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9 12:35:00
导语:在勤工俭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高校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改进方法
2009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800万人,如按20%的贫困率计算,家庭困难的学生约为560万人。如何解决日益突出的高等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问题,不断完善助学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是高等教育发展亟待研究的课题。加强对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建设问题的研究,对现行勤工助学模式进行反思,有助于高校树立更加正确的资助理念,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资助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1.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功能、现状与问题
1.1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育人功能
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建设是开拓勤工助学岗位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勤工助学管理,为学生勤工助学提供保障的有效措施。它不仅具有传统助学的育人功能,将从事某一类勤工助学工作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实践基地,整合分散的勤工助学力量,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使学生在实体中得到更深刻的锻炼和实践,而且能实现资助类型由“输血向造血模式”的转变,形成循环使用的良性态势。
大学生通过参与“智力型”、“管理型”、“经营型”、“服务型”等类型的勤工助学活动,能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勇于承担一定的风险,在勤工助学实践基地的历练中培养、提高创业和就业意识。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运营,能促使勤工助学从单纯的“经济资助”转变为“全面发展教育功能”。
1.2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高等教育于2010年总规模将达3000万人,并将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勤工助学实践实体化的现状是:第一,资源严重匿乏,资金不足、岗位偏少,以致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第二,勤工助学实体化日益成为高校进行勤工助学的有效载体,但尚未形成有规模、有影响的产业化、实体化的经济实体;第三,勤工助学岗位多为“劳务型”、“服务型”,与职业发展意向相去较远,也难以有效吸引用人单位。
1.3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少有高校将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放到整个高等教育育人、培养人的层次上来考虑,将勤工助学工作像后勤管理一样对待,实现实体化的意识还很淡漠。
1.3.1实现实体化动力不足
高校勤工助学管理组织大多为行政管理部门,而非有一定“经济实体”的组织,其权限有限。另外,高校一般将勤工助学资金统归学校集中管理,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对资金的使用仅局限于校内各类勤工助学活动的劳酬支付,且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大多忙于处理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再加上各类因素的制约,导致勤工助学实体化的拓展动力不足。
1.3.2实体化过程重建设轻管理
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建设纷纷上马,但是对基地的后续管理工作却不够注重,不能真正体现实践基地的功能。第一,勤工助学基地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现有的条例规章多是内容陈旧或流于形式,对实际工作起不到指导、规范作用;第二,对基地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无法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第三,管理部门对基地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部分学生在工作中屡屡出现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1.3.3实践基地育人功能不充分
许多高校在勤工助学实体化的过程中很少从育人的角度看待所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将勤工助学学生看成是纯粹的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工人”,因而忽视了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致使学生搞不清勤工助学与学习、社会实践和素质能力提高的关系。勤工助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勤工助学岗位与育人功能不能充分结合,就会与勤工助学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2.高校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的改进方法
2.1构建科学的运营模式
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建设,特别是经营型基地,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将学校的管理制度与市场规律相结合。岗位设置应将资助理念与成本意识、效益观念结合起来,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报酬发放上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适度向贫困生倾斜的同时,对表现优秀、工作上成效显著的学生予以奖励。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恰当实施竞争上岗,增强工作人员的紧迫感。按照市场化机制构建运营模式有利于基地的发展,合乎社会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锻炼成长。
2.2保障资金的合理运用
原国家教委、财政部为确保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有效地开展,要求各普通高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勤工助学资金一般用于校内各项勤工助学活动的劳酬支出,基金像一个血库,只能“输血”而不能“自身造血”。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基金,将其投入到创建勤工助学经济实体,建立勤工助学相关产业,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实践创新中心等,从而大力推动勤工助学可持续发展。
2.3促进与就业的有效结合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目连年增长,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只有既掌握丰富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能适应就业需要。勤工助学基地实体化与创业、就业相结合有利于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这对拓展勤工助学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策划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勤工助学基地实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就业实践的平台,培养了学生自强自立和勇于吃苦的精神,使其树立了创业意识,促使学生勇于拼搏进取,把创业作为一种人生追求。
3.结语
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对于发挥高校勤工助学的教育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帮助与支持贫困学子求学与成才,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自主创业,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应该加大力量,进一步推进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实体化的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袁琦.美国高校勤工助学的特点及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6,(2):131-13.
[2]昊惠,张彦通.加快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6.5,(3):59-60.
[3]樊春芳.浅谈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安康学院学报,2008,(3):122-123.
