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油田化学论文

时间:2023-01-30 14:39:53

导语:在油田化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油田化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防砂技术;化学防砂;固砂剂;热采稠油井;技术发展;辽河锦州油田;综述

锦州油田现生产区块主要有锦45 块、锦7 块、欢17 块、锦25 块、锦16 块等,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油井出砂一直是制约油田正常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2000 年出砂井数873 口, 2005 年上升到1056 口。 这些区块呈现的特征是出砂的套变油井逐年增多,出砂粒径逐年变细,出砂量逐年增多。其中锦45 块和锦7 块由于成岩作用差,胶结疏松,油井出砂极为严重。机械防砂、压裂防砂、螺杆泵排砂等防排砂技术受井下工具的限制,均不适用于出细粉砂油井和套变油井防砂,而化学防砂具有其他防砂措施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具有固化强度高、有效期长、对地层伤害性小、施工简便的特点,所建立的人工井壁能有效地阻挡地层出砂,具有普遍性,能很好地解决各种油井防砂问题,是解决套变油井和出细粉砂油井防砂难题的有效方法。

1  化学防砂技术的发展历程

锦州油田已开发15 年,油井出砂一直是影响油田开发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毕业论文 化学防砂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油田开发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2~2005 年期间化学防砂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 1992~1995 年,在稀油和稠油区块分别使用以长效黏土稳定剂为主的FSH2901 稀油固砂剂和以无机物为主的BG-1 高温固砂剂。

(2) 1996~1997 年,稠油井化学防砂技术有了新突破,先后开发并研制了含有有机成分的三氧固砂剂、高温泡沫树脂和改性呋喃树脂溶液防砂剂。

(3) 1998~2002 年,以具有溶解和溶合作用的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代替长效黏土稳定剂成为稀油井化学防砂技术的主流,以含有水泥添加剂的有机硅固砂剂代替了三氧固砂剂。

(4) 2003~2005 年,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由于有效率较高和有效期较长,医学论文 成为化学防砂技术的主流,其余早期的化学防砂技术不再使用,同时LH-1 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通过了现场试验。

2  化学防砂技术的应用效果

2.1 FSH-901 稀油井固砂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FSH-901 固砂剂主要成份为线性的高分子阳离子型聚合物N2胺甲基聚丙烯酰胺,这种聚合物中阳离子与黏土晶格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作用,中和黏土表面的静电荷,消除黏土片层间的排斥力,使黏土呈吸缩状态,阻止黏土膨胀引起砂粒运移。由于与黏土发生交换的阳离子是连接成链状的,可在黏土颗粒表面形成强大的吸附膜,包裹黏土颗粒,使黏土颗粒与泥砂颗粒牢固地黏结在一起,又可防止其他阳离子的侵入和交换,达到固砂和防止油层出砂的目的。

(2) 应用效果 1992~1997 年,使用FSH-901稀油井固砂剂总计施工136 井次,有效107 井次,有效率78.7 %。

2.2 BG-1 高温固砂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该高温固砂剂是以含钙的无机化合物为主体,加入有机硅化物及分散剂,经密闭表面喷涂工艺处理制得的白色粉末状固体颗粒。在快速搅拌下将该剂分散在水介质中,配制成微碱性的悬浮液,在注汽条件下挤入井内,其中的硅化物在井筒近井地带高温表面发生脱水反应,将地层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固砂的目的。

(2) 应用效果 1992~1995 年,使用BG-1 高温固砂剂总计施工79 井次, 有效63 井次, 有效率79.7 %。

2.3  三氧固砂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三氧固砂剂由粉状氢氧化钙、碳酸钙、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分散剂、助乳化剂及其他助剂组成。承载于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上的乙氧基硅烷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分解,乙氧基变为硅醇基,硅醇基与砂粒表面的氢氧基( —OH) 之间和硅醇基相互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硅醇基与钙化合物之间也会发生某些反应,其结果是砂粒和钙化合物颗粒之间形成网状结构的有机硅大分子,使松散的砂粒胶结在一起。

(2) 应用效果 1996~1997 年,使用三氧固砂剂总计施工98 井次,有效81 井次,有效率82.7 %。

2.4  高温泡沫树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当高温可发泡树脂液挤入地层后,一部分树脂液在砂粒之间吸附而形成胶结点,树脂固结后将地层砂固结;进入地层亏空处的另一部分树脂在发泡剂作用下发泡并形成固体泡沫挡砂层,起人工井壁的作用。这一技术是高温树脂固砂与固体泡沫人工井壁防砂的结合。

(2) 应用效果 1997 年,使用高温泡沫树脂总计施工4 井次,有效2 井次,有效率50 %。

2.5  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改性呋喃树脂防砂剂由改性呋喃树脂、固化剂、催化剂及抗高温老化剂、吸附剂及后处理剂组成,在紊流状态下易分散于水中,职称论文 不结团、不沉降。防砂剂在清水或污水携带下进入油井目的层段,分散并吸附在砂粒表面,在地层条件下固化,在套管外地层中形成不熔化不溶解的阻砂井壁,水则作为增孔剂使其具有一定的渗透率[1 ] 。这种防砂剂形成的人工井壁,抗压强度为5~15 MPa ,可阻挡粒径> 0106 mm的砂粒通过。

(2) 应用效果 1997~2005 年,使用改性呋喃树脂防砂剂总计施工99 井次,有效94 井次,有效率94.9 %。

2.6  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氟硼酸可水解产生HF[2 ] ,即BF4- + H2O =BF3OH- + HFBF3OH- 阴离子可进一步依次水解成BF2 (OH) 2- 、BF(OH) 3- 、H3BO3 ,同时产生HF。各级水解生成的HF 与砂岩中的黏土和地层骨架矿物颗粒的反应为HF + Al2SiO16 (OH) 2 H2SiF6 + AlF3 + H2O与此同时,羟基氟硼酸和硼酸亦与地层矿物颗粒如高岭石反应,生成硼硅酸盐和硼酸盐。硼硅酸盐可将小片黏土溶合在一起,阻止其分解和运移,使氢氟酸进一步与地层骨架矿物反应。在这些反应中,黏土中的铝生成取决于F - 的某种氟铝酸盐络离子而溶解在溶液中。在矿物表面富集了硅和硼,在硅酸盐和硅细粒上则形成非晶质硅和硼硅玻璃的覆盖层,溶合成骨架,使颗粒运移受阻。

