需要,至少负责一次的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先进性,做好教研活动的资料收集、准备,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3、每次的教研活动做到有方案准备、文字记录、照片拍摄以及活动执教者的反思。
4、要求每位教研组员至少负责一次教研活动记录,做到认真记录教研过程,把活动中的亮点、难点都记录下来,以备在下周教研活动中继续深入研讨。每次活动后做好活动反思或小结。
五、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1、保教一日生活常规的落实。这是本学期我园马上要落实的内容,也是我们组教研活动的重点。我们将通过五次活动进行研讨,针对小、中、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幼儿生活环节、就餐环节、午睡环节、离园环节等落实到每一个班级中。
2、绘本膳食研讨课的选课和磨课。根据我园健康特色的园本理念,我们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健康饮食的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会选择健康食品,不吃或少吃垃圾食品。结合主题,把适合的绘本分享给幼儿。
3、我园户外体锻项目的落实和实施。户外区域活动在我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本学期,我们要将各个户外区域进行整合和调整,融入情境,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给与更多的自主性,形成具有我园特色的户外体锻活动。
4、室内区域的研讨。每个班级的室内区域创设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观摩、记录和反思,加强交流和创新,希望能有更多想法的碰撞,让区域活动更加精彩。
5、视频游戏观察及案例分析。幼儿自主游戏已渐渐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教师在这些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正确、理性的保证自己的位置,让我组的教师们学会放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更好为幼儿游戏服务。
具体活动内容及人员安排见附件一:
序号
周次
日期
研讨主题
研讨重点
地点
负责人
记录人
1
三
2.29
教研组计划的制定及任务布置
确定每期的研讨主题及人员安排
多功能厅
倪**
沈**
2
四
3.7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一)
生活环节细节研讨
多功能厅
汪**
沈**
3
五
3.14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二)
实际操作及反思
教室
沈**
郑**
4
六
3.21
保教一日活动常规(三)
实际操作及总结
教室
郑**
姜**
5
七
3.28
绘本膳食研讨课(一)
确定研讨主题
多功能厅
徐**
杨**
6
八
4.4
绘本膳食研讨课(二)
研讨课磨课及反思
教室
杨**
邱**
7
九
4.11
绘本膳食研讨课(三)
研讨课磨课及总结
教室
杨**
倪**
8
十
4.18
户外体锻项目(一)
项目整体规划
多功能厅
邱**
项**
9
十一
4.25
户外体锻项目(二)
项目准备细节调整
多功能厅
项**
黄**
10
十二
5.2
户外体锻项目(三)
户外试玩
操场
黄**
汪**
11
十三
5.9
户外体锻项目(四)
户外试玩
操场
汪**
沈**
12
十四
5.16
班级区域研讨
参观区域创设
教室
姜**
郑**
13
十五
5.23
一日活动常规(四)
半日观摩大三班一日常规活动
教室
方**
姜**
14
十六
5.30
一日活动常规(五)
半日观摩中一班一日常规活动
教室
邱**
项**
15
十七
6.6
户外自主游戏观察和分析
如何进行案例分析(讲座)
多功能厅
倪**
徐**
16
十八
6.13
户外自主游戏观察和分析
自主游戏案例分享交流
多功能厅
徐**
方**
17
十九
6.20
学期总结茶话会
反思和创新
多功能厅
倪**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 家长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18-01
幼儿园教研活动主要研究教师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以教师力所能及的策略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让教师从中获取经验,提升属于教师自己的理论,最终使教师在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都有所进步。由此可见,园本教研最直接的目的是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借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其终极目的都是指向幼儿的发展,并最终带动幼儿园自身办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和家长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掌握着丰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家长则带着不同的职业文化背景,并对孩子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因此,园本教研活动如果能充分调动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保证在教研实践的各个层面都能实现家园之间的有效沟通,势必会增进家园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支持,促进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理解,最终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
在我园园本教研活动中积极引入家长的参与,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把小班作为教研载体,大胆尝试和探索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资源,引领家长了解并参与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教研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家园合作教研氛围,从而共同引导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提高幼儿数学认知水平;促进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
我们以小班数学活动“6的形成”为载体,开展了有家长参与的教研活动。首先我们对家长发放了家庭数学教育活动记录表,家长在家中完成6的形成的教学;接着由教师对家长的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分体,完成教师评价活动记录表;接着教研组进行第一次教研,教师们对家长在家中开展“6的形成”的教育活动记录进行分析和研究。经过研讨我们认为多数家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家长对6的形成的概念不清晰。第二点,家长教学的层次比较紊乱。第三点,家长在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引导不够充分,缺少孩子自己探索研究,没有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答案的过程。多数家长只是重目标,不重过程,总是急于把答案呈现在孩子面前,殊不知孩子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就在与思考探究的过程当中。家长们的教学有点也非常明显,就是能够运用孩子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
