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质量标准化管理

时间:2022-06-04 13:06:58

导语:在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质量标准化管理

第1篇

标准化管理被认为是短期内提高与保证企业产品生产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以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为例,在阐释、分析采用标准化方式管理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重要作用与意义的基础上,就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探索性提出应用措施与建议;以期对提高国内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

航空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环境下,企业及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这一激励竞争的背后其实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要想保证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还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产品质量最终要作为企业及其核心竞争力的代表在市场上与其它企业及产品进行角逐。标准化被认为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化水平高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以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例,与国外航空产品相比,国内航空产品的问题就在于质量不高,确切的说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无法保证每一件航空产品的质量;在当前国外航空产品生产企业觊觎国内市场,想方设法进入与占领国内市场的严峻形势下,提高国内航空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势在必行,有必要进一步推行“航天行业标准化”,加大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力度,旨在短时间内提高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一、航空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一)短期内有效提高零部件产品质量

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类型产品的生产,它多属于尖端技术,具有产品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可借鉴经验少等特点,一旦研制成功转入产品生产就面临着较大数量的需求,要求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度和生产的成熟度;生产工艺、操作的标准化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与稳定产品的质量。

(二)缩短产品的试制与生产准备周期

航空零部件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一般库存数量有限,如有零部件需要又是非常紧迫,即生产时间有限,要求要不断提高零部件的生产效率;需要的是成熟的零部件产品还好,而一旦需要改进,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还必须要进行试制,试制及生产前的准备都要占用大量时间;而标准化生产体系一旦形成,就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试制及生产准备周期。

(三)夯实与提高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标准化水平高低被认为真正体现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品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标准化也被认为是产品成果及先进经验保存和传递的最有效手段;标准化体系一旦形成,产品质量及企业生产水平就不易受到人员素质、人员离职等因素的影响;是企业已有生产能力的真正固化,对进一步夯实与提高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进一步提高航空企业的生产效益

航空零部件产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必将带动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以及良好的产品社会信誉和企业社会形象。同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也有助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责、权、利”的明确及产品生产问题的准确确定和解决,做到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高度统一、协调、有序。

二、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一)优先采用成熟产品的生产标准

标准化生产管理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的生产技术、原理、方法来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之前必须保证产品生产技术的成熟性;因此,优先采用成熟产品的生产标准,也就成为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先借鉴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化成果,也许同类产品中没有标准化生产可以借鉴,那么可考虑其更小的零部件构成,因为一个非标准结构整件,其可能是由许多标准零部件构成的。

(二)引进与应用国外先进产品标准

通过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交流,尝试引进国外相关航空零部件生产标准,在经过必要的消化吸收后应用的国内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中,前提是保证引进产品生产标准的成熟、安全、可靠。国内企业引进国外产品生产标准应用失败例子不在少数,并且多是因为可靠性不足,导致最终的失败。在产品生产标准可靠性设计方面,以日本质量工程学家田口玄一发明的“三次设计法”最为著名,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引进国外相关产品标准时,可以考虑利用“三步设计法”来检测相应产品生产标准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加速与强化产品研发的标准化

新产品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新产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背后研发方法与生产技术,谁掌握了新产品的研发方法,谁就拥有了新产品。因此,加速与强化航空零部件产品研发过程的标准化,对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企业牢牢把握住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航空零部件新产品研发的标准化,应该贯穿于新产品的计划决策、情报调研、新品试制、验证、确认和投产各个阶段;是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开端。

(四)加强标准化实施的监督与检查

制定或者引进标准的目的是实施,只有标准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这就需要对相关标准实施情况予以监督和检查,变传统的事后整改为事前控制。以航空产品中的惯性器件设计为例,由企业产品标准化主管依据事先制定的产品设计标准化大纲对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的检查和抽查;要求在一个设计阶段结束后,要先有设计主管按照标准化大纲要求对产品设计进行自检,然后再由企业产品标准化主管进行检查、验证,对不符合标准化大纲要求的要予以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再次依据标准化大纲进行检查、验证。

(五)尝试建立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

一套完整的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主要由生产标准、生产方法、生产设备及产品质量检测方未能、设备等构成。为了保证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在制造技术上要科学、在方法上要先进、在质量检测上要可靠;如果只是实现上述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中某一部分的标准化,不可能保证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最终还是要从构建完善的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入手,因为体系一旦形成,就不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而真正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作者:徐恒辉 单位: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璐,于冠龙,马永强.浅析航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

第2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物流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075

1安全质量标准化概况

11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定义

一组安全固有的特性满足相关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本质安全性要求的程度,并由此展开实现系统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的安全生产活动。

12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

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地区或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内容细化,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办法,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天候地切实贯彻实施,使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改进,是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使人机环始终处于和谐和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

13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质

企业在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质。首先,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企业安全质量工作状况的综合反映。企业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企业安全生产,要长久保持并贯穿于日常生产活动全过程中。其次,安全质量标准化应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动行为。最后,安全质量标准化应作为企业安全工作的实际行动。总之,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实施的一项长期活动。

2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必要性及作用

铁路运输企业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无论是当前和今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对企业和全社会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安全型企业建设的根本途径。由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在基础、重在基层、重在落实、重在治本;重在开展建标立制、对标达标和持续改进;重在不断自我完善及水平提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根本素质问题,从而长期有效地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铁路运输企业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为了对安全形势加以遏制,国家提出“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就是要着重强调安全在社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通过质量管理强化安全基础,以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

