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房地产经济理论论文

时间:2022-11-05 19:51:54

导语:在房地产经济理论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房地产经济理论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嘉兴市房地产市场经济管理思考

一、杭州市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状况

1998年以来,嘉兴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精神要求,广大城镇居民积极参与住房改革,住房商品化等新的住房消费观念已基本形成,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住房梯度供应体系已基本建立,使房地产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

1、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嘉兴市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自1993年以来,嘉兴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放经营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制定了《嘉兴市房地产开放经营管理若干规定》和《关于外地单位和个人购买嘉兴市区单位自管房,个人私房准予办理产权交易产权登记的意见》等有关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和促进住房制度改革的措施,使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取消了对外地购房的限制,房地产市场更趋活跃,也为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商品住宅消费供销两旺

近几年来,嘉兴市及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嘉兴市以及周边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自1998年以来,嘉兴市房地产投资额的年增长幅度在17%以上。2007年,嘉兴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全市房地产业保持健康稳定运行态势。全市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47.74亿元,其中市区69.5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5.1%和30.3%;新开工面积522万平方米,其中市区210.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0.8%和76.9%;竣工面积370.4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25.9万平方米,分别减少16.4%和16.6%;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18.3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71.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6%和6.8%;商品房空置面积128.4万平方米,其中市区35.2万平方米,分别下降4.4%和12.3%。2007年全市房地产行业入库税收达到17.22亿元,增长33.11%,房地产业税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达41.%。其中,市区房地产行业入库税收达到7.06亿元,同比增长16.5%,房地产业税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达39.17%。市区1-12月新建商品住宅每平方米销售平均价4354.5元,比上年同期上涨9%。

3、房地产企业机制灵活、注重品牌,提升了嘉兴市房地产业的综合素质

截至2007年,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发展到477家,自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增加55家,比2006年上升了89.29%。规模最大的10家企业的投资占到全市商品房投资额的30.7%。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房地产开发商已脱颖而出。通过房地产开发,改善了城市面貌,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小区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又促进了房地产开发。嘉兴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良好的市场开拓意识、品牌意识和灵活的企业机制已经成为该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强劲内因,并将进一步提升该市房地产业的综合素质。

4、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逐步改善,市场供求关系日趋合理

嘉兴市商品房价格近几年持续上涨,商品住宅均价从2005年的3278元/m2增长到2007年的4749元/m2,涨幅达44.8%。为保证满足广大城镇居民不同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避免开发商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一味发展大户型、高价位的高档住房,造成市场普通商品住宅稀缺,中低收入人群改善住房的需求难以满足,市政府采取了适度调控措施,引导嘉兴市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逐步完善。目前,嘉兴市已基本建立了以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租金补贴的廉租房为辅的住房供应体

二、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嘉兴市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建立后的加速发展期。由于房地产市场起步晚、发展快,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房地产市场主体不够成熟、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政策法规滞后、政府调控手段落后的一些问题。

1、房地产项目开发涉及面广、周期长、管理难度大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包容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它的发展涉及到计划、土地、规划、财政、房管、金融、建筑、信息等相关产业,各部门工作相对独立,缺乏综合协调部门。房地产项目的实施,一是审批过程中部门条块分割,缺少综合协调部门,使项目前期审批时间难以控制。二是一些项目在土地出让前,未考虑周边道路,上、下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开发难度大,即使开发,也无条件交付使用。三是极个别开发商弄虚作假,增加管理难度。

2、房地产的投诉是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关房地产投诉也不断增加,已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反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配套设施不完善,产权不明晰,有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房屋质量问题。质量问题的危害程度鉴定困难,同时涉及住户、开发商、建造商、材料供应商等多部门,解决问题难度大,耗时多。三是部分开发企业行为不规范,面积“短斤缺两”、“霸王合同条款”、虚假广告等问题时有发生,对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大。

3、商品房建设产业化程度较低,销售价格较高

由于近几年该市房地产发展看好,吸引了不少未涉足房地产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如前文所述,截至2007年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发展到477家,但其中规模最大的10家企业的投资占到全市商品房投资额的30.7%,且产业化程度低,一些住宅开发,虽有水净化系统、智能化等,多为单一系统,达不到建设部的部颁标准,嘉兴市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与房地产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对促进嘉兴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政府部门必须以市场管理为核心,以公正、公平为原则,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居住水平和居住产业化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培养住房市场为基本方向,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研究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要在坚持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的指导思想下,加强对房地产发展情况的研究,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更好地把握全市房地产的发展方向,促进嘉兴经济的发展。一是政府要有专门的综合职能部门研究嘉兴市的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要制定嘉兴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解决发展思路、发展规模、土地供应、产业培育、先进技术应用、配套政策保障、社会住宅保障体系等问题,保证房地产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要启动房地产市场预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定期编制并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价格水平,空置率等,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行为的规范和宏观调控能力,并正确引导房地产投资和消费。

2、完善房地产法规体系,强化监管、规范市场行为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房地产基本管理制度,结合嘉兴市出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规定,消除政策盲区。建委应深入调查研究房地产管理体系和政策创新的新问题,监督完善适合我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订操作性强的实施管理办法,增加可操作性,减少体制性、政策性的障碍。同时,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一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使消费者的弱势地位逐步得到改善,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使全市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等各项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适度调控土地供应,以满足广大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切实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近几年来嘉兴市行政规划区域两次调整,市区范围不断扩大,要落实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制度,统筹考虑已划入嘉兴行政区域的用地。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建设大型居住区。通过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加快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大型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吸引居住,疏解老城区密度和缓解商品房供应的结构矛盾。按照嘉兴市住宅发展规划中住宅供应量,确保商品住宅土地年供应量,同时逐步建立土地梯度供应体系,通过政府对土地的调控力度,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住宅需求。同时要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进一步启动住房二、三级市场,使广大中低收入者能买到或住上自己合适的住房,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4、着力提升住宅品质,推进住宅产业化

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和整体效益,促进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居民不断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以便有效地提高住宅性能和行业综合效益,是当前住宅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实施的要求,做好推动和促进工作。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工作步骤,建立住宅技术保障体系,建筑体系,部品体系,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住宅技术总体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

房地产业作为嘉兴市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拉动经济增长已经并且还将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保持房地产业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担负着保障住房供应体系的责任和规范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相信通过市政府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体制和产业管理体制,完善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依法行政、妥善调控、积极引导、精心培育,嘉兴市的房地产市场将继续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井贺、刘朝马、潘鹏:浙江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增长的关系分析[J].现代商业,2007(12).

[2]朱晋:政策、价格与“财富幻觉”——基于浙江房地产市场的实证检验[J].浙江学刊,2007(1).

[3]沈健芬:浙江房地产市场尚需完善——对浙江房地产市场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经济,2003(8).

[4]唐世定:浙江房地产业成长模式和发展趋势[J].浙江经济,2003(8).

[5]陈多长、王美红:1991-2006年浙江房地产业发展特征——基于房地产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

[6]刘艳梅:浅谈诚信与房地产经济[J].科技咨询导报,2007(9).

[7]李建家: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7(6).

