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区服务心得

时间:2022-08-31 23:31:26

导语:在社区服务心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区服务心得

第1篇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CHSIS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管理、医疗管理、预防保健和综合管理四大功能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把医疗同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相结合把费用使用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把行政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从而使该系统能够为管理机构提供决策支持能够为科研机构获取包括卫生经济学等方面信息。

设计原则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实用、先进、稳定、开放、可扩展、安全和经济的设计原则。

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业务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进行适度的技术选择及设备选型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线路资源和设备资源实现资源复用避免重复建设。

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的原则:所选用的技术及设备应反映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在设计中采用成熟的技术体制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较长时期内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系统处于主流及先进地位。

标准化与开放性原则: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接口类型及协议系统应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厂商无关性确保不同品牌及型号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运行能力为用户业务开展提供灵活且较少约束的开放环境。

高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型以及厂商的技术服务和响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可靠和容错能力。

易于扩展和升级的原则。

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控性原则。

基本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①调档:能方便地应用IC卡或直接输入档案号、身份证号、姓名、电话号码等调出各类档案。②输入:根据菜单提示界面以档案原样展开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录入信息。方便地应用系统预设辅助录入系统、自动生成编码以及逻辑判断自动生成家系图等防止或减少录入错误。③查询:采用简单查询和复合查询模式能随时调出某人的档案或随时查询档案中的某个项目。④统计报表:对同一份档案中的内容及不同档案的相同项目进行汇总并计算相应的指标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统计、预防接种统计、孕妇基本情况统计、药品消耗、经费核算等报表。⑤数据分析:系统按条件对数据分析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描述性统计如性别、年龄、职业、疾病等生成统计图和统计表。二是推导性统计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⑥数据生成与评价:系统根据录入信息可自动生成高血压等级、BMI、腰臀围比值、预产期等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可按血糖、血压值生成时间动态趋势图。⑦筛选、排序:按条件系统对数据进行任意筛选、排序。⑧输出:以多种方式输出如屏幕、打印机、软盘等。⑨联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卫生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个人之间可经电话线连接通过Internet实现在线服务也可建局域网实现数据资料共享以及一些其他数据处理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区;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图书信息服务中心

一、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2011年暑假,笔者带着重点研究课题(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研究)的任务,深入到周边农村社区,就新农村居住小区(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构建思路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在各社区,通过与社区居民和村社干部的座谈、走访,对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农村社区)不断的建立,使失地农民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一家一户的散户居住方式,集中住进了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小区,小区内水、电、气三通,生活、交通方便,使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农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政策的好。但是,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却没有跟上这一新变化趋势,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社区居民对生活方式突如其来的转变,还无法适应。过去单户生活的各种不良的习惯也带入了社区,如在小区内豢养各种家禽、家畜、乱扔垃圾、高声喧哗、为一点小事就扯皮、吵架等,社区文明堪忧,居民文明素养差。

(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减少,以及大量采用机械化作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社区居民一年中有很多时间是空闲的,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希望进城务工,但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往往只能干一些脏活、累活,而工资收入也很低,使很多年轻人宁愿呆在家中玩耍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成天无聊难耐,就在社区内打麻将、斗地主等进行赌博,有时为输了钱而吵架甚至斗殴,影响很不好,不仅破坏家庭团结也破坏了社会安定。

(三)有志青年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年轻人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想干出点成绩来,有的从事了养鱼、养猪、特种养殖,有的承包土地搞制种、花卉、树木及果园生产等,还有的自己办各种加工厂(小作房),但由于缺乏知识和技能,社区内又没有提供这方面信息的科技书籍、报刊、专家讲解的光碟和聘请专家现场传授经验等这样的服务平台,没有一个正规的信息服务中心来为他们提供服务,他们大都是顺大流,仅凭自己的热情和老一辈的一点肤浅经验东拼西凑地盲目搞起来,遇到当年价格好还能赚一点钱,没有赶上好时候的不仅难于赚到钱,有时还会赔本甚至造成很大的损失。

(四)上了年纪的老人,文化知识落后,思想顽固,如今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养儿防老是他们的生活重心,不仅自己没有改变观念,而且还常常误导下一代,让女孩少读书或不读书、早早出去打工、嫁人等愚昧想法。同时不相信科学,而是相信迷信,生病后也不愿去医院看,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有的甚至丢掉了生命。

(五)农村社区信息闭塞,居民不能及时了解时势政策,缺乏主人翁意识,不能很好地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

总之,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到处都是崭新的农民新居,但从根本上忽略了农村社区居民最需要的文化传播设施,笔者深深地感到在农村社区建立图书信息服务中心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二、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应具备的功能分析

结合上述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功能:主要培育社区文化、培养居民文明素养、传播科学技术、信息、开展社会教育、技能培训、丰富闲暇居民生活、传递党的方针政策等。具体如下所述:

(一)培育社区文化,提升居民文明素养

作为适合于农村社区居民需求的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应成为传播文明的阵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喜闻乐见的工益活动,诸如邀请专家学者到社区举办居民文明修身优生优育的讲座、人人参与的知识竞赛、各种健身活动等,将如何成为社区讲文明树新风的新型社区居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传播到社区。同时作为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以自己文明的举止言行感染、影响读者的行为规范,引领社区居民文明修养的提升;要在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科学设计、规划出有影响的宣传海报,让社区居民走进图书室就能感受到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将文明修生的科普知识、社区居民的文明修身规范、知名的农民企业家及养殖能手等的先进事迹、主要成绩及社会上感人的文明事件进行深入宣传。真正使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这个平台成为培育社区文化、培养居民文明素养的主战场,促进全社区居民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社区发挥作用。

