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3 03:29:32
导语:在五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结课艺术;多元化;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81-01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句话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同样适用。语文结课成效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时发现,国内近年来虽然有不少关于语文结课策略的研究,但是论述的程度却不够深入。那么,究竟如何有效实现语文多元结课呢?经过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语言概括式结课
语言概括式结课是指在课堂结尾阶段,运用语言概括的方式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这样的结课方式简洁明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晰本节课所学知识。例如,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在课堂结尾阶段,可以这样实现结课:“同学们,经过学习我们已经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课文主要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进行了介绍。介绍的基本顺序是:首先,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其次,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再次,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原始森林及雪山冰川进行细致描写;最后,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进行介绍。”语言概括式结课的优点是简洁明了,可以让学生快速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缺点是:过于枯燥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作业式结课
作业式结课也是语文教师常用的结课方式之一,这样的结课方式主要以布置作业的方式执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经常会采用作业式结课方式,由于处理得当,取得的结课效果也较为显著。例如,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红树林》一课时,可以这样进行结课:“同学们,马上就要下课了。本节课结束后,请你们模仿《红树林》这篇课文的具体写作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对一种植物进行认真观察。在此基础上对该植物进行简要介绍,并深入挖掘该植物所具备的优秀精神,进而对具备这种精神的劳动工作者进行歌颂。第二天将作业交上来。”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就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在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会全部交上自己的作业。作业式结课虽然并无任何新意,是一种传统的结课方式,但是只要将作业的内容进行创新性设计,同样可以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实施作业式结课的过程当中,应对作业内容进行精心设置,不应落于俗套。
三、表演式结课
表演式结课即通过表演的方式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与上述两种结课方式相比,表演式结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里所说的表演可以由学生表演,也可以由教师表演,更可以由师生一起表演。例如,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唱脸谱》一课时,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这样说道:“同学们,经过一节课的学家已经非常疲惫。马上就要下课了,哪位同学会唱《说唱脸谱》这首歌,给大家表演一下。”听说要唱歌,马上就有同学踊跃举手。看到班里举手的同学较多,教师可以顺势说道:“看来会唱这首歌的同学还真不少。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合唱吧。”随即,在整齐划一的歌声当中,本节课顺利结束。表演式结课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同学们的表演欲望,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放松学生身心的重要作用。这样的结课方式不至于让结课落于俗套,可以让语文结课更具艺术性。因此,语文教师如有合适机会应积极采用表演式结课。
四、提问式结课
提问式结课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结课手段之一。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语文教师也可以适时采用提问式结课方式。可以由教师提问,也可以由学生提问,具体情况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说道:“同学们,本节课即将结束。你们心中有什么疑惑可以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帮你解答。”立刻就有同学问道:“老师,为什么这篇课文的名字要叫《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呢?”这时,教师要微笑着说道:“因为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载体,如果没有地球就会失去生存空间,人类也将灭亡。”还有同学问:“既然这样说,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肆意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呢?”对于该问题,教师的回答是:“没错,现在肆意破坏地球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这就需要我们今后积极宣传环保,倡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中来,共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提问式结课的提问内容可以不拘一格,应是开放性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让结课更具吸引力。
五、结束语
事实上,语文结课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四种。相关的结课策略还有很多,如游戏式结课、列表式结课、讨论式结课等。无论采用哪种结课方式,都应该注意的是:结课的内容应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不应信马由缰,无的放矢。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语文结课的理论及实践,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真正提高语文的结课成效。
参考文献:
[1]季春风.妙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黑龙江教育,2015(05).
关键词:复习;实效性;语文学习;积累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复习”这一词语的名词解释是“重复学习学过的知识,使之巩固”。不难理解,根据这一定义进行细分析就可得知:“重复学习”即复习方法,“学过的知识”即复习内容,而“使之巩固”则为预期达到的复习效果。所以,复习方法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何恰当应用复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复习?
