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时间:2022-02-01 15:11:52

导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1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困境;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将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指导作为重要工作的组织机构,是国家医疗卫生部门的下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的疾病治疗、康复及保健等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就要进行相关的绩效考核,并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概述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一定的社区中,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所在区域范围内的社区群众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以及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卫生保健活动的总称。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专业性的保障系统,社区服务中心涵盖了卫生保健的供应者以及相关卫生服务的接受者,并在2017年,由原先的(communityhealthyservice)改成了(communityhealthycarecenter),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服务范围的广泛性以及服务种类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主张院内与院外服务相结合,致力打造一个卫生部门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有一定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社区群众提供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等医疗服务,特别是对于妇女、儿童和一些慢性病人、残障人士以及贫困居民更是提供了特别的照顾。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绩效管理办法不完善、管理体系不成熟

当前,我国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绩效管理都缺少明确的认识,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有所欠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绩效考核形同虚设,认为通过绩效管理工作,也难以改变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的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虽然已经实施了绩效管理办法,但是已经难以顺应当今时展的趋势。特别是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相关管理者对工作产生一定的懈怠心理,没有充分的意识到完善的绩效管理方式对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致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员工工作表现以及功过都很少会在绩效管理的方面上展示出现,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的发展。

(二)绩效管理考核流程不规范,考核指标不统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绩效管理方法,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和价值,但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管理流程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绩效管理的最大价值,主要体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没有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绩效考核指标,也没有将其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而不能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此同时,当前一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状况不佳,绩效考核管理指标缺少内在的统一性,特别是考核指标的不统一,造成了一些员工的质疑甚至是抵触,认为绩效考核缺乏公平性,无法更好的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别造成考核结果缺少一定的说服力,导致绩效管理工作无法整体有效的进行开展。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绩效管理方法,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医疗服务及健康情况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能够更好的履行基本医疗职责,并改善社区居民医疗卫生状况。我国社会卫生服务中心与国外相比,正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应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社区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体系,运用指标评定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而明确指标体系;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指标进行评价筛选,从而明确权重,对其进行类别区分。制定一、二、三级别的指标内容,实现社区卫服务中心绩效指标管理体系的建立。例如绩效管理办法的制定,可以设计多个方面的关联性的制定方案,如全科诊疗、传染病及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等,另外对各团队设定相应的评分等级,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不断的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绩效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将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和日常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相挂钩,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标准,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歧义的内容进行重点处理。

(二)规范绩效管理考核流程,统一考核指标

针对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统一绩效考核流程,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一个区域之内,应该合理的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使其具有统一性,进而才能比较出本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绩效状况。针对绩效管理考核流程的统一规范,本区域内应该开展绩效管理考核的摸底工作,深入了解各社区的绩效管理工作状况,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还要对相关的考核文件进行协调和完善。另外,应该合理的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整体流程,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能了解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环节和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规范绩效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进行的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工作,其中包含绩效规划、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公示、绩效评价等环节,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中心的绩效管理工作,更要保证考核流程以及相关的考核指标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和创新性,特别是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发展状况来有针对性的构建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理论,形成贯穿整个绩效工作始终的绩效管理模式,采用积极的反馈的方法与手段,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

只有从根本上加强相关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并带动其他工作人员的重视和意识,才能有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水平,并充分发挥其最大的公益性质。因此,在这过程中,管理者需要重视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疑难问题等进行重点关注,特别要对相关医疗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重新的审视,并且不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及培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对其进行专业能力方面的考核,以此来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现阶段的工作状况,并将实际的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相挂钩,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四、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以及医疗科学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预防和治疗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需求,社区服务中心就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疾病防治的需要。当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重视绩效管理的工作,制定出完善的绩效管理办法、统一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规范绩效考核流程等工作,激发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特别是要重新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宗旨,还要对相关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系统且全面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7(32).

