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04:26:31
导语: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无
(f0003)寿山千寻碧,桃李几度红——热烈祝贺王启东先生九十华诞 无
研究论文
(811)有序多孔结构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和应用 赵莉南 王藜 胡晓斌 张荻
(816)w、mo、re基体熔盐电沉积ir涂层初探 仝永刚 白书欣 张虹 陈柯 朱利安 李顺
(821)膦酸改性钛酸钡/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表征 林明伟 李明
(825)利用水溶性模板合成zns:mn^2+纳米管 吴鸿轩 杜宁 翟传鑫 吴平 杨德仁
(829)pvc/cpe/caco_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陈韶辉 宋义虎 都佩华 朱肖楠 郑强
(833)不同水热条件下的纳米γ-alooh聚集生长方式分析 郝保红 田庄 方克明
(840)聚砜的静电纺丝工艺及其产品的热处理 刘雷艮 潘志娟 张露
(846)有序静电场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图案 蒲娟 蒋亚东
(850)铝微颗粒在辊压振动磨中的质能转换 陈星建 王树林 徐波
(855)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w型钡铁氧体的热处理工艺 熊征 朱锡 张立军
(860)si(100)预结构基底对si雕塑薄膜三维模拟生长的影响 梁景舒 陈子毅 余梦影 江绍基
(864)mnox/ac的制备及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 于秀娟 高铭晶
(869)cu基al掺杂zno多层薄膜的生长及其性能 王钰萍 吕建国 叶志镇
(874)lamgal11o19:yb,mn荧光粉中yb^2+与mn^2+的能量传递 关淼嘉 许贝贝 解君华 庄逸熙 邱建荣
(879)溶胶机械活化及其溶剂对lifepo4/c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叶欣 高明霞 殷月辉 刘永锋 潘洪革
(885)缺铁ycazrvig铁氧体的电磁性能 黄银寅 杨建 金宇龙 王加仟 丘泰
(889)微乳液法制备nife2o4/sio2核壳纳米复合粒子 温九平 胡军 倪哲明
(893)复合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法的制备及其磁性 庄宝彬 陈金方
(898)sral2合金的储氢动力学性能 孙凯 朱云峰 张伟 李李泉
(902)urea-zncl2离子液体中电沉积zn-ti合金 吴青 徐存英 华一新 王波 丛晓波 李艳 刘成虎
(906)挤压速度对工业纯钛室温ecap变形孪晶的影响 赵健 赵西成 杨西荣 雷娜 王海
(911)骨形成蛋白-2转染mg-63细胞增加其对壳聚糖膜的粘附 范丽 卢岩 林慧平 姚航平 林军
(916)基于sr-ct技术的泡沫铝力学性能 李? 汪敏 戚晓利 冯建有 刘晓辉 胡小方
(920)强碱弱酸盐溶液对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织构化的影响 王立娟 周炳卿 那日苏 金志欣 田晓
(925)不同粒径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 赵纪金 李晓霞 豆正伟
&nb
sp; (929)co-finemet非晶合金晶化动力学及其纳米晶粉芯的磁性 王贞 刘静 汪汝武 甘章华 徐勇攀 范丽霞 卢志红
(935)聚乙烯/硅橡胶共混膜的制备及其透气性能 毕大鹏 李家政 潘明旺
(940)裂尖塑性区内方向应变能裂纹扩展归一化准则 陈泽宇 龚凌云
(943)tio2/活性炭复合体超临界沉淀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陈伟 刘建本 李佑稷 李雷勇 曾梦雄
(949)废胶粉的表面处理及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 丁国新 程国君 杨小龙 逯全县
(954)t250马氏体时效钢旋压薄壁圆筒变形 范赵斌 韩冬 段述苍 伍燕 韩京霖
热点评述
(958)金、银纳米粒子包覆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与研究进展 王晨 古宏晨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80-02
贵州省是航天航空产品生产研发基地集中地区。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业引进涌入,对材料学科专业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大为增加。然而,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置是以传统金属材料方向为主,与高新制造业对材料压力加工、材料质量检测方面的人才需求有些错位。单一专业方向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分工明确细化显得不适应、脱节。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就业愿望选择专业方向,制约了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4]。此外,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区域高校也相继开设材料类学科专业,使得本地区材料学科毕业生数猛增,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渠道必须拓展。
为了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人才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问题。依据贵州省材料产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市场现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专业特征为基准,面向就业市场,以学生为本,灵活设计金属材料、压力加工以及材料检测及表征三个专业特色培养方向。通过构建方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知识、能力及素质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拓宽就业渠道。
一、特色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广泛进行调研,重点了解金属制造行业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我们按“通识公共基础+夯实大材料学科基础+明确专业专长方向”的方式实施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确定了具备相同口径的通用基础知识课程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长,自主选择专业方向,以满足学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通用基础知识课程群主要包括公共基础与人文素养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体系的中心组成部分,紧密围绕材料学科专业共性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是三个专业方向共同开设的课程。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叠,整合《固态箱变》、《金属热处理》、《热处理新技术》三门课程课程为一门核心课程――《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构建以《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方法》等课程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群[5]。便于学生掌握有关材料制备合成、组织结构、性能和使用效能等四要素构成的材料学科共性基础知识规律。