(二)传播科学技术、组织实用技能培训

经过调查分析,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要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实用技能的培训基地。一方面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应有大批适合于农村居民阅读的图书资料、报刊杂志,更重要的是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电视、网络等收集有关养殖、种植、维修和各种加工技术等多媒体视屏,做成光碟,随时供居民观看和借阅;让广大青年学习各种实用技能,让他们都有一技之长,走出社区,走向社会;第二,依托图书信息服务中心这个平台,由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或文化站牵头,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相互交流经念,邀请专家学者到社区举办各种实用技术讲座,现场指导和办公,不懂得地方当场请教,直到弄懂为此。同时也可以组织广大居民走出去,到好的地方参观学习、了解信息、丰富社区居民的闲暇生活等,总之要杜绝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让年轻人有一技之长,为把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奠定基础,消除愚昧,破除封建迷信,使先进科学文化占领主阵地。

(三)宣传社会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村社建设的主动性

经过调查分析,农村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参与村社建设的主动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消息闭塞,不了解时势政策,不懂党的“三农”政策,因而缺乏主人翁意识。因此要依托图书信息服务中心这个平台,提供大量的报刊杂志,和各种网络信息,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三农”政策,提升广大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广泛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动性。

三、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构建思路

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娱乐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近几年来学术界就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发展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较有见解的观点。为彰显创意,启迪思维,提供借鉴,笔者特择要作一综述。

(一)切实把握农村社区居民的需求

建立什么样的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地方政府部门的文化部门一定要深入基层,做扎实的调查研究。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弄清了当前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社区的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正如前面所述,当前农村社区存在的突出矛盾是:1、社区居民文明素质不高,过去分散居住的各种不良的习惯都带入了社区;2、社区居民文化娱乐生活基本缺失,造成诸如赌博等不良风气盛行;3、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普遍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无论去城市打工,还是在家从事养殖、种植等工作,苦于没有一定的技能,往往是半途而废,同时对外面的信息不了解,往往爱跟风,不做市场调查,如生猪价格高,就大量的养殖,结果到自己养的生猪出栏时,市场价由于大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4、农村的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不相信科学,容易相信一些封建迷信;5、社区居民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不了解,无法发挥广大居民参与村民委员会工作的积极性。

(二)图书信息服务中心构建的具体措施

1、发挥区域内图书馆的外延服务功能,带动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社区信息服务最先开始注重的是“信息与引荐服务”(简称I&R,即InformationandReferral),它是“将有某种需要或问题的个人与能够满足其需要或解决其问题的服务用信息联结起来的积极的过程”。在中国农村社区所在的区域一般都有功能和图书信息资料较为齐全的政府公益性图书馆。作为地方政府的文化部门,要切实发挥领导、指导功能,统筹发挥政府现有图书馆的功能,拓宽其外延服务能力。在各个农村社区建立适合于本社区居民需求的分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由政府公共图书馆实行统一管理。首先要在各社区建立文化站,由社区文化站提供人员、场所,由图书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尤其是电子图书和网络服务;同时图书馆提供相应的针对社区居民需求的实用的纸质图书资源,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利用图书流通车在各流通点定期换书或增加新的图书,这种模式简单快捷,可以加快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尽快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2、借助社会和个人捐助,推进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建设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农村社区的居民对外部信息、实用技术、文化知识的渴求是相当迫切的,但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建设遇到的较大困难一是资金问题,二是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多数地方还没有建立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即便是建立了文化站,也是一个空架子,严重造成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的缺失,引发了多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因此,一方面作为政府的文化部门要发挥引领作用,应通过各种渠道或措施,帮助农村社区建立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可以向社会、各行业企业发出倡议,通过“企村合作”,将大型企业单位与村社结对子,建立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或文化站;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当前农村社区文化生活的现状,引起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关注,接受个人资助建设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在广大农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爱心图书室”、“爱心信息服务中心”、“居民文化之家”、“书吧”等。

3、政府引领,建立“校村合作”、“校所合作”机制,充分彰显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功能

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图书阅览服务,各级政府还要统筹安排,利用这个平台,与各种类型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校村合作”、“村所合作”机制。

通过“校村合作”,农村社区与大学生结对子,接纳大学生自愿者,利用节假日时间到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传播文化知识,组织家庭艺术节、座谈会、诗歌朗诵会、文明修生知识竞赛、社区体育健身节、农民才艺比赛等活动,使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增添“文化味”,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丰富文化生活,将居民从赌博等不良风气中走出来。

通过“校村合作”、“校所合作”,邀请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名教授、专家与农村社区结对子,深入社区传播适合于农村社区居民需求的科技、文化知识。聘请养殖方面的专家、教授对社区居民培训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技术;聘请时事政治老师讲解国家的方针政策,让社区居民及时了解适时政策,使社区居民随时了解、关心国家大事,树立主人翁意识,树立社区居民的荣誉感,将有利地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建设的主动性。同时吸取外部信息,增加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聘请专家学者举办有关老年人健身、养身方面的讲座。总之,要坚持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图书馆实现其价值的总体现。

4、与义务咨询行业合作,扩展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功能

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要与一些义务咨询中心共同合作,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相关的社区信息服务项目[3]。要充分地利用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这个平台,邀请义务咨询公司定期为居民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加强社区与外部的沟通,将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构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开放的公共平台,将社区紧密融入社会。

