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团员信息采集

时间:2022-06-15 15:09:35

导语:在新团员信息采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团员信息采集

第1篇

为把握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命脉,大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我区投入1800多万自主研制开发建设了精准打击、有的防范、高效服务的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系统。该系统由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及与之相配套的81个人口信息采集站组成,其中固定信息采集站42个,流动信息采集站39个,分布在17个派出所。并为每个固定信息采集站配备电脑、身份证读卡器、活体指纹采集仪、人像采集仪、打印机及身高体重测量仪等设备,为每个流动信息采集站配备有1辆人口信息流动采集车和2个人口信息流动采集箱。采集箱内含笔记本电脑、活体指纹采集仪、微型人像采集仪、身份证读卡器、打印机、塑封机等设备。

人口信息采集站实行严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负责采集划定区域内实有人口,特别是暂住、寄住人口多生物及相关联的38项信息,实时上传至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并根据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比对、研判的结果,对实有暂住人口实行分层次处理,一是对比中的在逃人员、未破案件嫌疑人员立即实施抓捕;二是对比中的有犯罪前科人员由社区民警建立重点人口档案,纳入重点管理视线,落实“三查一控”管理措施;三是对无劣迹的正常人员提供务工证明等相关服务。

人口信息研判中心主要负责对各信息采集站上传的指纹、身份证、人像等多种信息与信息库中已存信息进行自动比对、碰撞、分析、研判,并将分析研判结果反馈给各信息采集站。通过微机化登记、网络化管理、科学化分析,对实有暂住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有效破解了暂住人口管理的难题。

二、健全机制,不断完善队伍建设

20*年7月,我区通过公开笔试招聘了49名暂住人口协管员从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经过半年多的运转,发现机制不全,专职不专等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为流动人口服务的意识,我们于20*年3月成立了暂住人口协管员管理办公室,副科级事业单位,区委政法委派主任一名,财务报帐员一名,*分局派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任教导员,专制抓业务工作,负责暂住人口协管员的管理及财务工作。业务工作主要由*分局及派出所负责。在*分局办公。办公室成立以来,不断摸索前进,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力争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大力支持。20*年,签订了劳务合同,区财政拨款30多万元为我区暂住人口协管员解决了“四金”问题。并提高工资待遇标准(每月700元),极大的鼓舞了暂住人口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协管员这支队伍稳定、团结、为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多策并举,严管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

我区严格按照区委政法委书记提出的“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要走精兵战略、科学管理之路,力争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要求。按照“四级网络,三级管理”模式,在派出所建立了17个协管员中队,81个管理站,100多个管理小组。对协管员队伍充分有效的管理,在业务方面进行工作责任制,每个社区、都市村庄都有专人负责,落实到人,进行网格化管理,并签订责任书。

为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提高暂住人口协管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协管员业务能力以及队伍的凝聚力,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1、严把队伍入口关。通过实行协管员社会公开招聘,严格考核培训上岗,尝试采取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培训方式,严格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2、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加强业务学习力度。积极组织暂住人口协管员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年对协管员进行一次军事训练和微机培训。并邀请工商、计生等职能部门的专家为参训人员授课,全面提升协管员素质。编写了《区暂住人口协管员管理制度汇编》小册子,做到全区协管员人手一册。从而提高暂住人口协管员的法律意识。

3、严格考核,加大监督。我们成立了督察队,专门对各中队、管理站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区暂住办制定并完善了《督察队员工作守则》、《督察队(队长)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使督察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不断创新督察方法,提高督察效能,采取明察与暗访、日常督察与专项督察、定点督察与随机督察、交叉督察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督查结果真实、有效。

4、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队伍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在区委政法委政治部的指导下,在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中建立了1个基层党小组,现有流动党员12名,建立1个团支部,拥有团员79人,建立了1个工会组织,389名协管员加入工会,建立基层妇委会组织,33名妇女协管员成为会员,为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2篇

此次活动是在与壹基金分基金会合作展开的,为帮助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多美滋和达能共同基金日前合作启动了一项可持续性创新型“公益性社会项目”——“婴幼儿辅食营养起跑工程”。根据指导老师的推荐以及自身愿望,我们组团和公益基金——壹基金合作进行这次的社会实践项目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各位成员,提高其综合素质,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在实践中教育我们,提高其思想素质,是青年健康成长,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接下来,我将从具体的方面进行一次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第一,活动准备。此次活动在双方的精诚合作之下,活动的前期准备充分。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活动能够按时按点展开,没有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就时间效率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百分之百的高效率。我想这一点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来说,显得极其重要。毫无疑问,现代社会是一个与时间追逐的社会。精确时间到点是许多的职位的必要条件。其次,活动的材料各个方面准备充分。没有出现材料缺乏,或者是材料的不科学选择与搭配。此次活动材料符合实践活动地方的客观实际,村民能够一看就懂,同村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基于这一点,对于每一份的信息采集,村民都极力配合,能够采集到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以后的活动展开提供了最具针对性的感性材料。等先进理论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活动的最真实感受,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之中,真正做一名务实的先进青年,受益终身。

再次,活动前对每位成员都进行了一次活动开展的前期培训工作。这点最集中表现在每一位队员开展工作时,都能一步到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启发了每一位队员在以后的日子,必须积累丰富的经验。开展每一次的工作,都要提前进行培训,让自己最快投入到工作之中。在这里,受益不仅是自己,还包括与你合作的伙伴和工作对象。

最后,活动在人员的安排与沟通上恰到好处。此次人员搭配由双方共同组成,本地的人员与外地人员有机搭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地的人员能够在信息采集过程之中,发挥其“主人家”的优势,能够用本地的风俗习惯、语言以最快的方式采集到有效信息。外地人员对需要采集的内容以及介绍最为熟悉,能够把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及活动规范性进行监督。同时,外地人的到来,能够给活动地点的村民以新鲜感,通过外地队员的介绍风土人情,使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活动之中。

