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据网络研究报告

时间:2023-01-10 13:09:53

导语:在数据网络研究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据网络研究报告

第1篇

关键词:现代汽车 故障诊断 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U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069-01

伴随着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控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的应用与汽车制造产业,汽车制造技术日益精湛。与传统汽车构造相比,现代汽车内部构造要繁复杂乱许多,这些复杂的结构赋予了现代汽车先进且全面的功能应用。结构的复杂性意味着汽车故障检测及修理的难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大许多。故障检测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量日益膨胀。经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对现代汽车维修的时间较之以往增加了两到三倍,技术人员需耗费1/3的经历查阅相关的维修资料,继而将1/3的经历花费在定位故障及故障分析上。信息量的庞大要求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不断升级,以此来适应日新月异的汽车维修市场。

1 现阶段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1.1 人工故障诊断技术

当前在我国众多汽车故障检测维修中心,运用人工经验直观诊断汽车故障的方法仍被中小城市广泛使用。人工故障诊断技术的前提是技术人员需熟知汽车构造及运作的基本原理,掌握故障诊断及汽车维修的基本技能,丰富的诊断经验是维修人员最具价值的资本。经笔者的调研结果显示,平均每五家汽车维修公司会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故障检测维修人员。依靠人工维修经验对汽车故障进行直观检测的方法是一项原始的技能,然而这项技能正面临着被现代化先进检测技术所取代的风险。运用人工故障诊断技术对汽车故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有多年维修经验的专业人员根据车主错反馈的故障现象,对汽车故障进行原地检测。或将汽车启动,在试驾的过程中,对故障产生的部位进行定位。维修人员凭借多年故障诊断维修的经验,对引发故障的部位进行大胆的预测猜想,而后使用简单的检测工具,对自身的猜想进行排除或断定。人工故障检测方法通常包括以以下几种:道路试驾法、感官检测法(听、嗅、触)、直观观察检测法、模拟实验法、分段排查法等。人工故障检测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且其适用范围较广。但与此同时,人工故障检测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故障检测的精准度由维修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来决定。现阶段,我国汽车高级维修人员的数量愈加稀少,人才的栽培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与时间。因此,人工故障诊断技术在大城市已被逐渐的淘汰和取代。

1.2 电脑故障诊断技术

电脑故障诊断技术是通过解码仪来实现的。解码仪也被称之为电脑故障诊断仪,其功能相当于一台微型电脑。解码仪能够实现人工诊断所不能实现的功能,其能够将ECU中存储的信息提取出来,继而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电脑中的相关软件将对特定的信息进行翻译处理,信息处理的结果将以文字、折线图的方式传达出来。技术人员根据电脑屏幕上的信息,对故障部位进行精准的定位。倘若解码仪中并未显示故障码,再或是技术人员根据所显示的数据检测不出故障内容,那么技术人员需根据车主所反映的故障现象,规划出故障产生的大致范围,然后对故障范围内的元件性能逐个的进行检测,通过排除的方法最终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除此之外,解码仪可以通过向汽车电脑发送指令的方法,对故障进行动静态的检测诊断。目前,在我国众多一二线城市中,电脑故障诊断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电脑故障诊断技术的前途无可限量。

1.3 仪器故障诊断技术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出行质量要求的提升,汽车产业的愈发的兴盛起来,汽车建造技术也随之提高。由于信息及电子控件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控制单元成为现代汽车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代汽车的内部构造较之原始的汽车构造来说要复杂许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汽车故障的诊断难度。为了适应这一构造检测要求,技术人员采用仪器故障诊断技术对相关的参数值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汽车故障的部位,继而对其进行维修处理。技术维修人员通常使用的故障诊断仪器大多是万用表、电流探针、底盘测功仪等。这些仪器能够获取相应的数据流,技术人员将所获取的数值与标准数据流的数值进行对比,继而定位故障诊断部位。示波器也是常用仪器的一种,其与万用表的功能较为接近,仅能对电压值数、电阻值数、信号脉宽等进行测量。电流探针的使用范围及功能也较为有限,其仅能对交流、直流电流的信号值进行检测。使用上述仪器进行故障诊断皆不能够建立在汽车发动机现有工作状况的基础上。因此常用的检测仪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障判断准确性较低、定位易出现偏差等成为现阶段仪器故障诊断技术的一大缺陷。

2 现代汽车故障诊断主要的应用技术

2.1 OBDII系统应用

OBDII系统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汽车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安装有OBDII系统故障检测的汽车,B类数据网络通讯协议使其电控系统建立的基础。B类数据网络结构由应用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三部分构成,网络中的信息经应用层节节传递;数据链路层对位和字节起到有效的转化作用;物理层担任数据链路层之间数据传递的桥梁。要想使得OBDII系统与车下检测设备通讯能够进行有效的通讯,就应当遵循相关的约定,以此来保障通讯过程的畅通无阻。

2.2 车载自诊技术应用

车载自诊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汽车故障的诊断,成为当前主流的故障诊断技术。但车载自诊技术自身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例如:通过检测无法得到准确的车辆气体排放的数值,仅仅能够起到监测的作用。再如:车载自诊数值的真实性受到汽车运行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较大。此外,自诊仅能系统的检测出汽车故障的部位,而并非能够显示故障维修的方法和步骤。因此,这一诊断技术需岁汽车构造的发展而不断做出改进,完善汽车故障的自我诊断方法,为汽车部位故障提供最确切精准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初探[J].科技传播,2011(3).

第2篇

[关键词]智能家居;居家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05-01

1 前言

“居家养老模式”住宅是我国现阶段解决问题比较理想的模式,随看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对于“居家养老”模式住宅的设计建设应当更多地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普遍研究的课题。

2 基于智能家居的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的意义

智能居家养老系统的产生使得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借助于各种智能穿戴设备和数据网络互联,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在健康安全也更有保障。相比于传统的养老方式,智能居家养老可谓是其升级版和优化版,继承中国儒家文化的“孝”道精神的同时,既满足老年人对“家”的需要,又充分满足了子女对老人的呵护需要与管理。针对受众主要以老年人为主,这款App在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界面简洁,操作简便,具有一键呼叫,精准定位等功能防止突发事件的产生。另外该App可以通过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心电监测仪、血压监测仪、脉搏手表等设备能够检测老人的血压、体重、血脂等状况,让普通的日常生活融入系统的医疗检查,所测数据直接传送到所属医疗服务中心的老人电子健康档案,一旦出现数据异常,智能系统会自动启动远程医疗,必要时上门进行医疗服务。同时系统自带的数据库可以作为老人的备份健康档案,实现对老年人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动态数据库,使子女可以在APP上动态查看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还可根据需求自动生成初诊病历,在就医时作为医生对病情分析的有效参考。

3 智能化居家养老模式”的原理

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智能化居家养老新模式”,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利用智能化、传感器技术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解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智能居家养老。

随着不断发展,其技术也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利用智能化的传感器技术和网络监控视频技术,实现智能化居家养老(利用传感器技术,按照自动报警装置,保证老人的人身安全。通过视频可以使老人与子女见面,排解老人的寂寞、孤独。老人若有突发事件,可以通过安防报警系统将信息传给子女和社区人员,使老人得到及时救治),可以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减轻子女的负担,使子女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以达到老有所依居家养老模式,为共建和谐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

4 基于智能家居的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4.1 社区服务智能模块

利用COP的安全性、自动化和保密性等优势,可以为老人提供更加完善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智能模块支持退休金认证、送饭送菜、清洁卫生、基本医疗、陪护聊天等切实贴身的服务。社区对辖区中的老人信息进行统计、整合,为其进行网上登记,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化访问和自助式服务。这样,只需要很少的专业人员监控这个智能计算平台,大大弥补了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另外,此模式提供的支持养老保险认证功能,通过为老人设置登录账号、密码、指纹识别等技术将智能计算、智能安全运用到社区的管理中,为老人提供网上认证,确保退休金管理的准确、严密。