5、利用个人财力或与他人合伙共建家庭或股份制图书室

运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个人或多人的资源优势,组建“农家书屋”或以股份合作形式建立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构建融租、借、售为一体的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营运新模式。由政府文化部门管理协调,出台有关个人或股份制建设农村社区图书信息服务中心的有关管理条例,规范家庭图书室的行为规范,保证家庭图书室这一新的文化传媒载体健康、有序发展,真正丰富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第3篇

关键词:老龄化 社区老年服务

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我国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10%,正式踏入了老 年型社会的门槛。从老龄化的特点来看,我国的老龄化速度 快而且是未富先老。另外,中国在迅速老龄化的同时伴随着 迅速高龄化。日趋加深的老龄化给中国的传统养老体系带 来了严峻的挑战。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使老年人在生 活服务、健康护理、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增加,社会的养 老负担加重。原有的老年照顾体系在规模和水平上显得很 不适应。与此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人们在生活中遇 到困难时,往往更依赖家庭成员来解决。但家庭规模逐渐小 型化和空巢独居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使老人们虽然能够在 经济上得到子女的资助,却很难在家庭成员中得到充分的 照顾。为满足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家庭养老 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是发展趋势。社区老年服务是拓展养 老服务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一、社区老年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适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 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需要。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开展社区 服务事业,主要针对社区中的各类弱势群体开展便民利民 服务。其中,为满足老年人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社区老年服务 是社区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年的发展历程使社区老 年服务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老年服务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发展迅速,

首先,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特殊需求,各地广泛开展了多 种形式的为老服务。在传统的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基础 上创新推出了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如由街道选派养护员 到老人家中提供生活、卫生、保健服务的居家养老:为空巢 独居老人配管家,提供全方面服务的暖巢行动以及朝至夕 归,提供日间护理照顾的社区托老所,等等。为全面提高老 年人生活质量而提供的专业咨询和情感援助,具体包括:文 化娱乐,由社区老年学校开设绘画、书法、保健等科目,老年 人可以在这里实现知识的更新与充实,丰富老年人的精神 生活;权益保护与法律咨询,由社区出面帮助老年人解决家 庭生活、经济、再就业等方面的纠纷,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 益;再就业服务,开发老年人的社会角色,拓展社会参与,如 吸收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或帮助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健康 老人发挥余热等。

其次,为了营造良好的社区活动空间,2001年6月“全 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正式启动(简称“星光计 划”),由国家民政部直接推动。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城市社区 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的建设,如托老所、老年 活动室等各种老年服务机构以及对社区进行方便老年人的 无障碍建设。截至2004年6月,“星光计划”圆满结束,全国 城乡共新建和改建社区“星光老年之家”32490个,投入134, 85亿元。全国5902个街道建成老年福利设施的有4534个, 占全部街道的72.86%。

社区老年服务日益丰富和完善,逐渐成为系统化的社 会服务体系。但是社区老年服务在我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 段,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政府几乎包揽 了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事务,承担了直接从事社区服务 的职能。政府在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背 负了极高的风险和成本,客观上抑制了社区居民和社会组 织的广泛参与。同时,社区老年服务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 行政色彩浓厚,其发展程度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在政府 重视地区投入大,社区老年服务发展得比较好,相反则比较 落后。其次,在服务内容和供给量上还存在缺口。相对于老 人们的实际需求而言,服务还有差距,突出体现在医疗保健 和康复护理上。再次,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1998 年全国110万个社区服务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0%, 专业管理人员仅为6%,实践中直接从事各种服务的人员主 要是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家庭主妇等。人员的素质 不高影响了服务质量。服务的功能也未能充分发挥。

二、实现社区老年服务的新发展

(一)理顺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 念和方法

首先,发展社区老年服务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但政府的 作用仅限于倡导、扶持和监督,即关注老年问题,倡导和发 起为老服务:提供足够的财政投入以及对服务质量进行检 查和监督。其次,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之下,社区要发挥主 体作用。一方面,群众参与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内在动力,要 形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局面。开展社区范围内的自助与 互助服务。不依赖政府,不等待外援,即使是经济落后的地 区也可以结合本社区的现有资源和居民需要,开展不同层 次的自我服务项目。另一方面,社区老年服务要引入社会工 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导 下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开展的助人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 工作的融合有利于社区服务朝着专业化、制度化的方向发 展。目前。国内部分城市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如上海市 民政局在社区服务机构中设置了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岗位, 浦东新区也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做法。在社区老年服务 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专 业服务,具体如倡导、中介、咨询等服务。倡导就是社会工作 者通过评估老年人的社会需求,针对目前为老服务存在的 缺陷,倡导和设计各种必需和急需的服务项目,指导和帮助 社区建立服务组织和服务机制。中介服务是建立信息平台, 实现养老服务与养老需求的有机整合。使老年人能够及时 详细地了解关于服务项目的各种信息,合理地选择自己希 望得到的帮助和服务。咨询服务涉及面比较广,如医疗咨询 就是要告知目前的医疗状况,协助老年人寻求治疗方案、住 院方案。健康咨询是协助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各种 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为老人提供直接服务。 另外还有法律咨询以及情感咨询,等等。

(二)充实医疗卫生服务

在各种老年问题中,老年健康问题最为重要。由于肌体 的衰老,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的比率上升,2000年城市老 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67.3%。199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老 年人在60岁以后的寿命中有60%-80%的时间是在带有各 种慢性病的状态下度过的。慢性病的难愈性造成老年人对 医疗资源的持续消耗和对医疗护理服务的依赖,但是老年 人的收入水平低限制了其获得充分足够的医疗服务。据统 计,城市中有15.7%的老年人要由自己负担医疗费用。许多 老人由于经济困难该住院而未住院或是病未愈就出院, 1998年这样的老人占到了60.09%。规模日渐庞大的老年人 医疗和康复需求不可能完全由医院来承担。积极开拓社区 老年服务的医疗保健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 可有以下形式:

1 以医助养。由社区服务机构出面与社区附近的医疗机 构签署协议,医院定期选派医生和护理人员到社区为老人 提供健康咨询、检查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为老年人建立 健康档案,预防慢性病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

2 开设家庭病床。由卫生部门和政府部门合作培训合格 的家庭护理员,照顾因病卧床不起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以及为病危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3 开展社区护理互助。许多医护工作不一定要通过住院 或由医院的医护人员来执行。一些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完全 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人力资源优势,由社区培训的护理员 来承担。如由社区选派家庭护理员或由具有医护专业知识 的年轻老人来照顾老人等。

第4篇

【关键词】社区 产后访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79-01 产后访视是指卫生服务机构接到产卡后得知产妇和新生儿出院后7天内需到产妇家中进行产褥期的保健服务,社区医生在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取得其信任,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和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一 产后访视的注意事项

1.1访视对象和时间:本社区内的母亲和新生儿。产褥期到产妇家访视3次,第1次于出院后3天内,第2次于产后第14天,第3次于产后第28天。

1.2产后访视程序:核对产妇姓名、电话和详细家庭地址,并告知将要对其进行产后访视。

二 产妇康复指导

2.1 环境及个人卫生:产妇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并维持室温在22~24 ℃为宜[1]。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经常通风换气,坚持每天梳头,用软牙刷温水刷牙,保持口腔清洁,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经常更换会阴垫,便后用温水冲洗,每天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轻柔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每次哺乳前应清洁双手及。

2.2 饮食:为促进乳汁分泌,要有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多喝鸡汤、鱼汤等,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烈性酒、咖啡及禁忌药物,少量甜米酒可促进乳汁分泌[2]。

2.3 心理保健: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3]。因此指导产妇注重休息和营养,尽快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家人随时关心和理解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变化,防止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发生。

2.4 产后活动与锻炼:产后早运动能加快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产后15天可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产后1个月可恢复正常活动。

2.5 计划生育:产后6周内禁止,6周后采取避孕措施。

三 新生儿健康指导

3.1 新生儿日常护理:指导产妇每天给新生儿测体温2次,沐浴1次,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次沐浴后,用碘伏消毒脐带。发现臀红,用鞣酸软膏涂擦患处,及时更换尿布。若双眼出现分泌物可用生理盐水棉签从内向外清洁。沐浴后,教会产妇给新生儿进行抚触。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2 新生儿大小便的观察:如大便呈黄绿色、稀薄状,次数多、溏薄或水样,或带黏液,脓性,粪便腥臭,发生以上情况需立即去医院。

3.3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和最适宜的天然食品,既经济、卫生、方便、温度适宜,又宜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抗体,能预防婴儿感染;婴儿吸吮可刺激宫缩,有宜于产妇子宫复旧,母婴皮肤接触可促进母子感情。指导产妇按需哺乳。

四 体会

4.1 产后访视工作深入社区,拓宽妇幼卫生服务领域,加强妇女产褥期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4.2 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作为妇幼保健人员只有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学习,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3.

第5篇

当初接到老师通知,安排我负责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社区服务,我相当担心从未有过此类活动经验的自己能否组织好此次活动。后来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具体安排活动的内容,

我的主要任务只是组织同学参加活动。这样我就放心多了,认为这样就会很简单了,不过,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具体操作起来我才发现这远没有我所想象中那样简单。由于召集同学们参加的阶段正是期末迎考的时候,考试和抽时间组压力织的双重使工作进展很不顺利,很多同学也不太愿意在这个时候分心,所以很难找到愿意参加的同学。最终历尽辛苦才抓住一次开会的机会召集到足够的同学。不仅如此,在和主管具体活动的方老师联系工作安排时,我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

。比如,由于没有参加过社区服务的活动,不清楚是活动的具体流程,同学问起来我也说不清楚。具体的时间安排、往返社区是否有车接送等细节问题大家都不清楚,都还需要我一项一项地去了解,清楚以后才能给同学们解释,才能让同学们真正了解这次活动,让他们愿意参加此次活动并报名。也许,用方老师的一句话可以准确地概括我当时的感受“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许是我参加此次活动所得到的第一个深刻感受。

当然,参加社区服务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学会并练习了测量血压的方法,而且还提前接触并亲身体会了社区医疗和全科医疗,还让我们对下学期即将学习的问诊的一些相关知识获得了一定的了解。有了这些体会,可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快人一步,可以更真实的感受并充分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我们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实际上和问诊是有所重叠的,这使得我们可以

感受到问诊的一些有效的沟通方法,也可以发现一些不可行的方法,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来说是可以起到相当重要作用的。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涉及到询问居民的个人史、过去史、家

族史等方面,这些都和诊断学的内容是一致的,而且要求也是相同的,所以我们有了提前学习、提前实践的机会。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大家都很尽力,以期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说到沟通,我还对医患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上一学期,在临床医学导论论文中我写了关于医患关系的一些感想,其中有一点就说到,要改善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医生应该加强自我修养,注意培养良好的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在经历了这两周的社区服务以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而且还体会到要做好这点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老师们就反复的强调了这方面问题,我们下社区是直接和居民接触,在他们看来,我们就是华西医院,我们的形象就是华西医院的形象,我们必须要注意与社区居