3铁运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31建立和完善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制度建设,加强了各项制度的标准化管理

铁路运输公司建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五项制度;建立了科学、全面、合理的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并不断将考核深入站段、班组、岗位;建立了“122立岗保安”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把控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了《订单式管理办法》,严格各工种的过程考核;建立完善了安全管理应急处理制度,加强了应急模拟演练工作。通过各项制度的完善,不断规范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32加强了环境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大大改善了职工工作生活环境

铁路运输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致力于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化建设,使广大干部职工工作安全,生活幸福。公司开展了建设标准化站区、厂区建设,已完成了七里镇中心站、李章河车站标准化站场建设;积极组织亮点工程、精品工程、精品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化机务段、供应部标准化库房、标准化调度中心、标准化机车文化广场、标准化电务段通信机房、标准化数字影院等一大批亮点、精品工程,大大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了公司的企业形象。

33加强了职工培训,提高了职工素质

铁运公司积极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为公司输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公司人力资源血液再造功能,积极开展“三功两素”“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岗位描述”等人员培训体制。公司立足岗位,不断强化人员素质,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34开展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了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设备良性运行

铁运公司设备多、价值大,设备管理在公司日常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各类设备良性运转是公司运输工作开展的基础。近几年公司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的设备管理工作原则,不断完善设备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强化日常维修保养管理,积极开展了人、机、环点巡检管理,加大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力度。通过强化制度落实,加大检查力度,提高设备维养水平,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公司运输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对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41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员工作质量

要建立人员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工作质量标准,坚持“重全员、重现场、重实作、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员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意识教育,培养员工自主管理能力,加强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职工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切实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42强化生产现场关键作业工序质量控制,深化生产现场作业标准化管理

铁路运输安全质量管理,要抓住重点部门和关键作业环节,强化生产现场多事故多发区以及容易发生事故的关键作业工序的质量控制,严格参照铁路运输部门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和监督作用。而完善安全生产的技术规范和工作质量标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格遵守有关作业标准和规章制度进行作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控制方法,深化生产现场的作业标准化管理,构建安全生产质量群防群控的标准化控制体系,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确保生产安全。做到员工自控,邻岗互控,相关工种联控,加强设施控制,对重要环节关键岗位实现专控,各级管理人员深入一线进行盯控。查找影响标准化落实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循环往复地盯住问题,抓好作业标准落实。

43加强公司调度指挥的质量管理

调度是公司运输组织指挥的中枢,要加强运输组织指挥的质量管理,要加强调度计划的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好龙头作用。通过不断提高调度计划兑现率,做到统一指挥,纵向衔接,横向协调,形成整体互动,组织好装卸排队工作,加速机车车辆周转,压缩车辆周转停时,提高运输效率。

第3篇

实行护理标准化管理就是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以标准的制订和贯彻的形式来对护理的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标准化过程就是推广新思路、新技术、新经验的过程,开展护理标准化管理是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提高的标志。如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现护理标准化管理,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和管理。

护理组织的标准化管理

护理工作因其复杂性,只有加强计划,按照医院的总体计划和目标,结合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计划。质量有要求,处处有制度,形成较严密的质量管理系统,使各项具体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才能做到忙而不乱,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的良性运行。要做到这一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建立健全职能明确的护理管理体系。护士长、护士要实行逐级聘任制,并认真监督其履行职权。②要建立健全的系统的护理管理制度。如病房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士交接班制度等。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③要建立健全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这样,护理人员就根据自己的岗位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④加强护士长护理管理知识、能力培训,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不断更新护士长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管理技巧,培育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护患沟通的技能培养等;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月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护理质量的标准化管理

制订科室护士工作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岗位质量标准”“技术质量标准”“培训质量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管理。实施护理工作标准化,技术操作规范化,优质服务常规化管理。提高护理水平,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同时狠抓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建立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订质量标准及质控措施,加大护理质量监督力度。

护理技术的标准化管理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实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直接影响护理质量。要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和训练,保证基础护理质量。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将每个环节的服务要点、服务艺术、健康教育、健康指导贯穿于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增强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提高专科护理理论水平和意识。

护理服务模式标准化管理

推行全程标准化护理服务模式,重点抓好入院、护理、处置、操作、出院5个环节服务。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标准化服务内涵与临床护理工作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周到、体贴、快速的服务,尽量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科内开展星级护理服务[2 ],旨在使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护理工作,让患者感受护士的精湛技术、精心护理,建立和谐、向上、互动、融洽的护患关系,弘扬传统,提升护理价值。开展护理服务承诺,落实护理服务承诺内容,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把认真执行制度变成每个人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加强质控,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也是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工作中发现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发生了差错事故,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力和执行标准的自觉性。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患者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强化护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各种操作程序告知内容等知识的学习,不定期的考试,将考试成绩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严格执行分组护理标准,责任护士必须掌握分级护理内容。完善和规范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

病房布局设施的标准化管理

病房布局设施要处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使病房管理达到了新水平,为患者创造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密切护患关系,降低陪护率,提高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规范化,各病区的器材药品均按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所有护理用品,有菌、无菌分别放置,药品及一切物品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物品摆放规范,完好适用,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科室物品管理建立登记册,完善交接制度。要时时保持环境卫生整洁,要把清洁员的清洁工作纳入科室护理质量的评价内容。

