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6 22:30:12
导语:在能源材料调研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多家东营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辖区内获批进口原油指标总量超过胜利油田年产量,未来原油加工量和整体装置开工负荷率将明显提高。
1 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16年,东营市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461.2亿元、4431.2亿元、182.2亿元、294.4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34.5%、36.1%、22.1%、26.8%。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已形成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中下游配套完善、规模庞大、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格局,壮大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市,2016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万吨/年。
(一)集约效应优势明显。石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及东营区、广饶县境内。通过系列技術、装备、工艺等改造提升,国Ⅴ标准成品油供应全国各地,油田化学品成熟对接胜利油田市场,化工新材料方兴未艾,石化产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2016年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431.2亿元,完成投资317.3亿元,工业用地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2622万元/公顷,单位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9336万元/公顷;加工原油和燃料油4893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9.06%,主要产品成品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9%,居于国内地级市首位;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占到集群销售收入的95%。
(二)创新能力提升强劲。集群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2016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增加,带动了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等的快速增长。整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居于国内地级市石化产业的首位。
(三)资源节约效果明显。强化目标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健全长效机制,全市超额完成了“十二五”下降17%的节能目标任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节能、安全、环保评级和综合评价)工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项指标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两化融合深度契合。集群内石化企业实现了全厂DCS、ERP、SIS系统,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系统法应用,广泛应用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普遍应用了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智能手持终端等,两化融合程度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联合石化协会开展石化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工作,垦利石化、胜星化工、海科集团等3家企业试点成效明显。开展了化工园区(聚集区)智能化改造工作。重点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智能化提升,建成了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集智慧办公、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用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体系。
(五)集群产业配套完善。集群在临港物流、研发孵化、原料储运、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交易平台、生产销售建设等领域配套完善。临港物流。建设了万吨级深水大港——东营港,码头总量达到39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成为涵盖液化品、散杂货、客运、集装箱等多种运输业务的区域性中心港口。油气运管道。已建在用原油管道11条,辖区总长度354公里,本市炼化企业管道供应能力1780万吨;全市建成成品油管道3条,长21公里,成品油外输能力900万吨;建成长输天然气管道7条,辖区总长度265公里,资源供应能力20亿方/年。研发孵化。东营市石化产业辖区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36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要业态,规划并开工建设了东营创新广场等科技孵化设施。交易平台。华东石油交易中心打造集信息交互、线上交易、区域交收、在线金融、智能物流、价格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石油石化产品交易平台。
2 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几点思考
(一)“炼化一体化”是大型石化提质增效的根本方向。“炼化一体化”是集上游炼制到下游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其最大优势是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生产效率高、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依托东营市现有炼油产业基础,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清洁化、园区化”思路,采用“常减压-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的总加工路线,实现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流程,提高装置规模和经济性,依托园区条件集中供应氢气和水电汽风等,生产过程清洁、安环、环保。近期重点是整合炼油企业资源,向烯烃、芳烃领域进行延伸,提高基础石化原料供给能力,同时减少成品油产量。远期重点是对落后炼油产能进行整合置换,通过淘汰东营市部分炼油产能,在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延伸产业链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破解之道。当前,柴汽油的加工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并且随着进口原油市场的开放,利润空间将会逐步压缩。石化产业向化工方向发展已是当前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学习惠州石化、九江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推进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转用化学品项目,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促进东营市化工产业链的增值。
