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英语教育专业

时间:2023-01-13 14:28:26

导语:在英语教育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英语教育专业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素养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复合型的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断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通过科学的培养方式,复合型的培养方案,不断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和道德素养,使得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能够以综合技能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然而,由于教学理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还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势在必行。

1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具体而言,职业素质分为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等。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而言,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才能真正推动职业外语教育的发展。在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着以下明显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职业素养并没有纳入培养体系中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已经逐步形成体系,并日益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而言,培养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不仅能够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专业人才的社会技能,进而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但在当前教育过程中,虽然人们已经注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作用,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并没有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培养目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素养的培养。特别是一些普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针对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仍停留在传统的英语理论的教学中,缺乏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更缺乏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这种薄弱的混乱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严重限制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2思想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困难重重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人才的培养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中,不断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的关键。但在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思想道德教育在开展中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高专教学管理的宽松性,针对学生管理力度不足。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受网络中不良思想的腐蚀,很容易沾染社会中的不良习气,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高专的生源是非常有限的,基本是落榜生或者后进生,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文化水平有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高专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水平的能力,进而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序合理开展。

2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同步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基本要义,更是社会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基本需求。结合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优化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

2.1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始点

思想道德水平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部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应该首先加大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一方面,学校教师应该充分认知到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思想道德教育摆在职业素养的重要和核心位置。构建完善的科学教学体系,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结合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不断优化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作为他们的学习榜样,使得他们更加具象化地感知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应该认清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对于自己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一点一滴入手,不断提升自身对职业的性质和意义的认识,并产生强烈的职业感。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职业,才是一个合格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2.2优化英语教育课程的组织模式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职业素养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知,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课程组织模式。在英语教育的课堂组织上,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英语理论知识,教师仅仅注重学生的英语词汇等基础技能的提升,并不注重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一些英语教师,缺乏对英语教育专业和英语普通教学工作的准确划分,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因此,为了提升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课堂效率,为了不断提升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技能,应该不断改革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英语应用技能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更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提升英语教学工作的社会实践性。通过小组讨论、社会实践、问题探究等多种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技能。此外,英语教师还应该积极结合当前社会对应用英语的需求点,开展更加针对性的英语教学工作。

2.3开展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教学工作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中,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是职业素养开展的重要保障,更是职业素养开展的主要内容。首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引导学生深入地热爱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缺乏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兴趣,那么他们很难真正地投入到英语教学工作中。鉴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教师在提升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有效融入职业技能和职业兴趣的培养。其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教师应该不断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使得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入一些实际的例子,来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具象认知。

3结语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是英语教育的实践性人才,在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当前高职高专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升和优化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素养,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技能、职业兴趣、职业道德等得到整体优化。

作者:罗云梅 单位: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专业建设;跨文化意识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普遍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在当前的学校教育过程中,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存在部分问题。伴随着世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交流将日益广泛,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从而提高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一、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伴随着出国留学的热潮,英语的应用受到广泛的推广,英语专业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英语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需要不断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由于中国与国际联系日益紧密,复合型的外语人才成为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只有不断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建设,才能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二、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1.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协调。虽然目前大多数国内师范院校都开有英语教育专业,但英语教学和相关教育专业课程却由外语院系和教育院系分别承担,两者之间的课程设置也并不协调。在制定培养方案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同一专业下两个互不联系的课程模块。其结果导致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日后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常存在教育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缺乏心理学专业的相应知识和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英语学科与教育学科不协调,不利于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实践能力明显不足。虽然素质教育在不断推广,但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却未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模式,先进的教学模式未能得到推广,按部就班的学习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难以得到提高。陈旧的教学方法,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了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此外,教师自身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教师自身缺乏足够的文化功底,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自身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对学生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

3.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意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常只是加强对英语本身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英语背后的西方文化的关注与体验。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对外国文化不够了解,容易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此外,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如果学生只是通过课堂来学习英语,缺乏英语的实践与应用的意识,现实生活中难以完全熟练地使用英语,也不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策略