护理质量考核的标准化管理

成立院科两级护理质控小组,统一全院护理质量检查考核标准。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在考核过程中,要把对每个科室、每个护理人员贯彻执行标准的情况同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及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这样才能有力地维护标准的权威性,确保标准的贯彻执行,通过以上措施,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逐步使护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讨 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医院的现代化建设,病区护士长面临着新的机遇的挑战。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不仅要有丰富的医院护理管理经验,熟悉医院护理工作的运行规律,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随着现代医院的建设和医院管理概念的不断深化,护理管理的内涵和范围也不断扩展。同时,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只有实施规范化的护理管理,不断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满足社会的需要。

总之,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严格的考核评价是取得标准化管理效果的有力手段。质量控制标准化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准,办事有程序,考核有依据。坚持标准化的科学性,使管理的每一个阶段始于标准又终于标准,构成良性循环,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企业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开始注重产品的质量,将企业的重点工作放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上,可是却忽略了企业管理标准化这一个重要的内容。企业管理标准化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企业管理标准化包括了生产到经营,企业领导到普通员工,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科学的组织,从而有计划的按照管理标准来实行对企业的管理,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的合理科学,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而奠定基础。质量管理与管理标准化对企业管理分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企业有“法”可依

企业员工素质决定了企业的性质,所以许多企业都开始注重企业的员工的素质,聘用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另外,企业实行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定具体的管理标准来作为企业的基本法规,企业有“法”可以,员工也就依“法”行事,而不是单纯的遵循企业某一个领导个人意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企业管理也由传统变为科学。

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序进行

企业管理标准化让企业能够严格按照管理表转来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生产不再盲目,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实行标准化管理让企业能够各部门分工明确,有序的进行各项工作,企业也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各项事务顺利完成。

三、强化公司执行运作力,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化管理让企业运行有章可循,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标准化管理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让每一步管理流程都变得清晰透明,每一个参与企业管理的人员都能够对管理流程有明确的掌握,每一步工作都是可以及时发现所存在的不足,及时更改,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杜绝由于个人执行力不足而导致业务滞留,实行标准化管理,强化了企业的执行运作力,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企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实行管理标准化能够合理的归纳简化企业管理目标,控制管理目标,使其简单易懂,大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实行质量标准化管理,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复杂流程进行简化,将这些流程变为标准和技术控制,便于员工理解流程,减少因为个人能力影响认知而造成的无用流程,节省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促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企业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管理更是一纸空话,尤其是现代化大生产中,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产量更是充足,对于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更需要有质量管理标准。企业管理标准越是严格更能够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可以使用落后的技术设备,可是其管理必须是先进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企业优秀的管理能够与落后的技术进行弥补,可是先进的技术却不能够弥补管理的不足,现代化大生产中,分工越来越细,对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人、设备、原料、技艺、环境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只有对着五个要素进行标准化管理,才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让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变的规范,企业各个阶段按照制定的标准开展工作,才能够及时发展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确保产品质量。

五、挖掘潜力,降低消耗,实现利益最大化

企业经营好坏最直接的标准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才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是一种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效益。质量管理标准化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管理措施,企业制定标准化体系能够挖掘企业内部所存在的潜力,降低内部消耗,实行一切可行的合理的措施,用低投入获取高产出,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通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选用新工艺节省制造时间,加速企业资金运转,实现最高利益。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保证企业技术标准实施,让高科技的产品设备加上高水平的质量管理标砖,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六、标准化管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标准化管理连接了科研与生产,任何一种科研成果,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技术,只有将这些科研成果纳入标准贯彻到生产实践才能够得到快速的推广应用,发挥其作用。标准化质量管理模式对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继而又提出新的技术需要,在研制出新的科研成果,在通过质量表转化管理进行推广应用,这种良性循环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除夕之外,企业还需要重视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标准来推广先进的技术,因为质量管理标准本身就是各种科研成果的结晶。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安全质量控制;标准化

油田公司作为业主方,其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任务。在长庆油田的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中,投资控制主要通过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实施定额控制、招投标以及变更管理来实现;合同管理通过中石油和股份公司合同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管理通过OA系统实现。可以说项目的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都实现了标准化。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在长庆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加快了建设进度,降低了建设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都是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模块化工作是在预制厂进行的,模块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提高了工程质量。目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还没有纳入标准化的范畴。

一、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

(1)长庆油田目前处于西部大庆的建设之中,连续多年每年新建产能超过500万吨,为了抵消正常递减,这一建产势头将长期存在,每年大规模的地面建设使得标准化管理存在规模上的优势,而且必要。(2)目前长庆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程度较高。目前油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涉及井场、增压点、接转站、注水站、供水站、井区部等6大类,13种规模的标准化设计,中小型站场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涉及井场、集气站、处理厂等3大类,10种规模的标准化设计,中小型站场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100%。(3)目前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工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在长庆油田的200多家从事地面建设的施工队伍里,对于同类型、同规模中小型场站使用相同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4)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已得到较好的推广实践。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2005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转发《青岛市建筑施工现场推广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的函(建质安函[2005]54号),北京市建委2008年编制了《北京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手册》,山西省2011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山西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建质字[2011]

