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哲学论文

时间:2022-05-24 18:29:51

导语:在社会哲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会哲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社会营销学;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安全

Applicationoftheconceptionofsocialmarketingtorecruitthevoluntary,non-remuneratedblooddonors

YANGDong-yan,DUANHeng-ying,HUANGLi.ChongqingBloodCenter,Chongqing400015,China

【Abstract】Weshoulddrawuptacticsandmethodfromthebusiness-servicelinkincludingdistinction,education,mobilization,recruiting,siffing,careandretentionfortheblooddonorstorecruitvoluntarynon-remuneratedblooddonnrssoastoprovideadequate,safety,effectivebloodandensurethesafetyoftheblooddonorsandpatients.

【Keywords】Seekingprofitsandsell;voluntarynon-remuneratedblooddonnrs;bloodsafety

输血,这一救死扶伤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古老又现代,历经了风风雨雨数百年,安全输血拯救了无数生命,不安全输血也危害不少患者的健康和生命[1]。无论将血液行业看作是一个医学专业,一个服务机构,还是一个企业,它的确是当今最引人关注的、富于挑战性的、结构复杂的专业之一,对于血液我们还能做点什么[2]。WHO血液安全战略的使命就是要建立并强化国家血液计划,确保安全、优质和充足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供应和合理使用,以满足所有病人的需要。其具体内容是:建立受国家调控、组织良好、具有质量体系的输血服务机构;招募自愿无偿献血者;有效检测血液和加工血液;合理临床用血[3]。而招募自愿无偿献血者是保证安全血液的基础,如何招募是重点,将社会营销学的理念引入招募策略中。

1定义

社会营销:运用市场营销的原理、方法和技巧,有目的地促使目标群体自愿接受和改变社会行为,从而提高个人、集体或者社会的整体利益。WHO关于自愿无偿献血者(VNRD-voluntary,non-remunneratedblooddonors)的定义是“自愿捐献血液、血浆或其他血液成分且不接受现金或其他形式的可视为现金替代物的报酬,包括除为捐献和交通所必需的合理费用之外误工费、小的纪念品、点心和直达交通费的补偿,与自愿无偿献血精神是一致的。”此定义强调的是自愿和不需要任何现金或相当于现金的回报,但不拘泥于任何献血形式。无偿献血的本质——改变社会行为。

2招募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招募这些低危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就是整个血液安全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些低危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则很难保证安全充足的血液,而要达到这一点,可以将社会营销学中的方法和策略引入到非盈利性的公益性组织中来,根据社会营销学中的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组合4ps的应用、营销活动的规划、执行和评估等方法[4],从献血者的识别、教育、动员、招募、筛选、关爱到保留这条营销服务链中制定其策略和方法。

2.1献血者识别

2.1.1献血动机的原因分析1970年,RichardTitmuss出版了一本具有重大影响的书——《礼缘》,Titmuss在该书中分析了献血者的动机[5]。大量调查普遍的结论是认为人们献血的动机很复杂,呈现多元化,促进人们献血的动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利他主义和人道主义、用血保证或血液预存、社会压力或周围压力(来自他人或社区的压力)、金钱报酬的推动、大众传媒的引导、好奇心理的作用,意识到血液被需要、为用血的家人或朋友替偿献血以及提高自我意识、寻求一种社会认可等等[6]。国内,有人把献血的动机总结为五种类型:爱心型、被动型、好奇型、荣誉型、保险及报销型[7]。

2.1.2针对献血动机,细分市场(1)市场细分:Kotler和Zaltman(1971)在他们首次提出“社会营销”概念的经典论文中就指出,“社会营销使用商品营销的技术或理论,如市场细分,以促使目标群体的反映达到最大[8]。根据其动机,献血者分为三种类型的人群,有偿献血者、家庭和亲友替代献血者及自愿无偿献血者。(2)而全球血液安全战略的重要部分是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低危人群中选择健康的献血者,只有这样,才能奠定确保提供安全血液的基础,因为受实验技术、方法、条件等的影响,目前血液检测窗口期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血液检测项目也无法涵盖所有经血传播疾病,因此在低危献血者中的招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3)分析结论:有偿献血者是依靠卖血为生或补贴生话的人,其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很大;家庭和亲友替代献血者也往往是在血源不足的地区实施的献血,由于情感的压力迫使献血者隐瞒其健康状况或高危行为,因此也具有较高的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危害性及流行率;而只有怀着利他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自愿无偿献血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危献血者,不受任何利益的驱使,才是我们无偿献血工作最终的招募对象。