一、“分层”法,打好基础知识的基石
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学过的内容,要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一个知识网并运用“分层”复习法,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
1.竖向复习,即按照教材介绍的顺序进行复习
如在复习五年级上册教材时可以按教材的编写顺序一单元、一单元地进行字、词、句、段巩固复习。而将教材中词语盘点中的内容则需要帮助学生画树形图,将重点进行复习巩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脱离平时读、写的训练方法,改用查缺补漏法进行字词的填充复习。
2.横向复习,即将所有内容回归到整体,将教材的基础逐类、逐层进行针对性和条理性的专门训练
如复习五年级下册教材时,可以将本册教材中生字分为会认和会写的两类;而词可以分为ABB、AABB、ABAC进行复习;还可以将词分类别复习。如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填字组词、一字组多词、换偏旁组词、添偏旁组词、照样子写词语、选择近义词填空、写出带有数字的词语、写出有相反意思的词语等……同时要在复习中加大复习的难度,在加深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扩大语文字、词、句、段的专类积累。
3.阶段复习
如我根据复习的时间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五天左右,第一阶段我安排语文基础知识的单项复习,第二阶段我安排阅读和习作的复习,第三阶段我安排的是单元综合和模拟综合的测试,第四阶段我安排的是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二、“日积月累”法,做好课外知识的补充
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语文知识平时积累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平时就将积累本、积累卡带在身边,随时记录新知识,做到时时刻刻学语文。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可以在复习时,整理本学期积累的语文知识来给教材进行补充。如我在复习人教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叩开诗歌的大门”时,让学生在积累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让学生给诗根据内容、题材、作者分类,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将积累的诗词名篇进行“积累点评”“积累对对碰”的形式,将本册教材中诗歌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
在学习中积累,积累中学习,逐渐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三、“空想”法,用好大脑练习记忆
“空想”复习法其实就是回忆法,不用动笔练习背诵积累。这种复习方法同盯着课本死记硬背相比,所用时间更少,但是却更容易找到记忆中的“盲点”。在回忆难以为继时,翻开课本,那么这一段知识对神经元的刺激就非常强烈,因而也就容易刻入头脑
中。如果单纯地要求学生大声背诵,究竟背诵的效果怎样不能只用写来代替,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复习时,常常会采用“空想”复习法来帮助学生背诵。如我在复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时,让学生在头脑中将需要背诵的课文在头脑中形成想象记忆,然后采取不同形式的背诵,如指名背诵、小组背诵、接力背诵、男女生背诵等形式让学生将课文进行复习,使平时的用嘴背诵、用笔检查背诵转换形式变成充分利用大脑记忆背诵。
四、“分散”复习法,选好复习的时间段
每个人都有遗忘曲线之说,复习不一定非要在期末时再进行复习。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能在学习的一段时间后再返回来复习巩固,中间可以间隔几天、几个星期,反复几次进行。如:(1)我将每日积累,周末反馈汇报的形式进行了改变,调动学生主动展示积累的积极性。我借鉴了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观念,让学生自主选择要积累的内容,即“营养自助”复习,根据自己平时知识上的漏洞,找出适应自己的方法和需求。(2)两天开展一次小组交流。交流自助餐的笔记,小组里谈谈收获和体会。(3)每周评选一次“最佳配餐师”。评比谁的复习内容最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采用的复习方法比较科学。由于平时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学习的机会不均匀,出现了知识上的差异,学生的自我监控的能力也是不平衡的。教师要尽量协调好学生自我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自主;搜集;整合;信息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课程形式由于它的先天优势也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老师甚至并未真正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只是走过场――一两节课带过而已。鲜有综合性学习的课也绝大多数是“成果展示课”。而其展示的所谓成果往往是经过教师精心导演、学生反复演练的一个个“节目”。
那么,如何让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充盈、丰满起来呢?本人结合我们教研组的研讨课《走进信息技术》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困惑时牢牢追索
事实上,接触过五六年级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老师知道,整整一单元的内容,十多个教时的教学安排,怎么安排教材内容?怎样让学生开展有效地活动?怎样把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起来?怎样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评价?一系列的困惑经常会困扰着我们。
我们五年级教研组作为学校展示,研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技术》。在接到任务的时候我们组所有成员,认真地思考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思路,最终终于决定展示两堂课――启动课和阅读材料指导拓展课。初案形成后,我们继续在组内讨论并一边修改教案。在试教后,我们不约而同地发现,由于忽视,启动课上没有突破的“信息”“信息渠道”两个定义,在后来一堂的交流拓展时问题就出来了。我们让学生在启动课后进行调查。但在第二课时交流反馈时,却发现:学生获得的信息范围狭窄,大多局限于新闻;有的学生不明白什么叫信息,获得的渠道也很狭窄。……于是我们又“顺藤摸瓜”,把启动课的导入重点放在“信息”“信息渠道”方面,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整个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效。
于是我们先让学生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在学生全部提问后,再通过学生互相解决互相补充,一个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事实上,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则是,活动过程中的每一步教师要清楚地告诉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那么就需要教师对整个内容没有任何困惑,精心设计学习环节,指导学生理清活动思路,进行有效地综合性学习。
失败时苦苦追寻