1.实现英语与教育的学科融合。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相应的教学水平,有必要改变英语与教育互不联系的现状,实现两者的交叉融合。在制定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时,做到英语专业课程与教育学专业课程的双向兼顾,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让学生通过英语教育专业的学习,既提升了英语水平,又掌握了相应的教育学理论,在以后的英语教学生涯中能够更好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外国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践教学的观点,不断的提升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情景教学等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模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养。不断提升英语教师相应的文化素养,改变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加强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在英语教学中做到积极顺应教育形势,不断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学生,有助于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意识,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体验。英语是一门国际流语言,是不同文化之间接触的媒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不断强化相应的跨文化意识。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对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有计划的学习语言文学,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单词的意义延伸,从而减少学生的理解误差。

四、结语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针对传统英语教育专业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实现英语与教学的学科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意识,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体验,从而更好的进行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不断地提升英语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辉.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J].外语教学,2011,05(06):49-52.

[2]蔡英南.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J].校园英语,2015,08(01):19.

第3篇

(一)教师高素质的要求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建立了包分配的、较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师资。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体系逐渐暴露出弊端。如师范性院校口径较窄,缺乏综合性;就业的定向性,国家的调控程度较高,使得培养目标和规格僵化,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等。这些都表明原有的师资培养体系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文明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出台,都对学前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教育改革的现状对现存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教师来源渠道多样化的要求

在师资培养体系建立的初期,国家限定了师范院校是输送教师的基地和摇篮,是唯一的师资来源渠道。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直到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资的唯一渠道的格局被彻底打破。而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更将师范院校的优势削弱。所有有意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无论来自师范类专业与否,都可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这就意味着,师范类毕业生非但没拥有非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还需与非师范生争同一杯羹。从教师资格制度开放形势可以预见,更多有志于教学工作的优秀人员将进入到幼儿园教学工作领域。这无疑对培养学前师资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造成巨大的冲击,不进则退。

(三)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专业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自从国家文件确立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之后,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的观点勿庸质疑。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所谓的专业知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含多个方面,如专业道德,即师德、专业发展、专业智能和专业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即是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能力等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对专业态度、知识和能力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掌握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知识等。从该标准来看,英语教育(学前方向)的改革要培养学生形成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达到学前教师的任职标准。

二、改革的思路

(一)观念先行,制度跟上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从观念开始。观念的主体分为两块,一是培养人才的教师,二是培养人才的行政管理者。整个培养人才的机构从上到下要齐心协力,认清改革的形势,消除原有的优越感,积极面对挑战,构建新的师范教育观,改变原有的教学和管理行为。认识和把握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是观念转型的基本和关键。作为培养学前英语教师师资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走教师专业化道路,认识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和能力。而行政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过程中,应处处渗透专业发展的观念,制定专业发展取向的措施,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开放、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上严格鉴定教师教育的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等。总而言之,学校层面要尽可能的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确立“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英语教师培养工作中,一直存在学科知识优先还是专业知识优先的疑虑。要肯定的是,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一定要走出伪能力的误区。杜绝将师范生单纯操练技术当成训练能力的现象,忽视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养成。目前,我们普遍采取的是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进行的培养方式。在进行课时分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英语教育(学前专业)培养的是专科层次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规定,亦即是掌握胜任学前英语教学的学科知识的,具有专业教学技能和能力的专门人才。首先要打破学科体系,分析和归纳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专业能力。其次,注重专业能力养成的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和重建,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课程的实用性。在课程考核方面,渗透能力本位的思想,改变固有的学科知识检验的考核体系,以学科知识和职业知识相融合、学做并重作为考核体系建立的导向。

(三)注重专业设置的综合性

作为培养学前师资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一般是该类学校的龙头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先进专业建设理念。在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能利用起学前教育专业的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势必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乃至全校的专业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学前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相互融合、渗透是必然的趋势。从英语教育专业(学前方向)的角度来看,要冲破学科与专业的限制,培养胜任学前段儿童英语教学的师资。开设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是高专学校适应职业化导向师资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另外,还应进一步整合学校非师范类专业的优质资源,拓宽师范生的就业口径,避免出现师范生培养规格单一,封闭等不足的问题。

