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阳光教育

时间:2022-06-26 11:28:44

导语:在阳光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阳光教育

第1篇

关键词:阳光教育;效率教育;活力教育

一、阳光教育

我们的教育应在温馨的、快乐的、健康的、和谐的环境气氛中进行。我们的校园氛围应如这首诗所说:

就是与学生相遇的一刹那,我们的笑脸;就是与困难相遇时的那种积极的潜意识;

就是与痛苦牵手时内心的平和感受;就是与平凡相伴时的宁静与远博;

就是与进步同行时的新目标;就是与冲突相撞时的宽容大度;

就是与快乐融合时的品位与享受;就是与不如意拥抱时的宽慰与包容;

就是与郁闷见面时的快乐;就是与悲观握手时的积极化解;

就是与消极结伴时的放声欢唱;就是给受难的生灵以帮助时的心灵释然。

其实,阳光就是――

转过头,阳光照上你的脸;

换个位,阳光洒满心里头。

在这样一种氛围里教学,对于学生、老师都是一种享受,享受其中的和谐、宽容。实施阳光教育的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舞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遵循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原则,采用自培和外培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师的生命课堂意识和专业素养。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生态课堂环境

二、活力教育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才是孩子成功最好的导师,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你身边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些同学:他们很积极、很努力的学习,但是成绩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而一些同学不怎么花时间去学习,成绩却一直是面列前茅。这种情况,除去一些天赋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是带着兴趣去学习的。只有把这种积极、努力转化或培养成一种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好多同学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是爱学习才去学习的。这些情况,学习效果往往都是事倍功半,效率不高。

所以,千万不要只知道去学,光傻学是不行的,而是要知道培养学习的兴趣,只有将学习的积极性转换成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学习效率的飞跃。因为有兴趣才能轻松的学习,才能不怕疲倦的进入乐不知疲的境界,学的高兴,学的舒坦,就不容易疲劳,越学越有劲头。应该来说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会觉得比较轻松愉快,不会很累很痛苦,会焕发精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带着兴趣去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同时也加快了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

(二)要以人本,健康的、人性化的教育。

不是简单的课堂活跃,它是以人为本的、健康的、人性化的教育为基础的递进。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客体,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要服务于学生,教知识给他们,不是教完了,就算了,教则教会。另一方面,还要看我们教的对象是否需要,是否能接受。如,一个基础很差的学生,你给他讲难度很大的题,即使你费了再大的劲,也是属于白费力气。一个对音乐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学生,你能把他培养成音乐家吗?答案肯定是不能。

(三)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种活力教育,一种成功的教育。现在大多数学校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我们的教育只是一味的满堂灌,打题海战术,让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这样做可能会获得短期内的成功,但他们的未来可能是悲哀的,这样不但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夺取了学生阳光灿烂的青春。在我们身边为什么曾经是爸妈、教师眼里的乖乖女,突然变得那么的叛离――逃学、打架、上网,变得让人都不认识;也有上了大学,因虚荣心的原因,自己经济不宽裕去偷盗,被开除的;也有自己都是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了,却不如大学毕业就去参加工作的境况好,最终走上了轻生的念头。如此的故事,我们听完除了为他们惋惜以外,也应该引起一些深刻的反思。所以,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教书的同时,也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尽量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还要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还给学生一个充满阳光灿烂的青春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交流。让各种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树立生活的信心。因为我们的社会由于分工不同,不只需要科学家、文艺家、音乐家,也需要农民,清洁工、维修工、粉刷匠。。。。。。。因此,我们的学生今天只要在老师那儿获得了对生活的信心、对生活的爱,他们将来就可能在各行各业中是出色的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长远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成功的。

三、效率教育

我们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了健康的、有活力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制定计划,建立规矩来管理我们的学校,提高教育效率,这就是所谓的效率教育。

(一)打造一支阳光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采取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以及个人课前认真专研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估计在课堂上哪类学生会存在困难,如何帮他们解决困难。如果我们每个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

(二)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管理教师的,也有管理学生的制度,虽然我们提倡阳光教育、活力教育,但我们不能没有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阳光教育、活力教育与效率教育并不矛盾,阳光教育、活力教育是效率教育的基础、前提。充分发挥中层干部、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扬主人翁精神。

