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古建筑保护论文

时间:2022-08-04 01:27:44

导语:在古建筑保护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古建筑保护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现代社会节奏 人口增长 城市化进程 古建筑的商业利用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现代社会节奏;节奏这里指的是所有居民的活动以及生活的内容居住的方式,以及现代社会政府的各个方面的价值观等,是一个大范围的社会概念。古建筑指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以及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

经过五天的调查、考查,实践小分队掌握,了解了一些情况,我们也选择了这个感兴趣的主题作为论文题目。

古建筑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作为唯一体现古代建筑风格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那是应该完全的,无条件的保护。

但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现代生活节奏与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与古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现代生活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而古建筑与现代化的设备又存在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例如现代化的设备在古建筑中如何布置,安排;消防,水电等实施如何规范和布设。这些都成了古建筑发展保护的障碍。

据调查,就杭州一定来说,清河坊的修复工作就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由于现行的消防规范都是针对现代化的建筑物来说的,所以现行的消防规范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就不适用了,于是这就成了一个难题。其次一些电力设施的设备如何安装,放置才能不影响整个古建筑的外观立面。这些都是古建筑保护过程中的问题。

另外,第二个矛盾中,现代的居民都适应了现代的生活居住,现代建筑的生活空间,生活设施。经过调查得到,即使过去是住在古建筑房内的居民,在修复过程中搬到现代的居住条件下居住,那么即便在修复结束后,允许回到原房居住,此时在对比之下,对于在古建筑房内的生活便感到了不便。在年代久的房子里生活的人们也说出了他们在生活中的众多不便,如垃圾,污水,粪便等问题。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过去古代社会是无法比及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些老房子由于不符合规划的要求,都让路给新的现代化建筑。也是由于老房子的保护上的困难。老房子在遇到明火,台风等自然灾害时,自身抵抗能力差也使一部分人认为拆了老房子,建新房子更省心。

转贴于

另一方面,在经济还不发达的中国,现在的投资大都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但是古建筑的保护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的。即使现在中国的少部分地区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力量来保护,但是即使这些地区还是为了实现本地区经济的目标,在古建筑方面保护的资金还是不多的。因此,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古建筑包括老房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以至于在经济发展过后,回头看那些逝去的遗产而兴叹。

本文中最后一个矛盾,其实与第二个矛盾有着很大的联系——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是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化的进程带来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市。这些都使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大的紧缩。何况,中国不像国外那些国家那样有着那么多空闲的土地作为城市扩建之用。中国的新建筑历来都是在老的建筑拆除之后,建造新的建筑物。因此,为了保证居民的居住空间,政府也不得不拆除原来的老房子建设新的现代住房。

因此,在现代的社会中,如何处理好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是很重要的。根据调查我们得出,现在居民中大多认为古建筑保护是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在保护以后如何产生经济效应。

在实际的例子中,杭州的河坊街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清河坊历史街区管理委员会把商业运作引入到河坊街中来。一方面是让古街重现历史的商业氛围;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经济的因素,让历史街区繁荣之后,再继续考虑加强保护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保护文化遗产资金紧缺的问题。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古建筑,古街道需要保护,与此同时,政府的资金又是紧缺的。况且在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的今天,与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成为矛盾。

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也感触很深,过去有很多比现在保护下来的古建筑好的多的文化遗产,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被拆除。即使保护下来的古建筑在过了一段时间后需要修整之时,又拨不出专项经费。因此古建筑在修复以后,如何利用,获得价值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今世界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三种形式:突尼斯形式(完全保证古建筑的原貌),华盛顿形式(保证古建筑的外观,根据现代的生活方式改变内部需要)。因此,由此我们认为:矛盾有“重点论”之说,保护古建筑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观察,要分重与轻。对于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完全保证古建筑的原貌,不管从里还是从外。让世人知道古代曾经的文化风味与建筑风格。对于需要考虑它们的利用价值的古建筑,那么采用华盛顿形式来修复,让古建筑具有古代的外貌,并具有现代的生活条件设施或者是现代与古代设施共有的条件;这种保护便有了进一步的商业利用价值。据调查,大多数居民都是想也愿意暂时的居住在古风古味的建筑里面。

第2篇

【关键词】古建筑;砖木结构;消防安全;防火设计

Abstract modern brick and wood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s mainly wood-based, these ancient architectural history by years of natural erosion, the water content is very low, very easy to burn, and the ancient buildings have no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in the event of firewill lead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ire safety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on and repair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talk about fire safety and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the modern brick building.

