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学习计划

时间:2022-06-29 05:31:30

导语:在教师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学习计划

第1篇

韶关市风度中学    张朝福

一、做好跟岗出发前的充分准备。

1、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目标,主动联系导师,了解名师工作室的安排计划,做好心理思想准备。

2、参与行动上做好充分准备,带齐所需学习的物品和参考资料,根据导师的要求做好各项培训前的前期工作,准时报到,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向导师联系,说明情况,尊重名师的建议。

二、跟岗期间,全力以赴,积极提升,做到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让名师,让学校上级满意。

1、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严谨的学习风气,积极配合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安排,团结协作,和名师及其他学员共研讨共监督共进步,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

2、做到自觉遵守跟岗学习所在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坚守岗位。

3、认真完成跟岗学习规定的学习任务,做好跟岗记录,如:每天工作学习日程记录,跟学感谢和日记,心得体会,争取每天发博客,跟学结束,按规定上交自己的学习汇报材料。

4、跟学期间,积极践行师德师范,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做到劳逸结合,积极参加健康的业余文化与体育活动。

总之,跟岗期间,在名师李老师和工作室成员的指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茂名一中的关怀下,我将任劳任怨,谦虚向学,争取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和我的同学一起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研、教学水平,争做名师,争做优秀学员!为教育贡献自己的微博之力!

第2篇

一、读书目标

(一)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

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人生。

(二)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通过品读美文,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以“营造书香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读书学习,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文明社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三)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生活保健意识。

通过读医学书籍,了解保健常识、利用保健常识、健全体魄,有了健全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做事。同时也把保健常识转告同行,一起分享健康与快乐。

二、读书时间安排

确保自己每日下午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利用qq群与同行交流心得。

三、阅读安排:

1、《新课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教学指南》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

3、《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 》

4、《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5、《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

6、《不生病的智慧》

7、《求医不如求己》

四、读书步骤安排: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结合物理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特点和当前教研的实际情况,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探索,在研究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为原则,以当前学校信息化普及程度高、实验室配备基本齐全为契机,以提升全体物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有效教学为落脚点,使我在思想观念、师德修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教科研能力、开展探究式教学等方面有较大层次的提高。

二、研修目标

积极探索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和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探索新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物理学习的基本方式、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具体有: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终身学习、专业化发展的意识,热爱教师工作,爱岗敬业、创新进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性,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胜任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敢于突破常规、积极尝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

3、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树立教育科研意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研修措施

1、珍惜国培的机会。每天按时学习,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遵循学习的要求和纪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完成学习作业。

2、教学中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教学条件,掌握白板,投影,录播等运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3、积极参与研讨,积极发言,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写研修日志,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第4篇

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中介人”,是人类文明继往开来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师德师风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_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精神,以聚焦“问题解决”为中心,我园坚持立足园本、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并重,积极探索有效的园本师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园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1.进一步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完善教师心理品质,培养师德高尚、心理健康、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2.进一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之综合能力和锐意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教师的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更好地为幼儿的成长服务。

三、培训要求:

1.培训人员需准时参加培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做好请假工作。

五、培训形式

2.持着虚心好学的态度,认真参与培训,做好相关记录。

3.参培过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幼儿园将组织定期考核,检验培训成果。

六、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师德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_》等,加强教师法律素养及师德意识。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开展自学活动,继续学习相关师德内容。学习后将学习所得以师德反思报告的形式进行分享。

(二)教师专业研习

组织各教师参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新《幼儿园工作规程》研读,并进行互动式研讨,进一步分享交流教师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此外,拟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个人专业发展制定计划。

(三)班主任专题研习

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交流,各班班主任结合自己日常班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享交流。探讨如何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建立良好班级常规,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形成班级特色良好班风。

(四)教师技能大比拼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激励教师岗位训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我园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根据一学期教师岗位练兵情况,组织教师歌唱和美术比赛活动。

(五)信息素养提升

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将发挥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让教师必须有比较高的信息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将开展网络研修、自学与集中讨论的方式,通过信息素养的提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园网及互联网的基本使用,初步掌握最新的软件技术,提高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六)读书活动

开展“三幼书飘香”读书交流活动。8月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教师撰写、分享、交流读书心得,并于9月5日前推选优秀读后感(纸质文稿)交教育局参加上级评选.

