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22:49:34
导语:在电脑艺术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目前,我国将电脑艺术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呢?他们的就业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因此我借鉴许多前辈的优秀经验和观点阐述了我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趋向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训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设计的流程和制作工艺。而我们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希望。因此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专业必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落实,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又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设计作品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无论从排版到字体设计还是到图形图像处理上,都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电脑艺术设计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技法上,还从设计师的初步定稿到对整体设计的控制、印刷制版以及和客户的沟通,都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繁复的制作工作。电脑艺术设计给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使得广告设计、报纸设计、杂志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更具有多元性。走在喧嚣的都市,放眼过去都是色彩斑斓的各种海报和形色各异的各类广告,比如服饰、小商品、房地产、招生、饮料、计算机、电影海报等等,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海报,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某一特定商业活动进行商业推销的制胜法宝。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有好的销售,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到处进行广告宣传,为了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将广告贴到人口流动比较大,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制作精美而又有创意的画面成为各大商家首选。过去,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总是被嘲笑,老外戏称咱们中国的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现在,由于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我们产品包装外观的设计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包装内在质量也得到空前的提高,减少了由于不美观外包装和包装质量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基本上改变了“一类产品,二类包装。三类价格”的旧貌。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并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后,便以其独特的语言给平面设计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平面广告的创造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三、电脑艺术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已普及到亿万家庭,网络广告逐渐成为网络上的热点,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广告主都对其充满冀望。网络广告作为所有网站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而网站的点击率和浏览人群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依据。因此网站要吸引多的浏览人群和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个精美的网站,于是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网站的建设和设计制作。
当前,我国还基本处于广告设计人员与网页制作人员相脱节的状态,即广告设计人员不懂制作网页的知识,网页制作人员欠缺广告专业知识,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好符合其需要。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正好可以把握好这样一个契机。
四、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已经运用了较长的时间。建筑学上许多的传统理论通过电脑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随着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能通过高度复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和创作。
每个建筑方案在设计以及宣传等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一种是建筑设计图及效果图。另一种是实体模型,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到细节表现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且制作成本高,不易流动展示。效果图则可以很好克服以上缺点。而运用电脑技术制作的效果图则更胜一筹。因此,电脑建筑效果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建筑设计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很多房地产商的广告中更是随处可见。论文毕业论文
五、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设计软件的操作就可以作设计。许多设计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更是明文列出须应聘人员有几年的美术功底。会操作哪几个电脑设计软件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产生了就业的误导。
其次,从课堂教学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教学只停留在老师课堂教,学生课下做练习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基本都是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软件课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要。这使得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是学生学习只寄托在课堂,只停留在课本的实例制作,课后不愿去学习新的知识,缺乏尝试精神,这使得学生学与用和市场完全脱节,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好商业化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
因此,中国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一线设计师等,建立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并要求学习的教师参与其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上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电脑软件课,同时也需要导入一些商业案例进行教学和研究,引入商业项目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将来要做的工作,并且让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和设计公司实习,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六、专业人才需求及特点
(一)人才需求概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毕业于电脑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首选上海、北京、广东,其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再次是东西部地区。涉及的企业以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形式企业为主。该专业目前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1000元月左右薪金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大致底薪。
