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21:41:14
导语:在公务员思想工作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领导重视。
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与坏,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与败。因此,镇党委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抓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和领导干部作风整顿活动的开展,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联系实际、指导工作上下功夫。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实现全镇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相结合,与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全面完成年前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相结合,全镇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活动新。而且为了切实抓好宣传思想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年初,镇党委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党政副职为副组长,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等为成员的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年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实施意见,做到宣传思想工作有计划、有领导、有活动、有具体人员抓,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学习型乡镇建设活动。
富新镇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市委办和市委宣传部以及市建学办的文件精神和安排布置,认真开展了学习型镇村建设活动。
1政治理论学习得到加强
通过民主生活会,坚持镇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理论研讨会、工作通气会、述职述廉报告会,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增进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统一思想、加强团结、达成共识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每个月集中一天学习,全年达到12次。并且中心组成员坚持平时自学学习,做到有学习记录,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其中出勤率达95%以上。学习内容主要以政治理论为主,以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为目的同时单位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也得到加强,并做到有学习记录。
2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学习得到加强
解国际国内新情况。深化学习型机关、企业、村道、社区、家庭五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认真组织干部积极参加市上组织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学习讲座和论坛。开展团队学习参与面达100%。同时,请上级领导、老师为单位职工讲课,让干部职工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知识更加丰富。结合政治理论和团队学习,进行了依法行政、建设高效廉洁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知识的学习。
3积极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专项知识培训
积极组织本单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专项知识培训,根据市人事局的安排布置。并得到好的成绩。
4团队学习得到加强
切实抓好了镇团队学习。年初制定了学习计划(包括每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参学人员)并严格组织实施。做到每周五集中学习,根据市建学办的统一安排。单位干部职工参学率达100%。学习内容以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等为主。
5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农民夜校”学习有序开展
镇切实加强了农民工技能培训,结合劳务输出工作。全年集中组织4次培训,主要以缝纫、机电、计算机为主,累计参训人员达600人次。结合农村农业新技术推广,切实办好“农民夜校”让广大农民群众学到更多、更新的种养技术。
6学历教育得到加强
工作取得好的成绩。镇积极宣传、认真组织镇村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和农广校的大中专学历教育。
三、加强自身宣传。
扎实有效地开展自身宣传,结合我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际。让外界知道富新、解富新,提高富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主要宣传富新以来的重要事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宣传平常工作开展情况、宣传富新人文环境、地理优势,为全镇全面发展和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年国庆期间,镇开展了金秋富新”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积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近期镇机关还与多家单位开展了蓝球联议赛。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2、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3、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毕业班班主任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和云南农业大学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06届毕业生只有2003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06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06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
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07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06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07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07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07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9、继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贵在创新实践
