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幼儿品德

时间:2022-06-14 10:37:19

导语:在幼儿品德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品德

第1篇

关键词:系列教育日常教育 因材施教共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幼儿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在我几年的从教中,悟出这样的道理,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教育好每一位孩子。下面我浅谈一点教育方法。

一、注重系列化的幼儿品德教育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年级组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注重日常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寝室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寝室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方法为主。

4.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国人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等。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5.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是重要前提。所以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如在寝室里不妨碍他人;出操时会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三、注重幼儿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四、注重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参考文献:

第2篇

幼儿 品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32-01

1重视幼儿品德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这种现象很普遍,但必须克服“树大自然直”的糊涂观念,纠正重知识灌输,忽视品德教育的倾向。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品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幸福,个人的前途。忽视品德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良行为的发展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

2家园同步,达成共识

道德品质的形成通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环节实现。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具有局限性,道德认识水平低,自我控制能力差,模仿性强,易受暗示和情感支配,家庭教育若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则会抵消幼儿园教育的作用,使幼儿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甚至会使幼儿形成见人行事的不良品德,更难于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品德形成的环境

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土壤,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最初的生活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幼儿爱模仿,他们的举止行为是模仿大人形成的。“染于苍者苍,染于黄者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正如谚语云“好土出好苗,好苗结好果”。这就说明了家长对人对事的态度和生活的细节、爱好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为此家长要坚持以身作则,处处要以模范行为去影响儿童,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逐渐进一步知道为什么是好,为什么是不好。

4尊重孩子,坚持正面教育

因为幼儿对外界事物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好坏兼收并蓄,因此对幼儿不道德行为、不良习惯,做父母的一点不能迁就容忍,一定要想方设法根除孩子身上的毛病,才能不留后患。正如苏联霖姆林斯所说的:“对待恶习,要象对待庄稼地的野草一样连根除掉,但不要轻易恼怒过分处理,更不要操之过急,这样到头来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而应该象遇公移山那样“天天挖山不止”,把说理教育与行为练习结合起来,可通过讲故事、行为评价等方法引导幼儿明事理,逐步加深幼儿对道德、行为准则的认识,这要求家长与教师用同一尺度去规范幼儿的行为,在平时就应该对孩子进行不打人骂人、懂礼貌、谦让的教育,当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时,绝不能袒护自己的子女,要做到合理公平处理,这样,才能抑制孩子身上不道德的因素,当美、善行为在孩子身上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父亲应该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为之兴奋及时肯定,热情赞扬,那等于在孩子的“一”的后面添上了一个“加”号,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许以后,便会亲自感受到成功的体验,逐步确定起道德的信念,从偶然为之到持之以恒,从不自觉到自觉,使之习惯成为自然。

5对孩子要爱得适度,严得合理

第3篇

【关键词】品德教育 方法及措施 基本内涵

一 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由于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性,因此,它必须以道德品质的调教为主。而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道德品质教育。它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优良的情感教育;二是优良的行为习惯教育;三是良好的个性培养。其具体内容按照幼教规程要求有: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护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和为习惯以及活波开朗的性格。

二 加强幼儿品德教育应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分为:范例、练习、解释和说服、表扬和批评四类。范例是选择对幼儿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典型实例来向幼儿进行教育,用范例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来向幼儿进行教育;练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为养成炼化好的行为习惯而进行自我教育的实践;解释和说服是教师带着一定的情感倾向性,耐心细致地向幼儿讲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幼儿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表扬与批评则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发扬优点、巩固成绩、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时所运用的批评鞭策手段。懂得这些方法,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正确的品德教育。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爱

“爱”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要素,正确的爱是爱护、尊重与严格要求三者的结合。爱护幼儿是依据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科学教养,给予无微不至的体贴和爱护;尊重幼儿就是信任他们,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自立,不过多干涉与代替他们的活动;严格要求幼儿是运用说理、动情与引导行为的方法,向他们提出待人处事各方面的恰当要求。如: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带来欢乐、关心、体贴,要照顾生病的家人,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长辈吃。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有着辽阔的领土、丰富的物产、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能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从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祖国情思的巨大力量。