(三)学校应有圣明的抉择者。

我们的管理者、抉择者也就是校长对我们的学校有全面的了解,根据本校情况,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不要盲目仿效其他学校。第一,教师、中层干部分工既要明确各自的职责,也要团结协作。第二,建立客观公正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优、晋升职称、财务、收费、考核、评议“六公开”,在奖惩性制度中,强调合情、合理、公开、公平。在评价性制度中,强调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我们阳光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在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尽职尽责,通力合作,相信一定会打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会使学生喜欢课堂,享受新的教学理念,成长为新时期的健康的、乐观的、向上的新一代。坚持改革,破除积弊、推陈出新,确立新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充满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

参考文献:

【1】刘尧 中国教育报 1997年,中国教育出版社

第2篇

钱清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与光荣传统的学校。据山阴前梅周氏宗谱卷五记载,邑人周廷泽建周氏义学于钱清,其子周祚(明正德十六年进士)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复购废驿地扩建,后圮。

“浙光中学”是由民盟成员黄炎培、邵力子、沈肃文等创办于1946年。钱清镇校迁址浙光中学后,始终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浙光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加以继承和发扬。在学校近60年的发展中,教师队伍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当中,有的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学教授,有的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有的是颇有建树的校长,有的是名扬一方的书画家,有的是教科研的行家里手,还有多位在其他岗位上现任正局级干部……他们不仅是浙光文化忠实的传承者,更是浙光文化有力的发展者。他们用坚定而豪迈的步伐,开辟了浙光文化广阔的道路,并且激励着新一代浙光人为弘扬浙光精神,打造优质教育而顽强拼搏、锐意进取!

为进一步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扬学校先进文化,学校决定开发《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和“浙光文化少儿研究院”活动课程,努力营造阳光教育,从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课程开发的过程

(一)开发《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

《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的开发从2005年9月拉开序幕。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编写组,由分管业务的副校长负责,教科师训处具体操作,并落实了8位教师进行编写。编写之初,校本课程编写组进行了多次讨论,并请教了在钱清工作20多年的老领导、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和教科研专家娄赫民老师,拟定了编写框架:课程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四课时,全册共16课时。第一单元是办学理念篇,包括办学理念,校训、校联、校风、学风、教风、班风、校标、校雕、校徽、校花(向日葵)、校歌、校貌和仪式等。第二单元是学校历史篇,主要介绍浙光中学校长沈肃文、浙光中学办学的经过、解放以后学校演变的历程和学校涌现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学生。第三单元是校园活动篇,主要包括美丽的校园环境,楼名路名的来历,浙光社团活动介绍(如百枚印章献南疆等)。第四单元是展望未来篇,主要是学校近些年来弘扬浙光精神,营造阳光教育的活动情况,并对未来进行展望。2005学年课程编写组拿出了编写框架和课文。几年来,经过几任学校主要领导的努力,课程在进一步完善并加以细化。

(二)开发“浙光”文化少儿社团活动

为使社团活动开展得有成效,每周二、四两个中午,全校重点及普及社团开展,全校开展了“浙光文学社”“浙光印社”“浙光书社”“浙光电视台”等50个社团。

三、课程的实施

(一)《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加以实施

每周用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的实施,学校教学处具体进行课务的落实,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还经常进行《浙光之声》校史文化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

(二)实施“浙光文化少儿研究院”社团活动课程

2005学年以“浙光文化少儿研究院”为总院的浙光少儿系列社团活动进入课堂,成为校本活动课程。学校于06年1月讨论决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社团活动。同时,为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能够与周六技艺班相结合的,则结合。例如平时参加浙光印社的,周六技艺班仍参加浙光印社。07学年为使社团活动开展得有成效,每周三全校安排两节课的时间统一进行活动。除了一二年级外,其他3-6年级打乱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另外,继续利用周二周四中午的时间,策略是抓住社团中的重点学生及各班的普及社团,这样辅导效果既好,又不“严重”影响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辅导”或学生的独立作业,使鱼和熊掌兼得。如今,全校共有50多个社团同时开展活动。

