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营销调查报告

时间:2022-02-09 09:31:04

导语:在营销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营销调查报告

第1篇

随着车市的繁荣以及网络的发展,人们除了通过网络获取汽车相关信息,也开始将汽车类产品加入到自己的购物车中。为了解消费者的网络汽车信息使用行为及对汽车电子交易的看法,《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联合新华信、搜狐汽车频道共同推出“您会网购汽车产品吗?”的网络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34份。

参与本次调查的被访者中,50.1%年龄为31-40岁之间;家庭月收入分布在一万以内的比例为66.8%;车主比例为50.2%;一年内有购车计划的比例为83.3%。

被访者人群特征

第2篇

小户型的产生和发展其实是和城市人口结构和状态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外来人口、本地年轻人群、年轻(老)家庭是小户型的主要需求者,一个成功的制造商应当具备城市中心、交通要道、成熟的街区环境等必备要素。具体必备条件如下:

l)小户型热销都出现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且这些地区的土地资源相当稀缺。

2)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位于城市中心或者繁华大商圈内。

3)周边配套相当齐备,休闲、娱乐、购物、健身,可以满足生活多方位的需求。

4)户内全套精装修、首层公寓式大堂,整体橱柜、整体浴室,宽带接入,空间设计富有时代气息。

5)低总价(相对于同地区大户型而言)。

在房地产内,小户型被多数人看作是一种过渡产品,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小户型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得小户型产品的居住功能更是充满质疑,然而时至今日,小户型产品丰富多样,功能不断完善,诸多小户型在提高其使用率、性价比、居住舒适度的同时,其健康住宅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提高,小产型产品的这些变化,引起了小户型买家极大的关注,这就意味着,小户型产品在真正意义上的到升级和升华。选择小户型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方便、快捷、时尚、优雅的生活方式。各式各样小户型的住房主要可针以下人群:

l)单身贵族:小户型是一个漂泊中人暂时的家,没有牵挂,不必花太大的精力去打理它。

2)新婚夫妇:不想太贵,买得起就行;不想太大,住得下就行:不想方豪华,精致舒服就行。因此,小户型是我们理想的居家选择。

3)外地客商:住酒店,不划算,更不方便,出差在外,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酒店式小户型公寓最理想,住起方便,转手容易,一举多得。

4)创业型公司:新型创业企业,公司不大,空间也不需大大,小户型,成本不高,环境不差,关键是办公居住两相宜。

5)投资者:小户型总价低、首付低、月供少,投资成本也就低;投资回报率高,增值潜力大,风险小,收益还稳定,不过关键得选好目标。

6)租房者;小户型,低月供,价格同租房差不多,但住完了,房子别人的;自己买房,住完了,房子还是自己的。所以哪个更好,也就不用说了。

7)上班族:将此作为第二居住所或临时居住所,上下班回家,难以忍受拥挤的交通,而且因行业关系,加班是常事,所以哟套就近的居所,还可赢得更多的休息时间。

8)老年人:年纪大了,想换个清静的环境,也不想子女麻烦,环境好点,方便点就行,要不了多大。

在对小户型住房投资的调查中,对投资者的年龄构成、投资计划、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通过细致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l)投资低龄化

随着投资市场的日益发展,投资群体也日间年轻化。与往年投资客中中老年占相当大比例的情况有所不同,在商业地产节上,25-29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25.49%。其次为30-34岁群体,占20.39%。30岁以下的投资者占到了近60%,可见,重庆的“黄金消费群”集中在此年龄段。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2)小户型走俏市场

投资大户型还是小户型,这是个敏感话题。统计调查显示,重庆买家中倾向于购买10-40间小铺面的占60.68%。可能是因为此类商铺投资总额低、资金压力小,转让和出租都较容易,所以较受追捧。目前3000-10000元间的商铺接受者最多,达59.95%。但根据经验,此类调查被访者一般对此问题的回答都比较保守,通常他们的答案与心中的底线仍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保留。由此可知,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的一段时间理,价格在5000-15000元间的铺面将最受买家的欢迎。而总价于上面的单价相对应,重庆的买家能够承受的价格大多也在10-40万元间,达67.61%。这说明重庆买家选择商铺仍倾向于面积较小,总价较低的类型。

3)按揭方式流行

在被调查人群中,有近70%的人选择了采取按揭形式付款,并且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10万元以下的首期款,10年的按揭年限,月供在1000-2000元左右最佳。许多投资者表示,以按揭作为付款方式,主要是希望首付及月供都不要太多,这于现在按揭利率为历史新低有关。所以很多买家都愿意将按揭款项及年限加大,保留更多现金在手作为生意营运的流动资金。

第3篇

王纬虹 谢华剑

重庆市中小学生上网的状况如何?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网上做什么?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社会和成人应该怎么看待学生的上网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对重庆市中小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在渝中区、九龙坡区、江北区、永川区、潼南县、铜梁县、万州区、黔江区、秀山县等9个区县、共33所中小学校的小学五年级(不含农村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到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调查对象根据不同地区、城乡的学生人数的大致比例进行抽样,共发放调查问卷32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97份。调查结果初步反映了重庆市中小学生网络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重庆市中小学生上网的整体特征

(一)上网比例特征:总体比例较高

调查显示,重庆市中小学生上网的总体比例较高,上过网的占调查对象的94.86%,没有上过网的仅为调查对象的5.14%。

(二)上网年龄特征:首次触网时间较早,呈低龄化的发展趋势

调查显示,重庆市中小学生首次接触网络的平均年龄为9.7岁,而2004年重庆市主城区青少年首次上网年龄在12岁左右[1],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显著。

(三)上网时间特征:上网次数较少,上网时间较长

从上网时间看,重庆市中小学生总体表现比较理性,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只在周末或节假日上网,超过七成的中小学生每周上网次数在2次以下,超过六成的中小学生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具体统计数字如下:

调查对象中的85.63% “即使平时有时间,也只在周末或其它节假日上网”,14.37%“只要有时间就上网,不管是否是周末或其它节假日”。

调查对象中的53.33% “每周上网1-2次”,22.08%每月上网1—2次或更少,15.0%“每周上网3—4次”,5.21%全年上网次数小于10次,4.4%“几乎每天都上网”。

