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1:48:22
导语:在学科复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复习课 练习设计 优化研究
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复习的最好办法。小学数学的复习课程,讲究的是对于课程的把控,以及内容的精益求精。对复习课程中练习题目的设计,要尽量的趣味化与实用化,让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更好地运用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了解,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与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程的认识
课程的复习往往分为以下环节,首先是知识的整理,其次是练习与反馈,这些过程在复习中都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教师对复习课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教师为了做题而做题,并不能很好理解练习课程的意义。在复习课程中,有些教师仅仅只是将课本中的练习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巩固,加以熟练,但是这样并不能达到通过做题复习的目的。复习课中的习题是要将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进行理解,并通过训练达到一定的应用技巧,并不是进行简单的机械重复。练习题要有针对性与实践性,通过练习将平时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且进行梳理与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此外有的教师崇尚题海战术,这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大,认为做大量的题就一定会提高成绩。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典型的题目应当加大力度进行讲解与训练,但是许多偏题难题怪题让学生花大力气进行学习与思考,并没有什么用处。选择好复习的模式与练习的方法,学生复习起来必定事半功倍。比如小学中学习的四则运算,相对于加减法、乘法与除法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应当着重进行乘法除法的练习,并且将复习重点放在乘法口诀上,让学生在不足的地方多加练习。
二、明确正确的课程设计原则
复习课在进行的时候一定要有章法可依,同时进行的练习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必定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就是要紧贴教学目标,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复习课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在进行一节复习课的同时,首先要关注的是其目标是否准确与全面。只有明确并紧贴了教学目标,复习课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此外数学知识星罗棋布,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因此如何通过一堂复习课与一定量的习题将散落的知识串联起来,是影响复习课程的关键。其次就是对内容的精确把握,在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课程的质量,还要明确习题的数量,既不能让学生产生疲惫的感觉,又要能达到复习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这些以外,复习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梳理知识与理解知识的能力,通过针对且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自行发现规律并且进行总结。比如在讲解提取公因式的知识中,许多学生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通过复习课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专项练习,在大量习题中寻找运算规律,达到学结的目的。
三、复习课程中应该满足的要求
复习课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与接受情况有要求地进行。在日常的复习中,教师最应当注意的是保持课堂的趣味性。旧知识的复习不同于学习新知识,学生对这类学习往往缺乏动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设计课程。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比如在学习分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进行练习,可以是一杯果汁也可以是一袋零食,通过不同数量的分配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或者也可以根据知识的深浅与多少进行教学游戏,通过闯关、竞猜、抢答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复习。其次复习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面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习难点进行专项练习。这个过程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通过教师对学生基础的掌握决定专项练习的范围。
四、结语
数学复习课的练习,与学生的学习与进步有着重要关系。而良好且匹配的教学设计对于复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精心设计并组织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得到知识应用的技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叶艳梅.对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练习设计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22:45.
