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8 01:33:45
导语:在技术调研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医疗美容技术;调研;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5-0590-04
通过调研了解当前我国美容行业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法规,从而探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在医疗美容行业中的发展空间,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了解当前我国美容行业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毕业生就业状况,明确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修正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了解当前我国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及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探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建设相关标准,提升毕业生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1 内容和方法
1.1 调研内容:包括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现状与趋势;医疗美容岗位基本情况、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职业岗位的要求;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等。
1.2 调研对象
1.2.1 调研范围:中国境内开展美容服务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涉医美容机构、大型美容院及化妆品公司,国家卫生行政机构,行业协会、学会及同类院校等。
1.2.2 调研对象:美容行业专家、医院美容科负责人、医疗美容机构负责人、生活美容机构负责人、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同类院校专业负责人等。
1.3 调研方法: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人员、同类院校及本校往届毕业生中广泛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综合应用文献与网络信息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团体焦点访谈法、个人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调研方法,其中发放问卷共计750份,回收有效问卷672份,回收率89.6%;团体访谈11次,个人访谈30人;重点调研同类院校40所,美容企业352家。
2 调研结果及分析
2.1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我国美容行业现状与趋势:以《中国美容时尚报》为首的专业权威调查机构协同中国美容美发协会、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及业内同行对中国美容业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美容业属于完全竞争的成长型产业,它的总体规模将在本世纪超越任何产业而成为最大的社会产业。目前,全国美容业就业人员是“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全国城镇美容机构总数约为154.2万家,平均每家美容店的就业人员为5.1人。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国内专门的美容机构已超过100万家,美容从业人员达600多万人,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35.1%,高中或中专学历者占53.53%,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11.37%,其中具备医学背景者只占3.83%,从业人员多为1~3个月短期培训,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要求差距很大。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从事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员多为临床医生转型,需要医疗美容技师约100万人,而每年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不足6000人,就业率高达100%,历届毕业生人数仅占全国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0.1%。
2.1.2 人才需求情况与职业岗位要求:通过对18个省、2个直辖市的国有综合医院、民营医疗美容医院、民营美容机构及化妆品公司等352家美容机构的调查显示,77.38%的机构需要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逐年上涨。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美容(医疗美容咨询师、医疗美容技师)和生活美容(美容顾问、美容美体技师、美容导师/讲师)两大职业领域。2008~2012年的5年间,在医疗美容咨询岗位从业的应届医疗美容技术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升[1]。调研结果显示(见表1),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职业领域的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有所差别,教学内容虽基本相同,教学重点却各有侧重,用人单位在选人、育人、用人上主要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选取。
2.1.3 我国美容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我国美容行业日趋规范,先后颁布多种政策法规,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依据。2002年4月16日颁布《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2002]103号),指出从事美容医疗应用技术的医务人员可以是美容医师,也可以是医疗美容技师或专业性美容护理人员。2004年3月1日卫生部组织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分册正式出版,分册指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培养的人员是不同于美容医师和美容护士的第三类人才即医疗美容治疗师。2004年10月22日教育部、卫生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文件将美容医学相关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正式列入“医疗技术教育系列”的专业目录[2]。2006年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卫医发〔2006〕125号文件,指出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不允许报考临床执业医师。2010年颁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美容服务监管的通知》,指出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着准入标准不高、人员素质偏低、质量管理不严等问题, 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技术操作规范[3]。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活业”[4],各省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重庆、广东、江西等省市均提出要加快发展美容产业文件,做为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区域的经济发达的城市,十二五期间对医疗美容人才的需求将表现为量更大,质更优的特点。
2.2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2.2.1 全国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有近20年的历史。1993年原大连医学院、原江西宜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原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创办了第一批大专层次的医学美容专业[5],到1999年,相继有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办此专业的大专教育,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办学状态数据库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9月,全国有64所高等(职)医学院校开办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职高专的学历教育[6]。
2.2.2 全国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就业情况:通过对各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本专业毕业生三年后毕业岗位调查统计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综合性医院的美容科、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化妆品厂(公司)、美容院等多个岗位,岗位主要包括医疗美容咨询师、文刺师、激光操作技师、美容美体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美容店长等岗位,见图1。
3 结论
3.1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美容业现在正处于市场发展的较快增长期,这种快速发展态势表明:该产业属于朝阳产业。目前,每年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不足6000人,就业率高达100%,历届毕业生人数仅占全国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0.6%。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广阔的就业市场为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应适应市场岗位需求,加强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职业领域:目前美容市场的人才需求以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为主,这个结果提示教育者,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核心技术应该作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教育重点。专业人才培养应将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条培养路线同时进行,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掌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医学知识和医学美学相关知识,掌握医疗美容基本理论和技能,主要在医疗美容机构、生活美容机构及化妆品公司等医疗美容技术岗位,从事医疗美容咨询师、技师、美容顾问及美容导师/讲师、美容美体技师等工作,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医疗美容技术专门人才。
3.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适应市场岗位的“多样化”需求:根据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不同职业岗位特点和人才需求现状,以校企合作双赢为前提,深化“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双线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多方订单、多类订单”的人才培养模式,灵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多方订单是指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与不同的企业合作,根据职业岗位的不同分方向实施订单培养,完全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多类订单是指针对用人单位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实施长期、中期、短期等订单培养模式,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专业课程体系要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经过调研、分析,不同职业岗位的教学模块有重叠也有区分,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进行教学模块的选择和设计,根据“多方订单、多类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整合、重组各个模块,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构建“因岗设课,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课程体系。岗位化、职业化、模块化改革便于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重组,对于企业开展不同的职业岗位培训、开发职业岗位培训包、开发职业岗位培训项目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3.5 建立“专业教学标准”,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全国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各类办学院校应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依据,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7],建立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是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医疗美容咨询师”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的建议[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7):2262-2263.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11):74-84.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美容服务监管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卫办医管发〔2010〕20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出版社,2011,(3).
