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时间:2022-12-19 12:01:03

导语:在固定资产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第1篇

(一)资产的核算不规范,日常的管理也不到位

现代医院固定资产的科目比较繁多、功能都不相同、类型也不一样,使得在实际的资产核算里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个别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账目之中只是记载了总值,欠缺明细账的记录:有一些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不记入账,使得变成了游离的资产,逃避掉资产的监督。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一般包括将资产的登记放入仓库,资产在领用时的登记以及资产被借用的登记,借用之后进行归还的登记,领用之后归还的登记,进行维修的登记,维修之后入库的登记以及报废的登记。当前的一部分现代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之中还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这使得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制的度规定不严密,管理人员的素质显得比较差,导致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不太明确。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整,对资产的处置不规范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直是现代医院对全部的固定资产实行管理的机制。通过它的制订以及有效的使用能够进一步得知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并对资产管理进行强化。当前有许多医院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都存在着十分严重问题。就像其制度的设置不完整,人员执行的不规范都会经常发生。无法随时地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保证该设备的完好无损,进一步提高的利用率,确保固定资产在进行分类与统一的编号的时候不会混乱。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整,对资产的处置也不规范。固定资产处置一般包括把固定资产进行出售、转让以及报废等等。该单位都需要持有一定待售的固定资产,同时需要把其所预计的净残值进行调整,但是现在有许多随意处理固定资产的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没有严格执行该管理制度,有时进行随意的变卖、转让或者是报废,私自级价进行处理,有的甚至进行低价的转让或出售,这些都对资产的处置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进一步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账务管理

强化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账务的管理,有利于企业更为有效可靠的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信息,确保如实地反映出由于时间推移进一步导致的减值损失,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新的制度对医院所需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作出了规定,医院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折旧方法;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并且及时地进行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记录。

(二)设置固定资产专门的责任制管理

首先,现代医院必须要设立专门的机构以及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就是负责管理固定资产并对其进行分类,财务部门则要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及监督,安检部门则要负责对固定资产的运行状况以及故障维修的定期维修检查,统一的管理核算能够有效的改善管理混乱或是无人管理的情况;其次,推行固定资产责任制。固定资产专门化是推行固定资产责任制的前提条件以及基础,能够依据该医院的分级管理推行固定资产的责任制,一级将由该医院高层组成,主要负责全面的统筹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二级将由财务部与技术部及总务部等一些部门组成,主要负责完成一级下达的制度和计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三级则是由该医院的基层科室组成,主要负责建立一些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确保固定资产的使用。

(三)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一,要推行“三账一卡”的制度。财务部门必须要建立出固定资产的总账还有一级的明细账,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固定资产的二级明细账,使用部门必须要建立的固定资产卡片账,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都要进行定期的核对一次账务,保证账、卡、实物能够相互符合;第二,所有的部门都必须要安排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人员,主要是负责掌握固定资产的信息变化,并进一步跟踪固定资产的去向,把这些信息上交到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让其作出及时的相关处理,入账之后并对卡片的信息进行修改;第三,新的制度有所规定,现代医院一定要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盘点。现代医院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一直较为常见,盘点并整理这些固定的资产,能够有效的掌控全部固定资产的信息,规避重复购置的问题,通过合理地利用闲置的设备,将那些没办法再进行使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地处理掉、更新好。

(四)完成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机关或是事业单位都在进行缓慢地向财务信息化的转变,一个医院的医疗设备在整个医院的总资产之中占据的比率也是越来越大,故而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就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当前,现代医院缓慢的引入了信息化的管理,但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也必须要根据纸质的管理、计算机单机的管理进一步转变成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故而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之中必须要求该医院在全部的固定资产上都贴好唯一的条形码,使得条形码成为动态管理的移动载体,依据采集好的条形码能够把固定资产的管理进一步延伸到该医院的全部角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资产的盘点效率,确保及时地掌控固定资产的消息。