4.2 医疗智能模块

基于智能计算的居家养老模型将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引入,提供低成本、易管理、可按需灵活扩展的信息共享平台。此模式略去中间环节,将老人与医院直接建立起互相帮扶的网络系统即医疗智能。通过COP装置,当老人点击红十字图标时,表示病情不是很严重,如:感冒、头疼等,这可以由社区医疗提供服务。当情况紧急,如心脏病突发或者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点击120图标,此时医院会接到求救信息,并根据信息的紧急情况派遣医疗小组或者派发120急救车。

4.3 购物智能模块

购物智能模块利用智能计算将老人与各大商场超市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分别推送到商家和老人的智能终端上,形成一个信息完整的资源汇集池,对老人的购物需求提供自动化管理和快速交付,及时满足老人的需求。老人可以通过COP装置的购物车图标与商店联系让他们送货上门,或者商店根据COP资源汇集池的记录情况,自动为老人适时地提供物品及服务。商家可以引入智能计算,建立自己的购物智能网络,更好地满足有特殊需求的老人。

4.4 定位智能模块

老人随身携带的COP装置将老人的信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与老人的儿女、联网的医院、社区等相互联系,方便其子女对老人进行时刻的远程监控,能够准确了解自己的父母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处环境的安全情况。当老人出门在外迷路的时候,只需点击迷宫图标,他们的子女们便会接到呼救信息,通过此技术子女可以及时确定父母的地理位置。

4.5 娱乐交流智能模块

该模型将娱乐交流功能引入到老人的日常生活,更切实地为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交流及娱乐的环境氛围。通过网络把老人联系在一起,为老人提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娱乐交流方式,如:养花、书画、垂钓、跳舞、旅游活动。娱乐交流智能也可以将不能到现场参加活动的人覆盖其中,使他们通过COP装置的音符图标感受活动的快乐,如身临其境一般。与此同时,利用智能计算的广泛性将老人与其相关的人员整合在一起,老人与他人能够随时联系,扩大了他们的娱乐交流范围。

4.6 精神抚慰智能模块

老人们也可以通过精神抚慰智能与子女、他人在精神上互相安慰与关心。通过精神抚慰智能将居家老人集中起来,由几名专业人员提供网络咨询与心理抚慰,适时地向老人传授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此外,社区或者其他一些组织可以利用这个精神抚慰智能将老人们的信息和其他家庭的信息进行全方位整合及网络覆盖,使老人能够看到其他人的需求,有能力的老人便可以直接向有需求的家庭发出有偿或者无偿的帮助请求,这样老人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又可以愉悦自己的身心,达到年轻人和老年人互助的目的。

5 结束语

老年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你是否重视而改变。在老年人许多特殊的需求中,居住条件的改善是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老年人不同于残疾人,身体机能的衰退有个渐变的过程,所以智能家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参考文献

第3篇

首先要说的话题依然是3G。

经过2006年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大发展,目前全球已经有123个3G WCDMA网络,服务于8000万用户。可以说,经过数年的挣扎和低迷后,3G终于开始在全球大面积铺开。包括欧洲沃达丰、Orange、Telefonica、美国Verizon、Sprint、AT&T等在内的全球主要移动运营商目前都已经上马3G。

2007年,一些亚洲运营商的表现将非常值得关注。中国的3G问题今年将会趋于明朗化。根据中国政府的官方表态,“中国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提供3G服务”,2007年已经是政府决策的最后时限――发几张3G牌照,发给谁,发放有先后、还是同时发,TD-SCDMA的问题如何处理……所有这些悬念在2007年都将获得明确的答案。退一步说,即便2007年相关部门仍然没有在中国3G牌照的关键问题上出台任何明确的举措,那么这种“无为”本身也会成为一种表态。

作为中国主推的全球3G标准,TD-SCDMA的发展在2007年将进入一个无比关键的时刻。政府最终将如何进行3G决策、给予TD-SCDMA何种程度的支持?TD-SCDMA技术标准如何进一步提高商用成熟度?如何充分利用2006年TD-SCDMA规模商用实验获得的经验,推动TD-SCDMA的商用化发展?如何以更大的力度调动国外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将决定TD-SCDMA未来的命运。

已经推出3G的运营商们正在基于3G网络提供位置服务、信息服务、音乐下载及在线收听等业务,其中手机电视尤其引人关注。由于现有3G网络覆盖广、容量大以及终端使用普及,基于3G的单播服务对于初期移动电视市场来说仍是一个优先选择。

一些领先的移动运营商开始将3G UMTS网络升级到HSDPA,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赢得先机。HSDPA/HSUPA技术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WCDMA R99、R4版本在传输速率上的不足,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能够体现3G特色的业务。此外,也可以应对来自WiMAX等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挑战。2006年全球已经有42个国家部署了73个HSDPA商用网,今年全球的WCDMA网络将进一步向HSDPA演进,这种演进对于3G的成败来说将至关重要。

WiMAX发展提速

WiMAX的出现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向下一代网络演进。2006年以来,随着移动WiMAX标准制定的完成,WiMAX的商用化进程开始提速,更加凸现了WiMAX对移动通信网络的竞争力。一些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试验或者建设商用WiMAX网络,2007年这个阵营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英特尔公司为首的一批原本游离于通信行业之外的企业,则将借WiMAX打破通信行业的封闭状态,渗透到高速增长的通信和信息服务领域。

固网、移动走向融合

固网运营商仍然承受着移动、VoIP等新业务高速发展对传统固定话音业务造成的用户和收入分流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固网运营商仍将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加快转型和创新、寻找新出路的任务更为迫切。其中,宽带战略在固网转型中的核心地位愈加突出。基于宽带网络提供IPTV业务已经成为固网运营商增加营收、开拓新业务疆土的重点方向。

另一方面,IP技术的发展使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融合逐渐成为现实。IMS的出现为运营商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场景:未来运营商可以构建一个固定移动融合网络,提供丰富、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作为面向未来多媒体通信的NGN核心技术,IMS不仅可将单一类型的移动网络融合到全IP,还是融合不同的网络――固网、移动网和企业网的基础。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利用IMS技术来构建自己的通信核心网络,IMS已经被看做传统PSTN向IP网、下一代网和VoIP过渡的关键。除了Spint、Cingular、MMO2等移动运营商外,包括英国电信(BT)在内的一些全球最大的传统固网或全业务网运营商也开始对IMS有所行动,2007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爱立信等领先通信设备厂商已经开始积极研究移动宽带与固定宽带融合的新业务。通过IMS核心架构,可以实现手机、固定电话、PC、笔记本电脑、电视机之间的无缝融合,打通蜂窝移动网络、固定话音网络、数据网络、无线宽带网络等不同网络之间的关节,在不同终端之间贯通话音、互联网、电视三大业务种类,最终实现“宽带无处不在”的梦想。

VoIP稳步推进

设备商对于VoIP的多年鼓吹和努力推动逐渐显示出成效。传统的PBX即将甚至已经成为历史,IP通信才是适应未来发展的主流技术。

企业用户对通信业务的综合需求牵引承载VoIP功能的IP PBX逐渐演变为企业网络系统的基础平台。在这个统一的IP平台之上,企业可以集成固定电话、即时通信、手机、电子邮件等各种通信方式,同时把ERP、CRM、OA等相关的IT应用与通信业务整合在一起。

2007年,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部署VoIP系统,它们分布在金融、保险、电力、零售、石油、教育、酒店等各行业。如何把各种有线、无线、数据、语音的通信业务融合得更好、更利于提高企业的通信效率,将是众多系统设备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努力的主要方向,其中一小部分先行者则将集中精力探讨如何实现企业的业务流程与通信业务的有机整合。

移动性迈向新高度

北电亚洲区总裁 潘捷 (Michael Pangia)

负责北电在亚洲区的整体营销策略及运营情况,服务北电已20年,曾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加勒比海及拉丁美洲等地区任职于多个高级管理职位,包括北电全球企业网运营及服务副总裁、光网络产品部门财务副总裁等。

移动性近年来取得了其他任何技术创新所未曾有的进步,从而对电信业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亚洲的大多数国家,移动用户已经超过了固网用户的数量,未来的趋势是在速度和宽带上将移动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下一代无线网络(多称为4G)难以置信地将便携式游戏系统、数码相机和摄像机、DVD和MP3播放器、医疗诊断设备和导航系统等终端设备无线连接到互联网上,而WiMAX、HSDPA的长期演进(LTE)以及CDMA EV-DO版本C等技术将提供真正的移动宽带,并推动4G迈向成功。