[5]吴勇.高职医学美容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8):972-973.
[6]孟群,中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6-206.
从当前基层税务系统的教育培训现状分析,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音像技术,积极发展适合税务系统情况的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一、基层现有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当前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看,仍是以传统的集中培训、面对面授课为主,通过逐级的培训,来带动相关人员学习。由于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现阶段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率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无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集中培训与强制培训无法充分考虑干部知识水平的差异,干部也无法自主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使学习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培训成效不佳。
(二)无法灵活调整培训进度,每个干部学习掌握程度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无法重复使用,对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干部不能满足反复学习的要求。
(三)无法全面掌握培训人员的情况,对干部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学习状况、学习绩效的管理与评估较难。
(四)无法有效节约经费,培训成本昂贵,传统培训要求参训人员脱岗集中一起学习,需要培训人员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出差费等大量经费成本。
(五)无法提高培训效果,由于受众面窄,时间、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限制,传统培训的规模较小。无法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当前基层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看,以我省为例,目前已实现全系统计算机网络三级联网,人手一机的配置,视频会议系统也已开通。并且通过几年的培训应用,广大干部职工的计算操作应用水平也大幅提高。因此,借助网络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应用也就有了基础和前提。然而在实际的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却相对不足或未运用,导致了现有的教育成本高、培训效率低的问题。
从其原因分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观念未形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培训都是采取集中、面对面的形式,而且我省地税系统基本上是从2000年因征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观念还未完全形成。二是相关教育培训软件的投入不够。通过几年信息化建设,我们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建设已经比较先进,相关税收业务应用软件也较完备,但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不足,比如:网上教育系统、网上考试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
二、信息技术在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方式
教育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大型会议式培训、个人独立业务学习及组织考试等,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字形态的业务知识、音像形态的知识教育以及软件操作演示等。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重点就是要结合当前教育培训的需要,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充实教育培训内容,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一)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好大型培训。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可随时随地召开或参加培训会议,进行交互式的业务培训、业务探讨等工作。同时将培训教师的讲课情况,实时的录制下来,重复利用授课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二)充实内部网站在税务教育培训上的内容。内部网站在培训教育中主要起到学习、交流和存储、共享教育资源的作用。如把老师的授课进行录像上传,软件的使用方法制作Flash挂在网上,同时开通网上课堂,网上专家讲座等学习交流栏目,建立了涵盖财经税务、时事政治、计算机知识等学习培训资料。
(三)开发完善网上考试系统。从目前基层的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网上考试系统应包括题库维护、组卷、考试、阅卷、试卷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正规考试的整个周期。
教育培训信息化一个巨大优势是资源共享,这就要求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维护教学资源。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时空。
三、现阶段教育培训信息化的建设思路
大力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是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税务部门在教育培训观念上、师资上、内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要有新突破,才能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以适应现代税收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教育培训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培训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和革命性的变革。要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局面,切实促使地税的教育培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突破传统观念,教育培训工作不能仅限于抽考当前工作的需要,要着眼于税收事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建立复合型人才。因此,要转变以往大集中、大培训、一窝蜂的模式。要坚持长期培训,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完成。
(二)加强部门配合,提高教育培训效率。
加强部门配合,共同维护教学资源。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干部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扩大教育时空。
(三)加强课件制作,提高课件信息化程度。
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采用文字资料,其主要内容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补充说明性的图例、图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存在。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信息、最灵活的方式和最佳的效果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四)建立交流平台,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通过教育培训交流平台来提供知识和方便技术构建,使每一位干部能够以自选的步伐在适当的时机来推进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者能够自行选定所需内容,把这些内容根据自己特定的工作和时间安排的需要进行处理。更进一步,该平台具有灵活性,允许干部自己选择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无论是多媒体、在线小组讨论,还是其他方式。
近年来,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新技术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及时把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状况,了解企业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与走向,为进一步扶持、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参考,我们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市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9家(具体名单附后),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从事的技术领域涵盖了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新型纺织品、科学仪器仪表、环保设备、生物技术与新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7大领域。从各个领域的企业数量看,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分占前两位,分别为13家和4家;从地域分布看,市属企业6家,姜堰镇属企业6家,白米镇3家,蒋垛镇2家,梁徐镇2家,娄庄镇2家,俞垛镇2家,罡杨镇2家,溱潼镇1家,大伦镇1家,沈高镇1家,华港镇1家;从企业规模看,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已走过初创时期,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年销售收入超3亿元的4家,超亿元的5家。周边地区相比,整体规模不大,缺少销售收入超10亿的大企业、大集团。
2、研发机构及技术研况。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企业的技术管理、自主研发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博士后工作站2个,双登和苏中药业还在南京设立了研究院。相对于市内其它企业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比例较高,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32%,高于全市10%的平均值。2004年开发泰州市级以上新产品195项,占全市的50%以上,其中,新增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13项,占全市的85%,申请专利124项,占全市的44%。
3、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情况。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每个企业都与几家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借助院校的科研力量研制出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2004年,泰州组织的“企业院校行”活动中,高新技术企业与相关院校的会上签约项目5个,占全市的42%,全年与相关院校合作的项目有10个,占全市的38%。
二、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比较明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规模较小。我市还没有销售收入超10亿元,利税超2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缺少像春兰、扬子江和兴达钢帘线那样的大企业大集团。有些企业在全国整个行业中也许是老大,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也是最高,但由于这个行业本身的盘子较小,容量不大,因此,企业的规模也上不去。