(四)打破课堂界限,引进开放性的学习平台

一个学校的资源,无论多雄厚,多丰富,那都是有极限的。在这个知识网络共享化的信息时代,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源,可以大大减少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却能得到大回报。学生在完成所有必修课的基础上,可自由选择网络开放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甚至方式,可以接受他校教师、专家的指导,也可与身处异地的同学进行学习探讨。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站在一个开放的、更大的教学平台上,挣脱学校层次、学历水平的束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结合师范生需同时发展学科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特点,还应开设实习前训练课,对教学岗位上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和提炼,形成刚需的专业能力图谱。最终形成入门阶段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分解图,确定各能力对应的知识,设置实习训练课的目标和内容。邀请幼儿园教学专家和骨干教师担任本类课程的实施者,切实结合学前英语教学实践,训练教学技能和学习专业素养。

(五)建设实习双导师队伍

教育实习是师范类生将教学理论落实到行动和实践中的一座桥梁。有效的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参悟教学理念,具有初级的反思能力。尽管职业教育一直呼吁双师素质教师,教育部也提出要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实际情况还不尽人意,这既有教师主观的原因,也有国家和学校投入经费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双师素质教师资源不足,使得一些教育技能类课程师资力量不强,不得不以理论讲授为主。另一方面,教育实习阶段,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也显得力不从心。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实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习单位的师资力量,形成学校指导教师加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导师制的实习模式,形成理论素质与实践经验的合力模型。这种做法可谓双赢合作,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相互交流,互补长短。不仅使得学校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缩短与双师素质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可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传播到一线工作岗位,促进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职后教育发展,加快其职业能力成熟进程。

三、展望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 改革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英语教学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英语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工作以及生活实践产生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当前学校教育过程中,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普遍存在口语能力不强、英语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高校针对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体制以及教育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改革要求,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重要阵地,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要融入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创新研究,比如对教育观念进行创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等,以提高英语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 当前英语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不足

英语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工作以及生活实践产生的语言,随着近年来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英语教学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交流和结合的机会越来越多,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需要采取不同交际手段,但是当前很多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的教育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对西方文化进行深刻的体验,导致很多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不足,学生学习过程中效率不高。

2.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得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还是存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比较陈旧的问题。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通常都是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从而完成对相应的内容的学习,按部就班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提升,最终违背了英语专业教学的目的。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影响。

2.3教师的实践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的现象

在当前的高校英语阅读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比较滞后,因此使得教师并不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尤其是教育教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文化功底不够深厚,在教学时往往只能采取比较传统的方法进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影响。

3 英语专业而教育的策略探讨

3.1利用文化差异增加教学乐趣,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在英语专业的教育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于英语主要是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在使用,尤其是随着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高中学校的学生而言,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西方的文化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需要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有目的以及有计划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对一些语言文学的表象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有的英语在表达过程中,并不是字面意思,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交谈场合中,更需要对单词的意思进行延伸,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理解误差。

3.2加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师,要对一些知识点所包含的文化含义有很深的理解,认真筹划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传授的层次性以及全面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是语言的教育者,还是文化的引导者,不仅要积极要克服传统英语知识传授的弊端,坚持实践教学的特点,还应该要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任务教学、情景教学等等,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大量的实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服务场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打破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单一型局面,提高现代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英语领悟能力以及英语学习能力。

3.3加强教育工作者以及英语教师对英语专业教育的认识

加强英语专业教育效率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了解英语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的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教育,教师单纯地讲解往往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英语专业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应对自己在工作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英语教育意识进行改观,加强现代化教育理念在英语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提高高校英语教育的效率。

第5篇

(l)缺少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英语教学的职业技能内容多,例如英语演讲、英语简笔画、唱英文歌、教案撰写以及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等等。目前高师教学中很少开设这些技能课程,致使学生职业技能欠缺,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十分不利。

(2)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了学生的就业方向,缺少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训练。在我国,师范类的英语专业学生的总学分是在170分左右,公共必修课程的学分是50分左右,专业必修课的学分是80分左右,选修课的学分是40分左右,教育学科、教育实习的学分只有14分,只占全部学分的8%。这种不合理的课{黔进排,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二、培养高师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方法

