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时间:2023-02-08 02:53:18

导语: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煤炭企业 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根和企业之魂,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有其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为企业全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体系。如果说管理哲学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的话,那么企业文化是从企业全体成员的角度来加以考虑的,是把管理者所持有的管理哲学变成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一种企业文化往往表现了该企业最基木的特征,是该企业管理哲学的具体化。

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征

煤炭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职工所认同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和某些物化的标识。它包括价值理念、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以及蕴涵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煤炭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经文并重、安文结合,以人为本、以心为本,理性控制、自我约束,团队核心、过程管理等四个方面。

二、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煤炭企业文化产生于煤炭企业,形成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壮大于改革发展的历程,借鉴中外企业,吸收传统文化,创新现代管理的不断实践,与煤炭企业的发展如影相随。但在当前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有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上的失范。清晰认识误区,正确走出误区,规范操作实践,对于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至关重要。从近年来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来看,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凝聚员工、鼓舞士气、塑造团队精神、增强集体战斗力,共同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在煤炭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实践中逐步树立、形成企业正确的价值观、独特的企业精神、合理的经营理念、崇高的企业作风以及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3.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煤炭企业管理的核心竞争能力重要手段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法宝和源泉,在变化万端的市场上,一个企业创新才能持久,超越才能发展,然而这来自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可以塑造企业良好的整体形象,煤炭企业通过自我宣传,自我展示,提高产品的美誉度,树立信誉,向社会大众展示着煤炭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继而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煤炭企业管理者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和引导煤炭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帮助煤炭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建立团队意识代,这表着煤炭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它促使人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念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达到自觉关心企业,承担企业的责任和目标,促进煤炭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所以煤炭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诸多素质的提高,有赖于煤炭企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长期不懈的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同时高素质的员工也有利于培养员工对煤炭企业的忠诚感。煤炭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存在着促进的作用,企业每名员工的忠诚度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竞争实力就得到提升了。

3.3 建设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高层次追求从世界趋势来看,现代煤炭企业管理已经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里程碑”,是当代煤炭企业管理的高层次追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其精髓在于充分调动煤炭企业中的文化力量,为煤炭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力。因为煤炭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建立,文化品味的提高,能够直接改变产品和服务质量, 并最终演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3.4 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煤炭企业人本管理的要求煤炭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煤炭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人、财、物的管理,而根本的管理还是对“煤炭人”的管理。煤炭企业首先是人的聚合,其次才是财与物的聚合。人是管理最基本的连接点和要素,人是煤炭企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因素。因此,如何调动员工,尤其是一线煤炭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煤炭企业员工的作用,才是煤炭企业管理的关键。而优秀煤炭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认同感,能够促使员工与煤炭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能够把煤炭企业的目标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实现个人发展与煤炭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

3.5 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煤炭企业科学管理的路径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效益的源泉。而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应该是硬性与软性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保证从严管理落到实处。所以企业文化对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煤炭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要素。在这种情势下,营造一种什么样的煤炭企业文化,可以为煤炭企业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支持,无疑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同样也是企业之根和企业之魂。中外企业的发展验证了这样一条规律: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有其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煤炭企业硬管理与软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煤炭企业严管理与柔性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煤炭企业理性管理与人性管理的有机结合。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善煤炭企业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郑辉波.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在煤炭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52-53.

[2]赵亮.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35-37.

[3]郑丹凌.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战略决策研究,2010-11-10.

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施工企业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独具企业鲜明个性的文化观念、形式、行为准则、行为模式、道德标准及其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反映企业自身的管理风格,具有本企业的特色,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可以弥补客观资源的不足,造就被企业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及群体规范,并使企业员工自觉地去遵守,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动的精神以及价值取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不可逆转性的特征,职工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工序及多工种上的协同合作,这就需要职工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及自觉性,施工企业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建设及管理,随时面临着施工过程的变更、风险、成本、索赔等多种问题,需要一个核心的文化来统领全局,实现企业内部有效的沟通及管理。加强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内部保持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思想,能有效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及思想行为,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文化利用自身的文化内容,使员工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实现其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目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价值观念和员工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套约定成俗、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体系,被员工广泛地认同,使员工充满归属感,使之自觉簇拥到企业文化的周围,能有效地将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力乃至战斗力凝聚起来,激发员工的拼搏奉献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体现,能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品牌形象,在施工企业内部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是凝聚员工队伍、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的行业,项目工期长短不一,拥有大量的一线施工人员,施工现场较为分散,工程施工流动性大,一线员工劳动条件比较艰苦,企业文化的建设难度较大,其作用也得不到有效发挥,因而施工企业要谋求自身的生产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渠道。

二、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炼施工企业的企业精神

作为企业的灵魂和支柱,企业精神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心理状态及精神风貌。施工企业的企业精神需要反映施工企业的基本宗旨,且应当做到与时俱进,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并进行归纳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施工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及要求,要求职工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实干兴企,实干增效的精神、旨在培养员工的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发展观念等。企业精神还需坚持以人文本,以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充分关注企业员工的诉求。可与职工构建一个双赢的平台,让职工感受到企业不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还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寻求集体归属感的理想场所,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让职工从深层次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全体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使员工与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激发职工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以努力的工作来实现企业与自身的双赢发展。

