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19:14:01
导语: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汇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能力;地方经济
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音乐文化传播使者的摇篮。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跟服务地方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培养方向,为农村、城镇、区域性的音乐教育、文化管理、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输送大批合格音乐人才,是高校服务地方、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加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其主要形式如下:
一、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下的科研服务在美国,很多高校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界联合建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文化产业为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日渐延伸和拓展。地方高校在发展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应立足地方,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为社会服务功能,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中一个主要形式就是与当地文化局、群艺馆、婚庆礼仪公司合作。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整理、挖掘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如地方戏曲、民俗音乐、民间歌舞等音乐形式,对其进行“守护”、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整理和编辑,不仅可以保存大量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而且还为后人提供演唱、演奏、表演的范本,让民族民间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为落实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转化,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工作者,应把当地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传唱传播、创作实验、演出推广等作为文化实体,强化学术价值,在交流中建设,在建设中交流。把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开发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对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现实意义。
二、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是锻炼学生专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主要指与政府部门、媒体、企业等合作的传统节日、单位庆典、开业宣传、主题联谊等演出。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需求单位协商,有组织地创造、编排各类雅俗共赏、符合各单位活动主题、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把队伍拉到社会中去,接受群众和社会的检阅。这类合作演出,既可丰富地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又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校外演出实践必须有专人管理,有组织地开展对外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应请合作单位签写意见反馈书,及时总结经验,在实际教学和排练过程中不断改进,努力达到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三、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理念及服务地方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就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地方社会教育服务方面,主要指练好扎实的教师素质,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服务是地方高校教育服务的核心。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主要为地方中小学校培养合格师资,积极为基础教育服务。“要全面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为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主要通过教学基本功比赛、校内演出与排练、教育实习等途径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能力。舞台实践和活动组织是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最基本的途径。如:以班级为单位,每月举行一次专业汇报,通过比赛和汇报促进学生“唱、演、编”的专业基本功培养。另外,结合节假庆典或学校社团活动,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己组织、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对提高学生自我创编能力及集体活动组织能力有直接的效果。音乐教育实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会基本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评课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走向社区文化单位、农村学校,进行教育实习的途径,辅导当地中小学生的课外音乐学习和社区群众文艺活动的节目指导,巩固专业知识,积累为社区群众教育服务的经验。以上这类实践手段为学生塑造全面的“师范”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为学生今后站稳讲台,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我局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了全体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活跃了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为全区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现将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根据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为使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成立了以局长李吉仁同志任组长、副局长陈德正同志任副组长的凉州区旅游局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并确定由副组长陈德正同志专门负责;同时,制定了《凉州区旅游局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对我局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做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到位。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为加强理论学习,2003年我局征订了《人民日报》、《甘肃日报》、《武威日报》、《经济日报》、《党的建设》、《中国旅游报》等多份党报和业务报纸,全面完成了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我局坚持每周一、三、五半天的学习制度,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并开展了“两个务必”专项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和自学相结合,记学习笔记和写心得体会相结合等方法,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开展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
2003年,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并积极开展了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干部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切实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发扬优良传统,培育民族精神
结合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0周年,我局以“五爱”为主线,充分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组织干部职工积极预防“非典”,了解战胜“非典”的动人事迹,从而加强了对全体干部职工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育了精诚团结、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来发扬光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
