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时间:2022-07-12 11:26:01

导语:在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利润表 比较分析 企业财务

一、 利润表的基本理论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的,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期间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之后的净收益的会计报表。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的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

利润表分析也叫做损益表分析,是以利润表为对象进行的财务分析。利润表比较分析法就是企业内部通过比较相关指标和内容,从中寻找产生收入(收益)和支出而形成的共性和差异,得出产生这种共性和差异的原因,以便企业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身管理工作的方法。共同性使它们具有了可比的基础,差异性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特征。在实际分析时,这两方面的比较往往结合使用。利润表比较分析法在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必须要从利润表中获取财务资料,而且,即使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也应结合利润表,因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同其获利能力密切相关。

二、利润表分析的案例研究

中纺投资于1996 年经中国纺织总会以纺生(1996)第60 号文批准同意,国家体改委以国家体改委体改生(1997)22 号文批准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于上海浦东新区,注册资金4.29亿元人民币。公司募集设立之初总资产3.844亿元,所有者权益1.178亿元。至06年底公司总资产已达7.67亿元,所有者权益5.09亿元。公司主要经营纺织原材料、纺织新材料、纺织品、特种纤维、跨行业新材料的开发、生产、批发、零售、代购、代销、进出口、保税贸易、实业投资等。

利润表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中方投资2006―2010年的利润表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企业在连续五年中,一是经营规模创历史新高。2010 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845308391元,同比增长48.98%,一举突破销售长期徘徊在12亿元左右的局面,尤其是国际国内贸易业务快速发展,销售收入突破10.65 亿元,增长了 47.07%。

2、主营业务利润创近年新高,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010 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利润 25864190.21元,同比增长 200.12%,全年实现利润总额 26584993.31元,同比增长 79.54%,净利润21278090.2元,同比增长 375.85%,主业盈利能力得到加强和发展,企业运营更加坚实,竞争力不断增强。

3、资产规模稳步扩大,资产状况良好,公司 2010 年期末资产总额954501516.8元,净资产 56,821 万元,分别较去年增长 21.93%和 3.86%。

4、营业收入2010年度较以前同期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经营环境趋于好转,公司加大营销力度,国际国内贸易额增长迅速,相应营业收入增加。营业成本2010年度较以前同期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本期营业收入增加,相应营业成本同步增长。

5、销售费用2010年度较上年同期增加12196138元,增幅为75.49%,主要原因是:因销售大幅增加,本期运输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1030万元。

6、资产减值损失2010年度较上年同期增加611万元,增幅为537%,主要原因是:期末部分羊毛品种市场价格有所回落,公司对期末羊毛产品计提跌价准备增加。

7、投资收益2010年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司一级市场申购股票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营业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本期收到的政府补贴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所得税费用2010年度较上年同期减少485万元,减幅为47.77%,主要原因是:因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增加,相应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较年初增加。

8、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46.34%,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因经营环境好转,公司国际国内贸易额增长迅速,营业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公司加强货款的回收力度,货款回收增加。

9、收到的税费返还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 34.15% ,主要原因是:收到的地方政府返还税收款及出口退税款减少。

10、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48.10%,主要原因是:公司本期销售增加,相应采购量增加,支付货款增加。

11、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440.60%,主要原因是:本期出售申购新股所收回资金增加。

12、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64.28%主要原因是:本期处置长期资产较上年同期减少。

13、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30.21%,主要原因是:本期公司借款较上年同期增加,使本期公司支付利息增加。

三、结论

从总体上看中纺投资公司具有理想的营业收入和较为合理的营业成本,而且从过去几年的趋势来看,经营规模创历史新高,收入越来越可观,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了。总体而言,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大环境下,中纺投资应该把握机遇,在财务状况很好,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也要居安思危。

参考文献:

[1]黄小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第一版

第2篇

【关键词】偿债能力 营运能力 获利能力

一、万科集团概况

万科集团的首创地是深圳,创立时间是1984年,7年之后成为深圳第二家上市的企业。万科有中国最大的房地产的美誉之称。事实上,万科真正进军房地产行业是在1988年,于1933年初步确定公司的核心任务是:把重心放在大众住宅。2008年末,万科的发展出现历史性的突破,公司业务横跨珠三角,长三角,黄渤海附近的三十多个城市。又经过两年的努力,万科的年销售额达到千亿元,是全国首个房地产类行业实现千亿元年销售额的公司。曾上榜《福布斯》也曾多次被选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万科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企业的主流价值文化的引导,万科的领导团队始终坚守价值底线,对外界不正当的利益说“不”用自身的真实实力和特有的专业能力获取应有的那份回报和荣誉。

二、案例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

上表反映的是万科集团2010年至2014年近五个年度的流动比率数据,速动比率数据,现金比率数据和现金流量比率数据的财务指标。一般来说,企业的流动比率和它的短期偿债能力呈现的是正相关,万科近五年的流动比率整体是下降的但幅度不是很大,可以分析出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有一定程度减弱。

其次,速动比率提供的偿债能力信息比流动资产来的更可靠,因为其速动资产中不包含存货等很难变现的不具有稳定性的流动资产。速动比率在1左右是正常范围,表中万科的速动资产均在0.3到0.5,远低于正常水平,这说明万科面临的偿债风险在增大,务必采取强有力手段增强短期偿债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

