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5 15:24:39
导语:在财务审批制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医疗财务支出的授权批准形式
内部控制包括多种多样的控制方法,而授权批准控制作为其最为重要的控制方法,是各大医院在处理涉及经济方面的业务时,必须通过的法定程序。因此,医院需要对其授权的批准范围及层次程序进行规范性的明确与规划。关于财务支出授权批准制度包括以下几种应用形式:“财务一支笔”审批、分级审批、多重审批和混合审批。
“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曾广为各大单位应用,后因其制度中存在监督失控和严重腐败等弊端被取代;分级审批避免了权力的集中化,加强了对审批人的约束力和牵制力,但其缺点是容易导致超额的财务收支被分解;多重审批使得会计审批控制内部相互牵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批质量,但其审批过程相当繁琐复杂,耗时较长;混合审批实际上是前三种审批制度的混合应用,即简化了审批过程又对财务收支项目的控制进行了加强,但这种制度也易被人利用,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从中谋取个人利益。
因此,对于各大医院来说,需根据其实际的发展现状来选择与之相应的审批形式,只有选择适合的审批控制方法,才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之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二、医院财务支出审批人员的设置和权限
医院具有财务支出审批权的岗位包括业务部门(课题组)负责人、主管部门负责人(如医务科、科教科等)、财务部门负责人、分管院长以及法人代表(如院长、党委书记)等。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的法人代表是单位经济上的总责任人。所以,对于医院的审批范围和权限需要专门的法人代表进行统一授权,此外,还可以随着不同阶段的现实情况,法人代表个人将合同签订和预付款项权不同程度的授予指定个人,即其他的院级领导或者中层管理人员。
对于财务支出审批人员来说,应严格遵循其分管范围,对于超出权限的审批范围应进行自我规避。对已经通过讨论的计划开支和预算,或者是由法规政策规定的必要支出,在审批过程中,金额可以不受到限制;而对于计划外的开支,在几万元以下额度的开支需经过院级正职领导审批,对于几千元以下的开支则只需院级副职领导审批,但是一旦开支金额超过了院级正职领导的审批权限,就需先通过分管院领导的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院长审批,最后由院长上报院级办公会进行协商,才能最终决定。另一方面,业务和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还需对其本部人员的身份真实性进行仔细核对,在财务方面,其部门负责人则拥有对其所有开支的核准权。此外,院办公室需协助做好关于相关会议的记录,为以后院级领导的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合理规范的医院财务支出审批流程
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医院,仍运用的是自上而下的财务审批流程,就是首先需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签字署名,再由医院的领导对其进行审批,然后医院的支出会计会对审批合格的开支进行核准与查实,最后才能到出纳处报销。通过此制度的流程可以看出,其制度本身存在不完善性,比如财务审查被安排到领导审批之后,使得监督被滞后从而耽误了最佳时机,财务会计人员也由对事前、事中的监督转向了事后单纯性的记录,这就使得医院在各种经济财务问题中都存在相当大的纰漏。因此,为规避其审批流程中监督缺位或错位的问题,就应建立起合理规范的医院财务支出审批流程:第一,经办人员整理财务支出凭据;第二,科室或主管部门(如医务科、人事科以及科教科等)负责人核对业务的真实性;第三,财务科根据有关政策、预算、合同或院领导办公会议决议等进行审核;第四,由主管领导或单位负责人批准;第五,支出会计审核,出纳进行现金或银行报销,最后登记总账。
此种流程的好处在于对其人员的职责进行了详细明确的划分,使得审批人员能各司其职,主管部门负责人能更加真实的对开支内容进行把关,大大提高了审批的效率与真实性,从根本上避免了职责错位等问题。也同样避免了审批在前、监督在后的不合理流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使得财务会计人员由开始的被动核算逐步向积极把关转变,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得到极大的增强,监督的有效性也随之增高。另一方面,要使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一定要做好事前、事中的监督,从根本上防止经办人员因领导的“不专业性”而乘机钻空子行为的发生。最后,采取这种自下而上的审批流程,使得医院内部牵制与控制的有效范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因为主管会计需先进行审批核查,自然可以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项规避在外,这就对医院领导起到了警示性的作用。
四、总结
本文对医院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的建设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概括其审批形式、人员设置和权限问题及合理审批流程的确立。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究,使得医院在财务支出审批流程的规范性得到加强,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找到适合实际情况的审批形式,确保医院在财务经济方面的正常运行,更能为下一步制度的完善与修订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素珍.对医院费用审批权限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09(02)
摘 要 本文不仅对企业财务审批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财务支出授权审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关键词 财务支出 授权审批 优化
授权审批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起点,是一种最常见的内部控制。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得到各单位的重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还很不完善,工作中暴露出的财务收支审批方面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发现企业财务支出授权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优化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财务支出授权审批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支出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控制:一是全过程控制,如经济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采购、生产等各个环节。二是全员的控制,即对会计主体内的所有成员,包括单位领导自身。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财务支出项目,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
审批制度作为企业控制财务支出的一种重要途径,许多核算单位的制度设计体现在对财务开支票据的审批,单位领导主要着眼于事后审批控制。事实上,财务支出审批制度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包括事前的审批控制。特别是对那些可能导致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前审批,保证事前控制。