专业方向课程群体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有不同特色的专业方向实用性课程群。金属材料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学》、《钢铁冶金概论》、《有色金属合金》、《复合材料》、《高温合金》、《航天材料》、《模具材料》等课程。压力加工方向有《材料成型工艺》、《轧制工艺学》、《挤压与拉拔》、《塑性成形数值模拟技术》、《锻压设备与工艺》、《快速成形技术》等课程。材料检测及表征方向有《材料性能测试技术》、《材料工业分析》、《无损探测》、《超声检查》、《涡流检测》、《常用检测设备与维修》等课程。
二、专业方向实践教学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践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偏重专业方向”理念。改革传统实习教学模式,认识实习围绕实习基地的制备(压力加工)-检测-装配流程组织展开,学生初步掌握材料制备-组织结构-性能-使用效能为主线的科学研究方法。生产实习则各自偏重金属材料、压力加工、检测与表征专业方向,身临其境,与社会沟通,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相应的专业方向领域中的生产实际问题。近年来,本专业实验室采购了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和实用设备,构建冶金制备、压力加工和测试与表征实验平台,为培养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自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程》指导教材,以“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方向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创业实践应用开放性实验”分层次逐步深入展开。毕业论文环节实行导师制,采取自主挑选导师、过程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研究创新的兴趣,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认知和创新能力,保证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近几年共有10余篇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获学校优秀论文奖励。
激励学生参加著名专家和企业家讲授高水平专业讲座,让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前沿发展动态,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理念,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鼓励学生自由选题,
自主设计方案,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制备(加工)、检测、表征、分析实验过程。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全国金相、节能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并充分展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近年来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及SRT项目10余项,国家级节能大赛获奖3项。
三、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课堂教学中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多媒体、科研成果案例、小组讨论、精品课程交流平台网络等方法,将繁杂的概念、原理,产品制备过程,微观组织结构以及性能检测过程、检测设备操作和维护过程等以形象化、动态化、具体化的形式,逐步深入,侧重向各专业方向学生讲授,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材料科学导论》实行双语教学,学生阅读翻译外文文献的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了解全球材料学科的前沿科研状态和知识。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各方向充分发挥学院与企业的科研实践优势,拓宽就业渠道。从时间、教学内容以及管理措施上保证“以科研促进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6]。我院于2011年开始与台湾义守大学合作办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各方向选派1~2名优秀学生到该校学习,这将进一步探索出国际国内合作办学之路,给本专业更多优秀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开阔学科视野提供跨校学习平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业专业经过60多年的专业建设,储备了大批的材料学科专家学者和宽厚的工程学术文化底蕴。近几年,经过贵州大学品牌专业、省级示范性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以及重点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授予专业建设,采用传帮带培养、引进、进修提高等方式,建立了一支教学、科研兼容,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专业方向教师队伍。目前本专业共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博士5人,硕士5人。35岁以下教师全部在读博士。本专业青年教师全部到省级材料结构与强度重点实验室兼职,掌握大型检测与表征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为师生展开科研教学提供了技术便利。与贵州南方汇通、安大集团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长期师资培养机制,以解决不同性质的企业生产问题为契机,与培养学生并举,为各专业方向师生提供了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条件,目前有三位教师在这些企业攻读博士后。加强教师队伍团队合作,鼓励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目前,本专业教师发表相关教研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程》等4部教材。《材料科学基础》获评省级精品课程,《材料力学性能》获评校级精品课程,带动了本专业方向课程的建设。
五、结论
与时俱进,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紧跟材料制造业发展趋势和用人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特色培养方向,不断深化构建特色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逐步实现了专业“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与培养方向专长化的有机统一,不仅弥补了现有专业培养模式的不足,而且也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升了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最近几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一直名列贵州大学前茅,获得2011―2013年全校就业率一等奖,已呈现出学生就业自信、社会欢迎的良好互动局面。
参考文献:
[1]徐德龙,许启明,肖国先,等.关于材料类本科专业设置演化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5-8.
[2]李瑜煜.复合型材料电子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及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105-106.
[3]张海燕,黄贵秋,石海信,等.化工专业柔性专业方向建设的探讨[J].钦州学院学报,2012,27(7):41-44.