Key words of ancient buildings; brick and wood; fire safety; fi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仅应注重于现代建筑的建造和创新,还应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造型以及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世人的瞩目,并且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们对文物的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受到高度重视。

一、发生火灾的原因

(1)消防设计不足

近现代建筑结构主要以砖木为主,并且由于古建筑常年受到风吹日晒,建筑材料含水量非常少,恨容易燃烧,而且古建筑消防设施不足,消防安全通道缺乏。砖木结构建筑发生火灾后,火势除了向水平方向蔓延外,还会出现垂直蔓延的情况,造成立体燃烧,而且在古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通常是组群不知,如果发生火灾将会出现火烧连营的情况,从而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1]。

(2)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的火灾

古建筑在设计以及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电气线路的引入,这些都是对古建筑后期的维修时加入的,但是在维修设计的过程中,只考虑一般照明设计,并且电气线路的老化存在严重的情况,并且随着大量的电器设备的引入,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却给古建筑带来具有的安全隐患。据有关统计表明电气线路引起的火灾占古建筑发生火灾的30%。

(3)生活用火

居住在古建筑内的居民的取暖、炊事以及照明等生活用火不慎发生的火灾也是非常常见的,据有关统计分析,自建国以来,古建筑发生火灾的40%主要是由于生活用户不慎造成的[2]。并且很多的古建筑中一般都设有神台烧香拜祭,每逢春节。清明等节日很多人都会去这些地点祭祖拜佛,如果用火不慎也会造成火灾的发生,并且有些古建筑通过改造为共同场所,这会大大增加古建筑的火灾事故的发生。

(4)游客引入的火灾

目前很多的古建筑都成为历史资料供游客们观赏,如果管理不善或者管理不到位,游客随时乱扔烟头,点火、放鞭炮、烟花以及带入一些危险易燃易爆等物质,这样就很容易引起火灾的发生,对古建筑以及游客的人生安全造成威胁。

二、加强近现代砖木结构建筑消防安全的对策

(1)提高耐火等级

古建筑结构防火设计是古建筑修复以及改造中首先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古建筑一般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非常低,如果想要达到现代建筑的防火等级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消防安全,我们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进行维修:①如果古建筑属于文物保护的范围内,我们在进行防火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对古建筑的防火性能以及安全度进行分析,并首先确定古建筑的耐火等级,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判断古建筑的疏散系统以及防火分区,如果与耐火等级不符合可以不做防火处理,如果符合则需要对结构进行防火处理以及防火保护,从而提高建筑的耐火等级。②如果古建筑不属于文物保护的范围内,可以采用耐火等级较高的现代材料进行代替原有的材料,以加强古建筑的耐火等级[3]。③增设消防设施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这种防火设计主要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来的结构以及设计,增设火灾报警器以及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等防火设施。

(2)防火分隔的设计,有效组织排烟

防火分区的规划是防火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保证人员疏散以及火灾蔓延的重要的保证,所以在对古建筑进行防火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古建筑进行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主要是按照古建筑建筑结构、使用功能以及大小进行防火分区,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中一般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防火分区划分:①根据古建筑火灾危险性以及使用功能,按照实际的大小、距离进行划分空间,形成“物理分割”,然后根据古建筑空间的间隔进行规划设置防火设备以及防火措施,从而保证古建筑的消防安全[4]。②在防火设计的过程中,注意疏散和分割的协调统一性,在进行分隔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以防火墙为主要的设施,并且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对于连续的空间,不能采取防火卷帘设计防火分隔,这样会减少疏散出口,造成人员的疏散困难。③在对古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挡烟垂壁等设施进行防烟分区的规划,但是为了保护古建筑的结构,一般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如果在达不到防烟分区的要求,则可以增加排烟设施或者排烟系统。