过去的一年,我们×系统在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牢记服务宗旨,切实履行药监职能,全面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激活用人机制,积极推进多元化交流等措施,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县级局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促进了系统内年轻干部的交流与成长,为我市×系统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后备干部队伍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增强干部交流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为规范有序地实施干部交流,我们除积极营造有利于干部交流的良好氛围外,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⒈选准对象。选准交流对象是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把培养干部的工作重点放在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上,着重挑选那些基本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交流锻炼。党组研究后认为:县局稽查工作任务重、条件艰苦,是锻炼培养干部的平台,为了把系统内优秀的后备人才挑选出来,我局探索建立了以群众公推、党组提名、上级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和上级审批为主要形式的后备干部推荐人才机制,积极推行“助理制”、“挂职制”,每年都对县局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调整充实,分类排队,筛选出合适对象,分期分批进行岗位交流,让他们在多岗位上锻炼成长,提高素质。我们先后推出名县局局长助理,名所长助理,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⒉超前规划。实施超前规划是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前提。三年来,我局每年都对辖市(区)局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同时组织群众对后备干部进行推荐,通过平时了解和年度考核,及时掌握县局班子整体运行情况,对班子进行运行质量分析,拟订出每年班子调整和干部交流的总体计划。对那些班子结构不尽合理的,亟需加强领导力量的,都提前拟订调整方案。党组反复讨论方案的可行性,使之逐步完善,达成共识。
⒊制度规范。为了加强和规范药监干部交流工作,××××年我局就制定出台了《国家公务员实施教育轮岗(交流)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实施意见》,对于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和组织纪律都进行了严格规定。
我局还结合药监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年轻后备干部挂职锻炼的意见》和《关于县局级领导干部实行异地任职的生活待遇的暂行规定》。对年轻后备干部的交流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二、拓宽渠道、多元交流,增强干部交流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多元化干部交流是指组织上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多方位的交流。打破地域、岗位的界限,实行系统内的对流,是激活用人机制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实施这种多元化干部交流,我们考虑:一是有利于改善领导班子的结构,加强县局领导班子建设;二是有利于促进干部换位思考,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提升工作平台、增强干部适应能力和打开新局面的工作激情。三是有利于加强局机关与基层局之间上下沟通理解,更加求真务实,以促进系统内工作和谐、协调共振。四是有利于在实践中练兵,增长才干,实施追踪考察,让这批年轻干部到基层艰苦环境中去摔打磨练,不断增长阅历,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二种干部交流机制。
⒈横向交流。指干部在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县局之间的平行换岗交流。去年底,我局通过年度考核,对×、×局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配,着力于调优配强,如把×局分管×工作的领导调配到×局主抓稽查执法工作,加大岗位锻炼的力度,把业绩较好的×局局长助理提拔安排到×局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工作平台,把×局推荐的局长助理调配到×局配合抓稽查工作,进行岗位练兵。通过互动式的横向交流,使这些班子充实了力量,增强了活力,改善了结构。此外,市局部分业务处室之间,行政和业务处室之间的领导年前也进行了横向交流。
⒉纵向交流。指市局和县局之间的干部交流。我们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充分运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的成果来促进专业人才的合理流动。如×局在公推后备干部工作中,×所长脱颖而出,为了使这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年青干部提高行政管理能力,我们采取“上挂”的形式,提拔后调至市局稽查处任副处长。我们还以下派任职的形式,派出一名市局副科级中层干部到×局任副局长,这种纵向交流措施,一方面充实加强基层局领导班子的力量,另一方面也给市局年轻干部补上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一课。
三、强化跟踪管理,增强干部交流的实效性。
干部交流工作既要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性和组织行为的严肃性,又要充分体现出干部交流的实效性。
上半年,我县的社会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贯彻落实省、市、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年初制定的一二五工作目标(一个确保、两个重点、五个建立即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抓住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扩面工作这两个重点;建立社会保险业务运行、资金支撑、信息服务、监督检查和内部管理等五大体系)为主要内容,以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社保扩面情况:
1、养老保险:1-5月份,全县企业新增参保人员650人,其中首次参保523人;减少196人,其中退休88人;外地转入6人。净增454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0.8%,到5月底,全县企业共参保人数12875人,其中在职10343人,离退休2532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67人,其中首次参保12人;减少64人,其中退休33人。到5月底,共参保人员8541人,其中在职6917人,离退休1624人。