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链。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涵盖了7大领域,但并没有真正形成带动一方经济的优势产业集群。我市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是优势产业,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内聚集了9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其产品也仅仅集中在齿轮、曲轴等一些单一的零件上,没有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带动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
三是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困难。虽然很多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整个泰州地区都缺少高等院校和省级以上科研院所的直接支撑,加之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条件所限,人才问题依然是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问题。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大,基础薄弱,融资困难等原因,有些企业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使新品开发速度不快,也使研发出来的项目不能及时形成产品,不能及时形成规模,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后劲不强。
五是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不少人还缺乏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的系统训练。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研究不够。使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扶持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期战略,要以沿江大开发、长三角大融合、国际产业大转移为契机,以实施科技“五大工程”为撑竿,实现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撑杆跳”式的发展。
1、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
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的规模企业,如:飞船、双登、曙光、苏中药业等,使之成为拉动产业链发展的龙头。加快汽车关键零部件基地建设,将配套领域向中重型卡车、中高档轿车转移。各企业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附加值。充分发挥产业配套优势,把相关项目的引进作为科技招商的重要内容,增强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形成规模较大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
2、加强人才建设,构筑技术高地。必须始终把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放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首位。
一是为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开发创造必要的条件,包括课题选择、资金筹措以及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配套服务,促使科研人员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二是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挥其在吸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大胆采用“年薪制”、“项目招标制”、“专家组阁制”、“技术岗位薪金制”等形式,构筑企业的专业性人才高地。
三是通过高技术研究、课题攻关、项目转化、学术交流、外派培养等渠道,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
3、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
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制定的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可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在税前扣除;其中盈利企业该项费用年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经税务部门审核,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包装上争力度,争取更多科技项目进入省级以上“笼子”,获取各类贴息和专项资金扶持。
4、建立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切实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合理调整投资结构,改进投资方式,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发挥其引导作用;采取积极措施,吸引银行资金,激活民间资金,引进国外资金,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险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使资本市场成为科技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尽快设立科技创业基金,进一步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建立融资担保机构,并逐步建立以创业投资资金、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资金、创业孵化资金和担保资金为重要内容的创业资本市场。
我国这些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在不少行业,尤其在传统制造行业(纺织、水泥、玻璃、化工、钢铁、焦化等)仍处在一种粗放式的发展,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
(一)高投入。又叫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最立竿见影的,但不能常用,用多就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逐年在攀升,年为55%,年达到63%,年达到67%,年达到70%,就是说我们上一年度刚刚挣的钱,下一年马上就得投入到经济建设上去,而投资的效益在不断下降,也就是,同样数量的钱能办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二)高消耗。目前,我国企业消耗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是日本、德国的八、九倍。中国与印度产业结构相似,发展阶段相当,可中国的能源消耗是印度的1.65倍。
(三)高污染。这些年,造纸厂、水泥厂、炼钢厂、玻璃厂、焦化厂等行业,能赚点钱,把废水排入河里,把废气排到空中。腰包好像鼓了,但蓝天白云离我们越来越远。目前我国河流的污染率达到99.7%,除此以外还有土壤污染、大气污染。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泰晤士河污染了,仅仅恢复生态就花了一百年。北京奥运会那20多天的蓝天白云,是靠什么换来的?先是汽车单双号限行,紧接着北京的大工厂停工,到最后奥运期间连一些小饭店都不让开门,连周边省份也是停工的停工、停业的停业。如果经济增长一定要以环境付出代价,那么这样的经济增长有什么用?因为我们的发展方式出了问题:要经济,没有环境;要环境,没有经济。
同时,由于中国跟美国、欧洲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美国开始叫嚣“中国”,可一位美国学者在研究中美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后,认为中国发展得越快,对美国越有好处。他以罗技鼠标为例。罗技鼠标,由中国苏州生产2000万个鼠标销往美国。一个罗技鼠标在美国市场上卖40美元,其成本包括:使用罗技公司的品牌、专利,交专利使用费和品牌使用费8美元;其次,鼠标到达美国销售费用共15美元,鼠标里面有一些元器件需进口美国公司的,费用14美元,最后只剩下3美元是中国的。而这意味着中国苏州从农民手里征地费、地方政府的利税、企业的利润、工人的工资以及水电等消耗,都在这3美元里。实际上,有很多中国产品的利润根本连7.5%都到不了。
二、技术改造重要性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谓首当其冲,而技术改造又视之重要推手。技术改造是依托现有企业,以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两化融合为重点,针对企业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实践证明,技术改造具有技术新、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一般来说,按照一半资本金、一半贷款,贴息补助的办法计算,用3%的投入能够带动企业和社会97%的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1999-2003年,国家实行技术改造财政贴息政策,运用355亿元国债贴息,支持2000多个技改项目,带动4354亿元投资,拉动效果12倍,为我国克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年国家设立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安排专项资金188.3亿元(不含物流及能源11.7亿元),下达项目4441项,拉动社会总投资6326亿元,合计拉动社会投资28倍。年国家安排200亿元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了5051个技术改造项目,其优势主要表现一下方面:
1.在节约土地方面。由于某些项目可全部或部分利用原有土地,节约土地资源。
2.经济效益显著优势。可全部或部分利用原有建筑、设备和技术力量,可减少资金投入,并可利用原有市场和销售渠道,使产品综合成本大幅度降低。
3.社会关注度高,带动作用大。由于传统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和社会贡献都有较大影响,易受当地政府群众支持和关注,同时,对其他行业转型升级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三、技术改造路线图
企业技术改造不仅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政府和企业都应同舟共济,解放思想,制定有效发展战略。
“十一五”以来,随着江苏省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和精密加工技术的普及,企业对现代制造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2010年和2011年公布的江苏省紧缺型职业(工种)参考目录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所对应的主要就业工种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精密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均在列。地方经济及行业企业对数控专业不断更新的用人需求,要求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上形成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链路与课程教学设计。
二、调研形式与内容
(一)调研思路
本次调研依托数控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开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协作组于2011年7月成立,共有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高级技工学校、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宜兴中等专业学校、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仪征工业学校、江都中等专业学校、丰县中等专业学校、淮安中等专业学校、江苏交通技校、无锡高级技工学校、徐州高级技工学校、南京高级技工学校、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常州高级技工学校19所学校参加,地域覆盖苏南、苏中、苏北,均为当地的骨干职业学校。本次调研覆盖了19所成员学校所在区域。
