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22 14:39:47

导语:在人才基地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

第1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服务农村青年成长需求,为深入实施我市“一个中心、五大基地”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榆树成为食品城、商贸城、智慧城、生态城做出新的贡献。

(一)务实做好农村青年思想引导工作

1.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针对农村青年思想实际,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重点,开展“畅想青春 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工作载体,分层分类开展“寻找最美代言人”、“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精品文化进农村”、“农村趣味运动会”等主题活动。每个乡(镇)街主题活动不少于2场次。

2.选树优秀青年典型。深化“寻找乡村好青年”、“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推选活动。充分发挥乡村好青年作用,将挖掘选树与跟踪培养相结合,建设乡村好青年人才库,将乡村好青年作为乡村两级团干部的重要来源,增强基层工作力量。以典型示范激励更多的青年积极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传递青春正能量。每个乡(镇)街跟踪培养至少2名优秀青年典型,同时新挖掘培养1名优秀青年。

3.探索新媒体引导方式。深入推进乡镇团组织微信体系建设,拓展网络宣传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乡村好青年微信群建设,实现网络覆盖,创新农村青年思想引导路径,打造经常化、便捷联系农村青年的渠道。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网络文明志愿宣言”、“清朗网络青年力量”、“阳光跟帖”等全团性主题网络活动。每个乡(镇)街至少建立1个本级团组织微信群,推动建立村级团组织微信群,动员团员青年收听团市委微信公众号(榆树团市委,微信号:ystsw54)。

(二)扎实开展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4.深入推动特色农产品网上创业平台建设。根据致富带头人、农村返乡大学生、农村小额贷款信用示范户等农村青年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农村青年电商,开设特色农产品网店。依托团省、市委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积聚更多创业资源,抓住省级域外培训、长春市农村青年网上创业导师团培训等有利契机,鼓励动员优秀青年参与学习网上创业技术服务、营销策略和网上创业实战经验,解决网上创业的实际困难。有效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有效对接,激发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业潜能。

5.开展青年创业就业扶持工作。以“村村青年致富星火培养计划”为统领,落实团中央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部署。面向农村青年企业家开展农业产业政策、现代企业管理等高端知识培训,帮助其掌握现代化商业运作模式,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依托基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知识、技术及创业常识培训,扶持青年自主创业不断提高青年就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小额贷款工作,围绕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难题,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深入推进小额贷款项目,为创业青年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继续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工作。

6.加大引导青年创业服务力度。加强农村青年创业创富基地建设,加大对创业创富示范基地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农村青年参与基地创业学习。完善现有农村创业创富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开展创业就业培训,进一步整合推广性强、入门门槛低的优质项目供创业青年学习借鉴。同时充分利用好校地对接科技兴农资源,引入高校涉农科技,助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发挥共青团凝聚、培育青年创业人才的组织优势。通过大赛遴选、典型选树和系统培训,构建完善的服务青年创业人才组织网络。

(三)不断深化服务民生工作

7.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深化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流域性和区域性的青少年植树造林活动。培养青少年生态志愿环保队伍,广泛开展光盘行动、低碳出行、清洁家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修旧利废等生态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8.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深化社会实践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渠道,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围绕法治创建、志愿服务、文明倡导等内容,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助残“阳光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等社会实践行动。特别针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整合资源,实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计划》、《重点青少年群体保障计划》,按照不同群体类别,制定有针对的帮扶机制,不断提高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水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以“乡(镇)街团(工)委+志愿者服务组织+重点青少年”的模式,注重接力机制建设,实现长期有效的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提高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

(四)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第2篇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步伐是有效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

一是切实利用好现有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电工岗位技能脱产培训。今年来,在培训基地共举办了4期农电工岗前持证培训班及4期计算机培训班,二是采取多种激励办法,促进员工提升业务技能水平。进一步激励了员工岗位成才,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员工队伍知识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三是抓好各项常规培训工作,为企业生产服务。

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强化基层培训是我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3篇

纪检部是学校学生会一个严格的部门。那么纪检部该怎样制定工作计划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纪检部成员年度工作计划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纪检部成员年度工作计划精选(一)

桂花飘香,金秋送爽,转眼间我们告别了某某学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纪检部除了除了做好参加各种活动的系成员签到工作,各个班级成员的量化分考核,维持各种活动的纪律外,还和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对各个班级进行上课出勤率的抽查,院运动会和系运动会的各种服务工作等工作。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们努力认真的完成了各种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量化分在后期的公布过程中有一些的混乱、对查课过程中的一些替答到学生的惩罚力度不够而且不及时、有些时候在一些活动中和其他部门的沟通不是很及时。