(二)强化施工现场的文化建设

施工现场是施工企业基本的工作单元,同时也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将施工现场文化作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塑造个性化的,与时俱进的现场文化,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提高施工工作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形象。首先,规范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包括集团公司派住的一次性工程指挥办公室、员工宿舍、食堂、仓库等,布局合理、整齐有序的设施不仅能给员工积极向上的感觉,还体现了企业良好的文化。其次,做好安全工作,通过治理生产现场、施工作业现场、道路交通等环境,严格按要求安装安全防护网,确保员工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进行适度的文化宣传,可在施工现场入口处写上符合企业文化的标语,在醒目处挂出各岗位责任制度,让员工一目了然。在易出事故处标注“质 量 第 一、安 全第一”等字样,警醒员工时刻保持安全的意识。加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潜在危险控制办法、标准化作业及知识、技能等相关知识的灌输,使员工掌握安全技能及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标准作业能力。再次,关怀员工的生活。施工一线的员工处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生活难免枯燥,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例如举行安全知识抢答赛、歌唱比赛等等,还开辟专门的文娱室,放置电视机、影碟机等娱乐设施,供员工使用观看。努力构建和谐的施工现场环境,给员工以家的感觉,激发其劳动热情,增强施工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完善企业制度及企业文化体系

完善的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保证了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高效优质。企业应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涵盖施工生产、工程计划、质量安全等内容。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各项制度中来,为企业走向管理制度化、决策科学化奠定基础。企业制度出台后,组织员工参与学习,采取整体推进、面上指导、分类实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等方法,强化企业制度的执行,使之深入人心,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留人,奖惩分明,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其主观能动性。此外,完善企业文化体系,进一步规范企业理念和发展战略,对员工的职业行为加以明确规范,健全安全、质量、执行力等文化系统,形成符合企业价值观,能展现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加大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及理念宣传力度,可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形象宣传和视觉感知等方式,使之成为员工的共同认识,进而转化为其心理认同,从而指导其具体行为,形成企业共有的价值观念。(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张集(集包)铁路工程指挥部)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儒家思想;市场经济;义利观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0日

一、引言

概括地说,企业文化是指用于指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一些思想理念和基本原则,也是企业制定各种具体规章制度和实施各种具体经营行为的基本指南。企业能否取得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企业文化是否先进与适当。然而,企业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一种企业文化的发展、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背景。每个国家的企业都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那么企业文化自然也会受到这个国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企业文化就像没有根的树,不可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儒家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东亚一些国家也有着广泛的传播。这是因为一方面儒家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品格和社会生活活动,而这种影响至今也或多或少地依然存在。如果将儒家文化的这种影响有效地运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使我国企业形成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又具有现代精神风貌的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点和理念,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也仍然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因此,吸收儒家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有价值的内容,将其应用到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实践当中去,不仅有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正是基于上述的原因,本文在此选择一些儒家文化中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的理念加以阐释,就是希望其能够从传统文化中为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当然,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这里很难将其进行全面地论述,所以本文只是选择其中的一些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的重要理念予以阐释。

二、义利统一、先义后利的理念

儒家的“义利观”在历史上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其重义轻利的理念也曾经被认为是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但是如果加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就会发现在儒家学说里,义与利并不总是全然对立的,也并不总是非此即彼的排他式选择。它提倡的是人们在面对“义”和“利”的选择问题时,应该先“义”后“利”,需要首先考虑公众的利益而不是只顾及自身利益。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尽管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是孔子同时也说,“富而可求也,虽持鞭之士,吾亦为之”。由此可见,即使在非常强调义的重要性的孔子看来,义与利也是可以并行不悖,统一结合的,合理的利也是应当求取的。所以义与利,在儒家学说里并不总是冲突和矛盾的,只是在获取利益的过程中始终要把义放在优先的位置加以考虑,需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所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认为追求富贵是大众的天性,没有人想要过贫穷的生活,因此人们才会努力去追求金钱与利益。追求利益在孔子看来是人的正常需求,但是如果用不正当的方法去获取,这种利益就是不应当获取的,不要也罢;贫困卑贱的窘况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但是如果以不正当的方法去除,不去也罢。所以在儒家思想里,“义”和“利”可以是统一的,只是想得到的东西应该用正当的方法获得,自己讨厌的东西也不应该用不正当的方法去除。也就是说,君子取财,要取之有道。无需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是以追求利益为目标的,但是不能为了获得利益而不择手段,无所顾忌,不能因为受到利益的驱使,对社会道义不闻不问。企业只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社会公民,所以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有悖社会公德,对社会、消费者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一个有责任心、有道义感的企业,应该是把“义”作为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企业在赚钱实现“利”时首先要考虑“义”这个基本准则,在不违法、不失德的前提下,以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利润。这才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取财之道,也是实现儒家思想中义与利的结合与统一的取财之道。不义之财、不当之利,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不应当谋取的。因此,儒家文化中义利统一,先义后利的理念,对于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成为指导所有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基本行为准则。