调查对象中的9.79%每次上网在30分钟以内,25.63% 每次上网“30分钟—1小时”,38.96% 每次上网“1—2小时”,14.38%每次上网“2—3小时”,而每次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的为11.25%。

(四)上网行为特征:以休闲娱乐为主

1.上网目的

调查显示,重庆市中小学生上网目的有三个梯次:第一梯次为休闲娱乐类,其中看电影听音乐居首(71.0%),QQ聊天(59.4%)和网络游戏(52.9%)均超过五成;第二梯次为积极正面的网络应用,其中网络教育与网上学习(50.0%)刚好五成,获取信息(39.6%)和写博客日记(35.2%)均超过三成;第三梯次为不太常用的网络应用,其中Email通讯14.6%,网上购物5.8%,其它应用目的2.5%。

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上网目的:

(1)小学生最爱玩网络游戏(66.1%),初中生玩游戏的比例减至53.7%,高中生的比例则锐减至14.6%,显示中小学生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进行网络游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2)随着年龄增长和网络素养的提高,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则随之增长,分别为:小学生24.7%,初中生44.2%,高中生54.3%。

(3)在网络教育和网上学习方面,小学生参与度最高(58.0%),初中生超过五成(50.5%),高中生最少(37.1%),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现状,小学阶段的网络教育资源最为丰富,初中次之,高中最少。

2.网站类型

如果说上网目的反映的是上网行为的主观出发点,最经常上的网站类型就是体现出上网行为的客观落脚点。调查显示,重庆市中小学生最经常登录的网站类型分别为:搜索引擎(49.38%),小游戏网站(14.58%),虚拟社区(13.96%),门户网站(12.50%),教育资源网站(3.54%),论坛(1.87%),其他类型的网站(4.17%)。

搜索引擎既可能是中小学直接获取信息的工具,也可能是通向其它网络应用的跳板,所以它成为中小学生的首选完全在意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上虚拟社区(如摩尔庄园、开心网、QQ农庄等,24.1%)和小游戏网站(小学生占27.0%)的比例相当高。

3.上网行为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不同阶段(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在上网目的和最经常登录的网站类型两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经卡方检验,其差异性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确认为非常显著。

成绩好的学生玩游戏的比例(53.3%)略低于成绩差的学生(67.2%),但经卡方检验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不同学习成绩之间的学生在游戏类型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成绩好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单机游戏和休闲类小游戏,而成绩差的学生则更喜欢玩网络游戏(这里是指需要和网络上的其它玩家进行交互的多人在线游戏)。

成绩好的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比例(57.7%)则明显高于成绩差的学生(34.1%),经卡方检验其差异性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确认为显著。

二、 网络对重庆市中小学生的主要影响

(一)重庆市中小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认知现状)

1.在各种媒体中,中小学生最爱网络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的51.67%最喜欢网络,25.42%最喜爱电视,12.92%最喜爱课外书籍,5.83%最喜爱报纸杂志,4.17%最喜爱广播。显然,网络已经成为我市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媒体。

在实际每日接触时间方面,调查对象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平均值均为“超过30分钟不足1小时”,但电视的均数略大,显示目前重庆市中小学生上网的时间已经相当接近于看电视的时间。

2.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能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调查显示,占调查对象90.63%的中小学生能自觉停止浏览网络不良信息,但不良信息还是有可能侵害接近一成(9.37%)的中小学生。

对统计结果的卡方检验表明,是否自觉停止浏览不良信息,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差异性不显著;但是,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之间,其差异性非常显著,即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倾向于自觉停止浏览不良信息。

3.大部分中小学生能积极利用网络

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47.29%)会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实践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当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求助于网络或在网上搜索的比例(27.29%)超过了查阅教辅资料的比例(21.46%)。见图3。

在网络应用深度(应用的程度、范围)方面,调查显示,重庆市中小学生的网络参与度较高,超过九成的调查对象(91.04%)有包括博客、QQ空间、其它个人空间在内的个人空间,接近三成的调查对象(27.92%)同时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或个人主页。见图3。

4.中小学生对待网络行为管理态度偏向消极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对网络行为管理的态度偏向消极,对于“是否愿意安装绿坝等网络行为管理软件”,74.79%的调查对象表示无所谓,16.46%的调查对象表示 “高兴,愿意安装”,8.75%的调查对象则明确表示不愿意安装。

中小学生在上网和网络行为方面对待家长的管理也比较抵触。一是实际上网的比例高于家长允许上网的比例,同意孩子上网的家长比例为76.67%,但实际上网的比例为94.86%。二是在具体上网行为上对家长的管理存在违背,家长禁止孩子进行的网络行为前三位分别为:网络游戏53.1%、网上购物50.0%、QQ聊天25.9%,而学生在这三项网络行为上的实际比例分别为:网络游戏52.9%、网上购物5.8%、QQ聊天59.4%,显示在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这两种应用行为上,中小学生对家长的管理是普遍的违背。

(二) 网络对重庆市中小学生的正负面影响

把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非常不符合分别以1至4计数,调查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在不同方面的影响,结果如下:

表1.