10年至14年万科的资产负债率都远超过50%,保持在75%左右,反映了万科近五年采取扩张性的房地产政策,但大面积购买土地,扩大经营规模需要大量的资金准备,这就导致万科的银行借款急剧上涨,负债增加,从而资产负债率呈现很高的形态。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万科在利用负债为自身获取利益,举债经营的成果较好。从另外的角度来讲,债权人并不愿意看到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和长期长期偿债能力是反比关系,这对万科贷款经营是非常不利的。

产权比率揭示的是企业基本财务的稳定程度,产权比率和风险、报酬是正比P系,即有两种财务结构,产权比率越高,风险越高,报酬越高,或者产权比率越低,风险越低,报酬越低。表中万科的12年产权比率达到360.21%,虽然之后两年有小幅度的下降,但依然保持百分之三百以上,充分说明万科的财务结构是前者。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的定义是企业的管理者们对公司本身资产的使用效率情况,是否在经营过程中合理分配资产的用途,合理配置员工,合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

1.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存货营运情况的指标。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存货周转率看出一个公司对存货的管理水平,这一指标情况直接决定该公司的偿债能力以及获利能力的高低,一般情况,存货的资金占用少,流动性就会变强,存货周转速度就加快。反之,如果企业出现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就会导致存货周转速度变慢。由于万科集团10年至14年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27、0.25、0.28、0.32、0.32,呈小幅度波动,13年该指标上升可能是由于企业接受了大订单,必须要增大存货储备量来满足供应,因此,存货周转率微微上升。而到了14年,可能是销售萎缩,库存出现严重积压,由此导致的存货周转率指标下降。

2.应收账款周转率。从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指标可以看出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对公司越有利,这说明公司的回款速度很快,收账的周期也很短,将大大降低成本,减少坏账损失,应收账款。万科10至1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3.96、46.18、60.63、54.54、58.87,相对于2012年来说2014年万科的应收账款率有大幅度下降,13年万科集团受房地产的市场宏观调控影响,而2012年和2014年主营业务的大幅度上升也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

3.流动资产周转率。万科10年至14年流动资产周转率的数据分别是0.30、0.29、0.32、0.34、0.32,,连续五年基本保持在1.3上下,通常而言,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密切正相关,这样便于公司对其自身的流动资产合理有效的配置。

4.营运能力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财务报告中分析一个企业的营运能力情况,我们通常只是从一些常规的指标高低区衡量它的营运水平,但是实际生活中评估企业的营运能力可能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很难精确的计算出营运能力指标。

因为在财务报告中,应收账款的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实际的营业收入收回情况,只是简单地将理论上的销售收入比上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而实际上企业可能存在无法收回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应该记入营业外支出,而不是应收账款,这样我们计算出来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就会出现出入,与理论上不一致。

(三)获利能力分析

获利能力反映一个企业获取利润能力的高低,也是判断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标准。有关获利的常用指标有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1.销售毛利率分析。

表中反映万科集团近五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是由于物价飞涨导致主营业务成本也不断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比主营业务的增长速度快很多,售毛利率也是持其续下降的。因此,主营业务收入产生的边际利润也是逐年减少的,公司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净利润,提高销售毛利率。

2.营业能力分析。

万科2010~2013年的营业利润率逐年降低,降低了近7个百分点,但是2014年又比13年增加1.92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营业收入,另一个是营业利润,从表总的数据可知,万科集F近五年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都是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10年至13年营业利润的增长速度不及营业收润增长速度,导致了营业利润率的下降,同理,由于14年的营业利润增长速度大于当年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所以营业利润率自然是提高了。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但是营业利润率却下降了,其中原因可能是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的增加引起的,具体是哪种原因还需要企业再做进一步的判断,公司要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实施强有力的举措来应对,这样才会提高获利能力。

3.总资产报酬率分析。

万科集团近五年的总资产报酬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幅度比较小,基本保持在4%左右。总资产报酬率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全面反映出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般来说,该指标和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获利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是正相关的。由此,我们不得而知万科集团12年至14年近三年的资产利用率在降低,获利水平也是越来越弱,经营管理水平存在不当,需完善上层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扭转企业不利的发展趋势。

4.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反映的是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高低的指标,同时也是考核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项指标主要是分析股东权益来判断企业获取净利润的能力情况,体现净资产获得报酬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的适用性比较强,能够作为各个行业评价其自身获利能力指标。此

万科10年至14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在降低,10年为16.47%,11年为18.17%,12年为19.66%,13年为19.66%,14年为17.86%,说明企业所有者投所获得的回报水平在降低,进而得知企业的获利能力在减弱。

5.盈利能力方面的改进建议。

(1)加大对期间费用的管理控制力度。万科在近三年的发展中营业收入逐年增张,这说明其生产规模在扩大以及市场占有率在提高,但由此导致的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销售费用也不断的增长,并且增长的速度大于营业收入增长的速度,从而企业的销售毛利率,资产报酬率等反应获利能力的指标下降。我们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善:首先,学会规划,对下一个会计期间所需的费用进行合理准确的预算,严格控制,同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分析实际费用和预算之间存在的差异,然后调整方向,重新预算,找准更有效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企业要适当节省资源,对组织内部的结构优化,合理配置人员工作,实现有效的工作开展。

(2)重视对成本控制与管理。万科10年至14年销售收入是逐年增长,但是它的成本也是逐年增长的,且增长速度远大于其销售收入,因此它的获利能力是不断减弱的。因此,要合理的管理控制成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前期要降低采购成本,采取招标形式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第二,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加强对生产成本的控制,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可以将过于复杂且房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产品包给其他厂家加工。最后,工厂要把能源消耗降到最低,这是绿色生产的必然走向。

