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4-26 10:17:28

导语: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第1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课堂;中职学校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太扎实,学习动机也调动不起来。如果把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学习情境,积极调动他们课堂的主动参与性,相信会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听过同事的一节数学课,其所讲授的内容是“补集”这一节。对于全集、子集、补集这些概念,该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身边的事与物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现在全班同学看作一个全集,戴眼镜的同学看作子集,不戴眼镜的同学看作补集,现在请同学们马上找好自己的位置。这么一来,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贴切,也真正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更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数学理论之用处,从而也收到很好的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空间图形”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可具体联系身边事物一教室,点线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例子均可在我们教室环境中体现出。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学生由被动式的接受变为主动式的自主学习,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加强课堂的有效互动。可见,教师积极去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总认为将课堂宝贵时间交给学生,会影响教学效果。这种观点仅仅一味地灌输,而忽略了教育的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在课堂中多留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交流学习,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无限学习潜能。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课堂进行自主探索与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自主,他们也乐于交流和展现自己的思考答案,这种互动也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曾有机会到一学校参观学习,听一节数学课“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整节课的设计上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为主,题型的设计都是以身边事物有联系的。如,在讲授加法原理这一知识点时,引用的问题:某天桥有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当你从一个入口上又从另一个人口下,请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也各抒己见,某些学生的见解也让老师感到“意外”,甚有学生借助数型结合思想进行解释,课堂气氛活跃非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新颖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由于课堂时间的约束,画图也受限制,图象性质也得不到体现,学生只有通过机械的死记硬背这些性质。现在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改变了这种局面。首先,利用本校数学教师自行开发的数型器软件,制作函数的图象,根据参数a的取值不同,得到不同的图象。最后利用软件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在电脑上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总结得出结论,最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精神

第2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9-02

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主体地位的主阵地。但是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数学课堂的教学往往呈现出的是教师反复讲,学生被动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难于消化吸收,思维没有得到拓展,能力没有得到加强,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型的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呢?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究。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构成了生动的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老师。”教师在指出学生思维缺陷的同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对于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给予学生关怀尊重,使学生感到你是他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发挥,学生自然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教师一个眼神就会引来学生的微笑;一个手势便能得到迅速的反应;一句话则又会带动学生静静的思考。新课程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无言的理解和沟通,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结合的恰到好处。

二、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数学知识传播活动,是对数学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书”的观念。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不但要理解教材,还要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三、布置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益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仅有教师精心备课还不够,还必须把学生也带动起来,这就是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自己能看得懂、能理解的,先独立解决;二是预习内容中理解有困难的、有疑问的,做上标记,以备课堂上讨论;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新方法,也把它记下来。借助于导学案,使每个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从而知道第二天讲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优秀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落后生有补给的时间和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也算不上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最有效率?我说: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说,你需要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是照搬,而是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量身定制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这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数学教师王金战老师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教学中他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学中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中他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五、精心设计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于典型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拓展延伸,通过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方位、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可视情境

第3篇

1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如今,数学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重点关注研究的课题。在我国,数学教育也备受重视,数学教育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很多专业都与它相关,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需要运用数学来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木匠在制作木制品时常常需要考虑到角度问题;工程师在建造大楼或者桥梁时需要用到数学中的比例尺、几何等内容;计算机工程师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一些软件的开发。

2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多表现为上课睡觉,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愿意做作业,或者是抄袭同学的作业等。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中考失败而没能进入普通高中,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有着很强的厌学心理。第二,教育创新改革步履维艰,新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立杆见效,只能循序渐进,而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领导要求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做法明显是不科学的,使得一些教师不敢尝试改革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教学改革不了了之。第三,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年纪都比较大,教学方式较为陈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会产生厌学心理。美国的教育学家加里•D•鲍里奇在他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写道: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与学生的发展相关的,有效教学的五种方法:(1)清晰的授课,即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简练、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够逐步有序地理解所学知识;(2)多样化教学,即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3)任务导向,即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5)确保学生的成功率,即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确保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所有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很多成功教育学家的经验表明,将这五种方法合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确实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第四,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教师只是每天到点去教室上课,在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提问题,学生也只会机械地作出回答,没有真正深入思考问题,而教师也只能自说自话,上完课就离开教室,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不去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看法,或者不去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和疑惑,这也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数学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是相互影响的,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运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践中,如果数学学不好,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成效。

