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9 11:51:38
导语:在试卷质量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试卷质量 数理统计法 分析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试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又能为教学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在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对试卷进行分析,不但可以对试卷和考试作出适当的评价,为试卷的编制积累经验,提高编制试卷水平,为修改试题和给题库遴选试题提供依据,而且有助于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为考试讲评准备材料。因此,对试卷质量的检测与分析,是教学管理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根据教育测量学的有关理论,运用数理统计法对试卷质量进行了分析。
1.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就是根据试测结果对组成测验的各个题目(项目)进行分析,从而评价题目质量,对题目进行筛选。
项目分析的目的是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估计试题的难度、区分度。
1.1试题的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度是表示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在能力测验中,需要一个能够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通常用P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以学生答对某题的比率来进行的。一般试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像选择题、填空题这样只有答对和答错两种情况的,我们不妨称其为二值题;还有像计算题及证明题这类需要分步得分的试题,我们可以称其为多值题。这两种试题的难度计算方法如下表: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算出的难度是得分率难度,越容易的题“难度”越大。对难度的评价可见下表:
一般来说,试题的P值应以0.2―0.8为宜。由于P值无等距性,因此无法对试题的难度差异作精确比较,也不能用于计算平均难度,为了对各试题作比较,通常要把P值转换成标准难度Z,使之等距化。设U为与答错率Q(Q=1-P)相对应的标准分数,标准难度的计算公式是:Z=4U+13。具体做法如下:
1)求出试题的答错率Q。
2)由Q值对照“正态分布函数表”,查出Q对应的标准分数U。
3)将查到的数据带入Z公式计算。
当P>0.5,Q<0.5,U<0,则Z<13;当P=0.5,Q=0.5,U=0,则Z=13;当P<0.5,Q>0.5,U>0,则Z>13。当Z=13时,试题的难度属于中等水平。
1.2试题的区分度分析
试题的区分度也是评估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用D来表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将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考生加以区分,每一试题都对考生有所区分,试题的区分度正反映了这种区分能力的大小。区分度高的试题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也就是说,试题的区分度高,水平较高(总分较高)的考生该题的得分也较高;反之,区分度低的试题不能对考生进行很好的鉴别,使得水平高和水平低的考生得分差不多。因此,区分度的高低意味着试题对于学生能力的强弱是否能很好地鉴别。在实际教学中,两端分组法是一种简单普遍的求区分度法,它把总人数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比例各占25%―33%),其计算方法见下表:
除了两端分组法之外,通常还可以采用弗拉南根查表法:根据占总人数27%的高分组的答对率P和占总人数27%的底分组的答对率P,从专门的表中查得题目的区分度。
例如对某一题,高分组的答对率为94%,低分组的答对率为70%,那么,由弗拉南根查表可查得,其区分度为0.4。
对区分度的评价见下表:
一般来说,当D<0.20时,试题的区分度太低,必须淘汰或加以修改;当D≥0.40时,试题的区分度就非常好;通常试题的区分度在0.2―0.4之间。影响区分度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难度。难度太大或者太小,都可能使区分度变小;只有难度适中时,才可能有较高的区分度。
2.总体分析
试卷的质量不仅与试题的质量有关,而且与试题的选取、编制等因素有关。通常可用信度、考生成绩的统计分布状态来反映试卷的总体质量。
2.1试卷的信度分析
测验和考试是测量受试者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凡测量必有一定的误差,而误差的大小,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如果误差超出了规定的范围,测量的结果就不可信了。试卷的信度就是衡量试卷可信程度的指标。如果用同一试卷测验同一组学生,几次测试的分数相差悬殊,那么这份试卷的信度就低;相反,如果几次测量的分数相差甚微,那么,这份试卷的信度就高。试卷的信度有再测信度、等值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下面我们逐一来看。
2.1.1再测信度
用同一份试卷相隔若干天后对同一组学生重测,计算两次测试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即得再测信度。再测信度能够提供关于试卷的测量结果是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两次测验分数的差异主要来自测验条件与受测者身心状况的变化。再测信度高,说明试卷受学生状况和测验环境变化的影响小,可以认为该试卷是稳定的。但再测信度容易受到记忆的影响,所以,前后两次施测的时间要适当。间隔时间太短,学生对第一次测验记忆犹新;间隔时间太长,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学效果等足以改变测验分数的意义,所以,前后两次施测的时间要适当。
2.1.2等值复本信度
用两份等值平行的试卷测量同一组学生,再求得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就得到等值复本信度。当两次测验同时连续施测时(为了抵消施测顺序的影响,可以使半数学生先做A卷后做B卷,使另一半学生先做B卷后做A卷),两份试卷分数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份试卷在取样上的差别,即两份试卷的等值程度。如果两份试卷在不同的时间施测,则分数的差异与两份试卷的稳定性和等值性都有关系,这时所得的信度称为再测等值复本信度。等值复本信度的局限在于,由于复本之间的相似性,记忆的影响仍然不能完全消除,而且编制两份完全等值的试卷也比较困难。
2.1.3分半信度
在测验没有复本且只能实施一次的情况下,可将一张试卷分成难度、题型、分值完全对等的两部分,两部分得分的相关系数即为分半信度。计算分半信度先要对试卷分半,不同的分半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信度值,为了使两半基本等值,可将试题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号,然后按奇数和偶数序号将试题分半。由于分半信度实际上是半张试卷的信度,试卷越长,试题越多,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就越高,所以要用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对信度值进行校正:试中r1为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r为校正后的分半信度。
现将信度估计的几种方法在下表小结: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测验长度(测验越长,题量越大,信度越高)、试题难度(难度为中等,有利于提高试卷信度)、样本大小(样本越大,分数分布越广,信度越高)、试卷内容的复杂性(试卷内容同质性高,信度也高;试卷内容越庞杂,信度就越低)等。还有,学生参加测验时的情绪状态也会对测验结果产生不同影响,所以试卷的信度不会达到1,但是,高质量的试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从而提高信度。
2.2试卷成绩的频数分布分析
频数分布分析主要通过频数分布曲线以及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来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下面介绍它们的意义和优缺点,以利于试卷质量分析的普及和推广。
2.2.1分数的频数分布曲线
根据统计学的中心分布定理,只要考生足够多,他们的水平一般应接近正态分布。判断考试成绩是否近似正态分布,最直观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作出考试成绩的频数分布曲线,看其是否接近正态。具体做法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A.将成绩按百分制划分为十个分数段(一般将5分作为一个分数段)。
B.在全部分数中确定各分数段人数。
C.分数为横坐标,各个分数段的实际人数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
D.描点、作图。(如果90―100有6人,则可在坐标系中作出点(95,6))
E.将诸点连成光滑曲线即得成绩分布曲线。
F.观察分布曲线是否为正态。
依上法作出的曲线若为正态分布曲线,则成绩统计分布较为正常。但如需深入了解和准确描述分数分布的特征,则必须进一步整理出原始分数并计算出描述分数分布特征的各种统计量数。
2.2.2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描述一批分数的集中趋势的量数。集中量数可用于参加同一考试的不同班级之间的比较。集中量数包括有平均数、中数和众数。
平均数就是平均分,即原始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均数具有严密、可靠、容易计算的特点,其缺点是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从而所损害其代表性。
中数,是指把所有考生从高到底排序时,处于之间位置上的那个分数(如果考生人数为偶数,那么中数取处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中数具有意义明确,不受极端数据影响的优点。当均数由于极端数据的存在而失去代表性时,中数可以作为这批数据的代表数值。中数的缺点是缺乏灵敏性,不如均数可靠,不能用代数方法计算。
众数是原始分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分数。它只有在考生人数较多,且有明显集中趋势时才有意义。在考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可能会没有众数,也可能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众数。然而,这些情况出现的几率会随着考生人数的增加而减少。众数的特点是用频数的多少来反映集中趋势,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其频数在总体中所占地比重越大,其代表性也就越强;其缺点是在反映集中趋势上不如均数可靠,而且不能用代数方法准确计算。
