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2-09-13 09:56:09

导语:在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感恩教育;语文课堂;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10-01

语文是充满人文性的学科。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语文学科充满人文情趣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中以“爱的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

一、感恩从爱父母开始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感恩首先应从爱父母开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发现文本中“孝顺父母”的“好榜样”,引导学生感谢父母,并且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晚上,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给他们送上水果,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习作《在家里》)在学习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拓展了一段情境,触发学生内心对父母的爱。我带着羡慕的表情对学生说:“如果曾老师是那位妈妈该是多么幸福啊!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我的孩子会给我送上(水果);当我口渴的时候,我的孩子会给我(端一杯茶);当我在学校忙碌了一天,跨进家门的时候,我的孩子会(递给我一双拖鞋);当我累了的时候,我的孩子会帮我(捏捏肩膀捶捶腰)……”一年级的学生纯真而又率直,不一会儿工夫,他们就加入了这场帮父母的大讨论中。我趁热打铁:“孩子们,说到就要做到。从今天开始,看谁能坚持每天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月后的家长会上,家长们纷纷向我汇报:这一个月孩子每天在家里争着为爸爸妈妈端茶、送水。多好啊!爱自己的父母,为家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已经跨出了爱的第一步。

二、感恩从爱同伴开始

伙伴是一种相知,一种相契,一种相思,一种相辉。感谢伙伴,感谢他们用帮助和安慰,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友爱。同伴之间的友谊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在语文课堂上,我利用友谊为主题的课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同伴的好”,对学生进行“爱同伴”的感恩教育。“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一起。刨刨土,捉捉虫,青草地上做游戏。”(《在一起》)这篇儿歌很有画面感。两个小伙伴(小黄鸡、小黑鸡)一起劳动(刨土),一起学习(捉虫),一起玩耍的场景非常生动。这样的场景简直就是我们小学一年级孩子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感恩同伴的好文本。于是,我创设情境丰富了小黄鸡和小黑鸡共同劳动的场面。“孩子们,你就是那只小黄鸡,或者那只小黑鸡,你们是怎样刨土的?”一个学生说:“我们不停地用爪子抓开地上的草。”“累不?”我顺势一问。“不累。我们一起合作,我刨一下,他刨一下。”另一个学生说。“对,我们在进行刨土比赛,看谁刨得快!”旁边的学生抢着说。“那你们捉到虫子了吗?”“捉到了,我捉到了一条大青虫。”一个学生笑着说。“你吃了吗?”我转头问抢答的学生。“吃了,我们分着吃了。”他边说还边咂吧咂吧嘴巴,似乎,他就是那只享受了大餐的小鸡。“小黄鸡、小黑鸡,看得出来你们非常高兴。可是小黄鸡,今天只有你自己在草地上,你还是干同样的事情:刨土、捉虫。说说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吧!”我转了话锋。“我有点不高兴了,没有伙伴,一个人很无聊的。”一个学生皱着眉头说。“小黑鸡,你呢?”我又问另一个孩子。“我也不高兴,多闷啊!”“孩子们,你们说得多真实啊!还是有个伴好啊!你们在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游戏)!一个人的快乐变成(两个)人的了,一个人的辛苦被两个人分担就减少了一半。”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表情,我又说:“要珍惜这份难得的友谊啊!”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注意到孩子们在交往中经常会使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孩子们变得大方、懂事多了,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少了。

三、感恩从爱花草树木开始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校环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观察学校的自然环境,认同学校环境,并且让他们融入环境,珍惜周围的一草一木,这也是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里也有这个主题的课文。“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你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轻轻地》)可以看出,作者对小草的疼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学生们在朗朗上口地朗读儿歌的同时,心中也沐浴着爱的阳光。我问学生们:“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棵被呵护、被疼爱的小草,你想说什么?”很多学生会很自然地说:“谢谢你,小兔!”“谢谢你,小狗!”有一个学生还学着课文的语气对我们班的“小冒失”小K说:“小K,小K,你慢慢走。要是你弄疼了葡萄,我就不跟你好。” 小K同学的脸刷地红了,他轻轻地接过话题:“谢谢你,小J,我保证以后不摘葡萄,只远远地看。”我表扬了模仿课文说话的学生,也肯定了小K同学知错能改的积极态度。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又目的明确地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爱护环境的主题教育。

四、结束语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在小学低年级,感恩教育可以与语文学习同行。感恩教育从“爱”开始,用语文课本中的“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爱”;用语文课堂中“爱的榜样”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身边的一花一草,爱大自然的一切。一个懂得爱的学生,才会珍惜外界的存在;一个会表达爱的学生,才能很好地践行感恩。总之,小学低年级感恩教育要从语文课堂开始,从爱开始。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论文的始终。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论文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达到正确地读、流利地读这一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阅读课可分为三个步骤:

①初读。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②细读,要抓住重点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

③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如《草原》第一段所描绘的是一幅辽阔壮丽的蒙古草原美景,读来琅琅上口,读后令人兴奋,余味无穷。像这类课文,教师不必多讲,而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

第3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

Abstract: management of students' statu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quality to have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university five years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

Key words: five years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cho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学籍管理是学校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五年一贯制,学籍管理上分中职和高职管理两个阶段,前两年是中职管理模式,第四年才进行大专学籍转档注册。所以五年制高职的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工作。

一、五年制高职学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各学校根据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制定出本校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规定,但是其内容、形式与三年制高等教育学籍管理规定,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和保证制度实施的办法和措施,有的学校虽然规章制度完善,但执行不严,漏洞很多,学籍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

2、学校对五年制高职工作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1)有些学校将五年制高职工作当作三年制高职教育的补充,在办学过程中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管理工作。(2)对学籍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出现了重三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轻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对相关学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重视,导致学籍档案材料不完备等。

3、学生档案资料不完整。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档案资料残缺不齐是高校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是:(1)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够,不能按照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全面的建立、收集学生档案材料。所建立的有些档案材料杂、乱、差,缺乏统一、规范;档案材料收集过程中出现了遗漏、遗失的情况。(2)学生的认识不到位,提供给学校的个人信息资料不完整、不准确,随意改动,缺乏严肃性,不能及时向学校提供更改了的信息,根本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在学籍档案中的重要性,造成学生档案资料不完整,严重影响了学籍电子注册的顺利实施。

4、学籍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具体问题能力。目前,大多数成教学籍管理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现代化知识和管理知识明显欠缺,而且人员配备不足,工作中存在着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现象。这对加强学籍管理,提高五年制高职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影响较大。

5、学籍管理手段落后。当前仍然有许多高校在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中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取消,除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外,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学籍记载、成绩填写、数据统计、毕业生登记等工作绝大多数采用手工劳动,劳动量大,效率低,准确性难以保证。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手段落后,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五年制高职的需要,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改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适合五年制高职特点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适合五年制高职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依据。在执行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制度的基础上,以明确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为前提,制定和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做到学籍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体现管理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又体现管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并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五年制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地修订完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在修订学籍管理规定中,要考虑到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学籍管理规定要相对灵活些。

2、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以学籍管理条例为依据,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是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保证。如建立新生个人信息档案、学籍卡档案、学籍异动档案、班级档案、毕业生名册档案等,同时以教学班为单位,建立学生的通讯录,详细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从而方便学生,方便管理。要注重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切实保证学籍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真实性,为电子注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大、业务繁琐而严肃的工作。大多数管理人员工作三到四年后,都不愿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学校要充分认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在学校五年制高职教育职能部门、各系部配备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专职管理人员,同时要保持管理队伍相对稳定,要注重加强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籍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管理人员熟悉业务,胜任本职工作,保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4、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学籍管理质量和效率。学籍管理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许多信息用手工处理不易操作,要将学籍管理纳入到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轨道上。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籍学历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实现管理信息的规范化和管理工作的程序化,数据管理做到准确、及时、全面,促进学籍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同时利用学校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网站,建立信息平台,及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信息,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为学生提供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思考; 思维能力本人根据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理清学生思维脉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尝试,共大家斟酌。

1激发学生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先出示题目:小强要将3.2kg的花生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5kg,需要几个瓶?再让学生读题,分析解题思路。当学生回答出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看3.2kg里有几个0.5kg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几个瓶,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算出结果为6.4,我问学生:“按‘四舍五入’法我们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学生回答说“不可以。”我又问:“为什么?”学生都知道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装剩下的0.2kg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最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并告诉: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去尾法”。由于这些例题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这样也引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2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后继学习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2.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只是按照发生一发展一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人手,把握住思维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时,出示这样的题目:“男生有30人,女生是男生的4/5……”学生完全可以在这两个条件的刺激下,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女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等一些隐含的中间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中的某些条件往往会为后继的分析建立新的显性条件。再则,不同角度的联想会得到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某班在一次植树活动中一共植了120棵松树和柏树,柏树的棵树是松树棵树的1/4,松树和柏树各有多少棵?”通过读题,学生会明白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柏树棵树是松树棵树的1/4”的处理。就教师教学此题来说,不能就题论题,而应抓住这样一个契机,有力渗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如提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能联想到什么?”学生甲:“把松树棵树看作单位1,柏树棵树为1/4”——这是分数解法;学生乙:“松树4份,柏树1份”——这是份数解法;学生丙:“松树与柏树的比为4:1”——这是按比例分配法;学生丁:“将松树设为x棵,那么柏树为1/4X棵”——这是方程解法。不同角度的思考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解法,培养了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3设计有价值的练习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