第二,实践活动过程。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总共有五个子项目。

首先是对婴幼儿的健康体检。由于经费及时间有限,此次活动没有请专家进行体检。但是,为弥补这点,这次实践活动在每一个乡村的村卫生室或者经过卫生室与村委会协调进行。接受采访的每一位村民都是该卫生室负责的家庭。在卫生室或者居委会,先经过一系列的问题调查,确定初步检查的对象名单,然后交由专人负责登记,接受检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问题出在村民的饮食习惯。例如,饮食的无规律性,不仅仅是因为农民在农业活动之中,农业生产没有具体的有序规划或者是抢时机进行生产,进而造成三餐无规律,存在暴饮暴食的现象。

活动之中,每一位队员经过一系列的例子,充分认识到了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许多学生为一时的好玩或懒惰,或忙于某件事情,从而“废寝忘食”。不难在生活之中看出,有些人瘦得像猴子,有些人肥得像一头“猪”。许多疾病的产生都来自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结石,结核等,挑食厌食,喜欢吃“垃圾”食品与和过多的碳酸饮料,得肥胖症或是长许多本可以避免的痘痘等等。通过对婴幼儿的健康体检,必须认识到好的习惯要从小养起,否则拖得时间越长,改正的困难就越大。

紧接着是走访需要受助的群众。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因各位成员的时间安排和合作方的时间上客观限制,走访需要受助的群众主要通过居委会进行。负责此项的活动的队员通过在居委会资料查询和干部群众的介绍与推荐,确立了一大批需要受助的家庭名单。值得一提的是,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受助的资格。毕竟,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最突出的在于物价涨得飞快,但是收入却越来越困难,涨幅远远赶不上物价水平。通过资料查询及实地调查,确实发现许多家庭需要受助。究其原因,在于其文化水平过低,许多的行业无法涉足,或者没有一技之长,只能种地,但由于缺乏科学性,种田收入无法满足家庭开支,更不用提在小孩的良好饮食上的投入。一方面,婴幼儿的健康确实与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这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通过这项活动思考我们自身,我们必须深刻的进行反省:作为大学生,许多人在校把玩放在第一位,认为“六十分万岁”,试想,这些人如果继续持续下去,恐怕这些知识分子在真正踏入社会时,真的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反过来成为国家和人民的负担。

跟着是定期回访调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以后的定点服务做前期准备工作。回访调查的工作目前处于未实施的状态。并不是因为“偷工减料”,此项活动由壹基金分基金决定回访日程安排,毕竟,公司需要将采集的信息进行系统处理,确立回访的具体要求与内容。但是,回访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确立了一批回访的名单。这些家庭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家庭,相信接下来进行的回访工作将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在日常的做事之中,往往以快著称,并不注重一项工作的绩效的长期性。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给每一位成员上了一门课,做好一门工作,不仅需要当时热心投入与努力,更需要长期的观察,不断去修补工作的不足之处。真正取得最后的好成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坚持不是胜利,坚持到底才是胜利”,这应该是最好的概括。

再次,是活动的热线接待。本次的热线接待主要由与我们合作的壹基金分基金会负责,通过我们在晚饭后的闲聊,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村民关心的是哪种品牌奶粉之类的最适合婴幼儿喂食,他们基本上不关注价格的高低,更多的是关注质量问题。这充分说明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前提下,更多人的饮食习惯不断趋于良性循环。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良好的服务态度是热线电话快速取得有关信息的重要保障。与人沟通的技巧,是我们每一个队员在以后的日子里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

最后,是问题的搜集,由于时间有限和活动之前的临时调整,本次主要通过填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采集。本次共采集了一百多份调查问卷,全部是通过带队老师检查过后的合格问卷。从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人的工作效率:与人沟通能力强的队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善于解说的队员也是一样的,本地的队员比外地的队员更容易完成一份问卷……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良好处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你可以什么都不会,只要你会用人才,<莲~山课件>一样能够取得胜利。每一位队员在进行问卷调查之中都付出辛勤的劳动,但是每一个人更收获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学习到了许多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不过本次的调查问卷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问卷过于冗长。一份调查问卷有22页,这给队员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刚开始一份调查问卷平均花费接近一个小时,严重降低的工作效率。也由于时间过长,许多的受访者在信息采集到一般时都采取放弃的态度,这给调查人员出了难题。不过,在每一位队员的努力之下,绝大多数的问卷都顺利完成。就问卷本身而言,的确是一份高质量的问卷。但是,所涉及的问题有些过于繁琐,给人以厌倦的感觉,许多的受访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是存在不耐烦的现象。这启示我们在以后的进行类似调查时必须充分考虑调查对象的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展开有关的活动。

第三,活动的经费。本次活动的经费基本上是零投入。所有的费用都由由壹基金分基金会和多美滋公司支付。于我们团队而言,更多的是支付自己的花销。

第四,活动的结果。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上取得预期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党员,团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活动宣传婴幼儿健康辅食营养,使更多的家庭树立正确的婴幼儿辅食营养观念;

(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到基层工作,成为一名积极有为的,为人民服务的“四有”青年;

(三)学习广大群众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与为家人幸福而不断拼搏的品质;

(四)深入基层,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积极响应胡惊涛总书记对青年学生三点希望,切实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机密结合起来,提高综合素质;

(五)关注基层发展,促进地区稳定,<莲~山课件>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积极为地区建设献言献策。

第五,其他方面。本次活动虽然取得可嘉成绩,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活动的宣传不够。原本打算借助以基金分会和多美滋公司进行宣传,但他们在活动的宣传上受经费所限,宣传方面基本上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本次活动的重要不足之处。

其次是活动的时间安排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次活动人员分成了两组,两个时间段进行的。当然,这与合作方前期活动准备不足有关。

再次,活动之中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如遇到有人误解宣传活动宗旨时,反应速度过慢,导致某一时间段全体工作人员处于闲置状态。