(l)合理安排课程

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课程,增加学生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课程,完善课程体系。从低年级开始直到学生毕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要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为教学目的,课程内容要做到横向交叉和纵向发展。另外,对学生教育理论知识进行培养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训练,可以采用集中培养和分散培养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辅助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本校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来训练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到本地的中、小学内对优秀的课程展示进行观摩,并分批组织学生参加本地的英语教学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等。并要在学生毕业之前为学生安排实习地点,让学生在本地的中小学中进行实习。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学习、训练、实践和总结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合格的英语教育工作者。

(2)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

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对学生的考核应该将教学目标作为参考基础,即针对英语教育领域所需人才和学生个人的终极目标作为考核模式的基准,重点考核学生作为英语教师而具备的扎实的完整的教学实践能力。应该本着扎实基础、强化技能、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重点突出“练习”,要让学生都达到“学会”的水平。在每一节的教学课程中,都要重点训练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将教学课程划分为几个部分,即:这项技能的训练意义、技能训练要遵循的原则、技能训练的要求、训练的方式以及训练成绩单等。将每一个训练项目的成绩单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主要目标,每张成绩单要划分为不同的指标,将总分一百分按照不同的比例来划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个环节比较薄弱,以便进行专项训练。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

三、总结

第6篇

社工专业国际化的前提是专业交流无国界,也就引出了英语作为国际间交流中介语的重要性的论题。通用英语不能很好满足专业性强的话语交际需要,因此产生了专业英语或专门英语(也称,特殊用途英语)的概念。各行各业因其特定的专业知识、行业规范及从业习惯不同造成各领域英语具有不同特点。对应各学科的专门英语———简称ESP(English for Special English)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按行业需要使用英语;二是教学内容的学科专门化。ESP是在二战后随着各国间的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增多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著作;20世纪80年代开始涌现一大批研究ESP的论文和专著。与此同时,我国开始尝试在一些外语院系开设“科技英语”课程,其实是ESP在我国的另一种叫法而已。ESP是应用语言学范畴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的产生源于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语言学研究发展推动和教育心理学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关注。ESP理论最初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体现的是功能主义语言观。20世纪80年代,ESP研究趋于全面系统化,随后ESP教学在世界各国迅速开展,英语学习目的开始由单一转为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需求。

Stre-vens认为ESP有四个特征:一是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二是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三是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使用上;四是与普通英语形成对比。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主张,ESP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它不仅涉及语言本体和语言学相关理论,还涉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掌握特定领域的实际语言运用技能。总体而言,EPS教学组织方式具备三大特点:一是教学目标明确;二是以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基础;三是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刘润清曾指出,“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将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标志着大学英语教学中心已开始朝ESP方向转移。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一二年级为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三四年级为应用提高阶段,该阶段中各高校结合自身专业开设相应的ESP课程。

二、社会工作英语教学现实与建议

作为ESP分支下的具体学科,社会工作英语教育与其他学科英语教学一样,有自身特点和实施缺陷。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顺应社会工作国际化发展和ESP教学改革的需要,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英语”课程,但学科发展的最大一个障碍是专业教材数量有限和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专业英语教材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们是专业语言的来源;它们能够支持学习展开;它们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积极性;它们也是一种有效的参考资源。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材及相关辅导用书目前在国内尚处于空白状态,有些院校采用国外相关原著,但该类书籍多艰涩难懂,生词量大,相较于我国本科生整体英语水平来说阅读难度大、理解不易,且其内容为国外社会工作发展的介绍、研究,与社会工作中国本土化发展几无关联,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尽管有个别院校根据自身教学实际编写了社工专业英语简易教材,但因其基础狭窄,无法在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中推广开来。社会工作的专业英语参考书籍应当保证最大限度地向社工专业学生提供对他们有意义的真实语言材料,其中涉及的术语、词汇、语法、例句都应与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满足学习者将来工作中的实际需要。鉴于此,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可以参照当前国内外各类通用英语教材编写方式,即利用语料库选取语境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教材文本编排。

