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代教学论文

时间:2022-01-30 13:32:18

导语:在现代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教学论文

第1篇

一、要立足整体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学校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从属于社会大系统,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各科教学必须受社会大系统的制约,即在学科教育目标上必须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我们必须从教“语”教“文”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从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特点出发,以教育方针为依据,以21世纪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包括理想、道德、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教材外的语文知识等)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加以考虑,立足于整体设计,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二、要立足整体优化,对教学各因素进行全方位改革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开放性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相结合,构成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加上它强调整体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优势。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整体优化教学各因素:

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③教材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优化教材因素,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如增加一些古诗、科学小品文和举办文学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④由于开放性教学的灵活可动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创造性和艺术性,做到因地、因人而异,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⑤要倡导家庭文化活动,鼓励家庭文化建设,用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风和家庭教育熏陶孩子,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2篇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据31分,是仅次于作文的第二大分值区。现代文作品阅读的失分状况十分严重,训练起来也无从下手,即使不断强化,收效也甚微,由此现代文作品阅读无从把握的心态也就见怪不怪了,学生也逐渐对现代文阅读失去了耐心,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教学方案,做再多题也于事无补。做再多的阅读练习,研习再多的答案,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无法内化成真正的阅读能力。学生厌烦现代文阅读,教师也尝尽了机械性的强化现代文收获甚小的苦头,难道高考的现代文阅读就要“听天由命”?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徒劳无功的机械训练没有让学生真正领悟到阅读的技巧和技能,只有将现代文作品的阅读及其能力的形成当成一个系统的工程,逐步规划,有层次的递进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出题机构来看,我们很难把握高考的考查内容,但是出题的数量和类型是有明确规定的,这一因素使得我们可以系统的总结,有目标的训练,减少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使现代文阅读的可操作性增强。

二、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方法和教学启示

(一)掌握阅读规律

快速高效阅读不仅是对文章本身进行肢解式分析,而是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总体来说是强调积累、感悟、快捷、高效,阅读考察主要是运用提问、讨论分析、概括、复述和品评等手段对整篇文章进行欣赏剖析,因此,笔者总结了几种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

首先,整体阅读法。总的来说就是泛读。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时,往往是从头到尾认真阅读,反复咀嚼字句,但是高考时间紧迫,在现代文阅读这个题目上,花费的时间只能是10到15分钟,如果较多时间耽误,则会让整个语文试卷时间紧迫,反而影响总体成绩。所以,整体性阅读就是对文章的大体意思和脉络进行把握,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子的教学设计思路,这样既能快速阅读,又能高效答题。

其次,拓展性阅读。如果说整体阅读法适合于考试,那拓展性阅读法就是平时的积累训练。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课堂容量,应该在课堂教学之外做适当的阅读延伸,把思维伸向更广阔的空间。譬如学生在文学名著节选课文教学方面,多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就能在理解其他文章时有侧重点和入手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粤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文,具体在教材优化处理、课堂形式、文本意义等方面也体现了拓展性阅读的思想。

再次,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思维的活动中,受到的情感熏陶、思想启迪是不一样的,因此,创设个性化阅读氛围是十分有必要的,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交流思想和张扬个性的机会。具体说来,就是建立在教师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个人热情,以学生自身的感受和认知对作品进行阅读上的。这种以学生为主题的差异化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案,让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开拓思维。

(二)注重学生的思考提问,熟悉答题技巧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明白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哪里,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以传授知识去消灭问题,而是在原来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对解答现代文阅读,一般情况下,笔者采取三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通读全文,对全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通读全文一来可以理清思路,把握文章脉络,让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在讲述什么;二是可以寻找关键词句,一些观点能反应作者立场和文章内容的过渡句,疑问句或开头结尾的句子等,常常是命题者出题的高频率地方。但是,通读的意思不是走马观花,我们阅读速度要快,但是也要学会把握重点。在拿到题目时不要急着去答题,应该速读一遍文章,在关键词语上作记号,回到问题中时,就可以在大段文字中找出关键词,把问题带回到文章中答题。

其次,认真阅读题目,对答题范围进行缩小,把握题干。现代文阅读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审题,对题意分析得当,那整个答题思路是正确的,如果不能正确理解题目含义,那将会误导接下来的整个做题过程。认真阅读题目是解题最关键的一步,一般说来,命题者设置的题目会提示学生解答该题的关键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有的题目甚至限定在了某一个句子中,这样就能迅速的找到出题点,锁定答题区域,认真揣摩文章的中心和词段含义,得到正确答案。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阅读变得轻松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首先,以表演形式把文章思想深入教学。对一些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引用其中的片段进行表演,让学生们自己发挥想象,这样既能更熟悉文章内容,又能让学生们更加喜欢阅读。

