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资产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10 08:37:36

导语:在资产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资产管理论文

第1篇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大、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能否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一席之地,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对企业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有条理的管理。而企业重组、大型企业强强联合则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要正确面对企业重组的含义及时机的把握

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以此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推进企业不断创新。它包括产权重、资本与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组织机构重组等。一般情况下,重组的推动力来自于市场,重组的时机又以市场产生波动是为宜。而现在市场波动明摆在那里,重组问题虽然屡见提出、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能不说是在人为的错失良机。一方面很多企业可能自视尚能生存,对于重组问题欠缺事到眼前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很多无形的手在起一定的反作用力,也是造成重组举步维艰的问题之一。在企业能够生存的情况下,需要找到一个好的重组“对象”,也是人之常情的事。但这就很容易造成企业挑花眼、或挑肥拣瘦的现象出现。这是从主观层面造成重组难的现实问题;而从客观层面给重组带来的重重阻力问题,又有来自于更多的层面影响。如一些地方保护问题在重组中的干预等等,都可能形成一定的反作用力,从而形成重组进一步、有退两步的尴尬!这样一来,重组的时机就会很容易错过。

二、企业重组的价值来源

1获取战略机会。兼并者的动机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兼并在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第二,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第三,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重组的另一战略机会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同一价格政策,可使它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2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重组的另一价值来源是增加管理效率。一种情况是,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因此,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现在的管理者将被替换,从而使管理效率提高。要做到这一点,财务分析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中要观察:第一,兼并对象的预期会计收益率在行业分布中所处的位置;第二,分布的发散程度。企业在分布中的位置越低,分布越发散,对新的管理者的收益越大。企业重组增加管理效率的另一情况是,当管理者的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增加管理效率。

三、企业重组的途径

1激励引导,再掀企业重组热潮。一是加大政府行政推力。企业存量资产的整合实际上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这种利益上的矛盾,仅靠企业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协调甚至是行政权威来解决。

2是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企业的决策者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和本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参与到招商引资主战场,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广泛结识客商,扩大影响,挂大靠强,寻求合作。

3落实结对帮扶措施。政府派出的重点重组企业挂钩服务单位应负起必要的的帮扶责任,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搞好协调服务,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重组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4降低政策门槛。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算大帐,算长远帐,要出台优惠政策,建立惠企机制,千方百计降低重组成本,做到“欲取先予”、“放水养鱼”,以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前来重组,果断杜绝“部门利益钢化,上面政策强化,扶持企业弱化”的现象。

四、青年力量为企业重组的主力军

在新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实现融合的重要阶段,以及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的形势下,青年人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而紧迫。团员青年最少保守思想,接受新事物快,大家要想在企业重组中有好的作为,在企业发展中立于不败,就要利用和发挥好这一优势,通过学习来丰富知识,积累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加强政治理论、企业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学习,以及企业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

2强化应对改革的能力,学会正确地分析、判断问题,用拓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逆境中寻求出路;再次增强服务企业的本领,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继续发扬集团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坚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信念,矢志不渝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为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在改革重组中赢得更多的机会而不懈努力。

3做好创新发展的先锋,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只有思想认识到位,行为才能到位。青年人是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得到应有的承认和评价。重组后技术、网络、产品、营销等综合体系的统筹调整,也将是一个思考、探索的过程,也将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企业对于青年在创新发展中的错误都是持以宽容和包容的态度,这也可以将青年创新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章显出来,为企业所用,创造价值。

第2篇

(一)缺乏国有资产理论准确认识

国有资产管理的对象是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该紧紧围绕这一对象,从国有资产的属性、定义等方面做好对管理对象的认识。我国目前国有管理体制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对国有资产的准确认识。提起国有资产,中国公民都不陌生,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承担了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然而现在存在的重大误区就是认为国有企业中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从普遍的对国有资产的认识观可以发现,目前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较为肤浅与表面,大而笼统的把资产化为了一类即国有资产,鲜有人能够细分国有资产。要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首先必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认知,科学的、有效的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便于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分工,提高工作效率。首先从我国资产参与市场经济职能来划分,主要有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两类。进一步细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存在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军工企业、研究所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分类非常多,可以按照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行业进行分类。对国有资产分类的意义在于突出了国有资产的效能,通过不同职能部门国有资产应该发挥的作用,有重点、有针对的做好管理工作,而不是像目前一样进行较为宽泛的管理。

(二)未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法律制度

1.国有资产管理法律较为分散的存在于许多法律中

目前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条文来源非常广泛,有宪法、预算法、公司法和刑法等。以上不同的法律由于法律级别和层次不同,其中涉及到的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侧重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宪法作为最高法,站在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角度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出了要求;预算法实质是对未发生经济事项的提前预测和指导,主要从国有资产的购置、租赁等角度来约束国有资产;公司法针对国有资产主要是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来确保国有资产的不流失;刑法主要是针对违规操作国有资产人员的有关处罚。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大多数法律都提到了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方面,然而因法律适用性不同对国有资产的规定较为零碎和分散。

