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12:32:04
导语:在挂职鉴定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如何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业水平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事关职业教育的前途和发展。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中职学校;会计教师;“双师型”培养;实践与思考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日前《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中提到,职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规定》指出,组织教师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这项工作,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业水平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2011年开始,我校分批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和实践,同时制订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办法(试行)》,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实践和探索,五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确定选派原则
学校根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期专业教学工作需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安排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学校根据师资队伍现状制定分期培养计划,分批、分层次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按以下原则选派:
(一)优先安排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评职称急需条件支撑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
(二)优先安排校教坛新秀到企业实践。
(三)优先安排无企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
二、明确实践任务
下企业实践前,学校需与实践单位商定实践内容,实践内容应与所从事专业教学或课程的要求相一致,明确实践任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任务有:
(一)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劳动定额和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
(二)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
(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
(四)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五)利用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为企业提供会计、税收、营销等方面咨询或培训工作,实现双赢。下面为我校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到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期6个月实践的工作任务与时间安排。实践内容在6个月(约24周)内完成。其中入场教育与安全教育、企业管理、岗位规范、企业用人要求采用集中培训,其它岗位可轮岗。(见表1)
三、多种实践形式
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包括到企业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主要实践形式有:
(一)挂职实践。主要是选派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学科科长到企业挂职总会计师助理、财务总监助理或财务科长助理,要求利用寒暑假时间和工作周每周安排不少于一天的时间到企业学习,挂职时间周期一般为1年。
(二)脱产实践。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具体实践内容由学校和实践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实践教师需要全脱产到岗工作6个月,实践期间视同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
(三)弹性实践。教师到企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时间,安排采取全脱产以外的灵活实践形式,主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实践时间每年安排2个月至3个月,以2年为一个周期。具体由参与实践的教师、学校和实践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四、严格管理考核
(一)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应填写《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申请表》,经科室推荐并提交人事科报经学校研究批准后实施。脱产到企业实践锻炼期间一般不再承担教学工作,但应定期向所在科室汇报实践情况。
(二)由学校牵头,签订学校、企业、实践教师三方参与的《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协议》,作为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依据。实践期间采用“员工+学徒”的考核评价方式,综合评定教师的实践效果,实践教师以培训企业管理和考核为主。实践教师以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直接承担具体岗位工作,按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考核与评价。企业考核包括考勤和业绩考核。采取企业员工的考勤制,由企业按照员工的考勤方式每天进行考勤(打卡制或签到制),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业绩考核包括工作态度及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由企业相关部门完成。实践教师必须遵守企业员工基本守则、考勤制度和工作纪律,保守企业秘密。实践期间,学校定期到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反馈。
(三)企业实践结束后,企业要对实践教师的实践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鉴定。实践教师要结合企业实践和教学实际,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总结,汇报、交流实践体会和实践成果,同时填写《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总结表》,由实践企业、学校考核小组考核鉴定,确定考核等级。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四)学校成立教师实践锻炼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校领导、人事科、教务科及所在学科(教研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教师实践锻炼的考核工作。教师在实践锻炼期间,如严重违反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或未按计划完成实践,无故缺岗者,实践考核不合格。考核结果送交校人事科备案,并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实践考核结果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五、制度措施保障
(一)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安全教育,会同企业做好实践教师的管理工作。确保实践教师的人身、财产和交通安全。
(二)学校要定期与企业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实践期间的思想状况、现实表现和任务进展情况。
(三)实践教师应自觉遵守有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和企业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按照要求完成企业实践任务。
(四)经学校批准脱产到企业单位实践且考核合格及以上者,实践期间的奖励性绩效按平均数发放。年度考核及聘任期考核时,教师实践期间的工作量,根据实践锻炼的时间,视同完成相应岗位要求的基本工作量。教师实践期间的相关费用按有关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
[1]周景武,田立荣.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与校企合作构想[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报,2012(2):44-46.
[2]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下达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3年度国家项目任务的通知》(闽教人〔2013〕78号).