网络的正负面影响

提高成绩

开阔视野

增加交往

娱乐放松

通信联络

降低成绩

运动少了

电视少了

阅读少了

影响身体

均值

2.52

1.74

1.80

1.58

1.77

2.57

2.64

2.69

2.93

2.79

中位数

3.00

2.00

2.00

1.00

2.00

3.00

3.00

3.00

3.00

3.00

标准差

.725

.701

.769

.682

.802

.875

.976

.948

.942

1.040

方差

.526

.491

.592

.465

.644

.765

.953

.898

.887

1.082

数据显示,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以正面为主。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对网络的正面影响比较认同,认为网络能开阔视野、增大知识面,增加交往方式、扩大交往面,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掌握快捷方便的通信方式等。在负面影响方面,大部分中小学生否认网络与学习成绩之间相关性,并且认为,网络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运动、阅读时间,同时否认网络对视力等身体状况的影响。

本次调查显示,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沉迷和不良信息侵害这两方面。高达40.21%的调查对象承认自己的上网时间往往超出事先的预期,显示网络沉迷现象在中小学生中比较容易发生。在不良信息侵害方面,直接调查网络是否给自己带来了不良影响,80.83%的调查对象认为没有不良影响,但近二成的调查对象(19.17%)认为网络给自己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该项数据表明,对网络的不良影响必须充分研究、高度重视。

(三)重庆市中小学生网瘾分析

目前政府和学术界对于“网瘾”的判定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美国匹兹堡大学Kimberly 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问卷(IAT,Internet Addiction Test)在国内外普遍被用作临床诊断问卷,Widyanto[2]等的研究显示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在本次调查中参考了IAT,并把测量结果(-5到0)划分为“确诊网瘾”、“高度疑似”、“轻度沉迷”、“沉迷趋向”、“爱好趋向”、“正常使用”等6级,调查结果显示:

2.5%的调查对象上网严重成瘾,可以确诊为网瘾,2.9%的调查对象网络沉迷比较严重,高度疑似成瘾,确诊成瘾和高度疑似共占5.4%,比例虽然不高,但其绝对数量相当惊人。

通过对网瘾倾向性与其它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

1.网瘾倾向和上网地点显著相关。主要在网吧上网的调查对象的网瘾倾向性明显高于主要在学校机房和在家里上网的调查对象。调查显示,主要在学校机房上网的调查对象没有确诊成瘾和高度疑似的个案。

2.网瘾倾向和性别显著相关。男生的网瘾倾向性明显高于女生的网瘾倾向性。

3.网瘾倾向和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确诊网瘾的比例高,确诊网瘾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

4.网瘾倾向和自我满意度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证实,调查对象的自我满意度随着网瘾倾向性的加重而随之降低。

(四)网吧对于中小学生的危害

调查显示,超过一成的调查对象主要在网吧上网,其中近一半经常去。具体数据为:对于主要上网地点,66.5%的调查对象主要在家里上网,13.1%主要在网吧,12.9%主要在学校机房,其它地方7.5%。对于“是否去过网吧上网”,4.79%的调查对象表示经常去,31.67%偶尔去,63.54%从来没有。在去过网吧的调查对象中,2.1%经常在网吧通宵上网,9.58%偶尔会。这些数据都说明,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进入网吧的中小学生网瘾倾向性更高、更易受不良信息的侵害、对家长的教育管理更加叛逆、自我满意度更低。

经常去网吧的调查对象确诊网瘾的比例为13%,而从来不去网吧的调查对象确诊网瘾的比例则为0.7%。经常去网吧的调查对象,其继续浏览不良信息的比例为17.4%,从来不去网吧的调查对象的比例为8.2%。调查显示,经常去网吧的调查对象,当家长禁止上网时,没有人会听父母的话,相反瞒着父母偷偷上网的比例高达43.5%;从来不去网吧的调查对象,当家长禁止上网时,听父母话的比例为40%,瞒着父母偷偷上网的比例为4.6%。经常去网吧的调查对象,只有4.3%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从来不去网吧的调查对象,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比例为27.9%。这些数据均显示,网吧的危害作用相当明显。

(五)家长的网络观念对中小学生健康上网的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家长是否同意孩子上网,与孩子是否去网吧上网,与孩子的网瘾倾向性都显著相关。家长不同意孩子上网,则孩子进入网吧和染上网瘾的可能性就高三倍。

调查显示,家长同意上网的调查对象进网吧的比例为:3.0%经常去、25.8%偶尔去、71.2%从来不去;家长不同意上网的调查对象进网吧的比例为:10.7%经常去、50.9%偶尔去、38.4%从来不去。家长同意上网的调查对象确诊网瘾比例为1.4%,而家长不同意上网的调查对象确诊网瘾比例则为6.3%。

第4篇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班子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健全营养餐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把相关制度与责任人紧密联系,要求其牢记住制度,并把制度张贴上墙。

2、学校从营养餐储藏、分发等环节都安排了专人负责进行安全监管,营养餐小组每天进行指导和督查,安排对学生营养餐食品进行留样;由专人负责验收入库、出库,由各班班主任进入仓库清点数量签字后,引导本班几位学生领取营养餐,做到依次有序,避免了在分发过程中的污染或人为破损;然后由班主任详实记录学生营养餐实名登记表,及每天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

3、学校设立专门发放营养餐处,先配备好各班指标,班主任到后找到自己班上的物品,领取即可,确保各班及时正确地领取到本班食品。具体:学生按时(每天9:45)领取营养餐至班上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分发到各位同学手中,同时查看就餐情况,做到一看、二摸、三嗅、四尝,学生用餐后1小时内严禁外购零食吃,以免造成营养餐和零食混吃造成身体一不适,同时对学生营养早餐引起的不良反映要及时处理并第一时间汇报到县营养办,对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硬件设施方面

1、硬件设施:为保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进行,学校建立了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藏场所,配备了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贮存场所配备了足够的照明、通风装置和有效的防,并安装了防盗、报警、监控设施,做到四防,即防潮、防火、防鼠、防盗;学校食堂配备了与供餐量相适应的食品加工、分发、学生进餐的设施;更指定地方,专门用于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2、规范操作:各学校把营养餐计划工作做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选拨业务能力过硬,责任心极强的老师专项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①学校严格按照供餐餐谱供餐,不存在随意调整工作餐食品各类、供餐食品数量等行为,确保了给学生提供等质、等量、等价的营养食品。

②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基本规范。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剪指甲。认真、细致、规范地填写《购货凭证》、《进货台账》、《出库清单》、《发入登记表》,各个流程运行顺畅,记载细致,有据可查。

③食品配送符合要求。供应商、营养专干按时签收配送食品,学校注重与配送企业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食品的接收工作,确保配送食品按时、按质、按量送到学校,配送的营养餐食品新鲜、卫生、清洁,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各校储存环境也符合卫生标准。学校安排了专门人员负责食品验收,建立详细的食品入库台账,有验收记录,并注明了名称、数量、配送套餐数据等事项,验收人签名及日期。

