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云计算理论论文

时间:2022-05-15 02:54:23

导语:在云计算理论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云计算理论论文

第1篇

1.1完善电子阅览,规范数据存储现今,很多高校或城市市民图书馆都已建设或者正在建设电子阅览室。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的传播与捕捉,建设电子阅览室并向越来越多的人开放,将内容更多地通过移动终端呈现,如此,不仅方便了读者,节约了时间,还减少了纸质书籍的损耗。电子阅览离不开数据的管理与保存,云计算将会是电子阅览的有力助手和卫士。在云计算出现之前,图书馆的数据、资料很容易丢失、遗漏,云安全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通过网络连接,可以将资料数据存入“云”中,又便捷又安全,万一有意外还可以恢复数据。

1.2促进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随着云计算在图书馆的运用,一般在云平台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归纳,整理综合使信息资源更有条理,得到有效的管理。一般这些知识产品会分为付费类和免费类,付费的主要是考虑版权归属问题。信息得到顺利的整理与获取,促进信息资源的进一步融合和共享。云计算技术会给图书馆的纸质书籍管理带来极大的空间,因为它的存在,用户可以很快捷方便地通过浏览器来满足需求,其他的事情由云计算提供商解决。如此以来,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损耗和更新成本以及大型数据库的维护费用会减少,从而降低图书馆的运营成本。

1.3巩固业务框架,完善行政管理云计算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方面的作用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当前图书用户数量多、地域分布广、需求层次多,使用传统的业务处理办法,效率低下,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云计算开展运用之后,可以凭借技术力量,独立开发设计自己需要的服务平台,不断巩固业务项目并快速有效地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业务主要是图书馆后台的业务工作,包括硬件设施管理、自动化系统、人员及安全管理等。各方面人员的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各系统之间有时不能很好地沟通连接。在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利用云服务,利用网络服务平台、设置内部业务管理系统等来提升行政管理的有效性。

1.4提升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形式用户是图书馆运作的核心。如何更好地为每一位用户服务,更好、更方便地提供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云计算的应用会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呈现,使用户可以得到更优质的有效率的服务。资源和服务都保存在云中,用户可以像用水用电一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最方便的方式自由获取。与此同时,技术的引进会逐步使用户的需要变得细化而具体,网络的充分运用,冲击着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同时,也丰富了服务形式,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由于云计算下的图书馆信息储存、管理及维护基本上不需要图书馆本身的参与,势必会对图书馆原本的组织结构和管理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这样的变化,进行制度、管理方面的创新,从而使管理更加科学化,更具操作性。

2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

2.1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云计算固然方便、快捷,有很多优势,但与此同时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中数据的存储、传递、呈现等安全性问题最惹人关注。数据的保存、加密等一旦有所纰漏将严重威胁图书馆及其用户的切身权益。我们该如何确保图书馆的数据在网络的流动中不被窃取,如何防止数据的意外丢失、被非法利用等,都是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引进云计算时务必要考虑的问题。在云计算模式中,对于数据的集中存储,我们要加强安全检测,多个数据备份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保证安全性。安全性的工作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时刻做好准备。

2.2云计算供应商选择问题云计算、云平台等在网络上出现的名称都是具有虚拟化特征的,应用于图书馆的建设在选择云计算供应商时要慎重。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多个不同的云服务提供商中选择可以提供最佳服务的企业,而不是只依赖某一个。所选择的对象要具有替代性,避免使其形成垄断。云计算能否得到用户的信任,与计算环境是否可以不间断地具有稳定性,取决于供应商本身,更取决于图书馆建设中我们如何选择云计算供应商。

2.3合理调整图书馆人员问题随着图书馆逐渐数字化、科技化,图书馆原有的工作人员的配置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或许图书馆将不再需要大量的员工去做网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的图书馆员会担心图书馆采用了云计算之后会缩减员工的数目。其实,云计算的出现在更大程度上是对图书馆员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比如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类型的转换、管理流程等新的变化。故而要求员工以新的要求提升自己、多加培训以适应新的图书馆环境。

3结语

第2篇

这种基于传统网络的资源管理方法实现了分级分域的资源管理策略,但是相对于栅格化网络高效的一体化交换平台、扁平化发展的网络结构,其网络资源的共享与利用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首先,传统网络资源管理措施主要靠人工进行单设备和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各设备或各子网运行各自的通信协议,子网间信息交换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如:在新作战任务下达前,各级网络管理要按照预先的约定对本级网络的被管理设备种类、数量、传输速率、频率资源、网络带宽、时隙分配等参数进行设置。由于需要配置的参数较多,容易引起参数配置错误,而配置错误是导致网络中断和异常的最重要原因[4]。其次,系统没有网络参数自动分发与配置更新功能,需要人工或半自动分发与加载,网络资源的可扩展性差,在战场环境发生改变、网络规模发生变化或网络进行重组时,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自适应调整,即:一旦为某个子网设备分配了网络资源,无论该设备是否留在网内,其他设备都不能使用其网络资源,在新的设备需要临时入网时,如果没有事先分配到网络资源,就不能与网内其他用户进行网内信息交互与共享,造成有限网络资源的浪费。最后,这种分级分域的资源管理方法并不区分业务类型,因此无法根据业务(qualityofservice,QoS)需求对业务进行不同类型的传输保障,当业务量过大时,可能会出现部分资源所承载的业务量过重,而部分资源处于空闲状态的不平衡局面,导致网络系统性能的下降。