【关键词】校企合作理事会;办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实践
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的难点是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师实践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的积极支持。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摸索。经过多年的探索高职院校都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校企合作理事会办学模式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近年来广西最热门的报考院校之一的高职院校,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区高校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激发教学活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取得的成效,下面是我院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和如何利用这一平台建设师资队伍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一、搭建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一)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
2011年,我院挂牌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理事会由广西建设主管部门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西建设企业龙头广西建工集团以及下属各企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组成。理事会成立大会上,我们邀请到自治区政府主管教育副主席李康同志出席了挂牌仪式,见证理事会成立的过程,提高了理事会的规格与层次。对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有很多的促进作用。理事会的成立,使学校和各成员单位之间加强联系,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合格人才,为合作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下,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共赢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化问题。解决了“校热企冷”的现状。在校企合作理事会合作框架下,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从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训实习等培养环节精心设计,使之贴近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校企联动、人才共育方面进一步实现“四融四合”,即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岗位资格标准融合,校内师资与企业技术力量融合,实训场所与企业项目现场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
(二)通过校企合理理事会章程
在教育主管部门广西教育厅、建设主管部门广西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的共同见证下,通过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学院与合作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共同为广西建设职业教育献计献力。
(三)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工作机构
为了完善管理,加强领导,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工作领导机构,机构下设立专职人员从事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宜。学院教务处作为校企合作理事的直接领导机构,在教务处下专门设置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办公室,办公室配备了2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实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校与企业保持协调与联系,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到企业挂牌成立教学实训基地、为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牵线搭桥、收取企业捐赠等。三年来,共发展理事会成员150多家单位,收到企业资助经费一千多万元,是广西职业院校中筹措办学合作基金最多的单位之一。
二、校企合作中促进教师能力培养的途径及策略
校企合作中促进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其根本是要解决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提高的问题。学院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专业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类培养。各行政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在师资建设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一)部门职责明确,各负其责
学院明确了校企合作中教师队伍建设相关事宜的行政管理部门,一是学院人事处负责教师的引进、本院教师的实习实训安排、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实习期间的薪酬计算以及教师引进、培养等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二是教务处负责外聘教师的聘请、培训、教学指导、师资信息库的建立等;三是各系(部)负责与企业开展教学大纲的修订、实训基地的建设、科技项目的合作等,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是以上部门的相关工作的协调机构,各部门有分工有合作,协同开展工作。其中:
1.人事处负责的主要工作有
(1)安排干部企业挂职锻炼
根据学院的具体工作需要,每年安排2-3名中层以上干部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时间不少于1年。挂职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与企业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学校今后学生到企业实习创造条件等。三年来,共有6名干部派到企业、政府、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效果良好,重回到学院工作后,他们的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
学院要求各系根据教学工作安排,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1-2名专任教师到校企合作签约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以便把到顶岗学到的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3)专任教师的引进
学院除了应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高水平人才,近三年,每年都从企业引进十多名专业人员担任学院教师,所有引进的教师都必须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多个环节认真遴选,努力为学院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以此同时,多渠道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设立优惠条件,吸引有志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学院不断输入新生力量。另外,我们实施从外“请进来”的战略,聘请在行业企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学院主干专业课的兼职教师;为了便于兼职教师开展工作,我们还与企业合作建立兼职教师工作站,兼职教师便可以有效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生实训以及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学等工作,学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指导,同时,这些企业兼职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院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提了学院广大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比如,我们在管理系建立了“广西盛元华造价咨询学院工作站”;设计艺术系成立“设计艺术系实训中心――广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等,教师可以在工作站进行实操锻炼,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目的。
2.教务处负责的主要工作
(1)构建学院兼职教师个人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外聘教师师资库,积极利用校外师资资源
协调各教学单位的外聘教师的管理,包括兼职教师的遴选和聘任,合理调配校内和校外教师资源。了解哪些学科缺乏教师并提出是否需要聘任兼职教师的分析报告,明确外聘教师的数量及要求,判定是否需要外聘教师。加强与教学管理部门、人事处、督导办、系部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其中,系部负责外聘教师的提名和资格材料的审核,牵头组织教学检查与评价,负责对外聘教师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教务处负责审批外聘教师的任职资格;督导办负责评价外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人事处与教务处共同审核外聘教师用人计划,审定外聘教师的报酬,建立完善外聘兼职教师人才库,构建兼职教师个人信息管理平台。
(2)充分利用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优质资源
邀请有关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不定时给学生开展讲座、发放客座教授聘书等。
3.各系(部)负责的主要工作
(1)教师参与企业技改公关,促进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各系教师深入企业,积极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者与企业合作,开展新工艺、新技术课题研究,成立校企合作技术攻关工作室等,主动为企业培训员工和为企业提品研究实验室,帮助提高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目前,学院通过“送教进企”、“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企业技术岗位的生产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鉴定,年均达1万多人,涵盖了5个专业技术关键技术岗位、22个工种,是广西建设行业年培养人数最多、涵盖面最广的考核鉴定单位。另外,学院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5个,共同开展产品生产,年产值超过一千万元,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实践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2)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参与学校专业建设
目前,学院开设的专业都设立有企业人员参与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他们共同为专业的发展把脉,为专业建设献计献策。
三、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保障措施
为实现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教师培养机制的有效落实,我院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现。
(一)制度保障。学校出台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规定》,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并严格执行;参与企业考勤,服从企业安排,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写总结作体会。
(二)组织保障。学院人事处制定每年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实施方案,联系确定企业单位及岗位工种。负责安排专业教师分批下企业实习,同时安排领导不定期到企业单位巡视检查。
(三)学校要给予政策倾斜。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参与下企业的积极性何自觉性,学校对下企业实习锻炼的教师给予按照行政坐班人员待遇给以坐班津贴经费补助。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要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努力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运转机制,充分利用理事会这一工作平台,促进行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全面提高,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取得“双赢”,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旭曙.校企合作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62-63.
