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01:41:21
导语:在汽修培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汽修专业技校院所教学模式完善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汽车维修的需求也越来越普遍,汽修业务已成为我国最普遍的业务之一。在这种大形势下,怎样提高汽修教学水平,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了职业教育关注的话题。笔者根据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就如何解决汽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目前汽修院校教学现存的问题
1.教学方式枯燥
目前,汽修教学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要方式,多数老师往往忽视分析和研究我国汽修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实际经验,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一定程度上,使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都受到挫伤。
2.部分教师相关技能不够
从目前教学人员的操作水平来看,其相关知识有的仍沿用了陈旧的东西,跟不上新时期的形势。最常见的表现有:思想的更新、创新不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所学的技术落后于时代。
3.硬件条件尤其是信息化条件不足
许多职业学校的汽修专业缺乏让学生实习的硬件设施。如变速器的维修,往往是几台变速器供一期期的学生反复拆装使用。这样其实很难让学生真正全面了解变速器的维修,因为其故障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变速器内部零件损坏所产生的严重摩擦会造成变速器、变矩器过热,或者变速器油泵安装时,密封不严或变速器油位过低,油泵吸入空气,会造成油泵供油量不足,以及当齿轮和端盖间隙超过极限时,内部泄漏严重,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变速器的故障,且数量不足的变速器很难让学生全面掌握其故障维修。
二、汽修专业教学方式的完善
1.转变观念,强化汽修教学理念
信息化是汽修教学进步的重要标志。汽修教学信息化首先要做到教学理念的转变,若学校的教师不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就会阻碍汽修教学理念的转变。如果不积极进行汽修教学理念的提高,就算购买了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真正的达到汽修教学效果。在进行汽修教学的工作中,汽修教学人员要切实理解并依靠技术进步与科学管理的思想,学习新时期新环境的管理知识,真正抛弃过去陈旧的对教学的轻实践、填鸭战术、汗牛充栋等做法,达到汽修教学的主动、高效,让学生的技术水平能够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2.提高硬件设施和更新换代,达到设备的信息化
要充分配置汽修教学信息化所必要的各种设备以及信息化设施。同时,要充分发挥最新科技、前沿技术在汽修教学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设计符合需要的软件,发挥信息化、无纸化的优势。所以,学校要专门投入相应的资金,汽修教学人员也要努力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资金、设备的效率;而且汽修教学部门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发挥拥有许多社会资源的特点,大力发挥各方面优势,尤其是在实习岗位的提供上,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企业。
3.学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在汽修专业教学与实践过程中,为明确具体的责任,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还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模式。
完善汽修教学制度。要制定符合信息化、无纸化的汽修教学制度。首先,要建立与规范汽修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使用设备、系统的技术规范,将汽修教学的各个部分详细落实到个人。其次,是应用一些高效的安全保障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与数据处理。
促进汽修教学的规范化。这里的规范化是指教学流程的各个标准,这些标准是保障工作效率的规范。若是缺乏这些标准或者不完善,汽修教学与实践就难以条理规范。若是汽修教学人员不根据这些标准来工作,而是沿用传统做法,或者是率性而为,则会大大降低汽修教学的工作效率。
4.组成复合型的人才团队
汽修教学团队是保障汽修教学效率的基础,关系着汽修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这就需要学校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不能只靠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得引进和培养与汽修教学相关的其它学科的人才。同时,也要求汽修教学人员不但要掌握电子信息的特点与信息化的各种操作规范,同时也要学会计算机系统网络与安全技术。可以在工作之余,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主要学习内容为IT、互联网,新汽修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学校还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未来汽修教学的趋势与前沿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与教学业务水平。
三、重视教学人员的继续教育
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作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与现代汽车维修系统在汽修业务中的大量使用,对已经参加工作教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都产生了挑战。这就使得教学人员的培养要与时俱进,要建立科学的培养计划,将重点部门的重点人员培养与全体人员整体提高结合到一起。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在上学期间,更关键的是在工作后也要不断学习,追赶新技术的步伐。即使是汽修专业毕业的教师,同样也需要在岗位中进行必要的培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汽修工作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要进行定期培训,促使教学人员能够了解新的知识技术,不断掌握和增加知识储备。必要的话,要专门拨款聘请专业人员授课,或者送业务骨干到高校培训等方式,确保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得以实施。
四、结语
总之,汽修专业逐步调整与完善专业教学方式,这是汽修专业教育的一大进步,其意义不止于汽车维修,也对整个社会提供了便利。因此,在实践中,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提高和完善汽修专业教学方式,使之有益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提高。参考文献:
\[1\]张慧茹.中职汽车修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
\[2\]毛叔平.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关键词:现代师徒制;汽修专业;推行;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34-01
现代师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师徒制而提出的,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一对一的师徒制虽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进步,它在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和规范性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很难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现代师徒制正应合了这一需求,成为现代很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
一、现代师徒制在我校汽修专业推行的情况
企业和学校有着不同的价值目标,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学校则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同时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大多强调有无相关工作经验,不愿意花费时间和财力去培训新的员工,企业同时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就是说企业关注的是订单、利润,职业院校关注的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一矛盾的产生使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推行。鉴于此,我校只有立足本校实际推行现代师徒制,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力争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适应“零距离”就业的岗位人才。
1、小班化教学。将每个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8-10人,也就是每节课有四位师傅(老师)同时上课,在实训车间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做中学、学中做以及形象的演示,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这一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了学生的流失。中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行为素养相对于普通教育学生较差,纯理论的课堂学习基本上是不感兴趣。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置身于同一现实的学习情境中,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在做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研究和总结,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流失。