[4]姜雨婷.大连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5]杨红波,林西平.从输血到造血――关于高校勤工助学实市场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131-132.
(一)相关立法不完善
当前我国针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保护工作做得并不到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勤工俭学情况比较特殊和复杂,大学生在校学生的身份使得法律保护工作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解释和调整。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意见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并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勤工俭学遇到权益侵害的情况。此外《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虽然保护了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校外去勤工俭学。而学生到校外去勤工俭学遇到的问题是《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管理不了的。另外1995年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在校外勤工俭学遇到问题的时候很难有一个方便的渠道解决问题。当前,我国《劳动法》并没有专门针对校外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的条款,此外对于社会对大学生的市场需求也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还有法规进行协调和规范。
(二)求助选择不多
当前大学生在校外勤工俭学出现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能够求助的对象比较少。一般来说,劳动、工商还有公安和舆论是大学生的主要求助对象。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几个方面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帮助解决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问题。因此在求助的时候大学生很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劳动部门。劳动部门要按照《劳动法》行使职责,但是校外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并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其次是工商部门,工商部门的介入一般来说很少有主动的,只有在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介入。而其主要的管理内容是企业单位的登记还有营业执照的办理等,和大学生的权益问题关系并不大。再次是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保护的是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一般来说企业或者单位很少会欺诈和威胁大学生。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就属于严重问题。最后是舆论,而舆论的作用是警醒他人,防止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说当前如果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时候出现问题,他们能够选择的求助对象并不多,而且求助效果也都不是很理想,
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劳动法》主要是调整劳动关系,要进入劳动法的适用范围首先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的一个。首先是劳动关系要属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等单位。其次,劳动关系属于城镇劳动群众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再次,劳动关系属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最后是劳动关系属于城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同所招用的少量帮手和学徒。另外劳动关系属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也在保护范围之内。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劳动法之中计划经济的色彩也比较浓厚。《劳动法》规定只有属于上述五种关系之一才能够进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但是实际上《劳动法》的保护范围相对来说是比较狭隘的。我国的实际劳动者之中有不少都是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而《劳动法》并没有将这些人划入劳动保护的范围之内。其保护的是达到法定年龄的、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人员。比如说我国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还有社会组织里面的工勤人员、企业化管理体制的事业单位里面的非工勤人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劳动法》也在不断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对于虽然没有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但是实际上已经产生劳动关系的劳动人员也要进行保护。
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法律关系
大学生勤工的法律关系一直比较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重要原因。
(一)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法律关系的两种意见
首先是劳动关系。不少专家认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时候,实际上是和用人单位形成了劳动关系的。在这一意见之中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关系当成具有从属性质的关系。也就是说直接将大学生看成是劳动者。所以他们提倡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应该属于《劳动法》保护,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劳动法》的使用范围,将大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笔者认为,这样的意见虽然考虑到了大学生勤工俭学具备有一定的劳动关系的特点,但是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的复杂不仅在于此,相比较于其他劳动者来说学生显得比较特殊,他们属于在校学生范围,因此不是正式在编职工。所以对用人单位来说,他们不需要承担勤工俭学大学生的社会保险义务。另外,大学生勤工俭学也享受不到法定的最低工资。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不满足适用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其次是劳务关系。部分专家认为大学生不满足法律意义上关于劳动者的要求。因此在处理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的时候不能按照劳动者关系问题来处理。坚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坚决反对将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划入到劳动者问题之中。他们提出了这样一种意见,即大学生的勤工俭学问题应该是民事雇佣关系问题。但是如果采纳这种观点,许多大学生的权益就都得不到保障了。比如说劳动待遇、工伤还有保险等。此外因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不一样,因此当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矛盾纠纷的时候就不能通过劳动仲裁程序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大学生选择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大学生不仅要付出昂贵的诉讼费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不少本就家境贫寒的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二)大学生是否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