(2) 应用效果 1998~2002 年,使用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总计施工130 井次,有效106 井次,有效率81.5 %。

2.7 YL971 有机硅固砂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该固砂剂能改变黏土表面的电荷性质,其中的主体成份聚合物还能与地层中的硅氧结构矿物(包括黏土中的硅氧结构矿物和砂砾中的SiO2) 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同时在油层条件下固砂剂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形成牢固的网状结构,既稳定了胶结物,又固结了疏松砂粒。

(2) 应用效果 1998~2002 年,使用YL971 有机硅固砂剂总计施工89 井次,有效76 井次,有效率85.4 %。

2.8 LH-1 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

(1) 防砂机理 在高温下该固砂剂中的有机硅化物经水解、表面脱水,以硅氧键与地层砂结合,并在各种添加剂的共同作用下将地层砂紧密连接在一起,留学生论文形成具有一定渗透率和高强度的立体蜂窝网状结构滤砂层,阻止地层砂流入井筒。

(2) 应用效果 2005 年,使用LH21 高强度固砂剂总计施工11 井次,有效11 井次,有效率100 %。

3  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以上各种化学防砂技术在锦州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保障了油田生产的正常运行。随着各个区块开发力度的加大及上产措施的实施,化学防砂主要面临以下几种状况。

3.1  出砂套变井逐年增加

据统计,随着锦州油田各采油区块递减幅度的加大,出砂油井数每年递增, 2000 年共有873 口,2005 年已增加到1056 口。其中出砂的套变油井数也逐年上升,2000 年为163 口,2005 年底已上升到316 口。出砂的套变油井如不及时采取防砂措施,套管变形将更加严重,甚至发生套管损坏、油井报废。虽然套管严重损坏的油井可以采取注灰、补层、侧钻等补救措施,但会大大增加采油成本。对于套变油井,最好在出砂初期便采用化学防砂法防治出砂。

3.2  长井段油井化学防砂的难度加大

进入油田开发中后期,锦州油田在布井上采取了井网加密策略,在油层开发上采取了几套层系合采措施,油井开发层系增多,油层厚度加大,井段加长,也加大了化学防砂的难度。有些油井由于井段长,层间差别大,笼统的化学防砂方式已不再适用,只能根据不同油层的地质状况、出砂量及出砂粒径,设计不同浓度、不同组成、不同药剂用量的合理的分层防砂方案,并利用井下工具来完成分层化学防砂措施。该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3.3  油井出砂粒径逐年变细

以锦45 块为例,根据463 个采集砂样的筛选分析结果,2000 年砂样平均粒度中值为01243 mm ,2005 年为01156 mm ,呈现逐年变细的趋势,出细粉砂油井逐渐增多。另外,在少数油井采集的砂样中,有大粒砂和近似泥浆的细粉砂,说明油层骨架已遭到破坏,如不及时采取防砂措施,将发生地层亏空严重、套管变形、破裂损坏的危险现象。

4  开发中后期化学防砂技术发展方向

4.1  开发新型常温固化、耐高温的化学防砂技术有一些出砂比较严重的套变的检泵油井,由于油层温度低,不能采用现有的化学防砂技术防砂。曾尝试使用常温环氧树脂防砂技术,由于固化强度低而被淘汰。目前锦州油田使用的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和LH21 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所用药剂都是高温固化类型的,不适用于常温检泵油井,有待开发常温固化、耐高温的化学防砂技术。

4.2  逐步完善配套分层防砂工艺

针对多层合采,井段加长的出砂油井,笼统防砂方法已不再适用,分层防砂是有效措施之一。目前的分层防砂技术应逐步完善各层系的设计方案、药剂的选用和施工方式方法,以适应这类油井防砂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2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大庆石油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891

国内刊号:23-1297/TE

邮发代号:14-90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3篇

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油田化学专业的黎明,从那时起就和石油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在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石油物资公司――巴州畅想应用化学技术有限公司。

众所周知,在油田勘探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地质土层的了解。油、气层本身及其中的油、气、水都承受一定的压力,并且随着油井打凿的深入,这种地层压力都在随时变化。而这种无法预计的变化同时也是油井建造的最大安全隐患,稍有疏忽便可使打井工程前功尽弃,甚至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危险。

“我们时时刻刻告诉自己,在保证打井工程质量的同时,工人的生命安全也要保证。”黎明说。

黎明自开办巴州畅想应用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和巴州诚熙石油物资有限公司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强抓科研攻关,狠抓产品质量,公司研制的钻井液和完井液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好评。

在黎明的带领下,公司负责和参与了267口井的钻井液技术服务,完钻井平均井深近5000米,完成超深井32口,最大井深7459米,最高使用密度2.45g/cm3;共完成钻井液项目总承包技术服务139口井,其中包括预探井47口、无毒无害化“双保一优”井39口、定向井水平井42口,超深井25口,高难度复杂井42口(含膏盐层及超高密度井29口),最大井深6850米,最高使用密度2.45g/cm3。除此之外,还与相关石油院校、油田及科研单位共同或独立完成科技攻关课题21项,获省部级二等、三等科技成果进步奖各一项。共合作或独立研发钻井、完井液助剂7大类共29个牌号,其中有三种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还一直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至今已经在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于2009年在哈萨克斯坦成立了分公司,以便进一步巩固国外市场。