2.2.3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描述一批分数的差异程度或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数。集中量数是一个点,表示各分数围绕该点而分布;差异量数则是一段距离,表示各分数与某一量数或与中心点间相差的统计距离。只有知道了差异量数,才能了解集中量数的代表性。差异量数越小,集中量数的代表性就越大,反之亦然。差异量数包括有极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包含全部分数在内的最小区间长度,即一批分数中最高分数与最低分数之差。极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批学生在学业上的最大差异。因此,如果最高分等于满分,或者最低分为零分,又或者两者同时成立,则表明这份试卷无法测出考生水平的最大差距。要适当调整部分试题的难度,才能测出考生真正的极差。极差具有计算简单,意义明确的优点,其缺点是完全取决于最高和最低这两个极端分数,而没有反映出处于两者之间的各分数的差异情况,因此,用它来描述离散趋势的代表性是不合适的。
标准差也被称为方差,是最为常用的、非常优良的差异量数。它是一批分数中每个分数与均数之差的平方和。如果极差和标准差都很小,有两种情况:第一,它表明考生水平接近既没有拔尖的,也没有太差的;第二,表明这份试卷未能测量出学生在该学科水平上的实际差距。一般对于有数十或更多人参加的考试,第一种情况是十分罕见的。因此,若发现差异量数过小,首先应从试卷上找原因,调整试卷的难度。如果极差和标准差都很大,就表明学生的发展不平衡,水平较高和水平较低的考生为数不少,相对而言,处于均数(平均分)附近的考生较少,这时要注重对落后学生的培养。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从而发现教师、学生与命题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本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
[2]沈永欢,梁在中,许履瑚.实用数学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3]刘锦萼,杨喜寿,俞纯权,房俊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4][美]M.R.斯皮格尔,J.希勒,R.J.斯里尼瓦桑著.孙山译.概率与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5]潘承毅,何迎晖.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
[6]王孝玲.教育统计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关键词】语文新教师;试卷质量分析;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试卷质量分析包含多种角度,本文所论述的试卷质量分析并不指分析一份试卷的结构、特色、区分度及命题是否成功、出色,因为这种分析是一种高层次的专家学者的分析,是出于提高教师命题水平的分析。对于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而言,应该要学会每次考试过后,如何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分析自己的教学现状,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细化分析试卷各项,总结教学环节得失
每次考完试后,教师都会很快地拿到学校统计的学生成绩,上面有多种数据,不少老师只是一看了之。笔者认为,教师们还应去做更细化的统计分析工作。那就是不能仅看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一定要将各班试卷上的各项每条的得分率算出来。通过此项数据的比较,自己班级学生在“字的音形”、“词语理解”、“句子语病”、“文学常识”、“诗文默写”、“名著阅读”、“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写作”等方面的素质情况就会一目了然。然后分析自己教学中,这一阶段以来是如何渗透上面诸项考点的学习与训练的。参照数据,哪些是自己的成功乃至过人之处,哪些是自己的不恰当的教学环节方式造成的,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与补救,等下一次考完试后再做同样的分析。相信这样,语文老师一定能找到自己教学中成功与失败之所在。语文教师都会形成自己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但没有哪个优秀教师的风格方法是一成不变、亘古不化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学生,针对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做这样的细化试卷分析,乃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具体分析单个学生,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许多教师在考试之后也会找不少学生交流,但更多的是抓住学生的考分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帮学生把做错的题目再重新理一遍。而笔者认为,教师要借助试卷分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做到全面了解,熟记于心,以便在下一轮的教学中对学生们进行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借助试卷分析,帮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所在,这样学生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自己的学习,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角度。再次,教师要借助试卷分析,帮助学生查找总结这一阶段的方式方法,好的方法要鼓励,有问题的方式要予以纠正。甚至不少学生都没有形成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更要借助试卷分析,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每次考试后,教师若能扎实地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学生不但在情感上感激老师,而且定会有学习上实质性的发展。
三、研究分析试卷考点,有针对性提前渗透
平时的上课质量固然与考试成绩有较大的联系,但笔者认为,一名成熟的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方面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新语文教师还应该去分析研究试卷的考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前的考试来看,无论高考还是中考,各个地区的命题结构基本固定不变,因此教师也应该能够很快地把握住试卷考点。如我们江苏扬州的语文中考题型就大致为:一、积累运用:1.字音2.成语3.病句4.标点5.文学常识6.语序(以上题型为选择题)7.根据拼音写汉字8.默写9.名著阅读10.语文综合实践;二、阅读理解:(一)古诗赏鉴(二)文言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有说明、议论、散文、小说等文体)三、作文。万事只要做有心人,就一定会成功。
四、思考分析试卷答案,提升答题指导水平
其实,当前的语文应试,学生能否掌握语文应试技巧十分关键。而学生应试技巧的形成,在于语文教师对学生答题能力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切实提升自身的答题指导水平。而对于新教师来说,思考分析试卷答案就是一条捷径。因为越来越多的语文主观题阅卷已经在向着有规律量化的方向发展,即学生要多角度思考,多层次地扣住答题要点进行作答。对于这一关键,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是会十分注重学生答题思维品质的培养的,因为学生答题思维品质的优劣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笔者提醒一些语文教师,不要只顾课堂气氛的形式,比如一个问题叫了三四个同学回答并分别予以评价,好像学生的答案合在一起已经十分丰富了,可以漂亮的过关了。其实不然,落实到一位具体的学生身上,他还是不能独立完整地去思考这类题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一名学生回答,教师可以暗示或直接提醒他该从哪些角度、哪些层次去作答,只有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掌握答题技巧,答题思维才会得到培养。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能力的来源与提高,则是对形形的试卷题目答案的思考与分析[1]。
教者们都知道“一桶水、一杯水”的教学比喻,教师的水多固然重要,而事实是学生的知识之水并不取决于此,而是在于教者的倒水之法。对于众多的新语文教师,我们不但要丰富知识储备,更要思考探索提高我们的教学之法。
我班共有46位学生参加考试,总分4277分,平均分93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6.1%。
二、试题分析:
一年级数学期中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七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尽管平时教学中讲、练比较全面,但通过这次检测仍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会读题或读不懂题意,理解题意能力方面差,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失分原因最多的一项的,这些现象应该提醒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例如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说的机会,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需求和学习能力,渗透数学语言并加强学生说的训练,是我们今后的一个教学思想。
2、由于粗心造成的丢分。像加看成减,丢、漏题等。本来学生会做,但由于粗心而丢分,比如今后计算题我们可以这样要求学生:第一,抄一个数、一个符号就要养成回头看一眼的习惯,这样为后面结果的正确提供了保障,第二,要求学生每计算一步要进行简单的验算。第三,做完后要看一下最终的结果是否写在了符号的后面。这样的要求在习惯形成的开始比较费时间,但学生的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
三、典型错题分析:
1、第一题:看图写数,无人丢分。
2、第二题:比一比。(1)比高矮,无人丢分。(2)比轻重。多部分学生失分,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间接地比较不理解或粗心造成错误。从卷面上看学生看图的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
3、第三题:填空题。共5小题。其中第(1)看图比多少(2)填> < = 号(3)填写序数(5)考核数的组成和分解。只有个别学生丢分。主要原因是由于平时练习时不够灵活,学生没有有效地学习方法,或因为粗心,导致个别学生丢分。第(4)小题,看图填空,考核基数、序数和方位,此题丢分较多。有凤英等5位学生掌握知识不好;学逸、陈蕾两位学生不会读题;紫仪等8位学生不注意辨别方位(前后、左右);两位学生漏题不做;14位学生弄错三只和第三只(这是我上课时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但因考试前一天刚自行测试了同图形的题,并进行了讲评,导致这十几位学生因粗心而丢分。