其实这两种观念争论的焦点不是别的,就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是否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这一问题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考虑他们是不是劳动者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确定。首先我们分情况进行讨论。如果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稳定而且长期的,即大学生会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方去参加工作,并且按照正常的流程取得报酬、并且其所做的事情和他的专业关系比较大的话,那么这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是可以被当成法定劳动者看待的。
四、改进大学生权益保障工作的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立法,给大学生法律保障
改进大学生权益保障工作的质量首先就要求我们完善立法,给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们可以将大学生看成是非全日制的劳动者,并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非全日制劳动者用工保障制度。其实就是将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当成是主体之一进行考虑。再进一步的话就是将《劳动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扩大其适用范围,将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保障范围之内,给予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签合同的权利。这样一来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有理有据。此外我们还应该就调整的《劳动法》进行科学的解释,并且出台正规的司法解释。最后,我们要在制度这一高度保障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权益。要求用人方和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签订书面合同以进一步完善保障制度。除了立法之外,政府部门也要积极介入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解决之中。首先,劳动部门应该主动介入到这一问题之中,主动监督用人方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笔者认为,劳动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比如向法国劳工视察组织、工会等学习经验。其次,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检查和管理工作,防止中介骗取大学生的钱财。此外司法也可以考虑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将大学生勤工俭学诉讼问题简单化、快捷化,为大学生维护自己的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大学生和学校应该注意的地方
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性。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对《合同法》和《劳动法》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至于手足无措、毫无办法。另外大学生在寻找中介机构的时候也要好好考察中介机构的合法性,查看中介机构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要尽量选择那些名声比较好、诚信度比较高的用人单位。此外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和用人方签订合同,这样有利于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学校而言,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
五、结语
(一)有效地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足的压力
高校不断地扩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师生科研项目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图书馆的藏书量以及容纳范围也在持续的扩增,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以及服务项目也随之提高了不少的档次,对于图书馆的后续升级即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挑战。在面对这些发展形式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些新的管理方式,大幅度提升了图书馆的利用效率,教师、学生等使用者对图书馆的建设也比较满意,不过基于新形势的要求,图书馆的工作量在不断地加大,馆内工作人员极度紧缺,这时本校学生就成为了很好地利用资源,通过设置勤工俭学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使馆内工作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对阅览室的图书进行有序的整理,包括图书上下架、整理、图书装订、期刊分类、仓库清查等。学生的积极加入,大大减轻了图书馆了的工作压力,使工作人员得到更加科学的利用。
(二)锻炼学生能力、缓解经济压力
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高校的教学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收取教育费用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大趋势。对于中等收入水平偏下的家庭来说,高昂的教学费用给其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对于农村的贫困家庭来说更是如此。虽然学校有各类奖学金机制、贷款机制、贫困生补助机制、减免学杂费等相关措施,单最有效果的还是勤工俭学机制。学生通过这项工作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相应的报酬,不但有效的减轻父母的负担,还能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对于学生的品德养成、素质提高都有相当大的益处。
(三)有效地增加图书馆和读者的交流