2、医疗保险:1-5月份,全县新参保人数281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40%,到5月底全县共参加医疗保险人员14448人,其中在职参保11112人,退休人员参保3336人。
3、工伤保险:至5月底全县工伤参保人数9572人。
(二)基金收支情况(1-5月份):
1、基本养老保险收支情况
(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共收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1621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616万元),完成年度任务2770万元的58.5%;支出基金1211万元(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1122万元),当年结余410万元,累计结余2200万元。基金支付能力达到10.43个月。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共收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1219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214万元),完成年度任务3016万元的40.4%;支出基金1261万元(其中基本养老金支出1218万元),当年结余-42万元,累计结余1029万元。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共发生利息收入0万元,支出12万元(其中基本养老金0万元,退保金12万元),当年结余-12万元,累计结余28万元。
3、后备基金(地方养老保险金)
发生利息收入0万元,支出7万元,当年结余-7万元,累计结余1206万元。
4、基本医疗保险
共收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51万元(其中统筹保险费收入356万元),支出基金529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239万元),当年结余22万元(其中统筹基金结余117万元,个人帐户结余-95万元(主要支付05年度的医疗费用)),累计结余2300万元。其中统筹基金2113万元),个人帐户结余187万元。
5、工伤保险
共收取工伤保险费20万元,支出基金1万元,当年结余19万元,累计结余161万元。
6、特殊人员医疗保险
该险种包括离休人员医疗保障基金、副县以上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基金、特殊照顾人员医疗保障基金、伤残人员医疗保障基金等。
1-5月份共收取特殊人员医疗保障基金100万元,支出基金56万元,当年结余44万元,累计结余71万元。
7、大病救助医疗保险
共收取大病救助医疗保险19万元,支出基金29万元,当年结余-10万元,累计结余220万元。
8、公务员医疗补助
共收取公务员医疗补助86万元,支出基金90万元,当年结余-4万元,累计结余68万元。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共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282万元,支出97万元,当年结余185万元,累计结余477万元。
到目前为止,总累计结余资金7760万元。
二、主要采取工作措施:
(一)、加大确保力度,巩固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
全面推进养老保险费全收全支,是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进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2006年在全面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规范发放上来。做到四个规范,即:规范数据库资料,规范业务流程,规范稽核办法,规范发放职责。进一步夯实了社会化发放基础,上半年,全县继续巩固社保机构直接发放、银行和邮寄等多种社会化发放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离退休人员就近领取养老金。上半年还及时落实增资政策,按照泰人劳社〔2006〕2号文件精神,周密安排,精心准备,认真细致做好这次增资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专职人员加班加点,多方筹措资金,及时为离退休人员办理正常增资,仅一个星期时间,己为全县4640名符合条件增资的离退休人员人平月增资50元,增资额达28万多元,做到了不漏一人、不错一分,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提标、增资工作按时发放到位,保证了国家政策落实到每个离退休职工身上。
(二)、维护职工权益,狠抓扩面续保不放松
社保经办机构积极主动参与、支持和配合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对那些己参保的企业,主动介入做工作,确认参保职工个人帐户的记录和个人缴费年限。首先做好离退休人员测算剥离工作,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从根本上解决离退休人员的老有所养问题。同时,做好内退、下岗、买断职工的续保工作,解决好因企业改制而导致参保职工中断养老保险缴费、养老保险关系接续不上的问题。上半年还完成了企业社会保险费的登记、申报工作,完善了社会保险数据库。通过全体干部的全面宣传和动员,到5月底,全县续保人数40人。
(三)、开展专项稽核,防止虚报冒领
一是做好2006年度缴费工资申报和人员的核对工作,向所有参保企业下发了通知,对企业自查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严格实行“三对照”,即将企业职工工资花名册与参保职工个人缴费核定表进行核对,查企业所有职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有无漏保或隐瞒职工人数的现象;查看企业职工工资发放表和工资年报表,将企业工资总额及职工个人实际收入与申报缴费工资进行核对,查是否有少、漏报和隐瞒上报缴费工资总额的行为;将企业离退休人数与社保机构离退休人员花名册进行核对,查有无虚报冒领养老金的行为。三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协同医疗科到各定点机构检查53次。查处5起违规医疗案件,追回医保基金2万元,审核扣除各定点医疗机构违规127627.50元。四是完成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发、换证工作和供养人员健康申报稽核工作,共稽核供养人员260人,已做认证172人,死亡5人,从2006.4起暂停发放供养人员95人(7人在2006年之前已暂停),月暂停发放金额20675元。配合养老保险科做好退休人员因死亡未报多领养老金16人次,共计23165元。
(四)、医疗保险顺利开展。一是重抓医疗费用审核。认真审核参保人员的医药费用报销,组织人员到相关医疗单位去进行查实医药费用,避免了不合理的报销,保证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公平、合理使用,维护广大参保职工的医疗保障权益,确保参保患者住院费用能够及时报销。1-5月份,共结算报销住院费用400人次。二是加强对三家医院、三家中心卫生院和六家定点药店进行的用药审核和拔付业务审核,审核人次63734。三是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报工作。到5月底,全县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7390人,共结算报销住院费用605人次,送报494.425万元,实报25万元,核减金额397万元。
(五)、加强基础管理,规范业务工作
