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6 16:41:29
导语:在大一大学生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这是我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个假期,作为一名当地学生,其实对于“返乡”没有太大的感触,不过只是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吧。但相对于过去十几年的寒暑假,进入大学后的寒假,确实有所不同了。
首先,这或许是第一个没有寒假作业,没有人监管,也没有任何补习课,同时也是最漫长的一个假期了。刚入寒假的一周,看着窗外学生和上班族们依旧早出晚归,而自己已然开启睡到日上三竿的悠闲模式,心中一阵窃喜。当然,漫漫寒假肯定不能如此颓废地度过。尽管肩头不再有寒假作业和补习班的担子,我还是报了德语的网课,闲来无事时便自学一些新的内容,为开学做准备,也不至遗忘之前所学。
另一方面,我也趁此时间,报名参加了许多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比如美术馆的长期志愿者服务,我报满了整整100小时,在各个场馆中担任过寄存、导览等职务;在图书馆中,我也参与了一整天的志愿者,为读者答疑解惑,同时也指导和帮助前来办卡补卡的读者;另外,我还参与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志愿活动,负责维持进场安保的秩序。令我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参与了助飞计划的寒假走访吧。通过春节期间的走访,与被助飞同学的交谈以及最后赠上新年礼包,无不让我感到既心酸又心暖,既为被助飞同学的乐观积极而感动,也为自己有能力送去一片温暖而满足。
此外,这个寒假,我终于可以作为学长学姐的身份,回到高中母校为高三的学弟学妹作有关交大的宣讲。当我在准备PPT和宣讲词,在台上对上同学们热切的目光,在课后给学弟学妹们解答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也升起一股成为交大学子的自豪感。
原本漫长乏味的寒假,一经安排,倒也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中已近尾声,对于下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我想,大家都已满怀期待了。
这个学期,我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1. 管理班费的收支,使用并及时公布班费的使用情况。这是生活委员的主要职责,小至几角,多至几百,凡事都要精打细算,马虎不得。还要收取一些班费以外的活动经费,如博饼,聚餐,某些同学的复印费等,都要做到公正清廉,对同学们的报销要收取发票,问清细节。
2. 督促同学们做好宿舍卫生。每周三下午我都要检查学院的宿舍卫生,以督促同学们更好的管理个人卫生,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有领导莅临学院检查时,要帮助自班同学做好卫生工作,每间宿舍亲自检查一遍。
3. 开展宿舍文化节。开展宿舍文化节是为了让同学们美化自己的宿舍,以创造出家的温馨感受,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生活。这次活动,我们班的同学虽未取得很好的成绩,只有曾臻,蒋景瑜,黄楚楚,傅萍萍所在的402宿舍获得优秀奖,但成果仍然不错。我们还做了宿舍分采展示。
4. 帮助同学们预定火车票。虽然只有两位同学预定了车票,但这给了我很好的经验,相信以后随着火车开通,更多的同学预定车票,我会更加的娴熟。
5. 安排同学做好值日,擦好黑板。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思想;转变方法
为了改变传统就业模式的不足,高校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满足当代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就业思想是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就业的关键因素,学校必须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参与各个岗位的就业活动,以减小大学生就业群体的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原因
每年大学就业人数庞大,全国超过600万人次参与就业,这使得历年大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是所有应届毕业生都要面对的问题,但大学生就业困难与多方面因素相关,主观因素在就业局势中占有主导地位。
(一)观念模糊。大学生对就业缺乏观念性认识,认为毕业之后均能找到工作,这种潜在意识误导了学生参与就业活动。此外,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岗位、薪资要求等过高,未能意识到就业环境现状,因观念模糊而难以成功就业。例如,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惯性思维所左右,强调大单位、大城市,且过分强调首次就业作用的结果,甚至为了这些条件而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
(二)缺乏自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青年群体,大学生个人信心缺乏也是就业失败的一大原因,学生无法相信自己能够胜任相关工作,错失了参与就业的机会。同时,大学生不会根据自己的实力给自己准确定位、调整就业目标,而一旦自己设置的目标难以达到,就产生极大的挫折感;因个人自信心不足,应聘过程中面对用人单位,不能很好展示自己各方面才能,丧失就业良机。
二、大学生转变就业思想的重要性
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人,加上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据此,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局势越来越严峻,积极转变个人就业思想是大学生必须要做的工作。笔者认为,转变就业思想有多方面作用,具体如下:
(一)思想升级。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大学生可以树立符合当代就业局势的人生观念,勇于参与市场就业竞争活动。为了更好地融入企业经营,大学生应聘岗位时能够转变原有的心态,从基层做起,不攀比高职高薪,这些都是学生思想转变带来的价值观念升级。从长远角度考虑,转变就业思想也是大学生长期立足于人才市场的根本,为其顺利找准工作岗位提供了参考。
(二)拓宽就业。虽说国内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局势日趋加重,但并非无工作可找,关键在于大学生以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就业。转变就业思想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创造更多的市场就业机会,解决了大学生找工作难等问题。比如,教育部门倡导大学生走创业道路,从“我要就业”,变为“我要创业”。这种思想转变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事业理想,在追求梦想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三、高校开展学生就业思想指导的方案
高校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机构,学好专业知识才是学生之根本。但是,很多大学生存在着“为了就业而就业”的思想,盲目考证是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现象,很多人认为只要有证书,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基于大学生就业思想转变局势下,高校需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就业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今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专业学习。学生听高年级同学讲毕业前各种证书越多越好,于是在大学大部分时间里不停地通过各种渠道考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证件,这些证件对学生就业的帮助作用有限,难以全面保障就业。应具备本学科专业知识、跨学科专业知识和综合交叉学科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品质,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风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等。
(二)思想品德。在学生中要提倡“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让社会选择自己,让自己适应社会”等,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首先,避免盲目攀高心态,不要过多追求大城市待遇,而应从自身条件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天地;其次,从职业道德等方面开展引导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成功就业的艰辛,克服各种困难做好就业工作。否则,只能使自己失去更多的就业良机。
(三)自我定位。大学生应保持清醒头脑,克服悲观心态,要明白所有毕业生要轻而易举找到满意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认知社会,根据实际就业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的估价和定位。从过去只盯住“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人才”转变到“我适合做什么工作”,并能立足长远,随着形势的发展随时找准“自我”的位置,恰到好处地发挥、贡献自己应有的聪明才智。
(四)指导创业。培养学生创业观念,鼓励自立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同时积极利用网上资源,了解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更直观地了解同龄人的创业经历。专家指出,创业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个人潜能,按照青年人梦想参与社会实践,同时也减小了国家调控学生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磨练大学生思想、毅力等是很有帮助的。
四、结语
大学生每年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影响了高校专业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对市场人力资源调度分配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引导大学生转变个人就业思想,可以激发其个人潜能,按照个人意愿参与社会就业活动;同时,条件允许下鼓励大学生创业,这也是当代青年人应具备的就业思想之一。
参考文献
[1] 牛金成,陆静.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基于美、英、德、澳大利亚四国的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1).