“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而其最终的目的也无非是为学生的终生生活服务”。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预期目标。此时我们的学生就此一蹶不振,因此,我们要通过综合性学习来提高学生“防风险”的能力。比如本次活动中在详细分析了教材中的两个研究报告后,我们开始确定选题进行自己的调研,然后开始指导学生写研究报告。以下是学生第一次写的:
研究报告
我写这篇调研报告是因为我们班的近视人数正在逐渐上升,我想要了解我们班的近视人数为什么会快速上升。
1.询问我们班近视的人,他们近视的原因在哪,或者去询问我们班近视的人的父母。
2.上网寻找有关别人的近视原因。
3.寻找近视人群上升的趋势图。
结论:我发现我们班近视的人是因为长期在电脑和电视前趴着,我建议电脑和电视有时是可以用来放松,但不可长时间在电脑和电视上玩。
初一看,也蛮像回事情的。但再细看,就知道学生其实不用实践就可以写这报告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于是我又找来了大量的资料并再次进行详细指导――比较、对比、分析。此时很多学生静下心来对自己的研究报告作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最后的研究报告就有血有肉了,而且学生也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上面的报告经过修改也变了样了:
关于我班近视发病率的调查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升入五年级后,视力明显减退,也听很多同学说有类似的情况。那么全班到底有多少学生和我一样患上了近视呢?好奇心促使我对近视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学生近视人数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A.上网找相关资料。
B.采访近视的同学和家长(在家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C.查阅健康卡。
D.查阅书籍、报刊。
三、调查过程
1.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情况,了解到小学生近视率为23.4%,中学生为47.3%,大学生为74.9%。
2.通过查阅书籍,知道中国是近视大国,患近视的约有4亿人。
3.通过采访、调查近视的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内容等,近视的学生一般做作业姿势不对,或比较喜欢看电视,玩电脑。
4.通过查阅健康卡,了解全班学生的近视率。本班有39人,近视人有20人,近视率49.9%,一年级时是10%,三年级时是25%。
四、结论
1.从表格中可以知道,大学生的近视率是很高的。五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明显上升,随着年级的提高,作业量的提高,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2.预防近视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还为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因为我们的近视,让他们很担心,所以,让我们一起保护眼睛吧!
3.近视的发生很多是自己用眼不当,做作业姿势不对,用眼太多。
成功时紧紧追击
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综合性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活动中一定要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成功的经验,促进活动方式和思考能力的升华。如,在进行“电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时,虽然学生初次辩论,可他们准备得非常充分,那架势真的挺让人佩服。此时我真切地体会到“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综合性学习过程理应由学生自己控制,活动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资料应由学生自己搜集和整理,成果展示的内容和形式应由学生自己确定,总结、反思和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综合性学习的表现形态不是先于活动的开展而存在,而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因此,学生作为活动的开发者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构这一课程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关注活动中自己的感受、收获、失败,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这样综合性学习就会有血有肉,就能日益丰满起来,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一、
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为新的部编版教材,共有八个单元。主要有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要注重传授给学生多样的阅读方法,让课文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00个生字及词语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00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的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发言时要控制时间,讨论小姐要总结异同之处。
(3)讲清楚故事细节,讲故事时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5)分条讲述,把推荐一本书的理由讲清楚,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阅读有一定的速度,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初步了解课文,学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5)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6)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7)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8)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好处。
(9)积累优美词句,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4)能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5)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突出重点。
(6)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三、教学措施:
1
.努力钻研教材,分清教读课和自读课,依据课文内容、文体和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课的特点和重点。
2.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重视阅读方法与阅读速度的培养。