2栅格化信息网络的资源管理策略

信息化栅格网络在不改变原来通信网络结构与体制的基础上,将各种业务类型与传输标准的异构专用网络集成。针对底层网络拓扑状态,采用基于资源整合的虚拟化技术,实现“一网四域”的资源共享管理,具体体现在物理层面上一张网络实施承载,上层3个逻辑网运行具体的业务,实施各通信子网连接状态、交换路由、流量等监视控制管理,达到网络拓扑透明、统一计算流量分布和统一网络资源配置。

2.1网络资源管理架构

栅格化信息网络的资源控制策略体现在运维支撑系统的资源管理与调度模块。随着通信装备与栅格技术的发展需求,承载网络带宽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在资源管理方法上,采用了基于全IP技术,以集中控制为主、分布式管理为辅的分级分域资源控制策略,将网络资源统一分为网元级和网络运维级2个层次进行管理。网元级为网络重要核心节点,如:通信业务控制系统、智能通信业务系统、资源策略控制系统以及核心承载层的网络路由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在网络层与下面的各个通信处理单元间起承上启下作用,负责处理网络层操作系统与其他各个网元间交换的管理信息,并以集合的方式控制和协调下级网元子集。网络运维级主要是针对底层网络拓扑状态,采用基于资源整合的虚拟化技术,实现“一网四域”的资源共享管理(见图1),具体体现为物理层面上一张网络实施承载,上层3个逻辑网运行具体的业务,达到网络拓扑透明、统一计算流量分布和统一网络资源配置,并力争在局部范围内实现网络资源负载的最优。

2.2业务分级的资源管理模式

由于带宽资源相对充裕,栅格化信息网改变了传统的通信网络,对上层业务类型不加以区分,业务在网内的传输采用先到先得的网络资源占用方法,允许用户在申请网络资源时,对业务优先级进行人工参数设置,运用资源预留协议(RSVP)在网络节点预留报文的IP目的地址,确保经过路由协议选择所转发的数据包的QoS;运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PLS)使用短而定长的标签(label)对报文封装分组,实现在数据平面实现快速转发,使业务接入控制与路由选择相结合,针对不同业务类型提供不同的QoS需求保障。具体的网络资源管理与控制流程如2图所示。由此可见,栅格化信息网络一方面通过在网络上层对网络资源实现全局的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运用核心承载网屏蔽底层异构网络结构与资源的差异,较基于传统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策略增加了跨层间的QoS保障,资源预留等资源管理技术,增加了层间协作,实现了网络资源的跨层融合管理。由于继续采用了与指挥关系紧密耦合的树状层级式资源管理结构,故其网络资源的柔性调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资源管理架构

随着各类异构网络的融合发展之势,网络资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5],传统的资源静态分配、负载静态管理,应用与基础设施紧耦合的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一体化网络资源管理的新要求。为解决网络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问题,笔者基于“一切皆服务”的云计算理念,提出了一种“网络即服务”(或“通信即服务”)的网络资源管理架构,目的在于运用资源虚拟化、组件封装等云计算技术实现一体化异构网络资源的融合管理。“网络即服务”的资源管理架构从上到下依次被划分为3个层次:网络接入平台层、资源表示层和网络基础设施层。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层由超短波电台网、高速数传网、战术互联网骨干网、数据链等异构网络组成,是整个网络进行传输的组成基础,负责各类用户的网络接入。资源表示层作为核心部分连接网络接入层和基础设施层,通过虚拟化技术和中间件技术将物理网络资源抽象成可承载、可管理、可调度的逻辑资源,并汇聚形成网络资源池。区别于传统的与网络结构绑定紧密、树状层级式的资源管理方法,该架构通过对资源池内的资源实施统一的管理与调度,使资源管理与网络结构松耦合,提高了网络资源可扩展性与柔性管理能力。如图3。

4“网络即服务”的资源池构建方法

资源池化是云计算的核心概念[6],一体化网络资源池动态融合了各个通信子网的网络资源,通过跨网、跨层的资源优化组合,为不同业务需求的用户提供更高效的QoS保障要求。从根本上说,网络资源池提供的是一种跨平台互操作能力,统一分配目标,为多样化业务提供底层平台支撑。本节重点从资源虚拟化技术、网络资源的模块化封装和资源的分类与监测3个角度构建网络资源池,描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体化网络资源管理方法。

4.1网络资源虚拟化

网络资源的虚拟化是对传输链路、网络节点、网络架构等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进行全面虚拟化[7],在共享底层的异构物理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出多个共存但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形成一体化网络资源池,使物理网络能够根据动态变化的虚拟资源请求,向上层提供无差别的通信服务资源模块,为实施高效的通信传输策略提供基础。如图4,在逻辑虚拟网络可看作为逻辑上的共享资源池,是一系列基于虚拟链路相互连接的虚拟节点的集合,本质上可以看作是底层物理拓扑的一个抽象子集。每个虚拟节点托管在一个特别的物理节点上,而一条虚拟链路跨越物理网络中的一条链路,并且包含了该链路上的一部分资源。逻辑虚拟网络提供统一的服务应用与管理,聚合的底层物理资源可以具有多个通信协议与不同的传输标准。通过选择自定义数据包格式、路由协议、转发机制以及管理和控制功能,实现端到端服务。图4网络资源映射关系在针对逻辑虚拟网的资源调度过程中,由于在资源池中,服务是以切片(slice)的形式存在,一个服务即对应一个切片[8],因此,先将资源池中的资源以切片的形式分配;其次对功能相近的服务进行聚合(aggregate);最后将一系列的服务资源以组件(component)[9-10]的形式进行封装,以封装的通信服务模块间动态按需组合为上层业务提供服务。