2.要重视为人师表

幼儿在与教师的密切接触、模仿中学习着他们的一切。对幼儿来说,身教比言教的实际影响更大,它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当然身教与言教的结合则是完美的教育。正确的身教要求对幼儿提出的约束,教师要率先做到。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模仿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幼儿树立了榜样。尽管一些行为要求,幼儿暂时不能做到,教师也应做出榜样,随时检点自己的思想、言谈与行为。这样可以给幼儿留下良好的印象,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逐渐去模仿这些言行。

3.要重视恰当合理地进行品德教育

融洽、和睦的生活环境与科学、合理的生活秩序,可以给幼儿带来稳定、活泼、愉快的情绪。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建立有规则的生活秩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彼此平等、尊重、关心、互让。

4.要重视品德教育的每一方面配合一致

幼儿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依靠各种教育力量的一致,这样才能获得稳定如一的教育影响。如幼儿园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幼儿园与家庭等之间的教育配合应协调一致,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5.要重视幼儿在交往与独立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也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应为幼儿交往及独立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不应采取限制幼儿交往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是文明行为的培养。上幼儿园时,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说“再见”,以及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

6.采用形象化的方法进行教育

幼儿喜欢各类玩具、小动物、爱看书画、表演、听故事、观看电视录像等。因此,我们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展览活动,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的品德教育。如在小中班开展的“我们的祖国真伟大”这一主题创设中,为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布置了“各族娃娃手拉手”、“可爱的家乡”等活动,教师、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家乡的土特产及各种民间工艺品,并模仿其形状做出一些手工、泥工作品进行展出。在展出的过程中,幼儿熟悉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萌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活动室内洋溢着浓烈的爱国的气氛和热情。幼儿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生活环境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第4篇

[关键词)潜移默化 品德教育

1 利用游戏荫发幼儿情感,渗透品德教育。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通过游戏,萌发幼儿健康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寓教于乐,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完成德育任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角色游戏的可行性。角色游戏源于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创造性地把想象活动和现实活动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积极、愉快、自愿地设计和发展一定的情节,学习着社会行为,反映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和情感。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当“妈妈”的幼儿下班回家主动到厨房做饭,“娃娃”有病了,“爸爸”、“妈妈”一起抱“娃娃”上医院。模仿医生看病、打针时,嘴里还说着“别哭,别哭,不用害怕……好了!”等等,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均与社会生活有关,体现着幼儿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程度和自发形成的不稳的、肤浅的道德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时,应从幼儿兴趣出发,循循善诱,不硬性地约束幼儿,不能训斥和死板说教。如:幼儿在模仿做“结婚”这一游戏,男孩儿拿一些碎纸屑一边往女孩头上撒,一边叫“娶媳妇喽!娶媳妇喽!”眼看就要发生男孩搂抱、亲吻的动作,老师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大吼“干什么!干什么!”怒指男孩子“你,放开手!”幼儿吓得不知所措,四散跑开。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还会做这种游戏,说不定还把沙土、草、叶子等撒在女孩头上。如果发现这种情景老师走过去,以欣赏的口气和颜悦色地说:“哟,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了,白雪公主真漂亮,怎么头上脸上这么脏呢?快去洗洗吧,洗完了好和王子一块做饭。”这样幼儿的游戏兴致既不会被老师的批评所浇灭,也能体会到好朋友之间团结协作的快乐。

老师应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进行隐性指导,暗示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守纪律等品质。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由于上车的人多,有的孩子就走开了后门:“王师傅,咱们是熟人,你先让我上车吧。”这时老师可以列车长的身份过来巡视:“王师傅,今天的人可真多呀,他们是不是文明排队上车呀?”一转身,似乎发现了什么:“呀,这儿有一位老大娘,年纪大了上车不方便,先让她上车吧。”这样参与、指导,让幼儿轻松自然地接受了“排队上车”这一规则,暗中提倡了谦让、不挣抢、乐于助人等良好行为。