[2]陈新民.加强外聘教师管理之我见[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3):18-20.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我院在接到政办发()号文件通知后,对档案执法工作检查非常重视,迅速组织相关人员按照通知要求的内容,开展档案执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基本情况汇报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任务明确
我院的档案工作由院长×直接分管,办公室主任×主管,×到×乡挂职后,又由院志办主任×主管,档案员负责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我院一直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档案条例》贯穿于法院工作的始终。做到了年头布置时有任务,大小会议上经常讲,检查工作中对照查,年底总结时谈利弊。通过这一系列途径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两法一条例”,增强了全体干警的法制观念、档案工作观念、保密观念,使我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年×月×日经考评验收已达省级标准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抓紧系统化的档案管理
我院于年月就设置了机关综合档案室,专职档案员在原有一人的基础上,于××××年又增加了一人。现有的两人中,其中一人已于××××年参加了云南省档案人员岗位资格考试,并取得了专业资格证书,改变了我院过去一直没有合格的专业人员管理档案的历史。我院现有各类库存档案近万卷,每年又新增近千卷。原有的库房和阅卷室只有平方米,已不能适应年年大量新增档案的发展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年我院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又投入了五万余元的经费,将新大楼二楼小法庭改扩建为新的档案室,总面积达平方米,比原来的档案室扩大了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平方米,阅卷室平方米;新购置密集架列组,加上原来的列组,现有密集架列组;标准档案柜组个、灭火器个、电风扇一台、型电子计算机一台,改善了依法管理档案的条件。
经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年至××××年的诉讼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司法鉴定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实物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所有各种档案归档均符合要求,查找方便,利用效果好。××××年至××××年两年间各档案借阅卷次,利用档案卷次。档案更好地为各类立案、审判、执行、申诉复查工作提供了利用服务。
(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为使法院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更好地开展各项审判业务和审判理论研究。我院制定了《×市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市人民法院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市人民法院行政文书立卷归档办法》、《归档制度》、《档案员职责》等办法、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档案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同时建立了各种检索体系,编制了总目录、分类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专题目录等。制定了保密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归档制度、借阅制度、鉴定及销毁制度,为档案工作进入科学规范的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做好归档工作,不断丰富库藏工作
做到归档时间早知道,每年月底前办公室就以文件通知的形式下达各庭、室、处、局、队告知归档的时间、顺序、要求等,使其做好归档的准备工作。截止××××年月底止,综合档案室共收集整理保管各类档案卷、册。其中,诉讼档案卷,册;行政文书档案卷;会计档案卷;司法鉴定档案卷;资料档案卷;科技档案卷;声像档案卷;实物档案件,归档后的档案门类齐全,库藏丰富,结构合理,为我院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归档工作中重视诉讼档案、司法鉴定档案的归档,对行政文书、会计、声像、科技、实物、资料等档案的归档工作重视不够。
(二)没有过细地深入到各庭室检查、落实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等工作,因此出现诉讼档案有空号、重号及装订不太标准的情况;有的部门还存在不认真按时按质量归档的情况,特别是在行政文书、声像、科技档案归档工作上有不足。
(三)按档案管理正轨化、信息化的要求,该更换的设备没有更换,该配备安装的设备一直没有安装。如型电子计算机维修未跟上,因此档案管理处于手工操作的管理状态;库房的温控设备也没有配备。因此库房的温度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正常温度(℃——℃)以上,但有时也超过度以下,不符合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
(四)档案库房尽管加设防盗钢条,但保卫人员看不到其,保卫视角差,存在着安全隐患。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三、整改措施
(一)院领导要继续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重视,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档案管理工作,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下情上传、上情下达、心中有数,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二)从广度到深度进一步认真贯彻《档案法》、《云南省档案管理条例》,依法开展档案管理。
(三)加强全院干警的档案意识,以及业务学习和培训,特别是文秘人员、档案人员、内勤人员、书记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四)针对自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该配备、更新的设备争取配备、更新齐全。
(五)抓好档案管理的工作指导,坚持落实好已经建立健全的各种规章制度,把问题解决在档案归档入库之前,保证每年归档工作按质量和进度顺利进行。
(六)做好档案管理开展利用工作,使档案资料更好地为法院审判工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服务。
特此报告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机制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学校与企业(或相关行业)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组建产教联合体,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运作的一种教育模式。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于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立项建设单位,为确保建设目标的全面完成,学院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校企合作。随着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的推进,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基本完成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基本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了高职院校的特色办学水平,提高了船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大批量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主力军。职业院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及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强化社会服务能力,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紧密,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共同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行业、依托企业,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之路,使学生了解真实工作场景,掌握企业岗位所需技能,具备高素质的职业能力,提高他们对企业工作岗位的适应力,切实满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求,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开展终身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要适应性地调整自身的办学思路,不仅将受教育对象定位为在校学生,还应该包括在岗职工及再就业人群,使得他们获得再受教育的机会。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转变观念,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统一起来,用各种手段挖掘人才的同时,积极为在职员工提供业务培训、技术更新、素质拓展的机会,在企业构建一套完备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齐抓并进,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即利用学校实训场地、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扶持。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企业生产车间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使他们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一线所需工作技能结合起来,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学生就业与创业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及创业的机会,二者相互支撑、不可分割。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之路,能够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及合作企业层次,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能够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机会,真正为广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机制探索