在现代语言教育和教材编写研究领域,语料库的地位和作用越显重要。语料库语言学为研究ESP提供了新方法,比如,Thrustun和Candlin认为,语料库语言学对ESP专业词汇的研究和教学很有帮助,另一方面,ESP研究也丰富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内容,二者相互促进。研究社工专业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发现在社会工作这一特定行业中英语的语言特征,其中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应当结合专业实际,所以,以自然语言为研究目标的英语母语语料库是最好的研究工具。社工专业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术语、组织机构、法律条款、背景知识等内容均可以利用大型英语语料库进行信息搜索、后期加工,从而更好满足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和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另外,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育的定位应结合社会工作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英语作为桥梁,而不能完全照搬通用英语教学的所有模式。同时,它也必须区别于用母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既不能是“英语综合阅读”或者“英语泛读”课程,也不能是“翻译课”。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利用语言便利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资讯、提高学术交流能力、拓宽工作思路。

三、结束语

第7篇

论文摘要: 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本文从工学结合中应解决的问题、合作技能训练模式、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重点,以职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资源,把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经历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它有助于高职院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专化和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同时,为企业的发展降低人力、财力成本,一举多得,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因此,它是新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作为教育类专业,根据其培养人才的就业去向(一般是学校、外语培训机构或教育类单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工学结合。下面笔者就以本院英语教育专业“工”学结合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何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所推行的技能训练模式、考核制度和教学模式为例,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解决好工学结合场所、合作模式、管理体制问题,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前提。

工学结合的场所是学生进行实践的“物质”平台;工学结合模式决定着学校和企业是否能在保证各自发展的基础上各尽其才,各尽其力,互惠互利,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工学结合管理体制对其深入开展,解决在合作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工学结合实施前,一定要解决好以上三大问题。

二、号召、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是工学结合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在工学结合推进过程中,实习基地的建立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利用自身资源开拓。同时,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到合作单位,进行实际性的接触、了解、研究及探讨,加大合作的力度和广度,开发合作项目。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实现工学结合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不主动参与,我们合作的中间链条就会断开,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条例、技能大赛、考核手段、激励措施及政策支持,外加合作单位的带薪实习、订单式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

三、推行“导师学徒制”技能训练模式,实行多方面联合考核制度,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

学生专业技能的获取只有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相关的业务实践活动方可获得。我系英语教育专业在工学结合实践中,基于传统的学徒制,创新技能训练模式,推行导师学徒制技能训练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下面三个步骤进行实施:一是导师示范,即每一位学生的校内、校外导师给所指导的学生(徒弟)进行示范,讲解如何来开展教学工作,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通过导师示范,学生能了解工作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实际训练,即导师给所指导的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其完成,比如完成一节课的讲授,批改作业,辅导第二课堂等,根据学生对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导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反馈,让学生得到教学技能的训练。三是徒弟顶岗实习,导师隐退,即导师在学生的教学技能越来越熟练时,淡出教学,不直接参与,让位给学生,让其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在该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有过硬的技能和本领,高质量地独立完成所指定的任务,我们也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来进行保证。除了有一定的制度和考核细则、具体考核项目作保证外,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突出多方面联合考核制度,即整个考核体系采用课堂考核+实践考核;课堂考核采用以导师为主要评判的理论知识考核和以学生为主的互评、自评考核;实践考核分为由校内专业课教师组成的评判委员所执行的校内实践考核和校外合作单位的导师评判委员会所执行的校外顶岗实习考核。同时,我们也纳入绩效考核,把个人教学业务能力和所教学生取得的成绩,以及所教授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结合起来进行评判。多方面联合考核制度的推行,促使我们的“徒弟”不断为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去实践、去探索、去进取,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四、打造循序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就业零距离接轨。

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促进“工”学结合,这是我们在工学结合,确切说是校校结合工作中要解决的头等大事。经过不断的探索、改革和完善,我院英语教育专业逐步建立起“英语语言实验—模拟课堂训练—顶岗实习”的循序渐进式的阶梯状实践教学模式。

1.英语语言实验。该项目是指在经过一定的英语专业知识学习后,通过特定的情景模拟和语言训练实践项目,比如:让学生把某个语法项目讲授给中、小学生,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习得的英语语言技能、英语教学方法和教育文化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了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模拟课堂实训。模拟课堂实训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模拟课堂教学来实现实践,使学生把平时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音乐、美术等多学科的知识能力综合起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形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