总之,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德育,老师应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意识地将一些良好的品德赋予故事中,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倾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故事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具有情境性、直观性和说服力,恰当运用并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出去春游进行午餐休息活动时,发现孩子们自顾自地吃着,没有一个小朋友把自己带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而且吃完后,干净的草地上有了垃圾。这时给孩子们趁机讲一个故事《寻找快乐》。是说一个人把快乐丢了,他到处去找,最后一位老爷爷告诉他,快乐到处都有。别人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你会快乐;把你高兴的事情和好东西与大家分享是快乐的;哪怕你随手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也是快乐的事。快乐好多,就看你怎么去找。孩子们听完故事,好像懂了,他们主动把自己带的玩的、吃的拿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而且把吃完的垃圾装在袋中扔到垃圾箱里。一个小故事,包含了许多道理。让孩子通过这种简单的文学形式明白一些道理,然后让道德意识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会受益匪浅。

第5篇

首先,家长不要把幼儿当作是自己的私有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他(她)是属于社会的、属于国家的,幼儿要从小在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种子,陈鹤琴早在1940年就提出了“活教育” 的三大目标之一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当今部分家长在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存在着许多价值观的问题,并与幼儿园教育、社会要求构成某种程度上的不一致甚至存在着矛盾状态。许多家长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什么?会背什么儿歌,会讲什么事故?学会了做什么作业?学会了哪些字?孩子在班上是否名列前茅等等?如果老师夸奖幼儿园的智力好,上课很认真,家长就喜上眉梢;如果老师反映孩子品德上的一些问题,家长则不屑一顾,甚至怀疑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成见。当今家长重智轻德现象普遍,他们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德育教育,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是家长的骄傲,孩子是否考上重点是家长教育的成败。

家长的礼仪行为将影响孩子一生。即使将来孩子学习成绩能考取清华、北大,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优秀品质,也难以避免精神上的危机和对生活态度的动摇,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直接左右孩子的发展方向。

其次,家长的德育教育方法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孩子的行为习惯着手,家长应结合日常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等习惯。相当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吃饭、穿衣、大小便都是小事,长大后自然就会,因而忽略了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孩子本来对世界就充满好奇心,总想探个究竟,他(她)们很主动地尝试做日常生活中的事,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如果这时家长不但不顺其心理加以培养,反而嫌孩子动作太慢、太笨,还不如自己来两个,这样孩子自然就养成了依赖性。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很容易接受家长的指导,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幼儿将一切变成定局,良好的习惯不但不容易养成,已养成的坏习惯也很难纠正。家长应把握住孩子的关键期,从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先人为主,以预防再教育的困难。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环境和群体中,如果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一个人有良好的习惯,别人愿意接近,容易获得朋友,就能够适应社会环境而幸福地生活,因此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幼儿必须亲自吃饭、穿衣、洗脸、刷牙、大小便、收拾书包、整理房间,让幼儿在长期不断的重复练习中,逐渐养成自动、自发、自信、独立,且有忍耐性,做事有条不紊的好习惯,使孩子逐步成为负责任、守纪律、爱整洁的好习惯。家长必须抓住幼儿各年龄段的发展心理,顺应孩子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习惯。

再次,成长中的幼儿在行为上需要家长的管束,在生活中不难发现,现在的幼儿衣服太多、玩具太多、零食太多,许多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结果孩子变得不知珍惜物品,性格浮燥、任性、无克制力。这样的幼儿往往追求物质享受,意志薄弱,心生怠惰,不求上进。只有通过大量的事实,才能让孩子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和决定,将来在重大事情上很可能真知卓见,高瞻远瞩,从而发挥其创造性的才华。家长爱子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不要过分保护孩子。预防溺爱,才能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自强之人。

谦让”、“合作”、“乐群”等行为准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他对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协调功能和积极意义,现在有些家长生怕自己孩子吃亏,常常表现出不适当的关切以及对攻击的纵容。如:在接幼儿回家时,常常情不自禁地问“今天有人欺负你吗?”“别人打你,你就打他!”这表面上看是关心孩子,实际上是助长或暗示孩子不良行为,它将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障碍。