三、结论

通过对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集团近五年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当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对房屋的需要力度愈加强烈,对房地产投资者也越来越多,由此我们可预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热门,尽管万科集团长久保持经营业绩的良好成果,同时也有积极稳健的经营作风。但是,根据财务指标近五年来的分析,万科的偿债、营运和获利能力都不是很乐观,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万科只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才可以继续保持积极的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在万科公司历年来财务报表数据的帮助下,使得我对各个指标有了一个更加深刻与相对全面的认识,并且让我真正走出教科书理论知识的局限,将它应用到实践中,从纵向和横向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万科公司进行财务分析。

参考文献

[1]谢志华.《财务分析》.

[2]卢雁影.《财务分析》,科学出版社.

[3]刘翠霞.《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与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5]陆正飞.《财务管理核心课程教材:财务报表分析》,中信出版社.

第3篇

(一)表外融资的定义

为准确的分析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就必须要准确地理解表外融资的含义,从其字面理解,表外融资包含“表”和“融资”两个概念。

“表”是指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

“融资”是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行为和过程,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融资是当企业所需要支付的现金超过自己的实际支付能力时,为企业筹集资金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货币手段”。

(二)表外融资的特征

1.表外融资中的“表”特指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的相关交易记录不会出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但通常会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中得以体现,即表外融资的特点是利用会计规范中存在的不完善性,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失去了应有的会计联系。

2.表外融资的结果应包括资产与负债变动,但表外融资中的资产和负债往往不会资产负债表中显示。因此,表外融资弱化了资产负债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解释和预测功能,进而影响了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最终可能诱发财务舞弊和金融风险。

3.表外融资属于融资范畴,但按现行会计准则并未完全禁止的表外融资行为,因此,正确运用表外融资不仅能增加财务收益还能扩大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表外融资的形成原因

表外融资的出现是诸多社会经济因素共同的结果,本文重点从财务会计学得角度对表外融资的形成原因进行讨论。

(一)企业美化财务报表质量的动机

表外融资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美化,使资产负债表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例如,企业的借款偿还能力通常以其产权比率指标判断,公式如下:

产权比率=负债/所有者权益

产权比率高,表明企业总资本中负债高,对负债资本的保障程度较弱;反之,产权比率低,则表明企业财务实力较强,对负债资本的保障程度较高。

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未体现表外融资的负债,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产权比率,从而在账面上美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局限性

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存在局限性,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表外融资的动机,特别是存在通货膨胀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的部分资产会出现被低估的现象,因此,企业有动机采取表外融资的方式,将一部分债务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以外。

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企业资产会随着通货膨胀进行调整,进而影响所有者权益,最终表现结果为企业借款能力的提高。

(三)会计准则的滞后性

当经济活动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或程度时,才会出现相应的会计准则,会计活动属于信息系统的范畴,但同时也属于管理活动。因此,会计活动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但现行的会计法规和准则往往无法适应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造成了会计法规和准则滞后性,预见性。虽然,现行的会计准则已对部分表外融资进行了表内化的确认规范,例如:《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附有追索权的应收债权出售,按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的核算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但表外融资形式的创新,使得会计准则对新兴表外融资业务的规范存在漏洞。

三、表外融资对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影响

(一)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影响

财务报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表外融资行为的存在,造成了企业资产负债表信息的不完整,及损益表虚高的现象,使得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数据分析时,无法得到客观、真实的数据,进而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对股东的影响

一方面,表外融资可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企业更易于获得债务资金。当企业从投资中获得的实际收益大于企业债务成本时,会提高企业的利润,从而为股东带来额外的收益;

另一方面,表外融资不会受到企业负债约束的限制,为了增加企业的周转资金,经营者通常有运用表外融资的动机,而表外融资不会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使得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隐蔽,不利于股东对经营者的业绩做出正确评价。

(三)对债权人的影响

债权人最关心的是提供给企业贷款的安全程度,即,企业能否按合同约定收回本息,表外融资通常会增加企业债务,并侵蚀表内债权人的利益。

(四)对潜在投资者的影响

表外融资的隐蔽性特点,使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导致潜在投资者会受到财务信息的误导,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损害潜在投资者的利益。

四、表外融资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等。由于表外融资所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得不到体现,因此,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规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偿债能力。

(二)对盈利能力指标的影响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用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率,衡量企业自有资本的利用效率,及股东权益收益水平的指标,而表外融资仅对企业负债融资规模造成影响,不影响股东权益,因此,表外融资会造成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高。

资本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资产的比率,反映企业运用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资本收益率越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通常表外融资会增加企业的净收益,若将形成的表外融资纳入到表内重新对该指标进行计算,就会降低企业的资本收益率。

五、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企业经营过程的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等,本节重点对表外融资业务产生的筹资风险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述。

(一)对偿债风险的影响

各金融机构在企业借款前,通过合同约束对企业举债资金的用途、还款日、利率水平进行严格的限制,当企业超自身偿债能力举债,同时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和资金营运的困境时,会导致企业无法履行借款合同的义务,存在着破产的可能性,尽管表外融资有很大的优势,也不能忽视偿债风险。

(二)对收益变动风险的影响

当经济大环境处于低迷状态或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时,表外融资使得企业财务的杠杆效放大。具有高风险、高杠杆特征的创新表外融资方式,会使企业在做出错误判断的情况下面临巨大的损失。

