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20:16:34
导语: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核心应该是发挥评价促其发展的功能
当前,从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技术,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消极的方式所控制,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倡导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而这一切集中体现在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搜集学生发展中的信息,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有针对的改进建议。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与学生的未来,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议,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二、多样的评价手段和多方面的评价角度是必要的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仅仅关注某个环节或采取某种方法是难以收到明显效果的,而应该同时关注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首先评价手段和方法要多样,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多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多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结合等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使评价更具有发展性激励性。关注学生发展过程,承认差异,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接受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不同,其素质发展特点、水平和潜在可能性存在差异。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和 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所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 ,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角度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各自的条件得到其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爱学习、会学习、爱生活、会生活。例如应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适当的指出不足,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又如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运用成长记录袋反映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优势和不足,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其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成长记录应始终体现诚信原则,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有教师、同学、家长的参与,使记录的事实典型、客观、真实,确实收到实效。
三、评价的过程性直接促进学生的变化
人的素质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还具有发展变化的性质。随着人生活在其中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及人自身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素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育过程。评价学生素质,不仅看其现有的质量水平,还要看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要体现出评价的过程性来,从而让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丰富素质内涵,逐步提高素质水平。评价的过程性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例如,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或完成某项作业后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通过教学反思发现问题,从而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个例子就典型的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体现了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清晰全面的把握。
四、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综合预防;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254.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46-02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mong Boarding Students in Quanzhou/LI Yong-hong, YANG Jin, LIN Mei, et 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nning (53002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t schools. Methods Twenty boarding primary middle schools in Quanzhou county were selected as intervention schools and another eighteen were taken as controls respectivel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clud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chlorination of supply water, were carried out at intervention schools. The changes of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on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nd the final results of intervention we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knowledge, proper attitude and health behavior of students at intervention school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schools. In the duration of intervention,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t intervention schools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controls (0.39‰ vs 2.53‰,P
【Key words】 Typhoid fever;Paratyphoid fever;Universal precaution;Health education;Students
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在农村推行“改水”措施,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病例分布高度不均,贵州、广西等省份的病例占全国报告病例的70%[1]。广西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模式是散发与暴发并行,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寄宿学校[2]。为有效控制学校的伤寒副伤寒疫情,广西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于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疫情较重桂北地区开展了包括健康教育和饮水消毒措施的校区综合干预研究。本文就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桂林市全州县的38所城乡寄宿中小学学生。根据以往5 a的平均发病率,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项目学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学校20所,对照组学校18所。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对象为:项目学校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及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干预前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各调查学生2 119和2 040名,干预后分别调查3 204和3 002名。
1.2 干预内容 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饮水消毒2个方面。健康教育方面:20所干预学校除按规定开展卫生课外,每个学校设立永久性宣传标语5条以上,每个学期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对每个学校开展卫生知识讲座2次、组织卫生知识竞赛1次,每个班级每个月制作宣传板报1期、每周举办专题班会1次。教育内容包括伤寒副伤寒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卫生知识及防病、治病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行为。饮用水消毒方面:每个干预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学校饮用水的消毒与管理,采用加氯(万消灵,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消毒法对水井和蓄水池进行消毒,并通过测定余氯和定期抽样进行卫生学检验方法评价消毒效果。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
1.3 问卷调查方法与内容 干预前,从每个项目学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干预后,每个项目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调查内容包括是否知道伤寒副伤寒、主要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病后采取的措施及平时饮食、洗手等卫生习惯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形成包含33个问题项的封闭式调查表。KAP调查分别在干预措施实施前(2006年3月)和实施1 a后(2007年6月)进行,采取统一调查表,由自治区和全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实施调查,调查表由调查对象填写。
1.4 统计学分析 剔除有漏项和逻辑错误的调查表,然后双份录入采用Visual Foxpro 6.0软件建立的数据库,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KAP中的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及总答对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
计算研究期间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的累积发病率、综合干预措施的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RR值95%CI)、干预的保护率,组间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RR值95%CI采用Woolf法[3]计算。
2 结果
2.1 KAP调查结果 见表1,2。在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前,2组学校学生关于伤寒副伤寒的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形成率、卫生行为形成率均不高,调查项目总答对率分别为59.80%和5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9,P=0.681)。
实施健康教育措施1 a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学校学生调查项目总答对率分别为82.80%和7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83,P
实施综合健康教育后,干预学校学生在伤寒副伤寒知识知晓率、态度正确率及行为形成率方面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高(χ2=472.095,259.123,245.245,P值均
