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媒体管理

时间:2022-08-07 16:40:23

导语:在媒体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媒体管理

第1篇

历史资料的合理保存对文化传承、传播有着重要作用,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就为大量资源的管理、保存、利用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的平台,本文将对该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地分解,并指出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关键词: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资料保存.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越来越重视资料的保存和再现.对于个人而言,这些资料记载着自己的成长历程,等年老以后可以慢慢回味那些逝去的日子.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这些资料则记载着单位的发展历程,是单位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对于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由此可知资料的完好保存有着重要作用,针对企事业单位研发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能较好地实现资料的保存及再现,现有一些高校[1]、电视台[2,3]已经引进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经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同时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技术也日渐成熟[5].天津外国语大学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优势学科的高等学校,是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八所高等外语院校之一.外语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在这个过程中,视频、音频、文字资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各个语种内的专家教授的影像资料,对学生学习纯正的外语有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再者,宣传部门、电教部门对学校重大活动、事件都会进行现场录制和拍摄,形成图片或视频,这些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记录着我校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校的历史,对我校的文化形成和文化传播有着重大意义,是一笔不可复得、极为珍贵的资产.我校有一些珍贵的音视频资料保存在磁带中,但磁带易受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将这些资料都转成数字形式的便于保存和管理,由于这部分资料量大,故需要的存储空间也很大.且随着高清、超清技术发展,音视频品质的提升,1个小时的视频资料需要好几个G的存储空间,标清时代的磁带、DVD已经无法满足,对存储方式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记录活动的资料都需要进行合理科学地保存,避免因保存不善引起的丢失、失真,为此选择合适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尤为重要.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将数字资料保存在硬盘矩阵里,对已保存的资料可进行分类管理,也可实现对资料的重复利用,为我校资源的保存、管理有重要作用.针对学校资源管理的现状,本文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笔者在使用过程中遇见的一些不足.

2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简介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端到端的对各种类型媒体及内容,进行其寿命期内全面管理的总体解决方案[6],采用高度集成的IT存储系统,进一步简化了网络的复杂性,不仅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抛弃繁琐的工作流程,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并长期完好保存资料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有上载/采集、编目、存储管理、检索、下载/分发等五个核心操作.上载/采集指通过不同的途径方法获得资源,我校可以通过下载卫星电视、录制精品课程等获取教学资源,可以对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现场录制以获取活动资料.编目简而言之就是给资源打标签,可为资源设置搜索关键字,标注相关信息,如拍摄时间内容等,为资源的搜索利用做好准备工作.存储管理指将资源按照一定的目录分级地保存在恰当的位置,用户可以随时调整资源的存储位置,科学的目录管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所有资源,如我校可以根据语种的不同设置一级目录,根据专家教授的不同设置二级目录.检索顾名思义就是查找用户所需的资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关键字检索,以便获取目标资源,如我校学生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日语”来检索相关资源.下载/分发就是用户查找到目标资源后,可以通过浏览器下载该目标资源到本地盘,如我校学生通过搜索目标资源,将资源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学习.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有四大功能,分别是信息处理功能、内容管理功能、内容处理功能、资源应用功能.

2.1信息处理功能

信息处理功能主要是实现资源的录入进而完成资源的数字化、编码、格式转换及索引生成等操作.如果需保存高清视频资源,可以设置要保存的文件路径,然后转码生成相应的索引链接,并生成仅供预览的视频文件.信息处理功能实现资源格式的统一,方便资源的统一管理,并能快捷地浏览相关资源.

2.2内容管理功能

内容管理功能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最强大的综合管理功能,管理和控制着系统存储的所有内容,完成内容索引、检索结果匹配、内部资源调度、存储设备调度等操作.资源保存到系统以后,可以设置资源的关键字包括时间、地点、人物,针对视频资源的内容也可以截取精彩或重要的片段并设置关键字,以上是这些设置都能加快资源的检索、提高工作的效率.

2.3内容存储功能

内容存储功能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所有资料的具体内容都是存储在这个虚拟存储系统中,用户无需知道该存储系统的内部系统.该系统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具有较好的扩展性,随着资源的增加,只需增加相应的存储空间.当用户要保存资源,只需完成导入操作,无需知道该资源在管理系统上存储的格式、名字.

2.4资源应用功能

资源应用功能是对系统中资源的使用,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各种处理和不同方式的.如用户发现某素材正是自己需要的,可进行下载,如某些资源品质太低,已有高品质的资源替代,可以将低品质的资源删除.

3存在的一些不足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各种媒体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保存重要资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在存在一些不足:

3.1生成预览文件过慢.

利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保存高清视频时,生成预览文件的速度太慢,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每次显示保存完成时,但在用户界面仍不能直接预览.这样就影响资源的实时更新,用户不能及时查看最新资源.

3.2资源下载速度过慢.

用户利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的资源时,下载速度不太理想,由于该系统下载时通过浏览器,速度有一定的受限.这样对于一个大的资源,将消耗太多的下载时间,会影响用户体验,如用户急需使用,却只能缓慢下载,用户的体验肯定受影响.

3.3兼容格式有限.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对某些视频格式的处理存在一定的盲区,导致不能很好的预览,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只有供货商修改底层代码才能实现特殊格式的记录.

4总结

资料的保存有着积极作用,无论是作为历史资料,还是作为文化的传承、传播,如何保存相关资料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应该考虑的事情,为此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介绍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在使用过程发现的一些不足.

作者:吴敏 李慧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参考文献

[1]杨璐,周涛.浅谈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在高校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38-39.

[2]郭伟强.乌鲁木齐电视台资源管理系统的探究[J].电视技术,2013(37):69-72.

[3]王静.潍坊电视台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4.

[4]刘强.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2):34-39.