3、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操作性较强,如果按照传统的理论课讲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也很难听懂。现在实行现代师徒制教学,在车间让学生和师傅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知识的获得,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
4、推动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师大都是基础文化课的老师,有几个专业课老师也都是半路转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较为薄弱。在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下,老师不仅要知晓理论,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这就有力的推动了教师既要钻研理论知识,又要勤练操作技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现代师徒制在我校汽修专业推行中遇到的问题
现代师徒制在我校汽修专业推行两年来,实践证明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喜欢,老师乐教,为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但是要想使我校汽修专业持续发展下去,培养与现代新技术相适应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紧靠我校现有的办学条件是不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我校汽修专业的发展。
1、师资问题是制约我校现代师徒制推行的最重要因素。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来讲,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要发展好我校的汽修专业,使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顺利推行,就必须抓好师资力量的培训。中职学校的教师培训不仅是行业前沿的先进理论,更重要的还有专业技能实践操作。因此,做好这一工作,确实不易。所以,首先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为改学汽修专业的教师扫除后顾之忧,从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评优、晋级优先安排等;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成果的老师,考证费用全免,并给予重大奖励,以激发广大教师从事专业技能培训。其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不仅要懂理论、而且要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及时对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真正提高专业课教学的实效。定期对老师进行国培、省培以及企业的各种培训。对于年轻的、有能力的老师直接送进企业,在企业与企业员工一起真正的干上一年,再回到学校任教。把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理念带进学校,促进汽修专业持续的发展。最后,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请进来,请具有汽修相关经验院校的教授、企业一线技术员、经验丰富的师傅,来我们学校进行培训指导,进行相应的交流。
2、课程设置和教材问题是制约我校现代师徒制顺利推行的基础性因素。目前我校还是沿用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和“繁、难、偏、旧”的老教材,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我校汽修专业教学的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否则现代师徒制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汽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要体现出汽修专业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影响汽修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因此,我校汽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开发适应我校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通过教师、师傅、以及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的参与,制定出符合现代师徒制教学特征的教材体系,重能力、重实践,辅之以基础理论。
3、实训场地和设备是我校推行现代师徒制教学的保障。我校仅有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很难满足生源激增的实际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扩大投资,购买实训设备、购买虚拟软件模拟真实的实训情景。另外,我校也可以利用门面开设汽车维修店对外服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训的场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教集团;东莞理工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109-03
一、构建专业化职业教育集团,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东莞理工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国家重点中职学校,近年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与教学模式。从1999年开始,数控专业就率先与东莞铭锋实业公司、力劲机械公司、华隆公司、东莞轴承厂、三星电机公司等企业合作,合作模式一般是建立实训基地。电子专业与文一办公设备公司、勤上光电股份公司合作多年,并请工程师来校授课,共同培养公司所需要的人才。汽修专业与东莞鸿燕、东奥等汽车维修企业合作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实习上岗 。但随着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过去的校企合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合作规模小,岗位少,企业热情不高,合作难于长久为继,缺少长效机制,更不能深入发展。
校企合作的瓶颈根源是双方的“责、权、利”不明确。“责、权、利”的共享是合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校企合作的最大动力源。企业需要追求利润,如何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促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校企合作中,政府如何协调各合作单位的利益?如何建立共赢的合作机制?这些问题不解决,校企合作的瓶颈就不能突破。因此,学校总结多年校企合作的经验,决定以专业为依托,探索实践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与当地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真正破解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
二、依托数控专业,联合地方政府,成立“东莞数控模具职教集团”
1.运行机制
(1)学校牵头,政府推动,政、企、校合作共建
横沥镇是东莞市的模具制造重镇,模具企业相关年产值近50亿,曾多次与我校合作进行过短期模具人才的培训。2002年,位于横沥镇占地430亩的东莞理工学校职教城校区正式启用。借助新校区坐落在横沥镇的区位优势,学校与镇政府在原来短期合作培训模具工的基础上,率先成立了“东莞数控模具职业教育集团”。
(2)六个“共同”目标,责、权、利共享
集团成立了董事会,由学校校长担任董事长,镇经贸办主任担任副董事长,董事成员为首批签定合作协议的15家模具企业。集团拥有专项办学经费,镇政府、学校、合作企业各出资三分之一。集团内部成立了3个业务部门,分别是:教学培训部,就业指导部,人事保障部。集团的“责、权、利”,体现在六个“共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育技能人才,共同参与技术进步,共同安排学生就业。
2.办学实践
(1)学制灵活多样,培养百名模具工与百名模具师
集团成立后,将原先的“百名模具工”培训工程提升为“百名模具师”培训工程。为了鼓励当地青年就业,镇政府通过集团为每位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对我校全日制学生进入模具企业上岗的,政府提供奖学金,对接收学生就业的企业进行奖励。几年来,集团化办学已培养培训模具工与模具师共5期,累计培训学员400多人。
(2)定向招生,企业冠名,定单培养
集团还应企业的要求,为企业定向招生,定单培养。东莞信易电热机械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塑料辅机制造商,需要机械加工、模具制造技工人才。该企业通过与集团的合作,到我省边远地区定向招生,企业冠名专班培养。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3)教师参与企业技改与升级,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集团化办学为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几年来,数控专业教师深入集团企业,参与了多项产业升级与技改项目,如铭锋实业公司微型吸尘器和塑料托杯等产品的模具设计与加工、华隆机械公司铆合机的三维造型设计、润星机械公司高速加工中心床身导轨的数控加工方案设计等。
(4)建立“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提高数控专业办学水平
我校是教育部和北京FANUC机电公司共建“应用中心”的广东省内3所院校之一。FANUC公司捐赠价值50万元的最新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师资。以“应用中心”为合作平台,进一步开展机床维修、员工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深度合作。
三、依托光电专业,与国家光电联盟合作,成立“全国LED产业产教融合(东莞)职业教育集团”
1.集团组织框架与章程