综上,表外融资的使用会加大企业的筹集风险和还款负担,因此,企业在做出使用表外融资的决策前,应对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客观理性的风险估计,并对其自身的财务状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当企业的经营状态优良的时候,提高其表外融资的规模;当企业的经营状态不佳的时候,适当缩减表外融资的规模,从而将企业的筹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第4篇

【关键词】 财务状况; 层次分析法; 比较分析

一、引言

企业财务状况一直是管理者和投资者极为关心的问题,而企业财务信息主要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获得。但多数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模型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综合性强的模型很少。层次分析法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管理者的经验与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可以根据企业现状构建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模型。本研究主要通过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来验证层次分析法对于财务状况评价的巨大作用。

二、理论基础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是由美国著名数学家Sat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既不追求高深数学,也不片面注意逻辑和推理,而是把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并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可以说是一种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由于该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多准则决策问题,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并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中是财务管理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传统的财务分析系统比较单一,缺乏综合性,即便是杜邦分析系统也仅以权益净利率为主要考核指标,并未考虑成长能力等因素。层次分析法则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这些不足。AHP法不仅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也可以在指标体系中加入非财务指标,从而使模型能够衡量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这是其他方法都无法比及的。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型构建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问题分解并量化。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构建出层次结构模型;其次,根据两两比较与判断原理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比较判断;最后,将该问题归结为最低层相对最高层的比较优劣的排序问题,通过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得出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通过递阶层次结构原理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定量分析问题。

(二)模型构建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如下四类指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其中包括12个具体指标。构建出的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

2.确定权重

四、层次分析法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中的应用——以海尔和中国重工为例

本研究选取了两家A股上市公司海尔和中国重工作为研究对象,相关原始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通过将原始的指标数据与市场平均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指标的具体分值,再将所得分值与指标权重进行相乘,即可得到指标的最终评分。两家上市公司相关指标的最终评分如表2所示。

将表中的指标评分代入函数模型(1)中,即可得到企业的最终财务状况得分。将数据代入模型得出:Y海尔=0.887,Y重工= 0.554,表明海尔的企业综合财务状况良好,而中国重工的综合财务状况则比较差。通过表2可以看出:海尔的财务问题主要出在销售净利率C2和流动比率C5,总的来说财务状况较好。而中国重工出现问题的指标则比较多,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C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C6、应收账款周转率C7和资产现金回收率C9都非常差,其中,现金能力的缺失是中国重工的财务状况明显弱于海尔的最重要的原因。

五、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与F计分模型的对比

(一)F计分模型及其应用

(二)层次分析法与F计分模型的对比分析

相比F计分模型,层次分析法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模型的综合性强。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评价模型涵盖了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可以很好地概括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而F计分模型由于指标太少,综合性较弱。第二,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增减指标,还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非财务指标,因此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更能构造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评价模型;而F计分模型则是对所有企业用一个统一的函数模型来衡量,适用性较差。第三,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范围更广。由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财务预警,还可以用于业绩评价、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债权人据此进行贷款与否的决策等等;而F计分模型的应用仅限于财务预警。第四,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针对公司作出整体财务状况分析,还可以就出现的问题分析具体指标,从而找出问题根源。相比F计分模型,层次分析法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计算繁琐。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强层次分析法的实用性,必须做好如下两点:第一,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行业和发展阶段等,筛选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评价指标;第二,企业管理者及专家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陆文娟,高俊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综合评价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665-666.

[2] 蒋麟凤,王红英,黄小梅.层次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6-99.

[3] 张梅.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建议[J].经济研究,2005(9):76-78.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金流分析

1 现金流的含义和重要性

1.1 含义:现金流是现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记录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对外投资、对外筹资等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收支状况。按照现金流性质不同,分为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和筹资性现金流,三个部分构成了企业的现金流。

1.2 重要性: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的每个环节之中,对企业而言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1.2.1 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动力。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货币到实物,再由实物到货币,通过现金流入流出实现价值增值。此外,企业经营扩大、增加规模都有大量的资金需求。

1.2.2 现金流制约企业的生存。企业的持续经营有赖于源源不断地现金流,如果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没有实现现金流的回流,将直接影响下一个生产周期的正常运转。企业的账面利润高不足以说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实力强,企业账面亏损也可能因有足够的现金流而得以生存。

1.2.3 现金流决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力。企业的发展避不开风险,而决定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是企业的现金流而不是利润。现金流充足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风险承受能力强,投资者、债务人的信心就会增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实际上很难体现企业真正的偿债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包含应收账款、存货等变现能力不很确定的资产,而现金流却是企业实实在在、可以立即用于偿还债务、抵御风险的保证。

2 单纯依据利润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的财务管理观点认为,利润是最核心、最具价值的财务指标之一,能够全面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未来的价值。大量资料显示,倒闭破产的企业并不是都缘于亏损,美国Grant公司、安然公司等在连续盈利情况下依然破产的例子,就足以说明盈利的企业并非都经营情况良好。

2.1 利润并非企业真正的“收益”。利润的计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遵循配比原则,即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凡是在本期应当确认的收入和担负的费用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高利润的企业往往因为大量应收账款陷入支付和偿债危机,在整个社会资金链条紧张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2.2 利润存在相当的操控空间。企业基于各种原因以做大收入、降低成本,或以其他业务利润或营业外利润弥补主营业务利润等手段粉饰利润状况,极易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假象,必须借助现金流加以辨别。