[4]黄贞益,邓小民,李胜祗,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107-108.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具体情况如下: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南校区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自二十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了金相热处理、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1994年至1995年相继增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1年成立包装工程专业。2002年至2003年相继增设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
2、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育人体系,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装备条件先进、办学水平较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基地。
3、学院教学机构设有8个研究所和1个中心,包括金属材料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液态金属及铸造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所以及材料表征与分析中心。分别承担7个专业及1个校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任务。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实验室;实践教学;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5005103
0引言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级学科专业,深刻理解专业内涵,是保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从培养专业人才的角度,专业教学自然包括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协调统一的两个部分。如何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15]。伴随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大量投入,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得到解决,恰恰相反,社会要求高校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呼声日益强烈。深刻思考高校实践教学现状,目光聚焦教学实验室,高校教学实验室的性质、作用与地位值得再审视。高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方向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作用值得探究。
1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内涵理解专业实践教学的涵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研究有关材料成分/结构、制备/合成、性能和使用效能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对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教育要面向学科的要素,自然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知识应该是构成知识结构的主要方面。就理论教学而言,要以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综合思考能力培养为主,强调宽厚的基础、学科知识横向与纵向间的联系。理论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专业理论素质。实践教学不应该仅是理论的再现和简单证明,而是强调理论在应用中的相关性和综合性,同时引导和激发学生走向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起点。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能力。基于此,确立了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方向。高校教学实验室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施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主体,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象是教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
2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实践教学的要求2.1重视宽口径材料类人才的培养
材料类型已经覆盖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以及高分子材料材料工程方面,覆盖了金属的成型与加工、无机非金属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以及冶金工程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与此对应,重视宽口径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3]。
实际上,在专业人材培养过程中,各个学校依据自身条件和发展定位而限定“宽口径”的“度”,即办学特色。由此,也决定了“宽口径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实践教学内涵对于每个学校来讲是有一定限度的。实验室对于实现“宽口径”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具有了可行性。
2.2培养模式由“专业培养”向“学科培养”方向发展各教学环节的学科性特点日益突出:在课程设置上,普遍注重学科式课程,专业课程已从中心地位转向了载体地位;在课程内容上,围绕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实践教学与学科性内容的关联性日益紧密[4]。例如,大功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高、精、尖设备大量向本科教学开放;普遍提倡本科生低年级开始进入科研团队,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毕业论文或设计题目普遍要求真题真做。实验室对于实现宽口径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性日益彰显。宽口径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凸显。
2.3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由基础转向专业
伴随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大量投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在经历“十五”、“十一五”基础实验室专项投资建设基础上,投资0.24亿元进行了“十二五”建设,以学科与专业综合建设作为重点,加强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已由基础转向专业,投入的趋向突显学科性。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可以立足于实验室。
2.4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材料研究专门人才的需求淡化了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的概念,对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相结合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增加。
伴随专业教学内容学科化、综合化,实践性更强,探索性更强。以专业认识实习或企业化的现场实践为实施方式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不适应性。实验室建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易于朝向保障实现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发展。从高校的性质与任务、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目的,以及从现实条件来看都是符合逻辑的。
3高等学校实验室实践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改革措施3.1高等学校实验室实践教学现状的思考
1) 以科学实验教学涵盖实践教学。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性:教学内容突出学科化,教学方式强调科学探索。与此对应,用于实践教学的投资趋向于科学研究设备。实验设备现代化、高精尖化以及专门化。这种实践教学现状使科学探索深度不断加大,基础实践能力逐渐淡化。虽然对教师与大学生双方的科学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基本技术的实际操控能力越来越弱化。如果以宽口径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标准来衡量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被弱化。
从材料测试分析方法的课程教学来讲,由于侧重电子探针、原子探针等现代分析手段,材料成分分析最基础的化学分析方法被淡化,而化学分析方法是工程实际中测定钢平均成分的基本方法。大学生就业主体还在企业,仍面向工程实际。大学教育,特别是工科的大学教育,工程知识的教学偏弱,大学生就业难,社会接受度低,这些也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客观原因。
另外,先进科研手段层出不穷,先进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在先进科技面前,面对高精尖、高价值科技手段,存在看得见却摸不得的客观现实。不能上手,实践能力无从培养。
除此之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大学生群体在一个相对较短的、确定的时间段内了解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出相适应的科学研究能力,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
2) 实验室实践教学存在明显的教学实验性。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受传统的思想影响,实验教学依课程开设,且在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正所谓教学实验,而非实验教学。而且,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对科学发现的历史缺乏重视。科学发现的历史,不仅在于体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展现了探究科学的思想方法、在探究科学问题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技术手段的选择使用、改进与发展的过程,这些恰恰表现的是工程实践的核心内容。
