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02:50:15
导语:在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然而,如何打赢这场战役,关键在于如何正视问题,即制约这场战役胜利的因素。归结起来,这些因素不外乎有两方面,一是客观因素,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二是主观因素,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该精准到户的务必精准到户,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加快形成中央统筹、地方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才能实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从主要路径来说,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关键就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同志们:
扶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上午召开的县委七届七次全会,下达了宣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战斗号令。下午这个会,集结了77个市级部门和29个县级部门,这既是攻坚力量的一次"集结点验",也是大战之前的誓师动员。"千名干部人才驻村帮扶"是全市的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希望我们在扶贫攻坚中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夺取胜利。大家在接受XX书记的军礼的同时,也接受了市委、市政府传导的责任和压力。在此,我们热烈欢迎77个市级驻村帮扶工作组加入我县扶贫攻坚的战斗序列。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即将奔赴X区扶贫"主战场"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出征前,我想讲"五句话",与同志们共勉。
第一句话:"胸怀全局".贫困是小康的敌人。集中力量扶贫攻坚,是落实"四个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迫切需要,是背水一战形势下必须打赢、没有退路的攻坚战。XX有贫困村XX个,贫困户XX户3XXXX人,贫困面积全市最大、贫困发生率全省最高、农民收入全省最低,因学、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问题突出。我们通过精准识别摸清家底、对接省市争取政策、制定方案增添措施、干部联户精准帮扶、量身定做发展产业,已经全面铺开了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战线,同志们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投入战斗的主力军。我们要胸怀全局,既要牢牢把握扶贫攻坚对全面小康的重大意义,又要清醒认识扶贫攻坚对XX转型升级、美丽发展的深远影响;既要看到XX贫困的严峻形势,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也要紧紧抓住借力发展、加快发展的大好有利时机,坚定信心、鼓舞干劲;只要我们胸怀全局、瞄准目标、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一步一步踏石留痕,就一定能够取得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第二句话:"饱含深情".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驻村联户帮扶工作,在驻村联户帮扶工作中与贫困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带着感情,就是要真真切切深入XX区、了解XX区、热爱XX区,听得懂一些XX话、唱得会几首XX歌,喝得了几口泡水酒,啃得动荞面粑,吃得下坨坨肉。带着感情,就是要真真正正进村入户,走近贫困群众,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同坐一根凳子、同吃一桌饭菜,摸清贫困的实情、分析致贫的原因、了解群众的需求、找准脱贫的潜力,思想感情上和贫困群众融为一体。带着感情,就是要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和群众一起想、一起干,努力添措施、补短板,破解群众的住房难、增收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带着感情,就是要真心实意突出群众主体,尊重群众意愿,时刻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激发群众自我发展、主动脱贫的意愿和力量。
第三句话:"选准路子".干部驻村联户帮扶,首要的任务是帮助贫困村找到发展的路子,帮助贫困户找到脱贫的办法。贫困的现状大同小异,但致贫的原因千差万别;脱贫的目标只有一个,但脱贫的办法需"量身定做".要带着科学的方法驻村帮扶,在驻村联户帮扶中找到精准扶贫的科学方法和路子。同志们来自市县各行业、各系统,各自有不同的行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发展路子,要把这些优势和路子融合到驻村联户帮扶中,发挥好牵引作用。要结合贫困村村情实际找路子,分析群众致贫原因找路子,立足群众脱贫需求找路子,运用自身行业优势找路子,着眼XX区长效脱贫找路子。要"因人施策"、"因村施策",谋划一个又一个项目,培育一个又一个产业;要找到具体的门路,脱贫一个又一个家庭,带富一个又一个村子。无论工作组驻村,还是干部联户,总是会有期限的,我们真心希望,在驻村联户帮扶中找准路子、建好机制,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全面小康不返贫。
第四句话:"树好形象". XX区贫困乡村山高路险、条件艰苦,我们要把优良作风、良好形象留在XX家山寨、群众心中。要牢记宗旨,把贫困群众的事当做驻村联户帮扶的头等大事,在全心全意服务贫困群众中树好公仆形象。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严格遵守市委、市政府关于驻村联户帮扶工作的纪律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始终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帮扶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个驻村工作组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扛好扶贫攻坚的大旗。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心中装着贫困群众,用好"亲情工作法",经常性开展基层夜话、新寨心话、走访谈话,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勤务员".