(三)调整优化布局是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东营市北部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加强现有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监管,推进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企业向石化产业基地搬迁,兼顾目前己经形成的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将基地建设与布局优化充分结合,提升化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化工产业与城镇、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实行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化工园区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坚持“五个一体化”的原则,即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实现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化工园区管廊、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要到位,水、电、气(汽)、煤炭等生产物资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并且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维护。设置应急管理中心,统一应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置。
(五)智能工厂建设是打造精品石化企业的有效手段。推动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及应用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激发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石化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变革,全面提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提升,着力打造产品特色鲜明、服务竞争力强、盈利能力水平高的精品石化企业。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近日,由山东省东营市政协牵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科技等部门联合进行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结束,形成了《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总结东营市海洋经济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2012年东营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渔业快速发展,海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服务业逐步提高;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港口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建成了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已获得大批科研成果;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但该市海洋经济也存在着规划体系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海洋经济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六条建议: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构建“三区两带”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功能区,强化海洋功能区划的控制性作用;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发展海洋渔业,优化提升海洋化工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加快推进海洋旅游业。三是坚持科技兴海,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海洋承载能力。五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六是制定配套措施,加大保障力度。
专业导论课是一门导论性质课程,是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专业背景和特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相互关系、基本专业知识、专业延伸及交叉学科、本科专业与研究生学科的对接关系等,以及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1.导论一,第一讲:绪言(2学时)。以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产生和增进对本专业的兴趣,并以渐进式深入理解本专业的内涵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关于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简介、历史沿革、国内外发展现状、前景;关于专业培养方案;本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问题讨论与解答。请思考: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Whattobe?Whattodo?如何使自己变聪明?“天道酬勤”。2.第二讲:火炸药科学技术(一)火炸药科学基础及新发展(2学时)。介绍火炸药科学技术的基本专业知识,所涉及的领域,国内外现状及新发展、发展趋势以及火炸药的应用技术,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并指出相关内容对应的专业课程及基础理论课程,提高同学们对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和重视程度。问题:什么是含能材料?含能材料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按用途,含能材料怎样分类?其能量释放特点和做功形式各是怎样的?谈谈你对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的认识。你计划怎样去学好本专业?你有怎样的专业设想?请问同学们:你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途径和办法去解决自己在专业上遇到的困惑以及大学期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3.第三讲:火炸药科学技术(二)火炸药的安全与环保技术(2学时)。介绍火炸药的安全与环保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火炸药的安全与环保技术、方法。4.第四讲:应对就业我们的成长规划———与四年级学长的对谈(2学时)。以毕业班毕业、就业为契机,邀请各年级同学以专业、就业、成长为主题,与特能大一同学开展交流,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设计自己的大学成长规划,对学习的能力、做事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等各种能力及自信、诚信、勤奋等素质进行有规划、有实施方案的自我培养和自我管理。自己对自己负责。每个人记录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份档案。5.导论2,第一讲:烟火技术(一)烟火技术基础及新发展(2学时)。介绍烟火技术的基本专业知识、所涉及的领域、国内外现状及新发展、发展趋势,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并指出相关内容对应的专业课程及基础理论课程,提高同学们对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和重视程度。6.第二讲:烟火技术(二)火工烟火安全技术(2学时)。介绍火工烟火安全技术的基本专业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火工烟火安全技术和方法。7.第三讲:论我们的专业———论文写作与讨论(2学时)。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方向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和假期社会实践调研,并进行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论文作品和专题进行点评并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热情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讨论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类讲座包括专业学术讲座、科学讲座、人文社科类讲座等。8.第四讲:兴趣、专业兴趣与我们的专业成长(职业生涯)规划(2学时)。就此专题,邀请学院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和毕业班级在专业和就业方面的典型,和同学们展开热烈地讨论,并使同学们实际行动起来,建立规划并实施。