关键词 班主任 农学 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33
Abstract The work of the head teacher is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If we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the teacher in charge, will have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tire teaching work.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class work practice, in particula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on how to carry out specific work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xposition.
Key words head teacher; agronomy; work
2014年8月底,农学院领导委派笔者担任2014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1班的班主任,成为笔者和2014级种子班学生们共处四年的开始。自从担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班主任工作,笔者一直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尽心尽力地工作。笔者的努力也取得了回报,2015年笔者被评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虽然工作中取得了肯定,但是也引发了很多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如何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应该在学生工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下就结合笔者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进行思考。
刚入学时,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环境不熟悉,处于被动、迷茫的状态,依赖性比较强。班主任更多的是要担任保姆角色,事无巨细要多管多抓。重点在思想教育、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下多下功夫,使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适应大学生活。相对于苦行僧式的高中学习,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也有了更多的自。自觉性高的学生往往能够完成角色变换并适应环境变化,从高中的“要我学”变成大学的“我要学”,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自觉性差、自控能力弱的学生则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寄希望于考前临时抱佛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个时候班主任的角色就很重要。笔者从新生一入学就查阅每一位学生的资料,掌握第一手信息,并邀请每一位学生制定新学年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开展“一对一”的谈话,探望学生宿舍,消除跟学生之间的距离感。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笔者对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关心那些问题学生。大学二年级以后,学生对大学生活和环境有了足够的了解并且基本适应,这时候班主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工作,加强自我管理,同时放手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给班干部,形成独具特色的班风、学风,帮助班级设计和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回顾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则: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就要解决学生的思想、生活等各方面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化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这也塑造了当代大学生激进的思想特点。但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很多学生一味盲从,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很好地批判吸收多元化的甚至是冲突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思想上、精神上的困惑和行为选择上的困境,进而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成为“愤青”,甚至夸大社会中的阴暗面。因此大学班主任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引导学生工作,进行思想、心理上的辅导。以学生为中心,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背景,具有不同的气质和性格。班主任需要正视个体差异,并基于大学生的不同特质,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力,努力促进大学生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和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树立师生平等的理念。现代大学生由于能够从多种多样的渠道获得信息,心理成熟年龄也不断提早,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思想观念,接受了平等自由的观念。所以他们非常希望能够与班主任进行平等的互动。有鉴于此,班主任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师生平等交流。师生平等,笔者认为体现在通过人格魅力影响与促进学生的进步。班主任热情、公正和严明的优秀品质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进步。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为榜样,做到有声的教育与无声的感召有机结合。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他们是大学生群体中思想觉悟较高的一类,他们往往思想活跃,综合素质高,在学生中颇有号召力,组织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学生班委积极性,可以大大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迅速传达学校的有关指示和相关措施,同时能够积极调动班级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生干部的评选十分重要。笔者对学生干部的要求是一定要有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在学生干部的评选中,笔者鼓励学生自荐,而不是单纯地按成绩来指定班委。在自荐的基础上,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并结合同学民主评议。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才能值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
抓好班风建设,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班风虽然是个小气候,但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健康。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对每位同学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使大家拧成一股绳,表现为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相反如果班级的风气是消极冷漠,一盘散沙,那么班级的同学就会压抑失落,班集体名存实亡,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大一时,学生们都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望,这个时候是形成良好班风的最重要时期。班主任对班级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班风建设。