2.1.3根据市场细分,锁定目标人群自愿无偿献血者是我们无偿献血工作招募的目标人群。其中青年大学生是这个群体的主要招募对象。因为大学生是潜在或现实的献血者聚集人群,我国各级各类在校大学生有2.5亿,在思想上,由于青少年思维活跃、感觉敏锐、富于幻想,高危行为少,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易于接受一些新思想和新事物,随着社会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家庭和社会的使命感逐步加强,人生观也大致形成,在这个时期对他们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不仅能提供血液供应,同时将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后备力量的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献血者的教育和动员无偿献血的本质——改变社会行为,教育、动员是改变行为方式的工具。

2.2.1教育、动员的目的及目标促进公众在知识、态度和信心方面的转变,使他们理解血液捐献的重要性,促进人们行为的改变。有效的献血者教育工作的目标实质就是建立一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

2.2.2教育、动员的手段与方式(1)首先要了解目标献血人群他们所想知道的信息,如献血的一些小常识,献血会影响健康吗,捐献的血液将要用于什么等等。(2)其次,根据这些献血者所需求的信息提供相应的IEC(information,education,communication)资料,可以是宣传单、海报、演讲、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以及和献血者面对面的交流等。

2.2.3教育、动员的结果当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动员行动,使自愿无偿献血者数量得以增加,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加大,有关献血的社会团体自愿无偿献血组织增多,则教育动员活动是有效的。

2.3献血者的招募从市场调查到市场细分,到最终锁定目标人群,然后对目标人群实施教育和动员的过程都是献血者招募所必不可少的准备阶段,正是因为此正确的市场定位,才能进一步根据营销组合和营销策划来制定我们的招募策略。无偿献血的社会营销管理就是有关无偿献血工作的规划和实施的全部过程,它是为了满足组织的目标,而与目标献血群体创造、建立和维护有益的献血关系,献血招募人员所处的职业就是创造、建立和维持交换关系(献血关系)。

2.3.1献血者的招募的核心是以献血者为中心,理解献血者,理解其付出的成本及期望的价值。这里所说的成本包含献血者到血站来献血所需要的交通费用等货币成本,路途时间、等候献血的时间等时间成本以及寻找献血信息、沟通交流的体力和精力成本;正是由于其付出了这些成本,他们才期望获得他们所需要获得的价值,这个价值并非什么金钱利益,而是为社会创造的功效价值,献血者作为爱心使者的形象价值,以及献血前、中、后的服务过程给献血者提供的服务价值和让渡价值,还有最重要的是社会及公众对其行为认可的社会价值,因为这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只有把握住了这个核心,拟定的招募策略才会行之有效。

2.3.2献血者招募的策略在社会营销中,分销渠道是使社会产品到达目标群体的通道,它是促使社会营销的有形产品或服务被送达目标群体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网络[9]。目前在献血者招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全国性有组织的献血者招募计划和体系,缺乏全国联网的献血者记录体系,缺乏献血者服务和保密的国家标准化程序,还有就是招募人员不足,招募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亟待加强,财政资源不足等。因此在制定招募策略时更是要针对薄弱环节,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

(1)开发领导层:《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各级政府对献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因此政府的支持、领导参与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获取政府的政治承诺和支持,进而才能在政府层面上批准并推行提高血液服务的相关政策和计划。《献血法》实施这八年来,也正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战员、高校师生和医务工作者率先垂范,卫生、宣传、教育、红十字会等各部门、团体密切配合,进行长时间、高密度、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使无偿献血逐步成为全社会倡导奉献精神、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和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无偿献血的社会营销渠道的总商理解为我们的政府,而各个采供血机构人员是其分销商。要让我们的政府知道血液是有限的资源,不仅要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而且还要合理的利用,当血液库存告急时,我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的消息是一个常态发展过程,而非出了什么问题,更不要有什么顾虑。