二、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基于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大一学生的学情,在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讲述、主题调研报告、学研小组、专业论坛、专家讲座、开放专业实验等。首先,在大一新生的专业导论课上,学生会非常期待一场系统的、宽博的、具体的专业相关内容介绍,他们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所在的专业、要学什么、要做什么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地讲述专业相关内容是专业导论极其重要的第一堂课。在讲述中引用实例,加入调查性的提问引起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思考某些问题。另外,专家讲座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有专长、有成就的本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专业的被认可度,会带来一种榜样的力量。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和问题,在讲述了基本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则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去调研,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及沟通的能力。就这一环节,始终围绕一个“导”字,设计了专业论坛、专业主题调研、小组报告、学研小组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专业相关主题调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培养团队精神、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学会多种途径去解疑释惑,促使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实践表明,这些在大一时就积极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后来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和创新实践比赛中都表现出了优势。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专业导论课中必须开设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在这一部分中,鼓励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的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进行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实施之,逐步成长。这一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还需要在之后的每一学期进行督导。
三、专业导论课的课程考核
关键词:地方产业 结构调整 地方院校 学科专业建设 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我校学科专业建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对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调研报告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安康市未来五年产业结构调整的考察;第二部分是从安康市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出发,对我校如何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考。
一、安康市未来五年产业结构调整状况
根据《安康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精神,未来五年安康市将把加快新型工业步伐作为壮大经济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居民创业创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生态优势,加快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化建设,全力促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努力做强做大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特色生物加工和生态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设施农业三大战略性潜力产业,加快构建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以高新、适用技术为支撑的生态化、清洁型、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做强做大五大主导产业
1、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源产业以及清洁燃煤电力产业,推进绿色能源发展,打造全国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全面完成汉江干流梯级开发,加快旬阳、白河水电站项目建设,提高水电站在能源产业中的比重。依托丰富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以安康高新区和旬阳生态工业园为重点,积极推进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项目建设,建成我省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基地。加大清洁燃煤技术的运用,开工建设旬阳、石泉火电厂。加强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合作,完成核电站选址、大件运输和取水专题方案,积极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2、新型材料。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和特色矿产资源,按照《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推进冶电联营,组织实施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硅材料和新型化工建筑材料四大体系、九大产业链条,重点推进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石英石、重晶石(中毒石)、铅锌、硫铁矿、白云岩、铁矿石、煤矸石、石灰石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成以钡化工、硅材料、有色金属、新型建材为主的全省重要的现代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3、富硒食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推进种植基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加强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促进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依托“一体两翼”和县域经济核心地带,分别建成若干菜食品生产基地、富硒矿泉水生产与加工基地,全面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把安康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中国富硒食品种植加工生产示范基地”。
4、特色生物加工产业。依托丰富的生物、水资源和优质生态环境,重点发展桑蚕、中药、渔业等优势特色生物资源深加工生产,促进农业产品向工业品延伸、农业向工业扩展,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