其次,运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一些文学底蕴强,文章优美,音韵和谐的文章,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文章的视频或音频,比如《荷塘月色》,文章字句读起来口齿留香,这种文章就应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轻柔的音乐带着优美的朗读声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在闭上眼睛的时候发挥想象力,想象作者当时看到此情此景是什么样一番画面。最后,还可以从文章的字词句入手,比如文章中的“这几天颇不宁静”,让学生去了解文章这句话的含义,对作者的不宁静作分析,如此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感情,以至于不畏惧阅读,更加克服阅读这个困难。

第3篇

多媒体课件具有声音和图像,通过声音和画面对学生的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产生强烈冲击,并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知,变被动获取学习内容为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学习1到10的英文数字时,笔者播放并教学《TenIndianboys》英文歌曲,学生在学习英语歌曲的时候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并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互动交流,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一个极佳的语言环境,学生也通过身临其境迅速掌握了1到10的英语,并且通过英语歌曲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

2.达到良好学习效果

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落,参与教学程度低,从而令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通过多媒体课件,营造出语言环境,把教学内容通过多通道,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把声音和图像融为一体,让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跟随教师获取教学内容,并理解消化学习内容,比如,在前面提到的机器人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外国原版动画片,在这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分别饰演不同角色,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相关对话,让学生互相进行对话交流。因此,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课件,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育效率,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4篇

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有着诸多优势,促进了大学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一,信息教学通过声像、模拟等首选,更直观的展示了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等。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更全面、视野更宽阔,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光波教学中,利用动画形式演绎物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生动、逼真、形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二,信息技术的教学参与使复杂、抽象的物理问题简单化。例如,在物理实验中,一些物理现象极难扑捉,通过多媒体的“慢镜头”播放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使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反复出现,加深了物理实践与物理理论的联系,使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物理课堂生动、活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例如,分子力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从微观到应用,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想象,更容易建构物理模型,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第四,信息技术通过课件的播放,使知识以一种更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减少了课堂板书的繁琐,同时也减少了绘图量等。一方面,确保了物理知识表达的迅速、精细。另一方面,节省了课堂时间,使学生有更充足的实践进行相互讨论、独立思考,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参与性,促进了物理教学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首先,科技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可是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多趋向与游戏、信息沟通等方面,对其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第一,学生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并不了解,认为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就是将课本知识移到屏幕上,并无多大意义。第二,大学物理教学中,对知识的安排不太合理,致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难以发挥,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并无多大兴趣,反而觉得有些枯燥、乏味,并不愿深入了解。其次,物理教学课件制作太过粗糙,一些教师就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也不经过加工处理,无法体现课件的特色,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此外,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多媒体与学生的“天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受到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难以发挥,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难以激发,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死板、无趣的课堂气氛,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物理教学,整合了零碎的物理知识,更加突出物理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然而却降低了对基础知识的关注和认知,不利于学生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物理教学的全面性,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使其不能产生强烈的物理探索欲望,难以在物理学习中有所突破。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大学物理教学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利用中,一定要明确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工具,对其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水平。首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信息技术要围绕学生这一教学核心因素发挥其作用。不能否定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也不能忽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要将各种教学资源科学的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学习气氛浓烈的教学环境,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对于课件的准备决不能马虎,从选材、制作到修改、应用的各个环节都要精心准备、细心加工,确保教学课件的新颖、独特和创新性,使课件播放能够密切的配合教师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播,使其能与教学设计相辅相成,实现大学物理教学的更高水平。再次,在信息技术利用中,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科学、合理的利用多媒体。例如,在对一些复杂、抽象知识的讲解中,教师的表达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求,这时,适当的声像信息能刺激学生感知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物理教学得到优化。同时,学生也会在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中,产生强烈的情景印象,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广泛的物理知识信息,使物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物理学习经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第五,协调好学生、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是三者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加工者、存储者和应用者,教学参与对学生成功的建构物理知识非常关键。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领路人、激发者,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学生获得教学参与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决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是这种工具的应用者和掌握者,决不能使自己成为教学工具的附庸。要科学的配合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状态,及时的调整课堂气氛,促进物理教学的优化。

四、结语

第5篇

1.1体育教师对教学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接受,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态度直接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成败。在体育教学中赞同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占52.7%,非常赞同的为37.5%,不赞同的占7.1%。体育教师对于教学中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绝大对数(90.2%)持赞同的态度,说明,大多数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愿意在教学中应用,只有少部分(9.8%)不赞同或抱有无所谓态度,究其原因,该部分教师由于年龄较大,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上有困难,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愿望不强烈。

