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师思想工作

时间:2022-03-03 00:29:36

导语:在教师思想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思想工作

第1篇

2006年9月,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带着艰巨的任务,光荣的使命踏上了去中江元兴中心学校的道路,然而还不及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一年的支教生活却即将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一年里面,我怀着对青春的畅想,排除种种困难,为元兴中心校的教育工作尽着支教老师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同时我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满足和幸福感。一年的时间不长,然而短短的一年时间却给了我一个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教益。

这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了一次“情天灰雨天泥”农村生活,我想对于我的一生来说都是受益很大,刚来到元兴的时候,虽然我来之前是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的,但是遇见实际情况我还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由于种种的原因自己不适应当地的生活,但是很快我就感觉到这里是一个充满人情的地方,当地学校的领导,老师对我及其关怀,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老师很快的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同时我也很快的积极投入了工作中。下面我将就来元兴中心校将近一年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方面:

由于学校英语方面教师缺乏,我来了之后就担任了初中一年级的英语教育工作,对于是学习理工科的我来说,首先这就是一个大的挑战,但是我相信我能够克服困难,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山区学校,他们的学校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由于经济的原因比较落后,但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我没有退缩,以最快的时间熟悉学校的各种状况,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带着“尽己所能,发挥优势,以点带面,产生效应”的信念,很快进入了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去。由于农村孩子的英语基础较薄弱,知识面比较狭窄,为了能给学生上好课,我反复认真的研究教材习题,小到一个小单词,我都非常仔细。因为我知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是三十几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我有一种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为了不让孩子们学到的不是哑巴英语,我经常在休息的时间让他们一个一个给我朗读课文,朗读单词,反反复复的教读。在上课的时候,我通过各种办法能够克服学生胆小,不愿意张口的思想,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借助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适当的给他们灌输新的知识,新的理念,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当然在教学工作中,我也遇见过困难。我发现有少数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觉得学习英语没有用,甚至有的学生有“我是中国人,不学外国文”的想法,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一次一次的耐心说教,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不断的告诉他们只有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捷径,让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有很大的改观。还有就是农村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很好,我也尽我最大的努力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纠正教育,看着孩子们一天一天好的变化我从心底里面高兴。通过自己的不短努力学生都很喜欢我和我的课。在生活方面我也尽力的关心学生,知道孩子们住校生活艰苦,我就送水果到寝室,晚上教室停电,我买来足够的蜡烛,有时候为没有吃早饭的同学送吃的,当然这里的孩子对我也很好,每天他们都会自觉的抢着为我到井边打水。我想这一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会让我一辈子都记得,都受用。来去匆匆,满满碌碌,一晃一学年过去了,短短的一年时间,我和这里的师生建立深厚友谊和心灵的沟通。

第2篇

在教学上,首先工作态度认真,治学严谨。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弥补教学经验的不足,提高业务水平,我常抽出时间听李立泽老师的课,基本上节节不落,并注意与其他老师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他人的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适合于普通班、北辰班的教学方案。我在每次备课前都深入研究挖掘教材教参,同时阅读了大量课外刊物;在备课过程中力求做到精、简、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讲课之后即时将讲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补充到教案中,不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断调整教学方法,结果教学进行的更加顺利,教学效果更好。在讲课中我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线索明了,语言简练、生动、幽默,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学生的喜爱。每次讲完课,都精选习题留作作业,作业全收全批,还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注意写一些鼓励性的话,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我时刻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作为任课教师我经常找学生谈话,鼓励他们不要怕困难,增强他们学历史的兴趣和信心。有些学生在与我谈话之后成绩提高很快,如班的孙冠、邓涛等同学。对于后转来的学生和后进学生我也一视同仁,帮他们找教材,辅导资料,总之力争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比如班的李志强,由于初中历史学的就不好,高一几次考试考的都不理想,而对历史产生了畏难和厌学情绪,我及时找他给他讲方法,帮他串重点,串线索,并鼓励他一定要树立信心,结果他很快赶了上来。

经过努力的工作,在教学方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校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二等奖,教案评比一等奖,所教班级会考通过率较高,高二以来班班历史成绩均在同类班级中领先。