4、第四题:统计图形个数。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大部分同学掌握不错,能够准确认出图形,填出数字,并进行合计。但也有不少同学出现了错误,其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图形的认识不清或是粗心丢漏,而数错个数。
5、第五题:分类。丢分的学生不少。原因同第三大题的第(4)小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透或根本不理解。
6、第六题:计算。个别学生因粗心丢分(算错或漏题)。
7、第七题:看图列式计算。这道题考查出学生灵活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事物的能力。4位学生错了一道题,出现错误原因:是学生不理解图意,分析、推理能力比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从而导致错误。还有两位学生计算的结果出错。在课堂上,缺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今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过分关注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抓得还不够。
2、课堂教学不够扎实,个别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当时应对其加以辅导。
3、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举一反三的灵活性的思维有待于提高。
4、对学的知识缺乏广度的关注,同时忽略质量,导致有的同学,学一道忘一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多。
五、自我反思与改进措施:
1、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备好课,,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注重双基。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的扎实。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如:听课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仔细、书写规范、勤于思考、乐学善问等等。
5、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答案”和“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物理 质量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资助, 课题编号:D/2011/01/056。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65-02
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卷)保持了多年坚持的稳定性,对发挥学业水平测试功能、指导高中物理教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试卷的稳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试卷的题型结构稳定。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卷)由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3题)、填空题(第24题―第25题)、计算或论述题(第26题―第28题)这三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23道,每题3分,计69分;填空题2道,第24题4分,第25题6分,计10分;计算或论述题3道,第26题6分,第27题7分,第28题8分,计21分;全卷共100分。今年试卷的题型结构没有变化,与《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完全一致。
二是考查的内容结构稳定。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卷),物理1模块考题41分,占41%,物理2模块考题40分,占40%,必选模块1-1(或必选模块3-1)考题19分,占19%,符合4:4:2的比例要求。与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中有关试卷各部分知识的占分比例要求高度一致。
三是试卷风格稳定。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卷),继续保持突出对物理必修模块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必备基本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的风格特点,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数据统计分析
非选择题得分情况统计:
总分:31
均分:17.90
得分率:57.74%
二、试卷试题分析
1.试卷知识的覆盖面广
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卷),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的覆盖面广。试卷考查了物理学科必修1、必修2、选修1―1(或选修3―1)三个模块共60个知识点中42个(其中A级知识点28个,B级知识点7个,C级知识点5个, 级知识点2个)。全卷试题对《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规定知识点的总覆盖率为70%(其中对A级知识点的覆盖率为65%,对B级知识点的覆盖率为100%,对a级知识点的覆盖率为40%)。同时,试题覆盖了必修教材所有章节的内容和选修教材大部分章节的内容。
2.突出对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
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卷)选择题中,大部分是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中学物理中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方法,试卷突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如第1题,考查力学单位制的三个基本单位;第2题,结合实际考查对惯性的理解等等。试卷突出考查了《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重点知识点,如物理1中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物理2中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这些重点知识内容。
3.试卷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试卷考查了最基本、最常用的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第4题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第25题“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中研究问题的控制变量法等等。通过考查有关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
4.试卷注重联系生活的实际
新课程强调物理学习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卷)试题关注了考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力的考查。例如第3题:在公交车急刹时出现的情景,考查惯性现象的应用;第11题:小朋友在荡秋千的情景,考力做功的情况;又如第14题:喜气的日子挂灯笼,考查受力的情况分析;再如第26题:以我国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降落为情景,考查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计算,运动位移的计算等,这些情景都来自考生的身边。
5.试卷追求稳定,适度创新
201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卷)追求稳定的同时,又有适度的创新。如第20~23题,这4题的情景来源于同一份材料,从这份材料的不同方面设置问题,有新意。
三、反映的问题
1.试卷中反映的问题
2013年的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卷)整卷缺少控制优分率的考题,我们来看一下各题的得分率:
没有一道考题的得分率低于30%的,最低的得分率是第27题,得分率也近35%,优分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试卷增加一两道控制优分率的考题会更好。
2.从阅卷中反映出来学生的问题
1)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深入。
从考生的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考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深入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而造成的。如26题,常见的错误把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写成F=■mv2等,这些最基本的知识,还有些考生没掌握。
2)对物理数据的运算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从考生答题情况看,考生因对物理数据的运算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而产生的错误不少。如26题,28题,常见的错误:对有效数字的书写不当而造成不应该的失分,还有些考生对幂次的运算出现差错。还有一些考生能列出解题所需的两个过程方程和两个状态方程,但没能推导出几个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
3)对新的情景题与开放型试题不适应。
每年的高考题中常设计一些新的情景,在中学教材或一些教学参考书中很难看到的一些物理情景,大多数考生对此类习题不适应,这类习题一般得分率低,反应出现在教学中应试训练的弊端,学生的创新能力差。如28题,本题大部分考生的错误在不知道求什么,很少考生能判断出无论运动员以多大速度从A点水平跃出,他们落到斜坡时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4)对物理过程的图景分析不清。
如果对物理问题的过程图景分析不清,就不可能正确地解答物理问题。考生因对物理过程的图景分析不清而失分很多。如27题,要求出w大小的范围,不知道小球在最高点时,可以求出 w的最大值。
四、几点建议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是要保证合格率,限制优分率的。要求一份试卷95%以上的考生考及格,10%左右的考生考优秀比较困难。要放开命题教师的手脚命制好的试卷,建议用比例的方法划分优秀率。合格按考分划分符合学业水平测试的性质,优秀是相对的,可以按比例划分等第。
此外,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深入,还要加强对数据的运算和处理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2]邓海霞,梁德清.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招生广西统一考试物理科质量分析[J].广西物理,2002,23(4):46-53.