5、生态旅游。以生态资源和交通枢纽为依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经营,加快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基本要素,增强配套服务功能,把安康打造成为中国山水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重点构建“一山(南宫山)一湖(瀛湖)一城(中心城市)”三大核心精品景区和汉水风情休闲游、巴山生态度假游、秦岭山水体验游和田园观光乡村游四大片区的旅游格局。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旅游产品宣传和推介,加强与周边重点旅游景区的协作,精心培育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安康—岚皋—镇坪—平利—安康区域旅游精品环线、西安—宁陕—石泉—汉阴—安康—西安二日游黄金旅游环线,打造“千里秦岭”品牌。加强文化内涵挖掘、演艺展示、精品打造、宣传推介,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化开发力度,形成安康地方特色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建成黄洋河民俗乡村旅游带、紫阳茶韵乡村游憩带、长安休闲乡村游憩带、月河乡韵乡村游憩带、岚河漂流乡村旅游带、宁陕森林乡村旅游带六个乡村旅游带。
(二)大力培育壮大潜力产业
1、现代设施农业。在河谷川道、山间盆地和低山丘陵地带,以蔬菜、瓜果、食用菌和花卉为重点,以现代装备和栽培技术为支撑,以新型组织模式和市场机制为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技术、生态型、优质高产设施农业。加强月河川道设施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引进新优品种,建设工厂化育苗育种中心,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产品认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加强高性能磊棚设施建设,示范推广智能温室配套建设完善的水电路基础设施,积极实施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改革 《煤化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调研的背景及原因
2006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而从我们对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中,了解到我院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毕业生大多就业于鄂尔多斯地区的煤化工企业,从事操作岗位,会涉及到煤样采集,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煤质的评价等等。这些技能的具备,就突显出高职院校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职业技能基础核心课程―《煤化学》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以使其更加符合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化工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一些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作如下分析,为该门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2 调研的基本情况
2.1 调研目的
2.1.1 明确企业对毕业生知识方面的要求,确定《煤化学》课程教育目标、教学内容。
2.1.2 听取企业人员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寻找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提出课程改革建议,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2.2 我院《煤化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2.2.1 内容过时,教材版本太陈旧,没有充分反映出当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应用。
2.2.2 学科化倾向较重,有些课本公式太多,学生不爱学也学不会。
2.2.3 应用少、案例少,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
2.2.4 重理论、轻实践,对实验实训不够重视。
2.3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形式,基于以上目的将课程内容设计了七大部分,知识目标设计了了18项,能力目标设计了7项,素质目标设计了9项。在每一小部分知识或目标后面设置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需要四个选项进行选择。
本课程调研涉及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东集团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和我院化工系教师。调研对象包括车间管理人员(车间主任、书记)、技术员、班长、操作员(内外操)、任课教师。本次调研安排在2013年1月。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调研结果汇总
2.煤样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3. 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固定碳的计算
4.煤中碳、氢、氮、硫、发热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5.煤的热解过程和发生的化学反应、煤黏结和成焦机理
6.煤的黏结指数、胶质层指数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7.煤的分类方法、煤种的性质和用途
8.煤质评价方法
9.煤的燃烧 1.采集煤样并进行制备
2.测定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并对固定碳进行计算
3.测定煤的发热量
4.根据煤种知道其应用范围
5.对煤质进行评价
1.良好的政治素养、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素质
2.团队精神和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安全、环保意识
5.节能降耗意识
重要 1.煤的成因类型、成煤过程
2.煤的物理性质、表面积、孔隙度和孔径分布
3.炼焦煤种和配煤原理 1.测定煤中的碳、氢、氮、硫元素
2.测定煤的黏结指数、胶质层指数
1.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2.开拓和创新能力
一般 1.中国能源概况、煤炭资源及综合利用情况
2.煤的原始物质、外表特征
3.煤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4.煤的有机质结构
5.影响煤热解的因素
6.煤炭气化和液化 1.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2 调研结果分析
3.2.1 确定了课程目标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煤化学》的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煤的一般性质以及目前煤炭的综合利用情况,掌握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工艺指标、煤的分类及煤质评价,了解煤的有机质结构。
3.2.2 选取了与教学、企业需求一致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煤化工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是为后续《煤炭气化生产技术》《甲醇生产技术》《煤液化生产技术》《炼焦生产技术》等课程服务的,根据上述课程的需要将本课程分为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煤的一般性质、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有机质结构、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分类及煤质评价、煤炭的综合利用七部分。
4 课程改革建议
4.1 人才的培养方向
通过调研,培养从事煤化工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4.2 实习场所的建设