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周期;规律

房地产周期是重复出现的房地产总收益的不规则波动,它领先或滞后于其他指标。它是按相等时间间隔观察某项经济指标而得到的离散数据序列。

1 宏观经济的周期研究

设为一经济时间序列,它是按相等时间间隔观察某项经济指标而得到的离散数据序列。通常,它由四种要素组成:趋势因子(XtT),季节因子(XtS),周期因子(XtC),不规则因子(XtI)。趋势因子表征经济的长期趋势及潜在水平;季节因子是受季节变动影响的年度周期变化;不规则因子是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随机扰动;周期因子反映了实际经济水平围绕潜在生产水平的周期变化波动。季节波动的原因和规律是清楚的,随机扰动不能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经济发展的本质性规律是增长趋势和周期性波动。

2 房地产周期的研究

房地产周期目前还没有统一模式。每个文献均有各自的定义和刻画指标,经济周期研究的范式一般按照“识别、解释、检验、预测”进行。国外许多文献中房地产周期有许多刻画指标,如空置率周期、价值周期、投资回报率周期等。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Pyhrr和Bom(1999)对房地产周期及其相关周期进行了分类。

Grebler和Bums(1982)分析了美国1950-1978年房地产总体建筑、公共建筑、私人建筑和住宅建筑,发现了6个住宅固期和4个非住宅的房地产周期,并且发现了GNP领先于房地产周期11个月达到峰值。

Hekman(1985)检验了1979~1983年美国14个城市的写字楼市场,发现写字楼租金不仅依据本地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整,而且与国民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特别是与通货膨胀相关;Wheaton(1987)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写字楼建设和空置情况,发现了12年一循环的周期,并且发现了写字楼的发生频率要小于国民经济周期;Grenadier(1995)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3 房地产周期的解释

一类有关房地产周期成因的解释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归因于开发商的“短视”,从开发商做出决策到项目竣工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开发商往往在市场景气的时候做出项目投资决策;而当项目竣工时,市场条件已经改变,众多开发商的集体行为导致了高空置率的出现。这类解释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符合普遍的事实。上述原因难以解释普遍的市场衰退现象。

另一类解释把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认为是信贷机构的“纵容”和“恐惧”行为导致了房地产的周期波动,即:当市场景气,开发商向银行争取贷款时,银行无一例外地予以贷款;而当市场开始衰退,有的开发商无法按时清偿贷款时,信贷机构又出于“恐惧”心理而全面收缩房地产信贷,造成大量开发项目运转停滞,从而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大幅波动。Pyhrr和Bom(1994)将经济周期中的基本变量和房地产价值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考察了价格水平波动、房地产生命周期等变量对房地产收益和价值的影响,从而确立了基本经济变量在房地产周期模型中的地位。

随着经济理论工具的发展,新的工具引入房地产周期分析之中。Grenadier利用期权定价理论研究了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谷的原因。他认为,需求不确定性、物业改善成本和建筑工程的时滞是房地产周期的主要成因。在他看来,开发商并不是短视的,他们之所以会在市场景气时大量开发是出于上述三个成因而采取的最优决策。Clinloy(1996)将房地产出租率定义为空置率和预期新建房地产吸纳率的函数。当经济中出现房地产超额需求时,空置率减少,租金上升超过了开发商原来的预期,新的开发项目全面启动,从而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以及其后的过冷。

综上所述,房地产周期的成因可分为两类,即基本经济条件和预期。

4 经济周期的景气分析

宏观经济周期成熟的主要测度工具是景气循环法。其原理是以指标之间的的周期波动为基础,通过确定指标周期波动之间的时差和因果关系,构造扩散指数与综合指数来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转折点,以及衡量经济波动的程度。景气循环法主要步骤如下:

4.1 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的确定

景气循环法的重要前提是要对各项指标进行领先或滞后时差分析。确定时差关系主要有三种方法:周期图(NBER转折点)、时差相关分析和交叉谱分析。

4.2 扩散指数(D1)

扩散指数(Diffusion Index,缩写为DI是由许多数列组成的一组数列,主要反映一定时间内经济情况的变动趋势和范围。从内容上看,扩散指数可由领先指标扩散指数、同步指标扩散指数、滞后指标扩散指数组成。

4.3 综合指数(C1)

综合指数(Composite Index),缩写为CI是把敏感性指标各自的波动幅度或变化率综合起来的指数。扩散指数虽然能有效地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转折点,但它不能说明经济波动的程度。综合指数与扩散指数相比,计算比较复杂,它是以对称变化率为变量,通过领先指标组和滞后指标组的序时平均水平和同步指标组序时平均水平两次标准化处理计算的。

5 经济周期的谱分析

经济周期的分析工具中最前沿,也是最有效的当数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谱分析。简单地说,谱分析就是把时域的观测分解为各种周期的波形,然后在频域中表现出来。

有些住房政策变量使得有关住房经济的指标产生跳跃,具体的住房政策、法律变量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家安居工程政策、经济适用房政策、住房公积金政策、抵押贷款政策等等。在“识别、解释”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检验、预测”也非常具有局限性,“没有一个较权威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房地产业的周期发展,目前的中房指数、国房指数均因其指标的复杂性而不能被一般的研究所利用”。周期具有规律性的波长、波幅等特征描述,在我国目前机制转轨时期,房地产有关指标的波动并不具有规则件。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宏观经济的周期的研究比较成熟,康德拉季夫周期、库兹涅茨周期、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已经成为经典周期理论。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房地产的周期没有统一的模式,一些研究往往根据局部市场来进行实证,很难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6 结语

我国的房地产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很难找出明显的周期规律,或者说房地产的波动是由多种不明频率的因素引起的。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货币存量;房地产价格;通货膨胀;冲击效应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CJY061)。

作者简介:张萌(1983-),男,陕西汉中人,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蒋冠(1971-),男,云南保山人,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1-0155-06收稿日期:2013-05-04

一、文献综述

相关研究可以分为理论与实证两大类。理论文献包括:Bertrand(1995)认为在金融自由化条件下,金融机构过度信贷加速了房地产泡沫形成与破灭;Christopher等(1997)指出房地产业繁荣期伴随信贷快速增长和杠杆急剧上升,当泡沫破灭时,债务积压和去杠杆化危及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在国内,张等(2008)认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基础是房价上升和美联储宽松政策,当此基础不存在时,房地产泡沫危机就开始显露;苗文龙(2010)认为商业银行对货币当局的“倒逼机制”削弱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导致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超发,助长房地产泡沫产生与膨胀;马永坤等(2011)认为中国房地产的资本品属性超过其耐用消费品属性,引导社会储蓄流向房地产市场,其他行业面临资金匮乏困境。

实证文献包括:Goodhart(1995)研究发现英国房地产价格显著影响信贷增长率;Davis 等(2004)研究表明,商业房地产价格引起信贷、产出扩张,而不是相反。在国内,谢经荣等(2002)的研究显示198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多次金融危机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房地产泡沫;张涛等(2006)研究发现房价引起银行信贷增长;李健飞等(2008)发现货币增加并不是房价上涨的根源,但是房价上涨对货币扩张作用明显;李建等(2011)认为货币存量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但存在时滞。

现有文献存在三点不足:一是理论研究集中于货币存量、房价与宏观经济稳定的静态、局部均衡分析,较少进行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二是对于货币外生性假设也与中国货币内生性的事实不符;三是实证研究主要侧重于非动态关联的宏观层面,缺乏微观经济理论支撑。本文的创新在于首先基于内生性假设的四部门一般均衡动态研究,为研究货币、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稳定的联动机制提供了微观基础。

二、理论模型分析

(一)家庭部门

(二)非房地产企业

(四)商业银行

三、模型稳态与转移动态分析

四、经济系统数值模拟

(一)稳态数值模拟

首先采用经验估计法校准系统中各参数值:{α,δ,β,η,,θ,ψ,v}。系统参数可分为生产函数参数:{α,δ};效用函数参数:{β,η,};货币函数参数:{θ,ψ,v}。各参数校准值汇总在表4。

将表4中各参数值带入表1,可计算实际利率、人均资本存量、消费、产出、房地产存量、货币存量、名义货币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房地产价格变化率、房地产相对价格的稳态值,见表5。

从实际存款利率来看,目前我国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为3%,扣除3%~4%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存款利率小于0,无法反应资金供求水平与资本收益情况,分析实际利率应该考虑贷款实际利率。2000年以来我国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长期维持在6%~7%之间,综合考虑贷款上浮、民间借贷利率,以及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本文选取9.5%作为实际利率的现实值,偏离稳态值102%。偏高的实际利率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等少数高回报行业,其他行业则投资不足,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本协调积累。