由于进行勤工俭学工作的学生属于各个专业、各个年级、这些学生不但是图书管理员,还是重要的读者,这就间接的扩大了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空间,学生能够准确的定位读者的需求,把握读者的图书使用习惯,把读者对于图书馆的要求和意见及时上报给图书馆,另外,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结构、图书储藏状况以及主要工作流程,可以从客观的角度介绍图书馆,有效的提升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图书馆的作用,并且主动的支持、理解图书馆的工作,提升图书馆的工作热情,把图书馆建设成更人性化的知识宝库。
二、勤工俭学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方法缺少规范性
学生在图书馆进行勤工俭学是一项新兴起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共同设立了《高等学校学生勤工俭学助学管理方法》,高校对于如何实行这种工作没有响应的借鉴对象,管理经验不充足。在进行工作设立和选择学生时往往比较随意,也没有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相关体制。
(二)上岗培训工作不到位
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由于是初次上岗,不熟悉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流程,工作主要是去缺人手的地方,通过工作人员的简单讲解就仓促上岗,有充人数、应急的嫌疑。
(三)参与勤工俭学人流变更速度过快
在上学期间,学生有各种学习目标,包括报考教师资格证、四六级、专业证书、考研、找工作等,计划又多又杂,所以,期刊图书馆的工作学生每半年就会有一次大更换,在更换的初期,也是图书馆工作最复杂的时期,工作人员需要重新引导学生了解工作流程以及阅览室服务方式,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这些工作。所以往往是学生刚刚入门,就到了更换人员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对于优化勤工俭学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
想要有效的提升勤工俭学的工作效率,完善勤工俭学的管理进程,保证勤工俭学工作科学的开展,图书馆要和用人单位、团委、系部、学生会等进行合作,设立合理的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规定,主要有工作培训、安排工作、发放报酬、劳动纪律、业务考核等,使勤工俭学在图书馆中能够有理可依,促进勤工俭学越来越科学、规范、有序。
(二)提升勤工俭学学生的培训力度
通过培训,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图书馆的工作程序。培训的方向主要有三个:第一,提升工作技能培训。让学生熟悉图书的编排方式、基本知识、文献存放知识、藏书摆放规则等,正式工作时就能有效提高效率;第二,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工作时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枯燥、无味、琐碎,另外,报酬也不高,这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出现放弃、跳槽等现象。所以,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充分的培训;第三,强调馆内管理制度。图书馆在学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严格的管理体制是其必不可少的,要尽快的让学生熟悉这些制度,有利于日后得心应手的工作。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技能,以便快速的适应馆内工作。
(三)设置考核制度
通过设置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促进激励制度的建立。对学生的勤工俭学工作进行审核,通过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以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对于工作热情、工作质量高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认可,并且在报酬上进行适当的改善;而对于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的学生,要及时地批评教育,严重的要取消工作权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督促学生做好本职工作。
一牧场小学的基本情况
一牧场小学是一所民汉合一的全日制寄宿制小学。学校现有维、汉两个民族学生,目前在校学生393人,其中,民族学生362人,占学生总数的92%,现有教学班9个。有住宿生266人,占学生总数的68%。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校领导4人,教师16人,后勤职工9人,门卫3人。学校占地面积45 000平方米,勤工俭学基地30亩。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山上牧工的孩子,路途遥远崎岖,有的离家200多里,交通不便,一学期只回一次家,由学校接送。为此,学生从上学前班住校到毕业,一天24小时都离不开学校老师的精心呵护。
一牧场小学后勤管理的主要做法
因地制宜,以精心服务育人
学校成立有后勤工作人员、老师、学生组成的维修小组和理发小组,修理小组定期修理学校桌椅、门窗、电灯、暖气等;理发小组每月为不能回家的学生理发。学生在维修活动中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要加倍爱惜,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在理发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互相关心,呈现出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气氛。
细化措施,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一牧场小学成立有以副校长任组长、总务主任任副组长、后勤人员为成员的“一牧场勤工俭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成员的职责均有明确分工。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和反复酝酿,制定了《一牧场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目标管理评价方案》《一牧场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实施计划》《一牧场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奖惩制度》和《一牧场学生勤工俭学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制度,真正做到了领导到位、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领导重视、亲力亲为、督导到位。师教育局领导每年都要带领师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学校,进食堂,查卫生、看寝室、看基地,对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督导检查。学校每年在春、秋两季,不定期邀请师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学校食堂、服务部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达标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通过经常性检查督促和指导,促进了学校饮食卫生的规范化运作,改善了饮食卫生条件,增强了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
1)专款专用,科学支配。学校对勤工俭学创收资金实行专账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专款专用,科学支配。总的支配原则是,70%用来免费补贴住校生的伙食,10%用于教职工福利,20%用于再生产。在支配创收经费上,不讲排场、不摆阔气,选择恰当的方式,精打细算,合理安排。