(一)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为保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葫芦岛市政府和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对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葫芦岛市政府下发了《葫政办发中长期发展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关于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同时,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董事会会议制度》、《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生产设计项目管理办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订单培养管理办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产学研基地管理办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实训、实习环节教学管理规定》、《渤海船舶职业学院顶岗实习实施细则》等19个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了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二)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2013年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支持下,学院组建了由大连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昌海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等47家主要船舶企业参与的环渤海船舶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这一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学院与船舶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了校企合作平台的有效运行。同时,由葫芦岛市人民政府牵头,组建了由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葫芦岛七星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绥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辽宁东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参与的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葫芦岛区域政校企合作理事会,为校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水平搭建了更加稳固的平台,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学院与大连船舶工程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书》,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加入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升级”、“平台升级”和“模式升级”,实现了“目标一体化”和“利益一体化”,真正体现了“利益共同体”。
三、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实践成效
(一)形成了“三结合、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利用真实产品作为教学任务目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课堂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在校实习实训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教师队伍建设与双师结构要求对接、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满意度对接的“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企合作董事会等机构并完善相关制度来保障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实现企业生产任务与培养学生阶段性能力相结合,企业生产过程与编制生产流程、熟悉生产过程的能力相结合,企业真实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即实现“三结合”。与企业共同研究行业企业发展情况,确定未来人才培养规格,制订专业建设规划;通过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分析行业企业标准,开发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典型生产任务、生产过程、真实产品制订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共同开展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共同建设企业专家工作室、教师工作站和兼职教师资源库,通过校企互动优化专业教学团队,提升双师素质;通过企业回馈,修正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二)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院在秉承“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立校”发展方针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船舶类高素质科技人才,并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实训中,通过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与交流,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在企业建立了9个教师工作站,企业在学院建立了5个企业专家工作室和1个企业项目工作室,为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提供了平台。学院通过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及顶岗锻炼等活动,使其能够将企业最新的技术、工艺等融合到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完善课程开发的步骤、内容、标准、方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满足“教、学、做”一体化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建成了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养成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11个,顶岗实习基地115个,使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毕业生顶岗实习率达到100%。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与企业岗位责任制度相融合,依据企业管理条例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同时将企业优秀文化、纪律章程等张贴上墙。在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成立了由系主任全面负责,企业与专业教师齐抓共管的管理队伍,学生通过在校外教学性实习基地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掌握产品技术要点、融入企业文化氛围,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四)校企共建船舶特色文化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及“三结合、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构建船舶特色文化,实现了校园文化与船舶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学院每学期都安排专业教师到船舶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去亲身领略企业“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文化内涵。在学院的主动策划实施及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凝练升华校园文化精神,使“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船舶精神与“和谐、勤奋、务实、创新”为核心价值的学院精神融为一体。同时把企业所需的诚实守信、勇于创新、高质高效、爱岗敬业等精神融入到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实现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毕业后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
(五)校企携手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
学院大力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开展再就业和在岗人员提升素质、更新知识提供培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依托央财支持的国家级电工电子自动化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基地、辽宁海事局辽西船员培训中心、中国船级社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基地以及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大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建设期内,共为企业职工、普惠制再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各类人员19913人次,承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培训总量1750人次;为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技能鉴定机构3个,技能鉴定工种22个,累计鉴定6997人次;承担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市东宝集团、葫芦岛船舶产业园区(海洋装备园区)等企业管理队伍、技术干部队伍、操作工人队伍培训任务,累计完成面向企业的各类职业培训72811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623人次。综上而言,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符合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的,是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职院校要在深化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机制方面下大力气,别把企业当成“乙方”,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校企双方要在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实现途径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以期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在铁.“校企一体化”深度合作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4,(04):33-37.
[2]孙元政,刘向东.国家骨干高职院“行企校”一体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15,(05):1-6.
[3]孙元政,刘向东.“行企校”三方联动的一体化办学模式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5,(04):1-5.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教师 实践锻炼
1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意义
1.1 提高教学效果 纵观高职院校教师的履历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师都是师范类或者是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虽然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但同时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则是明显的缺陷,这就导致了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只能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讲解,留给学生实际动手的时间不多,书本中的知识又同现实行业发展脱节,缺乏实用价值,课堂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实践能力不强。