4.2网络资源组件封装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屏蔽网络资源异构性特征,实现快速灵活组织资源,需要对资源进行服务化封装集成。资源的组件封装是在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选取恰当的协议构建通信服务模块,供上层业务调用并提供通信支持[11]。封装技术要满足网络资源的多样性与动态变化,采用统一的描述机制,将各式各样的网络资源抽象为统一规范的服务,同时对上层提供对应的操作接口,进而根据一定规则的业务需求构造相应的通信组件供上层业务调用。在进行网络资源封装时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1)网络资源的封装要满足网络资源动态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封装后共享服务资源的数量和可用性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2)网络资源由于体制与标准、格式种类较多,具有异构性特征,在进行资源封装描述时采用统一的资源描述机制;3)资源的封装不仅是对资源的某功能模块或者单一网络资源进行封装,需对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的分类,达到资源的集成应用和协同工作的效果;4)组件封装的设计和构造应按照所承载业务的类别和使用频率选建,封装的组件需明确可支持的业务类型和可提供的通信服务能力等必要信息。

4.3网络资源监测与更新

由于网络拓扑、节点状态、链路的可用率等网络资源都不稳定,资源的初始分配往往很难达到最优的配置布局,因此需要提供恰当的管理手段实时监控资源的运行并支持资源的适应性更新。探测机制方面可以采用主动探测和被动检测的方法进行资源的监测与获取[12],主动探测是主动向网络服务器发送承载报文,通过探测所传信息的相应传递需求、性能参数等指标计算得出所需调用的网络资源;被动探测通过在网络特定位置安放探针,记录和汇总某链路上的流量信息分析得出可用网络带宽。如果监测到网络状态的异常情况,则对资源池内组件资源进行更新,在资源更新过程中,由于网络资源在各层表现形式不同,资源池中资源的表现形式也对应着相应的表现形式,因此,网络资源应在各层次做相应的变化。为及时反映资源状态,系统应设置措施保证对资源信息的及时采集和汇总,并在确认的情况下及时更新其情况。资源监测与更新流程如图5所示。

5结束语

第3篇

在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课程评价的手段。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结构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课程论文研究中,达到学以致用效果。论文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培育,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课程论文研究的过程上,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结构化学 课程论文 创新思维

《结构化学》是理科院校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专业课。这门课程以严谨的数学逻辑推导为基础,建立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学生一般感到难学难懂。因此,学生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到教学效果。根据结构化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对此,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在掌握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设置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注重理论研究和解释实际实验现象的课程论文题目,引导学生尝试应用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结果来解释化学实验,深入了解分子结构和理论性质,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从而在应用理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设置课程论文的重要性

与其他化学专业课程不同,《结构化学》的内容主要是抽象理论,缺乏合适的配套实验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加深、拓宽和巩固。该门课程的对象一般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具有相当的化学专业知识。设置课程论文可以让学生在搜寻研究对象或者范围时,对以前专业知识进行回顾和分析,思考大学一年级以来学习的知识是否存在可以采用结构化学理论解释的地方,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原理和现象进行思考,在自由选择题目范围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论文研究时,注意讲述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及科学工作者所应当具备的科学道德,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论文撰写时,着重讲授一般论文的写作格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一定论文写作规范。这对于一般理工科学生尤其重要。设置的课程论文同时为四年级毕业论文研究阶段所需要的逻辑思维和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2 理论化学计算软件的讲授

让学生进行课程论文研究,首先必须先教导学生使用理论化学的计算软件,让计算软件成为学生进行课程论文研究的工具,所以教师本身需要对该类软件非常熟悉,同时具备利用该类软件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经验,这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众多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软件中,HyperChem比较适合一般学生使用。可视化软件使深奥的理论计算结果形象化、直观化进行表达,让学生好学易懂,同时操作简单,适合用来作为课程论文研究的计算软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需要1学时就能教会学生有关HyperChem的基本操作和应用于简单的理论计算。谭君[1]介绍了HyperChem软件的一些使用操作和特点,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3 科学研究思维和步骤的指导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所以我们在课堂上,教导学生一般的科学研究思维和步骤。课堂上以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作为计算例子,采用Hyperchem软件计算各原子电荷并解释定位规律的实验现象。众所周知,苯环上的取代基分为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两类。这里选择了氨基和甲醛基分别作为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两类代表,通过计算其量子化学指数,讨论其计算结果,从理论上解释定位效应。

首先分析影响亲电反应的因素。一般认为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是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苯环上的碳原子电荷来解析亲电反应规律。

在Hyperchem构造并以PM3分别计算氨基苯和苯甲醛,按display中的labels,选定charge项,在分子中显示各碳原子的电荷分布。

电荷分布显示氨基苯上邻位和对位的C原子带负电荷,分别为-0.191和-0.169,均大于间位C原子电荷(-0.05),所以对于氨基苯来说,亲电基团会首先进攻邻位和对位。而在苯甲醛的情况恰好相反,间位C原子电荷为最负,为-0.119。亲电基团会首先进攻间位。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和讨论,应用原子电荷的规律变化很好地解释了亲电取代定位规则。

转贴于   4 拟定结构化学计算题目

自由选择题目范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教学中,我们设定以下方向(题目):