266号),江苏省质量安全监督总站2011年编制了《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实用手册》。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青岛市2011年下发了《关于实行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的通知》(青建管质字[2011]36号)等。标准化设计、同类型、同规模中小型场站相同的设计文件、相同的施工工艺、技术、设备,使得同类型规模的中小型场站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实施标准化。标准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使得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实施标准化。因此对于标准化程度高,规模种类相对较少的中小型油气田场站,其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是可以实行标准化的。另外,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使得有着同样管理要素的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二、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长庆油田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较差,沟壑交错,交通条件差。导致场站分散,各场站之间距离遥远,交通不便。长庆油田又是低产低渗油田,且每年上产规模大,大规模开发需要引进大量市场化队伍,这些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加之监理力量不强,监理过程不及时到位或者滞后,使得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平时的工程检查中经常发现同一类型工程中某一类安全、质量问题在不同施工单位共同出现,且重复出现。

2.虽然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在部分省份得到了较好推广,但是每个省的具体做法是不同的,标准化的文本也不尽相同。长庆油田地处陕甘宁蒙晋,陕甘宁蒙各省的质量安全监督站目前还没有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而且在业务上没有纳入对油气田地面工程的管理。

3.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监督归口地方质量安全监督站管理,而石油行业的地面工程管理,没有类似的质量安全监督站。现有的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站职责上没有纳入安全管理的内容,例如石油天然气长庆工程质量监督站等。

4.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中石油作为央企其安全生产责任特别重大,而油气田地面建设过程中又屡次发生安全事故。油田安全生产形势也迫使油气田地面工程管理须进一步提高安全管控水平。

如果能结合标准化设计,借鉴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通过实施标准化的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将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阶段安全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安全质量风险,提高监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监理人员劳动强度。

三、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首先不能脱离目前的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设计而仅仅照搬目前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也就是要继承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设计,在此基础上,按照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类别融入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比如倒班点工程、联合站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等,形成有油田特色的标准化设计基础上的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其次不能仅仅是施工单位的标准化,而应加入建设方、监理方、检测方、监督方等各责任主体的工程管理的标准化。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需组织编制方法培训班,培训各责任主体参与手册编制的人员。施工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可借鉴在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各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做法,评选出适合在油田开展的文本内容,其他各责任主体的标准化管理须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安全质量责任。建议增加以下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资信能力好的总承包单位按照标准化设计的井场、增压点、接转站、注水站、供水站、井区部、集气站、处理厂等标准化图纸,编制相应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简版),或者由每个参与过类似工程的施工单位分别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评审后作为某某工程标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工程类别简介、施工图简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施工人员、设备配备标准、安全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文明工地措施、应急预案等。

2.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一是由施工单位按照标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对应的标准化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由总承包单位编制,或者每个施工单位分别编制)经评审后形成某某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二是组织建设项目组、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监督单位编制对应的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按工程类别汇编成某油田油气田地面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内容包括工程简介、施工图简图、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用于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提前掌控)、工程施工人员、设备配备标准、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安全风险若干条、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安全风险综合评估表(用于现场安全检查)、监理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建设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检测方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检查表、监督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等。还应包括类似于其他省质量安全监督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手册的内容以及质量标准化管理内容。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手册编制完成后,其推广实施需经过各责任主体学习、应用、安全质量检查、事故处理,技术措施计划验证、持续改进,才能不断完善。

四、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优点

(1)标准化的管理,通过标准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了人、机、料、法达到标准化配置。从而固定了施工队伍人员、设备配置标准,以及对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提高了长庆油田建设市场进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人员、施工设备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从源头上消除了人员、设备安全隐患。使得队伍进场管理有了统一的标准,方便监理人员按统一标准核对人员资质、设备状况、材料质量、施工现场布置情况。(2)在主要施工队伍多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培训的过程,记忆反复强化固化的过程。通过培训反复强化固化提高施工队伍本身的安全质量意识和安全质量管理水平。(3)通过施工阶段标准化,使得质量、安全风险显性化,方便管理人员对质量、安全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检查。在专业安全管理、监理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更容易实施。(4)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有利于解决施工单位施工能力良莠不齐,安全质量控制不平稳问题。

五、结语

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是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融入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是有油气田地面工程特色的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拓展了标准化设计的外延,推进标准化工作向施工管理方向延伸。标准化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一体化装置的引进以及集输工艺水平的提高等标准化设计工作的改进、施工工艺水平、施工方法的改变而不断改进。另外对于改扩建站或者大型站场、管线等,由于无法实施标准化设计,因此其施工阶段安全质量控制,可借鉴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针对性地实施。

参 考 文 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4

[2]金少军,张并锐.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实用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4

第6篇

【关键词】 建造阶段;标准;标准化;工程质量;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建造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建造阶段的质量控制,设计质量的成果和目标要由建造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来实物化,同时工程服务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服务又是以建造阶段的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不是靠维修来达到的。因此要确保实现工程的质量目标,必须做好建造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定义

1、标准:即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2、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大的规则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3、工程质量:是指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建设工程的安全、使用要求、经济技术标准、外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4、质量管理:是指为了达到建设工程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二、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的关系