(二)调研内容、方式及对象
1.行业发展调研
方法:资料查阅为主,访谈交流为辅。
内容: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区域经济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行业发展现状,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变化,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供求状况,行业文化、职业素养状况。
2.企业调研
方法:问卷调查法为主,交流访谈为辅。
企业类型为各类规模的国企、私企、外企;既有技术密集型也有劳动密集型。
内容:企业的人才结构类型及人才需求,企业劳动组织的变化(流水线还是岗位轮换等),企业技术变化(常用的设备、制造的工艺等),产品制造、销售和服务等运营方式的变化,企业的岗位设置,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岗位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
3.学校调研(近3年情况)
方法:问卷调查法为主,交流访谈为辅。
内容: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比例、执行情况,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企业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设备及台套数,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学生生源(来源、数量、录取分数),毕业生升学的比例。
4.毕业生调研
方法:问卷调查法为主,交流访谈为辅。
内容:毕业后的岗位,从事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所学课程的应用情况(如课程开设必要性),毕业生继续教育的需求,毕业生继续教育的难点。
三、调研分析
(一)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规模效益快速提升。“十一五”以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全省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利税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6.8%和38%,远高于全省工业经济平均增速,占全省工业经济比重年均提高约1.3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省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达5300亿元,增速超过40%,新型电力装备、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等产业链规模超千亿元,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设备等一批新兴装备迅速崛起,产业链门类和体系逐步完善,上下游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3.优势产品地位突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装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起重机械、高空作业车等工程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排位第一;城轨和动车牵引制动系统、车辆和门系统、通信与信号控制系统、售检票系统、内装饰等轨道交通装备,交流电动机、变压器、电力电缆、光缆、光伏电池等新型电力设备的产量居全国首位;水处理等环保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装备总量已占全国1/3。全省船舶制造完工量达到2300万载重吨,约占全国35%。超高压钢化玻璃绝缘子、精密模具、高档数控机床功能部件、高档核电阀门、大型风电铸件等一大批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领先。
4.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全行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技术进步投入力度,现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9家,分别占全省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50%和45.3%。通过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研制开发了一大批国内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大型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800千伏直流电子互感器、超高压数控万能水切割机、大吨位架桥机、高效柔性节能汽车装配物料输送系统、宽体大运量新型地铁列车、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低温余热汽轮发电机组、大型风电用硬齿面齿轮、新一代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等产品的质量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十一五”期间,大批装备制造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提高了产业集聚度,形成了一批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先进装备集聚区,先后创建了徐州工程机械、南通船舶与海洋工程、宜兴环保装备3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张家港石化装备、扬中电力电器、江阴节能装备、建湖石油装备等17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占省级示范基地总数的1/2。同时,培育发展了常州农机制造、宜兴电线电缆、苏州精密仪器仪表制造、昆山模具制造、扬州压力机床制造等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二)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1.人才结构分析
数控机床等机电一体化设备在企业的大量使用,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如何提高这些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又成为当前企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根据江苏省“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间,江苏省将实施高技能人才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100万,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目前高级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数控技术专业等技术含量高的岗位紧缺高技能人才,严重影响江苏省相关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制约江苏省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十二五”期间,我省制造业要按照“合理布局、放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规划,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结构、规格、素质等要素提出新的要求。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将成为未来企业的基本特征,新产品的制造将会依赖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运用。技能人才的技能适应性也必须从简单工种到复杂工种、从单一工种到交叉复合工种、从单一的机械化到机电一体化、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程序自动控制。随着一流先进设备的引进,如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要求技能人才具有一岗多职、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如计算机操作技能、工艺设备能力、CAD/CAM操作技术、外语水平等。
2.人才需求分析
调查情况表明,数控技术人才今后还会有较大需求,高层次技术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根据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与缺口分析,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任务基本依托各地区职业学校来实施完成。以下是调研显示的数控技术人才各类素质要求:
(1)职业素质方面:“重要性”在95%以上的有团队协作、身体素质、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吃苦精神、工作条理性、奉献精神。
(2)能力结构方面
(3)专业知识结构方面
(4)专业技能结构方面
(三)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数控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为数控机床操作岗位、机械工艺岗位、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岗位、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岗位、通用机床操作岗位及其他等6个类别。
1.数控机床操作岗位。主要有数控钻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镗工、数控磨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电火花工、线切割工、数控冲工。
2.机械工艺岗位。面向机械加工的工艺设计、工艺实施、工艺管理等生产一线岗位。
3.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岗位。面向生产过程中的手工编程及实施、面向生产过程的CAD/CAM、逆向加工编程、编程的前期造型、面向数控机床购置用户的加工程序编制及调试的岗位。
4.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岗位。面向制造数控机床企业中的数控机床机械装调、电气装调、机电联调的岗位;面向数控机床使用企业中的数控机床机械维修、电气维修的岗位。
5.通用机床操作岗位。操作通用机床从事零件加工的岗位,包括钻工、车工、铣工、镗工、磨工、制齿工。
6.其他。有机械维修、机械产品销售、采购等。
大多数企业要求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数控车或数控铣应达到中级工或以上技能,随着从业时间延长,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占比明显下降,机械工艺岗位占比明显上升。
(四)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四、调研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控加工现代制造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相关设备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企业生产需要,面向数控设备操作、数控程序编制、加工质量检验、现场技术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宗旨,以“够用为度,兼顾发展”为出发点安排文化基础课,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为目标,调整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验实习课的比例,加大技能培训的比例,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含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限选课(含专业课和实践课)、任选课(含公共任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三部分。