在实验教学形式上,所谓基础性、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的划分,多是从实验内容的量、涉及知识性的面及工作难度角度,而非从实验教学的内涵上来考虑。项目之间相互独立,缺乏系统性,且实验项目在内容设置上重复现象严重;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专业实验能力及科学研究基本能力方面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上没有有效体现;学生创新意识不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学过程未能切实体现以学生为本、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不适应宽口径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实验室教学的实质作用未有效体现。
3) 高校实验室教学的优势尚待发挥且不能与工程实践相协调。按照传统观念,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注重科学理论相关的工作。在此观念下,设立的实验室多属于科学实验型实验室,而非工程实践基地。为弥补这一不足,高校多致力于建设校外工程实践基地,使本属于学校自身的实践教学体系,被分成校内的实验室实践教学与校外的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使得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出现脱节,不能协调统一。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有效支撑高校实践教学。因而,许多高校大力建设校外产学研基地,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在“十二五”期间,天津市投资了4.25亿元用于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10个可共享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实践中发现,所谓工程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偏向工程,一定程度上弱化实践教学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协调统一,对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局限性。同样,工程实践基地建设为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实,满足大学生群体在一个相对较短的、确定的时间段内掌握不断涌现的新的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另外,由于企业客观现实的限制,校外产学研基地的工程实践教学效果确实大打折扣。况且,在信息交流高度发展的今天,是否需要花大力气建设校外产学研基地以完成工程实践教学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3.2高等学校实验室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 提高对实验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施工程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保证教学质量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十三五” 高等学校改革的核心。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实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观念,提高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支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首先,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实现实验室的角色转换。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要以深化改革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制为核心。通过体制创新,打通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教师身份界限,在建立起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基础上,形成设备先进、资源共享与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支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实施实践教学任务的主要基地。
其次,通过理念创新,打通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界垒,有效地实现教研相长,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理念创新,形成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协调一致、科研研究室与教学实验室协调统一的机制,实现教研相长。学术性的教学模式,打通了科研研究验室与教学实验室的管理界垒,专业教学任务由团队协调处理,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60-02
据统计,我国每年工科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居世界之首,但毕业生的质量却令人堪优。在工程教育认证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工程意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工程教育中刻不容缓的事情之一[1-3]。生产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密切结合,提高专业兴趣,扩宽专业认识,为同学即将选择考研专业和就业提供指导,培养同学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生产实习承前启后至关重要。
目前尽管建立了众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企业考虑到实习安全、生产效率、生产车间场地空间等问题,导致生产现场停留参观时间短。同时,车间噪音大,实习小组人数多,在“只许看,不许动”动的束缚下,实习变成了参观、走马观花[4,5]。因此,同学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过程的了解和认识浮浅,甚至是囫囵吞枣。在工程认证新形势下,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1.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在市场经济和目前企业经济运行困难形式下,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均把经济效益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学生实习一般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可能会对工厂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安全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企业对接纳学生实习一般持消极态度,能安排学生实习时间和次数有限。同时,由于实习经费限制,对生产实习基地只能就近选择。因此,在实习经费和实习基地均有限的情况下,合理资源安排尤为重要。
(1)建立校外精习基地。所谓精习,选择典型的产品,熟悉零件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既包括材质选择、进厂检测、生产设备型号、生产工艺制定、相关的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产品的市场定位与销售情况、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让同学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角度去熟悉、分析产品零件图、加工工艺图、焊接工艺图等生产工艺过程。采用先课堂讲解(兴趣引导)―同学现场实习(感性认识)―课堂交流讨论(启发深入)―再次现场实习(理解领悟)―课堂讨论交流(融会贯通)的方式进行。
精习基地选择一是交通方便,便于学生多次实习往返,节省实习经费;二是精习基地要有独立功能产品或运动部件,既涵盖金属原料质量控制、加工成型(铸造、锻压、焊接、塑性成型、热处理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成型工艺)、质量检测、装配等工序。三是厂家积极配合,能提品生产图纸、生产和检测工艺文件、生产设备资料,并可接纳多次实习。
精习基地给同学一个全面系统的材料成型工程概念,让同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归纳总结其工艺选择的理论依据、质量控制的方法,根据工况和经济性,选择零件热处理、耐磨、耐蚀处理方法,探索思考该产品生产质量提升空间,进而培养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内精习基地。大学一般建有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既高校技产业园。虽然高校企业产业园的企业规模小,对生产实习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辅助教学是高校产业园的职责之一,便于联系落实实习任务,时间安排灵活。二是交通便利,便于往返多次实习。另外,高校科研成果成功转化案例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培养同学创业的意识。
(3)建立校外泛习基地。所谓泛习基地是指学生在企业实习1~2次,主要是让同学了解熟悉不同零部件的生产成型工艺过程,掌握金属零件不同的成型工艺,扩宽对产品生产加工视野。由于企业接纳实习时间的限制,同学对泛习基地的生产工艺过程难以深入的理解和贯通,因此指导老师的预先讲解、同学对企业相关产品、工艺的预先资料的收集、查阅和实习后现场答疑讲解是决定泛习基地实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一般精习基地选择1~2个企业,每个小组安排3~4次进厂实习机会,每次实习0.5~1天。泛习基地安排4~6个企业,每个企业安排1~2次进厂实习机会,每次0.5~1天。精习基地、泛习基地实习时间和次数的安排,可根据企业生产工序、生产规模、设备开工使用情况灵活调整。
2.指导教师工程素养的培养。目前高校师资评聘过分依重科高层次科研项目和论文,忽视了高校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同时,很多高校教学重课堂理论教学的考核与评价,轻工程实习的投入与考核。另外,实习现场环境工况复杂,指导生产实习不仅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多,还要求老师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因此,要到达预期的生产实习效果,具有工程开发或企业工作背景的指导老师尤为重要。选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培养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梯队,是完成实习的有效保障[6]。