① 药物分子的结构与活性关系

通过对分子的结构计算,讨论结构与活性关系,寻找分子活性中心和主要影响活性的因素。

② 化学反应原理与规律解释

以理论方法计算和解释常见化学反应的产物与规律,如丁二烯的加成反应。

③ 分子结构与性质

计算出分子的量化指数,寻找量化指数与分子性质的关系,如HOMO、LUMO与颜色的关系。

④ 光谱的移动

研究分子结构与光谱移动的关系,如分子中的键长的变化直接影响红外吸收峰的移动。

⑤ 分子的结构/构型/构象

以理论方法研究分子的结构、具体构型和构象。

⑥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的作用一般为氢键和范德华作用,与化合键作用相比,属于弱作用,是生物大分子主要相互作用。

5 论文指导与创新思维模式的培育

创新思维的特征是求同与求异的统一、发散与收敛思维的统一、敏锐的直觉与理论思维的统一。课程论文布置下去以后,学生在对课题的思考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想法,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对新的问题进行创新思维。安排课程讨论,将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讨论,尊重学生的新想法,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结构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课程论文研究中。

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是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主要表现。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已表现出许多弊端,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素质及其能力的形成。学生自己选题,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跨出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独立开展课程论文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课程论文研究的过程上,而非结论。教会学生从抽象的数理推导中评选出适合个体所需的条件。同时,学生只有具备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在终身教育过程中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2]。

【参考文献】

1 谭君. HyperChem 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17(6):20~22.

第4篇

关键词:学年论文;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29-0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一门新专业,目前很多本科高校都已开设,而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本文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探讨在该专业中开设学年论文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以增强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设学年论文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一)学年论文是该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信息与实践科学专业是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交叉形成的新专业,特别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学年论文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与知识创新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年论文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分析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论证、归纳演绎等完成学年论文,有助于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年论文是提高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解决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的综合检验,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内容,撰写不规范,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特点,无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等问题,从而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究其原因,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忽视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靠毕业实习期间突击训练效果并不良好,应在四年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不间断地突出论文写作的训练内容。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资料检索、文献综述、调查研究、理论分析、算法设计、计算机应用、科技论文写作和独立工作等能力,进而促进毕业论文等后续实践环节的开展。主要包括论文选题、教学指导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

(一)论文选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的选题应以教师拟题为主,学生自拟为辅。教师应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切实把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拟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选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该专业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掌握学术论文的撰写规范,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为将来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选题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内容:(1)选题应当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教学训练的基本内容;(2)选题应当注意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对文献检索、实验数据分析、算法设计等内容要综合考虑;(3)题目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努力能完成任务;(4)选题尽量与导师科研课题相结合;(5)选题尽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二)教学指导

学年论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应体现学生个人的见解和写作的独立性。教师在指导学年论文的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研究理解和独立思考,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明确研究内容,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2)指导学生拟定研究计划,并对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计算机应用等;(4)指导学生拟订论文提纲,并对论文的撰写提出指导意见;(5)审阅学生论文初稿,反复提出修改意见,注重论文质量的提高,并督促学生按期完成写作任务;(6)评审论文终稿,评定成绩,并给出恰当的评语。

(三)保障措施

学年论文是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有一系列措施予以保障。(1)必须从制度设计、过程管理和成绩评定三环节入手监控,以保障学年论文质量。(2)组织形式上应多样化,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3)加强师资培养,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专业进修,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较早接触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另一方面,也要对指导教师责任心和耐心提出要求,激励教师能够全程认真负责地完成论文的指导工作。(4)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电子资源等的建设,为论文写作提供所需软硬件条件,保障学年论文的有效开展。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

一些高校对学年论文重视不够,导致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论文时责任心不强,学生对学年论文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认识不到位,很多学生把它当成一次作业来完成,忽视了论文的学术性,使得学年论文的整体质量不高。

(二)组织不完善,安排不尽合理

(1)宣传不到位。一些学校对学年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学年论文训练不够重视,出现诸多问题。(2)时间不恰当。高校大多将学年论文安排在学期末最后一到两个月进行,而这一时间段正是学生准备期末考试的时间,时间上的冲突,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应付期末考试上,对学年论文敷衍了事。(3)选题随意性大。一些题目太具体,过于专业,学生在短期内较难完成;一些题目又过于简单陈旧,雷同率较高,要求也差别不大;特别是一些论文的选题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以及科研实际又严重脱节,达不到训练的目标。(4)指导力度不够。由于高校扩招造成师资紧张,教师平均承担的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任务较为繁重,在一些具体环节上的指导精力有限,如对学生如何选题、如何进行文件检索和阅读,发现和解决难点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难以进行充分指导。(5)与毕业论文衔接不够。毕业论文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完成学位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作为内容相继但时间相隔的两个环节,做好衔接很重要。

(三)缺乏有效管理和监控

一些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降低了对学年论文质量的要求;缺乏制度保障,将学年论文混同于毕业论文,延用毕业论文的管理办法;由于缺乏有效监控措施,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抄袭和敷衍了事的现象;个别学校没有健全的管理规定,学年论文管理混乱、不规范;缺乏对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论文教学过程中的检查和监督。

四、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学年论文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应加大宣传,提高师生对学年论文的认识。通过撰写研究性论文,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学术论文撰写基本规范,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二)科学组织,合理安排

要想较好的开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工作,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办学实际,科学组织,合理安排。(1)将学年论文纳入教学计划,从规范管理、监督指导、过程控制和成绩评定等各环节保障学年论文质量;(2)应妥善安排学年论文工作的时间和工作流程,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承受能力、教师的工作量等各个方面,从论文选题、教师指导、论文成绩评定几个环节合理安排,真正发挥学年论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3)命题应难易适中,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

(三)加强过程管理

完善过程管理对提高学年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学年论文这种教学形式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学年论文教学环节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与其他教学环节相互配合,保障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要建立学年论文过程管理的长效机制,由相关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并结合该专业特点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其次,每篇学年论文既要有指导教师,又要有专门的评阅人,制定成绩评定标准。总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的过程管理直接影响到最终论文的质量,应当制定专门的学年论文过程管理细则,从规范命题选题,指导教师安排,对论文基本要求和撰写规范,学生纪律管理,成绩评定,材料存档等方面加强指导监控,以保障学年论文的质量。

(四)明确目标,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对于论文内容的学术性和撰写的规范化的把握,重视训练学生综合运用逻辑分析、论证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完成论文写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富照,王晚生,仝青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1):103-105.