“到2020年,实现贵州省66个贫困县医院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90%的病人看病就医不出县。”12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贵州省政府共同召开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启动大会,会议透露出健康贵州新愿景。
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是贵州健康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对贵州而言,“实施健康扶贫,既要突出精准性,又要体现普惠性,既要精准到现有493万贫困人口,也要预防493万以外的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全民健康保障脱贫攻坚、助推同步小康。”
在11月14日举行的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落细落小医疗扶贫政策,织密织牢“三重医疗保障”网,用足用好医疗对口帮扶力量,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切实减少和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精准实施“三重医疗保障”
10月底,贵州已确认386.22万名医疗救助保障对象,占全省贫困人口的78.3%。
作为贫困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贵州省有三成以上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493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就有87万多人。健康扶贫任务繁重,必须“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从2015年开始,贵州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等重点人群,实施医疗救助,率先在全国建立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
“第一重”即统一实行“门诊统筹补偿+住院补偿+重大疾病补偿”模式。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等11类人群,在门诊和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不低于5个百分点,同时经转诊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不再设置起付线。
“第二重”即实施年度累加和分档赔付,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有效减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大病保险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的报销比例。
“第三重”即在落实前两种报销政策后,仍无力支付剩余医疗费用的,实行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医疗扶助、扶贫专项救助、慈善救助等政策。
据贵州省卫计委提供的数据,2015年6月―2016年11月,全省“三重医疗保障” 体系累计惠及151.37万人次,补偿费用19.37亿元,为贫困群众多报销医疗费用约4.34亿元。
通过“三重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确保11类人群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90%以上,其中的重大疾病患者、特困供养人T、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的长期保障户、80岁以上老人等重点人群的报销比例达到100%。
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
“补齐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不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掉队,主要靠我们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国家卫计委和东部发达省市的倾力支持帮助。”副省长何力说。
对于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的重大意义,何力认为,其“直接关系贵州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程度,直接影响贵州省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医秩序的成败”。
贵州省66个贫困县,是全省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空间很大、责任很重、任务很艰巨,东部地区74个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贵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汲取经验、快速提升能力水平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贵州健康扶贫事业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国家卫计委给予特殊关注、特殊支持,仅“十二五”期间,投入超过470亿元支持贵州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并专门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贵州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
2016年以来,国家卫计委为贵州量身定制了“黔医人才计划”,帮助协调组建了“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在贵州开展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国家试点和生育健康全程服务试点。
东部发达省市是贵州健康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9年以来,浙江省已对贵州开展三轮对口帮扶,先后三次与贵州省签订浙黔两省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协议。
7年来,浙江省共选派113家(次)省、市级医院和三甲医院,对贵州84家县级医院进行全方位帮扶,投入帮扶经费、捐赠设备物资共计2.14亿元,派出专家2647人次,帮助培训医疗卫生人员2701人。
浙江省相关医疗机构将继续对口帮扶贵州29个贫困县医院,另有37个贫困县医院日前起得到上海、大连、青岛、广州、苏州、杭州、宁波7个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至此,贵州贫困县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对口帮扶全覆盖。
贵州省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忠说,“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全覆盖”是贵州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缩小与全国差距的一项标志性、引领性工作,“为贵州人民蕴育和送上一个健康的春天”。
难点在基层 重点在基层
目前,贵州基本医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今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先诊疗后付费”以及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五个全覆盖”、 医疗保险与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等措施,广泛惠及贫困人群。
客观上,贵州卫生与健康事业历史欠账比较多。比如在财政投入上,全省人均医疗卫生公共财政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目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卫生服务供给方面,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从疾病谱变化看,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依然易发多发;从体制机制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还不够深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医疗人才供给问题突出。数据显示,在县级医院,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36.82%、乡镇卫生院占9.68%;70%左右的乡镇卫生人员无专业技术职称。在全省基层卫生机构在岗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48.4%,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仅占8.7%,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仅占总数的4.1%,全科、儿科、妇产科等专业技术人员缺失严重。