深入到学生中去。班主任面对的都是有情感需求、有血有肉的人,唯有推心置腹地认识、了解和关心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笔者也刚参加工作不久,了解他们这个年龄段会出现迷茫与困惑。因此笔者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学长和朋友,很快使学生消除了距离感,敞开了心扉。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与心理问题,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措施,帮其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重点关心特殊学生。一个班级往往都有1-2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理想或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更需要班主任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逐年上升。因心理障碍引发的致伤或自杀事件给学生个人、家庭带来巨大伤害,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反思。班主任对于班级的贫困生、挂科生、违纪处分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要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动态,并做好记录并存档。班主任也要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心,确保没有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
除此之外,农学专业学生也有其特点。由于社会上或多或少对农学专业存在误解,认为学农学专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刚入学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高。以笔者所带的种子班学生为例,全班有30名同学,但第一志愿录取的只有4名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不足15%。根据以往的经验,第一学年之后会有很多学生申请转专业。针对以上情况,笔者积极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组织活动,如春游、“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会、“树立法律意识”班会、举办校园操场大清理活动、雷锋月进盲校照顾盲生、进社区邀请抗战老兵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同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了一些班级荣誉,如校级工作创新特色团支部称号、大一大二两年院足球赛第一名、2015年最强班级第一名、院合唱比赛二等奖、田“技”杯最“农”班级PK冠军等一系列荣誉,树立了班级荣誉感。与此同时,笔者找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谈心,给学生以信心,告诉他们农学院科研实力强,同时从事农业工作,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很光荣,能够实现人生价值。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笔者鼓励他们提前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产生对科研、对专业的兴趣。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十余位同学参与了笔者的部分科研工作。在班委的选择上,笔者首先考虑的是该生是否有为集体服务的精神,因此通过个人自荐、民主评议的方式产生班委。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在班上产生“我爱农,我学农”的氛围。
关键词:市场调研 个人理财产品风险 大学生理财产品
1.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大学生市场需求状况工作的主要研究范围为上海市各大高校,并以松江大学城几所高校为重点研究对像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参照国家统计局数据研究全国大学生人数等。 对应于项目小组的目标制定和规划的时间,市场需求分析的目标年分别为2011至2014年。
二、指导思想
a) 以问卷调查成果为基础
大学生使用的理财产品分析和产品需求预测主要以完成的相关问卷调查调查为基础,总结大学生对于理财产品需求的基本特征,分析大学生人数及其持有资金变化趋势和选取特征参数,进行相关产品需求预测及变化分析。
b) 以个人理财产品现状及相应风险分析为依据 理财产品所具有的时间,类型尤其是风险直接影响客户的使用热情,需求分析与风险研究的结合是制大学生理财产品研发的主要依据。
c) 相关经验的借鉴
通过对市面上各种理财产品的特点和普遍需求特点的分析,并借鉴相关经验,合理把握大学生理财产品研究的目标的确定。
三、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高校扩招人数逐年增加,大学在校生的人数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状态。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家庭会提供给自己的大学生子女更多的生活费,以至于大学生手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结余的生活费。但是年轻人缺乏相关的理财观念和社会经验,往往是将手中的钱用到了没有用的地方不能控制,但是之后追悔莫及。市面上现在有不少理财产品,风险收益各不相同。大家所青睐的具有一定收益率同时又有保障的银行理财产品门槛太高,让很多只是想利用手中小钱做投资的同学望而却步。股票、基金和债券等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让很多人感到无能为力。而一些网络理财产品又被曝出风险高,使得大学生能够承受风险的理财产品几乎没有。于是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理财产品的研发切合了实际的需要。而我们认为大学生理财产品一般应满足如下条件:(1)门槛要低;(2)能保证本金;(3)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4)切合大学生们的生活。
四、项目建设目标
a)通过阅读数据和实地调查问卷研究大学生理财产品的市场情况;
b)研究学习现有理财产品的风险;
c)设计并得出针对于大学生的理财产品;
d)对研发产品的宣传。
五、项目完成状况
a)已经对于问卷完成调查及其统计,得出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和资金流动状况,已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分析;
b)对于市面上常见的理财产品――养老基金、余额宝的风险,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c)研究讨论出两种适合与大学生的产品模式;
d)本项目得到了财经门户网站的报道。
2 项目内容
一.大学生人数的研究
大学生人数从1999年扩招起人数逐年上升,仅从2008到2013五年的数据
人数的变化就非常可观。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数量还在持续上升,尤其是上海市的大学生,除了本地生源之外对于外地生源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招,随着人数的增多,大笔的资金进入了大学生的银行卡中,为我项目理财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用户的保障。
二、调查问卷
a)调查问卷内容
上海市大学生个人闲置资金状况调查表
学校: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
1、你平时得到生活费的频率是?
A学期B月 C星期 D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2、你是如何安排使用自己的生活费的?
A 看心情用,不够再要 B 有意识的控制用度不超过某一限额 C 制定简单的计划,合理消费
3、你每个月大概有多少资金可供自由支配?
A 完全没有 B 100以下 C 100―300元 D 300―500元 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4、你是否愿意将自由支配资金用作理财投资?
A 不感兴趣 B 有合适的产品可以考虑 C 已做投资,请注明_______
5、你正在使用的理财产品有:
A 银行存款 B 基金 C 银行产品 D 余额宝 E 股票债券 F 其他,请注明
6、你对投资理财知识是否有了解?
A 完全不懂 B略知一二 C有一定的了解 D 非常了解
7、你有兴趣了解投资理财知识吗
A 不感兴趣 B 有兴趣了解
8、你对理财产品的主要需求是?