结合“会节”工作,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全区48家旅游宾馆、饭店、招待所、旅游定点单位的服务人员进行了服务用语、服务标准及旅游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同时,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组织开展了旅游执法大检查,消除了旅游“窗口”的不文明现象,并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规范运作、合法竞争,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为广大的旅游消费者营造了安全、文明、放心的旅游环境。
六、丰富文化生活、倡导文明新风
我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积极开展了职工文体活动。在“七·一”组织党员干部前往青嘴喇嘛湾举行了以“发扬优良传统,开展资源调研”为主题建党纪念活动;在“九·二七”世界旅游日,组织各景点、饭店、旅行社举行了大型的宣传促销活动;在“十·一”期间举行了小型多样的机关体育比赛,开展了乒乓球、象棋、跳棋、扑克等项目的比赛。同时,我局以“净化、绿化、美化”家园为主题,积极倡导社会生活新风尚,深入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工作中严格落实《凉州区旅游局机关卫生制度》,经常保持了办公场所及机关大院环境的舒适、洁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5000多元粉刷了办公室,动员干部职工自费购置各种花卉草木30多盆,绿化、美化了机关办公环境。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和倡导文明新风,丰富了机关文化生活,树立了机关文明形象,提高了干部职工岗位做奉献的积极性,创造了美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七、打响旅游品牌,树立凉州形象
结合旅游业务工作,我局组织人员完成了《中国旅游十万个为什么——甘肃卷》有关凉州的内容编写;编印出版了《走进武威相约凉州》宣传画册和《凉州旅游名片》;动员干部群众撰写、拍摄了30多篇(幅)反映我区旅游的文章(图片)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进一步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极大的提高了我区旅游的知名度。同时,号召广大职工,树立“主动出击,优质服务”的管理理念,热情指导旅游企业精心策划包装,制定了《景区(点)宣传促销方案》,为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树立凉州旅游新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八、创新服务方式,创建文明机关
2003年,我局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干部职工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严格执行我局制定的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办事督办制等工作制度,通过积极开展“比质量、比服务、比效率、比文明”等活动,创新了服务方式,增强了全局干部的奉献意识,建立了运转协调、群众满意的服务机制。全体机关干部以“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个个都是发展环境”为要求,高效优质的完成了“会节”筹备、资源调研、宣传促销、产业开发、执法检查等本职工作,为全区旅游景点、宾馆、饭店、招待所及旅游商品生产厂家、销售单位提供了政策、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开创了全区旅游工作新局面,为争创“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禁毒工作
二OO三年,我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禁毒工作严格按照区综治委及街道党委的安排布署,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及综治委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学性,杜绝了“”、“黄”“毒”“赌”等丑恶现象及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在我局发生,保障了机关财产安全,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布署
根据综治委有关文件精神,为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以局长李吉仁同志任组长、副局长陈德正同志任副组长的凉州区旅游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并确定由副组长陈德正同志专门负责;同时,制定了《凉州区旅游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对我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做到了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
二、加强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我局通过政治学习、党课、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对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三是结合干部的思想实际,对机关干部进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四是积极开展了“两个务必”专项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全体机关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年内我局没有发生一起“”和上访案件。
三、强化制度管理,确保财产安全
我局严格执行凉州区旅游局《日常事务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治保小组,做到人员到位、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并由办公室负责,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值班责任制,加强了安全防范工作,在年内我局没有发生任何失盗、破坏等治安案件,确保了机关财产安全。同时,认真宣传贯彻《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职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并严格执行了《凉州区旅游局车辆使用管理制度》,我局车辆在年内没有发生任何交通事故。版权所有
四、增强消防意识,确保消防安全
2003年,我局多次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消防安全教育,增强了机关干部的消防意识,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及时消除了火灾隐患,下班及节假日做到文件清理入柜,电源切断,在年内没有发生火灾事故,确保了机关消防安全。
五、开展法制教育,杜绝案件发生
结合“四五”普法,我局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了法制教育,并与社区警务室加强联系,建立了《治安档案》,要求全体干部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掌握社情,遇到刑事、治安案件注意保护现场,发现危害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报告。法制教育的开展提高全体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学性,杜绝了“黄”、“毒”、“赌”等丑恶现象及刑事案件在我局发生。
一、党委、政府重视领导带头参加科普活动
社区居委会成立以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工作并将镇科协办涉及科普工作宣传下移社区,核定经费500元,作为科普工作经费,镇政府还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年底对社区居委会目标管理的考核内容,分管领导还定期听取社区科普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街上带头参加科普宣传活动。
二、建立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领导小组
镇领导十分重视在社区居委会创建“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已成立了以分管社区的方玉忠副镇长为组长,社区书记、主任、委员为工作成员的领导机构,以“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创建为契机,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八街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把老龄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常抓不懈,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积极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扩大为老年人服务的范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老年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居委会社区人口2539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17.33%,**为解决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管理难的问题,率先以完善了系列化的社区助老服务,探索建立社区老龄工作组织建设的新型社区老龄工作机制,并将老龄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立以分管老龄工作的副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其他部门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为老年人文体活动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老年人活动中心于**年重阳节组建成立,宗旨是以“六个老有”为中心,7名退休老干部自愿担负起老年人活动中心日常工作,20年以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活动项目由:琴、棋、书、报、麻将、象棋、扑克。成立以来,热闹非凡,楼上楼下天天满座,成立至今,一贯坚持不准赌博,不准学生、儿童参加,免费供应茶水,打麻将(四圈)收费2元,每天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有50-100人,每天收入50余元,费用作为添置用具,维修房屋、桌凳,即工作人员的补贴,八街老年人活动中心占地240平方米,其中,老年人活动中心麻将室60平方米,云程广场主席台右边一间80m2老年人活动场的阅览室,左边80平方米作为老年人化装、堆放器材的场地,为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在每年敬老节区间;由政府每年补助800元给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集镇老年人200人汇集在老年人活动中心参与麻将、象棋、扑克比赛,并评出名次,发给奖品。