WiMAX是4G的第一步,因而是万众瞩目的一项技术。移动WiMAX在速度和效率上都是当前商用3G蜂窝网络的3~5倍,而每比特的成本却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这项技术将帮助消费者随时随地接入宽带,让未来的笔记本电脑和PDA等终端设备同现在的手机一样可以方便地接入宽带和随身携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相互共享他们自己拍摄或从网上下载的电影短片,手机视频的爆炸性发展推动了大众对4G的兴趣。尽管当前只有6%的3G网络用户在通过手机观看视频内容,但许多地区的网络容量实际上已消耗殆尽。

4G宽带技术并非为每个家庭或企业用户提供一个宽带上网和数据连接,而是将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进行唯一的、私人的宽带连接的便利性。用户很快将根本感觉不到是在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把移动视频从任意网络无缝传输到任何无线终端设备需要融合技术,而IP多媒体子系统(IMS)则提供了解决方案。IMS将智能网络转变为一个直观的网络(对终端、应用和接入方式都很敏感),提供了固网和移动网络间的增强型IP骨干网互连,并将多媒体服务的安全性、移动性和个性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城域以太网创新所支持的带宽能力不断提高,这也将影响IPTV的部署。将语音、多媒体和SIP技术融入观看电视的体验之中,将创建与众不同的IPTV服务,从而为服务提供商吸引用户,创造新的收益。IPTV的这个特色还将支持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互动广告功能――这是未来服务提供商收入的重要来源。

核心观点

WiMAX、HSDPA的长期演进(LTE)以及CDMA EV-DO版本C等技术将提供真正的移动宽带,并推动4G迈向成功。

VoIP助推语音2.0时代

In-Stat China电信分析师 李敏

负责电信网络领域的市场研究和分析,提供电信领域新技术、新市场的分析观点和研究报告。曾经从事过两年光器件以及光纤通信系统方面的研发工作,在城域网、3G传输网以及光分组交换等技术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VoIP的出现使得语音成为基于IP连接的一种上层应用,同其他应用没有太大区别。这种模式的变化让更多的消费者不再因为选择运营商而选择语音服务,而是更倾向于因为应用而选择相关的语音服务;商业用户也正在考虑将语音业务当做一种纽带,把其他通信方式甚至是企业内部的IT系统整合在一起。VoIP正在将语音消费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与Web2.0类似,我们称之为语音2.0时代。

中国VoIP市场目前基本上还停留在第一阶段,众多虚拟运营商在市场竞争的夹缝里获得生存,但是地位相对比较尴尬。有线电视运营商在未来中国VoIP市场里会有很大的潜力。

VoIP在企业网中的发展相对比较顺利,因为在网络建设中,企业自主能力比较强,可以自由选择技术实现方式。在IP技术的安全、QoS等问题不断得到完善的时候,企业已经不再将VoIP带来的通信费用节约视为最关键的因素,到底可以从VoIP获得什么样的效率改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在企业需求的导引之下,VoIP的承载设备IP PBX越来越演变成企业网络系统的基础平台,在平台之上集成了电话、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等外部通信方式,同时也基于统一的IP平台与ERP、CRM、OA等相关IT应用联系到一起。整合的力量是神奇的,企业也越来越感受到基础平台带来的切身利益,IP PBX市场的高速发展也正说明了这一点。In-Stat将企业PBX市场分为传统PBX、IP使能PBX(在传统PBX上增加IP功能)以及基于服务器的IP PBX。根据In-Stat的统计数据,从2002年到2005年,IP PBX在所有PBX出货量中所占的比例从12%增加至39%,IP使能PBX的出货量比例也增加了一倍;在2005年能提供VoIP的PBX(IP使能PBX加IP PBX)出货量已经超过了传统PBX,发展势头强劲。In-Stat预计,到2010年全球基于服务器的IP PBX出货量将会达到2800万线,占所有PBX出货总量的比例超过90%。

核心观点

企业已经不再将VoIP带来的通信费用节约视为最关键的因素,到底可以从VoIP获得什么样的效率改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企业级无线局域网大发展

NETGEAR中国区技术经理 杨子江

全面负责美国网件公司在国内的售前以及售后技术支持工作,协助业务部门制定在中国区的产品和方案策略。曾在3Com公司从事三年多的技术支持工作,具备丰富的企业数据网络通信方面的经验。

2006年,无线局域网在企业级的部署发展相当迅速,越来越多的终端类型已内置Wi-Fi功能(包括手机、内置Wi-Fi的Skype硬件话机以及诸多专用型设备,内置Wi-Fi的笔记本电脑已相当主流),并且其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总体来看,目前企业用户在部署企业级室内无线局域网时的典型考虑是:基于IEEE802.11g标准的产品,全面实施IEEE802.11i的安全策略,针对企业当中的不同应用考虑QoS服务质量体系以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更多地采用基于IEEE802.3af的具网线供电能力的以太网交换机,以有线交换机的有线以太网络作为整体的有线分布系统来连接各个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无线接入点AP,融入到企业整体的用户控制以及设备管理的控制体系当中,为多种不同的终端提供方便的无线接入,为各种不同的应用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

在2007年年内,由于支持更高速率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802.11n并不会快速得到批准, IEEE 802.11g 54Mbps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仍然是企业部署无线局域网络的主流选择。在2007年厂商会在其企业级无线局域网产品当中增强更多易于用户配置的安全功能,如增强的欺诈AP以及欺诈无线客户端的检测及防范功能。无线局域网会和有线的交换机网络构建统一的网络基础架构平台,成为一个安全的整体。同样,为了更好地协助用户在部署企业级无线局域网时合理控制RF,更多增强的RF协调控制功能将会在2007年的商业产品中出现。

从数据通信速率来看,未来的无线局域网产品将会越来越快,最近的产品将会提供高达600Mbps的数据通信速率;从安全保证功能来看,未来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会设计IEEE 802.11i 功能,在具体的部署和实施时更为简易,从而促使中小企业级企业在部署无线局域网的同时也会部署相应的安全策略。

核心观点

2007年,IEEE 802.11g 54Mbps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仍然是企业部署无线局域网络的主流选择。

充满活力的无线通信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 高瑞彬

负责领导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完成财务目标、制订并执行营销、销售和内外部沟通计划,还将实施战略客户管理、确保公司治理得到严格遵守、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公司事务等。

2006年的无线通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中国3G和全球新兴的WiMAX浪潮让人们对这一市场保持着技术激情。网络融合继续进行着,多种技术、多种网络交叉整合让这一切看起来更加纷繁芜杂,但为用户提供的“无缝移动”体验却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明朗。

3G终于进入了快行道,来自多家世界知名市场研究公司及权威行业机构的统计和预测数字都表明,全球3G用户数在2006年年底突破4亿!促成3G大规模普及的因素,应该归功于HSDPA和EV-DO为用户带来了他们真正渴望的3G体验。

WiMAX则是无线通信领域不得不提的另一个热门。自WiMAX标准802.16e获得批准以来,全球众多运营商都对试验和部署WiMAX方案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美国的Sprint Nextel、巴基斯坦的Wateen,还有刚加入这一行列的孟加拉国Agni Systems,都在大规模部署WiMAX方面成为了先驱,摩托罗拉为支持这些网络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WiMAX的异军突起得益于它所提供的基于OFDM技术的全IP无线宽带解决方案,这将使现有的2G/3G蜂窝网络发挥最佳的效益。市场研究公司In-Stat预计,到2009年亚太地区的WiMAX用户将超过380万,设备投资达到19.8亿美元。这也让人们看到“无线宽带”这个前景光明的市场增长点。高速率、低成本、高频谱效率让无线宽带不论对于运营商网络、还是政府和企业的网络来说都独具魅力,它们也都在以不同方式“接近”无线宽带。