对待上级指定的任务, 积极完成, 速度快, 质量好, 不讲条件, 不提要求。任劳任怨, 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范。每当接到领导下达的任务,我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 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

当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我以后还会继续努力,我今后的目标是:

一在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而不是停滞不前, 自以为是。

二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在工作中, 虚心学习同事的先进教学经验,主动与同事搞好关系。言语谨慎, 举止得体, 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标准要求自己。

三在其它方面, 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有缺点就改, 有不足就纠正, 争取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无可挑剔。总之一句话, 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 本身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 我将一如既往地为保定二中的发展抛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在思想上,我与时俱进,关心时事,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工作,关注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认真钻研和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决定为教育,竭尽所能。

在工作上,认真对待,坚信“虽然我不能做到最好,但是我会努力做得更好”的信条。由于自己是个新教师,各方面经验较缺乏,也曾遇到许多的困难,但是我没有放弃,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老师、同事也都很热心地帮助我。平时的工作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认真工作,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爱每一个孩子,与我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第3篇

本人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与时俱进,深入领会其下发相关文件内容,力做思想标兵,把党的思想精髓落实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身为一名教师,深感任重道远,肩负着“托起明天的太阳”重任,切不可得过且过。这就不仅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思想,紧跟时展步伐,而且更需更新教育理念,充实教育技术,落实到课堂中去。从由关注学生成绩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来,从由关注整体的教学转变到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体验上来···所以,我们不但要有“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胸怀,更要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目标。

在如上思想的指导之下,深感在教学工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本着“给学生一滴水,必须自身是大海”的原则,课余时间,不断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教育技术,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两不误的自学考试的洪流中来,夜以继日,十年鏖战,终于迎来了黎明前的曙光,在此积极自勉,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学以致用,达游刃有余之态。

第4篇

关键词:

在信息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交流交换平台,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获取知识和海量信息的重要途径,并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能为高校教师查阅文献资料、各种信息提供最大方便,拓宽高校教师接受并传播信息的途径,促使高校教师角色特征的改变和平等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异质性也易使高校教师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容易造成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紊乱和道德判断力削弱、容易造成高校教师道德人格的缺失,也容易造成高校教师交往心理的变异。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客观上给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拓宽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提供了充足的可用教育资源;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及平等性等特点,有助于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说服力。现在的问题是,高校领导必须从主观上正确认识高校教师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并在实际行动上,加强把握做好高校教师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和部署,充分利用网络,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创建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网站

要把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的载体和途径拓展到高校校园网络,通过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渠道的同时并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意识的新领域。

高校所建立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其首页内容的核心必须体现德育特色。包括处于灵魂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主体地位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处于实践操作地位的生活行为方式及技术、技巧教育等。为了更好地传播、渗透和贯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内容的教育,结合经典案例,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广大学生浏览的眼球,从而提高网站的访问率。将严谨的政治理论、高尚的品格修养,变成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网络表现形式,是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网站首页建立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不力来丰富高校教师思想工作网站的内涵。(1)如何让网站页面"动"起来,那就是天天有新信息和新内容,如各类青年学生关心重大新闻及重要评论等,真正体现网络信息的海量和及时。因此网站首页应该建立新闻栏,尤其是重大的热点新闻栏目及多重链接,吸引高校教师前来访问。(2)要让网站首页"活"起来,即设立搜索引擎、建立多重链接,定期召开有意义的交流会和研讨会,组织各种健康娱乐活动、组织有奖竞猜、名家访谈、建立QQ群或BBS等等。以此来激发青年学生浏览者的兴趣,调动青年学生访问者参与和浏览网站的积极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网页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总之,网站首页的内容必要既要主题突出、庄重严肃,又要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如果就思想政治工作谈思想政治工作,那么思想政治工作一定是形式单调,范围狭窄,眼界不宽终难出成果、出成效。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

1、网上理论研讨活动。网上理论研讨活动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网络可以使高校教师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如,通过电子邮件,高校教师能够很容易地从其他教师那里获得个别化的帮助。通过网上聊天室,身处异地的教师可以轻松地跨越时空走到一起,共同探讨思想政治理论问题,共同分享理论研讨经验和体会。