第3篇

“五四精神,薪火相传”——q友更换青春头像,书写青春寄语,五四精神传递活动,制作91周年纪念网页。

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中旬

活动方式:与腾讯大成网合作,制作出能反应全省各族青年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qq青春

头像,制作91周年纪念网页,网页内容包括:的光辉历程、91年来各族青年的模范代表、当代优秀青年代表、“五四精神·不朽的青春”网络民意调查、青年寄语等内容,青年网友通过上挂q版青春头像,在qq个性签名档中书写青春寄语,网友间进行q版青春头像传递、青春寄语传递,学习浏览纪念网页了解五四光荣历史,激发青年爱国热情,发扬五四精神,积极投身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责任部门:宣传部

2、“我歌唱、我快乐”活动

五四前启动“我歌唱,我快乐”青春歌会和青春彩铃大家传活动。开展以歌颂祖国、歌颂时代、歌颂青春为主题,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以及感恩身边每个人为主要内容的青春歌会活动,地震重灾区要以青春歌会为载体,进一步推进“感恩·自强”活动让青年受到感染、振奋精神。

(1)青春彩铃大家传活动

时间:4月

活动方式:推荐一批爱国歌曲、民族团结歌曲、励志歌曲和感恩歌曲,通过腾讯大成网评选出qq网友最喜欢的爱国歌曲、民族团结歌曲、励志歌曲和感恩歌曲各10首。与移动、联通、电信制作青春彩铃专题网页,供手机用户免费下载、免费传送。通过青春彩铃大家传活动,培养青年爱国热情、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学会感恩、学会自强。

(2)青春歌曲大家唱活动

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中旬

活动方式:通过报纸、网络发动全省青年参加“我歌唱、我快乐”青春歌会大家唱活动。团省委选定一所大学具体举办一次歌会。

责任部门:宣传部

3、“我学习、我快乐”活动

在五四前启动“我学习、我快乐”青春故事会活动。继续通过《天府早报》向社会征集典型的青春创业故事、青春成才故事、青春奉献故事,组织开展“青春故事教我创业、青春故事助我成才、青春故事引我奉献,感动青春——我心中典型”活动,用一句箴言回赠自己心中的青春典型活动。4月25日邀请相关青年典型通过新闻网讲述自己的典型故事,通过网络平台与青年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责任部门:宣传部

4、“我欣赏、我快乐”活动

用高雅艺术陶冶青年情操,用健康的文化提升青年的素质,组织优秀话剧、川剧、电影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

时间:4月至5月

活动方式:组织能反映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话剧、川剧、电影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丰富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责任部门:宣传部

二、服务青年活动系列

5、“我奉献、我快乐”活动

发送一条短信,捐献一份爱心——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活动”。

时间:4月——5月

活动方式:号召全省青年通过手机短信捐款的方式向玉树地震灾区的人民发送一条爱心短信,通过捐助短信资费的方式向灾区人民捐款。精彩的短信祝福语将在电视台公共频道(或新闻频道)以滚动字幕形式播出。

责任部门:宣传部

6、“我服务、我快乐”活动

(1)“青春献枢纽争做筑路人”——铁路系统青年工作推进大会

时间:4月下旬

活动方式:与铁路系统青年座谈,研讨如何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在服务西部交通枢纽建设中如何建功成才,如何结合“百千万”工程开展我省铁路系统服务西部交通枢纽建设工作。

责任部门:城工部

(2)“除陋习、树新风”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周

时间:4月29——5月6日

活动方式: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志愿者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针对“五乱”(城镇: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农村: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畜禽乱养、家俱乱摆)现象,以城市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镇乡所在地场镇、高速公路及国省道沿线,公路、铁路客运站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为重点,积极开展文明劝导、卫生知识宣传、环境清洁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营造“自觉革除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清洁城乡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部门:志工部

(3)集中开展省“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时间:4月至5月

活动方式:广泛动员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

会各方面的青年志愿者,整合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

责任部门:志工部

7、“我创业、我快乐”活动

(1)“爱心圆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爱心行动

时间:4月下旬至5月

活动方式:继续围绕就业创业这一青年最现实、最急迫的需求,开展“青春创业大讲堂”、“青春就业创业素质训练营”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百事我创”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计划,深入开展爱心圆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爱心行动。

责任部门:学校部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月活动

时间:4月至5月

活动方式:省内劳务输入地团组织迅速与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企业积极对接,采集企业用工需求。劳务输出地团组织做好农村青年求职、技能等方面信息采集。劳务输入与输出市州团组织结对,就用工信息、求职信息及转移工作意向进行对接。通过举办签约仪式、组织洽谈会、见面会、招聘会等形式,集中组织一批农村青年有序转移。

责任部门:农工部

三、展示青春风采活动系列

8、“我推选、我快乐”活动

开展第十三届“青年五四奖章”评选表彰活动

时间:3月22日-5月4日

活动方式:根据《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办法》评选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候选人,通过网上投票、电话投票、手机短信投票等方式评选出第十三届“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五四”期间集中表彰。

责任部门:组织部

9、“我交流、我快乐”活动

倡导团干部、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参与微博上网“畅渠道、交朋友”活动。

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中旬

活动方式:倡导团干部、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开通微博和qq,和青年网友交流,及时了解青年心理、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更有效地联系青年。在腾讯qq上建立共青团qq群,通过上网广泛结交青年朋友,在5月4日以手机短信、qq消息等形式向全省青年五四青年节问候信。

责任部门:办公室

10、“我竞赛、我快乐”活动

(1)开展主题团日竞赛活动

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活动方式:各级团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在五四期间针对不同群体的青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团日活动。各市州团委及时推荐一批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团日活动材料上传团省委“五四专项”网页参加竞赛活动。

责任部门:组织部

(2)“美丽魅力依然”省中学生绘画大赛

时间:4月至6月

第4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第二产业的繁荣,使得流动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加,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流动人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市场经济与流动人口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流动人口;关系

流动人口本身会形成劳动力资源的聚集、整合、转移、响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其能够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步调相结合,然而大量人口的流动也会产生相应的社会管理、治安、劳资等问题,要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与流动人口的关系,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理解。