(3)增设防雷设施

目前,我国很多的古建筑都没有防雷设施,虽然有些建筑物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增设简单的防雷设施,但是也没有安全要求,并且由于古建筑属于建筑群体、并且周围古木参天,很容易引起雷电火灾,以紫禁城为例,自建设以来发生较大的火灾的原因最主要是雷电火灾,并且近几年来古建筑由于雷击发生的火灾日趋上升,因此在对古建筑进行改造和修复的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消防设施,并且应按照目前有关的防雷设计规范进行规范防雷设计,并增设防雷设施,从而减少由于雷电引起的火灾。

(4)规范电气设计安装

在对古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的具体规定进行设计,对于已有的电气线路应经过消防部门的审核和检查,达到要求后才能实施,对于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电气线路,必须进行改造和修复,设置漏电报警系统,而且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修复,保证电气线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5]。

(5)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禁止违章用火,禁止游客携带火种、易燃易爆以及烟花爆竹等物品进入古建筑内。对于特殊临时用火应申报有关消防部门以及当地公安机关部门批准,并加强防火安全保护措施,并且应明确规定禁止吸烟,玩火[6]。

(6)设置消防安全标志

对于文物保护的古建筑应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牌和防火标志,严禁携带火种以及易燃易爆等物品,加强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管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我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三、结束语:

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造型以及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世人的瞩目,因此在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的工程中,应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的设施。通过对建筑的结构以及防火分区、疏散系统以及增设消防设施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来考虑和确定古建筑在修复、改造过程中要达到消防安全所应具备的条件,并且充分地利用新产品、新技术,使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能安全、合理的得到使用。

参考文献:

[1] 杜永霞;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及防火对策探讨.[J].-安防科技 ;2006(08).

[2] 徐静;浅谈古建筑修复、改造中的防火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4):294—296.

[3] 汤小亚;浅谈东溪古镇古建筑的防火.[J].科学咨询;2010(19):93.

[4] 归小平,张晟途;中国传统式屋顶结合现代结构建筑的利用与消防安全.[C].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8年9月17日:1—6.

第3篇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测绘;应用

1 引言

测绘,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是指对地表人工设施或者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大小、形状、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等。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中发展了近十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它已凭借着成本低、快速性、应用范围广、便于操作、主动性、高密度、全天候、以及非接触性等优势,解决了传统测绘技术的缺陷,它给测绘领域带来的变化也是极大的,它很好地改善了外业测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因此,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

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诞生与其构成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利用光进行目标探测和测距的技术,它可以直接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点的三维坐标实现对被测物信息的提取,最终完成三维场景的重建。

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激光扫描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制图中心(CMP)开发的GPS van,它可以自动和快速地采集陆地测量系统的直接数字影像;之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GEOFIT公司为实现高速公路的测量而设计开发了VISTA系统,它是一个机载激光扫描系统应用的实例;荷兰测量部门自1988年对通过地面固定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提取地形信息的技术进行了研究;日本东京大学1999年进行了地面固定激光扫描系统的集成与试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构成包括电子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及其相关软件等。

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主要特点介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被称为是一种“实景复制技术”。它利用激光的独特优异性能,能够深入到各种现场环境中对目标进行扫描操作,并将三维数据完整地采集到电脑中,最终快速准确得重构了被测物的三维模型。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测量距离远、采样点速率高、点定位精度高、无接触测量(无需反射棱镜)、扫描目标无需表面处理直接获取其三维点云数据、数字化采集、兼容性好、软件功能齐全强大、能基本满足工程测量需要等。

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获取空间信息的方法。传统的人工单点获取数据精度差、速度慢,如今的连续自动化优点使其应用范围扩展到了工业测量、地形测绘、智能交通等诸多方面。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4.1在土方量和体积量计算中的应用