二、教师是幼儿的典范、崇拜的偶像,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职工作者,对幼儿德育教育和礼仪的培养理应具有责任感和娴熟的技能,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的礼仪培养和德育教育方法除说服、榜样、演示、奖罚法以外,还必须具有行之有效、自己独创的德育教育技巧。本人在多年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也常常用到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1.情感体验法。让幼儿回忆自己在过去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感受过的情绪,并产生情感反应,使幼儿正确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换位思考法。当孩子遇到事情有冲突的时候,教师必须教会幼儿理解、谦让、先人后己的精神,让幼儿来表演充满矛盾的事态发展的过程,使幼儿能够理解别人、为别人着想,给别人幸福和快乐。

三、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由家长做起

第6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教育;幼儿品德教育;健全人格

0 引言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品德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的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提出了要求。幼儿教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好坏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尤其是幼儿品德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幼儿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但是遗憾的事很多幼儿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智力教育以及发展,忽视了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 当前幼儿品德教育面临的危机

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相对而言,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德素质的形成反而被忽视,导致幼儿思想品德教育陷入危机。

1.1 幼儿教育简单化,忽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幼儿园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认为依靠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游戏就可以完成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事实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虽然品德教育要借组一定的故事或歌曲,但是故事的讲解和歌曲的学习并不能完成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工作。孩子仅仅是表面上理解了这个故事或者歌曲的内容,但是并不能完全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的只是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1.2 单纯的认为幼儿品德教育就是对道德的认识问题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老师对于幼儿品德教育问题了解的不够深入,单纯的认为幼儿品德教育就是单纯的帮助孩子加强道德认识。认为品德驾驭就是教导孩子乖乖听话,不做有损同学、朋友的事情。而事实上幼儿品德教育包括的内容并不仅仅只有这些,责任感、诚实守信以及集体荣誉感都是幼儿品德教育的总要内容。而实际上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旺旺忽视了这些。

1.3 注重智力的提高,忽视品德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智力的开发,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以及心理以及人格的发展情况。幼儿佳偶是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忽视也是幼儿品德教育面临的主要危机。

2 幼儿品德教育的意义

2.1 幼儿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本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只有在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孩子的一生而言,幼儿时期的品德教育是无可替代的。同样,对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而言,幼儿品德教育同样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2 良好的幼儿品德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需求。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幼儿教育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关注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必将会影响未来色会的发展,影响正确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2.3 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总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自私的表现,比如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交流,对公共财务不重视等现象。如果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同时,品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品德,再高的智力水平,再强壮的身体都是不完整的。

3 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品德教育史幼儿教育的关键,因此在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总的来说,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则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体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式幼儿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以及父母的行为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从家庭入手,父母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都有利于幼儿品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家长学习西方教育方式,采取放任逐流的教育方式。这些孩子多数在爷爷奶奶或者电视机旁边长大。这样的孩子缺少与父母间的沟通和交流,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3.2 学校教育,教师合理引导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在幼儿园,孩子不仅能学到基础、简单的知识、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且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时期是人身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和老师都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孩子的不来那个行为要及时的制止纠正。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激发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也只有正确、全面的教育才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品德。

3.3 社会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幼儿虽然不会直接单独的接触社会,但是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社会环境的好坏同样对幼儿的品德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国家和个人要共同努力,积极的为孩子的颊囊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下一代良好品德形成。

4 结语

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因此,要及早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问题。自由这样才会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此能力素质,为孩子创造一个辉煌灿烂的明天。世界史我们的,也是孩子的。孩子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品德教育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以身作则,为孩子品德形成做好楷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规程》试行

第7篇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幸福的关键因素。那么,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呢?“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作为人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道”,即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应该遵循的规律、规范和原则;“德”就是符合“道”的思想和言行,是“道”在思想行动方面的体现。思想道德素质就是指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的体现,是个人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和引导人的思想、情感、言行和动机符合社会公认的规范,遵守社会认可的原则,也就是说,使一个人的思想和言行合情合理。