本学期纪检部的工作主要包括基础建设、检查和部门创新活动三个部分

一、基础建设:

1、部门干事的培养

做好迎接新生的工作,为新生营造出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学生会在新生中的良好形象,为学生会的招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学生会的招新工作,为纪检部注入新的活力。让新部员尽快熟悉部门主要工作,担当起部门的骨干力量,为系部做出更多的贡献。

2、增强交流

增强内部沟通和了解,强化团队意识。纪检部随着工作的的需要,人员相对较多,各司其职,为了使工作顺利有序,本学年则要求各部门干事加强内部交流和沟通,相互团结、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定期召开部门回忆,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提出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本学期纪检部计划与其他部门各搞一次联谊,使我们的队伍更团结更融合。加强团队的合作能力,更好的促使部门之间、部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3、强化服务意识

纪检部成员要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在做好本部的本职工作中,积极配合学院和其他部门的工作,做好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学院指导下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将加强与老师、学生会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不定期深入同学中间进行日常检查,对各种违纪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并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检查部分:

我部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切实做好学生会的监察工作,做好各种检查记录,纪检部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会的干部监督及对同学们的检查,对出现的违纪现象和不良风气予以记录和处理并及时上报主席团。

1、会议纪律维持,认真做好考勤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与会人员的记录及违纪情况登记,认真贯彻执行,我部将定期进行汇报,向大家公开,以便大家核对,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2、定时检查上课出勤情况,每周总结记录,对无故迟到、缺席同学依情节处理。

对校、院举办的各种活动、会议进行纪律检查和监督。活动前向有关人员了解出勤人员名单,用点名或签到的方式记录出勤情况。会间注意整顿纪律,对扰乱秩序的给予警告,并登记上报。

3、学期结束前做一次对学生会工作反馈调查。

4、不定期深入同学中间进行日常纪律及行为的检查。

三、活动创新部分:

基于我们纪检工作的特性,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幕后工作,很少自己策划举办活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部门很有必要在工作上做出创新,因此,我想下学期应打破我们纪检部只做幕后工作这一现状,实现策划、举办活动这一突破。

新的学年,新的气象,相信我们纪检部,我们的大家庭一定能够在这新的一年里工作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0纪检部成员年度工作计划精选(二)

一、招新计划

纪检部肩负着检查学生早操以及卫生的使命,因此为了有更充足的力量来完成纪检部各项工作,纪检部将以公开招聘的形式招一批学习优良,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新生,以补充纪检部的力量。并在初期有意识的组织对新生进行培养,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转变角色,融入到纪检部团队中来。

招新人数界定在8~10人,其中男生人数界定在5~7人,女生人数界定在2~3人。

二、做好本职工作以及配合其它部门

作为纪检部,我们应承担起维持会场纪律,尽一切可能保持会场安静,让活动在有序的情况下完成,杜绝会场出现混乱情况。同时纪检部将努力配合体育部,保持早操能够有纪律的进行。纪检部也会努力配合生活部针对大一新生内务情况作出严格检查,进一步规范大一新生的行为。保持纪检部成员在学工处、老师、团委学生会的指导下,落实责任,公平公正,全力为我院同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的工作是一个大的整体,纪检部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将加强与团委、院学生会及其它部门的沟通和工作,在各类大型活动中联合组织,共同携手一道为创造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氛围努力,为同学生服务,为学院做贡献。

三、纪检部未来目标

纪检部作为我系学生会一个重要的部门,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同学,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同时纪检部将努力做好份内工作,在未来一年,为工程技术系发挥更好的作用。与其它部门携手共创"长城永固,工程无敌"。

2020纪检部成员年度工作计划精选(三)

纪检部是学校学生会一个严格的部门。全体成员都要做到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机一部的去管理、监督他人。我们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做好学生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做好各种检查记录。我们对学校出现的危机现象和不良风气予以记录和处理并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树立良好的形象。根据我们一年多在纪检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和不足,我们纪检部所有成员做出新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不定时对晚自习进行学生到位情况检查,认真做好考勤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与记录及违纪登记,贯彻执行,将定期进行汇报,向大家公平,以便大家核对,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二、不定期了解上课旷课情况,从班委处了解,对虚报情况的班委查处并上报,对旷课人员依情节严重性处理。