(1)组织框架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成立于2004年,目前已有312家成员单位。近年来,CSA在政策支撑、技术创新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引领着半导体照明行业快速成长。借助职教城新校区的建立使用,学校加强与CSA的深度合作,依托光电专业,牵头成立了“全国LED产业产教融合(东莞)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成员有东莞市半导体照明协会等4家相关行业协会,有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光电企业,有东莞理工学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18所职业院校。集团设理事会、常任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秘书处设在东莞理工学校,是集团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事务。
(2)集团《章程》主要内容
宗旨: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整合和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形成院校为主体,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培养体系。
任务:探索教学改革和学分互认;实现师资和专业优势互补;进行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科研、产品开发合作;开展相关经营和服务活动。
成员单位实行“四个不变”:原有的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不变,管理体制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人事关系和教职工身份不变。章程还明确规定了学校、企业、行业学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2.产、学、研近期规划与实施
(1)目前已经在东莞理工学校实训中心大楼建立一个固定资产300多万的LED灯珠封装生产车间,日产量达到25000只。车间有5个工作站,可以同时容纳一个班50人上岗实习。
(2)计划在东莞理工学校建立2个基地1个中心。即LED产品生产实训基地、LED制造装备生产实训基地和LED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3)计划建立LED光电产业人才认证体系,在广东省内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络。
3.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集团的产学研资源与机制、以及在我校的生产研发基地,拟在光电专业率先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为LED产业输送多层次的实用人才。
四、依托汽修专业,与东莞汽修协会合作,成立“东莞汽修职教联盟”
1.联盟简介
2008年,学校依托汽修专业,与东莞汽修协会联合成立了“东莞汽修联盟”。联盟中有东莞51家汽修骨干企业,由学校、协会、骨干企业共同组建联盟理事会。
2.主要教学实践
(1)成立“汽修技师之家”,为汽修企业以及汽修专业教学提供人才支持
汽修企业与学校汽修专业教学常常因缺少优秀人才而苦恼,东莞汽修职教联盟为此成立了一个“汽修技师之家”,利用市政府相关政策将一大批汽修行业的技术能人聚集在这个“家”中,解决人才难题。共聘用了100名理论基础好、维修技能强的技师作为“汽车技师之家”的双师型教师。这一活动得到了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汽修技师之家”的成立,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校企人才共用,校企利益共赢。
(2)与保时捷合作共育“保时捷铜级技师”
在东莞汽车维修联盟支持下,汽修专业与保时捷(中国)公司合作,选拔富有潜力的优秀学员,到保时捷中心培训,经过统一考核,成为“保时捷铜级技师”。通过合作,引入保时捷职业技能课程,配置符合保时捷项目教学要求的硬件设施,提高汽修专业整体教学素养和水平,提升学校在汽车服务行业的品牌知名度。
(3)与世界著名车企博世公司合作,成立“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
在东莞汽车维修联盟推动下,与博世公司合作建设“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将在师资培训、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等方面与博世公司展开全面的合作,借鉴和引进国际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培养具有现代汽车服务理念的汽修专业人才。
五、依托计算机应用专业,与广州逸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移动互联网南方培训基地”
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移动互联网技术(MIT)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大部分传统企业还没有应用到这种新技术,没有意识到这种新技术将给我们的传统企业的营销、信息管理及生产过程带来怎样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成为很多企业运营新的源动力和增长点,其作用不亚于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影响。
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因此,学校紧贴市场,依托计算机专业,与广州逸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移动互联网南方培训基地”。根据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新的需求,学校参与广州逸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课程开发,决定在计算机软件专业内部率先开办移动互联网企业应用专业方向。并合作建设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华南基地东莞中心,立足东莞,面向企业,为东莞广大企业培训、培养MIT应用人才,体现中职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培训专人迅速编写了移动互联网技术教材,除了对外培训外,还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我校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目前,我国各院校都还没有相关的专业设置,企业MIT应用人才匮乏,作为开放前沿的东莞在产业转型升级阶段,更是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六、依托职业素养课程团队,与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职业素养研究与传播中心”
职业教育的内涵主要由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构成,如何以人为本对所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职业化培养,是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1.成立职业素养传播中心,在全校开设职业素养课程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评价体系;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14-01
引言
中职汽修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各岗位第一线从业人员所必须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笔者对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完善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新评价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考核和加强,为满足汽修市场需求和提高中职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 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以及先进性分析
1.1 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实验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弊病,因而明确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对推进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完善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职汽修院校应当明确汽修基础知识学习和汽修实践训练技术,了解整车汽修模块系统所包括的零部件,配合汽修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汽修实验台的演示过程,同时深化汽修学习系统的工作原理,不断创新拆装各零部件的故障诊断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汽车修理工艺,积极完成汽修实践训练日志,进行工作总结。
1.2 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先进性分析
完善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推行模块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进双师型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实现汽修理论与汽修实践的密切结合,因而对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进行先进性分析,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汽修技术的新鲜感,增强其专业自信心和专业技能,还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切合实际地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指导,使教师能对汽修专业学生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程度能有直观充分地了解,从而使专业学生自身的汽修技术能力水平和汽修专业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2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主体的专业素质低
