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13 08:00:40

导语:在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素质教育

一、引言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随着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也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校的《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实践课程》正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实践技能为教学目的,采取师生模拟实验的互动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技巧的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在实践当中,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想在教学当中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其实施之关键。办公自动化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帮助人们处理繁杂信息的辅助系统。因而,“办公自动化”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某种技能。换言之,学生要具有技能、知识的组合能力,即在组合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的《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实践课程》选择在中职学生第三学年上学期阶段开设,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所以,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面要更广、更新、更深,能够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而现有出版的办公自动化教材绝大多数都是技术成分过于浓厚,不能满足现实的办公需求。因此,经过我们多次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组的全体教师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重组教学内容,自编了一本内部实践教程,本教程采用模拟办公情境的方式,将软件知识结合到硬件设备中综合运用。

三、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为了提供给学生一个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我校加强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组合优化教学,投资构建了两个办公自动化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流实践环境,包括:集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于一身的四位一体机,投影仪,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电话机,碎纸机等包含了现代化办公环境中所能接触到的大多数常见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1.采用“模拟办公情境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疑问:现在学的这个以后什么时候用?学生的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可以让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形成自己的新知识。在课堂中适当地采用“模拟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照本宣科,做到“精讲细练”;而对于书上重要而又非常实用的知识或技巧要通过实例演示说明,并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知识本身比较庞大,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为了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和生存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及情境模拟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知识,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培养的学生也必然成为适应当今信息社会下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社会对人才的创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贯穿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之中。此外,要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仅仅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实践来热悉和掌握操作技能。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实践与操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一个不懂得合作,单打独斗的人是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态度,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实践课堂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是最有优势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几个学生分成一组,为每组布置不同的实验任务,最后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六、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素质 辅助教学

我们学校处于西北农村,长期以来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方针 。在农村远程教育项目中,我们这些农村学校也受到了农远项目恩惠,我们学校配备了无盘工作站三十台学生机、一台卫星接收机、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仪、光盘播放电视,最近又装上了宽带。其实这在以前是很奢侈的想法,可这些却成了现实。现在我们觉得离城市距离越来越近了。特别是在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新路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我校在实行教育改革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了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推进了教学手段现代化,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良好效果,并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特色。

一、信息技术教学在农村中小学中的现状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把它作为学校日常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没有开设计算机课,而且农村孩子条件普遍较差,家里没有配置计算机条件,所以中学计算机教学层次降低了,中学生上小学课程。同时由于农村教师多数缺乏电脑知识,在教与学过程中,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计算机学科教师帮助大家进行定期基础培训,利用卫星接收资源和中央电教馆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备课和上课,通过系统学家基本掌握了制作简单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在第三个五年规划中,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制订了全校教师开展计算机学习与普及三年规划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研工作。在学期工作计划中强调要抓好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工作,鼓励多媒体教学。

二、重视对教师媒体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

学校为计算机教师提供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种计算机教学培训实践。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大家并肩起步,积极学习。学校和其他学校组成帮扶对象,学校还专门组织有关教师去兄弟学校进行听课、学习交流,多方面地了解计算机教学发展情况,获取先进教学经验和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由专门技术员指导解决困难。对专业教师进行讲座和培训。有经验的学校也来我们学校进行交流教学,带来新教学思路,为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党支部书记、校长带头参加计算机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在党支部直接领导下,学校全体青年教师及部分中老年教师放弃休息,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参加计算机初级等级考试培训,这为全校教师参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

三、组织教改实践,承担教改任务

(一)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努力进取,改革和创新

我们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从辅助数学教育教学开始的。辅助数学教学又是从解决几何知识教学开始,这个内容是数学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来,现在几何学的知识教学中,直观教学尤为显得重要。因此,我们就尝试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直观演示,把静态图形化成动态演示,把不易看清的地方用平移、延伸、展开、等方法要显示出来,使学生能建立比较清晰的概念。并逐步在几何图形组合教学中,发现用计算机模拟图形拆选、剪拼连续动作演示,使学生形成具体并且印象很深刻、动态感知,这样的课对学生感染力强,很容易理解。就这样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演示来辅助教学的模式。随着广大教职工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作用认识提高,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了新发展,由辅助一个学科教学向辅助其他综合学科方向发展,由用单纯简单演示来提高学生兴趣,按课教学内容和过程来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教学和传统教法相结合,增大了课容量,提高了课密度。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证明,让计算机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二)计算机英语辅助教学