三、结束语

第2篇

在单位领导理念的陈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弱化、缺乏全员参与管理的情况下,又加上自收自支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特殊性,导致自收自支文化事业单位账实不符,资产流失严重。首先,由于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固定资产丢失被盗等现象的发生而产生账实不符。其次,由于某些固定资产性质的特殊性,如:书画作品、演出服装等均须防蛀防水防霉,而单位疏于特殊保护遭毁损而产生账实不符。再次,由于缺乏科学的核算管理体系。如:对于珍藏的图书、书画作品及易坏的各种灯光、乐器、健身器材等缺乏资产评估与重置,更缺乏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合理的减值准备,缺乏资产的清查与盘点等等。上述种种导致其固定资产账上有的,实体早已不存在;账上无的,实体面目全非。总之,账实不符。

二、规章制度不完善,内部监督不到位

上述的众多原因都是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如:采购、保管、使用、报废、外借等相关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再加上监管不到位,必然责权利不相统一,不能分级管理,责任到人。重要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岗位,不派专人管理更不进行轮岗制以及部门之间也不进行协调与沟通。这样更失去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原则。如:丢失毁损无人追究、资产外借、出租不履行手续;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税,减轻单位负担,但是财务人员可以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计提折旧,也无人追究责任。综上结果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规章制度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附属品。

三、针对自收自支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性

自收自支文化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固定资产具有种类多、账务处理复杂、维护保养技术性等特征。因此过去那种手工简单的机械管理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需求。全面推行电算化管理,引进科学有效的软件,结合固定资产卡片的建立,对相关财务人员、业务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同时做好软件的更新与防护工作。这样既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多种方式的分类,使数据一体化、完整化、及时准确化,便于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同时也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者的业务技能,并且还详细地反映了固定资产从无到有的真实运行轨迹,更为固定资产监控工作提供真实依据,这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2.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在当今的体制改革下,国家从2012年起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了新的规定,并且对限额以上资产有明确规定,同时也详细地规定了对相关责任者及单位的处罚条例,其目的是有效地保证资产在每个阶段都留下了合规的运行轨迹,所以财务人员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固定资产细读新的规定,单位也应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按照新规定去执行。如按照企业模式管理固定资产,进行资产评估,根据不同的固定资产进行不同的折旧方法,定时进行财产清查与盘点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探寻对策。

3.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着重加强内控监督

第3篇

(一)折旧计提的变化

根据新会计制度下下,关于折旧计提的规定发生了变化,变更为:事业单位除文物、动植物和图书档案等不计提折旧外,其他所有固定资产均应计提折旧。新会计制度中引入了的“虚提”折旧创新性处理方法。“虚提”观念的引入,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因而有助于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计量和管理。在新会计制度中引入了“累计折旧”这一新会计科目。通过这种创新性的处理方法,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固定资产后续的费用支出和损耗程度,可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和有效,从而提升固定资产核算水平,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

新旧会计制度对比可以看出,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固定资产的形成、使用、报废全过程进行会计确认、计费和报告。该原则相对于收付实现制原则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价值变化,提升管理者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状况的了解。

二、新会计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保护意识

事业单位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强化管理者的资产管理意识和保护意识。首先,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定期组织新会计制度培训,特别是针对新旧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及指导的变化,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实行。同时,会计人员应与时俱进的加强学习,了解工作最新进展,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应有职能。其次,事业单位领导强化固定资产保护意识,带头落实新会计制度,做好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定期考核和监督。并将结果与人员薪酬考核进行挂钩,提高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