1.2 培训社会所需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能够全面的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及运作流程,明晰企业各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提升实践教学的能力。在实际授课时,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将企业运用的新技术新科技同书本知识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求职夯实了专业基础。
1.3 提升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还可以增加其科研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同研究型大学教师的理论创新不同,侧重点为实用性,即解决企业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着,新技术不断涌现,管理模式与方法也在不断调整,教师如果不亲自去企业中参加锻炼,只依靠前人的总结来进行科研,无疑是闭门造车,无法根本解决企业的问题。唯有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才能够真正了解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根据企业实际,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才能够使科研有着实际意义。
2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工作面临的问题
为培养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院校鼓励号召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但在锻炼过程中出现了些问题亟待解决。
2.1 教师方面的因素 许多教师对于赴企业锻炼的理解片面,抱着休假的态度去企业锻炼,走马观花的在企业走访一下,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2.2 学校方面的因素 尽管高职院校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参加锻炼,却没有明确实践的目的和实践的岗位。学校对教师参加企业锻炼只是政策上的要求,没有相关制度约束和经费的支持,也没有同合作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大多数教师是自己联系企业,学校组织企业所占比例很小,且锻炼时间集中在寒暑假,锻炼方式多为挂职锻炼、兼职锻炼和短期培训,导致教师对去企业锻炼只是口头上的允诺,内心并不太情愿,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出现纪律松散敷衍了事的情况,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3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措施
3.1 加强前期准备阶段的管理 为了使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达到有效的效果,学校要进行推广活动,对要锻炼的老师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使教师明白参加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锻炼的激情,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化被动为主动;学校要做好企业的对接工作,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和教师的专业,为教师安排合适的岗位,为了保障企业、学校和教师三方的利益,要签订合作协议和保密协议,防止企业的商业机密泄露,为教师锻炼提供好的环境和平台。
3.2 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在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期间,通过电话抽查、锻炼日志等方式对教师的实践锻炼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必要时可对实践作调整;企业方面要让教师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实践教师当作企业的职工严格要求,一视同仁的对待,不搞特殊化,保证教师赴企业锻炼的有效实施;实践教师要自觉遵守实践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服从企业管理,按照要求完成指定工作任务,保守商业机密,履行岗位职责,要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3.3 加强对实践效果的考核 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结束后要写实践锻炼总结,将锻炼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条件,为科研工作提供素材。高职院校要对实践教师进行严格的评价考核,由学校主管部门和企业相关部门成立校企联合考核评价小组对教师实践锻炼质量进行鉴定、考核和评价,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及参与实践的教师,让教师明白实践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改正。将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双师型”教师评定和职称评审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史方平.企业锻炼:加强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0(06).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旅游专业
一、引言
职业素质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旅游从业人员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的内在和外在都直接为顾客所感知,因此,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中职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导游服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景点讲解服务与管理、旅游交通、旅游饭店的前厅、客房、餐饮、康乐、会展等服务与管理的工作。掌握旅游管理与服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职业外语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具备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然而由于生源的特殊性,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中普通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有限,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存在着重岗位技能培养,轻职业素养培养的思想,课程设置落后行业发展,双师型比例过低。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摸索出各自的发展道路,其中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等为各国借鉴。21世纪以来,国家颁行了系列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等,都对校企合作给予了强力的政策支持,中职旅游专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也应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二、中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理想与现实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从本质上讲,校企合作是一个社会分工问题,也是一个成本分摊问题,学校、学生和企业三个主体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完美组合,三方的诉求都得到满足,从而达到三方利益的最大化,构成多赢的结果,这就是校企合作的理想。在这种理想的状况下,学校降低了办学成本,达到了教学培养目标,加强了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培养了青年教师队伍,促进教学改革,甚至于建设成为示范性专业或学校;学生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能够通过企业真实的情境,和师傅的传帮带,最大程度的提高自身技能和素养,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找到自己的定位;企业在这一模式里,美化了企业形象,提升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稳定了人力资源的来源,同时,通过与职业学校保持的这种联系,获取研发技术上的支持等。
但是,总体上来看,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多少有点残酷,中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理想与现实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校企合作的完美状况,是将内外部环境理想化的结果,忽略了构建三方的本质属性,导致在现实的应用中出现广泛的冲突。比如,当前校企合作在法律层面上存在着未能明确实习学生与企业的法律关系,保障机制缺失,实习生在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中始终处于劣势,权益受到侵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旦出现劳资纠纷,意外伤害甚至意外死亡等问题时,很难得到相应的合法赔偿,这也使得许多学生和家长并不信任学校及老师,更不要说支持校企合作,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学校的管理就鞭长莫及,学生一遇到困难,家长介入,要求停止实习教学,也是经常遇到的事情。除此以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总是短期的,搜寻合作企业、进行合作协商的成本高,合作过程中,没有制度来保证正常运行,出了问题均需要双方甚至是三方协商一致解决,这一切,都使得校企合作无法推向更深更广的合作区域,许多中职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找企业安排学生完成实习上。
目前校企合作的理想,其实是一个近视的理想,是许多学者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片面认识,校企合作远期的理想,应该是一个建立校企合作体系,形成长效利益保证机制,形成校企合作的低中高三个层次,整体上形成一个系统,同时,这不仅仅是校企的事情,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都负有推动校企合作的责任。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实践
从现在的校企合作成功典范分析,有三种校企合作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1)以企业为主的模式,学校分阶段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培训与脱产学习,这种模式中,学校不必投入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学习,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工作者,但由于合作企业常常不在本地,学生往返费时,企业生产计划和学校的教学计划及学生的考试考证时间冲突,加大了这一模式推行的难度;(2)以学校为主的模式,采取“教学工厂”的教学组织方式,在学校中建立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甚至引入企业进行实际的运营,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和交替式学习,在这种模式里,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并进行后期的管理和维护;(3)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构建“大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即是这方面的楷模,是一个以政府主导,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具有育和培训标准,主要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这一模式在我国校企合作中,应用的还比较少。中职学校一般建设规模较小,生源不像一些重点本科院校那么多,自建企业成本高,除非学校有足够的资源,不宜自建旅行社,酒店等企业,而是从服务当地经济出发,在当地寻找企业进行合作,统筹教学和企业生产,采用边建设、边合作、边改进、边扩大的“四边”方针,由浅入深的开展校企合作。