(2)与媒体建立伙伴关系,利用整合营销观念,营造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①媒体的作用:媒体是一种行销的工具,能够控制信息,具有视听力,它可以影射制造者,而不是产品,这是一个关键,公众对血液安全的不信任已是一个国际现象,许多国家报纸和杂志煽动性的报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媒体的正面报道是促进献血工作的有效动力,而负面报道是对献血工作发展的阻碍。②通过广告、新闻、形象策划、品牌推广等活动进行一体化的整合,让公众从不同渠道来获取对献血工作的一致信息,从而使他们对献血活动达成最大程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知晓水平,从而有利于采供血机构的内在理念和外在形象的全面而有效地推广到广大公众中,使公众清晰地了解献血活动的价值观,了解采供血机构的服务理念,从而使采供血机构的品牌形象能够深入人心,提高献血者的忠诚度。③充分发挥信息的营销招募作用,及时利用各种媒体将库存偏少或紧缺的信息向社会,这是调控血液库存的一个更加策略和科学的方法。

(3)利用电话营销招募:①电话招募的优点:及时性、双向性、简便性、经济性、普及性。②电话招募的类型:主动正向服务,如献血者到期提醒、献血者紧急召回、检测信息告知、生日祝福等;反向被动服务,如献血信息咨询、自动语音查询献血结果等。③举办大型活动推动无偿献血工作。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这一天是诺贝尔奖得主,发现血液ABO血型的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也是专门为献血者设立的一个纪念日,对成千上万的献血者表示感谢。

2.3.3献血者招募的人员(1)分类:①献血者招募人员:要有一定的管理、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技巧和较好的素质,定期接受献血者招募的培训。一对一的沟通是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10]。②献血工作中的志愿者:经过培训,理解、支持献血工作,建立社会联系,形成网络形式。③献血者:既是献血者,又可以成为献血工作的志愿者甚至献血招募人员。(2)关系:建立献血者、献血工作中的志愿者、献血招募人员以及采供血机构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使献血者有被需要感、安全感并能得到充分的认可;招募人员也得到认可和赞赏,感到其价值。

2.4献血者的筛选、关爱到保留献血者的筛选、关爱到保留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采取的有效手段就是服务。无偿献血工作作为一种可以开发、生产、营销的产品,由许多服务要素组成,是有形和无形服务的组合。

2.4.1服务的内容它分三个层次:核心服务、感知服务、扩增服务。(1)核心服务:自愿无偿献血者不是为了献血而献血,而是为了获得某种需求,如利他主义、满足感,之所以愿意献血,是因为采供血机构开展的无偿献血工作能够满足其某种利益或需求,无偿献血工作给献血者所提供的基本效用和利益,是献血者需求的中心内容。(2)感知服务:采供血机构的核心服务必须以某种可感知的基本形式提供给献血者。医生、护士所提供的体检和采血活动是无偿献血基本效用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和途径,也是满足献血者利益需求的关键。因此,体采活动是无偿献血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其影响因素包括人员、质量水平、品牌战略、服务流程、技术与设备、价格等。(3)扩增服务:采供血机构向献血者提供的超出正常体系服务以外的额外服务和利益,如灵活的工作时间、生日祝福、合格检验信息告知等。

2.4.2服务的过程过程涉及献血的前、中、后所有环节。

(1)献血前:献血前的咨询和献血者登记是对献血者筛选和关爱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献血者通过咨询获得献血者的权利和义务、献血程序、对定期献血的需求等信息,更重要的是能让献血者首先进行自我排查,而做出立即献血、延迟献血或永久不能献血的决定,甚至于是否需要实施保密性弃血。另一方面,完整有效的献血者记录也是发展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基础,有利于我们对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召回,尤其是稀有血型;有利于确保血液的可追溯性;尤为重要的是履行了献血者知情同意的原则,同时对其献血信息负有严格的保密职责。当献血者感到采供血机构能够保证其个人隐私,才能使其感到安全。

(2)献血中:①环境:采血环境卫生、安全、专业;休息环境卫生、舒适、高雅、静谧。②采血服务流程:制定科学合理而且必要的流程,尽量减少献血者等候的时间,这也直接影响到献血者的忠诚度。③人员:训练有素的员工,必须的经验水平、教育水平、个性特点、与献血者交流感情的实际能力直接影响到无偿献血工作的专业可信度,影响采供血机构的形象和价值,最终会影响到献血者的忠诚度。④设备:精良的设备体现其专业性和安全性。