建设煤质分析综合实训室,增加模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
4.3 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有好老师,才可能有好徒弟。在前面的调查中我们已经提到过,理论老师和实训老师在知识结构上可能存在某种缺陷。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及时吸收和消化新设备,掌握与所教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默契配合专业课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通过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多给教师进入企业的机会,使教师能够站在技术的前沿,能够更好的了解专业的现状,将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4.4 要强化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不断地动手操作过程中来通晓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2011年11月30日
[2]姚国林,门保全,刘文福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分析[J].职业教育,2013
[3]郭茜,陈震乾.液压与气动技术基础课程改革调研与建设[J].改革,2012
[4]刘翠.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调研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
关键词:工业锅炉 节能 检测
中图分类号:TK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094-01
工业锅炉燃烧排放出大量烟尘以及SO2和NOx等污染物,严重的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甚至有些锅炉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本文从工业用锅炉指标、节能措施等方面对工业锅炉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改进锅炉工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工业用锅炉指标
1.1 锅炉排烟温度
锅炉排烟温度是检验锅炉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排烟温度越高,所带走的能量也越多,所造成的能量损失也是最大的。随着排烟温度的不断升高,排烟热损失会进一步增加(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每升高10℃,排烟损失增加0.5%~1.0%)。因此降低排烟温度对提高锅炉热效率以及节约能源有重要的意义。
1.2 排烟量
影响排烟热损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排烟量。在同样排烟温度下,排烟量越大,热损失也越大。
2 节能措施
2.1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种途径。
2.1.1 避免或减少受热面上的结渣、积灰和堵灰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燃烧物本身的特点,受热面会存在着结渣、积灰和堵灰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会导致两种结果:(1)根据化工原理对流传热原理,较厚的污垢层会导致较大的无谓热损失;(2)如果这些污垢层长期积累,不及时清理,短时间内影响效率,阻塞管道,长时间内积存下去,还会发生严重的生产事故。因此必须结合锅炉运行情况,经常地对锅炉受热面进行清理,防患于未然。
现总结出的几种有效的清灰方式有以下三种。
(1)定期吹灰:适用于松散状积灰。
(2)使用除渣剂或清灰剂:适用于结垢物。
(3)避免锅炉在低负荷下运行并减少锅炉启停的次数。
2.1.2 增加或改进尾部受热面
由于许多中小型锅炉的排烟温度都很高,如果这部分热量不能有效地运用,将会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极大的降低了锅炉运行的效率,因此,必须对这一部分能量进行有效的利用。锅炉尾部受热面可以有效地降低排烟温度,减少热损失。
2.2 杜绝漏风和减少排烟量
在燃料的成分确定后,排烟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助燃空气量的多少(实际需要空气量减去理论空气量的值)和沿程各处烟道的漏风量的大小。炉内的助燃空气量要严格控制,因为这部分多余的空气在锅炉中并没有发挥任何实际作用。相反,它随燃烧废气一道,带走了大量的热量。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可避免的会漏气,这些气体不仅会增大烟道通风阻力和引风机的电耗,还会降低炉温,造成了一定的能量损失,影响燃烧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生产中,必须杜绝漏风和减少排烟量。
2.3 合理组织燃烧减少燃烧损失
合理组织燃烧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3.1 合理配风
空气是保证燃烧不可缺少的物质,空气是锅炉中燃烧物质的助燃剂。充足和合理的空气供应对锅炉的安全、经济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锅炉不同部位对空气的需要量不同,所以对沿炉排长度和宽度有不同的配风要求。
(1)沿炉排长度方向应合理配风。
链条炉燃烧各阶段所需空气量是不同的,在炉头,由于温度不高,所以燃烧不是很旺,只是燃烧的初始阶段,此时对空气的需求量不大。随着管道深入,中段燃烧最旺盛,需空气量最大。在炉尾阶段,由于燃烧已接近尾声,燃烧物质也消耗殆尽,温度也慢慢降低,只需要少量的空气。炉头和炉尾产生的热量最少,而废气最多。
(2)沿炉排宽度方向应均匀配风。
在沿炉排宽度方向上,应该均匀配风,以使燃烧均匀,防止出现火口等不正常燃烧现象。
2.3.2 炉膛空气气流的合理组织
炉膛是锅炉的主要燃烧设备,其作用是保证用料和空气的充分混合,有效燃烧等。通过燃烧器送入锅炉的空气是按对着火、燃烧有利而合理组织、分别送入的。按其送入空气的作用不同,可以将送入的空气分为一次风、二次风。一次风是携带煤粉送入燃烧室的空气,二次风是煤粉着火后再送入的空气。
2.3.3 燃料层上燃烧的调节与控制
煤层厚度、送风量及炉排速度这三个因素影响着炉燃烧效果,三个可调因素应合理配合以保证燃烧工况正常。好的燃烧工况是:在距煤闸门约300mm处开始着火,过早可能烧毁煤闸门,过迟则会使燃烧阶段推后,以致尚未燃尽就排入灰渣斗,在挡灰板(老鹰铁)前约300mm,500mm处燃烧完毕,灰渣呈暗色。
煤层厚度应该合适,不易过薄,也不易过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厚度。煤层过薄,细煤粒易被吹起,使煤层工作不稳定、不均匀;煤层过厚,通风阻力过大,燃尽区裹灰严重。
在运行调整过程中,主要的调节对象是送风量和炉排速度。当燃烧炉里煤层温度很高时,空气的供应量决定着煤料燃烧的快慢。当增加风量时,燃烧速度加快,锅炉出力马上增大。
2.4 加强绝热保温减少散热损失
加强绝热保温,减少散热损失,也可有效地提高热效率。绝热保温的措施有:(1)加厚保温材料。(2)提高绝热材料的质量。
2.5 保证锅炉给水品质
水的品质主要是会影响到锅炉的结垢。水质越好,其本身残渣就比较少,锅炉结垢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锅炉用水水质差,含杂质多,则锅炉就容易结垢。因此工业锅炉的给水必须按规程规范要求进行给水处理。司炉必须加强对水质的监察,及时清除水垢,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运行安全效果。
2.6 改进操作、加强管理
任何设备无论都么好,如果人的素质达不到要求,那么再好的设备也只是摆设,发挥不出其应有的功效。因此,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对于提高锅炉设备的应用水平非常重要。
3 结语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未来世界将会是一个清洁生产的世界。改进锅炉技术,提高锅炉利用水平刻不容缓。本文在对工业锅炉指标、节能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对于实现工业锅炉指标控制和节能目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斌.对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探索[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12):60~61.
[2] 王彦秋.工业锅炉节能途径分析与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1(11):18~20.