就业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需要具有新知识、高技能、综合素质和良好品质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
(二)人才需求特点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征,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管理人才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制作应用型人才
。在经过三至四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训后,学生毕业时理论知识在适度、够用的前提下,重点是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七、专业培养及就业趋向
(一1专业领域职业岗位
广告公司的广告设计师、美术指导、策划、绘图员;室内设计公司的室内设计师、CAD出图员;展示设计公司的展示设计师、陈列设计师、企业宣传部门设计人员、策划人员;出版社的平面设计人员、插图公司插图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部产品包装设计师。
(二)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广告公司、艺术设计公司、各类企业、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次要就业岗位: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其他就业岗位:企业宣传部门、出版社、插图公司、建筑设计院、企业产品开发部、教育部门、自主创业。
(三)知识结构培养
1、平面创作能力、企业形象设计能力、房地产广告设计能力、网页设计的能力、室内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能力的培养,熟练地掌握各种平面设计软件。熟悉设计类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知识;2、具有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和手绘POP的能力:3、掌握广告创作的各种表现技法,具备企业策划和广告策划能力;4、熟悉运用室内设计的各种软件;5、熟悉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报纸广告、户外媒体广告等平面设计知识;6、熟练掌握FLASH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FLASH动画广告的设计和制作,具备网络广告设计能力;7、熟练掌握3DMAX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室内外效果图和展示设计效果图的制作表达;8、掌握建筑室内外的表现与应用知识;9、掌握印刷排版知识和印前印后知识;10、对纸张有一定的了解。
(四)基本素质培养
1、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实际意义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很快,但对电脑艺术设计的内容方法认知还不够深入,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具体相关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甚少,在设计时尚化发展的今天容易被忽视,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角度,在理论上系统的研究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也不多见。电脑平面设计课程,许多高等院校和社会教育机构都有开设,其主要内容是以国外电脑软件如PHOTOSHOP、PAGEMAKER等课程教学为主,并穿插理论教学,早在1995首都师大就将电脑设计课程引入教学,1999年以后各高校相继开设,但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以讲授平面设计软件的工具、菜单、命令为主,然后再进行案例制作。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严谨、逻辑顺序较强,但缺少目的性和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意识、创新教学观念的加强,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在各高校及社会教育机构已相继展开。
电脑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部分,是设计与科技发展的产物,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具有特殊的独立性,这门课程在高等院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同样也是服装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研究和更新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能够在电脑软件操作和运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展示传统文化特征,注重教与学的结果,能够让学生不仅仅熟练掌握电脑软件,同时能够在学习中看到作品成果,从不同模块的学习实践体验中,获得实战经验,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起到实际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艺术设计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脑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突出设计本身固有的实用性,把电脑平面设计教学与具体的实际设计领域相结合,使教学的目的性更强,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2.对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较强,单从讲解软件的工具、菜单、命令到实例练习的传统教育方式,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按照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自顶向下逐层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单项功能,所有的模块按实际设计的要求方法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通过对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方式的改变,使课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有效地加强。同时结合本专业、地区的特色,制作成品的设计研发,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所学设计内容有目的的应用到服装、饰品、服装海报、手提袋、品牌宣传上面。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软件工具的运用,还要将设计理念通过软件体现出来,最后将效果图制作成现实的成品。
3对教学单元模块内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电脑平面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是学习工具、命令工具、命令熟练掌握根据工具、命令的特点进行案例制作,这样的讲授使学生学习时常处于被动状态,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也不强。经过系统的模块化教学划分,每个模块的任务目的更加明确,带着任务学习使教学的目的更加清晰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增强。每个模块从具体案例的分析开始,让我们始终带着如何实现案例的效果进行学习,从单纯的讲授到带着设计任务有目的的讲授练习,使学习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时更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际设计的应对能力。
4.对教学单元模块内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从传统的单纯软件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实例演示转变为:项目设定案例分析实例演示具体的工具命令讲解。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使课程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更易理解和掌握,能抓住学习的重点。
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程的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加强,使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提高,为艺术设计专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伟,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和模式的构建研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8月