第2篇

xx市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原xx市隆化镇卫生院发展而来,20*年获准创建,于20*年通过xx市卫生局审评验收合格,成为xx市唯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有和平支路和官堰桥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我中心现有职工107人,其中卫技人员75人,中级以上职称19人,社区医师人,社区护士人。负责城区5个居委xxxxx户家庭,服务半径xx公里,服务总人口33*1人,其中:男性xxxx人,女性xxxx人;0—7岁儿童xxxx人,7—21岁青少年xxxx人,21—59xxx岁xxxx人,60岁以上老人xxxx人。近三年来,我中心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6月,经过xx市卫生局初评达到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现就我中心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宣传,改变意识

我中心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健康促进的方针,以妇女、儿童、孤寡老人、下岗工人、残疾人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对社区的个人和家庭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教、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首先,从抓中心领导职工的思想认识着手,于20*年10月,组织了全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到xx市南岸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实地考察,学习社区卫生服务先进经验;其次,注重提高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我们先后组织到各居委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宣传xx次,进行义诊xxxx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xxxx份。通过广泛宣传,我们干部职工及社区群众改变了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来。

二、实施结构调整,加强硬件建设

我们按照合理调整、优化配置现有卫生资源的原则,对现有业务用房xxxm2整体装修,进行合理化分区,设立绿色通道、候诊大厅、健康教育大厅、温馨病房、中医药特色服务区等,同时根据实际在外租房70m2建成我市首个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为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我中心添置了xxx等医疗设备和xxx等健康教育设备。同时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于20*年对中心及站配备了电脑、启用了xxx软件。通过建设,我中心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能够满足社区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我中心大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办事制度化、工作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考核具体化、决策科学化的全新管理机制。中心设立医疗康复部、预防保健部、后勤保障部和中心办公室,照章行事、各负其责,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养社区人才

20*年来,我中心先后参加xx市全科医生培训取得合格证7人、全科护理人员培训10人;20*年和20*年,我中心安排了3名社区管理人员参加xx社区卫生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培训和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设置培训,为社区卫生规范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坚持以社区群众为中心、以人人健康为目标,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社区卫生有关知识和服务规范的培训,重点培训职工服务意识,以提高服务质量。

(三)认真开展社区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1.积极推行全科、全日、全程服务,鼓励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亲情式的服务关系,在所辖的每个居委设立一名责任医师、一名责任护士和一名责任领导,并抽调xx名医务人员上门为11197人开展了基线调查,摸清了社区居民的第一手资料。为xxx名70岁以上老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建立了xxxxxx份健康档案,签订家庭保健合同xxxx份。

2.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职能主动走出医院,融入社区,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医生联系卡、24小时出诊、流动巡回医疗、健康咨询等形式的服务,社区居民已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意识。

3.努力抓好重点人群的社区保健,对辖区内全部xxxx名儿童建立档案,对xxx名体弱儿进行重点监测和营养指导的专案管理;对xxx名孕产妇进行了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对社区xxxx名65岁以上老人,伤残康复期病人xxx人,精神病人xx人,定期跟踪服务,实行动态管理。

(四)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真正体现“六位一体”

我中心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确立健康行为为目标,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开通健康教育热线、上段回访、办宣传专栏等方式,开展面向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宣传,宣传免疫接种、疾病预防、无偿献血、生殖健康、禁毒控烟等。在居委共举办社区健康教育讲座xx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xxxx份,共办宣传栏xx期,接受健康咨询电话xxxxx人次,我们的健康教育热线xxxxx已成为社区居民家中的“120”。通过宣传,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卫生科普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树立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就近、在病就好的观念。

为搞好预防工作,我们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x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专人负责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对各种疫苗规范管理、规范接种,20*年由xx市专家组审评验收获得“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四、存在的问题

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仍处在不断探索中,中心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管理,还存在不少困难的问题。一是医务人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还没根本转变,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小而全”、“小而简”,是做“万金油”医生,有的医生不愿上门服务,宁愿守株待兔;二是社区居民思想守旧、意识顽固,大多数居民传统的以治病消费为主的观念短时间难以转变,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就是医院出来拉业务;三是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任何日常经费;四是中心医疗设施陈旧,业务用房不足,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二)加强队伍建设,力争3年时间将中心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的轮训,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师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充实设施设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第3篇