四、评价和成果

第3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因素

国家教育部于世纪之交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并将学生的情感目标放在了综合评价的第一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难看出情感培养在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中占主导地位,在新课程中受到高度重视。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要学的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另一方面,情感是体育运动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真正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地理解体育运动和锻炼的内涵,才能理解自己对运动的所感、所悟,从而实现对体育锻炼的超越。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越来越低了。要想使体育锻炼发扬光大,就必须引起青少年学生对体育的重视,而让学生重视体育的最佳途径,莫过于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从感情上接纳并乐于运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体育老师应更多地注重情感因素,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利用好情感因素。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学。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情感。教师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学好体育的热情。例如:新生入学的第一节体育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式的教学方式,讲体育故事,说运动典故,谈竞技逸事,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体育圣地。课前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设计相关的情境导入、悬念激活等,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想知”、“乐知”,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和锻炼中。课堂上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从而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体育所展现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体育的无比热爱,作为学好体育的持久动力。

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生活中的情感经历直接影响这一效果。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运动素材,并运用素材积极锻炼,通过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提高运动锻炼素养。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还可以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动作,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感。

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情感。在教学、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深层次理解,避免学生对体育锻炼敬而远之。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体育教材中,情景交融的体育项目、富有地方特色的锻炼内容、引人入胜的竞技体育、催人泪下的赛场情景等占相当比例。而这一切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调动学生情感,进而理解体育、发展情感。初中教材中的耐久跑是大多数学生不太喜欢的一个运动项目,但这是一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利的体育运动项目,那么在进行这一单元学习时,教师就应晓之以理,让学生了解到耐久跑练习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学会途中跑时的呼吸节奏,体能的分配,给予他们语言激励:“加油”、“好样的”、“我的意志最坚强”等。充分激发他们耐久跑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耐久跑的过程中真正地体验到战胜了“极点”,就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在体育课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教师的示范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再加上适当的体态语言,把有声体育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从而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三、注重自身的情感因素,以情引情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与信任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不喜欢哪位教师,那么对他所教学科也就没有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发自内心地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相信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特别是学习新动作出现困难或错误时,少指责,要多方引导启发,降低练习要求,尽量让其完成动作,使学生享受到获得成功喜悦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参与热情。

再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体育课是一门学生特别喜欢的学科,所以我们要更多地给予学生特别的爱,切不可把个人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在笔者几十年的教学中,有过类似的例子,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带进课堂,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其实学生和教师的情绪都会相互影响,所以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控。

四、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以情扬情

第4篇

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1至2年级每周安排4课时体育锻炼,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要创新,要自主,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孩子们的健康谁来重视?

根据1985年开始进行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最近30年,中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尤其是在灵活性、肺活量、速度等方面。我们教育工作者真的该痛定思痛,如何让祖国的花朵开得艳丽、茁壮。

开学初,课程进行的不多,各任课教师相对有些放松,因此,孩子们还有一两节体育课,可是到了期末学习紧张的时候,体育课就被一抢而光。学生们最爱上的体育课就会被考试啊,讲卷子呀所代替。学生们紧皱的眉头也换不来老师的同情。相反还会迎来老师的抱怨:"什么时候了,还上体育?"学生们哑口无言。各级各类学校仍然是围绕应试教育。不管教育怎样改革,笔者认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最重要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必须呼唤阳光的课堂,阳光的体育。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着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育课比其他学科更能体现出一个集体配合的精神,所以体育课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这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如果问学生:"你最喜欢的课是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体育课。"因为孩子们好动,他们也想舒活舒活筋骨,一起做游戏,一起锻炼。

首先,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逐步创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思索 、引导、鼓励学生们的创新。不是有这样的奇迹吗?在一次俯卧式跳高的体育课教学中,美国一位体育教师,突然发现他的一位学生不遵守纪律,跳出了背越式动作。他没有批评学生,而是鼓励他继续跳,结果发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跳高动作--背越式。正是因为这个动作的出现,人类才一次又一次创造了跳高的奇迹。我们鼓励孩子们的创新,鼓励孩子们的超越。尊重个性

其次,尊重个性,接受新的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要充分调动学上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不能让体育课变成单纯的活动课。所以,我们要打破旧的模式,创建新的模式以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改变将学生"格式化"的现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开动脑筋、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变以往的课堂氛围。学生没激情,教师倍辛苦,一节课,死气沉沉;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立刻欢腾,流露出他们天真活泼的个性。我们真的该还孩子们一个阳光的体育课堂。