根据地面激光扫描仪获取高密度的点云数据,再经滤波后可以生成目标对象的DEM模型,进而实现目标对象体积的测算。

4.2在测绘采空区中的应用

原理:激光扫描技术对地下采空区进行扫描测量作业利用,真实扫描数据进行采空区体积计算并制作三维实体模型。

这种应用将地下矿山真实地搬进电子计算机,为未来矿区数字化提供有效依据及前沿性的研究探索。

4.3在文物、古建筑物测绘中的应用

在古建筑研究活动中,用户需要关于研究对象的完整基础性数据,包括空间环境、古建筑自身、建筑细部等,研究工作主要针对这些数据展开。古建筑保护工作最基础的一项任务是对保护对象进行完整的测绘,并进行数据存档,以便日后研究或者复原、重建。如被称作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的德国巴洛克古城德累斯顿, 70%的历史建筑在二战中都被盟军的轰炸所摧毁,但是德国人在战后又奇迹般地将古城重建,大部分重建工作都是仰赖他们精确的测绘存档资料完成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项通过高密度的扫描点(点云)来表达和记录被测物体尺寸和形状的技术,点云是最原始的测量数据,被测物的三维几何信息都蕴涵在点云数据内部。如何利用点云,如何在点云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来提取空间信息,决定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保护行业内的应用方式和成果形式。从对点云的应用方式来看,可分为档案记录型应用、尺寸量测型应用、三维可视化型应用和逆向重建应用。从最终的提交成果形式可分为二维图件形式(各种平、立、剖图,等值线图)和三维图件形式(三维高密度点云数据、三维CAD模型、三角面片格网)。因此,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古建的保护,目前主要集中在档案记录型及其三维可视化,而进一步的应用,特别是将扫描结果用于逆向重建等对古建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的应用相对较少。

4.4在水利水电测绘中的应用

水电站工程一般都坐落在深山峡谷,那里两岸山势陡峭,地形变化剧烈,测量困难,特别是遇到天气条件差的情况,航飞困难,而普通的光学遥感影响周期长,且受云量影响无法满足测量要求,精度很难保证标准要求,而且经济投入太大,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证,而三维激光技术出现,为水利水电测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4.5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如今交通发达,但却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对交通事故现场还原,可以很好地了解事故发生原因,对有效避免再次事故的发生有很好地作用。图1为2012年8月20日12时许重庆合川区到北碚区路段一面包车与货车相撞,造成至少12人死亡,1人重伤。交通事故现场数据由Faro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获取,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寻找原因。

图1 交通事故现场

图2 工作人员正在用Faro三维激光扫描仪勘测现场

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发展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快速获取三维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对于测绘领域来说,三维空间技术将和现代经典测量技术相互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空间数据采集手段,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一种普遍在测绘领域应用的新技术手段。

三维激光扫描仪是测绘科学的领先产品,其发展与应用直接反应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状况。远程激光扫描仪可以用于岩崩、滑坡、河岸崩塌、矿山塌陷等危险的和难以到达地方的地形监测和方量计算,有效测控其变化范围和量级,有效应用于防灾减灾。中程激光扫描仪多用于船闸、大坝、桥梁等的变形监测。从整体来看,三维激光扫描仪基本涵盖测绘的各个领域,具备大面积,高自动化,高速率,高精度测量的特点。但是其自身还存在诸多缺点,如:三维激光扫描仪售价太高,难以满足普通化需求;精度、测距与扫描速率存在矛盾关系;由于各个厂家都自带软件,互不兼容,点云数据处理软件没有统一化;目前检校方法单一,基准值取复杂,精度评定不好,所以仪器自身和精度的校验存在闲难。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告诉我们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有待继续发展与普及。

5 总结

随着激光技术、光电传感器件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发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该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同时,测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设备的应用、 新作业手段的变革,而随着高精度的测绘的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普及和更新,会有更加方便人们的技术出现。总之,测绘必将得到长足的进步,并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青.提高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数据采集性能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09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苏南模式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后集聚

 

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以乡镇企业的发展创立了苏南模式,30多年过去了,苏南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型,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苏南地区,其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为此,我们重点考察调研了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晨东农庄和苏州吴江市同里静思园,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无锡苏州经济发达的现实出发,结合两个个案所在乡镇非农产业高度集聚的特征,我们提出了后集聚时期生态农业与旅游发展模式这一重要观点,以期对其他地区的发展能有所启发。