第二次教研活动,我们请家长来园,家长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讨论。并请家长观摩由我们教师组织的数学教学活动“6的形成”。首先我们就家长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如:老师与黄粱轩家长交流中说:黄梁轩的爸爸把6的形成和6的分解还有6的加法运算混合在一起,实际上6的形成是数量概念,而6的分解是数群概念,6的加法是运算概念。所以6的分解和6的加法相对于6的形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个是不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因为小班幼儿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教学的层次比较混乱,6的形成应该是在充分的理解了5的基础上感知5加上1是6,6里面有6个1,而他的爸爸在导入环节中就让孩子感知六的数量,这个是对孩子学习的过程不太适合。还如:与胡彦博妈妈交流时,老师们认为家长得教学存在形成与分解组成概念有些混淆。从概念上讲数字的形成是指自然数的来源,是量的概念。但是却把它作为一个数的分解与组成,这依据某种共同属性将物品或多个物品聚集的一个过程,它是数群的概念,是让孩子了解部分与整体的一个过程。针对家长们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幼儿学习的问题,我们老师给家长提出了建议,并举例:妈妈这里有一个橘子,宝宝这里有五个橘子,放在一起有几个橘子呀?橘子怎么会变成六个呢?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让他懂得5个橘子添上1个橘子是六个橘子。同时,家长们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闪光点,家长们能运用孩子身边的东西进行教学,如:黄粱轩爸爸在数量的感知环节中,运用了玩具鱼和饼干两种不同的材料,小班幼儿学习数学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具体形象性的思维特点。那么把幼儿学习的过程融入到操作材料的这个过程中是符合小孩的学习规律的。还有的家长在教学中融入了情感教育,如:刘雅文妈妈活动的结束环节让孩子把饼干分给家人,增进家人的情感交流,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通过我们与家长深入的交流,家长们都表示,参加这个活动都深受启发,一位妈妈这样说,平时家里进行数学教育都是我讲孩子听,然后觉得很简单的内容孩子怎么就是搞不明白,如1和1合起来是2,他就不能明白,我就很急躁,就用强制性的态度告诉他,让孩子学,还发孩子的脾气,我现在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把大人的意识强加到小孩的头上,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参加了这次活动,我会改变自己教的内容和方法,与老师多交流探讨,真是要好好学习,不是要懂得很多,但是在小班年龄段孩子应该要了解什么还是需要知道的。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所进行的准备活动之一,它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幼儿园在进行备课管理时,一是让教师明确备课内容,幼儿园备课不只是写几节课的课时计划,还应包括幼儿游戏、生活环节等,各个环节都应体现对幼儿的教育,分管教学的园长要组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二是提出备课要求,备课要求除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以外,还应注重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内容。备课前,教师应了解分析本班幼儿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从幼儿的需要出发选材教学内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注意对活动过程的设计,而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活动的结果,备课要有重点,不流于形式,要把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三是灵活运用多种备课形式,根据需要可采用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分组备课的方式,加强研讨气氛;四是加强检查,指导和反馈,一种是书面检查,园长每周定时批阅,另一种是执行中的检查,即对照课堂深入进行检查,查看教学效果及完成情况。
二、加强一日生活各环节检查,使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幼儿园的教育应体现一种思想,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平时日常工作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检查督促和有计划的管理。一是采取自查的方式,要求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教育心中有数,并认真分析教育过程,记录效果分析,撰写经验点滴文章。二是采取自查和交互检查的方式。由幼儿园分管教学的园长和教研组长不定期地抽查各班一日活动组织情况,并记录检查结果,还可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各班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及时地分析公布检查结果,并加强对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评估,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认真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使幼儿园工作更上新台阶教科研工作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加强教研管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为使教研工作规范化、制度比,一是建立合理的教研组织形式。幼儿园可设年级教研组、学科教研组、课题教研组三种组织,年级教研由同年级平行班保教人员组成,其任务是负责管理、组织本年级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如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备课、安排与组织盛大活动等)研究解决同年龄段儿童保教发展方面的问题,学科教研组的成员来自小、中、大三个年龄班,主要是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的任务。园内学科教研组数量可视其需要而定,课题是组织实验性研究的主要承担者,这三种组织形式十分有利于园长对教研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同时,教研活动形式应丰富多彩,可安排室内活动,也可安排户外活动,内容可以是专题讨论、讲座、说课、观摩、评课、讨论教材、学习理论等。二是形成教研组自行运转机制,幼儿园应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为教研组的活动提供保证,选择好教研组长,明确教研组长职责,并注重职责与利益挂钩,如每期可评比秀教研组,教研活动积极分子,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情况列为对其学期考核、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使教研活动自觉有效地运转。
2、加强科研工作的领导,提高教育质量
一、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评课、说课的能力
坚持园本教研立足本园、以人为本、以研为实,倡导教育反思,全园各个班级形成同伴合作,团队引领的保教队伍,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创造空间,让教师乐于教,兴于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教研活动立足本园发展,结合我园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我们开展了充满研究、真诚交流的园本教研活动,使教师通过各项活动真实的体验和深度反思、学习、交流和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每个教师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指导教师如何分析和评价科学活动中的教育目标,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让教师获得了全新的知识理念。各个班级教师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了学期科学教育活动的专题计划,学期教育计划,学期班级管理计划,在日常月、周计划中做到有目的实施教育计划,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教师们围绕教育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材教法,大胆尝试和研究教育目标。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刚开始教师们的反响比较大,不知怎么确立教育目标,如何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问题摆在每个教师的面前。我们根据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要求教师每月把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和不懂的地方,把问题带到教师沙龙活动中集体研讨,组织教师大家互相交流,更好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二、通过对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讨提高教师组织和辅导区域活动的能力