一、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加快中心各项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职工凝聚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和谐**”的重要思想,做到讲党性、讲奉献、讲团结、讲干劲,做职工公仆,塑造清正廉洁、勤政务实领导干部形象,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在全体职工中起到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团队精神,使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情感交流、和睦相处,从而使广大职工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加快中心各项建设,更有效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完善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不断完善院务公开,在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如中心重大建设、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奖金分配方案等,通过院务公开栏、班子会、职能科室负责人会议、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向职工讲清楚,沟通思想,听取和答复意见,真正让职工知院情、参院政、议院务,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中心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药品管理的要求,按规定和程序公示医疗器械、药品招标采购情况,增强对器械、药品管理的透明度。形成群众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渠道畅通的监督机制。将中心发展计划、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处理等内容进行定期公示,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结合职工考核内容,定期公示中心办公室、医疗康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满意度测评考核结果,门诊人均处方额度,职工奖罚情况,病人满意度调查、病人投诉情况和医保扣款情况,以此来遏制“大处方”现象,促进人均处方额度的下降,从而减轻病人负担,提升病人满意度。

二、深化各项卫生改革,依靠改革求生存谋发展

(一)继续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在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基础上,按照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合理定编、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全员院、科逐级聘用制,强化科主任的用人自主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用人机制,使我中心的人才队伍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更具备战斗力和竞争力。

(二)继续加强院、科两级负责制。中心对科室的管理坚持科主任负责制,强化科主任责任人的地位,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的行政、医疗管理设等工作。抓好科室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劳动纪律的落实,签订院、科两级综合目标责任书。

第4篇

【关键词】 社区;输液患者;安全管理

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9月中心共为973人次患者实施输液治疗,其中男性625例,女性348例,年龄3岁―83岁,自带药品输液患者260人次占26.7%,65岁以上老年输液患者656人次占67.4%,12岁以下儿童输液患者16人次占1.6%。

2 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1 来自药品方面: 据本资料统计,社区自带输液药品患者占26.7%,为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就诊后带回药,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保险的的大范围覆盖,凸显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方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了社区居民输液治疗的需求,但目前医疗机构是否须接受自带输液药物患者,尚无统一规定。治疗过程中,基本上是医疗机构对自家的药品和诊疗行为负责。因处方和药品质量引发的医疗事故,接诊医疗机构需承担责任,因此需寻求既保证患者的安全方便的输液,又可将社区医院的医疗风险降至最低的可行性办法。

2.2 来自患者方面

2.2.1 来自老年输液患者:在社区输液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67.4%,由于老年患者认知程度的下降,常有孤独、焦虑、抑郁、烦躁、恐惧心理,且老年人对改变的自身代偿功能减退,易出现性低血压、头晕、晕厥甚至摔倒,有的老年患者在输液中,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易致肺水肿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2.2.2 来自儿童输液患者:中心有三甲医院主任坐诊,坐诊通常半天,碰到经治的儿童患者在输液未结束或仍需要观察时,若经治医师离开,存在不安全隐患 。

2.3 来自中心护士:中心输液室护士多来自三级医疗机构,对社区护理知识缺乏系统的培训,输液操作查对制度严谨,技术娴熟,但对社区输液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尚缺针对性。

2.4 来自输液收费流程:中心已开通省、市医保及特殊病种零启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就近看病的方便,但费用结算方面存在结算手续较为繁琐,输液患者需至少在挂号取药和输液扣费方面要进行2次及以上的费用结算,会造成患者的不满情绪,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

3 对策

3.1在输注自带药品尚无明文规定下,社区医生先要看患者是否有医院的病历、处方和输液单,然后了解患者的病情,看他所带的药品与病情是否相符,如果药品有问题,应向患者说明原因予以谢绝,无问题的由可和患者签署免责合同,如“患者自带药品,医生无法保证该药品的安全与否,患者需承诺该药来源合法并自愿承担使用该药的后果,双方签署书面协议。如是用该药出现不良反应,医方可有条件地免责,护士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将上述风险降至最低。

3.2 输液患者方面的管理

3.2.1 加强与老年输液患者的沟通, 予以亲切称呼,主动与其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倒杯热开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的保健知识,做到每30min巡视1次,筛查易跌倒的高危人群【1】,保持地板干燥,通往卫生间方向的走廊安装扶手,防止跌倒,输液过程中,告知其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3.2.2 社区输液的儿童患者,其输液未结束或仍然需观察病情时,经治医师尽量不离开,若有应急离开,须与社区医生做好书面交接记录后方可离开,保持通讯的畅通。

