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14:43:56
导语:在学习实践活动交流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网络学习社区;综合实践;自主学习
一、建立网络学习社区,更主动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以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学生遇到搜集资料的问题时,唯一想到的就只有查书和问老师,信息的来源少,也不全面。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信息传递与浏览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时,网络能够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世界,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网络学习社区是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通过教、学、研究以及创建一个能够培育和鼓励学习者的社会形态的经历来达到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为目的而组成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网络学习社区有一定的社区行为准则,社区的每个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每一个人都有参与创建和维护社区的权利和责任,他们在社区内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彼此的思想、观点、创意、劳动和经历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学习社区()里,我们设有学习资源区,资源区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能绘声绘色地反映各个主题的相关内容,运用这种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性强、难懂的知识。例如,课题《空气探密》,在资源区里有各种各样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其中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是一张最新汽车的图片——绿色汽车,它的标题《只喝空气的车》,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惊讶:空气能推动汽车行驶?不喝汽油只用空气能走吗?激发起学生对空气的研究,于是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社区主题学习资源自主地探索,去寻找答案。在网络学习社区中,还为学生创建了自选主题的功能,在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问题的收集后,形成了研究主题,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研究的主题选择小组,然后去搜集资料,去实践。
二、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交流空间,起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
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起到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在网络学习社区上增设了评价及时交流平台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合作;增设了计划表,以资源共享的形式放在局域网上;在网上相关主题的帖子,收集有关网址并做好链接。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开展“空气探秘”的主题活动的时候,我在博客中发表了以“空气”为主题的帖子,学生通过阅读网站链接的内容以及一些视频资料和由学生提供的文字材料,在社区中提出各自的疑问。然后通过整合所有的问题,归纳出各小组的研究主题,然后开展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方法指导外,我还在QQ群的空间和网络学习社区里设立了公告栏和方法指导区,告知学生一些常用的资料搜索的方法,这样就能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协助他们克服困难。例如,在开展“空气探秘”课题的时候,我就会在方法指导区中提示学生:(1)使用搜索引擎,如百度(baidu)、谷歌(google)等搜索自己所需的材料,文字资料复制、粘贴在写字板或者Word中,命名,然后保存在小组的文件夹里,图片可以直接保存。(2)子课题下还可以分成若干个小题目,组长组织组员展开讨论需要研究的小问题,再开始行动。(3)小组成员应该做到分工协作,团结一致。(4)有需要老师的地方请直接询问,或者发邮件给老师。学生分组行动,收集、整理资料,老师时时与各小组联系、交流,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做出指导和评价。如,在开展“长豇豆的种植”的活动时,学生就利用网络进行调查,从而得到一些客观的数据。
计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交流协作的范围,学生可以借助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同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学习者在里面是以一个符号存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没有教师的权威,也不怕说错了别人会笑,学习者能够真正地释放自我,进行充分的交流。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之间也没有交流,教师感觉一节课讲下来非常劳累,而学生呢,却又感觉上课很无聊,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很多数学教师还使用题海战术和问答教学。所谓题海战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量的进行习题练习,通过大量的做题让学生领会其中的知识,并理解和掌握。题海战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学生就感觉厌倦,看到习题产生退缩情绪。问答式教学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可以是一对一的回答,也可以所有学生一起回答,应当说,问答式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问答式教学中所采用的问题随意性太大,缺乏深度,容易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1.1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农村中学与发达地区的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很少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自由关怀。虽然很多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对待学生很好,但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另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着与义务教育不符合的现象,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等。师生间缺少“对话”课堂缺乏一个充满着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因此,造成教学活动只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1.2缺乏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很多教师都是满堂灌,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没有将所学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虽然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地举行教学实践活动,但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出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参与程度过低,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参加数学实践活动,这一方面与他们的学习水平有关,再就是教师没有说明实践的意义。第二,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实践的目的,认为实践就是出去玩了。这些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成绩提高很慢。