指导教师到精习、泛习基地企业同技术人员交流座谈,预先调研、制定实习计划,收集编制实习报告。同时,做好预先动员,讲解和指导工作。这些工作已远远的超出了“教学工作量”所能体现出的工作量,需要指导老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指导教师工程背景培训需要学院、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学规章指导的引导。
3.教学模式改革。
(1)实习前沿。同学第一次到企业实习,带着对未来工作环境的憧憬,也充满了对企业的好奇与迷茫。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所选择的精习、泛习基地在企业规模、技术先进性、企业管理、车间环境等诸多方面可能差强人意,实习动员要预先化解同学心中的就业观与实习现实企业的落差,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引导同学走进企业,培养兴趣,扩宽对专业的认识。同时,鼓励同学不仅带着眼睛去实习,更要带着脑子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并运用所以理论,探讨解决实践工程问题的可行性。
(2)编写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安排企业实习时间、企业设备开工情况,修改、编写实习报告,避免同学实习报告流水账、抄袭雷同、言之无物。实习报告采用启发、讨论,研究与探讨的方式,引导同学对产品选材、成型工艺、质量控制、产品性能逐渐深入分析研究,将所学理论与产品加工制造工艺、技术相结合,培养同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实习报告的编写是针对精习基地、泛习基地有的放矢,引导同学在实习过程中抓住重点环节,透过实习产品,回归到理论的运用,将课堂理论与生产实践融汇贯通。
(3)实习考核。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是实习学风引导的指挥棒。同时,考评制度也影响下一级同学学风和实习态度。制定合理的实习考核办法是实习效果保障之一。一般从实习纪律(10%)、实习笔记(20%)、实习报告(40%)、实习答辩(30%)四个环节进行评价。实习笔记采用时抽查,即可可以监督同学,也可以及时了解同学实习掌握情况,合理的安排实习时间。实习答辩采用分组座谈式答辩,同学主动讲述和提问回答相结合,为同学进行理论的深化和梳理。
二、生产实习改革应用及效果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计划3周15天,我们安排青岛扎克船用锅炉有限公司、青岛金海纳有限公司作为精习基地,莱钢锚链、青岛海立、城阳丰东热处理、潍坊丰东热处理、高密高锻5家公司作为泛习基地,其产品包括:船用锅炉、采煤机截齿、海上平台锚链、冰箱变频压缩机、活性屏离子氮化炉、压力机等。
实习参观公司按其产品成型工艺分,焊接成型:锅炉压力容器埋弧焊、CO2保护焊、氩弧焊、锚链闪光对焊、截齿钎焊。塑性成型:炉体的卷压成型、汽车壳体零件的板料冲压成型、锚链横档的热锻成型。铸造成型:压力机及其零件的砂型铸造、消失模铸造成型。机械加工成型:变频冰箱压缩机机械加工。板料和棒料下料:剪板机下料(≤8mm)、火焰和等离子气割,棒材和管材的带锯切割下料。此外还涉及热处理工艺:截齿的感应淬火、渗碳淬火、离子氮化、气体氮化及其喷丸、喷砂除锈预处理工艺。按检测方式可以分为探伤检测:压力容器X射线探伤、着色探伤和锚链超声探伤。力学性能检测:锅炉焊缝的拉伸试验、冲击实验。产品性能检测:锅炉的水压检测、变频压缩机噪声检测。锅炉材料和锚链材料的元素检测分析。从实习内容看涉及了本科课程中的金属材料学、材料的力学性能、成型原理与工艺、热处理工艺与装备、无损检测等课程。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经过与指导老师、企业技术人员互动,在实习报告的引导下,通过课堂探讨交流,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实习效果良好。另一方面,生产实习企业与学生获得了互相认可,既企业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也给同学做了下一年度的招聘需求,同学可以带着企业的技术问题在企业完成本科毕业设计,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结论
在新的工程认证形势下,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精习基地、泛习基地建设、实习指导报告的引导、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形成,探索培养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新的生产实习改革正在付诸实施并初显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2015版),2015,(3).
[2]涂善东.“全面工程教育”论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5(2).
[3]张明德.全面工程教育和片面工程教育的区别[J].化工高等教,2008,25(1):8-10.
[4]高炳军,董俊华,魏峰.新形式下高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11,2(118)28-30.
专 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 号:068
实习时间:4月25日——5月15日
我们会有十天这样的日子,在这十天里面我们会时刻紧张,心跳加速,我们会有从没有过的专注的,我们也会有从没有过的好学精神,当然我们也会感到无比充实,这就是我对金工实习的期待。我们盼望着,期待着她的到来,想快点去感受这十天,想快点去触摸那庞大的机器,想快点去加工出自己想象中的实物。终于我们开始了这十天,有趣却又可以学到一生受用的东西。
实习的第一天:
这天我们早早的来到了散发着只有车间里才有的独特味道的金工实楼前,将我们金工实习的帷幕拉开了。刚开始我们通过观看录像进行了安全教育,”安全第一”这个是任何工作必须摆在首位的。我们认真听老师讲述发生的各种事故的原因,初步了解了怎样避免不愉快的事情的发生。看完那些录像我的心情又有点沉重,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如果自己粗心,那么炸弹就随时会爆炸,危险就不会吝啬的降临在我身上。不过还好接下来几天的实习让我把这个阴影给抹掉了。这天短短的1个多钟头就端正了我们来实习的态度,我们知道接下来的十天,自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
在接下来的十天我们进行了汽车,钳工,车床,铣床,加工中心,数车,数铣,电火花,齿模模具,热处理。这十样工作真的让我们感到很充实。
汽车:
我自己喜欢车,所以当我们来到汽车车间的时候我早已就非常兴奋了,我知道今天将会揭开汽车的神秘面纱。今天学的东西很多却很实用,而且十终身受用的。首先老师让我们从理论上了解了汽车的基本构造,不过我们都不耐烦听这些,因为我们看着边上那一堆零件充满了迷惑,急需老师去解决那些问题。终于那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结束了,老师开始当着我们的面讲发动机了。我们都一个劲的围住老师,好像怕声音漏出去一样,站在后面的同学来垫起脚尖来听,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做笔记。老师在桌上拿起了一个化油器,那上面有个风门,这个我们就感兴趣啦!因为平时自己骑摩托车老实要用到嘛!而且知道在启动时出现问题时,一般打开风门可以解决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懂这个原理的,还好我们的老师不吝啬。原来这个东西是可以让空气和油充分的混和,到达发动机的标准,这样你就可以顺利的启动摩托车啦!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气缸。老师把离合器拆开,原来这东西没有什么特别,主要是靠一块耐摩擦的橡胶来工作,这不就恰好和我们的专业高分子联系起来了吗?搞不好这个材料还出自我们学校的实验室了。老师讲完之后让我们自己动手去拆这些东西,这个就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致来了,几个认蹲在一起开始工作了。我选择了拆差速器,拆开它之后发现它尽是由齿轮和滚轮组成,可是它在转弯的时候发挥的作用可不能估量啊!不过我发现里面的东西好像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自习想想,原来是有一次自己在修车场看到别人拆过,当时还以为那个有很多学问了,现在感觉自己也可以处理,起码以后可以观察那修车的师傅是不是对你的车乱搞。原先就知道汽车有档,不过从来没有想过它是怎样工作的。过了今天就不通啦!我初步了解了这个了,了解它的传动作用,了解它的变速作用。今天我们虽然在这里弄的自己的手黑黑的,不过那成功的笑容却镌刻在我们脸上。
钳工:
从我们下一组的同学那里得知,钳工是很辛苦的,因为它全是手工活,足够让你的手起泡。上午进了钳工的车间发现里面就只有一张工作台,那上面安装了几个台虎钳心里面就发冷。老师很快就来了,是那种让人看了感觉很好的老师。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述钳工的基本工具和钳工的基本操作,钳工全部是手工,因此它很容易让人感觉到累,这个是我的最初印象。由于下午有英语课,老师就缩短了他的讲课时间,我们很快开始自己做螺母了。工作看似很简单,只要按照它的尺寸加工出来就好了,不过任何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首先选了工具,要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选好工具可以让速度加快。我找来了已段材料,开始了初步的加工,在锯段那东西的时候,我就埋怨我妈妈怎么不把我生的强壮一点啊!手臂开始了疼痛,不过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加倍努力自己可不敢放松。在纠正动作之后发现速度加快了不少,很快一个象模象样的螺母初呸就出来了。这是突然想到劳斯莱斯,它可是纯手工的啊 !可是价值却不可估量。看样子钳工这个工作确实挺重要的。
车工:
隆隆的机器声音可能是车工的最大特点了。我从来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把加工的东西精确到千分之几,在做这个之前我就怀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因为自己实在是细心不起来,好多细节注意不了,加工的东西也实在不敢恭维。车工有点点危险,不过它的操作还是挺简单的,我第一次触摸它的时候是不敢乱动的,因为生怕它从那里飞出个东西出来,弄伤了自己。按照老师的步骤我开动了机器。先讲老师那些说没有未危险的按钮弄了一遍,在空机启动的状态下,我熟悉了机床的基本操作。后来我将我的材料安装上去了,开始了真正的加工。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这么专注过,从来没有这么细心过,就象呵护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我时刻都盯住那机器好像它就要毁掉我那东西一样。终于那个东西按照老师的要求加工出来了。虽然有点误差,但是我投入了我全部精力,从来没有过的认真。以后我会更加细心,当下次有机会来这里的时候,我肯定可以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出来。
铣工:
这里到处都是油!这个是好多同学进入铣工车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铣工加工出来的东西同样精细,有了昨天在车工那里的经验,今天在这里也活动自如了,听完老师说完,我们就很快点开始了自己的加工工作。机器对我们也部在陌生了,它好像也对我特别好,机器本来误差也很小,今天我对这个工件充满了信心。果然最后的结果在意料之中。现在我才明白只有多接触,才可以产生感觉,多熟悉才可以顺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好好注意这些的。
电火花:
未到电火花车间之前,想象着车间里面肯定到处火花四溅,肯定很刺激。呵呵!通过实地观察,才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前面只有一台机器,一台昂贵的机器。初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之后,我们开始做电极。我们可以随心随意的做自己喜欢的电极,当然有创意是最好的。可是面对着只有一把锉刀和钢锯的情况下,你有什么创意还是留在家里发挥吧!我选择了心型加工,一点点慢慢的勾画出心。下午我们利用它在自己的硬币上打了两个烙印。永久的烙印,同时这个烙印也永久的烙在我们心里。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十天悄悄的从我们指间滑过。不过十天下来收获却不可估量,作为理工科的学生这些知识都仅仅是最基本的,虽然我们有创造,不过创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真正自己独立完成的东西没有。这个只是现实工作中一个非常小的缩影,以后还必须到实践中去检验、锻炼、创新,去培养科学的精神,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健康的心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卓越人才;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34-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为材料学院所有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在一级学科办学的基础上阐述了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加工、性质、使用性能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制约规律。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理解“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对该课程教学方法探究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和实施“卓越计划”的意义
1998年以前,国内高等学校普遍按照二级学科模式办学,材料类专业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二级学科专业,其学科基础课为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硅酸盐物理化学、金属学原理等。1998年以后,根据学科发展规律,国内高等学校相继进行专业结构调整,逐步按照一级学科模式办学,武汉理工大学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其学科基础课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随着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在知识体系构造方面也逐步揉和了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等材料共同的科学原理及技术基础,配合课程建设,开设了具有特色的实验教学环节。由于材料科学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计划里最先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所以材科科学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材料设计的一般研究思想和方法都随内容编排在该课程中,使得该课程显得知识点比较庞杂和零碎,由于原课程内容的编排缺乏具体的实践应用,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整个课程的系统框架和掌握章与章之间的联系,有学生称该课程的课程体系正如玻璃的结构“近程有序、远程无序”这一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少的困扰。同时,该课程也为2005年的国家精品课程和2012年的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对其他材料类专业课程进行“卓越计划”的改革可以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1.课程内容的改革与编排。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大量的引用Wiley出版社出版的“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的图片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诠释。同时,优化教学内容,强化理科基础,并在理科基础课中体现工程设计的思想,拓宽学科基础,夯实专业基础。近年来,由于材料学科发展迅速,不断有新材料及新性能报道出来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这些材料的介绍,从而引入相关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并加深了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到Kirkendall效应的时候,我们除了解释该效应所造成的电子器件在接头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紫灾”现象外,针对现在的研究热点之一――空心纳米材料合成,把Kirkendall效应应用在该空心结构的形成机理中,并对空心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引申归纳。在烧结这一章节内容的讲解中,我们对目前国内外出现的新材料的新烧结工艺进行了总结,对各类烧结工艺的优劣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具体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要求,模拟设计其烧结工艺。我们的这些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调整,都是根据“卓越计划”实施的目的而进行的。内容的重新编排不但坚持了课程原有内容和体系,并且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以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设计的。因为,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固有的教学内容必须做适当调整。
2.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改革。如前所述,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材料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第一门系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设计了材料的热力学、动力学及结构化学等方面的相关基础内容。如何在传授这些材料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是保证“卓越计划”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其他教学环节的实现方式不仅要保证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学计划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是保证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在材料科学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卓越计划”的要求,我们改革了实验及实践环节,突出了实验及实践的重要性。过去的80个学时的材料科学基础教学中包含有16个学时的实验教学。把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作为一个单独的实验课程独立出去,保留72个学时的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教学课程是该课程为适应“卓越人才”教育进行的一项改革措施。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为一周的实验课程,内容包括材料的密度、吸水率的测试、差热分析、淬冷法研究相平衡、固相反应、粘土―水系统的ξ电位的测试、玻璃的热膨胀系数等七个综合性实验,这些实验的设计及安排基本都是模拟工厂实验室的分析测试设备,独立出一周的实验课程分散在理论课程的传授过程中进行,这样的安排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内容的直观认识,建立起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加大了课程网站的建设,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网站上拥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考评方式与标准”、“学习指南”,这些内容使学生明确了课程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学习要求;同时,在网站上上传内容丰富的电子教案和制作精良的电子课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课下巩固课堂学习内容。除此之外,网站上还拥有练习题、自测题、试卷、考研辅导,可以让学生通过学校精品课程网站、网络学堂在线测试,通过在线交流可以课程通知,可以在线答疑和课程留言。每周课程组老师在规定的时间上网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并批改学生的电子作业,这样安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课件提问,学生更倾向于网上答疑,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视师资的培养和交流。作为我校第一排获批的国家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组定期举行教学经验交流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每学期举行4次以上校内教学经验交流,每学年骨干教师参与校际间、校企间教学及学术交流不少于2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整个教学环节,激发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主动性。同时,该课程组的老师已有30%已到国外进修一年以上,提高了课程组老师的工程国际化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100,(4):11-17.