在诸多趋势之下,全球的无线网络赫然变得更加复杂,但“无缝移动”的愿景却更加接近。当然,这也使服务对于运营商、政府、企业来说变得不可或缺,这将成为无线通信市场新的增长点。在这一领域,那些拥有全面的网络设备和技术,全方位网络设计服务、优化解决方案和工具,并已经拥有了丰富经验的厂商,将有可能超越技术获得更多机会。

核心观点

在诸多趋势之下,全球的无线网络赫然变得更加复杂,但“无缝移动”的愿景却更加接近。

全面强化宽带策略

计世资讯通信产业分析师 胡玉玲

有6年市场研究经验。研究重点:用户消费行为研究、运营商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运营商新业务渠道发展策略研究、3G产业研究。对移动增值业务发展趋势、固网运营商服务转型策略、宽带产业发展趋势和营销策略有深入研究。

2007年,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固网运营商仍将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加快转型和创新、寻找新出路的任务更为迫切。其中,宽带战略在固网转型中的核心地位愈加突出。对我国固网运营商来说,2007年是从宽带技术、内容、运营模式以及服务等方面加强储备的一年,为的是推出能够获得用户青睐的奥运宽带大餐,固网运营商的宽带营销策略将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内容应用上,增值业务将成为宽带成长的助推器。丰富的业务应用是宽带赖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7年,我国固网运营商将联合产业链的上下游,加强宽带增值业务应用的创新,促进宽带业务的良性发展。一些宽带增值业务,如宽带话音通信、在线游戏、宽带视频、网上教育、电子商务、电子金融、卫生健康服务将迅速发展,用户将真正体验到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丰富性,固网运营商的宽带增值业务收入占宽带收入的比重将明显提高。

二、在营销方式上,走出单一定价模式,侧重业务捆绑。固网运营商将主要通过业务捆绑的方式实现新业务营销,一方面利用资费套餐捆绑业务,即充分结合宽带增值业务,采取不同资费标准赠送免费增值业务的策略,吸引用户被动消费,或者针对不同用户推出业务捆绑的优惠收费服务;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关联业务捆绑的方式来达到提高用户对新业务的认知度和使用率的营销效果。

三、在宽带服务上,延伸服务产品化,体现ICT融合趋势。2007年,固网运营商将真正实现从单一的“宽带接入提供商”向全方位的“宽带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在提供宽带接入服务的基础上,将服务范围延伸到用户端的软件、硬件、网络、服务以及咨询培训等方方面面。固网运营商将根据用户需求特点,采用自有资源或加盟商合作等模式,为宽带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现场、热线、网络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上网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提供电脑防杀病毒、防火墙等安全服务;提供计算机硬件维修导航服务;提供计算机外包维护支持等服务。

核心观点

对我国固网运营商来说,2007年是从宽带技术、内容、运营模式以及服务等方面加强储备的一年。

网络应用人性化

中国台湾《网络信息》杂志总编辑 谢至恩

长期观察IT业界发展,平日除了书写个人家庭博客之外,也经营个人科技博客网站―兔眼看天下(blog.省略),对于观察IT业界趋势有着莫名的狂热。

2006年终于过去了,不论是Web 2.0、Security 2.0、Enterprise 2.0,甚至是Media 2.0等等,除了让许多人搞得头昏脑胀之外,也确实带动了IT业界的新思维。这一切并非平地打雷,而是建立在一层层的网络基础建设架构上,如高速路由器(Router)、新兴无线网络技术、整合型安全设备等,赋予网络使用者处理更多信息的能力。

进入2007年,又有哪些趋势发展值得注意?

1.千兆以太网全面取代10/100Mbps以太网。在局域网方面,原先标准的10/100Mbps 以太网络已经逐渐升级为千兆以太,客户端的网卡正逐渐换装成Gigabit Port。局域网的带宽容量大增,将带动企业关键应用系统迈向SOA标准,就算中小企业也倾向于开始考虑SaaS服务,成为推动软件业改革的新动力。

2. IPTV应用尚未起飞,并购却已开始。2006年全球因特网服务供货商的骨干网络不断升级,客户端的带宽容量也从2Mbps升级到8Mbps、12Mbps甚至庀送绲燃兜?00Mbps,创造出有利于IPTV应用的网络环境。针对多网合一(multi-play network)基础建设的网络设备商Redback被Ericsson以每股25美元的价格收购,爱立信显然相当希望能够取得在3G网络上部署IPTV应用的基础能力。当基础设备商与服务供货商分别在2007年完成布局后,IPTV将会在2008年开始收割。

3. 人性化网络总算开始被注意到。环绕在一般使用者身边已经有太多的无线网络标准,如电信等级的GSM、HSDPA、WCDMA、CDMA2000,与个人级的Wi-Fi a/b/g、802.11n、WiMAX、蓝牙、UWB、Zigbee,以及未来即将推出的Wireless USB标准,让使用者的手持设备的网络联机能力之高,已经开始超过一般使用者的负担。

因此,从2007年开始,Intel、Cisco等供货商将设法让使用者忘记无线网络的存在,透过VoIP、ENUM及漫游技术,帮助终端手持设备在各种无线网络标准中自由切换,使用者无须处理背后繁杂的技术问题,也不需考虑手持设备的应用种类,让网络使用更为人性化。

第4篇

关键词 民生;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 K915 文献标识码: A

一: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的不同定义:

(1)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聪明起来,通过计算机、物联网、通信网络等连接然后进行智能化分析。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说法。

(2)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城市、市民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3)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最新的工具方法,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以上概念,无论从城市建设角度还是从信息技术角度,都无非是体现了“最新”、“智慧”。概括来说,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

1.1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及问题所在

近年来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升温,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京沪广深等一线特大城市外,南京、武汉、无锡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但由于技术规范不一致、准确性和一致性差、安全责任不明晰、目标利益不协调等,各地方、各部门成为信息孤岛。并且由于更注重工程而不是民生,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舍本逐末的死胡同。

1.2 重硬轻软导致的信息量偏低

如同人的聪明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记忆,城市“智慧”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有价值数据,最好是拥有高信息量的海量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明显的“贪大求全”现象,片面追求一步到位,希望一次就建设起涵盖一切经营业务的管理系统,投入巨资购买大量的软硬件设施,却忽视了对本单位内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基础工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形同虚设。

自信息化概念始,到现在的智慧城市时代,重硬轻软始终是中国信息化过程中的顽疾。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原因:一是政绩需要。硬件比软件可视化程度更高,资产登记制度也更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二是人才匮乏。目前全球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核心信息系统开发等软性人才奇缺,且此类人才培养周期长,导致信息化过程中找不到软件“领军人物”。三是先易后难。因为缺乏整体架构方案,本着先易后难、硬件先行的思路,造就了一批“智慧城市一期”的数据中心、信息机房、专网建设等项目,而软件应用和数据融合遥遥无期。

1.3 工程技术思维导致的总体架构不合理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包括网络层、感知层、公共设施、公共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应用和用户层,如下图所示:

在图中可以看出,七层的划定中,下面五层的建设主要是围绕这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来的,而上层的横向应用,简单、宽泛,缺乏对应的细致应用,也并没有应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流程对接。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视角来看,想当然的是先做基础,等着应用去“生产”数据,而不是纵向地从应用开始,有了数据去找地方“贮存”。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思路、两个方向。

二:智慧城市建设,民生为王

之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多数是以工程视角来定义,本文拟从民生角度,谈谈智慧城市应该建设哪些内容,应该部署哪些应用。

智慧城市不能只是政绩,它的建设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入手,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建设。这不仅仅是信息化的问题,而是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服务手段解决城市健康发展当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改善民生服务的突出问题,让城市居民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与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首先建什么,是市级省级数据中心吗?是跨运营商的云计算平台吗?不是的。

三:智慧社区概念与建设

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建设智慧社区应该首当其冲。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社区。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社区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其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体现。智慧社区从功能上讲,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

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和普及。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社区应用前景广阔,社区应用既可以为广大社区居民带来美妙的现代化的信息、娱乐、生活等方面的便利,也可以协助政府进行高效管理,提升社会运行效率。智慧城市甚至可以说是多个智慧社区有机组合而成的。