标准化和质量管理都是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他们之间密切相关、相互支持、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一方面,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在一整套标准的基础上,没有标准,质量管理就没有依据,检验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没有质量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就没有可靠的保证和监督。所以说,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又对贯彻实施标准给予支持。有的人把质量管理看成是一项“从标准化开始,到标准化结束”的活动,在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中,实施(D)阶段,是根据计划(P)阶段制定、采用的标准进行实施;在检查(C)阶段,是按标准进行检查,找出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A)阶段,要最后确认修订或制定标准。所以质量管理每一阶段都离不开标准,都是以标准作为依据,标准贯穿于质量管理全过程,PDCA循环也是制定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标准过程的循环。(本文摘自《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基础知识问答》)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并为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目标和依据,质量管理是标准的保证。质量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也是标准的制订、贯彻、验证和提高的过程。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推行标准化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质量管理又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1、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工程建造包括土建、钢构、机电等多个专业,涉及几十个专业分包单位,协作供应商遍布世界各地。这样一个复杂的生产组合,客观上要求必须在生产活动和工作质量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一致。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执行许许多多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制度即管理标准化,使各专业分包单位和项目各施工生产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保证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2、质量管理标准化的作用

(1)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有利于提高工程实体质量,为建设精品工程提供了保障

(2)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质量管理问题程序化,具体化,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可以缩小各专业单位之间管理水平的差异,整体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3)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分包单位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

(4)通过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5)通过对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6)有利于将各类质量管理标准与标准工程数据的规范化,建立信息编码系统及其标准化,数据处理程序、各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库管理的标准化等。

(7)质量管理标准化为项目管理应用计算机、建立管理信息平台创造条件。促进实行计算机辅助标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快速提供各类标准及标准工程数据; 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从而真正实现科学管理。

四、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践

1、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

项目部全面规范统一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核心内容及规范标准要求的验收程序全面梳理,根据公司流程管理和流程运作现状,结合项目实际进行优化和规范,完成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制定,并建立相应的监控考核评价机制;各项标准在不同分包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持续运用。

2、质量管理组织及人员配备标准化

2.1明确组织架构,细化工作职责

采取二级管控的组织架构,总包项目部为质量管理层,注重的是管理,即计划、流程控制;成立总包部领导机构和质量管理归口部门(如:“质委会”和 “品质保障部”),品质保障部在质委会的领导下负责本项目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总包部各职能部门对专业项目部的质量管理进行支持和控制。

各专业项目部为质量管理的执行层,注重的是执行,即执行、施工控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组织结构(如“质量管理小组”和“质检部”)、明确隶属关系及相互沟通方式,包括各级质量管理机构的人员设置,同时明确各机构的管理方式和职责范围、以及各机构工作衔接与相互联系的工作网络,负责对所承建的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管理”。

除明确各级主要管理机构和各部门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职责,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数量,以标准制度确定工作流程。

2.2强化培训观摩,提高专业素质

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3、质量计划编制标准化

3.1、“两级”编制质量管理计划

项目部按照与业主签订之合同所约定的质量目标或企业内定的质量目标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专业分包按照本工程总包项目部的《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进行承建本专业项目部的《项目质量管理实施计划》、《质量创优实施计划》编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报总包项目部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合同签定滞后或“三边工程”的项目,可分段进行有关项目质量策划。

3.2、统一质量管理计划格式和内容

质量管理计划统一采用A4纸,文件的封面、标题、段落、字体、图表、页眉、页脚等样式为统一样式;编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大纲。明确质量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2项目目标3编制依据4.项目组织机构与质量职责5.文件和资料的控制6.物资管理7.工程分包8.标识和可追溯性9.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10.成品保护措施11.质量监督检查12.质量技术资料的管理13.工程创优策划

4、深化设计标准化

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对原图纸进行深化设计,绘制各阶段施工协调综合图纸,解决设计图纸和使用功能需求之间的关系及设计深度不能满足精细化施工要求的问题。

4.1、在结构建造阶段,应绘制各专业预留预埋管线、箱、盒等综合布置图,协调土建与安装专业预留预埋的关系,做到位置准确,不错不漏,不影响结构安全。

4.2、在设备安装阶段,应绘制各专业管线安装综合布置图及管线交叉布置节点详图。统筹考虑各管线标高、走向、交叉、支吊架的做法,确定专业交叉部位的安装方法,明确管线布置等。

4.3、 在装饰装修阶段,应绘制各专业末端安装综合布置图。确定各末端设备安装位置,如吊顶上的灯具、烟感探头、消防喷淋、空调风口、音响喇叭等,做到布局合理、居中对称、美观大方,不影响使用功能。

5、材料检试验标准化

5.1、计划编制

针对工程质量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构件等质量、采购及验收编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质量控制计划》。该计划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质量工程师和工程技术、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及责任工程师、试验人员,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完成。

5.2、材料进场

凡用于工程的材料、构配件等物资,必须由物资部填写《物资取样送检通知单》及时通知试验工程师,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原件(合格证、材质鉴定书或专门检验的技术数据等),无原件的应在复印件上标明经手人、原件存放地方,并加盖使用单位印章。凡无合格证或合格证不符合实际情况者严禁使用。

5.3、材料复检

须取样复检的材料,试验工程师填写《见证取样委托单》 上报监理见证取样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填写《物资复检反馈通知单》向物资部及时反馈;应做好各类送检和检测记录。专业项目部试验工程师应及时填写《项目检验和试验台帐》, 并将试验结果及时反馈给其项目总工程师,试验报告送交资料员存档。

5.4、不合格品处置

对于不合格品,必须做出标识,依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处置,并填写《不合格品台账》详细记录不合格品名称、部位、日期、处置方式和处理责任人。

6、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化:

6.1、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化

由项目质量总监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划分验收计划》。计划书中应明确工程项目检验批的划分、验收的内容、验证的方法;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验收的程序和参加验收的人员等内容。