再次,素质教育应该重视兴趣,保护激情。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而且要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同时引导和保护他们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实现。准许参考大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部分改动。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更符合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面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保护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某一两个体育项目的偏爱。大胆引导和支持他们的心中所爱,为国民素质的强健和终身体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从"以我为中心"中解脱出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总的要求下,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动起来,激发他们的潜在能量,创建以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多参观学习,捕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做到敢于接受新的信息、敢于试验、敢于创新、敢于同多年存放在脑中旧的教学模式做斗争,探索出一个欢快、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

第5篇

尹庄中心小学 赵春梅

有一种教育叫阳光 晓蒙 是 我门班 最 不爱说话的学生,课堂上很难看到她举手发言,总是两眼呆呆地注视着前方的黑板,不知道她在听还是在开小差?我常常犯难,不知道如何走进她的心灵. 有次课间,我和孩子们在一起交 谈 ,说到小时侯自己嘴谗,春天来临的时候经常到地里拔一种植物叫甜甜杆,咀嚼它那甜丝丝的味道.第二天中午,我还没有进班,就发现孩子们围在一 起,叫嚷着什么。

这时,我的学生跑来汇报:老师,晓蒙送给你吃,她说你喜欢吃甜甜杆,今天中午一放学晓蒙就去拔了,到现在还没有吃饭呢……孩子们七嘴巴舌地汇报着.我看见了人群里的晓蒙,第一次灿烂的晓蒙 ∶一身尘土,头发也混乱了,一脸的疲惫,又一脸的兴奋.晓蒙笑着向我走来,用粘满泥巴地小手紧紧地攥着甜甜杆,递给我,羞涩地说∶“老师,给你的……” 一瞬间,我的眼角湿润了.怕孩子们看见我的泪,我一把抱过晓蒙搂在怀里……“晓蒙,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拔它吗?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它?”她轻轻说∶“老师,我想让你注意我……”我心头阵阵愧疚∶晓蒙不顾路远,中午饭也不吃就去拔甜甜杆,竟然是为了得到我的注意,可见平日里我是忽略了她,对她关心不够。

这对我是一次提醒∶哪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 关怀和重视呢?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太阳,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阳光的照耀。

如果我们能够打开孩子的心扉,让教育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灵,他们的未来就会一片光明。

第6篇

然而,“素质教育”一路走来,却总难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特别是我们山区显得更为明显。省教厅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八条实施意见给我们教育人特别是教育管理者又一次提出了要求,那如何开展小学素质教育,让我们山里娃也和城市孩子一样沐浴素质教育之阳光呢?

一、关爱“一人一校”,让孩子们享受公平教育

情景一:山坳里的阳光

四川省平昌县白衣镇黄鹤村是一个偏僻山村,四面环山。学校离周边乡场镇步行均在两小时以上,偏僻的地理环境促使了那里的老百姓为了改变居住环境而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带走了自己的孩子在外就读,有的在街上租房供子女读书,昔日热闹的校园现在只剩下了十多个家庭贫困的留守孩子,且年龄和就读班级参差不齐。

他,吴俊老师,56岁,家住四川省达县道让乡,单边步行到学校要一个半小时,自参工以来一直在该村小任教,一干就是三十余年;他,见证了黄鹤村校的兴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也送走了来了又走了的教师;他,只身一人独守一校与孩子为伴,每学期都从事着两级以上复式教学,尽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人;他,佝偻着身子同学生一道做着简单的游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实施着他心中的“素质教育”;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一个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贫困留守学生的“爱与责任”的师德之魂。

情景二:山坳里的阳光

“送教下村的老师又来了,我们又可以唱歌了,我们又可以画画了”。这里的同学们欢呼着,围着每两周一次送教下村的艺术教师身边向老师们报告着自己的战绩。

这仅仅是农村地区的一个“一人一校”的缩影,是想办法撤并他还是办好他是作为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或许,及早撤并既解决了难派教师的问题,又解决了学校投入加大的问题,但是留在这里的学生却有他的特殊性,通过调查大部分孩子家里面都比较贫困,即使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却收入较少,而不能在街上买房和租房供孩子读书,更不说带着孩子在外就读了。同样,不轻言放弃不仅是吴老师的信条,也是学校管理者最重要的一条,不具备撤并的条件就只能办好,根据学校实际,学校实施了艺术教师每两周一次送教下村的方案,让村校和中心校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让山坳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素质教育的阳光。

二、转变观念,规范办学行为,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破解当前基础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重要途径。

情景一:家长笑了

“孩子们早上不用起那么早了!”