3.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的集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实习生在合作学校的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被给予一定的教学任务,真正进行实际操练,逐步实现学生的教学能力与岗位需求能力无缝对接。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育;顶岗实习管理

一、引言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强化校内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在教高 2006 年第 16号文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提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英语培训学校和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岗位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教师岗位的顶岗实习,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增长实践教学经验,同时提前进入真实的教学工作状态,了解职业环境,向实习单位展现自己各方面素质,为就业打下基础。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及时研究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适合该专业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

1、顶岗实习岗位的双向选择

英语教育专业实习岗位的确定采用“双向选择”的方法。校方与已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联系,确定顶岗实习单位人员需求的数量和要求,向学生信息。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和就业意向选择不同的中小学、英语培训学校和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岗位。实习单位采用面试的方式,从已报名的学生中录取适合该单位岗位需求的实习生。

2、顶岗实习学生的双重角色

参加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院派往实习单位的学生,又是在实习单位教学岗位上的教师。

3、顶岗教学实习的双师指导

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学院和校外实训基地均安排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开展对实习指导工作。

4、顶岗实习过程的双方管理

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双方管理。学生既要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以及相关实习管理制度,也要学习和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

三、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管理

1、顶岗实习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相关管理措施

按照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一般被安排在第五学期。为了使学生具备教学实习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习、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英语教学设计等安排在1-4学期分阶段完成。为了使学生第五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开始实习,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选定,校内外指导教师的确定均需在第四学期完成。在此期间,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和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开展细致的实习前教育和教学岗前培训。实习前教育涵盖师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意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等。教学岗前培训包括讲解教师着装要求、教态和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学观摩和模拟训练等。学院为学生统一购买了实习期间的保险,并与所有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学院和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安全责任条款,按事故责任,学院、实习单位和学生分别承担责任。同时,学院在协议中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薪酬支付金额和支付方式,保障了学生实习期间取得实习报酬的权利。学院通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相关管理措施,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做好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为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

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明确双方在实习期间的管理范围。校外教学顶岗单位根据学院顶岗实习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根据各自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实习岗位职责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实习单位指派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学院制定一系列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为顶岗实习管理提供质量保障,如《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规范》、《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自我管理办法》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考核鉴定办法》等。学院指派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专业指导。学生实习期间,校内指导教师按学院要求制定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计划,通过实地检查所负责的实习点,或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填写顶岗实习检查记录本,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学校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给学生发放统一印制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对实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管理。实习手册内含毕业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守则、实习安全条例、学院实习介绍信、实习单位回执、顶岗实习联系表、实习指导教师联系表、学生顶岗实习考勤表、学生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鉴定表、实习单位证明和学生薪酬证明等。学院组织指导教师每月进行实习指导小结,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交流指导心得,反映学生现状,解决突出问题。学院还及时对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岗位变更、指导教师变更和实习单位变更等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变更,确保对实习全过程跟踪管理。在顶岗结束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单位进行一次观摩授课。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听课和评课,共同对实习生的教学实习授课效果进行评定。学生结合实习过程和实习收获撰写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3、顶岗实习结束后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顶岗实习后管理主要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评价和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学院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由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评价确定。考核以实习管理人员评价,校内指导教师评价、顶岗实习单位评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以及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填写情况和实习报告撰写情况为依据。顶岗实习成绩核算成相应学分计入学生成绩档案。顶岗实习结束后,学院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召开顶岗实结大会。

四、结语

笔者结合高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四双”特点,积极探索了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实习管理模式。从顶岗实习的安排、指导、管理到评价,把握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的主线,深入体现校企合作管理的模式,树立了顶岗实习的新管理理念,保障了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还将就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为学生搭建直接就业平台进行进一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006-11-16.