2)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在勤工俭学基地参加劳动,接受锻炼。在春耕、中期田管、秋收等季节,每年都要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勤工俭学基地进行的实践活动,参加人员在400人次以上。通过基地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3)落实基地管理职责,提高教工管理技能。由于基地没有专职人员管理,学校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总务处。总务主任带领后勤人员全面负责勤工俭学基地的各项管理工作。后勤人员克服困难,伙房、宿舍、菜地一条龙规划、安排、落实日常管理工作,既改善了师生的饮食卫生条件,又提高了教工的管理技能,收到了较好效果。
突出地域特色,“四个一”统筹安排
1)种好一块菜地。目前,勤工俭学基地由原来的17亩增加到30亩。定植了650棵核桃树,通过10年多的精心管理,目前已有50%的挂果,初见成效。去年核桃收入
12 000多元。在核桃树间套种洋芋、大蒜、辣椒、西红柿、芹菜、韭菜、大葱、胡萝卜、白萝卜等,其中蔬菜5亩,主要为住宿生免费补贴伙食。大蒜产量800公斤,按市场价格卖出收入6 400元 ,苜蓿21亩,计6 300元;提供学生食堂蔬菜
15 000公斤,基地预计创收在
20 000~25 000元。
2)搞活一种养殖业。搞好养殖业,一方面为了节约开支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改善学生生活,增加学生营养,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今年3月,学校一共买了500只蛋鸡和20只羊。学生在校期间,鸡蛋基本补贴到伙食上,鸡、羊按时屠宰,提供给学生食堂,余下出售给市场。此外,创收补充基地再生产需要。
3)办好一个食堂。建立健全食堂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后勤工作是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办好食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吃得经济,吃得卫生,吃得营养。从2007年秋季全面试行住宿生自助餐服务,食堂饭菜每天花样翻新。由于用餐学生多,学校采取分班、分桌就餐的管理方法,大学生带小学生,大班管小班,每桌学生7~8人,由高年级学生担任组长,每顿饭由组长打饭、分饭,碗筷由组长洗刷,食堂卫生由班级轮流值日,不仅给全校247名住宿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带来了一个安静、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007年5月,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启动了“携手你我,让希望代代相传――万名大学生勤工俭学,十万名贫困中小学生助学计划”。
“我爱我家”让广东没有异乡人
多年来,外来工群体为推动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缓解外来工的异地相思之苦,增加其“广东也是我的家”的归属感,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从2007年3月推出“我爱我家”外来工免费长途服务,每逢周六、周日外来工都可以到沟通100服务厅,免费享受15分钟拨打给家人的国内长途电话(台港澳除外)服务;同时推出亲情套餐,让使用手机通话的外来工每月享受累计15分钟国内(台港澳除外)长途电话,为外来工搭建亲情沟通平台,用行动实现“民工进城得温暖”。“妈,我现在被困在深圳火车站,估计还要等几天才能到家……”“没事,爸爸很快就会回家了,你在家要乖乖的啊……”“老婆,我手机没电了,现在正用移动公司的免费电话打给你呢,你不要着急,放心啊!”
今年春运受连续雨雪和冻雨天气影响,造成京广线供电出现断电及欠压故障后,京广线旅客列车出现大面积晚点。在东莞火车站设置的滞留旅客临时安置点,20部“我爱我家”免费长途电话前排起了长龙,旅客的声音在寒冷的天气里显得有些颤抖,言语中有喜悦,有焦急,有抱怨,有诉说,有感谢。辛劳了一年的外来工在风雪灾难面前真切感受到移动传递的真情,体会到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幸福和喜悦。
抗险救灾 应急通信保障暖人心
“省政府应急办、气象局特别提醒:受雨雪天气影响,最近几天粤北地区高速公路、国道大面积结冰,交通中断,请避免驾车北上,寒冷天气持续,注意防寒防冻。”这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根据广东省应急办指示发送的粤北交通中断应急短信。接到广州市春运办协助群发应急短信需求后,广东公司在今年春运期间提升10086端口系统最大处理能力,对全省范围全面覆盖,向旅客发送列车延迟信息近8000万条;向京珠高速区域客户发送省应急办通知“不要驾车北上”的短信500多万条;紧急发送“不要选择铁路出行,按规定办理退票”小区短信400多万条;为广大乘客传递第一时间的气象信息共3000万条,合计约1.2亿条短信。
为了确保滞留在广州的大量旅客手机话费充足,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组织赠送10元面值充值卡行动,先后为40万名滞留广州的客户免费充值达400万元话费,还提供6台大型手机充电机,600多个简易手机充电器及插座,解了旅客的燃眉之急。另外,针对火车站广场众多滞留旅客无法挡雨抗寒,广东移动还紧急调动资源,购买10万件爱心雨衣,由工作人员到火车站广场现场派送。
援建希望小学 托起希望的太阳
2007年8月,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联合团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举办“广东百所全球通希望小学援建行动”,创新构建了信息化公益募捐平台,号召广大热心的移动客户和爱心人士为“广东百所全球通希望小学援建行动”募捐善款3000万元,并投入希望小学的实际建设中。通过这个平台,广大移动客户和爱心人士可以通过充值捐赠及短信捐赠等形式,随时随地参与公益活动。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还将通过信息技术为这100所全球通希望小学搭建“互动课堂教学系统”(一块电子白板、一套教学课件、一台电脑、一部投影机等),实现远程教育、信息共享等先进教学模式。据了解,这种远程移动信息化的传递设备此前已在多处山区学校投入使用。广东梅州三圳镇基始小学的孩子们有一间“神奇的教室”,这间教室将广州等大城市的老师“请”进了山区,通过“电子白板教室”让山区的孩子同步看到城市学校老师的授课,并同时拥有城市小学的各种教育课件。
此外,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还通过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爱心基金”,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到学校任教。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认为,希望工程不仅要捐建校舍、捐钱捐物,更要用信息化的手段助力山区教育事业、提供便利的教育资源。
勤工俭学助学 助贫困大学生自强感恩
对于公益捐助,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理念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07年5月,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投入5000万专项资金,搭建大学生勤工俭学平台,在全省范围内招募1万名在校贫困大学生,参与服务厅、服务热线、户外营销推广等勤工俭学活动。该计划鼓励大学生每工作1小时即捐助1元钱,用于捐赠贫困中小学生。此计划一方面令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体验培养其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强化大学生回馈社会的意识,培养他们作为公民所应当具有的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工作,回报社会。
截至目前,已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15000个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了2万名大学生参与了社会实践。通过大学生的自愿捐助,共筹得善款212万元,将有2万名贫困中小学生因此受益。
关键词: 高职院校;消费现状;消费观念