1、两个案例分析

1.1晨东农庄

晨东农庄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占地1000余亩,以园林、茶叶、花卉、苗木综合开发利用为主题旅游论文,集园林观赏、生态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园。农庄始建于2003年左右,目前累计投资1300余万元。农庄建有茶园、孔雀养殖园、灵芝养殖园、鱼塘、苗圃、饭店、灵芝研究基地等。目前农庄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销售、饭店经营。去年农庄开始灵芝养殖和深加工,将成为农庄的主要特点和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灵芝养殖剩余物(培养基)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处理污水厂污泥。农庄吸收劳动人50余人,另外需要一些季节工。

农庄所在锡北镇,是以生产摩托车、电动车及其配件的产业集聚区而著名。农庄主人拥有一乡镇企业进行摩托车、电动车配件生产,农庄投资资金来源于该企业的盈利。

沿途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见一个“生态农庄”、“绿色蔬果基地”、“农家乐”等等。可以看见当地推行的一村一园、一乡一景初见成效。

1.2静思园

静思园位于苏州吴江市同里镇往西3公里处。1993年开始建园,历十年始成,园中建筑沿袭苏州古典园林文脉。奇石馆陈列着大量灵璧石等奇石。园中建材多收集全国各地在建设、改造中拆除的古建筑材料等,进行异地恢复、保护论文格式。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传承和古建筑保护有一定的意义,目前经济、社会效益良好。园主人拥有乡镇企业,从事玻璃钢生产。造园资金基本来自于该企业的盈利。

2、后集聚时期的农业发展

苏锡常的经济发展跟随经济体制改革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前期集体经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阶段;90年代末集体经济衰弱和外资经济腾飞阶段;以及2002年后民营经济崛起阶段。而目前形成民营、外资和国有三分天下的经济格局,因为在全国具有独树性,而被专家广泛称为“新苏南模式”(相对于以集体经济为代表的苏南模式)。

以晨东农庄和静思园为代表,体现了苏南在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我们称之为“后集聚式农业”——它是在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到盛期后,许多企业主曾经从事于农业,又开始产业转移,一部分资金又转回到农业,集群化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农业新发展。而苏南后集聚式农业就是以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无锡以晨东农庄为代表的乡村休闲农业方兴未艾,无锡目前上规模的正常经营的已经近百家,市政府更是借机提出一村一园的思路和战略,虽然每个农庄、农场的特点不同、经营项目不同,发展的策略和思路以及收入来源也不尽相同,但投资者均是利用经营工业企业的盈利,投资于农村、农业,投资的农村、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种植业,一般是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是更高层次的农业旅游论文,在农业中融入新的要素,体现了农业新的价值和收入来源。也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休闲旅游景点,增加了农业经济收入,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现代农业的一个亮点,也是苏南后集聚式农业的特色,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但是,在新苏南模式的发展中,我们要抓住后集聚农业的特征、深刻理解和充分地发展后集聚式农业,才能促进苏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工业反哺农业,怎样反哺?怎样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抓住当今苏南农村的关键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1反哺农业,发展现代农业。

后集聚式农业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可以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将现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拓展和提升,实行区域化布局、设施化种养、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特色化动作、功能化配置、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既优化了农业资源要素,提高了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又拓展农业发展功能,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苏南的地理气候优势,打造苏南天然粮仓。

2.2发展生态农业产业

后集聚式农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后集聚式农业缩小了城乡差距,在经济(产业)结构的地理布局上,形成了辖区、县市、城镇、乡村多点网状的产业集群。将苏锡常在地域上连绵一片,市区趋于相连,与乡村界限模糊,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被打破,城乡经济差距不断缩小,而苏锡常早年的城镇化趋势已经向城市化迈进旅游论文,乡镇变城,大有燎原之势。

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应以拓展农产品的加工链和新概念产品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和开发新需求,创造农业的高附加值。比如:生态米、茶油、有机蔬果、食用菌、原生态家禽、天然矿泉水等。把农产品开发和经营服务项目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农民利用农村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开展餐饮、采摘、休闲、避暑等经营服务,以踏踏水车、打打糍把、推推石磨、去田野、山林转转、去景点名胜逛逛等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自然生态作为卖点提供旅游服务。

后集聚式农业是农民创业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内部就业的良好载体,并可以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是创业富民、创新强农有效途径。它除了直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外,还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宾馆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3开发新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走进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机会,加深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接触,了解农艺知识,体现农家生活,享受田园风光;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再一方面大量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将先进理念、城市文明、市场意识、生活方式融入农村,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市场意识增强,文明程度提高,缩小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互动发展的局面。