设计专题开题报告蜂巢公寓-居住公寓室内设计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迅猛发展人皆可见,发展的背后是各行各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人们的压力也逐步加大。特别是代表着中国新一代势力的80后、90后的大学生们,他们顶着强大的工作和住房的双重压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着,他们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蜂巢公寓就是为了解决目前一些正在求职的毕业大学生租房困难而设计的一种快节奏紧凑型公寓,希望能达到高度节省空间及运营成本,低碳、环保等特点。齐全的设施在满足大学生居住的同时,还在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关怀,打破常见闭塞空间的思维定式,创造新型的快节奏开放式生态居住空间。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面临学习、工作与生活压力时,总渴望能找到一个休闲居住场所来减轻这份紧张,调整情绪,融入到优美的、恬淡的生活空间去享受那一份宁静与轻松。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追求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它随着时代背景及意识形态的发展而发展,并呈现新的特色。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蜂巢公寓社区的意义在于用较低的成本来解决最大程度的大学生以及外来人口的临时居住问题,因此,如何采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来建造出功能性相对较强的公寓建筑是一个难点,这不仅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还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应有的需求。
同时,环保也是此次项目的一个重点,环保节能一直是如今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合理的运用材料,搭配材料,将这个公寓建筑设计得环保节能也是本次项目能否成功实现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三、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经典案例:
马来西亚米那亚大厦 主要(生态)设计特征:
1. 空中花园从一个三层高的植物绿化护堤开始,沿建筑表面螺旋上升。 (平面中每三层凹进一次,设置空中花园,直至建筑屋顶)
2. 中庭 使凉空气能通过建筑的过度空间。
3. 绿化种植为建筑提供阴影和富氧环境空间
4. 曲面玻璃墙在南北两面为建筑调整日辐射得热量。构造细部使浅绿色的玻璃成为通风滤过器,从而使室内不至于完全被封闭
5. 每层 办公室都设有外阳台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门以便控制自然通风的程度
6. 所有楼 电梯和卫生间都是自然采光和通风
7. 屋顶露台由钢和铝的支架结构所覆盖,它同时为屋顶游泳池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顶(远期有安装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阳 和自然采光
8. 被围和的房间形成一个核心桶,通过交流空间的设置消除了黑暗空间 9. 一套自动检测系统被用于减少设备和空调系统的能耗
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是在节约经济和低技术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很少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然而,此类建筑的节能效率和可持续性都不甚理想,缺乏普适性。
同时,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生态观。因此,应当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即“适宜技术”。
“适宜技术”就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的技术,又能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从满足基本的人居环境的要求出发,通过“适宜技术”这个设计手段,运用当地的资源,结合适宜的经济的技术,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态建筑设计从“原生的”向“适宜技术”转变通常有三种手法:一是将传统技术进行改造;二是将先进的技术改革、调整以满足适宜技术的需要;三是进行实验研究,直接效力于适宜技术。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译著,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2] 王晓俊 著,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3
为全面摸清铸造行业发展情况,加快机电泵业配套产业发展,提升壮大机电泵业主导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区中小企业局深入镇办、企业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铸造工业是获得机械产品毛坯的主要方法,是机械制造工业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我区铸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设备等领域,铸件在许多机械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大,铸件重量占整机重量的比例很高,在泵类机械中达50%-60%。根植于老工业基地的铸造业,随着老工业区的转型,近年来我区铸造业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截止底,全区配套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企业132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总资产4.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亿元。,全区铸造业铸件产量为14万吨,产值为7.3亿元,利润4700万元,上交税金2750万元。其中铸铁件11.8万吨,铸钢件1.8万吨,铸合金件吨。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配套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来,我区的铸造业依托配套机电泵业,特别是在泵业集群的带动下,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加快了产业聚集发展。目前全区铸造行业,配套泵业企业达33家,配套减速机企业55家,配套电机及其他机械设备企业44家。从产值来推算,估计全区泵业集群配套率在50%左右,减速机集群配套率在80%以上。我区铸造产品总量的80%以上提供给本区泵类、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厂家,近20%的其他铸造产品,除了满足本省市需求外,还销售到上海等省市区。
(二)铸件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我区规模以上铸造企业29家,占总数的20%,而产值却占66%。产值过1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实现产值3亿元,占整个行业40%以上,总资产1.85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38%。年产在5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仅有5家,占企业总数的4%,年产在1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有30家,占企业总数的23%,人均年生产铸件40吨,与整个行业人均年生产铸件相比有较大差距。(附:全区1000万元以上铸造企业汇总表)
(三)板块发展特征明显。从铸造企业分布来看,我区铸造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白塔、域城、开发区、八陡、崮山等镇域,其中白塔镇有27家,域城镇有36家,开发区有17家,八陡镇有9家,崮山镇有16家,特别是发展比较集中的域城镇大域口村铸造生产企业达12家,铸造业有力地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配套情况来看,白塔镇主要配套泵业,域城、(来源:文秘站 )开发区主要配套减速机,八陡主要配套其他机械,崮山主要配套泵及其他机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铸造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增长。从铸件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占45%左右,能源、燃料占10%左右,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废铁、废钢等铸件材质价格增长30%以上,焦炭等燃料价格增长幅度也较大,而产品售价增长较小,导致企业利润下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品种较少。大多数铸造产品是初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不能满足大型铸造产品的需求,我区泵业龙头骨干企业博泵、华成等所需大型铸件主要依靠外协提供,与我区做大做强机电泵业的要求相比,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从品种来看,我区铸造产品品种不够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我区大部分铸造企业都属小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没有能力进行先进工艺技术水平的改造,多年来仍用传统技术,由于熔炼设备、检测设备的简陋,精密铸造发展滞后,废品率比较高。