A 安全 B 较高收益 C 方便存取
b)调查结果
总体来看,按月得到生活费的人数居多,超过一半;星期,学期,其他分布较散,其他的情况包括有用完就给,不定期的情况。
表1 统计结果表1
Table 1 statistical result
c)结果总结:
针对按星期得到生活费且手中无积蓄的人群,由于循环周期过短――一个星期,资金流较少――300到500,投资可能性低;可针对不同的消费习惯设计一个用钱的计划,实时记录每日花费,并将一些基础的理财知识融入进产品,起到一个引导合理花费,理性理财,最大化手中资金的作用
针对按月生活费且无剩余的人群,以及按月能有一定资金剩余的人群,由于循环周期有一定的时长,按月得到生活费的群体循环周期为每月初的15天,资金额在500到1000以内,按学期得到生活费的群体循环周期较长,可以考虑定期或者随存随取类似余额宝的活期
针对按学期得到生活费,以及手中有一定积蓄的人群,能有一定的资金长期用于投资之用,可以考虑做一些投资安排
d)深入分析:
1.从获得资金的频率来看,大部分人是以月来获取资金的,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可以接受自己被占用资金的时间多于三个星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备注中表示如果能够有明确的收益情况透明的程序他们可以接受时间更加长的投资。他们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市面上缺乏相应时段的理财产品,这是本理财产品的一大市场切入点。
2.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每个月可以获得1000以上的生活费,据我们小组的了解,这些生活费对于生活在上海的大学生是相当富裕的,而且据采访了解到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有着“没了就给”的生活费的,所以在每一次得到生活费期初,尤其是开学时有大批同学有着近万元闲钱的时候,这笔现金流相当可观,他们本身也表示希望可以有理财产品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利用这些生活费。
就选择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来看,按月和按星期的同学比较关注的是安全而与此同时有大量闲置资金的按学期投资的同学就比较关注盈利状况。而他们觉得用余额宝的利息是可以接受的,总的来说,多数投资者都是安全至上的。 所以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向安全方面倾斜。
e)调查体会
通过以上结果,本组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做好细分工作,满足不同时段同学的需求;
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控制理财产品的风险;
定时召开讲座,使同学对于相关知识可以更加了解;
过程透明,让同学们在参与的同时对产品更加放心。
三、市面典型理财产品研究
一、养老金
(一)养老金的概念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二)养老金的领取条件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 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所谓法定退休年龄,就是指职工退出工作岗位并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三)养老金并轨
养老金“并轨”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现在是双轨制,也就是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也就是企业和事业养老金差不多。
(四)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2013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在总结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基础上,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继续推进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
1、合理消化转轨成本。2013年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在实现社会统筹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制度的基础上,合理的完成转轨成本消化问题。
2、开征社会保障税。2013年我国政府决定开征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与养老保险费用不同,社会保障税具有强制性和法制化的特点。开征社会保障税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使我国的税基有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是能增加养老金统筹部分的收入,政府通过税收的设计,尤其是通过税收的优惠减免设计来提企业缴纳社会保障税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养老金统筹部分的收入
二、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指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是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双方承担。
(一)理财产品介绍
保本型个人35天稳利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工商银行的内部评定中认为其风险等级为最低,该投资以35天为一个周期,为方便客户投资,本产品提供自动再投资功能。如选择自动再投资,在当前投资周期结束后,客户该笔购买资金本金全部自动进入下一投资周期,该笔资金已获得的本投资周期收益于本投资周期结束日次日以分红形式分配到客户账户。如不选择自动再投资功能,客户投资将在第一个投资周期后结束。
理财收益计算及分配
(二)理财收益测算
1、客户未选择自动再投资
在理财资金投资正常的情况下,以某客户投资5万元,35天投资周期为例,客户未选择自动再投资,投资周期结束后,客户最终收益为:
50,000×4.00%×35/365=191.78(元)。
2、客户未选择自动再投资,投资周期顺延
在理财资金投资正常的情况下,某客户投资5万元,按照35天投资周期计算,资金到账日为非工作日,此时投资周期顺延,实际投资周期为38天,客户未选择自动再投资,则客户最终收益为:
50,000×4.00%×38/365=208.22(元)。
3、客户选择了自动再投资,业绩基准发生调整
在理财资金投资正常的情况下,某客户投资5万元,客户购买时选择“是”自动再投资,自动再投资的期数选择为“1”期;第一个投资周期,产品的业绩基准为4.00%,实际投资周期为35天;第二个投资周期产品业绩基准发生了调整,调整为4.10%,实际投资周期为35天,则客户最终收益为:
50,000×4.00%×35/365+50,000×4.10%×35/365=388.36(元)。
(三)最不利情况分析
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一是产品到期可能发生的延期支付;二是产品投资的资产折价变现,可能影响产品收益实现的全额收回。如发生上述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 ,客户将面临收益损失的风险。
三、余额宝投资的风险
余额宝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与2013年6月13日正式上线。余额宝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存款业务,作为一只货币市场基金,投资收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行情以及基金公司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余额宝的收益明显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2013年6月28日余额宝刚刚推出是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6. 084%,但是银行活期存款的利率仅为0. 35%。这样悬殊的差异不免会对银行存款产生分流的效果。余额宝作为一款货币基金,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线相比,不仅会获得高收益,还可以实时赎回,随时用于消费和转贱业务。银行的活期存款堪称是流动性最高的代表,但是相比余额宝显然逊色不少,只需一键操作。除此之外,余额宝没有设置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限制,一元起买。对于资金有限的投资人群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余额宝是基金公司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的产物,除了要考虑自身的运作风险,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行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风险
网上交易支付方式逐渐趋向于统一的支付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各家银行之间以及金融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相互风险的传导性和敏感性也会大大提高。客户利用余额宝在进行交易时,必须依靠搜索引擎完成交易,因此互联网企业的风险就会感染余额宝。在互联网金融中,搜索引擎主要用于归集信息,并为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符合规定的信息接口。余额宝的展离不开搜素引擎的支持,这就意味其会受到搜索引擎的风险影响。
(二)电信运营商风险
在余额角认付款时会给客户发送验证短信,客户通过输入验证码确认交易。电信运营商为余额宝提供了认证信息的发送渠道。因此,运营商信息渠道的安全性同样也是佘额宝面临的风险。客户在完成移动支付时,手机的身份认证使用较为频繁,因此不法分子对认证信息进行栏截就可以将资金进行转移。电信运营商的稳定和可靠性成为支付宝等手机支付系统稳健运行的关键。
(三)客户操作风险
诈骗案件形形,消费者难以全部掌握这些手段的特征,再加之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安全风险提示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的操作风险问题。余额宝以大数据为背景,进行数据搜集和数据分享。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以及手机银行逐步成为主流,客户交易信息经常被公开买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4、结论
本项目通过市场调查,市场产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关于大学生“养老金”的模式设想:
仿照企业制度,由学校统一组织,分类。学生可每周每月上交定额的结余生活费用,和教师养老金一同管理投资,并在毕业时作为进入社会的准备金发放。
(2)关于大学生挂靠银行理财产品的设想:
按年度或学期领取生活费的同学,可以将资金挂靠在银行理财产品上,降低了理财门槛,同时降低了类似于余额宝这类产品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魏亚峰:浅析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J].现代商业.2013-3-18
[2]江丽媛:论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改革[J].时代金融.2013-5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4]曹淑彦:余额宝规模突破200亿元[N].中国证券报,2013-08-15
[5]李耀东;、李钩: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6]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启示[J] 新金融,2013-09-15