3.采用“1+X”方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4.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单元整理是根据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将教学中积累的内容汇总起来。日常的积累和拓展如同是散落在沙滩上的一粒粒珍珠,通过单元整理,把一粒粒珍珠串起来,让知识点犹如一串美丽的项链一般在学生心目中闪闪发亮,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更加明确积累的内容和方法,并在巩固和积累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因为这串美丽的项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串成的,所以,他们的所得会更加深入和透彻,并从收获中获得学习语文的快乐。大家都知道,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果语文教师都能如此有心,那我想帮助学生串成的将不再会是一串串的项链,恐怕是他们能傲立于人前,行走天下的工具了。所以,我认为单元整理课非常有必要。我在教四年级时就开始进行这类课型的研讨,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进行设计。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搭石》以小见大写法的研讨。
没有理论指导的课堂是经不起推敲和研究的,所以,教师设计每堂课都要有教育理念的支撑,而最好的理论基础就是语文课程标准。
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之时就依照了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便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积累,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表现为阅读、习作、表达能力,而且还有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第二依照的是阶段目标。五、六年级是第三学段,学段中关于阅读的目标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方法,诵读优秀诗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第三依照的是本组单元的教学目标。整体关照本组课文的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各不相同,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是事情表达出来的;通过读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基于此,我对本课设计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单元内容,体会情感,进行复结。
2.积累诗句文章,揣摩写法,尝试运用。
这两个目标涵盖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为完成这两个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结。此环节就是让学生整体地去把握内容,体会情感,总结写作方法,把本单元的整组文章进行复结。每个单元都需要我们去系统地整理,把学到的知识点系统化。
二、回顾与欣赏。在此环节,我把原来学生积累的古诗重新组合,让他们学会体会情感的同时再去体会写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加深对诗歌的认识。“温故而知新”,欣赏就是拓展,也就是举一反三,将学生的视野推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是相等的,学生的生活有多宽,语文的学习内容就有多广。
我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内容、情感、方法,注重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如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注重评价能力的培养,表达方法的总结与概括;同时注重方法的选择,如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总结写作表达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采用的方法就是读、悟、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情,带着感悟提高阅读。
三、积累运用。我们的语文学习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学习也就是把语言思维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方法运用起来,所培养的能力展现出来,我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及时有效地把所学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我校原属于厂办子弟校,2005年企业与学校分离,开始归属于长春市教育局。当时学校状况是校舍陈旧,教师观念相对比较落后,无论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办学理念上,我校都与其他市属学校有一定的差距。面临严酷的竞争,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所以,我校本着“科研兴校”的理念,开始走上了以科研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
1.小课题来源
2006年“十一五”课题立项,为了改变当时科研与教学两层皮的问题,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都要根据学校的主导课题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将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组内教师在子课题的研究中都承担相应的任务,这是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最初尝试。比如主导课题“中小学过渡期衔接教育的研究”要求六七年级教师从学科教学、学生管理、学生德育、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衔接研究,六七年级教师选题如下:
六七年级学生自主管理方式衔接的研究;六七年级(语文)学科知识衔接的研究;六七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衔接的研究。另一主导课题“小学生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在教学评价方面分学科、分年段分配任务,数、语、外、音、美、体六大学科教师参与了课题的研究,以数学学科为例,低年段数学教师选题有以下几个:低年段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探索;低年段数学课堂学生自评方式的探索;低年段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探索。
学校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相应的任务,有些老教师觉得独立承担有困难,就与同年段教师共选一个主题进行研究。
2.研究过程
学校要求同学科教师每周都要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是同学科同年级老师在一起,探讨每一章节教学内容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集体教研是整个学部同学科教师在一起,以学科主题研讨和教研课两种形式为主,将教师在日常教学和课题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讨主题,以课例的形式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由学科组再次组织课例展示并研讨,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古诗在中学再次出现,比如:《浣溪沙》《龟虽寿》《观沧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滁州西涧》《登幽州台歌》《春望》等。在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内容统一编排,那么,教科书知识重复出现其编排的意图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尺度,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整合与拓展。基于此,在中小学知识衔接研究中,语文教师将“古诗教学的衔接研究”作为学期研讨主题。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互看教材、课标,研究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年级古诗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学生将达到什么目标。然后,根据不同的年段目标对该年段古诗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将问题集中在教研会上进行讨论研究,确定同一首古诗在小学、中学不同的教学重点、形式、衔接的关键,在具体操作中及时收集资料,逐个问题破解,不断总结经验,并选择典型课例进行对比观摩,最后形成中小学古诗衔接教学模式。