[2]武玉芳.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优化设计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3,14:80.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复习课程的讲解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老师只能自己在自己的讲义上寻找知识点,而不能互动起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电子化教学方式,将知识表述得更加规范、系统,尤其是化学公式的表示,规范的打印体可以避免手写引起的误会。而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最大的作用是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以往的复习课,教师和学生都是沉浸在自己的讲义中,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与学生可以利用投影的方式在电子讲义中互动,不仅活跃了复习的课堂氛围,而且通过交流互动,学生的思维被打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尤其是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章节的复习中,教师应当在课前充分准备复习讲义,例如,如何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元素的准确表达,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投影共同记忆。同时也可以将学生错题率较高的题目投影至多媒体,让学生共同探讨,先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和同学的探讨来解决问题,最后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知识点的复习以及讲义的点评课程都能让所有学生与老师互动起来,共同研究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
二、信息技术将化学知识立体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
虽然学生已经进入了化学的复习课程学习,但是对于化学知识总的学习过程还没有达到一个学年,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积累还比较薄弱,对于很多方面的理解也没有达到透彻的程度。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立体化,可以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关于燃烧这一章节知识点的复习,教师在复习阶段只能通过简单地图片演示或者是知识点的讲授来让学生简单地回顾所学的知识。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通过Flas的演示来让燃烧的过程直观化,并对各个环节出现的现象进行讲解,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点立体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要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视觉感受与内部记忆相结合,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复习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三、信息技术再次演示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课复习
由于课程进入了复习阶段,时间紧迫加上条件限制,化学实验课的复习不可能采用再次演练的方式,从头对实验进行操作。而普通的讲解不能让学生再次融入实验过程,所以实验课的复习往往效果比较差。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的直接演练或者是通过模拟动画的方式进行实验的补充讲解,对于化学实验课的复习有着良好的帮助。例如在酸碱反应的实验课复习中,教师不可能在复习课程中再次进行实验操作,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化学实验的过程演练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再次回顾实验流程,既节省了实验准备的成本与时间,又能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式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复习。
四、多样化的复习知识,帮助学生丰富化学复习的方法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技能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以课堂教学为唯一方式,而能够通过网络等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化学的复习课程也可以同时进行,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路工具来为自己答疑解惑,弥补自己在化学复习中的盲点。也可以在课后通过交流媒介与老师进行视频互动,和老师一起建立课外课堂,提高自己复习时间的使用效率。
五、结束语
关键词:《光伏技术应用》 信息化教学 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迅速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深层次变革。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2012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教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文件精神,自2010年起,教育部牵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各职业院校组织校级比赛,并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大赛宗旨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赛项目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笔者本人参加了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具体赛项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1)的专业课程一组(能源与新能源类),并获得省赛一等奖。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赛作品――《光伏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块“太阳能路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浅谈了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学分析
1.1教学内容
所用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光伏技术应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太阳能光伏产业校企合作职教联盟、开昂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编写。“太阳能路灯”是第8章光伏技术应用实例的第二节内容,也是《光伏技术应用》课程的重要章节。为了让专业课更好地服务于岗位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中引进了企业项目:太阳能路灯设计。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太阳能技术利用专业中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联系实际的知识感兴趣,伴随着信息时代成长,是信息技术的原居民,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喜欢借助各种平台沟通。这个班是校企合作冠名班,企业深度介入专业教学,学生的成绩将于其就业岗位挂钩。
1.3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确立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提升,情感目标是归宿,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层层递进、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知识目标。掌握太阳能路灯的结构和原理。
(2)能力目标。学会太阳能路灯设计的思路,掌握太阳能路灯各构件的匹配。
(3)情感目标。形成低碳理念,培养团队意识。
1.4重点难点