一、流动人口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对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促进城乡一体化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现在的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安置剩余劳动力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经济的长足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只有在发展二、三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城乡经济差距的减少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当前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保证经济的发展态势,就需要改变相应的户籍制度,改善城乡格局,这样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2、提供劳动力资源

就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鉴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流动人口恰好能够补充地方劳动人口不足的状况,诸如广州、深圳等地区,需要的制造业发达,其劳动力缺口十分巨大,若是没有流动人口的补充的话,则其制造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我国的第三产业的比例还不是非常到位,这就很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流动人口的大量存在,使得市场的劳动力会出现局部时空过剩的状况,从而促使其从事服务行业,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流动人口对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

流动人口的流动往往是无序的,大规模无序人口流动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对社会治安和稳定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治安管理问题

相较于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有着更高的犯罪率,这就造成了较大的治安管理问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流动人口品流复杂,受到的约束比较少,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违法犯罪很容易被触发。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比较在流动人口群体中蔓延,诸如黄赌毒在流动人口中比较高发。

2、城市管理困难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并非十分完善,现在的城市的基础设施往往并不是十分完善,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城市超负荷运转,无论是供电供水、交通运输,还是物资供应、优生优育、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形成了“城市病”。

3、劳资矛盾突出

从事经济活动的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早期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将其看作是包袱,对其态度也十分恶劣,常常以管、卡、压的措施来对其限制,相关的培训和保护措施则十分不到位,随着流动人口管理的逐渐完善,流动人口才得到了正确的审视,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工人等身份,其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虽然很多企业对于流动人口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流动人口的待遇和福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仍旧有一些外资企业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流动人口打工者的合法权益置之不顾,且屡禁不止。

4、盲流现象严重

有序化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无序的人口流动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所谓的盲流,这里所说的盲流也就是所谓的“三无”人员,他们没有合法证件、固定经济来源以及住所,为了生存期往往做临时散工或是捡破烂。大量这种盲流的存在,使得城乡社会秩序被扰乱,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社会建设和治安管理也遇到了很大难度,只有不断加强对这些“三无”人员的管理,提出相关的治安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维系稳定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三、对策和建议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当前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应严格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工作方针,完善体系,健全制度,创新方法,加强管理,优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思想理念同城化。要牢固树立“流动人口都是新居民”的全新理念,以开放的心态与包容的胸襟,实现由排斥向接纳的转变,不断提高本地居民对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努力使他们享有与本地居民同城待遇。

2.教育培训常态化。要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其综合能力素质。一是加强法制教育。要把流动人口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六五”普法规划,依托基层司法所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等,建立法律培训点,大力宣传与流动人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强化技能培训。要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培训机制,探索订单式培训、集中式培训和上门培训、就地鉴定等多种培训方式,创新利用广播电视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向流动人口传授就业知识,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生存本领。

3.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重抓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待遇的落实,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居住服务方面,要建设一批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鼓励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逐步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当地居住一定年限的流动人口纳入供应范围,积极探索市场化路子,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流动人口公寓建设领域。就业服务方面,要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实施与本地居民统一的就业政策,通过举办综合性、专题性和网上招聘会等方式,实施劳动力交流周市、月市、季市等形式,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便捷和平等的公共就业服务。

4.权益保障制度化。要畅通诉求渠道,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强法律援助。健法律援助网络建设,根据需要在流动人口集居区设立法律援助服务站,就近为流动人口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律援助。二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做好流动人口党、团员的信息采集工作,及时把流动人口中的党团员纳入企业和社区党、团组织中。

5.管理方式科学化。要按照“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流动人口自我管理、“一站式”服务管理、分类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方式的科学化,确保流动人口查得严、管得活、控得实。(作者单位:锦州市人口计生委)

参考文献:

[1]汪国华.社会转型期我国流动人口的现状及管理新构想[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2]张建斌.浅析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管理[J]. 科技资讯,2007(13).

第5篇

新居民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跟随父母背井离乡,生活在城市社会的底层,遭受到有意或无意的社会排斥,无法享受到城市儿童或是农村儿童的基本权益和保护措施,进入了社会关爱、社会服务的“灰色地带”,逐渐被“边缘化”。

截止6月底,嘉善县共有新居民儿童XX人,其中0-7周岁XX人,7-14周岁XX人。新居民儿童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他们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新居民家庭在嘉善县工作、生活的和谐融入,也影响到嘉善县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因此,搭建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促进新居民儿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情况

1、建立健全底数清楚、动态准确的新居民儿童登记管理体系。一是强化新居民儿童人口和居住信息登记管理,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定期开展专项排查行动,在着力构建新居民人口信息实时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新居民儿童信息采集,定期分析新居民儿童数据变化情况,实现新居民儿童动态化、数字化管理。二是实行新居民儿童分类分情管理,根据是否辍学、居住年限、日常表现等内容,对新居民儿童实行分类分情管理,重点对辍学在家、问题新居民儿童进行排摸登记,并与全县各综治工作站、新居民子女学校及时进行信息比对,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建立相应档案,为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资料。

2、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均等服务的新居民儿童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做好新居民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认真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新居民儿童免疫接种属地化管理政策,及时为新居民儿童免费办理预防接种卡证和第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服务,让新居民能享受到同等的权利和预防接种服务,目前嘉善县共有28410名新居民儿童接收预防接种。二是做好新居民子女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结合浙江省卫生强县创建、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加强对新居民子女学校的卫生管理,全面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切实提高新居民子女学校食堂的自我管理水平,新居民子女学校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三是广泛开展新居民儿童健康教育工作,借助新居民协管员日常办证契机,及基层新居民办证窗口、卫生院等阵地向新居民家长发放《健康指导书》等各种健康宣传资料,并结合各种卫生纪念日、宣传日,多种形式深入新居民子女学校开展新居民儿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新居民儿童的卫生防病意识。