[2]翟云会.浅谈高校学年论文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543.

第5篇

考试时间

云南昭通2020年4月自学考试时间安排在4月11日星期六、4月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举行。

考试须知

(一)考场设置:由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确定。需在县城以外设考场的,须报省招考院批准。“广告”专科只在昆 明设考点。

(二)考生应试时,须带准考证、考试通知单和居民身份证(或其它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三证不全者不得进入考场。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作弊。凡违纪违法者,按2011年教育部第33号令和《刑九修正案》严肃查处。

(三)考试成绩以百分计,六十分及格,不及格者可参加该门课程的下一次考试。考试成绩公布在“云南省招考频道(ynzs.cn)”网站上,考生自行登录查询。考生对成绩有质疑的可在成绩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办理查分申请,由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汇总后统一到省招考院查分,查完后通知考生。省招考院不直接对考生查分。

(四)考试时,对需要使用计算器的科目,考生可携带没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并且不得互相借用。不准使用有存储、接收、发射功能的电子工具。考生进入考场考试严禁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否则将视同作弊。

(五)同一考试时间段,一名考生只能参加一门课程的考试。

(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根据全国考委办函[2004]148号文件规定:

1.NCRE课程暂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部分专科课程进行衔接。

2.凡获得NCRE一级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码:00018)或《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代码:02316)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

3.凡获得NCRE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课程代码:00342)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4.凡获得NCRE三级PC技术(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微型计算机及其接*术》(课程代码:02319)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代码:02277)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七)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参加PETS二级或PETS三级考试,笔试合格者的成绩可直接替代自考有关专业大专或本科公共英语〈即英语(一)(课程代码:00012)、英语(二)(课程代码:00015)〉的考试成绩,并可获得相应的学分(PETS二级替代专科英语(一)成绩,PETS三级替代本科英语(二)成绩,英语专业不能替代)。考生是否参加相应口试,则根据考生是否要求获得PETS等级证书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相关专业来定。

(八)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定于每年的5月和11月,分两次举行,考生可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系进行答辩事宜。英语本科的“口译与听力”,专科的“听力”、“口语”考试时间由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安排,请考生与学校联系。

(九)已取得自考专业全部课程合格证书的考生,如该专业有实践、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考核要求的,应及时和主考院校联系实习考核事宜,待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办理毕业证书。

第6篇

考试时间

云南普洱2020年4月自学考试时间安排在4月11日星期六、4月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举行。

考试须知

(一)考场设置:由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确定。需在县城以外设考场的,须报省招考院批准。“广告”专科只在昆 明设考点。

(二)考生应试时,须带准考证、考试通知单和居民身份证(或其它能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三证不全者不得进入考场。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规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作弊。凡违纪违法者,按2011年教育部第33号令和《刑九修正案》严肃查处。

(三)考试成绩以百分计,六十分及格,不及格者可参加该门课程的下一次考试。考试成绩公布在“云南省招考频道(ynzs.cn)”网站上,考生自行登录查询。考生对成绩有质疑的可在成绩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办理查分申请,由各州(市)招生考试机构汇总后统一到省招考院查分,查完后通知考生。省招考院不直接对考生查分。

(四)考试时,对需要使用计算器的科目,考生可携带没有存储功能的计算器,并且不得互相借用。不准使用有存储、接收、发射功能的电子工具。考生进入考场考试严禁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否则将视同作弊。

(五)同一考试时间段,一名考生只能参加一门课程的考试。

(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根据全国考委办函[2004]148号文件规定:

1.NCRE课程暂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部分专科课程进行衔接。

2.凡获得NCRE一级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码:00018)或《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代码:02316)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

3.凡获得NCRE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课程代码:00342)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4.凡获得NCRE三级PC技术(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微型计算机及其接*术》(课程代码:02319)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代码:02277)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七)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自考系统中的使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参加PETS二级或PETS三级考试,笔试合格者的成绩可直接替代自考有关专业大专或本科公共英语〈即英语(一)(课程代码:00012)、英语(二)(课程代码:00015)〉的考试成绩,并可获得相应的学分(PETS二级替代专科英语(一)成绩,PETS三级替代本科英语(二)成绩,英语专业不能替代)。考生是否参加相应口试,则根据考生是否要求获得PETS等级证书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相关专业来定。

(八)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定于每年的5月和11月,分两次举行,考生可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系进行答辩事宜。英语本科的“口译与听力”,专科的“听力”、“口语”考试时间由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安排,请考生与学校联系。

(九)已取得自考专业全部课程合格证书的考生,如该专业有实践、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考核要求的,应及时和主考院校联系实习考核事宜,待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办理毕业证书。