苏南一带地处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能够最早触及最新市场。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不能老一套,而要引进新观念、走在创新前沿。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比如苏锡常有发达的公路交通,高速公路两旁有丰富的景观,可以开发汽车宿营地满足当今汽车时代的新需求。

3、问题和建议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有60%以上的企业主没有真正了解生态农业和旅游意义。他们不是把环境、时间与经济优化结合,不了解生态农业与旅游具有长效性,不是短平快项目,而是以办中国农村企业的观念,以效益最大化为宗旨。不免存在一定问题旅游论文,主要有:

(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在规划中没有或很少考虑以现代农业为主导的整体和结构的规划,把主导农业、农业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科学合理的设计论文格式。现在有像上世纪发展乡镇企业时的一哄而上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趋势,再次把大量的耕地变为其他用地。

(2)配套政策没跟上。对如何保障主导农业、适度发展二、三产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完整。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以自行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有些人打着生态农业开发的旗号,享受着政府的优惠政策,高于50%的企业主,以买地囤地为目的,没有真正的去搞生态农业,实际在生态农业投资的企业少于30%。

(3)管理亟需规范。在管理上要宏观和微观两头抓。市场行为、设施建筑、卫生安全、税收上仍需进一步规范。管理要与国际接轨,遏制欺诈、不诚信等不良竞争行为。

(4)扶持力度不够。体现在资金、舆论宣传、政策等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统一规划、规范发展。确定新型农业的经营范围和重点项目,编制新型农业的发展规划,加快制订并推广相关标准,规范经营行为;加强整体规划和论证,加强指导。

(2)创新农业旅游经营机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旅游产业。

(3)加大对新型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依托政府、社会等各类有效平台和资源,不断为新型农业发展提供各种政策、资金以及各种服务支持。

(4)按照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特性规范用地以及落实具体生态环境指标或规定。

参考文献:

[1]唐为首,“苏南模式”的演进及其对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经济丛刊》,2007年04期

[2]曹恒德,王勇等,苏南地区农村居住发展及其模式探讨,《规划师》2007-2

[3]杜传忠,郑丽,任雪,我国农村工业化三种典型模式的分析与启示,《德州学院报》,2009-2

[4]董正秀;周晓平,苏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及有效途径,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4期

[5]孙冬玲,乡村旅游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1期

第5篇

关键词:饮食 健康 科技 食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食物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停留着每餐大鱼大肉,而是对营养健康的渴求。寓医于食,浙江省畲族食疗这种集美食与良药于一身的药膳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若再结合现代先进的科技及科学养生理念,这定是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成为继温饱之后的又一市场的主流和时展的热点。

一、简述畲族食疗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人,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少数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居住在山区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畲民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条件下,为了谋求生存和繁衍,大胆的利用平时生活里的实践经验,学会了防治疾病的技艺,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充分的利用山区里丰富的草药资源与各种食物配伍使用,创造了畲族独具特色的富有民族气息的当地饮食文化--浙江畲族食疗。浙江畲族食疗完美的将药材与食材结合起来,满足了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据了解,在当地的畲民中还有“医食同源之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拿食物配草药食用,其具有食疗作用的食物大概有214多种。畲族食疗的特点是大多以野生植物草药为主,现采现用、用药剂量大、并有炮制技艺,注重药引和辅料等用药习惯,这样就可以保证药物的天然性能以及疗效效果。其讲究的是以食借药威,以药助食性,两者相配合。