3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成效的方法

3.1提高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培养职业感情是必要的,一名教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最基本的思想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莫雷认为:“我们可以把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述为处事热情、情绪稳定、待人亲切三个方面。”其次,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中职数学教师亦是如此。在上课之前要认真备课,对要讲授的内容做到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后进生,要做到一视同仁,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授课。再次,要对在职的数学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教师自修反思式、教师参与互动式、骨干教师引领式、新老教师对接式、请进走出式、课题牵动式等。科研能兴校,科研也能兴师,这条路是许多教师的成才之路。

3.2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首先,建立情景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合理、合适的能够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环境,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更好地归纳要学习的数学公式、定义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要以运用多种媒体、优化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为宗旨,而不是以运用更多的多媒体将知识“电输”给学生。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决定是否有必要运用多媒体,不该用时就不要用。再次,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能力、性格、爱好各不相同,所以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太一样,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求快,而应该循序渐进,对待学生要有耐心,有信心,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3.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吃透课本,在备课的时候能够紧紧地围绕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做到“六有,四精”。“六有”是:脑中有课标,腹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腹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案,案中有习题。“四精”是:精心钻研教材,精准把握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做到精讲多练。教师在设置提问时要讲究方法,问题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而不是坐在教室里虚度光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往往缺乏自信。他们也不过是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在这个阶段,他们很需要有人给予他们必要的肯定,在课堂提问时,不管他们答得是否正确,都要找出其闪光点,比如说,学生能够举手主动要求回答问题,就可以说明他在积极思考问题。每天进步一小点,以后就会取得大进步。其次,课后要与学生多交流,不能一上完课就离开教室。教师可以在课间休息时与学生交流,不一定是要交流课程内容,也可以是交流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学生喜欢哪些明星,喜欢看什么综艺节目,喜欢看什么电视剧,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班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教师要以一个平等的朋友身份去和学生交流,很多学生会和教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除了这些,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师生一起参与,培养师生感情。

3.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导入教学法,教师根据所学教材的要求,设计有趣的教学方案,利用一些有趣的学过的内容来引出新内容,或者用一个旧的问题引申出当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让学生能够把知识连贯起来,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其次,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如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再如塞乐斯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再次,教师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定一些小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去完成这些小目标,通过完成这些小目标而不断进步,逐渐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短时间内去完成一个大的目标是不现实的,需要鼓励学生学生不要失去信心,持之以恒。

4结论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03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能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有用的工具,有效的推动教学活动,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们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有效的完成这一任务,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课堂气氛沉闷

小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因此小学生的课堂原本应该是活泼轻松的,但是现实却是与之相反。可能一、二年纪的课堂氛围还算不错,由于学生的无畏,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互动能有效的带动教学的气氛。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心智的不断成熟,慢慢对老师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回答问题时有了很多的顾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并没有预期的那么成功。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堂氛围就越沉闷,没有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活力。

(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处于低段的小学生因为刚刚接触数学不久,对于数学依旧保持着期待与渴望,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课堂也没有更多的要求。但是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学生对这个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使用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也就日益显现。在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与做好笔记,没有更多的参与性。长久下来,学生对于小数学课堂会渐渐产生厌恶心理,单调重复的教学课堂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阴影,而不是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世界观指导方法论,正确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的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日益丰富,不同的人对于教育都有自己的理念与看法,因而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是从大局上来看,素质教育成为近年来最为提倡的,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很多老师并没有吃透教学大纲,也没有认真学习当今的教育理念,因而呈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日渐与实际脱轨,导致学生不能适应这样的课堂。