2.2 综合干预结果 从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分别发生甲型副伤寒6例和31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39‰和2.53‰,干预学校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学校(χ2=23.715,P
3 讨论
广西校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卫生条件(如水源、食堂、住宿等)较差外,学生对伤寒副伤寒的基本卫生知识匮乏、广泛存在饮用生水及缺乏洗手习惯等也是主要诱因[2]。在目前彻底改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卫生条件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增强学生卫生防范意识、养成卫生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如何培养卫生行为,Greenberg等[4]认为,处于学龄期的儿童更容易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因此,在学校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能使习惯成自然。我国已有相关研究证实,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学校或农村地区肝炎、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5-6]。
研究结果显示,项目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但对学生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卫生行为的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能产生不能排除饮水消毒的贡献。通过1 a多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干预学校学生在伤寒副伤寒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0%以上,不仅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且也优于对照学校学生,说明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至于对照学校学生在伤寒副伤寒的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是因为本研究中所有的项目学校均选自同一个县,干预学校与对照学校交叉分布、彼此相邻,且这些学校平时互有来往。由此,在干预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措施对对照学校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影响,无形中也促进了这些学校对健康教育措施的开展。
以往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多为学生KAP现况调查[7]或专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KAP变化的评价[8]。本项目通过1 a多时间,研究对象近3万名中小学生,对15 500多名学生进行了伤寒副伤寒防制的综合健康教育,结果综合干预措施的保护率为84.58%,说明综合干预措施对于防制校区伤寒副伤寒具有显著作用。虽然无法确定健康教育在综合措施中的单独效能,但从其明显改善学生伤寒副伤寒的知识、态度、行为的角度分析,健康教育对控制校区伤寒副伤寒自然有一定贡献,因此,健康教育不失为一项防制校区伤寒副伤寒的有效且可行的措施。
4 参考文献
[1] 王鲁茜,阚飙.伤寒、副伤寒的全球流行概况及其预防控制.疾病监测,2007,22(7):492-494.
[2] 董柏青,龚健,林玫,等.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200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暴发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8):734-735.
[3] 王建华.实用医学科研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0.
[4] GREENBERG MT, WEISSBERG RP, O'BRIEN MU, et al. Enhancing school-based prevention and youth development through coordinated social, emotional, and academic learning. Am Psychol, 2003,58(6-7):466-474.
[5] 戴寿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控制学校肝炎流行.中国健康教育,1999,15(4):17-18.
[6] 肖贵轩,杨坤,刘武垣,等.健康教育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4):423-426.
[7] 余小鸣,张芯,杨土保,等.中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7-9.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56-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在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当这些方法应用于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又显现出许多的弊端,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担任两个班的授课任务,这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会到了传统评价观念和方法的弊端。于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评价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评价观念的弊端
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教师担任着主体角色,以教师至高无上的身份依托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优劣。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轻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卷面分数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处在被评判的被动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1.评价一定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尊重能够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老师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在小学学习中养成的学习习惯能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我认为学习内容掌握的多少可以不断完善,而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后是很难改变的,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科学的评价,这可以分为学生学习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的评价。
(1)课前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是否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能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能否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是否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等。以上内容可以采取老师评价、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形式。
(3)课后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能否进行自我检测,总结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关注学生的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的批改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采用评语加等级的评价形式。教师要多准备一些评语,使学生阅读后能激起学习的动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学好的信心并更努力地学习。
4.采用赏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当今正推崇赏识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赏识非常重要。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但是每个学生对赞扬的“渴望”都是一样的。对于孩子,特别是小学生来讲,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声赞扬的话语,远远比五彩的服饰和精美的食品来得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一丁点儿的优点,我们都要加以表扬,但是表扬的尺度要把握好,更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赏识时要关注一些小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中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5.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
小学生表现欲极强,教师的表扬能让他产生心理的愉悦,同学的肯定更能让他看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这会让他越发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学生自评能让他自己反思,从而更进步,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在课堂学习和活动中,我会经常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从而选出表现最佳的学生,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逐渐强烈,好学、争上的氛围逐渐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变得很愿意倾听他人的评价。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根本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分析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
一、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关注学生成长的个体差异。及时地肯定学生的进步,努力形成一种激励性的评价策略。教师的肯定和认可,会给小学生带来一种心理暗示,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努力,以达到老师的期望和赞许。
二、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要得当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爱要发自内心、要真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也是自己的益友。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真情,去打动学生,赢得学生的心;善于运用发现美的眼睛和放大镜,去寻找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行认真的、肯定的、恰到好处的鼓励与赞许,让每一位学生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成功地激发出来。
三、在学生作业的批改中运用激励性评价
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要改变过去甲、乙、丙或优秀、良好的等级评价方式,代之以教师认真、公正、实事求是的操行评语。让学生期待老师的操行评语,从而期待语文作业的布置和完成,这
样,学生就会把作业当作一种乐趣,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你是同学心目中的学习榜样,你是老师的骄傲和自豪,你的字写得真漂亮,等等。这些具体的、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发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最后高效率地完成作业。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大的方面:努力地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要得当;在学生作业的批改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提出了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光耀.激励像及时雨:语文教学激励性评价浅议.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7).