2.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充满了争议性

作为我国专门规范国有资产的法律,从该法律名字的更换就可发现虽然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法律已经出台,但是该法律对纳入管理的国有资产范围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国有资产法认为应当把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起通纳入到管理范围内,然而该观点又因为对国有资产基本认识的加强而被逐步否定,随着单独剔除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观点又占据了上风,从立法的角度就可以看出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本身就充满着不确定性,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约束和指导能力得到了质疑。

二、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产权划分不清影响经济效益

国有资产同资产一样,具有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等相关权利。我们平常最熟悉的是国有资产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占有权强调对国有资产拥有的状态,由于国有资产通常规模较大且金额较多,因此较为便利的区分谁对国有资产行使了占有权。国有资产使用权更易于区分,谁正在使用或者通过固定资产租赁合同就可以辨别谁在使用固定资产。然而针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往往是最难以区分的。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这个概念太大,不易于管理。从基本层面上看,国有资产所有权有中央与地方之分。在地方上,国有资产还有级次之分,到底是省国有资产还是市国有资产,到底是上海的国有资产还是浙江的国有资产。通过举例可以发现,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非常复杂,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国有资产归谁所有,就会引起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除此之外,中央与地方权、责、利不匹配同样是导致国有资产管理的大问题。虽然中央和地方都拥有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但是中央的权限远大于地方政府,有时基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中央会插手地方事宜,强制使用地方所有权的国有资产来完成某项任务。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该类情况有时并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经济利益,却消耗了地方拥有的固定资产,使得地方政府缺乏对该类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二)产权划分不清导致政企不分

目前国有企业的高层(尤其董事长和总经理)更多由政府指派担当,由政府指定人选,缺少职业经纪管理人员的加入,国有企业管理层人员缺乏市场性。政府官员担当管理层最大的弊端就是将企业行政化,政企不分是该类国企最大的问题。有政府资源的国企充分利用该背景,从资源的取得到产品的销售,都脱离了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使得部分民企无法与同行业的国企公平竞争,“国进民退”现象越发普遍。

(三)产权不分导致内部人控制严重

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关系较为复杂,政府、国资委、国企的多层次委托极易导致监督困难以及责任推脱。企业缺少良好的监督是企业经营的隐患,对于国企来说更是如此。国企本身因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复杂性使得制度管理存在漏洞,而多层次委托在监督和追责上无疑又增加了难度和成本。国有企业如果不能有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内部掌权人必将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优势控制企业获得有利于自身的在职消费,甚至走上的不归路。内部人控制已经成为了国有企业较为普遍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三、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相关建议

(一)明晰国有资产权利边界

政府、国有企业以及其他类国有资产的拥有单位,在行使对国有资产管理时,首先必须明确国有资产的权力边界。管理国有资产的单位和个人在属性上往往偏“公”,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着政资不分的特点。当今倡导政企分离,就是要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完全交由企业本身,让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充分利用好国有资产。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同样如此,政府和公职人员应当减少对企业经营的插足,让企业国有资产的占有人行使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这既增加了国企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同样也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加强企业权利,并不是意味着政府退出舞台,相反,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效果的监督,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效果进行评定,组织国有资产管理交流会,做好监督和指引的工作。

(二)释放国有企业活力

我国应当完善国有资产在管理方面的设计,以法律等形式规定政府和国有资产的占有者在国有资产使用上的权力,避免两者在实际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权力冲突和权力交叉。政府应当在最大可能的限度之内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拥有更多独立性的同时应当加强制度完善,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国有企业应当加强投资力度,在市场机会出现时果断投资,建立多层次、有深度的产权组织结构关系,充分利用市场展示国有企业强大的生命力。

(三)加强企业外部监督

第3篇

固定资产是医院比重最大的资产,是持续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对节约卫生资源,支持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缺乏规范的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管理上无章可循。没有统一部门进行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表现为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脱节,相关人员责任不明。

1.2固定资产明细账建立不完善有些医院对固定资产只设总账和二级明细账,没有按制度规定设立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而有的医院的明细账因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财产设备的损坏,丢失,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严重损失。另外,对固定资产长期不盘点,一经盘点,出现大部分医院存在账实不符现象,且账实不符的原因也无据可查。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底数不清、增减无据、无人管理和损坏丢失严重等问题。

1.3固定资产提取的修购基金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考虑,财务、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部门应是横向牵制单位,但实际上,医院固定资产购入时一次性以原值列支,以后年份不提折旧,财务部门对其使用状况、估计残值、报废毁损等后期管理极少参与。这种监督、制约上的漏洞给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提供了极大可能性。