具体做法是:一是在网上开辟理论研讨的活动空间,建立网上的理论研讨室。网上理论研讨活动可采用"聊天室"的形式进行,并按活动需要设置相关功能。比如设置组织者的基本原则、参加者的游戏规则等等。二是开展网上理论研讨活动。理论研讨活动开展之前,工作人员一定要提前登录打开网络理论研讨室,详细了解参加活动教育工作者注册登录的个人信息和报到时间等具体情况。要求所有参加理论活动的教师必须用真实姓名网上登录。在理论研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及时记录理论研讨活动的过程、相关信息和资料。当时因故没来参加活动的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记录来重温活动内容和查阅活动总结情况。

2、网络党(团)活动。网络党(团)活动建设必须是信息公开、覆盖面大;匿名交流、思想对话;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等优势。因此,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强网上党(团)建设。(1)开办网络业余党校。将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上网,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分析和讲解党的政策形势和新时代的任务,组织先进党员和普通群众、教师、青年学生党员直接对话面对面交流等,将专门的党建网站或版面建设成青年党员"学习园地",扩大了业余党校的辐射面,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及时地补充养料,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2)组织开展网络党(团)支部活动。现在的高校中不少部门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主页和BBC站点,用以沟通情感、交流信息、布置工作、学习理念、开展活动。

3、网上心理咨询活动。近年来,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忽视了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事实上,在高校教师中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需要关注的心理问题,也有许多需要帮助摆脱或缓解的心理困扰。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多媒体性对高校教师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活动。网上心理咨询具有网下心理咨询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克服了实地咨询过程中存在的距离障碍,实现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远距离咨询的梦想;它符合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和人需要宣泄性等特点;它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性特点,提高心理咨询的质量。同时,高校还要建立高校教师网上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掌握高校教师心理变化轨迹,适时跟踪心理波动,组建动态监控平台,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5篇

【关键词】道德教育;联系实际;综合培养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中学生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未知信息,而他们作为未成年人,不具有主动筛选不良信息的能力,因此会受到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作为教学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任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仅仅要主动承担起过滤不良信息、批判不良风气的工作,更要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保证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

根据《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来看,思想品德课具有三个特性:①思想性,以马列毛邓三代表作为核心思想,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中学生的意识;②人文性。注重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关注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发展; ③实践性。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 ④综合性。从学生的公共生活出发,以个人成长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结合这三个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设立课文情景,深入贯彻大纲精神。

一、注重道德建设 弘扬民族精神

面对诸多类似“跌倒老人无人搀扶”的事件,笔者认为要抓好社会道德建设,必须要从中学生做起。要从根源做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课堂作为主要的阵地,与社会的不良风气作斗争。

许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考试成绩的提高,教学模式单一,上课画画重点,让学生下课背一背书,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思想品德教师任重道远,不仅要抓好考试成绩,肩上更担负着社会道德建设的重任,要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贯彻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让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尚志爱美、摒弃低俗,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助友爱,感恩社会。这样的工作需要教师全方面地投入,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要有所重视。课上课下都要做学生的好帮手、好伙伴,认真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主动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作所想。这样学生在走上社会的道路之后,才能够时刻铭记老师的教诲,遵章守纪,服务社会,保持崇高的道德情操,为竖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联系社会实际 巧设课文情景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非常紧密的课程,涉及到的不仅仅有当今社会的争议热点,还有许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在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务必要把它们还原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亲身感受,才能有更加生动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九年级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中,核心放在了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让中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且要勇于在社会中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因此,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认真思考课文中提及的范例,更要积极联想当今社会的争议热点,例如最近发生的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以及近几年频发的醉驾、逃逸等等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折射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让学生主动去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然后再启发学生从其中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例如范例中的幼儿园教师不仅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更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负责,没有承担起作为教师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随后教师不仅仅要剖析这些事件反映的问题,更是要提问学生身边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见的社会问题,让他们从自己作为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自己是否能够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自己是否有胆量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鼓励学生去反思,更要鼓励学生去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样才能起到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的作用。

