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最美家庭汇报材料

时间:2023-01-23 23:28:18

导语:在最美家庭汇报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最美家庭汇报材料

第1篇

一、“互联网+”拓宽阅读内容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从网民年龄结构来看,10岁以下的儿童群体占比有所增长,而且还在继续向这个年龄群体渗透。可以说,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已具备新媒体阅读的终端,“互联网+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

学校通过建立未来图书室,使用交互式电子阅读机,改变了传统阅读模式对阅读材料的限制,让更丰富的阅读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APP推荐阅读内容,推送电子书籍,让教师推荐落地生根;自主借阅系统将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相融合,彻底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式。

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阅读考级”中的第一种课型――“淘精读美”,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推荐书目。就二年级学生来说,在他们开始独立阅读时,父母依然要给他们讲故事。这时,所讲的故事已从一年级画面多彩、故事简单的绘本转换成情节跌宕起伏、线索众多、篇幅较长的书本。与此同时,给孩子提供图画书以及和他们现实或精神生活贴近、篇幅较短的文字书,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对此,学校二年级组将《西游记(彩图注音版)》推荐为必读书目,以《西顿动物记》“小牛顿系列”为主要选读书目进行阅读考级。给学生推荐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后,如何监督与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呢?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超星移动图书馆等APP将电子书推送到家长端,或分享到QQ群,使家长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书籍信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搭配阅读。由于信息的共享通道顺畅,这种多元互动的阅读方式便开启了学生的大阅读时代。

二、“互联网+”丰富阅读体验

“互联网+”为阅读提供了更丰富的体验。传统阅读体验是面对纸质书本的静态阅读模式,尽管之后部分书籍加入了声音元素,但是其本质还是单一的;电子阅读产品将静态阅读转向动态阅读,为提高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开启了新的模式。与此同时,“互联网+阅读”很便捷,学生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如利用上学途中、午睡前的时间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的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阅读者还可以选择个性化阅读。

在自主阅读系统中,动画、声音预报阅读内容的融合,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困惑,能让阅读内容以更多的形式展现出来。多种形态的信息相互融合的阅读体验使学生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手能触摸到的、身体能感应到的形态都可以融入到多维度的传达方式里,充分抓住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图文阅读、音频阅读、视频阅读、多媒体互动也改变了传统阅读中的单线形态,促进了阅读感悟的多样性。

笔者所在学校的“乐品思美”课型重在交流汇报,以交互式阅读通道的建立,让交流汇报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班级的固定空间。学生、家长可以随时利用终端将阅读感悟和成果进行分享。通过互联网,让交流汇报方式多样化,同时解决了传统交流汇报方式中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可使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三、“互联网+”优化阅读评价

“互联网+”为阅读提供了及时且多元化的评价。大阅读时代的课堂,往往存在时间难以保证、成果不便检测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不是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而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一起努力,才能克服的y题。互联网应用于阅读评价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阅读评价,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评价依据的丰富。“互联网+”能在很大程度上记录阅读者的体验过程,全方位采集阅读者信息,从而克服传统评价难以收集评价依据和评价信息单一、片段化的问题。二是评价更加及时。“互联网+”能完成即时评价,随时评价、随时查询、随时调整,通过数据对比、图表呈现,让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直观。三是评价应用更加便捷。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点评;家长也可以了解孩子完成的阅读情况和教师反馈的情况。阅读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双向互动。在“互联网+阅读评价”中,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这样多元交互式的评价方式,能让评价更加方便、更加深入。

第2篇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成功的动力。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逐步实现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的过渡和转化,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

成功效应 情景环境 诗歌魅力 课外活动 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成功的动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使大脑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能够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而且能够使学生心理活动集中于学习的对象上,使他们理解迅速,记忆更加牢固。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就像一张张白纸,可以在上面描绘出最美的图画;同时,他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愿意学也乐于学。但随着知识的日渐增多,语法的日趋复杂,词汇量的日益增多,许多知识又需要背诵,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导致众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逐渐减退,厌学心理逐渐增强,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其负面影响都愈来愈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为严重。

怎样克服弊端,促进英语学习呢?我的体会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逐步实现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的过渡和转化,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一、发挥“成功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初一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之一,就是自我意识强,爱表现自己。如果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就会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并以第一次成功为动力,向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稳定持久的兴趣。因此,我建立了以口语训练为主的值日汇报制度。初始阶段以简单的内容为话题,如出勤、天气等,以后逐步过渡到介绍自己、朋友、班级、家庭、学校等。教师每次给予点评时,要多以鼓励语句为主。学生轮流值日,使每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

二、创设情景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大纲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为此,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受诸多因素限制的前提下,采用直观实物、挂图、简笔画、电教媒体等创设情景,让学生们看着实物或画面积极思维。随着知识的日益丰富,渐渐过渡到根据课文材料设置真实或半真实的场景,将素材编剧成具有一定意义的小品,学生们在营造出的接近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语境中,以表演形式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理解、巩固、运用。

如(七年级·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中,我让同学们合上书,然后让两人一组分别模仿图中的售货员和顾客进行简单的交易,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但学习情绪高,而且对知识掌握也牢固持久;并且使他们懂得了日常生活中如何用英语进行购物。

三、利用诗歌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分析学生厌学英语的原因,发现强行记忆的知识太多,感到枯燥乏味是主要症结之一。教师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后续学习。我采用的措施是:寓枯燥知识的掌握于趣味的歌谣之中,根据学生对诗歌情有独钟的特点,充分利用诗歌的魅力,把需要记忆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编制成有节奏、有韵律、朗朗上口、短小易记的歌谣来加以吟诵。

如: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am, is, are 的用法:我用am,你用are,is用于他她它,单数用is,复数都用are…;基数词改为序数词:八减t(eight—eighth),九去e(nine—ninth),见y就改为ie(twenty—twentieth),ve改为f(five—fifth),全部都加th, 一(first)、二(second)、三(third)需特殊记;可数名词单数变复数有一条规则:以f或fe结尾的名词,把f或fe去掉再加ves:贼(thief—thieves)的妻子(wife—wives),拿着一把刀子(knife—knives),躲在有叶子(leaf—leaves)的架子(shelf—shelves)后面,吓跑了狼(wolf—wolves),捡了一条命(life—lives) (这几个单词是固定如此变化,其余的可直接加s,有时也可变f/fe为v加es);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固定加es的单词有:黑人(Negro—Negroes)是英雄(hero—heroes),他们靠土豆(potato—potatoes)和番茄(tomato—tomatoes)生活 (这几个单词是固定变化,其余单词有的直接加s,有的有两种变化)……并引导注入到日常游戏活动,让学生们在课余的说唱娱乐中,掌握知识,完成记忆。

四、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第3篇

【关键词】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写作

目前,学生往往苦于作文没有题材而惧怕作文,而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以它的综合性、主题式,实践性等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题材。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在学科中,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捕捉主题,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积累他们的写作题材。