3.1 市民一卡通概念与建设

市民一卡通是城市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民心工程”。有利于优化城市社会公共服务流程,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城乡一体化IC卡产业发展。全面融合城市交通、金融、商业、教育、社保、卫生、旅游、社区等领域的社会资源,提升城市整体品位,推动数字化宜居智慧城市发展,树立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形象。

市民一卡通系统架构应具备多级结算体系、清晰的数据处理流程、系统密钥安全机制,系统总体部署分为以中央清算、统一卡务、密钥管理、数据交换为 “核心平台”应用,实现与教科文卫、工农交建、公共事业等各行业分中心平台的集成共享应用,为政府提供有效决策支持和应急管控,方便市民卡手持卡或手机在城市内轻松支付等智慧应用。

3.2 智慧民生工程概念与建设

民生,民之安生。衣食住行、工学科研、求医问药,这些都是民生的重要组成,也是最形象的体现。智慧城市需要解决上述组成元素的“智慧化”,可是之前,确实很多城市管理者走错了方向。比如,政府一直说“就业是民生基础”,可是很多“智慧城市”里,其市民还不能通过手机应用来实时查看本地就业岗位。

有的案例看起来归结于利益纠葛、信息壁垒,比如病患在一家医院拍的片子,拿到别家医院,照样要重拍一张。实际上,这不是医院的问题,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问题。如果在医院信息系统的上端构建“智慧医疗”功能模块,将全市各家医院的信息系统数据实施整合,这样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也不需要横向打通各医院间的信息系统。

民生无小事。笔者认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应该要以民生为主要出发点,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去实现更多的惠民功能。比如移动端的信息平台全部按个人真实需求逻辑分类,市民无需再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能分工和复杂办事流程而苦恼。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建设,或者多个项目的叠加,而是以城市和谐繁荣、民生幸福为目标的一次系统思考和实践。以民生为核心和出发点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2013,4

第5篇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系统与科技部总经理唐华先生表示:“在今年IBM百年华诞之际,IBM提出了‘智慧的运算(Smarter Computing)’这一重要战略,期望通过为数据而设计(Designed for Data)、为工作而优化(Tuned to the task)、通过云计算管理(Managed in a cloud)三大领先优势,帮助各行业用户奠定智慧而坚实的IT基础架构。IBM Power Systems融汇了‘智慧的运算’三大优势,基于优化的系统,构建领先的企业级虚拟化平台、强大的系统资源池以及提供可快速部署的云服务管理,并实现大数据整合,切实帮助了国家统计局、上海电信、贵州移动等诸多中国客户快速建立云优势、成就云时代的商业创新!”

作为云计算概念的提出者和全球云计算技术的领导者,IBM凭借为实现“智慧的地球”愿景而量身打造的Power Systems智慧系统,不断引领客户快速、成功地实现云落地。IBM系统与科技部大中华区Power Systems服务器产品总监李红认为:“在实施云计算之前,企业用户首先需要根据自身业务的独特需求选择不同的云模型,相对于需要从零开始购买硬软件、开发全新应用的分布式公有云而言,企业私有云的部署模式是通过对原有IT设施的云化管理,平滑地将现有应用迁移到云平台。”

QLogic iSR加速数据迁移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动态全球市场上,IT环境也必须快速改变来应对业务需求。多种新技术如服务器虚拟化和云计算,都必须进行开发和部署以满足这些快速发展的需求。事实上,ESG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两年内,增加服务器虚拟化的使用一直是IT最先进行考虑的举措,而云计算在众多IT举措中的排名也飞速上升,从2010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14位(共24项)。

在存储环境中,多项技术如虚拟化、精简配置、以太网存储、8或16Gb FC以及自动分层,都能够帮助IT更好的满足存储需求和业务需求。然而,上述优势的实现通常都需要新的基础架构,这就往往导致数据迁移的庞大操作。新技术所能够带来的效益确实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新技术的采用并实现则往往是一项费时和复杂的工作。

任何的数据迁移,甚至是采用相同的组件对租赁到期的设备进行简单的更新都可能存在很多难题。向一个截然不同的厂商或技术进行转换则更是困难重重,并且需要很多步骤来传送数据,因为这其中涉及各种不同的复制程序甚至独立的协议(FC 或 iSCSI)。比如从传统设备转向精简配置的存储,或者不同的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如FC到 iSCSI):这些变更都要求一个复杂的进程。每多出一个步骤都会导致复杂性的增加以及延迟和出错几率的增加,从而迫使整个项目产生不安全因素或导致租赁设备费用的增加。

而QLogic的光纤iSR6200系列能够帮助企业在数据中心内部或数据中心之间进行连续的数据迁移。该解决方案的吸引力在于,企业可以全天候的迁移数据。大多数企业每年将会对其环境中四分之一的数据进行迁移操作。因数据量和复杂性的差异,平均每个迁移项目要持续6到9个月。诚然项目期延长只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也不鲜见。实际上,企业应该花费更少的时间来迁移数据,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使用新技术。iSR提供了统一、异构的存储连接来简化并加速数据迁移,同时最小化宕机时间。iSR将会提供更高级别的灵活性和移动性,因为它支持FC、iSCSI和FCoE,并能够插入到任何的Brocade、Cisco和QLogic架构。它能够在任意SAN上进行部署,可以在线将数据迁移到远程站点。iSR还能够辅助精简配置技术的使用,通过空间回收工具和轻点鼠标即可实现从传统阵列到精简配置阵列的迁移。此外,iSR解决方案支持DoD数据浮点运算,可以帮助客户擦除不再使用的数据,提供存储阵列的再利用。

供货商发展可持续性相关IT解决方案的机会

近期数据显示,可持续性相关IT 解决方案在世界各地的普及率大约落在10%,象征提供着解决方案的供货商的庞大机遇,以及迅速采用它们的公司的竞争优势。

Ovum的全球调查*,访问了将近1500间公司和超过1000名员工的结果发现,151家已经采用IT 解决方案的公司是为了下述四个理由(或其中之一):管理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管理整体企业社会责任、或是管理报告和遵守法规。本调查发现能源管理窜升为采用解决方案的四大理由之首。

大约有60%的采用者表示可持续性对公司而言「很重要或「重要,但是在调查的13个优先事项中仅排名第6,低于成本删减、客户满意度、收入成长、反应能力和规避风险。

Ovum能源与可持续性的首席分析师 Warren Wilson 对研究发表意见:「在三重底线(triple-bottom-line)的三大元素中 ─ 自然资源、社会责任、企业盈利 (planet, people, profits) ─ 很明显的,采用者认为后者最重要。

Warren和他的团队发现,解决方案在全球的普及率,令人出乎意料的平均。Ovum欧文访问了北美、欧洲和亚太区三个地区,各约500家因上述四个原因,而采用任一个可持续发展相关IT 解决方案的组织。其中约80%是私人企业、20%是公共部门。调查样本主要是中型规模的公司;151家采用解决方案的公司中有四分之三的公司拥有1000到4999名员工。

本调查也观察了其他各种因素,例如可持续性与行政赔偿之间的关联性,因为组织内的主管必须扛起可持续性政策的责任;以及解决方案在业界内的普及率,开始获利的时间和投资报酬等关键指标。显然地,三分之二的采用者表示开始获利的时间为一年或更短,还有三分之二的采用者表示他们的解决方案两年内就回本了。

企业会议助力康辰医药沟通更高效

日前,高新医药企业康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辰医药)与263企业会议结成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263企业会议为康辰医药度身订制了完善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康辰医药总公司遍布全国销售网之间的通信沟通需求。

263企业会议“方便易用、功能丰富、安全可靠”的专家级品质,大大提高了康辰医药公司内部的日常沟通能力和对各个分支机构的管理能力;与此同时, 重视用户使用体验,“像使用者一样思考”的开发运营原则,帮助康辰医药轻松便利的沟通,节省了大量的通信成本,得到康辰医药的一致肯定。

263企业会议是提供企业语音与数据融合通信的会议服务工具,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可以进行自由功能结合的人性化搭配。263企业会议领先的summit电话会议平台,为客户提供清晰、无回声杂音,不易掉线的高质量通话服务。系统所采用的冗余架构,在保障会议稳定性的基础上,使会议内容不在任何服务器上保存,并且在传输过程中进行128位加密。在会议过程中,用户可通过语音点名、指定外呼、参会方数统计、WEB界面监控多种方式确认与会者的身份,避免未经授权的与会者参会。 此外,会议可配置固定密码、动态密码、和多级密码提供更加稳妥的安全保障。