三、综合个人集体 培养全面素质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个人的培养上面,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在社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作用。因此,我们要将学生的个人生活与集体生活、社会经历联系起来作为主线,从身心健康、道德法律、国情和体制出发,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消费者的权益》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扮演消费者的角色,不论是购买家电或者是购买食品,都会享受作为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因此,在这堂课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社会中消费时遇到的问题,更要从自己出发,思考作为消费群体该如何合法保障自己的权益,作为立法机构该怎样立法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这样让学生从个人生活的小角度出发,考虑到社会的道德准则,法律法规等等多方面因素,深入而真实地体会到了个人在集体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作为社会集体的一份子该怎样保证自己的权益在合法的范围内不受损害。

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不具有独立的意识形态,所以教师承担起了建立中学生道德标准的工作。要想保证中学生能够健康发展,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扰,教师就要从生活出发,联系社会中的真人真事,去让学生辨别美与丑、善与恶。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理论认识不脱离生活实际。能够在社会中积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负责的人。

第6篇

一、高校院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国家教育等有关部门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不断的强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做工作不太伟,只是单纯的注重于一些表面问题,而真正的实际学生思想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这种高校院校辅导员思想工作中主要的存在的问影响因素,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时效性的发展意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较低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往往出现的问题使,辅导员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认认识,分析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根据相应自身的认知方式,对任每一个学生采用同样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使得一些存在特殊问题的学生的思想问题得不到解决。其次,一些辅导员在本职工作中,不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将其他的工作看作第一位,导致学生在思想中出现懈怠,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些教师即使对学生进行了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这种教育的方式是不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不对的缺乏理性的教育方法,只是采取这种单元化的教育方式,以灌输思想教育为主,而缺乏的是一种多元化形式的教学思路的培养。所以,应当不断增强辅导员在此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与思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结合实际的分析案例对学生采取这种积极的思想教育工作分析模式,增强在此方面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特别是针对一些学生存在一些较深的逆反心理,要想对这种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单纯的靠说教是没有效果的,必须采取多种说教的方法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所以,应不断的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学生进取心较差

在高校学校的招生过程中,由于一些高校在进行招生时,采取的方式是进行低分录取的方式,导致了一些素质较差的学生进入学校,表现出的是在思想方面的积极性较低,一些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学校中,学生应当具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与上进心,坚决抵制国外不良思想。同时一些学生在入学时,就产生了一种较强的自卑感,主要原因是由于自身未能进入本科类院校进行学习,所以在高校院校中表现出的积极较差,在思想上懈怠落后。从而导致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表现出一定的阻力,思想工作时效性较差。

(三)高校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应当注重全面的发展,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全面性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将思想政治课发展成为全校教学课程中的一大特色。在当前,尤其是处于大学生扩招时期,针对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程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我们必须形成一个有效与合理化的建设方案,这同时是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应当认真学习当前国家重要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这种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作为目标,课程要与生活的结合能力强,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能够真正的用到思想政治这方面的知识。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课程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建立全面性的课程改革教学体系,促进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思想教育相关的电影,利用网络等电子信息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与自我进取心。使学生能够端正思想,对一些错误的思想及时的进行改正,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在思想方面进行端正,才能用思想指导自身的实际生活与工作。与此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也要提高素质,包括在思想上要充分利用马列主义以及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刻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第7篇

一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要求与优势

第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导师职责的应有之义。导师负责制是当前高校采用较多的一个模式,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人才培养制度。《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明确规定,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因此导师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专业知识和研究视野方面,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道德品质、个人修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这些都凸显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教师的本质和要求。