一、学生作文的现状

在学生作文中,选材的单一化、模式化现象相当普遍。而且孩子们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无法从单调乏味、似乎每天一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见识面的狭窄决定了学生作文内容的单调,空洞、乏味。

同时现在的孩子,他们所观察到的是自己的狭小的世界,每天见到的是同样的人,做的是同样的事,说的是同样的话。一到作文课,学生就觉得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无内容可写,因此作文也往往拘泥于课堂,拘泥于家庭,千人一面,千景一色,千物一形,千部一腔。有的学生甚至记诵“好词、好句、好段”一类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文章缺乏创新,读起来索然无味,自然就很难吸引别人眼球。

二、主题构建的途径

儿童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作为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必须丰富多彩。因此主题建构上就要有“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的包容气度,力求将儿童世界中最真、最善、最美、充满文化意蕴的生活吸纳进来,使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开阔丰盈,让儿童在一个充满童年感召力的文化场域中体验到写作活动的鲜活动感,感受到写作行动的亲切自然。

(一)在语文课中生发主题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课程专家吴刚平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中强调:“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目前也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既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就要发挥教材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抓住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把有限的课堂学习空间引向无限的、充满个性的课外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二)在其它学科中挖掘主题

数学、科学、体育、艺术等学科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各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观察、思维、评价的能力。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各科知识综合运用和表达能力提高的统一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习作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融,是习作成为学生建构各科知识的一种有力手段,进而产生强烈的习作动机,跨越语文学科,更充分地锻炼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的能力。

(三)在生活实践中提取主题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人在生活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多姿生活的重要组成。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校园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策划、参与、积极体验并享受习作的乐趣很重要。学生积极参加了活动,才会做到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见闻,得到了锻炼,才会有真切的感受,产生倾吐的欲望。基于此,教师再恰当地引导、唤起回忆,组织交流,既沟通情感,又提高表达能力。

三、主题实施的环节

(一)制定方案 扶放结合

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就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方案。综合性学习活动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伙伴的合作,当然也少了不制定学习方案。方案大致包括:活动主题、团队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内容。活动之前组织策划,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之中有商议,不断完善修正计划。活动之后有总结交流,相互借鉴与提高。这样既培养了自主意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实施能力等。

(二)实践活动 层层推进

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好多老师都在嘀咕:咱们的学生行吗?事实证明我们的孩子是挺能干的。像“泉州,欢迎您”这次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调查、采访,搜集第一手材料,老师是不可能跟学生一道完成的,老师只是帮他们出谋划策。如研究家乡旅游的同学,利用双休日去了崇武古城、府文庙。研究家乡绿色食品的同学,他们去农业科技园回来后,拍摄了许多的照片,还喋喋不休地告诉我的所见所闻。于是我自豪地把照片拿到办公室,老师们都说:“孩子真聪明,知道哪些重要的要拍。”

(三)展示交流 多元互动

综合性学习活动后的展示与交流,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合作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研究报告、改革建议、图片资料等,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同时,我也要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表达是以“说写”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示,否则就会失去语文本色。

于是当学生搜集了第一手材料以后,我并不满足,我让他们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同学、老师汇报。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意见真好。如旅游组的同学说自己组由于拍摄了许多景点的照片,他们要以导游的形式来介绍。绿色食品组的同学说自己组的同学就读自己的日记,这样能让其他同学了解他们参观的全过程。

总之,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热爱祖国的责任感。综观整个过程,无论是活动的过程还是操作的手段、成果的展示,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写作。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写作视野,积累了他们的写作题材,激活了他们写作的心志。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提高学生习作的有效形式。

【参考文献】

[1]许伟亨.让观察引领学生发现生活[J].福建教育,2005,(10A):22-23

第4篇

一、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生活作文的素材

作文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

在这一过程中,我帮助学生丰富生活,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使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以解决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的“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的问题。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呢?小学生年龄尚小,知识肤浅,能力薄弱,自觉而有意义的观察习惯尚处于形成阶段,因此,小学生的观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或是无意识性。于是我利用每天中午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校内、校外、家庭、路上、电视等不同的地方看到想到或给你感触深的地方和同学说一说,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不同想法。这样学生感悟了生活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二、归纳概括生活感受,创造出生活作文的美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强调学生作文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生活,时时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丰富生活、概括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之情,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例如,同学们写《记一次乒乓球比赛》时,首先是要让同学们亲自参加比赛,同学们写作时就有了真情实感。其次是把活动过程摄录下来,让学生反复地看,学生再次经过仔细观察、回忆,就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这次比赛活动。有的学生描写了扣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来赞美双方的拼搏精神;有的同学把比赛过程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

三、组织生活化的课堂在作文中感悟生活

小学生对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学期的作法已深感厌恶,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匠式的教师也不再喜爱。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自从学习了张效梅老师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一书,使我的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于是我充分利用语文实践课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

新的课程标准也在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仅以我们正在使用的教材来说,很多内容的编排是有利于叫孩子们去体验生活的。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转变思想,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建立大的语文教育观。

就拿小语12册为例。第三单元的综合实践上安排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孩子们课下去收集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名言警句、和自己身边的有关事例。进行整理,最后在班里展开一次类似于班会的汇报活动。这就是要求孩子们动起来的过程,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会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这就为下面的写作提供了素材。紧接着,下面安排的写作训练就是要求孩子们就这次活动写一写。可以写的一些感受;还可以就活动中自己感受深的部分抒发自己的感想……总之,时间实践和写作充分的结合起来,避免了孩子们在作文中说空话、说大话的现象。

活动就要让孩子在教师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充分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美,在作文中感悟生活美。

四、示范引领提升学生的创作美

孩子们多了感受生活的机会,但是怎么让他们真的学会观察、感受生活还需要老师的恰当的引导与提升。

(一)要想让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求老师必须去了解。了解孩子们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甚至要知道他们喜欢的一切……更主要的是要以孩子的视角,认真思考,这样的事例,如果自己写,将面临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后,指导才真正有作用!我们的学生现在喜欢听我讲作文,因为,我讲的不一定多,但是绝对是他们需要的。

(二)老师不能在岸上看风景,下水成了和孩子产生共鸣的基石。我们常用光说不练形容那些假把式。在语文教学中,也存在光说不练的现象。为了和孩子们有共鸣,我在自己的博客上专门设了一个专栏,写和他们一样的作文。《游圣泉寺》、《妈妈,谢谢您》……在这里,他们成了评论者,也会对我的文章指手画脚,当然,我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他们的一种示范。

所以说,下水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这几日,学生作文出现了干枯现象。怎样激发他们观察生活的积极性呢?我在自己博客里的《最美的风景》起到了恰当的作用。我写的主人公他们好多人都认识。怎样组织好材料,打动读者呢?我写完后,主动读给他们听,当时,教室里静极了,有的女生都哭了……我细心的和他们讲了我的创作思路,还和他们探讨了他们为什么会感动。这样,所有人都明白了,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对现实的艺术创作、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来自生活,能引起大家共鸣……这天,学生的日记再次呈现了百花盛开的美景!

