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行政管理大专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14 09:15:52

导语:在行政管理大专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行政管理大专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一村一;人才培养

为了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事业,铁心桥成人教育中心校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雨花台区教育局成职科、南京市电大的悉心指导、帮助下,经过充分调研、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历经艰辛,终于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科学历教育项目引入了铁心桥地区,成立了南京电大和铁心桥成人教育中心校联合办学的新载体――南京电大直属部(铁心桥办学点)。以此项计划为平台,为本地区农民居民提供便捷的学习条件,以满足本地区乃至周边群众自我素质提升的需要,提高其社会竞争条件和能力,为实现本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超15年这一小康指标,为提高铁心桥街道人口综合素质付出了实践和努力;为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及早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铁心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下面将七年来铁心桥街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情况作一回顾。

2006年初,铁心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领导带领教师对街道各部门及驻街道各企事业单位等就实施“一村一”计划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充分的论证,根据中央电大和市电大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专业设置要求,结合本街道及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铁心桥地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正在提速发展,广大农民转变成市民、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历水平和生存资本需要迫切的情况,确定了“农村行政管理”为本街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专科学历教育的主要专业。此构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首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推行的有关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要想让“一村一”这个教育品牌在铁心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良好的开端是极为重要的,一炮打响是大家的期盼。为了能让机关、企事业单位、本地农民、居民形成共识,引起“共鸣”,铁心桥成教中心校领导深感责任重大,充分认识到要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正面引导教育是根本,宣传发动须先行,组织和领导是关键。在校长带领下,老师们克服困难,印发了《“一村一”项目简介》、《学历教育报名须知》,迅速开展宣传工作,在街道各社区机关科室、各企业具有高中学历(含中专)的中青年中广为发放,并接受迫切要进行素质提升、继续学习的人员的现场咨询,让这部分人员全面了解“一村一”。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牵头,组织老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具体研究部署招生工作,并为学员做好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提高了成教中心校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街道为“一村一”划拨了一定的资金,成人教育中心校在原有的基础上,配备了标准教室,建设好多媒体室、电脑室、实训室、活动室、会议室、卫生场所、图书室及门房,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全体员工暗下决心,力争将铁心桥成人学员建设成一个符合要求的、具有复合功能的学员。成教中心校为“一村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按“一村一”大专班所开设的科目要求,从南京电大直属部聘请了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大学教师来任教。为了扩大教育覆盖面,成教中心校自加压力,一年春秋两季招生,各开一个班。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可以说是一项地方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它的管理和教育教学都需要更高的规范要求,需要教学、管理、后勤等各种服务支撑。

正是因为铁心桥成教中心校人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南京电大,市电大将“一村一”的第一家直属办学点落户于铁心成人教育中心校,而成教中心校一帮人也没有辜负市电大的期望,不仅做到了办好,而且将其发扬光大。

来之不易,必然珍惜。成教中心校以人为本,在规范办学的同时进行科学而又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为广大学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学员的广泛赞誉。

凡学员来报名,成教中心校的领导、老师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为了能使学员安心学习,帮助学员处理好工学矛盾,成教中心校校长亲自与学员所在社区、科室及相关单位联系,为他们协调解决学习时间和学习经费的问题。

“一村一”项目还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注重形成性考核。因此,学员的作业是重要的考评依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难免因故耽误了课程,作业完成有困难,于是学员派专人接待学员来访咨询,联系任课老师对学员进行辅导,帮他们把落下来的课程给补上,完成作业任务。

论文是学员毕业时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课业任务,合格与否,关系到学员能否顺利毕业。南京电大与成教中心校高度重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了毕业论文指导、上报工作。学员划分了论文指导小组,指定了论文指导老师,安排小组讨论、指导,反复为学员修改论文,直至指导老师满意。

在教学管理上,成教中心校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出台了各种管理制度。学员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结合办学条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与行业学员(三江大学、区少年活动中心、中心小学、联办企业)等各单位挂钩,签订基地共建协议,建设相对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注重灵活的教学方式。“一村一”远程教育学员与电大系统其他学员不一样,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我们未遇到过的。学员在中心集中学习期间,学员有完备的师资、完善的网络、完足的图书资料可提供服务。成教中心校让学生通过开学典礼、入学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初步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明确了怎样自主学习,怎样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学员改变了传统的年级班级管理模式,组建学习小组,建立了QQ群,让学员互通信息,互帮互学,如针对部分学员年龄偏大、基础知识较差、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学员成立学习互助小组,把熟练操作电脑的年轻学员和年龄偏大的学员组成帮学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员要求面授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通过整合课程的教学资源,与学员建立多种联系方式,为学员答疑解难,提供多方式服务;学员对学员的出勤、学习、考试、实践等环节实行量化考评,并及时把量化考评结果向学员所在单位通报,作为学员评价、奖励、毕业后聘用的依据。

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尊重学员人格,加强师生间、学员间的情感沟通,提供开放性的指导咨询服务,倡导、宣扬终身教育理念,用优秀学员的事例来引导、激励学员,鼓足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心。

“一村一”工作系统周密,却纷繁复杂。成教中心校领导、老师多年来含辛茹苦、恪尽职守,使得“一村一”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学员人人有服务。为此,他们不知放弃了多少个周末休息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一村一”这朵花已在铁心大地盛开,并辐射周边地区。墙内开花,墙外也香!