为化解医疗服务人才总量与质量欠缺难题,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贵州将完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建立人才招录“绿色通道”和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对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给予经济补助和职称评定优惠政策。此外,根据《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2016―2018)》相关举措,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人才严重匮乏、体制机制不活、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将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一、全面领会、准确把握
党的十以来,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既通俗易懂,又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一是全面理解“三严三实”丰富内涵,充分领会重大意义,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追求,作为检验党性修养和言行举止的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二是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生必修课,融入灵魂、见之于行。始终忠诚党的事业,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并把这种坚定性自觉体现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上。三是从严从实,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始终坚守个人干净的底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防止“贪欲缠身”陷阱、“人情腐败”陷阱、“权力寻租”陷阱和“温水煮青蛙”陷阱。四是牢固树立干事创业的意识,始终把工作岗位当成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奉献的岗位,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锤炼品格、砥砺成才,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深化认识、明晰方
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提出了践行“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全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一是全局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转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必须高度重视问题,自觉警醒起来,在专题教育中认真加以解决,按照“严”和“实”的要求,深入分析查找“不严不实”的问题,要认真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推动作风建设新要求落地生根,全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二是当前,我市扶贫移民工作进入了攻坚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考验,要实现2020贫困县全部退出,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关键在全局领导班子、在全市扶贫移民系统干部职工。为此,要切实把开展专题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开创新局面,从而完成好上级交予的各项任务。三是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在巩固、拓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下功夫,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保持坚定自觉,以锲而不舍、弛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良好势头保持下去,使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实现工作态度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工作纪律明显加强。
三、认真落实、抓住关键
深入学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忠诚、干净、担当,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是不断完善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制度、机关行政管理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和党纪条规、省委和市委从严治党“两个决定”、“两个意见”及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十项规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专题教育实施方案,重点抓好“六个一”。二是以严的态度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这次专题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要求、降格要求。要继续发扬讲认真的精神,把从严要求贯穿于专题教育的全过程,尤其要体现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上。县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精神,重点开展“六检查六反思”。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不散光,扭住问题不放松,以钉钉子的精神解决问题。要强化刚性约束,真正把规矩立起来、把纪律严起来,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以实际的发展成效造福于民,努力使专题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普惠金融概念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受到中国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普惠金融取得了丰硕成果,还涌现出了诸如国家级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各地市自主普惠金融试点等试点基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尽可能全面地分析普惠金融在中国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政策和技术驱动普惠金融发展
1.上下高度重视。贫困县域发展问题以及“农村、农民、农民工”问题是目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的主要问题。普惠金融作为新型金融发展理念,兼具公平和效率的特点,在县域推动改革,让金融从重点支持“阳春白雪”转向同时关心“下里巴人”,让那些传统金融难以惠及的弱势群体、落后区域也能获得普惠金融的“阳光普照”,对于金融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破解当前中国贫困县域发展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实,早在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以前,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问题就已经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在政策上已经广泛提出了加大对小额贷款和面向农户贷款支持力度等要求,适逢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国上下的一致关注和支持。
2.与扶贫攻坚相互契合。中国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金融作为其中的生力军,始终是各级政府扶贫攻坚部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上,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中最重视贫困问题的一个金融概念,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地的扶贫工作在实践中都很自然地与普惠金融发展结合起来,以期能发挥出普惠金融在扶贫中的作用。