三、重诚信的理念

诚信的理念在儒家的学说中是经常提到的,它也被称作“修身之本”,因此孔子说“人无信,则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由此可见,诚实守信在孔子看来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失去了诚信,一个人将一事无成。因此,诚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根基。同样诚信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市场经济大规模、高效率地运行是建立在有效的信用制度基础上的。如果完全依靠面对面的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那么无论是交易的规模数量还是交易的地理空间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样商品交易可能就只能停留在较小的数量和较小的地理范围内了,也就不可能产生规模化的现代市场交易体系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愈发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交易的规模和范围早已超过地理空间的限制。那么怎样才能让企业和企业之间便捷高效地进行交易和合作?其中的答案就是讲诚信。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很难有长期的合作伙伴,当然就更谈不上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诚实守信”是企业必须遵守的经营信条。企业要取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在合作伙伴和顾客中建立良好的信誉。这样对方才有可能将企业视为长期可靠的交易对象,企业也才有可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如果企业不讲诚信,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轻则损害个体顾客和消费者的利益,重则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良性发展,甚至引起系统性的经济风险。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每年在我国因为合同双方毁约或诈骗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五六百亿元,而每年因为企业不讲信用而产生的不良贷款坏账更是高达上千亿元。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重诚信、守信用,更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立业之本。一个失去了消费者信任的企业,将会失去在市场中的立足之地。因此,儒家文化中重信义、守信用的理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应当成为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仁爱的理念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的理念,一部《论语》共一万多字,“仁”字被提到了一百余次。可以说,整部论语都是以主张和宣扬仁爱为宗旨的。尽管对于“仁”的含义,在不同的论述里,有不完全相同的解释。但是如果加以全面、概括地理解,孔子所说的“仁”,其本质含义就是“仁爱”。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儒家的另一位先贤孟子也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儒家学说中所强调的爱人、敬人的理念,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很早的先秦时期就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和对人的尊重、关爱,这也是中华文化进入到一个新的文明高度的重要标志。尽管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但是不论在任何国家和任何时代中,关于仁爱的理念,始终是各种伟大的文明中一个居于重要核心地位的主题。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人的地位在进一步地上升,人的重要作用也在进一步地显现。在一个现代企业里,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是管理者,有的人是普通员工,但从基本的文明理念来说他们首先都是人,因此只有工作职位的区别,并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许多企业也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但是却少有企业真正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实质含义。如果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将儒家文化中的“仁爱”理念真正贯穿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真正地做到仁者爱人,真正地从内心去关心和爱护企业的员工。企业也是一个大家庭,企业的员工就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如果企业把员工当作家庭成员一样对待,企业员工也就会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愿意为它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企业应当把“仁爱”的理念融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对企业的员工施以仁爱,真正地关心和爱护员工,这样企业才能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在后工业化时代,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很多公司的竞争其实追本溯源是人才的争夺。企业如果要留住人才,首先就需要怀有“仁爱之心”,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需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样才能让员工觉得在企业里工作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此外,也应该在企业大力提倡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这样才能让员工有对集体的归属感,因此也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共同促M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儒家文化中强调的仁爱观念,对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五、反求诸己的理念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自省、自强和自律对于提高个人修养的作用,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主要从自身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另外还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儒家所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源自于自身的修养和德行,而不应当依赖于外界。企业的发展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很多企业管理者在分析挫折的原因时,往往把责任归咎到外部环境,而没有意识到自身原因往往是根本症结所在。有些企业负责人认为企业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是员工水平低、人才平庸导致的。结果企业管理者就对已有员工不加重视,另外又大量招聘新员工进入公司。然后又由于新员工对企业业务不是非常熟悉和了解,进而导致公司业绩发生下滑,由此产生了企业经营的恶性循环。最后原本公司的人才流失了,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管理者没有发现由于自己的一些原因,导致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制度实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这样企业就会遇到一些经常性、反复性出现的问题。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肯定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种问题是经常性、反复性出现的,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先思考自己身上或企业制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而不是一出问题就去责怪外部环境、怪罪企业员工。这样非但于事无补,而且可能会使问题恶化。如果出现问题时采取儒家文化中“反求诸己”的理念,遇事多从自身寻找原因,从改善自身因素和制度设计的角度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将会更加有助于问题和矛盾的化解。而且由于上行下效的影响,员工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中也会学习上司“反求诸己”的做法,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反求诸己”不仅是一种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问题的方式,也是一种指导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儒家文化中反求诸己的理念,对于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也具有非常有益的现实借鉴意义。

六、结束语

从对儒家文化中一些重要理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儒家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仍然是具有非常有益的现实借鉴意义的,本文只是选择了其中几个基本的理念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精神力量。当然其中某些部分的内容与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不相适宜的,尤其是其中强调封建专制部分的内容。但是同时也应当看到,儒家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普遍实用价值的有益成分。只要我们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扬弃的方式,择其有益成分而用之,择其无益成分而弃之,就能够发挥儒家传统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指引,文化的发展也需要现代经济的载体。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形成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意识、自觉地吸收和利用儒家传统文化中对于企业经营有着积极作用的有益成分,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并不仅仅是全部依靠其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同时也需要依靠其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儒家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的内容,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文化标志。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儒家传统文化这个宝贵文化资源,将儒家思想中符合现代文明的有益成分,比如重道义、重诚信、重仁爱等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将会使我国企业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单纯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而且也成为一个造福于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贡献者,进而使我国企业成为真正令人尊敬的企业。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让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现实的传承载体,进而重新找回其原有的文明价值,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再次显示出绚丽的光彩。由此在伴随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我国在精神文明领域的软实力,最终实现国家综合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文松.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2.