站在学校的角度,方式上主要采用“走出去、引进来”,包括学生和教师的走出去、引进来,具体做法是,一方面,“走出去”是让学生走出校园,把一些课程的教学搬出教室,搬到企业中去,学生按认知阶段的不同,由浅入深的进行企业和职业能力的了解、实训、顶岗实习,同时,“走出去”也是让教师走出校园,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障碍因素之一,就是不能在企业现场进行学习和培养,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场地和条件,通过走出去,教师在企业进行调研、带队蹲点、挂职等方式,进行实操方面知识的积累,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人才,也可以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培训;另一方面,“引进来”是引入企业来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人才到学校做培训及教学、引入校企合作的技术开发等。
校企合作的层次要由浅入深,具体做法,以桂林某中职旅游专业为例,目前,该校进行的是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比如“旅游专业-旅行社”合作,就是充分利用了桂林的地域优势,桂林山水甲天下,有许多知名的旅游景点,也有许多规范的旅行社,学校选择了多家旅行社进行合作,开辟以旅行社为媒介,旅游线路为载体的旅行社实习基地;“旅游专业-酒店”合作,采取请酒店的服务能手来学校教授礼仪等课程,实习时至酒店现场操作和锻炼,让学生在现场去体会服务的要领;“旅游专业-风景区”合作,主要是参与风景区的解说工作。将要进行的中层次的校企合作有:(1)借鉴某本科院校的做法,做前店后校模式,例如某本科院校的旅游学院与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合作,共同构建了在校的实验旅行社,该社把广之旅的旅游产品开发推广销售经营以及管理等一系列的操作模式全套复制运行,在这个实验旅行社里,从前线工作人员到部门经理全部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他们根据个人能力竞争上岗,并各司其职,以实际市场化经营来体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这一模式,学生不但从经营中获得了旅行社的实际操作能力,广之旅也从中培养并储备了一批旅游经营管理人才。(2)依托学校现有的研究机构、职业鉴定点等资源,为旅游景区和旅行社新进员工、在岗员工等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和在职培训,进行小订单培养,由企业招收的人员或委托学校进行招聘的人员,集中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职业道德培养等,然后再到企业上岗。甚至可以借鉴物流企业的VMI管理,把企业的人力资源整体外包给学校来做,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自主招聘学员,进行培养,建立人才库存和进行人员调配。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建立在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进行保证,合作的方式是项目式,校企双方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依当时的市场情况,组建项目小组,形成虚拟企业,完成一个旅游开发项目或者酒店营销策划,双方的人员选择,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其实质,为某一项目,组建一个专家组,双方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跳出了校企合作以学生实习为中心的圈子,更侧重于校企资源的整合,而非利用对方的资源,更侧重于共同利益的寻找,是双赢,而非零合。由浅入深的校企合作,既是一种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个建立校企合作体系的路径,通过由浅入深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的低中高三个层次,整体上形成一个系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融合。
四、结论与展望
诸多的职业学校实践着校企合作,也总结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综观各校的校企合作,除了外环境里法制上的缺失,校企合作还面临着无法找到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利益切入点等问题,学校和企业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领域,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校企合作中出现与现行的教学制度发生碰撞时,学校显得无能为力,另外教学中,具体贯彻实施的教师负有重大责任,必须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计划和准备,敷衍的走入企业,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的,然而,中职旅游专业坚定不移的实行校企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要统筹各方,因地制宜,不断的探索新的路子,才能让校企合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M]教育与职业,2007089-10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优化设计
作者简介:李富荣(1982-),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胡艳丽(1983-),女,江苏宿迁人,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C-c/2013/01/0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79-02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对于工科大学生,其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高校教师的宗旨,也是当今社会企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企业愈加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其视为是否录用的首要条件。基于此,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了满足工程单位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建设项目开发与投资分析、工程监理、咨询以及招投标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注册结构、岩土、建造、监理、造价、检测等现场工程师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交通土建的勘测、设计、施工、咨询、教育、投资、开发及监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要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教学环节。目前,在平时教学中,受学校办学条件、学生培养经费和现场实习难以组织等因素的限制,土木工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比重远大于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所弱化,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就业。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科专业,不仅需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参加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因为实践教学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必须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1]
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1.实践环节学时较少
目前,不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总学时逐年减少,教学计划偏于理论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各类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环节大幅度减少。比如盐城工学院土木专业很多课程设计仅1周,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2周,毕业实习2周,这些实践环节学时的安排已不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其原因是实习经费紧张、实习老师人员配备不足等[2],使得实习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不能满足当今工程单位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2.现场实习得不到保证
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监理等工程现场工作,工作环境较差,且存在一定的施工安全问题,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吃苦精神不够,实习中主动性、纪律性和积极性均较差。[3]同时,由于实习给工程单位带来了安全管理问题,有些单位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或只带学生在施工现场走马观花便草草结束,以往长驻现场实习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3.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有些高校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开出率较低,更不具备现场实验测试条件,导致实验环节强化不够,学生得不到应有的专业锻炼。[4]即使在正常开设的实验环节中,也是以常规实验项目为主,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很少。另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较少,很多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
4.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教师学历普遍较高,专业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许多专业教师本科、硕士、博士一直读下来,在校期间主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5],缺乏施工现场工作经验,教师本身实践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胜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的思路
1.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对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充实、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动态化设置课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工程实践不间断。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习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这是直接面向工程现场的一个教学环节。为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求大一完成认识实习,大二完成测量实习,大三完成生产实习,大四进行毕业实习。其中,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结束前进行,以便学生与暑假时间整合起来,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加强学生的实习效果;同时,生产实习期间,学生需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深入到具体工程技术岗位从事具体工作,完成实习日记,最后由企业工程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6]