(3)献血后:不仅要及时告知献血者献血后注意事项,而且能够正确及时的处理献血反应,同时对献血者表示诚挚的谢意确保其满意,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对待献血者反馈更是要认真对待,均衡地解决正面和负面的反馈信息。最终使献血者感受到献血是一个愉快的、安全的、方便的、值得的经历,因为快乐的献血者会成为重复的献血者,快乐的献血者会成为献血动员者和教育者。

所有这些招募的方法和策略的根本目的就是提供充足、安全、有效的血液,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血液观、血液管理和输血技术不断更新,人们已从最初对输血安全的无知和感性认识发展到当今对输血零风险的追求。血液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其意义已远远超出医学领域,而成为各国政府加强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在新旧世纪之交之际,WHO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血液安全从我做起”,在全球实施血液安全战略,使血液安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血液安全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血液工作者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而未来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SusanL.Stramer主编,郭永健等译.BloodSafetyintheNewMillennium新千年的血液安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2SchreiberGB,BuschMP,KleinmanSH,etal.Theriskof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alinfections.NEnglJMed,1996,334:1685-1690.

3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项目,日内瓦.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

4周延风.社会营销--改变社会行为的新模式/营销前沿系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8.

5G.Gogarty,C.Wickenden著,叶丽琴译.未来血液需求的计划.国外输血医学荟萃,第1集:6.

6高东英,代爱英,高国静,等.献血相关的知信行(KAP)研究进展.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431.

7夏咸权.街头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和对策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01,14(增刊):51.

8PhilipKotler&GeraldZaltman,1971,“SocialMarketing:AnApproachtoPlannedSocialChange”.JournalofMarketingVol,1971,35:4.

第2篇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第3篇

论文关键词:赵贞吉诗文,整理,版本,论文

 

一、赵贞吉诗文的整理

(一)、子弟与门人对赵贞吉诗文的整理

最早对赵贞吉诗文进行系统整理的是赵贞吉之子鼎柱、景柱与门人龚懋贤、邓林材等。他们在赵贞吉逝世八年以后,终于缀遗稿为诗抄、文抄、讲章凡二十三卷,名《赵文肃公全集》,于万历十二年刻,有高启愚序、陈文烛序、姜宝序、许孚远序、王藩臣跋、詹尔选跋、肖如松跋、陈谨策序。出版了《赵文肃公全集》。先有蜀刻本,闵刻本《赵文肃公文集》,后有南京、内江翻刻本《赵文肃公全集》。

(二)、内江市政协赵贞吉研究小组的整理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四川省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将《赵文肃公全集》列入重点整理书目。内江市政协赵贞吉研究小组先后编印了《赵贞吉研究初集》和《赵贞吉研究资料集》。

(三)、官长驰编撰《赵贞吉诗文集注》

内江师范学院官长驰先生,积十余年辛劳对赵贞吉诗文进行整理,1999年由巴蜀书社出版了《赵贞吉诗文集注》,列入建国五十周年《四川出版界推荐重点书目》。这对于研究赵贞吉其人及明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赵贞吉诗文集》原名《赵文肃公全集》,凡二十三卷。《赵贞吉诗文集注》是赵贞吉诗文结集问世四百对年来,对赵贞吉的第个注释本。填补了我国古籍整理的空白。

这为后世学者研究赵贞吉与明代社会、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等文献资料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做了开创性努力。为深入整理、研究和利用赵贞吉诗文中的宝贵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官长驰1998年撰写《赵贞吉诗文集注》后记说明[1]:

本书主要面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故笺注力求简明扼要人文历史论文,习见的熟语典故或略而不注,或仅简单提示。笺注者对某些不了解的人名、地名、典故、出处,为免词费,大多为予注明。