1.2体育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对其掌握为前提,体育教师只有扎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更好的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达到非常了解程度的占32%,了解程度为38%,比较了解为25%,不了解为5%,对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程度整体较为合理,大多数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有所了解,但仍然存在着不了解的教师存在,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在教育理论掌握等方面上有一些欠缺,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表2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分别占到了79.2%、69.3%、67%,其次是网络技术占58.6%,广播电视占42.8%,仿真技术经常应用的没有。可见,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已经很普及,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外,广播电视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由于实施的硬件、软件要求比较高,导致应用的比重较低。

2体育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

2.1体育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现状

现代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中,高校体育教师常用的方法是讲解法和示范法。由图2可见,18.7%的高校体育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68.1%的教师能够较为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12%的教师只会单一的教学方法。从总体上看,安徽省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高校体育教师还需加强教学方法的学习,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2.2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

体育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访谈中发现,高校体育教学中理论课时数少而实践课时数多,因而体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在理论课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重较大,经常使用的占到了85.3%,偶尔使用的为12.6%,只有2.1%的的教师在理论课上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师在实践课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比重较小,经常使用的只有18.8%,偶尔使用的占51.6%,不使用的为29.6%,这是由高校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所导致的,从而整体上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2.3体育教师现代教学媒体应用现状

教学媒体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传统的教学媒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能够非常熟练使用的媒体比重较大的是多媒体计算机、电影电视和录音机、广播,分别占到了52.6%、51.6%和40.5%,其他媒体使用的熟练程度较低,如数字摄录机、幻灯机等,体育教师对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熟练程度较高的原因在于安徽省高校都已经配备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加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对多媒体等较为熟练。

2.4体育教师现代教学软件应用现状

高校体育教师对现代教学软件的熟悉程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只有掌握现代教学软件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才能真正的体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

2.5体育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现状

体育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是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反映,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能够高效率的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2.6体育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

高校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上尚有欠缺,在多媒体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上较低,因而对体育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显得很重要。在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教师很希望充实自己在现代教育技术上的知识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并且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期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3.1.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高校体育教师已经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不乏一些学校领导、年龄较大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存在轻视的态度,尤其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3.1.2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在体育理论和实践教学上都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改变较大,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应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内容选择。

3.1.3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体育理论教学中,体育实践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较少,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上还有些欠缺,对现代教学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制作能力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1.4高校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少、效率低,培训的水平处于低层次,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着一定的期望,希望能够实质性的提升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能够得到科学而系统的培训,以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需求。

3.2对策

3.2.1转变高校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通过宣传、学习和实践,让学校领导真实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认识到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首先要加强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使现代教学设施协调发展。要让领导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

3.2.2转变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上的学习,缺乏理论知识难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将体育教学实践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相结合,使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与作用。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现代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理念,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体育教学以多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3.2.3加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设施是基础,硬件配置水平的高低体现的是高校体育现代化教学的水平,加大校园网建设,完善校园网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创建相关网站方便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增加多媒体教室数量,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等。

3.2.4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软件水平。软件是硬件设施发挥作用的保证,目前,安徽省高校现代教育软件资源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地下,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体育多媒体资源库,使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资源库查阅相关体育比赛数据、比赛视频、图片等,建立校际、国内的现代教育资源交流平台,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达到“双赢”“共赢”。

第6篇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以课本、板书、教参、媒体等为教学手段的教学形式,主要方式是讲解、提问和答疑。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主要包含了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涉及的系统化信息技术设备的辅助与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模式是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系统设施,展开对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利用与管理、评价等,实现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践的教学方案。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学中的信息资源、技术媒体,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更多的将声音、图像、文字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融合,引导学生获得多感官的体验,创新交流平台,实现动态化、形象化的教学,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学校的应用逐渐广泛,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是并不是说要将传统教学模式摒弃,而应该是现代教育技术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相互融合和补充的关系。

2主导地位与主体地位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积累了长期而丰富的宝贵经验,以教材、教师和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集合讲解和板书于一体,对学生实施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才能发挥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有语音室学习环境,有网络互动平台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也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融合到一起,使得学生通过视听等感觉通道获得知识信息。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建立网络沟通和交流,克服了时间、地点的教学限制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较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授知识过程中,缺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现代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教学过程基于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交流、互动和探究,共享信息资源、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架构。教师是现代教育模式的辅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现代教育技术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和效果,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和提升。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应该成为教师装点教学门面的设备,应该真正的借助多媒体教学等设备,优化教学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3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丰富