“我孩子的书包轻了!”

“我孩子作业少了,他可以早些睡觉了!”

“我孩子不再上早晚自习了”

“我孩子不用补课了,双休日可以和我们一道去郊游了!”

・・・・・・

情景二:学生笑了

“老师,今晚又没作业了吗?”一二年级小学生忙着问老师。

“老师,今晚这作业又这么少么?”“耶,我又可以看动画片了”。

“老师,我试卷上错了几道题呢,怎么我还是A呢”一学生不解的问老师,“虽然你错了,但你是优秀的啊”。“耶,但我以后还是要小心呢”。

“老师,我的科技小发明又获奖了!”

・・・・・・

情景三:老师笑了

“评价变了,个个都是好孩子呢!”

“我再也不为学生的分数皱眉头哪!”

“学生全面发展了,我也全面发展了!”

“我们的压力也减轻了!”

・・・・・・

情景四:群众笑了

“孩子们又出来社会实践哪?不错!不错!”

“那文艺节目演得还不错,年龄那么小,长大一定有出息!”

“现在的孩子就是有本事,什么都会!还会发明小玩意呢!”

・・・・・・

这就是规范办学行为带给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喜讯。

作为教育人和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加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谋求学校、教师、学生全方位的科学发展。

第一、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切实减负增效,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将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将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着力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全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推进规范办学的长效运行。

第二、坚持德育为首,加强法制教育,重视生命教育,深化诚信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和网络管理。全面夯实学校体卫艺工作,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并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等青少年健康教育。上好音乐、美术课,积极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第7篇

【关键词】 阳光教育 特色文化 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 张小明,深圳市龙岗区立培学校校长。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1-0031-02

教育,自它诞生之日开始,就成为文化大厦的一个重要支柱,学校教育的一切观念形态和行为形态,无不打上了教育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思想文化印记。随着社会对教育文化的关注和期待程度不断提高,学校作为教育的一个专门、稳定、全面、严密的文化实施系统,理应不断丰盈自身文化,助推学生从一个自然人逐步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文明的人,这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校长应该承担的时代责任。

一、以人为本,顶层设计,构建阳光教育特色文化

由于文化与信仰的缺失,我们的教育染上了许多急功近利的毛病,学校在被迫迎合并获得某些功利的时候,却潜伏着与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日渐疏离的危机。由于教育内容的日渐繁难、升学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学校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迫使教师和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考试、分数、名次上,导致学生学习合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心理自制能力、生存适应能力等均未得到应有的发展。著名教育家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如果任由上述现象发展下去,人民怎会满意?

深圳市立培学校是一所九年制民办学校。学生大多来自打工者和小商贩家庭,孩子们有一种天然的自卑心理和懈怠情绪,加之家长整天忙于工作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这种生活状况反映到学校生活中,表现为孩子们普遍缺乏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学习的积极进取。怎样让立培学校的孩子,特别是打工者的子弟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与深圳市所有的孩子们一样活泼、快乐地同享一片蓝天?怎样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幸福和学校的温暖?怎样让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并向着理想的目标迈进?长时间以来,立培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层进行了积极思考和实践观察。

在归纳了学生一些具体表现之后,立培学校的领导者感觉到,学生需要关注、需要关心、需要关怀,结合之前学校开展的阳光少年、阳光班级评选活动的效果,一个理念逐渐清晰地浮现,构建一个以阳光教育思想为育人取向的特色文化成为领导者和管理层的共识。在取得全校教师的认同之后,学校立即围绕阳光教育,将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进行了构建,形成了阳光教育的文化系统。学校从“规范”、“优质”办学,走向了“特色”办学。