第7篇

关键词:物流产业;动态规划;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Dynamic programming is the way to improve the allocation of logistics resources. The theory and method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key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logistics resources for the industry supply chain and enterprise cost and efficiency. This paper classified the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into several types and did an overall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area from two perspectives: one is the macro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other is the designated link in the process. In addition, an review was given on the research contents,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after consulting a large quantity of related literature with the hope to facilitate the future studies.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dynamic programming; resource optimization

0 引 言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1],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物流业是融合仓储、配送、运输、货代、信息等的复合型服务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物流业也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动态规划是运筹学中一种研究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理论和方法[2],无论是对于物流行业中供应链的优化,还是对于企业内部物流成本和效率的优化,这种理论和方法都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支持。因此,动态规划理论和应用研究成为当前物流领域解决供应链效率低下、保障资源有效配置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动态规划在我国物流产业的应用研究现状,为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探索提供便利。

1 国内外动态规划在物流产业的研究概况

近年来,动态规划在物流产业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本文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动态规划在物流产业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整理。

通过ELSEVIER公司的Science Direct数据库,使用“Dynamic programming of goods”、“Logistics dynamic programming”和“Transportation dynamic programming”三个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情况见表1。

使用清华同方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利用“物流动态规划”、“运输动态规划”、“货物动态规划”、“物流资源优化”、“交通运输优化”和“货物仓储优化”六个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情况见表2。

由表1、表2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对动态规划在物流产业的研究要多于国外,这与当前国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从以上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可以将研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动态规划在宏观物流产业的研究;二是针对物流过程中某个环节,如库存采购、物流配送、仓库选址过程中的物流资源进行配置优化研究。

2 动态规划在宏观物流产业的应用研究

针对动态规划在宏观物流产业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企业物流资源研究、行业物流资源研究、特定背景物流资源研究三个方面。

(1)企业物流资源研究。天津大学的赵双记[3]以宝硕化工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从采购、库存、生产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宝硕化工现存生产与库存之间的矛盾问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潘珩[4]对企业生产物流进行了研究,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针对企业的生产物流和多种产品,提供了优化的分析和运算方法。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刘虹等人[5]根据企业的物流优化模型,提出一种新的矩阵运算的动态规划算法,更好地解决了企业对单个用户的供应链优化。

(2)行业物流资源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的边展[6]通过分析海运行业港口集装箱堆场的相关操作事宜,以提高装卸效率为目标优化了集装箱的装船顺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孝忠、周慧兰,北京交通大学的董祥俊等[7]针对铁路行业的物资管理的特点,提出通过建立动态规划模型来变更存储设施选址的方法,降低了铁路施工企业物资运输和其他相关成本。华中科技大学的马士华等[8]通过考察公路运输行业中供应链物流运作能力的多项指标,对达到最优物流能力的最小物流成本进行了研究。

(3)特定背景物流资源研究。物流行业的特定背景非常多样,本文针对其中的应急物流、回收物流和不同生命周期物流进行简要总结。

北京交通大学的英升贺等人[9]针对应急物流的物资配送特征,建立了受灾地区接收点和非受灾地区发送点之间的配送网络。武汉理工大学的余浩然[10]利用多周期动态规划理论对再制造物流的设施选址和流量分配进行了着重研究,实现了节约和环保的生产理念。上海交通大学的佘小川等人[11]分析了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情况下采取的不同市场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对物流成本最小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从这些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来看,对于动态规划在宏观物流产业的研究呈现了以下特征:一是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对物流产业进行理论研究探索;二是侧重于定量分析,运用运筹学中的动态规划方法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来建立优化模型。随着计算机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二个特征日益突出。

3 动态规划在物流环节的应用研究

对物流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动态规划研究主要是通过库存采购环节、物流配送环节和仓库选址环节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库存采购环节。长春理工大学的王景恒[12]建立了配送中心的货物装卸搬运模型,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并通过实例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施新平[13]通过分析汽车动态库存服务方法,构造了以时间为函数的动态物流库存管理模型,促进了企业库存管理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曲阜师范大学的徐健腾[14]利用组合最优化理论分别对单一产品多断点、单断点和易腐产品的经济批量问题进行研究。

(2)物流配送环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周森[15]利用自然数序列来编码,以遗传算法为依托来解决车辆的路径优化问题,得到了低于案例成本的方案。山东经济学院的袁杰[16]提出了先分配车辆后指派车辆的处理思路,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和蚁群算法为目标分配车辆,实现了将最短车辆路径问题向最优客户问题的转化。重庆大学的陶波[17]通过研究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建立整数规划的最短路径模型,并利用动态规划法为理论求解并得到质量较高的解。重庆邮电大学的任志霞[18]利用运筹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分别对0-1规划问题、背包问题和路线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为配送环节提供帮助。

(3)仓库选址环节。南昌大学的胡章云[19]通过考虑供应商的供应量、客户的需求量及配送时间等因素,建立了不确定环境下配送中心的动态选址模型,利用动态规划思想来支持长期的动态选址决策。武汉理工大学的徐利民等人[20]针对不考虑时间因素的静态选址,提出了运用动态规划求解的思想,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加入时间变量后企业如何做出选址决策。东北大学的陈冰冰[21]利用一个企业的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建立了双层规划和动态规划相结合的物流中心选址模型。浙江师范大学的卓婧婧等人[22]基于树型动态规划来简化配送网络,提出较之传统动态规划、层次分析法等更有优势的选址算法。

以上三个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各有特点:库存采购环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库存管理能力、装卸搬运方法和经济批量等问题的优化;物流配送环节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最短路径的优化和计算;仓库选址环节的研究则集中于在考虑不同因素情况下对最佳选址模型的建立。这些研究主要采用动态规划和其他辅助方法来建立模型或者求解,部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仿真或者以实例验证。理论指导性较强,但实践指导性较弱。

4 国内动态规划在物流产业的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对国内动态规划在物流产业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可以看出,研究既有理论方法的探索、配置模型的构建,也有与特定背景结合的探讨,研究态势多元化。本文认为,动态规划在物流产业的研究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展开:

(1)结合我国供应链体系,将动态规划运用到生产、仓储、销售、配送等整个供应链中,以供应链整体优化为目标,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优化。

(2)结合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研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规划整合。

(3)结合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按照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在战略层面对我国物流环境进行规划研究。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态规划在物流产业的应用是现代物流管理研究的重点,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本文对动态规划在我国物流产业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总结分析,能够为我国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提供帮助,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Z]. 2014.