四是节能降耗与环境污染压力较大。通过技术改造,部分企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改观,但总体来说,我区铸件能耗较高,估计在900kg标煤/吨铸件。中小铸造企业排放出来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三、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区目标,抓住产业链配套这条主线,依托重点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突出泵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形成配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品种较齐全的铸造业体系,不断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目标:十一五末,基于全区泵类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的发展目标,全区铸造业实现产值过20亿元,年均递增40%,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0家,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4亿元,泵业集群配套率达到80%,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
四、措施建议
总的来看,我区铸造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及时把握机遇,完善措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促进铸造生产向优质、精化、高性能、多品种、低消耗、低成本和低污染的方向发展,使铸件质量与水平大大提高,努力膨胀产业规模,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植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积极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限制新建在生产规模、环境保护及劳动保障等方面不达标的企业。鼓励引导骨干铸造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联合等方式,着力培植壮大腾龙泵阀有限公司、龙友铸造厂等骨干企业,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全区机电配套协作能力,带动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科技投入,切实推动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工艺水平,新上技术设备,大力发展精密铸造,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以企业为主体,联合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扶持大型专业铸造企业尽快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加强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下延伸,着力策划建设一批 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突出抓好铸造专业化协作配套项目及“专精特新”项目建设,拓展产业集聚发展空间。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大企业零部件本地配套率。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劳动生产环境。积极引导行业企业为开展岗位培训创造条件,通过组织开展行业技术培训、加强行业交流等措施,提高铸造行业人员素质与水平,特别要加大铸造行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通过提高人员待遇、优化作业环境、加强劳动保护等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找准突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一)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意见。一是用手机短信向全乡干部和孔明村党员、群众征求意见;二是召开座谈会和设置“征求意见箱”广泛征求意见。共征集到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移民搬迁等问题25条;关于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21条;关于农村茅草屋改造等民生问题10条;关于干部思想意识、作风等建议4条。
(二)查找突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乡党委对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和剖析,找准了影响和制约全乡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不发达。全乡基础设施薄弱,生态恶化,经济结构单一,贫困人口比例达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405元。二是群众存在“等、靠、要”懒惰思想和落后观念。围绕这两大突出问题,乡党委研究确定了以“推动科学发展、走出贫穷困境、建设富民之乡”作为全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以“少喝酒、多流汗、抓机遇、拼命干”作为全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载体。
二、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学习
(一)机关党员结合工作职责职能采取“集中学”和“辅导学”。针对乡干部主要精力是扑在农村生产一线干具体工作的特殊性,乡党委主要利用召开工作会议的时机,由班子成员组织进行“集中学”和请专家、领导进行“辅导学”,将学习融入工作,学习与工作两不误。
(二)学校党员围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引导学”。为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乡党委引导教育支部制定了学习计划,结合学校的教学安排,由学校采取分组讨论学习、互动学习、远程教育学习等,将科学发展观融入教学计划。
(三)农村党员围绕发展经济实地参观“讨论学”。针对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低,部分少数民族党员群众听不懂汉语,以及农村党员不便集中和“坐不住”、“静不下”、“听不懂”、“学不进”、“不会写”的实际,乡党委除了组织一次动员大会集中学习外,没有要求支部制定学习计划、集中学习和写笔记,主要以实地参观学习讨论的方式进行。一是组织党员到本村的早熟蔬菜基地和种养殖基地参观学习、集中讨论,请致富能手、“土专家”谈经历、谈体会;二是组织党员到其它村的种养殖示范基地考察学习,让党员们认识差距和贫穷的根源,激发他们抓生产促发展的信心。三是将科学发展观学习内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山歌调”和“布依小调”,组织党员群众采取汉语与布依语相结合的“双语”形式进村入户去传唱。四是利用“村村广播”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知识。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使党员想学、愿学,学得懂、记得住。
(四)举办“两赛一考”检验学习成效。乡机关和教育支部联合举办演讲赛、知识竞赛,并组织乡机关和教育支部党员参加全县科学发展观知识考试,既营造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氛围,又检验了学习成效。
三、结合实际调研,集中民智讨论
将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相结合,寓调研中开展大讨论,在讨论中开展调研。
(一)乡机关支部:明确调研课题后,由乡班子成员领题深入村组围绕“三着力三抓好”进行调研,即着力于找准和解决影响制约全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抓好专题调研;着力于找准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好问计调研;着力于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抓好案例调研。