在各班区域活动教育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共同学习与研究的集体,不断地通过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减少了活动的盲目性,增强了有效性。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丰富的活动材料理解了教材教育思想。我园骨干教师刘秀军在教研活动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每次研讨活动中毫不保留自己的教育经验,向年轻教师传授和演示教育技能,帮助年轻教师提升教育理念。自己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她们所带班级的区域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幼儿参与的兴趣很浓,受到园领导和幼儿家长的好评,为年轻教师起到了以点带面,促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的表率作用。
三、本学期教师通过研讨、观摩与评析区域活动使每位教师受益。
【关键词】 改变 增强 评价方式 教研态度 探究方法
一、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
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各种评价考核,每一次评价考核后,并没有对教师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遭到好多人的厌恶。但如果没有评价考核活动,大家做工作很难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教研会上,我提出了我的困惑,请老师们出主意。有的教师提出,考核评价的目标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要总与金钱挂钩,动不动就要罚钱,总说让教师尊重幼儿,在幼儿园也应该尊重教师。有的教师认为,考核评价的第一名只有一个,只有少数人能感到成功,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总达不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那如何让老师由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呢?有的老师提出,能不能将考核改成考察?每次考察后,让教师充分讨论考察中所发现的自己、他人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心理负担,同时又对教师综合素质是一种锻炼,也达到了共同促进的目的。这种方法得到了老师们的集体认可,经过实践,最后把定量考核改成对各项活动的开放性考评,评语中包括优势与需要改进的建议。这种开放式的考评大大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由被动的参与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
二、改变教师的教研态度
我们总是说要转变观念,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就往往出现观念与行为的偏差,在参与式培训中,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和记录者,而是主动学习者。这种主动学习是通过教师对培训的主动参与来体现的。教师开始主动去观察幼儿的兴趣点,由“要我去做”到“我要去做”。
过去的教研活动总是我提出问题教师在会上讨论,现在教师们开始把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提到教研活动中,求得大家的帮助。例如:在开展“发出声音的纸”这一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时,中班教师在是否能让中班幼儿进行统计记录上产生了困惑。她将这一困惑带到了教研活动中,问题提出后就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一部分教师认为,中班幼儿已具备了绘画的能力,可以进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中班幼儿还不具备统计能力,用符号去统计就更难了。我说:“各有各的道理,那怎么办呢?”中班教师提出,那我就做一节观摩活动,请大家帮我看一看。在观摩课上,当教师让幼儿把纸发出的声音所用的方法记录下来时,在教研会上争论的焦点一下凸显出来。有的幼儿说:“老师怎么画呀?你帮我画吧,我不会画。”老师讲解了一番,效果不是很明显。针对这些问题观摩活动结束后,大家又进行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1、记录的适宜方式要与幼儿的已有经验紧密相关,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活动前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为幼儿积累记录的方式和经验,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2、中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统计记录,统计的方法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而定。
通过这样的教研多动的开展,教师感到收获很大,教师们都能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参加教研活动,有了困惑都会主动求得大家的帮助;有了收获便会和大家一同分享,教研氛围和谐,教师的教研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三、探究教研的方法
一、新制度与旧制度是继承与改进的关系
园本教研是对传统教研的发展,它强调教研的全员参与性、教研问题来自教师、教研活动中的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园本教研制度也要在幼儿园原有的教研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改进。例如,某幼儿园的旧教研制度中只规定了“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这一制度因为没有对教师参与活动的表现提出要求,从而成为教师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该园为了能让教师必须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就在保留旧教研制度中“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条款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条款,例如“教研组长要提前一周下发教研活动研究的问题,每次活动前组长要给每位教师分配发言、主持、记录、引领等任务。教师要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前学习、整理自己的观点,并服从组长安排轮流承担教研活动主持、记录、引领、整理等任务”。新制定的园本教研制度条款是针对旧制度缺乏责任要素和准备要素而改进的,既保留了原有制度中要求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容,又补充了能推动教师全员深度参与的新条款。由此可见,新制度可在继承旧制度的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发展。