3.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
在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的设计中,遵循不相容工作岗位分离的原则尤为重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不相容岗位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具体体现是:货币资金管理方面,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建立回避制度、坚持岗位轮换制度。在对外投资方面,应坚持投资项目的提出、论证、决策、实施之间的相互分离。在工程项目上,应坚持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的相互分离。在采购与付款方面,应坚持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相互分离。
二、财务支出授权审批制度的模式选择
1.一支笔审批模式
一支笔审批模式是指一切财务支出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一人审批。其优点是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缺点有些单位负责人把“一支笔”审批错误地认为是一个人说了算,容易导致腐败。
2.分级审批模式
分级审批模式是指根据企业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支出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支出,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支出,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董事会或职代会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同时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支出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三、财务支出授权审批制度的模式选择
1.一支笔审批模式
一支笔审批模式是指一切财务支出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其优点是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其缺点有些单位负责人把“一支笔”审批错误的认为是一个人说了算,容易导致腐败,并且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支出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
2.分级审批模式
分级审批模式根据企业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支出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支出,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支出,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董事会或职代会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同时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支出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四、对优化财务支出审批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审批程序
在财务支出审批过程中,应该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报销单据应先由单位财会人员对其合理性、合规性、合法性以及原始凭证的规范性进行初审,经审核无误后签字,以示负责。最后由领导根据财务审核意见及企业具体情况严格把关“,终审”签字。这样既维护了领导的绝对权威,又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专业特长,保证经济业务和原始凭证的合法、合规性,将不合理单据堵塞在源头,达到“一份责任,两个人承担”的目的。
(二)做好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实行财务审批的重要前提条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企业的预算一经批准,就是本企业的“法令”,企业内部各部门都必须严格履行。企业的财务审批也必须在本企业的预算下实行,超出预算范围的审批权,不能签字。没有了预算,没有了事前控制,审批就成为一种真正的特权。
【关键词】货币资金,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每个企业的生存都离不开货币资金的运转,所以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太过迅速,很多中小型企业不能及时或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不是很妥当,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针对这一情形,我国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规范货币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以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1延安明珠集团货币资金管理现状
1.1延安市明珠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延安市明珠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公司总资产3亿元。十几年来,公司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宾馆为窗口,以煤炭能源为基础的中小型民营企业。2000年,永坪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公司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于2004年收购了王家屯银德煤矿,2006年收购了长庆煤矿,同时对两个煤矿进行技改整合,更名为新泰煤矿,年产量可达300吨。
1.2明珠集团货币资金管理现状。
明珠集团对货币资金管理比较重视,对日常的货币资金管理工作有:货币资金的预算管理、授权审批制度、企业的日常收支管理等。以下就是明珠集团的管理现状。
1.2.1货币资金预算管理方面。
明珠集团是一家以煤炭能源为基础、以宾馆为窗口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公司所发生的的业务比较繁琐,计算量大,计算时容易出错,所以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资金预算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在计算时,有参考数据,不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明珠集团自每年的1月中旬开始展开预算工作,由各部门预算出每年所需的费用支出,然后交给财务部,由财务部做出筹划整合,再交由董事会审核批准,然后根据各部门的预算资料编制资金预算表。这种预算制度,可以使各个部门的预算详细化、具体化,做出符合实际的资金预算,不会出现预算浮夸的现象,每个部门所做的预算都是依据自身发展情况所制定的,不会因其他部门的变动,而影响本部门的预算。但是这种预算制度缺乏灵活的变动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预算不准确。
1.2.2授权审批制度方面。