七、培训措施及要求

1、加强园本培训过程管理

加强对园本培训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保证每位教师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培训任务,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成效”,让教师们在学习中感悟、反思中

前进,不断增强园本教研的实效性。

2、集中培训要求:

(1)严格遵守培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每日签到,不得代签。

(2)学习研讨时保持会场安静,不大声喧哗、接听电话,不随意走动、离场,做到认真发言、专心记录;教师孩子要妥善安排,不进入会场。

(3)注意节水、节电,保持环境卫生。

(4)按时上交各类资料。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教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领悟宗旨,解放思想,更细理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的贡献。

二、学习内容:

1、深入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将

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采取读报告原文,分章节学习,交流研讨形式进行,使教职工深入理解“十”精神实质,并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认真学习国家各类教育法律、法规,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法治意

识,树立“依法治园、依法执教”的思想,自觉维护教职工自身与幼儿的合法权益。

3、继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师德内涵建设,拓展师德建设的

载体。

4、认真学习各级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

三、学习形式:

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网上论坛等方式,提高政治学习效率和效果。

四、学习要求及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认真学,深领悟,学有所用,落到实处。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把学习理论同指导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学有所思,以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3、幼儿园领导班子做到带头学习,联系实际,积极引导,为提高学习实效尽职尽责,并督促教师积极、准时参加,并及时做好笔记。

4、全园教职工,必须坚持认真学习,积极发言,付诸行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

5、坚持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规范性,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要严格执行学习考勤制度和请假制度。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计划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师德素质,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本学期,制定自己的个人计划如下:

1、深入学习学校《师德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习并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十不准》、《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3、读好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认识。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4、工作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5.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爱心育人,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辱骂,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

6.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注意自己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事与大家商量体现团结协作精神。注重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7.规范收费,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法规。

不擅自收费。不搞有偿家教,不向家长索要或暗示馈赠钱物。

8、认真做好家访工作,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尊重家长,做到和气、平等友善,形成和谐共进的教育网,达到教育的目的。

对班级中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双差生必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第5篇

[关键词]网络化自主学习 教学平台 教师 作用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056-03

[作者简介]代卫东,郭睿南,邱靖,高鑫,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

网络化自主学习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学习平台,让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及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网络化自主学习涵义较广,涉及到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建设等方方面面。根据研究表明:当代中国大学生比较喜欢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化自主学习方式,但是,要想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网络教学支撑平台①。下面,就教师在网络化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加以分析。

一、网络化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力及群体

通过对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学校运用过程分析,得到影响网络化自主学习各方作用结构图(如图1)。根据这一“作用模型”不难看出,作为产生于教育活动、应用于教育活动、为满足教育活动的需要服务的自主学习平台,它的传播受众并不是孤立分散存在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扮演着不同的“教育角色”。同时,考虑到“教学辅助人员”应用教学技术与“教育行政人员”相似,同时也为了讨论方便,将他们与“行政人员”合在一起称之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由此,大致可以确定以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为中心传播知识作用于学生的三大教育群体:

(一)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主要指开展网络化自主学习投资,负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校长、院长和教学辅助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在网络化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指导学习者把自主学习与学校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与制度,规范学校的教学安排。如: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设计一份课程教学设计表,让教师把自主学习指导和教学支持服务结合起来,把学习进度安排意见和教学安排进度结合起来,将适当的面对面交流与远程实时交互结合起来,使教与学良性互动,构成有机的整体。

(二)教育技术人员

主要指为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应用提供支撑的开发和技术维护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学校决策,辅助教师实现和完成教学计划,从软硬件上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三)教师

即指在教学第一线、直接应用各种教育技术来实施教学的教学人员,对学生作用力最强。所以,本文讨论的对象重点涉及高校中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

二、网络化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力表现形式

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要将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同时要实现二者的最优组合,这个最优组合就是“学生自主探究”。当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时,教师在网络化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与地位便凸显出来,可用下面模式图表示:

从上述模式图可看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阶段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并让所创设的情境具有吸引力,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即借用背景材料一形成问题一研究问题一解决问题。