3、建立健全公平共享、优质服务的新居民儿童学校教育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多方协作的共育模式,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新居民子女教育工作,严把“三个关”:一是把好入学关,由新居民事务部门等部门核准入学的四个条件,教育部门按照审核情况来接纳新居民子女入学;二是把好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安全关,加强对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安全、接送车辆安全、招生、卫生等方面的督查力度,确保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把好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的收费关,严格制止乱收费现象,对符合条件的在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就读的学生继续实施减免课本费政策。二是充分发挥公办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公办中小学吸纳新居民子女入学的空间。同时,对就读新居民子女学生实行无差异化教学,所有中小学实施混合编班随班就读,倡导融合教育来全面提升育人效果,促进新居民子女和本地户籍学生共同发展。2014年上半年,嘉善县义务段新居民学生人数为21979人,其中公办吸纳为17956人(小学14004,初中3952),公办吸纳率为81.7%。三是着力加强新居民子女学校的管理,加强对新居民子女学校的督导评估和年度考评工作对通过考核的新居民子女学校给予经费奖励和补助,嘉善县至今已安排奖励补助经费达1000万元,有效改善新居民子女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公办学校和新居民子女学校结对管理工作,挑选公办学校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到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担任管理者,全面负责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选派 12所公办学校参与对嘉善新居民子女学校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嘉善新居民子女学校的安全管理督查整治制度,如接送车接送和车辆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改造和管理制度、饮食卫生和防疫接种管理制度、消防器材配备和使用制度以及校舍安全检查制度等。四是强化新居民子女学校教学质量检测,通过开展新居民子女学校教师培训、县教育局研训中心教育教学工作调研,共同做好新居民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做到“五个统一”,推动我县新居民子女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提高。

4、建立健全预防为主、社会联动的新居民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体系。一是建立新居民家庭教育工作模式,以创建“幸福家庭”为重要载体,建立健全“新居民家庭、教育机构、政府部门、房屋出租人、用工单位”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成立了嘉善县新居民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嘉善县新居民家庭教 育工作的意见》,并建立县、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三级新居民妇女工作组织网络,成立嘉善县新居民妇女联合会1个,镇级新居民妇女代表会9个,规模以上企业 “新居民妇女之家”90个。二是建立新居民家长学校,组织构建县、镇两级新居民家长学校组织网络,针对新居民家庭教育需求,采取集中授课、交流心得、互动游戏等形式将青少年心理特点、沟通技巧、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预防等知识纳入家庭教育教学内容之中,进一步提高新居民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以及与沟通能力。目前,共开展培训33期,受教育新居民家长3606人。三是建立新居民儿童综合帮教机制,成立“新居民阳光家园”组织,组建了一支学历素质较高、家庭教育经验较为丰富的“新居民阳光妈妈”队伍,提供“以新育新”式的综合帮教服务。在新居民子女发生打架斗殴或轻微犯罪时,及时介入提供“一对一”结对帮扶,协调新居民家长、学校及新居民青少年,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截止目前,共帮扶结对新居民青少年70人。四是推出新居民家庭教育“新蓓蕾成长”计划,配合嘉善县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制定出台以新居民家长学校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新居民家庭教育互动平台基本建成、新居民家庭教育志愿队伍逐步充实为目标的新居民家庭教育“新蓓蕾成长”计划。

5、建立健全普法为主、均衡发展的新居民儿童综合素质提升体系。一是加强新居民儿童普法教育,加强“六五”普法教育“五个阵地”建设, 优化新居民普法宣传队伍配置,建立新居民六五普法“乡音”讲师团,重点突出对新居民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举办新居民学校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向上”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以“我爱祖国我爱党”征文比赛、“小手牵大手”法律知识竞赛和法制教育手抄报比赛为内容,加强在校新居民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二是加强新居民儿童思想教育,在新居民子女学校柳州学校、车站路小学建立新居民道德讲堂,在新居民儿童中开展弘扬社会公德和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新居民儿童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依托新居民“乡音”讲师团成员深入新居民子女学校开展“中国梦”、“十”精神宣讲活动,引导广大新居民儿童树立科学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丰富“新居民儿童”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弘扬“善文化”为契机,积极培育新居民儿童文化事业,鼓励有才艺的新居民儿童加入县新居民艺术队,定期进企业、进集聚区进行公益演出,丰富新居民文化生活。同时,组织开展新居民亲子运动、新居民文艺汇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新居民儿童自主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今年共开展文艺演出28场次,参与新居民471人。

6、建立健全布点合理、运行有效的新居民儿童合法权益维护体系。一是建立建立新居民妇女工作体系,成立全市首个县级新居民妇联,扎实推进县、镇(街道)、村(社区、企业)三级新居民妇女组织网络建设,并成立新居民巾帼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新居民儿童法律维权、家庭教育等志愿服务,共成立新居民巾帼志愿者队伍9支,新居民巾帼270人。二是打造“团组织+ ‘青年之家’”的新居民青年工作体系,率先成立了全市首个县级新居民团工委,在各镇(街道)全部建立功能齐全的“新居民青年之家” 9个、服务点298个,并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热线、“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平台作用,免费为新居民团员儿童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和帮助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维护新居民儿童合法权益,关心帮助弱势新居民儿童健康成长,接待新居民团员儿童法律咨询66人次。三是建立“一社双工”新居民儿童关爱联动机制,在全县范围招募持证社工和义工志愿者担任新居民儿童维权法律顾问,依托致和社工服务社为新居民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建议、等综合维权服务,切实维护新居民儿童合法权益。目前嘉善县共有持证社工277名。

二、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随迁的新居民儿童违法犯罪问题较为突出。因新居民家长观念、工作时间、高考政策的影响,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新居民学生六年级毕业或初中阶段辍学在家,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约束体系以及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情况较多,盗窃等犯罪案件比较多发。据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以2011年为例,全县当年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人员总数为1460人,其中新居民未成年人为73人,总占比为5%,在全县被采取刑事措施的未成年人中占比93.59%,同比增加2.29个百分点。同时,盗窃等侵财性犯罪占比为80.8%,同比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