[2]牟浴.论儒家文化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13.

第4篇

一、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爱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员工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得到企业大多数员工一致认同的价值体系,它包括企业共同意识、职业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国内观念大多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社会经营活动中,一致贯彻与体现出来的企业团体竞争意识,它包含职业道德、企业精神追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

企业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用科学思想、先进文化理念来武装企业员工,使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趋于规范,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管理行为与方法。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内容。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企业价值观念、群体意识、理想道德等总和,它能统一干群思想、凝聚企业智慧与力量;企业制度文化是行为规范,它约束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实现企业理念制度化、制度规范化,企业管理人性化;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 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三者互相关联、互相作用,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整体。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很大进步。很多企业营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普遍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总纲,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明确;组织和制度相对健全,企业文化建设责任分工明确;能够适时的进行检查督促,且建立相应的考评与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进行。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受传统国企文化思想影响,政治思想式的企业文化观较深,不少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只是形式主义,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和深化;不少企业没有文化建设的紧迫感,缺乏主动性,缺乏统筹兼顾的思想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急于求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能深入推进,与企业改革发展实际结合不够密切,缺乏时效性、针对性;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往往是企业一担挑,没有形成全员分工体系,全员参与氛围不浓厚。“有效的企业文化需要体制的保证、领导的重视及操作人员的明智才能合力推进。”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国有企业成长的意义

第一,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经济是基础,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基础。所以国有企业要获得发展,必须要重视意识形态的文化建设。国有企业要塑造与传递良好的形象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企业的产品也要通过企业文化来进行宣传。国有企业要不断的走向市场,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并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的传播作用和影响是不可或缺的。形象就是市场,就是品牌,企业文化建设是国企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企业文化能增强国有企业精神凝聚力。

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它是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法。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精神食粮,它能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精神合力。“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各项素质,有效激发员工的热情,增强员工企业主人翁意识,员工具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使命感,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成功的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文化创造了企业良好的发展氛围,形成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第三,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能反映出国有企业企业特色,企业产品特色,企业发展的方向等;它能反映出国有企业的各项制度文化,企业的规范与规章制度、员工共同的职业道德观、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能够体现出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意志、共同追求等。这些最终形成国有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第四,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

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构思,而企业长远的谋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精神风貌,精神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思想保障,是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工作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国有企业只有具有积极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企业价值观,才能够对企业员工起到精神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员工在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才华,使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第5篇

1.对企业文化内涵的阐述界定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运行过程中,由领导核心和广大员工群体创造、并得到全员认可,包括创造效益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形式上表现为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一种文化同构;内容上则表现为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工作目标的一致性。维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一方面是劳动契约,一方面是文化契约。通过两方面契约的相互作用,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努力工作、创造价值、完善自我、助推企业。这就是成功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撑,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同时也需要企业文化的铺垫。只有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通过文化契约的影响力,使员工与企业形成一种心理纽带,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使命,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涵盖于经营、生产、技术、质量、安全各个环节,通过不断深化、提炼“发展企业,富裕员工,服务社会”这个三位一体的集团理念,用发展企业来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用富裕员工来激发对企业的深情与厚爱,用服务社会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发展战略中去,作为经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相结合,不断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进步的有机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有机统一,助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和谐企业的构建,为集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基础。

2.企业文化的建设体系

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精神层为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制度层约束规范精神层、物质层的建设,为推进企业文化保驾护航;物质层则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基础条件,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企业文化的总体架构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构成企业文化的表层,包括企业形象、商标(品牌)、企歌、企服、媒体等,是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的文化。一是形象文化。企业形象是以企业标识为核心,以特有的视觉设计,通过全方位运作而显现出来的表征,是增强企业影响力、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一种战略。要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板、图、字等制作要精细、工整,办公区、作业区、生活区、项目主体立面等空间要科学安排、错落有致,项目部整体形成立体化传播模式,用精当、完美的形象建设促进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扎实推进,让外界透过企业形象认知员工素质。通过规范运用视觉识别系统,内敛素质、外树形象,逐步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具有集团特色的形象文化,增强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是品牌文化。品牌是企业为使自己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特殊标志,是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经营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尤其是各级班子成员,要把品牌文化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既要正视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现实,更要看到品牌文化是竞争市场的利器、吸引业主的法宝、做好项目的动力。要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系统,注重过程控制,打造过程精品,塑造品牌企业。通过深入持久的品牌文化建设,使企业名称成为精品工程的代号、精益管理的象征、经典文化的标识。对内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与发展力。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在有效期内不因时间、地点的变更而变更。现阶段,集团着力推进执行文化和打劣文化。一是执行文化。执行就是将计划落到实处。执行就是贯彻,就是服务。执行文化的有无、执行观念的强弱、执行能力的大小,事关集团发展战略能否按期实现。执行要立竿见影,要落到雷厉风行的观念里、思想中和实践上。通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贯彻落实,使执行文化逐步融入发展战略中去,从根本上改变有章不行、有禁不止的局面,在执行中走出去,在执行中实现战略预期。二是打劣文化。打劣是对精品战略的逆向解读,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打劣其实质就是“打”人,打作风浮夸、形式主义、严重、工作不求实效的人;打只顾私利、不爱惜企业信誉形象的人;打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应付迁就、不思进取的人。打劣不是政治作秀、不是经济运动,而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管理手段。对集团来说,打劣覆盖经营、生产、安全、技术、质量等各个系统,包括工程打劣、管理打劣、作风打劣等。打劣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通过工程打劣、管理打劣、作风打劣、观念打劣等综合管控,最终实现打除假冒,打出精品,打劣树优。