第二,研究生的现状要求导师必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独立意识强、思维活跃、积极进取。但是,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增加和社会多元化思想影响下,研究生群体不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思想基础、价值观念也表现出多样化,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有些研究生信念淡漠、情感迷惘、公德缺失、责任感不强;注重个人利益,功利性色彩严重,集体观念淡化,组织纪律性差,生活无动力,学习无目的;许多研究生面临包括来自生活、学习、发展、人际、经济、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和就业等多重压力,一些心理承受力比较差的研究生感到不堪重负,产生忧郁、自闭、孤独、失落、茫然、焦虑等心理疾患,甚至由于绝望而选择结束生命;有些研究生认为自己交了学费是教育消费者,学校应该提供像商家对顾客一样周到细致的服务,他们对学校的一些管理规章制度和做法表现出一种盲目性、极端性地怀疑和抵触,甚至逆其道而行之;社会对研究生评价更注重他们的业务能力、外语水平,部分研究生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为重业务技术、轻思想政治的状况。[1]在新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研究生,如果不重视他们的现实状况,不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必然会形成高学历层次不稳定的人群,无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研究生对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和认识上的迷茫,也迫切希望有人,特别是阅历丰富的、他们最为敬重的导师能给予指导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教育内容、方法途径以及队伍建设上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并服务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发挥好专职队伍、研究生骨干队伍、导师队伍三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作用,而其中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地位与作用尤其重要。

第三,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引领方面更具优势。研究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在长期一对一的教育模式中,接触最多、对个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导师。导师也因此比较容易掌握研究生的情况。[2]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和导师的接触和交流时,都能够主动跟导师谈心,包括倾述自己的苦恼和不解,这时导师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方式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而导师对研究生来说有极大的权威性,导师的人品、学识、道德对研究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知识渊博、教学有方、道德高尚、富于人格魅力的资深导师深得学生崇敬,导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导师和其他教育力量相比,如专职辅导员、教务员等其他管理人员,更具有智慧、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权威。当研究生中出现一些消极苗头和言论时,导师的一席谈话往往更能让他们欣然接受或认真反思及时修正。因而,相对于辅导员和其他任课教师而言,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长期以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工作机制中并没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在组织体制上,研究生培养规模较大的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实行二级管理:在组织机构上学校设立专门的部门,如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或在研究生院(部、处)设立研究生党委(党总支);在院系层面,则由党委(党总支)负责。在队伍上,校级有专门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院系有负责研究生思想工作的副书记和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在这种体制下,传统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工作“两张皮”,即“德育归学工口,业务靠培养口”现象仍普遍存在,导师只负责专业指导,专兼职辅导员具体负责研究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因他们工作分工职责不同而分离。

第二,相当部分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有偏差,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思想。他们认为导师职责就是负责研究生的学业发展,指导研究生学会“研究”、学会“做学问”,往往把自己限定在指导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层面上,更多关心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的导师甚至公开反对研究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思想教育主题活动以及学术活动,认为研究生要专心搞学术搞科研,其他活动最好少参与或不参与。对其所带的研究生中出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受到感情、生活、工作问题困扰产生较大的思想波动,心理问题突出等情况掉以轻心,置之不理,认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而且还是高层次人才,本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自行解决,自己插手就是干涉学生的自由,侵犯他们的隐私。就算要管,那也是辅导员的事。

第三,一些导师责任心不强,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导师除了指导硕士、博士,还要指导本科生以及其他专业学位的学生,加上其自身有科研、教学任务,还经常外出开会、讲学,一学期下来跟学生见不了几次面,专业学习方面都指导不了,更别说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了;研究生导师虽然都是本专业领域的专家,但有的导师知识结构与时代脱节,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知识和经验,没有掌握研究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也不愿意补充学习相关知识,处理问题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激化矛盾;有的将自己和研究生的关系定义为“老板”和“打工者”的关系,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力;有的导师学术道德低下,浮躁而急功近利,带头搞学术腐败,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或随意篡改科研数据;有的自诩权威,吹嘘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地位,打压他人的研究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导师的形象,在研究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让学生们对导师的人格道德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第四,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很多高校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等文件,对导师要成为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者、学业上的指导者、思想上的引导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作了相关规定,但大多都是宏观的空洞的内容,对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无相应的有效评价机制,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不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是成效差的导师也无切实可行的惩罚措施,结果干好干坏一个样,起不了奖勤罚懒的作用。