第2篇

【关键词】旅游人才 成人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学历+技能”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03-03

2013年,四川省旅游局出台的《建立完善全省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施意见》中,为提升全省旅游人力资源水平,将首批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技术、旅游技能、旅游教育和旅游信息六大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同时,加快旅游类大学建设,切实把旅游人力资源培养作为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重要一环。本文拟从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角度探讨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高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四川旅游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 人才培养模式及研究背景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它具有应用性、稳定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特征。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成人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以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与专业建设、管理模式等为手段,针对成人进行教育培养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开放性、拓展性、多样性、终身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人才培养质量,它涉及教育思想、大学精神以及政府、办学主体、求学主体、社会外部条件、高等教育资源与配置等多主体、多层次、多方面,是多样的、发展的,是一个复杂问题和系统工程,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须进行科学论证与实践探索。近年来,学术界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依据与原则和问题的研究,在比较、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历+技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诸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现途径。

2.“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急需创新。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特色缺失,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老化且有浓厚的“普教型”色彩,没有开发出与成人高等教育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且成人高等教育对象低龄化、文化基础薄弱等。(2)培养优势不足,表现在招生、教学、管理及质量评价等方面未能与人才市场衔接。如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目标单一;课程计划和设置缺乏灵活性、层次性、多样性和针对性;课程评价重结果、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3)培养模式单一,表现在一方面侧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视实践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学历教育主导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资格和专业证书获取处于次要地位。

“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与规范的社会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程获得学历,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模式。(1)学历方面,本专科毕业生具有够用的专业知识和必需的理论基础,体现了高等性,提升了单位人才层次和从业人员学历。(2)技能方面,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融合学生的工作、学习经历,多形式、多途径的实践教学,加强职业训练,体现了职业性,解决了人才和企事业单位员工“技能”不足的问题。(3)综合方面,“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的“普教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的身心、工作和生活特点,特别是学习特点开展教育,回归了“成人性”;本专科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凸显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时代价值。

四川旅游发展急需高素质技能性应用型人才。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自然风光雄奇险秀,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巴蜀文化积淀深厚,革命历史遗迹丰富厚重,川菜享誉四方,川酒香飘四海,川剧独具魅力。四川旅游资源数量多、品位高、组合好,交通、旅行社、饭店等硬件齐备,“半小时经济圈”建设初具规模,因此,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来川旅游。2007年,四川旅游总收入已达1217亿元,占全省GDP的11.6%。多年来,旅游已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四川旅游人力资源总量达47.2万人。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吃、住、行三个环节上;从人才比重看,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或较高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占总量的24.6%;从开发状况看,接受过相关专业学历教育的

占总量的47.4%,获得行业技术和服务评级的占27.3%。据调查,尽管四川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12万余人,但持证上岗率不足50%,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为5.94%,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不到10%。其中,同时存在高端旅游人才和一线技能型服务人员“两极”短缺现象。其原因在于旅游院校教育的相对滞后,教育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实施“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为四川旅游培养高端旅游人才和一线技能型服务人员,提升四川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 成人高等教育旅游类专业“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1.转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本位”思想主导着办学方向,“指挥”人才培养过程,制约人才培养改革,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的有效对接不畅,形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两头都失望的尴尬局面。“学历+技能”是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教育观念上,要转变“学历本位”思想,树立“能力本位”理念,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体现。“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从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到评价进行系列改革与创新,并全程贯之。“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就是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评价方式改革,融学历教育、技能培养、考证辅导于一体,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度”,使毕业生贴近用人单位与实际岗位的需求。

2.修订培养方案

首先,把握基本原则。(1)成人性原则,成人性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因此,现阶段必须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实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考试考核等方面,修订出充分体现其年龄特征、知识层次与结构、学习与工作乃至家庭等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2)面向市场的原则,即面向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人才市场和旅游市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质”与“量”两方面,体现旅游行业的职业性和岗位需求,增加旅游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课时,使“职前”与“职后”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达到“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标准。(3)课程整体优化的原则。按照成人高等教育的规律、特点,设计出达到国家统一规格的适应四川旅游发展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把握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增减课程与课时,处理好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旅游基础理论与旅游职业技能方面,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技能以胜任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为准。(4)分类分层培养原则,即制定旅游类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形式的培养方案。