一、教师严于律己,以师德确保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生本位”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之一。综合素质评价要确保评价的诚信度、评价的公平公正、评价的等值等,首先要从教师思想根源抓起。教师功在平时,平时要留意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优点、发展状况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以学生为主体,保证评价记录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凭借主观印象或感情用事。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态度,受教师职业道德的约束,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评价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评价态度就是“认真负责”。具体讲:教师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评价规范,决不能敷衍了事,在行动上,也要科学规范。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个人行为,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监视之中,应随时注意保持以学生为主体,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学生客观参与评价,确保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学生本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归根到底还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要想成为社会的人才、国家的栋梁,就不能仅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能力,而应该把更多的眼光放在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评价上。这种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各方开放式的评价平台。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面交流,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发挥出各自主观能动性是教师评价改革的关键。为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优化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真正主体性。
学生参与评价的内容应比较丰富、形式也更应灵活,比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特长制作等。教师可以独立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此评价活动。在学生参与评价的活动中,描述性语言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素质,有利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另外,学生参与互相评价有利于群众监督,反映出评价客观、公平的原则。
三、学校加强对“教师监管学生时的连贯性评价”的监督力度
学校对教师监管学生的连贯性监督,使得评价的内容总体比较具体、客观、科学,基本能检验出学生一个阶段全面的发展状况,但也有一些评价内容值得商榷,例如,“维护社会公德”对学生来说未免脱离实际;“独立思考”、“想象力丰富”、“敢于质疑”等主观性很强的评价和“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也难免流于空泛,且具体评价起来可操作性不强。学校对教师监管学生时的连贯性评价进行监督,同时应注意以上问题,另外,发现教师的违规操作、不公平评价,要保证有一套严密的惩罚制度,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综合素质评价的“度”及监管制度的“严谨”。
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奖惩制度,不仅有利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而且有助于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教师在评价中有违法行为的,根据违法的性质和情节的不同,分别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这对于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的提高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及损害后寻求合理合法的救济途径和方式,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和保证。
综上所述,“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才能保障“学生本位”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有效性、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它比较客观地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深信,综合素质评价在不断地改进中一定会给广大师生和家长带来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作业批改;鼓励性评语;批改形式;批改符号
对一名教师来说,批改作业是一件最平常的工作,对英语作业的批改,我们教师往往习惯于用“Good”“Best”等,这些简单的用语不仅缺少激励性,而且评价结果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能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学习潜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怎样通过作业批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值得我们教师探讨的问题,下面就针对如何改革传统作业批改方式,让小学英语作业批改活起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采用鼓励性评语
教师的评语应该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批评;应该多一份安慰,少一分训斥。如果我们因为学生的作业中出现多种错误就一棍子打死,必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时,即使学生的作业做得再差,只要是比前几次有进步,我也会及时鼓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把“课堂作业”当成向外展示学生形象的窗口,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作业中书写潦草或错误的地方,我就采用自己范写的方法;对那些书写整齐的作业,我则采用画小苹果或大红花的方式。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从不出现讽刺、挖苦的字眼,而是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You’re excellent. I’m proud of you,go on working hard.”“Your homework is good except a few spelling mistakes.”“ You’re great.You should PK ××.”等是我常用的评语。正是这鼓励性的评语,给学生带来了温暖,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与期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批改形式
传统英语教学中的作业批改形式单一,学生没有新鲜感,虽然我们教师精心批改,可是有的学生连看也不看,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1)全批全改。这是我们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批改方式,这种方式也是家长认可的,社会认可的,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但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如果运用得不好,还会出现教师包办代替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面批面改。这种方式有利于发现学生的不足,并能及时当面与学生说清楚,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3)重点批改。对那些简单的、学生出错较少的练习,我只选择一些代表性较强的作业进行批改。例如,在优等生中选择一部分,在中等生中选择一部分,在后进生中选择一部分,剩余的让学生自己批改,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还减少了工作压力。(4)互批互改。对于那些检测性的练习题,我常常让学生互批互改,当然,批改之前我总是先做指导,然后再让学生批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5)自批自改。如听写英语单词等,我常常让学生自批自改,听写完毕,打开课本对照一下就可以了,出现错误再进行强化练习。正是这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英语作业批改生动起来。