首先就是要读准每一个音标、每个单词,部分教师发音也不是很标准,所以老师在备课时也要花工夫去练习自己发音,多给学生放录音,做示范,初中英语学习较为简单,是花时间练习口语。其次,是培养浓厚学习兴趣,这个兴趣从哪里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便利来找一些让学生有兴趣的东西,拓展他们知识面。让他们多看看、多听听、多练练,然后按要求设计让学生们操作习题,学生们听录音,眼观显示屏,并由计算机来判别是否正确,让学生能及时得到正确信息反馈。此时学生观感协同作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处于接受知识最佳状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既增加了单位时间教学密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现代新课程理念学习环境下,学生容易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积极情感表现,学生能强化内在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灵活性,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出决定时深思熟虑,由此深刻体验信息技术再创造,体验信息技术是人类活动结果。当然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研究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的消极因素,只有在促进积极因素同时有效控制消极因素,才能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实施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出符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每节课做到有备而来,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以直观有有效的教学方式讲解,积极做好课后记录、信息反馈、课前复习等细节工作。

二、增加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较好的使用普通话教学,使讲解更加清晰、条理、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做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精讲精练。同时,在每一节上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在教学理念和技能上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或上网互动学习,多了解征求别人的意见与方法,同时,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取下学期工作更好的开展。

四、积级推进素质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与培养。

五、存在的不足。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式教学法;数据库应用;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4-0031-03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实践性知识为主,理论性知识为辅。然而,囿于学生的知识范围、对学科整体的认知能力以及源自于传统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教师往往很难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某些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和未来的应用领域,为课程教学后期对知识进行整合留下隐患。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项目式教学,明确学习目的,建立学习情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了能干什么,必然能极大地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前期调查

以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3个学期每学期两个班(一为实验班,一为参照班)的《数据库应用》课程改革为例开展实验研究。对学生期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二、课程调整

(一)课程内容的设置

根据调研可知,学生更希望获得有利于就业的知识和指导。因此设置课程时,把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要求、就业准入标准挂钩。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和组织知识体系,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本科院校学科体系模式,不再局限于全面讲授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理论,而把重点放在企业最经常使用的、目前最流行的技术细节上。

(二)教材和教学场所的选取

高职学生往往更专注于实践而非理论,因此有针对性地围绕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课程及相关教材。基于适合项目式教学的专业课教材相对较少或者相关项目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原因,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发和推广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课程和教材,丰富教材形态。

教学场所是确保项目式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方便模拟企业实际生产加工过程,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应尽量采用校内或者校外的实验基地而非教室作为授课地点。

(三)教学进度的安排

企业软件的设计与开发采用结构化的思想,教学进度的安排也应按照这个思想,而非按传统的知识体系来组织章节。首先按照软件开发的流程“软件计划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确定教学进度。开头章节,采用自顶向下方式,设计教师教学项目“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自主练习项目“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两个项目贯穿课程始终,从而确立整个项目体系结构。中间章节,采用模块化思维,按照真正的企业工作过程“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检测评估反馈”的步骤,对每一模块进行详细设计与实现。最终章节,组装完整的程序,完成理论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汇总。

(四)教学方法

1.学习型项目小组

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全班学生按照项目小组的模式进行分组,并模仿企业编制分配职责,设立项目经理、代码员、测试人员等相关职位,建立工作情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小组分析项目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完成项目任务可能的工作过程及相关技术和程序编写方法,设计伪代码和流程,交流程序编写技巧,修正和相互测试、改进程序。最后,各组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完成整个软件开发流程。在小组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使学生融入企业化的工作情景之中,充分锻炼动手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2.头脑风暴

在教学内容中,不但包含教师教学项目,还包含学生自主学习项目。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项目之后,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完成自我训练项目,教师仅作指导及提出项目指标,提供技术咨询和做出最终评估。教师不规定完成项目的方式、算法及技术细节,完全由学生及其小组成员协商决定,鼓励各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及质疑其他组员的方案,通过头脑风暴,明晰知识理论,找出最佳方案或各自特色方案。