三、定时检查晚自习出勤情况,每周总结记录,对无故缺勤人员依情节处理。

四、对校、院举办的各种活动,会议进行纪检检查和监督,活动前向有关人员了解出勤人员的名单,用点名或签到方式记录出勤情况。会间注意会场纪律,对扰乱秩序的给予警告,并登记上报。参加各班班委的换届选举和评优评先。

五、维持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当场发现当场指出,并向上汇报。

六、选举结束后对有异议的及时上报,有不正当拉票行动向组织反映,并作相关处理决定。

七、学期结束前做一次学生会工作反馈调查。

八、不定期深入同学中间进行日常纪律行为的检查。

九、受理班干和各纪律的报告,并对违纪现象及时处理和上报。

十、不定期对学生会各部门进行调查工作,参与每周各部门例会并记录关情况,有违纪行为的向主席团报告。

十一、积极参加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做好学生会工作。

十二、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方式与同学玫通工作,对合理的意见主动接纳,对不良情况的反映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2020年街道年度工作计划精选(四)

一、牢牢把握第一要务的时代大局,组织青年在经济建设中建功立业。

积极引导青年创新创优。实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引导青年弘扬创新精神,投身创新实践,提高创新本领,把创新创造融入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全过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青年人才。广泛开展创业竞赛、创意评比等多种创新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把学习知识与创造活动结合起来。

支持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业发展,在技术革新、科技推广、自主创新中贡献聪明才智,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施展才华,树立各行业“三创”青年典型。

大力服务青年人才工作。通过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和人才举荐活动,发现和推出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特别是对推动江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青年企业家队伍,要从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创业上不断提高团组织服务优秀青年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引导青年企业家参与“爱心助学”、“爱心接力”等反哺社会的公益行动来提升我区青年企业家的素质形象。切实配合各有关部门做好各类优秀青年人才的稳心留根工作,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扎根江宁区,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有效拓展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抓住区内高校众多、企业分布集中的优势,在全区现有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团组织和企业的三方合作,更有效率地组织见习人员、征集见习岗位、安排人岗对接,建立起团、校、企合作联动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开发率、见习人员上岗率和就业签约率。

二、牢牢把握青年发展的时代需要,努力提高服务青少年的能力水平

坚持深入了解青年,反映青年愿望。发挥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基层,深入青年,认真倾听青年呼声,准确把握青年脉搏,及时反映青年意愿。发挥好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年具体利益的作用,积极向区人大、区政协反映青年的意愿和诉求;加强与区政法委、教育局、妇联等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参与涉及青年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努力把青年学习、就业、维权等事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把代表最广大青年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优化成长环境,维护青年权益。着力构建青少年维权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区、街、社区青少年维权组织和维权队伍。牢固树立依法维权的观念,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体系。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深化“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重点做好未成年人、进城务工青年、新经济组织青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维权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与青少年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检查、监督、评估有关青少年的法律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广泛开展“远离”、“拒绝”等活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实施“为了明天”工程,继续推进“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重点青少年群体动态档案,努力做好“一助一”、“多助一”帮教工作,不断巩固、提高预防工作水平。

坚持突出服务职能,满足青年需求。紧紧围绕青年需求,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做好“爱心助学”工作,积极争取“圆梦大学”助学基金,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伙伴计划”,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针对社区青少年,适时开展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自护、自救方法的培训教育。针对残障儿童等弱势青少年群体,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开展各类社区青少年帮困活动,解决其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

三、牢牢把握团青工作的时代形势,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自身活力

进一步推进团的组织建设。

坚持党建带团建,按照团中央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大力探索社区、两新组织等传统领域以及青年自组织等新领域的团建新路径。积极构建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以区域内各级各类基层团组织为基础,区域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青年组织共同推进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区域性大团建格局。

深化居民区团组织建设。通过社区楼宇团建、园区企业团建等多种形式,推动“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深入推进青年自组织团建工作,促进社区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其联系凝聚青年的独特作用。

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着眼事业需要,以团干部和优秀青年为重点,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人用人方式,把优秀青年人才及时选拔到各级团组织的领导岗位上,建立完善我区青年推优荐才工作机制。加强团干部的理论教育、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及时充实和更新团的理论、业务等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思维方式,增强创新与创造能力。

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狠抓组织配备和能力提升。认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加大基层优秀团员的培养。加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准确把握“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服务发展”的目标要求,巩固扩大教育成果,逐步使团员意识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组织建设。