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不断壮大,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独特的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心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我们针对湖北省境内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行这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了解他们的消费现状,找出高职院校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1 调查情况说明
由于这次调查的对象是湖北省内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调查对象分布的区域比较广,我们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本次调查共涉及湖北省内13个城市的高职院校,样本总数为1204份,其中有效问卷1000份。
2 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
2.1消费来源
在被调查的1000名学生中,有89%的学生月可支配的生活费总额在400-1200元之间,平均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费总额为818.80元。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勤工俭学收入及奖、助学金,其中平均每月来源于家庭的生活费有618.80元,占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费总额的75%。
有34.4%的学生会通过勤工俭学补充生活费,平均每月约200元。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得奖、助学金,金额少,所占比例小。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中了解到,他们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取零花钱、增加社会实践的经验,通常利用周末时间,所从事的工作大多属于促销性质,与所学专业基本无关,每次的收入在50元-80元。
2.2消费结构
学生平均每月的各项费用支出额为783.60元,费用开支主要用于衣食等基本生活、学习培训考证、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其中,平均每月用于衣食方面基本生活开支额为456元,占费用支出总额的58%;平均每月用于学习培训考证的费用为142.50元,占费用支出总额的18%;平均每月用于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的费用占费用支出总额的三分之一。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是上网、看电影等。
3 高职院校学生消费差异分析
3.1城镇与农村差异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来自于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平均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费总额分别为913.89元、780.33元,是样本平均水平的111%和95%;平均每月来源于家庭的生活费分别为686.11元、577.24元,是样本平均水平的110%和93%。
来自于城镇学生平均每月各项费用支出合计888.88元,高于样本平均水平13%;来自于农村学生平均每月各项费用支出合计741.01元,低于样本平均水平5%。
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占81%,城镇的学生占19%;在生活费不足时,有36.92%的城镇学生和19.49%的农村学生会选择向父母索要。
3.2武汉与其他地区差异
通过省会城市“武汉”与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高职院校大学生消费来源情况对比结果显示,武汉在校大学生取得的勤工俭学收入略高于襄阳在校大学生,主要是由于武汉等大城市勤工俭学机会多,待遇高。
通过两地高职院校大学生消费结构情况对比结果显示,武汉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各项费用支出合计859.04元,高于样本平均水平9%;襄阳地区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各项费用支出合计703.07元,低于样本平均水平10%,地区消费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在不同城市就读的学生每月的费用支出总额。
4 高职院校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消费存在的问题
4.1.1消费来源中对家庭依赖过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勤工俭学收入及助学金,其中平均每月来源于家庭的生活费占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费总额的50%以上。仅有33.4%的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补充生活费。
4.1.2休闲娱乐比重高,方式单一
学生平均每月用于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的费用占费用支出总额的三分之一,但其休闲娱乐的方式以静为主,网络休闲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等,渐渐成为大多数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项休闲娱乐方式。有的甚至沉溺于其中。在对男、女生休闲娱乐方式分析时,发现有33.04%的男生选择运动健身,仅有15.12%的女生选择这种休闲方式。
4.1.3理财意识薄弱
从学生记账习惯、是否制定消费计划与生活费结余情况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不记账与不制定消费计划的学生生活费不够用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49.73%和65.57%,可见,记账习惯与消费计划的制定对学生的生活费结余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每月生活费有结余的36.7% 的学生中92.1%的学生选择留存备用,仅有2.45%的学生会用于投资理财。通过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学生每月结余资金有限,理财知识欠缺等原因。
4.2几点建议
4.2.1增强独立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现今的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住脚,培养独立意识尤为重要,即要具备独立行动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在消费行为中,不要过度依赖家庭,可以通过协助老师做研究、做家教、到一些公司或企业兼职打工等勤工俭学方式减轻家庭负担,做到经济上的独立。
科学的消费观是指在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引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名师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消费行为的理论;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台、校报、宣传栏等传播媒介进行直观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普及消费知识,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指导学生在消费中做到消费有计划,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健康。
4.2.2合理规划休闲方式