以《春望》为例,其在五上教科书与七下教科书中同时出现。经过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研究,确定了《春望》这首诗在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五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重点在于识写生字,理解与感悟诗情,朗读背诵诗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这样的要求就很容易达成,所以要重点放在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感的理解上。教师在教学时,将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为课堂拓展内容,让学生从作者的这两首诗中更加透彻地领会诗人的爱国情感,一悲一喜,把一个爱国诗人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七年级下册学习《春望》的时候,首先就是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对这首诗已经了解诗意、初步感悟诗情的情况,确定七年下《春望》教学目标,重点就在于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领略诗情,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拓展内容应该更宽,除了对杜甫的爱国诗篇进行赏析、品味外,还要以诗歌、短文等不同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真正地学语文、用语文。
3.成果形式
在学科组的集体教研当中,教师实实在在对问题进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位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思想观念都有很大的转变,研究意识与研究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小课题成果以课例、叙事、案例、论文、校本教材、评价工具等不同形式呈现,学校收集教师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文章,制作了案例集、论文集,以记录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理念与行为的不断变化。
校本教材方面如语文学科王伟老师主编的《偏旁部首情节识字》,语文教师共同编撰《诵千古美文 做少年君子》,英语教师分年段编撰的《每日一句快乐英语》,数学教师编撰的《天天动脑我聪明》等。
评价工具主要有各年段各学科课堂评价表、评价栏、评价标准等。
二、深入研究,规范管理
在对小课题初步探索阶段的总结中发现,一些教师对小课题研究方法还不得要领,对小课题的研究缺少深度,在管理上也有很多的不规范之处,因此,学校从2009年开始,加大研究力度,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小课题研究过程。
一、丰富教材内容,拓展“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口语交际内容的安排,体现了由低到高的梯度要求和由简单到复杂的坡度安排。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依据。但其缺点是内容安排及要求都比较简单,而且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施教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实、拓展教材的内容,有效搭建生与生、师与生双向互动交流的平台。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教材的提示是:你身边有哪些小动物,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如果简单地按教材提示安排口语交际活动,就可能演变成无趣的一问一答式。笔者这样创设情境:第一步,“撒鱼饵”――带一只小兔子让学生观察,并介绍小兔子最爱和了解它的人交朋友;第二步,“放长线”――同桌一起说说小兔子的特点,比一比谁说得好;第三步,采访说,没养过兔子的同学采访养过兔子的同学,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养的,从中学养兔子的经验知识;第四步,自由说,从说小兔子拓展到说其他小动物。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还为每个学生铺设表达的路径,提供表达的机会,促使学生“说”的内容更具体、丰富,“说”的形式更多样、有趣。
二、立足生活实践,体验“说”
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使学生在喜欢说的基础上,明确说什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于永正老师在一年级“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一课中,巧妙地借助班主任角色,创设一个情境:家里来客人,买蔬菜、水果准备招待。上课铃响了,这些东西没来得及送到办公室,就带到了教室。接下来,他把篮子里的蔬菜水果一一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后说,他家来了客人,他买了什么东西招待。整节课充满生活情趣,学生兴趣盎然。 受于老师的启发,笔者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口语交际“劝说”时,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两个学生表演卫生委员检查班级卫生,发现一名正在看书的男生脚下有纸屑,卫生委员让该生捡纸屑,该生十分不满,与卫生委员发生争执。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话题引领下,把观察与交流巧妙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又如“三八”妇女节前夕让学生采访家长,请家长说说古今中外的女豪杰,把采访中了解到的知识在晨会的“新闻会”上进行介绍。另外还可以设计问路、购物、借书、还书、打电话、传话等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交流,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丰富生活经验,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善用多媒体,模仿“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选择和利用合适的信息源,让学生阅读、观看、理解、分析、判断,逐步培养学生的陈述、说明、辩论、模仿的能力,培养与人交往能尊重理解对方,与人交谈有条理、注意语言美的和谐交流态度。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的口语交际“感谢和安慰”,笔者模仿QQ漂流瓶,创设了“心情漂流瓶”的交际情境。课前将同学们写好的“心情漂流瓶”打乱顺序,提前放到学生的抽屉里,让拿到“漂流瓶”的同学相机写上安慰的话,然后让“漂流瓶”漂到下一位同学。“漂流瓶”漂流三站后,再回到起点,由最后一站的同学和起点站的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这个情境与时代接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喜闻乐见,乐于交流,乐于表达。除此之外,电视媒体“新闻袋袋裤”“大仓库”“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等节目都可作为口语交际模仿的情境。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主持人、嘉宾和观众,讨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和学生关系密切的难点问题。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讨论、交流,并能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高了交际的兴趣和表达的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立足课堂,训练“说”