[2]董倩,刘东燕,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育,2012,(1):77-80.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1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国际经贸往来与商务合作日趋频繁。如何培养既具有良好国际视野,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该文件的,极大地促进了高等院校双语及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目前,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英语授课,英语与中文两种语言的运用比例如何把握,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然而,通过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双语混合授课既不利于教学目的的贯彻,也不适应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需求[1]。上海市教委从2009年开始了“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的立项,通过资金支持鼓励高校教师实践全英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英语教学,是指用英语进行全程授课,让学生在全英语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在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选用国外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作为主教材,制作使用英文课件,用英语讲授课程内容,而且需要布置并批阅英文作业,考试采用英文命题并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因此,全英语教学与双语授课有显著的不同,教学难度比双语课程大,要求也更高。另外,全英语课程的设立,目的在于传授专业知识,而非学习英语本身,因此,其与专业英语课程也有着本质的不同[2]。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建院起即开始了本科课程全英语教学的探索。“材料工程基础”作为校级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与“材料科学基础”等其他课程共同构成了本专业的全英语核心课程群。本课程目前已开设三年,本文意在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材料工程基础”全英语课程的特点
“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作为“材料科学基础”的后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金属合金、陶瓷及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加工、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等。该课程的特点是以概念性知识点为主,涉及各种常见材料。课程的讲授对象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二年级下学期的本科生。学生修完“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后,即进入“材料工程基础”的学习环节。作为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重在打基础,即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材料的分类、性能与加工方法有所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全英语教学的难点,在于教师、学生双方的英语语言水平是否达到要求。对于阻碍全英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原因分析中,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是妨碍全英语教学的重要问题。隋铭皓等对同济大学环境学院65名本科生的调查结果表明,“自身英语基础差”是很多学生不选择全英语课程的关键[1]。而有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即使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也不一定能适应全英语教学[3]。对此,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认为,具有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以上的学生,具备上全英语课程的能力,关键在于坚持和信心[3]。在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对语言本身的畏难情绪,提高其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我们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学效果:
1.选择高水平原版教材。本课程教学中,选用美国犹他大学Callister教授主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主要参考教材,选择其中合适的章节作为教学内容。该书内容编排合理,逻辑性强,不仅包含了常见材料的分类、性能、与加工方法等基础知识,而且引入了最新学科发展前沿的介绍。该书插图丰富,内容从简到难,较适合作为本科生的专业教材。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全英语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忽略语言本身,而重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压电陶瓷材料,让学生提出其各种可能的用途。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充分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与资料,继续完善和求证每种想法实现的可行性。另外,每一章节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组合成若干小组,并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讨论,然后派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讲述内容进行点评。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授课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精心准备课程教学。在课前准备中,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针对本课程知识点较多、较散的特点,注意突出重点内容,避免面面俱到。并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引入最新的知识,保证课堂授课内容的前沿性。在课件制作中,避免大段文字的出现,通过加入图片、动画与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直观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课前准备要充分,不仅需要准备英语教案,精心设置提问,而且对核心专业词汇要重点介绍,并辅以中文讲解。针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良莠不齐的特点,通过放慢语速,重点内容多次重复的方式,力争让大多数同学听懂。通过师生互动,在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4.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鉴于原版教材信息量大,学生预习无从下手的情况,我们采取课前发放教学课件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预习。通过预习,学生一方面可以熟悉专业词汇,排除因生词造成的理解问题,有助于其跟上老师英语授课的节奏;另外,通过预习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为了做好课后复习,每章节授课结束后均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强制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开始讲授新内容之前,教师首先对上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课堂问答的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5.积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建立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网站,丰富教学手段。在课程网站上提供有用的知识和学习网站链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坚持为每位学生批改英文作业、报告等,并定期上传课后作业的标准解答,使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课程评分采用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做出评价,改变一考定分数的做法。平时成绩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出勤、回答问题、作业及课堂演讲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这些方法和手段,刺激和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全英语授课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材料工程基础”全英语授课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沟通反馈、学生匿名评教及老教师听课督导的方式,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教师通过课下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的意见,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为了更真实地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学期结束前,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都会要求学生对课程进行匿名评教。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听取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真实意见,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通过英文课程群体系中教师的互相听课及定期教学方法研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和借鉴他人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从而有效保证了全英语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当代,利用全英语教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在全英语教学中,通过教师精心准备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讨论互动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全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全英语教学仍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艺术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探索。我们相信,在高水平师资的基础上,只要努力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英文交流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隋铭皓,盛力,高乃云.基于开展《给水排水工程概论》全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初步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122-124.