按照省下发的《湖北省社会保险基础管理系统建设规划》,全县下大气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的业务运行、资金支撑、信息服务、监督检查、社会化服务、内部管理等六大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主动加强与财政、审计部门的联系,达到基金收支存运转通畅的目标。二是加强了各种台帐的管理,做好基金财务对帐日清月结。三是做好了与地税的核定,对帐衔接工作,实现了企业主动到劳动保险经办机构登记、申报、核定社会保险费,由企业主动到地税部门缴费的良性运转。四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章制度,杜绝了新的挤占挪用基金问题。五是进一步理顺社保机构与财政、监察、审计、银行、税务部门的业务关系,搞好协调配合,确保六个环节的衔接和资金的畅通运转。六是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理解和支持,合理合法地解决了本机构的经费,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基础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对参保单位的帐、表、卡、册的管理,上半年个人帐户分配率、记入率、对帐率均达到100%。
(六)、开展文明创建,提高整体素质
抓住社保办理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这一契机,按照三优文明窗口标准,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窗动,不断完善服务大厅前台窗口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良好形象。全体工作人员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八荣八耻”的具体要求,紧密联系社会保险工作实际,认真查摆改善发展环境、改进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整改,树立社会保险部门诚实守信、依法行政、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服务优良的良好形象,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机关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半年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扩面工作进展不快;全县社区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网络建设尚待开拓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尽快加以解决。下半年,各要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内容加大工作落实力度,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继续努力,按照一二三的工作思路,着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重点即抓住扩面工作的重点。按照《条例》要求继续做好养扩面工作。重点抓好改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的养老保险登记、申报工作。做好失业人员断保职工的续保工作,以扩面促征缴;充分发挥《泰顺县个体劳动者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出台的优势,不断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的扩面工作,大力开拓新的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增强社会保障的支撑能力。
(一)调查对象:涉及甘肃18个县的农村学校,调查教师2672名,其中64.9%的为男教师,35.1%的为女教师;90.3%的为公派教师,9,7%的为代课教师;98.4%的为汉族教师,1,6%的为少数民族教师。
(二)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甘肃18个县(区)的267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2.访谈法:问卷调查结束后,在个别样本学校随机抽取访谈对象,共对30名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3.实地考察:考察了被调查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室、办公室、宿舍、校园、操场、体育器材、教具等,查阅了部分教师的教案。
4.实物收集:调查中收集到教师所在学校关于教师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课程表、教学活动安排表、作息时间表、教师奖惩制度细则;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了分类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
教师的生存状态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及精神环境。近年来,教师的生存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师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以及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且专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制度保障。教师的生存状态影响教育的发展状态,如果教师处于不良的生存状态,教育问题就很难解决。因此,重视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保证。但长期以来,对西部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关注远远不够,尤其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西部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关注和了解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对甘肃农村教师大面积的深入调查,以期对西部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进行全面的揭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待遇
相对于公务员的工资来说,公派教师的工资偏低,而代课教师的工资更是无法与之相比。56.0%的教师对自己目前的工资待遇不满意,88.1%的教师对工作福利不满意。调查中,公派教师的月工资为718-1600(元),平均月工资为1058元,代课教师为95-675(元),平均月工资为360元。目前出现新型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学历也达标,但不是公派教师。产生的原因是近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生数量大,就业困难,毕业生走向农村学校任教,一些地区编制紧缺,但学校又急缺教师,这些毕业生就被学校聘用为代课教师,工资待遇与其他代课教师相同。本调查中有55.6%的代课教师属于这种情况。“合格”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根本不足以补偿教师个人求学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这对教师的积极性、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素质的影响很大。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