3.3 加强社区护士的业务学习,护士应充分了解社区健康状况和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把人和社区整个环境结合起来,利用系统观点来对待人和事,在输液治疗中采用个体性的健康教育,积极参加社区护士学习培训,提高护士的健康管理能力。

3.4 优化输液收费流程,发挥导诊台护士的作用,积极主动为需输液治疗患者说明输液就诊流程,为老年人,行动不便及特殊患者提供有效帮助,建议收费系统在医生桌面挂号开药后即捆绑输液操作的扣费,减少患者往返结算费用时间。

4 小结

通过对社区937人次输液患者实施的管理,充分保障社区输液患者的安全,提高了输液患者对社区卫生中心的满意度和知名度,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区,提供健康的服务方向。

第5篇

建筑管理的任务

*新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根据地区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在一个地区建设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附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扩建

扩建是指建筑自身的扩张和发展,或增加新的设施,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扩大其服务能力,开辟新业务、完善功能及增加床位。扩建工程需要做好总体规划,使新老建筑紧密结合赶来。因此比新建要复杂一些。

*改建

改建是指现有的空间模式己经不适应新的医疗模式,或重新规划医疗流程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或新的医疗设备要求在现有的面积和结构形式下改变或增大局部空间。改建主要是功能的调整、完善,不需要增加建筑面积或增加幅度较小,只是在原建筑物内改变房间的用途。

建筑的策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项目的策划是建设项目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工作效率。中心建筑项目策划工作的不充分和失误易引起如盲目上马、选址错误、反复修改设计、施工返工及资金操作困难等建设项目全局或后期过程的诸多问题,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策划是项目正式开工之前的研究阶段,需要管理者、规划专家、财务管理专家、建筑设计和策划专家及施工建设专家等多方专家的参与论证。在策划过程中需要调查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设施使用状况信息及产品技术信息等,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最终得到项目后续工作中所需要的可利用、可更新的信息。

策划工作包括三个关键的环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制定项目任务书和建立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指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及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及建造能力等方面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论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评价,提出拟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为投资决策、编制项目任务书、确定项目建设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需求与项目提出的理由是否充分;项目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是否先进适宜;建设项目所需资金及解决渠道;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的医疗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组织与周期是否合理,项目可行性通过后,才能进入下阶段的工作。

*建筑项目任务书的编制

项目任务书又被称为建设纲要,是指具体化和量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所确立的项目总体目标的过程,是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制订的、用于指导项目后续工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文件。

项目任务书不同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区别在于前者应用于指导建筑项目的全过程,而后者是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前委托人交给建筑师的关于委托设计内容的说明,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延续和拓展了后者的内容和功能。

项目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分阶段与建筑设计工作交叉进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收集和功能规划,第二阶段是初步的空间规划,第三阶段是更详细的空间规划。

*建立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建筑项目策划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各项建设资源被引进、加工、组合和管理的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团队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和资金进度管理机制。

建筑的规划

*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类的生、老、病、死以及情感上的大喜大悲大都发生在医疗场所,因此,医疗机构的设计不仅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规划,全面改建或重建所需要的资金、土地等条件是不容易一次性得到解决的,在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分批的改建,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兴建”的原则可满足发展的要求。

符合一般建筑设计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和其他建筑一样,要求达到 “适用、经济、美观、安全”的标准。

满足医疗、卫生功能需要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要根据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设计,达到既能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又能够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效果。

符合医学要求的原则。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的医学方面要求,注意医疗机构内部交通及流线设计原则,将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划分。而且,中心内外环境及整体布局的设计要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合康复的安静、舒适、优美、清洁的环境。