三、教师的前作用机理分析

从上述两个图示可看出: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很复杂,要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是最重要的外力;从网络化自主学习的过程人手,在不考虑硬件、学风、学生信息素养等因素条件下,可将教师的作用力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就是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自主探究的阶段,“后”就是自主学习的总结与评价阶段。其中,教师的作用机理如下:

(一)协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一种媒体是万能的,技术及其表现形式的媒体对教学只起到一种教学辅助作用,只有多种技术结合才能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仅要求教师继续钻研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及教育技术等跨学科知识。当教师懂得利用教育技术进行设计教育过程与配置教育资源,懂得从教学角度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时,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和作用力相对传统教学会更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便容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学习。

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集成在一起,为学习者创设一个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并可以存储海量的资源,但仅有这些还不足以产生有效的学习。一个表现形式多样的媒体素材如果不能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将重点表述清晰,将难以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其次,学习者在网络上进行自主学习时,如果相关学习资源之间的链接不顺畅,容易发生迷航现象,或者搜索到大量相关度不高的学习资源,或者找不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结果导致学习活动的失败。作为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能成为优质教学资源的组织者和提供者,将实用的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制成优质的网络教材,或通过优化背景材料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线索,缩小学习者检索范围,帮助学习者快速、有效地进行学习。

第6篇

陈晓波(1977-),男,汉,海南临高县人,讲师,研究方向:初等教育实践教学,中文教学;

范芬雄(1981-),男,汉,湖南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初等教育实践教学,教育学。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教育见习中存在的学生见习目标不明确、指导教师见习指导缺失及见习基地难以建立的问题,提出通过合理规划见习目标,制定见习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目标任务明确的见习计划和组建强有力的教育见习管理指导队伍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教育见习目标、见习课程大纲、见习计划

教育见习是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现场了解和体验[1]。特别是现阶段,许多师范院校对教育见习活动在时间、力度上都给予加强,把他作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一部分,辅以一定的学分。但是,随着见习时间和力度的加强,在见习安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已严重影响了教育见习的质量。

一、见习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学生见习目标、见习的方法不明确

由于见习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或指导书,学生的见习活动往往就是根据临时制定的见习计划的要求开展,一方面,部分见习计划制定的随意性较大,见习的目的、方式、方法等设计不合理、不明确,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制定计划后,没有很好地组织学生学习,在见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十分了解见习的目标和要求,不知如何进行见习活动。

2、指导教师职责不清,见习指导缺失

虽然见习活动中都安排有教师带队指导,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基本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这一方面是见习计划缺乏对带队指导教师的具体职责要求,大部分教师都只满足于纪律管理,记录考勤和听课,只要学生按时到见习单位并听够了规定的课时数,就算完成任务。至于指导学生如何听课、如何观察和记录、如何评议、如何与小学生接触等方面的工作则做的很少。另一方面是由于校、系不重视见习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安排,每次都是在见习开始时,临时指定见习带队教师,很多被指定的教师没有小学教学的一线工作经验,也没有带队见习经验,而且不少大学的指导教师既不从事也不屑从事对小学教学的研究,因此对见习指导无从入手,对见习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无法因势利导。

3、见习单位态度不积极,稳定的实践基地难以建立

每次见习安排时,各教学系反馈回来的意见是见习单位难以联系,小学普遍不愿意接收见习学生,主要原因是:

(1)高校扩招后,生源数量大,造成教育见习人数多、时间跨度大,影响小学的正常教学活动。每天有大量的陌生面孔到小学班级,对小学的教学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扩招,生源质量也下滑,见习生的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较低,不能为见习单位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势必造成见习单位产生抵触情绪。

(2)见习活动的组织不力,没有周密的计划,与见习单位沟通不畅,使见习单位没能充分了解见习的要求,在安排过程中,往往双方配合不够,造成混乱,增加了见习单位的负担。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以上问题分析中可以看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明确见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见习计划。由此,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1、合理规划见习目标