3.运用科技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在运用手机、微信、网上银行、自动设备等领域发展迅速。以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为例,在征信系统方面,通过研发“企业非银行信息系统+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这样的新型信用信息系统,进一步扩大了对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在支付系统方面,通过“普惠金融一网通”微信号,将有关社保、医保、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缴费渠道和有关涉农补贴渠道纳入;在硬件环境方面,设置惠农金融便利店、助农取款点、刷卡设备、点钞机、自助银行等现代化设备,工行还通过增加网点渠道投入、智能设备的布设,打造县域智能化银行。
4.探索发展模式。中国不仅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理念的传播,也非常重视普惠金融的模式探索,已有多个地区提出开展普惠金融的试验或者试点(如表所示),先通过“试”的方式,摸索经验,力求探索出符合国情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普惠信贷领域创新不够。目前,金融服务方面的普惠金融改革开展得比较快,而在普惠信贷方面的业务开展得还不够,没有形成很好的业务渠道,缺少普惠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模式和经验。
普惠金融提倡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而不受身份或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个体对金融资源的占有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改善经济状况的可能性,因此, 应设计一套正义的制度来保障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偏向富有者,那些有融资需求却缺乏足够抵押的低收入者不能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结果必然会加剧贫富分化。
从贷款细节来看,对财务状况较差的群体而言,不是金融机构不愿意从他们身上“挣钱”,而是因其风险承担能力和信用还款能力较低,金融机构面临更高的成本和坏账风险。对财务状况差的群体投资次数多了,传统金融机构会得不偿失,所以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为这类人群提供贷款服务。普惠金融强调的应该是更多地向薄弱领域倾斜,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金融企业分配一定的精力和资源专门来支持就业、创业和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
2.弱势群体消费者保护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金融业务、产品众多,有的还比较复杂,金融消费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益(比如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基本权利)非常不易;另一方面,涉及金融业务的纠纷案件也较多,包括存在一些误导甚至诈骗。弱势群体因为知识欠缺、识别能力不足等原因,遭遇的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如何专门针对弱势群体,开展这方面的普惠金融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
3.风险防控面临挑战。风险问题是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共性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相当一部分产能过剩产业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金融机构的隐性风险将逐渐显性化。同时,产业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主体、商业模式、新兴产业处于转换成长期,各方面的不完善导致信贷风险较高,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考验将更加严峻。
4.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普惠金融不仅强调公平,也强调兼顾公平和效率,没有效率或者盈利称不上普惠金融。从盈利的渠道来说,普惠金融注重的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控制信贷风险等手段提高业务的盈利性。适当的盈利水平是普惠金融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对盈利性的合理追求并不违背普惠金融的初衷,反倒是对盈利性的刻意忽视会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有关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的建议
1.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探索出一条在开展普惠性金融业务和追求商业可持续之间平衡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各家银行应该建立跨行跨部门的信息平台,整合各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业务,合作开展业务,避免资源浪费。
XXX乡位于XXX县南部,距县城34公里,属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东与屏边苗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两面与XXX市蛮耗镇相连,隔红河与XX、XX两县遥遥相望,靠XX县XX镇。乡政府驻地XX村。全乡总面积181.3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46个自然村,总人口7190人,境内山高坡陡,地貌起伏较大,海拔200-2122米,是典型的山区乡。
XX年实施退耕还林1488.5亩,其中222.4经济林亩,占14.95%;生态林1266.1亩,占85.1%。规划树种为桃15亩、杉木103.5亩、竹子1162.6亩、柑桔207.4亩,涉及水田、斜坡、嘎马底3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294户,规划设计小班17个,其中水田13个904.4亩、斜坡3个470亩、嘎马底1个114.1亩。
XX年,退耕还林1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涉及水田、鲁嘎、斜坡3个村委会。退耕还林涉及10个村民小组231户农户,规划小班18个,其中水田9个333.9亩;鲁嘎8个401.4亩;斜坡1个264.7亩。规划竹子467.1亩、杉木401.4亩、柑桔131.5亩。荒山造林1000亩,规划小班2个,树种为花椒。全乡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中经济林占6.6%,生态林占93.4%。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退耕还林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很强,涉及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及严肃性、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乡长,贫乏林业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组织乡机关站所全体干部职工,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反复、认真地学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法等法规、文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林业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退耕还林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群众科技意识和水平,调动广大农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乡工作队深入每块退耕地,检查成活情况,同时,乡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广泛听取群众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造成目前种植成活率低,难以见到效益的原因,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根源所在,切实加以解决,确保退耕还林稳步实施。