[2] 黄立君. 动态规划在企业运输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2009(3):98-100.

[3] 赵双记. 基于动态供应链管理的宝硕化工流程分析与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潘珩. 动态规划方法在企业生产物流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物流技术,2004(4):72-73.

[5] 刘虹,孙金梅,陈德运. 一种基于供应链的动态规划算法[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3(2):122-124.

[6] 边展. 基于混合动态规划的集装箱装船顺序优化[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 张孝忠,周慧兰,董祥俊,等. 动态选址在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 经营管理,2007(7):49-51.

[8] 马士华,申文. 供应链物流运作能力计划模型与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7(8):83-88.

[9] 英升贺,李毅鑫. 动态规划和整数规划在应急物流物资配送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 物流技术,2009(8):80-83.

[10] 余浩然. 再制造物流网络多周期动态规划模型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 佘小川,季建华.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物流系统动态规划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5):102-104.

[12] 王景恒. 物流中心货物最优配装问题的动态规划解法[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3):9-11.

[13] 施新平. 基于动态汽车库存管理的物流企业创新服务分析[J]. 物流技术,2014(5):316-318.

[14] 徐健腾. 组合最优化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5] 周森. 基于遗传算法的物流运输中的车辆路径研究[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6] 袁杰. 基于蚁群算法的多车场车辆路径问题研究[D]. 济南:山东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17] 陶波. 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的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8] 任志霞. 物流配送系统中的运筹学问题及方法研究[J]. 物流科技,2007(3):10-12.

[19] 胡章云. 不确定环境下的城市配送中心动态选址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0] 徐利民,马良成,方芳. 仓储中心的动态规划选址及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4):256-259.

第8篇

关键词:高师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115-04

一、问题提出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适应国家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推进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遵循高师物理与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规律,遵循科学研究训练和科学研究素质培养规律,结合学院情况,我们对毕业论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等作研究和实践,实践探索构建高师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构建保障体系的实践

1.教学目标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高等学校应当进行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并且要从毕业论文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切实抓紧抓好,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质量。

调研确定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指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②让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体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核心精神――创新,或者勇于面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常见结局――失败;③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④指导学生获得有一定价值的研究结果。

2.教学模式

基本模式:(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一体化”过程教学模式)+(指导教师选派、论文选题、论文题目审查、论文开题、论文形式审查、论文量化评价、论文答辩、论文成绩评定的“系统规范化”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模式)。

(1)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一体化”过程教学模式,见图1。

首先要明确基本理念。

传统课程理论的视野主要是投向历史,它建立在人类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可称之为“遗产教育”。正如杨振宁先生指出:“国内培养知识继承性人才,而国外培养知识创造性人才。”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下,大学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教育实习等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前期课程教学,对科学研究方面缺乏必要的教学要求,似乎科研教学只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任务。致使学生在对科学研究毫无概念的情况下仓促进入教学时数不多的毕业论文教学这一科研训练环节,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理论课、实验课、教育实习等和毕业论文教学应该互相融通、有机结合,以形成合力。一方面,在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和教育实习中,学院和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采用渗透、科研专题课、课程论文等多种方式加入科学研究教学因素,使科研训练教学有一个层次性、连续性过程,以符合科研能力培养的规律。同时,在学院层面上,学院协调、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另一方面,在毕业论文教学阶段,制定较详细的教学要求即《毕业论文教学要求》,努力使师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做到在注重论文结果本身显性的价值和质量的同时,关注过程质量,注重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素质培养及可持续能力培养。调动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协力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要制定具体方案。

一是在全院课程中开展科学研究教育“渗透”教学模式实践。在教学内容上,适当更新、重组内容,引入学科前沿内容;将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及时引入课堂(成果可以是学院教师自己的)。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学计划的方式(在课程表上定出时间,如光学课程周课时4分为:3讲课+1讨论)要求学院80%以上的课程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学习研究;实验课的绝大部分课程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理论、实验课程尝试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等,逐步改变以往纸笔一卷评价、知识一元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方式。

二是在全院公共课(主干课)一一教法课上以专题形式,以教法课教师为主体、以“中学物理(或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方法”为载体,相对完整、系统地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化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核心精神。

三是在全院教师中,发动教师主动性与灵活性,因地制宜指导学生科研训练。这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做法。第一,承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教师,可从二三年级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第二,硕士生导师可将硕士生培养工作下接至本科生,让本科生介入硕士生科研工作,参加硕士生科研专题讨论,接受初步的科研训练;第三,具有科技发明、科技制作经验的教师,可从二三年级选取在这些方面有兴趣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经历科学研究过程,接受科学训练,完成科技制作和发明。第四,在全院公共课――计算机类课程中,引导学生完成设计型任务。