(二)教育支部:针对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群众文化素质低的问题,以各中心学校为单位,由乡分管领导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征求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校长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征求如何抓好扫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并进行大讨论。讨论结果报乡党委作为调研的依据。
(三)孔明村支部:针对农村党员文化低、不会写、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实际,乡党委明确班子成员和驻村指导员组织党员群众、典型示范户、县乡两代表等,以自然村寨为单位召开座谈会,与群众沟通交流、听取呼声,帮助转变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并将座谈内容整理为村级调研材料,对于有价值的内容由乡驻村指导员形成调研报告。
四、注重边学边改,突出实践特色
(一)抓机遇、上项目、促发展。乡党委政府抢抓党建扶贫、新一轮扶贫开发、农村生活能源试点等机遇,积极争取并实施了十个方面的富民、惠民工程。解决了5个自然村寨的人饮工程;发展了500亩板栗;为困难群众购耕牛100头、能繁母猪200头;实施了200户危房改造;争取*至孔明村油路建设等项目。同时,创新扶贫方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板绕村发展“二元杂交猪”,皎贯村发展“瘦牛育肥”,推进“一村一品”和“一村一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了群众发展观念,效果明显。
关键词:四化同步;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党的十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四化同步”,先导是抓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核心是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基础和难点是抓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围绕这三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淄博市 “四化同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看,淄博市信息产业发展较快,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深,在各行业各领域运用不够,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力仍显不足。一是信息化与产业发展融合度较低。二是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地理基础数据库建设滞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普及和信息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较大,信息化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领域应用不够,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二)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看,淄博市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工业化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够协调,以工立城、以工促农的带动力仍然不强。国际上通常采用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状况,比值越高,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贡献越大。
(三)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看,近年来淄博市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二元结构并存,产与城、城与人在空间布局和时间进程上不够同步、不够协调,城镇化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创造需求的空间有待深度拓展。
二、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必须抓住先导,扭住核心,铸牢基础。
(一)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要在全面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对企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构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
1.推进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主导行业、生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以汽车、石化、机械装备、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主导或特色产业,推进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格化、商务电子化,做大“淄博制造”。融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应用产品,做活“淄博创造”。
2.推进信息技术对企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实施企业能级提升示范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产业链协作能力全面升级。要特别着力提升主导产业链协作能力,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协作性强的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链协同设计、协同物流、协同商务等信息平台,实现产业链龙头企业与配套商、分销商、客户等在产品开发、物流配送、商务交易等方面的集成优化运行,提升综合竞争力。
3.推进信息技术多领域广泛运用。着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努力建设以智慧基础设施体系、智慧产业体系、智慧服务体系为基本要素的“智慧淄博”。
(二)深入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要构建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的市域城镇体系,让工业化创造的社会供给与城镇化激发的社会需求有机衔接。
1.推进产业布局与城镇布局双系调整。要把市级战略功能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区作为淄博市推进“四化同步”的战略支点,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规划调整的契机,重点关注第三圈层县市主导产业布局和一般乡镇产业空心化问题,形成主导产业功能区、配套产业园、特色产业点梯级联动的市域现代产业空间新布局。
2.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双核共兴。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作为主城,应着眼于面向全国和全球集聚、配置资源,凸显其在淄博城市群和市域城镇集群中的核心引领功能。作为新区,应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直管功能区和新川创新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国际汽车城等一批核心起步区,努力打造世界级的高端产业基地,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3.推进县城与重点镇多极支撑。14个县城和34个重点镇应着眼于在市域内集聚和配置资源,承担县域经济发展和就近吸纳农村人口的任务,凸显其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撑功能。要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和“重点镇财政收入超千万”行动计划,壮大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优势项目,最大限度发挥现代产业的规模集聚、辐射带动效应,建设一大批工业重城(镇)、商贸大城(镇)、旅游名城(镇)。
(三)持续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1.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按照 “农工贸旅一体化、产加销服一条龙”的要求,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抓好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及示范区建设,突出发展高端种业、生态有机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及观光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2.实施“富民强村”行动计划。鼓励农村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多形式发展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