党委、政府极为重视,为扩大老年人活动场,从**年起至20**年先后投资450万,建成占地分别为6720平方米、31666平方米和42000平方米的云程广场、八街公园、东湖公园;这样一来,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扩大了。每天清晨,各种不同类型的老年人体育爱好者自愿组织晨跑队、花剑队、彩扇队、体操队。纷纷活跃在云程广场、八街公园、东湖公园。
**八街社区居委会老年人文艺队是一支集镇上中老年人自愿组织的,群众性的,自治的老年人文艺队,其成员组成有集镇上退休老工人、教师、干部、集镇上老居民及**八街村老年人妇女,人数发展到100—150人,年龄60---70岁,1995年组建以来,她们自编自演,其内容均是宣传党的政策、计划生育、养老敬老等方面题材,共350余场次,活跃在集镇及村子,并到各村庄开展文艺联欢活动,在敬老节、春节、及其他重大节日区间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称赞,组建以来一直代表社区居委会参加一年一度**春节踩街文艺活动,在**年敬老节区间,代表**参加“安宁市老年人汇演”获二等奖。
四、建立健全科普宣传队伍,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紧密结合居民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居委会成立至今已有25名义务宣传员,他们均有老教师、老干部、个体工商户组成,在不同时期肩负不同岗位,长期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中间,他们热爱公益事业、热心科普宣传工作,每季度集中在社区学习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家庭保健、健康与运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知识。通过学习使他们增长科普知识,通过他们宣传工作辐射整个社区,使科普知识进千家门。为宣传科普读物,社区制做科普橱窗、宣传板报,科普宣传内容每月更换2次并专人负责,每年在“科技周”、6.29科普宣传日之际组织辖区内支部党员、部分外来人口以讲座形式传播科学思想,普及身边科普知识。
2020年,XX区按照“全面统筹、全员参与、全面推进、全民共享、全域宣传”工作思路,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为总揽,突出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入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带动社会风气向好向上健康发展,阶段性工作成效明显。
一、常态长效,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一)网格包保不懈怠。继续按照《XX区2020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组织干部职工每周五到包保社区网格开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整治,进行文明创建宣传、不文明行为劝导,参与帮助包保社区网格解决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二)点位达标不反弹。继续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点位标准(2020年版)》,对全区所有测评点位进行常态化包保,定期对包保点位进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着手整改,建立点位包保常态长效机制,保证所有点位都有人问有人管,确保点位随时处于达标状态。
(三)志愿服务不打烊。由主城区各街道办事处继续组织干部职工及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及社会志愿者到城区主要干道、主要交通路口,配合各路段路口执勤交警,针对市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横穿马路翻越栏杆,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行驶、逆行、乱穿马路、随意乱停等不文明行为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四)宣传发动不停歇。区深文办督查组定期向区融媒体中心提供线索,继续在“文明同行·曝光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以文字+短视频或图片的方式进行曝光;区属各媒体平台持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 树新风”“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类别进行宣传,保证宣传力度不减,深文热度不降,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对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知晓率。
同时,将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作为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四全五化六心”工作法,坚持构建全员参与体系、全域文明矩阵、全民创建网络、全时宣传格局,打造优良秩序;创新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法制化、智慧化管理,打造优美环境;优化交通环境,打造宜居环境,守护舌尖安全,挖掘XX元素,净化市场秩序,注重旅客体验,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认真总结,及时梳理,2020年“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资料汇编及工作亮点材料汇编已完成编制并如期报送。
二、稳扎稳打,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扎实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系列活动,规范“文明村镇”创建,结合我区实际,印发《XX区“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三年行动方案》《XX区2020年“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按照“8+N”创建标准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环境卫生整治为着力点,将文明村镇创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丰富文明村镇创建内涵。截止2020年10月,共创建省级文明镇3个(其中板桥镇已申报全国文明乡镇),创建市级文明镇3个,区级文明镇2个,文明镇创建占比100%,创建省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村11个,区级文明村44个,文明村创建占比达88%,预计2020年底,文明村镇创建比例达100%。
三、久久为功,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
根据市文明办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印发《XX区2020年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对照省、市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明确区级文明单位体系内容和标准,积极发动辖区内区级文明单位复查及各行各业单位申报,将辖区内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纳入区级文明单位创建。通过上报材料,初步筛选、考察走访、组织讨论、征求意见等环节复核评选出区级文明单位,把工作做实做细。截至目前,XX区累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省文明单位5个、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6个,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4个、区级文明单位30个。下一步按照工作部署,预计2020年11月完成复查考评工作,并将在年底进行表彰。
四、绵绵用力,认真做好文明家庭评选
(一)开展标准化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挥家庭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良好家风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建设文明家庭出发,形成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氛围。创新推出“五有”“6+N”标准化创建品牌,结合实际,印发《XX区2020年文明家庭评选工作方案》,发动全区家庭积极参与评选,2020年申报省级文明家庭 户,获评1户。截至目前我区现有全国最美家庭1户,省级文明家庭4户,市级文明家庭2户,区级文明家庭397户,镇(街)级文明家庭1500户。
(二)开展示范化创建。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培育良好家风等为目标。积极认真打造XX区大连路街道成都路社区和XX区板桥镇板桥村两个文明家庭示范点,目前已完成验收相关工作,并且稳步推进开展活动。
(三)开展成效化创建。一是榜样引领有示范,通过鼓励文明家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更多家庭积极参与创建,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形成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道德新风尚,推动优良家风家教家训走进了每一个家庭,有力促进了家庭和社会和谐;二是凝聚群众有突破。架起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创建活动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便于参与的形式和方式开展工作和活动,逐步形成了一种互敬互爱、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居民对文明家庭参与率达90%以上,村(社区)综合满意率提升5各百分点,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文明进步的良好风貌;三是文明程度有提升。在创建过程中,以提高家庭成员整体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群众文明程度为目标,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使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社区文明成为一种常态,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主动贡献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更加凝聚积极向上,文明进步和谐氛围。