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教学形式,它的教学目标是完成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内容,服务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应该明确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多媒体辅助教学、语音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起到丰富教学形式的作用。但是教师也不能够过分将精力放在注重教学形式之上,不断转变不同的声音、图像、动画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效果,这样做看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质上却转移了学生的兴奋点,降低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背景下,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学技术手段,在丰富和完善教学形式的同时,也重视教学内容的丰富,拓展学生视野,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实际情况,确定采取何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合理调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时间,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工具的使用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质量的综合考虑,现代教育技术应该为提升学生能力、强化教学质量服务。

4教师讲授与教学辅助的渗透

传统教学模式较多的是教师的口头讲授,将一个问题反复口头描述,很多时候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参与,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手段,将问题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的共同运用,并且激励学生与教师互动,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互动探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魅力,如运用语言、动作感染力,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强化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辅助教师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5结语

第7篇

(一)民办高职院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的现状

以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校内采用订单培养制的有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埃森哲定向班”;采用校内模拟训练制的有2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金蝶ErP实训室”;采用顶岗实习制的有3个:酒店管理专业的“清山酒店实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装饰公司实习”、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的“沃尔玛工学交替”;采用现代师徒制的1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核雕专业班”。而环艺专业的“工学结合”采用了校内模拟训练与顶岗实习制,主要体现在效果图制作、CAD施工图绘制、模型制作上。

(二)民办高职院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现状存在的原因

当前“工学结合”形式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与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是主要原因,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宗旨是盈利,是商业行为,而学校侧重的通过“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不能提供给企业较高的顶岗实习费用,再加上企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效益及安全生产的需要,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不高[1]。2.数量不对等,相比其他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设计类的行业,非流水生产作业,单个企业需求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需求。3.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诸多制度制约,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及教学任务的安排现阶段难以突破,师生“工学结合”的意识还有待提高。4.环艺专业毕业生首次工作周期不长,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企业在对接的时候顾虑太多,影响了“工学结合”的正常运行。

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民办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我国在七十年代末才开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一词,近几年,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的教学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过渡,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太空教育通信卫星系统的发展,视、音频压缩技术和媒体流技术的应用,形成较大规模的网络教学,使网上虚拟实验室、虚拟大学等得以现实。未来的教育将集成全社会范围内的知识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形成集全球之大成的“知识生产系统”,人们的教育观念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3]。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影响与作用是明显的,可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发展。

(一)修订专业教学标准

课程问题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高低和培养目标的实现[4]。在“工学结合”这一新时期下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课程内容更新和调整,而是要对整个专业技术平台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学年制的制约性明显增强,必须打破现有学年制,逐步推行学分制,在学制时间上,适当放宽部分专业课程的修学时间,为“工学结合”提供条件。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上有很多优势,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条件均已具备,联合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实行多种课程教学方式。多媒体演播式教学,即:老师演示学生听讲的“一”对“多”的方式还是占了多数,教师采用教学系统,在局部范围内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能与学生进行音频、视频文件进行互动,但远程传输功能尚未开发利用,一些课程可直接网络技术直接将企业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学生完成课程要求后,直接反馈给企业负责人或设计师,通过网络即时分析、讲解。实行异地同步教学。

(三)因材施教兼顾方向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录取方式多元化,生源多元化等特点,学生电子产品从低端向高端过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而软件操作的实践能力却有下滑。通过对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不完全统计,30%在做设计,20%在做销售,15%在做绘图工作,其他的基本改行。学生的个性差异越来越明显,因材施教的同时采取“合纵连横”,“横”指的是相邻专业,“纵”指的是跨专业,学生在修完本专业的专业群技术平台专业课程和专业技术技能平台的专业课程后,可以根据自己将从事的岗位进行跨平台或跨专业的学习。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5]。

(四)建立多元化考评体系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性,实行分阶段进行分段考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考评打破传统单一的试卷考评,采用“五代考”和“一附加”:以“展”代考,以“赛”代考,以“案例被企业采用”代考,以“模拟成果案例”代考,以“职业资格证书”代考,措施的采用,旨在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应变能力和拓展能力;附加考核的内容:团体的沟通协作能力、工作过程、执行力等,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审视;理论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师范教育已有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社会进步与教育的进步奠基在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基础之上。

体育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体育教师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下级纲目,是指对体育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即在对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体现了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是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我国于1980年至今,先后出台了5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改革的总体特征是:培养目标得到扩展,更适应社会需求;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课程的结构趋于合理,特别是选修课程和学科类课程得到加强,教材得到更新。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与以往颁布的《课程方案》相比,体现了21世纪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时代特征。几年来,其运行的效果如何,有哪些经验与不足,这是研究的初衷,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体育教师教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多种科研方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历史发展的总体概况比较