见习的目标应是围绕专业技能培养进行的,所以在确定见习目标前,首先要清楚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其实,一个专业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多方面的,对于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教学技能(包括备课和教案编写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评课能力、课后答疑和作业批改能力等)、管理技能(包括班主任工作能力、课外活动组织能力和学校工作协调管理能力等)和教育教学调研技能。这三大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的理论教学外,更主要的手段是通过实践,实践的第一阶段就是见习活动。但是,不能每次见习都同时对所有技能进行观摩学习,这样的容量太大,学生接受不了。应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知识水平,把三大技能的观摩学习进行规划,合理分解到不同批次的见习中去。

各次见习目标规划好后,应写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课程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加以固化,才能使见习活动目的性更强,更好地达到实践的效果。

2、制定见习课程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标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

见习课程大纲对见习方式、方法、作业、成绩评定等都会具体规定和要求,因此,对见习计划的制定、指导教师开展工作、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有重要的意义。要规范见习活动,必须根据每次见习的目标,分别制定见习教学大纲。

3、根据大纲制定见习计划

(1)明确计划的阅读者

见习计划需要告诉参与见习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干什么和怎么干,并让见习单位了解需提供何协助,它起到的是见习指导书的作用,其阅读者应是见习的学生、指导教师、见习单位的领导和老师。但现在的见习计划,大部分把阅读者定位为是本校领导或系领导,目的是告诉领导开展见习的重要性,需要多少经费等信息,所以计划往往仅发给校、系领导审阅,既不发给参与见习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更没有发给见习单位,很多时候仅是会上对学生和老师传达一下,这样的见习计划完全没有起到指导见习的作用,这也是见习单位不愿意承担见习任务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见习计划在制定前首先需要明确阅读者,制定的计划才有针对性。

(2)见习计划应包含的内容

①见习目标: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整体规划的见习目标确定。

②见习内容:确定了见习目标,即可根据目标所包含的内涵,确定见习内容。

③见习方式和方法:应根据见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开展见习活动,方式方法适合,学生见习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组织机构:是指见习计划的制定者、管理者、和执行者。

⑤学生要求:包括见习纪律要求和工作要求。

⑥指导教师要求:同样应包括纪律要求和指导工作要求,特别是指导工作任务要明确,应制定详细指导任务及检查评比办法,这样才能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他们为完成检查评比任务而认真指导见习活动。

⑦见习单位要求:应根据见习的内容和方法,对见习单位在岗位提供、所需班级、跟班教师数量、类型、学生休息场地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以便其更好地协调,为见习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⑧成绩评定:应注意把学生从见习前的准备、见习过程的表现、见结反思的作业等都纳入评价的范围。

⑨日程安排表:安排表一般应包括日期(时间)、见习内容、见习方法、见习地点、见习人员、指导教师等内容。

4、组建强有力的教育见习管理指导队伍

好的见习计划还应有专业的执行者,才能使计划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小学教学经验或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双师型教师,应是教育见习组织与指导的主力。但师范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由大学毕业后直接承担起教学工作,没有小学工作经验,因此,学校要大力开展双师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小学进行挂职锻炼。挂职锻炼的时间应不短于一学期,以便教师能完整了解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结合学生实习时间进行,也可以安排教师校内轮岗,调整出时间进行。挂职锻炼应要求教师进入小学课堂,实际承担课堂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充分了解小学教学一线的工作要求,为组织和指导教育实践积累一线工作经验。(作者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课题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qji11523

第7篇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很多专业如化工、材料等学生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融合为一体,在降低教学学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对于教师的考验也更加严格。教师必须在较少的学时中清晰、明确的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因此,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不仅分析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1传统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老师讲授知识时长较长、与学生互动少的教学方式。同时,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一些冗长的验证和复杂的说明等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此外,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的展示自我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较少,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有效的提高化学实验方面的动手能力。对于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老师来讲授或演示,但是这些偏向于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加需要学生在不断自己操作中改善和加深记忆。其次,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的特殊性,有些教师课堂内容可能会出现两者知识不融合,联系不紧密等现象,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解不深刻,阻碍了学生对于无机和分析化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同时,有很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堂上的实验设计限定较多,有些仅为了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安排,缺乏多元化,同时不能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最后,由于这门课程是为了向同学讲授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一些常见的实验操作。但是很多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导致老师演示操作很多同学看不到或看不清,导致很多同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并不全面。[1]当然,有些同学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在学习该课程前不进行认真的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要讲授的基础知识和要点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导致课堂上跟不上教学进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头脑不清晰,且态度不严谨,不能很好的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2]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也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而传统的方式单一、内容固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显然不能满足现今处于信息社会的学生的需求了。同时,为了响应我国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对于本科教学的要求,课时在逐渐减少,但是讲授的内容和质量不能减少和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呈现课堂内容,如何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如何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等问题。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趣味,加强实验绿色性,加强教学内容基础性是非常必要的。[3]