2改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2.1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想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从加强师资力量入手。总体来说,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农村教师更是较为缺乏,很多数学教师都带多个班级,精力和教学经验都较为缺乏,不能按照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行教学。加强师资力量,首先应当注重引进人才,要从高等院校中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校任教。其次,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如邀请优秀教师到校进行优秀课讲,也可以把本校教师送到培训班进行短期训练。此外,数学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多分享教学经验,做到智慧共享、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达到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笔和一些纸质材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工具来展开教学。数学课程知识大都较为形象和生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直观的、有趣的材料来表达课程知识内容,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材料,用多媒体来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来感受数学,这些画面能够直接显现教学的主题,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数学包含的知识体系和应用。多媒体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领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利用这些手段来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使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2.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主体,而教师只是主导者和服务者。而,当前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了。学生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首先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力量。数学教师应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应当让学生预习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查找与课程知识有关的材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2.4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课程实践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延伸,通过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课程知识,并利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随时不断的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外面寻找轴对称图形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谁找的多,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够正确的理解知识内容,领悟知识的真正内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此外,通过课程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对于搞好数学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相应情境。
1、字词比赛促进自主识字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会运用自己喜欢的检字方法,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而现在大部分语文课堂仍延续着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老路,或者是让学生课前预习,老师检查。这样大大消减了学生识字的自主性。我一改传统的识字模式,开展识字比赛或识字擂台等活动,促进学生课下自主识字。
2、阅读课外读物,培养自主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本文质兼美,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但它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而课外读物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通过读书比赛、故事会等形式检查评比,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阅读能力,同时又增识了汉字,并复习巩固了已识的汉字,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先进教学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1、在课外阅读中合作学习。对于课外阅读,老师让学生按小组定期交换课外读物,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识了那些字(专门用一个生字本记下来)、知道了什么新鲜事、懂得了什么新的道理等。
2、在有组织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语文学科要想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吸引力,使学生们喜欢上语文课,除了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之外,还应经常性地、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一些学生们喜爱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月球知识竞赛”、“戏曲大观园”、“乘着音乐的翅膀”歌唱比赛、主题班会“献给母亲的歌”等。
三、在语文实践中探究学习
摘要
>> 如何组织开展展示交流课 四问成果展示课 浅述如何上好手工制作课 浅述当前形势下国企如何有效开展维稳工作 成果展示 如何上好展示课 浅述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美术课学生的审美能力 浅述如何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 浅述小学数学课如何调动积极性 浅述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 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课 如何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浅谈如何开展好中学音乐欣赏课 浅述如何消除公路质量隐患 浅述如何加强村镇建设管理 浅述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 浅述如何提升舞台艺术 从“自学成果展示课”谈课堂的转变 浅探如何开展和发挥好电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 浅谈如何上好展示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述如何开展好成果展示课 浅述如何开展好成果展示课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卫春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分类号】G633.3
摘要: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实践效果的显现阶段,是学生最为关注的环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成果呈现方式必定是多彩的。那么,在成果展示中,我们该关注什么,怎样才能保证成果展示课的高效、多彩,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它应有的价值,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共同商榷的问题。
关键词:活跃课堂 情感真挚 多维互动 评价反思
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要以一定形式加以表现,并进行广泛交流,只有通过成果的表达和交流,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才能产生辐射效应,而成果展示课,就是这个辐射效应的中心反应堆。成果展示课是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而展开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交流活动的课型。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收获,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有能力、情感、知识技能,即所谓的三维目标的收获,这些都是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实践得到的非常珍贵的成果,通过总结交流,使学生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情感上的动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中,往往由于展示小组在上面自顾介绍自己实践情况造成其他同学感觉“没意思”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原本精彩的展示变得“死气沉沉”,效果不佳。因此,成果展示课不仅是对学生整个活动过程的检验,更是考验教师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如何。
一、确立活动主题,恰当指导学生
在开展活动前,师生共同商定确立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每个主题活动一般包括创设问题情景、确定主题、划分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查找资料、调查访问、整理研究资料、展示交流成果、进行总结评价。而成果展示交流课是在主题实践活动的第五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成果展示交流课前就要下足功夫,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研究的前提下,做到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全程包办,要对活动的每个环节做具体的指导,要让学生懂得每个阶段该干什么,怎么干?如怎么确定主题,怎么制定活动方案,怎么调查访问,怎么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等都要做耐心细致的指导,特别是中段学生,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只有教师有效的研究,才会有成果展示课上学生那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
二、广开活动渠道,激活展示课堂