3.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意识和信仰诉求,是观念趋同、打法近似、荣辱相生、成败并存的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道德观、发展观等。经过一个甲子的发展与积淀,集团的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发展企业、富裕员工、服务社会”的企业理念已深入人心;“致力发展、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已成为统领集团前进的路标;“构筑诚信企业、构建民心工程”的企业道德观已根深蒂固。立足于精神层面,集团着力推进人本文化、诚信文化、荣辱文化以及和谐文化的建设。一是人本文化。企无“人”则“止”。企业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并非是资产的积累和规模的扩大,而是源于企业人才的汇聚和人本文化的富集。万事皆人事。建设好人本文化是经营好企业的重中之重,是根本上的根本。通过人本观念的不断强化,使“企无‘人’则‘止’”渗透到各个管理层面,由对资源的重视上升到对人才和人脉的重视,进而培育出集团强大的人才队伍,为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二是诚信文化。有章必循,有诺必践;言必行,行必果,此谓诚信。诚信是经营企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以法治企的基石。失掉诚信的企业必将失掉生命力,其发展之路必是死胡同;缺失诚信的市场必是秩序混乱的市场。做人失败,做事不会成功;诚信缺失必然导致人格缺失,最终因失去合作伙伴而丢掉市场。通过持之以恒地恪守诚信,让诚信成为经营企业的人格力量,对内形成维系团结协作的桥梁与纽带;对外生成吸引业主、服务社会的精神力量,使全体员工都在诚信文化的氛围里为人处事。最终,凝聚一个团结协作的班子,锻炼一支精明强干的队伍,带领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结交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拓展一方规范有序的市场。三是荣辱文化。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寻求生存的注脚和发展的支点。一名拥有文化的员工、一个富集文化的企业,必先置身于社会大文化背景下,才能建设好自身的企业文化。广大员工要秉持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并衍生出“以热爱企业为荣,以危害企业为耻;以服务社会为荣,以背离社会为耻”等富有集团特色、符合企业实际、与时俱进的荣辱文化,并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身体力行。通过荣辱文化的不断历练与洗礼,使各级班子逐步做到知荣明耻,善廉勤政。四是和谐文化。集团出台的一切方针政策、采取的所有办法措施,最终都是为了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让发展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员工群众。从一定意义上讲,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建设和谐企业之必需。和谐是动态的,它置于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和谐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劫富济贫。加快发展是保证和谐的最有效手段。通过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实现厂务公开、政策透明,企业内、员工间融洽沟通,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倾力打造和谐企业。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还处于物质文化阶段,离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还存有距离的时候,如果从识别系统上界定,企业文化还倾向于视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理念识别系统相对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或延缓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究其原因,是企业文化建设多在形式上、表层上做文章,而没有在内容上、根基里做深入思考,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游离于企业经营之外。再有,几乎所有企业文化建设职能都归属于党群政工部门,并与党建工作兼容考虑、一同操作,更有不少企业将其作为经验来谈。但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涵盖企业工作的全部,孕育于企业的诞生,伴生于企业的发展,成熟于企业的进步。所以把企业文化建设归属于党群政工部门在职能定位上是不准确的。另外,企业文化不是一项游离于企业经营以外的独立工作,也不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分支,更不仅仅是党建群团工作的本位定义,必须在企业整体架构上,从全局的视角来思考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来揣摩文化的内涵、要义、定位和发展等。脱离企业实际,或者把企业文化从企业经济工作中分离出来、变成一枝独秀是非常不现实的,这也是绝大多数企业文化难成大器、中途夭折的根本原因。

四、一点建议

第6篇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企业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员工们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用光、败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在新老机制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护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但是,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倡导企业文化理论的美国的管理学者。70年代起,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这一严峻的挑战引起美国各界的震惊和深刻反思。经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美国学者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企业管理方法中有不少是为美国企业界所忽视的,其根本差异表现在,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的结果使美国学者认识到,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美国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并相继波及其他国家,由此兴起一股世界范围的企业文化热潮。

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被称为自古典管理以来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在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路子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为片面、机械、僵化的现象,具体表现是:

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引入企业文化。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概念模糊,文体化泛滥。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企业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言行不一,空泛化至上。在一些企业,门口、走廊到处是标语口号,职工每天唱厂歌,而管理思想则却另行一套。有的企业总讲“以人为本”,但采取什么办法手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起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领导者却没有深刻的研究和实践。

观念守旧,僵硬化继承。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长久不变的信条。

以上四种误区有着一定的共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又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7篇