(1)重点。太阳能路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难点。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太阳能路灯构件。
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指南。本次课以学情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项目完成为载体、以能力形成为根本,构建愿学、会学、乐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真正还课堂给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教学有效性。具体为:
2.1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感受太阳能路灯设计的真实性;
2.2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极域电子教室、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拉近了学生、教师、企业之间的距离;
2.3通过Flash索引、Flash演示、Flash游戏,把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符合学情分析,赋予知识新的生命。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本次课分为课前准备、任务引入、任务探究、任务实施以及任务评价五个环节。
3.1课前准备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导航,一周前,教师将学案上传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登录平台下载学案,学案要求学生收集传统路灯存在的问题,了解太阳能路灯构件及原理,了解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等。
根据学情,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带领学生,走访企业,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的设计、生产过程,了解产品结构、性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3.2任务引入
课堂上,为了迅速把学生调整到最佳求知状态,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传统路灯存在的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用视频展示传统路灯存在着:维护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电缆易被盗、漏电等安全隐患,就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乘势抛出问题:能否让路灯规避上述不足呢?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进入主题。
3.3任务探究
太阳能路灯是综合结构,首先要了解各个构件及其工作原理。学生登录平台查看Flash索引,从能量转换的主线出发,了解到太阳能路灯有四大主要构件: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负载,其功能分别为:集能、控能、储能、耗能。这与太阳能路灯的工作原理一脉相承。
通过极域电子教室监控,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电池板集能原理难以理解,如此薄片,怎样实现光能向电能的转换?教师引导学生查看平台上的Flash演示,Flas把复杂的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特性,把光能转换为电能的神奇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学习平台的在线答题系统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帮手,结果统计:学生对太阳能路灯构件及原理的掌握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3.4任务实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太阳能路灯的相关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学生登录平台,查阅校企合作任务书,详细了解客户需求。谋定而后动,设计目标是否正确、设计思路是否准确、设计步骤是否合理,是设计前必须确定的内容。首先,学生讨论交流,进行需求分析;其次,给设计步骤排序,如果出错,软件会提示,直到排出正确的设计流程。这样教会了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选择合适的构件是设计中的难点,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确定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蓄电池的容量以及控制器的类型等。借助极域电子教室,教师远程监控学生的设计过程,将错误捕捉、汇总;学生可以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远程消息直接发送给教师机;完成设计的同学电子举手。取得理论数据后,学生通过光伏测试软件进行验证。
3.5任务评价
客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本次课的学习成绩由在线答题、设计思路、设计方案三部分组成,综合了主观和客观,结果和过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
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使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实现了信息反馈的快、细、准,便于教师宏观掌控教学进程;学生通过评价系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为今后更好地学指明了方向。
4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教学,延伸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校企交流的疆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四个转变是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最好诠释:第一,师生、生生通过平台相互交流的多了;第二,学生通过平台向企业技术人员请教的多了;第三,根据家长反馈,学生课后主动学习的多了;更为突出的是,有利于孩子们实现由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转变,真正体现了专业教学为岗位服务的宗旨。
5大赛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作用突出
5.1增强了参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动机
在积极备赛的学习、研究和培训过程中,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诉求。
5.2提升了参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大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增强了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主动性增强、开拓了视野、促进了教学设计的规范化。
5.3促进了参赛教师个人的持续发展
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于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显著,参赛教师在经历了信息化教学大赛之后,信息技术应用的频次明显提升,持续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继续推广应用大赛作品及成果、继续开展信息化教学作品的开发、参与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课题或专项研究、拟定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论文等。
5.4促进了参赛教师引领团队的持续发展
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后,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多种教研活动形式积极带动周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以点带面,引导、指导其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参赛教师主要通过经验介绍、公开课形式、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方式发挥带动作用。