加强对青商会、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商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强化青商会凝聚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职能。不断加大“全团带队”工作力度,把少先队建设纳入团建的总体规划,优化少先队工作环境,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积极构建和谐的少先队活动、组织、文化体系,培育新时期“四好少年”。

第4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郑州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利用学校办学资源,依托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构建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平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加快培养与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技术人才,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形成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

二、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与职责

(1)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成员分别由党政办公室、人事处、科研外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及各院(系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并明确工作职责。

(2)各院(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由院(系部)负责人任组长,主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实验中心主任和教师代表为成员,并明确工作职责。

三、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1)针对学校学科专业特点,通过“校企”、“校校”、“校院”、“校地”等合作途径,开展学校与企事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医院、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就业培训等。

(2)校企合作实施的基本方式是举办行业学院、合办专业、合建教学资源、合建实验室、合作育人、合作就业、联合科技攻关、社会服务等。

四、校企合作实施计划

(1)搭建校级科研创新平台。①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学校“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服务面向定位,重点围绕郑州航空港区“一核两区”的产业布局和三大主导产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水平、高|量的人才服务、科技服务、决策服务和文化服务。积极推进校地互动,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与郑州市所属县、市、区政府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搭建校企合作战略平台,在人才培养、联合攻关、项目建设、学生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为郑州区域经济建设做贡献;②创设“郑工产教论坛”。组织“郑工产教论坛”活动,搭建“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联系平台。每年邀请3―5名地方政府的相关专家来校做学术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每年邀请6―8名国内外知名企业专家来校做学术或创业报告。每年邀请8―10名校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③签订校企合作研究项目。学校以各学科专业平台为载体,每年至少签订15个校企合作研究项目。

(2)学生培养。①合作制定培养方案。各院(系部)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紧密依托校企合作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最新要求,贴近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②工学结合。利用现有校企合作平台,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过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计划,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联合开办冠名班。各院(系部)要结合专业布局,根据市场需要和企业用人需求,在相近专业学生中选拔并组建企业冠名班,按照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岗位技能标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制定培养计划,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相关或相近课程置换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学生毕业考核合格后全部进入合作企业就业;④学生实习。各院(系部)要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制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规划,与企事业单位、政府共建实习基地,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活动。各院(系部)每年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企业革新、技术改造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服务企业和社会能力,实现校企双赢。

(3)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挂职。采取“内培外训”的教师培养模式,采取轮转方式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业、行业挂职锻炼半年以上,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企业实战能力。

(4)校企共建实验室。学校与郑州亿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三迪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建成了6个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标准实验实训室。共建实验室符合学科及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科研平台,合作项目在技术和设备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5)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各院(系部)每年更新2―3个新的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了一批稳定、优质的满足我校各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需要的基地。实习与就业基地的建设本着双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能满足学生的食宿、实习、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条件,能满足院(系部)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能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研究,能配备稳定的指导教师和指导人员,能够每年接纳本院(系部)一定数量的毕业生。

五、经费及补贴

①各院(系部)根据校企合作情况,每年年初都要制定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计划,经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对校企合作前期建设工作所产生的相关费用,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报销,由所在院(系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经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校长审批;②学校每年组织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审,对优秀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奖励,以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

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实践

受国家产业政策的的调整,尤其是缺乏校外实训基地的影响,玉溪工业财贸学校近年来食品、化工类专业招生情况不容乐观,现有食品、化工类班级仅5个,在校学生人数不足300人。

但玉溪市有与食品、化工行业相近相邻各类得天独厚的行业。有江川、华宁、澄江的磷化工集团公司、玉溪化肥厂,有冶炼的玉钢集团有限公司,有制糖、酿酒、造纸为一体的元江糖厂、新平糖厂、峨山糖厂、有氮肥生产的龙头企业――峨山银河化工有限公司,有玉溪高开区的各类生物制药厂,有玉烟和德国合资的天宏香料有限公司,还有分布各县、区的大小水泥厂,应该说我校食品、化工及相关拓展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是广阔的。

从绿色学校的创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化工、分析检测、冶金、造纸、水泥生产等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来看,也必须进行校企合作,加强食品、化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国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不仅有丰富的实践基础,而且有多学科的理论做支撑,已成为我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典型模式。

工学结合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应具有如下特征:

(1)主要适合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教育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并实施与管理;

(3)生产工作是教育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并占有台理的比例,也是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部分;

(4)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员参与相应的生产工作活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情境学习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为工学结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学习理论依据。

玉溪技师学院通过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以“相互需要互惠互利,互相参与,互相依存”为主要标志的食品、化工专业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一、食品、化工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食品、化工专业以实施校企合作为基础.积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食品、化工专业品牌。

1.开展市场调研和市场拓展

根据我校专业层次特点和学生工学结合时间、要求等情况,组织人员对企业进行调研访问.