对已造林地的管护,根据>,结合我乡实际,将林地管护纳入村规民约,指导退耕户按技术要求对已种林木进行抚育管理,入村到户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位,让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让退耕农户理解接受,使退耕林地的抚育管护成为农户的自觉行为。
三、任务完成情况
为全面完成我乡退耕还林任务,乡党委、政府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培训,组织群众整地打塘,使林木种植科学化、规范化,顺利完成了2488.5亩退耕还林任务和1000亩的荒山造林任务。
由于群众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不高,种植季节不合等诸多原因,致使种植的竹子成活 率低,为实现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由乡林业站牵头,组织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进行及时补植补造,至今年9月份,共补种杉木8万株,喜树2万株,冬瓜树8千株。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虽然我乡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群众科技意识低,对已种林木的管护不到位,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管
理。
2. 部份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有关条例、法规,肆意放牧,牛马等牲畜损坏苗木现象时有发生。
3. 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对破坏退耕地的行为惩处力度不够。针对存在问题和退耕还林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严肃性,我乡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使我乡的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
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涉及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我乡将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克服畏难情绪,苦干实干,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工作,使退耕还林真正成为一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我乡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确立脱贫目标,明确责任,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为民富民这个根本目的,突出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交通道路大大改善。农村路难行,农村交通环境差,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各级党委政府制订实施方案,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农村村道硬底化工程,农村交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二是教学条件日益改善。经过各级单位的帮助扶贫投入,贫困镇村的中小学教学条件日益改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提高,缩短城乡距离。三是农村的饮水安全和安居工程大为改善。政府高度关注饮水安全和安居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力度,逐步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和安居工程问题,农村群众安全饮水和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四是五保的政策得到落实。主要为加强农村五保老人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积极配套相关措施,逐年提高供养标准,基本实现了农村五保老人的应保尽保,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五是种养项目全面推进。采取引、推、促、帮、带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强化科技服务、狠抓基地建设,念好产业扶贫“富民经”,建设一批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增强辐射能力。六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大增加。利用山林、矿产、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资源优势,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联合开发,拓展收入来源,增加集体收入。
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绩,但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1、资金给付不及时、数额不足,扶贫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的扶贫帮扶资金虽然在大幅度增加,但随着物价水平和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扶贫资金投入和脱贫致富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改造方面,扶持资金少体现得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扶贫资金难以及时到位、“远水不解近渴”的问题同样影响着扶贫开发效果。教育、医疗费用过高,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低保、医保额度低、规模小,解决贫困农民实际困难的效果还不够明显。
2、农民增收后劲乏力。近几年,虽然大多贫困村都扶持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扶贫产业园区,但园区建设者多为具备资金实力的外来大户,这部分人成了扶贫资金的最大受益者,贫困村农民主要靠在园区务工谋取收入,产业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扶强不扶弱”的机制弊端,贫困农民增收因此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民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或者因病因学返贫现象严重。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一时难以改变。绝大多数扶贫开发重点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相对不足,这些条件都成为制约农村扶贫攻坚战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瓶颈;而仅仅依靠扶贫开发专项资金,难以解决全部问题。
4、资金投入不足,缺口大。 国家财政虽然每年投入上千万扶贫资金,但与当地县市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缺口,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启动,影响到贫困村农民脱贫步伐。
5、贫困村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省、市单位包扶的村,由于资金投入较多,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发展较快;县个别单位扶持的贫困村工作力度还不够大,资金投入不足,扶贫效果不够理想,导致村与村之间的发展水平失衡。
6、贫困群众参与的内在积极性不够高。虽然这几年政府积极开展扶贫,但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行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限,普遍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长期生产发展不起来,贫困户也缺乏创业的信心,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贫困人口的参与只是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扶贫的效果。
7、产业支撑脱贫力度不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小,深度开发的科技含量不高。脱贫基础不牢,导致农民收入波动较大,返贫比重较高。表现为农民自有的生产管理方式依赖于传统模式,导致农产品效益低;龙头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加工设备档次低,加工能力弱,缺乏科技支撑和创新。