另一方面,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并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进行核算,提取时同时反映支出与净资产的增加。但是,由于公立医院虽具有社会公益服务的特点,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既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讲究经济效益,导致一些公立医院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而降低医疗成本,修购基金不按时提取或提取比例不足,同样也存在为了调节报表而少提修购基金的情况,此种做法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收支结余情况,无法提供医院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为固定资产残值和转让提供定价参考,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

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2.1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是开展医疗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医院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要像重视医院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一样,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资产管理部门也要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率、完好度、维修等方面定期进行考核,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健全固定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购置、接受捐赠、内部转移以及资产处置审批等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应成立专门的资产采购招标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医院资产采购的论证和配置,并上报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医院资产的处置包括医院对所占用的国有资产的报废、有偿调出和变卖。无论以哪种方式处置国有资产,都必须要以相应的制度为依据,严格履行报批手续,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2健全账簿设置,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分布广、价值差别大、使用部门散,因此,必须从医院实际出发,建立财会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三账一卡”制度,做到财务部门有账,财产管理部门有账有卡,使用科室有卡有物,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同时,按固定资产的类别,将权责合一,实行“管”、“用”结合,具体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使用部门,实行归口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和推动整个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负有组织、指导和监督的责任,紧密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如总务科、设备科等,通过建立“三账一卡”制度适时监控,特别是在长期的经营中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由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信息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清查小组,经短期培训后,对各科室进行清产核资,通过以物对账、以卡对物的方式作全面清查。清产工作作为国家制定的医院财务制度,应坚持贯彻执行,避免走过场。最终形成管理部门监控得力、使用部门责任明晰的固定资产良性运行局面。2.3完善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现行的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比较特殊,购入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费”、“事业支出”、“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月末按一定比例计提“专用基金—一般修购费”,这样核算不仅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无法为估计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参考。因此,建议参照企业会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更好地适应现实中高新医疗仪器设备价值高、更新淘汰快的特点。并于季末、年末对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利于在会计报表上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价值。同时,为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更新,应加强成本费用意识,强化经济核算,医院应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按月编制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计算表,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

第4篇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钢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中国的钢铁行业都采用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其突出表现为重规模、重速度、轻管理。以粗钢产量为例,2002年粗钢产量只有2亿~3亿t,而目前粗钢的产能已高达10亿t左右,然而市场需求量仅为6亿t左右。在世界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的下游行业普遍景气度不高,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与此同时,在原材料方面,中国钢厂对原料价格没有定价权,完全受制于矿山;而销售方面,海外市场萎靡、出口疲软,而国内销售竞争惨烈。在这种内外交困情况下,钢铁企业必须内部深挖管理潜力,盘活并有效利用存量资产,通过各种手段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缩小资金占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产资金使用效率,不仅提升企业管理效能,更对提高钢铁企业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具体目标

资产管理的目标就是充分发挥其静态和动态效应,实现最大盈利,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强化资产的效益观念,充分认识到管好用活各种资产的重要意义[2]。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环节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在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合理地储备各种生产资料,以减少物资材料及产成品的积压和损失浪费,节约成本费用支出,加速资金周转。资金管理既要保证生产经营需要,又要节约、合理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在加速周转中不断增值,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3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3.1清理存货和旧账,盘活存量资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但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以及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存货管理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3]。清理旧账主要是清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往来账款、存货库存、结算资金、对外投资、经济案、往来账款、存货库存、结算资金、对外投资、经济案件和经济纠纷。对资产情况进行摸底,清理长期挂账问题,处理长期库存,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3.2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

首先加强资金过程管理。在目前的不利环境下,钢铁企业应下大力气加强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利润分配的整个理财过程的管理。重点是强化筹资管理,拓宽资金渠道,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同时,全面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其次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货币资金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可以直接投入使用,是企业资产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体[4]。企业置存货币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满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的需要。货币资金的多少需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予以科学确定。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做出抉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利益。

3.3建立资产控制制度,加速资金周转

建立企业资金控制制度,一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二是保证资金的有效性。企业可以设立内部银行,减少银行存款沉淀。实现公司统一结算,有利于企业内部集中财力于各部门之间统筹安排,合理调节资金,引导资金流向,减少企业内部资金积压,加速资金周转,降低银行贷款和利息支出[5]。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流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的流动和运动,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其表现形式为:货币形态—实物形态—货币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理论上来说,每周转一次,资金都会增值。流动资金的占用状况和周转率既反映了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又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自我生存、发展能力的大小。加速采购资金的周转。企业应制定先进合理的原材料消耗计划,降低原材料消耗量和储备量;所需的原材料尽可能就地、就近采购,以减少保险储备和在途占用的资金;加强原材料的发放和保管工作,尽量缩短卸货、验收、入库的时间,以减少资金占用的时间;加强仓库管理,确保物资安全、无损,定期清仓查库,积极处理超储积压物资,以减少超储占用的资金。加速生产资金的周转。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先进的高效率的机器设备,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组织均衡生产,合理用料,减少在制品的储备量。加速产成品资金的周转。加强市场调查,开辟和扩大市场,尽快把产品推销出去;加速产成品的检验、入库和包装工作,严格执行定货合同,按时发运,以减少库存积压,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简化供货和结算工作手续,及时收回货款。