3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的措施

3.1增加教学中实验的设计性

为了加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两者的联系,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增加实验课程中实验的种类。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讲授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综合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也应该重视实验设计和独立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

3.2提高实验的绿色化

由于课堂实验的多元化,使得课堂中使用的试剂种类繁多,且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大多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会污染环境。而很多初学化学知识的大学生对于这些试剂的危害认知不清,使用过后的废液会随手丢到下水道中,严重危害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对于试剂的危害性加以强调。同时,在设计实验时,提倡使用低毒性的试剂来代替剧毒试剂,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实验产生的有害废弃物。

3.3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性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课堂上被要求重复老师的操作,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必须反思自我的教学方式是否枯燥乏味,应该更多的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的趣味性以引导学生对于知识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更加严格监督,以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对于保证数据真实性意识的培养。

4结语

在新的世纪,面对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师必须在不断完善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理解的完善和深刻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交些内容,突破自身局限,对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还要不断在教学中学会反思自我,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更好实验操作能力和更强自足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我国不断输出综合素质更高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雪春,王毓德.材料类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1):153-157.

[2]柳娜,薛冰,郭登峰,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25):130-131.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创新人才

1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化教育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国情咨询中提出,在2000年之前,要把每间教室和图书馆都联到Internet;法国于1998年初公布:“将法国社会带入21世纪”的计划,要求法国所有学校全部实现计算机化;德国在1997年也执行教学应用因特网信息资源的计划等等,都说明了发展信息化教育是大势所趋。中国教育也面临一个e化的时代,一个变革的时代。

2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它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4)学习自主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任务合作化。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

(6)环境虚拟化。教育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等等。

(7)管理自动化。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3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形式。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主体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由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构成了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结构(见附图)。

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正所谓教学相长。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如附表所示,传统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有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之相适应。

4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很多,像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教学设计等,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设计出高水平的信息化教案,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思想的体现和渗透。

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展示的中、美老师分别制作的同名课件《影子》,给笔者印象很深。由中国某师大附小老师制作的《影子》曾获全国“金海航”杯多媒体大奖赛二等奖。它采用office软件,以动画的形式,配以欢快的音乐、学生的朗读,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内容——人与影子的关系展示出来。其目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文内容。而美国教师的《影子》课件就很简单,只有一天中影子变化的动画设计、影子变化的测量数据、影子的照片、有关影子的知识等内容,其界面也很简单。它给学生们留下了极大的思考余地,甚至使学生们立刻产生了一种愿望:到太阳上去,看自己的影子。《影子》的较量,关键不是技术,就在于开发思想。如果从开发平台、制作技术方面讲,与国外教师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国内课件多是再现书本知识的呈现式学习,学生足不出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色彩了解许多课文的知识。虽然课堂容量大,精美的界面能吸引学生,但学生仍然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5结束语

走进信息化时代,观念要改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校校通”已初见成效,学习资源库正发挥着其庞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要认清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2黎加厚.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2)

第9篇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模式; 会计信息系统; 探究式学习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81

[中图分类号] G642;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22- 02

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正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教育的最本质要求是使学习者得到尽可能完善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学习,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潜能被压制下来,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内外的教育界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由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模式。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是直接建立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基础上,包含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型。其旨趣在于:发展学习者适应信息/知识时代所强调的素质;变革学习方式;关注高阶能力和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宗旨下对现行课程的教学进行变革是历史的需要。

1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宗旨则是要通过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所谓高阶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结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形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大能力。而所谓高阶学习,是指运用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应当以培养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为导向,帮助学习者去主动地、有意图地、合作性地学习。