民沟通的方法,一定要礼貌待人,切不可与他们发生矛盾。从此便可以看出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在真正到了社区,真正的与社区居民打起交道来以后,我才发现良好沟通真正不是嘴巴上说的那样简单。到我们这里来建档的居民是什么样的都有,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文化素质高的到完全不识字的。对老年人,尤其是文化层次不太高的老年人,可以突出我们为他们建档是免费的;对文化素质高的人则可以突出我们为他们建档能给他们的健康、生活带来的好

处、便利;我们还可以从关心他们身体状况开始……沟通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并不是说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居民,他们就一定会理解我们这种做法。有时,他们会不停地重复与我们建档没有多大关系的问题,这往往会使我们觉得不耐烦。甚至,他们还有可能不支持我们的工作,这也会使我们心情不愉快,但是,我们是绝对不能与他们过不去的,还是要耐下心来的与他们深入沟通。不过,试想一下,倘若我们现在不是学生,而是长期经历着这些工作的门诊医生,门外还有好多病人在等候,自己的工作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你还有多大的耐心等他“唠叨”,要是控制不好,说不定就提高嗓门和对方闹起来了,这样又何来良好的沟通,怎么会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所以说,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只要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医患关系。但是,无论是从医生的角度还是患者的角度来说,这都不是说说这样简单,这是一件长期的,互动的工作,它需要医生和患者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这也是我在此次社区服务中所得到的一点体会。

第6篇

19世纪60年代专科化的医院兴起之前,社区在卫生服务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患者在家里接受治疗是最常见的就医方式。后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生的药箱已容纳不下各式的治疗设备,医院才成为医学的象征。

医院在卫生服务中的统治地位与在治疗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随着人类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退行性疾病逐渐增加,同时,人们对健康也有了新的认识,健康不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美国的恩格尔教授(B. Engle)提出了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基于这种新的理念,医院作为卫生服务的“霸主”地位遭到了怀疑,其局限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医院只为患病的人服务,通常只治疗急性疾病,并且各种检查的价格昂贵,目标是治疗而非预防。可以说,“医院是预防目标失败的具体象征。” 20世纪中叶之后,社区性的卫生服务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专科医疗服务的服务模式重新兴起。

社区卫生服务的四大特点

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Ian McWhinney 曾说,“以病人为中心的方法之基本点,是医生要进入病人的世界,并用病人的眼光看待其疾患。而传统的医生为中心的方法是医生试图把病人的疾患拿到医生们自己的世界中来,并以他们自己的病理学参照框架去解释病人的疾患。” 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将患者看作有个性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载体;治疗不仅是寻找有病的器官,更主要的是维护患者的整体健康。因此,医生在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发病与患病经历,思想与态度,尤其是对疾病的担心与恐惧感、疾病对机体与身心功能的影响、对治疗方案的期望等。换言之,医生与患者是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治疗与被治疗关系。

为人们提供持续性而非即时性的服务。新的医疗模式的服务对象既包括患者,也包括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的是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服务。人生的各个阶段――孕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儿少期、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直至濒死期出现的一些病患都可覆盖在社区医疗的服务中;同时,患者在患病-治疗-康复的各个阶段,社区医疗都负有一、二、三级预防的不间断的责任,因此医患双方是一种相对固定的长期关系,这与专科医疗的即时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以家庭、社区而不是医院为基础的照顾。由于人们的大多数常见病和慢性病并不需要住院治疗,因此,家庭和社区便是最好的服务场所,它既方便,花费又少,能较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人们相信,“使人能够从疾病中康复的唯一场所是社会生活的自然环境,即家庭。”在家里,疾病处于“自然状态”,家人的帮助和安慰是最好的药物。社区也是患者所属和所熟悉的地方。

是卫生保健体系的门户和基础,为病人提供方便、及时、价格低廉的可及。社区卫生为病人提供的是第一线的医疗照顾,是公众为自己的健康问题寻求帮助时最先接触、最经常利用的基层卫生服务。对病人而言,它的服务在地理上是接近的、使用上是方便的、价格上是适宜的、关系上是亲近的,有着专科治疗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

社区参与的两种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工作报告中把社区参与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作为手段的参与,另外一种是作为目的的参与。

第7篇

——以嘉兴市南湖区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周星栋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海淀100084)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质量也逐步优化,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增高,老年人口持续攀升,老龄化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社会的养老压力也随之增加,为解决养老难题,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社区养老;养老服务;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25

我国传统的家庭子女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社会的经济并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而老龄化这个现实问题又不断逼近,面对这样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如果实行社会养老,把所有的担子都交给社会,那么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显然,子女供养老人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解决当前严重的社会养老问题了,社会也无法承担所有老年人的养老压力。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社区也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承担起这重要的职责。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社会养老和子女养老的不足,有效地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更好的解决老年人口数量剧增引起的养老难的问题。

1南湖区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概况

运南社区地处嘉兴市西南面,目前60岁以上老人有700多位,是一个老龄化社区,运南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亦处于全区比较先进的水平,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南湖区最大的“养老院”,是唯一一家获得过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的单位。近几年来,为了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三大体系”(完善“三项机制”、构建“三大平台”、推行“三化服务”),南湖区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把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的有声有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夯实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完善“三项机制”。一是运南社区将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作为社区的工作重心,不断完善“全力推进”的领导机制。运南社区居委会常召开相关会议,总了过去的成果,规划下一步的新途径。二是为了完善具有全局性的统筹机制,近几年来运南社区结合《嘉兴市南湖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根据当地实情相继提出了很多相关政策,引导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让社区居民们看到政府的重视程度,使社区养老服务在居民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三是嘉兴市政府非常重视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并为其提供了资金补助,构建激励机制。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更好的养老服务环境。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之下,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有了比较充足的运作资金。为了老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添加新设备、新设施,以供社区中老人们使用。