(四)、《内江风物咏丛》辑录笺注赵贞吉吟咏内江风物诗赋四十七篇

(五)、笺注研究论文

1、罗宁、武丽霞的论文《赵贞吉诗文集注》勘补《赵贞吉诗文集注》初阅前六卷之诗词及7卷九至卷十四讲章部分,获益良多,赞叹之余,偶见其失漏之处。

2、陈世英论文《赵贞吉诗文集注》点校商议 从《赵文肃公文集》的版本和流传情况,对官长驰先生的《赵贞吉诗文集注》的讹误脱漏之处一一进行正误补脱。本部分还对较完整的二十三卷本《赵文肃公文集》未收录的和官长驰的《赵贞吉诗文集注》漏辑的赵贞吉的作品进行辑佚。

3、邓国军博士论文《(赵贞吉诗文集注>点校注释商兑》对《赵贞吉诗文集注》中的部分点校、注释、系年之误漏作出举正。

二、赵贞吉生平研究

主要是针对《明史?赵贞吉传》作了校正和补充,并将其为官情况制成《仕途履历表》。

《年谱》;《内江县志》卷十一收录(邓林材撰《赵文肃公先生年谱序》)按赵大洲自著《赵文肃年谱》,邓石阳万历六年戊寅(公元1578年)为该谱作序。在此基础上,曾孔恕、黄世杰编《赵贞吉年谱》,是赵贞吉生平研究重要资料。

三、赵贞吉的政治思想品格和军事思想研究

陈世英论赵贞吉的政治品格

赵贞吉的政治思想丰富,无论是在用人,还是在守业方面;无论是在处理君臣关系,还是在治民方面,他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赵贞吉的政治品格是两方面的,既有正直敢言的优点,也有“好刚使气”、“动与物迕”的缺陷,这也是其政治主张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以赵贞吉在“庚戌之变”时的主战和“隆庆和议”时的主和来说明其军事思想的灵活性。同时介绍了赵贞吉重视防务、主张恢复明初分府分兵的旧制和重视赏罚分明在军事中的作用等军事思想。

四、赵贞吉的学术思想研究。

韩国学者李庆龙《赵大洲二教参究和经世思想》,论文认为:赵大洲等泰州学派的学者们,起初学习王阳明良知教,最后转出于儒教;赵大洲之子赵台鼎承继家学参究佛道二教修炼,对“本体即工夫”有独到的解释;赵大洲对阳明学作出自己的解释,特别是对“良知”在儒家学术上所起的作用作出极高的评价,他有出世经世、体用一源的与从前儒家不同的特点。

陈若愚教授的论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赵贞吉的思想与贡献

指出:本文以《赵贞吉诗文集注》本所收266篇文章为评述对象,对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文学家赵贞吉的学术思想、政治建树、道德境界、文章成就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陈世英论赵贞吉的学术思想

论述赵贞吉的学术思想存在一个渊源辨别的问题,黄宗羲将之归入泰州学派,本文主张不在其学派归属问题上争执不休人文历史论文,而从整体上对其学术思想作一梳理。本部分主要介绍了赵贞吉的“出世入世说”、对“心学”的发挥、禅学观、儒佛道一家等学术思想,并介绍了其学术思想的变迁与博采众长的特色。

梁明玉的论文《论赵贞吉的人才观》探讨了赵贞吉的管理、教育思想。

五、赵贞吉的文学、禅学成就研究。

明清人对赵贞吉的诗文的评语,并对赵贞吉的诗文选材和诗文特色予以分析。其选材有反映为国为民的诗文,有反映自身经历的诗文,有送别赠别诗,有应和之诗,有游历诗,有祝寿诗等。其诗文特色主要是多宗教用语、善用典故、文辞气势雄伟和以古论今,阐发道理。

释智常、铁波罗论文《赵贞吉的资中情结和他的寓教于禅》、

孟光全《赵贞吉笔下的明代内江佛寺》从地方文化建设的角度对赵贞吉的作品进行了研究。、

曾明教授交了论文《略谈赵贞吉诗的用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贞吉诗歌的艺术特色。

曾良教授论文:《佛学对赵贞吉诗歌的影》阐述了赵贞吉信禅的主观愿望是沟通儒佛之辨,使出世为入世服务,但客观上佛学对其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等产生了复杂影响,使诗歌增强了表现力,形成了迷茫幽境的意境,增添了艺术情趣。