按照《验收计划》划分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每个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施工完毕,要求施工人员自检,技术人员复检,施工方质检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进行报验; 按照项目执行的标准和地区相关要求,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工程总包组织业主、建设单位、监理和质监站等单位进行联检查,对报验项目进行验收, 并按照规定的表式进行评定、记录和签署。施工专业工程师负责进行监督检查,施工现场质量负责人每日填写《施工检查日志》,发现质量问题随时协调、跟踪处理;

6.2、控制关键部位和特殊过程的质量

针对涉及工程安全及功能检测项目关键部位、特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验收而编制《关键工序及特殊部位质量监控计划》、如钢结构制作安装、结构混凝土施工等有重要影响的施工过程;对施工结果不易达到全检的工序或不能经济地通过后续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特殊部位,如隐蔽工程、钢结构焊接、防水施工应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前对涉及质量控制点的施工工艺应明确操作方法、要点和难点、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应提出对特殊操作工具的要求等内容。应当执行如下特殊规定:

1)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具备相关职业资格)。

2)对作业过程需连续监视的设备,应检查其工作状态,对需保存过程参数的应进行记录并予以保存。

3)检、试验和计量检定执行有关检定规程,并做好检定记录。

4)地基基础和框架结构等隐蔽工程施工方案应得到批准,并应有完整的过程记录。

6.3、促进工艺过程和达标质量的标准化

项目应充分利用“样板” ,发挥其引导作用,对外展示质量管理能力,对内强化施工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利用样板对操作工人进行质量教育和培训,提升人员质量意识及感知度。

1)编制样板计划:

项目开工后应依据施工进度总计划编排样板施工计划,以项目分项工程为单位、以工期为周期编制

2)建立材料设备样品库

在施工现场建立专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样品库,对确认的建筑材料设备样品封样存放,并在每件样品对应部位粘贴展板,说明材料名称、规格、批次、产地、供货单位、使用部位、使用数量、确认意见等,作为大批量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的依据。

3)建立质量标准化工艺样板区:

在施工场区内适当位置,搭建实物样板,对主体结构和外墙抹灰、保温、饰面做法、门窗安装等各道工艺做法进行逐一展示,并在对应部位粘贴展板标识工艺,

4)分项工程施工前建立实体样板区

对实施过程组织实施样板引路;在基础、主体、安装、装饰等各阶段,开展工序质量实物样板引路活动,并应对实体样板组织验收并填写《样板质量验收记录表》,达到标准后再按样板的标准、操作工艺程序组织大面积施工。样板间、样板层实物样板产品周围应设置展示板、标注出工艺标准、工序流程便于对有关责任工程师和操作班组做好交底工作

7、工程资料管理标准化

7.1计划编制

编制《工程资料管理及资料归档总目录计划》,进一步规范本工程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将资料形成逻辑性,关联性和统一性的体系;作为工程资料管理指南,统一资料收集、整理、组卷、移交及归档的具体要求。

7.2培训宣传,强化意识

利用培训、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工程竣工资料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增强执行管理规范化的自觉性,使管理规范化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形成制度。

7.3定期定部位检查

按照分部工程检查定期按照资料管理计划检查施工分包单位需移交的竣工资料编制是否做到同步、规范、真实、有效,指导、监督施工分包商及时完成竣工资料的移交工作;确保施工图纸质量控制、设备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工程施工上三个环节的过程质量控制 。

7.4运用“经济杠杆”

工程验收时通过签证等方法,集中检查原始资料整理情况,资料符合规定时,才予以结算工程量。充分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承包单位抓好竣工资料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8、质量管理检查考核评价

8.1制定《质量管理检查考核评价制度》

统一各专业承包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考核评价的基本指标和方法,规范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使各专业承包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考核有据可依,

8.2检查考核评价内容及等级

针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按照制度,从质量管理体系10%,质量管理策划20%,质量过程管理30%,现场实体质量 20%、工程资料20% 五个方面检查考核;考核评价采取评分表的方式,评分采取标准分扣、增方法,每个分项均为100分的基础分,根据权重设置各子项基础分;总体评分 = 各分项实得分加权总和考核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评定等级。

8.3考核评价小组定期检查

1)组建考核评价小组,成员由各专业承建项目部委派代表共同组成,以促进各专业项目间相互学习交流并确保评价结论的公正。

2)检查评价组成员应全程完成对各专业项目的检查考核工作,并按要求书面提交对各专业项目的检查记录和评分结果,对检查考核中发现和提出需整改的问题,汇总发出整改函并召开评价小结沟通会。

3)各专业项目部应安排相关人员积极参加考核评价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人员应及时同被评价专业项目人员及时沟通,协助受检专业项目制定整改计划,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各专业项目应立即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在限定时间内书面回复;安排有关人员对整改过程和结果进行复核。

8.4奖罚分明

综合考虑排名和等级奖优罚劣。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引导激励作用,实现以考核评价结果为推力,全力推动质量管理标准化及其他各项质量工作的全面开展,有效提升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结语:

质量管理标准化能够有效的规范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标准,推动内业资料与工序同步实施,提高工程建造的工作质量,促使大家养成处处讲标准、事事做标准、件件达标准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有效控制工程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使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授控状态,并在较高标准的要求下得到不断提高,从而达到工程优质、工艺美观、资料完美,最终实现向标准化要效益的目的。