三、教学效果评估

(一)学习型项目小组评测

对实验班学习型项目小组学习有效性进行测评。采用Likert六点量表,选项内容是“完全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有些不同意(3分)”,“有些同意(4分)”,“同意(5分)”,“完全同意(6分)”。结果见表2。

表2显示,第1项的均值较高,说明项目小组有效提供了学生互助解决问题及分享项目经验的机会,第3、6、7项的均值较高,说明学生喜欢项目式小组的教学方式,并激励了其学习积极性。组内成员学习能力的提升,组内社交技巧的应用和对学习型组织的实现程度的均值介于4与5之间,说明学生对于项目小组这种更贴近企业的学习方式难以很快适应,学习型项目小组的实现程度并不是很高。

(二)学习自主性及头脑风暴评测

参照Watkins & Marsick理论,在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参照班分别进行学习自主性测评,采用Likert五点量表,选项内容是“几乎没有(1分)”,“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如此(5分)”。具体结果见表3。

第5篇

(阜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若干弊端,本文从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以需求为导向,与公司企业深度融合,依托实习实训基地”的“2+1+1”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培养素质全面、理论知识扎实的IT人才,多年的实践说明:该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需求驱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35-03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No.2014zdjy083);阜阳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c程序设计)

1 引言

计算机在当今各个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此同时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高校每年为IT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IT产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因素,尽管计算机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却由于实践能力不足导致不能满足企业的大量实际需求.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新进人员能够尽快上岗并且能立即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他们所迫切需要的.怎样能减小在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之间产生的这种差距,使学生能从学校自然而然到企业就业,已经成为目前教育部门和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如何培养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是否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以前的传统教学是层次递进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时往往是面向局部的,这很一来学生学习到的仅仅是若干个知识点,而不是一个完整知识面.如果学生不能从事一个完整的实际项目,就容易导致所学的知识点使孤立的,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层次递进式教学注重的是若干个局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却忽视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如果只注重对某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而没有经历过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就无法感受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也会无意识的产生“知识无用论”的情绪,这种思想会极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在主要注重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了实践项目的参与,或者由于缺乏实践机会,自身也面临项目实践的迫切需求,这也是国家提出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根本目的.

(4)教学模式单一化.当前大部分课堂教学依然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制约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讲课依然主要采用面授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很难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2],当然也就很难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领会以及融会贯通,从而缺少主动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上述的弊端,结合计算机专业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提出了“2+1+1”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3].该“2+1+1”培养方案(在四年本科学习中,前两年学习基础理论为主,第三年以专业内容学习为主,最后1年全部进行专业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提倡以能力为根本,培养素质全面、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实践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进入实际操作过程,当然这些项目的选择要谨慎,可以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实习实训单位提供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中选取.同时,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项目开发经历从而累积项目实战经验,在不断的项目磨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其逐渐成为社会尤其是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2.1 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就是要注重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要,以最终学生能顺利就业为目标.对于本科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来说,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二注重对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 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是拿到实际问题以后能够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以及系统分析;另外就是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用数学模型将其抽象出来,用数学模型准确地将实际问题表达出来进而求解.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尤其是能用本专业的软件工程方法将实际问题解决并开发出来.

在该“2+1+1”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始终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将课程建设贯穿其中,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尤其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教学和实践内容要科学的设计和论证.

2.3 以素质教育为重要方面

社会的发展迫切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所谓人才就是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于企业来说,过硬的技术是员工必须首先要必须具备的,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团结精神也是作为不可或缺的.为了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沟通技巧、职场礼仪、就业指导等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3 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宗旨就是应用,所以能实际应用是其发展的动力和归宿,计算机本科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即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的系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3.2 知识、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

计算机专业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课程知识: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及设计、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

素质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精神品质与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学生的素质较高,就可以使学生知识和能力更加积极的发挥作用,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知识和能力.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以企业软件项目设计为主,所以这就涉及在关键开发过程中与客户以及队员的沟通问题,因此与他人交流、协作、人际交往以及项目管理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4.1 学制采用“3+2”的培养模式

“2+1+1”的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分三段式,两次分流.首个阶段是大学本科前两个学年,在这两年中主要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各类选修课程为主,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阶段是大三学年,通过第一个阶段的学习,然后实施第一次分流,指的就是专业分流,即分流以后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培养方法,对学生专业知识面进一步拓宽.最后一个阶段是大四学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在主修专业内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并进行二次分流,也即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分流,此时主要以专业方向课程为主,根据自己所选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层次培养.因为本科毕业时学生往往有两种出路,即考研和就业,相应的将培养方向分成理论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两类.