在活动的展示过程,应当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了,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广开渠道,让多元化信息激活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师生间信息必须呈开放状态,才能形成师生、生生间多元多向的学习、交流的课堂动态势。创设平台,使学生的活动成果得到最佳展示。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在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中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就钟情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由于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就会出现各组实践的进度存在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采取了在统一时间进行统一展示的办法,这必然会使一些小组应付展示而草草了事,降低了实践的实效性。我采取实践一段时间后,让做得好的小组先进行展示,给其他小组以借鉴和榜样,实践效果就截然不一样了。
三、注重活动过程, 力求展现真情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通过研究得出的“研究成果”和通过体验而得到的“体验成果”。无论是哪种成果,它都需要学生的真情实感把它呈现出来。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看中的是学生的活动体验,成果的展示不是原始材料的堆积,学生一味地进行表演。 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展示的是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展示的是发自内心的喜哀乐的真情实感,而这些又是怎么来的呢?那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四、师生多维互动,发展学生思维
多维互动,强调课堂教学的多向交流,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互动反馈过程。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平等竞争与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一)师生互动,增强活动实效性。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作为指导者发挥指导作用,同时作为活动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建构学习探究活动,是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出学生主体”核心理念实现的关键。
因此,教师在处理好活动的师生关系,加强有效指导的同时,一定要将师生互动放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不能袖手旁观,把一切都交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必将是无序的,学生的兴趣被扼杀,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成了几名学生的表演课了。
(二)生生互动,撞出思维的火花。
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给其他同学展示本组实践的内容。就算这个组的同学之前无论怎样认真准备,在上面十分卖力的展示,可是我们总会看到下面的学生参与不进来,成了“台上自我陶醉,台下昏昏欲睡”尴尬局面。这虽然是小组展示形式和水平问题,但每个组都这样自顾展示,而缺少下面同学的参与,难免会出现展示效果不佳的状况。
五、师生总结延伸,积极评价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与评价反思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链上的最后两个环节,但这并不等于整个主题活动的结束。成果的展示不仅是研究小组分享成果、交流经验的过程,也是全体师生是向老师、专家、同学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很多精彩的点评和质疑,往往会产生出更多的新的思考,阐发出新的研究思路。
六、充分展示成果,更应注意问题
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要避免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应力求真实、自然,让学生真正地展示整个探究中自己的实际作为和思考,也就是从问题的提出到活动策划及实施过程,活动过程各个环节包括一些细节来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总结交流,展示、提升、反思和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新颖、恰当的展示形式、把知识传递给别人,从而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在活动中不断变得成熟、自信,但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要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要指导学生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成果展示的材料有:体验文章,绘画作品,手抄报、问卷调查、制作等;动态材料有:口头回报、演示过程、辩论、表演等。
3、要避免一问一答。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把自己的思路讲述给大家听,由全班同学共同评议,共同鼓励,大胆质疑,使每个学生都能发表意见,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新人教版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材的重要内容,构成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板块在不同的学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呈现形式。在低年段的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是隐身的,每一单元后面都设计编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只不过没有明晰的标注。以语文园地的方式呈现,比如"展示台""口头交流""校外活动"等形式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年段则每学期出现两次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园地中的 "展示台"交流。活动内容涵盖"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等学科所属内容,还有包括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保护绿色家园"、"走进大自然"等学科外的学习内容。高年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则每学期两次,有集中安排的以活动建议为主一阅读材料为辅的实践活动。如五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六年级上册的《轻叩诗歌大门》,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1]
二、灵活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补充,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践进行恰当的安排和灵活的应用。在不同年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都要科学而恰当地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要从识字开始,注重识字内容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识字带来的乐趣和意义。教给学生识字不能依靠死记硬背的道理,要结合字的形、意进行记忆和理解;随着学生识字量和文学积累的增加,学生的年级段也在增加,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为主,其中的"画一画、说一说"、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安排都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形式,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比如"走进童话"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上课之前,我布置学生大量的阅读童话、搜集童话。因为童话是学生接近文学的最直接通道,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是学生构建美好理想的最适合之处。在进行实践活动中,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内容、自己阅读过的童话内容,充分地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把自己对童话的理解和感悟也加进去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这为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多学科的整合
一、精心设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综合性材料,充分开发资源,做到课外内结合,校内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长才干,形成能力。
1.挖掘元素,丰富教材
(1)从文章的中心挖掘可实践操作的主题。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引导学生调查人与环境的问题,上网收集有关材料,宣传环保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对周边的环境,如学校、家乡等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2)根据课文所学知识挖掘实践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例子,努力挖掘可以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借助例子,丰富教材,让学生习得更为广阔的知识。如学习《北京的春节》,文中提及到的腊八粥 、腊八蒜、逛庙会、玩空竹等,因为地域问题,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十分贫乏,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为了让学生对北京的春节有更多的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上网、查书籍、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去浏览更多关于北京春节的知识,再让大家互相交流,那样学生的知识面就更广了。