对于一个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来说,对其进行经济分析,以确定其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是绝对必要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图1是企业文化产生的一般模式。从企业文化产生的一般模式来看,企业文化产生起源于经营者的创意或经营思想。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应用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形成企业经营成果,这个成果不能是短期的,而是一种长期的效果,从而证明这些文化理念是符合企业发展的,可以用这些文化理念来继续指导企业经营。这样看来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现成的流程,也不是一个应用软件,每个企业只有建设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文化,才能使文化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要获取经济效益,一般要完成两个交易:一是企业与员工的交易,也就是内部交易。企业只有满足了员工需求,和员工达成契约,才能组织安排生产,获取员工的劳动,生产出用以出售的商品。二是企业与顾客的交易,也就是外部交易。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没有售出之前,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只有与顾客达成协议,把生产成果让渡给顾客,才能获取顾客的回报,从而获得经济绩效。[1]无论是内部交易还是外部交易,企业要交易的对象都是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复杂多变的,作为企业员工的“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而且有被尊重、自我实现或在群体中的归属感等需求。作为顾客的“人”,不仅需要商品满足生活需要,而且需要交易过程中的对商品喜欢、欣赏或对服务的感动等情感或情绪上的满足,这些非物质因素在企业效益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些非物质因素的满足程度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其独有的优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在内部交易中的经济分析

在企业与员工的内部交易中,存在着博弈行为,即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着相互信任的问题。企业内部信任具体体现在:企业是否下达指令,而员工又是否接受指令,接受指令后又是否努力工作,为企业赚取较大的收益。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解决企业与员工的信任度问题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塑造具有共同企业精神(如奉献精神)、明确价值观(如对企业利润的认识、对环境和员工福利的关注程度、对企业发展的危机意识等)和高尚道德境界(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市场秩序、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企业员工,可以使得员工对企业下达的指令的接受度增加,自觉维护和支持企业的指令,从而使管理费用减少。而员工的努力又会得到企业的信任,企业会一如既往地将工作交由员工负责。企业管理可以分成“硬管理”和“软管理”两种。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来进行管理的手段,就是硬管理,主要依靠制度来维护和实施;而采取教育和文化管理的手段来进行管理,就是软管理,主要依靠文化来维护和实施。但文化管理中也必须采取必要的制度文化来保证文化目标的实现,如一定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但文化管理中的制度文化与行政、经济和法律管理中的制度管理是有所不同的,“硬管理”中的制度管理在企业内部交易中也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制度管、卡、压,管理越死,员工的心理越抵触,其创新性和工作效率也越低,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绩效。而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制度文化,以软性的激励为主,从薪酬、职位和职称升迁、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来满足员工除了物质需求以外的非物质需求。领导对员工的关心度和公平合理的决策,使得员工更加理解企业的制度,自觉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企业文化建设提倡“团队精神”,在对企业精神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凝聚力非常强的团队,在现代企业的“团队生产”中发挥作用。所谓团队生产,就是指由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按照分工合作和专业化的原则组织起来参与生产活动。这样整个团队生产的产出是整个团队整和的产出而不是每个成员的分产出之和。按照系统整体效益大于个体效益之和的观点,整个团队的产出是大于每个成员的分产出之和的,因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团队生产中存在着博弈,也就是说因为从总产出中很难确定每个人对联合投入产出所做的贡献,因此在团队生产中无法确定参与合作队员的边际产品。而对于单个队员来说,无论他偷懒与否,他都会拿到与同团队人一样的收入和其他效用。因此每个人势必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可获得的报酬来调整其工作量。由于存在着观察、检测、监督的费用,每个人都会被诱使去享受更多的闲暇,搭他人便车,这意味着他将获得更多的非现金收入。所以,要提高团队生产的效率必须克服这样一种道德风险。而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团队精神能有效制约生产中的偷懒问题等道德风险,实现“团队生产”、“联合生产”的高效率。从企业文化产生的一般模式分析: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是以形成最佳的经营行为为目的,在管理中重视企业人对企业经营策略的理解,即通过有效的手段,向员工宣传有利于企业经营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策略,使其内化为员工的主体自觉性,从而变被动地执行企业的行为准则为主动自觉的行为。这样不但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能较好地促进企业与员工的交易,并有力地提高交易效率。[2]虽然企业文化建设要投入经费,但由于企业文化价值观的稳定性,一旦通过整合、建立了较好的企业文化,就具有可持续性,从而创造出可观的绩效价值。