本调查中有30.8%的教师想换职业,41.3%的教师希望能换学校,17.7%的教师表示自己不能安心从事教师工作,64.5%的教师认为所在的社区不太尊重教师,这就说明西部农村教师整体上缺乏一种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更多的时候是无形的、偶然的或过程性的。教师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这种收获有时是即时的,有时是长期的。教师的成就感可来源于外在的评价,即从评价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可能是学生及自身的进步和成就使教师产生一种成就感。尽管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并不高,但不乏有高幸福感的教师,下面李老师的案例就说明了职业成就感是如何让她爱上教师职业,坚定教师职业的。
“刚开始工作,自己总是带着情绪,觉得当老师没意思。但有一次,在做拔河游戏时,我和孩子们玩得很高兴,我和孩子们都摔到在草坪上了。这个场景无意中被校长看到,当时我觉得很难为情,但想不到校长在一次大会上还表扬了我。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更让我欣喜的是之后学校推荐我参加县级优质课竞赛,这更让我觉得校长和老师们很看得起我,自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准备。结果不负众望,这次竞赛我得了一等奖,突然我开始不郁闷了,也越来越有信心了,觉得自己有出路了,这让我开始爱上老师并坚定教师这个职业。”
(三)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有三个层面:微观的课堂教学角色,宏观的社会角色,微观的社会角色,即作为常人的角色。作为微观课堂教学领域中的教师角色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但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现实中更多地要求教师成为知识的传递者和道德的楷模。在教师宏观的社会角色上,往往被赋予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国家利益的实践者的角色。教师作为个体的价值常常被忽略,仅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及宏观社会的角色作为关注点是不够的。对于大多数教师,尤其是西部农村教师来说,教师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即是常人实现生存的手段。但从古至今人们对教师具有高期望值,这种高期望值缘于对教师角色中社会价值的极大关注和期待,而忽略其作为常人的角色。甚至使教师对自己也产生很强的期待和要求,自然也就承受更大压力。但长期以来,人们缺乏对教师作为常人角色的理解和关注,马老师的经历就是一个证明:
“我不敢在学校住,晚上总有人敲门,但我不敢开,害怕是坏人。我家离学校比较远,一周只能回一次家,有时爱人来看我,但以后的事我不敢想,有了小孩怎么办?而且老师晚上的生活天天都一样,太单调,每天晚上只能看着屋顶,老师们之间也很少交流。以前我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现在环境让我不得不变,开始不爱说话了。学校里很不安全,宿舍连电视都不敢放。有两次下午下课回来,门被撬了,大开着,在学校我没有安全感。每想到这些就不想当老师了。”
在学校感受不到安全感和人文关怀、过着单调业余生活的马教师是西部偏远农村学校女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教师不是万能的,他(她)们都需要领导、同事、家长和社会将其作为一个平常人来看待、来关怀。作为普通人教师也想关爱亲人,也渴望与人沟通,也希望有时间娱乐,同样更需要安全感。
(四)教师压力
调查中77.1%的教师表示自己的工作压力大。他们的压力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
1.生存压力:教师聘用制度对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有重要作用。本调查中有
39.0%的教师认为学校聘用制度不合理,存在不公平现象。就教师聘任制度本身而言存在着教师与学校关系的不对等,表现为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而且,教师聘任制度在学校往往“有名无实”,形式化、封闭化,甚至以考核和评价为手段来控制教师,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真正的聘任制应该是开放的、全面的,教师的出入、兼职应与其他职业的要求相同。
2.应试教育的压力:目前应试教育还是西部地区许多贫困家庭孩子跳出“农门”的捷径,因此在西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教育却异常火爆,家庭供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很高。这样造成学校大班额现象突出,调查中37.5%的教师认为班级规模过大,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兼顾全班学生,这无论对教师的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带来很大的挑战。更重要的是,从政府到学校、家长都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果考试成绩不佳,家长、学生和社会各方面对学校的压力将随之而来,这种压力最终施加到教师身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可避免地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来进行。应试教育同时压制了学生和教师的自主性。为了提高成绩,教师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条件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自己也失去了发挥能动性的机会,只能按设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在不断重复教学、追逐成绩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充满复制性和灌输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角色的异化,使教师难以创造性地进行实践和反思,也使教师难以体验到高层次的职业幸福感,从而造成教师生存状态的恶化。
3.教育改革的压力
首先是观念的挑战。最突出的是课程理念以及课程观的不适应。在新课改以前,教师基本上不参与课程开发,只是解释者和实施者,教师的课程意识淡漠。新课改使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但如何发挥这种主体性是许多教师的困惑:“现在的课程、教材变了,我却不会教了,没有了知识点,不知从何下手?”其次,对原有教学习惯和方法的挑战。20.8%的教师表示新课程否定了他以前用的教育方法。23.5%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再次,对原有知识体系和能力的挑战。“我感到自己能力有限,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只能让学生们写真实的事,再加一点感想。知识面狭窄,讲课文时不能结合历史、地理等知识把课文讲透。”最后,缺乏相关的支持。一方面是家长的支持比较缺乏,25.7%的教师认为家长不支持课程改革。另一方面是教育系统内部的支持不够,“评价机制没改变,如何又能提高成绩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且没有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是不行的,在学校实行“大循环,小调整”的教师班级流动制度下,老师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老师们之间的讲课方式要有衔接性、持续性,不能这个老师做得刚有些起色,到下个年级其他老师又回到以前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回去了。”教师是在应试教育与新课程的夹缝中生存,既要满足家长对孩子升学的短期需要,又要满足课程改革实施的长期需要。
4.教育工作本身的压力