3 如何运用现金流判断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情况

3.1 分析净额增减,整体把握现金流。分析企业现金流情况,首先应关注企业的净现金流。一个企业在投资和筹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净现金流增加越大,企业的收现能力越强,活力越强。如果净现金流是负值,虽不足以依此判断企业经营情况,但至少是不良信号,预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欠好。

3.2 分析现金流结构,把握企业盈利点。分析现金流结构可了解企业现金流的来源和去向,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创现能力和资金实力。

3.2.1 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这是最能体现企业自创现金能力的指标,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赖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净现金流越大,企业的财力根基越稳固,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越强。

企业正常经营、购销平衡时,可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作比较,差值越大,企业的销售利润越大,回款越正常,创现能力越强。

此外,可以把销售商品和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的全部现金流入作比较,可以大致了解企业主营业务是否突出,是否依靠非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利润。

3.2.2 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分析投资活动净现金流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不能以“正、负”简单判定优劣。当企业处于扩大规模、对外大量投资阶段,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不能弥补现金流出必然导致投资净现金流大额“逆差”。

3.2.3 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如果筹资性现金流中权益性资本占比较高,则说明企业资金实力增强、财务风险较低;反之企业的利息负担较重,未来偿债压力较大,财务风险较高。

企业的净现金流为正值时,若主要是依靠经营净现金流的贡献,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向上;若经营净现金流为负,单纯靠投资或筹资净现金流弥补,则至少说明企业经营占用资金较多,状况欠佳。

企业的净现金流为负值时,不能单纯依此判断企业经营状况,但要关注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如果企业对外扩张增加了有效投资,且经营净现金流弥补不了投资净现金流的缺口,则企业虽然短期资金紧张,但一旦投资产生现金流入就可改善优化现金流情况。

3.3 结合其他财务报表,综合全面分析。现金流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纽带,运用现金流信息与上述两表相结合,能挖掘出更多关于企业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对企业做出更全面的评价。

3.3.1 盈利能力分析。可以计算销售净现率、净利润现金率等比率指标,判断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其中销售净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收入,净利润现金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利润。前者反映了企业经营中资金的回笼情况,该比率越接近1,说明资金回笼越快,资金占用越少;后者反映了企业每实现一元账面利润对应的现金支撑,该比率越高,利润的质量就越高。

3.3.2 偿债能力分析。可以计算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等指标,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流/流动负债,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经营净现金流/负债总额。前者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至少应能保持在1:1左右;后者反映企业使用当年经营现金流偿还所有债务的能力,合理的比率值既能体现企业较强的偿债能力,又可反映出企业管理经营现金流的能力。

3.3.3 综合支付能力。综合支付能力=经营现金流入+投资现金流入-偿还债务的现金支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如果该指标大于零,表明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入能够满足经营支出和支付到期债务,且仍有盈余用于投资和股利分配,反之则表明不能满足经营支出和支付到期债务,如果不能扭转,长此以往,企业将面临支付风险。

4 运用现金流判断企业经营情况的局限性

由于固有的局限性,现金流分析并不能“包治百病”。而且随着现金流分析愈来愈受到重视,企业也逐渐关注现金流的“形象”,有的甚至萌生操控动机。

4.1 现金流信息的历史性。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反映的是企业在过去一个会计年度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反映的只是过去的经营状况,不能体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情况和经营前景,因此在对企业进行预测分析时,仅能作为参考。

第6篇

(一)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作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是对其全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情况的直观反映报表,是在特定时间点上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通过对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和融资分析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资产负债表较为直观的反应出了企业投资活动的效果,是企业投资获取利润的关键。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表格中左边呈现出的是投资活动的结果,表格右侧反应出的是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所以资产负债表还能有效的帮助企业财务管理者对企业资产以及负债规模、结构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为提供结构优化、风险减免等判断和决策依据。

(二)利润表的主要作用作为特定时间段内的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成果的报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通过企业盈利状况对其价值进行揭示,较为直观的反应出了企业经营业绩、收益以及成本消耗情况,与此同时还通过对利润表中的不同时期的数据比较,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利润趋势和利润率进行的分析。通过以上对企业财务报表中利润表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者对特定时期内取得收入所发生的成本消耗和费用、税金等状况的了解,帮助其更好的对总体利润水平和利润来源的主要结构进行掌握,从而决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三)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企业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主要反应出了企业现金基础编制上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包含了现金流入以及现金流出情况等,是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资金或者其他等价物的获取能力反应。从财务视点对企业进行剖析,其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现金流入和流出流程,好比人体血液的流动支撑人体健康运行一样,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现金流量表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企业加强内源融资能力和现金获取能力,通过以上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使企业管理人员更加清晰的看到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的产生能力,并进一步对企业融资方式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与当前的整体经营风险相符合。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

(一)时间滞后性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之一是其应具有及时性,及时性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投资决策的影响能力。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财务信息的技术披露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报表编制时间和分析时间的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时间隔阂,造成了财务信息的滞后性,由此产生的滞后性只能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历史性反映,对财务状况预测也只存在着简单层面上的参考意义。

(二)分析可比局限性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在对内部财务信息的分析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主要所反映出的是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其中不包含任何外部信息,且具有相当强的保密性。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想要更加全面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只有在将自身置于行业背景下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其市场经营地位,目前企业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缺少同行业之间的有效对比,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结束语