新课标新增了“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这个要求。课堂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战场,在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表演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学习创造性地组织语言、表达交流。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的爱”,可以这样设计:如果你是刘明明或者冯刚,会怎么与父母交流?同桌合作,选择其中一例,先想一想:这个同学该怎么说?而后分好角色,演一演母子或父子俩的对话。学生练习后,有代表性地选择一至二组同桌,组织班级交流评价。这样用表演作为口语交际的“燃引点”,由“情境创设”过渡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效果良好。此外,结合阅读教学,笔者还设计了一些交谈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如教学《长城》,以“话说长城”为题,让学生扮演节目主持人,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长城知识。教学《桂林山水》《鸟的天堂》《草原》《记金华双龙洞》这些写景的课文,让学生扮导游和游客,“导游”介绍这些景物的特点,“游客”针对景点的特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五、组织竞赛活动,评价“说”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信号灯,它引导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和进程。老子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着眼于大处,着力于小处,依据教材特点和年龄特点,贴近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学习需要,制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如,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西门豹》的教学目标:1.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精妙。3. 感受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这样,教学目标简明扼要,才能让学生围绕重点内容进行有指向性的学习。
二、处理文本有度
1. 学会取舍。教材中课文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可讲可学的知识太多,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教师首先要站在教学目标处与文本对话,弄清课文所承载的任务:是借助课文识字的,就淡化对课文的讲解;是感悟事理的,就在朗读上下功夫;是为突出写作方法的就在品析上下功夫;课文太长就抓住重点句段长文短教……总之,教师要在研读中找可为之处,舍弃不为之处。例如,长春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快乐王子》一课课文非常长,教学重点是“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教师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学习,忽略与教学重点联系不紧密的内容。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教师的取舍应以学生熟读课文为基础,只有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才可以抓重点词句进行重锤敲击,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2. 把握起点。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了解他们对新的学习所具备的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如长春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山村》一课,如果教师按其目标要求去引导学生认识“一”到“十”这十个字,那就是在耗费学生的时间,课堂教学就是无效教学,如果教师把重心放在书写指导,让学生把熟字书写漂亮,把握好这个度,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实效。
三、简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切实落实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表达运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1. 善于“理线”。这里的“线”是指课堂教学的主脉络,对课堂教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阅读课中的“线”可以是行文线索,也可以是文章中心,教师要拎着这根主线展开研读,定位主脉络,关注分支的延伸。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西门豹》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办法巧妙在哪里”这个问题展开研读。学生就会抓住文章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进行深入的体会和思考,围绕教学重点内容最终达成目标。
识字课上也可以进行“理线”。这个“线”就是抓住字的音、形、义展开训练。发挥拼音的工具性,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用简便有效的方法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或用常用词说句话、写句话来理解字义,这是识字课堂教学中非常清晰的脉络流程。拎着这根主线,教师就可以扎扎实实地落实听说读写训练了。
2. 重视朗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重视朗读,就应让读来承载我们的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最终达标。语文课堂上的读应带有明确的任务:自由读读通语句过字词关,默读读出内涵过理解关,有感情朗读读出感悟过取向关。
文章的妙处尽在文章里,而不在教者的口头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字字清晰、语调抑扬,使静态的书面语言“活化”起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的表象,从而内化为内部言语,为转化为书面语言和口语作积累。另外,教师还应关注全体,不应让朗读成为个别学生的精彩表演,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张开嘴巴,都发出声音,都走进文本。
四、加强有效对话
课堂上的对话是师生间借助语言进行的一种思维相互转化,是对话主体心灵层面上的相互回应,也是教学活动中最具普遍意义的方式之一。如何开展有效对话呢?