[2]农娟,浅谈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2002年S1期
[3]沈涵 ,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 年29期
[4]夏建勋,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与学,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1.明确建设目标、理清发展思路
根据专业实际,我校确定本专业建设目标为:“适应南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雨花软件产业,依托本土资源和现有专业平台,以平面设计和包装设计为主要方向,对接区域经济,及时进行专业转型升级,拓展动漫游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新的专业方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艺术+技术’的美术设计复合型专门人才。”
2.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广泛调研
为了使专业设置能有效对接区域内软件特色产业,我们聘请了多家相关公司的负责人和高校的专业人士,组成了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还建立了工作团队。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为专业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市场参照。
3.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实训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首先致力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我校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苹果机房。又与丹麦艾司科公司新加坡分公司合作,投入120多万元购置了包装设计软件和KONGSBERG盒样机,该套软件和设备在包装设计领域属于国际领先水平。新建了多个电脑机房和一个数码设计制作室,针对市场需求,添置了3D打印设备。建立了动漫游戏专家工作室,配备了符合企业标准的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先进设备,构建对接职业岗位的校园文化,将企业专家和企业技术引进教学,真正形成了“校企双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为了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作品的展览、交流、学习、赏析的辐射功能,近年又投资新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雅艺轩”艺术展厅,将“雅艺轩”展厅办成了独具特色的凸显学生岗位技艺成果展示的佳苑圣地。
其次,我们还着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坚持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把实训教学延伸到企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去,先后与南京恒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雅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南京波波魔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苏旗广告发展有限公司、南京艺德源数字媒体有限公司、南京原力数字媒体公司、南京唯晶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完美动力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提供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4.对接区域经济,专业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雨花软件谷的区域经济优势,结合未来十年中国(南京)软件谷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在专业名称保有的基础上,新增游戏动漫专业方向。在学生学历教育时段,与雷镀职业教育、江苏万和、达内IT、北大青鸟、艺德源动漫合作开发课程,开设“软件名企定制班”、“艺德源数字游戏美术定制班”,为企业订单培养游戏软件专业人才,实现对该专业的转型升级,直接服务雨花软件企业。
5.强化师资培训,打造一流队伍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保障,为了打造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技术专的教师队伍,学校认真制定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主要做法有:
(1)人才引进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相结合。
近年来,我校引进了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3名,大大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这3名教师均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我校还鼓励在职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历(硕士学位)提高进修和国内外各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前,我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专任教师7人,研究生学历4人,占57%;在职攻读研究生2人,占29%,本科2人,占29%。专任专业教师中高级教师2人,高级讲师1人,讲师1人。2010年至今,专任专业教师全部参加过省市级骨干教师和本专业技能培训,其中2人参加过新加坡和加拿大专业技术培训,2人参加国家级培训,1人正在参加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培训。所有专任专业教师均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其中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比例为100%,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比例为86%,“双师型”专任专业教师比例为71%。
(2)校企合作与技能锻造相结合。
一方面大力引进学者、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才到校指导课程设置,教学,开设讲座,为专业建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进源头活水;一方面坚持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顶岗实践,让老师们不断将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应用到教学当中,为培养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做好铺垫,保证技能教学的高质量运行。
(3)团队建设与“1234”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相结合。
团队建设是新形势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形式,该专业从“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效果反馈、强化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大力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把教学团队建设和学校“1234”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相结合。通过加入1个组织,即“青年教师学习会”;制定2项规划,即“学校培养规划”和“个人发展规划”;实施“三大工程”,即有效实施的“青蓝工程”、大力推进的“双师工程”、梯度培养的“名师工程”。以此为抓手,带动与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整体提高,充分彰显了“全视野、零距离、现代化、高关联、特色化”的新形势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新的命题和发展高度。
6.注重课题引领、产学研相结合