8、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多数镇村干部的责任心都较强,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干出显著成绩。但也有少数地方和部门干部对扶贫开发工作不重视,工作滞后,这也是影响扶贫工作成效
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扶贫开发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尤其是对省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扶贫开发条例的宣传力度要加强,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利用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学习和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一是各乡镇及市级部门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要加强扶贫条例和有关扶贫政策法规的学习,熟悉条例及有关农村扶贫政策内容,明确自身职能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二是加大对贫困农户致富典型的宣传教育,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致富思想。三是让全市企业树立共同富裕才算富的思想,主动回报社会,感恩社会,使企业积极参与农村扶贫事业。在宣传形式上有针对性,采用农户看得见、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发挥宣传效果;在宣传内容上采取多部门联合印制宣传手册,把党和政府对农村、农民的惠农政策予以全面贯彻,把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全面宣传。
2、加强管理,保障实效。进一步转化扶贫开发思路,强化扶贫开发理念,主攻招商引资;把每年的扶贫开发任务和项目建设任务层层分解,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底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了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同时,对一些由扶贫引进建成的项目,要做好巩固或者移交工作,探索一套好的管理模式,如由贫困户成立股份公司,参股经营,合作分红的模式,使之得到长期健康发展,不断发挥作用,使贫困地区的群众能够稳步持续增收,有效带动贫困户致富。
3、落实资金,确保投入。职能部门要继续做好扶贫开发跟踪落实工作,主动积极地向上级汇报好扶贫工作,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扶贫项目及资金的投入,同时,继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的扶贫开发力度,根据县市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而增加,根据上级扶贫项目资金给予一定的配套。
4、强化监管,专款专用。对扶贫项目资金,要公开,实行项目直达,减少中间环节,做到专款、专项、专用,坚决杜绝扶贫项目资金的非建设性投入;在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扶贫部门积极配合审计把关,监察等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对严重违纪的,要依法从严、从快查处,绝对不能姑息养奸。
5、加强执法,确保落实。坚决将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贯彻实施好,为扶贫开发打好了法律基础,政府要继续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执法和执法监督,保证扶贫法律法规的切实执行,并加强对法律法规、政策执行不到位的行为进行督促落实;对违法违纪问题严格查处,限期纠正,全面提高依法治理的水平,保证扶贫工作全面发展。
6、完善设施,改善条件。要始终把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发展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措施来抓。要紧紧抓住实施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贫困村及基础设施较差村社的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已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农村供电质量不高、农村电力配送不正常和信息通讯不畅等问题,从根本上实现群众稳定发展的目标,打破了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使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高。
贵 阳
“科技芯”缔造发展梦
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这些高科技项目的引进,标志着贵阳加入到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将进一步推动全市产业优化升级。
而这只是贵阳依靠“科技芯”缔造发展梦的一小步而已。近年来,贵阳以培育壮大科技实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力推进科技发展和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贵阳国家高新区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成为西部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国家级高新区。
会议期间,贵阳国家高新区与贵州亿丰升华科技机器人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将投资7000万元造工业机器人;贵州雅光电子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电子元器件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贵阳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与北京泽图数字科技公司签订“3D打印机研发制造中心项目”投资协议,投资额达3000万元。
贵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3家,占全省总数的67.5%。到2015年,贵阳还将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达250家以上。届时,贵阳将建成全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核心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辐射引领作用明显的创新型城市。(文/本刊记者 任玉梅)
遵 义
白酒领头谋求科技跨越
5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与高端白酒产业发展”论坛在中国酒都仁怀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推动、寻求和建立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新的高端白酒质量体系,提升民族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探索白酒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遵义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44个,各级财政科技经费共投入2.5446亿元,争取省级以上项目投入资金年均增长70%,市级培育项目266个,共投项目资金0.2096亿元,年均增长10.2%,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社会科技投入超过12亿元。
仅2010年,按照国家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共32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58亿元,工业增加值63.3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9.4%。以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核心,以航天防务及载人航天工程、卫星、空间站、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民用航天配套产品、轮胎式挖壕机、百万千瓦级核岛和反应堆压力容器关键构件等为代表的1000多种高技术产品,200多产品及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逐步替代进口,100多项产品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文/本刊记者 郑德忠)
安 顺
科技引领城市发展