1. 营造师生对话的氛围。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解读,让学生感到自己能在思维上创造价值,体验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与成功,这样才能为师生对话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还需要教师的语言有温度。这个温度表现在有针对性的表扬、适时的鼓励、润物无声的点拨、生动鲜活的示范这种没有阻碍,共同敞开心扉,传递知识、交流情感体验的过程,必然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还应掌握启发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话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生活阅历有限,其在作文写作中内容较平淡,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生作文的写作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主要以生活、积累、表达、评价等几方面,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教学模式 探索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这自古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作文写作不像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公理、定理、公式,它没有一定的章法可以参考。写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笔写作能力,学生达到可以写一些短文、片段的目的,且它是一个语文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作文写作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将学生从“有形”的作文写作中提高到“无形”的挥笔自如的状态。
一、从生活中感悟作文写作过程
生活,它是任何写作的基础,任何写作脱离了生活则会显得空泛无味,它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如果学生不注重体味这个“素材库”,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则很难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生活即写作素材,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且充满各种的奇妙想法,这些生活经历均是作文写作的内容。例如,在街头玩耍的经历,访亲过程、感受,生病的痛与吃药的苦等等均可以放在自己的作文写作中。
此外,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观看一些贴近生活助人为乐的小视频,然后让学生写一些观后感受,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的束缚。
二、在积累中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作文写作即学生内心世界情感、感受的文字表达,因此,学生心中积累丰富的情感,则定会下笔如有神,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内心世界。
例如,在苏教版的五年级上册《黄果山瀑布》一文讲解中,教师应该注重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描写景物的生动的词语,从而让学生体会出如此气壮山河的瀑布,作者是采用哪几个词语,并运用怎样的描法展现出来的呢?
学生从文中找出这些传神的词语,并摘抄到自己的总结本中,如描写瀑布神态的词语有“雄奇壮阔”“雄、奇、险、秀”“一溪悬捣,万练飞空” “飞流直下”“雪映川霞”“争奇斗艳”“各显神采”等,并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词语,不仅加深了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还为作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三、在表达中提高写作描述能力
在小学作文写作中,教师常有这样的抱怨:学生写出的文章没有什么内容,没有真实的表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那么如何在学生写作时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呢?这需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可以真实、勇于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师恩难忘》一文中: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临近的乡村小学读书”“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有一年我回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的向他敬礼”。
教师在几句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现在也正在读小学,以后好多年可能会在回乡的路上遇见曾经教过你们的老师,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也像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问好呢,你们又从这几句话中学到些什么?
学生甲:我觉得老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第二父母,是他教会了我们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所以无论我们走多远、长多大,都不能忘记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作者多年后回乡,见到曾经教育自己而今已拄杖的老师,还恭恭敬敬地向老师敬礼,他这种不忘老师的教育之恩的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位学生学习。
教师:同学说的真好,而且你今天的表达也非常得体。无论做人还是做文章,都要永远不忘曾经教育自己恩师。
通过学生对真实故事感受的表述,不仅提高了作文写作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忘恩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零零后的叛逆行为。
四、从作文评价中提升写作技巧
众所周知,学生的作文是给与别人看的,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写作的文章得到一定认可。因此,教师对学生文章进行合适的评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内心对于作文写作的兴趣,并可以起到作文写作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大禹治水》一文讲解之后,教师针对这几个句子:“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他两条腿上小腿的毛全部磨光了。小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得了严重的腿病……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即使是这么艰难,他还是拄着拐棍……坚持走遍了这千山万水。”让学生写一百字的感悟。
学生在写作中有这样的感悟:大禹为了乡亲的生命安危,在治理洪水几十年中,即使从家门口走过,都不曾进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妻儿;腿上划出血痕,也不曾放弃。我为他这种坚贞不渝,有决心、有毅力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来。
教师评价:深刻、独到,并体会到将坚持精神运用到学习中,值得鼓励!
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写作中,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生活、积累、表达、评价教学模式运用到学生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