第5篇

我是一名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农业技术员,自参加工作以来热衷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把所掌握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产第一线,为农民的增产增收起到了一定作用。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者,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践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首先自己要具备推广农业技术知识、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懂得技术操作过程。多年来,我们订了农村科学实验和植物保护等材料一年四季坚持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地印发病虫害情报,准确及时地把农业讯情传送到千家万户,系统地学习了五大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田杂草防除技术等。组织实施了各类试验示范,如我们在老屋场村、旁塘村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和22个优良水稻品种的产量产值示范比对。受到农民的欢迎和领导的认可。

二、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面对的是农业、农村、农民,是生产第一线的人员。与百姓面对面的接触,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把技术讲给农民听、示范给农民看。田间地头就是我们的“办公室”,要有不误农时、不惧风雨、不怕烈日、不怕吃苦的精神,所以作为一名一肩双挑的(兼镇计生专干)技术员更需要毅力,多年来,我坚持勤学习、勤入户指导、勤试验示范、勤汇报总结,2012年度被江西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先进乡镇农技推广站”。

三、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技推广的目的

在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指导下,如科技入户工程,使一些先进的技术、新品种直接入户到田,让农民增产增收,获得较高的效益。

总之,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要有不怕吃苦与农民打成一片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耕细作的试验示范,精神百倍的努力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农技推广人员。

自从2005年国家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到现在已有8年了,2012年冬通过培训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科学知识。并被聘请为2013年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我深感荣幸。并感到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

我所负责的示范户是在西牛镇星村和中星村共有10户。指导的产业是杂交水稻。根据农村和农民的特点,我制订了自己的入户方法。首先是科技培训,除了对全镇113户种养能手统一培训以外,还入村入组集中培训,在培训中发放并指导填写了示范户手册。同时填写好了技术员手册。其次是及时入户指导,让示范户明白科技入户的目的和在农业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我把入户时间安排在早、午、晚。这样不会耽误示范户干农活,还可以做到提前进行指导。从春播到秋收,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入户安排,做好与示范户的衔接。不但要指导好示范户科学种田,还要带动周边农户。改变以往的粗放经营。通过入户指导,农民才知道要想高产、高效,首先就是要有优良的杂交种子,然后必须狠抓病虫害防治及大田管理。

本人通过几次的技术指导员培训和入户工作,明白了一个道理,科技示范户指导员的责任是传播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并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农户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反映到专家组来解决。做好与示范户的沟通。有了我对科技入户这项工作的充分认识,我今后的工作方向是,益于农民,以农民为重,使农民真正都富裕起来。使科技入户工作做得更好,充分发挥技术指导员应有的作用,农业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这对于刚从事农业工作或已从事多年的人都深有体会,本人从事农村农业工作几十年,作为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员,对其中的“辛、酸、苦、辣”深有体会,那么怎么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员呢?以下谈谈要成为一名合格技术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一流的态度:态度是决定你的思想,影响你的习惯,作用于你的行为,只有想立足于农业事业,坚信要在农业推广工作中成就一番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能做得更好,否则,请别轻易进入农业工作这一领域。态度包含以下几方面:1、责任:责任是每位有高级思想的动物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既然从事这一工作,对于一种新技术、新品种、新经验,我们有责任推广好,让农民能够接受,能够应用,这就是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农业技术员来说,应该负的责任。2、自信:自信的人最美,自信可以帮助你在困境中逆流而上,自信让你的生命充满活力,充满激情,自信能提升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使你的一举一动都充满“引力”牵引群众的眼神,自信在农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缺乏自信的人很难把农业工作做好。3、勤奋:都说勤能补拙,这个道理不管在哪个行业都成立,农业工作本身就是个苦差,千万别想每天什么事都不做浑浑噩噩过日子。4、思考:思考是人类的本能,农业技术员要学会思考,懂得思考,要在思考中总结经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必定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和自我反省,才能不断进步,提高自我价值。

二、一流的技术:作为一名技术员,想要把工作做好、做细,我们必须每天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从各方面提高自身业务知识,农业技术推广从直观上简单来讲目的是做什么?当然就是把新技术、新品种、新经验推广出去,让农民群众接受。农业知识是你对你所要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的了解程度,试问自己对自己所要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都不了解,农民群众要求你讲讲新技术、新品种的优点,技术员一问三不知,农民群众怎么放心接受你的新技术,接受你的新品种。

第6篇

我国教育以学科为中心,具有重基础知识、重习惯养成等优点,而突出问题是忽视孩子的独立人格培养。西方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人权,重能力、重个性,而突出问题是忽视学科基础。我觉得,坚守东方教育传统,适当吸纳西方教育的对儿童独立人格的尊重,更容易把握教育的本真。

2001年9月,我在温州市瑞安安阳实验小学开始探索尊重教育。我们基于教师智慧,构建了一些实践模式,其中最受师生与家长欢迎的“星卡”评价和自主作业,犹如两只翅膀,托起了“尊重教育”理念。2011年,尊重教育课题获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三等奖。

2011年6月,我调任温州建设小学集团总校长。结合学校原有的轻负担高质量教育品牌和一直以来重视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传统,我将尊重教育成果与建设小学原有传统进行嫁接,形成“基础・普惠・自主”核心理念。“基础”是从课程视角考虑,“普惠”、“自主”是从儿童视角考虑,对群体而言强调“普惠”,对个体而言强调“自主”。既关注课程基础,又关注儿童人性,体现了我一直以来坚持尊重教育理念与希望走东西方教育中间路线的办学思想。

在解读理念的同时,我对“星卡”评价与自主作业的实施方案进行修订后全面实施。两项方案充分体现“基础・普惠・自主”核心理念。如“星卡”评价中“绿星卡”种类多样,孩子多元素养的某一个方面有所进步,都可获得奖励,这样就把“基础”的面拓宽;有意淡化学科成绩与特长的竞争,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回归“基础”。何以体现“普惠”?避免以学科成绩与特长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更多以“努力卡”奖励综合素养;设计“进步卡”,给“绿星卡”少者雪中送炭;实施“厚德笃行少年奖章”过程评价,体现对弱者的关爱。而与“习惯卡”配套的《行为习惯自主教育评价表》,与“家庭卡”配套的《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等,都着力引导自主计划、自主评价。