*建筑选址及建设用地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首先,方便群众,交通便利。其次,周边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最后,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平面布局,应根据功能、流程、管理、卫生、安全等方面要求,对建筑平面、道路、管线、绿化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它还应符合下列要求:首先,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其次,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再次,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管理方便,减少能耗,流程科学,洁污流线清楚,内部交通便捷,避免交叉感染,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最后,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和工作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为相对独立的多层建筑,如设在其它建筑内,应为相对独立区域的首层或带有首层的连续楼层,且不宜超过四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绿化用地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建设项目构成及建筑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项目构成主要是房屋建筑。具体包括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医技科室用房和管理保障用房等。临床科室用房主要包括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等;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等;医技科室用房主要包括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消毒间;管理保障用房主要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室、办公用房等。

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应自成一区,分设出入口。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中的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用房应设置在首层。污物的运送宜设置单独出口。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下列规定:全科诊室10m2、中医诊室10m2、康复治疗室40m2、抢救室13m2、预防接种室65m2、儿童保健室10m2、妇女与计划生育指导室18m2、健康教育室40m2。检验室28m2、B超和心电图室12m2、西药房16m2、中药房16m2、治疗室8m2、健康信息管理室16m2、消毒间20m2。

设集中候诊区。利用走廊单侧候诊,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4m;两侧候诊净宽应不小于2.7m;不设候诊的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1m。

室内净高不应低于下列规定:诊室2.6m,观察室2.8m,医技科室2.8m,或根据需要而定。如果设置病房,病房应为2.8m。

装修和环境设计应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体现简洁、温馨的特点。诊室和观察室,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用房层数为二层时宜设电梯,三层以上应设电梯。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的室内装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墙面、顶棚应易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踢脚板、墙裙应与墙面平。有推车(床)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撞措施。地面用材应采用防滑、宜清洗的材料;检验用房的地面材料还应防腐蚀,便于清洁、消毒,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按其设备要求防尘、防静电。

装备规划管理

建筑装备规划是医疗机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给水排水和消防系统、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热力系统、医用气体供应系统、物流传输系统、医用电离防护设施。

*给水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用水,给水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到医疗机构一线工作。排水系统是医疗机构的主要排污系统,完善的排污系统能够保障医疗机构空气质量好、无异味。医疗机构给水排水系统,是硬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方便程度,以及系统的节能效果,因此,应该充分考虑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需求。

给水排水系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规划室内外生活给水管网,消防给水管网和污水、雨水管网,污水和雨水管网应采用分流制。需要加压给水的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应集中设置、避免重复建设。医院污水处理站应设置在医院下风和排入市政污水干管的入口处。

*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医院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作用是保持舒适、健康室内环境的同时,有效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维持医疗服务中需要的最适宜的医疗卫生环境,确保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并且防止环境污染的扩散。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是指在从事医疗卫生服务、行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历史记录,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历史的最直接见证。它客观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记载,记录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质、文化全方面、各系统的发展状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是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纽带,是文化建设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1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

档案记录了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社会价值。社会档案意识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是否认识和重视档案和档案工作,可以影响档案价值是否能够得以实现。文化建设内容所体现出来的都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过程的历史档案沉淀下来的,所以要使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自己深厚凝重的文化,必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用历史铸就特色,用特色体现历史。

2 具体做法

2.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档案意识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开展并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必须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高质量地完成这一任务。因此,只有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工作,才能真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全员职工的档案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职工的档案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及时收集和利用档案,积极参与的自觉性。另外,重中之重在于宣传教育的对象应是本单位内的专兼职档案工作者,并应起率先垂范的作用。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工作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事业是否能够得以长足发展,更直接决定着档案的管理水平。定期不定期培训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使之正确理解和掌握档案法律法规,精通本职业务,真正做到知法、懂法、执法,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者,也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有的放矢地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

开展。

2.2 领导重视,完善体制,健全网络

领导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工作做得好不好的关键所在。所以。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带头学习和贯彻落实《档案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措施,将档案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必须适应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室或档案科,选聘有强烈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素质优良的专业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有一定管理协调能力的同志担任档案科主任,明确机构职能,明确其他临床科室选择相应的资料作为保存档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成立由主任或分管主任任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和保密、鉴定销毁领导小组,档案科主任担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设1名兼职档案员。要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全面实施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分管院领导、各小组、档案室及其专兼职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量化考核方案和办法,充分发挥管理网络的作用,将业务内和业务外的档案资料进行合理管理和使用,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