(2)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构建“三大平台”。首先,运南社区构建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各级机构,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服务中心管理公司,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照料中心由运南社区、嘉兴学院退休教师、社区居民共同组成管委会,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为社区中老人提供服务;管理公司则主要负责管理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培训。其次,为了使老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运南社区坚持服务平台的“便捷化”。最后,运南社区也搭建了新型虚拟信息平台,开通了一键通应急呼叫设备和老年人网络求助平台与求助热线,通过虚拟的平台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更及时的服务和救助。

(3)创新社区养老服务运作,推行“三化服务”。首先,运南社区为了使社区养老服务更“专业化”,引进专业工作人员进社区。运南社区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交由专业的管理公司负责,公司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到中心工作,同时还中心所有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将社区现有的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其次,运南社区还为老年人提供“立体化”的服务。结合服务中心中老年人的需要开展了各种丰富的活动,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有书画室、象棋室、舞蹈室、乒乓球室,并且每周不同的时间还有不同的活动。最后,运南社区还提供“人性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社区组建了志愿者协会,在“学雷锋日”等特定日子看望空巢老人、困难老人,帮老人们打扫卫生。

2对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分析

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三大体系”实施顺利,取得了突出成果,得益于当地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创新探究。

(1)注重宣传和培训工作,打好思想和业务基础。“三大体系”实施过程中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必要性、急迫性。因而在运南社区里有更多的人愿意担当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此外,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几年来,当地政府前前后后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文件,引导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让社区居民们看到政府的重视程度,使社区养老服务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注重对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创新。在“三大体系”的基础上,运南社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四项贴心服务:重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重视老年人的保健服务、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温暖服务和重视老年人精神方面的服务。

(3)注重改进社区养老服务的管理方式,首先,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由运南社区、嘉兴学院退休教师、社区居民共同组成管委会,通过社区牵头、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提供理论基础、社区居民开展服务和进行监督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对照料中心进行日常管理。同时,为了更好地落实“三大体系”,运南社区引进专业团队入驻服务中心,为中心输送专业的服务人员,帮助中心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他们的工作,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4)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力量帮助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包括医院、银行等机构。例如,运南社区根据老年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聘请专家进行各类养生保健的讲座;运用光大银行嘉兴支行赞助的共建资金,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3结论

通过对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三大体系”的分析,可以发现运南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成绩斐然,这离不开政府在相关方面创新探究的研究成果。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是在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开展的。运南社区坚持依照南湖区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各个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本社区养老服务的进一步规划,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二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离不开社区中居民的支持与参与。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现状下,若是将社区养老的工作全部交予政府,无疑会导致政府财政压力的加大,也会影响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所以运南社区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下,号召社区各个层次的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投入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压力。三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源于实践。嘉兴市南湖区多个社区共同探索社区养老途径,并紧密联系,进行全面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例如南湖区的街道网站上可以看到各个社区的养老最新动态,从而共同发展,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但各个社区又根据实际保持各自特色。

通过上述分析,以小见大,可以得出发展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在坚持先前的传统养老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也就是说需要在传统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陈出新。

(2)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与促进作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也通过法律使人们更加明确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其得到更好的推广,快速稳定地发展。

(3)加强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的力度。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的前提是需要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人员。

(4)促进老年人自助与互助能力,提升老年人信心。在社区养老服务中还应该多推行一些自助以及互助服务。其实许多老年人还有不少的精力,不仅弘扬了居民之间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还大大的提升了老年人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谭英花.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1)

2刘菲.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8)

3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8(1)

4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第8篇

关键词:信用社;助农取款;建设;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越来越注重城乡发展。减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是推进经济改革的里程碑,而在这个过程中推进农村跨越式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建设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是从农村交通不便、道路不通畅、金融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出发而建设的,这一举措方便了村民的生活、缩小了城乡金融差距、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为农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缓慢、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再加上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农村的金融网点少而且农村提供的金融服务不周到,这些都给农村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例如: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多项惠农政策,对农民的补助金不断增多,每年农民会收到各项来自于国家财政的补贴,从常理上讲,国家推向惠农政策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农民可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由于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金融网点少且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不全面,导致农民若要领取国家的财政补贴,就必须乘车前往遥远的市里、或者镇里去办理相关的手续,长时间的旅途跋涉以及繁杂的办理手续、高昂的交通费用都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使得国家的惠农政策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可以为农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农民可以就近选择信用社办理取款业务,既省去了长途跋涉造成的时间、交通费用的浪费,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真正地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实到每一位农民,让农民感受到来自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资金支持以及为了农民更好的生活做出的努力。另外,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长期以来城市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城市以工业、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农村以农业作为支柱产业,产业结构的差异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农村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农村,城市拥有更多的优质资源,以及更齐全的配套设施。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给农村建设了更多的金融网点,完善了农村的配套设施,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为农村传播基础的金融知识

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银行业也在不断推行改革,带来了金融服务业的大发展。金融已经渐渐走入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金融的影响。当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出了多样化的金融理财产品。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以及知识水平较低,农村居民对金融产业关注度不足,他们有些不了解金融产品可以为他们带来资金收益,还有一些村民了解金融产品带来的收益性,但却不了解金融产品具有风险性。收益与风险并存时金融产品的特征,那些不了解金融产品存在高风险性的村民往往为了获得较高的资金收益而盲目地将自己的所有储蓄都投资金融产品,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建设有利于向村民传播金融知识,让村民了解金融的收益性和风险性,从而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观。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指导着村民更好地生活。普及传播金融知识,可以提高村民的防范意识。当下,许多骗子向不懂金融知识的村民推销金融产品,许多村民被骗去了全部家当。因此,通过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向村民广泛传播金融知识可以提高村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我财产保护,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促进国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有利于推进邮储银行的发展