模块化冗余设计,构建高可用灵活的数据中心

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以下简称APC)日前宣布,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成功入驻青海黄河水电公司梯级电站调度大楼信息中心改造工程,为该信息中心提供包括Symmetra PX48一体化模块化UPS系统在内的英飞集成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拥有高可靠和高可用性等优势的同时,其可扩展性更是满足了该公司对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该数据中心在建成后突出的性能表现,为同样处于业务高速发展期、正在寻求性能卓著、具备高可扩展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同类型企业,创造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样板工程。

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表示:“在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实践中,信息化建设所能带来的效率提升等价值已经为企业管理层所熟知。性能卓越、稳定可靠、且拥有着优秀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的数据中心,也已经成为企业业务可持续运营的重要基石和动力。特别是对于黄河水电公司这样的电力企业而言,十二五期间水电行业再次迎来的发展机遇,也给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挑战。APC拥有数据中心领域的丰富经验,其创新的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为数据中心用户提供了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运维等集成的解决方案及服务。依靠引领市场的持续创新,APC以全局化的视角帮助客户构建灵活可扩展的、可靠的数据中心,全面满足当下企业对于系统可用性及能源效率的需求,并积极应对未来业务增长的挑战。”

TP-LINK 450M双频千兆无线

TP-LINK 2011新产品会刚刚结束,TP-LINK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不小的惊喜:最新推出了一款450M双频千兆无线路由器TL-WR2543N,支持工作在2.4G和5G两个频段,两个频段都支持450M无线传输速率,5个全千兆有线端口,还支持USB存储共享。当然,类似这样的双频无线路由,之前市面上也有,但是售价都是在千元以上,而TP-LINK的这款TL-WR2543N目前在京东商城上的售价仅为人民币399元,着实令人惊喜!

TL-WR2543N延续了TP-LINK经典无线路由TL-WR941N的圆环跑道设计,蓝白色彩搭配及精致的顶面抛光工艺处理,带来炫亮的视觉体验,精致美观。

TL-WR2543N支持2.4G、5G两个频段,用户可根据周边无线环境自由选择工作在2.4G或5G频段,可以良好解决2.4G频段的拥堵问题,而且,TL-WR2543N外置了三根天线,采用了3*3MIMO结构,在两个频段上的传输速率都高达450Mbps,网络传输更顺畅。

惠普率先推出综合云认证计划

2011年12月20日,惠普宣布推出首个面向IT专业人士的综合云认证计划,涵盖惠普云解决方案的设计和部署,包括业务与IT的融合、基础架构、软件和配置能力。

IT专业人士需要同步拓展他们在技术和业务层面的技能。业内其他认证项目仅专注于诸如网络或存储之类的特定IT领域,而无法满足当前实施广泛、多层面的云或虚拟化项目的IT需求。

扩展的惠普ExpertONE融合基础设施认证计划帮助IT专业人士获得涵盖各种云技术的实战经验与知识。此外,该认证计划还可培养业务能力,使云计划服务企业目标,同时降低因架构设计和项目执行中的疏忽而导致的运营风险。

通过独特的业务和技术培训,惠普认证确保企业能够得到适合其IT项目的专家,从而消除企业创新的关键阻碍,提高IT投资的回报。

此外,惠普ExpertONE已经扩展其全球交付选项,新增了扩展的学习渠道伙伴,包括了认证课程的新学习项目,以及惠普自学指南。全球的客户、合作伙伴和IT专业人士现在都可以根据需要按自己选择的方式获得标准化或定制化的培训,提升在云和融合基础设施方面的技能,最大化投资回报。

性价比击败所有同类竞争对手产品

昆腾公司近日宣布行业分析公司Evaluator Group对其DXi6700重复数据删除设备所做的评测结果,该评测基于对普通使用案例的亲自测试。评测证实,DXi6700在中端市场的性价比优于所有竞争对手产品――以不到一半的价格在速度上超出紧随其后的系统,并在易用性、可扩展性和管理方面引领行业。Evaluator Group的测试还验证了昆腾DXi Accent软件的好处,说明其混合模式操作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使用案例中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并最大限度减少了网络延迟或瓶颈现象。

Evaluator Group通过DXi6700来测试昆腾DXi Accent软件,利用它在备份媒体服务器与DXi?设备之间分发重复数据删除。评估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环境中遇到的条件,在带宽受限的环境下测试DXi Accent传输数据的效果。Evaluator Group发现,通过新增的DXi Accent独一无二的功能,昆腾现在可跨越中央和远程办公室而提供最灵活、成本效益最高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

NEC心理行为促进技术

近日NEC宣布,在实现智慧城市的新技术领域又有一项新突破,这项技术通过分析居民个体的行为特性,引发其实际自主行为,从而实现对城市整体基础设施的管控,实现城市资源的最佳配置。

该技术通过心理学行为轨迹,将个人的行为特性分为几大类,并分别提供相适宜的信息和建议,从而影响人们的自发行为。传统的诱发社会个体行为的手法,主要是利用行为结果的可视化、返点、返利等,但这些手法仅停留于诱发个体行为的发生,并没有具体分析行为发生要因的差异化。NEC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开发了能反映出个体行为要因的技术。NEC开发的这项技术,还适用于促进环境行为的系统。今后,将通过这套系统,对个体主动采取抑制能源消耗行为的效果进行验证试验。

以下是该技术的特点:

1, 通过社会心理学者以及社会调查,将人类为何发起某种行为模块化,并根据实际行动监测以及简单的问卷调查,判断人为何采取这种行为,同时分到6大类中。在促进环境行为的系统中,根据个人的行为要因,分为金钱重视型、社会回报重视型、希望表扬型、惭愧型等。

2,再根据所判断的类型,实施最能刺激个体行动的诱导手法。比如,对于金钱重视型的人,向他提示当家电断电时所节约的电费总额;对于惭愧型的人,向其展示很多人为了节电都在参加节能马拉松的画面,通过他人行为的展示,促使他本人采取追随行为。

3,对个人类型的判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该技术还能根据个体对所提示信息的接受履历、行为履历,提炼出个体行为的时间变化,从而调整所提示的信息内容。

NEC通过引导对人与城市整体的最佳化,力争实现对人与地球友爱的智慧城市,还会将该技术从促进环境行为扩展到交通、健康等多种服务领域,并同时推进相应的研究开发。

Emulex 多功能适配器

2011年12月15日,Emulex公司公布了三款新的I/O连接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了用于惠普Integrity服务器的OneConnect?通用聚合网络适配器(UCNA)和LightPulse?光纤通道主机总线适配器(HBA)构架。

Emulex将OneConnect和LightPulse技术整合在一款多功能适配器上,为惠普Integrity服务器上的任务关键型IT环境提供所需的高性能和高可扩展性。全新的惠普PCIe双端口8Gb光纤通道(8GFC)和双端口千兆/万兆以太网(10GbE)适配器(P/N: AT094A)可以在一部适配器上同时提供两个8GFC端口和两个千兆/万兆以太网端口,使客户能够把自己服务器的I/O容量和性能提升一倍,并通过更全面的冗余虚拟分区(vPAR)提高容错转移保护能力,减少每台服务器所需配置的适配器数量。

Emulex的OneConnect UCNA技术也应用于下一代惠普FlexFabric适配器和惠普Integrity PCIe聚合网络适配器(CNA)中。用于Integrity服务器的惠普FlexFabric适配器和惠普Integrity PCIe融合了万兆以太网和FCoE的网络和存储流量,可以帮助客户降低联网复杂度和技术成本,同时使数据中心更加绿色环保。此外,当与惠普虚拟连接Flex-10技术相结合时,惠普FlexFabric适配器还可以使万兆端口划分成多个NIC(网络接口卡)和存储功能,从而优化虚拟服务器工作负荷的带宽分配。