3.1.1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分类与学时分配的比较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知,5套教学计划在专业课程方面的分类和学时的分配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1980年计划中专业必修课课时与4年总时数的比例高达67。8%;1986年和1991年计划中专业必修课学时稍有减少,分别为53。8和53。6;1997年方案中专业必修课课时为44。7;2003年方案中专业必修课课时减少到41。3,纵观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发展历程,主干课程由高度的计划性演变成宏观的指导性。

3.1.2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内容结构的比较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结构是所设置全部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结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人才培养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而专业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各自不同的课程结构,及由此而决定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课程体系是高校专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来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文件。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师,还应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体育工作者,突出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我国专业院校对术科比较重视,因此术科的比例下降得不是很多,而师范院校对学科比较重视,其下降比例是所有院校中最多的。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和山西大学与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方案基本上保持一致,都接近63:37这个比例。其中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的学分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与学时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是几乎持平。但是武汉体育学院学分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大于1,可是学时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却小于1,而师范大学很明显则把学科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种学科类学时的比例结构势必影响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教学能力,因此有待于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

3.2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互相间的分工和配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依靠全部开设课程的协调和补充,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对2003年方案分析和比较可知,在必修课程的设置方面,2003年方案中必修课程为1126学时,6O学分,其中包括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两类,均比以往方案所占比例小,有其更大的灵活性、可塑性和指导性。

方案中任选课程分为理论学科和技术学科两类。共列出47门课程,而且这47门课程,绝大多数都是新型的、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与体系小型化和规范化的课程。任选课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有可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深入,设小课,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其目的是扩大信息量,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数量多,供学生选择的范围广,自由度也就增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有限学制、学时里,既要增加新的内容,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之间的矛盾。小型化课程一般具有微型化、前沿性和研讨型的特点,能体现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与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扩大。

3.3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制度讨论的热点

近几年在师资培养中出现许多热点讨论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处理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适应性”;体育师资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是什么?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如何寻求体育教育专业考生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最佳结合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师培养课程制度上表现为:课程设置中学科与术科的关系问题,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问题等等。

3.3.1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当然是体育师资,然而,近年来由于强调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被削弱了,体育师资培养质量下降了,尤其是在学校体育发展日新月异、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的今天,许多从体育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似乎对学校体育改革“两眼~抹黑”,很难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此强烈呼吁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大力加强“师范性”。这就给课程设置提出了公共课、专业课和教育类课程的比例问题。

3.3.2关于术科和学科的关系问题,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始终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诚然,这两者的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总应该有个主次之分。近半个世纪来术科和学科此起彼伏,从三七开到倒三七,翻来覆去,争论不休。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既有其相同点,又有其不同点。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标志,就是既能够使用文字语言进行讲解,又能够使用形体语言进行示范。换而言之,体育教师如果不能进行正确、恰当的技术示范和指导,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失去了自我价值,也就同时丧失了“体育”的品牌。这就要求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广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有关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注重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掌握牢固的体育专业的基本技术、技能。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并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圆满完成新课程目标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3.3.3对在体育师资培养中“一专’’与多能的问题不同的看法反映在课程设置上是术科中普修与专修的关系。诚然,对“一专多能”的要求,从总体来看,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对“一专”与“多能”的理解及其关系上,却存在不同的声音。如今由于整个术科被削弱了,“导致学生一专也不专”,“多能也不能”,才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悲哀。此外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课程还存在在课程名称上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学科名称上缺乏规范性,在选修课上和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些问题将会更加清楚和明朗起来!

四、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第9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幼儿园岗位能力分析,建立适合幼儿教师岗位的人才培养标准,探索与之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培养思想品德端正,专业技能熟练,业务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队伍。

(一)思想品德与人格素养在本领域主要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有民族自尊心、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又有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有较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又合乎不同学科要求的健康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懂得学习方法,具有学习能力并奠定可持续的、终生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具有作为教师的基本功,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有较自如的口头与书面表达及交往的能力;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书写技巧;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科学的观点、方法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幼儿教师所需的基本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专业能力提升方面热爱本专业,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在“说、唱、弹、跳、画”等基本功上下功夫。掌握幼儿教育内容涉及的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各领域知识,既有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又有熟练的技能技巧,符合现代幼教专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学理论,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熟悉幼儿教育教学方法,了解幼儿教育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在幼儿教育、教学实习中,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与方法,培养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组织管理班级、沟通能力、教育监控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课程管理和评估手段

根据社会和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制定符合社会和幼儿园需求的评价标准,通过学生、老师、幼儿园对教育目标五大领域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使评价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