④实行食品质量卫生监督登记。营养专干对食品卫生、储藏室卫生、营养餐质量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食品贮存干净卫生,做到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有问题食品。严格按照卫生规范及食品留样制度按时取样,并作详细记录留样量、留校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信息。

⑤各班主任负责班级营养餐的日常管理,负责食品的发放工作,实名登记就餐学生及数量,营养专干核实人数后由班主任签字按时领取营养餐,并监督学生于第四节课下课前在教室内食用,防止学生弃餐、换餐、留餐,吃不完的食品坚决逐一回收,由专人倒入指定地点,及时处理食品外包装。

3、档案资料齐全。由营养专干负责有关方案、制度的起草及相关表格的设定,及时搜集上报上级要求的相关信息,对各种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保存。

三、管理流程

学校认真组织,规范管理,做到按时分配,及时发放营养餐。

1、验收入库。安排专人负责验收牛奶、鸡蛋、火腿肠、面包、蛋黄派、饼干,对于不合格的食物拒绝签收。并用小黑板设立专门的档目,定期仅在营养餐配餐标准和食品数量、价格。

2、留样。每天的食品做好留样,确保安全。

3、发放。由各班班主任引导,安排本班当天值日生,在班主任进入仓库清点好数量后,引导学生领取营养餐,做到依次有序,避免了在分发过程中的污染或人为破损。仓管员及时收集信息,做好营养餐学生人数统计,营养餐发放登记,学生饮食用情况,仓库环境记录等工作。

4、回收。要求各班对营养餐的饮用后进行统一管理,学生饮食完后,将外包装存放于指定的地点,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5、后期管理。要求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制度落实情况和营养餐食品发放情况、食品卫生监管情况进行自查,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预防,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汇报,以确保本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学校应加强与配送企业的直接沟通。从配送食品来讲,目前所送的营养食品中,牛奶包装偶有破损,面包及火腿肠箱装中少数量,部分变味情况,还需对营养食品更规范的管理,减少问题食品的输入到学校。要加强对学校的培训,配送频率原则上是每周至少2次,但实际只有一次。相应更周全的服务,营养餐知识的科普工作还未宣传到位,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个别学校出现将营养餐发放到班主任手中代为保管,然后按天发放给学生,这样的做法有违文件精神,且对于班主任可能未将营养食品保管到位,从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造成责任不明确,要求整改。

3、营养餐出现学生吃不完的现象,为避免因开封时间过长食用,造成不适现象,只能丢弃,造成食品的浪费。

4、学校对于享受了营养餐的学生,还未实现动态管理,未见在公示栏公示,未建立老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营养餐的实施情况予以监督。

5、宣传工作。班会记录,是否强调了营养的重要性,对营养知识的科普工作还未开展。营养餐是一种新生事物,许多学生家长还不了解,想法比较单一,就需要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营养与健康的宣传教育,通过校会,主题班会和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提供营养餐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6、强化安全意识。把好卫生安全关,防止食物中毒是工作最基本要求和持续正常开展的关键。要因地制宜,针对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和容易出现的卫生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校就餐的安全性,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营养餐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5篇

此次调研活动,采取了随机听课,及时反馈指导的方式,深入到了5个乡(镇)、10多所学校,共计听课30多节,召开座谈研讨会10场。教研员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与授课教师做了面对面的评价与指导,大家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在和谐、融洽的交流、研讨气氛中,畅所欲言,最终达到了共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次调研活动,虽历时短暂,但使我们感受颇深:

一、感受了英语教学工作在基层乡、校较前变化巨大。

变经之一:领导、教师观念的变化。首先,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乡(镇)教育组及所在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美原、流曲、庄里等乡(镇)教育组的领导,自始至终陪同我们参与听课与调研;各学校的校长、主任等领导与我们同听课、同评课、共研讨。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线教师对我们到来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争着上课,抢着让教研员评课的极大热情,令我们深为感动,用他们的话说:“希望你们常来指导,多提意见,这样的活动我们欢迎。”这种对教学工作的真诚与坦荡,与过去教师那种害怕听课,害怕指出其课堂中的缺失等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如上变化说明,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渴望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识有了鲜明的增强。

二是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所有乡、校都能开足开齐英语课程,师资配备到位,有的学校已配有专职英语教师,所配备教师的素质普遍较高。一改过去那种将英语科视为“副课”的观念,这足以说明领导的重视,带来了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新变化。

变化之二:城乡英语教师素质差距在缩小。以前城镇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好于乡村英语教师的素质,大校好于小校,然而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大部分乡村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镇教师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镇教师素质,这种令人欣慰的变化,说明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已在逐渐提高。

变化之三: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随机听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案设计科学,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挖掘教材与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用语准确,发音标准,书写规范,均能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注重听说训练。同时能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有的教师还能借助现代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学生那娴熟的口语表达和会话能力的展示,使我们看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在感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目前我县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各年级英语教材版本的不统一,影响了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建议各年级的教材版本尽量统一化,为教与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架起一座通畅的桥梁。

2、专业英语教师仍较匮乏,英语科任教师中非专业教师居多,农村学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步伐。

3、英语科教学的配套设施设备不足,目前尚无一所小学有专业语音室以辅助英语教学,致使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难以经常开展。

4、师生普遍反映,河北版英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内容繁,不适合本地学生使用,致使学生学习难,教师的教学难。

第6篇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有过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曾担心自己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上层的注意,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上层的肯定。回想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而在工作岗位,却是要天天面对巨大的压力。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半年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到平常老师让我们学会自习的意思。在超市的实习中我基本用不上在学校中学到的企业管理知识,只是作为一个92食超的小员工,每天做着加货理货的工作。虽然只是这样的工作,但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认真的观察和认真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工作中的知识,了解了为处事的重要,这都将成为我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

想到踏上社会,我们会与形形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像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刚出校门的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适应。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有些主管对我们小员工十分不友好,每时每刻都在找你不对的地方,天天训新人,而面对副总时就拍着马匹,笑面迎人。我也从中了解了社会竞争的厉害关系。