其次,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受教育价值取向、成人高等教育属性、成人教育目的、成人学生特点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四川旅游发展实际、人才现状、生源特点,须体现职业性、人才类型的应用型和岗位能力的适应性,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旅游类专业培养目标应是具有够用、必需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再次,重构课程体系。一方面调整课程模式。以四川旅游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培养为主体,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和学生的特点,将原“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技能实践课”课程模式,删去“选修课”,调整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践课”课程模式。“公共课”模块分为“公共基础课”和“通识选修课”,“公共基础课”是旅游类专业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设置英语、计算机应用等职业资格考证课程;“通识选修课”,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体类乃至教师教育类课程,学生须按照文理交叉、知识互补的要求选修,如“四川旅游地理”等。“专业基础课”模块是专业群或职业技术群的基础课,是必修课,包括跨专业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等,以及专业基础课,设置与之相关的会计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等职业资格考证课程。“专业课”模块是反映专业特征和要求的核心课程,其中设置“专业必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必修课程在专业课中全部打通,不同方向开设的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体现。在“专业必选课”中设置与之相关的导游证书、旅行社经理证书等职业资格考证课程。“技能实践课”模块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必修课,如实习、毕业设计等,设置与实习实践相关的职业经理人证书、秘书证书等职业资格考证课程。各类课程所占学分、学时比例如下:本科层次为公共课25%、专业基础课20%、专业课30%、技能实践课25%;专科层次为公共课20%、专业基础课20%、专业课30%、技能实践课30%。另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结构复杂,必须处理好本科与专科、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与高中阶段教育的课程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生源接受成人高等教育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课程衔接问题。目前要特别做好旅游类中职毕业生接受专科教育的课程衔接问题。以“必须”和“够用”的标准安排不同课程模块中不同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不同课程模块中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培养学生的技能。重视旅游课程开发,不同课程中,须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调,反映学科前沿和科技成果,加大课程内容的信息量,体现课程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新的课程模式删去“选修课”后,将“选修课”内置于“公共课”和“专业课”中,这是对课程模式的较大调整,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公共课”中的通识选修课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通识必修课又能体现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课”中的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必修课”的延展。按照“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可实现课程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与个体发展的整合,可实现课程结构上成人性与职业性的整合,可实现课程设计上多样性与开放性的整合。

3.建设师资队伍

由于“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开展大量的技能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双师型”教师,但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和“双师型”师资理论有余、技能不足等问题。(1)须整合教师资源,学校跨院(系)、跨专业组建“双师型”专业课程教师队伍。(2)须正式聘请中职学校的旅游类优秀教师或企业、社会的旅游类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课程或同一课程的部分内容的教学。(3)须安排教师到旅游类企业学技能、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学理论。(4)设立“考证教研室”,分类组建一支专门从事旅游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学与辅导的师资队伍。

4.推行考证制度

我国实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资格制度,从制度体系上看,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隶属于国家证书制度体系;从认证方式上看,职业技能鉴定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第三方认证的现代认证规则;从考试性质上看,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从鉴定内容上看,职业技能鉴定采用了职业导向的内容体系。职业资格制度通过职业资格证书体现。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和有效证件,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证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因此,一方面,确定旅游类人才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根据旅游类专业“学历+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四川旅游类人才应培养思想道德、人文、身体方面的基本素质和英语、计算机应用、导游、旅行社和酒店管理方面的职业能力。其中,口语表达和人际协调能力是旅游职业的核心能力,人文素质是重要的基本素质,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各个旅游岗位必备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实施考证辅导。一是专业类证书,如导游证书等;二是公共类证书,如英语等级证书和汽车驾驶证书等。

为落实考证制度,学校需要引进符合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共同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辅导的运行机制。将旅游类专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或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中,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还要创新教学模式,旅游类专业“学历+技能”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理念上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技能;在教学组织上可实行开放教学、现场教学、协作教学和分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着力于操作性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上须学历与技能并重,并单列考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作业。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教学管理,抓住教学质量。通过建立教学过程、教学服务和学生学习管理系统和教师评聘制度与备课制度、学生面授考勤制度、实习实训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完整实施教学计划、严格学生学习过程,创建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和四川旅游实际、体现旅游类专业特色的考试考核办法,提高考证过关率,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5.改革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培养途径,也是“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抓住的教学关键环节。为此,学校要投入财力、物力,走向市场,寻找实践教学契合点,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抓好旅游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环节,即实验教学、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另一方面以旅游行政部门为支撑,以旅游行业协会、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以旅游企业和旅游岗位为载体,开展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在岗实习等途径,建立实践教学、旅游职业技能训练和比赛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参考文献

[1]姜士伟.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孙忠梅.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6)

[3]陈红君.近五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4)

[4]张英敏.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18)

[5]白骅.“发展旅游,人才先行”的四川实践[N].中国旅游报,20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