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20 16:06:20

导语:在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

第1篇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园本教研环境

我园现有“80后”教师20位,其中本科学历6位,大专10位,中专4位,非学前教育专业7位,幼儿园要发展,这些教师就要成为幼儿园的中流砥柱。我们发现这些教师中因为有一部分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发展不平衡,自身存在短板,如何对他们的专业素养的均衡发展提供有效的手段、策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让幼儿园的培训适应教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真正把教师放在主体地位,把教师的需要放在首位,重视为每位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说”的权利,培植“说”的勇气,锻炼“说”的智慧,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特别是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后对教师的评价,无论是业务园长还是教研组长,能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实事求是,在关注教师的个人经验与个体差异的同时,注重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使每个老师都在工作中体现个人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这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滋润下,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能在研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园本教研活动中,尽情施展才华。青年教师杨梅执教的小班语言活动《吹泡泡》获钟楼区“信息技术能手”评优课二等奖。

我们关注对教师的价值引领,促进观摩学习反思成长。多次组织教师参加“长三角名师优质课观摩和游戏研讨”等活动,让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精妙的教学设计、突发问题处理的技巧、良好的互动能力等,在前瞻理念引领下,冲击提炼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为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源头活水”。本学年我们组织10多位教师赴上海、南京、无锡、扬州等地参加优质课教学观摩活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以后的思考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内化。我们通过教师翻版课开展小班语言活动《老鼠阿姨的礼物》、中班语言活动《永存的吻》、大班综合活动《说说爸爸》、大班科学活动《百变积木》和中班社会活动《小熊藏哪儿了》。展示活动,展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后的思考和成长。同时,也给现场观摩的老师提供分享、学习与思考的机会,为所有老师营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互动氛围,有效地促进我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建立积极、向上的教师专业队伍

造房子需要脚手架,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外界的推动和支持,我园对教师成长的推动表现在为其搭设发展的脚手架。

1.有针对性的园本培训

我园园本培训的特色在于选择性,不论是哪一层面的教师,都能找到相对比较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这就使脚手架适合不同教师的需要。我园以实现教师思想的动态更新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载体。在园内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每学年一开学就进行师徒结对的仪式,让师傅和徒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要求。这样一手抓新教师的上岗培训,另一手抓骨干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做到师徒结对、共同进步。每学期的市区骨干领衔的示范教学活动、讲座每两周一次的园本教研沙龙活动都为教师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共同体中的互相支撑

教研组对教师来讲是他们学习和专业成长的共同体,由于同一教研组的教师所面对的孩子具有相同的年龄特点,所使用的教材是一样的,教学进度也大致相仿,遇到的困难也会有所相同。同个教研组的教师会定期一起备课、研讨,久而久之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中的相互支撑是十分有用的脚手架。为了便于教师的集体备课,我们在幼儿园开设了温馨的教师办公室,每天中午同一教研组的老师们都会聚集在一起讨论本周的教学安排,在专业争论中畅谈自己的思想观点,在理念碰撞中发现别人的真知灼见。

3.“请进来,送出去”培训法

为了更新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的成长,幼儿园加大培训力度,先后请上海、南京等地区的专家、名师来园进行幼教讲座,业务园长带领教师积极参加区教研室举办的各种教育教学讲座,让教师和专家、名师面对面,吸取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及经验,增加教师与先进幼教理念接触的机会,增长教师见识,解放教师思想。学习培训结束后,由学习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再培训。到上海学习的老师们先谈学习的心得体会,再每人上一节汇报课,教师们上的汇报课既体现了幼教的新理念,又体现了教师的借鉴、创新、融合水平,让听课的教师受益匪浅。

4.利用网络进行培训

第2篇

关键词:校本培训;定义;特点;现状;可行性建议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13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62-03

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的培训”、“为了学校的培训”、“在学校中进行的培训”,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教育部在2000年3月发出的《关于印发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要“加强县以下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建立乡镇中小学教师培训点,组织中小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并强调:“中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天台县教师进修学校是全县中小学及幼儿教师的培训基地,承担着全县200多名中小学校长、1400多名初中教师、2000多名小学教师、120多名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或培训任务,并且支持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学校会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进行督促、检查、指导、评估。按照要求,各校每学年培训不少于48学时,其中师德培训不少于16学时,集中培训不少于10学时,小组培训不少于10学时,个人自学培训不少于4学时,以有效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校本培训的定义及特点

1.校本培训的定义

校本培训又称为校本教师教育,是指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为指导,以学校发展为需要,由中小学校长出面组织和领导,在遵循“加强针对性,强调互动性、注重实效性”原则下,立足于本校文化特点,自主制订和开展的有计划、有目标、切实可行的本校教师培训项目,是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职业修养,以训促研,以研促教,最终实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的。

2.校本培训的特点

校本培训的授课和听课教师大部分是本校教师,是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培训。教师之间对彼此的教学水平、授课风格等都十分了解,更能抓住培训的重点、难点,从而有助于教师们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在互动中交流学习,在实践中练习模仿,更加直观地掌握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主要的培训方式有:课题研究、集体备课、观摩听课、外出学习、专家讲座、自我反思、师徒结对等。主要的培训内容为:学科的教学研究,学生成长和环境创设,自我认知和师德修养,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诉求和自身生活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等。

二、目前天台县中小学校本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校本培训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取得的效果远远不能令人满意。这是因为,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单位、由学校自行组织的培训活动,带有一定的自主性,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重试程度不够,过于自主和随意