第7篇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20-05

0 引言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实质上就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国各高校就必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大学生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学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多学业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学习适应性问题,如学习动机不足、适应学习环境能力差、教学方式不适应等,这些问题在新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不仅仅只是会对其学业成绩产生消极影响,还会诱发心理问题,影响其日后的社会适应性,进而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高校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既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学习适应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平衡的一种能力。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外研究者认为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个性因素包括自尊、心理控制感、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等。环境因素方面,如大学生与教师的非正式联系程度、同学交往、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在国外研究中,“学习适应性”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与学业不良、学校适应、社会心理适应等概念相结合,较少单独探讨。有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专门研究还不够充足,已有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对现状的调查及简单的相关分析,故对我国教育实践的指导、借鉴意义有限。国内学者也对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张宏如研究发现,许多学习适应性问题的根源在于其价值观念,最密切相关的是自制力和学习取向。白晋荣、戴育红研究发现“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和“身心健康”是影响学习适应的主要原因。穆怀容、程刚将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分为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两类。冯廷勇和李红[1]的研究将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归纳为五类: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环境因素、教学模式和社交活动。国内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适应性现状。但由于取样不同,分析的侧重点也有差异,研究结果也出现了不一致,不方便进行比较。另外,由于目前国内没有统一权威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全国常模,无法全面分析国内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这些是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国内学者还进行了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研究。其主要差异维度划分有:(1)年级差异。王华荣[2]的研究表明,大四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明显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章明明的研究表明,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占总体不适应的27.8%。赵富才用自编量表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明显,表现为缺乏专业兴趣、学习态度消极、不适应大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紧张。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是最亟待解决的;(2)性别差异。牛丽凤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男生学习适应性水平与女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学习能力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学习态度因子上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葛明贵和于益兵[3]、王霞、王华荣[2]、张宏如和李伟明、胡琳丽和胡基贤认为女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比男生强。冯廷勇和李红[1]的研究表明,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好于女生。而徐小军[4]认为男女生在学习适应性上没有显著差异。由上可知,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是有争议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校别差异。已有调查表明,一类院校学生学习适应性高于二类院校,如王霞和范红霞[5]的研究表明山西大学学生与中北大学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已经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冯廷勇等人研究发现,综合性大学的学习适应性状况明显优于理工类和农业类,师范类大学学生学习适应性处于中间水平;(4)专业差异。唐文清的研究表明,工科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相比其他专业来说是最低的,文科学生的专业适应性总体水平较高,而医学、农学和理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处于中间程度。王华荣[2]的研究表明,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得分普遍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理工科类大学生的适应总分普遍低于其他专业大学生,有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知,理工类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普遍较低,具有研究价值;(5)独生子女差异。张大均[6]、牛丽凤等人的研究均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的整体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非独生子女的学习能力适应性维度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基于国内已有的差异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相同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不利于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引入其研究成果,所以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自编问卷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问卷编制

早在 1968 年,荷兰学者就编制了适应性问卷来测验大学生适应大学环境的总体情况。不过国外适应性研究应用最广泛、认可度最高的还是Baker 和 Siryk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问卷(The Student Adaptation to College Questionnaire)。它从学习适应、社会适应、情绪适应等方面对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评估。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测量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Simon 等人编制了大学生反应与适应性问卷(TRAC)。此问卷共包含信念、情感和行为三大基本维度和考试焦虑、考试准备、害怕失败等九大因素。遗憾的是,此问卷并没有被引入到国内。国内也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测评工具。一般来说,学者们大多以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为蓝本,结合研究需要改编成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也有少数研究者运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如冯廷勇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

本研究所用问卷,是在参考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冯廷勇《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为蓝本进行改编的问卷。问卷一共37道题目,3个主要维度,分别是基本信息、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基本信息考量样本的性别、院所、生源地、独生状况;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这6方面的内容[7];而改进措施维度上,对学生们已接受的学习适应帮助和希望得到的学习适应帮助进行了调查,以期对后期实践工作提供启示,将帮助来源划分为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以北京某大学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向本科新生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5份,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201个样本中,男生101人,女生100人,各约占50%;京内生源89人(44%),京外生源112人(56%);独生子女135人(67%),非独生子女66人(33%);样本采集涉及到建筑工程学院(14.9%)、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13.9%)、经济与管理学院(19.4%)、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11.4%)、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7.5%)、软件学院(7.5%)等12个院所,能够代表北京某大学以工科为主的理工科高校性质。总的来说,样本能够比较完整的体现出总体的特点。

3 调查结果

3.1 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总体水平良好, 同时也存在适应不良群体,而且群体间个体 差异较大

问卷的第6题到第28题目的在于测试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的水平。题目均采用五级计分制,分别是1-非常同意;2-比较同意;3-不置可否;4-比较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对于逆向题目给与重新记分,得分越高则说明其学习适应水平越低,反之,得分越低说明其学习适应水平越高。统计结果表明,201个被试中,最低得分40分,最高得分103分,平均分55分。因为没有常模作为对比,所以本文将自定义去除极端值以每10分为一段,将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划分为三个水平,最高水平为适应优良者,得分区间是40~50分,共有58人;中间水平为适应一般者,得分区间是51~60分,共有101人;第三水平为适应较差者,得分区间是61~103分,共有42人,约占样本总数的20%,由此可知,学习适应不良群体在理工科高校存在且人数较多,需要给予关注。同时,第三适应水平得分为:57、58、59、60、61、62、64、65、66、68、71、72、73、76、81、83、103,频数分别为:10、8、7、9、3、7、7、5、6、4、3、1、1、1、1、1、1。由此可见,第三水平的学生得分分布很广泛,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46分,还有极端值存在,个体间适应水平差异明显大于第一和第二适应水平。

3.2 学习计划、学习效率、课堂习惯、课堂管理 和厌学情绪是影响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 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1)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在自我效能感、气质性乐观、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良好。