张文进、段庸生提交的论文《论赵贞吉的诗风》从比较的角度对赵贞吉的诗歌艺术特色进行了探索。

王发国教授论文《赵贞吉(杂咏六首>官注漫议》对官长驰先生的《赵贞吉诗文集注》中的部分诗歌的注释提出商榷。

六、内江师范学院召开纪念赵贞吉诞辰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邓国军博士撰写纪念赵贞吉诞辰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除以上例出相关文章外,研究员钱明提交了论文《王学在新安地区的遭遇与挫折——以王守仁与汪循关系为例》,为赵贞吉哲学思想研究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哲学文化背景资源。

吴震教授提供了荒木见悟著、廖肇亨译《赵大洲的思想》,把日本学者研究赵贞吉的特殊视角展现在与会者面前。

本次研讨会除了论文丰富多彩外,热烈的讨论也是一大亮点。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卓越认为:李贽是弘扬赵贞吉思想的功臣,赵贞吉有三大贡献:政治功绩、哲学思想、诗文成就。邹作圣先生认为赵贞吉的疏奏价值极高,并对赵氏“性命为根、经世为用、文章为枝叶、人世为根本”进行了阐释。

内江市佛教协会会长释智海认为赵贞吉的最大成就是“王学”,并联系高校培养人才的实际对赵贞吉的人格魅力进行了分析。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罗宁博士、四川大学周斌教授、内江师范学院邓国军博士等人对部分文献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论争。

此次研讨会对促进明代哲学思想的研究、宣传四川文化名人、推进四川文化建设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赵贞吉诗文整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赵贞吉留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剖析和革故鼎新的主张;他是一位哲学家,“左派王学”的代表人物,对人生、物我、性命之学没每有沉思妙悟;他还是与杨升庵、任少海、熊南沙,并称“蜀中四大诗文家”之一。

赵贞吉是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锐意改革的政治家,教育家;王阳明、王艮学派传人。赵贞吉最能代表内江文化人的精神与气骨。

通过对赵贞吉诗文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对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批判地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古为今用,增强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发扬其崇高的爱国精神,宣扬其对敌斗争非凡的胆识,配合历史知识及爱国主义教育,对当前的社会的改革开放人文历史论文,建设文化内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赵贞吉诗文博大精深,而且不少是文言文,官长驰撰写《赵贞吉诗文集注》是赵贞吉诗文结集问世四百对年来,对赵贞吉的第一个注释本。填补了古籍整理的空白。这为后世学者研究赵贞吉与明代社会、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等文献资料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

但“该书主要面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故笺注力求简明扼要,习见的熟语典故或略而不注,或仅简单提示。笺注者对某些不了解的人名、地名、典故、出处,为免词费,大多未予注明。[1]”一般的读者读起来还有障碍,要使其通俗易懂,还需要做大量的笺注。

所以对赵贞吉诗文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方兴未艾,需要同仁和有志者,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官长驰赵贞吉诗文集注[M] 成都: 巴蜀书社 1999

[2]赵贞吉赵文肃公文集[M] 四库全书存目从书影印本 济南:奇鲁书社 1997

[3]内江政协文史委内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M] 内新出内(2005)002号

[4]洪若内江风物咏丛[M] 内新出内(2006)008号

第4篇

题目: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及其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 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4. 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02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04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02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01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00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谭培文《唯物主义如何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版》

第5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5110

国内刊号:53-1003/C

邮发代号:64-1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第6篇

在此,提供毕业时,参考文献的范例一则,部分内容如下:

[1]吴普红.高中文言文的文化功能[J].中国民族教育,2011(01)

[2]刘磊.“古文字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代秀琴.高中文言文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1(04)  

[4]杨秀丽正视存在问题,寻求解决策略——简要论述如何做好高中文言文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5]张秋.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论高中文言文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09)  

[6]钱国利.高中文言文词语归纳教学探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7]梁玉敏,杜刚.关注人文精神构建完满人格——解析人教社新课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的特色[J].语文学刊,2011(06)

[8]林玲.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提高学生语文素质[J].成才之路,2011(21)

[9]蒋绍愚.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10]《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试题分析》[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11]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97 年第 3 版