黎明说:“我们在国外服务的几口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哈萨克斯坦的哈8071井,设计井深4756米。它是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以来承包最复杂的一口总包井。此井所在肯尼亚克地区区块复杂,尤其是二开井段,地质情况复杂,钻遇盐层较多,难度很大,但是运用我们公司成熟的UDM-1钻井液体系,确保了此井不但在同区块钻井速度最快,而且井下安全也做得最好,为公司发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业主的高度赞扬。”

在公司发展壮大的十几年中,公司也从原先只有十几人的小公司发展到拥有200多人的大型私营企业。并逐步形成了承包技术服务的一条龙运作模式。经过多年不断的研究与改进,公司拥有了世界级的钻井液技术,并成功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三高”条件下的UDM-1钻井液体系,该体系现已作为山前构造井的主打钻井液体系,塔里木石油分公司也在大力宣传运用此套体系。运用UMD-1体系,多口井都深受甲方各级领导的好评。通过现场实践与室内配方试验相结合,对公司特色UDM-1钻井液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适时调整配方、性能,在数个世界级难度井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诸如大北301井,克深7井等。

黎明多次受邀到甲方对该体系的使用进行技术研讨,得到了甲方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更为可喜的是UDM-1钻井液技术创造了盐水泥浆应用密度、温度和深度三项世界纪录,为该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为适应公司的发展速度,公司年产3万吨的石油助剂厂及配套的质检中心、公司新基地的建设也都在规划中,预计2011年下半年均将投入使用,为公司的不断壮大进一步夯实基础。黎明带领全公司员工,齐心协力,注重公司的规范化发展。公司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三体系认证。

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黎明不忘感恩。他说:“我时常告诉年轻人要懂得感恩,要感谢我们的党,感谢政府,没有他们,我们不会有今天的一切。”

公司成立了党支部,黎明在挑选人才时,将是否为党员作为择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他常常教育年轻人要积极向党靠拢,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7・5”事件、汶川地震中,黎明虽然远在北京,但心系灾区。他第一时间带领公司主动捐款,仅个人就捐款4万元整。在员工心中,他不仅心地善良,更懂得感恩。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公司获得了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中国行业领先品牌企业推介活动组委会联合颁发的“全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荣誉证书,他们的UDM-1钻井液体系及其配套产品也获得了“中国钻井、试油泥浆行业十大著名品牌”证书。黎明因其杰出的表现,荣获了2010年度影响力人物十大卓越企业家称号,其所著的《塔参一井钻井液应用与实践》及《阳离子聚合物正电胶泥浆研究与应用》两篇文章均获1999年度中国石油学会钻井液、完井液论文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第4篇

【关键词】注水工艺;发展方向;稳产增产

引言

为了满足不同油田开发阶段技术的需要、解决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中层间的矛盾,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注水的工艺,经过不断的研究以及技术的革新,不同的注水开发阶段所出现的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油田的注水工艺慢慢的发成为分层注水、细分注水和精细注水等等注水工艺,此工艺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就形成了以分层工艺注水作为代表的注水工艺。注水风衣技术对于均衡动用各个油田间和提高油层的 动用程度都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油层的高效开采。因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注水工艺发展的新方向。

1、注水工艺现象

1.1注水井井下油管的现状

注水井在井油管总长度1355*104m,其中防腐蚀油管主要有2492口井,普通油管井有4024口,占总井数的60.9%。在上世纪中期,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开始应用防腐油管,后期主要应用新型玻璃钢材油管以及不锈钢油管等多种类型的防腐有关。其注水井在油管中的分类如下表。

1.2测试工艺技术的现状

目前油田应用的注水工艺流量测试工艺主要是井下流量测试以及特殊下辅助投球测试。超声波流量测试以及电磁流量计是目前我国比较先进的测试工艺。目前,绝大多数的油田主要以电磁流量计以及超声波流量计为主,全局共有138支电磁流量计。而投球式测量方法主要在我国个别油田水平井测试中被应用,其主要应用在目前流量计还不能满足要求的高温、高压等注水工艺的测试。

1.3注水工艺技术存在的不足

根据统计,目前注水井上修管柱结构主要采用悬挂式,结构也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因此也不能满足不同油田井况的分层注水要求。我国有632口注水井其中与546口注水井采用了常规的注水工艺管柱,主要占总分层注水井的86%。而采用防腐管柱的只有70口井,管柱蠕动严重的影响了注水井的使用寿命。完井之后才能封隔器的位置在2574米,现场也通过电磁定位测试发现很多问题,当下层注水、上层停注水的管柱缩短了1.1m,而上层注水、下层停注的时候管柱伸长了0.8m。注水井工作制度的频繁改变了造成管柱的频繁,从而严重导致了封隔器分层过早失效的情况。另外,因为打捞不成功或者反洗井不同,严重造成管柱出砂降低了调配的成功率。

2、发展新方向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不断的深入和比较复杂的情况出现,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延长水晶免修期,要提高注水层的和合格率,还要提高注水工艺方面的实施效率,尽量的降低开发的成本,注水工艺发展要更进一步。它发展的新方向是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和更加细分的发展,向着智能化、精确注水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注水量方面的测试一定要朝着准确、可靠、单一的方向发展,于此同时还要发展水平井和定向井等比较特殊的井的调配技术。在井下测试的话可以比较准确的得到嘴前还有嘴后可以测调相应的监控数据。而且还可以根据在井中测出的数据结果做出测量的响应,在减少测试工作的时候最好还要将测调的周期缩小,要能够为油田的地位惊艳研究提供比较全面以及新的注水工艺。