参考资料

1、・《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1部分 :基本术语》GB/T 3935.1-1996

2、《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

第7篇

一、当前工程质量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企业管理层的质量意识不强,重经营轻质量控制式的管理必然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目标不明确,质量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少,质量管理控制不严格,无法满足项目管理及企业发展需要。

2.分包施工单位管理问题

目前施工现场专业分包单位众多,其中大部分都有建设单位制定分包,由于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单位在现场管理上与总包单位平行,工程质量难以控制,施工中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及执行力不强,往往在施工中产生工序不能正常交接,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施工进度滞后等局面,这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如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影响工程质量和企业的社会声誉。

3.劳务作业人员管理问题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而在一线从事劳务作业的人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功与否。虽说推行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已经很多年了,但在三、四线城市,大多数施工作业人员还是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综合技能素质较差,质量意识缺乏且流动性大,导致现场的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

4.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问题

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材料管理不到位,材料不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那么将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现场在工程材料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材料进场质量检查验收不严格,一般都是先进场再检验;二是材料进场保管不认真,未对材料的保质期定期检查,容易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二、确保顺利推行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对策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就必须先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在企业内部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牵头成立的推行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本项工作的严谨性、全局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设置该机构来制定和落实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及各岗位的职责,确保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其次,制定可行性的企业质量管理目标,针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在企业层面上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部门,配备足量质量检查人员,加强企业对项目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力度。最后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奖惩考核机制及企业文化,通过以人为本,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奖惩考核机制与职工的个人薪酬挂钩,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责任感及归属感,切实地激发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内容和方法,避免了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纸上谈兵和半途而废的情况发生。

2.加强对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对分包单位管理是影响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对进入本企业内施工现场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进场分包单位的资信、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考核。同时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求签订总分包管理合同,强化分包单位的质量意识,确保分包工程质量处于可控制状态。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为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结合企业内部工程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将质量技术管理工作要求及操作流程进行汇编,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岗位的技术管理责任制。在正式施工前,应认真研究图纸,明确项目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及具体施工要求,加强图纸审核,及时解决设计图纸中的缺陷问题,避免返工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其次,结合常见问题质量及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要求,以工程常见做法和企业工法为基础,制定形成图文并茂的施工工艺标准化指导书,规范和引导项目施工现场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

4.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

加强施工全过程管控,确保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常态化。首先,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将工程质量技术标准尽量的通俗化、清晰化的向作业人员进行讲解,利用BIM技术或者现场设置样板展示区将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工序及操作事项对作业人员进行可视化宣贯,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精细化施工。其次,加强进场材料检查检验及保管工作,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将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必须先检验再使用,不合格材料及过期材料严禁使用的管理规定责任到人,可有效地杜绝工程材料质量问题的发生。第三,现场实行工序交接制度,施工内容及施工责任人均留交接记录,通过现场实测实量,将有关数据及责任人上墙,实现质量责任向下落实到人,确保了每道工序都能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5.规范市场行为

规范市场行为主要是针对建设单位违法发包和压级压价的行为。一是对符合《建筑法》允许分包范围内的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进行二次公开招投标,严禁建设单位私自发包、暗箱操作、私下交易及将建筑工程肢解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及个人等违法行为。二是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建设单位的资金监管工作。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很多建设单位利用施工单位急于承揽工程项目的迫切心理,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施工单位压级压价,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垫资,这种情况是造成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招投标时,上级主管部门如能先一步对招标单位了解和考察,对社会信誉差、各方能力弱的建设单位建议重点审查投资来源和各方能力,这样在质量管理标准化投入方面才能为施工企业保驾护航,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标准化;企业行为;企业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在当今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如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心的核心内容。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质量、市场、效益的纽带,它既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又是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体现。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用标准化进行管理,不仅是支撑品牌提升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更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1.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定义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指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或方法,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

2.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评分标准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的获得,最终由企业申请,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地方政府的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组织审核确认。其方式是以审核得分的多少定级别:规定的基本分为400分,加分项为100分;总分为500分,按得分多少分为四级,具体见下表。

表1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评分标准表

二、“标准化良好行为”与企业质量管理的关系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在标准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竞争重要手段的今天,得标准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成功企业的共识。企业通过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促进质量管理水平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通过“标良”建设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工作可以完善自身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工作、管理、方法标准,通过标准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了解标准、知道标准、懂得标准,用标准来指导生产,从而保证企业产品安全质量。

高质量的产品来自高水平的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则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武器。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使企业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

从众多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遵循标准,并不断推动标准的改进,通过标准本身的改进和执行的经验,才能使公司的质量管理和综合竞争力都得到提高。而通过更为规范和科学内部管理,可以打造出高效的管理团队,促进了公司执行力的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公司营造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成效提升。

2.通过“标良”建设可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员工的质量意识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需求的产品、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志力。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有质量意识的员工和领导层,不仅仅限于被动地接受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而是不断地关注产品质量,且提出改善意见,促进质量的提高。

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创建,改变员工、领导的标准化观念,养成学习标准、实行标准的习惯,通过实施标准化良好行为,对员工、领导集中进行标准化培训,改变“标准只是标准化人员的工作,树立标准人人有责”的观念,即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观念。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明确了岗位职责与权限,实现了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准。规范了员工的言行举止,提高了员工的办事效率,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节省了人力资源。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精神及企业理念的追求和向往,使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全面提升企业文化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标良”建设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