“十一五”期间,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就以全国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研究》和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为引领,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实施,并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水平也显著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果正在进行运用和推广。十二五期间,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该专业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与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制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该专业又在“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上,申报立项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立项课题《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和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旨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围绕“工作岗位”打破学科界限,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为区域经济培养艺术优秀设计人才再谱写新的篇章。
7.立足工作岗位,开发校本课程
根据“突出主干课程,强化技能训练,注重实践应用”的课程改革方针,我们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不断强化课程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有效机制,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8.抓实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加强校企深度,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综合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础教学和项目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1)将教学由课堂走向课外,开放教学内容。
从2011年起,该专业开设了艺术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分别于2011年6月和2012年10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美术写景圣地---婺源和松阳,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寻艺婺源”、“寻艺松阳”写生实践活动,将课堂搬到了美丽的山水之间。让学生完成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观察、认识、表现……有效提升写生水平。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顶岗见习,熟悉岗位技能。
每年,该专业都会安排学生定岗见习活动。同学们在见习期间,大多经历了初期的忐忑、中期的适应、后期的乏味、最终的感悟四个心理过程。了解了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动态和最新工艺,为今后走上社会与用人单位实行无缝对接打下良好基础。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悉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能力。
(3)强化毕业设计,检验教学效能。
毕业设计是指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和技术,有一定创建地做出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从教学形式上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相似,但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业务要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严格的、综合的能力训练。它更强调结合生产,具有实用性。它是对学习成绩的总的检查,对改进教学工作起反馈、调控作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将课堂所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设计出了或素朴典雅或庄重大气或清新自然或时尚前卫的作品。学校聘请行业专家参加学生毕业设计展并印刷设计画册,设计展和画册体现出学生们创新的理念,纯熟的技法,体现出时代性和创新性,是对专业建设成效的最好检验。
9.抓实“五课”教研、竞赛与常规并行
教师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为抓手,制定切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五课”教研工作方案,开展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五课教研活动,并定期举行活力课堂和振兴课堂教学大赛,将校本培训常规化、制度化。在此基础上,有效对接校、市、省三级“两课”评比活动,扎实抓好信息化教学大赛,并将两课评比常规化常态化。以此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将技能大赛真正惠及到每一位学生,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该专业成立了艺术综合班,实现了技能竞赛与专业技能提升有机结合。另外,该专业还将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书画比赛、平面设计大赛等常规化常态化,以此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热情,发挥以竞赛促进常规学习的功能。
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1.专业建设凸显特色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两次被确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目前该专业又挂牌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来对接雨花软件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校对该专业适时进行了专业的转型升级。在原有的专业方向上又新拓展了“动漫游戏”方向,已完成与江苏万和、达内IT、北大青鸟、艺德源动漫等公司的订单式培养方案,陆续进行一期的培训,实现本校学生和软件社会培训相结合的目标。力争5年内培养、培训5000人次,实际落地就业达3000-4000人的规模,并逐步丰富、完善软件培训项目,充实培训资源,打造软件培训品牌。2012年暑期我校以软件与区域经济结合在全市职教系统进行了交流发言。
2.课程改革硕果累累
注重校企合作,基于学生核心竞争力,从实际应用出发,以“任务”为引领,开发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做到了“人无我有”、“人优我特”,成为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开发的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凸显岗位需求,实用、适用、示范,为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寻找了较为恰切的课程载体。
(1)《素描技法》:针对原有课程“素描”与岗位技能和专业特点相脱节的事实,对原有课程进行大胆整合而开发出校本课程。教材2010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
(2)《动态网页开发(基础篇)》、《动态网页开发(提高篇)》:将省级技能大赛内容融入教学,以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教材201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已成为全国课程改革试验教材。
(3)《雅图ArtiosCAD》:为了充分发挥国际一流盒样机设备的作用,开发了 “雅图ArtiosCAD”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填补了“ArtiosCAD”课程教材的空白。
(4)《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案设计技法》:针对专业的实际需求,在原有课程“素描”、“色彩”、“图案”的基础上,增加“设计”元素开发出来的,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5)《动漫艺术设计》,与艺德源动漫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正在开发之中),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专用教材,用于教学和企业培训。
(6)该专业示范性课程建设荣获南京市教育局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三等奖,该专业教师参与的“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荣获南京市教育局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3.团队建设成效斐然