2.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充足的实践教学经费是保证实践学时、达到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7]学校在实习环节上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确保专款专用。加大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完善现有实验条件,充实校内实验室资源,建立土木工程综合实验中心。实习基地建设需要工程单位与学校的努力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校需对工程现场进行指导,工程单位提供实习平台,把实习基地建设落到实处,从而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保障实习的顺利完成。同时,可与大型施工单位共建实验室,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是实践教学环节执行的主导和核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因素。[5]我校实行青年教师到工程单位挂职锻炼制度,这对青年教师是大有益处的,一方面可以切身了解实际工程,积累工程经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参与企业科研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也为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挂职锻炼时间,要求到工程单位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挂职期间要求青年教师定期交流,给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结束后提交挂职锻炼总结报告、成果以及实践部门的鉴定意见,最后考核与答辩,合格后作为技术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
4.增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传统实验属于验证型实验,为此增设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订新的实验方案、设计新的实验项目,增强了学生实验的参与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变成科技成果、服务实际工程的。例如,在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可设置土体与岩石力学对比实验,这是对相关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改进后形成的一个综合实验,其实验内容为采用诸如压缩、直剪、三轴等常规实验方法,对比分析土体和岩石的异同点,并且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要求等)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间由学生向实验室老师申请确定,经批准后独立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综合给出实验成绩。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从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中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8]
5.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作为应用型高校,盐城工学院创新了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积极鼓励指导教师构建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并可以聘期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有利于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提高。在团队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团队有总指导教师,每位学生有各自的指导教师,由3~5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总项目课题,这一项目课题可以是某一实际工程的全过程设计工作,或一个完整的科研课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团队成员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充分利用专业规范,使之掌握了整个地下工程设计的内容、流程及方法,确保其厚基础、宽口径走向社会。[9]
四、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探索,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逐年增多,考研率也逐步提高。实践说明,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进步明显,但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继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需要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王志英,邹莉,李丹蕾,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52-253.
[2]闫绍峰,孙月秋,廖国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机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104-106.
[3]刘祥鑫,孙光华,李占金.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模式优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157-159.
[4]张颖,胡晓娜,付立彬.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3):115-118.
[5]孙建,赵光明.当前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优化[J].中国外资,2013,(18):344-345.
[6]荀勇,李建宇.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20(4):30-34.
[7]郭兵兵,陈国祥,徐星.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J].中国地质教育,2011,(2):34-38.
关键词 实验动物繁殖;实践技能;现状;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44-02
《实验动物繁殖》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实验动物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高等职业院校3年制高专实验动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对常见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的繁殖和选育[1]。为了使学生适应职业能力的要求,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现对该实践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进行探讨。
1 教学现状
1.1 学生文化基础差,专业知识薄弱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招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江苏等发达地区初高中毕业生数量已经出现下滑,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这些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近几年招收的高职高专学生基本上是未能考入本科院校而选择了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掌握偏少且深度不够等问题,学生对于学科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难度,实践课操作前不能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学生“被实践”现象严重。
1.2 学生实践课积极性不高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动物技术专业采取单班授课的方式,上课人数不超过50人,但部分学生因为学本专业是调剂或者不感兴趣,加上手机的普及及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学生上理论课时开小差概率很高,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受到影响,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差,实践课时学生很难与理论知识相衔接,做实验时模式化的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对所进行的实践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且不求甚解[2-3]。
1.3 实践条件不足,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教育不断发展和扩招,必然导致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求,通常实践课由于实验物资短缺而分组少且每组人数很多,很多学生挤在一起做一个实验,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选择在一边观看或者干脆不参与,从而影响了实践课的教学质量[4]。另外,目前很多实践课程普遍采取在实验室内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教学手段,较少有学生真正理解或参与具体实践的内容和目的。在实践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实践内容记忆不深,了解不透,没有真正掌握实践课程的精髓。
2 实践课教学改革对策
2.1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在专业实践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这就需要教师本身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到繁育中心参与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繁育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5]。另外,也可利用假期和周末到校外的实验动物繁育基地进行挂职锻炼,不仅学习实验动物的繁育实践技能,对于实验动物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及对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能及时掌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笔者也多次被派往校外实验动物繁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
2.2 灵活安排实践课
为了避免学生对实践内容的不理解,同时也为了调动学生实践课的积极性,将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验小鼠和实验兔分配给学生饲养,学生从入学第2个学期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饲养实验小鼠和兔子,将繁殖的相关实践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并通过学习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该课程总学时为45个学时,其中实践课16个学时,制定授课计划时尽量把每个实践课紧凑的安排在相对应的理论内容后面,如实验兔生殖器官理论内容讲完,即安排兔子的雌雄鉴别及生殖器官解剖观察实践课,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掌握实践技能,同时缓解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疲劳感。此外,雌兔的、妊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鉴定和妊娠诊断的实践课没有拘泥于固定的几个课时,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雌兔的鉴定及适时配种技术,把雌兔按组分配给学生,每组2只雌兔,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时跟踪,细心观察,从雌兔前期开始记录其表现及行为特征,直到配种结束(后面继续观察雌兔的妊娠情况)。教师在该过程中要细心指导学生。利用2个学时的实践课让每组同学把观察的雌兔现象进行描述分析、讨论和总结,教师就同学提到的某个重点问题给予纠正、提示和启发,通过讨论和总结可以让学生掌握雌兔的特征及鉴定方法。该方式既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2.3 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