四是在教育实习中指导学生完成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习小论文。学院的三个专业皆为师范专业,师范教育类课程系列在学院课程体系中占一定比例,持续三个学期。相关教师要利用教育调查教学和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训练,完成一批质量较高的教育调查报告或教育研究小论文,指导学生尝试科学研究。

五是指导教师就所承担课程开展课程及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开辟学生可以介入(事实上也是相对容易介入)的科研方向、领域。

六是努力建设开放的科研能力素质培养环境。及时通报信息(包括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的信息),鼓励学生参加科学报告会、科学讲座等。利用各种媒体渠道传播科学研究信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实验、调查等活动。

七是研究制定《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和《毕业论文教学手册》,在毕业论文教学阶段严格执行。

(2)指导教师选派、论文选题、论文题目审查、论文开题、论文形式审查、论文量化评价、论文答辩、论文成绩评定的“系统规范化”教学质量过程控制模式,见图2。

为了确立基本理念,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进行过程中,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制定出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和

可操作的过程控制模式,是实现毕业论文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过程控制,就可能出现论文不能按时完成、学生不经历科研过程而直接拼凑结果、甚至做假科研写假论文的行为。

同时,在论文质量评价方面,把过程也作为评价内容之一。此外,原教学计划在第八学期安排六周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教学),实践证明,时数和时间段安排都有一些问题。其一,仅仅六周的时间完成科研训练和论文的全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其二,第八学期这个时间段受到学生忙于找工作等因素影响,他们的实际学习研究投入大打了折扣。为此,将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末,持续两学期。据此,制定以下具体方案:①毕业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末,持续两学期。②毕业论文课程学分:3学分。③指导教师工作量:5分,生。④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时间流程:师生双向选择(第六学期的第十八周);选题(第七学期的第四周);提纲、初稿、开题(第七学期的第十八周);中期检查(第八学期的第二周);结题、形式审查(第八学期的第十三周);答辩(第八学期第十五周);归档(第八学期期末)。过程控制见图2。

(3)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工作的具体要求,由学院就以下相关文本作出具体规定。一是毕业论文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毕业论文教学大纲》;二是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商量定题。《物电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用做指导学生选题参考,便于学生了解科研选题的基本知识以及学院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利于选题工作有效开展;三是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过程:《毕业论文教学手册》;四是毕业论文评价:《毕业论文考核体系》给出论文量化评审办法(包括:指导教师对论文量化评审办法、评阅教师对论文量化评审办法、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办法及最终成绩评定办法);五是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包括学院要求;遴选时间;遴选形式)、毕业论文教学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办法(包括学院要求,时间,形式)、毕业论文教学奖惩制度、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结反馈意见收集及分析要求:《毕业论文教学手册》。

三、实施效果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为主,同时,课题组成员还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采用自编问卷。主要调查目的为征求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两个方面。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认识态度;②对学院和学校采取的教学质量控制过程模式的评价;③通过毕业论文撰写过程,在科学研究方法及科研能力方面的收获;④对做毕业论文的难度、所花的教学时间长度和经济承受能力的看法。

(2)调查结果:87.6%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教学工作重要或很重要,76.9%的学生认为高质量毕业论文意义重大或很重大。45.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从四年级上学期较合适;50.4%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持续一个学期合适;62.0%的学生要求指导教师有硕士以上学历;57.9%的学生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68.6%的学生认同学院双向选择指导教师的方式;59.5%的学生认同学院指导选题方式;45.5%的学生认同学院指导教师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指导的方式;78.6%的学生肯定了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做得“好”或“很好”;73.6%的学生认同开题报告环节“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91.8%的学生肯定了:通过毕业论文教学,亲身经历了科研过程;学到了科研方法;在科研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所收获。

从调查数据与分析来看,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总体评价是肯定的,但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学生论文质量情况

(1)对学生毕业论文抽样10%,请云南大学物理系、云南民族大学物理系等学校教授进行盲审,盲审结果:毕业论文的综合成绩属中上,但研究难度、创新性等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2001级起,学生的毕业论文已经公开发表80余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正逐年提高,毕业论文整体质量逐年也有明显的提高。

四、结束语

本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学院本科生为例,就高师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做了近十年的研究及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做了两项工作:

构建的理论课、实验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课、实验课、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一体化,从形式上、内容上、时间上为毕业论文教学顺利进行提供了客观、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第9篇

1.远程实践学习资源的建设

伴随教育资源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学者们开发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如精品课程库,网络课程库以及课件、动画、试题素材库等数字资源,但远程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又因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导致重复开发与资源浪费问题,不能有效共享和利用。另外现有的大多数教学平台都采用B/S客户访问模式,使通信不畅,网络阻塞常有发生,影响学习效果与资源的使用价值,实践学习资源占用空间较大,更使上述问题突显,因此在积极提倡教师积极参于实践资源建设的同时,探索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学资源建设模式,提出了教育资源共建主体之间的沟通与融合,达到优势互补,尽可能减少教育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实践学习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内容: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知识的各类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导学资料;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实践网络课件、录像、指导书、报告等;设计要求、实例样本、报告样本、案例;考核说明与方案;毕业论文相关论题资源、参选题目、论文辅导材料、格式模板、任务书等。对于资源共建与共享,云计算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可以通过网络将资源直接上传并存储于云端服务器中,其管理和安全工作由云服务商来负责。采用统一数据标准规范、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在设计开发远程实践学习资源时,实验教学和管理走向深入,要和产业标准高度融合才有效,因而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等实际需求,与企业合作,根据实践需要开发资源,使实践教学为实际工作服务。

2.远程实践教学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