第7篇

(一)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信贷风险是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由于债务人信用等级、履约能力的下降,违约或者利率、汇率等的变化而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即只注重授信前对贷款人信用的评价,而对发放贷款后企业的财务状况关注不够,起不到对贷款企业进行风险预测的功能。尤其在贷款企业违约之前,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及时的风险预警。

(二)引入财务预警模型的必要性随着近年来国内对企业财务预警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为商业银行弥补上述不足,对贷款企业进行财务预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将企业财务预警理论应用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者的角度,构建预警模型来预测贷款企业财务状况,以期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提供建议,减少信贷资产损失。

由于利益的不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者看待企业财务危机的观点,既不同于一般的权益投资者,也不同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企业财务危机可描述为企业无力偿还全部本息的状态,或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低,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差,无法变现用于抵偿到期债务的本息。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通常要在信贷计划中对本金和利息偿还做出详细的安排,而每期本息的偿还情况又与当期贷款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密切相关,即与其一定期间内的偿还能力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财务状况恶化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因而在信贷管理中,加强对贷款企业财务状况的跟踪分析,预测其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并加以量化,是十分必要的。

银行家“小心谨慎”的天性,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财务危机观念,更加注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如果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在商业银行看来,都是信贷风险的源泉。同时对于银行而言,贷款企业债务的偿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在构建预警模型时,要选取体现企业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分析。

二、财务预警模型简介

(一)判别分析模型 Altman最早将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领域,建立了著名的Z-score模型(即多元线性判别模型MDA),目前该模型已成为财务危机预警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多元判别模型产生一个总的判别分值,称为Z值,并依据Z值进行判断。该模型判别方程如下:

Z=1.2x1+1.4x2+3.3x3+0.3x4+0.999x5

式中:Z为判别函数值;x1为(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为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x3为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x4为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总额的账面价值;x5为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Z值应在1.81~2.99之间,等于2.675时居中。如果企业的Z值大于2.675,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不会破产;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称之为“灰色地带”,处在这个区间,则表示企业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研究表明x1、x4和x5三个财务指标预测能力比较强,预测精度高达94%。

多元判别模型因其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影响了它的判别效果和实用性。但该模型能包涵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多个指标,并且可以了解哪个财务指标最具判别能力。这对于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银行对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评定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而如何从庞杂的财务指标体系中选取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是问题的关键。

(二)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模型是一种非线性分类的统计方法。1980年Ohlson首次使用多元逻辑回归(Logistic)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他发现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6.12%。Logistic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Logit(p)=ln()=a0+b1x1+b2x2+…+bnxn

该模型假设企业财务危机的概率P,在模型拟合之前,对于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P值取1,否则取0,判别规则是:如果P值大于0.5,则判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P值小于0.5,则判定企业财务正常。

Logistic预警模型的目标是寻求被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据此判断被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Logistic模型最大的优点是没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三、信贷风险管理中应用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及比较研究

(一)研究样本与财务指标选择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选取ST公司构建“财务危机企业”样本组,非ST公司构建“财务正常企业”样本组。根据选取样本的时间性原则、配对原则和剔除异常样本原则,最终选择了2004年我国A股市场被特别处理的28家上市公司(ST公司)和2005年被特别处理的22家ST公司作为财务危机企业样本组,要求入选的上市公司在第T年由于“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然后按照同一会计年度、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配对原则,对每一家ST公司进行配对选择非ST公司,选取了50家非ST公司作为匹配样本。样本期分为两部分:一是用财务危机前三年来构建模型,即采用的数据是财务危机前三年的数据,即T-1年、T-2年和T-3年数据。二是将T+1年(即2005年和2006年)的数据作为保留样本进行测试。

同时,基于银行信贷管理者的角度评价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选取银行更为关注的财务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并考虑了指标数据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之后,初步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14个财务指标,作为初选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模型方程构建具体如下:

(1)判别分析模型。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对模型变量进行筛选并建立模型。利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最终有两个指标通过了F检验,即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率)。同时采用Fisher判别法,方程的系数采用Fisher线性判别方程的系数。由此得出各类判别方程如下:

F1=(-7.633)×X2+0.436×X13 -1.554(ST公司)

F2=(-0.882)×X2+1.233×X13 -1.937(非ST公司)

采用回代的方式预测模型拟合的准确性。把各样本观测值回代到判别方程中,根据函数值确定每一个样本属于哪一类公司。对比原始样本的分类和按判别方程所得的分类,计算出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和两类错误率。将T-2年和T-1年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型的拟合效果与T-3年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2)Logistic回归模型。借助SPSS统计软件中的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选择其中的Forward LR 方法,即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来选择进入方程的变量。根据分析结果最终有两个财务指标变量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

选取p=0.5作为临界点。若p0.5则判定企业财务状况正常。由此将得出的预测值和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将T-2年和T-1年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型的拟合效果与T-3年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三)模型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的比较如表4所示,现对其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进入模型的财务指标分析。在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中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只有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两个财务指标。总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它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最为关注的正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对银行而言,其债务的偿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现金流量更能直观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由此可见,在实证分析中所构建的预警模型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第二,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及错误率比较。在T-3、T-2、T-1年,判别分析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2%、81%和88%,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3%、83%和91%。由此可见,logistic回归模型各年份的总体准确率都要略高于判别分析模型。