休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以外参加的一些自己感兴趣且能够放松身心的活动。什么时候应该休闲,怎样休闲,自己应该把握好“度”,参加休闲活动要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休息的情况下进行,不能因为休闲而“废寝忘食”,更不能因此荒废学业。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要量力而行,即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可以在不增加开支的情况下,选择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如参加社团活动、郊游等,这样既放松了身心又能够增强交际能力。
4.2.3加强理财教育,培养学生的财商
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如英国就将“教孩子学会花钱”的消费教育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
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理财教育理念,在学校开设理财方面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理财能力;家长应给学生参与家庭理财的机会,让其感觉到父母挣钱的艰辛和家庭开销的庞杂,培养学生理财意识。作为学生首先要树立财务规划的意识,可以从坚持记账和控制消费支出等入手,学会对钱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其次,通过对理财知识的学习,了解各类理财产品的特点,熟悉各种投资渠道,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模拟操作以积累经验;最后是根据自己特点,适当进行投资,一般选择金额起点低、风险小、变现能力强、收益稳定的的交易品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
高校贫困学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和贫困学生基数增大的实际情况,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加强对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及精神层面的系统研究,从全局角度考虑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在原有资助体制基础上拓展创新途径,成为了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出口。
1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1)孤僻不合群。
部分贫困学生因为自身经济方面的弱势而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沟通中表现出不适应、放不开甚至不合群。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规避自身经济上的窘迫,面对贫困带来的挫败,内心复杂、多疑,不愿与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交流,严重的甚至出现了人际交往的困难与障碍。
(2)自卑敏感不自信。
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在成长背景和阅历经验方面与一般学生的差距较大。进入到大学校园以后,开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对客观环境不同造成的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差异表现得极为敏感、不自信,与旁人交往后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3)学习压力大。
贫困学生所在的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导致贫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之经济方面的压力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进入高校以后学习模式的转变,贫困学生大部分在学习成绩方面不理想。还有的贫困学生专注于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用,又形成了进一步的恶性循坏,影响学习。
(4)就业竞争力弱。
贫困学生由于社会交往能力差、综合素质偏低等各方面等实际原因造成自身就业竞争力差,同时作为弱势群体的高校贫困学生,在竞争激励的就业市场中没有其他学生的家庭支撑和社会关系帮助等有利因素,往往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获取信息和拓展资源。
2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
针对以上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我们认识到,要做好高校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只注重思政的教育,避免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实效不足的问题,高校必须充分考虑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贫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教育管理途径的创新拓展,使其更加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1)深化“勤工俭学”内涵。
勤工俭学是引导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以此来改善经济状况的有效自助途径,是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的勤工助学还停留在劳务性和服务性的基础层面,贫困学生大都集中于打零工、兼职等单纯的体力工作,勤工助学的路径和内容都较为狭窄,无法体现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新形势下,勤工俭学的内涵应该外延扩展到助学、育人的双重范围上,将贫困学生勤工俭学与创新项目、课题科研和实践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将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工作纳入到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在这样的模式下,高校贫困学生的勤工俭学监管人员也不再局限于辅导员等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作为任课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勤工俭学中来,增强与学生沟通。深化“勤工俭学”内涵,在单纯勤工俭学的基础上,开辟专业型、技术型岗位,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丰富了勤工活动的内容,拓宽学生实践的渠道,搭建贫困学生之间开放有效的交流平台。
(2)树立“典型榜样”引导。
对于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要注重有意识地集中疏导,也不能忽视环境氛围营造的无意识教育抓手。典型榜样就是选取贫困学生中先进代表的事迹来引导和带动广大贫困学生,传播了正能量,从中汲取精神动力,以榜样力量引导正面的舆论导向。贫困学生一方面害怕和抗拒与他人的交往,另一方面又十分渴望他人的关注与肯定。面对这种现实矛盾,强制地多与他们沟通,接近他们不如向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宣扬自助意识,让他们看到同样贫困学生身上自立、自尊、自强的精神,以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真事案例发挥示范鼓舞作用,而不再是单方面的思想教育灌输。
(3)凸显“求职就业”效应。