二、全面部署,周密思考,解构阳光教育特色文化

阳光,作为一种教育意象,不仅具有恒大、普惠、自然、和谐、富有生机等特点,而且给人以温暖、明亮、公正、积极、乐观向上的感觉。

“阳光教育”是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提出来的。其内涵为教师和家长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这是针对我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正在生成中的新的内涵丰富、现实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教育理念,也适应了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和教学实验的需要。这正是立培学校治理教育弊端的对症之药。要让阳光教育真正成为立培学校办学理想、办学特色、办学品位的一个标志,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学生家长树立共同的教育理想,并为学校弘扬传统,开拓未来,打造特色,提升品质而奋斗,首先要让学校师生和家长在认同的基础上理解阳光教育。立培学校将阳光教育的内涵界定为:用爱心、激情和智慧汇聚成如同太阳光般的正能量,观照学生生命,温润学生心灵,涵养学生品性,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 从内涵出发,拟定学校阳光教育的文化框架。①办学思想:以人为本举阳光教育,三位一体享阳光成长。②办学宗旨:为学校的和谐发展铺就阳光大道,为教师的职业梦想搭建阳光舞台,为学生的精彩人生插上阳光翅膀。③办学理念:阳光教育,让师生都灿烂。④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充满七彩阳光的诗意家园。⑤办学模式:“1357”工程:一个中心——促进人的发展;三位一体——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阳光成长;五大途径——阳光团队、阳光德育、阳光课堂、阳光科技、阳光体艺;七彩校园——平安校园、爱心校园、书香校园、活力校园、智慧校园、诚信校园、和谐校园。

2. 从意象出发,重新构建学校教育的四维理念。校训——立德立志培真培善;校风——尚书尚进唯美唯新;教风——乐教善思合作分享;学风——乐学善思主动生动。

阳光教育的文化系统,既昭示了立培学校当下的发展姿态,也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描绘了一个线路图。

三、重点切入,活动推进,践行阳光教育特色文化

阳光教育文化框架搭建之后,学校立即筹划,通过阳光教育文化活动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引领学校的办学实践。

1. 教师为先。教师是否具有阳光心态,是阳光教育能否得到推进的关键。当你用阳光照亮别人的同时,你自己的生活就会变得五彩斑斓;当你在为学校和学生的阳光成长发出光和热的时候,你自己也就获得了阳光成长。于是,学校在教师中常开展读书学习培训、小课题研究、高效课堂听评课、阳光成长故事演讲、艺体展示、阳光教育用语征集、阳光教师评选等活动,锤炼教师的阳光之心,激发教师为育阳光之人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

2. 学生为本。学生是成长的对象,也是成长的主体。这就是说,成长是学生由内生发出的一种成长愿望和成长行动,这是任何人也不能替代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发学生成长的内动力和行动力,助推学生阳光成长。于是,学校开展消防、地震疏散演习,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每周的升旗仪式,以学生为主持和主讲,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提升学生的生命成长意识;开展书法美术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开展经典阅读、科技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生命创新意识。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开发,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上进、乐观开朗、合群合作、自主自强的性格。

3. 德育为首。阳光教育的德育活动,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生硬的灌输,不是强制的规定。它应该是一种温馨的氛围影响、温情的语言引导、温暖的关怀滋养,并伴随着符合学生心理成长需要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成长。于是,在学生中经常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贫困或学困救助活动,诚信教育、无人监考活动,亲子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文明与礼貌、诚信学习与做人,感恩心、同情心和责任感等品质。为了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学校专门开展了阳光家访活动。活动之前,先开展教师培训,让教师了解阳光家访的内涵和要求;接着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和家长需求;在此基础上,正式开展家访活动,和家长进行平等沟通,并做好家访信息汇总表的填写工作;家访结束后,让教师立即写出家访手记;最后学校开展了评选活动,对教师的家访手记进行评选表彰。教师对家访活动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了真正的温暖与真诚的关心,因而对教师的家访进行积极的回应。

第8篇

【关键词】 寝室生活;管理策略;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三小学。

【中图分类号】 G6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12-0047-02

阳光教育是一种比喻,就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阳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包含阳光教师的培养,阳光学生的成长,阳光课堂的建设,阳光体艺活动的开展。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育最不应该拔苗助长,最不应该功利化。小学教育更应尊重孩子,让他们畅享快乐的学习时光,尽量满足孩子们生命成长的需要,满足他们个性发展的需求。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五小就是想通过实施阳光教育模式,让我们的校园变得魅力而温馨,处处充满人文关怀,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教职工内拥自信、豁达的个性,阳光健康的心理,外显公平、真诚的爱心,乐业敬业,内外兼修、德艺双馨;让我们的学生阳光自信、品学兼优、学习快乐、生活幸福,在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只是高分,还有终身相伴的“2+1”体艺特长,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终身幸福的阳光心态。