由于中等职业汽修学校进行大面积的学生扩招现象,因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尤其在学习汽修的专业知识时缺乏空间想象力,使得学生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的工作原理、汽车零件间的的传动关系、装配关系以及位置关系等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这十分不利于汽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汽车修理工艺时缺乏清晰的思路,仅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经常感到专业技术理论枯燥无味且难学易忘,导致其兴趣下降。汽修专业学生在进入修理技能演练的实习教学阶段,会出现模糊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与复杂的汽修实践不相一致的情形,中职汽修学校往往注重模仿性的操作训练,无法形成专业的系统技能,使得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下降,汽修理论和实习教学的融合,专业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2.2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低,评价方式单一
由于中职汽修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使得该专业的课程评价指标低,评价方式单一化现象突出。?比如汽修专业学校对同一汽车零部件总成的“故障排除” “修理工艺”和“汽车零部件构造”教学时间不集中,专业技术理论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自成体系,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对汽车某一零部件结构的理解不透彻,认识不全面,从而使其对汽修专业的学习难以深入和进行透彻理解。加上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沟通,使得他们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相互脱节,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最终导致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低,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合理统筹教学内容。
2.3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弱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汽修专业学校的精品课程教材在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受学科体系教材的影响较大,比如教材编写内容陈旧,与现代的汽车技术与维修技术的发展相脱节,使得学生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完全照搬照抄汽修理论知识,专业学生对评价体系的执行力度较弱,且由于其疏于对汽车维修技术规范的表述,使汽修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执行能力较低,这种以学科本位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极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倾向,不利于丰富汽车维修专业理论以及扩大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汽修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也不利于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践转化能力。
3 完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运行的解决方案
3.1 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的专业素质
为了提高汽修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的专业素质,中职汽修院校应当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体化、规模化”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中职院校一方面要引进高水平的、优秀的、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的专职教师以保证汽修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汽修专业专门的定期培训力度,促进汽修理论与实践指导老师的不断交流,进而提高汽修专业学生对汽车技术和维修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得汽修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促进教学活动有规律地进行。
3.2 丰富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
为了丰富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需要实施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组织,通过对汽车维修人员的必备技能进行培训,按照学生维修能力的强弱进行细致的归纳和整理。在完善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参照有关交通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有关汽车维修人员能力标准的相关规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制定多元、灵活化的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结合汽修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编写内容具有科学现代化的教学教材。[1]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中职汽修学校需要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参与体系,有利于为开展“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
3.3 加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
为了加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中职汽修院校应当建设汽修实训基地?,加强学校的汽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生的汽修技能和汽修兴趣,拓宽汽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渠道,加大对汽修评价体系的执行力度。中职汽修专业院校还应当建立一些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检测中心、汽车电器和新技术实训室等多媒体汽修实训的专业教室,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汽修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和汽修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其严格遵守汽修操作规程和安全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汽修职业习惯。
4 结语
随着机械工程技术中汽车修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我国各中职汽车修理职业学校也应当建立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完善汽修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运行的解决方案,汽修技术的教师和学生也应该鼓励科技创新,改进汽车的修理技术,丰富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加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推行模块式一体化的汽修教学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汽车维修专业;“双师型”教师;教材一体化;场地一体化;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17-02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现在很多技校毕业生并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如何改进现有汽修教学模式,为学生走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础,还需要不断探索。
一、汽修专业的教学现状
1.师资配备方面:多数技校仍然把汽车专业教师分为专业理论教师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理论教师在课室讲专业知识,实习指导教师在车间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操作。理论教师跟实习指导教师之间没有沟通,这样就造成理论、实操不同步,影响学习效果。
2.教材方面:技校的教材都是统一定的,汽车专业教材分为汽车专业理论教材和汽车实习指导教材。汽车专业理论教材偏重于对知识的系统介绍,内容过于复杂,而且有些已经过时了,学生在学这些知识的时候的时候因为不能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汽车实习指导教材中实习项目的设置不能体现汽修行业的一般工作任务过程,不符合现在汽修行业的实际操作要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学场地方面:目前,学生的学习场地分为理论教室和实训车间,四个星期在教室上理论(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四周在实训车间进行实操训练,每四周作为一个教学循环。在教室上课就是课本加黑板,由于没有实物,在讲一些专业知识时,学生比较难理解。实习车间比较大,一个车间同时有四五个班实习,环境比较嘈杂,如果老师在车间讲课,班与班之间会有影响,学生容易出现思想不集中的现象。