[3]王后雄,漆应该.新课程下高考物理质量评价标准及试卷结构技术指标构想[J].中国考试,2007(7):19-25.
[4]韦中庆,韦程东.Spss软件在高中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2,6(14):16-50.
[5]姜刚.深化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 切实提高命题专业化水平[J].中国考试,2013,1:3-8.
作者简介:
施凤丽(1989―),女,江苏苏州人,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
一、试卷特点分析
1. 本次测试为九年级上期期末测试,考试范围为第一至第八单元的全部内容,即九上全册和九下第一章金属的全部知识点。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与中招不同。
2.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3.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5.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6.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
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7.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全卷由四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四种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综合探究问题的能力。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试卷图文并茂,符合初三学生特点。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如选择题的第九题;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如综合应用题的第五小题;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如填空题的15小题;化学方程式记忆不牢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表现在对于改变装置的气体收集方法不能正确选择;对于实验过程中药品的添加顺序不清楚;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等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能正确归纳出不同化学反应的相似之处;对于物质的分类方法含糊不清;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要抓住本次测试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避免花架子。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里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一些开放性试题强调实验、观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一向开放性转化。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4.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5.联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双基”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学习,要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讨论和交流,寻求解答途径。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关 键 词:合伙制;有限责任制;有限责任合伙制
中图分类号:F23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12-0125-04
一、引言
目前我国和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相比,主要的缺陷在于其诚信度不高、社会形象不佳、员工关系紧张。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我国对于会计师组织所制定的法律存在缺陷,我国会计师组织法同时存在两种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即1993年出台的《会计师组织法》,承认有限责任制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存在[1]。然而会计师组织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组织形式,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一般企业相比较而言,其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风险要高于一般企业,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要向社会大众负责并发表审计意见且承担审计失败的风险。如此看来会计师事务所的环境和组织形式对于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有紧密的联系,因此组织形式的设计对于我国会计师行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问题的由来
我国自1993年《会计师组织法》颁布以来,所承认的会计师组织形式有两种,一为有限责任制,二为合伙制,评价其组织形式有助于对其了解:
1. 有限责任制(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简称LLC):是由注册会计师认购会计师事务所股份,并以其所认购股份对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它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股份制形式迅速聚集一批注册会计师,建立规模型大所,承办大型业务;可以减轻注册会计师的个人所得税。缺点是降低了风险责任对执业行为的高度制约,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
2. 合伙制(Partnerships):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注册会计师组成的合伙组织。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它的优点是,在风险的牵制和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强化专业发展,扩大规模,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缺点是,建立一个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任何一个合伙人执业中的错误与舞弊行为,都可能给整个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灭顶之灾,使之一日之间土崩瓦解。
另外还存在一个有待完善的组织形式,即:
3. 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简称LLP):是事务所以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各合伙人对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既融入了合伙制和股份有限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的优点,又摈弃了它们的不足。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已成为当今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组织形式发展一大趋势。有限责任合伙制是为了克服无限责任制和合伙制的某些缺陷产生的。
(二)台湾地区的会计师组织的比较和借鉴
我们之所以将我国台湾地区的会计师组织形式与大陆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进行比较,是因为台湾地区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时间较我国大陆会计师组织早,台湾地区会计师事务所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即从事民间审计,这较大陆会计事业发展多二十年,尽管台湾地区会计师制度和法律与我国大陆存在诸多差异,然而其组织的合理性安排仍足以提供有利的参考。
目前台湾地区《会计师法》只承认两种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态,即个人执业事务所(Sloe practitioners即独资型会计师事务所)和联合执业事务所(Partnerships即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2]据“会计师事务所服业调查报告”显示,在2002年普查资料的762家事务所中,其中525家属于个人执业事务所形态约占69%,237家属于联合执业事务所形态约占31%。[3]