自主作业同样体现“基础・普惠・自主”核心理念。综合素养自主作业,关注综合素养,体现“基础”宽度;二年级以上所有学生都参加,将家庭健身、阅读、劳动、探究、学艺等纳入作业范畴,体现的就是“普惠”;自主选择项目、自主计划、每月的自主评价,都体现“自主”。而学科自主作业,通过作业签免、半自主、全自主的形式,首先是减负,纠正随意拔高难度的不当倾向,回归“基础”。省略的作业以自主学习方案的形式代替,指向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体现“基础”的宽度。让优秀生超前学习、拓展学习,引导潜能生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先学好,体现“普惠”。作业方式由自己选择,自主学习方案是自己设计,自然体现“自主”。在传统作业方式下,孩子“得”的是知识点,“失”的是主动性、创造性,自主作业追求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能力的机会,学生的方案也许很稚嫩,但其间所蕴含的“自主”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星卡”评价通过“星卡”这一可操作的载体,让育人为本的大道理落到实处;自主作业通过《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自主作业申请表》等可操作的载体,让减负提质的大道理落到实处。两者都立足儿童立场,指向独立人格与个性发展。我曾打过比方,学校理念就像月亮:月亮摸不着但看得见,理念应该被教师看得见、好操作;月光柔和地照耀大地,理念应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角落;月亮是动的,理念应该与时俱进;月亮走我也走,是最美的画卷,而学校以理念引导实践,是最美的教育追梦图!建设小学“基础・普惠・自主”理念下的“星卡”评价与自主作业创新,使校园涌动着尊重儿童人性的内涵美。

二、“星卡”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1.二年级至六年级上学期“绿星卡”评价

“绿星卡”分为“好学卡”、“班级卡”、“特长卡”、“努力卡”、“进步卡”、“家庭卡”、“习惯卡”、“六大节活动卡”。“好学卡”、“努力卡”由学科教师、班主任颁发,“进步卡”由班主任颁发,“班级卡”、“特长卡”、“家庭卡”、“习惯卡”由大队部颁发,“六大节活动卡”由组织活动的教研组分发。

(1)“好学卡”主要奖励学生学习成绩。对学习优秀生、自主学习特别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每学期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每班颁发100张,每月20张左右。

(2)“班级卡”主要奖励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班级为单位,每周结合学校对班级习惯的考核评比,获纪律、卫生双优班级全体学生每人都可获“班级卡”1张,由班级“班级卡”管理员到大队部领取“班级卡”。

(3)“特长卡”主要奖励学生的特长获奖。凡获得校级以上特长比赛荣誉的学生,凭获奖证明到班级“特长卡”管理员处登记,每月一次到大队部领取“特长卡”。凡一月内获得多个荣誉者也只能领取“特长卡”1张,荣誉证书上标明的时间已超过一个月期限的,不能再换“特长卡”。

(4)“努力卡”主要奖励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所有努力。“努力卡”由班主任、学科教师不定期颁发,凡教师觉得应该受奖励的都可以给予奖励。每学期班主任500张“努力卡”,为该班学生使用,每月颁发100张左右;数学、英语教师一学期每班100张;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一学期每班50张;其余科任教师一学期每班25张,班级之间的平衡由教师自我调节。班主任、教师应制订各具特色的“努力卡”给予制度,如小红花、小卡片等换“努力卡”以扩大评价量,但评价内容要避免与学习成绩、特长获奖挂钩以免重复奖励学科优秀生和技能特长生。

(5)“进步卡”用于进步特别大的学生。主要用于潜能生,由班主任颁发,每学期100~200张,每月颁发20~40张左右。班主任要关注“绿星卡”总数过低的学生,放大这些孩子的优点,进行特别表彰。这是尊重差异原则的特别措施,班主任要用“进步卡”为“绿星卡”过少孩子雪中送炭。

(6)“家庭卡”主要奖励孩子在家庭里的良好表现。学校制定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就学生自我保健、综合素养自主作业与自我修养三方面进行评价。开学初学校统一发给学生,孩子在家长帮助下填写评价表,并交班主任审核,每月由家长给予孩子评价,凡家长认为优秀者在评价单上签字,学生凭家庭签章到班级“家庭卡”管理员处登记,由班级“家庭卡”管理员到大队部换取1张“家庭卡”。寒暑假期间,学校制定假期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下学期开学初,由班主任评价签章后,由班级“家庭卡”管理员到大队部换取“家庭卡”,寒假换1张,暑假换2张。

(7)“习惯卡”侧重学生德行的养成教育。由大队部视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情况实施,原则上开学后实施一次,期效为一个月,针对当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良好习惯自主评价表”的形式,梳理几条具体可行的要求,每周由学生自评,四周后由学生小组互评,最后由班主任评价,合格者由班级管理员到大队部统一领取“习惯卡”。

(8)“六大节活动卡”设“运动奖章”、“科技奖章”、“英语奖章”、“阅读奖章”、“数学奖章”、“艺术奖章”。凡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读书节、数学节、艺术节期间,有达标项目的年级中,达标者获奖章1张;六大节中各类比赛获奖者再获奖章1张(多项获奖、多次获奖者不累计)。六大节活动奖章属于“绿星卡”系列,由各节的组织教研组在活动期间分发,学生可以留作纪念,也可以作为普通“绿星卡”换取“红星卡”。

荣誉是孩子的隐私,班主任对学生获“星卡”数量,允许孩子之间的自我比较,但不予公开,更不能排名。凡“绿星卡”数达到10张的,可换“红星卡”,大队部将换回的各类“绿星卡”进行整理之后循环使用。期末多余的“绿星卡”转入下学期使用。

2.二年级至六年级上学期“红星卡”评价

“红星卡”为学生的重大荣誉,凡获“绿星卡”10张者,到大队部换取“红星卡”1张。凡获三张“红星卡”者即评为“厚德笃行少年”,“红星卡”由大队部收回循环使用。期末多余的“红星卡”可转入下学期使用。

换“红星卡”程序:第一,学生到班主任处领取“红星卡”申请单;第二,学生填写10张“绿星卡”来历(谁颁发、为什么奖励、奖励时间等);填写申请表时忘记了获绿星卡具体情况的,也可模糊处理。班主任引导学生获得“绿星卡”之后在草稿上记录原因,以便于填写申请表时用,这本身就是良好习惯的教育;第三,申请单交家长签字;第四,大队部每周安排不同年级学生换“红星卡”时间表,接受学生换卡;第五,大队部每周统计上周获“红星卡”学生名单,在校园“星卡光荣榜”公示表彰。

3.二年级至六年级上学期“厚德笃行少年”评价

凡获得三张“红星卡”者,可以申请“厚德笃行少年”荣誉。大队部统一印制“厚德笃行少年奖章”,背面为学生姓名、班主任签章、获奖章日期。分七彩奖章,供学生自由选择。换“厚德笃行少年奖章”时间由大队部统一安排。“厚德笃行少年奖章”只用于孩子成长的过程评价,不与学校其他荣誉评比挂钩。

换“厚德笃行少年奖章”程序:第一,学生凭三张“红星卡”到大队部换取“厚德笃行少年奖章”;奖章色彩由学生自主选择;第二,学生在“厚德笃行少年奖章”上填写姓名、获奖日期,交班主任签章,作为“厚德笃行少年”获奖留念;第三,获“厚德笃行少年奖章”学生,由大队部在晨会公开表彰。学生可把“厚德笃行少年奖章”作为成长纪念品收藏。