向企业推荐学生,介绍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与做法,截至目前共与甜馨食品有限公司、达利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沃森生物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意向。

2.编制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部.编制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方案》。从工作计划、方案总则、实习协议等10个部分.对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了指导。

3.加强实践环节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下企业前开展企业岗位讲评提高学生对企业实习的认识,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兼班主任工作。这一套较为完善的具有人性化的岗位实习管理体系,解决了实习管理难题.

4.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积极开展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参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必要、合理的劳动报酬和保险.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制度和下厂前、中、后的三层次安全教育制度,杜绝了重大设备和人身事故的发生.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主要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采用学校主导型这一模式,以学校为主.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内容、培训时间多少按学校教学需要协商。“工”在企业,“学”在学校,学生实行半工半读。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实训教师,学校安排学生分段下企业进行教学顶岗实习。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此模式突出实践环节.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体现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常学生只需经过较短时间就能适应企业的岗位,为其创造效益。

2.在教学改革上,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学校采用与企业协商制定培训课程的原则使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台,积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台作和共建探索出一条“订单式”人才培养新路。企业通过对学生下厂期间较长时间的观察,也能真正做到人才的择优录用.

3.在学生管理上,实现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零对接”

我们将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我校为企业举办的冠名班,其教室的文化氛围完全依据企业的要求设置,企业则赋予学员“准员工”身份,双方共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四、推行校企台作取得的成效

1.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制定了教师下厂实习计划,同时聘请高级技师和专家来校传授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2.推动了学科专业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模式开发出来的新专业具备前瞻性.它注重教和学的过程,其培训内容及方式适应企业技术要求,学生滚受企业青睐.

3.促进了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既节约了办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又使学生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4.实现了多方共赢局面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受益,即:

对学生: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赚取工资补贴学习和生活费用。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多次循环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生职业认同度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修正自我定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对学校: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对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建立自己的特色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学校专业人才集聚的智力和人才优势,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第6篇

一、加强组织建设,制订工作计划。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分管书记亲自抓,统战委员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根据县委统战部的全年工作部署,镇统战部及时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充实工作内容。为把统战工作落到实处,调整充实了村级统战工作领导组织和村统战人员形成了镇村组三级工作网络。

二、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

镇党委十分重视统战理论的学习,把统战理论学习纳入中心组和机关学习中间,大力倡导理论与调研相结合,学习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学习政策与钻研业务相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利用各种会议,把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使群众逐步了解统一战线方针政策,达到配合统战工作的目的。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工作,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

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了解他们在生活、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能够帮助解决义不容辞,不能帮助解决的认真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开展扶贫济困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地方社会事业建设。按照“凝聚力工程”的进程,在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信息采集之后,着力开展企业走访活动达到加强了解增进友谊,联络感情之目的,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他们积极投身王店经济建设的激情。

第7篇

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积极开拓用人市场,拓宽校企合作模式,着力打造品牌专业。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示范专业内涵建设,增强示范专业的辐射作用。

2.加强古籍修复专业建设,建立古籍修复专业实训基地,组织“中埃古籍修复教育论坛。

3.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模式,与圣迪奥时装有限公司等联合办学。

4.加强就业市场的开拓,做好03级毕业生就业推荐及04级中专、02级高职学生实习安排工作。

5.加强招生基地学校的开发工作,做好2006年招生工作,力争完成招生计划。

6.做好专业教师去用人单位学习和培训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以示范专业为龙头,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增强示范专业的辐射作用。

1.深入进行市场调研,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2.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及人才培养规格,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进行进一步论证、整合,调整部分课程,对专业核心课程增加课时量,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3.进一步加强专业课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4.加强师资队伍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计划和方案,做好新教师的帮带工作,实施学校教师培养“一三五”工程,加强专业课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培养,把素质好的优秀教师送到企业和高校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

5.进一步加强古籍修复专业建设,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投入,对古籍修复专业实验、实训设备项目进行进一步论证,建立古籍修复实训基地,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保障。

(二)、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模式,开辟社会服务渠道,促进专业的发展。

1.积极加强外联,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部门的支持,组织“中埃古籍修复教育论坛”,进一步扩大影响,开拓为外地提供古籍修复市场,为社会提供服务。