园本教研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建立合作开放的学习研究文化为价值取向的。因此,要依据“引导和推动教师将工作与研究结合、学习与研究结合来促其专业发展,建立合作开放的学习研究文化”这一园本教研制度体系建设目标,对幼儿园原有的教研制度进行改进,补充和建立新的制度条款和种类,建立全面、科学、有效的园本教研制度体系。例如,园本教研是以教师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通过研究这些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教师将工作与研究结合、学习与研究结合。所以,来自实践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的提出与收集整理制度也就成了园本教研制度体系建设中必须要建立的制度,而这一制度是原来教研制度中没有的。有了这个制度就可引导教师立足岗位,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获得较快的专业发展。
二、单项制度间是相互匹配的关系,是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的幼儿园在制定园本教研制度体系的各项制度时,只考虑本项制度本身而没有考虑本项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匹配,使制定出的园本教研的各项制度难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教研制度要求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要承担主持、主题发言、记录整理、专业引领等任务,但在评价奖励制度中却只有对教师活动获奖和论文进行评价奖励的条款,而没有关于教师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贡献大小的评价和奖励条款,这使得教师参与研究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幼儿园建立了教师学习反思与研究制度,却没有制定管理者和保育人员的学习反思与研究制度,既影响了教师执行这一制度的积极性,又影响了全园形成学习反思研究的氛围,还减弱了该制度对建立合作学习研究文化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园本教研基于幼儿园、服务于幼儿园的特点和全员全程参与的学习、研究与工作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园本教研制度不是只有一项制度,而是一个制度体系。各单项制度只是在规范和要求的行为对象与内容上有所不同。例如,幼儿园管理人员园本教研职责和教师教研职责,只是在对象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上有所不同。学习交流制度和叙事研究制度虽然对象相同,只是针对学习交流活动和研究活动提出了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要求。无论各单项制度在对象和具体内容上有什么差异,但在制度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建立合作开放的学习研究文化,是整个制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修正是相互依存和循环关系
制度制定仅仅是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制度作用的发挥和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需要通过执行制度的过程来检验,没有制度执行过程,就不能发现制度的不足,也就没有制度的修正和完善,因此制度的制定是执行和修正的基础。某幼儿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决定组织开展新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叙事研究,并出台了叙事研究制度。但由于不注重该制度的执行,幼儿园也没有发现该叙事研究制度难以执行的原因,结果该制度没能起到推动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作用。
制度制定得越科学越具有操作性,就越便于执行。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制度是经过执行和修改完善后才产生的。制度的执行为制度的修正奠定了基础,制度的修正保证了制度更有效、更科学,使制度能够顺利地执行。制度建设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制定、执行和完善这样一次或几次循环才能完成。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制度建设的实效。上述案例中,该幼儿园虽然发现制定的叙事研究制度难以执行或执行效果不佳,但并没有分析原因并重视制度的修正,不能根据执行情况,进行归因分析,然后对制度进行调整或修改。如果幼儿园在叙事研究制度中增加对教师开展叙事研究过程或撰写质量的要求,就会推动叙事研究制度的制定工作,使建立的叙事研究制度更科学有效,起到引导和推动教师结合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开展叙事研究的作用。
四、制度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制度监督者通过监督制度执行者的执行行为和执行效果,督促制度执行者按照规定认真执行,同时通过反馈相关信息给制度制定者,帮助他们改进制度。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普遍存在制度监督者缺乏的问题。这导致制度建立与执行间是脱节的,许多幼儿园制度制定者只负责一次性完成制定任务,不负责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所以,对制度执行得如何及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关心。因缺乏监督者,而制度执行者由于自身的惰性或其他原因,制度执行的力度和有效性都大打折扣,以致有关制度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执行情况,管理者和制度制定者都无法及时了解,导致制度建设工作在制度制定后就中断了,因此很多幼儿园的制度往往只能作为文本存放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有的幼儿园制定的骨干教师专业引领制度中规定“骨干教师每学期在全园范围内开展一次教学示范活动;在幼儿园各项教学研讨活动中承担专业引领任务”。但由于缺乏对制度建立和执行的监督者,故不能及时发现骨干教师在执行这一制度中没有落实专业引领的问题,也没有人负责提出修改的建议,从而使制度不能得到及时的修改,制约了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如果有制度监督者不仅监督骨干教师按照制度要求去进行专业引领,并从他们的具体引领活动中归纳提炼骨干教师必须进行哪些专业引领,提供给制度制定者,那么修改后的制度要求才会更加具体和明确。
【关键词】反刍教研;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认为构建一个在专业引领下的全方位跟进看问题、回顾对目标、反省理经验的“反刍”教研管理体系是提升教研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通过行政指导和业务指导两条线,使“反刍”园本教研工作稳步进行、有章可循。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反刍”教研
这种课堂“反刍”教研活动,强调的理论和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关系,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和研讨中,使大家产生思想的共鸣,和实践的验证,让教学思路越来越明晰,教学过程更精彩,教学效率更落实,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
1.基本流程
确定课堂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研究目标、内容及形式第一轮课堂教学研讨第二轮课堂教学研讨第三轮实践展示、反思总结和验证。
2.案例操作
如2012年11月我们数学工作室开展以数运算为主题,进行了一次课例反刍式活动。
第一步:确定主题(2013年3月14日)
在研讨中梳理现有经验、清晰概念,反刍分析、建议教研活动中的问题,确定活动主题,分析活动目标,明确教研指向。
第二步:活动观察(2013年4月2日一天)
开展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探讨一下问题:
(1)回顾过去,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提出什么是数运算?