从房地产相对价格来看,假设1998年房改前房地产相对价格处于稳态水平3.571,根据1998年~2012年均通货膨胀率3.612%与房地产价格变化率

(二)转移动态数值模拟

对实际利率、消费、货币增长率、房地产价格变化率、通货膨胀率、房地产相对价格的偏离赋予初值:{r^0,c^0,θ^0,πh^0,π^0};经济系统将模拟出各变量rt,kt,ytkt,ctyt,htkt,mtyt,θt,πht,πt,PHtPt转移动态路径。

根据前文测算:r^0=1.02;θ^0=4.53;基于消费/产出比例偏离稳态值-32.69%,并考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c^0=-0.383;根据2009年~2012年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企业商品价格指数计算:πh^0=0.55;π^0=-0.25;首先剔除货币与价格因素,即初始赋值为:{r^0=1.02;c^0=-0.383;θ^0=πh^0=π^0=0};其次纳入货币、房地产价格与物价因素,初始赋值为:{r^0=1.02;c^0=-0.383;θ^0=4.53;πh^0=0.55;π^0=-0.25};经济系统模拟出各变量两组转移动态路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四部门一般均衡分析发现房地产相对价格与实际利率是影响消费、储蓄、投资、产出的核心传导变量,传导机制为:实际利率通过储蓄分别对当前消费与房地产投资产生替代效应,对未来消费产生收入效应;当前房地产相对价格对向前消费产生收入效应,预期房地产相对价格对当前消费与储蓄产生替代效应。

综上分析,只有稳步降低货币增长率,引导货币存量在行业间合理配置,调节房地产价格与实际利率至合理水平,才能消除公众对房地产相对价格上涨预期,进而从根本上化解经济资源结构性错配所积聚的经济、金融风险。具体措施包括:

1.根据规则性原则改革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制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用公开市场业务、信贷规模控制、窗口指导等多种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给;加强对“影子银行”、民间借贷监管,使内生性货币创造机制趋于合理化、规范化,从源头上减轻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2.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存贷款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与资金供求状况、资本收益率之间的联系,将存贷利差控制在合理区间,发挥利率作为资金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

3.通过对土地、财政、税收、产业、社会保障等制度进行系统性改革,稳定房地产价格,打破公众对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预期的,从根本上化解房地产价格扭曲所导致的资源结构性错配。

参考文献:

李建,邓瑛. 2011. 推动房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研究――基于美国、日本、中国泡沫积聚时期的实证比较分析[J]. 金融研究(6):18-32.

李健飞,史晨昱. 2008. 中国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71-78.

苗文龙. 2010. 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资产价格[J]. 当代财经(7):51-62.

马永坤,杨继瑞. 2010. 资产价格波动与中国金融稳定发展[J]. 学术月刊(3):81-88.

谢经荣,朱勇. 2002. 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张,王爱民,杨朝军. 2008. 基于微观视角的流动性危机模型及应用[J]. 管理评论(8):3-7.

张涛,王学斌,陈磊. 2007. 公共设施评价中的异质性信念与房产价格――中国房产泡沫生成的可能解释[J]. 经济学(季刊)(1):112-124.

BERTRAND R. 1995. The 1985-1994 global real estate cycle: it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Z].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of The World Bank.

CHRISTOPHER K, PHILIPS L. 1997. Asset price bubbles and monetary policy[Z].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

DAVIS E P, ZHU H B. 2004. Bank lending and commercial property cycles: some crosscountry evidences[Z]. BIS Working Papers.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投资风险;税收因素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住房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我国的房地产业逐渐恢复和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新的、十分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由于其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敏感性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首先是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投资和消费的拉动效应,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税费、简化手续等政策刺激了住房消费;其次,房地产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为市场提供了交易场所和畅通的信息渠道。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房地产业是一个高风险,盈利水平可能较高但又难以确定的行业。房地产投资虽然有着较高的投资收益,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房地产投资数量大、投资周期长,涉及的风险广泛复杂,而且很容易受到国家和地区经济情况的影响,难以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势。另外房地产投资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变现能力低、交易纠纷多、筹措资金困难等。这些都导致了房地产投资成败的极大不确定性。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都希望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避免投资失败。因此,本文分析了影响房地产投资的主要要素:风险因素和税收约束,研究了这两者对房地产投资的效果影响。

2 房地产投资风险要素

风险的定义最初出现于1901年美国A.M.willet所作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目前,风险分析在国外房地产投资实践汇总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日益系统化、规范化。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了风险的理论研究。在此之前,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经济风险问题一直都是否定和回避的。当前,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房地产企业还未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系统[1]。

3 房地产投资的税收约束

住宅项目从取得土地使用权到销售及再次转让完结,需要经过土地征用、开发建设、交易转让、装潢和使用等诸多环节;涉及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耕地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收。

住关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住宅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因此住宅市场也是国家公共政策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除税收政策以外,还有其他的政策因素,例如经济适用性住房建设政策、个人住房信贷政策、利率调整政策和消化空置商品住宅政策等。这些政策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上对房产供需双方的开发和购买决策行为产生着影响[2]。

4 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控制

对房地产投资各个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损失,获得较高的安全保障。

4.1 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

投资决策阶段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最多,风险因素对项目的成败的影响也是最关键的。因此,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1 重视可行性研究,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4.1.2 加强市场监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1.3 采用房地产保险的方式来间接降低风险。

4.1.4 灵活运用投资组合理论。

4.2 土地获取阶段风险的控制

在土地获取阶段前,必须对地块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使用属性进行认真确认,一决定或放弃对某一项目的开发。在征地过程中,应主动争取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以化解众多风险因素,减少来自各个层面的干扰;在拆迁和安置补偿问题,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以防止矛盾激化。

4.3 项目建设阶段风险的控制

强化安全意识,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动态结合,采取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使项目顺利进行,并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开发项目,缩短建设周期,减轻开发商所面临的未来的不确定性。

4.4 经营管理阶段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在经营管理中,房地产商应关注市场的动态发展,了解需求状况,采取灵活合理的定价措施,避免或减轻因高价或低价带来的风险。为回避企业自身营销经验不足、营销手段不当的风险,可通过营销,以充分利用人丰富经验。采用灵活多变的营销方式,拓宽营销渠道,降低营销风险。

5 房地产投资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以达到合理合法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纳税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经营筹划行为,它以国家法律为依据,采用经济学中常用的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目的在于减轻税收负担,获得最大的税后收益。其基本特征是:合法性、超前性、目的性和方式的多样性[3]。

房地产开发投资涉及的税种很多,所以投资具有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主要的税种包括: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5.1 营业税的税收筹划

发生在房地产的交易环节,即销售房地产应以房屋售价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作为营业税的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也相应产生。《营业税暂行条例》中规定:“销售不动产”税目的营业税,应在不动产所有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行为或者单位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的行为发生时,才进行征收。出售者可以通过合理推迟所有权转移时间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5.2 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筹划

进行税收筹划时,增值额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0%-60%,增值额越高,需缴纳的土地增值税就越多。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土地增值税筹划时,关键是要合理地控制、降低增值额。《土地增值税暂行条理》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如果增值额没有超过扣除项目的20%,免征土地增值税。同时还规定,纳税人既要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又有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应分别核算增值额;不分别核算增值额或不能准确核算增值额的,其建造的不同标准住宅不享受免税优惠。因此,如果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既要建造普通住宅又搞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分开核算与不分开核算税负会有很大差异。在分开核算的情况下,如果能将普通住宅的增值额占扣除金额的比例控制在20%以内,则可以免缴土地增值税,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可扣除项目的金额,使税基缩小,达到减轻税付的目的。

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也可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根据制度规定,企业为开发房地产的借款利息,可记入房地产开发成本,并作为计算房地产费用的扣除基数,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加计20%的扣除,加大了扣除项目金额,从而增加企业的税后净收益。

