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院工作总结

时间:2022-11-25 08:05:30

导语:在眼科医院工作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医院检验科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检验科积极参加医院的各项政治活动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服务技能,落实了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能力”的理念。努力在科室制度、工作作风、发展思路上开创新局面。认真落实院、科两级负责制,全科发扬吃苦耐劳、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xx年的检验科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收入及指标

  1、截止10月:全科业务总收入943万元(不含体检费65万),较去年同期增长241万元(去年收入:702万),支出:356万元,余额:587万元。

  2、截止11月:完成临床标本检测人次:生化54583人次,临检99001人次,输血1777人次;细菌培养4841人次;院感监测1166次;肠道门诊76人次;

  3、截止11月:完成结核门诊痰涂片人次:1600人次;痰涂片数:3752次;阳性人数:114人;痰涂片阳性数:221,人次阳性率:7.1%;涂片阳性率:5.9%;免费查肝功能:280人、肾功能:280人、血常规:12人;抽血送疾控中心查HIV:44人。

  4、今年聘用本科毕业检验实践学习人员2人。

  二、工作质量

  服务态度方面为了规避医疗风险,在诊疗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及早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杜绝生、冷、硬的服务态度,以同情、忍耐、冷静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患者。使患者体验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温馨,通过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和谐的医患关系。我科每天接待病人较多,工作虽然繁琐但大家都很细致,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包括病人的信息、抽血注意事项、耐心解释病人的各类报告单,病人对我科服务态度比较满意。

  业务学习方面每月以检验“三基”、新技术、新项目为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培训。今年检验科继续以《城乡对口支援临床检验技术标准制定及培训》为学习蓝本,每月学习培训一次,并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以不断更新新理论,吸收新技术、新方法、开创我科医疗技术新局面。

  检验质量方面医疗质量是检验科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检验科质量是医疗安全不可缺少的部分。标本采集程序的规范执行,采集标本的正确等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科质量的前提。执行严格室间、室内的检测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根本。检验报告单的分析、签发及急诊检验和危急值的重视,医疗安全知识的培训完善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渠道,保证检验报告质量,说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检验质量、减少检验差错,科室规范了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每天坚持做室内质控,对失控项目分析查找失控原因,及时给予纠正。并记录在案。同时积极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在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尿液化学分析、临床微生物、血型、凝血等项目评价中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充分显示了我科实验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在各实验室间的可比性。也为我院的医疗质量循证溯源提供了有力保证。检验科对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既保证服务临床,保证检验科医疗安全,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临床沟通方面加强实验室与临床交流,促进实验室与临床的结合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科共同发展的双赢之举。因此检验科积极与临床科室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把科室的质量管理、开展新项目的论证、检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如何正确解读检验数据、合理使用检验报告等内容与临床沟通交流,以取得临床对检验工作的支持与认可。继续维护和升级检验科科建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LIS系统,做到及时通知、及时报告、及时沟通,为病人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并赢得了诊治时间。始终坚持“质量是生命患者是上帝”的管理理念。优化检测流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继续与**检验达成协议,我科室不能开展的及特殊的检验项目交与该检验中心进行检测,不仅解决了病人的看病难,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切工作以检验质量为核心,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坚持要求我科人员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全力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工作。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赢得了病人的信赖。

  院感染监测对全院手术室、治疗室、产房、采血室、供应室相关器械及医务人员洗手等进行定期监测。1—11月检测1287次。为我院抗生素合理应用及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血库工作20xx年,严格按照《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操作,督促和监督医院临床用血,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了血库LIS系统,具有血液的出入库管理,包括报废、返回血站等的处理。输血管理,包括申请单管理、输血常规管理、配血管理、发血管理等功能。监管血库用血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及各项用血制度执行情况。保护血液资源,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与血液中心建立网络平台,对库存储血量及温度控制直接管理,用血计划可直接网传血液中心,可直接办理血费或互助金的报销,改变以往病人需往返的麻烦程序。

  今年至开通网络直报系统以来,共报销血费及互助金12人次,金额:24940元。

  禁止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所有血源均来自省血液中心。积极开展成份输血,成份输血比例100%。20xx年1—10月用血:红细胞悬液:1286μ(257200ml);