问卷从自身因素、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这6大方面,探究影响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在以下方面表现优异,不是学习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我效能感、气质性乐观。从表2中可以看到,被试面对大学学习生活信心度是非常高的,选择“非常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人占到76%;同学们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选择“积极乐观”和“比较乐观”的人有82%。(2)被试在学习能力的两个方面表现良好,包括思维方式和竞争意识。如表3显示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升入大学后都成熟了一些,这对于他们面对学习适应问题的心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面对竞争上,有67%的被试都能够保持较强的竞争意识。(3)学习定位、专业态度和学习方法。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在回答“你对大学学习的最高定位”时,显示出了较高的定位水平,有80%的被试认为,学习是“丰富人生的重要内容”,是“未来职业生活的重要保障”。表4显示半数以上的被试对其所在专业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77%的被试认可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表2 自我效能感、气质性乐观

自我 非常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不置可否 不太有信心 没信心 效能感 12% 64% 14% 9% 1%

气质 积极乐观 比较乐观 无所谓 有点消极 消沉

性乐观 20% 62% 8% 9% 1%

表3 思维方式、竞争意识

思维 非常成熟 成熟一点 没变化 幼稚了点 过于幼稚

方式 5% 71% 16% 7% 1%

竞争 不懈努力 有点儿竞争意识 没什么感觉 随遇而安 鄙视竞争 意识 17% 50% 20% 12% 1%

表4 学习定位、专业兴趣、学习方法

学习 丰富人生 职业生活 拿到毕业证 不用太认真 丰富的社会

定位 重要内容 重要保障 的基本前提 及格就行 实践更重要

37% 43% 13% 3% 4%

专业 非常 比较 不置 不感 非常不

兴趣 感兴趣 感兴趣 可否 兴趣 感兴趣

12% 52% 22% 10% 4%

学习 非常 比较 不置 不 兴趣

方法 重要 重要 可否 重要 更重要

33% 44% 15% 6% 2%

2)学习计划、学习效率、课堂习惯、课堂管理和厌学情绪是影响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最主要的因素。(1)学习计划、学习效率。如表5所示,只有40%的被试能够做到按照计划安排学习,其余60%被试一般没有计划或者无法按照计划安排学习。在“你的学习效率如何”一题中,回答“非常高”与“很高”的学生只占到总数的26%,学习效率“一般”和“比较差”的占到73%,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2)课堂习惯。问卷第13题“你有以下哪些课堂习惯”共设计了6个答案:“玩手机电脑等”、“吃东西”、“耳语”、“瞌睡”、“翻看其他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书籍”、“一个都没有”,选项分别有143人、65人、43人、115人和59人选择,只有11人选择一个也没有,仅占被试总体的5%,由此可知在大一群体中不良的课堂习惯普遍存在,特别是玩手机、电脑和瞌睡。(3)课堂管理、厌学情况。如表6,有61%的同学认为,大学的课堂管理过于或者比较严格,成为其学习适应的重要影响因素。问卷统计结果表示,有7%的同学有非常严重的厌学情况;24%的同学经常会厌学,偶尔有出现厌学的高达52%。可以说,厌学的情况在大一新生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

表5 学习计划、学习效率

学习 完全按照计 有计划且 有计划 没有学

计划 划安排学习 大部分完成 但较少完成 习计划

2% 39% 41% 18%

学习效率 非常高 很高 一般 比较差 非常差

5% 21% 68% 5% 1%

表6 课堂管理、厌学情况

课堂管理 过于严格 比较严格 不置可否 比较松散 松散

8% 53% 26% 11% 2%

厌学情绪 有且非常严重 经常有 偶尔有 很少有 从未有过

7% 24% 52% 10% 7%

3.3 学校和教师是改进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 适应教育的主体

1)学校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式。表7中,仅有18%的学生认为在大一期间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学校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方面,同学们更喜欢口耳相传和开设相关课程这两种方式。

表7 学习适应教育的必要性与方式

学习适应教 非常 比较 不置 没什 多此

育的必要性 有必要 有必要 可否 么必要 一举

13% 51% 18% 13% 5%

学习适应 网络 宣传 展板 口耳 开设一

教育方式 宣传 手册 海报 相传 门课程

10% 15% 11% 35% 29%

2)教师对学生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的现状。如表8,同学们普遍认为任课教师、同学及学长学姐这两类人群是对自己学习适应能力影响最大的,选择分别占到总数的23%和56%;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的学习适应教育体现不够充分,能够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教育的才占总数的26%左右。

表8 学习适应水平影响人群、辅导员学习适应教育

影响 辅 任课 学校咨 同学及 都

人群 导员 教师 询人员 学长学姐 不是

7% 23% 5% 56% 9%

辅导员学 非常 经常 偶尔 开学 从未

习适应教育 频繁 进行 会提 提过 说过

5% 21% 43% 27% 4%

4 分析与讨论

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北京某大学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情况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学习适应较差的群体。在适应较差者的群体中,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所以实践工作中学校的学习适应指导教育一定要因人施教、个性指导,引导学生找出影响自己学习适应水平的因素,寻求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改进工作。从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因素来看,同学们都比较认同学习定位、学习方法、专业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学习适应的影响,并能够保持较好的状态。但是在学习计划、学习效率、课堂习惯、课堂管理和厌学情绪等方面表现较差。大部分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良的课堂习惯和厌学情绪,其学习效率大部分处于一般水平。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产生是内外因综合的结果,因而提高也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共同着手解决。外部而言,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教育应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入手;内部而言,需引导学生从自身层面出发,采取措施预防和改进学习适应水平。

4.1 学校层面

学校是提高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宏观层面。首先,在新生适应教育中,应加强学习适应教育的内容。北京某大学近些年来实行的新生适应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包括自我认识、思维情绪、心态调节、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心理适应等内容,其中并没有突出学习适应的内容。学习是新生进入大学以来首先接触的内容,课程安排也比较紧密,学习不适应问题很容易累积,所以有必要强化学习适应在新生适应教育中的地位。