Green Grid扩大亚洲影响力

2011年12月9日,致力于提高数据中心和业务计算体系能效的全球联盟 Green Grid宣布,其在北京设立了分支机构,继续拓展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这是该联盟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正式机构,为了响应本地IT行业降低能耗的需求,在中国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Green Grid将帮助推动整个中国业务计算资源能效的提升,尤其中国在这方面拥有巨大潜力。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是致力于推进IT和通信行业的标准研究进展的国家级组织机构。双方将通过合作,共同开展并促进本地及国际标准化工作,以及建立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Green Grid将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合作,为本地组织机构提供适合需要的能效建议、使用工具、性能规格,而这些相关资料经由Green Grid研究确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对这些资料和工具进行推广。

中信证券选用康普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日前,康普SYSTIMAX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成功入选中信证券新建的业务和管理部门大楼综合数据网络构建项目。

第6篇

【关键词】 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基础地理信息系统、3S、国土资源信息化

一、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1、前言

联合国有关文件曾明确指出“地理空间信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利器”,而且“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中的80%以上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西方发达国家出于其政治、经济、军事目的和全球战略需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相继推出“信息高速公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NSDI)”和“数字地球”战略。顺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使国土资源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土资源部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列为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并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中设立“数字国土”工程,旨在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现代化,为全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作用。

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广西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等建设正在进行中。科学化决策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广大的决策者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基础地理信息,只是手段还比较原始,还未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业布局、农业结构优化、退耕还林(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安全和管理都离不开科学规划、实施和动态监测,离不开地理空间信息的决策支持作用。不充分考虑地理分布特点的项目总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信息化社会需要重视地理空间信息的基本支撑作用。

2、国内及我区空间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以【2001】53号文转发国家计委等12个部委“关于促进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测绘局提出“十五”期间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作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地理空间基础平台。为此,加大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家级1:100万、1:25万地理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正在进行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以此作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基础信息。

除了“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以外,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提出要建设省级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继海南省、北京市和福建省提出“数字海南”、“数字北京”与“数字福建”之后,全国又有湖南、湖北、陕西、山西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提出并确定了各自“数字区域”的发展计划。必须指出的是,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数字省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和基础。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等市,山西、广东等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相继建成了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示范工程。其他省区的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都在加快研究和建设本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步伐。

2000年,国家投资2.56亿启动“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建设,简称”大专项”建设。广西测绘局在国家测绘局和区政府的支持下,于2000年8月正式立项(总投资近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的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体系、空间定位综合服务体系、广西数字化基地大楼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广西测绘局已建成主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局域网,以及光纤联接的广域网(党政机关网)。装备了企业级服务器、WWW服务器、OA服务器、海量的磁盘阵列、磁带库、图形工作站、高档微机、大型彩色扫描仪、大幅面绘图仪等硬件设备,以及数据库软件ORACLE,GIS软件ArcGIS、GeoStar、MapInfo、MapGIS、AutoCAD Map,遥感软件ERDAS,Web GIS软件ARCIMS、GeoSurf,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JX4A,扫描矢量化系统Geoway等软件。通过大专项的建设,还锻炼出一批精通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测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九五”期间至今,广西测绘局建立了全区1:50万,1:25万DLG数据库,完成了DEM 共2148幅,DRG 591 幅,DOM 416幅,DLG 809幅;同时完成了三四等水准测量4211公里 516座。 C级GPS网点466点;完成了省级毗邻行政界线测绘3684公里, 区内地市级行政界线6270公里, 县市级行政界线10259公里的测绘,这些数据迫切需要建立相应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经过大专项建设,广西测绘局具备的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生产规模如下表所示 :

:按广西“十五”计划,需8~10年才能更新测绘完成全广西1:1万地图,广西共8495幅。

3、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和基础。将为“数字广西”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地理空间基础,为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经济、政治、科技的制高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保障等信息系统及信息化社区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力促进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框架,区域内各行各业的数据才能够在空间上得到集成,不同区域的数据才能够无缝整合,从而保证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基础地理信息与各行业的专题信息有机结合将完善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及时满足政府信息化工程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的急迫需求。

二、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

2002年,广西测绘局正式启动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主要工作由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拟于“十五”期末初步完成框架建设,2010年全面建成。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以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其总体目标是依托统一的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数据生产体系,采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成数据库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数据库;以GIS应用为主,兼顾地图产品的制作,建立产品开发体系和分发服务体系,以及支持系统运行的网络交换体系。为自治区、市、县宏观决策、规划修编、灾害监测,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面临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

2、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的主要内容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数据生产体系的建设、数据库互操作平台的选定、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发、产品的模式和开发、基于Web GIS的地理空间信息网络化服务等。

在存储容量上,全区1:25万地理数据超过2GB,1:5万数据将超过70GB,1:1万数据将超过1TB,大地数据库及地名数据库将达到100MB。考虑到将来数据更新历史数据的存放以及其它不可预见因素,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共需要1.5至2TB的存储空间。

图一: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

3、广西省级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组成(如图一所示)

(1) 1:100万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覆盖广西地面分辨率为30m的航天遥感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DOM)、地面格网间距为200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DEM)、由原有地图扫描数字化处理形成的1:100万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DRG)、含有大地测量控制信息、地形、交通、水文、境界、居民地和地表覆盖信息等的1:100万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DLG)。

(2) 1:25万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覆盖广西地面分辨率为15m的航天遥感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地面格网间距为100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1:25万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

(3) 1:5万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覆盖广西地面分辨率为5m的航天遥感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地面格网间距为25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1:5万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

(4) 1:1万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覆盖广西地面分辨率为1m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地面格网间距为5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1:1万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

(5) 重点地区1:2000地理空间数据库:覆盖重点地区地面分辨率为0.2~0.3m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地面格网间距为2.5m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1:2000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

(6) 地名数据库:包括广西各种地名的正式名称、所在地图图幅、地理坐标等信息。

(7) 空间定位成果数据库:包括覆盖广西的大地测量控制网、控制点、坐标系等数据。

(8) 元数据库:包括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及数据库的规范化定义和说明信息,以便跟踪数据的动态变化和支持信息查询。

(9) 专题数据库:如土地覆盖数据库、人口分布数据库等。

4、关键技术研究: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紧跟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目前,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系列产品和ORACLE作为建设的主要工具,开发工具主要选用VS.NET。如图二所示:

图二: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三层架构

在实施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中,还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难点,有待研究攻克。为此,要进行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包括:

①遥感及航空影像快速获取、处理和解译的关键技术。

②多分辨率、多数据源4D空间数据一体化集成

③产品的模式与开发,地理空间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

④地理空间数据网络化分发服务。

⑤海量数据的安全管理、存储、备份、灾难恢复的研究。

⑥空间数据库更新与版本管理

⑦ “3S ”(GPS、GIS、RS)集成技术的研究

⑧基于数据库的在线制图技术。

⑨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的示范应用工程研究。

三、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区国土资源信息化中的作用

1、 国土资源信息的特点

国土资源信息有一系列特点。首先,国土资源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行业,国土资源工作过程主要是一个生产信息的过程。因此,国土资源行业拥有比其它任何行业更多的信息资源。其次,国土资源信息具有地理空间性。这可以说是国土资源信息的最重要特征,几乎所有的国土资源信息都是空间地理信息,如地形信息、土地信息、地质信息、矿产资源信息、水资源信息、海洋资源信息、地质灾害信息等,这些信息仅用属性数据库是无法管理的。第三,国土资源信息的数据结构十分复杂,往往一个对象需要数百个数据项才能表达清楚,这些数据间常又呈复杂的层网关系,再加上三维空间位置,更加大了对国土资源信息描述和管理的复杂性。第四,国土资源信息不同于一般经济、金融和商业信息,它具有长期保存,甚至永久保存的价值。因此,信息增长迅速,而消逝率低,其结果是信息总量极为庞大。这些特点表明,国土资源信息化离不开基础地理信息和3S技术,“数据是血液”,地理信息及其他各类国土资源信息是保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取得实效的关键。