  血浆:60950ml;去甘油红细胞:2μ血小板:8治疗量;洗涤红细胞:2μ;

  报废血:1—11月红细胞悬液:37μ(7400ml);

  设备添臵:购买生物安全柜(BSC—1100ⅡB2—X型)1台;

  存在的问题检测项目不够完整,标本外送相对较多。

  总之,20xx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过去。展望20xx年,我们将努力改进,取长补短,始终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我们工作的核心和动力,始终将“提高检验服务质量”作为我们的生命线,按照国标新二甲医院的标准,以更加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去完成明年的各项任务。

  医院检验科年度工作总结

        200_年满载着累累硕果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下,医院创建“平安医院”,带动科室规范有序发展下,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强化和提升医疗质量,紧紧围绕科室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检验科个人工作总结。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工作严谨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急病人之所急,得到病人的好评。严格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及时通知临床医师或者病人,为病人的诊治争取时间。在完成临床检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一部分本科室实习生的实习带教工作,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得到学生的好评,个人总结《检验科个人工作总结》。

  三、严于律已,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在作风上,严于律已,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好评。端正态度,积极参加本学科的各种学习讲座、网上继续教育等,学习最新知识、新进展。团结群众,团结同事,共同学习研究本学科疑难问题,并取得很大进步。

  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只注意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为领导分忧不够,对同事帮助不足。有时工作不够细致,存在急躁情绪,开拓创新不够。

  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迎接新的挑战,争取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医院检验科年度工作总结   检验科在医院党政领导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有效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理论和中国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年初医院制定的工作目标和本科室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在各个方面均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现总结

  一、医疗工作

  1.仪器设备

  引进两台迈瑞五分类血球仪(bc5300、bc5380),一台最新一代的标准化高通量检测技术平台美国lumine公司的lumine-流式荧光检测仪(又称液态芯片检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仪,更换了尿液生化分析仪,一台化学发光,一台uf50,一台血凝仪,

  2.人才队伍

  招聘成都医学院检验专业本科生一名,已进入专科规范化培训轮转。1人在职研究生在读,5人成教本科在读,3人成教大专在读。1人在xx省人民医院取得pcr上岗证,在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取得hiv上岗证;9人在xx省输血协会取得输血技术操作上岗证;5人在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得省疾控颁发的hiv上岗证。

  3.检测项目

  新增性激素六项、皮质醇。恢复esbl检测。

  4.质量控制

  二、教学工作

  接受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温州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自贡卫校、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共25名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截至目前,实习教学工作进展良好,实习生管理规范有序。

  三、科研工作

  1.获得xx省卫生厅课题立项一项,并获一万元的经费支持。

  2.公开发表b类论文三篇。

  3.申报院内新技术新项目两项,其中一项获得三等奖。

  4.申报卫生局新技术新项目两项。

  5.申报医院创新基金课题两项。

  四、其他工作

  1.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极力克服人手紧张的困难,做好了汇东检验科各项工作,达到除骨髓片、细菌培养、免疫项目外,其他检验都不用送标本的目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急诊标本转送用车频率。

  2.积极与门办、注射室协调建立了门诊静脉采血中心,规范了门诊病人静脉血的采集工作。

  3.将门诊病人检验报告发放收回到门诊检验科,方便了病人咨询检验报告。

  4.在接受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检查中,表现优异,受到检查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为医院争得了荣誉。

第2篇

200*年国际护士节知识竞赛活动总结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0*年5月14日,我院举行了“山东省眼科医院200*年国际护士节知识竞赛”,以庆祝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在活动现场,医务部王洪格主任代表医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全院护士节日快乐,并对她们的努力工作表示感谢。门诊、病房及手术室护士在王海莹护士长的带领下,重温了神圣、庄严的护士授帽誓词。比赛开始后,门诊护理、病房护理、手术室护理三支代表队经过两小时紧张、激烈地角逐,手术室护理代表队脱颖而出,以400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魁,门诊护理、病房护理分列二、三名。后勤部主任、医务部主任及护士长向获奖队颁发奖品并向全体护士发放节日礼品。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通过组织这次知识竞赛,医务部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积累了经验,同时,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显露出一些问题,