5月24日,安顺。10余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以及国内著名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山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此次论坛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美丽安顺”为主题,紧扣安顺的城镇化进程,探讨、交流山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安顺努力探索在山地特色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过程中获得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作为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安顺在科技领域还拥有引以为傲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优秀城市”等多张国家级科技名片。2012年,安顺市还围绕民用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共争取到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立项75项。
“十一五”期间,安顺市争取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投入累计13681万元。新建省级贵飞无人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省级无人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安顺市轴承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构建起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平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0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38项。目前已经有42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率为26%。其中有31项科技成果实现了就地转化,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为29%。(文/本刊记者 谌贵璇)
六盘水
立足煤炭谋划转型
直排大气的瓦斯,堆积如山的粉煤灰、钢渣、煤矸石,这些对环境造成高度污染的“废物”,曾一度令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之中。
“立足煤炭,谋划转型。转到哪里去,不是把煤炭这个产业完全丢掉,而是从简单的煤炭生产转到深度加工,转到煤炭为这个地方带来可持续发展,煤炭为这个地方带来生态、宜居环境等等,怎么转,我们期待各位院士施展他们的点金术。”5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六盘水市“科技创新与煤炭产业高端论坛”开幕辞如是说。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中国工程院士金涌、张铁岗、彭苏萍等专家教授齐聚凉都,共同论道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用瓦斯发电,用煤矸石发电、用粉煤灰、钢渣等制造新型环保建材,对煤层气进行抽采利用,空气污染、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大片堆积的粉煤灰和煤矸石的场地得以腾空出来,昔日被丢弃的“废品”变成生产环保建筑材料中的“香饽饽”。六盘水新蓝天科技公司研发的“焦炉气混合动力汽车供气控制装置”使得焦炉气得以应用于汽车动力系统,此举既解决了石化产品的替代问题,又促进了焦化厂下游产业链的形成。
“依托煤、跳出煤、超越煤”,在积极探索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利用独特的气候特点,六盘水打出“凉都”这张绿色的城市名片,“凉都”品牌正逐渐深入人心。(文/本刊记者 陈高泽)
毕 节
建言献策生态文明先行区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设和谐富裕美丽新毕节,是毕节试验区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取得瞩目成绩的基础上,迈向同步小康征程中的时代使命。
5月24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召开之际,来自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的领导、院士、教授等省内外专家齐聚毕节试验区发展专家论坛现场,为毕节“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出谋献策。
植被增加了,环境绿化了,生态更好了,农民增收了。在赫章县平山乡江南、对江、中山等村,通过给在地势平缓地方的樱桃树罩上大棚,让樱桃提前上市。“价格每公斤可卖到50到100元,是平时的两倍还要多。”江南村村民韩仁义指着自家的樱桃大棚告诉记者。平山乡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改良品种,使当地亩产从几百元增加到万元。
毕节试验区建立20多年来,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积极引进生物制药等绿色企业,发展“绿色经济”,一批以绿色产品开发为主的工业园区正在建设当中。在本届中国科协年会上,毕节市成功签约13项,另有9个项目正在洽谈中。(文/本刊记者 黄 锋 特约记者 王 瑜)
铜 仁
“科技创新”释放创新能量
5月22日,第十五届科协年会铜仁分会场,两场分属不同主题的研讨会火热展开。
一场是以“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为主题,围绕锰化工及锰系新材料发展进行深入交流研讨。铜仁素有“锰都”之称,已探明的远景储量为1.2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0%,锰产业已成为铜仁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铜仁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深加工利用,促使锰产业的粗加工向资源精深加工延伸,变高能耗企业为高产、环保企业。着力破除锰产业总体规模小、链条短、产能低等问题,积极探索锰资源开发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之路,全力做大做强锰工业。
另一场则是旅游专题报告会。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学、中国金属学会等单位的教授、专家及有关企业家作了专题报告。会上指出,铜仁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希望铜仁进一步认清形势,创新思路,找准坐标、方向和抓手,通过资源大整合和“四化融合”不断谋求新突破,全力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不断推动文化旅游经济创新发展、提速振兴。
在“兴工富区”政策的指引下,铜仁市工业企业进行了98项技术开发和研究,32户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了68个项目的合作开发,内容从传统的“两烟”、建材、食品等逐步发展成以能源、冶金、化工等领域。借助外力,发挥优势,铜仁走上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文/本刊记者 文叶飞 张凤琴)
黔东南
“再难也不能难科技”
近年来,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工作富有特色,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的施秉县“太子参”、剑河县“钩藤”等新兴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凯里锦天纺织、贵龙客车、贵州其亚、凯荣玻璃、全世通精密机械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开花”、“结果”,黔东南的科技之花越开越艳。
此次科协年会黔东南州分会场,关于“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题论坛引发媒体关注。会上,结合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陈温福以及中科院研究员闵庆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天柱等9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
科协年会期间,黔东南州以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论坛为重点,同步开展林业科技服务及科普惠民行动、科普大篷车万里行等系列活动,一场场科技“盛宴”,掀起了新一轮科普行动热潮。
在科技企业和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映射出黔东南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整体提升的清晰轨迹。在财政比较紧张、总量比较小的情况下,黔东南州明确提出“再困难也不能困难科技”,2012年黔东南州财政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比2011年增长近40%。同时,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逐年提升,2012年已达到30%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文/本刊记者 孟丰林)