【关键词】高校 学生工作 学长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74-02
大卫.休谟有句名言“习惯是人类生活的伟大向导”,因此,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习惯,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关键,也是工作、人才成功的保障。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实施了学长制(也叫“小班主任”),即聘任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30所高校实行这种学长制,发挥了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在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工作上做出了新的尝试。作为以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打造地方产业工程师“摇篮”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
1 学长制实施的背景
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不断的增加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繁重,出现了辅导员与学生数1:200甚至1:300的现象,加上“8090后”独生子女的叛逆与不屑,更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陷入尴尬处境。虽然给每个小班配备了班主任,但以科研、教学为主要任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及个性化服务上并不可能给予太多的精力。而随着新形势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工作在环境、任务、内容等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要求每个高校工作者应结合新形势,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本校实际出发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在此情况下,学长制应运而生了,学长制的实施无疑是一大创新与突破,是对目前学生管理体系的必要辅助和完善。
1.1 学长制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学生工作的各项始终是围绕着“培养学生、服务学生”开展的,学长制是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促进学长与新生成长互动的积极方式。学长主要由高年级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助手,协助完成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新生在入学后面临新事物有各种困惑与难题,需要领路人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生活方向,以及方方面面的借鉴与模范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不同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要求,单一的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很难做到逐一而全面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而学长与新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即亦师亦友,减少了沟通的障碍,便于开展工作,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特点。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确定小班主任人选时,结合专业对口、责任心强,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原则,由一位大四的党员配对一位大三的入党积极分子,使大四的党员既有了很好的能力锻炼,又让大三的入党积极分子得到了考察与提高。由于学长是在校的高年级优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考虑问题,更容易与新生沟通、交流,较老师与辅导员有说服力;同新生们的专业相同更容易结合自己的经历在学习上进行沟通,发展方向上给以指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长既为辅导员、班主任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又通过当“小老师”的经历,体验了做老师的辛苦,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年级与年级间又建起了“以老带新、传承优良”的纽带。
1.2 学长制的实施是应当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面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训话的教育方式。这种方法不仅在实践中收效甚微,而且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逆反情绪。实践表明,要做好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长善而救其失”。目前正值独生子女就学的,由于种种原因,新一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及品德情操、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着较前更为复杂的问题。学生中的贫富差距,独生子女的增多集中,学生的情感困惑,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承受能力的薄弱,容易产生各种悲观情绪和心理的压抑和失衡。这些情况足以引起我们对学生心理建康工作的重视,必须及时的加以发现、疏导和排除。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来源日益广泛(通讯、网络等),极少数大一新生由于缺乏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鉴别能力差,因而盲目模仿和推崇。最为突出的是网络游戏和网恋,使一些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教师和家长又不能每天随其左右,加以监督和正确的引导,学长对于他们来说是过来人,又没有代沟,因而学生更愿意向他们倾诉,同时也能得到更为适于他们的合理建议,他们也易于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说,学长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2 学长制的具体实施
学长制以人格影响和实践并重的方式,对大一新生的学习态度、社交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熏陶,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因此对于学长的选拔及考核应有严格规范的要求。
2.1 学长的选拔及工作职责
根据学生特点,在实施学长制的过程中学校基本按照以下步骤:
2.1.1 选拔基本要求
(1)候选对象须为大三、大四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等;
(2)政治素质好,热爱党、热爱祖国,优先考虑党员或预备党员、学生干部骨干;
(3)有较高的道德、文明修养,热爱集体,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社会工作;
(4)学习勤奋,学风严谨,学习态度端正,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5)热爱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行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善于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
2.1.2 学长的工作职责
(1)引导新生加强对政治思想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
(2)结合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对新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指导;
(3)对新生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疑释惑;及时发现辅导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或求助相关部门和老师;
(4)每周至少一次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向有关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反馈学员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商讨解决办法;
(6)态度要认真,言语要文明,对人要和气;不能以学长的身份要求所负责的学生为私人服务。
2.2 学长制的工作考核
学长制工作考核是对其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作出评价,是对学长在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系统的描述。工作考核方法直接影响考核工作的成效和考核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考核方法的选择必须以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为基础,并能为被考核者所接受。
目前,学校对学长进行工作考核主要内容为:
(1)是否按照要求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工作;
(2)履行职责过程中是否贯彻学长的基本要求;
(3)所负责的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
(4)所负责的学生的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
另外,学期末和学年末学长须向学院分团委提交学期体会收获和学年总结报告,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须填写《“学长制”学长考核表》;考核工作由学院分团委主持在每学年末开展,结果在学院内公布并报校团委备案。学校每年进行校级优秀学长的评比,评比结果在全校范围公布,颁发荣誉证书,并归入学生个人档案。
对学长进行工作考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等级评估法:将工作标准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几个等级选项,考核人根据学长的实际工作表现,对职责的每一块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小组评价法:由班级组成不小于1/3人数的小组对学长进行工作考核。
360°考核法:通过不同的考核者(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学院主管领导等)从不同角度来考核,全方位地考核学长的工作。
序列比较法:将所有的学长放在统一考核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完成工作的状况进行排序,工作好的排在前,较差的排在后。
相对比较法:对学长的工作表现进行两两比较,工作相对较优的得分“1”,较差的得分“0”,总成绩相加,总数越大说明工作成绩越好。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考核。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采用序列比较考核法时,加入“自评”这一因素,有效地督促学长对自己工作进行总结,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反省,并通过自我分析找出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长增强学习、改进意识,提高工作能力。