4.学生方面:很多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上理论课时很多同学听不懂。在实习课上,多数学生只知道一味的拆装,对于实习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不清楚,不知道原理是什么,甚至有些汽车部件名称都不知道。汽车维修专业有几门专业理论课,如“发动机构造与修理”等。理论教师讲到发动机的结构时,由于学生没见到实物,无法形成感性认识。而实习课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的一段时间,轮到学生发动机拆装技能训练时,所学理论知识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这种理论、实习分割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论技能的提高,也很难使学生形成职业观念,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针对以上提到的汽修教学现状,有必要加快实施汽修教学改革的步伐。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方向。
二、一体化教学概述
1.一体化教学的含义。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指出:一体化课程,就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教学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2.一体化教学的操作形式。一体化教学是在备有教学设施和专业设备的学习场地,把理论课与实习课容为一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师生边教、边学、边做,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素质等职业要求的一体化训练。可概括为场地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一体化。
3.一体化教学的优点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体化教学的优点是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操作分开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强,综合职业能力高,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需求。但是要开展一体化教学,对学校,老师,学生的要求都提高了,首先,一体化教学的一个标准就是小班教学,这样配备的师资、设备都要增加,会加大学校的教学成本。同时要求专业教师既能讲授理论又能进行实习指导,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汽修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1.重新设置汽车专业课程,开发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原来的教学课程分为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操课。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改变课程设置。人社部于2010年颁发了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其中汽车专业中级部一体化课程如下:
此改变主要是把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操课进行融合。融合后的一体化课程可称之为汽修专业能力课。开设一体化课程后不再设专业基础课,其内容融入一体化课程中。在一体化教改的初期,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可以考虑保留专业基础知识。即为理论课+汽修专业基础课+汽修专业能力课。随着一体化教学的成熟,可去掉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确定后,就要开始教材的选用。一体化教材要与所用设备、所设项目紧密结合,所以对于一体化教材的选用要谨慎。可以选择已出版的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也可以组织教师提取汽车维修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学生层次、培养目标、和实习设备编写校本一体化教材。
2.改变师资配备。真正的一体化教师不但能够掌握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并且要成为能掌握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要实现这一转变可以采用以下办法:(1)组织专业教师学习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明确一体化教学的操作方法。(2)专业教师定期去汽修企业实习,平时多与企业互动,了解时下需要的人才,侧重发展方向。(3)加强专业教师汽车最新技术的培训工作。学校安排汽车专业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的汽车培训机构、汽车学院、汽车研发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以掌握当今世界汽车发展的最新技术、工艺及最新汽修设备。(4)组织教师相互学习,理论教师向实习教师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实习教师学习理论教师的授课技巧和课堂教学组织方法。(5)聘请汽修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到校任教或兼职,积极引进维修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学第一线。把企业的工作情景尽量还原到教学中来。
3.改变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技能,毕业后能够顺利适应工作,要保证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采用小班教学,每个教学班的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然后教师改变上课习惯,必须从原来的以“教”为主,改变为以学生的“学”、“做”为主。教学的安排是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场地根据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景。教学过程按照一体化教学的六步骤:“获取资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来进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兴奋与刺激,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引导和点评的作用。教师的点评除了注重学生的答案和操作技能,还要关注学生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4.建设汽修一体化教学场地。开展一体化教学,就要改造教学场地,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块划分教学区。在每个教学区要配备所需要的实习设备和教学设施,如桌凳和多媒体设备等。
5.积极开展与汽修企业的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密切的校企合作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才能把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强化,也只有通过真正的实景工作,才能熏陶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
技校教学模式要做到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是汽修专业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要求都很高,所以要开展好一体化教学,需要我们汽修教师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可以先开设一个一体化教学实验班,不断总结经验。期待这一教学改革能大幅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整体职业水平。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6-0012-03
【作者简介】姜峻,南京金陵中专(江苏南京,210007)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刘军,南京金陵中专(江苏南京,210007)教学管理处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也离不开交流沟通。我校通过国际交流使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学校和企业互联互通,合作共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以学校汽修专业为例,2002年学校与德国手工业协会(HWK)签订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协议;2004年通过HWK牵头与德国宝马集团合作,成功引进“宝马技术导入”综合培训项目;2005年正式挂牌成为德国宝马集团在中国的第一家培训基地,为宝马经销商开展员工培训;2006年学校与德国宝马集团合作,选拔汽修专业优秀学生参加“宝马技术导入”综合培训项目学习,逐步创建了“宝马学徒工”培养模式。2012年10月学校成为宝马集团在国内第一家开展“宝马BEST”项目培训的基地。合作的历程中,校企在四个方面进行了互联互通,实现了合作共赢。
一、资源互联 课程相通
学校汽修专业以BEST项目为引领,始终坚持“小班化、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以企业员工能力与技术要求为标准,共同创建30个专业学习模块。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力求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2012年该专业通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汽车专业模块课程教材7本,其中《汽车维护》《汽车变速器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基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4本教材2014年已通过“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立项。
在此基础上,学校借鉴宝马培训理念,共创专业学习模式。通过构建基于工作任务过程的项目化、模块化课程体系,以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听课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及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图1 汽车专业学习模式流程