(二)使用新的核算方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关于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依据我国新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对购入、改扩建、新建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同时,需要入账的固定资产,不仅包括事业单位日常的固定资产,还包括一些无偿调入、捐赠的固定资产。关于计提折旧。对比新旧会计制度,新制度在折旧年限上发生了变化,即要求按月折旧。在计提折旧时,如果上级部门有规定则依据规定确定,无规定则依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定折旧年限。关于会计的计量基础问题。旧的制度基本上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依据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三)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新会计制度下,应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具体应从如下几点入手:其一,成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由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由事业单位领导直接管理,保证该机构的独立性。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管理内容为了解账簿登记情况和获得单位固定资产的资产现存状态,适当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增减。此外,负责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其二,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的内容为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并依据新会计制度给出的具体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其三,严格落实固定资产使用申请制度。事业单位各部门在使用固定资产前必须向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并在具体使用中尽可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同时定期向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反映资产的使用情况。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具体应从如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无论是审计部门,还是财务部门均应发挥自身监督作用,要做到日常工作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组合,并将检查结果与事业单位的人员薪酬、人员晋升等进行挂钩。其次,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充分了解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调配,尽可能减少资产的浪费和闲置,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同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责任到人,有奖有惩,从而发挥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三、结束语

第4篇

简单地说,效率要求的是正确的做事,效益则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效率与效益研究,就是要求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从资产购置、数据统计、信息反映等基础工作向降低购置成本、使用成本、优化采购方案,提高资产效益,减少资产流失损失等延伸,从单方的注重效率逐步向效率与效益并重,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资金保障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的统一。

二、制约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缺乏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重效率轻效益的现象

人民银行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固定资产是人民银行开展各项职能的物质条件,其产出收益难以量化,同时人民银行处于非竞争性领域,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费用主要是国家财政资金,固定资产管理只考虑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这使得各级人民银行选择的大多是最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方案,对被选方案是否也是最适宜的方案考虑的不多。最常用见的是在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进行绩效评价,未充分论证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前景、设备的使用效益,缺乏长远的考虑,购置后很快就由于某项任务的完成而不再使用,或者脱离了单位的实际,因为不能适应新工作任务的需要而放弃,造成设备使用效益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其余在方案选择中应该租用的选择了购置;应该维修的选择了更新;应该更新的选择了维修,这些都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性。

(二)部分固定资产购置未建立标准,高标准购置的现象比较突出,整体购置成本过高

人民银行只对房屋类固定资产根据不同的级次明确了的配置标准,交通工具的配置按照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标准执行,对其他固定资产的配置缺乏统一的标准,这造成了有些行、有些部门在固定资产配置中选择高端、高配,一味追求“超前”、“高标准”、“多功能”,固定资产的相关性能远远超过了业务处理需要,整体购置成本过高,但资产整体利用效率却不高,有的行甚至随意乃至盲目购置,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三)缺乏有效的共享共用机制,存在重复购置和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

一方面目前各级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采取的各级行管理下的处(科、股)负责制,这种管理方式强化了固定资产的单位或部门占用观念,弱化了资产的共享共用机制,另一方面随着一些大型或临时活动的开展,各级行都根据需要购置了一些使用频率极低但又临时急需的资产,这些资产往往在活动结束后就不再需要,一些行购置了闲置,一些行又重复购置,造成了部分固定资产的闲置,利用率不高,极大的浪费了资源。

(四)使用过程管理力度不够,重购置、轻养护,部分固定资产快速老化或提前不能使用

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会计财务部门是综合管理部门,注重的是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财产管理部门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财产使用部门负责财产的使用。但从整个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强调的较多的是财产价值、实物的管理,对使用过程的管理较少,固定资产管理重购置,轻使用现象突出。有些行只热衷于添置新设备,对于正在使用的设备保养和维修不到位,造成设备快速老化;有些行在使用管理中没有落实到个人,责任人的权责不明晰,造成了有些设备过度使用或长期不正确使用,造成了设备的提前报废。

(五)处置时效性差、方法落后,造成了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严重

人民银行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权有明确的规定,这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但也同时造成一些闲置和利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无法及时地进行处置,很多闲置但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只能闲置到报废期后做报废处理,实物虽然没有流失,但使用价值却白白随时间流走。

三、提高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效益与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效益

构建固定资产效益评估机制,建立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合理的科学的效益评估办法,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购置或租用、标准高或低、更新或维修、报废或变卖等多项管理内容采取多种选择方案中进行效益优选。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处理好改善与提高、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让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既正确做事,又做正确的事,兼具效率和效益。