参考文献:

[1]顾孟迪,雷鹏.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98~99

[2]高慧琼.价格构成及形成因素对大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D]:[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5

[3]孟国鸿.运用税收政策调控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5

作者简介:

第5篇

论文摘要:中国房地产泡沫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本文首先通过运用新古典经济模型,初略估计了房地产完全市场化以来近几年的泡沫程度,有些年份泡沫较大;然后再通过专项指标进一步说明了泡沫程度,由于数据及平均以后产生的问题导致有些指标不能科学地说明泡沫状况;最后,从三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一、引言

房地产的真实价值是难以确定的,正因为如此,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没有泡沫,或泡沫成分有多大,一直以来是学界政界商界争论较多的话题之一。如果知道房地产的确切价值,判断有没有泡沫最简单且最有效的办法是将房地产价值与价格相比,价格与价值越脱离就说明泡沫成分越大,这种偏离当然是当指价格高于价值的情况下,当价格低于价值,经济紧缩,也就没有泡沫。房地产的真实价值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作为一种产品,必有其成本,也就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成本,反应在会计报表中的,作为成本核算的依据,一般情况下,造价高的住房价值相应较大。另外,房地产的价值,更主要体现在住房的居住效用上,同一处建筑,不同经济状况水平的人所愿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所有者剩余是不相同的,因而以承受度来衡量住房价值,不同人会得出不同结果。假如某一房产,行市50万,有人愿出70万买,有人肯付100万,双方获得的实质效益可以相等,这时,真实价值按哪个标准来算,就不好确定了。

二、相关理论回顾

许多经济学家将资产价格与资产基本价值相联系,将资产价格泡沫定义为资产价格对资产基本价值的偏离。正如彼特·加博(PeterGarber)所说,在大部分经济研究中,资产价格泡沫都是指价格中不能由基本因素解释的那一部分(1990)[①]。基本因素又称为“经济基础条件”或“基本面”,指影响某种资产价格的实体经济因素。三木谷良一认为泡沫就是资产价格(具体指股票与不动产价格)严重偏离实体经济(生产、流通、雇用、增长率等)暴涨,然后暴跌的过程[②]。金融专家铃木淑夫博士则认为,经济学上所说的泡沫,是指地价、物价等资产的价格,持续出现无法以基础条件来解释的上涨或下跌[③]。1992年度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现实的股价和地价,如果超出了经济的基础条件和理论价格暴涨,泡沫经济就产生了”。1993年度,日本经济白皮书进一步指出,所谓“泡沫””一般来讲是指资产价格大幅度偏离经济基础条件而上升。由此看来,日本学者基本上趋向于把泡沫定义为资产价格偏离经济基础条件的膨胀过程。

类似的,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认为如果今天价格高仅仅是因为投资者相信明天价格将更高,即基本因素不能证明价格的合理性时,资产价格泡沫就产生了(1990)[④]。王子明综合此类定义,对资产价格泡沫进行了直接的定义:资产价格泡沫是由投资者对价格或收益的预期引起的资产价格相对于基本价值的非平稳偏移,并将偏移的数学期望作为泡沫的度量(2002)[⑤]。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

资产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是资产的实际价格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值(一般均衡稳定状态价格)的非平稳性偏移。③因此,要度量某种资产的泡沫大小,我们必须首先求出其理论价值和实际价格。在此,我们提出用资产泡沫度的概念来反映资产泡沫的大小,所谓泡沫度就是资产实际价格偏离其理论价值的程度,用公式表达如下:

其中,表示第i种资产的泡沫度,表示第i种资产的实际价格,表示第i种资产的基础价值。这个公式比较简单,但泡沫的含义被表示出来。资产的实际价格可以从统计数据中获得,关键是资产的基础价格难以确定。如果能把基础价格确定下来,那运用公式就可以轻松地把泡沫程度计算出来。

确定房地产的基础价格的模型也有不少,这里只用资产边际收益法来简要测度一下。根据泡沫经济源于实体经济的特点,引入RamseyModel进行了分析。这个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基本模型之一[⑥]。在该模型中,经济系统是一个纯粹由家庭和厂商组成的交换系统。家庭不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其所消费的产品全部从市场上购买,并通过出售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获取收入,在收入约束下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厂商只生产不消费,从家庭购买所需生产要素,在技术约束下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尽管该理论被新兴古典经济理论批评为忽略了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分工问题的研究,但作为一种抽象的理论,其分析结果对确定资产价值的基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此略掉推导过程,该模型最后得出一个公式,即著名的修正黄金分割率,为,说明在经济处于最优均衡稳定状态下,资本的边际产出率等于人口增长率与时间偏好之和。此时的资本边际回报率即为资产基础价值。由于在实际经济中还存在通货膨胀因素,因此,最优均衡稳定状态下的资本边际回报率,应当剔除掉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资产的基础价值可以进一步由下式表示:。这意味着,经济最优均衡稳态下资本边际回报率也就是资产的基础价值,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即把当前的收入储蓄起来以待将来消费的意念的强度。它一方面与消费者收入的多少相关,另一方面与当前储蓄的未来预期的增长有关,因此其大小等于利率。第二个因素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越高,其对资产价值的侵蚀就越严重,因此,应当将其剔除。第三个因素是人口增长率n,其值越大,说明劳动力增长率越大,资产的价值越大。

此方法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在理论上也讲得过去,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的国家来说,不好确定利率,因而模型的实证结果会受到影响,准确性就受到质疑。虽然有这样一个缺点,我们还是可以参考一下。在此,说明利率的选择问题,基于房地产的周期性特点,我们选取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中的一年斯和三年期定期利率为对象,表示资产的机会成本。由于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时间不稳定,所以我们根据当年最后一次调整为参照,在下一次调整之前的时间段里保持不变,于是有些年份利率与上年相同。具体看下面数据。

表1

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就相当于,人口指数为n,通货膨胀率用表中的价格指数来表示,表中的价格指数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经过简单计算所得,不是原数[⑦]。这样我们就得出了资产的边际收益率,分为最小和较大两个值,即,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资产的基础价格。然后,我们根据历年房地产价格计算出相应的指数,对比两组数据,就可以粗略地判断房地产泡沫程度。

从表中对比,可知2000年到2002年,中国整体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是很大,程度比较轻,但是2003年以后,泡沫急剧扩大,2004年资产基础价格最小为0.112,较大为1.102,而房地产实际价格却远远大于这一基础价格,达到17.762。2005年也有相同的特征,程度不一样,但总体来看,这两年的泡沫最大。2006年的泡沫水平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也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四、中国房地产泡沫指标分析

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该指标是根据房地产泡沫的含义来设计的。泡沫经济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偏离程度的反映,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泡沫膨胀的程度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但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房地产泡沫也是如此,因此可以用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进行比较,反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程度。该指标能反映房地产泡沫的扩张程度,是测量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动态指标,用来监测房地产经济泡沫化趋势,指标值越大,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就越大。

GDP增长率反映的是用货币表示的居民最终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增长率。平减指数是指当年价格表示的GDP与基期价格表示的GDP之比,它不仅反映了私人部门的消费商品,也反映了公共部门的消费变化状况,同时也反映了生产资料和成本、进出口商品及劳务的变动程度,比其他几种物价指数如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更全面、更综合。房地产业及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如建材、装潢等行业的价格变动作为平减指数变动的一部分,两者的变化趋势自然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

并不是说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一旦大于1,就能判断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泡沫成份。只有当房价增长率明显地背离GDP增长率时,这个指标才具有较强的说明作用,也就意味着房价的增长有可能超出了实体国民经济的有效支撑及超过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房价的虚高有可能引起空置率的上升及泡沫的形成与膨胀。

年份GDPGDP增率(1)平均房价房价增率(2)(2)/(1)

199884402.2802063.000

199989677.0550.0622053.000(0.005)