2.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模式,利用学校的办学品牌,与圣迪奥时装有限公司等联合办学,推进专业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三)、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做好实习、就业推荐工作。

1.做好03级151名毕业学生的毕业推荐工作。

2.安排好02高职保险、02高职商贸、04电商、04商旅、04电美225名学生的实习推荐工作。

3.努力开发图文修复专业市场,利用多种途径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4.进一步加强实习管理工作,使实习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5.配合招生就业办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密切与企业联系的方法与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工作。

(四)、加强招生基地学校的开发工作,做好06年招生工作,完成招生计划。

1.制定招生工作计划有的放矢,重点开发招生基地学校。

2.利用网络资源,加大宣传力度。

3.发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投入招生宣传工作中,做好初中毕业生的信息收集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元月份启动06年招生工作,确定各专业招生人数。

2.元月份联系各专业外聘教师。

3.2月份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外聘教师到位。

4.2月份与圣迪奥时装有限公司磋商“圣迪奥店长班”联合办学事宜。

5.2月份确定各专业招生名称及招生计划,着手设计招生宣传册及宣传板。

6.2月份确定顾昊及刘春娣老师下企业培训单位,下发任务书。

7.2月份确定古籍修复实训基地设备采购清单,做好古籍修复专业实训设备的购置工作,建设古籍修复实训基地。

8.3月份召开古籍修复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

9.3月份筹备组织“中埃古籍修复教育论坛”。

10.3月份全面招生工作启动,延续至6月份。

11.4月下旬04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外出写生,并举办写生汇报展。

12.4-5月,04级各专业参加南京市技能考核。

13.4月份完成06级各专业教学计划。

14.5月份举办专业技能竞赛。

15.5月份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领导来校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报告会。

16.6月份召开04级中专实习生用人招聘会。

17.6月初召开02级高职专业用人招聘会。

18.6月份召开电脑美术设计专业专家指导委员全年会。

19.6月份确定下学期各专业开设学科,联系外聘教师。

20.7月份召开03级毕业典礼。

第8篇

【关键词】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73-01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势下,2004年,我国推出了一项全新的促进毕业就业的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该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政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服务,而毕业生利用见习平台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见习,将毕业生职业体验过程进行延伸和强化,以达到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顺利就业的目的。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署实施“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后,当年6月,福建省开始启动“三年三万”就业见习计划,每年组织10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其中省级计划1000名,由省公务员局组织实施,市级计划9000名,由各设区市公务员局组织实施。计划规定:参加对象为毕业三年内离校未就业的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见习期限为三个月。主要依托省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有关省属人才服务机构组织实施。为了激励企业和毕业生的积极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就业专项经费中,按每名见习毕业生800元/月标准,向见习单位拨付由其垫支的应由省级财政承担的生活补贴部分,补助3个月,2012年开始,补贴标准提高到800元/人/月,并给见习毕业生统一办理10元/人标准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据统计,三年来,全省提供就业见习岗位5.3万多个;39661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其中21172名高校毕业生被见习单位留用,留用率为53.4%,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供需对接存在结构性矛盾。

见习招聘会现场虽然人头攒动,但是对于招聘的效果,企业满意度不高。见习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见习单位申报的见习岗位大多为工科类紧缺专业,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更多为文科类的长线专业,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加上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离校后分散等原因,造成见习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困难。

(二)地区差异化明显。

东南沿海地区的见习计划效果明显高于内地,内地的企业认为优惠政策力度不够,见习单位参与见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和财力培养人才。

(三)见习补贴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

我省部分地方由于财政困难,见习经费投入少,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低,起不到生活保障作用。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只面向本地户籍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补贴,影响了见习基地接收非本地户籍见习生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完善就业见习计划的对策建议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推动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施行,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完善。

(一)逐步提升见习对接质量

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后,见习单位的留用率是衡量见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用人单位都是从实际用人需求的角度出发,择优录用。所以,毕业生就业见习这项工作既要考虑到社会效益,也要遵循劳动力市场规律。人才服务机构在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时,就要多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人职匹配上多下工夫。例如,可在举办见习招聘会前,广泛征集企业见习岗位需求,在政府指定就业网上预先需求信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毕业生网上报名,用人单位则可以在后台对毕业生的简历信息进行汇总初筛,再通知合格人员到见习招聘会现场进行面试,从而提升现场招聘会的供需对接质量。