4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评估和考核体系

以公司各个部门作为考核单元,对其占用或者控制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产成品、原燃料、现金流等)的占用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考核。对于充分使用或者控制资产的单元给以激励,对于资产使用效率低的单元予以督促和鞭策。改变资产管理只是财务部门职责的认识,促使其他各相关部门树立资金观念、利息观念和效益观念。首先要明确考核单元,即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及子公司,明确各自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责、职权范围。其次要明确考核内容,即各考核单元所能控制和使用的资产。资产要保证全覆盖,且每一份资产只有一个责任单元,明晰界限和责任,避免考核流于形式。然后确定考核目标,按照各单元的资产情况对考核内容进行分类并设定目标。最后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考核激励措施,根据各单元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奖励或处罚。需要提出的是,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还应把市场变化、抢抓商机等因素考虑在内。既要保证资产使用率高、资金成本低,又不能因为考核而限制了其他买卖行为。

第5篇

(一)原始数据完整性和准确度不高

通过调查可知,目前大部分供电公司固定资产卡片内容并不完整,主要原因是在填写资产卡片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规范和严谨,造成流失了大量的数据。此外,在固定资产卡片中也频繁发生“打包入账”的情况,这样很容易在资产分类和折旧年限上出现问题。例如:某供电公司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竣工决算报告,也没有及时上交工程资产使用明细表,这样在入账过程中只能采用“打包入账”的方法。而在核算后期固定资产时,存在着极大的难度,长时间不能拆包处理,这样让固定资产的分类变得更加复杂,不利于做好固定资产分类管理工作。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第一,很多供电企业没有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资产价值管理和资产实物管理存在严重脱节,并且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挑拨、报废等管理信息,没有完整的进行记录,造成账目和固定资产实物存在不相符的情况;第二,部分供电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样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制度保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

(三)先进信息技术利用率偏低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而供电公司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供电企业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先进的信息技术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没有加强内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信息得不到有效共享,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固定资产被闲置,利用效率低

当前,很多供电公司在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过程中,过分盲目、随意,不重视做好预算工作,投资前没有对投资可能取得的收益进行考虑。此外,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未能严谨、科学、合理的处理资产问题,在固定资产遇到更新改造后没有从实物实际情况出发以及对资产利用效率考虑不够充分,导致很多不需要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仍然盲目进行投资[1]。并且忽视了基本建设的成本控制,造成很多固定资产被闲置,浪费了大量的资金。

(五)经营性、资本性支出混淆不清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供电公司都没有真正了解经营性资产与资本性资产的区别,要想将这个问题弄清楚,存在着极大的难度,这里面涉及的内容不仅多而且还很复杂,所以直到今天也没有彻底的将两者区分清楚。特别是投入到一些技术改造项目中的费用,由于数目十分庞大,容易产生账外资产,这样又进一步加大了后续管理难度。

二、加强供电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充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准备工作

供电公司为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第一,需要统计清算好全部的固定资产,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后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在填写固定资产卡片时,需要保持端正的态度,确保所填写的内容更加准确和完整;第三,在统计清算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信息库系统、现代条码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编码工作,并妥善保存到信息库中[2];此外,在清算固定资产时,还要将打包入账部分资产进行拆包处理,防止资产分类出现混乱,加强资产分类管理。

(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条码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数量较多、变动十分频繁,这些都会加大供电公司管理难度。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采用现代条码技术,将条码技术和软件技术结合起来。供电公司通过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条码管理系统,收集并整合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构建功能完善的管理模式;现代条码技术能够为各项固定资产设定一个编号,这样各项资产都有唯一的条形编码,从而有利于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更好开展,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为供电公司赢得更多的效益。

(三)实现各业务流程的紧密结合

通常来说,供电公司固定资产有着很长的使用周期,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每一项核心业务流程,梳理或再造业务流程;此外,还要加强流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衔接好每项业务流程,特别是要重视加强跨部门间的合作,对业务流程交接关键节点设计进行优化,提高业务流程间的紧密程度。

(四)优化供电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结构

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供电公司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不断完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决策组织。设立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监管部门,制定好供电公司的发展策略与目标,从全局出发,统一部署和管理各项工作;第二,完善管理组织。要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执行决策组织的任务,做好日常资产管理的监管工作[3];第三,完善执行组织。简单来说,执行组织要按照管理组织制定的工作流程、规范及目标,并将其具体责任落到实处,执行组织要对各项工作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项业务规范、科学、合理的完成,落实好管理工作。