(二)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标准,合理配置资产

按固定资产类别采用多指标、多体系,合理科学的确定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如办公设备按人民银行分行、省会中支、地市中支、县支行的级别建立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明确办公用机、打印机、复印机及笔记本电脑及其他办公设备的型号,人均配置的数量;发行机具按各级发行库的库容、业务量建立配置标准体系,明确不同级别的发行库配置资产的种类、标准。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的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进行处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则予以奖励,促进各级人民银行合理配置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三)整合资源,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对部分使用频率低又必须配置的固定资产采取集中配置资产,调配使用,实现固定资产的共享共用

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深入挖掘现有存量资产的价值,特别是注重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手段,促进部门、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共用,有效地盘活大量闲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对于大型活动和临时需要的资产可由上级行统筹协调集中采购,使用单位办理借用手续,借用到期将资产交还,解决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等问题,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使用维护制度,尽可能的增大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一是将固定资产管理应贯穿于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过程,从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开始进行全程管理,涉及采购、使用、维护、财产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科学的管理计划。建立健全包括使用登记、保管、安全防范、损坏赔偿等内容的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制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二是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直接落实到个人,由使用单位对使用人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固定资产做到使用登记、精心维护、妥善保管,对于损坏资产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五)加快资产处置的时效性,在及时资产评估的情况下加大资产处置力度,提高资产运营效益

第5篇

1.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煤炭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普遍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的工作而导致内部审计的执行力不足。内部审计制度的缺失导致煤炭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发挥出最大的职能,无法获得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审计部门的监督功能弱,进而无法发现煤炭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高层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2.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煤炭企业一般将自己的重点放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环节中,经营的精力都放在产品生产环节的安全以及产品带来的盈利方面,没有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首先是缺乏绩效考核制度的约束,企业管理者大多强化企业的产品质量、产量、成本和利润等指标,并且其带来的成效十分明显,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所以管理管理者更加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弱,执行力不强,固定资产永远处于核算不清的状态;其次是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权责划分不明确,某些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中存在着严重的分工不明,部门与部门、职位与职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甚至出现重叠或是缺位,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非常混乱,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与个人相互推诿,找不到负责人,严重制约煤炭企业的发展。

3.实物管理制度不健全。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固定资产主要投入在工作面和巷道方面。往往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工程中需要的相关设备也不同,其安装、生产活动、维护方式都会改变。尤其是大型企业,工程产量大、时间长,工作面的变动大,固定资产投放十分分散。无论是工作过程还是盘算清点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清算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还有部分煤炭企业因为大型重型设备的投入大,管理通常重视大型设备的管理的清算,但是忽略了种类多、数量大的设备。尤其是体积小的井下工作设备的管理十分不到位,动辄发生丢失事件或者是维护、修理不及时,导致设备损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非常不利。

4.固定资产的调整没有顺应市场。许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没有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以及折旧年限进行调整。由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中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煤炭企业的产品生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某些设备长期处在超负荷运作的环境下,十分容易出现破坏或者是折旧。有些设备的运行时间非常短就需要申请报废,使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或者是许多煤炭企业同时投资了其他行业如电力产业、化学工业等,但是其固定资产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投资,或者直接参照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标准,与市场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二、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1.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结构。首先要明确管理者的责任,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与管理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管理者在明确自身的职责后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决策;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业绩考核相挂钩,固定资产的管理到位、管理水平高的予以一定的奖励,而管理过程中问题频发,管理质量低的要实施一定的经济或者其他处罚。有效的奖惩制度可以激发管理者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以更加严谨、慎重的态度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权责体系。首先需要设置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将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份责任细化到岗位、人员,让煤炭企业中的每一位职工都能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能够执行的权利。从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采购开始做起,严格控制招标、采购、监控的全过程,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横向纵向都能够到边,不出现丝毫遗漏。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3.1规范制度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首先要确定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范围,从设备的管理以及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开始做起,完善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强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为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使用、维护、保管一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实施合理的管理与清算,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努力实现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流程化,使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分工明确。