(2)注水工艺陪配水的方式还有投劳方式新发展走向:目前的配水方式主要是由节流压差原理以及水嘴的大小来调控注入水的量,这种方式逐渐的发展成为井下定量配水的技术。并且这种工艺能够在井下自动的进行,可以有程序控制,根据先前设置的配水方案和实时监控的 分层流量结果,通过制定调节阀的周期来进行调节。井下的智能配注器能够把内置设置成电池供应状态或者是可充电供应。这样就能够一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配注和测调周期的调整以及读取井下所检测的数据。

(3)注水配套工具的新的发展方向:注水封隔器方面就是向着耐高温以及耐高压的方向发展,甚至是开发新型的耐高温高压的密封新材料,从而能够适应特殊条件下的高温油藏的注水工艺要求。

(4)注水的管柱功能发展新方向:注水管柱功能发展主要由比较单一、简单的注水功能向着可以采集信息、注水和测试集成方面发展,要有效的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成都,这样就能够加快注水的智能化管理速度。注水工艺的管柱不但能够有效的满足注水工艺的要求,还能够满足吸水剖面的改造工艺的要求,比如油田的分层酸化等等现象。

(5)注水配套的防腐油管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涂层的变化会有原来的树脂想着喷涂环氧粉末或是不锈钢管,防腐的处理主要就是由化学处理向着喷砂处理。这样的话质量还有环保性都能够逐渐的提高,同时陪同井下的防腐蚀性同样会大大的提高。

(6)注水井作业主要向不放喷、压井等技术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各油田基本采用了压井或者防喷等技术完成注水井作业。为了提高油藏水驱的开发效果,并且有效减少地层能力的损耗,油田应进行水井作业不防喷、压井等技术的研究,主要由防喷压井向不压井作业的方向发展。

3、结语

经上述论证,注水的工艺就是油田开发的基础,现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能够适应不同油藏地质条件以及不同井型分层注水工艺的体系。伴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渐深入和各种比较复杂地形地质类的油田投入开发,需要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注水工艺的配套程度以及适应性。同时还需要强化注水技术的管理,尽可能实现注水好、精细注水以及有效注水等工艺技术,从而能够有效的达到控制油田中含水上升的速度,控制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产量的递减和大大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目的,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满足油田在开发的不同阶段、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注水开发油田,能够有效的保证水驱开发油田的高水平开发。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石油采收率 因素 技术

1 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石油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谈及提高采收率这个课题,首先我们对它做一下定义:提高石油采收率即是利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将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尽可能多地开采出来。之所以研究这个课题,就在于其重要性十分明显:

一是我国油气资源相对较贫乏。我国人均石油占有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6不到,并且实践表明,新原油储量的发现难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二是我国石油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依据原油产量的历史数据,我们不难预测出未来的产量水平,在当前工业化仍较快发展的情况下,石油缺口还将不断增大,预计在2015年将会达到1.94亿吨,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我国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巨大。我国油田水驱采收率普遍偏低,并且原油物性较差,水驱油效率低,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发展空间很大。

有实验表明,提高采收率可以给石油生产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如表1所示。2 影响石油采收率的因素

最终采收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最终采收率=可采储量/地质储量×100%,可采储量是油藏岩石和流体性质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影响的综合体现,油藏采收率的高低与油藏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有关,其中油藏地质因素是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形态、天然驱动能量的大小和类型以及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还包括岩石的非均质性、流体组成、岩石润湿性以及流体与岩石间的作用关系,正常状况下,水驱采收率最大,溶解气驱采收率最小。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因素是影响最终采收率主观因素,体现了人们对驱油过程的影响能力,并且这里主观因素的实现完全取决于人们对油藏地质这个客观因素的认识程度。

事实证明,主观因素对油藏开采的作用程度正在逐步增强,我们已三次采油为例进行说明。一次采油依靠天然能量进行,然后立足于物理、机械和力学等宏观作用开展二次采油,这个过程中施加人工注水注气工作,最后又应用化学、物理、热力、生物或者联合微观驱油作用,进行三次驱油,又称为强化采油,这个过程中将会运用化学驱、混相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等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随处可见主观因素的影响。

3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探讨

为保证石油采收率经济有效的提高,在石油开发的过程中,我国发展了许多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和技术。依据众多学者意志的意见,将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归结为两类:IOR技术和FOR技术。这两项技术从技术上讲是属于不同的范畴,对象不同,实施方法和时机,实施思路也大不相同,因此技术效果也不相同。

3.1 IOR技术

IOR技术做针对的对象是剩余油,剩余油相对富集,并且尚未被驱替介质波及,应用的过程中,IOR技术主要的用途是改善二次采油效率,尤其是对多层非均质油藏而言,可以大大提高该油藏的注水波及效率。IOR技术在技术机理上并未与二次采油的驱替机理有任何质的区别,但该技术已经是完成了以二次采油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应用以及高度集成。具体而言,IOR技术主要包括:调剖技术;老井侧钻技术;加密井技术;调整和改善水动力条件的相关技术,比如间歇注水、周期注水、水气交替注入等;水平井技术。IOR技术相对FOR技术而言,其最大的优势便是技术的成熟度比较高,而且操作成本也比较低。

IOR技术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油田注水技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工业化应用,在后来大约60年的时间里,IOR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收到其他技术的冲击,以及技术自身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IOR技术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在坚持不断创新和改进的前提下,IOR技术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对于已经进入高含水期的多层非均质油藏,IOR技术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的应用潜力。3.2 FOR技术

FOR技术的主要对象是难以采用注水开发的油藏,这些油藏一般以薄膜、油滴、油片、角滞油等形式存在于地下,是一些高度分散、小尺度的剩余油,和IOR处理地域一样,也处于被注入水波及地区。FOR技术主要包括:注气技术、化学驱技术、热采技术以及微生物技术等,这些技术在驱油原理上与水驱是不同的。