明珠集团对财务收支有明确的规定,每项支出都必须由董事长按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审批,所有的资金支出都是按照预算执行的,明珠集团采用的审批制度是“专权审批制度”,是指各部门的大小支出经由总经理审核后,还需交由董事长审批同意,然后交由财务部复合,方案才可以执行。并且公司规定审批程序实行连带责任,各部门经理不得越权,不得进行违规操作。这种审批制度增加了货币资金的安全性,能有效的防止出现舞弊等现象,并且企业的发展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点出发,能有效的促使企业稳步发展。同时,也能避免管理层之间出现权利冲突,也能够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纠正。但是,这种审批制度会影响工作效率,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1.2.3货币资金日常管理方面。
货币资金日常管理是指对公司的货币资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的日常管理。明珠集团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对货币资金进行日常管理的:
第一、对货币资金收入的管理
(1)对每一笔收入都要开出收款凭证,并由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凭证,及时的登记入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都能做到逐日逐笔的登记入账;(2)公司的每一笔现金收入都及时的送存银行;(3)收到每笔款项后,都在收款凭证上盖上“收讫”印章。
第二、货币资金的支出管理
(1)每笔支出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复核;(2)每笔支出都要经过董事长的审批,方可付款;(3)每一笔支出款项,付款后都要在付款凭证上盖上“付讫”印章。
这种有效的日常管理,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既保证了会计记账的及时性,又保证了货币资金的安全性,能有效的防止货币资金被挪用或私吞等现象,同时也能够及时的了解到货币资金的流量以及流动方向,为企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明珠集团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已难以覆盖所有的风险点,迫切需要新制度来加强内部管理,但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完善充实的新型内部控制制度,只能在原有制度基础上不断改进,给企业的发展留下风险隐患。同时,我国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直接限制了财务内部制度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制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主观因素较多,内部控制人员的岗位指责划分模糊。相关控制程序也不规范,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定只是形式,不健全的财务控制失控,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应有的功能丧失。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异化。
关键词:资金 财务风险 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大中小学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中小学资金的控制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一部分中小学由于存在资金管理力度不足或因资金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致使中小学的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严重阻碍了中小学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教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中,要想保持中小学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中小学资金的管理,才能推动中小学校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一、加强投资的管理,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
加强对中小学资金的管理,首先应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资金投资决策机制,以便能够更好的控制风险。尤其是在教学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彼此的之策以及具体的操作实施流程,建立完善的调查审核机制,以便能够更好的规避教学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风险。
中小学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教学研究过程中资金流以及价值流的管理。通过加强投资过程资金流与价值流的管理,能让中小学进一步明确教学基础设置投资项目的进度完成情况以及该项目的价值实现情况,然后通过评估固定资产的投资完成率以及后续的使用维修率,明确该项目投资能获得多少实际收益,充分突出项目投资管理的价值。此外,在对投资活动的资金收支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资本预算为基础,以资金营利性为管理核心,紧密根据项目计划预计投资资金,从而有效实现对投资活动资金收支的管理,进一步明确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情况。
资金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于根据预算得出资金的管理计划。有了资金管理计划,中小学才能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财务预算,进而根据财务预算与中小学近期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因此,中小学应积极进行资金预算与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以明确资金的调配与变动情况,进而形成集年度资金预算、季度资金滚动计划、资金调剂周计划为一体的资金预算与计划管理体系。
二、加强制度建设管理,保障资金的合理运用
建设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首先要以明确的财务资金管理为基础。完善资金制度建设需制定专项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而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须有管理资金的具体方法、流程以依据等。同时,相关中小学应加强对中小学自身的资金配置管理和中小学内部账户的管理,继而保证资金利用的合理性。针对中小学所涉的各项资产类以及负债类账目都应根据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流程进行。最后,中小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应与中小学的财务组织体系相结合,明确财务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流程。同时,还应针对关键的财务资金管理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原则,设立专门的操作部门,从而保证中小学资金的合理运用。