三创造条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加强导师师德建设,确立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职责与要求,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要求导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培养、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要将培养研究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教学、科研等具体培养环节的全过程。导师自身也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术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也要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特点、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二,明确并量化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建立操作性强的考核奖惩制度。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科研、生活,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导师每个月至少要与研究生进行1次思想交流,以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每学期要与各培养单位分管领导或研究生辅导员联系2至3次,及时反馈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对研究生每学年1次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了解和考核,并把评语和考核结果写入研究生的学年总结鉴定表中,存档备案;参与研究生违纪处理、疾病、事故、心理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处置;积极参与并组织、督促研究生参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要建立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和衡量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并列入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体系。对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的考核由各培养单位负责,各单位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定期检查“研究生导师工作笔记本”,了解导师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情况,每学年或者每届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时对导师进行一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向学校提出是否继续聘用为导师的建议。其中,对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不力、各方面反映意见较大、出现重大问题或事故的导师,由各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经学校审核后给予相应处理。学校每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绩突出的研究生导师进行表彰,并考虑拨专款设立“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励金”,每2年举办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研究生导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以营造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

第三,搭建导师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拓宽导师工作渠道。一是网络平台。现在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导师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充分重视并善于利用网络构建交互式的徳育平台。要建立导师个人主页,用QQ、MSN、微博等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便于指导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即使导师外出,也可使用移动网络与学生沟通,这样就能有效解决导师由于工作忙而难于与学生见面联系的问题。二是交流平台。学校要定期召开导师德育论坛,专门就导师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以拓宽导师的工作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实践平台。安排党员导师兼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或负责联系一个研究生党支部,直接参与指导和组织研究生的党建和思政活动;安排导师带队参加研究生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要求导师必须担任1至2个研究生社团的指导老师等等,尽量为导师创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机会,这样导师的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的同时要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要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研究生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3]首先要坚持文以载道,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学术沙龙、学术交流,将研究生吸收到导师的科研项目团队,或从科研经费中抽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研究生科研资助,以解决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问题,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相互渗透,实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有效统一。其次,要将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就业指导,开展“成功观”、“就业观”教育,解决研究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研究生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解决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鹏.研究生思想特点研究文献综述[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3:(55-56).

第8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思想政治工作 心灵教育

目前,高校贫困生问题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国家、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除了建立完善资助体系,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生活上的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也开始寻找对策来加强贫困生的心灵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笔者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层面出发,结合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来探究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这一时代问题。

一、心灵教育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

心灵教育是通过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培育教育客体的爱心、真心、善心的教育活动,激发教育客体的情感共鸣,培养教育客体的良好人格、良好性格和良好品格。

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主要包含: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体现人本化和人性化;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中要注重贫困生内在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促使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增强心灵健康,消除精神压抑,提升人格尊严的维护,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对贫困生资助的过程中,通过心灵、思想、精神方面的情感关怀和帮助,激发他们自身的能动性,以充满人本化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发他们自身的思想资源,唤起他们的上进意识,提高其发展能力,培养其自尊、自强的奋进精神,最终使他们适应大学直至社会生活。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的基点

1.时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要求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高校贫困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贫困生解决和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高校贫困生与其他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形成融洽温馨的人际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灵教育,给予政策性的、伦理道德和思想上的特殊帮助,并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公平公正的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伦理道德的体现,是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灵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贫困生的产生与有关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多考虑高校贫困生的利益,多倾听他们的呼声,更多地体现对他们的思想关怀。高校贫困生在我国高校还占据一定的比例。据统计,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为20%~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能否解决好高校贫困生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公民教育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任务。公民教育(Citizen Education)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公民教育指的是旨在培养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的社会成员获得必要的知识。广义的公民教育则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具有公民美德的、明达的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公民教育是现代化中国的深切呼唤,不论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公民社会的有序管理,还是公民个体权利与义务的有效行使,均需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理念,以及积极、有理性、负责任的公民的参与。因而,公民教育就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应有之义。

目前,高校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困难、生活困难,还承受着因此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自闭、缺乏自信、紧张焦虑等。要想解决好高校贫困生问题,不仅需要物质资助,还需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心灵教育,使物质和精神资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性格和品格,促进公民教育的发展。

3.高校贫困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灵教育,也是《教育法》的精神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灵教育就是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维护和提高他们的尊严和价值。在

[1] [2] [3] 

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灵教育的过程中,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点,体现人本终极关怀,尊重他们的尊严要求,在物质和生活方面改善其弱势地位的同时,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机会,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高校贫困生不仅需要物质的资助,也需要思想和精神的满足与价值的认同。