2、县城区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入读公办学校难度较大。因魏塘街道、罗星街道、开发区(惠民街道)集聚了全县70%左右的新居民人口,其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嘉善县12所新居民子女学校主要集中在这三个镇、街道,学校间为争夺生源,存在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新居民子女教师质量以及对教育教学方面的有效投入。同时,新居民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无序管理的现象,无证的幼儿园、幼托所数量较多,缺乏有效的监管,安全隐患比较突出。

3、新居民家庭教育氛围还不够浓厚。虽然嘉善县妇联在新居民家庭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因新居民家长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工作时间长、人员流动性大等客观情况的影响,新居民家长对子女家庭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上掌握不够,与子女主动沟通交流意识仍旧比较差。同时,部分职能部门也并未有效地将新居民家庭教育纳入本单位的年度 工作计划。

三、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新居民儿童问题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带来的一种特殊现象,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它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促进新老居民和谐生活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也是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点。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新居民儿童问题,采取必要措施,做好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1、构建新居民儿童服务管理保障体系。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需要明确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并强化工作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统分结合、部门合作的组织保障体系。教育部门要不断提高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吸纳率,规范学前教育,加强对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的扶持,提高教学质量;司法部门要加强对新居民儿童的普法宣传,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积极预防新居民未成年人犯罪;新居民事务部门要创新新居民儿童宣传教育方式,利用互动性强、新居民儿童易于接受的宣传教育载体,进行科技、文化、法制等宣传教育;卫生部门要进一步扩大新居民公共卫生均等化覆盖范围和服务项目,使新居民儿童享受均等化的卫生服务。同时,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设立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新居民儿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2、加强新居民子女学校教育与管理。目前嘉善县新居民民办学校12所,2所公办学校全部吸纳的新居民学生,新居民学生人数达2.19万余人,受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等因素,新居民子女学校教育参差不齐,进一步整合嘉善县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新居民子女学校考核管理和软硬件建设,为新居民子女创造良好的就学环境。

3、加强新居民家长学校建设。充分发挥新居民家长学校在增强新居民家庭成员沟通能力、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创新新居民家庭教育课程编排模式,根据新居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同学龄段孩子家长、不同职业层次家长的需求,编排新居民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形成“菜单式”点播服务。借助集中授课、观看录像、交流心得、互动游戏等新居民家长参与度高的教学形式,增强新居民家长与子女的参与度,取得新居民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提升家长学校办学质量。

4、充实新居民儿童关爱队伍力量。建立由热心新居民儿童教育工作、具有较高文化教育素养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新居民儿童服务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离退休干部、党员、教师、新居民家长、政法干警、青年志愿者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充实新居民社工队伍,共同参与到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管理中来,开展新居民子女的教育帮扶、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志愿者活动。对有不良行为、刑释解教等“问题青少年”,要落实专人做好帮教工作。

5、关注新居民子女心理健康。由于新居民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综合影响,新居民儿童自闭现象比较普遍,他们遇到问题不愿沟通、不擅沟通,缺乏有效的疏导途径,造成许多新居民青少年心理障碍,容易引发激情犯罪、暴力犯罪。一方面要在新居民子女学校开设心理课程和配备新居民儿童心理疏导室,为新居民子女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解决其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惑和增强新居民子女对心理辅导的认识,以缓解新居民子女在融入当地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同时,组建新居民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新居民子女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专业知识讲座与辅导,解答新居民子女心理疑惑和提高自我心理调试能力,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

6、充分发挥社区平台作用。利用社区资源,在宣[,!]传栏上张贴有关新居民儿童教育法律法规和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使广大新居民家长切实加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将新居民儿童作为社区实践活动对象之一,鼓励各镇(街道)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场所、文化设施向新居民儿童开放,组织新居民儿童共同参与暑期实践活动,丰富新居民儿童子女的假期生活。

第6篇

[关键词]外来人口;犯罪;社会失范

[中图分类号]C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11-0060-03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玉环县Y乡X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催生了庞大的外来人口群体。该群体在为当地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社会问题。当地在享受着流动人口廉价劳动力带来的飞速繁荣的同时,也被外来人口的犯罪率所深深困扰。这些外来人口是城市里来自异乡的新人,在当地生活的体验中,有一小部分人不断地积累着不满和被相对剥夺的感觉,并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情绪和失范行为取向,直至犯罪。

一、X村外来人口的现状

目前,学界与实务部门对什么是外来人口,尚无一致的界定。本文所称的外来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区域来玉环Y乡X村从事各种活动的非玉环籍人员。

X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534户1535人,全村共有大小企业87家,主要生产铜球阀,年工农业总产值约6.2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76万元,人均收入约1.4万元。三产服务业近200家,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Y乡中心菜市场,大小超市20多个。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全村吸引了3700多名外来流动人员来本村务工,主要分布在全村各大小企业,是本地村民的2倍多。外来人员的涌入,在给本村经济带来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严重隐患,X村每年要花10万元左右用于综治工作。由于X村是Y乡的中心村,除了Y乡政府办事机构建在该村外,Y乡中学、中心小学、信用社、邮电所、卫生院、电管站、土管所、水厂等各种行政、事业职能机构也都建在该村,X村成为Y乡外来人口的主要聚居地。

1.数量大、增速快。Y乡外来人员平均年增幅达15.5%,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随着Y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流动人口还会激增。至2007年底,初步估算,全乡约有外来人口1.4万人。而Y乡全乡也只有1.8万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比例将近1∶1,在X村务工的外来人口更是超过全村,是全村人口的两倍。可见数量大,增速快是Y乡流动人口的主要特点。

2.来源相对集中。从人员来源看,主要来自于省外的河南、安徽、湖北、贵州、江西、四川、重庆等省份,其中湖北籍占48%,河南籍占17%,安徽籍占10%,四川籍占10%。湖北籍的均集中于蕲春县檀林、大同两镇,有7000多人。