3.2加强固定资产的清算动态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与记录工作务必分开,不能将其交由同一个部门进行处理。完善内部的约束机制,确保固定资产清算过程的合理与清算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算,不要等到问题出现后才想到了解问题,偶尔进行突击检查可以督促工作人员实时记录并保持警惕;另外,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现场管理的工作一定要到位,加强工作人员现场管理的意识,责任落实到人。固定资产的转移、运输等流动程序的管理一定要加强,提高其运营效率和煤炭企业的经营效益。

第6篇

(一)缺乏清晰的固定资产概念

广播电视行业工作人员没有清晰的固定资产概念,对其进行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对于固定资产促进广电行业发展所具有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认识,所以出现有人使用、没人管理,产生问题与己无关的错误心态;各个部门间固定资产相互挪用的情况比较普遍,且没有进行准确的记录,为清查工作带来阻碍和影响。财务人员没有规范的为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只在总账上进行登记和管理,在台账、明细账没有全面的记录,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账务管理间出现脱节。另外单位领导比较重视行业发展和资金管理,而轻视购买固定资产后的运用和管理环节。

(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因为固定资产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各个环节出现一些问题和漏洞,形成盲目采购固定资产,无人负责、无人管理、随意堆放,导致固定资产毁损、遗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追究时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不明。部分固定资产达到用期限后,没有及时报废而是长期挂账,进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名存实亡。固定资产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与出入库管理制度,造成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

(三)没有完善的核算固定资产方法

随着广播电视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固定资产,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核算方法,造成用于采购固定资产的资金支付后,社会民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监管和跟踪,对固定资产监控部分或全部缺失,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国有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电算化系统支撑,使得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量大,核算难度加大,同时也降低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

(四)没有完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较长时间以来,因为固定资产的资金管理和实物管理相互脱节,加上很多单位领导运用资产价值的高低作为其在职期间业绩和政绩的考核、评价标准,造成盘点、清查固定资产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切实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完善的解决问题,一些多年前购买的固定资产虽然账面上还记录着,但实际上此物已经丢失或损害,无法正常使用。因为经手人员特别多,一些人已经离岗,难以全面调查原因,造成无法顺利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核销。因为长期挂账,广播电视事业单位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只增加而不减少,进而部分财务数据失真。此外,由于历史原因,还有很多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存在产权争议,办证困难等问题。

(五)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盲目性,与预算关联性不强,投资目的不明确,经济效益与投资回报率低

广播电视行业,随着采购固定资产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固定资产过于随意性,投资与预算和立项关联性弱。采购审批,把控不严。因此造成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功能性贬值严重,资产与资源不匹配,不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大量资产占用资金偏大。

二、广播电视行业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广播电视行业领导要增强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固定资产管理的强弱关系到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领导要提高重视程度,以身作则统筹安排好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工作,重视宣传并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带动职工管理好固定资产,让所有职工从思想上体现到固定资产对广电事业的重要性。财务人员要了解并熟悉财经法律,根据固定资产的标准进行分类,制定出完整的目录,并运用编号的方式区分固定资产,详细登记固定资产及其相关内容,例如固定资产的名称、金额、型号、存放地点、购买日期、现在使用者和保管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固定资产的内容和编码制作相应的标签,每样固定资产一个标签,让固定资产实物、标签和卡相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心,重视对他们业务能力的培训,让财务人员逐步学习和积累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增强专业能力,分析固定资产的种类和特点,为领导管理固定资产提供重要参考。