邮储银行在国家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也应立足于改革以适应国家发展的大环境,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繁荣,国民热衷于投资股市以及其他收益性高的金融产品。这个群体中城市居民所占比重较大,农村居民仅占据了一小部分,因而农民是邮储银行的庞大市场。邮储银行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创新,研究市场的大环境发现新的潜在客户,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唤起村民的储蓄意识将会促进邮储银行的新一轮较快发展而且发展的势头将会很大。另外,由于历史上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导致农民不愿意将自己的钱拿出去储蓄,他们认为自己才可以将钱财保管好,这种思想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可以让村民全面地认识储蓄:储蓄既可以保证村民财产的安全性也可以给村民带来一定的资产收益。村民在了解了邮政储蓄后,就会将自己的钱存入邮政银行,为邮政银行带来了更多的客户。

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建设就要从软件和硬件设备入手,双管齐下,建设效果才会更显著。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增加更多的信用社柜台,让村民不用长时间的等待办理相关业务。柜台服务人员要加强培训,强化自身专业技能,为村民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提高村民对柜台服务人员的满意度。柜台服务人员要谦恭有礼,为村民耐心讲解国家的惠农政策,让村民深入了解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重视。信用社网点内也要配备更齐全的设施,如:水杯、座椅、报纸等,以方便村民在等待办理业务时不会身心疲惫或者不耐烦。另外,在硬件设施方面信用社要引入高智能化的pos机、刷卡机,以防设备障碍对村民造成的不便。最后,国家的相关部门要出台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信用社的服务,制定信用社的服务标准,保证农村信用社的健康有序发展。

4、加强取款环境监测,防范取款风险

当前银行抢劫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公民内心惶惶。因此,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建设时要加强取款环境监测,防范取款风险。实现取款的安全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取款密码输入设备,我们在取款前都会输入自己设定的密码才可将钱取出来。村民由于取款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因而在设置密码时偏向于简单。这就为大量的抢劫者提供了机会。信用社从业人员要告知村民在设置密码时注重密码设置的复杂性以防出现密码泄露,存款被盗等现象。第二,信用社也可以与村民签订财产保护协议,也可以让村民购买财产保护险,以防财产出现意外可以获得赔偿。第二:重视对客户的培训,培训过程中普及财产安全知识,让村民从思想上树立财产保护意识。第三:提高服务者假币假币的鉴别力,时下许多假币在金融市场上流通,假币的流入会使村民的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因此,提高信用社从业者对假钞的鉴别能力对于保障客户的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信用社也可以引进识别假钞的仪器,利用高端的科学技术对人民币进行识别,保障财产安全。第四:加强对信用社取款网点的监控,监视着从业人员与客户的业务办理流程以及信用社周边的环境,如果出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监控可以找到相关证据,给村民的财产提供保障,让村民对信用社充满信任。

总之,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建设为农村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有利于向农村传播金融知识,提高村民的素养,有利于推进邮储银行的发展。在开展信用社助农取款服务建设时信用社要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强取款环境监测,防范取款风险,保障村民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勇成.推广助农取款服务 助力普惠金融 [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7(1):52-53.

第9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金融支农;农业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3-0048-03

一、农村信用社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置身于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新形势下,面对近年来金融改革中农行等各商业银行农村网点逐步退出市场,阿盟3个农村信用联社、14个法人基层农村信用社担起了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提供金融支持的重担,使其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一)贷款规模的稳定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新牧区的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10月末,阿盟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牧业贷款98483万元,重点投向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牧业设施等。调查分析表明,农牧业贷款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贡献度逐年提高,农牧业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日益增强。在农牧业贷款的支持下,阿盟农牧业总产值1999年为5.23亿元,到2004年已提高到6.68亿元,今年可望达到8亿元。

(二)贷款投向的政策引导,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乡镇企业的培育崛起。有鉴于阿拉善沙生植物肉苁蓉、锁阳等得天独厚、品质优良,额济纳旗棉花色泽好、产量高,白绒山羊、骆驼产绒量高且堪称软黄金,近年来,阿盟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有效利用好支农再贷款这项国家扶持“三农”发展的重大决策,加大了对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牧业等的信贷投入。如2000年,配合政府转移发展战略,在阿盟最大的引黄种植基地孪井滩试点,投入支农再贷款80多万元建立了舍饲养殖示范基地、特色沙生植物种植示范园等一批示范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2004年末全盟累计发放农牧业贷款2.52亿元,支持农牧区养殖业、特色种植业、沙生产业、菜篮子工程、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牧区畜牧业,形成了舍饲饲养量35万头(只)、年产500万公斤绿色有机蔬菜的高效日光温棚1680座、围封接种肉苁蓉92.8万亩以及特色种植面积近6万亩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培育兴起了赛亨乳制品加工业、绿洲现代农业开发公司、珠拉金矿采矿业等一批乡镇企业。特别是在巴彦浩特、孪井滩、巴润别立等地建成近600座温棚,温棚蔬菜生产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去年以来,阿左旗农村信用社对当地的农牧业龙头企业阿拉善海洋工贸公司的奶牛基地提供了200万元的信贷资金,从新西兰购进100头优质奶牛,极大地增强了该公司在阿盟奶牛市场的竞争力。