3.从事职业具有确定性。来Y乡务工的外来人员工作都比较确定,主要是在全乡各大小企业从事阀门、五金等产业化集中用工。

4.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从文化结构看,外来流动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不到10%,多数人员只能从事体力型职业。

5.从居住条件和滞留时间看,具有简陋性和不确定性。外来流动人口大多居住在环境比较差、卫生设施缺乏的工地工棚、简易民房及一些临时房中;从滞留时间看,时间在一年以下的占50%以上,一年以上至二年的占20%左右,二年以上的占25%左右。

二、X村外来人口犯罪特征

外来人口对当地区域的消极影响中,最严重者莫过于增加犯罪,外来人口的增长是导致犯罪更快增长的基本原因。分析X村的外来人口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的特征:

1.流窜性犯罪明显。Y乡及X村区域的特殊性,使之成为流窜犯罪的常发地。由于流动作案与固守一地作案相比,被发现和查出的风险要小得多,为逃避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追逐更多的利益,外来人口不断地变换地区作案。据统计,交通沿线发生的外来人口犯罪案件比远离交通沿线的地区要多一二倍,甚至几倍。X村坐落于漩门湾东侧,76号省道从其西侧经过,新建的76号省道复线又横穿该区域,通向邻市温岭市。交通线路的扩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增多,为外来人口流窜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Y乡北接楚门镇,南通珠港镇,这两大集镇均设立派出所以维护治安,并先后组建了队伍规模较大的巡特警大队、中队日夜巡逻,对流窜作案的外来人口造成较大震慑,而Y乡警力较为薄弱,单设警务区,配备警员4个,警力只够维护日常的治安工作,使两大集镇的外来人员转而选择Y乡作为作案地点,该区域成为流窜作案的缓冲区。

2.侵财型犯罪突出。外来人口大多是出于务工赚钱致富的目的而涌入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的,因而在外来人口的犯罪活动中,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犯罪更为突出。2007年Y乡发生各类刑事案件136件,其中盗窃案件就有100多件。

3.犯罪目标的确定性。一般来说,外来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目标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一部分居无定所的人往往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寻找犯罪目标,捕捉犯罪时机,而且作案的目标相当随意。既可能是见财起心,也可能是见色起心。X村由于铜球阀产业是支柱产业,全村大大小小有八九十家企业。因此各厂区的铜产品、铜原料成为外来人口较为明确的犯罪目标。他们经过踩点,往往在中午或半夜时分进行偷盗,或假装以工厂工人的身份混入车间,伺机行窃。

4.团伙化特点突出。由于大量的外来人口来自农村,其流动多以血缘、地缘、亲缘关系为纽带,其居住和生活也多以“三缘”关系为依托,因此在犯罪活动中,会很自然拉帮结派形成松散或紧密的团伙关系。从X村一些被盗企业的监控录像可以看出,针对企业铜产品的偷盗行动大都是团伙作案,都是开着车前来作案,涉案金额多达数十万元。

三、失范:X村外来人口犯罪的原因探析

“社会失范”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来的,后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一般认为,社会失范是指旧的社会规范被破坏或被普遍否定,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形成或未被普遍接受,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处于混乱的、相互冲突的社会规范中,并缺乏明确一致的社会规范约束的一种社会状态。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打破了传统社会原有的状态,而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建立,或虽然建立但不具备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能力,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一系列的“真空”状态。正是这种“真空”状态,导致大量的犯罪行为发生。笔者认为,X村外来人口的犯罪原因可以用社会失范理论加以分析。

1.相对剥夺感的形成。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斯托弗等人在《美国士兵》(1949)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所谓相对剥夺感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地位与其他类别地位的人做了对比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说,当个人把自己的情况与那些被他认为在其参考群体中占优势的人相比时,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外来人口从乡村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匿名性社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心理落差,承受着来自城市的被剥夺感。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生活水平相对提高较快,面对社会财富分配多元,收入差距较大的现实,外来人口出现心理失衡,羡慕他人出手阔绰尽情享受生活;外来人口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工头老板经常无故克扣民工的打工费,甚至根本不予兑现,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盲目流动,外来人口就业形势严峻,再加上一些用工单位和个人,不讲诚信拖欠其工资,而外来人口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和相应救济手段还很不完善。在这种城市生活的体验中,外来人口原有的熟人关系网络与熟人信任的作用力和作用范围表现出弱化的趋势,他们中的有些人因此不断地积累着不满和被相对剥夺的感觉,并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情绪和失范行为取向,产生一系列越轨行为,甚至犯罪。

2.城市边缘人的出现。在社会流动过程中,由于人们本身角色的变化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改变,其文化背景也必然发生变化。我国目前正在涌向城市的农村流动人口,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自然而然形成了“打工层”,他们离开了农村,却又不能立即融入城市,而成为一批“边缘人”,与城市之间的心理对峙日益严峻。社会学者李强说:“这个群体被城市排斥在边缘位置上,没有机会进入主体社会,他们往往在边缘的、违规的亚文化群体中生活,对主体文化是完全不认同的。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从事着‘灰色’职业,轻微违法违规行为普遍存在。”在这种城市生活的体验中,带给他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城市中遍布陌生人”,原先在乡土秩序中历经生活磨炼建立起来的“熟人社会”一下子消失了,原先在乡土秩序中自然适用的交往规则也一下子被了,外来人口群体陷入了茫然失措的尴尬境地。这些现象导致他们无法与“城里人”并肩作战,他们中的一些行为往往与城市的各种规范格格不入。其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也只能以城市边缘人的角色出现在城市之中,而这种社会失范行为便为犯罪现象的产生留下了空间。