200099214.5540.1062112.0000.0290.270

2001109655.1710.1052170.0000.0270.261

2002120332.6890.0972250.0000.0370.379

2003135822.7560.1292359.0000.0480.376

2004159878.3380.1772778.0000.1781.003

2005183084.8000.1453167.6570.1400.966

2006213131.70.1643367.0000.0630.383

2007251483.20.1803864.0000.1480.820

表2

房价收入比分析

房地产收入比这一指标是根据房地产泡沫成因中的一个因素,即过度的投机需求,来设计的。房价收入比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房价收入比用来测度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因而也是间接用来测度房地产泡沫的指标。当市场中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处在上升状态,且并没有存在市场萎缩的迹象,则说明这个房地产市场中投机需求的程度较高,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房地产业的属地化特征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国房价收入比的差异也很大。所以,在比较国内外房价收入比时,不能一概而论。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活动活跃,建设规模庞大,开发贷款迅速增长,市场成交持续升温,房价在住房按揭贷款的消费信贷支撑下也随之不断攀升。过高的房价与居民购买力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如果后期有效需求跟不上或者需求得不到银行业的消费信贷支持,积压空置面积将与日俱增。其结果必然是陷入房地产开发贷款越多,房屋积压越严重,银行信贷资金越难以回收的恶性循环。从房价收入比这个指标,我们可以看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因为收入这一经济变量中也包含实体经济因素,用现实房价与之相比,正是虚拟与实体之比。但是,房价收入比能否作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衡量指标是有争议的。

有人认为房价收入比不能很好地反应居民对房地产的消费能力,因为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可能要比政府统计部门数据高,由于市场要素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居民收入状况透明度不高,有可能造成房价收入比的低估。另外,一套房屋的总价是由平均房价乘以面积得出的,在计算房价收入比时,面积选择不同,结论就有差别。

表中房价为全国平均房价,“平均”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地域范围,即这个房价是全国性的,有些地区可能高一些,或低一些。二是指各物业形态的平均,别墅和高档公寓价格比普通住宅要高,商业地产与住宅价格又不一样,这是一个平均值。我们的模型选取家庭规模是三口之家,这与城市现实是相符的,而且房地产主要集中于城市,三口之家的选择应该是合理的。在此,我们计算了两组房价收入比,一是按人均面积为70平米,另一个是按人均面积80平米来算的。应该说,这两个面积的选择还是符合现阶段中国经济生活的实际,其实,最好的面积应该是未售出房地产的平均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模型中房价收入比还是很高的,但也并不是高到无法容忍的地步。有几个原因可能导致我们所得的房价收入比偏。第一,全国平均房价偏低,数据与现实可能有些不对称,有失真的嫌疑。有些城市的房价远远高于平均价格。所以说,房地产业具有城市区位性或地域性,最好是将某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第二,目前房地产开发市场,普遍存在着“大”的倾向,倍受欢迎的小面积房屋比较少,如此实际房价收入比会这两个数都大。

空置率分析

另外,房地产市场上的空置率也是衡量房地产市场是否有泡沫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有的酒店建起来之后,入住率不高,造成浪费。有些房屋造起来之后,种种原因导致房地产实现不了销售。因为从空置率我们可以看出房地产供求双方的力量对比,如果市场上房屋空置率上升,说明房地产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此时为买方市场,理论上对消费者有利,不利于开发商或房地产供应者。那是不是空置率越低越好呢?也不是,首先,房地产市场总会存在一些结构性空置,这部分空置我们可以暂时地称为自然空置率,这是市场经济客观存在的一种失衡常态。其次,空置率低,说明房地产市场上销售强劲,但在房地产市场上存在泡沫时,由泡沫所消化地那一部分也能导致空置的下跌。不过,一般来说,认为房地产空置率低一点比较好,因为空置造成巨大的市场资源浪费与损失。

运用空置率指标来衡量房地产泡沫,在对分母的问题的选取上存在着争议,各国做法也有差别,所得结果也是不同的。关于分子没什么分歧,即为空置面积。但如何计算空置面积,是把空置一年的房屋算作空置还是把三年或五年空置的房屋计算成空置,不同人持不同意见,都有道理。分母的选择也有好多种,美国是所有现存的房地产的总量。而我们国家计算空置率时,通常选择近三年内房地产供应总额。也有人用当年新增房屋数量作分母,或用五年来累计的房屋增量作分母。目前,我国尚未正式颁布房地产空置率的计算标准和计算方法。在这里,也只好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一些粗略的推断。

如表所示,我们用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的差作为空置面积,然后用它除以竣工面积,得出一个大概的空置率。应当说明的是,在竣工面积中,可能有很多房屋年底竣工,但销售前景良好,这个空置率也把这一部分暂时空置的房屋算进去,明显夸大了空置率,但囿于统计数据的完整性不够,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空置率处于下降趋势,与此相对应的是销售面积递增速率明显快于竣工面积的增速。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受到买方的追捧,但从空置率这一指标不能看出销售面积中有多少是炒作或投机的。所以,空置率指标对于衡量还是有很多局限性的,数据要求的准确性高,且不能销售的具体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五、结论与建议

(1)产权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米塞斯所言,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私有的财产或生产要素基础上的劳动分工的社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市场上的消费者具有绝对权威,主导着市场。每个人因为要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得不想方设法地尽可能好地服务他人。因为他人是通过市场上买卖这种投票行为来最终影响着这个人的自身利益。市场指导着个体参与到能最好地满足人们需求的途径中来。而私有财产制度则是保证市场行为主体可以自主选择生产服务方式来最大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竞争的产生也会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这里,我们只是说明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与核心,没有明确的产权就没有市场经济。这一点,对于我们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也是有指导意义。而且,实践证明,中国国有银行的股份改革不正是针对模糊不清的产权状况来的吗?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可见许多人都认识到产权不清的危害性。

第6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干预和自由放任作为两种此消彼长的经济思想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的作用,得出实践活动和干预理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且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反思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变化分析,证明我们不能简单地在市场和政府之间进行选择,应该是政府和市场应相互配合。实践证明在世界市场经济社会中新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逐渐走向融合。

关键词 国家干预 新自由主义 融合

一、国家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这两大思潮在发展过程中相互碰撞,但它们各自的主张并非完全排斥,而是对立中又有融合,争论的焦点是市场多一点,还是干预多一点。所谓国家于预主义,是指一种主张削落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它主要强调市场机制的缺陷必须通过国家干预来弥补。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是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二、美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一)美联储不适当的货币政策

美国为防止经济衰退,美联储长期实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实行零首付等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美国长期的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导致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为了抑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从2004年6月起到2007年9月美国联邦储备局连续17次加息,将利率由l%上调至5.25%。不断提高的利率使得抵押贷款的债务人还款成本高于房产价格,债务人都无法继续支付贷款,由此滋生了道德风险。

(二)信用评级机构虚高的评级

次级抵押贷款经过复杂的层层打包后,很多机构投资者已经无法确切了解其中包含的风险,更不知道次级抵押贷款债务人的真正支付能力。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信用评级机构对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政府监管部门一直没有对评级机构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在危机爆发之前,评级机构给各类抵押担保债券、抵押债务债券等产品给出了虚高的信用评级。高的评级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加入到这个高风险的市场中。过高的评级助长了刺激抵押贷款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助推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三)政府监管失当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是建立在缺乏有效监督之上的,缺乏监督的金融创新一味追求风险转移,必然会滋生道德风险。美国金融监管机构还将对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债券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评估和监督责任完全交给评级公司,并且缺乏对这些评级公司的监管。监管领域即有重叠又有空白,从贷款发放到证券打包销售及再加工的整个流通过程中,无论是美联储还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都缺乏必要的法规对其约束。这次金融危机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自由放任的意识和在这种意识下政府对金融部门监管的缺失。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