(一)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在现代中小学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只有拥有了科学、合理的审批制度,才能保证该中小学稳定健康有序的运行。健全的审批制度是中小学收获良好资金管理效果的最重要的保障。因此,现代中小学必须重视审批制度的建立。其中,审批制度的建立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四个基本特点,即清晰的产权、明确的权责、政企的分开与科学的管理。只有具备了以上四项基本特点,才能体现出良好的中小学制度规范。具体而言,中小学的审批制度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软”因素与“硬”因素,所谓软因素,即中小学在实施内控管理时,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如此才能保证好的管理效果。而硬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中小学的规章制度不能仅仅体现在纸面或口头,而是应严格执行,将中小学制度落到实处,且无论其职位高低,权力多大。只要违反了规章制度都必须受到相应的出发,这样才能让中小学的资金管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二)完善资金预算制度
完善的资金预算制度是中小学资金管理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中小学来说,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往往影响到中小学是否能正常运行,所以完善的资金预算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完善的资金预算制度管理下,应该有效提升中小学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能力。同时,中小学员工也应根据资金的预算来使用中小学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三)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其目的在于加强对财务与资金管理运营的分析。通过对中小学内部财务与资金管理流程的分析,尤其是做好对重要财务科目的分析、防范与监督工作,能有效减少资金风险的发生,帮助中小学规避资金风险。此外,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能在较大程度上强化财务分析这一岗位的职能,使其能为中小学制定完善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加强中小学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共享财务管理中心
为帮助中小学获得更加卓越的绩效,中小学应积极构建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服务系统。而构建信息共享系统的目的在于:一是为财务资金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政策标准。统括会计、财务、授权等标准的统一;二是为会计科目树立统一的标准,并找准数据的定义,促使中小学内部统一与标准化的实现,从而简化管理,提升中小学的资金使用效率。
总之,对于各个中小学而言,资金管理均是中小学财务管理的核心。尤其是一些办学规模较大的中小学,若能对资金实行合理、集中统一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协调财务资源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从而有效实现当代中小学资金良性循环应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静,司艳伟.营运资金管理与财务风险及公司业绩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 2013(6):149-150
[2]都经国.施工中小学加强资金管理减少财务风险的对策[J].魅力中国, 2010(27)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市实际,起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拟定市政府各部门以及经行政授权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入中心的方案,组织、协调中心各窗口单位的有关审批事项,制订有关行政审批规则,指定联办事项的受理窗口,组织窗口单位联审会议,并监督执行中心的协调意见和联审决定。
(三)负责对各窗口单位行政审批工作的考核,负责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四)负责监督检查各窗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审批行为;负责受理、核实和协调处理服务对象对中心成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影响、妨碍经济发展或损害其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
(五)调查研究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综合分析投诉案件信息与动态,拟制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建议。
(六)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中心设3个职能科室。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设在中心,与中心督查科合署办公,受市纪委(监察局)和中心双重领导。
(一)办公室
协助领导协调各科室及中心工作关系,负责中心重要会务工作,承担中心文秘、档案、财务、财产管理、车辆调度、设施设备维护、安全保卫等行政后勤工作,负责政府行政审批信息简报工作,负责中心组织人事、工资编制等工作,负责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业务科
负责制订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制订联审规则和确定联审事项,负责协调市行政审批工作,组织和协调中心各窗口的行政审批事项,负责中心窗口的设立与调整,负责政策研究工作,负责中心的审批事项统计、信息和网络管理,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督查科
负责监督和检查市行政审批工作与中心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对中心各窗口单位行政审批工作的考核、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负责收、退件的认定复核和办结时间的查验,督促检查联审会议重大事项的办理情况,负责办理服务对象的投诉,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制度;改革
一 传统信贷审批制度的弊端
(一)传统的信贷审批制度
目前,国有银行和先进股份制银行已经改革了传统的信贷审批制度,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市联社改制而来,本身继承了原有的较为陈旧的体制和机制,因此,目前大多数还是沿用了传统的信贷审批制度,即使改进也是细枝末节,未涉及实质。
传统的信贷审批制度特点为多层审批,领导负责。一般为支行客户经理发起,支行公司部门调查审核,交审批部门审批,支行权限内的项目由支行信审会投票决定,支行信审会由分管支行领导、公司部门领导、审批部门领导等各部门领导组成;支行权限外的项目要上报总行公司部门,公司部门对项目进行再次深入补充调查后移交总行审批部门,总行审批部门出具审查意见后上总行信审会,总行信审会由分管行长、公司部门、信审部门、财务部门等领导组成。
(二)传统信贷审批制度的弊端
(1)审批流程过长,审批效率低下
可以看到,传统的信贷审批流程,从项目的发起到最后放款,需要经过层层把关,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而本身的这种耗费却又并未起到相互制约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仅是走过场。如在这种制度下,客户经理负责对项目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同时各级的公司部门也要对调查报告负责,这种制度本身是期待调查的深入和对风险点把控的全面,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各个部门形成的调查报告基本一致,只是徒增了几次降低效率的环节。这种制度之下,对责任的认定和追究会成为更大的问题。
(2)审批岗位不专业,审批人员不专职