农村教师工作负荷大。教师担任课程门数多,其中上2-3门课的教师比例为45.3%,22.5%的教师要上4-6门课。所教的年级多,55.2%的教师只上一个年级的课,41.7%的教师要上2-3个年级的课,其余的教师要上4-6个年级的课,上多门或多个年级课程的教师首先在备课工作上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因为这些课程大多没有重复的内容,同时往往会使教师课时数增大。如李老师的工作“一周20节课,还有10节自习,一般带4—6年级。所教科目包括1年级两个班的音乐,5年级一个班的自然,5年级一个班的思想品德,3年级一个班的英语,学校老师都是这么教的,没有专职的教副科的老师。”
除课堂教学外,教师主要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包括:批改作业、备课、参加教研组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参加政治学习和校内业务学习、家访、课外时间对学生做思想工作。
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支持,其中74.1%的教师反映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材料与仪器,70.8%的教师反映没有充足的教学参考资料,52.4%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不能得到有效地帮助。学校往往是有实验室但基本上不用,有图书馆但一般不开放,体育设施更是匮乏。这样更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和压力。
(五)教师管理
从制度层面上看,国家有关教师的政策法规越来越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但具体到地方和学校层面,各级管理者又往往通过各种具体制度和实施细则,将教师的自由范围限制得越来越狭小。学校中的一些具体管理制度往往不是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特点制定出来的,而更多情况下是为了管理和约束的需要。因此制度变成了束缚教师思想行动的“脚镣”和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的“枷锁”,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缺乏自主性。在各种管理制度的约束下、在“分数一统天下”的评价体系下教师变得因循守旧、盲目顺从,教学缺乏个性和创新。学校往往实行刚性化管理,张老师的经历是西部农村教师的普遍遭遇:
“校长对教师管理很严。印象较深的一件事是:我在上一年级的音乐课时,副校长让我去填一个表,因为我是班主任,这个表很重要,必须马上填,没办法我就让学生写作业,让隔壁班的老师帮着照看一下,也就几分钟,碰巧校长看见教室里没老师,就直接在全校大会上批评,我感到心里特委屈。
学校对教师考勤抓得也很紧,一般不容许请假,每月出勤奖10元,请一天的假就不发,若一学期全勤,期终发100元奖励。学校对于作业和教案都检查得很严,教案每周一检查,要求详案,主课至少一页半以上,副课至少一页以上。”
四、建议与对策
综合以上的情况,西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应给予高度重视。为了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为农村教师创造一个更加愉快、和谐、自主的生存状态。
第一,加强农村教育的投入。一方面,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尤其是要提高达到标准的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待遇的提高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另一方面,保证教师教学所必须的教学资源,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总之要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将精力集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二,解决农村教师的在校生活问题,尤其是农村女教师的在校生活。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往往需要住校,一周或几周才能回一次家。因此,要为这些远离家庭、亲人的教师提供更多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首先要保证教师有一个安全的住校环境;其次要改善这些教师的就餐环境、住宿环境;再次要关注教师在校期间业余文化生活需要,为教师开辟业余文化场所,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让教师在一个安全、愉悦、丰富的氛围中生活。
第三,建立对校长权利的制衡和约束机制。当前农村中小学的“校长负责制”在某些情况下变成了“校长集权制”,尤其农村偏远地区“山高皇帝远”,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学校管理根本谈不上民主和人性化。导致的结果就是走关系盛行,认真工作的教师未必能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奖励,致使农村学校的许多优秀教师外流,对农村教育造成损失。
第四,教师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前提是要保证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尤其是学校内部制定的相关制度。如对教案的要求,硬性规定页数,分主课、副课,这种规定本身就缺乏合理性,为什么把一页半作为最低标准,科学性在哪里。另外从以上教师工作的负荷情况看,许多农村教师要担任多个年级、多门课程的教学,如果按此要求,这些教师要完成教案量的规定只能是应付,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认真研究教学。量化管理在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上,的确不是人本主义管理所能比的,但管理的机械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压力的增大,也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促使农村教师安全感和成就感的提升,为教师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其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教育研究[J].2001,(12):12—16.
[2]王玉秋。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2—34.
[3]郑茸,高慧敏。“人”与“专业”:教师生存状态的分析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74—75.
[4]金艳红。从“失根”到“归根”:教师生存状态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1):51—53.
[5]杜萍。农村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问题研究的新视野[J].当代教育科学,2006,(23):39—41.
[6]吴霞飞,黎雯。关注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存状况[J].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4):15—17.
[7]赵毅,胡守敏。教师之痛: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8):67—70.
[8]张培。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活关怀[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5):10—12.
[9]张培。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