[2]蔡基刚.全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对复旦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案例分析[J].中国外语,2010,(6):61-67.
关键词:机械工程材料 高分子材料 教学改革
Reform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of polymer material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urse
Dong Xufeng, Qi Min, Wang Weiqia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 In most universities, metal material is the ro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urse. Polymer materials have been a new typ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the recent 50 year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and make corresponding reform in th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Reforms were made in content, aim, process, method and reference books. The practice results indicated good teaching effect was obtained.
Key word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polymer materials; teaching reform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面向非材料专业学生开设的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内容的课程,涉及专业包括机械、化工、船舶、汽车、航空航天等。目前大多数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讲授以金属材料为主线,内容涵盖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1,2]。教学目的是让非材料专业学生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和加工工艺,初步掌握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与方法,同时能够对实际工程中与材料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处理。
1 高分子材料教学改革原则
20世纪中期以来,大批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拓展了人类使用材料的范围。与金属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原料丰富、成型简单、成本低、耐腐蚀等优点。近年来一些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在诸多领域呈现取代传统钢、铁等金属材料的趋势,成为机械工程材料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3]。因此,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须摒弃完全以金属材料为主体的授课方法,适当增加高分子材料等新型工程材料的比重。因此,我校在2013年对机械工程材料32学时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将高分子材料部分由之前的2学时增加到4学时,并确定了以下改革原则:
1.1 授课内容强调基础性
高分子材料与机械类学生通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在结构、性能、制备工艺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向机械类学生讲授高分子材料,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对高分子材料有最基本的了解。在短短4学时内,不可能也没必要将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全部内容压缩讲授。这就决定了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高分子材料部分必须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对于理论性、专业性太强的知识点必须舍弃。基础性内容应当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特点及常用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工程橡胶及工程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4-6]。
1.2 授课目标偏向工程性
高分子材料不仅可作为结构材料使用,也可以作为功能材料使用。对于非材料类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更关心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范围。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以与机械工程有关的机械性能为主,给出常用工程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及适用领域。
1.3 授课过程重视学生的先修知识
大多数高校的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以金属材料为主线,在学习高分子材料之前,学生对金属材料已经有基本了解。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高分子材料的聚集态结构以非晶结构为主,而金属材料则以晶体结构为主;许多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橡胶类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弹性等。学生先修知识的习惯思维在他们学习高分子材料时可能会引起冲突,因此在授课时必须对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的差异予以考虑。采用与金属材料对比的方法学习高分子材料,有利于帮助学生澄清概念,更好地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知识。
1.4 教学方式应具有高效性
高分子材料课程涉及的概念繁多,容易混淆,对于机械类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短短的4学时内,要想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基本概念,必须摒弃照本宣科或一味讲授的教学方式。通过高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5 提供扩展知识的参考书
由于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结构、制备工艺以及表征与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完全不同,而且目前在机械工程材料中高分子材料部分比例很少。为解决这一矛盾,在章节后面列出了比较系统的高分子材料性能、内容、结构、制备工艺以及表征方面的书籍,以供学生参考[7,8]。
2 高分子材料教学改革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在2013年度的授课过程中对高分子材料的讲授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
(1)授课内容及学时安排: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单体、链节,0.5学时),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方法(按用途分类,按热行为分类,按反应类型分类,按主链结构分类,0.5学时),高分子材料基本结构(简单介绍近程结构、远程结构、聚集态结构的概念,0.5学时)及物理状态(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0.5学时),典型工程塑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1学时),典型合成橡胶的力学性能和应用(1学时)。
(2)重点讲授常用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工程橡胶及工程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典型工程高分子材料的适用领域。
(3)授课过程中通过列表等方式将高分子材料的相关内容与金属材料进行对比,一方面避免概念混淆,另一方面突出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的不同之处。
(4)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设问、模拟实验、举例、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在多媒体课件中,采用丰富的图片、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结束语
通过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高分子材料的教学方案改革,学生对这种新型工程材料有了基本且更为全面的了解,他们深刻认识到,高分子材料是机械工程材料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分支。
参考文献
[1] 文九巴.机械工程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于永泗,齐民.机械工程材料[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 张留成.高分子材料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 高建纲,宋庆平,丁玉洁,吴之传.工科非本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探讨[J].高分子通报,2009(5):63-66.
[5] 韩顺玉,柳海兰.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93.
[6] 詹茂盛,何利军.“高分子材料课程信息化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4(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