由以上可知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会计师组织的差异明显,台湾地区的法律并没有承认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存在,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比例集中在个人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而我国大陆会计师事务所自1995年完全从挂靠单位脱钩以后,基本上都是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主要原因在于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有利于满足大型企业审计业务的人员需要和自身规模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既缺乏一套严格的法律体制来约束它,又没有像合伙制一样具有强而有力的自我监督能力,因而无法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例如安达信、中天勤等采用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造假事件审计失败造成的损失,受害最深的莫过于投资者。此外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势必会建立分所,而总所对分所在异地的业务质量控制又是一个关键,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对分所的质量控制很难有效控制,同样也无法保证社会大众的对其信任程度,故一般并不随意采用该组织形式。而目前发达国家如英、美等国对于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的法律规定是相当严格的。[4]
我国大陆目前《会计师组织法》关于有限责任制的违规惩戒和行为标准上并没有相当严格的法律制裁措施,也正如此,1995年会计师事务所从挂靠单位脱钩以后,约有90%的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为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5]而采用合伙制的事务所却是少之又少。我国大陆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大部分选择有限责任制的原因在《中外会计师事务所形式之比较》[6]中作者李健认为:首先有限责任制其会计师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相比于其他会计师组织形式较低,其次会计师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有限,由于会计师仅以其有限的资金承担有限的个人风险和社会责任,在社会责任较低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使得会计师铤而走险。如此看来有限责任制仅重视了会计师自身利益却忽略了广大社会群众的利益。
有限责任合伙制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最佳组织形式,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趋势,而且这种形式是解决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和会计师责任明晰化的有效方法。然而有限责任合伙制的优势在我国能够得到体现吗?对此,作者走访了两岸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并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我们的研究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借以了解海峡两岸企业和执业会计师对不同会计师组织形态的看法。研究的内容包括:(1)描述资料收集,包括问卷研究对象和问卷回函情况;(2)分析调查之可信度;(3)叙述资料分析所使用的统计方法。
(一)样本及资源
笔者通过海峡两岸的知名企业部门职员以及在职会计师,发放问卷200份,共收到有效问卷78份,回收率约为39%,其中7份为企业在职经理,35份为企业在职职员,另外36份为在职会计师,关于调查地区分布如下:
表1所在城市
为保证各地区想法不过于集中,该问卷的发放以两岸主要城市为主均匀分配。
关于调查问卷者的要求,也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情况如下:
表2组织单位
其中关于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调查问卷也平均分配给两岸地区,目的是为了保证问卷分配的合理性。
(二)问卷检验中的可信度检验
所谓可信度,就是量表的可靠性或稳定性。一个量表的可信度越高,说明量表越稳定,采用该量表测试或调查的结果就越可靠和有效。
对态度量表常用的检验可信度的方法为L. J. Cronbach 所创的α系数,其公式为:[7]
其中K为量表所包括的总题数, S2为测验量表总分的变异量, S 为每个测验题项得分的变异量。α系数值界于0~1 之间,一般认为α系数值界于0.65~0.70 间是最小可接受值,α系数值界于0.70~0.80 之间相当好,α系数值界于0.80~0.90 之间非常好。
我们将筛选的78份会计师组织调查问卷作为原始数据进行可信度分析,借助SPSS 统计软件,可计算出以下结果:会计师组织调查问卷的题项为20 ,α= 0.7447;说明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
(三)问卷题型的设计与回复
本问卷主要是以会计师个人乃至于事务所组织为主的调查问卷,问卷的题型主要有五个部分,分别为会计师应具备条件问题、会计师成长环境问题、会计师组织绩效问题、会计师组织变革问题和法律政策制定问题。
关于会计师个人应当具备条件的问题,有42%的答卷者认为我国投资者目前对会计师个人所存在的最大不满在于会计师缺乏职业道德,其中大部分为在职会计师;而有43%的答卷者认为原因在于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质量较低,其中大部分答卷者为企业职员。在42%的答卷者中有92%的在职会计师认为造成审计意见存在风险的原因在于客户不成熟。最后有60%以上的问卷者认为会计师首应具备的条件应当是职业道德,可见就我国投资者对于会计师个人的要求主要是会计师个人发表审计意见的独立性,而客户的成熟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审计意见的质量。
对造成我国会计师行业出具非公正的审计意见原因,有45%的答卷者认为是由于同行之间竞争激烈造成的,另有45%的人认为是审计利润诱惑所造成的,可见影响会计师出具非公正审计意见的原因在于会计师生存空间狭小以及个人利益的驱使所造成的。
在会计师的成长环境问题中,关于我国会计师个人最需要成长环境,有80%以上答题者普遍认同社会的认可和信任为会计师最需要的个人发展环境,而有46%的答题者认为合伙制是适合会计师发展的组织形式;42%的回答者认为有限责任制是适合会计师生存的组织形式。具体观察在回答合伙制的46%的人中基本上为企业职员,而回答有限责任制的42%的人中基本上为在职会计师,由此可见基于利益的不同,有限责任制比较能体现会计师的个人利益,而合伙制更能代表的是一般投资者的利益。且有93%的人认为合伙制的组织环境有利于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时的公正和独立性,而有80%的人认为有限责任制的组织环境较不利于保持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时的公正和独立性。由以上环境问题得出的结果与本文的思想是一致的。
关于组织绩效问题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衡量组织绩效的标准、组织绩效的选择以及如何提高组织绩效。就衡量会计师个人绩效的标准来看,有48%的人认为影响衡量会计师组织绩效的标准为职业能力水平和职业经验,其中大部分回答者为在职职员;而另外42%的人认为事务所产生的利润是衡量会计师组织绩效的标准,基本上答题者为会计师。就事务所组织绩效选择而言,有46%的问卷者认为合伙制能有效提高组织绩效,其中大部分为企业职员;而另外46%的问卷者认为有限责任制能够提高组织绩效,其中大部分回答者为在职会计师。在如何提高事务所绩效的问题上,有47%的人认为提升薪资水平是提升事务所组织绩效的有效方法,其中大部分为在职会计师;而43%的人认为尽量减少审计工作不必要的内容和风险是提升事务所绩效的有效办法。由此可见就社会投资者而言,会计师的个人职业水平和经验是衡量事务所绩效的标准。
关于会计师组织的问题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我国会计师组织目前存在的缺陷和了解会计师组织改革的障碍。对此,主要调查了社会公众对于有限责任制的看法,其中有42%的答卷者认为有限责任制存在的弊端主要来源于社会的不信任,而有47%的人认为其弊端主要来源于我国会计师组织法对于有限责任制并没有制定严格的严惩机制。对于如何从客观上保证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有50%的答卷者认为对事务所组织进行合伙制改革有助于提高会计师审计质量。关于新的有限责任合伙制改革障碍,有45%的答卷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呈现小散乱状态,改革的时机尚不成熟;而另外有50%的答卷者认为我国法律体制尚未完善,缺乏政策上的客观支持。而就改革的主体――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不愿意接受合伙制改革的原因来看,有41%的答卷者认为事务所是不愿意承担连带责任风险,持该观点的大部分为企业职员;另外有50%的答卷者认为有限责任制对于事务所和会计师本身较为有利,其中大部分答卷者为在职会计师。结果表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的弊端在于社会对于有限责任制的不信任和法律政策上的缺陷,而合伙制的改革有助于提高我国会计师组织的审计质量。
最后就法律和政府政策对组织变革的影响进行了调查,有46%的答卷者认为我国《会计师组织法》应当增加约束会计师行为的规定。另外46%答卷者认为应当加大对会计师组织的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在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有限责任制的变革中,有48%的答卷者认为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法律还有待完善,有46%的人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具体的政策配合是有限责任合伙制能有效实行的关键因素。总而言之,如果采取有限责任合伙制的变革,其可行性关键在于法律的完善程度和事务所的有效配合;如果不采取组织变革,对于我国目前的组织形式应当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和增加约束会计师行为的规定。