(二)固定资产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清查制度

广播电视行业要建立起规范、透明、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广电行业管理固定资产要做到四会“会检查、会保养、会使用、会修理简单故障”、三好“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以缩短故障停机维修的时间,增强设备作业的效率,提高设备使用的时长;固定资产管理还要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入库、出库与调拨管理制度。用于外出采访的设备一定要进行登记和记录;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一定要查明原因,对报废责任进行追究,并根据程序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建立起规范的离岗交接制度,保证账目交接清楚后人员才能离开,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运用健全的清查资产制度,将清查固定资产的工作纳入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广电行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清查、盘点固定资产的工作,由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办公室共同核对与清查,以确保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通过清查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对资产进行的盘盈和盘亏,寻找原因并划分责任。要根据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分析管理现状和资产结构,积极盘活固定资产,尽量做到物尽其效、物尽其能,增强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对核算固定资产的方法进行完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按照广播电视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和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制定出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固定资产分类方式和目录,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电算化系统,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运用“兼顾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资产管理原则和理念,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内部核算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广播电视行业要将管理固定资产列入到责任考核与评估中,完善监督体制,提高处罚力度

将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纳入各部门、各科室的责任考核目标中,切实体现出权、利、责相结合的原则,年末时将账面固定资产与盘点、清查的固定资产数据相比较,运用此结果对项目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监督和激励广播电视行业管理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做到每一样资产都有人管理,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联系起来。要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监督机制,对岗位权限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完善审批程序,提高内部控制,保证管理固定资产的业务和其他不相容的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分离,并逐步形成完善的制衡机制,来避免固定资产浪费和闲置、利用率少、资产流失和账外资产等现象,确保国家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五)广播电视行业投资固定资产严格审批,提升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对广播电视行业建设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做到事前严格审批,紧密结合投资预算关联,并在投资前提供一份详细的经济可行性报告。同时,对新增的专业化大型设备等资产,要拓展新的业务与收入支撑。只有在提升网络改造资产与终端设备上,进行适度的控制,对大型资产投资规模现有存量资产使用效率进行提升,才会更好的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

三、结束语

第7篇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是企业赖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持续经营的物质基础。电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一直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与改革初期提出的“要想富,先修路”一样,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仅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3亿元,同比增长41.3%;11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开工4.6万千米,投产4.4万千米;变电容量开工2.1亿千伏安,投产1.7亿千伏安。而在2007年,国网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2200亿元,其中电网投资2025亿元;开工11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5.2万千米,变电容量2.3亿千伏安;投产11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4.8万千米,变电容量1.9亿千伏安。随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运营中和终结时的管理必然变得越来越重要。全国电力系统经过一、二期农网改造以后,部分县级供电公司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一度达到80%以上。即使是省一级的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占的总资产的比重也达到50%以上。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在实务操作中的困难,固定资产管理在电力企业所占比重和发挥的作用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此,笔者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困境进行分析,思索和探求固定资产管理的合理和有效方法,努力尝试为建设“一强三优”电力企业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持。本文拟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证分析,剖析固定资产在投资和运行管理中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分析

2.1固定资产的含义及分类

2.1.1含义

《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标准作了具体规定,将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列为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劳动资料。固定资产价值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决定企业素质和效益的基本要素。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1.2分类可按经济用途分类、使用用途分类、所有权分类以及综合分类等。

2.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可以说从市区到郊区,从平地到山坡,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按类别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及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土地、福利设施等十几大类;另外电力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为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品种多,二是分布广,三是变化快,四是周期长,五是支出大。

3.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3.1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3.2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开展不深入

3.3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3.4固定资产竣工决算编制不及时

4.改善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4.1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创新

4.2完善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

4.3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4.4工程项目引入完全竞争机制

第8篇

1.1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更好地为事业单位发展而服务。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同部门分管各自的固定资产,许多部门以部门利益为重,在开展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时没有明确目标,出现偏差。

1.2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或执行不力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维修率、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盘亏率等指标;定性指标有管理制度建设考评、管理队伍建设考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的考评和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的考评等指标。然而这样的绩效考评指标不够周密,比较简单;并且,有些指标评价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而又没有可取代的其他评价方式;再者,许多事业单位虽已建立评价体系却没有将绩效评价落实,使得绩效评价沦为空谈。