传统的信审会仍然实施的是委员会制,即是由各个部门的领导担当信审会委员。这种信审会制度在独立性、专业性和效率性上都存在损失。独立性上,信审会委员成员中由公司部门等前台部门领导,他们的绩效是与项目的成败关联了,这就很难保证其在表决时候的客观。为了修正制度的缺陷,有些信审会进行了细枝末节的改造,在信审会中加入一些非领导职务的委员。笔者认为,只要这些委员是非专职的,只要这些委员还隶属于本身的部门,那在对项目投票时就不可能做到公正客观。专业性上,姑且不论领导们的信贷专业水平如何,因为领导一般管理事务较多,基本是上会当天才看到项目,因此,期待领导委员们能够做出专业的意见存在一定困难。最后效率上,因为项目通过后需要领导委员签字,决议签发也需要领导委员签字,而领导基本是大会小会不断,因此,有时是项目做的时间短而等领导签字时间长,严重影响了审批效率。
二 信贷审批制度的改革
(一)垂直管理。简化流程
首先是改造审批流程。由于农村商业银行都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整个流程条线层级较短,应该效率更高。因此,垂直化条线管理是改革的方向。具体而言,总行授信评审部直接派驻首席信贷审查官,组建其所领导的分行授信评审部,该评审部不仅在业务上受总行授信评审部直接指导,而且信贷审查官和分行授信评审部人员在行政上与所派驻单位全部脱钩,人事关系直属于总行。派驻信贷审查官及其所领导的分行授信评审部不仅要负责总行各项授信制度在分行的贯彻落实、所驻分行授信项下的授信业务的信用评级复审和评审,还要对超分行行长权限的授信项目进行尽职审查,并向总行授信审批部出具评审报告,而且也要对已经实施的授信项目进行尽职检查。
(二)实施专职审批人制度
实施专职审批人制度,在这里分两个层次。首先是分支行层次,分支行层次的首席信贷审批官必须是具备一定权限的专职审批人,其权限小于或等于分支行权限。在其权限内的,信贷审批官可以召集其他专职审批人或者以信审会议形式决定,超出支行权限的项目,分支行信审部门负责审查,出具审查意见上交总行授信审批部门。
总行层次,要求部门基本由专职审批人构成,每个人根据自身权限,召集3到5人进行快速审批。超出权限项目,由专职审批人组成信审会议投票决定。这样的决策机制可以解决现实施的制度所带来的弊端。首先,专职审批人专业水准提高,看问题较为深刻;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专职审批人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一个项目,能够更实质性地把握风险点;最后在项目签发环节,专职审批人职责单一性,因此保证了签发效率。
(三)对等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专职审批人制度要能够成功实施,与之匹配的激励约束建设非常基础。分支行层次,对只属于总行的审批官以及部门人员,要实行总行核定与分支行绩效相结合的薪酬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分支行人员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能够积极推动业务的发展。责任方面,分支行信贷审批官对其权限内的贷款要负绝对责任。总行层次专职审批人同样必须对自己审批项目负责。同时,分支行的信贷审批官与总行的专职审批人可以进行轮流换岗,以促进交流和防止权力集中产生。
[关键词]期间费用;内部审计;问题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在发生的当期直接计人当期损益,它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期间费用所包含的内容多,范围广,是企业一项较大的支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利润和现金流出,对企业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利润都有较大影响,所以企业应加强和完善对期间费用的核算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对期间费用的核算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企业期间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费用范围划分不明确。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费用核算范围混乱。一些管理者,为调节利润,任意变更管理费用范围。例如,为达到减少产品成本的目的,将本应计人人工费、材料费、制造费用中的某些费用,故意计入管理费用;还有一些管理者,对企业原材料的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致使原材料损失严重,甚至一些仓库保管员将剩余原材料带回家自用或当做废品卖掉,这也是管理费用增加的原因;此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日益被企业接受和推广,然而,在“三新”发展的同时,研发、保险、排污及矿产资源补偿等相关费用,应该按照受益对象,逐一划分到对应账户,不能完全归于管理费用。
2.计提的折旧、摊销和资产减值准备不合理。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时,人为扩大计提金额及减少计提时间等情况时有发生,加大了本期的管理费用。另外,各种资产的减值应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但有些企业却将此计入管理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
3.日常费用支出管理不严格。办公费、通讯、招待、交通、差旅、咨询等费用的日常开支管理不严格,浪费普遍严重。比如,无论是企业内部使用的文件还是外部使用的文件,均采用了单面打印,而不是双面打印,甚至大量使用彩页打印,造成打印费用较高;通讯费用使用也不合理,经常出现员工使用办公电话进行私人会话;交通费用也存在大量浪费,一些管理人员经常利用办公车辆处理私人事情。
(二)财务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会计核算当中应严格区分开来,不能将二者混淆在一起。比如,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兴建期间,从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属于资本支出,应归属到“在建工程”账户,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但在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当中,却将在建工程期间的银行借款利息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2.资金筹集、回收不合理。资金是企业运转的链条,没有了资金,企业的发展便会中断。但是许多企业筹集资金方式不合理,即没有有效合理地使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商业汇票,导致资金成本较高。不仅在资金的筹集方面,在资金的回收方面也存在欠缺。比如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衡量对方企业的信誉及财力,形成了大量的应收款项,且坏账的机率较大,企业为了回笼资金,不得不采取优惠的折扣政策,加大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3.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为最大化发挥资金效益,必须合理有效使用资金。而一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管理欠缺,如将大量资金购置不动产、土地,虽然获得大批量的订单,却无剩余资金采购原材料,致使资金周转困难。为解决资金问题,企业不得不用厂房、设备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与此同时也产生了高额的贷款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三)销售费用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一些企业为了不让销售费用超出预算,将某些销售费用随意转入或转出,使其成为管理者调控利润的工具。销售费用随意调转,致使销售费用核算不规范,销售费用金额不真实,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真实性原则,也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宣传费用额度过高。企业为拉拢客户,促进产品销售,在宣传上大力投入,致使宣传费用过高。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广告宣传方面,广告做的十分到位,但是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是单凭华丽的广告就能拉动的,还应该做到经济实用,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更应重视产品的质量。