第2篇

关键词:挖掘潜能;多媒体;相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37-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某些才能素质。这些素质,如同火药,要有火花来点燃它们。”

一、案例背景

在学校教育中真的有学困生吗?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学困生这个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呢?学习不好是学困生吗?行为习惯不好是学困生吗?放眼看古今中外教育家谁也没有定义过什么是学困生,直到两年前我接触到了魏书生教育思想后有了一些模糊的定义。通过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有关书籍,我逐渐意识到想改变他人,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而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关键的第一步。幼儿师范的老师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培养并给社会输送合格的幼儿园老师。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做到不急不躁、有爱心、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的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找出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也能够使“差生”转换成集体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二、事件描述

校园网络的普及,每个班级的电脑都能链接网络,这给任课老师上课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开了绿灯。有一次我班第一节课是空课,我正好在隔壁班上课。上完课后,我就走到我班的教室看看学生在干什么,发现电脑是开着的。由于第一节没有老师,那么就排除了老师打开电脑让学生玩的可能性,那么结果就只能是一个――学生破解了密码。后来,发现电脑密码是我们班张某破解的,抓个现行后,张某也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张某是我们班非常特殊的学生,他的那股懒散劲儿是整个年级组闻名的。有时我感觉这学生不只是行为懒惰,连思想也懒惰。每次找他谈话,感觉他连话也不想说,各任课老师一提到张某都是一副痛苦的表情。从与他母亲的谈话中了解到,张某小时候患过一种疾病,医生建议让孩子少运动,再加上父母的过度溺爱,包揽他的一切事物,导致他变得很懒散,凡事都依赖别人。他的这种情形着实让人觉得束手无策,我也时常为这学生的不学习、懒散感到头疼。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张某电脑操作水平却有如此之高,破解密码对他来说信手拈来。事后张某保证从此不玩儿班级电脑并信誓旦旦的说:“老师,我以后决不擅自打开电脑玩游戏了,要不以后我来管理多媒体吧。”听了他的话,我感觉可行,于是就把多媒体管理的任务交给了张某。

自从张某担任多媒体管理员以后我们班的多媒体干净整洁,没有零食袋,没有饮料瓶,也没有人在电脑上充电了。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有了张某的管理,老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它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利用它来把枯燥的课程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据我们班学生反映,张某管理多媒体以来时常帮助任课老师调试电脑,人也变得爱动手了,懒散劲儿也有明显的改善。

三、案例评析与反思

1、案例的点评。(1)张某如何变成这样一个懒散的孩子呢?很显然张某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劳动是很关键的因素。这一点从他母亲的谈话中能看出。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劳动就没有充实的生活,劳动能带来快乐,劳动使人的精神得到充实,劳动中孩子的个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很多父母恰好忽视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孩子干活做事是孩子在受苦、受罪、受磨难,有这样错误的观念,才造成了张某今天的懒散,不爱动手,甚至不爱说话的不良习惯。其次,不难看出这与父母的过度溺爱,包揽孩子的一切事物也不无关系。这样做的结果某种意义上说是剥夺了孩子参加劳动的权利,也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孩子便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霸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甚至有些人这样比喻,父母把孩子当成“宠物”来养,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发展的个体来培养。这就使孩子的心理方面变得不成熟,例如:自私、冷漠、心理脆弱、乃至懒散、不与人交往,自理能力差等。这也逐渐显现出,现如今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

(2)张某虽然生活习惯上,学业上懒惰,不求上进,但是他也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俗话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能引领人走向成功的彼岸。放眼看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伟人,大多数是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内做出成就,做出贡献。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张扬学生个性,而不是一味儿的统一要求,用同一个尺度衡量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都有他潜在的才能,就看老师们能不能当好伯乐,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的闪光点,以此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做好学生成才的道路上的垫脚石。

(3)张某的言行,如“老师,要不以后我来管理多媒体吧”,而且当多媒体管理员后尽心尽力维护电脑,从这一点看出张某除了对电脑有爱好以外,大脑意识里仅有的责任心开始苏醒,这对改善他的懒散的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2、案例的反思。魏老师眼中没有差生,只有潜能未得到开发的学生,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只有需要伯乐的学生。学生是个发展的个体,是千变万化的个体。

第3篇

广电媒体内部管理要顺势而变

顺应趋势,广电媒体内部管理要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1.在组织架构上实现由层级制向扁平化转变

广电媒体内部管理分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三个层级,形成了界限分明的领导班子,职能部室、频道频率和直属企事业单位,以及栏目组、节目组和分子公司的多级组织架构。全媒体发展中,信息流、人流、资金流和物流交互频繁,广电媒体需要对信息、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快速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层级制组织架构存在审批环节多、决策周期长等问题,将严重影响和降低广电媒体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效能。相比较而言,相对弱化中间层、增强决策层和基础执行层直接联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更加有利于提高内容生产、广告经营和产业开发的效率,更加适应于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与外部环境。

2.在内容生产上实现由预算制向项目制转变

现在,大部分广电媒体的内容生产采用的都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节目栏目制作生产与其带来的经营效益没有真正挂钩,难以促使制作生产团队按照市场要求策划和创新内容。即便是已经公司化的影视剧生产也存在投入不到位、风险规避能力不强、长效激励不足等问题。全媒体发展中,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导向的产品思维贯穿在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对通过强势内容形成的IP进行衍生开发将是重要的盈利模式。这就要求对一些潜力型栏目节目和剧目给予超常规的投入与支持,按照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考核。实行独立核算的项目制可以有效满足这些要求,对于推动内容生产的提质增效与优化创新会起到明显作用。

3.在研发创新上实现由外延型向内生型转变

全媒体发展要求媒体必须围绕用户抓住研发和市场两大核心,生产内容,开发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商业模式的实现途径。长期以来,广电媒体以技术应用为主、缺乏用户意识、疏于品牌建设,将一些研发创新工作外包给社会公司,丧失了对一些技术、节目栏目和影视剧的知识产权,虽拥有规模庞大的有形资产,但与互联网公司相比明显缺乏在全媒体发展中更具价值的核心技术专利、用户、商誉等无形资产。广电媒体不能再延续这种外延型的研发创新方式,必须着眼于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和积累,加强核心技术、内容产品和业务的开发设计,加强各方面核心团队的组建和培育,探索出一条内生型的研发创新道路。

4.在资本运营上实现由融资型向投融资型转变

除有线网络之外,内容制作与广告经营一直是广电媒体吸引资本的重要领域,但受相关政策和潜在关联交易的影响,广电媒体核心资产上市短期内还很难实现。但全媒体发展客观上又要求广电媒体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实现规模发展和合作拓展。因此,广电媒体必须创新资本运营思路,通过建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嫁接媒体专业优势与社会资本力量,将资本运营的重心由自有项目的融资向内外融合项目的融资投资转移,更加开放、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影视内容、网络音视频、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公司的投资活动中,在有效进入新行业新领域的同时,快速做大做强可以主导和控制的资产和资源。