(四)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程度较低

师资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优秀的教师团队能够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大多数学校由于不够重视小学教育,认为给小学生上课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因而对于师资的吸纳远远没有中学严格。小学数学教师团队专业能力参差不平,有些甚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受过小学教育的专业培训,这样的教师团队不利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

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师通过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因而,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得到良好的保证。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就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成绩才能够显现。不仅如此,良好的课堂教学还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与专注,保证学生能够专心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解题技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一)转变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我们有效完成教学的基础,我们应该抛除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理念,逐渐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做为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认识到,教学理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认真研究当下的教学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完成任务。

(二)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重头戏,因此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第一要创设情境课堂。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具有极强的情境性与情节性,这样的内容最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设计引入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比如课堂开始讲述故事帅气的王子需要去营救自己最心爱的公主,但是必须经过重重的数学考验,只有闯过这些难关,王子才能成功的营救出公主,而这些数学难关就可以设计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当我们完成课堂教学后故事也就随之结束。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为学生创建足够引人的情节与情景,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会放在课堂内容上。

第二要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良性的竞争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良性的竞争中去。比如将班级按照学生的意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过每次课堂的表现或者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奖励,这样的竞争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帮助学生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自信方式。

(三)数学理论联系实际

任何理论离开实际就会显得枯燥无味。数学原本就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除了具有难以理解的抽象性之外,还具有生活实际性。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而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是纯理论的学习,应该密切的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当学到三角形、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面积的图形,分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实际的测量,利用已学习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这样的实践课堂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教学反思

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创新性;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73-01

探讨、实践、实施创新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构建"自主创新性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1.“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在讲圆的定义时,首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三角形、四边形或椭圆?表面看来问题提得很简单,但学生必将开动脑筋,仔细琢磨,从而得出圆的定义,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解决,从而激发求知欲。

1.2向学生提供空间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才能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针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学生先自主学习,尝试解决数学问题。自主学习的方法可分为:自学课本、尝试练习、观察实验。

1.3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全员参与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小组的组成,根据学生情况而定,可2-6人为一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各抒己见,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小组中去,给予适当的指导。

1.4组间交流,达成共识。小组学习完之后进行组间交流,让小组间对探索结果进行交流,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转化为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2.“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的要求

2.1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自主创新性学习体系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潜能,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是平等的、双向交流与合作关系。教师需要“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让出半个讲台”,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2.2重新确立课堂的目的。教学目标要有“教学生内容”、“教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转变。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知识在不断地增长。如果一个学生仅仅只能掌握学校里所学的内容,而不会自己学、自我探索,则无法适应学习化社会对每个人所提出的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学生会学”,其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使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我学习,在社会生活中自我选择,并最终实现自我创造。

2.3尊重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重视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差异性,研究学生的智力、兴趣、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充分发挥每个人拥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成为“合格加特长”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3.“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3.1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要学生参与其效果。 (1)学生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双向交流,教学共振。(2)学生参与广度:学生应人人参与,特别要关注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率达90%以上。(3)学生参与时间: 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活动时间(读、思、议、操作等)不少于整课的三分之二。(4)学生参与方式:教师为学生创造多种有效的成功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机会,多种多样地参与教学。(5)学生参与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要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6)学生参与效果:在知识方面,课堂应达到合格率90%以上,优秀率70%以上,学生能选择运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将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意中,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237-0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突出体现初中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同时,使初中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初中数学课堂“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在“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提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索;指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对于自学过程中形成的共性问题,教师给予启发,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通过巡视、交流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以学定教;并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式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起来。它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初步体验和把握探究的情趣和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巩固知识与技能,训练思维品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真正做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学会学习”。

二、“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基本内容

1、提出目标、指导自学

目标的提出:目标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教学法。教师在每堂课之前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好当堂课的目标要求,

自学指导内容设计。自学内容包括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关资料及相关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及其结构,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习题、思考题。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自学指导,自学指导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阶梯性。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自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课堂上巡回视察,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2、成果展示、生生互评

这一过程创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观察和感知,运用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去研究、去探索,对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并向全班展示,进行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评价。