2、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作用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真实再现全区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全面了解广西的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支撑,并为可视化地掌握生态资源、模拟和仿真生态重建过程中重大决策实施提供基础支撑,确保我们能够科学地开发自然界,动态监测和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把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平衡,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说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数据共享,标准统一。共建共享是避免重复建设、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措施,是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这方面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如广西各地国土资源部门有独立的一套地籍图,规划部门有地形图,房产部门有房产图,每个部门都是各自为政,投入巨资重复测绘、数字化,标准不统一。实际上只要政府牵头协调,各地测绘一套基础地形图,其他部门在其基础上再采集各行业关注的要素。这样的结果是大大节约了经费,却实现了各取所需,同时由于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格式,各行业能共享、交换成果。这种做法国内已有先例,据《中国测绘报》报道:“2002年,在浙江省余姚市政府办公室的协调下,市规划、国土、建设、水利、交通五部门联手,共同筹措资金,统一技术标准,开展全市1:500数字化测图,为建立基础测绘信息共建共享机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目前,我区国土部门在信息化过程中对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主要还是局限于数字线划图,对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应用据了解也只有南宁、柳州等地为数不多的国土部门,对数字高程模型的使用更是寥寥无几。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多种权威的、符合国标规范的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服务,包括基本产品、复合产品等。基本产品包括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的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地图(DLG),可根据需要以数字和模拟两种形式提供;通过不同基本产品或不同要素的叠加,可生成各种复合产品,如土地覆盖图、数字影像地图(如数字影像交通图、数字影像区划图、数字影像地形图等)、数字影像专题图(如数字影像土地利用图、数字影像土地规划图)、三维立体地形图、立体景观透视图等复合产品。

(3)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增值服务。例如:通过以不同时期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和正射影像图为数据核心,结合土地利用详查图,可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为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为数据核心,结合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专题数据,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以及3S技术,可更好地分析耕地分布现状,提出社会经济与生态合理退耕还林规划方案,增强退耕还林规划的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总之,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将使我区彻底完成从传统测绘产业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转变,测绘生产、技术、管理以及测绘产品种类将发生全新的变化。其建成将为我国实施“数字中国”空间技术战略,我区实施“数字广西”、国土资源信息化提供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我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现势性,缩短数据生产和信息提供服务周期。有效地拓宽地理信息的应用面,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① 国家测绘局

《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总体战略研究》

②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十五"国土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

③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④ 周 涛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研究》

第7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项目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使得在国内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会计上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有更大的用途,更广阔的前景。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采用公允价值最主要的原因是迫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多重高压,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发展还受到内外部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分析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内外部障碍,立足国情,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因素制约

1、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尚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各种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影响着活跃市场的发展。我国的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等新兴市场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试点开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早期制度设计的局限以及改革措施的不配套,一些在市场发展初期并不突出的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正逐步演变成阻碍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统一的市场结构还没有形成,资源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仍存在较大的限制,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不一致;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其资源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而且市场对上市公司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虚假披露比比皆是,应用公允价值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此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还较为普遍,致使资源的价格往往偏离了市场的轨迹。

2、法制环境

首先,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严重的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一方面,我国过去制定的一些涉及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已经过时,还没有进行修订。另一方面,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不久,相关配套的操作规范正在制定之中,对会计信息披露与报告尚未有统一的规定,会计信息、甚至是虚假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次,在我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违规者的预期违规收益一旦大于违规成本,市场违规就会不断蔓延,有很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包括民事赔偿在内的惩罚。

3、监管环境

我国虽然在会计法中已经做出了必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明确规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从企业外部监管来看,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等诸多监督机关为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未能形成。而且这些国家机构在进行会计监督时,也往往只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其次,社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法律规定的接受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的范围还很有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社会服务功能远远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不少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 由于受其能力、业务素质、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甚至有一些事务所在利益面前成了所审企业的同谋者,使公允价值的应用又多了一层障碍。再次,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虚假会计信息治理和监管上的作用发挥有限,审核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准确也比较困难。对于公允价值的评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法进行审定。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内部因素制约

1、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股东会流于形式。在股东中,大股东是国有股东,由于没有恰当的所有者主体作为股东,使股东会形同虚设,难以发挥监控作用,难以对经营者进行约束。二是董事会难以决策,即政府在上市公司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董事会的主要成员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其决议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因此董事会实际上履行着行政机关的职能;三是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的成员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监事监督意识淡薄,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功能软弱。因此监事会很难代表股东的利益,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行使监督职能;四是经营者激励与约束不相容,即对经营者既缺乏有效的激励,也缺乏有效的控制,使经营者难以自我约束;五是“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我国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相当高。内部人由于掌握了外部人所不知的内部信息而会做出对自身有利却对外部人不利的决策。在上市公司粉饰经营业绩报告、伪造盈利的行为中, 公允价值则成了一个“法宝”。

2、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我国会计人员学历、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多年来一直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实务,致使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而对于存在大量职业判断的会计确认、计量过程却很生疏。但新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特别是会计处理的技术方法不断提升,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和以往又具有明显区别,更多地体现在对资产(负债)价值的估价上。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等计量属性相比较,在计量结果上,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会更多地体现会计师的专业水准和职业判断能力,特别是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搜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即意味着会计准则把风险交给会计人员来控制和处理,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会计处理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审计人员在执行鉴证业务时的风险。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滥用计量方法,都会造成信息失真,影响投资决策,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致使会计准则难以有效执行。会计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我国许多大企业先后都将企业的会计业务承包给国际上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说明我国的会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三、对策与建议

1、积极培育各级市场,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深化改革,提高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就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而言,急需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降低金融、电信、能源、电力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鼓励混业经营。最后,借鉴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做法,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定期公布相应行业的参考价格、模型指数和参数,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方便企业财务人员及专业估价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数数据。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强化依法行政

首先,相应的修改中国证监会的相关法规。依据新的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要求,制定与会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的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计算及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其次,虽然新会计准则引进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但它本身仅是一个指导性文件,而对公允价值在应用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却未加规范。因此要根据中国的国情, 针对特殊的市场环境和具体的行业特点, 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 在实践中拓展公允价值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提高其可操作性。再次,要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加大资本市场的违规成本。应积极推动有关法律法规修改,加大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和打击证券市场犯罪的惩治力度。最后,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执法手段,改革执法程序,杜绝一切人情因素,按照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制定资本市场诚信准则,维护诚信秩序,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失信的机构和个人坚决实施市场禁入势在必行。

3、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界定清楚财政、审计、证券、金融、税务、会计等监管的职能和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各司其职、严加监管。其次,相关管理机构之间建立互动机制,发挥监管合力,相关人员必须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和作用。其次,搞好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深化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完善执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借鉴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经验,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惩戒规则。再次,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在公允价值审计方面,国外的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对这一问题作了大量研究,国际审计界已采取了行动,公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和指南。为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确定的准确性,我国也应当建立一套公允价值的审计具体准则,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程序。

4、调整产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要者参与监控的权力,通过健全董事会成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委托关系等措施确保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其次,积极推行国有股减持政策,培养多个有能力和积极性的社会股东,避免单一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增强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同时要努力推动公司管理层进行改革,建立独立于大股东和经理层,能真正代表所有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并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确立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必须引入相当比例的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董事,代表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行使权力。再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改变董事、经理主要由行政渠道产生的现状,完善职业经理人才市场,通过市场手段和市场竞争方式来选拔和聘任公司管理者;实行董事、经理股权激励计划,使董事、经理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长远价值同比增长。最后,建立完善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国家要制定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以保证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时,能够实现与其风险管理框架以及企业整体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目标,保持有关使用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及政策规定在企业中的一致性;定期提供信息,反映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情况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等。

5、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加强诚信建设,保持职业良知,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其次,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训内容不仅应当包括各类知识培训,而且还应当包括信息技术的运用等,培训的目的是提高会计人员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进行复杂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减少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虽然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从公允价值的国际应用来看,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是不可回避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价值计量主要属性的趋势。但由于进行公允价计量较为复杂,涉及许多经济环节,执行难度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普及过程只能是渐进性的,因此目前我们仍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由历史成本计量逐渐向公允价值计量过渡。

【参考文献】

[1] 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 FASB.SFASN0.157:FairValueMeasurements[S].2006.

[4] IASC:国际会计准则200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