5.在人才管理上实现由干部型向市场化转变

全媒体发展是一个开放度不断增大、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人才的流动必然更加频繁,各类媒体间对精英人才的争夺必然更加激烈。近些年广电媒体一直在探索创新人才机制,但“双轨制”、重点人才激励不足、专业晋升通道不畅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千军万马同挤职务晋升“独木桥”的情况仍未改变。这种事业体制下的干部型人才管理方式,难以为人才队伍优化和激励提供足够的空间,难以留住精英人才、激发全员创新热情。适应全媒体发展人才管理的新情况,广电媒体必须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与市场相对接的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和工作环境,实现人才管理的市场化转型。

广电媒体内部管理创新的关键点

全媒体发展是一个技术、市场、政策等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下不断变化的过程。广电媒体内部管理也要随着全媒体发展进程不断创新。就现阶段而言,广电媒体内部管理创新有必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点。

1.创新体制,优化管理体系,再造运行流程

在三十多年的广电媒体发展中,体制改革始终是一条主线。要面向全媒体发展,当前广电媒体体制创新的重点包括:

一是按照互联网化和市场化的要求,改变层级式的组织架构,整合新闻报道、技术保障、制作服务、媒体资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业务和部门,提高扁平化程度,拉近高层管理与基层管理的距离。

二是在确保“始终掌握重大事项决策权、资产配置控制权、宣传文化内容终审权、主要领导干部任免权”的前提下,加大节目制作、影视剧生产、互联网音视频、媒体商务等方面的资本运营力度,探索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产业资产管控体系。

三是以策划开发满足多终端用户需求的内容产品和媒体业务为牵引,重新构建技术研发、内容生产和营销推广等环节的运行流程,加大对重点产品和业务的支持,探索构建以产品经理和业务经理为资源调配节点的运营体系。

四是厘清研发管理与研发执行的关系,建立管理与执行相分开的体系,将研发执行工作向一线和市场前移,支持一线业务骨干主导研发,邀请用户代表参与策划设计工作,将研发管理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对创新项目和研发工作的统筹、指导和服务上。

2.创新机制,促进融合共享,加大激励力度

机制是体制在运行上的体现。按照体制创新的要求,目前广电媒体机制创新的重点包括:

一是在内部引入市场化手段,推行价值链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建立与项目制相适应的财务制度和考核制度,逐步探索事业部分各部门各环节间按照模拟价格进行核算,企业部分各公司间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促进内部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二是对于新闻宣传、安全播出、重大任务、重点项目等涉及广电媒体根本职责和战略方向的工作,要确保投入,制定专项财务制度和考核制度,形成上层主导、基层参与的利益分配机制与补偿机制。

三是将全媒体收视、多终端版权开发等引入内容生产考核,增大考核体系中创新业务增长的权重,加大对成功创新项目、重大创新成果和重点创新人才的扶持、奖励力度,加快职业经理人、股权期权等方面的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

四是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为内容生产决策、投融资、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划定清晰底线,鼓励底线之上大胆尝试和探索,建立容错机制,包容受市场环境变化、资源投入不足等影响出现的失败,为创新失败的重点人才提供学习深造和二次创新的机会。

3.创新文化,突出专业导向,增强团队意识

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需要“久久为功”。广电媒体越早注意到文化的作用,越早在文化上改变,就能在全媒体发展上多一分主动和内力。广电媒体文化创新的重点包括:

一是树立专业竞争意识。无论是节目制作、影视剧生产、有线传输服务,还是广告经营、产业开发、投融资等等,专业都是提升质量、创造价值的关键,因此,要尊重专业、崇尚专业,以专注力将优势业务做强做精,善于与社会专业公司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待遇,为专业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形成全员比拼专业水平的氛围。

二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全媒体发展中内容生产、业务开发和市场营销的专业分工和协调配合程度很高,需要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共同努力,因此,要按照工作任务要求调整优化团队,发挥团队成员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充分配合,以追求更大的长远利益为重,解决好团队利益分配和协调问题,促使团队成员主动为团队整体利益最大化贡献力量,让团队成员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

三是倡导持续创新意识。全媒体发展中的内容产品和业务基本处于实时在线状态,广电媒体不可能再像线性播出时代一样对入库节目的管理以保存查找为主,而是要借助媒体资产的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复用创造新的内容产品和业务,结合大数据信息对在播栏目和在线业务不断优化和改进。因此,要改变广电媒体习惯集中改版的思维定势,在保持频道频率整体风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倡导持续改进创新,以一个个细节的、细微的调整优化,满足、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

第4篇

1.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媒体指的是一种传播信息的介质,也可以说是一种进行宣传的载体、平台。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媒体形式,其主要是以现代网络媒体技术为前提,借助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多种方式为传播渠道,给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

2.特征

关于新媒体的具体特征,笔者认为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互动性。互动性指的是媒体和用户之间信息的传输具有双向性,用户和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互相的表达、沟通和信息交流。二是随时性。这主要是针对信息的者而言,信息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新媒体上即时发表心情、言论,而且随时可以获取新信息。三是多样性。网络新媒体的表现形式种类繁多,而且整个表现过程也十分丰富,视频、图片、文字以及音频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让新媒体的特征展露无疑。四是无形性。以网络媒体技术为主的新媒体,它所代表的世界是虚拟的,而且其媒体形式大多都是无形的,只能是将电子文本作为自己存在的形式。五是共用性。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个体差异,在信息主体的对待上秉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信息最大程度地传播给了每一位接受主体,达到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共享,使得信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用效果。六是多量性。就目前现状来说,网络多媒体基本囊括了各类资讯、社会信息以及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自由表达或者的多量讯息,极大地丰富了网络新媒体的资讯信息库。

二、网络新媒体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利弊

1“.利”

(1)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沟通

现下网络新媒体的沟通渠道多种多样,微信、微博、QQ、MSN、飞信等沟通渠道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良好选择,或者可以建立QQ群进行多人讨论、多人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彰显了网络新媒体的强大优势。与此同时,这种沟通交流的方法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班级的决策也更加民主、公开,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呈现出一片大好态势,班级的整体荣誉感、凝聚力都大大提升。

(2)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

网络新媒体将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和高效,达到了一种信息即时性传播的状态,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利用新媒体工具,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情感状态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捕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为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3)提供给学生信息获取的大平台

这点优势主要体现了新媒体的多样性特点,正是因为新媒体的多样性,才使得交流的平台更大、更有效。传统媒体时代的学生工作开展,基本上都是通过文本传达或者通过一些组织群体传递信息,而如今的网络新媒体时代完全摆脱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局限性。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方式的选择,已经逐渐成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大平台,使得信息的了解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2“.弊”