一般是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一方面肯定学生自学的成果,另一方面将自学成果中错误的、不精炼的或不全面的地方进行改正、改进和完善,再由教师就主要错误或独立见解进行讲评。

3、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进行启发或点拨,引导学生组内合作去寻找结论、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遇到的共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或展开辩论,从彼此的讨论交流中受到启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以学定教、学以致用

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师,对于学生自学过程中未解决或者是理解不够透彻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精练。教师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为学生设计练习,使得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自学指导的问题 ,努力提高学生自学质量

问题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要想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自学指导,增强问题的基础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应用性,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2、注重生生互评,鼓励学生开拓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进行思维和实践活动以必要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成果展示活动,在互相评价中尽可能地暴露其思维和实践活动的过程 ,鼓励学生产生更多更新的想法、观念,以数量求质量。教师宁可少讲一点,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儿,多争论一会儿。教师要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错,要使学生有机会展现 自己的思维过程 ,尽可能把学习中的错误暴露出来,不留隐患,学生的错误暴露得越充分,针对性就越强。为教师后面的“以学定教”提供宝贵的“教机”。

3、注重教学实效,不追求表面形式

第7篇

新课标的理论依据和现状分析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建构主义提倡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调整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创造良好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上进行再创造,再构建。在这种理论的要求下,需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善于发现信息,善于和旧知识联系,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生态理论主张把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每一个参与者和环节都是这个系统不可或缺的细胞。

为了对当前我国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解,笔者在当地的一所初中对60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课堂研究性学习现状,反映当前数学课堂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①数学课有过研究性教学吗?

A.有29% B.没有10%

C.不太清楚61%;

②你觉得传统教学与研究性教学哪一种效果好?

A.研究性学习68% B.传统教学16%

C.无所谓16%;

③在学习中你养成自学的习惯吗?

A.有30% B.没有35%

C.无所谓35%;

④你期待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吗?

A.期待50% B.不期待15%

C.无所谓35%;

⑤你觉得自己的自学能力强吗?

A.强20% B.一般40% C.差40%;

⑥你觉得研究性学习能提高你的数学兴趣吗?

A.能60% B.不能10%

C.一不清楚30%;

⑦你觉得当前数学教学更注重分数还是学生的发展?

A.分数60% B.学生的发展10%

C.都有30%。

以上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还很陌生,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很少在教学上考虑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要求课堂从传统的填鸭式变为合作式,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要求。随着当前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教学研究方法的丰富,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教学制度的完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都为探究性课堂提供了基础。

教学案例分析与探讨

笔者听过两位教师关于“平行”一课的教学。第一位教师一开场就把平行的定义抄在黑板上,然后详细讲解平行的法则,最后在黑板上画出了平行线,举了例子,让学生们完成大量练习。而第二位教师开始就提问学生什么是平行,然后结合滑雪运动提出:“雪橇为什么是平行”,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再接着顺势引导,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看书,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举反例,锻炼反向思维能力。最后,让学生做了几道训练题。课堂总结,师生互动,分组对知识点进行讨论。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差别是明显的。

现代初中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性与接受性的方式,要鼓励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能力。方法有以下:

用“问题”引导课堂,优化课堂的结构 实践证明,“问题―探究―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他们探究性地学习,从而有效地、创造地完成教学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发现问题;创造相关的情境去揭示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思路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再进行解答,使学生们记住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最后还要有问题反思和扩展。总之,思维是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自主性的学习需要利用课堂去引导思维、开发思维,做到知识传授与思维开发结合。

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教材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资源,只是作为教师日常教学参考使用。因此,教师教学中绝对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要以课本上的知识点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们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等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的学习很有帮助。

具体数学训练中注重习惯培养 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引导学生抓重点的能力,培养及时解决学习难点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同时也要创造情境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工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让数学课不仅仅只是传授数学知识的课堂,更是学生良好发展的一个舞台。