(二)注重不同地区、行业的平衡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工业化进程差异,城镇化程度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等,都会对就业见习计划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省东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北部地区,所以在已经开展的五期就业见习活动中,东南部地区的效果要远远大过西北部地区的效果。地区如此,行业也如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果要远低于第三产业。而且第三产业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等行业中用人单位占主动,而在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货物运输及仓储业等行业中,用人单位就比较被动。所以,我们在开展见习工作时,除了考虑属地管理和就近原则,还应当注意各地区之间和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加强见习供求的动态平衡。

(三)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

截至2013年8月,我省共建立11批151家省级见习基地。其中,有5家企业被人社部批准为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单位。这些基地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毕业生年年增多,示范性见习基地,特别是省、市两级的示范性见习基地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在建设见习基地时,要制定工作计划,细化推进步骤,加大经费保障,精心组织实施。对省、市级见习基地进行全面考核评估,通过制定新标准,强化跟踪管理,吸纳有大量毕业生需求的企业作为新的见习基地,定期清退那些达不到见习基地管理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都没有吸纳毕业生见习的基地。

(四)完善就业见习经费保障制度

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和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适当提高就业见习计划生活补贴标准,尤其是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等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地市,经费补助本来就偏低,更要适量倾斜。要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加大投入建立统一的见习基地管理数据库,完善省、市(区)、县三级数据采集,丰富见习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新建基地申报管理模块,建立统一的见习岗位和见习基地数据格式。

此外,建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对吸纳见习毕业生较多的企业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就业见习工作。

总之,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自实施5年以来,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需要政府、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通力协作进行逐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三年三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闽人发〔2009〕58号)

[2]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报.2013第9期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工作质量

[作者简介]闫朝鼎(1980- ),男,江苏徐州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中心合作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无锡 21415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036-02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探索,已经历了初期的推荐就业阶段,正在向功能更加齐全、合作成效更加突出的订单式培养、合作培养、顶岗实习、资源共享、校企一体化等合作阶段和方式迈进,但是也应当看到大多数高职院的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进行合作的企业层次不高、合作的领域过窄、合作的时间较短,导致合作成效较低,需要不断提升合作的质量与成效。因此,笔者就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企合作工作质量作一探讨。

一、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国家宏观推力不够。虽然我国自1991年以来出台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法规达15项之多,但由于引导性多、强制性少的特点以及相互间的不匹配等原因,使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宏观管理力度上显得无能为力。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才市场。由于人才相对过剩,企业获得人力资源十分容易,所以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动力。第二,弹性规定。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行业企业是否参与校企合作的规定都缺乏刚性与强制要求,行业企业是否参与校企合作完全取决于自身的需求与认识。第三,教育独立。没有设立由企业主管单位、工商、税务等部门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负责对校企合作的设计、监督、考核和推动,很难获得相关部门的充分支持。第四,没有出台对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奖励惩罚机制,使参与校企合作并有成效的行业企业得到社会形象上的提升与经济利益上的保护,而对不积极或拒绝参与校企合作的行业企业则应在社会形象上贴上责任不足的标签。第五,缺乏各级财政经费的支持。

2.社会舆论导向不力。目前,社会主流意识或公认标准仍然是上好大学。学生、家长、教师、亲朋等的理想目标排序仍然是“985”大学、“211”大学、“211”专业、普通本科、高等专科,最后才是高职院校。学优当白领、学差当灰领等观念,导致学生与家长不愿意到高职院校读书,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工作等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推进。

3.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我国大多数企业通常认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因而缺乏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念。把企业的使命片面定位于赚取利润,比较重视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因此,导致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上只是单纯停留在对人才的选择方面,不愿参与或很少参与高职院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4.高职院校能力匮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力不强,如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需求、课程开发与职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缺乏双师型教师、服务能力与水平不强等缺陷,导致高职院校对企业参与合作的吸引力不足。

5.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目前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政府主导由于仅仅体现在宏观引导上,往往缺乏有效的配套及可操作的措施,所以很难取得预期成效。而行业组织脱离了原来的政府机制后,其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导致其很难开展有效指导。因此,所谓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四方联动,在实际运行中,通常互动的只有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而高职院校对市场和企业不了解,企业对高职院校也不熟悉,双方来往不多,沟通不足,影响着校企合作的运行。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质量保障措施