自世纪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资助体系。年月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资助法(草稿)》中明确了社会资助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和资金保障,对社会资助的标准作了相对具体的规定,规定了各项社会资助制度的具体措施,强化了管理部门对社会资助申请的审查手段。同时,该法还规定对高校的贫困生,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助学金等资助,有关教育机构可以酌情减免学费。目前,国家及各高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资助政策措施,形成了“奖、助、补、减、贷、勤”多种方式有机组成的、无偿与有偿手段相辅相成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物质资助是对高校贫困生进行物质、经济资助,是一种单纯的外在的资助行为。这可以使高校贫困生在物质生活方面暂时摆脱经济压力。但他们对思想、伦理和心理等精神方面仍然有更大的渴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贫困生心灵的健康,更需要自我的精神崇尚。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精神是一个人最本质的需要,是人生存的基础和获得社会认同和尊重的标志。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看,思想、自尊、精神是人在社会上应享有的自由、利益和权利。同样,高校贫困生也具有对精神至善的追求,有超越实然、应然迈进的思想愿望。对高校贫困生加强心灵教育,促进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健康,关注自己的性格养成,使他们自立、自尊、自强,从而不断健全人格,丰富人性,提高思想水平,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与健康发展。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灵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精神激励机制要体现公平公正。美国著名现代伦理学家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就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无疑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绝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作为人类活动的首要价值,真理和正义是绝不妥协的。”因此,公平、公正是衡量社会合理性和进步性的基本标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公正不仅体现在对高校贫困生权益的维护之中,也体现为社会公正。公平、公正的精神激励机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在高校精神激励机制的建设中,要多考虑高校贫困生的利益,多倾听他们的呼声,更多地体现对他们的人本关怀和精神支持,这都有利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规范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提出:“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所谓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高校贫困生在获得政府、社会和学校物质资助的同时,还需要在自我的支配下,以情感、意识等方式,去感受、体悟生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灵教育就是要通过营造一个对关怀贫困生、尊重贫困生的氛围,使他们充分感觉到教师、同学、社会各界都在注意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进行全身心地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投入整个的生命,从而唤起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热爱,改变他们对社会的不正确态度与看法,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激发高校贫困生的潜动力。潜动力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高校贫困生自身潜动力的开发上。一个心灵健康的人,才能拥有正常思维的大脑。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有信心、有能力去创造。一个心灵残的缺、心理病态人,一颗饱受摧残和打击而发生异变的心灵,它不仅学不到真正的知识,也不可能去创造和发明什么。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加强心灵教育,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劳动的热情和积极上进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成功感、自信心,实现向“强势”的转变,使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9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辅导员;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51-03

一、多元文化的含义及特点

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是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形式上的差异。多元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树立了典范性的标准。

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是以多元文化为基本特征的,对世界形式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联系,推动者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同时,在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中,不同文化的彼此激荡与冲突也尤为激烈。在我国,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出现了东方与西方、主流与非主流、文化大众和精英文化以及传统与文化并存的多元格局。

二、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多元文化现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各种文化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稳定变得多变。

多元文化容易引发思想政治观念的分歧,带来思想道德标准的混乱,冲击着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高等学校一向是各种文化的集散地,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多元文化在此交锋与碰撞,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多元文化背景下,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文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共同汇集于高校校园,相互之间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的教育环境。大学生对于各种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缺乏必要的判别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极大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1.知识结构专业性不强,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现在许多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大多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往往欠缺实际工作经验,专业理论知识也比较匮乏,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不高。

2.理论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大多数辅导员整日陷入到事务性工作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加强自身学习,加上缺少交流、学习的机会,导致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

3.高等院校辅导员数量不足。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专职辅导员的数量还未能达到国家标准。此外,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个性强、责任心弱、集体观念差等特点在他们身上突显,学习、经济、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这些都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

4.高等院校辅导员自我认同感弱,工作疲惫,成就感低。辅导员就好比那搬运工,哪里需要哪里搬,工作强度大,事务烦琐,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与尊重不够,同时辅导员自我信心不足,没有什么成就感。