[12]李绪坤.《学记》解读[M].齐鲁书社,2008 年 11 月

[13]杜萍,张道荣.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5)[14]丁念金.论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保障体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5)

[15]包玉红.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自身发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3)[16]孙叶飞.大众文化的人文关怀[J].理论导刊,2010(02)

[17]具春林.中学语文泛文学现象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18]薛凡平.浅谈文言文教学[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2008(04)

[19]柯群英.有关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想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2)

[20]齐世涛.文言文教学刍议[J].中国培训,2010(06)

第7篇

 

毕业,哲学论文的写作难度比经济类、文史类的更有深度,但是很多哲学论文的写作要求作者不仅有一定的人生阅历,还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哲学渗透的领域范围很广,这里提供的范文是哲学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的研究,具体如下: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指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它以移动终端为接人设备、以移动网络为接人网络来提供随时随地的个性化服务。当移动互联网技术成功解决了信息接收终端和交易平台的移动问题,时间和空间对消费活动的限制进一步被打破,即时即地的信息浏览与集体互动将消费与社会生活更紧密地关联在一起。在新的传播机制与交易方式下,奢侈消费不再作为阶级身份的认证,而是借助移动网络日益渗透在社会大众的消费生活中。2015年《中国网购新生代》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已有45%的消费者通过网购方式来完成大量高端商品消费,而智能手机已超过电脑成为线上消费者最常使用的零售网站登录工具仁1〕;《麦肯锡2017中国数字消费者研究》报告则显示,移动互联网消费已成为中国电商市场的主流,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自己喜爱品牌的官方微信电商渠道购物,31%的受访者表示曾在微信上购物田。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消费时代,而标榜私人订制的奢侈消费则需要在新的时空尺度和消费境遇中完成对个人社会身份的建构与表达。在这个意义上,对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奢侈消费的关系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就变得十分必要。

第8篇

论文 关健词: 哲学  创新 创新哲学

论文摘要:哲学的创新开阔了人们的视舒,更断了人们的脑子,催生了创新哲学观。从而被予人们街的认识与实践工兵.迄必将推动看

    再次,创新具有方法论蕴意。第一,创新是一种反思与批判。创新意味着对现实的不满足,因而对事物的过去和现在产生质疑与再认识,进而对之考察评判,弄清事物存在问题的性质与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创新是在反思基础上的创新,它以否定现实为前提,追求比现实更美好、更理想的东西,从而改造现实、变革现实。当然,创新也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创新,它不可能一概否定现实,而是扬弃现实,是继承基础上的重建。可见,创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我国近20余年的改革实践,正是通过反思与批判,解决了社会主义的生存危机与 发展 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在 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关系问题上,屏弃重书本理论、轻现实实践的观点,走建设有

第9篇

关键词:转述动词 文学类学术论文 中国作者 英语本族语作者

0 引言

转述是学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运用转述可以体现作者对转述命题或被引作者所持的态度,为作者的评论开启评价空间[1]。转述动词是转述的重要信号之一,作者可以通过转述动词实现言语功能,导入被引用者的声音,实现作者、被引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恰当使用转述动词是作者寻求其交际目的与学科规范之间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2]。因此,对转述动词进行研究是理解作者意图与学科规范之间关系的起点,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正确使用转述动词有助于提高英语学术写作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实现写作目的。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语言转述现象一直以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从传统语法、文体学、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对语言转述现象进行了研究。传统语法重点从直接引语、间接引语的转换关系上关注对他人话语的转述策略[3]。在文体学领域,Leech和Short把对言语和思想的表征区分成五类: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人物话语的叙事性报道,这种分类方法扩大了语言转述研究的范围[4]。功能语法学家Thompson则关注转述动词的人际意义,指出转述者对转述内容的态度主要体现在转述动词上[5]。对批评话语分析学家而言,转述动词体现了语篇互文性和语篇中的多声特征[6]。专门用途学者也注重对转述动词的研究,他们对转述动词进行分类,关注转述动词在学术论文中的功能,同时通过引用分析(Citation analysis)关注转述动词的使用[7]-[10]。其中,Thompson和Ye将转述动词分为三类:研究转述动词(Research verb)、语篇转述动词(Textual verb)和心理转述动词(Mental verb),并分析了各类转述动词的人际意义。此后,Thomas和Hawes[8]以及Hyland[10]等人在其基础上做了类似分类。