(1)错误引导学生产生信息迷茫选择

网络新媒体每天都会更新大量的资讯,新媒体的强大触角伸展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海量信息的感染,极为容易在这些信息中迷失自我,产生一些迷茫选择的现象。学生相对于社会上的人民团体来说,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不谙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条件,所以在面对一些是非问题时难以做出有效抉择。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十分浓厚,所以学生在大量信息世界中丧失自我、迷茫选择的现象并不少见,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容易引发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改变

处于网络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资讯,虽然说这么多的新鲜资讯广为传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和认知,但是对这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学生辨认是非的能力较弱,而且自身的意志不够坚强,在新媒体的广大平台下容易遭受错误思想的干扰,学生的价值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认可、赞成甚至推崇某些歪曲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直接造成学生生活空间的虚拟化

网络新媒体所营造的虚拟世界,间接给学生展示了另一个虚拟世界的各类事物,将学生放在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两种环境中,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空间的真实性。在虚拟世界中,学生个人的言谈、行为不受任何规范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使得某些学生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严重者会影响到学生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些学生变得紧张孤僻、丧失自我,有些学生傲视他人、自大狂妄,甚至出现了一些人格问题。这就是学生过多接触网络新媒体所产生的恶劣后果,是学生生活空间虚拟化最直接的表达。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策略

1.有效利用新媒体的渠道,发挥网络沟通平台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日渐扩延和成熟,与新媒体相关的渠道和平台也变得十分丰富,类似QQ、微信、易信、微博、论坛等等即时性新媒体沟通形式已经渗透到学校生活的角角落落,学生也已经娴熟地掌握了此种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从上文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内容就可以直观理解这一点。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者万不可小觑新媒体渠道和平台的强大作用,反而更应该将这种渠道和平台归为己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有效应用,以此促进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在平时的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工作者可以尝试建立属于自己校园的网络平台,设置专门的公告处和意见建议窗口,第一时间通知最新的校园管理工作形态,及时高效地传达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和通告,再者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专门的提意见的窗口,这对于师生管理工作的完善与监督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全面展现新媒体互动性

上文已经提及到,互动性是网络新媒体的一大显著特征,尤其在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以后,网络新媒体的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媒体也日益朝向中心化的方向发展,每一个使用网络新媒体的用户都是一个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形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线上交流的态势。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和IT技术的日渐普及和发展,线上和线下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迅捷。因此学校也应该结合时势,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新媒体活动中来,提升学生和老师、管理工作者、学校之间的互动,全面展现新媒体的互动性。比如,学生管理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开设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公众账号,随时更新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直接传达给学生,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反馈;也可以设置在线讨论、在线问答的方式,及时并快速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再者,班主任老师也可以配合管理工作者设置班级QQ群,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辅助管理工作者完成高质量的管理工作。

3.管理者尽快适应新环境,确保新媒体环境的高质

处于当下这一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状态下,学校如果想要尽快将网络新媒体应用到自己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去,不但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拥有较强的网络技能,而且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新环境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新媒体环境布置的合理、科学并高质。网络新媒体引领下的媒体环境,充斥着丰富的“互联网化语言”,与传统媒体环境相较之下更显新潮,这些新媒体内容略显夸张、短小精悍、意义颇深、图文并茂,经常会衍生出一些网络新潮语词,新媒体似乎在经历一种新的蜕变。在此情状下,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加快充实自己的速率,强化自己的新媒体气息建设,善于汲取网络新媒体中的长处和优点,尝试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推行,营造出新的媒体环境,并将媒体环境建设得更高质量。

第5篇

我国网络媒体整体正处于一个扩张期,或称高速发展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各大网站织实际上都面临着两种类型的选择:一是为确保高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疏于管理制度的建设,或者所有书面上的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的是另外一套;二是管理制度本身有缺陷,成为媒介组织高速发展的一种桎梏。因此,发展与管理似乎成为一种悖论:作用力相反,在事件中必然是顾此失彼。然而,二者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又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必须找到破解这种所谓悖论的方法。

发展与管理是各类组织必须不断研究与实践的两个主题,发展不仅表现为一个组织自身的成长壮大,更表现为一个组织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影响力的扩大,而管理则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发展与管理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媒介组织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

央视国际网络对于破解这种悖论有着更加紧迫的需要。央视国际网络是将原来的两个单位(原属于事业性质的网络宣传部和原属于企业性质的中视网络有限公司)整合成一个单位,新成立的组织同时拥有事业和产业两种属性和两块牌子――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并因而必须完成双重目标――页面浏览量和经济收入。

于是,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纷纷呈现出来,通过对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40多人次的访谈之后发现,这些问题集中反应在新组织的发展方向,业务板块的市场化,产品的市场定位,企业盈利模式等等方面。而这些发展问题又与管理问题不可分割的纠缠在一起,比如纯事业体制的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换的问题,新的管理制度体系重新架构问题,平均化的固定级别式的工资制度向市场化的绩效考核式的薪酬体系的转轨等问题。总之,对于央视国际来说,必须同时解决发展和管理两个问题,使发展和管理互相促进,互为前提,以此来破解发展与管理之间的悖论。

高速发展期的管理原则

要破解发展与管理之间的悖论,仅仅停留在二者并重尚且不够,实际的切入点应该是:一要发展,二要管理。或者说:管理是按照发展需要来管理,管理是手段,而发展是目的。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就必须确立在组织高速发展期的管理原则,这种原则有别于组织在稳定期的管理原则。央视国际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了高速发展期的三原则:

原则一,稳定与发展。任何组织经历整合期都是会同时伴随着震荡期,包括思想的波动、岗位的调整、工作节律的变化、协作团队的重组等新的序化过程。按照系统科学的思想,这是一个组织在达到新的有序之前所必经的混沌阶段。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顺利实现这个阶段的发展过渡是相当重要的。整合之后,原有的两个单位的旧的管理模式杂揉到一起显然是不行的,然而要完全破除原有的管理惯性尚需要时间,所以在整合初期要在管理上给予员工观念转变的时间,岗位选择的机会,新的工作条件,并以一种临时规定的形式作为管理的必要内容,使整合期在稳定中孕育发展的契机。