该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8月被批准立项为“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该专业专任专业教师中,市学科带头人1名、省教科研中心组成员1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名、区教学功臣2名。2人主持省级课题的研究、2人主持市级课题的研究。有6人在省级及以上正式刊物中发表文章,数十篇论文获市级及以上奖励。1人获江苏省技能课程两课评比“研究课”奖。1人获南京市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一等奖,3人获南京市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二等奖。
4.省级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近3年来,该专业师生在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2010年,该专业凌晓老师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银牌;学生王学琴获省技能大赛平面设计项目铜牌。2011年,凌晓老师参加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金奖。2012年种颖老师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环艺教师组铜奖,学生臧俊杰获环艺学生组银牌。2013年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平面设计、环艺设计大赛,获得金牌一枚、银牌四枚,其中教师一人获金牌,一人获银牌,学生组两人获银牌。
5.学生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教师教学技能 培训研究与实践
加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地方新升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邢台学院创建于1910年,2002年升本,升本10年来,为邢台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良、技能上过硬并深受社会认可和赞誉的有用人才,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技能深受学生的好评和肯定,但初等教育学院在2010年8月底才完全迁入本部真正实现集中办学,部分教师教学技能欠佳,所以,在初等教育学院扎实开展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一、初等教育学院基本现状
1、初等教育学院的简要历史。初等教育学院的前身是两所在乡下从事师范教育几十年的中等师范学校,2003―2004年相继迁市后(2005年6月组建初教院)又在地处偏僻的邢台市桥东区楼下道南校区办学,本、专科教学工作经验非常欠缺。
2、初等教育学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初教院现有教职工268名,专、兼任教师共有188名,其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其中第一学历中师毕业的43名;大学专科毕业的61名;本科毕业的75名。现有硕士学位的38名,其中第一学位为硕士学位的9名,后取得硕士学位的29名,后取得博士学位的1名,在读硕士5名,在读博士3名。
3、初等教育学院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初教院现有高校教学系列技术职称的教授7人,副教授39人,讲师47人,助教40人,仍有原中专教学系列技术职称61人,其中高级讲师31人;讲师26人;助讲4人。
二、初等教育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师魂精神需进一步打造。应当说,初教院的老师长期从事中师教学工作,由中师学校的教学工作过度到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实现脱胎换骨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的艰难过程,目前,初教院在校生规模达2700余人,绝大多数教师是勤奋敬业的,已能够适应本、专科教学工作的需要,但不容回避的是仍有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甘于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精心浇灌,甘当人梯的师魂精神不够,2010年8月底迁入本部实现集中办学后,第一个学年的两个学期先后有13名教师出现教学事故被通报。
2、忧患意识不够。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和推进,根据预测,近几年生源将逐步萎缩,到2017年将跌入低谷,部分教师对这种严峻的生源形势认识不够,缺乏忧患意识,未能充分认识到今天不努力,明天就下岗的局面同样将摆在高校教师面前。
3、教学技能需尽快提高。初教院的老师虽然先后两次在全院各系部说课比赛中成绩表现突出,但整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2010年邢台学院教师职称参评和转评的过程中,初教院参、转评的部分教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会使用,课件不会制作,有的制作了不会操作,有的根本就没有课件,有的即使是使用了课件,但课件的大标题、小标题、正文全部是一个字形,一个字号,有的使用的根本谈不上课件而是word文档,个别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要领,课程的性质、大纲、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学法掌握不够,说课过程逻辑混乱,反映了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技能不强的实际情况。
4、科研氛围、学术氛围不够浓厚。近三年,初教院共有市级课题101项,省级课题39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课题和学术论文高质量的不多,真正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很少,在一级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很少,和其它系部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以及其它高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5、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学历结构离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当中硕、博士比达到40―50%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现仍有61名教师的业务职称为中专教学系列的技术职称,其职称结构和高校教学系列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0%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是较为严重的。
经调研认为,初教院师资队伍师德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忧患意识缺乏,教科研氛围不够浓厚,教学行为不够规范,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是造成部分教师教学技能偏低的主要原因。要想在短时间内尽快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强有力措施,才能实现其目的,才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愿望。
三、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看似仅限业务技能方面的提高,但研究认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初教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初步实现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1、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初教院教务科研科及课题组通过教研室主任例会,教研活动和全体教师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和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认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增强了甘愿奉献和甘当人梯的师魂精神,充分认识到了高校生源即将出现的滑坡,将带来的是今天不敬业明天就下岗的严峻局面,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动力。
2、加强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在面对当前生源情况基本良好、教学资源紧张、教师没有坐班场所、居住分散、队伍庞大的实际情况,教务科研科和课题组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是坚持每周三的教研室主任例会制度;其次,是启用短信平台和办公自动化,例如,2012年春节前夕,通过短信平台向全体专、兼任教师拜年短信:“一年来,老师您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您辛苦了,在此向您拜年了,祝愿您在新的一年里教学业绩卓著!”。2012年春节过后,开学前夕,又通过短信平台向全体专兼任教师了:“年终评优=教研室推荐+绩效考评,教学优秀奖评比=教案评比+说课比赛,教学工作的竞争局面业已形成,望您精心育人,努力拼搏,在新的学期取得新的业绩。”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和办公自动化的现代化办公手段在加强师资队伍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方面发挥了及时陕捷有效的重要作用。