宝马BEST项目的课程不单单在项目班中开设,更渗透到每一个普通汽修班级的教学中。到目前为止,学校在学习宝马经验基础上开发了宝马技术导入培训课程(IBT)、宝马网络培训课程(WBT)、宝马技术英才教育课程(BEST),真正实现了资源互联,课程相通。
二、管理相联 考核相通
学校实训基地引入了宝马最先进的管理体系。从人员架构到个人职责,从实训组织到环境卫生,实训基地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管理,让身处其中的老师和学生直接感受到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要求。并创新建立了人才选拔体系、项目培训体系、实习生管理体系及认证考核体系等(如下图所示),完成了从过去的目标管理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的转变,从而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与体系能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匹配,提高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效能化水平。
图2・BEST项目校企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对于教师而言,想成为宝马培训师须通过专项认证。认证无论是否通过,每一位教师都将会得到一份《BEST项目培训师业务能力认证报告》,里面有教师每一项认证的分数,更有专家团队给予教师的建议,让每一位老师都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清楚需要提高的地方。通过认证的教师每年要接受宝马培训学院的年度绩效评估,宝马培训学院出具教师评估报告,公布年度绩效评估排名。这种培训和评估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十分有益。
表1・BEST项目管理体系与主要检查指标一览表
三、教师互联 教学相通
经过几年来的合作培养,学校已有20多位专业教师成为宝马的培训师,他们既承担宝马员工培训任务,也进行宝马项目学生培养教育,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四、路径互联 学习相通
校企合作打通了学生进入企业走出国门的学习之路。宝马集团每年组织对合作项目教师的培训并承担相关费用。学校目前已经有22位老师通过宝马认证,每年培训宝马经销商员工近2000人次,同时还承担开发课程为兄弟学校培训相应师资的任务。该专业学生每年都有前往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打通了国际交流学习的路径。
学校与宝马公司的成功合作使得双方互利双赢: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创新
当前一些技术学校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教育部门提高了对技术院校的重视度。所以技术院校中的各专业都在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技术院校中的汽车专业更是加强改革力度。目前技术院校中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传统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上需要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当前已经融合了一体化教学。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汽车一体化教学能很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在技术院校中可以有效改革创新教学理念,也可以全面增强教学质量,培养综合型人才。当前技术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们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后一致认为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改革举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技术院校中的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对技术院校中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认知
在技术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中进行了全面的教学质量改革。从前面提到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们比较认可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什么才是大家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在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改革后实施的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即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汽车专业的教学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其中包括汽车维修专业中的实验、实训等多重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践、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该模式是多名权威汽车专业的教师结合后总结而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深受大家的认可。
二、当前技术院校学生的整体水平适合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技术院校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来讲还不是很高,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同时学生们中独生子女的比较多,这样就导致家庭教育不是很严格,致使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水平比较偏下。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要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面对社会的需求,学校还是从改革的角度出发,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总体可见,一体化教学改革比较适应学生当前的状况。加上院校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时刻提出新颖的教学思维,加大力度更好地实行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
三、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的具体过程在前面我们已经有了深入了解,大家也知晓了一体化教学理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用理论知识熟练地指导实践操作。主要的过程是教师结合实物具体地讲解知识,接下来以做示范教学模式来进行学生的实训过程,教师分配任务让学生亲自操作,教师轮回指导,用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汽修专业知识。
1.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
技术院校每年都强化教师知识,委派多名教师到一些汽车企业去参观,并且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全面开发一体化课程,让汽修专业的知识从没有生命力到有生命力,让汽修专业知识从静态到动态都有一个新的转变,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技能,还能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师的教学思维。
2.创新技工院校教学特色
要创新技工院校的教学特色,不仅要从教学模式上入手,还要考虑教材的新颖度,汽修专业主要是讲理论、技能等综合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由浅到深,不断引导学生。同时,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实践,让生活中的教材走进课堂,教师在预留作业上也可以开放式,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汽修专业一体化的教学的实施
笔者在一体化教学理念上不断的创新;在实践中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实践操作。记得一节一体化教学课堂中,笔者先讲解造成汽车发动机冷启动困难的主要原因,然后为了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到,笔者随机找了一名学生进行亲身体验故障现象,接下来以小组的形式让大家分析动手操作。在操作前教师事先强调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安全中的主要规则,然后让学生检测其中的故障。笔者不断地指导、监督、引导、检测,诱导启发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这样说:“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结合社会有效知识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能力等多项技能。汽修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采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接触汽车,让学生感受到汽车前线中出现的任何问题,熟练并掌握一系列的汽修知识。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汽修的综合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广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11).
[2]黎清敏.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5).
【关键词】中职生、汽车维修、技能、教学、需求、企业。