三、研究的结论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有限责任合伙制是适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该制度的存在需要三个条件:首先是会计师组织规模足够大,纵观采用有限责任合伙制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其组织足够规模化,并以平均每年19.8%的速度扩张其业务[8],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还处于组织规模小、分布较为零散的阶段,故还不具备采用这种组织形式的条件。其次,有限责任合伙制需要法律体制制定相当完善的环境,如英、美国对该制度法律的制定是相当严格的,而由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答卷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尚不完善,故我国目前尚不具备适合有限责任合伙制生存的法律环境。最后则是该制度安排后事务所的配合程度,由于我国目前绝大部分事务所以有限责任制为主,由问卷的结果表明大部分事务所在职会计师不愿负担更多的连带责任风险,采取此制度有可能会引起会计师行业的反对呼声和抵触情绪,因此我国采用有限责任合伙制还需要等时机的成熟。
我国目前所采用有限责任制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我国采用有限责任制的比例过高,约占我国事务所的90%,就社会信任角度而言组织分布的合理性还有待提高。其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有限责任制代表的会计师利益大于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一旦事务所出现审计责任问题,其出资额有限,造假成本相对较低,而这微小的资金赔偿相较于投资者损失是微不足道的。最后,我国目前对于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行为约束的标准和惩戒力度尚不完善,从问卷的结果表明有限责任制不利于从经济利益上防范造假行为的发生,故应当逐渐减少其存在的必要。
虽然合伙制本身存在事务所无法规模化和连带责任风险过大的问题,同时我国会计师行业还处于一个初始发展阶段,连带责任的风险固然影响事务所会计合伙人之间的利益,但是,连带责任可以迫使会计师之间相互监督,而事务所自身也会谨慎选择合伙人,这不仅满足了投资者的利益,且对事务所的安全性来说也是有效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事务所的社会信任程度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出于事务所的规模化和满足大企业审计业务的需求而言,有限责任制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必要,但其数量和比例应当减少至合理的比例。最后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师组织事务所未来应当逐渐减少有限责任制的存在比例,并采用合伙制为主的形式。
――――――――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审计[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台湾省. 会计师法[M]. 台湾地区,行政院,1983.
[3]袁镇中. 台湾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再探讨[J]. 台湾政治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04,(7).
[4]甘小晶. 过错责任: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6).
[5]河南省财政厅会计师. 会计师事务所不同组织形式的特点分析[J]. 财税与会计,2003,(7).
[6]卢纹岱. 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2版)[M]. 电子工业出版社.
[7]李健. 中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之比较[J]. 江西社会科学,2004,(1).
[8]刘世瑾.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浅说[J]. 经营学苑 Economy & Management 2000,(8).
本文所说的特优生,是指在本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且有希望成为区县中高考状元甚至省市前列的优秀学生。一个学校首先要争取有这样的一批苗子固然重要,但如何把这样的苗子培养成真正的特优生更是问题的关健。从起始年级开始,抓好每次重要考试的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就是特优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一些学校由于不知道怎样开展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纵然有几个特优生苗子,等到学生毕业时也是“泯然众人矣”,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事。本文就月考或期末考试中的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从年级、教师、学生三个维度作些探讨。
一、 年级如何进行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
每次月考或期末考试后,年级都要在一定的场合进行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一般在年级考试质量分析会上,将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也可以招集相关教师召开专门的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会。这样做,旨在让大家了解在特优生培养方面谁做得更好,谁需要奋起直追,从而强化相关教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为达此目的,只有选准分析的维度,才能让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感到科学合理,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工作动力。
年级对特优生考试质量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从单科级名次(有市县名次更好)来看,同一特优生单科名次较好的是哪几个学科,相对薄弱的是哪几个学科;特优生群体单科平均名次较好的是哪几个学科,相对薄弱的是哪几个学科。
第二,从与各单科年级(或市县)最高分的差距来看,同一特优生差距较大的是哪几个学科,差距较小的是哪几个学科;特优生群体平均差距较大的是哪几个学科,差距较小的是哪几个学科。
第三,若有市县该次考试的有关数据,还可以就本校特优生群体各单科的平均分、平均名次与市县其他学校的特优生群体进行比较。哪些学科占优势,需要鼓励;哪些学科薄弱,需要鞭策,就一清二楚了。
第四,从历次考试来看,同一特优生单科名次有进步的是哪几个学科,有退步的是哪几个学科;特优生群体单科平均名次有进步的是哪几个学科,有退步的是哪几个学科。
第五,从历次考试来看,同一特优生与各单科年级(或市县)最高分的差距,在缩小的是哪几个学科,在扩大的是哪几个学科;特优生群体与各单科年级(或市县)最高分的平均差距,在缩小的是哪几个学科,在扩大的是哪几个学科。
第六,给每个特优生确定一至二科的薄弱学科,由任课教师在下一阶段加大培优力度。要求相关教师将培优内容和培优记录表,每周上交年级备案。
作为学校或年级,在期末考核中,对在特优生培养中取得突出成绩者,要予以特殊奖励;对工作不落实或出现较大退步者,要进行个别谈话,认真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并加以落实。
召集相关教师参加的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会,每个相关教师都要作本学科的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二、 教师如何进行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
每次重要的考试后,应明确要求各相关教师对指定的特优生进行考试质量分析,这样可以弄清特优生该学科近段时间学习的主要问题所在,从而提高对特优生培养的教学针对性。
教师进行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首先要对本次试卷质量进行简要的评价。这套试卷与最新的高考(或中考)试卷结构是否一致?与高考(或中考)试卷比较,其难度怎么样?本学期所学内容之外,以前所学的内容覆盖了多少?对优秀学生是否有较高的区分度?如果一套试卷没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对特优生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了。
其次,要统计出班级单科前10名学生各小题的得分及得分率,以便将特优生的各错题放在班级优秀学生群体中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带有共性的教与学的问题。只要求分析前10名学生,是为了操作简便,降低工作强度,易于教师持久开展此项工作。
其次,教师要对特优生的每个错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加以分类。是审题有误吗?是事实性知识记得不牢吗?是概念性知识理解有误吗?是程序性知识或答题模式或解题技巧掌握得不熟吗?是书写失误吗?是学科思维存在障碍吗?是考试心理障碍吗?