黔 南
用“眼”探寻发展之路
5月23日至24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民族医药产业论坛”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与地方发展论坛”暨人才技术项目签约仪式在黔南州举行。同时近50个签约项目落户黔南,这些项目的落实,将对解决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人才、技术短缺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黔南州也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建设实施,不仅对推进世界天文学事业发展及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黔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据不完整统计,每年到美国Arecibo天文台参观游客约13万人,至少带来5000万美元以上收入,不少好莱坞大片,如007系列《黄金眼》、《接触未来》等取景于此。FAST建成后不仅是地球上巨型科学景观,也将成为高科技人才等资源聚集的洼地。
为此,黔南州将围绕FAST的建设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贵州省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着力推进天文科普旅游开发、周边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和天文科研教育基地建设。争取将FAST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成为天文学研究的国际开放门户、全球重要的射电天文学术交流中心、世界重要的天文科技旅游中心、国家天文学及相关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天文综合配套服务基地,带动和推动黔南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文/本刊记者 朱 江)
黔西南
“三位一体”成为扶贫攻坚“主引擎”
5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三位一体”综合规划实施与扶贫攻坚论坛主题报告会在兴义举行。主题报告会上,《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建设生态城镇群,促进贵州可持续发展——贵州山地经济发展之路》、《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退化土地生态重建的社会工程途径》、《生态文明内涵与现代林业建设》5场精彩的专题演讲引来阵阵掌声和强烈共鸣。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确立,郑州航空城的打造,我校的专业特点越来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展望我校又好又快的发展未来,为此,我们向全体复转军人发出倡议:
一、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捍卫国家尊严和祖国统一,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的宏伟目标,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发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发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工作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紧紧围绕地方的发展需要,抓住机遇,更新教育观念,投身教育改革,把职业、就业、创意、创业、创新作为我们的责任,面向个人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真正承担起高校服务地方的历史使命,呈现出我校与郑州航空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体复转军人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凝聚人心,贡献智慧,排除万难,同舟共济,为创建我校光明灿烂的春天而努力奋斗。
并祝同志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8.1建军节倡议书【二】
驻杭部队全体官兵:
今年是杭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启动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不久前,杭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全面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建设美丽中国杭州样本新篇章的发展目标,绘就了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9月份,国家将隆重纪念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作为战斗和生活在中国最美城市的人民子弟兵,自觉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杭州、智慧杭州、美丽杭州建设的伟大生动实践,部队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我们向驻杭部队全体官兵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以服务大局的自觉,强化责任意识。
认真组织学习市委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引导官兵充分认清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实施要点步骤,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自觉服从服务于杭州经济建设发展大局。深入学习杭州历史,领悟杭州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增强参与意识和市民意识,不断激励官兵热爱杭州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组织官兵采取多种形式感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感受杭州的无限魅力和美好未来,坚定建设美丽杭州的信心,扛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要以干在实处的作风,积极主动作为。
在履行好自身使命任务的同时,主动适应地方新常态发展要求,学字为先,干在当头,准处着力,以实为本,积极参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生态文明建设和杭州一号工程、两区创建、三美杭州、城市四治、5+5体系等创新创建活动,积极融入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实践体验,为打造西湖蓝和两美浙江做出应有贡献。
三、要以敢于担当的勇气,聚力攻坚克难。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精神,充分发挥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主动请缨、靠前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安保维稳、应急处突、抢险救灾、扶贫帮困、重点工程建设等行动中当先锋打头阵多奉献 ,努力为维护杭州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明年G20峰会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四、要以走在前列的标准,树立良好形象。
按照军队要走在全社会前列的要求,深入开展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活动,争当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带头恪守职业道德,见义勇为、扶正祛邪、助人为乐,彰显社会正能量。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军仪严整、谈吐尔雅,行车礼貌,文明执勤,争做最美杭州人。带头弘扬家庭美德,笃行孝忠、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增添幸福城市颜值率。带头修养情趣品德,读好雷锋故事,传承雷锋精神;悟透杭州历史,感受文化魅力;自觉践行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展现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
五、要以深度融合的成效,巩固军民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