4.二年级至六年级上学期“黄星卡”评价

“黄星卡”作为对学生的惩罚措施,以体现对学生的特别教育。

“黄星卡”只能由班主任使用,凡班主任发现某学生存在特别严重的问题,经各种教育方法都没有特别效果时,方可使用“黄星卡”;凡各学科教师发现某学生存在特别严重的问题,经各种教育方法都无特别效果之后,向班主任报告要求使用“黄星卡”,而是否使用“黄星卡”由班主任决定。

“黄星卡”慎用,凡确实需要使用时,班主任用“黄星卡”给相应学生暂扣1张“绿星卡”。该学生还没有获得1张“绿星卡”时,不得使用“黄星卡”;每次只能使用1张“黄星卡”,也只能暂扣1张“绿星卡”。

使用“黄星卡”一周内,班主任负责对该事件的最后处理:凡该学生已改正缺点或班主任认为某些方面有优点或进步可以给予肯定表扬的,还给该学生“绿星卡”,并要求该学生近期送回“黄星卡”;凡该学生不良表现仍然极为严重者,班主任向大队辅导员提交没收“绿星卡”申请书,由大队辅导员会同班主任一起对该学生进行教育并实施没收“绿星卡”的惩罚措施。

凡因学科教师要求班主任实施“黄星卡”评价的,一周内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一起讨论并共同参与结果处理。

“黄星卡”可以在优秀生中实施,作为对优秀生综合素养薄弱环节改进的要求,或者作为优秀生挫折教育的手段,但使用时应注重个性化教育,以让孩子感受到心灵的震动为佳,并努力追求学生最后的积极心理体验。

“黄星卡”评价原则上私下进行,如果情况特殊必须公开进行的,班主任事后要以书面形式向大队辅导员汇报存档。

5.一年级“苗苗卡”评价

一年级新生实施“苗苗卡”(绿星卡)评价,关注幼小衔接,多方赏识、鼓励,“苗苗卡”不限数量、不横向比较。“良好习惯自主评价表”在一年级使用,由班主任给予表扬或者颁发“苗苗卡”。一年级各班参加班级评比,由班主任给予表扬或者颁发“苗苗卡”。一年级第二学期末,由班主任回收学生手中的“苗苗卡”(给予登记数量、不横向比较,丢失的不予批评),每人兑换一张“厚德笃行少年奖章”作为纪念。

6.六年级下学期“厚德笃行好少年”评价

六年级下学期“星卡”评价停止使用,开展“厚德笃行好少年”自主评价。大队部制作“毕业生厚德笃行好少年自主规划表”,开学时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填写,并由家长签字后交班主任审批。期末毕业考前开展自评后交班主任评价。凡达到合格标准者,由班主任统一向大队部申报“厚德笃行好少年奖章”。原则上所有学生都应该合格,凡表现特别不好,班主任认为不合格者,要报告校区校长批准,并由校区校长与该学生进行谈话勉励。奖章发放在毕业典礼时的班会上实施。学生毕业典礼上,学校为每位学生颁发“厚德笃行纪念品”。

7.家庭成长档案袋评价

学校为每位入学新生发放“建设小学学生家庭成长档案袋”,放置小学期间成长过程中的一手材料。学生在实施“星卡”评价过程中产生的“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换“红星卡”申请表、“良好习惯自主评价表”等,以及学生所得“厚德笃行少年奖章”等,均保存在家庭成长档案袋。

三、综合素养自主作业操作方案

1.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类型

自主健身,即自主选择锻炼身体方式和锻炼时间,包括在家里的锻炼,也包括在社会培训班的体育技能学习。二是自主探究,即选择身边感兴趣科学类、人文类小课题进行研究,研究方式有家庭实验室、网站搜索、信息整理等。三是自主学艺,即自主选择学习唱歌、乐器、美术、手工技艺,包括在家里的练习,也包括在社会培训班的学习。四是自主阅读,即主要指看课外书、看报纸、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五是自主劳动,即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劳动,帮助家人做农务、家务和参与工业生产。六是其他项目,即学生自己确定项目。

2.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实施

综合素养自主作业在二年级上学期至六年级上学期学生中实施,由班主任指导。学校制订《学生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将综合素养自主作业列为自主教育项目,每学期开学初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学生针对自主健身、自主探究、自主学艺、自主阅读、自主劳动等内容,在家长指导下填写自主计划,交家长签章、班主任审核之后实施。

鉴于孩子成长的个性,对自主健身、自主探究、自主学艺、自主阅读、自主劳动等内容,可以全部设计自主计划,可以选择几项设计自主计划;也可以与家长口头约定不填写。每月学生针对自己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自主评价,之后由家长给予孩子评价,凡家长认为优秀者在评价单上签字,学生凭家长评价签章到学校领取“星卡”评价系列中的“家庭卡”。寒暑假期间,学校制订《假期学生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将综合素养自主作业列为自主教育项目,操作方式同上。

四、学科自主作业的操作方案

1.学科自主作业的类型

一是半自主:学生选做教师布置的部分作业,以自主设计的自主作业方案代替教师布置的部分作业。二是全自主:学生不做教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完全以自主设计的学习方案代替。三是加自主: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再补充完成自主设计的学习方案。四是作业签免:凡到晚上7:00还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者,经家长签字后可减免作业。在作业的减免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挑战性的题目做,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习其他感兴趣的知识。

2.学科自主学习方案的学习方式

一是拓展学习:结合教材内容自主设计拓展学习方案。语文学科有阅读名著、阅读儿童文学、写作、演讲、看报纸、讲故事等。数学学科有思维训练、小课题研究等。英语学科有口语练习、阅读等。科学学科有家庭实验室、科普网站阅读、阅读科普知识读物等。二是超前学习:结合教材内容,超前学习下部分的内容,可提前学习一二个单元内容,也可以提前学习下学期、下年级的内容。三是研究性学习:学生对某一项目特别感兴趣,如研究某个名人、某个历史事件、某项小课题,时间比较持久,特别要引导实践性研究。四是社会培训班学习:我们不提倡学生参加社会培训班学习,但鉴于当前现状,教师了解学生参加社会培训的情况,凡培训班已有相关作业的,教师给予自由选择权以减少重复性作业。五是其他学习方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学科自主作业的申请程序和管理

学科自主作业在三年级以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中实施,学生可申请一个学科,也可申请多个学科。

申报程序如下:第一,教导处设计统一的学科自主作业申请表,需申请学生到学科教师处请教并领取表格,或者教师分析某学生可进行实验,与该学生谈心后给予表格;第二,学生填写申请表,设计自主学习方案,经家长签字,报学科教师审批;第三,审批获准之后,该生的统一作业部分不受教师约束、不接受任何检查,为鼓励学生尝试学科自主作业,凡免检的作业享受优秀作业的待遇;第四,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由家长负责监督,由学科教师负责个性化的宏观调控,结果作为下期是否批准自主作业的依据;第五,学科自主作业以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为单位,到期后需要继续自主的要再次申请,没有申请的回归传统作业方式。