4.2 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对目前课程体系结构做进一步优化,对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调整:通过对国内外不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的调研,并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关系,对目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不合理部分修改,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逐步建立模块化、层次化、方向化的课程理念.课程教学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它同样根据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调整.

根据最新人才培养模式[4],对课程体系重新规划,新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如下原则,即:

(1)用发展的眼光设置课程体系.当前,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相关内容要及时引进到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设置课程体系,保证教学计划的先进性.

(2)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保证开放性.课程体系设置要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经验引入进来,不仅如此,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也要保证较高的开放性.

(3)理论教学和实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计算机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所以聘请企业界专家对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进行讨论与修订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发展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

4.3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区别较大,新模式采用三个阶段学习,即“理论+上机+在线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可以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掌握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新教学模式下每阶段的课程都按照“理论+上机+在线学习+指导学习”的方法,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实际技能去分析与解决问题[5].

(1)理论: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完成,主要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2)上机:通过上机课程将实践和理论知识统一起来,对理论做进一步理解.

(3)在线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自学、自问等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种种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进一步提高.

4.4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改革重点,是理论应用实际关键一步.实践教学主要有基本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课程实践、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6].实践教学环节是决定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制定完备的实践教学工作计划.不仅主干课程,而且专业基础课程都要合适的制定课程设计,在假期期间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实施项目研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4.1 全项目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新培养模式提倡为学生提供若干个有意义的针对学生的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出自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是某企业的实际项目.尤其是专业课程,都可以使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实施教学,在理论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抛出教学内容,在上机实践课则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类似项目,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注意各自角色的转变,教师可以转化为项目经理,教材里的习题可以使实际应用项目,课堂就变成学生在完成项目.

4.4.2 加强实习实训

一边要加强校内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和校外实习基地建立良好的计划切实将实习实训落到实处,要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与应用技巧,搭建校企平台,实现双赢.目前我院已在北京科瑞尔斯有限公司、南京达内、上海杰普、科大讯飞、苏州风云等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积极意义,而且也为学生的就业铺平了道路.

4.4.3 增设综合课程实践内容

可以通过增加综合课程实践内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升.综合课程实践可以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下学期,时间可以在一至两周时间内,并且实践课程内容最好与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关,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指导老师往往是本学期专业课程的主讲老师.设计题目要考虑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差异性,难度和内容要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课程往往在大二下学期就已经结束,这时可开展软件开发的综合项目.计算机网络、JAVA、WEB一般在大三时结束,此时可开展网络设计的项目,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在Internet环境下的编程与数据库应用.

4.4.4 学生创新实验

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最重要目标,很多高校也都对自己的大学生创新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还是要从第二课堂开始,通过不断的创新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思.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等比赛,学生应大力提倡,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较好的创新实践氛围.

5 结束语

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等环节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学院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走访,绝大部分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可以说“2+1+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05):47-50.

(2)杨继昌.提升内涵凝练特色力促本科教学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43-47.

(3)郭霄朋.整体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68-71.

(4)朱艳辉,阳爱民,朱文球.计算机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02):139-141.