一、营造阳光环境,增强阳光教育的感召力

学校借标准化建设和市级素质教育特色校创建的东风,先后投入千余万元资金,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门楼,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坐北朝南四层高的主教学楼(童真楼),主教学楼的左右两侧分别是现代化的实验楼和行政楼。教学楼的前面是宽敞的塑胶运动场,教学楼的背面是国球训练场。校园内绿树成荫,花坛锦簇,文化氛围浓厚。

学校以阳光教育为主题,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整体设计,让每一处地方都能“说话”。校门大厅的主题是“阳光理念”,左右两侧的宣传栏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阐释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及所取得的成果。门楼背面的校风与童真楼顶的校训遥相呼应。童真楼的主题是“阳光大使”,楼顶的校训“时时微笑,天天快乐”八个大字是对阳光大使最形象的说明,楼梯两侧墙面张贴着目标大使、智慧大使、快乐大使、协作大使、爱心大使、诚信大使、效率大使、创新大使等八类阳光大使的评选标准以及64个阳光大使的照片。班级走廊展示着班级的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童趣楼的主题是“阳光艺术”,楼梯两侧展示的是学生书画作品。阳光楼的主题是“阳光文化”,展示的是原汁原味的学生作品和廉政文化内容。院墙专栏的主题是“阳光成果”,十一块专栏从不同侧面展示着我校近几年办学的成果。

二、实施阳光管理,显示阳光教育的凝聚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校长深刻认识到:学校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制度不可缺,但取得人心、达到人和则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在管理上力求刚柔相济,加强人文关怀,学校习惯以尊重人、关心人、影响人、培养人、成就人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一向倡导以人为本,亲近、尊重教职工,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

学校行政一班人管理学校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凡是教职工关心的事、敏感的事,都要尽量做到阳光;在评选先进工作者、评聘职称、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优秀青年教师、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评“优”、入党、提干等问题上,一贯做到公平、公正。让老师们感觉到:在前川五小只要德才兼备、业绩突出,就能得到认可,就能脱颖而出。

三、打造阳光课堂,扩大阳光教育的吸引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谓“阳光课堂”就是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其评价标准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乐学;其二,课堂教学除完成教学目标外,还要有学生成长的气息――学生思维活跃,获得了学习技巧,学生表现机会充分,人人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为了打造阳光课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一是根据阳光教育理念追求的教学目标制定了“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案和工作方案;二是围绕高效课堂建设开展了系列教学练兵活动。近三年来学校相继开展了“课内比教学与课前比备课”“互听、互评、互促、共进”的教学练兵活动。通过练兵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益;三是坚持开展“推门听课”与“班课一体化”活动,努力实现教育教学齐头并进;四是坚持常规教研、集体备课活动,将“教研的问题来源于教学现实,教研的目的是改善教学困惑,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研究的成果”等理念贯穿在活动始终。

四、推行阳光开放活动,增强阳光教育的说服力

“让孩子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是学校的办学理念。“阳光教育”是前川五小的办学特色。让孩子们快乐成长,首先从减负开始。学校将每周三定为全校“无作业日”, “无作业日”不是无要求日,每周三全校不留作业,给学生留足时间去完成拖地、洗碗等劳动作业,去参加美术、书法、乐器等感兴趣的活动,或者去读感兴趣的课外书。“无作业日”不是把今天作业,移到明天去完成,而是要求老师提高课堂效率,把课下复习巩固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牢固。设“无作业日”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同时也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学校在实行周三“无作业日”的同时,还将周三定为“教学开放日”。每周三,全校34个班,各班在教室后面提供足够的板凳,并把课程表提前送到家长手中,邀请他们走进课堂,与孩子和教师“零距离”接触,亲眼见证自己孩子在阳光高效课堂中成长的历程。通过这两个开放活动,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减负不减效,从而信服学校的阳光教育,支持学校的阳光办学。

五、开展阳光体艺活动,增强阳光教育的生命力

2011年教育部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要求曾下发过《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要求中小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还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无数事实证明:能够享受体艺教育的孩子是幸运的,有体艺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懂得并珍视艺术的民族是有希望的。”多年来学校拉丁舞、足球、乒乓球、田径、葫芦丝、口风琴等体艺项目已成为良好的传统训练项目,曾在国家级、省、市、区级大赛中多次获奖。