五、持续发力,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文明校园创建,我区各级文明校园共58所,其中全国文明校园1所(XX区第十三小学)、省级文明校园1所(xx航天中学)、市级文明校园15所、区级文明校园41所。
(一)强化领导。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体制机制上实行“五个纳入”,纳入全区“十三五”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全区效能目标管理考核,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纳入学校目标考核。印发转发《xx区中小学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贵州省中小学创建文明校园活动评估细则》等文件,确保目标任务、责任主体、项目经费、考核督促落到实处。
(二)强化统筹。指导各学校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两个体系(贵州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贵州省中小学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制定文明校园八标准(组织机构、校园文化、德育体系、德育阵地、教师队伍、特色课程、活动文化、文明礼仪)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和师生的文明素质。
(三)强化教育。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通过设置永久性公益广告、经典朗诵作品征集、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彬彬有礼xx人。
(四)强化宣传。在聚焦XX、903频道等区属媒体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专栏,广泛宣传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学校开展创建活动的先进经验。全区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和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目标、措施等,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挖掘和选树先进典型,开展区级先进评比,择优往市级,省级、国家级报送,2020年共计表彰了区级“三好学生”1040名,优秀学生干部220名,先进班集体200个,获评省级新时代好少年1名,对广大师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五)强化管理。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督查,全面掌握各学校贯彻落实情况,在全区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同时目标管理考核中扣除贯彻落实不力的单位一定分值,并取消往上级报送文明校园的资格,督促学校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六、科学谋划,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统筹城乡互动,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建设“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一)制定实施方案。以中央、省、市有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文件精神为指引,结合实际制定《XX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有序推进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展示阵地打造工作。
(二)整合阵地资源。认真学习借鉴赤水、清镇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的经验做法,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道德讲堂等资源,按照“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内容、有工作资料)打造文明实践场所阵地,在50个社区挂牌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
(三)开展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全区组织开展义务宣讲、环境保护、健康医疗等群众喜乐闻见的志愿服务活动达300余场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建设“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七、狠抓落实,不断强化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少年宫24所。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6所,贵州省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7所、市级财政支持的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10所,市、区财政支持的社区少年宫1所,实现全区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受益学生30000余人。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已成为我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为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抓场地落实。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室多用、一地多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空间(墙壁、长廊、橱窗),作为少年宫活动、作品的展示阵地。全区共落实乡村少年宫专用多功能室300余间,落实室内活动面积6000多平方米,落实室外活动场地40000余平方米,所有乡村学校少年宫均建有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用于科普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实验操作室、用于少年儿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多媒体室、电脑教室 、用于文艺训练、展演的文化艺术活动室等场地。
(二)抓设备落实。指导各项目实施学校在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修缮的基础上,通过上级资金支持和自筹资金的方式,对教学仪器、科普设施进行更新配套,添置书画用品、音乐器材、体育运动器材等相关活动器材,少年宫的各项配套设施能基本满足少年儿童教育学习活动需要。
(三)抓人员落实。在动员学校积极发展现有教师加入辅导员队伍,实现一专多能和师资共享的同时,鼓励各项目实施学校积极聘请校外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活动的文体骨干、先进人物、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辅导员,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科、项目活动都有1至2名教师或辅导员负责组织、管理、指导。目前,全区共有900余名中小学教师担任“乡村少年宫”辅导员,并吸纳“五老”人员、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和民间艺人15人,聘请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协会的会员23人,并面向社会招募各个活动中所需要的志愿者30人担任辅导员,进一步充实了少年宫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
(四)抓活动落实。充分运用“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一育人载体,在全区不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品质。2020年9月,XX区承办“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举行“送一盏月亮给祖国”主题作品征集展,收到来自全区中小学作品150余幅,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乡村少年宫学校。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周六和寒暑假,开设“兴趣爱好班”、“四点半学校”、“特色活动课”等趣味性活动项目。航天小学本着“沐浴活动阳光、享受活动阳光、和谐健康成长”的办宫理念,开展语言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社会服务五大类活动,共设活动项目24个,十三小学在正常开展书法、美术、音乐等项目的基础上,到裁缝店收集废旧布新开设布贴画活动项目等,XX二小少年宫注重寓教于乐,在美乐思维空间中开设科学类项目共计7个,包括声、光、电科学体验室、STEAM、机器人作坊,航模、校园电视台节目采编。
同时,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按照“一宫一档”的要求,及时对各项活动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使每项活动有方案、有总结、有详细记录,形成了详细完备的档案资料。
八、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本年度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常态长效化管理有差距。虽然已经部署了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但在动态管理方面仍存在差距,老旧小区、农贸市场问题容易反弹,长效机制尚未健全。