6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职业院校的全体教师,应以大赛为契机,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要探索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活动,研究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市场,2015,(7):159-162.
根据化学教学计划和四校联考进度要求,这次期中考试考第一专题,第二专题第一单元,具体为“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对于期中复习,我备课组作如下安排:
1 复习基本概念和方程式,叫学生默写方程式等。在复习过程中,对准每个知识点,精选2到3个例题进行讲解,大概用2到3课时。
2 根据复习顺序以及《学习与评价》留下来的专题复习资料,讲解专题复习练习。
3 根据两专题具体内容,精选一份练习题,针对学生弱点,加强针对性练习。具体安排为:史可卫负责第一专题第一,第二单元的练习,吴柯军负责第三单元,第二专题第一单元。抽空考试形式叫学生练习,抓住学生存在问题,精讲,并能延伸知识点,以求实效。
关键词:辅助练习;优化;体育课;技术教学 在全面实施体育教学课改初期,老师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快乐),忽视了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当今,反思先行的教学,老师们重新回到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层面。那么,如何让小学生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技能的训练。针对小学体育课教学特点和该年龄段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爱玩耍的认知规律,需要运用多样性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巧妙分解成辅助练习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起到深入浅出,承上启下,变枯燥练习为快乐学习的功能;借助辅助练习教学引领体育教师优化体育课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技巧的效率,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
一、围绕新授内容动作要领,精心设计辅助练习
体育教学中的技术课对于我们小学生教学来说是个难题。小学生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达不到上技术课的标准,这就给我们的技术课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就需加入辅助练习。辅助练习是围绕新授课教材的动作要领精心设计,并选择一些与新授教材相近或相关的动作练习,为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教学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知识要领的掌握。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第24届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于2011年9月在兰州市举行。在本次研讨会上印象比较深刻的两节课是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李亚琼老师的《仰卧推起成“桥”》和沈阳市第108中学孙宏教师的《肩肘倒立》通过有效的辅助练习,层层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提高和运用所学习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从脸上能看出他们课后反自内心的愉悦。
李亚琼老师根据授课地点兰州黄河段“桥”多的特点,把学习仰卧推起成“桥”与实际生活中“桥”相结合设计教学,使地方特色与体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桥”为主线,合理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开始热身环节就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推手蹬地挺髋,确定支撑点抬头顶腰”,来创编热身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基本动作要领,直至结束部分的拓展游小组自由组合创设各式各样的桥。在教学的过程中李老师并没有过多地讲解动作要领,而是把辅助练习融入模仿和垫上运动之中,因势利导为学生学习主教材做好铺垫,在主教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设计,把教材转化为学生认知的东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了技巧、技能,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以“桥”渗透德育教育,以“桥”提升教育的内涵,实现了体育技能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
孙宏教师《肩肘倒立》一课,从七年级女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出发,为提高腰腹肌力量,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设置了不同的辅助练习游戏。“双脚搭在不同高度垫子上的挺髋练习”,“双脚同时触碰到一定高度的小球”,“仰卧躯体双脚向前、后传球”等环节的创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腰腹肌。
二、根据技巧类项目内容,合理安排辅助练习
辅助练习是学习技术,掌握技术的关键,尤其是对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项目,辅助练习更能发挥作用,如果没有辅助练习,一上来就学习分解或完整的技术,往往会造成错误百出,甚至会造成上了半天课,学生并没有明白这节课究竟上的是什么、学到的是什么,这样上体育课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能否合理、正确地运用辅助练习,是学生了解技术、体会技术并达到正确、准确地掌握技术、完成技术的关键,也是技术课教学的核心。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技巧类项目如何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安排辅助练习做一个介绍。
(一)前滚翻练习内容
1.垫上准备活动
2.蹲撑做蹬地、提臀、低头看后上方的练习
3.低头看地,体会头着垫动作
4.坐在垫上,两手紧抱小腿低头团身像小船一样做前后滚动练习
5.两张垫子做成一个高度坡,从高向低垫滚翻
6.下巴夹纸片、腹部夹球做前滚翻的练习
(二)后滚翻练习内容
1.在垫上连续做前后滚动练习,并逐渐加大滚动的幅度
2.双手放在肩上,掌根向前,手心向上,反复做向后滚动,手掌触垫的练习
3.背向垫子蹲立双手放在肩上,做向后滚动、肩手触垫回落的练习
4.两人一组做肩上推手练习
5.两人一组练习从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动作
6.在平垫上练习后滚翻动作
(三)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起立练习内容
1.前滚翻交叉成蹲立练习
两人一组,帮助者单膝跪地在垫子的一侧,用语言提醒练习者交叉的时机,同时当练习者前滚至背部着垫时,一手扶住练习者的肩,一手按住练习者的小腿,帮助其完成前滚的练习。
2.交叉转体
可先采用站立的交叉转体180°的练习再过渡到蹲立的交叉转体180°的练习。
3.坐在垫上抱膝交叉腿做前后滚动
4.蹲转180度
(四)肩肘倒立练习内容
1.两腿伸直并腿坐、上体滚动后倒、举腿翻臀双脚尖尽量向后触垫,然后还原
2.并腿低头看脚尖站立,快速听口令做屈肘内夹撑腰,然后垫脚尖向上顶的练习
3.屈腿后滚,要翻臀,手撑腰
4.在3的基础上慢慢伸直腿,要展宽、挺腹、脚面绷直
(五)跪跳起练习内容
1.跪立垫上,做摆臂弹性起落练习
2.半蹲垫上,做跳起腾空展髋练习
3.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手相握,一人跪立在高的垫子上向低垫做跪跳起,一人拉手向上提起,帮助完成动作
4.两人一组,一人跪立在垫上做跪跳起,保护帮助的同学站在练习者背后,双手托住练习者腰的两侧,当他腾起时,双手向上提起,帮助完成动作
5.跳箱盖上跪跳下
(六)仰卧推起成桥练习内容
1.肩上推手练习
两人一组,一前一后站立,练习者肩上反手屈肘,与同伴手掌相对,练习推手动作
2.跪坐,两手握脚踝挺髋成桥,体会抬头挺胸的身体感觉
3.屈膝仰卧顶髋练习
两个人一组,一人做,一人将手放于练习者腹上,让他尽量去碰到手,相互纠错
4.两个人一组,成“桥”练习
将垫子对折后重叠在一起,把2个垫子放在练习者腰下,头向后顶着垫子,手脚用力顶起来,保护着站在练习者体侧,两手扶腰上提,帮助成“桥”。
5.抽掉一个垫子,练习方法同4
6.在平垫上完成推起成“桥”动作
(七)靠墙手倒立练习内容
1.手撑地做小幅度的蹬摆练习,蹬地用力适当
2.推小车练习
两人一组,练习者俯撑,帮助者提起练习的双脚放在髋关节两侧,配合练习者前进的速度向前推进。
3.两人一组手拉手做燕式平衡,体会摆腿动作
4.两人一组练习,手相握,练习者做上一步蹬地摆腿练习
5.升降机练习
两人一组,练习者成俯撑开始,帮助者将练习者的脚逐渐向上抬。
6.背对墙双手撑垫,脚蹬墙上,同时两手由远而近移动,直至成手倒立
7.两人一组,在垫上练习手倒立动作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有效复习 实验教学