(五)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

供电公司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应该尽快完善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评价标准进行明确,对于公司顶层或者是核心业务流程,其绩效指标都需要明确好。供电公司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加大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利用,从而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完善。此外,供电公司执行层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对资产管理行为进行规范,确保真正统一好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同时在管理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满足供电公司的审核要求,并抓好决策层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与自身发展相符的战略目标。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资产管理;模式构建

一、引言

所谓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等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囊括了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决策方式、管理权限分配、资产管理、绩效监督、监督机制等制度。其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对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在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的制度。科研院所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拥有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理顺科研院所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模式,是提高科研单位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完整、节约公共资源的根本保证。

二、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结构

以财政部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导,笔者为我国科研院所设计了一个“三级资产管理体制”,即由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将部门落实到个人使用或管理的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体系,该体系同时囊括了资产管理是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其中,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国家的各级财政部门为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它们为资产宏观管理部门;资产所在的各科研院所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各科研院所内部负责资产管理或者资产使用的部门或个人为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为资产微观管理部门。

(一)一级资产管理部门

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负责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包括科研院所在内的各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进行宏观管理,是科研单位资产管理的一级部门。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体制,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当前我国政府财政可分为“两层五级”,即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地方又划分为省、市、县、乡四个级次,连同中央共五级。在管理层级上,由上一级财政部门来对本级财政部门进行监管与指导,其对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集中在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等宏观层面。

(二)二级资产管理部门

各科研院所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作为资产管理的主体,各科研院所对其拥有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的管理与监督,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应对其所拥有的CTD(温盐深仪)、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等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一级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与监督,在保障资产安全完整的同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

各科研院所内部负责资产管理或者资产使用的部门或个人为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为资产微观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为了实现培育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等目的,必须对单位内部进行合理的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一般是通过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实现,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来具体负责科研院所的各种事务。科研院所为保障各职能部门的正常运作,将会为其配备其所需办公用品、精密仪器、机器设备等各项不同类别的资产。各职能部门应对资产合理使用,并对资产的使用状况实施管理与监督。每个职能部门在对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时,均应根据各项资产的特点,将资产管理责任到人,使用与保管均责任到人。同时,由于各职能部门可能由于科研任务的繁重或其他原因疏于对资产的管理,因此各科研院所还应设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由其专门负责对本单位各部门的资产管理活动的监管与指导,从而为资产的安全完整与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保证。

(四)受托管理部门

除了设立“三级”资产管理体制之外,还有必要实行委托管理制,即各级财政部门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其所负责监管的科研院所资产的具体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秉承成本效益原则、就近原则、效率原则将一部分资产管理具体工作委托给其他部门,由其他部门具体负责对科研院所资产的监督与管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也对委托管理制做出了相关规定。需要指出的是,为充分调动各级财政部门、各资产受托管理部门及各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必须对三者在资产管理方面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也是委托管理制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必要前提。

三、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

(一)一级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作为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宏观管理部门,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财政部门等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在整个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系”中是最高级次的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做好国家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对科研院所资产管理制度在内的我国有关财政法规制度由财政部负责制定与颁布。财政部作为财政法规制度的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应强化宏观层面的把握,即能够根据国家整体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科研院所的特点,为科研院所制定、颁布包括资产取得、资产配置、资产保管、资产管理、资产核查、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在内的一系列较为全面的资产管理的制度;同时,为增强资产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财政部应及时出台实施办法,对具体操作程序、注意事项以及实施主体进行明确的规定。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为包括科研院所在内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搭建了框架,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应以科研院所国有资产的取得、配置、使用、保管、管理等日常资产管理事项与国有资产核查、资产评估、出具统计报告、资产报废处置程序等特殊资产管理事项为研究对象,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并及时制定出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需要指出的是,科研单位资产管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以仪器设备的取得为例,就包括单位采购取得、政府划拨、个人无偿捐赠、与企业共同使用、租赁其他单位等形式,每种不同的形式会计处理方法均有所不同。因此,财政部在为科研院所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时,可以会同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结合科研院所自身资产的特定,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措施,从而将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规范科研院所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

各科研院所作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的任务是根据财政部及各级地方的财政厅、财政局等财政部门等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制定颁布的财政法规制度,结合本单位所使用资产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与财政部门定颁布的财政法规制度所不同的是,作为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各科研院制定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应明确、具体、便于实施,及应特别强调效率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由高校校长、研究所所长等科研院所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资产管理负责,这样能够强化科研院所对资产管理的重视,从而提高科研院所资产管理与监督的执行力。为在保障本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与运营成果,各科研院所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设定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来负责执行本单位资产的管理与监督等各项具体工作事项。资产管理部门应独立于本单位的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并与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各科研院所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基础上,应根据本单位的整体资产规模、各项资产特点、业务实施状况等具体实际,为本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管理、财会、金融以等相关领域知识,还应熟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特点,并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科研院所的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财会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并征求单位内部每一资产使用部门意见,为本单位制定出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可行性的资产管理制度。