第6篇

摘 要: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上好广告制作与设计专业中的图像处理(Photoshop CS)课程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简述了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介绍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图像处理(Photoshop CS)教学中的应用设计,经过一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通过“‘美味’果汁饮料产品包装的制作”项目教学设计的实例,探讨了“项目驱动式”在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Photoshop教学 教学设计

近年来,技工类院校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界作了较多的研究与探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时,提出项目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是当前的主流之一。

对于技工类院校中广告与动漫制作专业的学生,个性日趋自由化,且自控能力较差,而图像处理——Photoshop CS是一门操作性强、实际应用广泛的专业课程。传统教法是教师讲学生练,教师先把各项技能讲解,再用简单例子逐步示范操作,学生再模仿做一遍,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把个性自由、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中,即使学生勉强学习了课本中的操作技巧,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学到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东西。面对此现状,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特点,笔者将图形图像处理视为一个整体项目过程,打破传统图像处理教学的条块界限,按照图片处理到广告制作的实际项目过程作为课程的教学主线,并在教学过程中边学边编写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项目化教材。

该课程改革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结合企业参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一个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探索,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项目驱动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综合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按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来实施:一是确定项目任务,二是制订任务计划,三是实施任务,四是检查和评估,五是优秀项目作品展示与归档。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图像处理(Photoshop CS)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简称PS)是技工类院校广告制作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每年都要参加图形图像处理模块考证(多媒体制作员中/高级证)。课程的目标定位除了培养具有一定设计能力和创新思想的人才,还注重与他人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图像处理(Photoshop CS)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项目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项目的选择构建应打破以往不深入企业、闭门造车的课程建设方式。课程项目应当如何选择,广告企业及从事广告专业的技术人员最有发言权。因此,合理选择项目首要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充分听取和采纳广告企业的意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和合作的企业制定《图像处理——Photoshop CS》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使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素质体系与企业中实际工位、工作环境完全相同或几乎相似,使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不用再培训。与企业制作出的课程标准主要围绕岗位的真实项目展开设计,体现项目的真实性与灵活性,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展开详细的课程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模块。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并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各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一个单元指导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教学目标明确,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各项目设计分以下8个任务内容:任务一,认识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任务二,技工学校标志制作;任务三,街舞宣传海报制作;任务四,婚纱相册制作;任务五,“美味”果汁饮料产品包装制作;任务六:“图像处理学习工作页”封面制作;任务七,“爱美”美容院VIP会员卡制作;任务八,服装淘宝店美工。

2.项目教学的模式

根据每个项目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采用“确定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的教学模式。

3.项目实施方法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法:学生接到任务之后就分组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完成任务,使每个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从而达到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健康,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2)探究学习法:在知识的获取环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制作标示所需的图像编辑工具,完成工作任务。

(3)学生评价法:通过对学生模拟客户对另外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该怎么去理解正确的做法,并且查漏补缺。

4.项目评价展示的形式

在项目评价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作品展示。学生经过努力完成一个项目,如何最大限度地展示作品好的一面,可采取多种展示手段。

(1)幻灯片展示法:使用制作幻灯片,向客户展示自己制作的广告创意方案、策划过程及具体内容等等。

(2)真人展示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真人展示创意策划内容,能获得更引起客户兴趣的效果。

5.项目完成的评价及提升

关于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评价,从教学的角度,结合企业评价要素进行。主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占的权重为20%、30%、50%。在听完学生自我和小组评价后,教师对各项目作品的“精彩”“亮点”之处加以归纳与提升,以达到学习资源共享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美味’果汁饮料产品包装的制作”项目驱动式教学实施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法如何在课堂中的应用实施是目前不少技工学校教师的一大难题,因为实施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现以“‘美味’果汁饮料产品包装的制作”项目为例,谈谈笔者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任务设计

教师扮演客户,向学生小组派发任务单(见表1),下达任务:“美味”果汁饮料产品包装的制作。

教师根据产品包装制作的要求,向学生展示典型作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并讲解制作的专业知识及设计理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任务,以情景模拟方式,使用专业化语言,从专业思维的角度与客户进行沟通,从而明确任务单要求。

2.本次任务教学目标

图层的高级应用,通过透视原理处理平面图像中元素的空间位置,是整个包装制作课程教学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根据项目的要求,运用旋转与缩放、斜切与扭曲、透视变换、变形等技术处理图像;灵活使用图层样式工具及调整参数,为文字和图片添加各样式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定出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技术与方法,并熟练完成任务;学会产品外包装立体视图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知识;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与交流,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

3.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三年制动漫与广告专业第四学期高中起点学生。

(2)知识技能:进行该项学习任务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编辑与绘图工具的应用,对基本的图层操作有一定理解,但还没针对图像选区的变换进行操作,且学生还没接触图层的高级应用(添加图层样式)部分。