三、运用多种批改符号
学生的作业做完了,他们很想知道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哪些做得精彩,哪些做得有创新。可是,传统作业批改只打“√”或“×”,这种简单化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不能引起学生重视。因此,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时,除了采用传统的批改符号外,我还设计了这样的符号:(1)批改作业时,对题打“√”,错题画“”。(2) 对于优秀的作业,我总是给学生写上“You are very clever.” “Good”“You are great.”等。(3)对进步较大的学生,除了写鼓励性评语还设计了A,A-,A+等符号。这些符号让英语作业批改更科学、更合理,学生不仅能清楚错在什么地方,还能找出错误规律。
总之,作业批改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批改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一名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将自己比作医术高明的医生,批阅作业就像诊治病人,对学生的一道道习题都会细心问诊,发现病因,对症下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让小学英语作业批改活起来。我相信,在我们教师的努力下,我们的作业批改一定会越来越精彩,一定会越来越有效。
参考文献:
[1]郭娅.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学业评价体系: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1).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是用来记载学生学科能力考核和整体素质考核的表册,体现每一个学生各种能力获得的多少和整体素质发展得如何。“寄语”则是班主任从学生德、智、体、美、劳以及个性特征等诸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发现闪光点、提出希望并激励学生不断地积极进取、勇于向“全”发展和向“前”创造而用简短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个综合性评价栏目。何谓“寄语”?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体化、规范化、情感化和个性化地撰写,总结平时表现,全面了解“特性”,瞄准发展方向,写出针对性的内容;既不做颂歌式的表扬,又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让鼓励内化学生心灵的梗塞,使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易于接受、乐于行动,在激励的作用下反省自我、警惕自我、把握自我和提高自我。以下是笔者就如何撰写寄语的几点粗浅看法:
1注重友善,让师生之情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态度和行为。教师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激发和调动得如何是非常重要的,它胜于认知活动组织得是否科学、合理。只有当学生同教师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独立的人格和相当的自尊时,他们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满怀信心地追求上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断地完善自我。
过去,无论是“意见”、“评语”还是“附言”,班主任在指出学生不足时,总是习惯以“该生”、“希望”之语领起,什么“该生劳动积极”、“希望今后克服作业不整洁的毛病”等等。然而,现在的“寄语”中,有的班主任也任凭着过去的强力惯性不加思索地把“该生”和“希望”当作妙语来用的也不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生硬的“该生”应被亲切的“你”取而代之;“民无信不立(《论语》)”,“希望”给人的感觉是居高临下的态度,而“相信”则犹如朋友之间的嘱咐,我们不妨改为“相信”二字。如“相信你能接受这点指正,老师在期待着你的成功!”等等。这样的“寄语”一方面给学生给予了关爱之情,使他们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后,自觉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借鉴他人、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划掉了师生之间不应该存在的界线,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关爱的同时,也受到了激励、鞭策、鼓舞和感化,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2发掘优点,用语言的潜在力量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学生学业了成材、品行上成人,更要靠老师付出艰辛的代价――当然更多的应是“教育艺术”的代价。事实上,学生的身上并不缺少美,只是我们缺少对美的发现,缺少对学生进行鼓励。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发展自身是教育教学通向成功的捷径。特别是班主任要善于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去观察、发现和分析每一个学生,在课内外去思索,承认并赏识学生的优点。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可塑性和渴望获得理解等心理特征,老师要善于鼓励他们,在寄语中尽量用多彩的笔调带去激励的语言、诚挚的信任和亲切的关怀,使他们在愉悦中产生倍加的信心,把学习和发展的内部动力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推向全面化,并不断地帮助学生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学生评价改革把握方向
为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我校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一核心内容,倾注了大量精力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掌舵定航。通过学习,使我们重新审视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评价是提供信息、做出决定、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最根本的目的是提供教学方面的准确信息,促进教与学的改进。评价即反馈,评价即激励,评价即帮助。素质教育是面对明天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放眼明天;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二、完善考试改革,为学生评价改革找准突破口
反思以往的教育评价,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以及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等方面存在许多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基于对传统的教育评价的反思,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尝试了在“考试”评价领域的改革探索,从改革命题内容、方法和结果的处理入手,逐步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考试制度作为改革评价的重点工作来抓。
1、考试结果呈现方式的变革
(1)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
在县教体局的指导下,开始了考试成绩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的尝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终结性试题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部分。此项改革淡化了分数意识,评价最终以优、良、及格等形式呈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文关怀,而非冷冰冰的分数面孔,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2)“等级+评语”和“等级+评语+特长”