求职就业将是贫困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日益重要的关键环节。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贫困学生迫切地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心理,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其适当地帮助和偏向性关注,帮助贫困学生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加强贫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们准确定位,细化目标并合理计划。帮助这部分特殊学生在有限的大学学习时间里积累尽可能多的资本。同时积极开展校园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招聘会和专业讲座等活动,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完善贫困学生就业的服务体系,针对贫困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信息渠道狭窄等问题,举办面向贫困学生的专场招聘,搭建更多的桥梁,让贫困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用人单位对接,并鼓励洽谈一部分校企合作单位专门吸纳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毕业学生,创造更多的求职机会。而对于有创业意向的贫困学生更是要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
(4)创新“精神激励”载体。
精神激励是加强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单一地依靠理想信念教育或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应针对上述提到的贫困学生孤僻不合群、自卑敏感不自信等特点,加强外部和内部激励环境塑造,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特点,将各年级各专业的贫困学生集中在一起,建立专门性的志愿服务社团,系统地、有组织地开展志愿服务感恩回报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精神教育激励,让他们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提升主观的幸福感,更树立起自身自立自强的精神。
(5)打造“学习帮扶”驱动。
针对贫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客观现实问题,学校要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鼓励他们通过学习改变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个别有需要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侧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建树,为社会回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学校还可以面向贫困学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扩宽他们的学习渠道,丰富业余学习生活。高校贫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实践探索,构建切实有效的多方位教育管理模式,关注贫困学生由经济压力而产生的系列的心理问题,将教育管理与服务育人有机结合,促进高校贫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程.浅析高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
[2]王军.对高校贫困生教育及其管理问题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9(39).
“留家庄”的做法并非罕见,河南和山东近日也先后开展了三、四场寒假实习兼职专场招聘会。虽然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迫于严峻的就是形势留守校园,加入寒假打工的行列。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有21%的大学生在假期工作。其中,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29%的大学生则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报酬无所谓。
据记者的调查得知,假期大学生寻找工作多数仍处在盲目无序的状态中。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限制。据浙江工业大学勤工俭学部介绍,寒假面临黄金假期,家教、超市促销、高档餐厅服务员等行业需求旺盛。记者近日在北京部分高校的兼职信息窗口也发现,寒假招工工种主要有家教、促销、图书编辑等,其中家教和促销的广告占80%。但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对于“工作经验”的理解有偏差,学生容易盲目认为只要去工作就能积累有用的社会经验,不去分析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力资源总监陈先生坦白地告诉《教育与职业》记者:“现在很多大学生假期做兼职,工作内容繁多,让人目不暇接,但留给给我们的印象是他的职业规划混乱,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利用好假期时间,让短暂的几十天工作经历最有效地帮助自己做好未来职业生活的预备?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60名学生。经过大学一年半的适应,我班总体情况良好,班内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二、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在学习方面不抓紧,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良。针对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要求参加补考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多问、多做、多看,向优秀生学习。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多参加系、学校活动,如大合唱、篮球比赛等……。我班有几位同学在文娱方面表现突出,鼓励他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多参加校内外活动,把班级气氛搞得更活跃。
3、发掘学生特长,培养多方面的人才,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为他们不久要踏上社会打好基础。这方面准备在这学期多开展主题班会,如演讲比赛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在校内要尊重老师,主动打招呼;在参加公众场合注意班级面貌,保持安静,遵守纪律。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学期初,对原有的班委进行更换和调整,每位班干部都认真写好工作计划,带动全班同学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搞好各项活动。
6、做好弱势学生工作。我班弱势学生主要对象是对学习不重视和有谈恋爱倾向的,在这方面我准备多场地家长联系,双方共同来督促其认真学习,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7、做好勤工俭学工作。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外出打工,目前我班有5位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外勤工俭学,我将不间断地与任课教师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8、关心住宿生生活,我将更加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经常光顾他们的宿舍。
三、班级主要活动内容
1、组织部分学生补考,并及时对学习上重视的教育。
2、开展一次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参加电力系的足球比赛,争取取得好成绩。
4、组织一次联谊活动。
5、组织参加学校春季运动会。
6、针对本学期旷课迟到情况找学生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