3.社会转型造成的“管理真空”。中国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市场规则还不健全。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阶段,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难免出现管理真空。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的发展,外来人口大批量涌入城市,他们脱离了原来所隶属的农村社会规范体系,传统的农村社会行为约束机制被解除;在进入城市社会后,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监控、管理出现漏洞,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对外来人口的约束机制并没有相应的及时形成或建立,或虽然建立但不具备管理外来人口社会行为的能力,这造成了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相对真空。我国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基本上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思路,采取的仍然是以公安部门为主、以条为主、自上而下的防范型管理模式。迄今为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现行城市社会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办法充其量也仅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问题甚多。这使外来人口犹如悬在一种管理真空中,原地政府管得着但却鞭长莫及,当地政府管得了又管不着,从而带来社会危机。这些社会缺陷的客观存在,势必会导致社会失范行为的产生,并且这些失范行为无法在短时期内及时补救、消除,便为外来人口的犯罪提供了条件。

四、构建外来人口犯罪预防机制

不可否认,这几年来Y乡在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停留时间的延长,流动人口中大量深层次的问题正在日益显露出来。一旦他们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合法途径,就往往会用不合法的方式为自己讨公道,由此酿成治安事件甚至犯罪。为了化解这种社会失范,实现外来人口社会化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和谐,笔者提出以下措施以构建外来人口犯罪的预防机制。

1.公平、公正地对待外来人口。外来人口犯罪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观念偏见以及由此造成的政策歧视等是当前导致外来人口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的原因之一。为弥补这一城乡之间的裂痕,减轻他们的“剥夺感”以及作为“城市边缘人”的这一现实,创造平等公正的客观环境,是预防外来人口犯罪现象产生的措施之一。第一,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长久以来,中国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别,特别是城乡二元户籍制使得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等一系列权利和利益上享有“优先权”,而外来人口则根本无法享有。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就更能切身体会到在城市生活的这种不公平、不公正待遇,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解决二元户籍制度能从一定程度上减缓因为“剥夺感”的形成和作为“城市边缘人”的原因而导致的犯罪现象的产生。第二,提高外来人口的素质。外来人口文化教育水平总体不高,是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城市,引发社会问题,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流动人口的法制观念、道德品质教育,还要注意解决“外来人口二代”问题,加强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正面引导与教育,使其健康成长。外来人口的素质提升了,才能使他们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城里人”也才可能以公平、公正的眼光对待他们。第三,保护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目前,X村的外来人口日益增多,虽然当地村民对外来人口的态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排斥,但普遍觉得外来人口大量涌入,造成对社会文明、卫生治安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坏的影响而否定外来人口对X村带来的贡献。应认识到外来人口也是中国公民,理应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其合法利益理应受到法律保护。特别是对于外来人口由于经济困窘而进行偷、抢等犯罪的问题,我们应切实从保障其合法权益入手,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规范职业介绍机构,使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欺诈等侵犯农民工合法权利等事件的发生。只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才能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

2.健全外来人口管理机制。强化外来人口管理机关的权威性,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第一,建立、完善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中,按适当比例吸收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农民在一个城市务工到一定年限后,应享有与当地居民一样的选举权,有权参与当地公共事务的管理。应组织外来人口共同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在农民工维权中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审批新建企业章程、登记注册、日常检查、劳动保障监察、税收等工作时,应督促企业依法组建工会、支持工会正常工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力度,把农民工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投入,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资金,用于为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普法教育等开支。第二,健全完善管理网络。建立乡、村两级立体的、多层次的管理网络。目前Y乡在乡政府建立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的外来流动人口教育管理工作,将综治办、警务区、市容、计生、村镇等有关部门人员纳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办公室,并成立了乡综治工作中心,实行长期联合办公,在村级建立综治工作站,建立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取得了较好效果。这是一项较好的制度创新,应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其工作机制。真正形成政府带动、各方参与、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组织网络。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构建自我管理组织。重视外来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体系。如针对外来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其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中有一定数量党团员的实际,建立外来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外来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外来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等。通过以上这些方式,能使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应该能成为预防外来人口犯罪率攀升的措施之一。

3.加大外来人口管理的整治力度。在外来人口管理过程中,经常组织力量对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要经常性进行“滚动式”的循环清查整治。切实做到出租户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增强管理效果。首先是使流动人口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增强。实践经验得出,只要经常开展一些“滚动式”的循环清查整治,必然使房屋出租户和流动人口能够主动登记办证,如X村所在的Y乡警务区过去很少有人主动办证,进行“滚动式”清查整治后,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截至2007年10月份,就有100多人主动来登记办证,提高了登记办证率和信息采集率,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其次是使流动人口自我防范意识得到增强。最大程度地减少过去那种一把小挂锁、一扇破单门、物品随地扔、外出敞开门的现象,减少了犯罪分子下手的漏隙,有效地防止被盗案件的发生。第三是使治安状况得到明显好转,有效遏制流动人口发案上升势头,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第四是使社会风气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出租与承租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形成和睦相处、邻里守望的风气。第五是使打防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经常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清理整治,提高发现线索,争取破案主动权。如Y乡警务区得到了房屋出租户主和流动人口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10条,查处治安案件6起11人,侦破刑事案件两起。考虑到X村的特殊区域位置及其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实,可以适当增加警力,以加大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打击力度,如在X村所在的Y乡设立派出所等。

X村外来人口的犯罪现象折射出目前中国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它是一个涉及面广、社会性强,但政府和理论界研究十分不够的一个实际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用社会失范理论来解释这一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更多的外来人口没有选择犯罪。本文中,笔者也就外来人口犯罪现象提出了构建预防体系的理论,但这仅是一家之词,更多的还需要决策者们真正对外来人口生存状况加以关注,这不仅仅是外来人口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事关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问题,因此,非常值得进一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郭东.犯罪的经济学本质[J].公安研究,2007,(4).

[2][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张远煌.犯罪学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夏先良,王迎新.中国户口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2,(4).

[5]袁亚愚.对近年来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7,(6).

[6]杨高峰.广州城中村农民工犯罪原因之解释[J].赤峰学院学报,2008,(3).

[7]李强.社会转型期我国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干预[J].理论与现代化,2003,(6):31-35.

[8]孙立平.现代化与社会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1,(2):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