下列情况不得给予学科自主作业待遇:学习习惯不理想,自理能力较弱;学习能力尚缺;尝试学科自主作业,自主学习表现不理想;尝试学科自主作业,成绩明显退步,且超出预料;家长有意见,或家长不配合。

第7篇

修改前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3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2.过程与方法: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明确正确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如何忠实履行义务的3方面要求;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我们每一个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以忠实的态度去履行义务。那么,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引导学生阅读课件显示材料: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20万元特别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国家。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杨善洲义务植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为什么法律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你知道我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吗?你能举些具体的事例吗?(讲究卫生、节约能源、从事各种公益活动等。)

3.结合教材明确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法律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引导学生讨论遇到落水者是否施救,认识到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律具有补充作用。

【活动目的:通过对杨善洲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法律鼓励的要积极去做。】

活动二: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材料“小月家面粉加工厂过了纳税期,税务机关没有催缴纳税,小月家是否主动纳税”。通过学生的讨论后明确纳税是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去做的。

2.结合教材图片及文字,分组抢答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的行为还有哪些?(依法服兵役、遵守交通规则、保护野生动物等。)

【活动目的:根据是否纳税的讨论资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归纳出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活动三:

1. 学生分组讨论国内某些以爱国名义日系车和日本工厂的行为受法律制裁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2. 通过讨论明确法律禁止的公民要坚决不做,列举生活中法律禁止做的事情。结合教材认识到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安全等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活动目的:让学生懂得凡是法律禁止做的行为,要坚决不做,否则,将会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巩固新知:完成课件展示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1.教师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小结:我们要自觉地忠实地履行义务,就是要做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五)作业:复习本课内容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学中学生通过杨善洲事迹、是否纳税和打砸日系车受惩这3个材料的讨论分析,认识了公民应如何正确履行义务。培养学生以法律为准绳,提高公民行为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践行义务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忠实履行公民的义务。

集体备课研讨

袁桂利:集体备课是我县初中思想品德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它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组织了中心教研组部分骨干成员就嫩江县白云学校孙明涛老师一节教学设计《忠实履行义务》进行了集体研讨,通过研讨,对这节教学设计进行了不断修正、完善,使之更富操作性、更具实效。下面是这次研讨纪实:

孙景东:孙明涛老师的教学设计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能体现思想品德课的鲜明特色,许多设计贴近学生实际,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导入是否能更新颖些。一堂课能否成功,课堂导入十分重要,这节课的导入感觉很常规,没有新意,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导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一些每年征兵的新闻报道,并让学生回答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权利还是公民的义务?并依此引出课题《忠实履行义务》。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直接知道了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可谓一举两得。

孙雪垠:我赞同孙景东老师的意见,导入方式的确有点过于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导入的事例选择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认为还是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作为例子导入更好。

袁桂利:两位老师在导入这个环节提出的修改建议很有见地。的确,导入是课堂教学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注重实效性的同时,一定还要有趣味性,做到趣味与实效相结合,这样的导入才算得上最优化。

孙雪垠:本节教学设计,从整体上看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但从环节和理念上看,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常规教学中只有细致的“备课”,才能教出让学生满意的好课。从基本环节上看这节设计缺了几处关键环节: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三是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更有利于教师掌握教材,只有掌握教材内容,才能运筹帷幄,进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情分析能让教师在备课前,更具体地了解不同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既为达到优良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奠基;好的板书设计是教学效果达成的有效手段。如果一节好课没板书是缺陷,没好的板书设计是缺失。它是一节课知识脉络梳理的有效手段,又是学生复习旧知的依据。所以,我认为在此设计的基础上增加这3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更具实效性和操作性。

孙明涛:这的确是我在设计上的一个疏漏,正如孙雪垠老师所说,教材分析是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学情分析是教好一节课的前题,板书是梳理知识的一个有效手段,这是今后我们在设计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孙雪垠:思想品德课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的一个学习过程。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操作上。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多角度、多层面、多手段地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智慧,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紧跟教师思想,在心情愉悦、情感交融的同时提升自已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以单一的、传统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孙景东:这节教学设计的确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两处环节我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供商榷。

其一在讲“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这一问题时,我觉得不应该直接让学生举例子。由于学生的知识所限,学生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楚,哪些是法律鼓励做的,哪些是法律要求做的,哪些是法律禁止做的,教师应该直接举几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去分析,然后再要求学生举具体的事例,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其二在讲授“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时,我感觉教师在重点强调二者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强调社会主义道德的补充作用,并针对遇到落水者是否施救这个案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思想教育融入进去,教育学生法律鼓励做的要积极去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袁桂利:引导学生认识履行义务时,也可借用名言警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并就 “勿以善小而不为”,引导学生去讨论,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法律鼓励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一观点,这样效果会更好。

修改后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忠实履行义务》一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这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统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它从宏观上介绍了有关权利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二者的关系。后几单元都是以本单元阐述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因而本单元在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让学生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我们不能只索取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二、学情分析:

这一框题的教学任务是公民的义务。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认识到履行义务的3个层次,可能较为模糊,法制观念和义务观念也了解甚少,缺乏责任感,因此本节课,旨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履行义务,做个遵守法律、道德高尚的中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3个要求,了解法律鼓励、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明确正确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做负责任的公民。

四、教学重难点:如何忠实履行义务的3方面要求,对待要求的态度如何;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五、教学方法和用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利用自学法、分层分组法、情感激励法,情景创设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另有4名学生受伤。

教师导言:这段视频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张丽莉老师在最危难的关头,用最美的身躯,挽救了学生的生命,这是什么?这是大爱。这份爱来自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我们每一个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以忠实的态度去履行义务。那么,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如何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并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

用5分钟时间静心通读教材本节内容,包括“相关链接”。再用5分钟时间细读课本正文部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并做相应的圈点、勾画。

(三)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层分组,设立学,负责总结归纳,可以轮换。学生分组汇报问题讨论结果,其他组完成不同意见的补充。教师引导。

案例一:

1.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其余略,同修改前教案设计活动一。)

教师运用“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并就 “勿以善小而不为”进行小结和德育渗透。

【活动目的:运用杨善洲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法律鼓励的要积极去做。】

(案例二、案例三同修改前教案设计活动二、三。)

(四)巩固新知:(时间关系自选择,可留为课后验收)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1.教师请学生分组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注意多引导后进生回答);2. 教师补充小结:我们要自觉地忠实地履行义务,就是要做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六)布置家庭作业:复习本课内容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第8篇