(二)议事协调机制健全有差距。虽然XX区文明委早已建立相关机制,但仍有制度规定尚未完全落地。例如,尚未将文明创建情况真正与各单位奖金绩效挂钩,精神文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未完全做到同步。
按照山东省、泰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环境保护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倡导绿色文明,提倡绿色消费,大力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的社会化,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创建“绿色社区”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生态城市和文明城市,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通过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提升市民的环境意识,培养公众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以达到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环保工作的深化和发展的目的。
二、“绿色社区”的基本条件:
1、社区居民委员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列为社区重要议事内容,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分管;有健全的“绿色社区”创建领导小组,有比较完整的绿色社区发展计划和工作思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坚持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人人动手,美化家园。
2、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众参与机制。根据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并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保纪念日,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各类环境保护活动,力求做到每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全年参加活动的人次应占社区居民总人数的30%以上。
3、社区居民应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逐步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如试行垃圾分类,自觉回收废电池、废灯管等,拒绝“白色污染”,不吃野生动物。
4、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社区居民初步养成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提高物品的重复利用率,积极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
5、整个社区环境整洁、优美、清静,可绿化面积都得到有效利用,没有违章建筑,有固定的环境宣传教育标志牌和环保公益宣传广告,设有环保宣传专栏,并经常性地更新。
6、社区内各污染源都已治理,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小区污水纳管、雨污分流工作,杜绝焚烧垃圾、树叶、随意倾倒废物等污染环境的现象发生。
三、“绿色社区”创建与考评
根据泰环发[2002]77号《关于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的通知》精神,整个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七月份)
1、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意见,与市文明办、市环保局、新城办事处、市建设局联合下发文件。
2、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及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公众了解“绿色社区”的标准要求,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去。
3、在城区8个居民委员会广泛发动的基础上,确定河西小区、龙山小区两个社区委员会为创建工作试点单位。
4、召开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小区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讨论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二、具体创建阶段(八月份)
1、组织各社区对照省里制定的“绿色社区”建设指导意见和考评标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2、组织社区负责人到创建活动开展较早的地区参观学习。
3、开展各项社区创建活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由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参加的座谈会;为小区居民发放一本环保小册子;设置一块环保宣传版面;放一场环保内容的电影。同时,组建社区老年人“夕阳红环保志愿小组”、青少年“环保小卫士”小组和妇女“巾帼环保家庭创建小组”,协助社区开展创建工作。
4、各项创建工作8月20日前完成,由市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组织自查,8月底将创建活动的申报材料(申报表一式五份、自查报告一份、汇报材料一份)报泰安市文明办、环保局,参加市级“绿色社区”评选。
三、考评命名阶段(9月份)
1、泰安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社区进行实地考察验收。
2、对拟命名的市级“绿色社区”在《泰安日报》进行公示。
3、召开命名表彰大会。
4、按四比一的比例推荐参加省级“绿色社区”评选。泰安市级“绿色社区”每两年评选一次。市级“绿色社区”不搞终身制,每四年复查一次,凡达不到标准的,将予以摘牌。
四、几点要求
1、各居民委员会要把“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逐步纳入文明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之中,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为创建文明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2、创建“绿色社区”是一项新工作,要通过新闻媒体及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公众了解“绿色社区”的标准和要求,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
3、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抓好创建工作。市文明办负责督促社区创建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市环保局负责社区分管干部的环保教育培训,联系并协助社区制定发展规划和创建计划,组织开展各项环保主题活动,社区内污染源治理;新城办事处负责督促指导试点社区从软硬件两方面实施创建活动,推广使用布袋子、菜篮子等可重复利用器具,减少白色污染。推广使用环保冰箱、空调,禁用含磷洗衣粉。组织社区青少年、妇女和离退休老同志,组成各种社区创建和管理小组,参与“绿色社区”创建与管理;市建设局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在“绿色社区”创建中的作用,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制止垃圾焚烧、露天烧烤、违法搭建、乱贴乱画、乱停车辆、乱设摊点等行为,做好废旧电池、灯管的集中收集管理和社区环境卫生、绿化工作。组织开展评比“环保家庭”活动。
4、市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强化认识,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位置,要有一名分管领导靠上抓,将各自承担的创建指标任务,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实施。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把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各居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省市文件要求和时限,对照《山东省“绿色社区”考评标准》,逐项落实,争取全面达到考核标准要求。
5、为确保“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市文明办、市环保局、新城办事处、市建设局联合成立肥城市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督查调度。具体工作由办公室承办。
组长:胡阔泉(市环保局局长)
成员:梁已常(市文明办副主任)
张连萍(市环保局副局长)
李思金(市建设局副局长、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
尚林生(新城办事处党委副书记)
李瑞军(市环保局法制宣传科科长)
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主任:李瑞军(市环保局法制宣传科科长)
成员:郭立新(市环保局法制宣传科副科长)
各居民委员会也要成立相应的创建活动组织机构。
市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
李瑞军郭立新
联系电话:3227544
一、上半年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宣传、文体工作。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原则,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社区上半年度共发表新闻信息,包括会议要素,活动信息等75篇,在微信公众平台不定时发表社区“331”等重大事件。并主动与主流媒体联系、沟通,在“看苏州”上发表社区吴语课堂活动内容4次,新闻报道数量和质量较往年有较大提升。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精心策划“党建引领 心向万家”社区主题活动,围绕健康驿站、党群心工坊、党群心课堂、缤纷节日,包括烘焙、插花、义诊、吴语课堂等50余次。推举“社区好人”、表彰“最美家庭”等道德模范,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同时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创建“文明社区”,做“文明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宣传。调查辖区范围的小店是否无证经营,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单,如证实为无证经营,汇总上报。对所有店面发放安全培训通知单。