(3)学习能力:学生已经具备查阅资料的能力,能够基本操作计算机及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

(4)学习态度:作为高中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比较高,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老师布置作业去做,学生觉得自己完成就行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过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希望得到关注与肯定,对老师布置的行动任务兴趣较大,乐于配合。

4.教学策略

(1)教法。一是任务驱动法:根据书本的知识点设计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引导教学法:在任务分析环节,引导学生完成对任务的分析。

(2)学法。一是小组合作法:学生接到任务之后就分组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完成任务,使每个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促进选择合适的图层样式和选区变换方案,从而达到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二是探究学习法:在知识的获取环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各式图层样式和选区变换工具,完成工作任务。

5.课堂实施环节

(1)制订计划。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自行商定制作项目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对“美味”果汁饮料产品包装的制作进行任务分解,拟定出最佳的设计制作方案;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向客户(教师)汇报小组制作方案,分析制作可行性、正确性;确定各分解任务;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填写小组人员分工表。

(2)实施计划。各小组分工实施各分解任务,完成作品设计中各元素的处理、色彩协调、使用工具等。具体有果汁饮料产品包装大小尺寸的制作、果汁饮料产品包装平面效果图的制作、果汁饮料产品包装立体效果图的制作。

教师提供可上网的条件和学材、教学视频等,让学生搜集相关制作的信息:自定义形状工具、椭圆工具、选区的编辑与应用、用钢笔描绘路径等等。

在计划实施阶段,教师可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及时的技术指导,让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有效,让项目进展更顺利。

小组内评出最好的作品进行展示(用PPT),并将制作步骤进行截图。

(3)检查和评估。学生汇报:以情景模拟的方式,每组学生派出代表向客户(可全班师生扮演)用PPT展示并解说“美味”果汁饮料产品包装的制作效果图。展示要说明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运用Phtotshop技巧等,尤其应说明在制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互评:教师讲解小组完成项目评价表(从职业素养、小组合作能力和专业能力三方面展开评价)的填写规则并组织评价,以小组互评的形式,探讨和学习其他组学生的制作效果。

客户评价与反馈修改意见:客户(教师)整体评价学生制作的作品,并提出修改意见,填写客户反馈修改列表,学生根据客户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行修改。

在教师指导下,每位学生填写活动评价表,并提交给教师评分。

(4)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完成后,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宣传栏进行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大力度地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去。而且对于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还可用到日后的生产实践教学中。

整个教学实施流程图如图1所示。

6.教学反馈

(1)优点;一是以项目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气氛良好,学生全员参与。二是本次课程的学习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较好地实现了学习目标。本班总人数23人,完成“美味”果汁饮料产品包装制作任务的有22人,达标率为95%,在课堂教学中算比较理想。三是从制作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选择合适的编辑工具和图层样式进行处理,认识图层样式参数选择的重要性,并且已经掌握方法。

(2)不足:一是根据教材安排来看,本项目作品需要处理的元素不多,只是需要一定的耐心,比如绘制立体视图时的贴图,重复制作多个相同内容时,需要用到链接图层、复制图层等操作。二是个别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全程投入课堂教学中,其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三是设计的工作页内容全面,但在填写工作页的过程中,时间比较紧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措施:第一,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使其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技术,形成能力。学生在项目操作的过程中,虽然有网络资源作为支撑,但是,仍然需要教师适时的操作与示范和个别辅导。

第二,善于发现基础薄弱学生的优点,激发其自主能动性,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使教学工作能更容易开展。

第三,学会分组。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较大的学习能力差异,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分工,做到合理分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有配套的考核制度,以免小组里面有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

第四,精简内容。学习任务工作页的内容过多,不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应选取有代表性的精华内容,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时间,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功课,增强学习效果。

四、小结

经过一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笔者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标明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还锻炼了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其日后的求职就业奠定基础。但正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我们还要根据学校条件和生源的自身情况,设计开发一套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本文中的实例“‘美味’果汁饮料产品包装的制作”教学设计在参加2014年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比赛中获一等奖,本项目在学校也开过公开课,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付汉萍.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想法[J].教育与职业,2006(18).

[2]王丽.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方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