再次,根据其错误原因,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进行适当的跟踪训练。尤其是针对概念性知识理解有误,答题模式或解题技巧掌握得不熟的情况,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一定量的针对性训练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这里要强调的是,补救措施既包括针对某几个具体问题的临时性措施,也应包括针对带有倾向性问题的阶段性、系统性措施。如针对学生材料作文偏题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只解决本次作文偏题,还要就如何避免类似作文偏题问题进行系列训练。
最后,各位老师还可就特优生培养工作,向学校或年级提出合理化建议。另外,特优生的答题卷和对特优生的考试质量分析,每次要由任课教师复印存档,以便不时查阅,对症下药。
三、如何指导特优生进行考试质量分析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年级的分析,教师的分析,都是外因,学生本人才是内因。特优生本人在考试后进行质量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弄清自己以后一段时间的着力点,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然,不宜繁琐,不宜用时过多,以免干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为此,作为年级组或学校,设计一个简要的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表,让学生填写,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特优生考试质量分析表,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前历次考试中各单科和年级(或市县)最高分比较,最小的差距是多少?
2.本次考试各单科的分数和级名次。
3.本次考试各单科的年级(或市县)最高分,以及获最高分的学生姓名。
4.本次考试各单科与年级(或市县)最高分的差距是多少。
5.下次考试各单科的差距目标。
6.本次考试失分分类统计。(1)审题有误失分多少?(2)知识记得不牢失分多少?(3)答题模式或解题技巧掌握得不熟失分多少?(4)计算失误失分多少?(5)书写失误失分多少?(6)思考不周失分多少?(7)考试心理障碍失分多少?
7.本次考试中最不应该丢的5至10分是哪些学科的哪些考点?怎么改进?
8.以后一段时间,要重点抓的一至二科是什么?怎样抓?
9.本次考试自己比较满意的是哪几点?
上述前四项可以由年级组或班主任填写。
设计上述第一项,是要让学生和过去比较,本次考试和历次考试中与年级最高分的差距是在缩小还是在扩大。
设计上述第三项,是要让特优生对有一定差距的学科,有一个明确的追赶对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更能激发出一个有志者的拼搏精神。
设计上述第四、五项,是要让特优生将各单科都和年级或市县最高分比较。即使是总分第一名的学生,也不可能科科都是年级或市县第一名,这样比较就会有差距,有差距就容易产生奋起直追的动力。而如果只和第一名的总分比较,有可能次次都是某位同学第一名,只容易让其志得意满,丧失更上一层楼的动力。
设计上述第六至八项,是为了让特优生分析自己的失分原因,找出可以解决却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便下次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九项,旨在让他们找出自己的亮点,及时给自己鼓劲,这样会更有勇气和信心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关键词:试卷分析;难度;区分度;信度;考试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96-03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本科生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则是大学发展的中心任务。在目前的大学教学制度下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更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测评的工具。考试成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可以比较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教与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考试不应该是一门课程教学过程的终结,通过对考试过程和考试成绩的分析与反思应该是教、学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契机,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简称生物统计,是石河子大学农学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田间试验中常用的、基本的试验设计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两部分,是农学院各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完成毕业论文以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须掌握的一门课程。“生物统计”这门课程相对比较抽象,往届学生反映在其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难懂,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期末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何种考试方式以及考核哪些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作者对我校农学院2013级林学和种科专业的87名学生的《生物统计》考试卷面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做出考试质量评价,为今后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测试对象为我校农学院2013级林学和种科专业的87名学生,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明道续主编的《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三版),由同一名教师授课。试卷命题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安排,按章节内容所占学时比例分配不同章节的分值,以教学要求的分级(掌握、熟悉、了解)和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来确定分数的分布,由专职教师从题库中抽题组出二份试卷分别为A、B卷,并由我院专门负责课程考试的教师随机选一份试卷作为学生考试试卷,另一份作为考试备用卷。学生考试安排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采用一人一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由专职教师监考,考试类型为闭卷。本门课最终总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构成。本文主要针对期末卷面成绩进行分析。
(二)方法
根据教育测量学和教育统计学原理,将测试的87名学生的卷面成绩以及每道题的答题情况输入设计好的Excel表格,利用Excel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考试质量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成绩分析、试题质量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成绩分析主要侧重在考试的综合水平,评价指标有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标准差、分数段分布等。试题和试卷质量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区分度(D)、难度(P)、信度(α)等指标[2-3]。区分度(D)是试题对考生水平的区别能力。难度(P)试题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计算为各题学生得分平均值和各题满分的比值,通常记为P。信度值是试卷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的反映,本文中将各题得分标准化处理后采用Alpha系数计算信度值。
二、结果
(一)试卷构成
《生物统计》考试试卷及分值构成为公式10小题,满分15分;名词解释10小题,满分15分;填空题20空,满分20分;简答题2小题,满分10分;计算题4小题,满分40分。其中公式、名词解释和填空题为客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重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简答题和计算题为主观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的试验设计方法及其数据统计分析的应用和理解。
(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考试成绩的总分为100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26分,全距为69分,平均成绩为72.41分,标准差为13.59,及格率为89.8%,优秀率(90―100分)为5.68%。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表明,70―79分之间频次最高,总体基本呈正态分布。
(三)试题质量分析
试题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计算为各题学生得分平均值和各题满分的比值,通常记为P。根据P值的评价范围,《生物统计》考试各试题的难度系数及评价如下:(1)公式,0.7268,较易;(2)名词解释,0.6877,中等难度;(3)填空题,0.7736,较易;(4)简答题,0.6379;中等难度;(5)计算题,0.6963,中等难度。其中公式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统计分析中重要知识点和公式的识记和应用,各水平学生均能答,主要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简答题和计算题为主观题,难度中等。
题目区分度是题目区别学生实际水平的量度,记作D。它是考试项目有效性的指标[3]。如果高水平学生在考试题目上能得高分,低水平学生在考试题目上能得低分,则该考试题目区分学生水平的能力强。如果高水平学生和低水平学生在考试题目上得分没有差异,则该考试题目区分学生水平的能力弱。本文中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为: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P1-P2。根据D值的评价范围,《生物统计》考试各试题的区分度系数及评价如下:(1)公式,0.4174,很好;(2)名词解释,0.4493,很好;(3)填空题,0.3174,良好;(4)简答题,0.7283,很好;(5)计算题,0.4370,很好。除填空题外,各题型的区分度值都大于0.4,评价结果达到很好水平,填空题的区分度稍低,但也已经达到良好水平,表明该试题的整体区分度很好,基本上无需淘汰。