当前FOR技术在针对稠油油藏实际开采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应用最多的是热采技术,一般是注蒸汽为主,目前美国是世界上热采产量最高的国家,委内瑞拉次之,我国位居世界第三位。注气技术是目前FOR技术中应用程度仅次于热采技术的另一项技术,注汽技术不仅可用于新油藏的开发,还可以作为三次采油的方法,在水驱后提高油藏的采收率。水驱之后,开采对象就主要是一些残余油,这些残余油滞留在地下的水淹带内,这种情况下采收率可以提高15%以上,采用注气技术以到达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已开展了许多研究和矿场试验,并取得了进展,这里的气主要是采用二氧化碳混相驱,通常是为了寻找廉价气源,选择氮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进行低温氧化。

参考文献

[1] 李永太.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和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9

[2] 王博,才华,苏会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分析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4)

第6篇

【关键词】 压裂 增产 页岩气 油田

1 油田泥页岩勘探开发现状

油田页岩气主要是指油田主于高碳泥页岩或者暗色泥页岩当中,以游离或者吸附状态聚集在天然气当中。根据页岩气可开采以及可采资源底数的潜力,成为了非常重要等的第三能源。对于油田页岩气,目前已经实现经济开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裂缝的发育程度。并且因为我国页岩气的地质条件和国外具有相似之处,因此页岩气聚集地质的条件非常优越。对于天然气需要的快速增加以及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页岩气压裂增产工艺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页岩气压裂增产工艺技术逐渐步入了正规阶段,从而使油田天然气等的产量比例也不断增高,这也为我国油田企业在市场上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压裂增产改造工艺技术

因为页岩气储层具有低渗透特点,因此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增产技术,才能实现油田企业的开发。绝大多数页岩气都就有层厚、范围广、普遍含气等特点,从而使页岩气能够以稳定速率产气。页岩气压裂需要采取特殊的钻井、完井以及增产措施,才能有效开发油田页岩气。其中页岩气压裂增产改造技术主要包括重复压裂技术、清水压裂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等,正是因为这些技术才能不断提高油田页岩气井的产量。

2.1 重复压裂技术

重复压裂技术是指第一次对某一层段进行压裂之后,对该层段再一次进行压裂,甚至是更多次的进行压裂。只有重复压裂,才能在压裂之后产生导流能力更好的支撑剂裂缝,才能有效实现比重复压裂之前更好的连通净裂缝。另外,决定油田页岩气重复压裂技术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裂缝的转向。在页岩气重复压裂过程中,通过对远近应力场的研究表明,重复压裂裂缝是沿着原来的裂缝方向进行延伸,并且在延伸很短一段距离之后裂缝开始发生转向。但是因为某些油田的页岩层的均质程度比较小,在发生裂缝转向并形成新缝网是可行的,但是不是每次重复压裂都能使裂缝发生转向。因此只有通过对裂缝转向以及新缝网的进一步研究认识才能用精密的传感器在油田中进行探测,从而根据探测数据处理分析有关油田勘探信息。

2.2 清水压裂技术

清水压裂技术主要指应用在清水中加入活性剂、降阻剂以及防澎湃剂等作为工作液进行的压裂。清水压裂技术具有伤害低、成本低以及能够深度解决堵塞等特点。早期清水压裂技术指是在注入高浓度压裂支撑剂遇到困难时,来限制支撑剂的平均浓度。又因为岩石当中的天然气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程度,因此在闭合之后仍能保持一定缝隙,从而形成低渗透油田的导流能力。另外,一般情况下,清水压裂技术不需要清理,基本上也不会存在残渣上海裂缝的问题,甚至还可以提供更长的裂缝,并把裂缝支撑剂运用到裂缝网络上。总之,清水压裂技术已经成为油田增产的重要工艺技术之一。

2.3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油田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因为水平井可以增加油层与井筒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油气的最终采收率以及产量。通过近几年的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实践表明,从水平井当中获得的最终采收率是直井采收率的三倍,但是费用只有直井费用的两倍,因此水平分段压裂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作业者使用。但是因为油田页岩气储层的渗透率比较低,再加上气流阻力比传统天然气大,因此必须对水平井进行压裂增产改造工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水平井的产能(如图2所示)。

而分段压裂主要利用了封隔器的其他材料段塞,通过在水平井筒内逐段压裂之后,压开多条裂缝。然后,在数量不确定的压裂液泵入储层,并且之后的措施要比之前支撑剂浓度更高。分段压裂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在单一储层区域,还可以运用在几个不相连储层区域中。一般情况下,该压裂增产工艺技术应用在垂直堆叠的致密气地层的增产,从而在短时间内使油田企业实现经济和效益最大化。

3 结语

油田企业在国内很早的应用了压裂增产改造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也总结出了关于不同地质的工艺技术,基本上满足了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改造需要。但是,随着油田的不断深入,目前的压裂技术效果虽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仍然不可以避免压裂措施的初期效果以及后效性逐渐变差的趋势。压裂技术已经伴随着整体的压裂技术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开发阶段,并且朝着总体优化压裂技术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洪程,孙玮,刘树根,冉波,叶玥豪,王世玉,罗超,田梦娜,闫建萍.关于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概况及前景评价[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第7篇