一、转变观念,树立有效教学意识
教师要树立教学效率意识,充分认识到教学效果并不完全和教学时间和课堂讲授时间成正比。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要勇于拷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要善于反思课堂教学,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消灭无效、低效教学行为。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的即时效果,更要注重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长期影响。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
二、精心设计、合理引导,让课堂“动”起来
教学设计是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导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拟定教学过程的活动。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慧,体验到探索学习的情趣和学习成功的快乐,让化学复习课教学趣味化、生活化、信息化。
以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为素材,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学生产生了求知欲望,就会“动”起来,就会获得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双赢”。
三、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是九年级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的主体,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中考化学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为提高化学中考复习效率的关键。复习中,要以学生的研读、归纳、质疑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辨析、点拨为主导,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对应水化物存在”为线索;在复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要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要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使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精讲精炼,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才是最有效的。为此,教师一方面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摸清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和思维障碍,另一方面要立足教材,分析、把握好《考纲》的要点。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复习教学的计划、内容和方法。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中考的重点、热点问题,精心挑选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并适当进行改题和编题。教师不应盲目采用套题,而应尽可能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
五、重视实验教学在中考复习课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而言,化学实验既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学的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综合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上台演示一些实验,证明常犯的一些错误理论,譬如让学生登台演示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单质铜和硫酸钠、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等错误理论,让学生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哑口无言“低头认罪”,承认错误之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错误的原因,这样又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机会。还可以将部分学生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究性实验,实验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及药品,均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如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在粗盐中还加入少量氯化钙和氯化镁杂质,由学生设计一个提纯方案并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统筹安排局部和全部的关系,突出思维的整体性,增强创新意识。
六、及时反思,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学生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知识的有效措施。教师在复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教师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帮助学生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能自觉地在每次解题后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等。同时,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要多下工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
关键词:高三化学;习题讲评;高效性;针对性;及时性;拓展性
高三复习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考试,一是为了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二是让学生不断的适应考试,把握考试时间的分配,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学生成绩的提高离不开考试训练,而高效率的试卷讲评课是提高考试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试卷讲评课是我们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的一种重要课型。下面就针对我校的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试卷讲评课的现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试卷讲评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因此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切以学生所求、学生所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实行的卡片式五环节教学当中,把学生分成六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实行了一年多效果很好,考试结束后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小组先讨论讲解,鼓励每个学生自己说题,说题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说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然后说出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讨论容易出错的原因和防止出错的办法,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末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同时探讨一题多解,寻求优化的解法,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对错误频率高的题目老师讲解是必须的,但要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同学研讨相结合,最后不懂的再有老师讲解。因此,老师要留足够长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中和相互讲解中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讲评效果。