我国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同时,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表明了我国长期以来政策运用的好的效果即适度的国家干预主义所带来的利益。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和人均国民总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都是稳中有升,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10位、占世界经济1.8%的份额,提高到2010年的39.8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2008年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GDP仍然有9%的增长率。

四、国家干预和自由主义的融合

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包含干预的自由主义思想和不包括自由的干预主义思想已经不复存在了。美国的“第三那条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既强调经济自由,又强调国家干预的典范。我们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市场解决不了的,政府在该出手时就出手;政府过度干预导致失灵和无效率,市场也可以制衡政府。

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政策来抵御危机带来的损害,表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逐渐融合的趋势。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经济的巨大潜能是人们无法估量的,忽视市场经济的作用,对市场机制于预过多,无疑会阻碍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表明不要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也是不行的。因此,我们看到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都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其经济发展过程都揭示了具有共同性规律的东西要擅于发掘利用它,为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努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我们需要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模式。我们所要建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并非是抛弃市场机制作用,完全靠政府权威力量左右经济运行的模式,而是政府适时适当的干预。对待“新自由主义”思想,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那些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促进的思想,去除那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第7篇

内容摘要:服务业发展既包含服务业产值的增长及其在整个国民产值中的比重提升,也内涵服务业内部各种产业形态的结构调整。由于服务业内部各产业存在大小不同、周期有别的部门溢出效应,且不同的发展模式下部门溢出效应更显差异,这为决策部门制定服务业发展及其结构调整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供给引致型发展模式下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业,如金融业、物流业,政府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优先发展。在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在于为其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竞争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服务业 产业结构 溢出效应

问题的提出

服务业发展既包含服务业产值的增长及其在整个国民产值中的比重提升,也内涵服务业内部各种产业形态的结构调整。因此,考察服务业内部各个产业部门对其它产业的动态冲击效应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学术研究文献中,这主要是借助两部门外溢效应模型来开展的。Feder(1982)提出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来分析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溢出效应,考察出口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许多研究者将其思想用于其他方面的研究,Eric C. Wang.(2000)运用两部门模型分析台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Kevin H. Zhang(2002)对两部门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东亚8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adha Balkaransingh(2003)将两部门模型作为基础,结合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方法研究包括亚洲和拉美的中等收入国家以及部分OECD 国家在内的19 个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此外,许和连、栾永玉(2005)将Feder(1982)模型扩展成三部门模型并应用于外贸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2009)借用Feder(1982)模型分析了发展生产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前述两部门模型的基本方法,将从事服务业的部门分为要分析的某一部门和除此之外的另一部门,构建附加预期的两部门动态模型,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探讨服务业内部各部门发展的外溢效应、发展模式选择和结构调整含义。

附加预期的动态两部门理论模型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1966)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一文中提出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需求追随”和“供给引致”两种模式。“需求追随”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需求方,即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作为对这种需求的反应,金融体系不断发展。换言之,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导致了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供给引致”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方,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鉴于理论界对后一种方法的相对忽视,帕特里克认为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并且指出,在实践中,需求追随现象和供给引致现象往往交织在一起,但不可否认,在需求追随型金融和供给引致型金融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即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领先型金融居于主导地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追随型金融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不仅如此,最优顺序问题也可能在部门内和部门间存在。

这里借用帕特里克关于“需求追随”和“供给引致”两种模式的研究方法,并尝试扩展应用到对整个服务业各个部门的分析中。

(一)供给引致型模式

假设服务业(第三产业)总可分解为某一部门(M)和不含该部门的其他服务业部门(N),则可以建立两个部门的生产函数:

(1)

(2)

(3)

(4)

(5)

(6)

其中Mt ,Nt,Yt分别指t时期待分析部门的产出、其他服务业部门产出和整个服务业(第三产业)总产出, 分别是指t时期部门M、N的劳动力投入和资本。部门M的发展存在着对部门N的外部性影响,因而部门N的产出不仅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同时也是部门M所提供服务的产出函数,这一点集中表现在部门N的产出函数关系式(2)中。方程(4)表示一个调整系数为θ的适应性预期过程。

假设社会资源并没有达到最优配置,亦即部门M与部门N间的要素边际生产率存在差异,即:

(7)

其中,ML,NL,MK,NK分别是指部门M和部门N劳动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式中δ反映部门M和部门N要素边际生产率差异。如果δ>0,则表示部门M要素边际生产率高于部门N;反之,δ

采用Bruno在1968年的研究中所使用的一个假设,即某一部门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与整体经济范围内的人均产出存在线性关系,即:

(8)

同时假设 ,依据Feder(1983)的模型推导,可得:

(9)

其中,dYt/Yt表示服务业产出增加率,dKt/Yt反映服务业资本存量变化即投资相对于产出的变动,dLt/LN表示第三产业增加的劳动力与部门N雇用劳动力的相对比例, ,衡量了部门M的外部效应。(dMt/Mt)·(Mt/Yt)可视为部门M的加权增长。

为更好地识别部门M的外部性,假设部门M通过不变弹性影响部门N的产出,即:

(10)

其中, 成立。弹性系数反映了部门M产出增加带来部门N产出的增加,是部门M发展外部性的一个衡量指标。把式(10)代入式(9)中,整理后可得:

(11)

式(11)反映服务业增长不但同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有关,还与其内部各部门的发展程度相关。其中部门可通过两个主要渠道影响经济增长:一是可投资资源生产力的提高或有效利用,即;二是金融部门M对部门N的外部性,即。

方程(4)的动态预期过程可表示为式(12):

(12)

进一步,式(12)可迭代成式(13):

(13)

由于,所以Mt的预期值M*t是Mt所有现在和过去值的加权平均。将式(13)代入式(11),同时我们知道,带有适应性预期的经济过程可转换成一个考伊克几何滞后形式,于是,服务业增长方程变成式(14)的形式:

(14)

方程(14)为供给引致型的基本模型。

(二)需求追随型模式

考虑需求追随的发展模式,假设部门M的发展水平受其它部门N的激励与促进。于是可将服务业及其两部门的生产函数表示如下:

(15)

(16)

(17)

(18)

假设部门M和部门N之间的边际生产率差异为γ ,部门N对部门M的外溢效应为不变弹性系数η,于是有如下方程:

(19)

则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的方程为:

(20)

考虑方程(19)的适应性预期过程,可将方程(20)进一步改写成如下动态模型:

(21)

重庆市服务业发展的部门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一)数据整理

以1978年价格指数为基础,计算整理得到第三产业及其各部门的产值。以各部门年末就业人员数作为各部门的劳动力投入,以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第三产业新增资本投入量。由于缺乏1978年不变价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在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时以1997年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近似替代计算得到不变价资本投入增量。以上数据根据《重庆统计年鉴》各期整理得到。

(二)计量模型

同时考虑供给引致型和需求追随型两种模式,即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J)、批发和零售业(S)、住宿和餐饮业(H)、金融业(F)、房地产业(E)、其他服务业(O)等行业分别以方程(14)和(21)为基础建立联立方程,考察这些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外溢效应。

(三)实证结果

对上述6个行业两种发展模式组成的联立方程施加参数截面约束:αθ=ρλ和θ=λ,并应用似不相关回归估计(Seemingly Unrealated Regression Estimation,SURE)方法开展实证分析。其结果分别汇总在表1和表2中。

表1、表2的结果显示,可决系数和杜宾-瓦特森值总体上较为显著,因此计量分析结果可以用作经济分析。表1、表2的结果同时显示,无论就供给引致型发展模式还是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各个产业部门中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系数均不甚显著,这表明产业发展的动力并不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增长。同时,各个产业的产值增长及其相对结构调整的相关系数更为显著一些。在供给引致型发展模型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和其他服务业的产值增长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具有显著的回归系数;在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和金融业的产值增长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具有显著的回归系数。以上经验证据的政策含义是,推动服务业结构改善是整体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的关键。