需要认真总结:

一、组织活动经验不足本次护士节是医务部第一次组织全院性质的活动,没有经验,组织过程中出现了分工模糊,责任不明的问题。虽然为了能够考虑周全,医务部专门组织开会,讨论确定了活动计划并进行了分工,且在组织过程的不同阶段及时进行具体布置,但仍有些工作布置不明确,责任没落实到人,使这部分工作没有做好,影响了整个组织工作的进展,同时又无谓的加大了医务部的工作量,医务部忙于处理细节小事,以致对工作的整体情况把握不好。

二、对领导的要求没有深入理解院领导指示要通过知识竞赛这种形式,激励医护人员的学习热情,促进大家学习业务知识,达到提高我院医护人员的综合技术及服务水平的目的。但医务部在组织题目的过程中,过于考虑活动的娱乐性,所以出题范围增加了生活百科的题目,且所占比例比较高,约占总题量的30%。好在及时进行了调整,保证了竞赛用题的质量。版权所有

第3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围手术期;护理

我国是全球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角膜盲已成为第二大致盲原因,因角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患者数已超过400万人,占盲人总数的1/4,并且仍在进一步增加,其现状是发病率高,复明率低[1];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角膜移植术手术是达到治疗角膜疾病、提高患眼视力、恢复解剖结构和改善外观的唯一治疗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缺乏,首先因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国人捐献意识淡薄;对于死囚角膜来源,2011年3月当时的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杰夫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总结会上做出了“取消死囚器官捐献”的承诺,这个变化给我国传统的供体取材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加上只有极少量的国外进口[2],这些原因严重阻碍了角膜盲患者的复明,寻找充足的角膜供体是解决我国角膜盲问题的关键途径。2015年,由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等机构的专家共同积极研究开发的生物工程角膜,即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应用于临床,该生物工程角膜利用特定动物的角膜经过脱细胞、去抗原和病毒,并保留了天然角膜复杂的多层结构与良好的整合性,保护性,透明性,折光性等功能,可以替代人角膜供体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临床困境,为我国400万乃至世界6000万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的希望。通过对我科室2017年3月收治的1例行生物工程角膜移植的眼表热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的观察,进一步认识生物工程角膜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患者于22天前左眼不慎溅入铁水,自觉眼疼痛、视物模糊,伴眼红、畏光,不伴有头疼。恶心、呕吐等,自行大量水冲洗后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眼表热烧伤(左眼)角膜溶解(左眼)”收入院,拟手术治疗;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查体:视力右眼1.0,左眼0.12,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前房中深,房闪(-),瞳孔圆,直径3mm,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密度高,玻璃体轻度白色点状混浊,视盘边界清,色正,黄斑中心凹反光(-)。左眼混合充血(++),下方角膜自3点~9点位可见月牙形角膜溶解,最宽处约4mm,深达基质中层及深层,下方显著,病灶周围呈淡灰白色混浊,前房深浅适中,房闪(+),瞳孔圆,直径约3mm,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密度高,余眼内结构窥不清。眼压:右眼10mmHg,左眼TnmmHg。患者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心电图、血常规、血糖、凝血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3月16日在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表面麻醉下行板层角膜移植(生物工程角膜)+羊膜移植术(左眼),术中沿角巩膜缘全周剪开球结膜,分离结膜下组织,用刀片剖切相应部分周边角膜的病灶组织达角膜深基质层,制备5×10mm;大小月牙形植床;将脱细胞角膜基质材料制备同等大小的角膜植片,修整植片与植床相当;将角膜植片置于植床表面,以10-0缝线间断对位缝合角膜植片与植床,见植片和植床贴附良好,层面无积水、积液,修整缝线,并将线结埋于角膜板层中;取复水羊膜约10×10mm置于角膜表面,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固定羊膜植片12针,见角膜和羊膜植片贴附良好,层间无积水、积液,10-0缝线原位缝合结膜切片;术毕,结膜囊内点妥布霉素塞米松眼膏,加压包盖术眼,患者安返病房。