教育要从小开始,品德教育更不能怠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就是使幼儿在潜意识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在集体生活中,将爱集体、爱劳动、爱惜公物、互利互助的思想发展为一种情感;在待人处事方面,培养他们热情、诚实、团结友爱的意识和尊重长辈的情感;在学习方面,使幼儿养成遵守纪律、不怕困难、好学好问的习惯;在个人性格方面,养成开朗活泼、积极热情的性格……总而言之,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就是培养幼儿“爱”“诚信”“讲礼貌”“严谨”“好学”“承担责任”“乐观向上”“勇敢坚定”等良好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言行。

二、幼儿品德教育策略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长送去幼儿园,或者参加各种幼儿教育培训班。因此,幼儿园和托管班文化建设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做好榜样和表率,为幼儿创作一个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幼儿善观察、爱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幼儿好奇心强、爱模仿的特点,幼师可以结合传统的品德故事、图片以及日常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模仿。对于在言行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奖励,并将其作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在传统节日中,将节日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在妇女节时,鼓励学生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在劳动节时,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和学校大扫除,也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内植树种草,培养学生劳动的品质;在端午节时,以故事形式向学生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并传递给学生屈原的道德品质……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品德教育的熏陶,从而使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达到深远持久的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中贯彻品德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同伴与幼师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掘并利用幼儿身边的教育资源,以此来丰富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幼师应该充分掌握道德品质形成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阶段,在日常幼教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不失时机地让幼儿在体验、认知、实践以及内化为自觉行为的过程中变到道德教育。例如,在洗漱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节约用水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用餐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不挑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在与同伴玩耍时,可以培养幼儿合作、谦让、玩具共享的优秀品质;在幼儿犯错时,可以启发幼儿明辨是非,让幼儿学会知错就改;还可以适当地举行一些班级活动让所有幼儿参与其中,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分享互助、团结友爱的快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蕴含着道德的因素,幼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因素,发挥出幼儿道德教育的最大功效。

(三)家园一致,教育同步

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幼儿正处于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只有通过不断地纠正幼儿不当的言行,引导幼儿言行得体,才能更好地将品德教育做好。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很低,对他们的教育引导要一以贯之,不可观念不一致或者互相“打铁”,使幼儿意识迷乱,无所适从。如果家庭和学校对幼儿的教育不一致,双方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就会影响对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幼师与家长应该经常性地、及时地进行互相沟通,幼师向家长传达幼儿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向幼师传达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双方互相了解幼儿在不同环境中的思想言行动向,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发扬优点,改正和克服缺点。

第8篇

关键词:培养;幼儿;品德教育;道德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72-02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从幼儿抓起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幼儿已具备接受道德教育的心理基础,幼儿园应按照幼儿的个性特点,采取生动、形象、有趣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1.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

和谐班级氛围的创建,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如果幼儿成长在一个和谐,充满友爱的环境中,就有助于老师发现幼儿自身的优点、长处,可以不失时机地培养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引导幼儿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如果老师为幼儿树立了各种学习的榜样,赏识幼儿的优点,激励幼儿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看到自己的小伙伴摔倒了就主动把他扶起来,使这些幼儿的身上表现出互相关心,友好相处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影响着每个幼儿,要是老师利用好这个支点,多给幼儿表扬鼓励,让幼儿在和谐友好的班级中学会帮助伙伴、关心伙伴、明辨是非,这样就为幼儿形成优良的品德创造了条件。三、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生活方面,按照幼儿的特点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幼儿学会吃饭,学会洗手,学会安静就寝,使他们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扔饭菜,养成讲卫生的优良品德。在集体生活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德,使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尊重同学。

2.教育者要热爱幼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者要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这是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幼儿应在充满爱的精神环境中接受教育。教师有爱心,才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就要注意把握好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身心的需要和成长环境状况,了解他们经常与谁在一起,这些人的情况如何?生活习惯如何?老师要细心地观察幼儿情绪,是高兴还是生气。根据原因及时地帮助。孩子身心的健康需要成人的和温暖,更需要饱含感情的教育。要培养他们逐步学会独立的生活能力。老师像妈妈那样的体贴关心,才能使孩子自觉接受教育和要求。教师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社会情感。这种爱既要具有母亲般的细腻、真诚,同时又要具有理想的光彩。这种爱心源于教师对幼教事业的正确认识与忠诚和责任感。这需要在实践中经历一个自我修养的历程,需要树立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崇高意识,安心于幼儿教育这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真诚的爱献给孩子。