1.必修课:公共课有政治、体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物理。专业基础课程有机械制图及CAD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技术基础。
2.限选课:专业课有机床数控技术基础、数控加工工艺基础、机床电气控制基础、质量管理等。实践课有钳工操作、车工实习、数控编程及操作、数控操作(中级/高级)、CAD/CAM综合应用技术、数控系统与原理等。
(三)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扩大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开设比例,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探索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探索“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引进先进制造技术,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随着世界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现代的电子制造企业对一线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这对职业学校加强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与根本出发点。只有在大量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之上,才能制订出适用的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必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并对教学实施提出有益的建议。
二、调研工作安排与调研内容
(一)调查内容
1.企业调研:
(1)被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2)被调查企业对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与能力素质要求;
(3)被调查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的建议。
2.毕业生调研:
(1)毕业生基本情况;
(2)被调查人对学校办学、师资、专业建设等的评价;
(3)被调查人的工作状况;
(4)被调查人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的建议。
(二)调研方式
走访调研、开座谈会。
(三)调研数据分析
1.电子技术人才需求的背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需要。从“十一五”时期电子工业总产值看,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30%,预计今后五年内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例也逐年增加。这些反映出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江苏“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集成电路、网络与通信设备、光电显示、信息家电、汽车电子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为重点,巩固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水平。
江苏地区重点依托南京、苏州、无锡等国家级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形成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信息产业集群,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到2015年,预计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0亿元,成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行业大发展,必将带来人才的旺盛需求。
电子产品制造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电子信息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就用工而言,企业越来越讲求实际,这使得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职校毕业生成为争相招聘的对象。
2.江苏省电子技术人才需求大势
电子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它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以江苏的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整个园区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约占17%,这些人员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而70%以上员工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人员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工作。
3.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2011年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以技术岗位为主,占55%;其次是以技术管理为主的管理岗位和营销岗位,各占20.3%。这些岗位技术含量高,必须精通技术,一般工人无法胜任。
调查还表明,电子技术应用第一岗位群为:弱电工艺员、产品设计员、产品工艺员、产品检测和维修员、产品营销员、产品生产计调员以及院校实验员等。毕业生在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电子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工作;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编制、工艺实施、仪器设备检测、生产调度,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电气电子类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工作;电气电子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管理、产品辅助开发工作和实验工作等。
4.毕业生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在对各成员校共314名毕业生样本调查统计得出:
(1)本专业对口就业率为86%,本专业的就业趋势较为乐观,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较大;
(2)83%的同学认为应加强实践类课程安排,学生感受到企业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需求较多。
建议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的专业技能
(四)调研结论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网络 人才需求 调研 教学改革 建议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对广西计算机学会、广西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在于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服务方向;分析企业对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规划,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调研概况
1.调研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等信息,分析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帮助,推动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招生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用人企业的要求,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因此,学校组织10位教师对广西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
2.调研时间
第一次调研时间:2011年8月10日至8月20日。
第二次调研时间:2012年2月9日至3月9日。
3.调研地点
广西计算机学会,以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为主轴,桂林、柳州、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企业36家。调研的主要城市和企业分布如下。
南宁市:广西顶佳计算机有限公司、南宁赛吉经贸有限公司、南宁拓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元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客服中心、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和广西天问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
柳州市:柳州市展易信息有限公司、柳州翱迈计算机有限公司、柳州市新航信息有限公司和柳州市数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4家企业。
桂林市:桂林齐辉信息有限公司、桂林恒星电脑公司、桂林瀚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桂林市利得科技有限公司共4家企业。
钦州市:钦州湾电脑有限公司、钦州市华锐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和钦州联盛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共3家企业。
北海市:北海建兴光电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北海市深蓝科技有限公司、北海市群翔电脑有限公司和北海正一电脑公司共4家企业。
防城港市:东兴市瑞翔电脑有限公司。
4.调研内容
本阶段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等。
5.调研对象
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等。
6.调研方法
通过采取实地参观考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进行调研。我们事先设计好调研提纲和调查表,访谈交流并填写调查表,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二、广西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信息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广西已形成以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为主轴,以桂林、北海、南宁、柳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贺州、玉林、梧州、贵港等承接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为主的电子信息加工产业带正在兴起,部分产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基础。但是,广西电子信息工业总体规模小,缺少大项目和大企业,配套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名牌产品不多,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够。
到2015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配套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增加值160亿元,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形成“一区二带”产业发展格局,“一区两带”即:形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沿海电子信息工业园区;以北海到桂林高速公路为主轴,北海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为核心,由沿海向内地辐射,以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工业带;以贺州市、梧州市、玉林市为核心,以承接粤桂合作电子信息工业转移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带。