国内部分学者从认知语用角度研究引用现象中与认知有关的方面[11],或者研究引语在语篇中所完成的修辞功能[12]。有的学者对学习者学术英语语料中使用的转述动词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13]-[17]。也有学者分析了引用的结构形式及其与时态、语态的关系,探讨了转述动词的类别及功能[18]。

以Hyland为代表的国外学者的研究以英语本族语研究者的学术论文为语料,未涉及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而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对学习者学术英语语料的定性及定量研究所选择的语料大多来自应用语言学;以期刊论文为语料的种类及数量有限,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探讨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在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的研究更不多。本研究将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Springer电子期刊中选取近十年(2004-

2013)文学类论文共20篇,其中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论文各10篇。选择语料时,研究者还考虑到论文期刊的多样性及代表性。然后,研究者根据学术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运用人工识别的方法记录论文全文中所有标注了引用信息(作者,时间,页码)的地方,对所得语料进行分类统计。首先统计了两类作者零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其次,分别对转述动词总次数、使用频率较高的转述动词做了统计。最后,重点统计了两类作者表示评价倾向的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并对以上各类型语料进行对比分析。

3 研究框架

Hyland基于Thompson和Ye以及Thomas和Hawes对转述动词的分类,运用过程法和评价法对转述动词加以分类[10]。按照过程法,转述动词可以分为三大行为类型,即研究行为(指研究者在研究结论或研究过程中对真实世界行为的陈述)、认知行为(指心理过程)、话语行为(指语言表述方式)。而按照评价法,转述动词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表明现作者对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做法持肯定态度;第二类表明现作者不同意或不接受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其做法;第三类转述动词不直接表明现作者的观点,而是现作者通过转述动词传递被引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评价,具体又可以分为四个小类,包括①被引作者以肯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观点;②被引作者以中立的姿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客观上做了什么事;③被引作者以谨慎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观点;④被引作者以批判的态度评价别人的研究或研究结果。

Hyland没有说明过程法和评价法各自的优缺点,也没有说明两者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认为,过程法基于研究行为的本质特征,从行为、心理和话语三个方面对转述动词进行分类,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转述动词本质的认知,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评价法立足于现作者、被引作者以及读者之间的对话性,旨在区分现作者、被引作者的立场和态度,从而帮助读者明确现作者的观点。同时,评价法也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对转述动词的运用能力,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在对比分析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转述动词时基于Hyland的评价法,首先将转述动词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是现作者通过转述动词进入语篇,向读者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论断;第二类是现作者通过转述动词表达被引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评价,从而间接帮助读者了解现作者自己的观点。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分类方法,是因为转述是作者借助语言表述心理的过程,也是意向性自我构建的过程,反映了现作者对转述内容的认知评判,并通过转述动词进入语篇,向读者阐明自己的科学论断。

[2]Thompson,G.&Y.Ye.“Evaluation of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 365-

382.

[3]Yule,G.et a1.“On reporting what was said”,ELT Journal,1992,46(3):245-251.

[4]Leech,G.& M.Short.Style in Fiction.London:Longman, 1981.

[5]Thompson,G.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Edward Arnold,1996.

[6]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

[7]Thompson,G.&Y.Ye.“Evaluation of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 365-

382.

[8]Thomas,S.& T.Hawes.“Reporting verbs in medical journal articles.”ESP Journal,1994(13):129-48.

[9]Swales,J.Genre Analysis:English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Cambridge:CUP,1990.

[10]Hyland,K.Disciplinary Discourse: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Haflow:Peaon Education,2000.

[11]彭建武.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59-366.

[12]辛斌.引语研究的语用修辞视角[J].外语学刊,2010(4):67-

73.

[13]胡志清,蒋岳春.冲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J].语言研究,2004(3):123-126.

[14]袁邦株,徐润英.社会科学论文中转述动词的学术考察[J].求索,2008(12):79-81.

[15]孙迎晖.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J].外语教学,2009(1):53-57,69.

[16]娄宝翠.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5):64-68.

[17]张军民.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学术语篇转述动词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46-249.

[18]唐青叶.学术语篇中的转述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3-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