3.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缺乏执行力。企业的销售费用报销审批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明文规定:凡是报销的销售费用,须填写费用报销单,经上级部门和主管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然而,实际工作中,负责审核的主管并没有严格遵守费用报销的规章制度,不管合理与否,只要主管人员签字,财务人员都会予以报销。
二、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开展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低
为确保期间费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应保持审计地位的足够独立。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销售部、会计部等部门地位相同,开展审计工作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期间费用的审计计划、搜集期间费用的审计证据、发表期间费用的审计意见等方面的工作。内部审计独立性低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缺乏法律法规的强制保障;二是内审人员的经济利益受制于企业,经济地位不独立。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范围越来越广,核算内容越来越细化,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企业管理、审计、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但大多期间费用的审计人员前身是会计,缺乏其他知识的掌握,应对复杂的期间费用审计工作较为吃力,欠缺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者阻碍内部审计工作
期间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和关乎着对企业管理层的评价,再加上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审计知识,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因此,企业管理者刻意阻碍审计人员对期间费用审计的情况便屡见不鲜。由于管理者的轻视和阻碍,使审计期间费用的工作困难重重,间接导致了期间费用核算、管理问题重重。相反,若管理层了解审计知识,支持审计工作,组建高效能的内审机构,严格遵守期间费用审计的规章制度,将会使企业的期间费用核算、管理更加规范。
(四)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
费用报销审批制度不合理也是内部审计期间费用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是加大内部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多数企业费用报销填制的单据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批、签字,但是这些审批、签字人员往往只是走形式,对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发票是否正规、费用金额是否属实等不去考证,只要上级管理者签字审批,那下级管理者便签字报销,这就使费用报销内部审批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内部监管作用,从而加大了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
三、企业期间费用内部审计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做到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的独立,建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股东会或企业董事会;其次要做到内部审计人员的经济独立,其审计经费、审计人员薪酬直接纳入股东会或董事会经费预算。只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企业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才不会有来自其他部门的干扰、压力,才能对期间费用进行公允、真实、客观的审计,出具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不断与国际趋同,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企业原有审计人员的培训,企业要为他们提供财经法规、审计、税法等培训机会,督促他们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促进他们进行审计经验的交流,不断充实自我;二是招募吸收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比如,招募了解企业管理的人才,聘用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吸收懂得收集信息和能够进行综合分析的人才。
(三)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如果管理层能够对内审工作充分了解,那么期间费用的审计工作便会减少许多阻力。只有管理者认识到内部审计对加强期间费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才能够调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在对期间费用进行审计时,也才会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期间费用的审计工作也才会有效进行。
(四)建立严格的费用报销审批制度
摘要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资金,资金活动也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本文讨论的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企业应对资金活动加强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下面,就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企业资金活动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及如何做好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 资金活动 风险控制 控制措施
一、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意义、目标和遵循的原则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我国财政部于2008 年颁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导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第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第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第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第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二、资金活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两个方面论述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从资金流入角度看