二、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找准学生错误的原因,要准确定位,否则讲评就容易做“无用功”。这就要求老师在阅卷、统计、归纳错因等方面做精心的准备,以便能够充分把握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在阅卷时,认真分析学生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并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知识点没有讲解透彻。在归纳错因方面,主要看基础知识方面是不是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原理不理解、实验技能不掌握等;能力因素是不是看不懂题目、分析问题不到位、计算能力差等;解题技巧是不是审题不认真、答题不规范、没有把握好时间等;心里因素是不是考试怯场、过度紧张等。通过统计和分析,写好试卷讲评课教案,讲评时切忌不分主次,不分重点,就题论题,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有重点地讲评试卷,希望老师讲评试卷时能把错误按照知识分类、错误类型等来讲解的效果会更好,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讲错因、讲思路,讲归类、讲方法给自己的收获更大。因此,老师在讲评试卷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作到有备无患,切中要害,只有这样才会使讲评课有针对性,坚决避免课前不做准备,讲评时不分主次,不分重点,面面俱到,想到哪儿讲哪儿。
三、试卷讲评要及时
根据经验,反馈越及时,则效果越好。考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答案和自己的成绩,思维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而且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此时是他们学习动机、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刻,如果这时给出答案并及时讲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提示我们试卷讲评要及时。最好在考试一结束,就应让学生知道答案,以便及时自我订正,并且尽量在考完的第二天就讲评试卷,这样能从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最佳的讲评效果。所以每次考试后老师一定要抓紧时间批阅,快速统计好数据并做好错因分析,摸清学生的心理,及时讲评,但是即使立即讲评也要留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时间。所以老师要提示学生要利用老师阅卷的时间,立即进行自主纠错,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自己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这样就为讲评课做好了准备。
四、试卷讲评要高效
试卷讲评课具有诊断、强化、拓展和提升的功能,它是在学生测试后通过分析学生的答卷,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述评解。因此,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查漏补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及时的反馈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考后讲评比考试本身更有意义,一堂高效的试卷讲评课,甚至比多做几份试卷的效果要好得多。但绝大多数的学生更加重视考试的成绩,而忽略了试卷讲评课本身的意义,可能班主任、任课教师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拿成绩来作各种比较,讲评试卷时老师也会有心无心的责怪和批评学生。所以很多学生都很在乎考试的成绩,一旦考不好,讲评试卷时就垂头丧气、无心听讲,在这种气氛中,试卷讲评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老师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讲评课,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研究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试卷讲评课,千万不能过度看重分数的得失而忽略了讲评课的真正意义。
五、讲评试卷要注意拓展延伸
试卷讲评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对本次试卷的题目要“会”,更重要的是以后碰到相类似的题目的时候更要做“对”。高考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有时候仅仅是因为题目情境的变化,学生就可能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
所以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老师很有必要对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进行变式训练和拓展延伸,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再选、改、编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应对自如。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对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通过变式训练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老师要善于将题目加以变通,促进变式练习,通过改变题目的某一条件、数据或情境,促使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常出问题的知识点设计变式训练,以达到灵活掌握一类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策略;达成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方法或第一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只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教学目标,才不会使制定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是每节复习课的“指挥棒”,它决定着整节复习课的方向、过程和结果评估。实践证明,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初中化学总复习具有重要作用。除了设计合理的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以外,如何达成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是另外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基于长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并进行反思,积累一些经验和感想,期望对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国际上有很多流派,笔者比较赞赏格朗伦的提法。格朗伦在1978年提出:教学目标应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来陈述概括,再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目标具体化。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的三维目标,具体表述应关注到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表述的对象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2)用尽可能具体且可以测量的方式来表述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的表述内容应能反映出学习结果的类型和 层次。
在初中总复习过程中,有些学校采用按教材章节安排复习的方式,笔者所在学校是采用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划分的五个一级主题进行专题复习。无论采用什么顺序复习,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总依据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二级主题中所列“标准”分化几课时完成,再把一课时的“标准”按照格朗伦方法设计成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标准”有7条,我们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安排完成:
1.了解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方法: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pH试纸。
2.知道酸碱性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
笔者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具体细化表述如下:
1.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说出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指示剂,如石蕊、酚酞等;能识别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以及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显示颜色;能描述pH大小与酸碱度的关系,认识pH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知道酸碱性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几种常见液体的酸碱性;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并能用文字描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乐趣。
二、初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教学目标达成策略
“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中这段话说明了“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在近几年的泉州市中考化学科目考试卷中,“身边的化学物质”在考试的知识结构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考点渗透到各种类型题中,若能完成好该专题的复习,无疑为中考打胜仗清除了不少障碍。根据该主题知识结构特点并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堂复习课设置“三步曲”,促进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
1.第一步:实验趣激法引入复习课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知识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从重难点知识梳理到典型习题剖析及解题方法分析,教师讲得即使非常细致,分析得十分透彻,总结得特别全面,对学生来讲纯理论的复习仍然会觉得枯燥无味。如何能在复习课的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能专注并充满热情地参与到整节复习课的活动中,有趣的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复习课的实验绝不能是重复平时课本中的[实验与探索]或[观察与思考]栏目中的实验,必须是有趣味的,能引发学生思考且又能与本节复习课的课时教学目标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复习课时教学目标对常规实验进行整合开发,创新设计,做好课前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案例1】“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复习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会写相关化学方程式,能描述减少误差的操作细节。
选择的实验:
图1实验装置左侧的现象能唤起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再现,使学生顺利完成对空气的成分这一目标知识的梳理,而右侧的异常现象又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为何不能用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随着教师的释疑,学生对该实验的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该实验我们还进行了弹性处理,对基础好的班级还进一步讨论右侧的实验装置如何进行改进也能得到和左侧装置一样的实验结论。
【案例2】“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主题复习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学生实验,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用途,会熟练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选择的实验:化学小魔术“魔水”
通过这个趣味实验,引导学生书写相关的方程式,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归纳。
这一环节,虽然仅花了3-5分钟,却是每节课的“课眼”,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专注于复习课后面的各个环节中,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2.第二步:师生学案齐亮相,进行知识的全面梳理
我们每节复习课课前都会布置学生根据配套复习用书《复习指南》,针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对要复习的专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复习学案》,让学生通过三个问题得到一份比较合理的学案:1.“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发学生整理知识;2.“你有什么问题”引发学生的真实问题;3.“我想问老师的问题”让学生关注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学生的《复习学案》对知识的梳理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漏,教师也要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精心设计一份较规范、完整《复习学案》,印刷装订成册形成校本复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这个环节是每节复习课的核心环节,关系着学生对本专题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每节复习课都充满期待,他们体会了教师的辛勤付出,因此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也乐意配合。在此环节中笔者也大胆利用知识基础扎实、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来讲解重点知识,教师做好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保持课堂活跃的气氛,同时能让学生以他们的视角来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梳理方法,在课堂上能擦出很多火花,转化成许多新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个课堂环节要因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具体调整时间和人数,因此也就要求教师除了备课还要充分地备学生。以下是笔者所在备课组整理归纳的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1】“氧气化学性质知识梳理”(表格法)
【案例2】“金属与金属矿物”主题复习(知识结构梳理图)
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纳
3.第三步:重视错题集,巩固基础知识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管理绩效;影响因素
一、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孵化器
孵化器在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咨询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新创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截止到2010年底,世界上已有5000多家企业孵化器,其中美国有1000多家,中国大陆有800多家,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随着企业孵化器的快速发展,其数量、种类以及形式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为地区转向高科技发展战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又称为大学孵化器,是孵化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1951年,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是由东北大学创建的,始于1989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将“大学科技园”的概念和功能定位明确表述为:“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1]。