[2] 刘剑英.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第9篇

(成都师范学院外语系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幼儿英语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获得了教师、家长、幼儿园以及教育管理层的广泛认同。它既是当今学前教育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发展得最迅速、最流行的教育实践之一。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如何提高幼儿英语师资的英语教学实践技能,成为了广泛关注的中心。本文就调查结果出发,提出幼儿英语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英语;实践;课程

随着我国幼儿英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逐步受到社会、学校及家长的重视。国内不少高校也在此机遇下先后设立相关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能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教研的幼儿英语师资。高校学前幼儿英语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包括: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注重英语知识与学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以及加强幼儿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但当前高校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相脱离,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大专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与实际工作的要求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理论素质较好,但实践技能欠缺,对幼儿英语教材、教学等缺乏应有的了解,难以适应新形势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四川幼儿英语师资情况及幼儿园对英语师资的要求

为了解、掌握四川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园对幼儿英语教师的需求情况,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入园听课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四川幼儿园开设英语课和参加幼儿英语学习的幼儿比例较高,达到了73%,在城区,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的比例达到了89%。幼儿英语课程教学方式多样,而幼儿英语师资水平跟不上,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在参与调查的幼儿园中,幼儿英语师资学历普遍较低,英语专业毕业的人数极少,除了两个幼儿园的师资中有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的学习经历,三个幼儿园的师资由培训机构委派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受过英语专业培训)外,均由未受英语专业教育训练的幼儿园教师兼任。由这样的教师担任幼儿英语教学,教学质量堪忧。教师或者专业素质不达标,发音不准,用词不当,或者不了解学前教育的心理和学习特征,教学开展不顺利。在有志进行幼儿英语教育的幼儿园中,有不少由于招聘不到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而放弃了。在已经进行幼儿英语教育的幼儿园中,幼儿英语师资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情况,不能很好地胜任幼儿英语教学任务。

二、幼儿英语师资实践技能培养的重点

现有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强调的是舞蹈、绘画、钢琴等专业技能,忽略了学前教育师资英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致使幼儿园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面临许多困难。学前幼儿英语教育的质量要提高,就必须培养出一只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幼儿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而且应该善于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设计出生动、活泼,能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的幼儿英语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纯正、优美、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因此在幼儿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实践技能的训练:

(一)幼儿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口语能力

“说”是英语技能中最基本的一项实践技能,只有当幼儿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语音、口语能力,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耳濡目染,带给幼儿纯正的英语习得环境。

(二)英语故事讲演能力

故事具有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生动曲折的特点,故事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空间与机会,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唤起幼儿情感体验。因此英语故事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不仅为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幼儿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为幼儿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的教学提供有利的铺垫。

(三)英语游戏组织技能

《幼儿园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游戏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注意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英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与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分不开。幼儿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游戏正是幼儿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歌曲歌谣演唱及教学技能

幼儿英语教学活动离不开歌曲歌谣等的运用。音乐通过刺激幼儿听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情绪和想象,帮助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语言输入,习得英语。幼儿英语教师对歌曲歌谣律动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上好英语课有着不言而喻的促进作用。

三、对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设置的建议

“实践类课程模块”中的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目的在于通过实训,培养幼儿英语师资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教师素质。要培养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教学口语能力、故事讲演能力、英语游戏组织技能和歌曲歌谣演唱及教学的能力,可以通过在实训课程中增设一门“幼儿英语教师口语”课程,分幼儿英语教师口语(一)、(二)、(三)、(四),分别在第一、二、三学年开设。

第一学年,每周安排一次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学习(分散或集中),观察、了解幼儿英语日常教学用语,熟悉幼儿身心发展和语言发展水平。在课内,主要训练学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用语,打好语音、语调和语言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

第二学年,每周安排一次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一次幼儿英语故事教学观摩(分散或集中);每月安排一次幼儿英语故事模拟讲演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在模拟幼儿园对进行故事讲演,通过实训提高故事讲演能力。

第三学年,每周一次课内歌曲歌谣或游戏组织训练,每周一次模拟幼儿园歌曲歌谣或游戏组织实践,在实践中调整并完善幼儿英语歌曲歌谣、游戏教学的设计,提高教学实践技能。

四、结语

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在力求面向现代化,贴近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前沿的基础上,以综合素质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真正为幼儿英语教学一线提供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新兴力量。一个课程体系的完善,要在实践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只有不断完善、修正,才更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开设时间不长,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探索,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师范学院“学前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研究”(CS13SB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慧宋,建威.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专业早教方向课程设置研究[J].时代教育,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