2深入开展向张丽莉学习宣传教育活动。5月8日,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的英雄壮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教育厅组织了为张丽莉捐款活动,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全体干部为张丽莉老师捐款20万元;出资奖励张丽莉,从省教师奖励基金会拿出10万元送到张丽莉家属手中;发出学习号召,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制发了《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优秀人民教师张丽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表彰张丽莉,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授予张丽莉同志“全省模范教师”荣誉称号。为积极营造学习氛围,省教育厅在黑龙江教育信息网设立了专题网页,并编发专题简报15期,及时宣传报道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宣传和爱心捐助的情况。《中国教育报》黑龙江记者站组织撰写了大量新闻稿件,连续进行深入报道,《中国教育报》共刊发有关张丽莉的报道50余篇,另有座谈会发言专版、诗歌专版等,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教育部长袁贵仁,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作出批示,对《中国教育报》的张丽莉宣传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黑龙江记者站还获得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特别奖。《黑龙江:立体化宣传“最美教师大爱情怀”》入选教育部新闻办、教育部新闻宣传中心《2012教育宣传工作创新案例》。

3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热潮。党的十胜利召开后,我省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热潮。省教育厅下发了《龙江省委高校工委 龙江省教育厅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党的十精神指导和推动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代表、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梅先后为省教育厅全体机关干部、高校干部师生代表和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做了党的十精神宣讲报告,用平实的语言,从十的主题主线、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5个方面,阐释了党的十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特别是紧密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和师生思想实际,对贯彻落实十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他3位教育系统十代表也分别在所在单位和相关范围作了宣讲报告。同时,组建十精神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举办了学习贯彻十精神主题培训班和骨干研修班,引领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各地各高校通过网络、报刊、简报和校园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阵地,积极宣传学习贯彻十精神重要会议、活动、落实举措及各方面反响,营造了浓厚氛围。

4 招生就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破异地高考报名限制,积极响应全国异地高考部署,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地考生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并享受和本地考生相同的录取权益。按照规定,拥有我省高中学籍并在我省连续就读三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其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便可在我省就地高考。随迁子女报名可携带父母工作和住所证明到学籍所在地的市、县招考办报名。全省共有246名外地考生在当地报名参加高考。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截至2012年9月1日,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2.9%,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省教育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校安工程”收官, 2012年新开工建设、加固了216所学校,三年共投入89.2亿元,工程规划的2 215所学校、3 319个建设项目,共744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投入12.8亿元,改造薄弱学校341所,建设校舍面积69万平方米,购置设备340万台/套、图书538万册。建成标准化学校400所,立项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46个。确立并实施以县(区)为单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机制,制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全力保障弱势群体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年共安排16.02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就学、资助留守儿童近7万人。全面落实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4.25万名学生受益。加大了省市重点高中招生配额比例,5.3万农村学生受益。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招聘“特岗”教师921人;完成了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农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省教育厅被国务院授予“两基”工作全国先进单位。

6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11月2日,召开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国家项目试点实验区工作座谈会。12月14日,召开了省首届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论坛。两个实验区、33个试点校试点工作体现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质量进行了成功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继续增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7启动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7月22日,我省与教育部正式签署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省长王宪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签字仪式。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签订的第一个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也是教育部与各省市签订的第6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共建协议。合作试验区建设周期为9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自2012年至2016年,第二阶段自2017年至2020年。通过共建,我省将建立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提高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大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8月31日,召开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启动仪式和试验区工作汇报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省政府副省长程幼东出席启动仪式并为试验区揭牌。12月13日,省政府、教育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会召开,先期启动实施了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5个试点项目。

8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5月3日,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2012年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与各市(地)签订了公办幼儿园建设责任书。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投入,与省发改委、财政厅共同研究确定了2012年省定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落实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中央和省级奖补资金。我省争取了国家发改委新建项目资金9 000万,省发改委配套3 000万;争取国家财政部改扩建项目资金2.41亿,省财政厅1亿元。2012年国家及省下拨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奖补资金总计3.8亿元。完善了公办幼儿园建设自下而上的月报制度和自上而下的按月排序通报制度、部门联合检查制度、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组织多个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地检查督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77所,进一步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9.46%,比上年提高4.19个百分点。

9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完善了教学质量标准,建立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引导高校建立起科学化和常态化的高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完善了本科和高职教学数据平台,我省被教育部列为数据采集试点省份。有序开展院校设置,优化高校布局结构。大力推进高教强省建设和高教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继续实施“1161工程”,大力推进985工程、211工程和10所省属本科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省部共建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并签署了协议。建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3个。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省有8个学科全国排名在前5%、5个学科排名在前10%、16个学科排名在前20%、19个学科排名在前30%,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并评选了省重点学科群14个、省重点学科142个和省重点建设学科15个。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结合我省“经济区”建设需要,遴选了500个省级重点专业,并选择80个专业进行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在9所本科院校的14个专业进行了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在6所本科高校开展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在30所高校进行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试点,在19所高校推进了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支持计划。实施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培养机制改革,提高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高等学校类型评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和公共基础课专项评估。制发了《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省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实施方案》,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努力构建学科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调发展新格局。12月10日,召开了全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出台了《黑龙江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10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制定了《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办法》,积极推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深海工程与舰船技术、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黑龙江大学中俄人文合作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东北农业大学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培育建设工作,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的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农业大学作为主持单位之一的食品科学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已经通过专家初审。科研基础平台建设继续巩固加强,全省16所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教育厅和财政厅专家组资金绩效考核;48个开放运行三年以上的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4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参加了运行状况评估;建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制度,58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现开放运行。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力度不断加大,东北农业大学“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黑龙江大学“能源转换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双微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实体肿瘤耐药性获得过程中的演化机制”三个科技创新团队同时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创新药物、中药新药和东部煤电化五大科技创新平成了3期建设论证工作。5个平台3年来共实现研发项目172项,转化项目105项,产品二次开发项目24项,为企业培训工程技术研发人员551人次,省财政累计投入1.71亿元建设经费,为企业创造新增产值290亿元。

第9篇

关键词:晨诗要求;诗海采撷

一、现状点击

打开现行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你会欣喜地发现,儿童诗已开始在字里行间轻盈地舞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湿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可见大家越来越相信儿童诗在孩子成长中、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农村许多的年轻父母都出去打工,大多数孩子有爷爷、奶奶来照顾,而这些祖辈大多数是文盲,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都力不从心,要么过分的宠爱,要么就是打骂。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评价比较单一,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这使不少孩子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外在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也正在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而晨诵童诗、儿歌、童谣等是给予孩子积极生活方式的途径之一。

农村中有些家长虽然有文化,但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盲目,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出色,就让他们背论语,背道德经或生涩难懂的古诗,这些内容孩子以后真的可以用上吗?这些内容不仅不能丰富孩子当前的生命体验,而那些遥不可及的文字、枯燥机械的记忆更会让孩子痛苦不堪,而机械的牢记又是想象的大敌。那么怎样的诗才是农村孩子最需要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去搜集那些符合孩子生命需求的诗呢?