六、开展阳光课题研究,增强阳光教育的驱动力

学校开展“阳光少年培养策略”的课题研究,通过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探究培养阳光少年的策略,研究重点为:学校管理中培养阳光少年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培养阳光少年的策略研究,班级管理中培养阳光少年的策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阳光处室、阳光年级组、阳光备课组、阳光班级、阳光教师、阳光少年、阳光家长、阳光课堂的评价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这些标准。通过这些举措,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放飞心灵,饱享童趣,让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终身享用特色技能,有绅士的气质,淑女的素养,卓尔不群,为他们的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9篇

关键词:阳光教育;阳光管理;学校管理

阳光教育是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阳光教育实验历经15年,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参与阳光教育实验的学校与日俱增,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取得的成果日益增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以下简称“武汉二十五中”)为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开始实施新时期的阳光教育,在继承中华文化人文精神同时,又融入了西方人文主义价值。

一、依法治校是前提,是学校决策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中指出:“推进依法治校,是学校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1]的确,学校作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办学主体理应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来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学校只有依法治理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引领教职员工沿着法制的轨道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所以,学校的所有决策都要严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法治校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充分利用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深入研究,按照国家标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武汉二十五中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设国家课程,即便是毕业年级也保证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学科的课时不被占用。同时,学校在阳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注重挖掘教师的特长和潜力,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出了多门校本课程,诸如《英语国际》《化学与生活》《快乐阅读》《“棋”思妙想》《“足”下生辉》《“鼓”动青春》等。这些课程都深受学生的喜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民主决策是保障,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

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就是实行民主管理,而民主管理的核心是民主决策。武汉二十五中实行党政齐抓共管,分工不分家。校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书记把握原则、保驾护航。为了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整个领导班子群策群力,不仅经常听取教师们的意见,保障了广大教师参与决策的权利,同时还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使学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为了规划学校未来发展愿景,校长召集干部反思总结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5年学校阳光教育发展规划思路,后由科研部门起草了《新时代阳光新人培养研究实验(草案)》请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讨论,同时聘请教育专家进行修改、完善,最后经过反复论证、审议,形成学校决策。可以说,武汉二十五中的阳光教育发展规划既反映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意愿,又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体现了学校办学思想,还经过了专家论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在组织制定教育质量奖和绩效管理奖办法(方案)时,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首先组织教导主任、三个年级组长分别深入到教师们中间进行调查研究,再借鉴其他学校的奖惩办法,起草奖惩方案,随后组织不同层面的代表展开讨论。经过反复地调查研究讨论,方案成型后才公布出来。由于广泛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方案也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认可。

三、以人为本是核心,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武汉二十五中提倡并践行的阳光教育主张在价值多元与冲突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阳光人格。学校工作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即一切工作以学生为出发点,围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展开。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武汉二十五中首先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在广泛征求师生意愿的情况下,为学生拓展发展空间。在学校德育部门的牵头下,学校制作了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时也征集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思路,从侧面了解全校教师的兴趣特长。经过信息整合,学校掌握了学生和教师的兴趣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发适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校本课程,为阳光新人的成长搭建平台。其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四自”管理,即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状态转变到主动的“我要学”。2014届实验班的学生在班级成长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把举手发言改成看谁反应快,先站起来就有优先回答问题的权利,而且还有加分,这样既可以提高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使课堂更活跃,学习氛围更轻松,我们的学习效率也因此有所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主体意识得以增强,也感受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最后,优化自然环境,用校园环境去感染和熏陶学生。校行政部门设计了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构建水文化、石文化、树文化、走廊文化、场馆文化、教室文化、墙壁文化,使每块绿地、每个角落、每处空间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默默地指引学生们沿着阳光教育的发展方向前行。

四、科学管理是目标,是学校良性发展的价值诉求

公正、多元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公正性是指评价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评价客体,不能因人而异。多元性主要是指学校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涉及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多个主体,不能仅听取一方的意见而忽略其他人的看法,尤其注意不能仅凭领导的喜好做出评价,一定要听取多方意见再得出结论。十几年来,武汉二十五中已基本形成阳光少年、阳光班级、阳光教师等申报评审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操作层面稍显烦琐。基于这些问题,学校进行了评价体系改革,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每组织一项活动都力求做到及时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学校在评价中更加注重表彰,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力求在每一间教室里都可以听到生命拔节生长的声音。同时,学校也注重肯定教师的优点,发挥教师的专长,激发教师的主体精神,帮助教师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力图通过新的评价体系的建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荣辉 邹伦 海高莉 单位: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