(三)农牧业贷款资金的持续注入,切实有效地增加了农牧民抗灾保畜、增产增收的能力。对于阿盟这样一个境内多沙漠,降水量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三农”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农牧民的生存环境较恶劣。然而,农牧业贷款的持续投入,犹如久旱的甘霖,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今年5月中旬,额济纳旗再次遭受了近十年罕见的一次特大沙尘暴强烈袭击,棉花哈密瓜等农作物秧苗遭毁,牲畜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0多万元,在农牧民急需资金抗灾恢复生产之际,农村信用社投入支农再贷款235.81万元,使120多户重灾农牧民重获抗灾保畜、发展生产的能力。从1999年到2004年,在金融业支农资金的支持帮助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3.2%――16%速度增长,2004年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414元,比上年增长15.22%,今年可望再有提高。

(四)农牧业贷款的投入,激活了农牧区金融市场,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农牧业贷款的投入,不仅有效地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市场后,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乏力,而且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在促进“三农”发展的同时,帮助农村信用社摆脱了困境,实现了良性循环。2004年末,阿盟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67301万元,其中:农牧业贷款30719万元,再贷款占农牧业贷款总量的54.05%,再贷款的投入,缓解了农牧业资金的供需矛盾,为农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自1999年以来,阿盟辖区农村信用社贷款以每年12.3%的速度增长,农户贷款比重也逐年攀升,成为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的重点。1999年由于支农再贷款还不为信用社重视,使用的数量少、金额小,辖内有21个社亏损,亏损额达638万元,而从2002年至今,全辖100%的农村信用社使用了支农再贷款,亏损社减少到1个,亏损额减少到81万元,在促进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实现了“双赢”。

二、农村信用社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中应重视和研究资金需求新特点

阿拉善盟有农业人口5.8万人,占全盟总人口的26%;春耕备耕农作物面积25000多公顷,草原和可利用草原分别为1753.49万公顷和978万公顷,牲畜总头数188.51万头(只)。农牧业生产总值虽然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36%,但是,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三农”问题及其发展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在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新农村新牧区,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农牧民对资金需求的不同性,需要金融支持的同时要积极寻求新的工作着力点。

农牧区资金需求呈现出多样性新特点:一是小额贷款仍是主流,但农牧民专业大户需求增多。近年来,随着阿盟经济发展转移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盟地处生存环境恶劣的偏远苏木镇农牧民,基本搬迁到了以挛井滩、腰坝滩、陈家井、居延海沿河流域等农牧业发展基础。因为阿盟干旱少雨的气候和农牧民种养殖的自身需求,小额贷款仍是农牧民抗旱春播、抗灾保畜的资金来源。如阿左旗农村信用社自2001年以来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累放额为6000万元,2004年以来的农户联保贷款累放额为500万元等。但随着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农牧民专业大户资金需求量增大。如额济纳旗藏查干牧民根登为给1000多只羊扩大饲草料基地,并扩大莹石矿规模和产量,一次申请贷款就达40万元以上。再如阿左旗巴伦别立镇农牧民王刚响应政府退牧还草的号召,从养羊大户转为舍饲养羊专业户,为建立饲料、引进优良羊种,每年贷款需求都在30万元以上。而像他们这样农牧业专业大户正逐年增加。

二是特色农牧业、沙生业、高科技含量农牧业资金需求空间增大。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突出荒漠化草原特色,打造绿色品牌,进一步扩大绿洲肉羊、绿色蔬菜和特色沙产等主导产业,这不仅是阿盟农牧业结构调整之路,而且是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急需要金融支持的无限空间。如阿左旗农村信用社2003年以来,累计投放6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建设了巴镇西关村高效日光高科技温棚60座,巴音霍多嘎查300座高科技日光温棚,扎海无素图嘎查50座温棚等。又注入200万元信贷资金,为海洋工贸公司奶牛基地从新西兰购进优质的奶牛100头。

三是涉农第三产业对中长期贷款需求量加大。由于近年来农牧区规模化种植养殖业的兴起和涉农苏木镇企业的发展,以生态农牧业、农产品种植业加工业、驼羊绒收购加工、驯鹿奶牛特色养殖以及小煤窑开采、大漠奇石开采等为主营业务的个人投资者、民营企业家以上千户计,这些企业和投资者在投资时迫切需要更多的资金,期限大多在两年以上。如阿左旗农村信用社2003年至2005年累计投放支持涉农企业发展资金12亿元,使这些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实现利润3.8亿元,上缴税金1.78亿元,这些信贷资金的期限大部分为中长期贷款。

四是特色农牧业经济发展强烈需求信贷资金的注入。在发展,做大农家游牧家游、南北寺观光游、巴丹吉林沙漠探险、东风航天基地国防基地旅游和额济纳旗金秋胡杨节等大沙漠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上,阿拉善注入了大量的金融信贷资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然而,随着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额济纳胡杨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传统的新兴的特色农牧业经济将强烈需求信贷资金的注入。

三、农村信用社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中应调整金融信贷工作着力点

对于阿盟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十一五”将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同样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根据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中出现的金融资金需求新特点,及时调整金融工作着力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经营观念,确立支农方向,积极服务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农村网点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注重打造农户小额信贷绿色通道,因而在经营理念上仍停留在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上,在支农方向上仍停留在小额农贷上。因此,要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有所作为,就首先要作到从传统到现代的“三个转变”:即从支持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从支持传统农牧民向支持现代化农牧民转变,从支持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区转变。一句话,从小额信贷的到位到大额信贷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