在具体做法上,央视国际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员工传递市场化的信息,邀请网络先驱张树新做网络媒体发展规律的介绍,唐辉教授介绍网络技术在媒体发展中的作用,华安信合咨询机构讲解市场化网络公司的运作规律和特点等活动,并持续以工作总结会的形式强化“市场”、“效益”的概念,与此同时,相辅相成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比如:对编辑部、技术部提出明确可及的工作目标――点击率达到6000万次、技术平台整体升级和网站全面更新等,从而达到稳定员工队伍的同时促进业务发展。

原则二,市场与客户。央视国际原本是一个单纯的新闻宣传平台,在整合之后进入发展期,所要面对的是受众市场和经济市场两个市场,所要完成的是页面浏览量和经济收入两项指标,因此在管理上必须要与市场接轨,在要求上要更好的为两类客户服务――一类是网友,另一类是广告客户或带来其他经济收入的客户。因此在对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管理要求上都要从方方面面渗透这种新的原则。

为了将“市场与客户”的原则体现于实际管理之中,央视国际在组织结构中专门设立了市场部,建立了与市场接轨的多个专项业务组,有针对性的开展广告营收业务,并大力开拓新客户,实现了央视国际经济收入的突破性进展。

与此同时,央视国际从管理入手贯彻全员营销的意识,引导原来只需考虑内容的编辑部门需要与两个市场接轨,这就是受众市场与经济市场,体现为两类指标的并重。并以内容的改版为契机,充分考虑到市场对广告位置的需求。

原则三,效率与效益。以组织的边界划分,边界之内属于管理,边界之外属于经营,管理产生效率,而经营产生效益。我们所要贯彻的原则就是要通过管理的效率来扩大经营的效益,使管理作用穿透组织边界,使组织与社会融为一体,与市场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组织在高速发展期的强大生命力和成长性。

在“效率与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央视国际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在外部收集向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组织和协调内部的技术、编辑等部门提供相应的支持,共同创新和开发应用在不同平台的产品,如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上手机电视、大型节目的网络直播、现场互动+短信互动的节目等,既扩大了公司品牌的影响力也提高公司的管理效应。

在内部人员使用的中,打破原有的部门,以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特长为基础,大胆的进行组合,极大地丰富了市场部和编辑部的人才结构;同时在手机电视事业部也广泛地吸纳市场化的优秀人才,实现新业务的突破。

央视国际自2006年世界杯项目实现自主经营开始,不断通过台网联动、利用央视广告平台主动出击,通过“青歌赛”、“梦想中国”、“春晚”等一系列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不断提升公司业绩,完成了年度经营指标。

搭建业务发展空间的组织架构

在管理的原则确定之后,组织的实体就要搭起体现这些原则的组织架构。严格来说,任何一个组织的架构都是不同的,都是根据其自身的运行和发展需要来搭建的。作为一个处于高速发展期的组织,在充满了希望的同时,也充满着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日新月异的网络新媒体来说更是如此。

央视国际自身的重新定位是“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视听、互动特色的综合性网络媒体”,并且获得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的运营牌照,然而业务的发展受着多方面的制约,比如来自政策层面,来自竞争层面,来自市场成熟度层面等等。因此,无法完全预知哪一块业务能以何种速度发展到何种程度。如果完全靠主观对业务发展的推断来建立一个刚性的组织架构,就会形成多者有余、亏者不足,带来业务大组织小、或者组织大业务小的不对称,即便是重新调整也已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对业务发展的阻碍。在分析了市场化运作典型的五家公司结构之后,央视国际决定将组织架构区分为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两类,对于确定的业务建立确定的部门,对于目前存在但其前途和规模尚未可知的业务则以项目组(特别小组)的形式进行运作,如果业务确实扩大了便根据它的能量成立部门乃至事业部,如果业务萎缩了便结束项目组的历史使命。这样的组织架构是具有弹性的而非刚性的,是实事求是的而非主观臆想的,是给足了业务发展空间而非人为限制发展的,因此是充满活力的,是有希望的组织架构。

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央视国际领导明确的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路,充分考虑市场变化的因素,保持未来发展的机动性,确定了兼顾目前业务发展需要和未来业务发展空间的组织形态。目前,央视国际设有综合部、编辑部、技术部、市场部、财务部、新媒体事业部等固定部门,和舆情信息、海外拓展、广告销售、大型活动、奥运活动、媒体合作、市场推广等几个特别项目小组。从而形成了布局较为严整,行动较为灵活,留有较大余地的组织架构。

严谨的组织管理与灵活的业务特点有机的结合,是对文章开篇提出悖论的有效破解,央视国际组织设定中采用“特别项目小组”的概念,最大限度的回避了组织固有的部门和降低官本位意思,使所有员工都处在能力发挥的状态,小组之间的人员可以根据业务的轻重缓急互相支援。

制定市场张力的绩效工资体系

在完成了组织架构的搭建之后,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组织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活的机体,而组织生命力的源头来自于组织内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素质的员工所具有的,但却不一定会自然发挥出来的。一个组织要获得员工的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带来组织的整体发展,就必须科学的将个人目标转化为团队目标,并进一步转化为组织的整体目标。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整个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是越来越重视对组织内外人的研究。通过组织内的人为组织外的人、市场的人、社会的人提品和服务,获得了组织外的人的欢迎与接纳,从而整个组织便获得了发展。

回到组织内,研究如何使员工的个人目标指向团队目标,并进而指向组织目标,结论是明确的:只有将三者的目标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使组织目标和团队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就是个人目标的实现。那么其中联接的纽带显然就是利益,然而这种利益决不能使大锅饭似的平均利益,或者纯行政机构的等级利益,只能是与市场挂钩的绩效利益。于是,央视国际提出了新的待遇支付准则:业绩按照市场化的标准,薪酬按照市场化的待遇,标准与待遇相对等,使员工树立明确的信念:“做不到一定拿不到,做到了一定能拿到,做得多一定拿得多。”央视国际在业绩薪酬管理上针对整个组织发展的三个核心环节――内容、技术、市场,确定了九项量化到岗位的指标,其中六项为月指标,三项为年度指标。

在薪酬设计过程中,央视国际通过专业的薪酬调研和分析,并与市场和区域工资水平相比较,取得了30个市场岗位的200余个数据,将薪酬市场比较率在1.0-1.2-1.3等区位反复进行测试调整,对各级岗位的业务量与工资进行匹配,设置了八等五级的工资架构,将央视国际所有岗位纳入一体化的薪酬框架。