3、投资12.6万元改善多媒体教学手段。初教院原有多媒体教室7个,根据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方面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认为造成教师教学技能偏低的现象,管理层也有一定责任,2011年10月份初教院下大决心,投资12.6万元又增设了五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目前,使多媒体教室总数达到了12个,其中承担省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的多媒体教室两个,另和其它
相关部门共用一个,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初教院将继续增设多媒体教室,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为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方面的教学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提供可靠的物质条件。
4、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1月份,初教院拿出8万元奖励学术著作和教材撰写作者5人;奖励学术论文作者65人;奖励纵向课题(市级)主持人18人;奖励荣获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3人;奖励学术论文省、市级征文奖获得者2人。共计奖励103人次。使初教院的学术氛围初步形成,为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鼓励具有中专教师系列职称的教师必须在1-2两年内转为高校教学系列技术职称。
关键词:高职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2004年4月《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现在情况怎样,在此仅以高职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进行初步考察。
一、高职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1.高职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环境背景
《世界人权宣言》宣告:“人人都有休息、消遣、周期性带薪休息日,利用假期进行旅行和在本国或国外旅游中获益的权力。”世界旅游组织也预言:“2015年,世界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我国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和大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旅游和休闲也日益成为普通人民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我国的国际入境旅游市场、国际出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全面发展。为顺应21世纪国际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发展中国的现代旅游业,早在2000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便确定了建设“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世界旅游组织也预言: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从而预见了中国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2.高职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背景
旅游强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旅游强才,强才需要一流的旅游教育作保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便成为培养旅游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部基于对这种形势的判断,适时地提出了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的改革,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举措,并明确提出“为推动高职院校正确定位,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要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向三年逐步过渡为两年;今后,凡新批准设立的高职院校原则上都实行两年学制”(教高〔2004〕1号)。从而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两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改革的目标及其政策保障。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参与两年制的试点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部署,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参加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工程的院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相关专业,要从2004年入学的新生开始,实施两年制试点。据此,经教育部批准的两年制试点学校全国有216所,涉及数控、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当然也有部分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但经过一段时期的试点实践之后,意见并不完全认同。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学院招生情况、教学效果、就业率、学生家长反映、社会认可等因素考察,认为“操作类专业比较适合二年制教学改革”(张建,2007),在其认可名单中便不包括旅游管理专业。而根据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试点实践认为,社会急需、专业性强且校内实训条件很配套的专业能推行两年制,而且在其认可的名单中就包括了旅游管理专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行两年制教学模式试点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又改回三年制,宣告改革失败,但其中也有成功的范例。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三改二”的困惑
1.旅游管理人才需求市场大,但替代性很强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新型的旅游饭店等企业大量涌现,特别是旅游业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旅游接待工作中,许多工作都必经员工手工操作,而且需要面对客人提供富有人情味的直接服务,因而这方面劳动力需求市场很大。但旅游业就业岗位层次多,特别是旅游业很多服务岗位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可为广大家庭妇女和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提供就业岗位。一般来说,上述人员只需接受较长时间的培训便可胜任工作[1] 。因此,一般旅游人才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实际上工作中甚至中专毕业生比高职毕业生更受欢迎。目前不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即为一般中专生甚至短期培训生的就业岗位。由此判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市场需求并不像数控技术、电子技术与维修、交通运输、软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电脑艺术设计等专业那么急迫,两年制或三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2.学生家长有疑虑,学校领导不积极