(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

作为科研院所资产管理的微观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内部资产管理与使用部门与个人等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在整个科研院所“三级资产管理体系”中是最基础级次的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具体落实到部门或个人。第三层级资产管理需要根据第二层级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其实施办法的最大特点是最为具体、最为细化。一般而言,应由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来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即实施第一负责人个人责任制,根据本单位资产的特点与使用情况,明确资产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各自的责任,落实职责分工,真正做到责任到人。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资产管理的全面工作,并对科研院所第一负责人负责。如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院长对校长负责。在实践过程中,考虑到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需要处理的事务较多,因此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可以授权委托本部门的某一副职人员,来具体负责资产管理工作,即实施委托制。一般而言,除国家统一的资产清查、与其他科研院所合并等特殊情况外,一般均可采用委托制。在具体操作中,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应与其所委托的某一副职人员签订书面的授权委托书,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及委托的范围。受托的副职人员对第一负责人负责,应及时将本部门资产管理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本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汇报。受托的副职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本科研院所制定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本部门的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与操作程序,加强对本部门所使用资产的管理与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管。专门负责资产管理的副职人员在制定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具体办法与操作程序时,应确保资产的取得、配置、保管、管理、核查、评估以及处置等资产管理程序均与资产管理第二层级,即本科研院所制定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要求保持一致。为保障科研院所资产的安全完整,每一个部门均应树立“谁使用谁负责”意识,并建立“资产问责制”,根据各项资产的特点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盘点,盘点结果作为确定资产存量的依据,并结合本期资产的使用消耗与折旧状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实现“责任到人”。

(四)委托管理制制度建设

如果财政部门根据其所负责监管的科研院所资产的具体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情况确实需要实行委托管理资产,则必须指定清晰的职权分配制度,对各级财政部门、各资产受托管理部门及各科研院所对于资产管理的具体职责分工加以明确。制度在先,共同执行,以充分调动三方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语

制度建设在提高我国科研院所资产管理水平上发挥着基础作用。今后,我国各科研院所作为“三级资产管理”体系的第二级次,应在严格遵循第一级次财政部门所制定的财会法规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的整体资产规模、各项资产特点,以及作为第三级次的本组织内部各个部门资产管理的具体状况,建立一套适用于自身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资产购置、使用、调拨、报废等审批权限和手续,杜绝在资产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同时还应建立一套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会部门以及内部审计部门既相互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科研院所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在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作者:赵竹明 姜青青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2+96.

[2]胡服,杨春丽.资产管理乱象及治理对策探析———以A高校为例[J].经济师,2015(5):115-118.

[3]张月玲,陈红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0(3):148-150.

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后政府职能的转变,对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行政性资本营运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在剖析我国当前政府行政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政资产管理创新的策略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公共财政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有资产总量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据统计,目前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达到4万亿元,已占到我国国有资产总量(不舍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的35%。我国行政资产管理存在着产权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乏力等问题,这使得行政性国有资产经营效率十分低下。收益流失严重。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形成高效的、充满活力的政府行政性资产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运营策略已是迫在眉睫。

一、政府行政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流失问题发生在资产管理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在资产购置环节,由于资产购置过程缺乏规范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一些部门单位决策失误、经验不足甚至个别人谋取私利等原因,造成单位无效资产增加,资产隐性流失现象普遍,一些单位常常购买质次价高的产品或者工程。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在资产使用环节,一些单位管理不善,损坏和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资产流失的渠道更为复杂。

2、资产配置不公平。由于缺乏公平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国有责产配置和定额标准,以及资产购置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政府行政性资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公平,各行政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合理,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不公平。如房产、公务车等国有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在各地区、各部门较普遍,也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3、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是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由于资产配置不公平,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结果导致许多单位目前普遍存在着大量闲置资产,大天降低了固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中尤其是以固定资产方面的使用率不高更为突出。

4、非转经现象突出。从目前掌握情况看,“非转经”(即行政事业单值把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是资产管理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一是在我国现行的政府行政性资产“非特经”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管理执行不力,结果导致政府行政性资产流失严重。二是“非转经”过程中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本身的流失。三是“非转经”产生的资产收益流失。政府行政性资产是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国家行政事业任务的国有资产。因此,“非转经”产生的资产收益也应该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投资得到的收益,对外出租得到的租金等收益,都成为单位自己的集体所有。

5、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离。行政事业单位对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基本上是采用分散管理、分散住用、各自为政形式,管资金和管资产相脱节。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离,没有制定统一的规范要求,造成单位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分离,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