1.3绩效管理过程中缺少沟通协调

当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沟通不足。如此一来,对于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工作情况难以及时上传下达,当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管理层没能及时进行沟通,阻碍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不同部门间缺少对管理工作的沟通,使得信息不能顺利流转,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

1.4绩效考评结果不尽人意

首先,落实固定资产绩效考评单位,绩效考评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存在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完好率不高、年维修率超标等问题。例如,购置固定资产后,固定资产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如存放地点改变、领用人变化、使用单位变换,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领用不做记录,归还时手续不完备,资产流失损毁现象严重,固定资产完好率低。再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部门占有使用演变为部门所有甚至个人所有的现象。例如,人员职位变更时,经常不按规定移交资产,造成公用资产被个人据为己有,导致固定资产丢失。其次,考评结果并没有充分利用,常常只是应付式的考核,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法律体系不完善,思想观念较落后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现今我国虽然已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然而已有的法律法规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规定不够全面,有时甚至模棱两可,缺乏规范性。法律体系不完善,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效率低下。同时,事业单位各级领导与管理者普遍存在“注重固定资产购置而忽略其管理”的落后思想观念,尚未清楚意识到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因为固定资产使用具有无偿性,资产使用者使用起来没有负担,也就没有考虑到经济效益,管理意识淡薄。

2.2缺乏预算审批机制与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时没有建立严格的预算机制,贪多求新而盲目购置的问题普遍存在。有些事业单位各部门配备的固定资产超过实际工作需要,造成部分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利用或闲置。同时,许多事业单位并未建立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监督机制,或监督机制对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威慑力。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监督,工作中出现纰漏,如使用时没有按照规定手续领用造成不按时归还或毁损丢失等情况得不到监督纠正,使得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2.3缺乏统一管理,资产共享机制不完善

各类固定资产管理分属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是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的重要原因。管理上的交叉,相互间又因为缺乏沟通造成“无人管理”或“重复管理”的问题。有些事业单位虽设立统一管理部门,但由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监督机制等制度缺失等原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因为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闲置固定资产没有建立共享制度或制度并不完善。因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率将会增加管理成本,所以许多部门宁愿固定资产闲置,也不愿调剂给其他部门或与其他部门共享。并且,大多数时候,在无偿共享与获取部门利益之间选择,各部门多会选择后者。

2.4管理队伍质量欠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中,普遍缺少专业人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统计学、会计学、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更好地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服务。然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常常由其他岗位人员调岗担任或退休员工兼职。同时,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导致了管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责任意识不够,成为制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难上加难。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对管理人员形成激励与约束,规范管理人员工作,确保管理人员对待管理工作认真负责。然而实际上,不完善的制度对责任人的约束力低,即便制度有明确规定违规处罚,也经常出现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

2.5会计数据不准确,账实不符

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及使用过程,并未形成及时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以致会计数据不准确,账实不相符。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账面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会计信息无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全貌。这就影响了对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信息提供。

2.6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混杂

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并存是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之一。虽然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实际上也有一部分经营性活动,如固定资产外租等。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含有一部分经营性资产,但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没有明确区分,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增加了难度。

3改进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建议

3.1转变管理观念,健全法律体系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改变思想观念,摒弃“重采购而轻管理,重使用而轻维护”的老旧观念,提高管理意识。值得一提的是,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不应只局限在管理者。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多是面向单位员工提供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除了管理人员外,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配合。此外,单位员工还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行使监督权力。当发现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时,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部门必须给予满意的答复并及时改正。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是一切制度制定与执行的依据和基础。为此,应不断更新完善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标杆。