二、晨诗要求

晨诵能为孩子开启美好生活的旅程,但只有让每一首诗与儿童当下的生命相关联,才能唤醒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获得生命的成长,所以一定要把最美好、最适宜的诗句奉献给孩子。

(一)晨诗与年龄――吻合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思维敏捷,好奇多问,喜爱游戏。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来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童诗和儿歌。

1.活泼快乐,富有童趣

低段儿童活泼可爱又天真浪漫。这就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和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为啥我没能得第一》“小鞋带,真调皮,跑三步,系一系;小裤子,真淘气,跑两步,提一提;现在你该明白了?为啥我没跑第一。”这首诗童趣盎然,孩子们读着读着,一下子被诗中的稚气可掬的小调皮逗笑了。诗人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应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在进行诵读中,孩子们享受到诗歌带给他们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就带去了孩子们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2.节奏鲜明,富有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联想,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来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童诗中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也是不能缺少的,因为它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共鸣。诗歌的这种鲜明节奏和丰富的想象,对低段儿童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如:《摇篮》(黄庆云)“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孩子们读着想着,有的孩子闭上了眼睛仿佛妈妈正推着摇篮摇着自己,那么舒服,那么快乐。另外还有诗《咕噜》《粗心的小画家》《打呼噜的爸爸》等这些童诗既注意了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也更有利于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

3.构思巧妙,富有灵气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又如钱万成的《会飞的叶子》:“说都怕冬天/说冬天冷/小麻雀却说不/在光秃秃的树丫上/朗诵小诗/谁都说冬天难看/孤孤单单没有绿意/小麻雀站在枝头/给寂寞的老树/添上一片/会飞的叶子。这些构思巧妙、富于灵气的小诗如一股股清澈的小溪流入孩子们思想的深处,它纯净了心灵,陶冶了情操,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具有了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二)晨诗与教材――结合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人教版(其实也包括其他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更多地关注文学性,把晨诵的童诗、儿歌和教材结合起来阅读,并籍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1.与教材精神相通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生学习这一组课文后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情感,我们可以结合这一单元的思想为学生选择晨诵的童诗或儿歌。如:《拖鞋》(马云超)、《摇篮》(黄庆云)、《小酒窝》(王清秀)等一些描写家庭之爱的童诗,孩子们晨诵时就会觉得特别自然、亲切,这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的教育。

2.与教材内容链接

我们在选择晨诵作品时,可以与教材的内容链接。如: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这一组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组的内容精选一些有关春天的童诗。如:《初春》(殷常青)、《春天》(冯辉岳)、《春天在哪里》(陈伯吹)《花籽》(马云超)等。让孩子们在晨诵中享受到春天的美好,从而开阔了他们的文学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生命。

3.与教材插图对应

低年级的一些教材中,配有许多彩色的插图,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课余孩子们总喜欢静静地欣赏或模仿这些插图,并将其画在自己的本子上,根据这一现象,我开始指导学生搜集一些与这些插图有关的诗来作为晨诵诗。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中,有一幅雪花图。我就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晨诵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又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复习四中有一幅小白兔和小猴子过桥的插图,我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晨诵高帆的《小河与小桥》:“草地是一块,漂亮的绿绸缎。可惜被小河,剪成两半,小桥,紧扯住两半绸缎,要把它们,重新缝在一起。便让小鱼儿,做它的银针。一闪一闪,从这岸连到那岸……”吟诵这样的晨诵诗孩子们感觉特别亲切,晨诵的时候也特别有兴趣。

(三)晨诗与生活――共舞

让晨诵的童诗与孩子们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能使他们平凡的生活变得具有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这些“童趣”可以与孩子的心灵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拓展他们本身的“童趣”。

1.与农村田园融合

田园让农村孩子成为自然的宠儿。自然完全向他们开放,他们悠闲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亲近鸟兽虫鱼,亲近花草树木,亲近山川河流,紧紧牵着大自然母亲的手。他们嬉游的触角抚摸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他们可以采莲江畔,荡舟水上,沉静垂钓,尽享水趣。于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他们田园生活相符的诗来晨诵。如: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又如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等等。自然的深深处,嬉戏的深深处,晨诵着属于孩子们身边自然的诗,使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在幸福的深深处。

2.与课外游戏配合

我们发现农村低段年级的孩子们游戏一般就是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踢键子、跳房子等,于是我们选择了许多适合课间做游戏的儿歌来晨诵,让孩子们能边玩边唱。比如:在课间的“跳皮筋”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一边跳一边唱“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在“编花篮”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边做着动作边唱“荷花荷花几月开……”孩子们边玩边唱,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这更好地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儿童在边玩边唱中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3.与节日氛围合拍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农村里节日氛围特别浓烈,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家家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于是我们可以选择与元宵有关的诗来晨诵,如:《元宵节》《看花灯》等。又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正是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之时,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有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于是我们可以结合这个节日选择有关的诗歌来晨诵,如:唐代杜牧的《清明》、张继的《闾门即事》、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等。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之外,此夜人们还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可以晨诵《中秋夜》: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结合节日精选一些适合于低年级孩子的诗文来进行晨诵,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

三、诗海采撷

根据以上的一些要求我们开始采集诗歌,这是我们晨诵最基础的一环。就像是你要当一回小厨师,那就必须先买菜回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必须有“诗歌材料”才能让你发挥水平进行“再加工”。

(一)扩充力量,采集诗歌

一开始采集诗歌的时候,我们只有在参与晨诵实践研究的三个教师,诗歌都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去寻找的,但当孩子们实际晨诵时,我们才发现有些我们认为优美的晨诵诗并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后来我们经过讨论干脆就让孩子们及有兴趣的家长都参与进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晨诵诗的质量。大家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上网搜集,访问他人等途径,把采集到的诗歌或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都记录在下面的“搜集诗歌情况记录表”中,一个月为一个阶段。

搜集诗歌情况记录表

时间 搜集的诗歌(民歌、童谣、诗歌故事等) 获得材料的渠道

记录人: _____

(二)相互交流,整理诗歌

我们再把采集到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整理诗歌的方法: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形式分……。我设计了以下的分类表。

我的诗歌分类表

类别 诗人 作品 名句

诗歌分类表整理人:_____

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采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整理好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看看哪方面内容少的,按类别再采集补充一些。(课外进行)最后由教师指导并全面整理,然后把全班分类的页面装订成“册”。

(三)欣赏评比,推荐诗歌

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采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采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利用课余时间把大家采集整理的诗歌进行展示,开展诗歌欣赏评比活动。最后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歌。如:在采到的诗中,我最喜欢( )首,你喜欢吗?把你喜欢的诗歌推荐给大家吧!

“我最喜欢的诗歌”推荐表

诗题 作者 诗歌 推荐理由

推荐人:_____

通过这样的采集、整理与推荐的晨诵诗比以前只有教师采集的诗歌更丰富了,更有趣了。孩子们晨诵着自己采集来的童诗特别有成就感,也特别自豪。在他们稚嫩的声音里,在他们自信的明眸里、在他们可爱的笑脸中,处处洋溢着属于他们的生命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2.朱永新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