第8篇

关键词: 数学 兴趣 激发 教学

兴趣是可以推动学生去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创造快乐数学课堂的基本原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上,才能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恰到好处的举例,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即生动有趣,趣味盎然。数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巧举生动有趣的例子,往往能在瞬间把学生从离散的自由思维状态引导到恰当的教学氛围中,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刺激思维,丰富想象,激发学习的热情。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前,先举例“我愿意在一个月(按一个月三十天计算)内每天给你1万元钱,但是在这个月内,你必须第一天给我1分钱,第二天给我2分钱,……即后一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有谁愿意?”此问题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凭直觉,学生心里暗想:“我们都愿意,老师,你太傻了!”但当他们写出给我的钱为1+2+4…+229分时,又嫌一项项计算太麻烦,接着纷纷要求我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于是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顺利推导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从而计算出应给我的钱约为1074万元,这远远大于老师给学生的钱30万元,此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感到震惊,课堂教学的气氛也随之达到。再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相比较,谁大?”

通过创设这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究、研讨,激发了教学互动,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必然感到无趣,从而没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那结果将截然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力求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而不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数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电脑图像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觉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利用数学史、数学方法论介绍的数学发展规律、创新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数学史、数学方法论清晰明了地列出来,配合一些有趣的图片,以及教师生动娴熟的语言。教学不仅灵活多样并且学习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被创造出来了。

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许多学生对于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数学的一个基本目的是要用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目前很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处处存在着要用数学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作背景,并依照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趣味性、可行性等原则,编制应用建模专题,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紧贴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深入分析,把知识学习融入建模训练之中,把数学作为工具来应用,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究“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于这种观点,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获取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荷兰著名数学家费赖登塔尔也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而学校的教学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探究―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益尝试。

二、“探究―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

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点需要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因此,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重要的数学事实和结果,如公式、法则、定理等。 由此可见,“探究―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很积极的意义。

三、“探究―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与策略

“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材料,主动地探究发现,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以“导、学、探、议、练”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结构不失为好的尝试。

“导”――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

“学”――就是指学生“自学教材”。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教材或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的学法指导自学教材。

“探”――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探”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学生在自学完教材后自己做练习,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探究、方法探究、条件与结论探究、方案探究等活动;二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纠正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三是要求学生能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或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供全班同学讨论。

“议”――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议”的本质是生生之间的探究,是师生之间的探究,就是针对学生自学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互相议论,引导学生同伴互助。教师只在关键处给予客观地评价或补充更正。

“练”――指“当堂训练”,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让其通过教师训练形成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过程就真正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自主实践的过程。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的例子。

案例:八年级数学(下)实践与探索 问题:学校有一批复印任务,原来由甲复印社承接,按每100页40元计费。现乙复印社表示:若学校先按月付给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则可按每100页15元收费。两复印社每月收费情况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回答:

(1)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是多少?

(2)当每月复印多少页时,两复印社实际收费相同?

(3)如果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页左右,那么应选择哪个复印社?

2.课本讨论问题:

(1)“收费相同”在图像上怎样反映出来?

(2)如何在图像上看出函数值的大小?

该教师把课本的讨论问题补充为:①观察图像,当复印200页时,哪个复印社收费高?②当两个复印社收费都是400元时,哪个复印社复印的页数多?你能根据图像说明理由吗?学生通过动手,在图上分别画出x=200和y=400时两个变量对应的线段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对图像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该教师继续提出纵向迁移性问题:③你能否根据图像,分别求出两复印社每月收费y(元)和复印页数x(页)之间的函数关系吗?能否利用得到的函数关系式,验证问题1中第(2)题“当每月复印多少页时,两复印社实际收费相同?”所得到的结果?④两个函数在交点处的自变量x、函数值y是否相等?你能发现交点的坐标(800,320)与两个函数关系式联立而成的方

这样的探究方式设计,能够引导学生用函数图像法来近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时渗透了函数建模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很好地渗透“导、学、探、议、练”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来观察分析身边世界的能力。

四、“探究―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1.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施教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施教身份和更优化的施教艺术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2.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只有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思”,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研究,才能真正落在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