到2020年,产业规模显著壮大,实力显著提升,在全区建立起配套体系完整、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电子信息工业体系,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工业新体系。
广西全区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全国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落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够迅速,特别是在网络基础建设比较薄弱。近年来,广西作为西南大通道的出口,是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纽带。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的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增,加之各级政府不断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量急剧扩大,特别是网络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南宁属广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中心,笔者学校地处南宁市区,具有为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及结果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在36份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中,岗位需求情况为:网络组建与管理占岗位需求总数的70.6%,工程布线占67.6%,硬件维护占64.7%,售后服务占64.7%,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占52.9%,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维修占47.1%,招投标方案制作占47.1%,宽带安装与维护占41.2%,办公自动化应用占41.2%,网吧维护占20.6%,网页设计与制占17.6%,电脑美工占5.9%,网络编辑占5.9%,其他占11.8%。
可以看出,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如网络组建与管理、工程布线、宽带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修、办公自动化应用、硬件维护、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售后服务等。具体工作包括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操作、维护网络系统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硬件软件销售、软硬件现场安装调试、用户培训、产品介绍等。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
通过对广西计算机学会及桂林、柳州、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区域计算机网络技术类36家企业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及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见右表。
调查显示,企业的用人理念都是: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他们认为,企业用工首先考查员工职业素质,因为职业素质才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企业建议中职学校教育要突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讲诚信、讲卫生、讲礼貌开始,贯穿职业教育整个过程中。为此,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是吃苦精神,否则再好的技术也是无用的;二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要学会感恩,不随意跳槽;三是敬业精神,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将本职工作做好。
企业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能人才要掌握的主要专业技能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外设维护与维修、网络产品配置、局域网规划、安装与调试、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办公软件应用、路由器与交换机调试、网站建设与维护等,这说明学生要掌握较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和较高的专业技能。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在36份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问卷中,职业资格证书需求情况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占38.9%,CISCO的CCNA证书占30.6%,电工上岗证占22.2%,华为的HCNA证书占16.7%,人社部的计算机操作员证占5.6%,其他证书占19.4%。
调查显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可能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三类,第一类是国家劳动部门等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第二类是企业颁发的专项认证证书,如CISCO的CCNA证书,华为的HCNA证书等;第三类是其他社会力量办学颁发的证书。
从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看,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对应关系,但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多数企业并未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某类证书才能上岗,而更看重的是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过,中职毕业生需要有这类相对容易考取的证书来证明自己已经具备的一些专业能力,增加简历上的竞争力。事实上第二、第三类证书得到的社会认可度更高,对学生就业帮助也最大。
4.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印象
在36份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问卷中,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印象情况为:吃苦耐劳占38.2%,遵纪守法占35.3%,虚心好学占32.4%,懂文明礼貌占26.5%,动手能力强占17.6%,工作态度好占14.7%,人际沟通能力强占8.8%,工作适应能力强占11.8%,有团队协作精神占11.8%,工作执行能力较好占8.8%,有奉献精神占5.9%,自学能力强占2.9%,自制能力强占2.9%。
调查显示,企业认为中职学校毕业生普遍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动手能力强,工作态度好,但是,也存在着人际沟通能力不强,团队协作精神较差,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等问题。
四、对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很注重塑造企业文化,对专业人才需求迫切,职业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为岗位量身定做就是我们中职教育的职责,为学生量身定做人才培养计划更是我们专业教师的职责。
1.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意见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还是比较活跃的,但就业层次偏低,许多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技能要求不高,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劳动,部分学生技能掌握不熟练,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有时对企业的管理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明确培养目标。我们认为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品质,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应用开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开展行业调研和企业岗位分析,建立“三方融合、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3)深化校企合作。在教学计划中打破常规,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每个学期用一定的学时安排学生到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与企业专家一起完成实际的工程项目,项目完成后由实践专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在校内的评优评先,以及享受奖学金、国家资助等政策的
依据。
(4)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实训室。通过对实践专家进行职业发展阶段调查,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开发一体化课程,将专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掌握融于工作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网络组建、综合布线、网页效果图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符合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实训室(工作站):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工作站、网络组建与管理工作站、网络工程布线工作站、网站应用开发工作站、办公软件应用工作站。
2.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意见
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与文化素质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职课程的简化,理论知识讲述多了一些,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吃苦耐劳、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学习能力、爱岗敬业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不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也不足。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经客观地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为此,学校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在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转化为工学结合一体化学习领域课程,从而实现“做中学,学中做”,重新进行课程设置。
五、结论