5.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还没有形成,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和暂时性普遍。辅导员待遇不高,比起教授等工资偏低,并且评职称困难,岗位期满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往教师方面发展,一种是从事行政工作,前途不被看好,所以很多人把它当成暂时性的跳板职业。

四、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的原因分析

1.低学历和过度追求年轻化。大部分学校规定辅导员的学历本科即可,并且不限专业,年龄选择却趋向年轻化,导致入职人员经验不足,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工作。

2.工作事务性。辅导员整天被各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所困扰,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充电,也没有精力去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客观上降低了提高自我素养的机会。

3.晋升困难,地位低微,职称评定无果等问题。在许多高等院校里,辅导员疲于奔命,辛勤地付出却难以得到认可和回报,辅导员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临时的职业。

五、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研究

多元化形势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坚持正确的导向,改进教学方式,掌握主动权,开辟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努力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坚持正确的导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形势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趋利避害,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2.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继承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对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人类思想文化进行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古今相承中西结合的创新道路,才能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吸引力感召力。

3.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主体意识、个性特征等都发生了新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选择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要重视对大学生的研究,深刻认识多元文化对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成长规律,增强教育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学生工作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如现在的学生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一切;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害怕挫折,导致心理脆弱,承受力差。他们中的一部分受网络负面影响太深,是非难辨,问题多多。因此,辅导员应积极应对,学习掌握运用网络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必须对广大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其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使他们明辨是非。关注学生组织,引导学生成才。也要关注贫困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5.提高开展教育工作的能力。文化多元化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培养创造性高层次人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打铁还得自身硬,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由于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育者要适应形势,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信息素养,尤其是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鉴别和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澄清和分析错误信息,把正确客观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才能指导学生避免思想上的误区和片面极端,不断进步。具体来讲,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在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实际,学习新理论,树立新观念,充实新内容,拓展新领域,运用新手段,建立新机制等方面提高能力。此外,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手段特别是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以适应网络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政策的投入,明确政治工作队伍的地位与作用、权利与义务、职责与待遇,使他们真正做到有位有为。

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的具体步骤

1.重新明确辅导员的自我定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特征是其服务性而不是其管理性,学生和学校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因此要认真履行职责,以人为本,聆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尽力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促使学生全面成才和健康发展。由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坚持辅导员的工作原则。现代大学生的知识面宽,发展全面,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都较强,这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应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一些原则:

(1)持续发展原则。辅导员应该坚持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促进学生达到全面发展。

(2)正确的导向原则。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培养促进自身发展、提高自身能力的基本素质。

(3)顺应形势的可持续性原则。把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在社会上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奠定基础,使学生一生受益。

(4)多样性原则。学生在个性特长、能力、兴趣等方面不同,所以要因人而异,坚持多样性发展的原则,使物尽其材,人尽其用。

(5)主体性与辅的统一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做好发展规划。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水平和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树立不断进取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发展自己的内部动力。

(6)贴近性原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大致可分为课堂教学与理论灌输以及经常性的思想工作。无论哪种途径,都要最贴近现实、最贴近生活、最贴近学生心灵。

3.灵活运用辅导员工作的具体方法。辅导员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要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工作中必须具备“四心”。具体来讲如下:

(1)观察学生要细心: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环节,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助于其他工作的逐步开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一是查档,了解学生的过去;二是走访学生宿舍,通过和学生面对面谈心了解学生,做好学生情况备案;三是通过检查学生晚自修情况、开展集体活动等方式接触学生。

(2)用心去聆听每位学生的心声: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倾听自己心声的聆听者。处理好每个学生的每一件事情。用心去做,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任。

(3)热心去帮助、耐心去指导每一位学生: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指导,以此来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努力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作为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四要:政治素质要过硬;科学文化素质要提高;能力素质要加强;身心素质要健康。

总之,未来世界的竞争属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高校的发展和走向。而作为高校学生的管理者,高校辅导员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改进完善工作方法,改革和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已成为时代的必然。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高校学生工作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更需要广大辅导员与时俱进,用创新性思维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开发更多有新意和实效的载体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齐卫东.论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6).

[2]王学风.论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J].思想教育研究,2004,(12).

[3]王望峥,陈帼青.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J].教育论丛,2009,(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