3.遵循教育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教工作的实践证明,遵循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是幼儿品德教育正常开展的基础。所以,从事幼教工作应当把握好正面教育、宽严适度、教育一致及全面教育等原则,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摆事实引导,在教育中把握分寸,严而有度,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具体指导,并通过训练和重复使良好的行为得以巩固,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各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对孩子进行统筹。

第9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方法

一、了解幼儿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他就应当从各方面了解这个人……他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平素的一切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崇高的精神要求等。我们只有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一)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基本心理特征。

幼儿的心理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孩子,更异于成人。“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功可言的”(陈鹤琴语)。陈鹤琴先生将小孩子的心理特征归纳为:(1)好游戏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仿的;(5)喜欢野外生活的;(6)喜欢成功的;(7)喜欢别人赞许他的。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只有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特征,采取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才有可能被他们接受。否则,一味地对他们进行说教,只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了解和掌握幼儿的个性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其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虽然年幼,但作为一个人,明显表现出不同特点。例如有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喜欢和大家在一起活动;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的孩子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或表演故事;有的孩子喜欢欣赏图画,爱听音乐……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才能奏效。

(二)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学前儿童已开始接触社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因素,正在通过一些与幼儿密切的人,污染幼儿纯洁的心灵,幼教工作者决不能整天只看到幼儿天真可爱的外表,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灵深处,了解幼儿的思想状况,及时对其加以启发、引导,清除幼儿心灵中的脏物,从而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二、讲究教育方法,积极启发、引导

了解了幼儿各方面的特点,我们便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然而,思想教育也有诸多方法,我们在具体教育工作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应怎样培养幼儿的这些良好品德呢?经过分析和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下列方面着手。

(一)创造环境,注意熏陶。

1.重视幼儿园教室环境的设置与管理。在幼儿园里,除了集体活动以外,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自由活动。因此,应为孩子们提供自由、自主、自律的教育环境。一切用具和玩具都要便于孩子取放。玩具柜里、图书架上等应有不同的记号,使孩子能自己把用完的玩具和图书放好。在幼儿自由自在的活动中,培养其自律精神,学会对自己负责。

2.营造和睦、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1980年,中国儿童工作者赴欧考察团到瑞士、瑞典、英国和法国,对那里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考察。代表团在伦敦区的一所幼儿园里,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幼儿画完了一张图,拿给老师看。而老师正在同别的幼儿谈话,没有看到。这时,旁边的一位老师便立即提醒她,这位老师立即回过头来向幼儿道歉。这虽然是一则小故事,但反映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这些幼儿正由于得到了尊重,所以不但学习得非常快乐,而且逐渐学会了尊重别人。

3.用自己的品行感染幼儿。长期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影响、感染幼儿,必须十分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像母亲那样关心和爱护幼儿,并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幼儿,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寓教于乐,玩中受益。

1.游戏。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选择相关游戏项目,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受到教育。例如在“商店”这一游戏中,可以让孩子自选角色,扮演营业营业员和顾客,学习买东西和卖东西,使他们了解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初步获得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这就为幼儿了解社会生活、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做好了前期准备。

2.开展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也是教育幼儿的好方法。有位幼儿每逢星期天都要缠着爸爸带他到游乐场玩,当爸爸忙得脱不开身时,他就在家又哭又闹,急了还乱摔东西。后来他在“观察爸爸怎样工作”的活动后,用稚嫩的声音说道:“爸爸经常很晚才下班回家,他常顾不上吃饭就和我一起玩,过去我不懂事,今后我一定改。”我们还组织开展“我有一双小巧手”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在活动中他们学会洗手、洗脸、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依赖思想,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