其次,根据问卷反馈结果,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开设一门选修课程,供有学习适应教育需要的同学进行选择。学习适应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加强学习适应教育的专业性,为有学习适应教育需要的同学提供专业指导,引导其尽快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另一方面对有学习适应教育需求的学生集中进行辅导,有利于提高学习适应教育的效率,解决本科新生学习适应问题。

再次,学校还要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在学习方面进行沟通交流的渠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生认为同学及学长学姐对自己的学习适应能力影响较大,且是当自身遇到学习适应问题时,最乐于求助的对象。所以学校要重视高年级同学对新生学习适应水平的影响作用,积极搭建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互助的平台。

最后,学校还要明确辅导员对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教育与帮助的责任。辅导员不仅要做好新生班级的行政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但是由于缺乏强制要求,有的辅导员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即课程通过率如何、成绩如何,但是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学习的适应程度怎么样、是否能够转化学习方式、是否出现学习适应困难等问题。所以学校层面要特别强化辅导员在新生适应教育中的责任意识。

4.2 教师层面

一般而言,本科新生在入学之后,接触的教师主要有两种,一是他们的班级辅导员,二是各任课教师。

辅导员在新生学习适应教育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首先,在入学之初,就应该对所负责新生班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教育,及时引导他们注意改变学习方法,摆正学习态度;其次,对班级内出现的学习适应问题较明显的同学给与关注,着重帮助其度过适应困难期。最后,还要为同学们介绍、提供解决学习适应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任课教师是本科新生学习生活的主要负责人,是影响其学习适应水平的重要外部因素,调研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对于各任课教师而言,首先,要积极了解本科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其次,改善教学方法。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关注学生的接受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预防学生的学习不适应;最后,任课教师还要从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中接收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4.3 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其学习适应水平的重要内因。所以从新生自身层面出发提高其学习适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科新生首先要主动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在大学中既不能只看重学习,也不能忽视学习。比较大学与以往高中学习的不同,寻找差异,制定学习计划,改变学习方法。

其次,要注意加强沟通交流。一方面是与同学的沟通交流。通过访谈和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新生们普遍认可高年级师兄师姐及同学在改进学习适应性方面的作用,所以新生应该多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交流学习体验,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彼此的学习适应性。另一方面是与教师沟通交流。当遇到学习适应问题时,要勇于向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其他老师寻求帮助,听取老师的建议和指导,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

最后,本科新生要正确认识学习适应问题,了解学习适应问题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当面对学习适应问题时应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保持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探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1):44-48.

[2]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602-606.

[4]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5]王霞,范红霞.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7):62-64.

第8篇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工具,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我针对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问题作了调查分析,为今后改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分别对县四所小学的学生以不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3份,回收有效卷 410份,回收率.%。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先后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召开了4次座谈会,有近100名中学生参加,多次找班主任、任课老师座谈,还进行了家访。这些不仅提供了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也为分析和解释问卷调查数据奠定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从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某些老师的喜爱程度决定了其对该科目的好恶程度。学生喜爱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密切相关,一致率达95%以上,,不喜欢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达80%以上。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我在实验小学追踪调查了一个月,随机选择了40名五年级的学生,分两组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甲组由学生喜欢的老师任教,乙组由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任教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如下:

表二

人数

甲组

乙组

成绩

月初

月初

月末

月末

比较

提高

降低

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将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不利因素。

3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在学校中最怕什么?

调查显示,46.8%的学生承认“在学校里有自己害怕的老师”,37.4%的学生“害怕老师向自己的父母谈自己的情况”,52.5%的学生在老师请他们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29.2%的学生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18.2%的学生觉得班主任“动不动就发火”,5%的学生从没单独和老师说过话。30.8%小学生最怕老师“批评或体罚”,经常有“被老师罚站罚跑”、放学后被老师罚留校“、被老师讽刺、挖苦、责骂”、不让进教室听课“、罚抄课文或作业多遍”、“被老师打”等经历的学生,累加起来占学生总数的17.1%,偶然有此经历的学生平均24.1%,女生害怕“老师批评或体罚”的显著高于男生。

你喜欢老师的微笑吗?你是否看到过老师的微笑?

100%的学生喜欢老师的微笑,只有47.5%的学生看到有些老师总是面带微笑。

在问卷中问到:“你快乐吗?你多久能真正开怀地大笑一次?”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约60%的小学生他们的回答是“不快乐!”或“不开心”。对于第二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很久都没有过!”可见,我们的孩子确实活得不快乐,所以他们笑得也就比较少了。

“是什么让你们不快乐?”答案最普遍的是:压力,来源于学习、家长、老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每天面对最多的是老师,所以老师的影响最大。如果老师较多地露出笑脸,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轻松而愉悦起来,相反地,老师总是板着面孔,我们哪敢高兴,我们上课会紧张而局促,一节课下来身心疲惫。老师笑的频率实在是太低了!有学生感叹:什么样的春风才能吹开老师脸上不散的寒冬?还有的说:人们都说老师应该像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说老师应该像开心果,让同学开心,也让自己开心。” 。有个同学在问卷中写道:“老师整天板着脸,整天骂人,就会让同学们觉得害怕,觉得老师像老虎,见到他就想躲,在老师面前不敢威风,只是一只没有自由的小鸟。”“老师动不动就骂人,骂得我们心神不定,胆颤心惊,整天提心吊胆,使我们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自卑感。”如此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怎么会喜欢?又怎么 会不害怕呢?