(二)企业文化在外部交易中的经济分析

企业的顾客,包括直接购买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费者,也包括现在还没有购买企业产品的潜在消费群体。企业为了更好地完成外部交易,正在由“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转型,实施客户管理系统(即CRM)。CRM就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支持等流程的一个软件系统。其实施的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来自全球实施CRM的实践表明,企业文化的变革是实施CRM成败的关键要素。一个企业的技术变革相当容易,但文化的变革却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首先,企业文化在内部交易中发挥出其经济效益优势的结果是企业生产出了高质量的产品,而高质量的产品是外部交易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形成品牌效应,才能在完成外部交易后,使顾客获得满意的产品。其次,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中的行为文化,主要指企业的服务文化。企业服务文化在企业实施CRM过程中非常重要。众所周知,顾客会选用某种产品,除了产品的高质量外,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实施CRM,就是要注重产品的市场营销,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实现销售团队最大程度的协作,通过让销售团队共享统一的企业外部资源信息来发挥团队合作的巨大威力。以客户为中心,以及由此衍生的重视客户利益、关注客户个性化需求及面向感情消费的经营思路等都是企业文化中的服务文化内容。这些行为都能促成企业外部交易的顺利完成,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再次,企业的外部文化,还包括企业的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对顾客来说,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他们选择和购买该公司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可能成为该企业的忠诚客户,从而节省了企业对消费者的宣传推广和教育费用。对企业的供应商来说,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会赢得其供应商和合作者的信任,从而降低外部交易中的谈判和交易成本。对企业的投资和管理部门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获得银行和政府部门的信赖和支持,能够使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吸引外部投资,获得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等。这样企业就容易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以规模出效益,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对宣传媒体来说,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他们宣传的正面形象,每年企业为销售产品做的广告费用不在少数,而有了文化塑造出来的良好形象,宣传媒体会争相播报,无直接费用支出的宣传效应倍增,节约了广告和公关费用,同时又使企业的形象更为优化,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2]总之,在企业外部交易中,企业文化通过其服务和外化行为,使企业精神、价值观和形象显现于社会,极大地提升企业产品的价值,带来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忠诚度的提高,这种非物质易所创造的物质性结果,给企业带来颇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二、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经济效益渠道分析

企业文化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根据企业文化产生的一般模式及企业文化在企业内外部交易中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经济效益可分为两条线,即内部通过员工认可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执行企业的文化精神,继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部通过顾客对企业文化的认可,转化为具体的购买行为,带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如图2)。根据图2,企业文化形成经济效益有三种主要渠道:(1)企业文化被员工认同,内化为员工的精神和行动,形成员工对工作和对企业的态度,通过对认同文化的执行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降低管理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企业文化被顾客认同,影响到顾客对企业的态度,通过顾客对企业产品的购买行为,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里的顾客指的是狭义上的顾客,即消费者。广义上,一个企业的顾客还包括许多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和合作者、银行或投资者、政府、宣传媒体等,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会使企业得到原材料供给、资金、政策或广告宣传方面的支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企业文化被员工认同后,通过员工的营销宣传、公共关系,影响到顾客对企业的态度和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态度,通过购买行为和支持行为,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文化形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互转化的。有了经济效益,企业才会注意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将自己的收益回馈社会,形成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户和支持者,又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增长,会让员工得到的福利和待遇增加,进而使他们对工作更加尽心,对企业更为忠诚,更加认同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关联研究

第8篇

关键词:优质企业文化 职工队伍建设 意义

目前,人们对企业文化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说它“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有的说它“已经演变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非常麻烦的、非常复杂的、非常障碍性的问题堆了”。我们并不否认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不能因此而排弃企业文化,这也正好表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很有必要:不断消除“垃圾文化”,积极发展优质企业文化。现在,就优质企业文化对职工队伍建设的意义做出以下探讨。

1.企业需要企业文化,但需要的是优质的企业文化,为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创造条件

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工作中,总会把设计“企业文化宣言”作为本单位的主打文化内容,一设计就出来了一大堆:什么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等等。这些口号式宣言,无疑的确需要,但多了、滥了或者粗俗了,就会变成文字垃圾。它不仅不能让企业的员工正确理解和有效执行,反而因其概念交叉、词义重复、内容乏味而遭人嫌弃,引起非议,这自然就成为“障碍性的问题堆”了,当然也就失去其本身的意义了。为此,我们必须把这“垃圾堆”果断舍弃,重新审视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定位,重新思考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全新的内容,以及关于贯彻执行企业文化的方案。

同时,当一种优质的企业文化形成以后,可以帮助企业和员工除了自觉执行本单位企业文化以外,还会自觉区分和抵御来自外部或内部的非优质的企业文化即所谓的垃圾文化等,提高与优质企业文化相悖的其他思想意识或垃圾文化的抵御能力。另外,由于优质企业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发展性的优势,对于外来的优秀文化也具有很强的吸收与学习的能力,积极吸收国内外在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社会变革中的新成果或新元素,吸收其他企业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优质企业文化成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可以说,这些与低劣消极的企业文化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这些也就成了它区分或衡量于其他低劣消极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另外,关于贯彻执行企业文化的有关部署也很重要,如果缺乏清晰的有效的实施行为,再好的企业文化内容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光有好的设计而贯彻失效仍然是白白浪费精力,因此要把如何贯彻执行企业文化也要列入企业文化建设之内,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完美的、成功的,也才是最优质的。所以,我们认为,企业不是不需要企业文化,而是需要与企业与职工良性互动的优质的企业文化,为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

2.优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能够在促进企业职工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

优质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给人一种气氛、一种感受、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是公司精神文化的主体部分,成为企业的灵魂。这种成功的优质企业文化,一旦被企业员工所接受后就会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和更深层次的发展意义。为此,从企业提炼出真正的企业文化,从而打造优质企业文化,让优质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职工队伍建设中发挥效益。

首先,优质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因为“一个公司的文化,主要由其传统和风气构成,还应包括一个公司的价值观。”(日裔美籍学者威廉・大内著《Z理论》)在我国也有一位教授说过:“过去,看一个企业的业绩仅仅看帐面,而现在,更多的要看企业的文化及其产生的凝聚力,这是企业能否持久发展的关键。”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核心是“人”,如果能够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共同指向同一方向,那这个企业就成功了。反之,一个企业拥有大量优秀甚至很杰出的人才,但如果每个人没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没有共同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就会导致各人的思维方向不同,再努力也会徒劳。须知,员工的前途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前途,员工的利益基本上来自于企业的发展和获利。因此优质的企业文化才会让员工认同并努力执行,以帮助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从而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发展。这样不仅能吸纳人才和留住人才,而且能造就人才,提升人才素质。