2.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管理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维护档案完整性与安全性,进行适当的信息加工,为医疗卫生和其他用途提供利用。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档案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认真规范地做好档案的管理、加工和利用工作,例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监督检查。

2.4 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工作属于服务性行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决定了其工作质量的优劣。档案利用的方便程度、利用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档案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和水平。只有将档案信息为临床医疗服务所利用,才能使医生充分认识到档案对临床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增强利用者的档案意识,为临床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就要求首先要增强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能力,要破除“重管轻用”的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等、靠、要”的工作方式,改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改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档案信息资源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把档案工作同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联,努力抓好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和开发利用,逐步更新和完善档案信息,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效益,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个工作以档案资料及其信息资料开发利用为依据,逐步提高档案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要制定服务措施,提高服务功能,为临床医生和其他需求者提供最方便最快捷的信息服务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7篇

【关键词】 全科团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效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98-02

社区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中团队人员包括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及公共卫生医师等,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和管理,而社区卫生服务站则属于该团队主要的综合卫生服务场所[1]。为了探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与效能,本文针对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科团队的组成人员包括全科医生(3-4名)、社区护士(2-3名)、公共卫生医师(2-3名)、电脑技术人员(1名),主要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管辖范围下的居委会(或者村)。此外,每名全科医生基本上都配备了电瓶车与手电。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及定性访谈等方式,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服务效果进行对比观察与分析,其中对照组指的是2006年――2009年未实行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研究组指的是2010年――2013年实行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具体而言,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主要的内容与要求有:①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个小区宣传栏应张贴相关责任制服务公约,并且要将全科医生成员进行详细介绍,尤其要将联系方式准确标示在上。②每周1-5及周6早上应开展门诊服务,比如说给社区居民提供配药、注射及其他常见病症的治疗等服务。③加强居民日常管理,对他们的资料进行必要的备档处理。④周1-5下午,根据相关要求,在社区开展精神病、肿瘤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员的随访与指导。⑤针对重点人群,全科医师应开展上门医疗服务与健康指导,这些重点人群主要是家庭病床病人、老干部、签约高龄人、残疾人等,具体内容包括“送健康”、上门服务等。⑥每个季度各个村委会、居委会都应开展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活动。⑦每个全科医生上班时间及晚上八点之前都应将健康热线咨询服务开通,并且开通预约门诊服务。⑧每周应开展1次免费的血压测量、健康处方发放及健康指导等服务。⑨将一些适宜的中医药技术推进社区。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行t检验与卡方检验,以P

2 结 果

2.1 服务工作量 对照组三年期间,每月工作量平均为600人次左右,而研究组三年期间,每月工作量平均为100人次左右,可见每月工作量对比差异性显著(P

2.2 居民满意度 对照组三年期间,居民对全科团队服务的知晓率较低,但研究组三年期间,居民对全科团队服务的知晓率陡增,从对照组55%左右增长到95%左右。而居民满意度上,分别对研究组期间与对照组期间随机调查500位居民,其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

3 讨 论

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将传统服务模式进行了一系列转变:服务对象从病人个体转变为居民群体;服务模式则从间断式转变为连续性,从单纯医疗服务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从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上门主动服务[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服务的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基本可以满足居民需求 从全科团队服务的内容上来看,基本上为居民提供了卫生保健与基本医疗服务,甚至涉及了中西医基本医疗服务,以及疾病康复、注射、血糖测量、输液、推拿、针灸等[3]。这些举措,不但解决了一些患者住院难的问题,而且可以提供他们连续性治疗,并为一些家庭病床患者连续的疾病监管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3.2 传授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及提供指导服务 有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在慢性病的防治上的重视程度明显比不上急性病的重视程度,而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对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通过全科团队服务后,居民对慢性病的防控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在自身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与技能上也获得了很大进步与提高。

3.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全科服务团队所需工作场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科服务团队设置的卫生服务站,在建筑结构、面积及功能划分上都比较合理,而且也为有卫生保健、医疗、康复需求的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服务环境,笔者所在社区全科团队服务人员对所在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较高,场所划分比较人性化、布局合理,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成就.浅谈全科团队在社区卫生防治工作中的角色重塑[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3):179-181.