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更为关注的是对财务危机企业(即ST公司)的预测准确率,因为发生第一类错误,即把财务危机企业误判为财务正常企业,相对于第二类错误,其危害更大,误判成本更大。因此,第一类错误率较高的模型,其实用价值将降低。根据表4可以得出,两类模型的第一类错误概率都处于10%~20%之间,误判率较低,说明在信贷风险管理中都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和预测效果。在T-2年,Logistic模型略低于判别分析模型。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进行财务预警,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用价值要略高于判别分析模型。

第三,不同年份模型的判别效果比较。从模型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越临近危机发生时间,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两类错误率越低,总体准确率越高,T-3年优于T-2年,T-2年又优于T-1年。这也恰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财务危机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逐步恶化的过程,越临近危机发生时,财务预警指标的恶化越明显,判别能力越高。

通过对上述模型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logistic模型在总体准确率和两类错误率上均要优于判别分析模型。并且判别分析模型有较为严格的假设前提,这也影响了判别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logistic回归模型在应用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预测准确性和判别效果要优于判别分析模型。

四、模型实证结果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判别分析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判别分析模型涵盖了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多个指标,并且能够逐步判断哪个财务指标最具判别能力和预测效果。其优势在于能够从众多的财务指标中筛选出最能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并建立定量化的判别方程。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和贷款等级的评定,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及财务比率的分析,如何从庞杂的财务指标体系中选取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是问题的关键。而判别分析模型能够为银行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logistic回归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Logistic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将要检验的贷款企业的财务指标带入模型计算公式得出p(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值。选取p=0.5作为临界点。若p0.5则判定企业财务状况正常。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针对企业不同的财务状况进行信贷决策。对于模型计算结果判定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银行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早采取措施,防范信贷风险。而对计算结果判定为财务正常的企业,也不能因此就高枕无忧,可以考虑向前延伸一年,再次使用模型检验今年的财务状况。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对于模型计算结果临近分界点的贷款企业,银行应予以充分关注,进一步追踪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防患于未然。在具体操作中,商业银行可以对贷款企业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分为正常、轻警、中警、重警、危机等层次,同时建立贷款企业档案以进行定期监测和跟踪追测。

目前,我国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仍相对落后,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银行迫切需要借助某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预测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其信贷决策提供依据,以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如果能够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引入财务预警模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入科学的定量研究,必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胜、殷尹等:《不同模型在财务预警实证中的比较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第2期。

[2]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8篇

张新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企业价值评估、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他是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的创立者。张教授从对现有财务分析理论的不足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体系的设想,并以一系列概念体系为起点,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量质量和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对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理论进行了研究,从而形成了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理论框架。他提出了众多创新性的学术观点,比如张教授提出了资产按照质量分类的理论,他认为资产按照质量分类,可以分为:(1)按照账面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2)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3)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再如张教授对比率分析在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探讨,他指出,比率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质量分析,但是利用财务比率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进行分析时必须注意财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同时,还要重视对非货币性信息的使用。这些思想集中反映在专著《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之中,该著作广受学界和实务界的好评,曾先后获得北京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管理三等奖等。

张教授除了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多部、多篇关于财务质量分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以外,在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1999年6月~2010年4月)期间,还在各类论坛和媒体上多次发表关于中国MBA教育、EMBA教育规律、中国国有商学院运作规律的演讲和访谈。其中的“中国MBA教育:胸怀与信心”、“实力、质量、尊严”、“中国管理教育界只有对世界管理教育界有自己的贡献,才能在世界管理界里有一席之地”、“靠模仿永远得不到同行的尊重”、“必须努力维护中国EMBA教育的尊严”、“中国大陆高质量的EMBA师资不超过50人”、“MBA应定位为中低管理者”等观点在中国MBA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张新民也因此而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商学院院长之一。

在承担繁忙的行政工作的同时,张教授始终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企业管理人才,是张教授长期所致力的工作。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编著出版了多部教材,代表性的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等教材。张教授还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教学条理清晰,讲授透彻生动,深受学生的崇敬与爱戴,他主讲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张新民教授2006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第9篇

[关键词]增长管理;现金流量;财务管理预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63-02

1财务预警系统概述

1.1财务预警系统的含义

财务预警系统指的是企业以会计资料、经营计划及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观察一系列灵敏财务信息的变化,实时分析出集团或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危机的分析系统。

1.2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1)预防功能

财务预警分析可以使企业敏锐而迅速地察觉到潜藏的危机,并有效地采取措施以达到避免和预防危机发生的可能。

(2)监测功能

经过搜集与自身企业相关的产业信息、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情况及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跟踪并检测本企业和同行之间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详细分析当前宏观经济状况。

(3)诊断功能

依据检测结果,对比企业当前实际财务状况和同行业标准财务情况,结合财务分析方法、集团诊断技术及企业管理技术追踪企业出现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及企业营运过程中的缺陷,究其原因,找到病根。

(4)控制功能

在完成监测和诊断工作之后,纠正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差错和过失,让企业重新步入正常的运营轨道,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资源,在财务危机出现时,制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缩小其影响范围。与此同时,监控可能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长期财务决策制度。由此可见,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够提供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2增长管理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2.1可持续增长理论在财务管理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公司在不需要消耗现有财务资源的情况下,销售能够增长的最大比率是可持续增长率。公式表示为: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收益留存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权益比例=销售净利率×收益留存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期初权益)