通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工作可促进企业更多参与标准化活动,了解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标准水平,进而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内控标准是所有标准的基础,任何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最终落脚到产品标准水平。企业通过“标良”建设,促进参与国家、行业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提高企业标准水平,采用更为先进的国际标准,通过标准促质量,从而提高企业产品整体质量水平。

第9篇

关键词 :标准物质 管理软件 B/S模式 条形码

引言

标准物质是一种材质均匀、性能稳定的物质,它的某个(些)化学和物理性质(也包括工程特性)已经准确定值,并附有定值的不确定度。主要用于与物质的组成和特性有关的测试中,或校准测试仪器、或评价测试方法,总之用于保证测试所获结果的准确可靠。化学计量中,标准物质是主要的量值传递和量值统一的工具。

随着业务需要的拓展,我中心需要的标准物质越来越多。由于标准物质种类繁多,规格类型多样,有效期不一,数量又层次不齐。采用人工的领用登记往往会造成遗漏或者过期。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应用软件让每个使用标物者都能清楚的了解标准物质在实验室中存在的规格、数量、更新状态、替代标准甚至使用参数条件等,以便查阅和提醒,提高工作效率。

1. 软件功能介绍

2.软件管理流程

本软件采用的B/S系统构架方式,用户只需要打开IE浏览器就可以打开系统,便于更新和操作。

(1)用户管理设置

设置admin管理者,主要功能为增加用户和对用户的密码进行初始化,admin用户不能操作其他任何的菜单。用户的密码可以自己修改,不能修改其他用户的密码。在软件中,用户可用工号可贯穿整个流程中,包括标准物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损益管理等。当再次登录的时候,登录界面显示的工号为最后一次正常登录的工号。

(2) 标准物质管理

标准物质以条码作为唯一标识,即扫入条形码即可以呈现标准物质的名称、型号、编号、测量范围、所内编号、档案号,生产厂家、最小库存量、有效期及预警标记等。

为了便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对标准物质按及等级和性质进行分类。比如国家一级、二级、工作用物质;按性质可以是金属、非金属、固体、溶液、气体等。

为了便于使用,我们甚至可以把标准物质证书已图片格式保存。使用这个标物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它的使用条件。

有预警标记设置标准物质的最少库存数量不为0或空,少于这个数量的标准物质在登入系统时做预警显示处理。

(3)入库管理

标准物质可按照扫描枪条形码扫描录入,也可由手工输入标准物名称简索录入。除了录入常规参数外需增加采购时间,标准物有效期,生产厂家(一般只显示标准物质登记时的生产厂家,如跟标准物管理中生产厂家不符合,可以直接更改保存,但是以后的单据还是以标准物管理登记的生产厂家为准)。

经条码扫入的标准物质如在标准物管理中无资料的,在保存单据时,标准物名称资料可自动添加到标准物管理模块中,填入的标准物质信息缺少参数录入不能保存单据时,有提示完善数据的要求。

录入的标准物以数量为主线,分为预计使用数量,调整数量,实际使用数量,录入的时候只需输入预计使用数量,调整数量,实际使用数量为出库管理或损益管理中使用。

录入的标准物质按批次进行管理(批次号为:XXXX年XX月XX日XXX:注XXX为流水号从001开始)。

(4)出库管理

标准物质可按照扫描枪条形码扫描出库或标准物名称简索录入单据。

出库数量以实际使用数量为准。扫入的标准物按批次先进先出的方式来操作,该标准物需在有限期内,先进先出的方式应按照实际使用数量+调整数量-预计使用数量=0来进行判断该批次是否有库存,也可以按照人工的方式选择其他批次出货(手工选择批次显示最近半年内最后10次进货,如果超过这个范围,手工输入批次号)

录入的同批次的标准物数量如果超过入库数量,输入的数量应在调整数量中,主要表现在损益管理中第二种处理方式(详见下面损益管理)中,此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手工选择批次的方式下,也会出现在最后一次使用预计数量超支或提前使用完的情况下,此时录入使用数量跟调整数量,调整数量自动做损益单据。

标准物质库存数量=预计使用数量+调整数量-实际使用数量。

(5)损益管理

入库录入的标准物数量在使用的时候产生三种特殊情况处理方式

Ⅰ 入库录入的标准物数量在使用中提前用完,这时我们减少入库管理的次数,表现形式为:入库数量+调整数量=实际使用数量,调整数量表现形式为负数。

Ⅱ 入库录入的标准物数量在使用中超过录入的数量,这时我们增加入库管理的次数,表现形式为:入库数量+调整数量=实际使用数量,调整数量表现形式为正数。

Ⅲ 入库录入的标准物过有效期报损或使用出现的损耗,这时减少入库管理的次数,表现形式为:入库数量+调整数量=实际使用数量。调整数量表现形式为负数,有效期报损和使用出现的损耗和第一种情况的单据要区别开类别,损益单单号按照(年月日XXX,注XXX为流水号)登记。

1. 软件设计流程(见后表)

2. 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可按分类或条形码统计,每个用户使用自己的工号登录,对其使用的标物进行扫描后,在使用记录上都有保留。最后还可生成统计记录表。

3. 结束语

随着业务量的增多,对标准物质的数量和种类需求也越来越多。传统的靠人工登记和统计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软件的研发和使用,大大节约了标准物质管理的时间和成本。有助于提高标准物质的使用率,有助于向实现智能化使用标准物质迈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