1、筹资活动中资金内控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资金需求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严重脱离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难以实现筹资活动的高效性;另一方面,筹资方案论证和审批流于形式,以至于筹资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无法及时发现,不利于企业筹资活动顺利开展。
2、经营活动中资金内控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虚列收入现象突出;二是企业仍存在帐外收入、虚设小金库等现象;三是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带来了巨大的坏账风险。
(二)从资金流出角度看
1、投资活动中资金内控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所开展的投资活动不符合自身的需求,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企业开展投资活动时未考虑到未来收入的匹配性,导致企业未来现金严重失衡;三是对投资活动后续管理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投资活动后续管理落实不到位;四是企业未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准则开展投资活动,从而给予企业造成潜在风险。
2、经营活动中资金内控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存在着虚列采购和帐外资金现象,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失;二是企业未将审批权限分离开来,以至于企业各部门之间职权不明。
三、资金活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一)筹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1、筹资方案策划风险。现阶段,国内部分企业对筹资方案的策划重视力度不够,即策划筹资方案未能够考虑到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的流动性,以至于筹资方案虚高或虚低,从而给予企业引发利息及成本大幅度升高的风险。
为解决企业筹资方案策划风险,需要企业着手于下述方面:首先,加大企业财务和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的从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其次,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鼓励更多的部门局能够参与到筹资方案策划过程中,以增强筹资方案的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最后,建立数据库,将企业历史研究数据和经济研究数据计入数据库中,为企业策划筹资方案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2、筹资方案论证和审批风险。企业对筹资方案论证的执行力度不足,其审批工作未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程序予以实施,导致筹资方案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为解决企业筹资方案论证和审批风险,需要企业着手于下述方面:一方面,需要企业各部门均参与到筹资方案论证过程中,增强各部门的宣传,使各部门认识到筹资方案论证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筹资方案论证行列中;另一方面,完善分级审批制度,企业以分级审批制度为依据,严格按照审批制度中审批程序执行筹资方案审批工作。同时,加强对企业筹资方案论证和审批的监督,规避论证和审批过程中薄弱环节。
(二)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1、企业投资活动偏离企业发展需求。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多数投资企业投资时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严重偏离企业发展需求,这种现象将给予企业造成巨大的风险漏洞,不仅不利于企业盈利,而且将使企业面临着严峻的亏损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一是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明确投资方向和目的;二是加大对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漏洞,之后及时予以处理;三是企业应立于自身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之上开展投资活动,确保企业能够承受住投资带来的经济压力。
2、投资方案论证和审批风险。如筹资方案类同,企业对投资方案论证的执行力度不足,其审批工作未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程序予以实施,导致投资方案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为解决企业投资方案论证和审批风险,需要企业着手于下述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加大资产保管制度落实力度;二是组织高素质、高质量人员构建项目监督管理团队,实现对投资方案策划和执行的定位跟踪,以确保投资方案高效性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收支工作未能够严格按照实际业务发生原则和分级审批原则予以推行,因此需要企业从下述方面予以解决:首先,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体系,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即企业以各部门以往的经营状况为依据,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对资金的需求予以评估,并做好预算编制。同时,企业凭借全面预算体系,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进行资金合理配置,最大限度上发挥资金使用价值;其次,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批,建立资金审批制度,其中资金审批制度必须对资金审批人员、业务经办作出要求,以规避资金私自挪用现象的发生;最后,注重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四)建立和完善资金活动的财务控制制度
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能够具体执行的财务内控制度,避免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建议采用以下几点措施来防范会计差错及财务人员舞弊行为。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稽核对证制度。实行岗位轮换制。加强会计电算化操作控制。
总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的专门机构,科学确定投融资目标和规划,完善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活动的集中归口管理,明确筹资、投资、营运等各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岗位分离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评价资金活动情况,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焦晶莹.从资金活动的风险节点看企业内部控制.会计师.2011(01).