二是联动中心工作。联动中心成立至今,所在网格接到总案件49件,今年上半年共接单42件,40件已结案。每天关注工作手机,遇到投诉与物业主动协调,紧密配合,明确职责,及时处理居民反馈的问题,并做好回访工作,确保问题更好的解决。同时收集好信息资料,做好上半年联动中心台账工作,主动给上级部门检查,不断完善,确保台账的准确性。
三是其他工作。社区生态环境是关系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也是社区外在形象、文明程度的体现,为更好地创建文明社区,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抓好环境建设。一是实行日查办法,加强对社区卫生环境的监督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切实达到垃圾日产日清,社区内无暴露生活垃圾,无卫生死角。二是利用宣传栏、电子屏等向居民宣传文明城市、环境卫生等相关知识。在迎接卫生检查期间,对社区楼道,绿地等全面灭鼠灭蚊杀毒,进行集中整治。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尚须加强,现在仅仅满足于目前会的、已掌握的知识,要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更为全面的政治理论知识,涉猎更为广泛的文化知识领域,以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二是需进一步学习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自我工作素养,保持不急不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1、挖掘小区内的热心党员、群众等居民,扩大社区志愿者人数,努力向小区居民自治发展,为更好地服务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积极开展社区邻里乡亲活动,让居民们更加亲密友爱。
市房产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市房产局把迎接文明城市再评选作为全市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市迎接文明城市再评选指挥部的整体部署,紧扣该局承担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测评操作手册”的各项指标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为文明城市再评选作出积极贡献。
采取有效措施,周密部署各项工作
精心组织,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是我市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强化领导责任。为此,该局在4月11日和4月18日分别召开了全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动员大会和全市物业行业动员大会,及时成立了市房产局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指挥部,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每周召开指挥部工作会议,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大力弘扬“包头房产五种精神”,即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团结和谐的人本精神,以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严明的工作纪律,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好再评选工作任务。建立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工作周报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将全局承担的16个测评项目分解,形成了分管领导主抓、责任科室牵头、责任单位配合落实的指标任务分解机构,逐项落实测评体系中的具体工作任务。领导带队每天深入一线开展全程监管和全方位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协调到位。同时,加强与各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的联系,重点协调各相关单位,加大共创共建力度,督促各相关部门按照再评选的有关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等项工作。利用社区阅读栏、电子屏、墙体标语、过街横幅等形式,对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的标语口号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
结合实际,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干部职工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是文明城市再评选的坚实基础。为此,该局在本系统内部下发《包头市房产管理局关于在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期间要严明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的通知》、《告全局干部职工书》,重申了我市文明城市再评选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做好再评选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发《文明行业创建规划》(—20xx年)、《关于做好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宣传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局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向全局干部职工发出倡议,组织他们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来。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劳动,深入老旧街坊参与社区共建,共同推动“倡导文明、摒弃陋习”活动,提高了全局上下对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同时,组织全局广大职工开展了“改革开放30年”主题演讲比赛、“点燃激情与奥运同行”职工健美操、青年歌手大赛。
认真督查,各项工作扎实有序。该局指挥部组成专题督查组,主要领导带队多次深入社区实地察看,听取工作汇报,调查了解各责任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反映和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各项任务的落实。指挥部办公室分组深入一线,对涉及物业管理、廉租住房保障的焦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工作,摸清了工作任务的薄弱环节,先后召开专题会议11次,印发文明城市再评选专题简报9期。特别是对全市物业服务项目进行了日督查,及时下发了物业服务项目存在问题限期整改通知和督办通知,对没有按时限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二次督查。
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开展物业管理规范化服务竞赛活动。根据市迎接文明城市再评选指挥部的安排,进一步明确了40家物业企业、145个重点项目为物业服务文明城市再评选抽检项目。该局成立了四个工作组,分别对昆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高新区物业管理项目和重点项目开展了一个月一轮的全面检查。全市物业服务企业都能识大体、顾大局,克服资金、人力不足的困难,在完善行业规范化服务标准及考评细则、悬挂宣传标语、处理卫生死角、清理乱贴乱画、整修道路及喷灌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工作人员着装统一、文明礼貌、公开收费项目、全天候值班等39项具体标准方面,逐步达标,达标率为74%。市家欣物业公司所辖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差、历史欠账多,公司上下不等不靠,集思广益,发动各层管理人员严防死守,彻底清理各小区卫生死角,重新粉刷门岗、办公场所面积1.2万平方米,补植草坪8000多平方米,修理更换小区路灯2137盏、喷泉及喷灌设施20套,清理楼道无人认领杂物和野广告,做到随时发现、及时清理;重新制作再评选专题宣传广告牌165块,为工作人员全部更换工作服;加强报修、维修、抢修工作,做到24小时应急维修;先后补换井盖127处,整治修缮小区道路1500平方米,更换垃圾桶120个,有效改善了老旧住宅小区居住环境。
全面推进旧小区治理改造。今年,市政府继续将旧住宅小区治理改造列入为民办的20件好事实事之一,下达了9个 旧小区治理改造任务,计划改造面积122.1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450万元。目前,已有8个旧小区开工。其中,昆区4个已全面开工,改造面积96.25万平方米,投资430万元,进行了管网改造、路面硬化、外墙粉刷等;青山区2个已全面开工,改造面积13.48万平方米,投资200万元,拆除违章建筑,硬化路面;东河区3个已开工2个,改造面积10.3万平方米,投资28万元,进行了管网改造、路面硬化。旧小区治理改造总面积达120.03万平方米,投资658万元。
扩大覆盖面,实施廉租住房保障