(2)归纳学前儿童加减云端能力发展年龄特点,指南中的解读分析。
(3)结合实践如何把握数运算的两个要点,确定下一次课例教研的执教主题和教师。
这个教研中的收获,可以分为两方面:在理论学习中,我们收集到了2个至关重要的材料――幼儿数运算的概念和怎么设计数运算的活动,明确了课例的方向,确定“数运算”内容和执教的老师,分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反刍教学。
第三步:研讨跟进(2013年4月11日一天)
通过两节不同的数运算教学活动的展示,了解数运算教学活动的组织,利用数学工作组进行现场的“疑难解答”,进一步掌握数运算的要点。
第四步:实践反刍(2013年4月12日上午)
教学主管层面对研讨活动再次梳理、提升,梳理关于数运算的核心经验,进而研讨不止步于课例现场,将这一案研讨活动整理后,形成文本资料,并将课例向全园推广。
3.活动反思
课堂教学课例的“反刍式”教研活动是通过课堂实践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实践,最终达到教研活动的目的。这种教研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自我反思和实践的作用,让教师在反思中反复多次地改进教学,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下学会由模仿到探究、由反思到重构,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幼儿发展个案的反刍教研
个案反刍式教研,以“幼儿行为矫正”为个案的立足点,以“幼儿的适宜性发展”为研究目标,结合我园市级课题《幼儿行为常规实践与研究》,进行个案记录,能提高老师观察、指导、反思等多方面的能力。在确定观察的对象,进行行为的追踪,回顾看最初的目标时,诠释一种个案反刍教研的理念。
1.基本流程
(1)确定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目标及采取的措施
(2)进行第一轮到第四轮的个案分享、交流,找出适宜方法。
(3)回顾观察和追踪时的方式方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反刍教研。
2.案例操作
在对幼儿的特殊行为进行矫正和帮助的时候,我园开展个案反刍的教研,学期初确定个案跟踪的对象,制订采取的方法和达到的目标,下面以小班老师2010年9月―2011年2月的一份表格记录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步:个案观察
确定个案跟踪的对象,对案例进行描述、分析,制定预测达到的目标及指导策略。围绕大自然园区小一班×××抗拒上幼儿园开展观察和跟踪研究。
第二步:个案追踪
开展第一阶段的交流,针对个案对象的现状,教师阐述自身的观点,教研组反刍思辨,讨论就如何帮助×××建立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好感以及逐步喜欢上幼儿园,提出适当的调整指导方法。
开展第二阶段的交流,与前次活动比较反刍分析,找出问题所在,集体深层次研讨改进对策,并对下阶段个案跟踪提出新要求。
第三步:回顾交流
开展第三阶段的交流,和第一、二阶段活动进行比较,找出幼儿行为调整后的适宜方法,探讨如何巩固前期成果并扩大交往范围圈的指导方法。
开展最后阶段的交流,回顾最初制定的目标,在专业引领下由摸索到探究、由反思到重构,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提高教师个案跟踪的水平和能力。
3.实践反思
通过这样一个参与式、卷入式的教研活动,每位老师对于如何更有效的观察、更有价值的进行个案记录,生成出了一个新的诠释。在此过程中,大家共同解读,共同建构个案记录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研究问题的“反刍”教研
教学研究问题的“反刍”教研,以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问题反刍对问题的本身现场进行梳理、录像监测,接着反思问题产生的过程,进行问题的再教研。
1.基本流程
(1)教研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体筛选问题,确定教研主题;
(2)明确问题产生的背景,制定教研活动的方案;
(3)第一轮讨论后教研反刍制的第三方人员进行思辨冲撞
(4)在另一组开展调整后第二轮实践,和第一轮活动比较,找出问题所在,集体研讨后梳理提升;
(5)反思总结和验证。
2.案例操作
以下是我园的一次问题教研,关于教研的有效性,截取其中的片段。
教研“反刍式”教研摘录
反刍主题:“乐在研中”――对幼儿数学新编研讨的教研活动
第一次教研活动组织记录
(1)分发“乐在眼中”教研前调查问卷。
(2)请三个老师分别准备“形、集合、数学区域”三方面的知识搜集。教学主管组织开展,请老师们谈谈使用幼儿数学新编教材的情况。
(3)请三个老师讲述观点报告。教学主管总结。
反刍分析、建议:本次教研采用了事先情况的调查问卷,使每个老师明确本次教研的主题,同时三位老师的不同的观点报告,更明确了老师对三个知识点。但本次教研后,我们思考老师是否真正理解了其中的要点,老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是否激发了,本次教研活动是否真正突出了教研的主体――老师,教研的量是不是过多等等问题。
在每个教师对本次教研的共同商讨后,引发另一次其他园区的教研。
第二次教研活动组织记录
(1)分发“乐在眼中”教研前调查问卷(中班的集合)
(2)请三个老师分别准备关于中班集合(内容、方法、区域的渗透)三方面的知识搜集。
(3)教学主管以案例的形式展开,请教师谈谈对关于中班集合的理解。
(4)请三个老师从不同角度阐述对中班集合的理解
(5)教学主管汇总本次教研。
反刍分析、跟进建议:第二次教研活动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行量和质的调整,每个教师积极参与到教研的研讨中,以案例的形式把中班的集合,通过案例的解读――教师的讨论――骨干教师的引领――知识梳理,使每个教师清晰中班集合的内容、方法和如何渗透到区域中,但二次教研后,似乎在纸上谈兵,真正落实到教学中,渗透到思想中还是存在欠缺。故我们对第三次教研进行了调整。
总之,园本教研的过程是一条艰辛之路,也是快乐的专业成长之路,在今后漫长的研讨过程中,我园将在这片沃土上继续以“反刍教研”为载体,努力创设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环境,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使每位教师的园本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推动我园园本教研工作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顾泠沅,王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J].上海教育科研,2004
[2]周耀威.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2,04
一、观察幼儿,形成方案
观察幼儿、制定方案是“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前提,观察能形成灵感、找到内容,形成方案为活动的组织做好准备,也是活动取得成功的保障。
1.用眼观察幼儿。
“孩子是教师的影子”,特别是年幼的幼儿更加明显,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观察幼儿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用眼睛来看,看什么呢?看孩子的行动、表情等,这些能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活动带来方便。
2.用耳倾听幼儿。
除了幼儿的“行”外,幼儿的“言”也是观察的重要方面,虽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是幼儿的话语一般都比较真实,不像成人那样有时会言行不一。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抓住很多教育和反思的契机。
3.用笔记录幼儿。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内容稍纵即逝,看过容易忘记,而记录下来则不容易忘记,过后可以通过回忆实现情景再现。我园发给每位教师一本观察记录本,让教师随时记录下日常所见,为积累案例、分析幼儿作好铺垫。
4.用摄像机捕捉幼儿。
条件好的幼儿园更可以通过摄像机拍摄下孩子一些精彩的活动,特别是针对个别幼儿的拍摄,更容易找出教育的问题,摄像机特有的回放功能能帮助教师清晰地观察幼儿,而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遗忘信息。
二、体验游戏,感悟幼儿