在座谈中,一位四年级的10岁女孩说:“我们老师不像妈妈,背后我们都叫她‘条子’,就是警察的意思。平时老师发起脾气来非常厉害,她能一节课什么也不干就训我们。有时一个同学犯了错,我们全体同学都得挨骂。”一个小学生很爽快地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国,越快越好!听人家说,外国小学就有足球队,我们什么都没有。

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性格很孤僻,不合群,害怕与人交往,更害怕上学,害怕老师。我对她进行了追踪调查,通过家访了解到,这孩子在上小学以前,也和别的孩子一样,很渴望去上学。但上学以后没过多久,就成了班里同学歧视、欺负的对象。在放学路上经常有一群同班同学欺负她,他们有的抢书包,有的揪头发,还有的往她身上扔土,一边叫喊着:“傻子,快打傻子喽!”吓得她跺在一边悄悄地哭。家长还谈到,曾经让女儿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而女儿却说: “老师会理我吗?那不是我的老师,是那些“好学生”的老师,是那些受宠学生的老师。而我呢,在老师眼里不过是一个头脑迟钝的傻孩子”。从此,这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说话了

在调查问卷的“自由畅谈”栏目里,一些学生谈到:

有些老师不理解我们,有时体罚、讽刺我们,使我们非常伤心,我们很讨厌这些老师。

老师太偏心,偏向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违反纪律等坏事全是我们这些学习差的学生。

我有什么心事、悄悄话,从来不敢找老师,他们要么批评你,要么向家长告状。

在问卷中回答“有烦恼、心事或想说悄悄话”时,你是否找老师?只有16%的孩子选择找老师,53%的孩子宁愿独自来解决心理困境或闷在心里。

在回答“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时,学生们普遍回答青春活泼、有活力与朝气、不呆板单调、不僵化、幽默 、微笑、不打骂人、不讽刺挖苦学生等。有个学生在问卷中写到“我最喜欢青春活泼的老师——数学老师,她每次上课都带给我不同的惊奇,不同的新玩艺,总之,带给我的都是一个谜。上数学课就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可以尽情地放松,可以让我们的神经细胞尽情地放松,大家都说,一看见那数学老师心里就舒服。而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烦恼、忧愁不敢向老师诉说,多数学生闷在心里,这些烦恼、忧愁的积淀,最终形成了不可排除的心理障碍。这难道与我们的老师没有一点关系吗?师生关系和谐,如知心朋友,我们的小学生还会出现上述这些不良现象吗?因此,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四、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学校和老师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环境,学生总是力求适应,被老师接受、喜欢和欣赏。当处于和教师良好的关系之中时,他们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反之,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卑、消极,无疑会降低学生的知识加工能力,造成学习成绩低下。

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安全环境下,能够踏实地将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不良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总是提心吊胆于老师的出现,随时准备应对教师的“威胁”,注意力会分散,不能专心学习。

四 讨论与建议

建立一种新型的—— 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1 、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我们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才能相应地由凌驾于受教育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合作伙伴。

2、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调查

近些年以来,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为了对驻保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个更加全方位的了解,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驻保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做了问卷调查。

一、身体素质调查现状

在大学生中存在着肥胖和营养不良的问题,总体来说,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一般。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每天摄入的营养不足,平时爱吃零食,而且,很多大学生三餐没有规律,吃饭速度快,运动量少,导致很多大学生比较肥胖。在大学生中,女生的营养不良率要高于男生,而男生的肥胖率高于女生。因为很多女生比较注重自己的身材,男生平时爱暴饮暴食,不爱运动,经常熬夜。如果要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营养情况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不太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了解营养知识和营养结构。有很多学生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营养搭配,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合理的饮食,对于什么事物中含有什么营养元素更是一知半解。因为不了解,所以,很多学生从来不喝奶,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来不吃豆制品,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缺钙,营养不良。很多相关研究都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立足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应该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讲座、海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宣传营养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意识。

三、饮食习惯现状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展,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吃饭速度快,乱吃零食,抽烟、喝酒,不喝水只喝饮料等。在大学生中,存在严重的爱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女生,其中有多一半的女生更加偏爱零食,但是,零食中的营养不均衡,不能为我们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而且,其中糖和脂肪的含量比较高,影响学生的正常进食,导致学生营养不良。根据我们的调查,很多学生不喜欢在学校食堂吃饭,她们更加喜欢去校外的一些小餐馆去吃,她们认为校外的饭菜口味更加好;还有一些学生起床非常晚,食堂已经不供应早餐,她们就会到校外去买一些肉夹馍、豆浆等,吃完之后直接把垃圾丢在课桌里,导致教室的卫生非常差劲;很多学生到校外的一些小摊上或者小餐馆就餐,因为消毒设施不完善,所以,很多餐具都没有进行消毒,非常不卫生。不去校外就餐的学生的数量非常少,尤其是女生,因为很多女生都会吃早餐。大学生普遍不重视早餐,有些学生虽然吃早餐,但是营养含量却比较低。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一大部分学生都是不吃早饭的,还有一些学生偶尔会吃早饭,也就是吃不吃早饭完全看心情,只有少数的学生平时会吃早饭。其中,女生吃早餐的数量要高于男生。因为很多男生爱熬夜,晚上上网玩游戏,爱睡懒觉。根据国内外的调查显示,不吃早饭会影响人的健康状况,会影响人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所以,要对大学生进行早餐教育,让大学生知道早餐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搭配早餐。在大学生中,抽烟喝酒的现象不多,一般在校期间,学生都不会吸烟或者酗酒。但是,很多学生用饮料代替水,这对他们的健康极为不利。

四、膳食结构现状

在2007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每天吃豆类及其制品”。奶制品和豆制品的钙的含量比较高,人体可以从这些食物中获得所需要的钙。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喝奶制品的大学生数量非常少。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从来不喝奶,因为摄入的奶制品不足,所以会影响学生的骨骼发育以及其他系统的发育。豆制品可以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广西巴马村老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平时吃很多豆制品。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每天吃豆制品的非常少,这与我们的膳食标准相差很多。除了奶制品和豆制品,蛋类也是主要的营养物质,但是每天能吃一颗蛋的学生少之又少。而且,大学生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非常少。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摄入量不足,则会引起人体缺乏维生素或者矿物质,影响机体的功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农组织提出了每天要吃够5种蔬菜和水果。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每天能吃两种蔬菜的大学生就非常少,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从来不吃水果,这就导致大学生的营养摄入不足。而且,很多大学生不喜欢喝水,尤其是女生,每天的饮水量严重不足,他们都是等到非常渴的时候才会喝水。水中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够保护我们的肾脏。

五、结语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饮食营养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向大学生普及营养健康的知识,让大学生有健康饮食的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当面临健康的问题时,能够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卢雪.大学生的饮食营养与健康[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2]王大江.对大学生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3)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