3 学长制实施中常存在的问题
学长制只是种学生管理的辅助,切不可将新生教育管理工作过分依赖与此。必须正确处理辅导员、班主任和学长的关系,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对学长们的工作给与积极引导和支持,而学长们也要全力配合老师们的工作,不可阳逢阴违。实施学长制,必须处理好学长与学弟学妹的关系,他们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学长不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不可做职责之外的事情;必须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长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因学长工作而荒废学业。
此外,在学长制的考核和激励上还存在有问题。考核和激励都是对学长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而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其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促进其自身水平的提高。但一些高校往往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利用。美国心理学家赫兹博格提出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把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薪酬设定”属于保健因素,“晋升与培训”属于激励因素,能够使得职工感到满意。作为学长,虽然不是学校正式聘任的班主任,但是在履行着班主任的职责,因此,应在精神与物质上有所报酬,满足“保健和激励因素”,如果考核结果没有合理利用,就无法真正起到激励作用,无法激发学长的工作动力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 韦鸿真.用“学长制”辅助学生管理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5.
[2] 刘凯华.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指导与经验交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常桦,龚萍.大学新生[M],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
当今社会正处于高速转型期,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变革不断推进,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而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不容乐观,特别是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成为困扰社会、家庭、高校以及大学生本人的重要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明确、自我定位不准确、职业生涯规划模糊等问题显著,因而从实证角度探索大学生自我认知意识的现状及问题十分必要。
二、调查设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共计在A高校的14个院系中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含预调查30份),正式调查问卷420份中,共计回收406份,其中有效问卷394份,问卷回收率为96.67%,有效问卷回收率93.81%。
从年级分布上来看,大一年级学生占17.77%,大二年级学生占48.98%,大三年级学生占25.89%,大四年级学生占7.36%;从性别分布上来看,北京市A高校本科生中,女生多男生少,问卷回收情况统计其中男生166人,女生228人,比例接近为2.18:3,基本符合A高校性别比例现状。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会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因此,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涉及到了关于被调查者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在校大学生参与相关专业实习和兼职社会工作情况。被调查的学生中,49.49%有过社会实践经历,50.51%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第二方面是在校大学生参与学生工作即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担任多项学生干部者,取最高级别),担任校级学生干部的占11.68%,担任院系学生干部的占32.23%,担任班级学生干部的占19.80%,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占36.29%。总体来看,样本代表性良好。
三、自我认知现状实证分析
(一)自我认知概念了解程度
如下图1所示,A校本科生中了解自我认知概念的同学占大多数,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自我认知的概念或者听说过自我认知,但真正系统的做过自我认知的同学仅占17.51%,表明A校本科生对于自我认知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了解的阶段,并没有深入。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于自我认知完全没有概念,这样的状况,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二)自我认知概念了解时间
如下图2所示,在了解自我认知的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学生了解自我认知是在高中阶段及大学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育发展因素。在高中及以前的阶段,所有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同小异,应试教育规定学生所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只能按照同一模式发展,学生和家长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相对较少。在高考指挥棒的左右下,所有学生按照其要求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并不需要考虑其与自身现状和需求是否相适,所以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相对靠后。第二,高招专业选择。高考前,如何选择专业成为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考生和家长对于专业的选择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化,逐步从报考热门专业、家长大操大办向结合考生兴趣、特长及未来发展规划合理选择转变,这一观念的转变,就使得在高考前考生开始分析总结自己的兴趣点、特长点,也就开始进行自我认知,从调查结果中也能得到印证,学生在高中阶段了解自我认知的占有最大比例。第三,高校大学生发展辅导。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绝大多数高校都有相应的学生发展辅导体系,包括心理辅导、职业发展辅导等等,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职业指导课,个体咨询等等。以A校为例,A校设有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发展辅导中心,并由专业老师为学生开设《大学生发展辅导》和《求职与择业》课程,这就使得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能够有更专业的辅导。与此同时,在大学阶段,学生更加会关注今后的职业发展,由此,很多同学也正是此时开始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而做职业生涯规划前,职场和自我认知是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除了高招选择专业的时候了解自我认知外,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在大学阶段开始对于自我认知有所了解的。
(三)自我认知概念了解渠道
如图3所示,在A校本科生中,通过社会实践及学生工作中了解自我认知和通过老师及职业指导课上了解自我认知的占绝大多数。这两个渠道一个源于实践、另外一个是源于教育。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各种能力,并通过实践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在教育中,前面关于了解自我认知的时间中已经分析到,高校中的学生发展辅导体系有利的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这两个渠道也正是A校学生自我认知的主要渠道,因此,要想提高我校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为学生个人学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和人生规划打好基础,也必须注重从这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四)自我认知重要性分析
学生对于自我认知的关注程度与其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程度的认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次调查显示A校学生普遍认为自我认知很重要,而且有36.0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我认知非常重要,是一项必须做的工作。而也有将近6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我认知很重要,但是不一定要做。结合这一现象,研究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通过与被访谈者的交流中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被访谈者认为自我认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随着自己年龄的成长和阅历的丰富,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认知,因此没有必要专门来做自我认知。第二,有相当一部分被试者表示,自我认知应是一个个人隐私的范畴,并不适合公开来做,应该为一对一的辅导,而目前的现状是,职业指导课上大家一起做,是一对多的辅导,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有可能会造成个人认知结果的外泄,很多被访谈者对这一问题表示担忧。第三,对于各种自我认知理论的不了解。关于自我认知的各种理论较多,个人兴趣、个人性格等方面的测试更是五花八门。同一个人,应用不同的方法或者不同的工具,所得出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甚至大相径庭,这也就导致大家对于这样的测试的信任程度有所下降,进而致使很多人认为自我认知重要,但不一定要做的一个影响因素。
关键词:高校;外教课;调查分析