观察幼儿、制定方案是“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游戏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幼儿游戏,二是教师体验游戏。
1.组织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感受。
在确定了“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后,我们一般会提前公布,让教师组织幼儿也玩这个游戏,并通过访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感受,从而反思游戏本身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在组织“抢椅子”这个游戏教研活动前,我们就组织孩子玩这个游戏,并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等待、获胜、被淘汰的种种心理,为活动探讨作好了经验铺垫。
2.教师体验游戏,体会幼儿的感受。
组织幼儿玩过游戏后,我们会在活动组织的第一环节让教师来体验游戏,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体会到孩子在游戏中可能会发生的心理和感受,这样一来,在活动中教师就更有经验,更有表达的欲望了。
三、反思教育,形成问题
通过教师组织幼儿游戏和自己感受游戏后,罗列出所有问题,并通过表决形成核心问题进行探讨,最终为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1.记录所有问题。
首先,调动每个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教师说出自己的疑问,通过教师畅所欲言,由一名教师在大白板上记录下教师所有的疑问。当某些教师的疑问成为有效问题或焦点问题时,对于该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成功。
2.筛选有效问题。
在这些疑问中,由于教师思考角度和深度的原因,有些问题能成为有效问题,有些问题则过于简略,没有研讨的价值,因此,对这些问题首先要进行筛选。
3.形成焦点问题。
筛选出来的问题如果比较多的话,则通过民主决策投票的办法,选择其中的两或三个问题,形成焦点问题。焦点问题就是在本次教研活动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一般不宜过大,这样才能在讨论的时候得到深入地剖析,为解决问题提供策略性的支持。
四、围绕问题,探讨策略
在围绕问题进行探讨的时候,一般有多种方式,这样不至于使教师形成疲倦心理,同时针对教师的年龄差异、能力差异进行分组,有助于调动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1.多种形式,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时,我们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按年级分组,即分大、中、小班年级组教师进行讨论,这样分组的优势是人数均等,能力搭配合理;二是按年龄分组。就是分老、中、青教师进行讨论,这样分组的优势是凸显不同年龄层次思维的特点,使讨论的效果更好;三是按兴趣分组。教师当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分组的优势是能从兴趣入手,提高发言的效果。
2.汇总观点,代表发言。
分组讨论时,一名教师作记录员,将教师们围绕这一问题的观点记录下来,然后每组推选一名教师代表进行发言,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发言。这样基本能将教师们的想法都表达出来,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3.围绕争议,展开辩论。
代表发言后,其他教师可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时候教师围绕同一问题的意见不一,因此就出现了争议,围绕这个争议,可组织教师展开辩论。例如,在“抢椅子”的“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中,教师们最后针对其中的评价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在开展评价的时候,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种观点是虽然少数幼儿受到表扬,但是对于淘汰的幼儿也是挫折教育,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辩论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论持哪种观点,其初衷是不变的,那就是为了孩子更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在教育策略的选择时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辩论使教师形成了乐于、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
4.总结观点,提出倡议。
在活动最后,作为设计本次“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的主持人总结本次游戏中教师提出的观点,还可以提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独特的设计理念、游戏目标等,开拓教师的视野,最后提出一些教育倡议,在平时组织幼儿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让教师带着理念、带着方法回去,这样就能使教师学有所获。
五、更新理念,落实行为
现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着理念和方法回到班级,落实到行为中,这样才能达到“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活动的目的。由于游戏教研的内容来自于平常的一日活动,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做好下面三种落实。
1.矫正性落实。
如果自己班级在游戏组织中也存在“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中讨论的不足,则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矫正自己的言行。例如,在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的娱乐游戏时,我们不妨可以换个角度,组织“请你不和我这样做”的游戏,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2.优化性落实。
讨论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组织。例如,在组织“请你和我这样做”的娱乐游戏时,不仅可以组织“请你不和我这样做”的游戏,更可以组织“请你和我相反做”等游戏,使一个游戏演变出更多的功能来,让幼儿百玩不厌,而不至于单一枯燥。
3.迁移性落实。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 幼儿教师 科研能力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欠发达,学前教育发展起点低。高素养的幼儿教师科研队伍是确保我国《 幼儿园工作规程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在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顺利贯彻实施的基本保障。因此,笔者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现状进行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10名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所裨益。
一、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
1.幼儿教师学历偏低