关键词:化学原理;石油工程;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28-02

化学原理主要讲述了气体的性质、溶液与相平衡遵循的规律、表面的性质以及发生在表面上的各种现象、胶态体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的概念、分类及主要作用等相关知识,它是将高中所学基础化学知识(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与石油工程专业的后续化学课程(油田化学)和专业基础课程(油层物理)连接起来的化学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但是目前化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多样化、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以教材为主,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化学原理是一门化学基础学科,内容复杂。目前学生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出版时间是1999年,教材虽然在2006年进行再版,但是内容没有变化,而国内教材市场上适用于石油工程专业的化学教材寥寥无几。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新的知识需求旺盛,而新的知识在科技的推动下又不断涌现。比如随着原油采出程度的增加,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已经不能满足苛刻地层的需求,两性聚合物、梳形聚合物和耐温耐盐型聚合物及双子表面活性剂、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等新型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将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介绍到课堂中去,尤其是将自己科研工作中与课程有关的内容、相应的论文及实验过程补充进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对最新的知识有所认识和了解,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提供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对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活动获得最新、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多种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前,我国高校基本采用课堂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则是低头干自己的事,甚至偶尔有鼾声及手机声响起,这是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导致的,不感兴趣就更不要谈去观察、思考和实践。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此,通过摸索,总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介绍化学原理在油田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化学原理是一门化学课程,很多学生认为与石油工程专业的关系不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重视不够,引发不起兴趣,为了应付考试才在期末的时候突击两周进行学习,导致对基本的化学理论和化学现象掌握不住精髓,在接下来学习油田化学、提高采收率以及油层物理等课程的时候对其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基本没有印象,因此在上化学原理的第一节课上就要强调化学原理在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性。比如“气体”这一章可以联系原油开采过程中甲烷、二氧化碳、天然气等的性质,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溶液与相平衡的规律”可以联系油层、钻井、采油和原油集输过程中与溶液、相平衡有关的现象;“表面现象”这一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油层,掌握钻井和水泥浆的性能,了解提高采油速度和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基本原理及改进原油集输方法的理论基础;在钻井、原油开采和集输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胶态体系,而胶体化学正是介绍了胶体的重要性质;学习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的性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许多油田问题的化学实质并能提出解决油田问题的各种方法。通过介绍化学原理在钻井、原油的开采和集输过程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2.进行实验演示教学。化学原理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讲解起来困难,而且学生也不容易理解,这个时候如果通过演示实验把化学概念及现象解释清楚,不仅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而且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比如第三章“表面现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一切表面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讲清楚表面张力的概念、大小和方向对于理解一切表面现象非常重要,但是表面张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按照传统的讲解方法解释由于表面层内的所有液体分子均受向下的吸引力,使液体表面的分子有被拉进液体内部的趋势,从而把表面层紧紧拉向液体内部,在宏观上就表现为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这种收缩力就称为表面张力。这样讲解的时候学生认为表面张力就是液体表面层分子所受到的净吸引力,方向指向液体内部,而我们知道表面张力的方向是跟液体表面相切的,所以讲解表面张力的时候,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取香烟盒里的“锡纸”(即铝箔)少许,把它抹平,用剪刀剪成半厘米长的楔形“小船”。舀一大碗清水,把小船轻轻放在碗中水面上。用牙膏少许,加一点点水调稀,滴一点在船尾与水面的交界处,立即可以看到小船由静止突然向前运动。根据这个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疑问并相互讨论,从而得到表面张力是一种收缩力,方向与表面相切。由此可见,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化学现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技能。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①启发式教学。比如讲解润湿现象的时候,先给学生介绍几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如水洒在桌面或者是地面上的时候很快散开,桌面和地面被浸湿;但是当荷叶或者芋头叶上有水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些水并不散开而是以球形液珠的形式存在,且能在荷叶上面滚动而不附着在上面,这是为什么?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出润湿的概念、润湿程度的标准等一系列知识,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讲课的过程中,启发式地给学生列举一些事实,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②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比如讲毛细管现象,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涉及毛细管现象,如植物茎内的导管就是植物体内的极细的毛细管,它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在这些物体中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毛细管现象与采油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对于亲水地层,毛细管现象是水驱油的动力;对于亲油地层,毛细管现象是水驱油的阻力,这也就是亲水地层的采收率比亲油地层高的原因。这样的讲解方法将化学原理中的理论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概念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③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过程中应该将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结合起来,单纯的板书教学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带来的信息量不足,也不够生动;但是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也很难跟上老师的思维和节奏。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一些基本概念的提出、公式的推导、例题的讲解如果采用多媒体的话,一闪而过,学生还来不及反应就过去了,总是一知半解的,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一边在黑板上写一边讲,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样有利于重点难点的讲解。而在讲解其他内容时则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不仅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声像并茂,感染力强,而且信息量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深受学生欢迎。比如当讲到聚合物的溶解时讲高分子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与低分子不同,总要经过一个吸收溶剂从而使高分子溶胀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解学生印象不深刻,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实验室录制的聚丙烯酰胺高分子在水中由溶胀到溶解的过程;并且在搅拌好的聚合物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明显下降,通过多媒体简单的播放功能,学生就会对高分子的溶解过程以及溶剂对其粘度的影响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各类各级考试虽然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目的,但根本的目的应是一致的,那就是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检查,考试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考试都是以学生完成由教师命的考题而进行的,这种考试方法虽然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同时也制约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这种考试方式使得大批考试突击性学生出现,对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有不利的一面。因此,我们采用了平时动态考核和期末考察结合起来的考试方式,平时考核包括上课随堂测验、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及实验教学的结合,按照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的计算方式,全面动态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真实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要提高化学原理课堂教学质量,科学合理的内容安排是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关键,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手段。

参考文献:

[1]吕开河,樊泽霞,王业飞.石油工程专业化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33-35.