二、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创新的原则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行政性资产具有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使用目的公共服务性、资产使用的无偿性和消耗性、财政配置性等特征,其日常维持运转和价值补偿要依靠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来实现。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国有资产是预算资金累积的结果,未来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增量国有资产也将是预算资金继续补偿的结果。因此,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2、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补贴,资金是国家的,而使用是无偿的,往往单位从政府争取到资金形成资产后就变成了“单位的资产”,单位就可以自行支配、处置或用于谋利。这就必然导致单位不断跑财政、找财政、“跑部钱进”。以各种名又要资金。因此,必须按行政事业单位所承担的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量。通过市场配置机制做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制定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和办法,由财政资产管理部门结合单位的存量资产情况审查单位所需的新增资产,增加资产配置合理性审查这一关键环节,并建立政府行政性资产的共建共享机制,保证国有资产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时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采取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构建出一个科学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着重实物管理并结合价值管理,运用统计报告制度,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则着重价值形态实行总量控制管理,并结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物管理,通过支出管理,确定考核指标,加强对单位资产运用情况的考核,着重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在总价值量上是否安全完整。

三、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创新的具体途径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研究改革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结合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来构建新的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模式:即建立国家统一所有、各级政府分级监管、财政管理国有资产、单位占有和使用的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新模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选择政府行政性资产管理目标模式,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与公共财政管理相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的管理模式。

第8篇

(一)对于两项制度的重要性认知不到位

为树立每个业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于两项管理结合的重要性的认知,都必须要确定一个标准的资产配置和最终产品或服务与资产管理的实践匹配度,以为预算安排提供依据。许多单位只考虑短期目标,也难以实现科学的预算安排和执行的公平性,部门之间苦乐不均现象非常普遍;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外部监管,经常导致财产损失和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二)配套制度建设和相关支持机制滞后

目前的很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需要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互有机结合起来,然而在两者结合的制度基础上,缺乏相关科学完善的理论和机制。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体系尚不明确,现阶段还有很多不规范的、有的甚至与标准不符的机制。

(三)真实情况不明,账目不匹配

许多单位现在虽然已经建立财务体系,但由于各种资产名目繁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不通用,使用人员变动频繁,资产管理的一些部门岗位没有专职人员,如果资产详细信息账户要完善并匹配预算,则需要对现有的资产存量和资产增量进行审查。另外一些单位占有的资产和所在的地区不清晰,因此可能会有大量不使用的、报废的资产长期挂在资产负债账户,这些资产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挂账时间长,相关的价值可能已经严重损失,会增加对预算安排的不利影响。(四)新增资产的配置和预算管理不匹配在资产形成的时间上,需要调整存量和增量投资之间的匹配性。企业的本期资产通常是由上期的收入和支出来确定。目前,很多单位没有在科学的资产管理基础上确定单位的预算机制,因此,该业务部门的资产预算安排,主要是基于对数据增长预期,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额;而且资产质量的优劣和不同的资产分配方案,导致可能盲目和不健全的资产扩张计划。此外,“在目前一些不健全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充分优化和盘活存量资产也是很难的,从而对经营单位控制资产配置和资产失衡增加了难度。”在当前的业务部门资产管理实践中,资产一旦形成,便属于相应的业务单位和部门占用并使用。对于这种现状,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可靠的评估机制。各个部门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热衷于抢购添置资产和夸大实际资产收益,并使用极小的关注度对待资产管理,资产与预算是否匹配也很少考虑。各部门之间很容易导致配置预算不公平,资产配置也容易存在不平衡。在处置资产时,资产管理和收入管理分离。目前,一些企业的业务部门在处置资产时将产生部分处置收益,虽然是少量的资产处置收益,但如果不被纳入预算管理,则有可能对总体资产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资产互换机制难以建立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二、企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可行途径

(一)构建科学的资产配置并跟进完善

在实际的应用和实践过程中,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可相对应的制定不同标准,以解决该部门的发展需要什么资产和多少资产的问题;应该根据人员编制、部门性质和资产管理水平进行定期配置标准更新和价格重置,还可通过疏通各类资产配置、价值、性能指标等参数来控制标准的有效范围,也可考虑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高资产的效率。此外,通过设定这一机制,实现大型设备和其他大型资产的高效利用,减少资产配置的重复,从而可以提高预算资金的效率。其次,“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进展情况,目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纵观我们的业务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所涉及的资产类型和数量都很多,因此,随时面临着许多新的资产配置,所以预算计划应重点规划大型资产。”此外,更应注重对大规模资产的配置,以进一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