外籍教师(Native English Speaker Teacher)一词早在我国以后就已出现。19世纪中叶左右,英美等外国列强开始在我国设立具有西方特色的教堂、学校,“外籍教师”一词便是对其中担任教职岗位的外国人的称呼。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第一大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高校逐渐将外籍教师教学作为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但是,外籍教师的教学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外教课程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对此也有许多意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外教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是各地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改革外语教学、促使其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
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外教课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外教课堂的一些优缺点。但目前学者们普遍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外籍教师、外教课现状以及与大学英语课的对比这三个方面,并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法,如提高对外籍教师的聘请、管理等。但是,其中大多数建议站在了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角度上,忽略了学生层面的研究,外教课的受教主体是大学生,仅从学校层面提出的改进方法不能准确全面地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江苏某大学为例展开实地调查,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以得出满足学生利益的结论。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了解高校学生在外教课程上普遍面临的问题,并对学校和外籍教师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外教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外教课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江苏某大学中各专业的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共发放200份问卷,大一到大四各发放50份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55份,其中,大一43份,大二35份,大三48份,大四29份。这些学生接受外籍教师的英语教学至少1个学期,至多4个学期,并同时接受中国教师的英语教学。
3、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两种,其中问卷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客观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设置,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调查出学生对外教课的一些大致看法。主观题则是以简答题的形式设置,学生可以在此反映出在外教课上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除此以外,笔者还在大一到大四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些人进行访谈,其结果也一并加入这次调查分析中。
二、调查结果
1、外籍教师的教学优势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籍教师教学在总体上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欢迎。
学生提出喜欢外教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外籍教师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相比填鸭式、灌输式的中国式教育,外教课堂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他们努力创新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改变课堂布局,让学生们随意落座;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利用生活道具、电影片段等,生动形象地解决各种抽象问题等,学生们常常在游戏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语言技能。
此外,以外语为母语的优势,使他们能够游刃有余的进行外语教学,给学生带来最纯正的外语发音。同时,比起中国教师较为严肃的性格和形象,外籍教师大都风趣幽默,注重学生个人的意见。比起威严的师长形象,外籍教师更像是一个温柔宽容的邻家大哥哥,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充分展现自我,享受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课后,外籍教师很少会布置强制性的作业,而是常常提出一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们不需要在课后还要花费大把时间背单词、做习题,从而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2、外教课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受外籍教师纯正的口音和开放的性格吸引减淡之后,一些学生反映不适应外教课的教学方式,甚至逐渐丧失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有些较为激进的同学认为上外教课纯粹是浪费时间,毫无价值。
学生对外籍教师的不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教教学内容零散随意且脱离课本,导致学生学不到充足的知识。一般来说,中国学生习惯于利用课本进行预习和复习,缺少课本教材,中国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内容充满不确定性,且无法系统记忆和复习。可是外教授课常常抛开课本,仅少量使用一些他们自己准备的材料,一学期下来,学生都不知道他们究竟学到了什么,这是大多数学生反映的问题。二是外教不了解中国的教育体制。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许多外教对中国的应试教育的体制缺乏了解,因此他们不能理解学生们为何专注于英语四、六级考试,对相关的考试习题更是闻所未闻,这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甚少涉及应试技巧和语法讲解,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缺憾。三是外教对中国学生外语水平缺少了解。一些外教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缺乏基本的认识,因此常常是少数英语基础好、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得到锻炼,而大多数英语基础较差、内向含蓄的学生总是因缺乏自信而选择沉默,逐渐成为课堂的观众而不是参与者。这容易导致沉默的学生对外教课逐渐丧失兴趣,甚至有同学认为外教课没有存在的必要。
最后,有一部分同学习惯中式教育,不适应外教的教学方式;也有学生反映外教存在口音,难以听懂和理解,且外教对成绩的评定随意性较大。
除了来自外教方面的问题,学校对外教课的安排和对外籍教师的管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从表三-3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学生认为学校对外教课的课程设置不够重视,形式大于内容,将外教课安排在大学第一学年,让许多专注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对不注重语法的外教课难以接受。同时外教课在两个学期间没有一定的连贯性,大多数只上一个学期,无法满足学生的长期需要。此外,少数外教的授课水平存在问题。个别学校对外教的文化程度、从教经验、品德修养等了解较少,“门槛”设置过低,这导致引进的外教存在很多问题,其教学能力和责任心也令人堪忧。在访谈中,还有一部分同学反映出外教授课和中国外语教师授课缺乏必要的交流和联系,这有时会导致相同的内容双方重复讲解,造成宝贵的上课时间不必要的浪费。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根据以上外教课教学的现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高校学生在外教课堂上面临的问题,应该从外籍教师和学校管理两方面着手,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外教的教学效果,促进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
外教层面:第一,外籍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中西结合,既保持外教课堂开放性和风趣性的特点,又要采取更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课堂中更多的使用实体教材。第二,外籍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根据中国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中适当融入应试内容,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增强外教课堂的实用性。第三,外籍教师要多了解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学习方式,以此来调节自己的教学难度,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环境。此外,外籍教师还需要认识到语言文化的差异,可以通过参加国家或地区组织的语言文化培训等方式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学校层面:第一,优化外教课程设置,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调整外教课在各个年级的安排,如在低年级开设注重应试内容的外教课,在高年级设置更具实用性和开放性的外教课。学期间要有一定的连贯性,除了必修的外教课程,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外教选修课。第二,建立并完善外籍教师招聘、考核和奖惩制度,选出一些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外籍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从而提高外教的教学积极性。第三,鼓励中外教师加强交流,可以通过召开研讨会等形式,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教学资源,发挥其语言优势,又真正做到中外结合,商讨出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利用外籍教师进行外语教学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各地高校应该重视利用和发挥外教课教学的优势,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外教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否则,便会造成高校教学经费上的浪费,甚至影响学生正常的外语学习。
此外,本次调查仅限于江苏某大学,对其他地区高校的外籍教师教学现状有待于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各个高校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出本校外教课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从而使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立,黄清贵.外籍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0(1):93-97.