公式显示,在稳定的财务政策下,可持续增长率与资产收益率呈线性变动。

2.2基于增长管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系统

以可持续增长模型权衡企业当前销售增长率的合理性,判断企业现有资源能否支撑未来的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模型还能够判断企业盈缺。企业的预计销售增长率和实际情况多有偏差,可持续增长率可以计算企业资金盈缺,进行下一步筹资投资决策。

2.3基于增长管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系统运作流程

基于增长管理的财务预警系统,在分析、发现财务风险警情的同时,注意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发现与探寻。把握企业整体财务状况,连续分析资金运行各环节,达到流程的优化;在事前、事中、事后做到及时跟踪控制警情;将企业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及财务预警结合起来,提高企业财务反应速率,确保在需要时做出迅速反应,应对问题。

3现金流财务管理预警系统构建

3.1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预警系统框架

通过检测和控制现金及其流向可以构建基于现金流的财务管理预警系统。沿着现金流的线索可以寻找预警源头,设置预警指标,检测并汇报警度,整理出一套极具规模的财务预警模型。作为企业独特的经济资源,现金连接着企业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从始至终与企业的经济业务保持密切联系。所以,在研究企业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的过程中,通过对其在企业活动中数量和效益的分析,分别研究现金流量综合财务预警、筹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投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和经营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结合各自特点,选取合适的预警指标,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现金流量财务预警系统。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管理预警数据来源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表。

3.2构建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预警系统

3.2.1从企业现金流方向构成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站在企业角度来看,不一样的现金流量构成现金流量表正负方向有所不同,直接导致现金流量结果的差别,影响着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为此,分析各种活动对现金流量正负方向产生的差异,可以对企业目前财务状况做出一些判断和分析。下面是针对不同现金流量情况做出的企业财务状况判断。

(1)经营流入流出且筹资流入>流出,表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匮乏,举债经营是目前企业状态,如果企业依靠放弃投资或进行处置长期资产来取得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则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到了危急关头。

(2)经营流入

(3)经营流入流出且筹资流入

(4)经营流入

(5)经营流入>流出且投资流入>流出且筹资流入>流出,表示经营、投资、筹资都能取得良好的现金流入,企业财务状况一片大好,此时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避免因过分投资产生的资金浪费。

(6)经营流入>流出且投资流入流出,表示企业可以通过经营活动和取得外债的方式获得现金流入。企业财务状况基本稳定,企业的扩大经营产生的投资活动资金逆流也算正常,但还是要注意对投资规模的把控。

(7)经营流入>流出且投资流入>流出且筹资流入

(8)经营流入>流出且投资流入

3.2.2从企业现金流量结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通过对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计算,分析三种活动在企业所有现金流中占据的比重是现金流量结构分析的方法。通过企业现金流入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分析现金流入质量,推断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大小,掌握企业现金流入的来源。依据现金结构,可以掌握企业现金支出走向,据此对企业的理财水平和策略加以分析判断。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是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主要活动。经营风险预警指数用来监察资本周转恶化程度,筹资风险预警指数用于监察资本结构恶化程度,投资风险预警指数用于监察资本扩张恶化程度。[JP]

(1)经营活动预警指数

企业在保证筹资投资规模保持不变,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现金流入量越大,则表示企业经营活力越强,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总现金流入的较大比例,则能够反映出企业经营状态良好,坏账风险小,取得现金实力较强,企业的现金流入结构比较合理;此外,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占总现金流出的比重较大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资金支出结构相对合理。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一旦浮动较大,则要进一步寻找原因。经营预警指数指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或小于“预警临界值”(又叫做危险边际量或安全边际量)的部分与“预警临界值”相比产生的动态指数。公式表示为:

经营预警指数=(本期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一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预警临界值)/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预警临界值

经营预警指数>0,表示企业处于健康状态;经营预警指数

(2)投资活动预警指数

鲜为发生在大规模的一次性现金流入是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最大特征,假使一个企业主要现金流入来源是收回投资资金,乃至处置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或其他大型资产所导致的,则企业很可能处于生产经营能力衰弱,持续和发展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企业在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过程中,很容易引起资金大规模的一次性流出。这种流出往往预示着将来会有更大规模的资金流入产生,届时就要根据企业经营决策的决定正确与否来判断了。投资预警指数建立在零负债投资条件下,企业超额投资的临界值和实际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值的差额与投资预警临界值相比较产生的动态相对指数,公式表示为:

投资预警指数=(年投资预警临界值-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年投资预警临界值

投资预警指数属于“区间变量指标”,所以,数值在某一区间现实企业投资情况良性,超出这一范围,无论是高于或低于,都表示警情的产生。

(3)筹资活动预警指数

企业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在总现金流入量中所占比重较大,说明企业有着宽广的筹资渠道,筹集资金扩大生产的能力较强。企业筹集资金现金流出主要用于偿债和支付现金股利。偿还了债务是企业财务风险弱化的有力措施,但在短期之内,筹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占总现金流出比重过大,或许会产生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企业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股利支付情况,良好的股利支付能力能够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增进投资者信心,提高企业筹资能力,但企业一定要合理分配股利支付现金与企业当前正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之间的额度,目的是留有足够资金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保证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正常流入。

4结论

通过研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预警体系,能够获得以下创新性研究结论:基于现金流量指标的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财务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殊状况,对某些财务指标进行更改或调整。对于融资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现金流量更是不可或缺的检测指标,与站在利润角度分析的预警体系相比,现金流量预警体系更加能够灵敏地察觉财务风险,从而达到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怡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