我校在实行“等级制”的基础上,进行了“等级+评语”的有益尝试。即:在给学生一个等级的评价的基础上,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有针对性地、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此举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校的部分学校还进行了以“等级+评语+特长”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都揭示了“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现代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从中看到了付出努力后得到的发展,使家长和教师与孩子们一样,内心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扬起的是不断进取的风帆。
三、关注学生非学业评价,为学生评价改革拓宽渠道
在全面、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只关注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评价,时时刻刻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日常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甩掉仅以学生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的束缚,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非学业评价的最终目的。因此,对学生非学业评价的改革创新在我校呈现了以下局面:
1、运用“档案袋评价”——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
“档案袋”的含义是指有目的地收集学生的作业、奖励及学习的轨迹,从而反映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档案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方式中的一种,它是动态的、发展的、面向未来的,突出了激励反馈的作用。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袋”,改变了单纯书面评价为各种综合评价,从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袋中往往有以下内容:学生最满意的试卷、能力测查试题、曾获得的“小红花”、“小星星”、荣誉证书、小奖状、自己最得意的作业、曾参加实践活动的照片、“四心评语”等等。它本着“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原则,对学生实行了多维度评价,既关注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更重视了过程性的评价。在我县的各小学,“档案袋评价”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它让学生注意到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为学生的发展刻画下了成长的轨迹。
2、实施“坐标式评价”——关注学生人格的动态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教育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品质,行为品质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因此,我们把评价的着眼点还定位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
3、校本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特长,树立信心
关键词:语文教学;尝试;探索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69-01
“语文”从字面可理解为:“语言与文章”,从行为方式解释为:“说与写”。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交流的工具;语言是人类生存的技能,学好了语言将可以成为一名演讲家或者是谈判专家。文章是指字与字的组合,充分掌握了文字组合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名作家。语言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与生俱来,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是人类因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符号,文字的用途和意义是记录历史,所以是后天训练的结果。我国的母语——汉语,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因此,语文被冠为“百科之母”。据相语言专家研究表明,人在0—12岁是学习语言最佳年龄。0—3岁在家庭度过,因此父母是每个人的启蒙老师,发育正常的孩子已初具语言能力。4—6岁开始上幼儿园开始接受初级语言基础训练。7—12岁进入小学阶段,此时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看、听、记”,大脑积累了一定信息量,但“说”的能力仅仅限于简单的沟通。为了让学生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一、基础语言训练
强化听说训练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看、听”是我们从外部世界接受信息的重要方式;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看、听”是提取信息,“记”是把信息输入大脑储存起来,是运用信息的前提条件;“说”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基础语言训练。
(一)一、二年级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段,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方语言繁多,对普通话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以“看、听、记、说”主,“写”为辅,这个阶段的“说”是重中之重,目的是要把学生“看、听”到的用语言说出来。“写”只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方块字的书写方法即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利用“讲故事比赛”进行语言基础训练。每周评出“故事一星”,每学期评出十个“故事大王”。
(二)利用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看、思、说”能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配有很多插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或从上到下观察,或从左到右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一个同学说画面内容,其余同学听后可补充发言,教师鼓励。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思维能力。
二、初步综合训练
在三、四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读、思、写”为主。“读”贯穿始终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作用多么重要。
(一)课前听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让学生体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抽学生试读,其余学生来讨论交流,试读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表达出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再范读,学生再试读,再讨论交流,学完课文再让学生朗读。
(二)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并推荐学生选读中华经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口头“说”作文。写作前,安排学生讲述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有趣、有意义的人和事,口头“说”,把思想组织成为连贯而有条理的语言,教师再指导点拔,然后由说过渡到写。
三、作文综合训练
作文无论是今后的生活,还是应试考试在语文这名功课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五、六年级以“读、思、写、评”作为教学重点,科学引导学生从“语言”过度到“文章”。加强写作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小学生作文习惯和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训练。要使学生自觉训练,乐意训练,必须巧妙地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一)适时进行仿写,续写。对于教材中比较短小精悍的写景、写人、写事的课文,在学生学习之后即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的方式,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指导学生续写,既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