2病情观察

术后第1天,查视力:左眼:数指/眼前;左眼结膜充血,羊膜植片贴附良好,角膜植片与植床对合良好,层间无积血积液,缝线在位无松脱,角膜中度灰白色水肿混浊,隐见前房中深,瞳孔3mm,光反射存在,余窥不入,眼压:TnmmHg;给予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点术眼加压包盖抗炎对症治疗,1次/d。术后第3天,查视力:左眼:0.05;左眼结膜充血较前减轻,角膜灰白色水肿混浊较前减轻。术后第6天出院,查视力:左眼:0.1;左眼结膜充血较前减轻,角膜轻度灰白色水肿混浊,缝线在位,切口对和好,羊膜贴附良好,层间无积血积液,隐见前房中深,瞳孔3mm,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密度高,余眼内结构窥不清,左眼前节OCT检查显示,左眼下方角膜植片厚度559μm,自身残于角膜厚度248μm,眼压:TnmmHg,继续目前治疗方案,带药出院,1次/d,加压包盖左眼。出院7天后复查,查视力:左眼:0.2,角膜炎症反应消失,出院1个月复查,角膜植片透明,查视力:左眼:0.4。出院复诊期间未出现角膜溶解、感染等迹象。

3护理

3.1心理护理

3.1.1健康指导。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耐心的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生物工程角膜的优点及治疗意义,使其有信心接受新材料的手术治疗,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依从性。3.1.2心理护理。患者角膜炎症刺激引起眼痛、视物模糊、畏光,导致感知改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睡眠质量及食欲较差,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对新材料的不放心等,易引起焦虑、紧张、恐惧等,从而担心疾病的预后;因此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鼓励及耐心的疏导,做好心理护理。

3.2围手术期护理

3.2.1术前护理。术前进行全身常规检查,评估患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及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全身疾病,进行视力、眼压等眼科常规检查;嘱患者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忌烟戒酒;术前l天给予术眼备皮,冲洗泪道,并做好全身清洁;术日当天,清洁脸面及眼部皮肤,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病衣。3.2.2术中配合。嘱患者密切配合医生,全身放松,告知患者不可以随意变换、勿转动眼球、勿憋气、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如咳嗽、打喷嚏时要张口呼吸,用舌尖顶住上腭,以缓解冲动,避免手术意外[3];术中患者意识清醒,需适时关心并询问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手术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不适及时处理。3.2.3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术后严密测监测生命体征,患者采取自由,避免压迫术眼;术后加压包盖术眼,确保植片与植床贴附,有利于角膜移植片的生长和切口的愈合[4];密切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松脱及渗出;嘱患者避免剧烈的咳嗽、打喷嚏、用力挤眼、长时间低头,防止眼压升高;术后清淡易消化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身体过度用劲排便及重体力劳动,剧烈活动等。(2)术眼护理:术后遵医嘱给予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加压包盖术眼,换药1次/d,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切勿压迫眼球,以防伤口缝线断裂,伤口裂开,嘱患者多闭眼卧床休息,切勿用手压、揉术眼,避免碰撞、外伤;保持术眼清洁,用眼卫生,防止眼疲劳;加强巡视病房,观察患者有无眼痛、眼胀等症状,如有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3出院指导

责任护士作好出院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解用眼卫生,保持眼部清洁,勿使洗脸洗发水流入眼内,避免在风沙大的天气外出;注意避免用手揉眼睛,切勿碰伤术眼;向患者强调点眼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告知患者正确的保存眼药、点眼药及加压包盖的方法;向患者讲解复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地点;告知患者出院时眼部有缝线,如眼部有摩擦感、有植片分泌物、眼红、视力下降等不适症状,有可能提示缝线感染,嘱患者及时复诊,争取早期控制。

4结论

生物工程角膜应用于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后逐渐与自体角膜组织整合为一体,修复损伤角膜,最终形成与正常角膜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并可达到基本透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有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正确详细的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手术失败,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史伟云,谢立新.关注我国首个生物工程角膜的临床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2016,52(3):161-163.

[2]史伟云,谢立信.我国角膜病领域的学术发展方向[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9):641-645.

[3]刘海莹,德琳,徐冬,等.大植片板层角膜移植治疗重症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9):231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