其次,优质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工作效率。员工们在这样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里工作,把自己看作是公司里的真正一员,化压力为动力,努力提高效率,积极迎接挑战;同时,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互相学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企业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这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按他们各自不同的意见去处理,只有统一规范、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文化必须在长期经营实践中累积经验,逐步积淀、成型,因此企业文化是公司特有的、大家认同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企业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使员工认同企业目标。当然,随着社会、市场的变迁,企业的发展也将不断充实、调整。所以,让优质的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培训工作之中,就会起到极为重要的“催化剂”作用,也会产生新的行为及其效果。由于优质的企业文化具有经济属性,已成为一种经济文化,反映着企业的先进的经济伦理、经营价值观和目标追求,以及实现目标的行为准则等,也具有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条件,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与员工队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特点,那么就更能直接服务于企业职工队伍建设,促进职工工作效率的提高。

再次,优质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家知道,企业文化建设,其核心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自学,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技能水平;另外,也组织一些必需的培训,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而优质的企业文化,更能促进企业员工既学会知识,增强本领,又由于通过学习通常可以带来大量的资讯共享,而达成有效的沟通。这样,使员工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强化学习意识,注重培养自身职业责任感、秩序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健康心态,为同事做好榜样,让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

就拿我们红海公司来说,在打造优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和职工队伍建设中一直是明确的、有效的。比如,红海公司的经营理念是“诚信连接,成就你我,红海与你携手共创美好明天”;公司倡导的使命是“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与客户携手进入色彩缤纷的人力资源世界,实现双赢”;核心价值观是“讲实话、做实事、重实效;流程保障品质、品质铸就品牌”;等等。这些要素和谐地组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企业文化体系,可以说是比较优质的:能成为整个企业员工共有的观念、行为、价值取向,能指导所有员工的工作方向,从而保证企业的良好运作。从这里可以充分证明:企业文化给予企业很大作用,成功的企业都有其成功的企业文化,而成功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一种优质企业文化,也一定是根植于企业每一位员工心中,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因此,优质的企业文化对员工队伍建设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企业文化在一些企业中的确存在负面影响,产生了“垃圾文化”。看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发展优质企业文化很有必要。因为优质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需要的是优质企业文化。随着人们对企业文化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对优质企业文化的渴求也曰益增强,我国优质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实施措施必将会更加到位,也会有更多的企业在优质企业文化建设与实践中获得更多、更大的实惠。那么,我国的优质企业文化建设也随之呈现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供电企业 意义现状 研究与发展等

企业文化为供电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但近年来,供电企业为了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推动企业文化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理念和一大批优秀文化成果,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中的现状

当前,我国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虽然进行了一定的科学规划,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供电企业在企业的文化建设方面还是追求一些华丽的外表、响亮的口号、标语及简单的文化宣传。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企业管理只有和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使企业得到更良好的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应具备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运作机制,以确保企业文化的建设顺利开展。在很多企业都有自身的文化体系同时,要利用有效的方式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从而逐步的演变成企业文化,并且将企业文化通过沟通,传递的方式进行企业实践,来不断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最终被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认可和内化。

二、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经营发展经验的积累,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导向,能够有效的推动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精神,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断提高。在统一的企业文化带领下,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这对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和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能够丰富供电企业的文化活动。供电企业在大力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截体,调动供电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运营和发展氛围,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另外,通过文化活动这种容易被员工接受的方式能够大大的体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点,不仅能够让企业员工达到身心娱乐的目的,而且对推动供电企业的文化建设层次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供电企业在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能够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另外,在企业文化的建O过程中,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工作态度等等,进而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纠正员工折错误观念,并且通过经过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还能够加大企业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

三、供电企业文化论建设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一)要以人为本,建设好的企业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人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企业发展这条主线上来,企业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最终决定企业命运的肯定是人。所以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信念,作为一切政策行动的最高准则。其次要培养职工共同价值观,以形成鲜明的企业精神,同时通过不断了解、引导和满足职工的各种需要,来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要精心策划,建设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强调生产实践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供电企业尤其如此。企业安全文化来自于企业长期的发展实践和生产现场,其最终目标必须是服务于安全生产。安全文化理念须体现在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考评体系之中,贯彻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过程,努力做到有机结合,不断深化细化和丰富发展,促进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

(三)要优质服务,建设好的企业服务文化。供电企业必须坚持认真落实“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诚信、平等、公正的原则,狠抓电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客户服务管理系统,不断丰富企业形象的内涵。电力员工要转变“以我为主,与我方便”的观念,确立“客户至上,方便客户”的观念,努力开创优质服务活动,并不断完善服务业务,开发、配套各项电力业务新功能,追踪电力发展新技术,为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提供物质保证。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长期的积累和继承,还要有艰苦的实践和创新,这样才能创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我们要放眼向前看去,不被眼前的短暂利益所迷惑,追求卓越、追求至上,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涛,司子彪.浅谈供电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J].现代交际,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