[2]邝治全.中外籍教师大学英语教学优劣比较[J].高教探索,2013(4):96-99.
关键词:工程创新人才;电气工程;专业建设;研究性教学
一、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2008-2009年,根据学校要求重新修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本次修订工作以培养工程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做到宽、专、交兼顾,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富于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
1、公共课程——注重自然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化教育课程,即公共课程。针对学生所必需的知识和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公共课程由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能力培养课程类构成,占总学分的16%。
2、技术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技术基础课程涵盖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及对应的实验和设计课程。为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建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台课程群,将各专业方向的共同基础纳入该平台,包括:(1)强电类课程(电力工程导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2)控制类课程(自动控制理论、工业控制网络);(3)信息类课程(信号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仿真技术及应用)。
上述做法适应了知识经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传统专业的新要求,使学生基础扎实,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顾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求。
3、专业课程——接触学科前沿,注重设计和实践能力。本专业设有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楼宇自动化5个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方向核心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拓展课3个层面。专业方向核心课为本专业方向的支柱课程,有理论、有实验、有课程设计;专业必修课针对本方向的技术发展,选择接触学科前沿的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拓展课不再按专业方向设课,鼓励学生交叉选修。在专业拓展课中,新开出了5门工程设计类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与实验、飞思卡尔(freescale)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电能参数测量系统设计、网络化运动控制工程设计专题、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控制系统设计专题。
二、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无疑十分重要。在专业建设中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学时紧张的情况下,仍持续加大实践环节比例。同时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中,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实践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构建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由于资金紧张,加之高端专业设备价格昂贵,专业实验室建设一度成为专业建设的难点。为此,专业建设突破常规,提出“高起点出发,建设和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造双赢”的实验室建设新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专业已建立了“哈工大一松下电工plc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哈工大一罗克韦尔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等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争取到公司和学校投资总计1000余万元,一大批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进入实验室,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在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上进行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全面提升了本科教学水平。
2、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研制综合实验系统。在“十五”和“十一五”国防特色重点专业建设中,除实验室常规建设外,借助专业的科研优势,着力建设综合型、研究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研制多套适合对学生进行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的高水平实验系统。目前已基本构建3个综合实验系统。
(1)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教学系统——包括集散控制实验系统、开放式伺服运动控制及负载模拟综合实验装置、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
(2)电机及其控制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卫星姿态控制飞轮电机系统和导弹舵机电动伺服控制系统。
(3)嵌入式及网络监测与控制综合实验系统—包括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力监控器和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信实验装置。
这些装置结合教师的科研实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其中,反映了相应技术的发展前沿。同时进行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成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实验平台。
3、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真正成为学习新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验不应仅是理论知识的验证手段,而应成为获取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此思想为指导,为充分利用上述实验资源,开出更多的综合型实验项目,本次培养方案中部分实验独立设课,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2门重要的平台课实验独立设课,实验学时由12学时增加至24学时,其中8学时为仿真、研究型实验。在对实验装置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开出新的设计型实验,并要求学生针对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仿真分析。电力系统和楼宇自动化方向专业实验也分别独立设课,改变以往实验附属于课程,内容分散、单元化的缺点,整合实验内容,开出综合实验。使学生拿出相对集中的时间在实验室完成设计和研究工作。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强调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研究型大学,应充分利用师资条件和研究氛围,开展研究性教学。本专业在日常教学中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鼓励教师使用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由探究、自主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已有观点,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实验教学中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设计、自主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其探索精神和研究意识。此外,通过对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探索,我们还按照以下途径推进研究性教学。
1、导师制——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感受科研气氛。学生在二年级开始选择导师,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达到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的一对一指导。学生可以跟随导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尽早进入实验室感受科研气氛,为今后的工程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博士、硕士研究生资源,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指导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共同的导师联系起来,互相学习,合作研究,形成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三者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2、开设创新研修课——实现学习、研究一体化。我校自2007年开设创新研修课,本专业已开出23门,课程均由博士生导师担任主讲教师。每期选修人数限制在6~10人,课程内容以实践、研究为主。课程内容以教师相应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从项目中提炼,突出实践性、创新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研究,实践了集“知识传授与研究创新”为一体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