二、特色食疗药膳

畲族民间医药秉承了“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强调未病先防,尤其注重季节性预防疾病。例如,三月三初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是畲族同胞过节的传统食品,据调查,乌稔饭的重要原料是来自大自然乌稔树(也叫乌饭树)的绿色树叶泡制而成的,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夏天不会生痧、疖子及其他肿毒,也可防蚊虫叮咬.中医本草则认为乌饭“日进一合不饥 ,坚筋骨 ,益肠胃 ,补骨髓 ,久服变白去老 ,除睡 ,益气力 ,轻身延年 ,固精雅颜。”可见 ,乌稔饭的保健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的色香味和开脾健胃驱湿膳疗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绿色食品。以及在立夏的季节畲族居民会常吃绿豆腐,是种常见传统小吃,俗称“豆腐柴”。制作原材料是一种野生灌木,这种灌木在景宁一带的树林中算是常见的植物。有关研究人员对豆腐柴枝叶进行营养学研究,发现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3.39%,果胶含量17~19%,乙醇可溶物(包括色素、糖等)为22.36%,纯纤维素为25.71%,灰分为8.25%,另外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有清热解毒功能,是盛夏防暑降温的佳料,是纯真的自然绿色食品,是提取果胶的好资源。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绿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绿豆腐和乌稔饭有这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算是山中之宝了,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长期以来只是山里普通人家偶尔食用的一种小吃,并没有走到正规的餐桌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三、畲族食疗发展状况

畲族的食疗药膳研究工作长期地处于滞后状态,在食疗药膳产业开发和临床应用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食疗药膳的研究人员没有实施基本的准入制度;食疗药膳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原材料以及产品加工方面没有具体而客观的规范标准;食疗药膳药效的药理作用和物质基础等方面的研究也不深入。在本次研究调查中,我们通过走访一些餐饮机构发现了一些问题,饭店推出食疗药膳,滋补效果到底如何,很难确定,很多调配食疗药膳的厨师根本不懂药理,他们更注重的是味道和卖相,对于食疗药膳内各种中草药的成分、药性是否冲突、顾客适合怎么样的食疗等方面,没有科学考量。餐饮店推出的食疗,仅仅是抓住了追求健康饮食的现代都市人的心理,用于招揽顾客的噱头,其实很难达到养生的目的。

四、新型的畲族食疗开发

传统的食疗在烹调过程中较为复杂,这在今天我们这个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大多人不可能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亲自去做食疗药膳,这也就是食疗药膳不能真正起到保健作用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充分借鉴现代食品工艺技术及科学烹饪、养生学的新方法、新技术开发方便制作、食用及携带,保健效果明显的新型的食疗药膳产品,针对现代消费者对方便、实惠、疗效可靠的食疗的需求情况针对性强的进行开发。例如像绿豆腐,在保证采摘药物新鲜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创新科学配方、精致的加工技艺对它加工处理,能够在制作过程中,降低营养的损失,营养成分保存完好,满足消费者的各类营养需求,如方便型的食疗药膳产品或者是半成品。据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食疗药膳养生的需求已经非常的强烈,这是一个14亿人的市场需求,有着年逾5000亿的巨大市场容量。在近年来,食疗的传统疗效得到了国外的很大重视这也恰恰可以让畲族走向世界的良好机遇。国外的食疗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在日本方面,其食疗的有效药方、工艺经各国访问交流的学者,对食疗基础研究深入,在东京开设了药膳餐厅,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在中国传统的五千历史文化中,畲族食疗的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食疗文化理念,虽然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生产,而且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加工形式,这种落后的加工方式,缺乏规模性、重现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数量也十分有限,同时还存在保质期短、稳定性差等问题,受到很大的限制。但这正也是我们所需要做的,让畲族食疗文化理念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的健康养生理念,做大做强畲族食疗产业,使其产业化,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增加品种、扩大规模,使我国畲族食疗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对我国的食疗养生市场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五、结论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世界都在对食疗对这天然成分的药物药膳有很大的期待。在未来畲族传统食疗开发的工作中,应借鉴古建筑保护中遵循的“整旧如旧”的原则,既要保持它的民族乡土特色和独特的民间口感风味,又要适合当今人们最求的科学养生的健康保健的时尚理念。总结所做的工作,提出存在的问题,展望发展的前提,明确努力的方向,对发挥浙江畲族食疗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丽水地区畲族志》[J].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

[2]《中国民族文化大观・畲族编》[M].民族出版社出版.1999年

[3]王浩.《食物健康营养与食疗大全》[A].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

[4]《景宁自治县畲族志》[S].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5]施联朱.《畲族研究论文集》[M].民族出版社.1987年

[6]倪世美 金国梁.《中医医疗学》[A].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

陈庆徐(1995.11-),女,汉族,浙江温州人,学生,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