1.校企合作工作法律保障。综观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都是以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的。德国1969年就颁布并实施了职业教育的基本法《职业教育法》,随后为与之匹配,又逐步实施了《职业教育促进法》《劳动促进法》《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使整个经济界与教育界都有法可依。美国颁布的职教法规不仅多达155个,而且执行机构和配套措施齐备,合作各方的责、权、利也十分明确。我国尽管也制定了《职业教育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法规,但缺乏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具体化引导和约束。因此,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对各方责、权、利都明确的,且有强制约束力的推动校企合作工作发展的政策法规,为校企合作工作的长久深入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2.校企合作工作政策保障。在校企合作中,政府要创造环境、提供政策。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高职院校遵循市场经济法则,面向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面对学生和企业,增强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必须主动担当领导者与倡导者、组织者与推动者、协调者与监督者的职责,引导和支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3.校企合作工作制度保障规定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及合作的方式,从制度层面规范和推进合作。如《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不同角度对校企合作行为进行规范。其中重点建设的制度包括:(1)合作育人制度,主要包括合作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学、共同负责顶岗实习管理、合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2)合作培训制度,主要包括完善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机制、提高企业员工文化技能水平、校企联合对外开展培训服务等。(3)合作开发制度,其中包括制定校企合作开发制度、积极吸纳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开展的技术攻关和项目开发等。

4.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保障。学校要形成院、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首先是设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顾问单位、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会成员单位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理事长由学院院长担任,副理事长由理事长提名,经委员会大会表决后产生。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学校与企业的各种合作关系;负责开拓各种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关于实习就业、人才培训、技术开发、劳务管理和文化交流等领域进行密切合作。负责统一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审议、签订各类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合同,实现各类合作项目的资源共享。负责校企合作的公关工作,适时开展企业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等活动,建立校企之间长期的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配合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开展市场调研与预测,负责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情况的跟踪调研和信息反馈汇报等工作,负责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情况的跟踪调研和信息反馈汇报等工作。

其次是设立校企合作处(校企合作委员会秘书处)及各职能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处(校企合作委员会秘书处)主要职责是:校企合作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定全院校企合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督促、检查各教学系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引进企业,组织实施学校投资额度较大及跨系(部门)的校企合作项目;协调各系对学校已有合作企业间的资源共享;研究并推广适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合同管理等。各职能工作委员会包括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招生工作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实习实训工作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等。

最后是系企合作专业委员会。教学系校企合作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制订本系的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和总结;按学校要求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实施本系的产学合作项目;配合校企合作处完成校级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新的校企合作企业、维持与已有校企合作单位的良好关系;配合校企合作处完成全校校企合作方面的评价、资料归档及管理等。

5.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保障。首先是创新学校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紧密、全面、持久的校企有效合作,使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解难答疑的育人模式,逐步确立理实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明确懂理论、会操作、重技能、明操守,以最终实现高质快捷就业目标为导向,使技能教育、技能就业、技能成才高效联接。其次是突出学校培训职能。学校在注重对全日制学生培养的同时,必须充分完成社会服务(培训)的使命,以市场观开辟与强化对在职人员的短期、中期、长期培训,从而在校企合作中建立全日制培养与社会化培训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新机制。再次是全面体现校企合作特色。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及培养环节的实施上,即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教案制作、教师结构、教师能力、课堂教学等方面一定要与企业进行全面及全程合作,使所教、所学、所用等环节实现有效对接。最后是精心开设专业。按照专业对接产业(行业)的原则,不仅要满足现有产业(行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而且要广泛进行专业调研,前瞻性地设置专业,使专业保持一定的吸引力。

6.校企合作工作载体保障。一是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具体包括学校融入企业的“融入式”生产(经营)型基地与学校引入企业的“引入式”生产型基地。二是共建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库。三是共建专业和课程。包括优化专业设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评估、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等。四是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和推广。五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7.校企合作工作信息保障。为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需要构筑校企合作育人信息平台。其功能主要有校企合作门户网站、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络教学实施等。校企合作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包括网络硬件系统、校企合作门户网站系统、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系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等。

8.校企合作工作考核保障。主要指标包括:(1)校企合作办学组织领导。一是机构健全,职能明确,具有校企合作办学的先进理念,思路清晰,校企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效果好。二是科学制订校企合作实施意见并根据计划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2)校企合作工作的管理运行。一是协调、调度科学。二是创新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三是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3)校企合作项目。一是内引校企合作项目,如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开展产学结合。二是外联校企合作项目。外联合作企业不仅要规模大,科技领先,而且能从生产、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深入开展合作。(4)特色或创新项目。特色既包括在校企合作的办学观念、工学结合思路上,也反映在人才培养的特色上。创新主要是指在联合办学过程中,具有新思路、新办法,并能应用到校企合作工作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