3.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设置要有广度,应全面覆盖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全面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评价方式应多样化,且应充分考虑操作的可行性,绩效评价结果要实用,应易于理解,便于运用。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有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包括结构、使用、效益三个方向的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指标。结构指标包括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固定资产分布率、固定资产完好率等指标;使用指标包括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共享率等指标;效益指标包括固定资产盘亏率、固定资产维修率、固定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3.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应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应独立设置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由各部门作为二级单位分级管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级管理与二级管理部门间,除了要协调配合,还要相互监督。由特定的综合部门统一领导有利于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目标的明确与统一,各部门共同协作做好管理工作,为绩效管理目标共同努力。

3.4建立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占用比例大,应加强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投入应根据单位发展需求、承担的任务、整体经费预算等方面制订预算计划,再经过会议讨论、预算公示等流程最终确定。通过预算管理,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购置与分配,能避免铺张浪费而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级管理部门可搭建闲置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二级管理部门可在确保本部门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提供本部门闲置资产信息以供一级部门调剂给有需要的部门。如此一来,闲置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也节省了大量人力与财力。

3.5规范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闲置固定资产在实行共享机制后,仍有闲置的,可转为经营性资产,用以租赁、出售、投资等。这样不仅达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为事业单位带来收益。当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还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约束,为的是整个单位的经济效益乃至国家的利益,而不能以一己私欲为目的。经营性资产应规范管理,首先,要明确划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其次,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再者,对于出租、出售的经营性资产应建立健全的手续、程序。

3.6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明确管理职责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必须具备专业的管理团队。首先,在选拔管理人员时,应注重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其次,管理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也十分重要。再次,管理人员还应实时掌握新出台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规政策,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自我充电。此外,应通过交流学习、参加培训、再深造等方式,不断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同时,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能从正反两方面提高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并且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7加强财务监管,科学管理资产

第9篇

(一)对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黄金矿山企业的经营管理比较侧重生产、安全以及效益管理,而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重购进轻管理的现象严重。对于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特别是一些企业经营时间相对较长,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也相对较长,这些资产的管理有名无实,固定资产的遗失、账实不符等问题经常出现,造成了黄金矿山企业资产出现损失。

(二)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协调一些黄金矿山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缺乏统一的规划组织,而且不同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分工不清晰,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漏洞。特别是对于黄金矿山企业的一些大型设备安装,设备的采购、安装以及使用部门之间很容易由于管理职责不清晰而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使资产管理环节出现漏洞,甚至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不合理流失。

(三)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规划性部分黄金矿山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尤其是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没有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以及战略长远发展规划制订科学的建设以及购置计划,没有可行性分析研究,投资购置的盲目性大、随意性强,造成固定资产购置不合理,固定资产的效益的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固定资产管理的时效性较差黄金矿山企业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处治、丢失以及毁损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完善,也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时效性较差,资产的处理经常长时间停留于某一环节,造成了入账处理的不及时,不利于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

二、完善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为了提高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矿山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单独成立或者是指定部门专项负责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掌握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状况,对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固定资产处于完好使用的状态;将矿山企业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分类、编号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开展固定资产的验收、调拨、报废、封存以及启用等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还应制订固定资产的修复计划,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追究违规处置与破坏固定资产行为的责任,确保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的状态,并不断地提高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强化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协调管理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涉及的部门也相对较多,因此为了确保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可靠,必须采取协调管理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综合协调,重点要求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其应该按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以及内部变动处理等手续,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建设或者是维护制度进行固定资产的维护。同时,在固定资产试用阶段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在位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固定资产账实一致,并及时对闲置的固定资产按照审批手续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闲置、报废或处置。

(三)合理购置并更新改造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对于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更新改造,首先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并深入现场进行实际考察,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交由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对于矿山企业生产确实需要以及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固定资产,其采购应该按照矿山企业的物资采购流程进行采购。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验收以及领用手续,由矿山企业的技术部门负责验收,并同时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档案,登记台账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加大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针对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的问题,应当强化对于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固定资产购置、维修以及报废环节的管理。应该定期地统计、整理、分析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全面的盘点与清查,重点对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使用以及保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同时,在监督检查中还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实际状况,进行固定自查的价值重估,以准确地反映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为固定资产管理策略的调整提供相应的依据。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