建立符合自身运作习惯的管理规范

让我们做一下回顾,从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到管理的原则,再到组织架构,进而到业绩绩效管理,我们发现这些与组织管理相关的方面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这个体系是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建立的。而组织的管理还存在着另一个相关的有机体系,是按照由里及表的逻辑建立的,那就是管理思想――管理措施――管理规章制度。如果说管理思想是成熟的,管理措施是有效的,那么进而就应该将这些思想和措施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个管理制度的体系,使人人都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人人有章可循,领导率先垂范。目前,央视国际已完成了新的发展时期的管理制度汇编工作,《制度汇编》包括公司章程、员工手册及部门工作职责、人力绩效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业务运营管理制度、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几大部分,并已进入试行阶段。

央视国际从整合初期的网站和多媒体两项业务,扩展到手机电视、网络版权、网络多媒体等多项业务组合。央视国际管理的体系也步入市场化轨道:建立了77项制度,其中,业务运营部分完全根据市场化的需求而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则细化了劳动合同管理和用人考核机制;在行政后勤管理方面,细化了《员工手册》,首次提出了奖惩相关的50余项要求,对日常行为和工作规范提出准确界定。

管理和发展通过央视国际的一系列努力达到了现阶段的均衡:2007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与整合初期相比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市场客户的开发数量、广告收入、版权收益,还是与外部机构的联合推广等都是央视国际前所未有的。

第6篇

[关键词]图像存取ICB方法CKA方法

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在数据库中存储不同于传统的文本、数字等有着非常规范的结构化形式,程序设计中采用不同的存取方法,对数据库访问速度,以及数据库文件容量有非常大的影响,程序的运行效率当然也是相差甚远。

一、图像的存储优化

SQLServer用Image字段(Access用OLE对象字段)来存储图形图像甚至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在库中以“长二进制数据”的形式存放。以图形图像为例,VB传统的做法是将图像字段与图像控件绑定,加载图像后刷新近期件并更新记录集即可完成图像的存储,这里称为图像控件绑定(ImageControlBinding,ICB)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代码简单、容易理解和实现,特别是对于库中所存图像的浏览尤为方便。但由于其不管源图像格式,统一按24位位图进行处理,故只适用于小型图像的存取,如人事档案中的相片,而对于较大的尤其是压缩格式的图像,ICB方法的存取速度就会慢得让人无法忍受,数据库的膨胀幅度也会大得惊人。

为提高图像的存储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小数据库增幅,对普通图像(如BMP)文件,需要先将其转化成压缩格式文件(如Jpeg格式)。图像存储时,先把图像文件按二进制文件打并开读入到相应的Byte型数组,再用记录集对象的追加大块数据方法(AppendChunk方法)将其写入数据库,这里称之为大块数据存取(ChunkAccess,CKA)方法。

CKA方法图像存入数据库代码:(ICB方法略)

DimbytData()AsByte

''''以二进制文件方式打开临时图像文件

OpenApp.Path&“\temp1.jpg”ForBinaryAs#1

ReDimbytData(FileLen(App.Path&“\temp1.jpg”))

Get#1,,bytData()''''读入图像二进制数组

Close#1

''''用AppendChunk方法将二进制数组入库

Me.Adodc2.Recordset(“Pic”).AppendChunkbytData()

Me.Adodc2.Recordset.Update

表1所示是ICB方法和CKA方法存储JPEG图像速度与存储图像后数据库文件大小的测试数据对照表。

为突出效果,选用9张2048×1536像素的JPEG数码相片进行测试,图像大小介于1.3MB到2MB之间。分析测试结果得出,

注:①测试环境:P41.7GCPU,352MBDDRRAM,32MB显存,Access2003数据库;②数据库初始大小:140.0KB(空)。

ICB方法存储JPEG相片的平均速度为120B/ms,CKA方法则为2848B/ms。CKA方法的存储时间与图像大小成比例,ICB方法的存储时间波动范围较大,这是由于存储时间本身较长(12~15s),测试期间受其他进程影响较多造成的。

对于图像存储后库文件的大小,ICB方法对应的库文件呈线性膨胀,每次增量为9.2MB左右,即2048×1536像素的24位图文件的大小;CKA方法对应的库文件每次增量则与Jpeg文件的大小相吻合,如果需要,可在图像格式转换时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增大图像压缩率,从而降低图像对数据库大小的影响。

二、图像的查询优化

图像查询时使用ICB方法基本不需要写任何代码就可完成查询,借助控件的导航按钮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数据库中图像的浏览。但若图像记录较多或图像较大,查询操作就会变得异常缓慢,出现类似“死机”的现象。

图像的查询优化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为图像查询与普通数据查询分开进行,避免一次检索过多图像造成查询延时过长;其二需要把存放在数据库图像字段中的信息用CKA方法分段读出写到一个临时文件中,重新组装成原来的图像,再进行图像加载和显示。

注:①测试环境同表1;②合成时间包括图像组装和加载时间。

计算得出,ICB方法图像查询的平均速度只有35B/ms,CKA方法为2809B/ms,与存储速度相当,就是算上图像合成(含加载)时间,CKA方法查询速度也能达到2597B/ms。

三、总结

通过实例测试可以发现,CKA方法进行图像的存取,无论从速度还是对库文件大小的影响来说,性能都远远优于传统的ICB方法,在网络环境下,效果会更加明显。实际上,运用CKA方法也可以实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甚至任何类型计算机文件的数据库存取,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李树海陆体虎:对数据库的操作——图像的存储与显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J],2004(11)

第7篇

(1)关于客户关系管理(CRM)。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方法和实施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以及如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等。从信息的角度,客户关系管理的代表性的研究有:HurwitzGroup提出的CRM的六个主要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余军合,吴昭同(2000)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江波(2002)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架构和典型功能以及技术实现;AMT网站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小组提出的CRM系统具有的五大功能模块;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数据挖掘中心提出的“建立数据挖掘为基础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等。

(2)关于社会化媒体客户关系管理(SCRM)。

国外有些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到SocialCRM在企业运营和营销中的显著作用:Cha和Hajli研究了基于TAM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购买意愿研究;Harris和Dennis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来自朋友的推荐会对改变用户网络习惯有影响,并且呈现出层级结构,他们的研究以基于人际关系的社会化媒体的用户购买意愿为方向;Olbrich和Holsing基于数据挖掘的社会化媒体对用户的购买行为进行了研究。毋庸置疑的是,社会化媒体正成为企业与客户之间互动交流的捷径和平台。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只侧重于企业沟通手段、呼叫中心、客服管理等被动和相对静态的客户管理模式,而作为客户关系管理的最新产物,社会化媒体客户关系管理(SocialCRM)强调发掘客户本身的潜在需求及营销意识,每一个社会化的个体都能独立的影响和改变社交圈内的用户购买行为,使之成为拥有控制权的营销个体,这种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化客户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其对企业及组织内客户关系的处理及营销方式的改变将带来巨大变革。