职业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技能教学,是学生技能形成的教学过程。学生专业技能教学质量,主要有二个决定因素:一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从企业角度出发,应跳出学校或书本的局限,依托企业,使企业全面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按汽车企业运作的需求来决定汽车教学内容,实现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二是传授者,也就是教师或师傅。教师要对企业动作要有深刻的了解。如果教师知识存在局限,教学也必然存在很大的局限。培养的学生也不可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我校科研课题《鉴于企业运作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我校分批派出教师到企业实习,本人也先后被安排到我市珠光汽车公司的丰田、大众4S店维修车间实习。到企业实习的所见所闻,触发本人对现行教学的思考。
一、到企业实习的感受
本人通过在珠光汽车公司的丰田、大众4S店维修车间的半个月实习,接触到维修实际工作,对4S店维修保养程序有比较全面的接触。本人在实习时,一直希望能了解企业对汽车维修人才技能的要求,从而在实习完后改善教学。本人通过与维修技工、厂长、技术主管等广泛接触(其中很多是我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总结几点:
1、从学生角度:普遍认为学校所学与企业生产要求有较大差距。刚从学校进入企业实习的时候,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但一进入企业,对企业的生产和操作一无所知,很难适应,有时也听到一些对自己技术水平的冷言冷语的评价,这些都会对学生进入社会造成一定心理困扰,一进入社会就有强烈的挫败感。有人坚持下来,也许会成功;有的人经受不住考验,就会离职而去。一个毕业生的转行,有很复杂的原因,但其中教育的失败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学生认为,刚进入企业的时候,技能的缺失,是他们由学校步入社会的障碍。总之,学生希望能在学校就掌握企业生产一线技能,上岗后迅速溶入企业运作。
2、从企业角度:企业每年接受毕业生或实习生时,都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上岗前技能培训。大部分学校出来的学生都要进行半年甚至一年的培训,才能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明显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如果学校能完成维修技能培训,学生进入企业只需进行简单规章制度培训就能独立上岗,会大受欢迎。
二、现在汽修技能教学存在的不足
汽车维修技能是一种综合技能。对从未接触过汽车、毫无汽车维修经验的学生来说,在职业学校要熟练掌握汽车维修技能,无疑困难很大。但是随着学校设备条件的改善,要培养能完成汽车基本养护或简单维修的初中级技工,还是具备条件的。学生在学校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将为他们的前程奠定基础。对比企业和学校教学,我认为现在的教学模式有不足之处,也有改善的空间。表现在:
1、基础技能教学不足:表现在没有基本的汽车维修技能,如气动工具使用、举重设备操作。这些技能虽是简单,教学中没有重视,但从维修企业角度来说,进入企业的技工,这是最基本的技能。如果还要花费企业资源进行培训,是不能接受的,学校的教学质量形象也会大受影响。
2、基本技能不符合企业操作标准:比如轮胎拆装是汽车保养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但教学中往往止于拆装,但拆装过程技巧速度跟不上,轮胎的摆放不符合企业操作标准。其它如工具、零件摆放不符合企业5S要求,维修程序与专业品牌标准程序不符。
3、教学实操项目与企业需求背离。现在教学许多教学项目是书本理论出发而设置的,但在企业实际运作时,少有用到,实用价值不明显。如发动机节气门项目教学中,常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原理,但在企业常见的操作却是节气门的清洗、节气门的设定等。
4、知识陈旧。汽车技术日新月异,如何紧跟技术潮流,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但部分教师还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学习化油器等淘汰技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不能适应社会企业的要求。这也有部分毕业学生抱怨在学校学不到东西的原因所在。
三、教学对策
提高学生的专业维修技能,要从教学综合改革开始,本人认为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参照,制定有利于对接的教学计划。职业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以培养实用型汽车维修技能人才为目标,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能力等方面充分体现企业的用人导向,和企业实际需求相吻合。要在学科和专业大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企业和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和提炼,并据此制定出切实可行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2、必须依托企业编制最实用的实操项目
教学实操项目是学生学习汽车维修操作技能的教学手段。好的教学实操项目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维修技能,所以安排合适的实操项目对学生掌握维修技能及以后就业产生重大影响。但实用的实操项目不是来自课本,而是来自企业,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与企业合作,对每个课程编制适合企业运用的项目。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名师出高徒。要有高徒,先有名师。汽车维修专业老师是汽车维修业的传道授业者,教师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丰富实操技能。现在大部分教师理论知识不缺,但缺实际维修经验和维修操作技能。很多教师都渴望能有进企业实习的机会,学校如果能给予适当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在维修技能方面的能力,相信教学时教师能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也会从老师处学到更多东西。
4、实施生产性实习。
学校与企业由于性质不同,环境不同,运作模式自然不同。要让学生进入企业前了解企业运作,最好的方法就是模拟汽车维修企业运作让学生实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立面向市场的生产性实习,如果不允许,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
四、总结
汽车维修专业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人才成为国家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汽车行业技能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任务。在汽车维修教学方面,要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多从企业角度需求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操训练、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形成符合企业运作教学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的培养重点无非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在这方面,职业教育有必要向企业学习,从企业需要的角度来办中职教育,向企业学习企业文化和管理,提前让学生去适应企业,去适应社会。下面笔者就分别从这两方面阐述本人对11级汽修专业学生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些思考。
1 加强职业素质训练
加强职业素质的训练有助于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员工的角色,也使得他们可以提前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观,为其制定合理职业规划铺设坚实基础。笔者尝试遵循以下几个要点展开日常职业素质的训练。
(1)严格按照公司(4S店)标准化工作流程管理实训现场,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众所周知,当前汽车维修行业做得最好的应属各汽车厂商自己的品牌4S店了。4S店之所以能够做得如此出色,与其严格而且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职校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复制公司的管理模式,但尽量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合理模拟公司的管理要求,对于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意义尤为重大。举个具体例子,“晨会制度”。晨会制度是丰田公司对其经销店日常工作的要求之一,由于它能够及时总结昨天工作情况,准时布置今天工作任务,对于工作的持续改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广泛地被各品牌的经销店采用。每次实训前,我们必定严格按照丰田公司“晨会”的标准流程,执行晨会制度。①按军训标准列队,检查仪容仪表不能有损工作形象(工作服整洁且穿着整齐,头发指甲整洁);②负责教师点名,登记出勤人数;③负责老师总结昨日实训情况,表扬好现象的同时,也及时通报实训过程出现的问题(如不注重生产规定,任由油水淌落地面;没严格执行举升前的绕视检查等等);④负责老师宣讲今天实训任务,强调安全及有关注意事项;⑤学生负责人补充说明一些情况(如总结自己小组工作配合情况等);⑥鼓励学生出列面对大家发言(如自己实训心得、遇到的难题,需要哪些协助等等);⑦负责教师宣布大家一起拍“爱的鼓励”,结束晨会。
(2)平时课堂上适当穿插企业管理常识(以4S店为主),使其明了企业对员工诸般要求的意义。纵观我校历届毕业生,不少都是创业者的典范。因而在课堂上适当穿插企业管理的常识,不仅有利开拓学生创业思维,也有利于理解公司各种近乎残酷的规定,对于缓和学生就业初期强烈的抵触心态,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比如:4S店的维修车间是必须随时保持整洁状态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参加工作初期极可能会产生“像个廉价清洁工,在公司一天到晚都是在拖地,学不到一点东西”的抱怨心理。笔者首先从公司管理者的角度跟同学们分析“时刻保持车间整洁”的意义:第一,客户看到我们时刻都保持着车间的整洁后,就会想“连地面都一尘不染,我的车交给他们肯定可以得到细心呵护”,进而产生 “把车交给你们,我放心”的感觉;其二,我们的员工每天都可以在如此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干活,心情定能保持最佳状态,干活质量和效率都能得到大幅提升。然后笔者再根据自己经验分析“真的学不到一点东西吗?”:你学不到东西很可能是你心态没调整好,心里老大不情愿地在拖地,拖拖拉拉浪费时间。其实你的师傅肯定也是希望你能够快速学会更多的东西能够为班组创造更大产值,如果你动作利索,虚心求教,会学不到东西吗?