重庆市服务业发展及其部门溢出效应的动态调整机制

似不相关回归估计结果显示,除住宿和餐饮业外,其他服务业发展的预期调整系数具有经济分析意义。动态预期调整过程如图1所示。当期预期调整系数总体都较高,从高到低分别为房地产业(0.9824)、批发和零售业(0.9716)、金融业(0.7689)、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0.7689)、其他服务业(0.6401)。由此看来,服务业内各产业的预期调整系数较大。表明微观经济主体假如采用适应性预期过程来修正预期各种服务业发展的偏差,则其修正比例较大,说明微观经济主体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只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这两个部门的预期调整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他部门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微观经济主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敏感性可能还有赖于信息透明、信息传递速度建设,还需要加强微观经济主体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种基础条件建设。

根据图1所示的动态预期调整过程,对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而言,微观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产出时,当期权重为76.89%,滞后一期的权重为17.78 %,滞后两期的权重为4.11%,权重总和为98.77%,说明微观经济主体基本上以近两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的加权平均值形成预期,通过预期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的变化影响第三产业增长,预期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对服务业整体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当期的影响最大,随后呈现几何衰减,两年后的影响微乎其微。

由于“其他服务业”在内涵上包括了除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金融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外的各类服务业,可能由于内部结构的相互冲击,微观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产出时,当期权重64.01%,滞后一期的权重为23.04%,滞后两期的权重为8.29%,滞后三期的权重为2.98%,滞后四期的权重为1.07,权重总和为99.40%。由此看来,“其他服务业”由于内涵较广,动态调整过程总体较慢,但微观经济主体基本上以近三年(权重达到了95.34%)其他服务业发展的加权平均值形成预期,通过预期其他服务业发展的变化影响第三产业增长,预期其他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整体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当期的影响最大,随后呈现几何衰减,三年后的影响微乎其微。

服务业部门溢出效应与结构调整模式选择

对于给定的估计参数,供给引致和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各期的边际外溢效应分别可以通过等式和 计算得到。其具体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在供给引致发展模式下对其他服务业发展具有正外部效应,其边际外部效应的均值分别为1.3598、0.8199、1.5216、0.3924。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在需求追随发展模式下对其他服务业发展具有正外部效应,其边际外部效应的均值分别为6.3077、7.3593、 4.9998、3.4906。

从各类服务业的外溢效应来看,应当坚持“供给引致型”发展模式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应当采用“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至于房地产业,尽管两种模式下均具有正外部效应,但很明显其在需求追随发展模式下的正外部效应更大一些,所以也应当实施“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图2、图3分别给出了供给引致型发展模式下金融、交通运输、房地产业的溢出效应和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下住宿餐饮、房地产、其他服务业的溢出效应。

从图2可以看出,供给引致型发展模式下,金融业具有较高的正外部效应,且这种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增大。这充分表明坚持“金融先行”、金融适度超前发展不失为重庆服务业发展的一条正确选择和科学发展路径。重庆应当在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西部金融高地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加快发展。

图3表明,在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下,房地产业具有较高的正外部效应,且比图2显示的供给引致型发展模式下房地产的正外部效应平均高出4.5个百分点。这一经验证据表明,房地产业应当坚持需求追随的发展模式。房地产业不适宜过度投资,超前发展,应当按照经济发展进程和居民的有效需求加以平稳推进。为此,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建设公租房,不但对于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第三产业发展及其质量提升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结论与对策

首先,服务业内部各产业存在大小不同、周期有别的部门溢出效应,且不同的发展模式下部门溢出效应更显差异,这为决策部门制定服务业发展及其结构调整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可采取供给引致型发展模式的产业,政府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优先发展,如金融业。前述实证结论表明,金融业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重庆市要在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金融服务高地、提升其对全球金融资产的集聚能力、强化金融产业的普惠性、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走在西部前列。可采取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的产业,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在于为其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竞争的制度环境,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其次,在推进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要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基础,以生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集聚区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动力,以布局集聚区重大生产业项目为抓手,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强化政府指导,突出行业重点。前述研究结论表明,金融、物流等生产业的溢出效应明显,对于推进产业发展及其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生产业为突破口。生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克服资源要素制约。目前,生产业已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目前,无论是重庆还是全国,生产业整体上还相对滞后。以生产业为突破口既可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可以提升第二产业的竞争力,还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这一点对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提升扩大会展服务业。

再次,服务业内部中“其他服务业”所含服务业甚广,还包括信息传输、研发、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和生产业。这些产业发展对于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数据获取限制,本文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深化认识。

参考文献:

1.Feder G. O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1982(12)

2.Wang E C. A dynamic two-sector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growth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2000(9)

3.Zhang Kevin H. Do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 East Asia?[Z] Working Paper of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2002

4.Balkaransingh 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testing for causality and finance’s contribution to FTP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003(60)

5.许和连,栾永玉.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基于三部门模型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9)

6..生产业与制造业升级:一个两部门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Patrick, H. 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6(14)

第8篇

摘要:本文在对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一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主要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学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对重庆大学经管类专业经济学课程给予重点研究,提出经济学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方面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经管类专业;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39-02

一、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的一般情况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将西方国家的主流经济学统称为西方经济学。在国际上,西方经济学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存在。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一般在本科低年级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对经济学整体结构和基本理论的认识,并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对基本经济现象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此外,经济学也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经济学是研究有限资源如何实现优化配置的学科,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在方法上,经济学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概念和理论模型,通过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及经济学特有的概念去理解整个经济学原理;在学科特点上,既具有自然科学逻辑的严密性,又具有社会科学思维的开放性。

按照难度,经济学主要课程分为初级经济学、中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初级经济学是基本的入门性质课程,一般叫作“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或者把这门课分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从内容上说,一般以原理为主,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初步形成经济学的框架,很少有模型研究和数理分析。中级经济学是在此基础上,内容有所拓宽,探讨的程度更加深入,无论知识的广度与难度都有所加深,更多地使用了数学推导,在分析问题时会借助数学工具,运用数学模型,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更高。此外,中级经济学的内容更加广泛,难度更加深入,着重剖析经济理论本质,并不局限于简单的介绍。高级宏观经济学与中级宏观经济学中涉及的经济问题的范围差别并不大,但与中级宏观经济学相比,它研究问题的深度和难度都有所增加。虽然高级课程所涉及的大部分问题,在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有所涉猎,但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研究问题的深度和使用的工具方法不同。在高级经济学中,模型中的函数从显函数转换到隐函数,模型分析的过程从比较静态转换到转移动态,模型分析的对象从确定性现象转换到随机性现象,模型运算工具从简单计算工具转换到专门计量经济学工具,模型分析方法从静态最优转换到动态最优等。本科经济学课程中,一般不涉及高级经济学层次。

在国际上,本科阶段首先开设《经济学原理》(初级经济学难度),让学生接受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理念与框架,然后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经济学难度),提升经济学的思维逻辑、数理难度和研究方法。

目前,、教育部大力在高校推进马工程项目。经济学属于、教育部力推的马工程项目的一个重点课程,在课程内容和建设上也要遵循马工程总体思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主要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学课程实施情况

改革开放之后,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经济学课程,并成为经管类专业的平台专业基础课和非经管类专业的通识课程(或素质教育类课程)。

笔者对我国主要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学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调查发现:

1.我国主要高校对经济学课程教学十分重视,课程学时数、学分数设置较高。

2.一半以上高校(16/27)会按照国际惯例将经济学课程划分为初级经济学和中级经济学循序开设。浙江大学甚至开设了高级经济学,吉林大学除开设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外,还开设了对应课程的双语课程。

3.学时总数最高的为吉林大学,合计384个学时;学时总数最低的为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分别48个学时,合计96个学时。所统计的我国主要高校经管类专业中,经济学平均学时为166个。由于各学校学分对应学时数不一致,不好简单地做学分比较。