(二)提高对预算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认识并规范相关操作

预算单位应采取资产配置标准为前提,在现有资产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信息,通过预算编制和审计,清晰的查找资产内容,以及各类资产的数量和预算组成内容;要合理设置预算科目,明确反映资产投向和资产目的,要准备好资产收购和分销、使用、处置的详细预算,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这样既可以防止过度投资,同时也防止不适当的投资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发展计划,然后还可以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严格执行预算。通过资产配置和资产转移机制,保持预算管理合理的价值分配,以确保充分落实预算目标,这是整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键之一。采购部门采购的资产,应控制并认真审查,签署收购项目时即确定预算;如果因为资产扩张而改变了之前的预算规划,可在相关项目经批准后,调整资产收购预算,按规定程序再批准后续采购。我们的各个业务部门要大力推进内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提高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解;只有业务单位和部门都充分认识到进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员工主动接受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深化机制改革,提高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合度。最后,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资产监控职能,管理并审查资产预算的配置,以及不断审视预先存在的预算和需要增加资产的后期预算。应该规定相关资产购置和预算更改经同意后方可实施;在预算范围外购买资产的,应及时纠正和惩罚,并加强处置负责人的力度。

三、结束语

第9篇

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把资产管理好,把基础打牢固,就可以节约企业其他多方面的开销,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收入。如果让固定资产更加的有条理化、更加的规范化,让资产有章可循,有科学的道路可走,资产就会发挥更大的效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电网企业由于网点较为分散导致的固定资产比较分散,所以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时间显得过长,风险过高,但同时效益也非常高,由此对我们的资产管理者的挑战很高,要求管理者不断变化自身角色,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布过广,不便管理。电网遍及全国各地,我们现在是用的ERP资产卡片和设备是对应的,设备那边建好了,与资产与财务衔接不太统一,财务在盘查是会出现漏洞,有点人为了对应,建设了某些资产,但是卡片价值是0,由此建设卡片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效果,然而全世界每个地方都离不开电网,电网资金通常都比较庞大,又由于过于分散,因此不便统一管理。电网的用途很多,有企业用地、家庭用电、生产用电、学校用电、市场用电等,各方面都比较复杂,而且有时很难及时更新,及时盘查,很多地方盘查也只是表面功夫,只是做做样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盘查后电网公司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就算发现了问题,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不能达到最快的效果,且资产的实际管理和观念上的管理处于不同的人,财务统一管理起来也不方便,有些方面会滞后,所以,这对管理者来说又是新的挑战。账实不符合依然存在。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实不符的问题是依然存在的,主要是有账无实、有实无账、账实不相符合。多数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涉及到一些账目查寻时,由于部门的之间的不协调,常常造成部门无法入账。其次,每年的定期盘点和抽查工作不认真,对资产的使用状况不了解,无法核实数据,导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也不准备。管理不统一。由于一些原因,某条线路既属于电力公司又属于农户,有些工程产权还没有移交,电路是属于某些公司,但是维修供电修护等又是属于电力公司,这就使得统一收费等特别麻烦,有时还会产生纠纷问题,这使得在资产运行管理时存在很多问题,资产存在相对滞后性,不能及时的运转,会产生一连带问题。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用好专人转卡制度。由于分布广,由此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做好自身的工作,及时盘查用企业及个人用户电用户的电卡和缴费情况,公司应该建立相关的制度,建立督查团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察,拒绝出现表面工作,促使每个员工都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对于不能及时缴费的用户进行催促,以及时的盘点好账户,及时的和财务对接。由于遍及地区范围太大,因此长时间存在工作人员散漫,各自为政,达不到统一的管理,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的分配制度,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不能达到年终考核标准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在思想上和业务素质上对他们进行培训,已达到最好的工作效益。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好的管理必定是需要好的管理体制的,传统的管理体制繁杂又多费事,所以需要对电力资产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帐实不符的情况。信息化的管理体制采用科学有效的现代技术,把所有的数据分析及相关的资料全都录入电脑中,计算机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同时也能避免出现管理人员不认真的情况发生。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就可进行协调、工作。加强了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是非常有作用的。

统一管理。对于管理不统一这个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电力企业接手某工程电力管理时,要充分考察,制定协议,以保权钱方面的情况归属等得到正确的落实,建立专门的卡片,已达到收费管理流程等一目了然,干净利落,减少纠纷问题。电力公司还应加强动态监管,系统根据业务流程,自动更新客户等各种业务信息,并对公司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使得公司能掌握最新信息,对下一步计划作出正确的判断。统一监管也有利于责任追究,对于失职的员工进行快速的责任追究,对于业务室的过错争取时间早日解决。统一监管还有利于数据共享,使各地工作人员了解自身的处境,达到相互学习的作用。总而言之,把资产管理好,企业就能很好的运行,越是能在资产上作出文章,利率就会达到更高,电网产业是国有重大企业,它的兴盛关乎着全国的整个经济命脉,关乎国家的繁荣发展,因此电网产业资产的管理调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电网公司的领导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多与员工沟通,同时完善好监督考察制度,对员工实现专人专责,对一个区域的电网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的验收,对出现业务漏洞,业务错失的员工进行责任追究和业务素养的培训,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资产管理系统,继续优化资产管理的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考核制度,向建设国际化先进一流电力公司不断迈进。

作者:李景贤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蓟县供电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