信度值是试卷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的反映[5]。本文中将各题得分标准化处理后采用Alpha系数计算信度值,Alpha信度系数为0.7365,根据信度的评价范围,该试卷的信度较高。
三、讨论
试卷质量分析表明,本次考试的试卷总体上具有良好的难度、信度和区分度,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校农学院的学生一般在大二暑期进行毕业论文试验,大三上学期学习生物统计课程,在此基础上,从课堂的师生互动反映出学生对田间试验设计方法的理解较好,但大多数学生会将毕业论文的写作放在大四第二学期,因此尽管已经完成了论文实验,但数据的整理、分析却在一年多以后进行。从本课程第四章假设检验开始,因为涉及众多公式及其应用,学生普遍感觉枯燥难懂,这在总分为40分,而卷面成绩全距却为33分,标准差为7.38分的计算题部分也显示出来。因此,从此方面,建议毕业论文老师在学生做完试验后能督促他们尽快分析和处理数据,不仅能尽快发现和弥补试验中的问题,也利于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充分利用我校大一、大二年级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鼓励学生积极申报,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活动,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数据独立分析,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到“学有所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科研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分类方法,把人的认知水平从简单到复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6],本课程试题设计也是按照教学内容(章节或部分)的教学时数和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权重;再按教学大纲要求、教育目标分类进行试题类型和难度等方面的权衡。试卷中公式、名词解释以及部分填空题主要为识记和理解,各水平学生均能答,试题较易,因此平均得分较高。部分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及其综合评价,尽管试题中设计的试验已经考虑到运算量的问题,但平均得分较低,其中计算题得分两极分化严重,说明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统计知识的功底并且能够灵活应用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挑战。此外,考试中笔者还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同学对于基本知识点和概念的记忆非常准确,作答和课本上的表述完全一致,但是在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上却存在问题,不会变通;而有些同学的情况却与此相反,记忆类题目回答不是很好,但是理解和分析类题目得分较高。说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考试的适应性之间密切联系,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与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积极进行教与学的互动,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试题构成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考试适应性,使考试成绩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提高考试对于学生发展评价的公正性。
从理论上讲,一般考试成绩呈现正态分布表明试卷的难度适宜,如果呈现偏态分布,则表明试卷的难度偏高或偏低。本次考试卷面总成绩呈较好的正态分布,说明试卷难度适意。但全距为69分,标准差为13.59分,说明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尽管试卷质量分析表明,本次考试的试卷总体上具有良好的难度、信度和区分度,但笔者认为,还应分析各题型得分是否为正态分布。以本课程考试为例,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的试验设计方法及其数据统计分析的应用和理解,是本课程的重点,其分值占卷面总成绩的40%,但是学生得分分布却为偏态分布,意味着计算题部分整体难度偏低。这也引发我们对当前大学考试质量的思考。目前课程考试主要以教研室为单位作为命题小组,试卷的编制一般由任课教师自主决定,在这种情况下试卷难度一般很难把握,教师一般是按照自己对课程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自行确定考核内容和难度,但是其中隐藏着某种程度的“分数信任危机”甚至可能引发“教学质量危机”[7]。降低试卷难度,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平均分较高,看似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掌握很好,但是分数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导致分数信任危机,降低教学质量。由此说明,试卷中任一题型的检测和区分功能是有限的,整套试卷的题型选择以及同一题型的数量及其所预检测学生的认知层次的高低和范围还需试题编制者认真思考。
每次考试之后,我校教学管理部门都会要求各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以下统计:(1)期末综合成绩频数分布;(2)平均分和标准差;
(3)最高分、最低分和全距。如果是多班级共同的专业课程要分别提供课程和各班级的平均分、标准差、全距、正态性情况,同时提供平时成绩和总评成绩的各项指标。但是忽略了期末考试本身所具有的评价教学的功能,而只把考试当作评价学生学习的工具,建议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在进行考试成绩分析的同时也要重视试卷质量的分析,设置合理的试卷效度、信度、区分度以及难度。避免为提高及格率,降低试卷难度和区分度,拉高平时成绩提高总评成绩等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现象。
本次《生物统计》考试分析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本课程作为我校农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计算机发展的日新月异,统计分析在各领域的作用日趋重要,统计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需要和科研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之一。尽管本课程的48学时中包含有8学时的上机训练,以及本院开设的另外一门选修课《计算机数据处理》,但是学生在进行论文数据分析过程依然表现出统计知识的欠缺,因此建议本课程的考试能将笔试和机试结合起来,适当提高试卷的区分度,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代红,陈刚,肖建修,程江洲.“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2]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17-118.
[3]刘新平.教育统计与测评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148,162-163.
[4]裴利华.SPSS统计软件在试卷分析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1,(2):17-18.
[5]张h.SPSS软件在英语试卷质量分析中的解析及应用[J].职校论坛,2013,(7):320-325.
[6]戴洪萍.高校专业课程考试质量的分析与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86-89.
[7]曹中平.考试分析与教学反思:以一门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04,(2):38-42.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Biology Statistics"
LI Chun-Yan,LI Cheng,GONG Jiang,SHI Pei-Chun
(College of Agricultur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0,China)
本次年级组召开期中考试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旨在希望全体同仁以这次考试为契机,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一下繁杂的思绪,让我们用爱心与智慧引领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反思、总结自己前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为今后更加扎实认真搞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年级决定本周五下午召开家长会,将分两个阶段进行:3:30—4:30全体家长在阶梯教室听我们请来的宜昌市心理咨询专家黄兴芹教授作报告,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年级组要求全组没课的老师们务必参加。之后各班召开家长会,考虑到天气*寒冷和学生在户的安全问题,建议各班让学生带小凳子与家长一起参加家长会。要求:黑板上写一句家校共勉的主题语;家长填写“家长学校签到表”;不许公布学生成绩和名次;担任本班语数英物学科教师要到会;通过召开家长会,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工作思路,从而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校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培养出身心两健的人才。
老师们,是教育的力量把我们联在一起,形成了八年级这个大家庭,让我们珍惜这份缘,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团结一心,愉快合作,共创八年级的辉煌!
接下来:
1、 命题老师进行质量分析,每人5分钟
(语文:房鸿权;数学:刘昕;英语:闫光琼;物理:杜家全)
每人4分钟
3、支部书记刘洪玉反馈八年级家长在“五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中反映出的问题。
4、学校领导徐校长讲话
八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小结
为了开展好本次质量分析会,会前年级做了以下工作:
1、与徐校长协商开会的时间及各班召开家长会的时间和要求;
2、与支部书记商议如何向教师反馈家长在“五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中反映
出的问题;
3、向备课组长书面传达学校对这次质量分析会的要求;
4、向班主任老师下发了“扶花促苗活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