二、社会化媒体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建议

面对越来越多、形式多样的社会化媒体沟通方式,企业及组织内部在进行客户管理的实践中,一定要把握营销的要点及客户培育的关键。把只注重利润数字转化为能力培养的长远建设;把各自为政的静态管理方式变为协调合作的动态一体化开发策略;把短期营销效果变为长期和持续改进的综合回报项目。具体而言,企业在实现社会化媒体客户关系管理建设中一定要把握清以下几个问题:

(1)实施以产权明晰、问责制为主的CRM系统化建设。

在开展SocialCRM管理中,大部分企业组织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确实储备了大量数据处理分析、媒体公关设计、企业互动平台建设等多媒体,网络化新型人才。但在接触具体的CRM开发项目时常常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不能形成系统化、一体化的分工责任体系等问题。

(2)注重长期商业能力的培养。

SocialCRM的建设绝不仅仅是短期商业价值的体现,它注重的企业的生命力培育和长期能力培养。例如,在社交论坛和交流软件中出现的企业产品信息及品牌的讨论时,企业应该尽快收集这些资料,分类整理。面对客户的抱怨或投诉行为有针对性的解决和营销,面对产品和服务满意的客户应挖掘其营销潜力,精准策划。这种口碑传播的途径是SocialCRM的优势,但一旦疏于指导和纠正也有可能成为劣势,而负面作用的影响往往产生无法挽回的危害性。

(3)注重支持、改进和配套的综合改进化项目措施。

第8篇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与创新在促进广电发展、构建和谐广电的战略与实践之中具有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动力地位。制播分离是广播电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制播分离的实施,一方面,创新和改善了广播电视生产经营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广播电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制播分离必然要求得到广播电视体制和机制层面的保障和支持,这样制播分离就必定要直接或间接地触动广播电视现有的管理体制,由此,必将会给广播电视媒体管理带来极为重大的影响。

从制播分离看广播电视媒体管理,这是对广播电视改革内涵和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更有助于对广播电视改革整体系统的把握和推进。

一、制播分离的内涵及层次

制播分离是广播电视制播体制的一种类型,主要反映的是制作主体与播出主体之间的关系。[1]国内业界和学者一般认为,制播分离是指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电台、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节目的编排和播出上 , 是把电台、电视台承担的制作任务分离出来,由社会上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承制,电台、电视台只管节目的购买和播出。从国外情况看,制播分离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一些节目委托给社会的独立制作公司或者直播购买节目;第二个层次是在电台、电视台内部把节目制作与播出机构相对分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模拟市场运作。前者称为外部市场,后者称为内部市场。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可以同时并存,相互促进。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在1996年的大改革中,将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与制作分离,创立了一个内部市场:制作中心制作节目,广播中心负责委托制作、安排和播送节目,重新组合后的节目制作中心为英国广播公司的所有频道提供节目,英国广播公司所有频道按照内部交易规则向制作中心“购买”节目,广播中心的节目委托可以在内部制作机构中进行选择,从而在内外同时引入竞争。

二、新形势、新任务对制播分离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和社会对广播电视节目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广播电视媒体对节目生产制作成本、质量的控制,这些给以往早已形成的传统的、封闭的、独立的广播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生产方式和结构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也必然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深刻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变化。

新形势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新要求和任务大体上是四新三快二有:即意识新、视角新、形态新、领域新,发展快、信息快、更新快,有启发、有乐趣。然而,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传统节目生产方式的广电媒体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思路不宽、机制不活,人员不少、效率不高,成本不低、精品不多,机构不小、创意不足。如此,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从而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一优点是否也适用于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试验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除新闻时事节目和体育赛事直播类节目等较为敏感和重要的节目以外,其他节目皆可实行制播分离。因为,如果从目前电视剧以及某些广播电视栏目的社会化生产的情况进行经验推导的话,中国广播电视业选择市场机制的交易成本可能要小于目前一体化的制播模式所内耗的组织成本。据一位儿童节目制作商介绍,与电视台同类和同等质量的节目相比,他们的制作成本只是电视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2]

所以说,制播分离是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新要求。

三、制播分离的重点和对广播电视媒体管理的重大影响

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以提高节目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根本目的。重点是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方式的改变。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生产方式决定管理方式。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实施,必然导致广播电视媒体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首先,管理方式的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的分离,将使媒体的管理者直接管理的工作明显地减少了,而审查沟通的工作增加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也将要加大节目宏观管理的比重,既要管生产,又要管审查;既要管节目,又要管效益。同时,广播电视媒体将大幅地收缩自己的节目生产战线,不断地扩大节目的合作领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赢走向多赢。

其次,管理内容的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的分离,将使媒体的管理者把以往除新闻时事、现场直播等节目以外的大部分节目生产制作实体或机构从母体中划分出去。先是电视剧生产制作机构,再后来是一些娱乐节目、纪录片等机构。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最终将以时事等各类新闻为重点和中心。

第三,管理体制的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的分离,不仅对外实行合作,在内部则出现了频道频率制和制片人制。一方面,宝塔式管理架构发生了变化,原来是以台长为中心,现在是以频道、频率为中心。管理层次虽然增加了,但管理权力分散了,相对于频道、频率来讲,结构扁平化了,经营管理的自也增大了。另一方面,由以往单纯地依靠国家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已经变成了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甚至有的还走劳务市场临时合同聘用的路子。此间的人事、劳资、养老等管理体制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四,管理机制的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的分离,使广播电视媒体传统的管理机制面对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形成新的管理机制,解决广播电视媒体对内编制问题、工资福利问题、医疗养老待遇问题、竞争问题和奖惩制度约束力等问题,以及对外的与市场机制的适应问题、社会各界法律法规的约束问题、节目委托制和广告制等问题。

四、制播分离与广播电视媒体管理的协调和相互促进

广播电视媒体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的分离,同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制播分离最先遇到的体制机制的障碍,实际上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管理上的障碍;制播分离对广播电视媒体管理体制、机制的突破,实际上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管理上的一种改革和突破。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都会在不同的程度和侧面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的分离。