部分的校本培训中,校长重视程度低,活动随意性大,常常流于形式,缺少特色和个性,难以联系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校本培训;部分教师固守现有的教学状态,缺乏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愿意接受校本培训而带来的改变。另外,个别培训内容太多,针对性弱,且没有管理和制度的保障,加重了教师参与动力不足的现象。

2.条件差异导致校本培训发展不均衡

城区学校拥有多方面的优势,活动容易开展,且形式多样。根据调查,城市及重点学校校本培训方式有专家的专题报告及指导、公开课的实践观摩学习、名师工作室活动的开展等,教师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大,主动要求增加外出学习机会的教师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在信息化程度、师资力量配备、经费配给、数字化装备等方面严重不足,只能单纯依靠校内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培训方式稍显单一,教师参与程度不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主动要求者更是寥寥。另外,一些学校培训项目设计成分过大,不好确定具体培训内容,导致可行性差。

3.研、培分离造成校本培训有效性的缺失

部分学校将校本培训“变相”理解为校本教研,并试图以校本教研代替校本培训,但由于受限于经验、偏重于教学研究和指导,并且缺少教师专业知识和课程改革整体上的把握,最终不能上升到应有高度的理论层次,从而造成校本培训有效性的缺失,达不到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4.评估与监督制度不健全

目前,校本培训并没有统一、完善的评价机制。培训项目、计划由各校自行制订,评价标准和方法也是自行安排。由此,校本培训被认为是自己学校的事,被随意对待,实施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也缺少必要的监督与管理。监督机制的缺失和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校本培训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面,普遍存在“评而不议、议而不改”的现象。

三、提高校本培训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导向,提高校本培训质量

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因此,首先,校本培训中的目标设定上要以发展专业态度为重,突出培养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知识;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联系教学实际,以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在培训方式上,应该尽量避免集中讲座式的培训形式,多采用开放式的活动,使教师能够畅谈和讨论日常工作及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培训评价上,应注重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专业技能的发展,确保教师的全面发展。

2.立足本校,联系实际,加强对外合作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培训,并非要局限于本校,应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1)专家指导。邀请校内外实践或理论专家莅临指导,理论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进行理论指导,实践专家指导教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2)与其他学校合作。可以是教研区也可以是非教研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校间、跨区的教师交流学习。(3)建立信息共享。信息是校本培训决策的依据,应横向与兄弟院校信息共享,纵向与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共享。

3.建立规范灵活有效的培训制度

(1)规范化机构。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以保障培训经费,整合教学资源。并由教导处负责监督,课题组、年级组、学科教研组等具体实施。(2)制度化管理。以教师培训五年规划为蓝本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把教师的学习提高、科研能力锻炼、实践经验总结等各项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克服教师的惰性,落实培训目标。(3)监控化过程。建立教师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学员网上评价系统,全程掌控施训和受训情况,做到培训工作的规范性和信息化。(4)考核化培训。每次培训包括培训中的每个项目都要进行考核测试,并且将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的综合评定,作为转正、聘用、加薪、晋级、职评的必要条件,并在年终的奖励性绩效考核中加以落实。

4.以新课程为契机,开展教师论坛

通过论坛,鼓励校内外优秀教师走上讲台,发挥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优势,可以通过讨论国内外教育热点、时事,探讨最新的教学理念,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等方式,帮助教师在行动教育研究中注入新的思维活力。总之,在论坛互动中,可以实现“正能量”的辐射和传递,使教师们的思想得到碰撞,观念得到更新,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5.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

(1)新教师培训:实行导师帮教制。开学期初,师徒结对,制定计划;学期中,导师赐教,“徒弟”学习;学期末,师徒一体,捆绑评价。

(2)成长中教师的培训: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和依托,每学期确定培训的主题、时间、地点、内容和人员,并负责落实。

(3)骨干教师的培训:“走出去”――每年派出教师参加省、市级各类培训;“请进来”――每学期邀请新当选的校、市级优秀教师上展示课,感受其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6.完善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

(1)评估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

(2)评估周期:中期检查+终期考核;评估方式:查阅档案、问卷调查。

(3)评估指标:教师自身是否有培训需要;教师是否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时间;教育管理机构的支持程度以及教师的普遍参与程度;校本培训所需配套资源的配置程度;培训内容是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与教师的需要和发展相关;学校对校本培训的准备程度;是否对培训的成果积极推广,并对培训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7.搭建全国联网的校本培训服务平台

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标准化、开放、公共的校本培训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学历提升及培训支持服务,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服务平台可包括:专家讲堂、教师论坛、数字化图书馆、实时教学系统、学分认证系统、教育资源共享服务、资源检索服务等,实现“人网”、“天网”和“地网”的整合,“三网合一”。

8.建立可供操作的统一档案分类文档

为了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按照计划培训项目或其他校级培训专题的管理思路抓好培训,必须整理、储存培训档案。在信息化时代,虽然可以用电脑进行存储,但由于校本培训所需材料数量、种类众多,仍不便于归档保存。因此,为了提高效率,便于管理,进修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在每一次培训中都需要收集、归档的材料清单:目录、方案设计、管理人员分工、短信通知、参训人员名册、课程安排表、学员出勤记录、管理者的培训日志、学员的培训反思或心得体会、有效学时登记情况等,将复杂、繁琐的校本培训资料进行细化分类,并以三天时间对材料档案进行更新保存,大大提高了校本培训档案的条理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