综上所述,学校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网络组建、综合布线、网页效果图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等一体化课程,符合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趋势。学校将特别注重专业的内涵质量建设,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专业特色与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2015年3月,自治区科技厅组织调研组赴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乌海市调研了环乌海湖高新区建设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鄂托克经济开发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阿拉善盟经济开发区、乌兰布和生态产业示范区以及千里山工业园区、乌达工业园区、海南工业园区。通过与企业工作人员访谈和与地方政府相关人员座谈,深入了解了建设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的有关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建设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的基本情况
(一)资源情况
环乌海湖周边地区资源丰富。乌海市优质焦煤、煤系高岭土、石灰岩、铁矿石、石英砂、白云岩等矿产资源富集,其中,优质焦煤占内蒙古已探明储量的75%,是国家重要的焦煤基地;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吨以上,煤系高岭土储量11亿吨以上。蒙西、棋盘井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硅石等资源,如棋盘井一带的石灰石地质储量100亿吨,煤炭储量29.6亿吨,硅石地质储量10亿吨。阿拉善煤、盐、硝等矿产资源富集。
(二)产业情况
近年来,“环乌海湖”地区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设了千里山、乌达、海南、乌斯太、蒙西和棋盘井等“六大”工业园区,培育了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煤焦化工、盐化工、氯碱化工、电力、装备制造、特色冶金等产业,初步构建了一个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和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体系。其中,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循环延展了煤化工、硅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四大循环产业链。蒙西高新技术园区形成了高新材料、特种冶金、新型化工、煤电转化、现代物流五大产业。乌斯太园区初步形成了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特色冶金、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乌海市形成了化工、装备制造、特色冶金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在化工产业方面,乌海立足资源优势和低价煤电,已经形成煤焦化、煤化工、氯碱化工为主的重化工产业体系,并逐步向高科技、高效益的精加工方向发展。
(三)创新情况
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均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环乌海湖城镇的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乌海市2014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8.4亿元,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4%,在全区排第一位,蒙西、棋盘井、乌斯太等园区,建设了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目前,“环乌海湖地区”共建设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4家(乌海市14家,乌斯太园区4家,鄂托克旗6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乌海市2家,乌斯太园区2家,鄂托克旗5家),自治区级特色产业化基地1家(乌海市),共建设新型研究开发机构7家(乌海市6家,乌斯太园区1家)。棋盘井园区被列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蒙西园区被评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乌斯太工业园区正在建设阿拉善盟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孵化园。总体来看,环乌海湖地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建设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发展前景
整合“环乌海湖”地区的科技、产业资源,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符合当前各地区集成资源、抱团发展的趋势,也符合目前大力推动经济一体化、协同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对于乌海市、蒙西、棋盘井、乌斯太地区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不仅可以解决单个地区科技实力弱、经济体量小,难以独自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难题,而且有利于在环乌海湖地区形成更加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和产业发展链条,可以极大地提升环乌海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发挥环乌海湖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辐射周边、带动内蒙古西部地区发展的创新示范区和经济增长极。
(五)进展情况
2014年3月,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环乌海湖高新区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3月26日,协调领导小组向科技部汇报了“环乌海湖”高新区工作进展情况,得到了科技部的指导和支持。随后,乌海市组织开展了高新区总体规划、发展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撰等基础工作,形成了开发区建设有关成果资料的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的推进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还没有建立一个跨行政区划边界的推进机制,导致不能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创新资源流动,按照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进行分工合作,也不能协调利益共享和分配。能否建立这一机制也决定了能否围绕各产业区的资源和产业条件,对科技创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集成建设若干个能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也决定了研发成果能否在周边地区的企业进行无障碍转移转化。最关键的是建立这一机制可以避免科技资源的重复投资,大幅度提高创新效率,整体提升环乌海湖城镇群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产业趋同化严重,传统产业比重大
环乌海湖地区资源禀赋相似,在产业选择上均着力于发展煤化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等重化工产业,产业同质化、同构化严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有待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实现错位发展和污染治理的合作。同时,环乌海湖地区的支柱产业单一,主要的煤、盐化工产业链条较短,资源利用深度不够、产品附加值较低,区域竞争优势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环乌海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具体表现在原始创新成果少、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缺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不能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等方面,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乌海湖地区还需要积极培育科技创新要素,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奠定基础。
(四)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
环乌海湖地区只有乌海大学一家高校,缺乏高水平的高校、研究院所等重要的创新资源,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相比于呼包鄂等地区,乌海市与周边城镇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对于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的建设形成了严重制约。
三、推进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健全协调推动机制,培育和聚集创新要素,优化创新软硬环境,加快推进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为环乌海湖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强化“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环乌海湖高新区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在推动环乌海湖高新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提高领导小组地位,强化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制定统一的战略规划和制度政策,统筹协调各方面,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分工合作,推动环乌海湖地区技术、人才、资金、科技活动等的相互融合,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从科技厅来讲,要进一步提高宏观谋划、顶层设计能力,在科技项目经费、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平台、产业化载体建设等方面,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科技体制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谋划和推动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跨行政区域统筹配置创新资源,进一步提高环乌海湖地区的创新能力。
(二)围绕主导产业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围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等主导产业,根据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要求,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参与各方共同投资搭建区域性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与国内外知名的高校、院所合作,联合组建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机构,搭建“大众产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重点围绕煤化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制造业信息化、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业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要强化对环乌海湖六大工业园区的科技支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主体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三)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