廉租住房管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廉租房的租金补贴工作,年初该局下发了《廉租住房申请报名通知》,2月底完成了廉租住房的申报、初审和公示工作。今年,我市将市四区和稀土高新区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13平方米,外五旗县区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低保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范围,因此,全市新增廉租家庭6194户(其中市四区和稀土高新区新增3482户,外五旗县区新增2712户)。目前,全市累计有11719户低保家庭享受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全年预计发放资金2205万元,一季度共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550万元。二是加强廉租住房建设。在坚持租金补贴保障的同时,今年我市将在昆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四个区建设4万多平方米廉租住房,总投资508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209万元,申请内蒙古预算内投资403.4万元,市级预算内投资403.4万元,市四区政府投资3072.2万元)。廉租住房建设方式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及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插建,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共建设846套廉租住房,主要配租给孤、老、病、残等急需救助的住房困难家庭。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共性任务
2010年,呼伦贝尔市妇联组成学习组赴深圳学习考察义工(志愿者)工作,重点考察了福田区景田社区阳光家庭服务中心、盐田区妇联和团市委义工联合会。考察结束后,市妇联对深圳市义工(志愿者)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并结合实际,对如何使呼伦贝尔市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推进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深圳市义工(志愿者)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深圳市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以下简称深圳义工联)由深圳团市委发起,是由志愿为社会义务服务的各界人士组成的社会团体,也是全国首家义工联,成立于1990年,由最初为外来务工青年开辟热线服务电话做起,迄今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义工人数也从19人发展到现在的25万多人。深圳义工联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着眼于深圳现代化城市管理中社区的现实和未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使义务工作成为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赢得了社会和市民的赞誉和支持。在进行实地考察后,呼伦贝尔认为深圳义工联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健全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推进了深圳义工联的可持续发展。深圳义工联由深圳团市委牵头,以义工联、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为基本形式,构成了市、区、镇、村四级义工组织和义工服务网络。经过20年的发展,深圳已经建立了1个市级、8个区级、7个镇级义工联,56个义工服务中心、576个义工站的组织网络,团体会员750多个,个人会员25万多名。深圳团市委在发展义工联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项行政任务统包统揽,而是负责义工联的方向指导,义工联内部所有事务由义工自己来完成。例如深圳义工联开设了20类100多个项目的义务服务,所有项目的设置、业务培训和人员招募等全部由义工来做,深圳团市委并没有具体参与。由于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完善,深圳义工联在发展进程中,就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始终保持着高效的运转。
(二)政府强有力的扶持,为深圳义工联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生机与活力。任何公益机构都是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得到发展的,深圳义工联也不例外。深圳义工联从最初的19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除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外,政府的鼎立支持更是功不可没。深圳市委、市政府先后为深圳义工联解决了6名事业编制,每年拨出专项经费40万元用于义工联的发展。同时,由深圳市团委建立的青少年发展基金,每年也可提供100多万元用于义工联的建设。从1994年以来,深圳市的历任领导都要亲临义工联秘书处,听取汇报、与义工座谈,为义工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调动了义工的热情和积极性。义工联还邀请香港、国外知名社工做顾问,并经常组织有关方面的国际专家论坛,有力地推动了义工活动在深圳的发展。据统计,深圳参与过义工服务的市民超过600万人次,深圳市民对义工的知晓率达到88%,84%的市民认为义工值得尊敬,42%的市民参与过义工服务,91%的市民愿意加入义工。义工活动在深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已经成为深圳人的共识和时尚。
(三)先进的时念,成为深圳义工联获得成功的精神内核。由于深圳市义工联是深圳团市委发起组织的,因此,把握时代的脉搏,引领青年的潮流就成为义工联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一方面,深圳义工联倡导平等、尊重、互助、友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当代人类社会先进文化成果,提倡“助人自助”、“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宗旨和理念,这实际上也是公民道德教育与时俱进的有效措施。深圳义工联在充分发挥义工积极性方面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注重义工自身的需要。他们抛弃了以往过分强调义工为社会和他人奉献、服务的做法,提倡义工自呼伦贝尔管理,并通过适当的形式和途径使义工体验到实践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真正满足了义工被社会承认的需要,很好地调动了市民自愿做义工、自愿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有力地驳斥了部分人认为深圳在经济发展中只崇拜金钱、缺少精神追求的非议。
(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内容,为深圳义工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圳义工联的服务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区文化建设,二是社区服务,三是社区教育培训,四是社区帮困扶助。所有的服务内容都扎根于社区之中,使得深圳义工联能够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地解决人们的困难,而不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目前,深圳义工联针对青少年的电话热线服务、针对劳教人员的“新生之路”服务、针对贫困家庭的“生命之光”病人服务、针对孤儿的“一起成长”服务、针对老人的“松柏之爱”服务、针对残疾人的“与你同行”服务等项目已经成为义工服务的品牌项目,深受市民的喜爱。随着义工活动的不断向前发展,深圳义工联的“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宗旨也不断得到升华,成为深圳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呼伦贝尔发展义工(志愿者)事业的优势与劣势
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广大志愿者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工作。广大志愿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尊重。与深圳相比,呼伦贝尔在发展义工(志愿者)工作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一:呼伦贝尔市进入了新一轮大发展时期,呼伦贝尔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为社会服务的意愿大为增强,随着深入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高层次、高素质人口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留在呼伦贝尔,大量优秀人才汇聚呼伦贝尔,为发展义工(志愿者)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优势二:呼伦贝尔市在“加快发展,促进和谐”的征程中,致力于把呼伦贝尔市打造成科技文化教育大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继续发掘、发扬本市的文化底蕴、大庆石油等大企业的迁入、呼伦贝尔学院的发展,这些都是深入开展义工(志愿者)活动良好的文化基础。
优势三: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的志愿者工作长抓不懈,在组织机构建立、队伍人员组织、机制体制完善、资源整合利用、服务内涵拓展、方式手段创新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近几年,可以说是呼伦贝尔市志愿者工作的大练兵。呼伦贝尔市现在仅巾帼志愿者就有3500多名,在街道、社区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并有效地促进了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化、专业化。这是市妇联深入开展义工(志愿者)活动稳定的组织基础。
当然,由于义工(志愿者)工作不断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很多工作仍在探索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呼伦贝尔市居民收入较低、素质相对不高,对于义工(志愿者)精神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义工(志愿者)精神在全市还没有广泛的深入人心,实现这种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方面,由于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接触最新的思想观念有着很便利的条件,尤其是与义工(志愿者)活动开展很好的香港地区有着紧密的交流和合作,使得他们从一开始就能用先进的理念引导自己,与国际接轨,在义工(志愿者)精神的宣传和发扬上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深圳的义工(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时间很长,经历了20年才有今天的成绩。相比之下,市妇联虽然有着长期开展志愿服务的基础,但作为一项事业,义工(志愿者)精神的推广和发扬是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