第8篇

罗超:

三次采油管理的排头兵

罗超,男,2005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专业,地质工程师,现任河南油田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三采室主任,在滚动增储、措施增产、三采调整增油等方面卓有建树。2011年他负责《细化过程调整,改善聚驱开发效果》项目,通过动态调配、堵水调剖封窜、分采分注、分类解堵、套管修复等“调、堵、分、解、修 ”综合治理措施,设法稳定三采效果,实现增效710.3万元。

勤学习,基层练就真本事

自参加工作以来,罗超一直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力武器,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产当中,在工作中逐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管理水平。在基层单位见习期间,他勤于好学,善于思考,经过半年的见习后,就担任了采油十队的地质技术主管,管理下二门矿采油十队的采油井113口,原油生产298吨,水井38口,并摸索出一套适合单井合理的加药洗井时间,减少了作业井次,水井的注水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

探迷宫,平凡岗位创佳绩

“地质迷宫”是形容地质工作难度的最常用词,罗超深知,要找出正确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于是,查找历史资料,寻找单井措施,讨论制订方案。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具备了扎实的功底。2007年,刚参加工作2年,他就被任命为动态室双河组组长。在2008年,对北块Ⅳ4层系厚油层细分流动单元,他对层系内80多口井进行精细对比,将原层系Ⅳ4划分为五个流动单元,并绘制出各流动单元砂岩等厚图,通过对剩余油的研究,提出可行性措施,完善、侧钻井累计增油3130吨,年创经济效益141.7万元。他主持的《双河油田437Ⅱ1-2特高含水期井网优化重组方式研究》项目获得河南石油勘探局科技成果二等奖。2009年,面对产量任务重、开发形势严峻的情况,他带领江河组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夺油上产,精查细找,搞好措施综合挖潜。措施实施后,初期日产油均在15吨以上,当年实施措施93井次,措施增油1.32万吨。2010年,他提出“平面周期注水”见效油井12口,累计增油2900吨,创经济效益542.3万元。2011年,他又通过精心论证,完善了H3-147井,初期产量高达26.8吨。

勤钻研,科技攻关结硕果

作为一名地质技术人员,罗超深知“收获属于辛勤的耕耘者,山峰属于无畏的攀登者”,因此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学习开发地质专业书籍,同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应用到单元动态管理中去。在工作中,他把讨论每一口井措施、制订每一个调整方案都作为学习机会,细心听取领导、专家们的独到见解,认真领会他们的分析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他在厚油层开发动态研究、水驱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独到见解。在2009年11月的动态分析比赛中,罗超获得水驱第一名。他先后在《石油地质与工程》、《优秀论文集》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杨玉贞:

稠油热采方案优化的专注者

杨玉贞,女,2009年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现任第二采油厂工程技术研究所采油工程师。她专注于稠油热井分析管理和开发方案设计。2011年,她负责第二采油厂《优化隔热助排技术,实现稠油热采降本增效》项目,通过开展以“四优一标准”优质方案评比活动,细化优质方案设计运行,精心优化工程方案,2011年井筒隔热58井次,氮气助排370井次,降本920.3万元,增油1.8万吨。

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随着采油二厂稠油开发的不断深入,稠油热采井逐步进入中后期开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难度越来越大;而工程技术人员怎样提供技术支持,当好油田参谋,也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工程技术研究所热采中心主任,她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近几年来,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难题,她先后开展了《稠油油藏化学辅助吞吐采油技术优化研究》、《BQ33区氮气助排参数优化研究》、《泌浅10区注采工艺技术优化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2011年,她主持了厂Ⅱ类科研项目《稠油热采氮气助排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措施有效率,改善油井生产效果这一目标,通过加强油藏工程结合力度,强化方案论证,优化注氮参数及注入工艺,措施有效率由2010年67%提高至72%,阶段增油1.80×104吨,为稠油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现场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氮气段塞热处理工艺实验规模,通过优化注氮参数及注入时机,使得措施有效率得到提高。截至目前,共实施173井次,阶段增油近7000吨。面对全厂成本压力大的严峻形势,技术降本成为降本增效的主阵地,她带领项目组认真梳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技术优势,紧紧围绕“隔热工艺方案”这个源头,在“增”字上想办法,在“降”字上下工夫,推广隔热注采一体化,降低作业费用,最终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降耗。实施井筒隔热58井次,推广隔热一体化30井次,减少作业82井次,降本近千万元。

第9篇

油田堵水包括在生产井堵水和在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两种措施。堵水剂一般是指用于生产井堵水的处理剂, 调剖剂则是用于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的处理剂, 两种剂有共性, 也有特性,但以共性为主, 多数情况两剂可以互相通用。为方便起见, 有时把两种剂统称为堵剂。可以通用的堵剂, 在使用时性能上需作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 用于堵水时用量较少, 相应的可泵时间较短, 要求强度较高。用于调剖时用量较大, 可泵时间则要求较长, 有些剂需用延迟凝胶技术或双液法注入工艺才能满足大剂量注入的要求。当然也有一些剂不能或不宜通用。

堵水调剖技术要在油田应用中获得成功、产生效益,除有好的堵剂外,还必须深入研究油藏及处理工艺,三者互相配合,不可偏废。

二、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开发研究

1.堵水调剖物理模拟

由于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无法预知地底的实际情况,仅能够依据地面影像、超声波、附近区域地质等情况预测地层下实际的油层情况,因此通过微观模拟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聚合物冻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充填、运移和堵塞规律,从而初步模拟化学堵水调剖剂在深入地层之后的具体情况,例如:聚合物冻胶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调整吸水剖面、改善水驱采收率的微观机理。从整个研究表面,冻胶类的调剖剂能够对高渗透的大孔道实现堵塞,强迫注入水向低渗透层进行挤压,这扩大了注入水的波和体积,从而提高了注入水的利用率。

注入水进入低渗透层后使原来未驱动到的原油被驱替出来,提高了产油量和阶段采出程度。同时,试验对层内堵水调剖时的堵剂用量、调剖时机、段塞个数等因素对堵水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段塞效果好于单段塞;调剖时机越早越好;堵剂用量越大越好,但从经济效益考虑,认为0.2PV较为合适。

影响冻胶类堵荆封堵效果因素分析

从冻胶类堵水效果进行分析表明了,冻胶类堵剂随着堵后注水速度的增加封堵率下降,且两者具有较好的双对数直线关系;弱冻胶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封堵率下降,强冻胶可使不同渗透率的岩心的渗透率减少到近似同一个值,同时对冻胶类堵剂堵水不堵油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2.堵水调剖优化设计和决策技术研究