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就学习该学科本身而言,要求学习者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程序开发、会计学和管理学的综合应用,还要能熟练操作流行的商品化会计软件。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上马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这也使得学习者为了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必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数据库开发维护的知识,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各学校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目标就被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理论型,重点讲解系统的理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脱离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走出校门后难以适应;另一类为实务型,重点讲解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这类学生与前者相反,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一旦具体运用中,软件出了问题,就会束手无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不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因此,结合信息化教学的指导,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指导。具体到本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操作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会计软件并能掌握其业务流程和开发设计理念,能够进行系统维护,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2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应当体现综合性/跨学科特征。

(1) 凡是接触过会计信息系统的人都知道,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柱,这也意味着它与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近年来基于ERP的财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这方面的体现尤为明显。然而在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对于这种思想的传导并不明显,从而造成学生容易养成割裂地看待事物的思考习惯,缺乏系统的观念和全局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特征,使学生能够真实体会现实生活中会计知识与企业管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 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这门课程的讲授一般采用的是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验室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往往是课堂讲授理论框架结构及操作流程,对于操作性很强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无法积极主动地掌握。实验室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只能跟随教师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机械、呆板地处理实验数据,只求实验结果准确,而不能真正领悟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这就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适应不同会计信息系统环境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进行实验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开设常见财务软件操作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实验和系统维护的实验。

(3) 由于社会需要的是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又懂得企业管理和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中,应该涵盖这几方面的知识。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过于专注财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第一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便是由于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但也仅仅满足于应付考试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模式,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尽可能提高该方面的实验动手能力。

2.2 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

(1) 理论教学方面,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材的选择方面,一本好的教材能够使学习者得到很大的帮助,选了一本好教材就是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信息化教学模式做出了第一份努力。综观国内会计信息系统或会计电算化教材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为主线,其理论性较强,实践操作性较弱;另一种是以会计软件的上机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性较弱,实践操作性较强。但是,不管是那一种类型的教材,甚至是在教学中实际上采取了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也未能收到所期望的效果。问题在于ERP的基本知识、电子商务、网络财会、网络审计等人们急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会计信息系统教材中介绍得非常肤浅,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想详细了解和掌握的求知欲望。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同时,自己首先要成为“发展中的专家”、“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不断补充相关的前沿知识,并给予学生将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帮助,从而发展学习者学会学习的能力。

(2) 实验教学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商品化财务软件的更新,近年来伴随信息化进程的步伐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我国的商品化财务软件不断更新。从单一功能软件,升级到综合性软件;从单机版,升级到网络版;从单纯的财务软件,升级为基于ERP管理理论的企业管理软件。因此,在实验教学方面,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就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用友或金蝶ERP财务软件而言,不仅应使学生体验到ERP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功能,还应该体验到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对整个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有深刻的理解,这将有助于学习者通过综合性实验有效提升学习的兴趣,并对适应社会需要有较大帮助。

(3) 要注意实验形式的更新。在ERP环境下实验体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秉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现行的ERP系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ERP实验中心,它可为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提供软件、教材、实验资料、企业案例等解决方案。

2.3 教学内容应充满挑战性与趣味性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习者布置的学习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复杂度,且需要持续的学习时间。这样学习者要想成功完成这种学习任务,就需要不断延伸他们的思维技能和社会技能。因此,可以考虑引入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增强,同学们扮演企业实际中各种角色,体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效果评价

由于信息化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科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应该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考核方式方面,采用过程性考核结合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又分为笔试考核和上机考核两部分。在平时的学生上机实践过程中,每做一个实验,需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的流程、问题、对策做出说明,以评定平时实践考核的成绩,这一部分成绩可占总成绩的15%;而在平时的理论课教学中,对有关知识的学习探究情况,可占总成绩的15%;在期末考核时,编制一套较简易的账套,进行上机考试,并按上机完成的情况给出考试分数,这部分成绩也可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的笔试考核部分可占40%,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冀生. 以人为本与教育创新――21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质量[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

[2] 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张媛媛,梁东.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现状和改革构想[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4):123-125.

[4] 徐玮. 论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的优化[J]. 财会月刊,2011(15).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