在实践中,国内相当一些广播电视媒体都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节目制播分离。其基本原因有四:一是怕媒体的喉舌功能受到影响;二是怕自己的采编队伍能力和作用受到影响;三是怕自己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四是怕给现行的管理体制带来影响。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社会上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生产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对满足广播电视媒体以及形势要求的质量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不能完全胜任,还不能像电视剧那样如鱼得水地走向市场。

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的分离,需要广播电视媒体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之相协调:一是为制播分离提供思想上的保障,解放思想,消除计划经济形成的观念,树立市场观念。二是为制播分离提供体制上的保障,给地位、给权力、给舞台。三是为制播分离提供机制上的保障,制定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四是为制播分离提供业务上的保障,提供项目、信守合同、保证质量。

广播电视媒体管理对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的分离,在提供上述保障,促进其发展的同时,对制播分离还应该在政治把关、娱乐审美、信息时效、节目形态、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强管理。如此,就会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变革与广播电视媒体管理的相互协调与促进。

注释:

[1] 唐世鼎,黎斌等编著:《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第9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危机管理;突发事件

新媒体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作为师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地方,人口密度较大,尤其是在国内众多高校不断扩招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长。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高校发生各类危机事件的概率大为提高,为高校有效管控校园危机事件带来了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校危机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应当成为高校应对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内涵

正确认识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首先要对新媒体及其特点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所谓的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方式,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和高速通信网,以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为主要传播载体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下的媒体形态[1]。相较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实时交互性强、信息影响范围广、信息传播自由度高等特点。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信息传播的数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其中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各类虚假有害信息,这也给了一些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利用新媒体误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

简单来说,高校危机管理是高校应对各种未知或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其目的在于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切实维护高校师生合法权益和高校声誉,是高校平稳、有序运转的重要措施。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首先,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不可控风险。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所具有的系列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对危机事件的掌控能力和处理效果,使得危机从出现到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危机蔓延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极大地压缩了高校危机管理的预警和处理时间。由于难以预料新媒体对高校危机事件最终的发展走向所起到的作用,使得危机事件产生影响的不可控因素大增。其次,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在高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频繁,使得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危机事件在高校之中快速蔓延,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经过朋友圈、微博和QQ空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进一步扩散到高校之外,从而由开始的高校危机事件进一步演变为社会热点事件。这不仅增加了高校对危机事件的监管难度,而且使得高校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要考量的因素大为增加。如之前发生的安徽芜湖高校女生元旦意外坠亡、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等危机事件不仅使当事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极大地损害了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此外,高校学生正处于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误导,新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消除了社会与校园之间的界限,学生卷入社会纠纷事件的可能性较以往更大,这也会加剧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再次,新媒体的发展对现有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在新的危机形态下显得滞后和被动,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捉襟见肘。但是新媒体也为高校危机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效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尤其是在高校中的传播特点,对于不断提高高校危机管理能力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新媒体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事物,很多高校对新媒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危机管理多停留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没能从危机公关的视角看待高校学生维稳工作,对危机的事前预警和事后的处理措施还不成熟,对新媒体给危机事件造成的负面作用缺乏清晰认识。此外,很多高校教职工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把高校危机管理同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割裂开来,简单地认为高校危机管理对于高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是一种浪费,没有认识到高校危机管理对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二)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危机事件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措施匮乏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高校对新媒体认识不充分,没有针对新媒体建立危机预防长效机制,往往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才进行相应处理,临时成立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更有甚者在危机发生时仅由辅导员或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处理,高校各部门缺乏一个系统的危机应对机构。这样不仅会错过危机的最佳处理时间,而且会使得事件借助新媒体进一步蔓延,使事件扩大和复杂化。一些高校对于发生的危机事件没能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以便更好地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校危机事件,在危机发生时提升危机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4]。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很多高校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果只是以公文的形式在学校官网这一渠道,对于事件实时处理进展没有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下进行信息同步披露,不利于师生和外界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出现误解和谣言等不利情况。

(三)危机管理能效较低

造成高校危机管理能效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没有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往往是在危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才加以重视,以致贻误了危机的处理时机。二是危机管理者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认识层面较浅,对新媒体在危机事件中所起作用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高校危机管理者很多都是兼职教职工,缺乏专业的高校危机管理技能和相关培训,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手段较单一。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应对措施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高校危机事件的预警

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对提高高校的危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原有高校危机预警机制的基础上,一是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相关信息和高校相关决策,加强对高校师生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同时依托学校宣传处、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定期与高校危机事件和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主题信息,正确疏导负面信息,积极宣传正能量,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对学校的凝聚力。二是组织专职人员加强对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种信息的搜集、分析,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及时发现可能出现校园危机事件的危险信息,并立即启动应对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三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完善师生和高校领导层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消弭师生对学校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相关决策的不满因素,同时积极吸纳、听取师生对学校发展建设中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进一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信任度,防止出现因上下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出现的有损学校声誉和师生利益的危机事件。

(二)完善危机事件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

为避免在师生之间出现各种谣言和非议,防止事件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一是应及时利用微信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等新媒体平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避免广大师生和外界大众被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不可信信息所误导,争取获得舆论的主导权以及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事件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二是根据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学校相关决策、制度和危机处理的信息传播者和解释者,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正确危机事件相关信息,避免谣言传播、降低危机管理成本,有效利用新媒体切实维护高校声誉和正当权益。同时发挥新闻发言人在高校领导层和师生以及外界大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作用,形成高校上下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学校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提升管理人员媒体素养

高校危机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进行持续的投入。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队伍建设和危机管理制度建设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信息的扩散速度十分迅速,对高校危机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和媒体素养不断提高。其一,高校应重视对危机管理人员的日常培训和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使危机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使之具备基本的危机公关素养。在危机发生时,快速进行初步处理,避免因未能及时有效处理使得事态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而产生负面影响。其二,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媒体素养,积极面对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及时转变思维模式,熟悉各种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和相应特点,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搜集的有力工具。其三,作为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以专业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要求自己,在高校师生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在高校中使用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适时传播积极向上信息,利用新媒体对高校师生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有关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各种产生形态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应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作为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紧紧把握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危机管理机制,有效维护高校声誉、师生正当权益和安全稳定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作者:荣耕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范卫萍,姜德锋.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校园危机传播管理研究[J].新闻传播,2012(3):151.

[2]蔡火凤.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