通过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动乌海市及周边城镇群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数字化环乌海湖城镇群”的建设,通过信息化增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能力。加快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围绕环乌海湖城镇优势特色产业人才需求,结合“草原英才”工程和“百人计划”的实施,通过建设“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集聚一批国内外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并积极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及团队,为乌海市及周边城镇群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利用外部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为了加强我院会计类专业毕业前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突出高职高专类学生特色,经学院研究,2014届毕业生以毕业调研及提交调研报告替代毕业论文撰写。
一、毕业实习/调研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毕业调研是会计专业毕业前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毕业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实施。通过企业调研,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了解企业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运作,并作出评价和总结,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对企业的认识,缩短就业“磨合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调研的任务:学生以实习生或试用生的身份,根据调研的内容和要求,在用人单位完成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调研,使学生对用人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中发现前偶尔相关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最终为形成调研报告提供素材。
如果存在实习单位不便于调查或者没有实习单位可供调查的情况,由指导老师确认后指定某家上市公司作为调研对象。
毕业调研的基本要求:进行毕业调研,要求学生按照调研内容,结合就业单位的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财会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有的放矢地进行调研,在调研中认识企业、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二、毕业调研的实施与调研报告的形成
(一) 学生应认真阅读“毕业调研指导书”,明确毕业调研的内容、目的和要求;
(二) 学生到就业单位后,将“毕业调研指导书”印制一份,交财务主管或单位安排的指导教师;
(三) 在单位指导教师或会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大纲要求进行调研并收集资料;
(四) 整理调研获取的资料,形成调研素材;
(五) 撰写调研报告;
(六) 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工作表现进行鉴定;
(七) 学院分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取得的毕业调研成果、调研报告和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的鉴定,评定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
(八) 毕业调研报告资料归档。
三、毕业调研实施的条件与质量保证
(一)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教师应具备指导毕业生的资格,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财务会计实务知识。
2、指导教师必须在学生离校前集体指导1课时以上。
3、指导教师应定期同毕业调研学生进行联系,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4、做好指导记录,掌握学生调研进度及学习态度,为毕业考核成绩提供依据。
5、与单位指导教师沟通,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应在实习单位主动联系单位指导老师,并将情况向学院实习指导教师报告。
2、做好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及单位指导老师的指导记录。
3、每项毕业调研均应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调研过程叙述、调研任务完成情况、调研体会等,通过调研对企业会计核算或财务管理作出评价。
4、调研报告应根据实习调研取得的成果进行撰写,要做到全面反映毕业调研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调研任务的完成情况,客观地反映自己取得的收获,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企业财会运行实践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毕业调研的成绩评定
根据会计类专业毕业调研、调研成果和调研报告撰写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毕业调研的实际,进行综合评定。实习调研与报告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等。
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1、毕业调研态度与调研工作量(30分)。其中:调研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满分10分);调研任务的难易程度(满分10分);调研工作量大小(满分10分)。
2、能力水平与成果质量(70分)。其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满分10分);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的鉴定(满分10分);调研任务完成情况(满分40分);调研报告撰写(满分10分)。
3、等级划分: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4、时间安排:2014年3月3日前完成调研资料;
2014年3月31日前 完成调研报告;
2014年3月4日--3月6日 教师上交《中期检查表》;
2014年4月1日至4月25日教师评定成绩;
2014年4月26日--4月30日 教师上交成绩;
2014年5月1日至15日教师上交评定后的毕业调研报告。
五、毕业实习/调研报告写作的要求
(一)毕业调研/实习报告的标题
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研/实习报告”、 “××关于××××的调研/实习报告”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建议用第一种方式。
(二)目录
(三)正文
1、调研/实习的目的
2、调研/实习的方法:在实习/调研的过程要注重实地调查,调查方法科学、先进,数据资料翔实。对于所使用调查的方法,如个别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要祥细说明。
调研方法举例:
实地考察法。需要说明报告中哪里用了这个方法,为什么用这个方法。
个别访谈法。需要说明报告中哪里用了这个方法,为什么用这个方法。
问卷调查法。需要说明报告中哪里用了这个方法,为什么用这个方法。
文献查阅法。需要说明报告中哪里用了这个方法,为什么用这个方法。
3、调研的内容与调研的过程
⑴ 毕业实习/调研的内容
调研内容见附录,其中(一)(二)(三)部分必须全面完成,(四)(五)(六)项中按实际进行调研,(七)(八)项尽可能完成。
⑵ 毕业实习/调研的过程
必需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①所参与会计的实践活动
②对实践工作的理解与认识等
4、毕业实习/调研的结论与建议
5、致谢
6、注释与参考文献
调研实习报告字数要求在3000~5000字,正文双面打印,一式一份上交。
会计学院
2013-11-15
附录:毕业实习/调研内容
为了对就业单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特别是对就业单位会计及财务工作的认识了解,毕业调研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基本情况:(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1、企业名称(写调研报告时可用别名)。
2、企业性质(国有或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合作、联营、私营或合伙)。
3、企业规模(注册资本、资产总额、职工人数、生产规模等)。
4、企业发展历史和近三年生产能力、实现利润、取得荣誉等情况。
5、企业目前的主导产品或作业产值及国际国内行业水平。
6、企业目前的市场地位及前景;主要销售策略、销售渠道与定价制度;主要原材料、能源和技术供应情况。
7、企业当前经营目标、预算(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生产成本、费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和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设想。
8、企业组织机构、人员分布、人员结构、管理体制、主要决策程序(生产经营、财务、组织人事、重大投资、重大资产重组、改制、改革等)及执行情况。
9、企业内控制度(投资、预算、采购、销售、存货、固定资产、现金和成本管理等)及执行情况。
10、企业主要文件(营业执照、企业章程、重要投资合同和主要借款合同等)、资源开发和利润分配政策。
11、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主导产品或作业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主要经济业务事项。
12、企业主要资产(房屋建筑、仪器设备、存货)名录。
13、同类企业先进经济技术指标。
(二)企业会计核算:
1、会计制度及账户设置(级次:一级、二级、三级)。
2、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方法:会计制度、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记账基础及计价原则,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坏账的核算方法及确认原则、存货核算方法及分类、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长期债权投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分类、计价和折旧的方法、标准,在建工程的核算方法、无形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收入及成本费用的确认原则、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等(按实际采用的)。
3、成本计算方法(实际采用的)。
4、近三年中任意两年年报数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5、企业会计核算程序(账务处理程序)。
(三)企业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体制及相关机构设置情况。
2、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情况(都建立了哪些规章制度)。
3、成本控制方法及其主要措施。
4、筹资渠道及方式。
5、对外投资方式及规模。
6、企业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四)企业重大财务会计事项产生的原因和处理过程(简述)企业重大财务会计事项包括:企业改制、企业并购、企业剥离或分立、企业财务重整、企业增资扩股等内容。
(五)企业遇到什么重大财务会计疑难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果没有解决,你认为应如何解决。
(六)企业经历的经济纠纷诉讼事件及其结果的财务会计处理。
(七)企业厂长经理对财会工作及财会人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