二、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1984年,弗里曼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
大学科技园的参与主体涉及到政府、大学与大学科技园的管理机构以及在孵企业等三大相关利益主体。由于参与主体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首先,政府与大学科技园的产权关系模糊,这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行政干预;其次,大学科技园的最终目的是转化科研成果,企业是以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而政府既追求经济目标也追求政治目标,追求目标的冲突导致了利益主体之间不能很好地合作;最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边界比较模糊,这直接导致了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因此,对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绩效进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该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都要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当组织依赖的关键资源来源于外部环境时,其自就会大大降低。
但是,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资金资源主要是政府提供的,这使大学科技园对政府投入等外部资源显得愈发依赖。于是,外部资源的提供者就会利用手中的资源过度地干预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运行与管理,从而影响孵化器的绩效。
(三)超产权理论
超产权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丁和帕克以竞争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一种企业理论。超产权理论对产权理论的核心观点“产权明晰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提出质疑,认为企业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有关。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具有公益性,对其产权的完全公有化或者完全私有化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根据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性质,对其绩效进行管理,发现其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对于提升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影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管理绩效的因素
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在管理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研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管理绩效,必须研究这些因素对大学科技园管理绩效的影响,并确立这些因素的结构。笔者认为,影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管理绩效的因素大致分为五类。
(一)社会贡献
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对社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它对所依托高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方面。例如,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当地经济创造的工业增加值。
(二)孵化绩效
大学科技园作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基地,其最核心的功能是孵化功能。因此,对大学科技园孵化绩效的研究,有利于培育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影响孵化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在孵企业数、年度毕业率、科研成果转化率等。其中,在孵企业数指在本统计年度内符合所规定的在孵企业条件的企业总数;年度毕业率是指当年成功毕业企业占在孵企业的百分比;科研成果转化率是指在孵企业转化科研成果总数与孵化器工作人员总数的比例[2]。
(三)技术创新能力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创新对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其技术创新能力有关,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发挥的作用越大[3]。该方面的能力主要受到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总投入数、园区企业平均每年新增自主知识产权数、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总投入数是指上年度园区企业研究经费的总投入;园区企业平均每年新增自主知识产权数是指园区企业在本统计年度内新增的自主知识产权总数除以园区企业总数;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是指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比例。
(四)人才培养与集聚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人才培养与集聚是衡量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集聚基地,在人才培养与集聚方面取得的绩效。该方面的能力主要受到接受大学生实践人数、园区学生创业企业数、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接受大学生实践人数是指上年度,在校学生进入园区实习或实践的人数;园区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是指本统计年度内,园区为首次就业的应届本(专)科生、研究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数;园区学生创业企业数是指截至上年度末,园区内由在校学生、毕业未超过两年的本(专)科生创办的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数量[4]。
(五)运营与服务
运营与服务是衡量大学科技园在孵化企业、孵化成果方面所具备的条件。该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园区员工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在孵企业获得的平均融资额、孵化场地面积。其中,园区员工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主要指在本统计年度内科技园中本科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在孵企业获得的平均融资额是指在考核周期内,园区在孵企业所获融资总额与在孵企业数的比值;孵化场地面积包括中介机构用房、孵化企业用房、孵化器办公用房等实用建筑面积总额。
四、总结
通过对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管理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根据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孵化器的管理,这对于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运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2006.
[2]张勇,刘婵等.大学科技园孵化绩效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3,(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