第8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事管理 改革 策略

随着社区居民对初级卫生保健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很多城市都构建了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两处社区卫生服罩行模为服务社区居民做出了大量卓越贡献,赢得群众好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加快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其人事管理水平。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管理的发展趋向

(一)构建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事实上,人事管理模式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很大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的重点是管理“事”,以事务性的工作为主,如考勤、档案等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管理“人”,其将人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其重点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强调职工服从各项制度,并没有充分尊重职工,而人力资源管理则强调从职工的角度出发,满足职工的需求而提高职工的积极性。要想构建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首先应转变思想,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职工往往要深入到社区,工作具有流动性。针对此,社区服务中心应积极构建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管理理念,从职工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

(二)建立起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

在以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以行政依附体而自居,在当前形势下,其应建立起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以笔者所在的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皇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会事务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其管理基本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体制。凤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人员大多是从乡镇卫生院和皇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调,完全是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在我国,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采用党政机关的办法来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管理人员,甚至是技术人员都向行政职位靠拢,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学化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的过程中,这种管理上的问题与现实经济社会的反差越来越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加快转变,将政事分离,使之程度具有独立性的法人机构。只有这样,其才能够以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三)促使职工转变为“社会人”

长期以来,职工养成了“单位人”的观念,职工的很多事务都是由单位负责的,导致单位成本支出巨大,职工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十分密切,很多人都认为进了单位就是国家的人了。作为政府创办的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很多职工也有这样的观念,为了减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力,提升人事管理水平,应积极转变职工的思想,使之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打破以往只进不出的局面。相关部门应依据公平与竞争的原则,构建起新的管理体制,使得职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劳动力交换关系。这样能够使得双方的关系向良性动态的方向发展。

(四)职工身份管理面转变为岗位管理

当前的人事管理中,职工与干部之间的身份划分明确,不同身份的人员采用不同的管理制度。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单位内部构建起有效的竞争机制,导致人浮于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针对此,必须消除这种身份上的隔阂,构建起统一化的管理制度,因事设岗,加强岗位方面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实现一岗一酬,促使聘用制度更加科学。

二、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管理的策略

(一)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在政府主办的基础上,应倡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中,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政府、企业与个人等主体可以按照一定的出资比例,共同创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强烈的公共属性,无法转让、出租及拍卖,因此,在进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确保其公共卫生与基本卫生服务职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具体改革过程中,可以引入如下几种体制:一是托管制。引入国有民营的托管制度,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能为监督职能,其以合同委托的方式,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产与业务转移给被委托人管理。二是引入股份合作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工可以入股,使得其自身的利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在一起,全面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一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部分公有资产也能够以量化折股的方式派给职工。除了职工参股与之外,其他医院、企业与个人也可以参股。

(二)构建起聘用制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管理中,聘用制的构建具有极强的意义。在聘用制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打破以往的“终身制”。在全面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工作岗位应进行科学的设置,只有基于此,才能够进一步推行聘用制。在科学设置岗位的基础上针对不一样的岗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针对行政领导类岗位,应采用聘任、任命、选举等多种方式;技术岗位应从做需要的技术专长出发,强化岗位要求,采用职务聘任制度。所有技术岗位都要求任职者具备一定的从业资格。二是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优化上岗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针对实际工作的需要,因岗设人,严格控制人员总数,及时精简不必要的岗位与部门。职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双向选择,实行优胜劣汰,提高职工的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三是实行聘用合同的规范化管理。聘用合同应做到规范化,相关内容、条款等应符合国家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应对聘用合同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法规,维护职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方面的合法利益。四是完善考核制度。在推行聘用制度后应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划分状况而对相关职工进行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做到科学化,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有效结合起来,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三)进一步推行人事制度

人事是借助市场而实现人力资源的配置,其采用契约管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压力,提升人事管理水平。针对现有职工,仍可以采用以往的人事管理办法,对于后续新进职工则推行人事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用人单位,职工的转正定级、职称等事务则由被委托单位承担。

(四)优化内部分配机制

人事管理方面的变动应与分配机制有效地对接起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严格执行国家薪资制度的基础上,确定不同职工的内部分配办法,将工资与绩效有效地对接起来,实现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分配。除此之外,生产要素如技术等也能够作为分配的依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引入年薪制等,拉开分配档次,借助薪资制度激励职工。