受中国“望子成龙”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家长一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起码能读一个本科,甚至读硕、攻博,将来能谋一个好点的职业,无奈自己的子女分数只在高职高专分数线之内,即使如此仍希望能搞一个“专升本”,也就希望能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较好的三年制高职院校或专业学习。至于两年制的高职课堂理论教学相对薄弱,“升本”难度较大,后续发展困难多。两年制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症结即在此,尤其是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吃的是“青春饭”,无疑增加了学校招生的难度。从规模效益而论,两年制的办学规模和效益确实不如三年制的规模和效益,这就是目前包括旅游管理专业在内的高职两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普遍实施难的奥秘。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不是两年制人才培养模式,亦非真正的三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有改革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学生在学期间,2年在校内进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为背景,根据社会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对学生进行包括模拟导游实训、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旅游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普通话等级考试实训、毕业论文训练和毕业设计等在内的理论教学;1年在校外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习,以实现理论和实践、学习到就业乃至于创业的平稳过渡”的人才培养培训[2]。这种模式真正落实了工学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加强和提高,学生和家长都可以接受。同时,也不影响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效益,故而为大家所接受,发展迅速。
三、高职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成功范例原因分析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2004年之前所实施的是三年制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两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素质和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近三年来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100%,先后被遴选为学校重点专业和广州市示范建设专业,初步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工学结合的两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1.本阜人才需求市场旺盛,专业定位准确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位处珠三角的核心部位。而珠三角地区向来是劳动密集区域,简单制造业、服务性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与之相匹配的人才不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两年制高职教育恰好契合这样的实际需要,培养出一批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充实到生产与服务的第一线。这批人才充实到了生产与服务第一线,既具备一般劳动工人缺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也比本科生更熟悉生产、服务的环节,这才是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最紧缺的人才[3]。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即属于此例。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审时度势,依托珠三角地区旺盛的旅游需求市场,将原三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一分为二,变成两年制的“导游服务与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前者定位为主要面向旅行社及相关旅游企业,重点培养导游员、景点讲解员、计调员、门市接待与销售人员[4];后者定位为面向高星级酒店、餐饮企业,培养能够从事酒店餐饮、前厅、客房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技能人才[5]。由于以市场为导向的准确定位,其相应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命力便可想而知。
2.强化实践教学,全面推行工学结合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两年制的“导游服务与旅行社管理”及“酒店管理”专业遵循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文件精神,进行了一系列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首先,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三段式的传统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课程为核心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课—职业能力课—拓展能力课”等模块组成的课程新体系。并明确要求,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而且要求“职业能力课模块”的每门课程的50%学时为实践学时,还特意安排学生第四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习一个学期[6]。其次,大力推行“双证”制度。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和衔接,做到课程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7],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工学交融,全真实训。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校内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即校内通过仿真实训室进行技能培训,并按照技能鉴定的标准进行考核;校内实习是指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专项实训;顶岗实习即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顶替某一具体岗位的全真实习,能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和节假日到附近相关企业进行有报酬的打工实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3.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质的教学团队
真实的职业环境有赖于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在这方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是下了大本钱的。如“酒店管理”专业,学校投资400万元建起了青年旅馆、中西餐服务实训室、调酒实训室、茶艺实训室、机房等5个主要实训室,还有11个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导游服务与旅行社管理”实训专业同样耗巨资建立起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旅游实训中心,下设旅行社实训室、导游实训室、旅游交通实训室和旅游开发实训室等4个校内实训室。其中,旅行社实训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室,配备了复印机、传真机、电脑销售和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等设施设备,还可以开展旅游咨询、旅游接待、线路设计、线路销售、门票车票销售等生产性实训,可以开展旅游门市接待、外联销售、计划调度财务控制等实训项目,从而保证了实训的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这也是他们的强项。如“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总共12人,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各占50%。专任教师中50%具备高级职称,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与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比例已达90%,企业兼职教师中50%具有技师职称,故而近三年内其教学团队具有公开发展论文38篇、出版相关教材12部的业绩,从而为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教师基础。
四、结论
高职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造成的原因有多种,但成功的经验具有示范性,值得重视。总体而论,不可操之过急。在旅游人才需求市场很旺的区域,以及经济实力雄厚、教学条件优越、教师队伍素质优良的区域或学校,可以继续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其成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五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 奚敏.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56-58.
[3] 顾洁,彭如海.广东高职院校二年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