我们首先对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年龄的统计数据来看,40岁以上的教师占28%,30岁以下的占57%,30~40岁的占15%。教龄在10年以下的占67%,10年以上的占33%。调查对象既有刚入行的新教师,也有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样本的多层次选择将使本研究更具代表性和一般性。从学历的统计数据来看,被试中有12%的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余大部分教师的学历为大专和中专。从访谈得知,有的教师初始学历并非学前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在从事这一行业,由此可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不仅存在学历偏低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专业不相符的问题。
2.教育科研意识模糊
强烈的科研意识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由调查得知,幼儿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意识,但这种科研意识仍然比较肤浅,在问及“您认为教育科研对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时,一半以上的教师都认为作用非常明显,这说明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科研对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但在访谈一位民办幼儿教师时,该教师对“你们平时有科研活动吗”回答的却是与幼儿园讲故事有关的内容,据此可以认为,该教师并不是真的理解教育科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部分幼儿教师已经有了教科研意识,但这种意识是浅层的、模糊的。
3.幼儿园教研活动频次少
调查表明,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的幼儿园只占3%,每季度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的学校占6%,有的私立幼儿园一学年从未开展过教研活动,这说明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频次较少。通过调查得知,广西农村私立幼儿园一般没有专项教研室,有的农村公立幼儿园虽然设有教研室,但是平时很少开展教研活动,这说明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工作中还没有坚持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幼儿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有待加强和提高。公开课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比较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比较喜欢的形式,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教师综合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检验,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公开课等教研活动,特别是青年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同行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4.没有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科研离不开对问题的思考,如果碰到问题只会怨天尤人、烦躁或发脾气,而不懂得思考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就只会是一个机械的教书匠。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师生比例普遍比较悬殊,在这种师生比例不协调的情况下,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困难后不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所以教学反思对一个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调查中,当被问到“在教育教学中,是否曾经遇到一些困惑,有没有深入研究下去”时,只有4%的教师表示有;同时只有3%的教师教学期间天天写教学反思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的总结,但从调查结果看,真正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展开反思的教师并不多。
5.科研论文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论文写作是科研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推出科研成果以及进行经验交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问及“您写过论文吗”时,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人写过。在问及“您公开发表过论文吗?在什么杂志上”这一问题时,教师的回答表明,部分教师公开发表过论文,但大都是发表在普通的教育刊物上,仅有个别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这表明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在问及“您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时,有64%的教师是为了职称晋升,有30%的教师是为了获奖,仅有6%的教师把论文写作当做个人兴趣爱好。这表明部分教师的写作动机存在问题。
6.科研能力自我评价度低
让教师自己来评价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让我们从教师自己的角度来了解其教科研能力的情况。首先,从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来看,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的仅占2%,这说明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是不够好的。其次,从对课题研究基本程序的了解情况看,有67%的教师选择不了解,33%的教师选择了解;从对教育科研方法的掌握情况看,非常熟悉只有14%;从曾经主持或参与过几项课题研究情况看,63%的教师没有参加过,21%的教师参加过1~2项,参加过5项及以上的占6%。这就说明,虽然公办幼儿园比民办幼儿园科研机会相对较多,但是就其总量来说,教育部门给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方面创造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因而幼儿教师也就很少能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教育科研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是在教育科研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只有具体的教育科研实践,才能使教育科研知识转化为教育科研能力,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被调查的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与教育科研的机会少。
7.科研环境不佳
在问及“在业余时间您想要学习、科研,干扰或阻力大吗”时,28%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经访谈得知,教师压力大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的教学任务重;二是家庭的影响,在访谈中得知,有的教师处理家庭事务占用了不少时间,没有时间去考虑教育科研的事情;三是部分幼儿教师自己感觉水平、经验都有限,所以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信心。结合对部分教师的访谈得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一般都有教师参与过教育科学研究,一些教师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也主持过幼儿园的相关课题,而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私立幼儿园,较少有教师参与专项的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在问及“幼儿园有没有科研奖励或鼓励措施”时,幼儿教师的回答表明,公办幼儿园有相关奖励政策,而私立幼儿园却没有。由此可见,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在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对策