充分利用实践课的讲解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实践课相关图片、操作简短录像,使一些难理解的内容(如分娩助产过程等)非常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之后教师再亲自边讲解边对实践内容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感性认识之后再进行实践操作,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讲授B超机进行试验动物妊娠诊断时,首先简短播放与人妊娠时胎儿在母亲腹内活动的视频,后面再进行实践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地认真学且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胎儿在动物体内的状况,实践效果较好。最后动员学生在实践操作完成后进行分组讨论,把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4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存在实践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现象,与企业合作共开发实践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作为国家示范性院校,2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企业紧密联系,把学生的暑期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教学计划,积极联系南通、浙大等高校及私营的实验动物中心,组织学生到这些实验动物中心进行生产实习,并且把《实验动物繁殖》和《实验动物饲养》等课的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能掌握实验动物的常规饲养管理和繁育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产学有效结合,使学生深入到实际的生产环境,学习真正的实践技能,从而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该方法也很好地缓解了企业到动物的繁殖季节人手不足的现象,达到双赢的目的[6-8]。
3 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采取综合的考核方式,最终成绩(100%)=实践纪律(10%)+过程考核(60%)+实践报告(10%)+课堂体会(20%),通过以上4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实践报告视完成的质与量进行评定;实践纪律视学生出勤、实践表现等情况进行评定;重点是通过过程考核来验证学生对学生对实践课中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是在实践课的过程中对每个同学进行实践理论及操作的考核,边学边考核;课堂体会是对每堂实践课学生讨论发言环节的表现打分,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既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4 参考文献
[1] 狄和双,王利刚.高专《宠物繁殖》课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1(36):212.
[2] 权凯,张长兴.家畜繁殖课程的教学与改革[J].河南教育:下旬,2010(1):55-56.
[3] 陈晓敏.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2):46-48,72.
[4] 孙德成,魏曼琳,赵智力,等.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践课改革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6):203-204.
[5] 王晓敏.实践课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探索,2012(5):90-91.
[6] 魏红芳,权凯,张长兴,等.家畜繁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0(2):53-54.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紧密。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的最主要、最核心的职能之一,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在总结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社会服务实践的基础上,着力探索民办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提升的方法与途径。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含义及作用
1.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含义。作为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等院校完成国家指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以各种形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经常性、具体性、服务性的活动。本文主要从狭义社会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
2.民办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作用。高职院校是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而生的,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资源,更能为高职院校自身拓宽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于目前我国的民办高职院校,相比公办高职院校要缺少财政补贴及政策支持,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更能减轻其办学成本,并扩大社会影响。可以说,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一所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象征和标志。特别是当前日益激烈的高职院校招生竞争,由于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和高职院校办学模式趋同性的趋势,谁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谁为社会服务提供的能力和水平过硬,谁就能在竞争中生存立足;反之,谁就会被淘汰出局。如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近两年招生年年火爆,招生班级由2008年的2个班增长到2012年6个班,招生人数不降反升,这与其专业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及所取得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不无关系。
二、民办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形式
1.智囊服务。民办高职院校拥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运用这些资源,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针对政府,民办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战略决策咨询,开展相关前瞻性、对策性研究,提供思想库和智囊团服务,派教师校外行政兼职、开展公务员培训、援疆、,等等。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自从成立以来,他充分利用海航集团的优势,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海事局及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海南省海事局、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国家省市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承担省市政府部门的十余项科研课题、礼仪培训及专业讲座,派遣教师赴省内边远地区政府部门挂职,学院还开设有海航藏族班,专门招收藏族贫困学生,免去其学杂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资助。
针对企业层面的需求,民办高职院校的服务主要体现在技术、管理及员工培训三方面。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有不少是企业办学,他们自身与行业、企业走得很近:在技术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的科研实力,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帮助,提供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在管理方面,则能够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传授企业管理经验;在员工培训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及技能鉴定站对员工进行学历与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及学历。如学院所设立的三亚市第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每年为企业开展中高级调酒师、中高级维修电工等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民航第二十一职业技能鉴定站、IATA/UFTAA(国际民航协会/世界旅游协会联盟)授权培训中心,则为各航空企业开展民航安检员、售票员等资质培训和鉴定,学院海运工程系更是具有经中国海事局许可的海船船员培训项目13项,每年可以为海运企业培训三副岗位、三管轮500余人,在海南提出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之际,可以极大缓解海南本地航运企业对高素质船员的需求。
2.公益服务。民办高职院校对社会的公益活动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活动和以学校为主体面向社会的各种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如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和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包括公益志愿者活动、学生支教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开展的活动,包括科学普及活动、文化传承活动、艺术传播活动等。像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公益活动形式多样,并多次受到了媒体的报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影响。
3.设施服务。在满足服务学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基础上,民办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外开放本校的相关基础设施来服务社会,既可以增强学校与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的感情,也可以带来一定的创收。其主要包括形式以图书馆、科技馆等在内的文化设施,以实验室、实验基地、仪器设备、网络系统等在内容的科研设施,以体育场馆、医院、食堂、宾馆等在内的生活设施等进行对外服务。如学院足球赛就先后举办了共青团三亚市委庆祝建团90周年暨“五四”青年节足球赛、“天涯社区”足球赛等赛事,为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新员工培训、三亚天涯海角有限公司员工培训等提供培训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