三、结束语

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从多方面入手,妥善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事管理时,会涉及到管理体制、机构编制、工资分配与社会保障等,相关行政部门应做好配合工作,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3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现代的医疗领域中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施以及药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而为提高现代人们的健康水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院也不断发展壮大,在当前的医院中各种科室和部门层出不穷,这些科室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专业的治疗。在现代的医院服务中,门诊服务是其中的第一个环节,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门诊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评价。由于门诊部门是医院的前台部门,门诊部门形象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形象,并且门诊部门还是医院接触患者人数最多和时间最长以及范围最广的部门,然而门诊工作确是一项及多项工作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因此确保门诊工作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理流程现状出发,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优化管理方案,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的门诊护理流程优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门诊流程现状

门诊流程是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全过程。流程的各个环节均会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就目前门诊流程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大部分医院依然采用传统的门诊流程,然而由于传统的流程相当繁琐,因此其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就诊需求,也正因为传统流程的繁琐从而给医院门诊部门造成了许多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门诊流程一直沿袭着患者到门诊―排队―挂号―候诊―就诊―划价―缴费―侯检―检查―再就诊―再划价―再缴费―取药―治疗―离院等循环模式[1]。而这种传统就诊模式因为每个环节都需排队,存在着以下弊端:

1.1门诊就诊存在“三长一短”的现象。在传统门诊就诊流程模式下,形成了挂号、就诊、检查的三个“高峰”。患者看一次病至少需要排四次队(挂号、候诊、付费、取药)、付三次费(挂号费、药费、辅助检查费),至少需要花费时间2~4小时,除去医生直接诊查10~15分钟,其他时间均消耗在非医疗时间上。

1.2检查过程繁琐。病人就诊后,如果医生开了几种检查单,而各种检查又在不同科室进行,则病人需要到不同的辅助检查科室去询问、预约,从而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病人重复排队划价、侯检等现象的发生。

1.3医院空间位置布局欠合理。由于医院空间位置布局的合理性、导医服务的标识设计和安放位置等与病人就诊知识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往往依靠询问或盲目寻找要去的诊区、科室,导致一定程度的无效移动,不但增加了门诊病人的流动量,而且浪费了病人的时间[2]。

2优化门诊流程的方法与措施

优化门诊流程是以病人为中心,在转变观念、转变经营战略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引入作业流程重组理论,对现有流程“瓶颈”问题进行重新整合,改变服务模式,缩短病人的等候时间,提高医院单位时间内的就诊率,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依托信息化建设,提高就诊效率。

2.1.1以门诊医生工作站为核心。门诊医生工作站是对医生在诊室的业务行为进行管理,主要处理患者就诊的详细医疗信息。使用门诊医生工作站,可直接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建立并书写门急诊病历、诊断、开处方,完成检查/检验申请单的录入与查询、检查/检验报告的结果浏览等。

2.1.2建立门诊综合显示系统。门诊一楼大厅增加三个显示屏:即大厅挂号窗口条状显示屏、药房发药窗口的显示屏和放射科候诊区的显示屏。一楼综合显示屏显示挂号就诊信息及就诊的排队信息,挂号室的显示屏显示就医挂号及医保就医流程,当日出诊专家信息及就诊注意事项[3]。

2.2整合窗口,采用多种挂号形式。门诊部除保留传统的集中挂号方式外,可增加分散挂号、预约挂号、自助挂号等方式,分散某一时间段内挂号就诊的人数,不熟悉医院布局和初诊的患者可到门诊一楼大厅集中挂号;复诊患者可到相应诊区挂号;外地、区县患者可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预约挂号。

3结束语

门诊部门是与患者接触最多并且所接触的人身也是最多,同时接触的范围也是最广的部门,因此做好医院门诊护理流程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是社区居民就医的主要场所,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理流程管理直接影响到居民能否正常就医,从而得到有效地治疗。通过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理流程优化管理的深入研究,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理流程必定会更加简单,从而使社区居民能够更方便的就医。

参考文献

[1]孙亚林.医院要重视服务流程[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