2.1堵水调剖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进行堵水研究之前,必须对堵水的调剖数值进行了解,通过堵水模拟软件则可以以及影响堵水调剖效果的有关参数及基本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现场以堵水调剖为主的进行整体综合治理的区块进行了历史拟合、优化设计,效果较好,符合率较高。

2.2压力指数(PI)法的决策技术

石油大学和胜利油田合作研究的PI决策技术在油田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PI值由注水井井口测得,是与地层系数(渗透率与油层厚度的乘积)有关的压力平均值。PI决策可解决6个方面的问题:判断区块调剖的必要性;决定区块需调剖的注水井;选择适当的调剖剂;计算调剖剂用量 评价调剖井的调剖效果;判断调剖井下一次施工时间。PI决策方法已在胜利、大港、中原等油田十几个区块中得到应用.效果较好

三、我国化学堵水调剖剂的应用现状

我国的化学堵水调剖剂发展非常快,而且品种非常多,根据统计的数据,已经在油田中应用过的堵水调剖剂已经约达70多种,以下将分别作介绍:

1.水泥类堵水剂

水泥类堵水剂是大部分是通过水泥颗粒较大,使用水泥堵水可以适用于各种温度和环境,由于其存在着价格便宜、强度大的特点,水泥堵水剂在当前还配合其他堵水剂一起使用,以便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水泥堵水剂由于水泥的颗粒大,不容易渗透,所造成的封堵区域则是永久性的,一旦形成着产生水泥隔离直接隔离区域。其主要的产品是微粒水泥和新型水泥添加剂。

2.树脂类堵水剂

能够作为堵水剂的树脂主要包括酚醛树脂、脉醛树脂、糠醛树脂、环氧树脂等。这些树脂包含着较强的韧性,他们在催化剂的使用下,能够在形成坚硬的固体堵塞孔和裂缝修补,其主要的用途在于油井堵水、堵窜、堵裂缝, 堵夹层水。其优点在于强度高,有效期长,缺点是成本高、没有选择性、误堵油层后解除困难。近年来纯树脂类堵水剂的应用已较少。

3.无机盐沉淀类调剖堵水剂

主要以水玻璃场为主。水玻璃由和组成。按二者含量分为原硅酸钠・、正硅酸钠・ 住、二硅酸钠・。与的摩尔比称为模数, 是水玻璃的一个主要特征指标。模数小生成的凝胶强度小, 模数大则生成的凝胶强度大。国内产品一般在一。硅酸钠溶液中加入酸性物质后先生成单硅酸, 后缩合成多硅

酸。多硅酸具有长链结构, 可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呈现凝胶状, 称为硅酸凝胶, 在地层中起堵塞作用。为适应高温应用的需要, 可加入醛、醇或氧化物等, 以延迟凝胶时间。

4.粒类堵水调剖剂

颗粒类堵水调剖剂品种较多, 油田使用的品种可分为以下几个小类非体膨比颗粒果壳粉、青石粉、蚌壳粉、石灰乳等。体膨性聚合物颗粒轻度交联的聚丙烯酸胺颗粒、聚乙烯醇颗粒等。土类包括膨润土、粘土、黄河土、安丘钠土、夏子街钠土以及溶液一土类, 铬冻胶一夏子街钠土等。

颗粒堵剂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堵剂, 尤其是高渗透、特高渗透地层, 需要进行深部处理的大孔道地层用颗粒类堵剂处理可获得明显的效果。在颗粒堵剂中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是土类和体膨性颗粒, 土类与聚丙烯酞胺溶液或其凝胶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既可增强堵塞作用, 又可防止或减少颗粒运移。使用颗粒堵剂时颗粒的粒径必须与地层的喉道半径配伍, 颗粒粒径为喉道半径的一时, 堵塞效果最好。大于这个粒径范围时不易进人, 小于这个范围则易于运移。土类堵剂价格便宜, 原料易得, 近年来在胜利、中原、大港等高渗透油田大面积推广使用, 已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5.泡沫类

泡沫分为二相泡沫和三相泡沫, 前者包括起泡剂和水溶性添加剂, 后者还含有固相如膨润土、白粉等。三相泡沫比二相泡沫稳定得多, 故现场多使用三相泡沫。三相泡沫的调剖机理是依靠稳定的泡沫流体在注水层中迭加的气液阻效应―贾敏效应, 改变吸水层内的渗流方向和吸水剖面, 减缓主要水流方向的水线推进速度和吸水量扩大注入水的扫油面积、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

四、对堵水调剖研究和应用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堵剂系列化研究,研制适合高温深井和特殊油田使用的耐温、耐盐堵剂;加强适台层内水和无法卡封作业井封堵用的选择性堵剂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

2.加强堵水调剖施工工艺技术研究,针对高含水期后期大厚层层内出水、套管变形无法卡封作业井出水和底水锥进出水研究配套的选择I生注入工艺,减少调堵剌对非目的产油层的伤害;做好堵水调剖施工动态监f51lf技术研究,扶而为堵水调剖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指导

3.加强探部调剖剂及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研究深部堵水调剖剂的放置技术、效果预测方法和施工动态监删技术

4.加强水平井堵水技术研究,研究适合堵水平井底水的技术,解决水平井底水脊进问题。

参考文献:

[1]白宝君,刘翔鸹等.昔原腔/铬调剖荆对非目的层伤害研究.油田化学,l997,l4(1]:8~13,41.

[2]时富虔,饯玉怀.油田化学堵水调剖三维两相数值琏拟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增刊):59~64.

[3]姜汉桥.陈月明等.埕东油田区块堵水方案最优化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1992.19(增刊):177~183.

[4]朱堆耀.交联聚合物峙窜驱油蛆分模型模拟器.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1]:43~46.

[5]何鲜,朱堆耀.太港油田港西交联聚合特防窜驱油数值模拟研竞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