[2]刘帆.基于资金活动内控应用指引的企业现金流管理探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冶金财会.2011(03).
[4]田黎,吴红勇.浅议企业营运资金财务内部控制设计.中国西部科技.2011(21).
[5]郭云刚.XX集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创新策略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关键词】煤炭企业 资金预算管理 优化
资金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任何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持有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由于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所以企业必须不断优化资金的管理,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资金预算管理对于煤炭企业的重要性必不可少。
一、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预算分布不均衡以及信息沟通不畅通
很多煤炭企业的资金使用结构不平衡,有的业务资金使用或者预算过多,而对于其他业务来讲,预算资金又紧缺,造成业务或者项目不能有序成功的实行,最终造成了资金投资的失败,其原因并不是项目本身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煤炭企业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因此应该完善煤炭企业资金管理的结构,以平衡各个方面的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同时,煤炭企业信息系统也是工作人员使用的必要工具,因此企业信息系统对于煤炭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序运行和安全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产生了诸如做假账,暗箱操作,跑冒滴漏等一系列煤炭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最近煤炭企业的一个热门话题是造假。一些煤炭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起来做假账, 欺骗公众。
(二)资金预算比较混乱以及职责分工不明确
很多情况下煤炭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每个员工的职责和目标不明确,有可能一个人对两个上级领导负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混乱,对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有很多的负面影响。从广义角度来看,现在煤炭企业部门之间也存在分工不明确的现状,各个部门为了权利的争夺,使得有的资金管理部门权力过大,具有本部门不该享有的全力和义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造成了管理的混乱局面的产生。管理无序,对于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协调运行,使得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无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由于煤炭企业的投资以及资金运用之后,很多资金长期不能回收循环使用,结果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因此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战略制定有利于实现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运营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获取最多的经济效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煤炭企业信息技术底下和落后造成的管理无序,信息化是解决煤炭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而我国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处于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的状态, 生产和管理过程尚未合理化、规范化, 管理基础、管理水平相对较差, 导致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漏洞频出。
(三)缺少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审批制度
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顾名思义,既是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即使采取了某种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审批制度,很多时候这些审批制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审批制度落到实处。一方面,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审批制度,来约束自身和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也淡漠审批制度的因素,认为煤炭企业审批制度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煤炭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审批制度不可或缺。
二、优化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思路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变得日益复杂,这也促使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技术变得愈加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这对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前景,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一定的科学的设计程序,并重点分析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要点。
(一)完善资金预算制度和审批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良好的审批制度是一个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煤炭企业有健全的审批制度,那么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现代企业的四个基本特点是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点都是良好企业规范制度的基本表现。
企业的审批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煤炭企业必须以人为中心,在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煤炭企业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那么在这种条件下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资金预算管理对于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来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完善不可或缺,这样可以增强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能力。而且员工也会根据资金预算来合理地使用企业资金,所以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有序运行和安全需要完善资金预算制度。加强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投资,加强对新技术的使用。一方面能够提高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能力,同时也能较少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运营成本。另一个方面,能够减少企业信息系统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工作流程的安全系数。
(二)明确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保证每个员工和部门的职责明确,必须建立完善的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使得员工各司其职,一方面员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管理的有序运行。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不可或缺。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煤炭企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企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效果。因此煤炭企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资金预算管理结果。
(三)加强职工的基本技能培训
加强对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由于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不当,会对企业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所以只有加强对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才能够减少对企业的侵害。一方面,煤炭企业应该招聘能力较高和学历较高的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员工的培训,由于煤炭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的年纪较大,学历较低,很多工作人员没有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相关概念和专业知识,因此只有加大培训和相关课程的设置,才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合理的进行资金预算管理,保证煤炭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有序运行。
三、结束语
总之,货币资金是煤炭企业的血液,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货币资金的合理筹措和有效使用。煤炭企业要加强货币资金的预算管理 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保障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转,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魏玉娟.关于保障煤炭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运行有效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08).
[2] 张丽君,吕锦英.煤炭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会计控制的误区及完善措施[J].煤炭经济研究,2005(11).
[3] 王岩,于春红.谈煤炭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5).
[4] 中国煤炭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与企业文化:2005 年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金思宇,张鸿钧.中国特色煤炭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案例:第一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