1.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试想连幼儿教师的稳定性都无法保障,教育科研就更加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保障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设的首要因素。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偏低、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比例较高、有的甚至是“半路出家”等现状,相关管理部门应首先建立幼儿教师准入机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吸引广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或者对高素质人才降低准入门槛。最后,对在职的农村幼儿教师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快捷有效的师资培训,培训一支土生土长的幼儿教师队伍。培训应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儿教师队伍,这是保障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科研正常开展的基础。
2.让教师意识到教育科研就在教育教学生活中
由调查得知,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虽然知道教育科研重要,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要么认为那是高山仰止的“科学”,令人敬畏的“圣经”,要么认为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其实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就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只要平时多留心观察,多做记录,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综合与概括,就是在进行科研。如果幼儿教师总是任务式地教学,对幼儿身边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不去反思、总结,也从不做记录,那么这样的幼儿教师就不具备研究的意识和态度。另外,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在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建设方面的相关措施或培训缺乏针对性,应让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意识到,教育科研写作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为了让教师在活动中游刃有余,驾驭活动的能力更强 [1] ,提升幼儿教师观察的能力。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或课题也应来源于幼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关注儿童、书写儿童,写自己的生活琐事,写自己的教研感悟,写教学故事,写你身边的人和事 [2] ,不要轻视生活琐事的写作。
3.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软硬件“一起抓”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了起来,民办幼儿教育成为了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办园的体制是公办还是民办,教育科研都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此,教育管理部门除了要对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硬件设备进行管理以外,还要对幼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等软件“一起抓”。从调查情况来看,公办幼儿园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的管理上都比民办幼儿园要成熟,公办幼儿园在教研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不能较好地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而民办幼儿园在教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暇顾及科研建设。由于民办幼儿园在体制上实行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孩子的发展与幼儿园盈利性冲突的问题,他们认为满足家长需求,争取到生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科研方面可有可无,因为家长并不关注。因此,管理部门必须通过教研管理的途径,让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及规范化得到一定的保障,达到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目的。
4.建立“区域城乡幼儿园教研管理互助共同体”
从调研的结果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存在一定差距,公办幼儿园从教育科研制度到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比民办幼儿园要规范得多。民办幼儿园把焦点主要集中在迎合家长的需求以争取更多生源上,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应由教育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区域城乡幼儿园教研管理互助共同体”,即一所教育科研力量较强、教研师资队伍较全的城市幼儿园与一所教研力量相对较薄弱的农村幼儿园之间,或者是一所公办幼儿园与一所民办幼儿园之间组成帮扶“一对一”,两所幼儿园定期召开教研活动,互派教师到对方幼儿园顶班等,把开放、互动的理念引入教研活动,让彼此的教研理念、教研管理、教研方法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也会让两所不同的幼儿园教师看到差距,有差距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让这种动力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内在驱动力。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起到监督作用,定期对农村公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的质量、规范性等进行检查,督促民办幼儿园活动的规范性。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普遍偏低,其中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科研能力存在差距。要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必须要提高幼儿教师对科研的深入认识,帮助幼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与写作方式。
【注: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教师教育立项课题“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JS04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5330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