(3)鼓励学生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我校汽修专业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从事汽车服务业相关工种,拓宽自己就业途径。
但无论学生毕业以后是继续在维修车间从事维修工作,还是进入汽车服务业中的维修接待、索赔、整车或者配件销售、汽车保险等工种,他们都应当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这样才能够承担起工作责任,他们的职业生涯才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也只有这样,他们日后才有机会创造自己在行业的辉煌。
2 制定合理培养方案,培训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
“培养适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是我们职校最基本的培养目标。那么我们制定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时,就必须先调查社会上汽修企业现状如何,他们需要些什么人,需要员工掌握什么样的技能,然后据此制定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先来看看一汽丰田公司统计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很明显的得出结论:虽然现代汽车技术发展很快,但并不等于日常汽车维修工作都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
企业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也是顺应这种业务需求来确立的。它们需要的是:全员能够高效率地完成简单而频繁的维修作业(比如保养、更换正时皮带等),同时也应当有部分技术人员有能力解决少量的高难度技术问题。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因此而确立:训练学生熟练的动手拆装能力,掌握汽车的日常保养、维修技能,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汽车构造特点和维修要点,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使其适应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汽修行业。
丰田公司《TEAM21》培训方案是划分了四个培训级别:STEP1,丰田技术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定期保养);STEP2,专业技术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日常维修);STEP3,诊断技术员(对单一系统故障进行基本诊断);STEP4,诊断技师(对跨系统故障进行高级诊断)。同时根据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建议,学校教育主要做好前两阶基础训练,并使大部分学生参加工作后有基础可以快速成长为诊断技术员或者诊断技师。因此笔者在我校汽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融入丰田公司对其经销店的培训方案的要点,确定自己的教学和实训方案,如表2所示。
现在以“标准化保养作业”实训方案为例,阐述本方案特点。
本“标准化保养作业指导书”以上海PASSAT车型的维修手册为蓝本,并融入一些经销店在标准化作业方面的尝试,因而保证了“指导书”除了满足教育教学目的外,尽量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现对其中过程简单阐述:(1)做好作业前准备。从专用设备、工具和场地的清洁、检查到车型技术资料的查阅,清晰地向学生表明:任何工作的准备工作都必须认真细致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工作效率。(2)进行维修前工作。检查工单,保证工作严格按照工单要求,避免工作纠纷;铺放三件套、翼子板护垫,体现作业过程对车子的爱惜,时刻把“客户第一”的理念落实到作业过程;摆放工作状态牌,方便主管合理协调车间作业。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且无技术含量,但通过模拟真正让学生能体会到企业的作业气氛。(3)车身电器设备。包含了自诊断、灯光和用电器检查、安全气囊、多功能方向盘、保养周期显示的重新调整。这些项目虽多,但均操作简单,因此必须按照保养表格提示逐条进行,不能错不能乱。车外灯光检查时涉及双人操作,双方配合要默契,打手势一方姿势应严守标准。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细心、严守标准、讲究配合的工作习惯。(4)车身外部。包含了车门限位器、锁、销、天窗、雨刮的检查。工作虽简单,但却不可掉以轻心。比如更换雨刮时,雨刮摇臂不可离手高举,否则易打碎前挡玻璃,造成上千元的损失。通过非标准操作举例反面证明标准化操作的必要性。(5)发动机舱。发动机舱内项目较繁乱,除了示范操作要领外还必须反复强调操作注意事项。比如使用蓄电池测试仪检查电压降时应注意触及正负极的先后顺序;检查冷却液浓度时,应注意对仪器的保护。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有条不紊的作业思路,爱护仪器的好习惯。(6)发动机及车身底部。举升车辆,检查发动机及车身底部。仔细检查车身和发动机底部有无漏油漏水现象,各传动部件有无破损、参照技术标准打紧底盘螺栓,更换刹车皮、盘,这些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工作时一丝不苟的态度。(7)车辆退出工位,等待质检。完成上述操作后,车辆退出工位,等待质检(指导老师进行总检)。同时,必须清洁工位,清洁并检点使用过的工具设备。并移交给下一组同学。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积极性高,通过训练,部分学生甚至能在企业限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保养项目内容。另外,从学生课后的反馈来看,学生们一致认为模拟生产的实训教学目的明确,符合社会要求,让人能够产生较强而且持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