三、呼伦贝尔发展义工(志愿者)事业的有效途径
做好呼伦贝尔义工(志愿者)工作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尽快搭建合理高效的组织框架,健全完善运作机制。呼伦贝尔要在多年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义工(志愿者)联合会,针对义工(志愿者)服务的落脚点在社区、在基层的特点,健全基层社区组织框架和管理体制,让义工(志愿者)服务真正在社区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要结合社区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推进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站的建立,形成市、旗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将义工(志愿者)工作推向深入,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框架和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促使呼伦贝尔市义工(志愿者)工作顺利开展。
(二)以点带面,推进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全面铺开。要选准突破口,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和总结成功经验,实现义工(志愿者)工作与呼伦贝尔市市情实际的有效结合。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和专长,组织不同的专业化义工志愿服务。探索更加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让义工(志愿者)可以就近参与,天天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要先选定4个社区作为试点,设立社区义工(志愿者)服务站,经过运行,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更好地全面推进社区义工(志愿者)工作提供借鉴。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奉献互助的良好氛围。通过大力宣传,使全市对义工(志愿者)服务形成共识,真正将义工(志愿者)工作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面旗帜、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平台、成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效载体。市妇联一方面可以有步骤、逐层次地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介绍有关义工(志愿者)的知识,加深人们对其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现代化网络的作用,在呼伦贝尔政府网、呼伦贝尔党建网、呼伦贝尔火网等来传播义工(志愿者)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在壮大义工(志愿者)组织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等一系列手段,提高义工(志愿者)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让义工(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感召社会,促使自觉奉献、争做义工(志愿者)的氛围在全市早日形成。
(四)创新活动方式,深化活动效果。要注重活动方式、组织方式的创新,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工作思路,不断丰富工作内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通过整合利用优势社会资源,深化服务效果,使义工(志愿者)服务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一个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更主动地发挥出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创建工作提到公司的议事日程
从2012年至今,公司先后两次调整了领导班子,每次调整后公司都能够及时充实创建领导机构,确保创建活动不间断,做好工作的连续性。公司创建领导小组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讲评。公司总经理吕军在工作例会上都要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提出具体要求,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把创建工作抓实抓细,公司将创建内容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杜绝创建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盲点盲区现象。
二、明确创建活动内容、突出创建重点
1.以提升职工创建意识为起点
――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作为重点,认真组织大家深入学习党的十以来党的重大决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团队精神,宣扬社会法制、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文明服务精神,增强全面创建意识。
――围绕着科技创新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全方位开展建设活动,通过创建活动中取得的实效,使大家深刻认识和体会到,创建工作只有将五个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互相作用、同步发展,才能取得创建工作双丰收,并以激发大家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把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创建意识,发挥党员在创建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企业创建活动的重要一环,带动了创建活动的开展,
――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近两年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反对“”,落实上级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和规定,使党员干部提高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增强了抵制“”的自觉性,推动了创建活动的开展。
2.以方法创新为突破口
――内容创新。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从内容创新上下工夫,积极寻找创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充实新内容,使创新工作常抓常新。
――形式创新。坚持创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工作、贴近实际,将创建深入到各科室,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生活中去,使创建活动更加多样化、生动化和人性化。
――管理创新。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只靠创建领导小组抓是不够的,而是党、政、工齐抓共管,形成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克服了只靠创建小组单一抓的被动局面。
3.以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为落脚点
――坚持五个文明一起抓,五个成果一起要的工作方针,把五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调动职工高尚的精神文明建设情操,积极为公司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以良好的物质文明建设基础,为公司全面开展文明建设活动提供物质保障;以坚定的思想政治文明素质,为公司全面建设提供思想和政治保证;以建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为高新区招商引资打好基础,提供条件。
――把增强干部职工集体主队精神,作为创建活动中一个重要内容,使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主队精神,企业兴衰,匹夫有责。
――把创建工作与公司的具体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比如:在抓好工程建设质量工作中,着重抓好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从而加大创建力度,努力完成职工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努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在创建活动中,公司把鼓励、调动全体职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和自愿者服务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组织职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灾区捐物捐款。在2013年抗洪抢险和2014年创城工作中,公司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做出了应有贡献。几年来,公司共捐各类物资合计8万多元,组织各种形式志愿者服务100多人次,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赞扬和好评。
四、创建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公司各项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