4.在教学方法上,各高校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之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课堂互动、课外阅读、现实经济专题研讨等形式,增强学生对经济学理念和方法的理解水平。

三、重庆大学经管类专业经济学课程的设计

重庆大学经管学院一直非常重视经济学的教学。经济学是学院学科大类平台课程,按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分类开设,教学难度接近中级经济学水平。在历年的培养方案中,经济学学时最高,微观经济学为72个学时,宏观经济学为56个学时。此后,由于学校整体调整毕业学分,各类课程的学分、学时均有所调整。课程学时数中,微观经济学为64个,宏观经济学为48个,合计112个。

除经管学院外,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也将经济学设立为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微观经济学占56个学时、,3.5个学分;宏观经济学占48个学时,3个学分。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各专业的经济学课程设置不同,未作为平台课程。其中,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经济学,学时为56个;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48个学时)、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36个学时),共计84个学时。

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建设与房地产管理相关专业的经济学学时数相对全国水平均较低。但因毕业学分数的限制,要想进一步增加经济学的总体学时较为困难,只能在有限学时中通过课程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全国比较研究,我们将重庆大学经管类经济学平台课程微观经济学继续设置为64个学时,宏观经济学调整为56个学时。

四、经管类专业经济学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进建议

经济学属于基础理论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同时又和现实经济息息相关。经济学一般在低年级开设,对刚从高中学习模式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一方面现实生活和经济感受相当匮乏,另一方面习惯于高中的被动学习和纯数理化的思维方式,对经济学的学习,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上,有相当程度的转变难度。@使得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法,必须与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密切结合,最大限度地达到课程目标。

密切结合经济学科的自身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要尽可能地利用多种资源,如网络平台、师生互动、课程网络资源延展、案例与实例、实际经济运行状态等,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增强他们对经济理论的现实基础理解与感性认识,加强学生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课堂即时案例分析、小组案例研究、小课题研究等,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对知识理解掌握的主动性,建立经济学思维范式,形成初步的经济学研究能力。在课程考核中,重视过程学习,增加作业、小课题、小论文研究在成绩评定中的权重,逐步减少一卷定成绩的考评方式。

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73-02

研究生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学术研究的整体创新水平。作为与研究生经常接触、交流的教师,可以通过对研究生学习的微观环境施加直接影响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其中,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系统地帮助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课堂是师生见面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在较长周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师生互动、循序渐进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自2005年以来一直从事研究生《产业组织理论》教学,下面从思想认识、教材选择、新思想发现、规范的研究方法四个角度分析如何从课程教学层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一、思想上要高度认识到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机制

目前国内的研究生教育非常强调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发表,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地在国内外刊物上涌现。但是总体中国研究生乃至中国学者的研究在国际上普遍被认为缺乏原创性。重视的培养模式,一方面造成研究生以及指导教师普遍对课堂学习和教学不加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教育部规定硕士生培养目标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并没有要求研究生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因此这种培养模式也背离了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美国大学硕士学位授予一般不要求学生撰写学位论文和公开,但是美国大学非常重视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固然可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但是这一类渠道会造成研究生的知识空间变得非常狭窄,无助于研究生知识广度和创新能力的拓展。只有通过全面认真的课程学习,研究生才可以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经典理论。蹇兴东(2008)提出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主渠道和必由之路。朱红,李文利(2011)认为课程参与程度和方式、导师的学术指导和生活就业关怀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大。《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以及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美国“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理论”,因此该门课程学生对专业基础的打造极其重要。产业组织理论还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才能实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研究产业组织需要多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博弈论和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产业组织理论课程中介绍的有关企业行为理论和企业实践结合度非常高。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该课程课堂教学对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基础的夯实、学术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拓展的重要意义。

二、选择优秀的教材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信息高速公路的通畅使得研究生搜寻学术信息和知识变得非常容易。但是很多研究生在缺乏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并不知道需要收集什么信息?研究什么?什么值得研究?延续导师既往的研究,可以减少了研究生寻找研究方向的成本,但是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可能存在种种原因造成研究生无法进一步开展研究。即使研究生沿袭了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与指导教师给定的研究方向的结合非常有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研究生自身也可以发现研究的兴趣。这里,研究生上课使用的教材质量显得格外重要,教材本身的内容、深度、创新程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对该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研究兴趣的发现。目前产业组织理论方面国内总体上教材并不多见。国内的教材总体质量较低,很多国内的教材是作者组织一批学生各写一章拼凑完成的,教材前后概念并不统一。国内的教材普遍不附参考文献,对学生开展深入研究性学习造成较大的障碍。因此本人一直选用国外的教材。目前产业组织理论国外教材主要有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夏伊的《产业组织理论和应用》以及马丁的《产业组织-欧洲视角》,这三本书的难度和厚度依次下降。泰勒尔的书分为两篇包括垄断力量的运作以及战略相互作用;夏伊的书分为三篇即理论背景、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技术与市场结构三篇。马丁的书由于从欧洲视角分析产业组织,所以特别阐述分析了欧洲一体化以及贸易政策和经济政策。这三本书质量都非常高,全书每个章节之后都附有参考文献目录,方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开展深入研究。第一本书难度较高,适合博士研究生学习。第三本书理论模型显得较为容易,而且作者关注欧洲一体化,所以不是非常适合中国学生。本人选择第二本夏伊的书,该书没有使用传统的产业组织SCP研究方法,对市场组织和企业行为的研究采用了最新的基于博弈论的研究方法,难度适中,另外内容也适中比较适合研究生32学时的教学。

三、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找到一个好的研究方向

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中论文选题的又是撰写开题报告的关键。很多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到了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选什么样的题目。一些学生的选题非常缺乏新颖性,即使开题答辩勉强通过,后面的论文撰写也因为缺乏挑战性而使得整个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显得碌碌无为。在教授《产业组织理论》课堂教学中,我往往会提醒学生注意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夏伊的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对很多企业行为包括研发、质量、标准和兼容、广告、定价、营销策略以及企业治理等都有所分析,教材中理论研究中所用的模型相对也比较简单易推导,因此研究生比较容易在课堂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当然还告诉学生要注意从权威经济学期刊、以及各种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发现较为新颖的研究课题。另外告诉学生学术研究选题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未来的职业目标。譬如一个学生父母是记者,她后来撰写的论文选择的就是研究报业公司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一个学生亲戚在航空公司上班,她选择互联网条件下航空公司的定价差异化作为研究方向。一名学生希望未来去金融业就业,其选择银行业的多元化战略作为研究对象。还有一个同学在《产业组织理论》课堂学习上直接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房地产的广告差异化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同学在后续论文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最后完成的论文质量也非常高。

四、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实证化。由于该课程非常理论话,教学中设计复杂的博弈模型较多。在当前强调实证研究的中国经济学界,研究生不进行实证研究很难毕业。学生首先关心能否顺利毕业,然后才是创新能力。上课时始终提醒学生要重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告诉研究生计量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很好的结合。计量工具用来研究SCP模型中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关系非常有价值的,实证研究基本是就是在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之上,收集大量数据包括二手数据,然后建立经济计量模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S-C-P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这种关系是否显著。这里本人强调三种研究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有趣的经济理论模型和结论,然后用中国的数据进行验证。(2)从中国的经济现象发现有趣的问题,然后用博弈模型推导得出结论。(3)建立博弈模型,得出理论结论,然后使用数据证明结论正确与否。第一种研究思路需要阅读文献包括从教材中获得灵感,然后使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种研究思路,需要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强调使用博弈分析方法;最后一种研究思路最具有挑战性,既需要严密的理论模型推导,也需要规范的实证研究。

最后,该课程设计数学模型较多,PPT演示并不适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黑板上一板一眼地对数学模型进行推导。另外教师自身需要坚持学术研究,坚持学习该领域的最新知识,才能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实质性帮助。

参考文献:

[1]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74-82.

[2]蹇兴东.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