2.实践演练,丰富内涵
每册的语文教材,很多的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饶有趣味,有的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表现,有的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来加深理解、感悟,如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故事生动易懂,在导学楚王侮辱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又可以锻炼表演的才能。
二、拓宽渠道,开拓语文实践空间
“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步入实践的广阔天地,它能把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只有不断开拓实践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不断地实践交流,那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1.学科融合,拓展视野
“增强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语文教学也要体现融通性,打破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隔膜,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知识。如在学年级的《秋天的画》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心中的秋天画下来,也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秋天的树叶,制作书签、拼图,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制作这幅画的过程等。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美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参与其中,能收获无穷的乐趣。
2.贴近生活,提高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教育名言,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深层联系。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平台,让语文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我校大队部每月都有主题活动,这为我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另外,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春游、秋游等活动进行语文实践。如组织学生到康有为故居参观,让学生收集康有为的生平事迹,写参观记等。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走向生活,学到教科书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关注生活,融入社会
不同的时代,都是特有的时代文化。我们的学习必须补充大量的时代信息为内容,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同社会合拍,让学生观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1)关注家庭生活。如学习了《凡卡》一文后,开展“我与凡卡作比较”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家长的交流,了解自己家庭的物质环境,家庭成员生活情趣等,并与凡卡相比较。在相互的交流汇报中体味家庭生活的乐趣,知道自己的生活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不断上进。
(2)了解社会新动态。学校、家庭、社区,是学生接触最紧密的地方,关注社会生活,融入社区生活,是学生增长见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实践活动的范围可拓展到社区、工厂、商场、市场……如我校曾组织学生到环保工业园去参观,了解本田汽车制造的某一个工序等,然后写成参观记、访谈录等。组织学生到广泰商场去了解服务员一天的工作情况等,让学生去访问服务员、客人,然后整理写成日记心得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67-02
一、课程考试改革立项的前期基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是以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问题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我校小学教育从2005级本科生开始就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立项前已开课4届。
2005年在教改课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新模式研究》,研究了教师教育专业中课程考试如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如何培养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能力。构建适应学习型社会、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多形式的考试模式。研究在课程成绩评定过程中,如何发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评价(自评与互评),研究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原则等。
2008年在论文《在高师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中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探索》,阐述了多元主体参与学生学业评定,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2009年7月发表的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构想》,提出了“建立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多维课堂为阵地的教学模式”和通过“综合考核评价学生活动方案设计的水平、实施活动的能力、活动实施的效果及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来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初步设想。
二、考试改革立项后的课程教学模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目标是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程序,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具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建立了理论精讲―任务驱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我把课程内容分解为三部分,即教师精讲部分,主线任务完成的实践中体验学习部分和研究性学习部分。
1.精练的理论讲授。讲授的内容有课程的理念、课程的特征、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等,目的在于把握课程的理念和特征,理解课程开设的意义和目标,明确课程的内容特点。
2.主线任务的实践体验。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设计、实施活动及评价活动,学生对课程的总体及具体实施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中教师的具体工作,具备实施课程的基本策略。所以在讲授10课时的基本理论之后,将学生分成3~5人/组,围绕主线任务,合作设计1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整的、具体方案,并在事前联系好的学校、指定的班级组织实施。课程学习期间,至少在小学课堂中完成三次实践性学习。分别完成主题活动选题指导、活动方案制定指导、活动汇报交流指导。学生在这一真实的任务驱动下,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完整过程,经历从“选题指导―活动方案制订指导―活动实施指导―组织活动总结与评价”四个基本环节的全过程。
3.自主研究与交流讨论。在实践任务完成后,自主学习和研究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的评价等问题。因为实践过程中学生实际遇到过一些问题并基本解决了相应的问题,再来学习,理解更深刻,效果更好。如讲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素质需要,学生们感受颇深。讲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们思路较为清晰。
三、课程考试改革的措施
课程总成绩=综合评价成绩×80%+平时成绩×20%。但综合评价是一种改变“一卷定乾坤”的考试传统,把考试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建立从学习过程、知识掌握及综合应用的全程多元考核评价模式。多元评价具体体现在包括了多项考核评价内容,多次考核评价过程,多人参与考核评价三个方面。
1.综合评价的三项考核内容。综合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三大板块内容。一是小组合作完成的一份完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依据课堂交流分享的情况及最后定稿的情况评价选题的价值,方案的可行性、规范性等。二是在小学真实组织和实施所制订方案的过程情况,在日常交流、分享中了解活动实施的过程和效果并进行成绩评定。三是期末结束时学生个人撰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学结》,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本课程中的态度、方法及收获所做的全面总结,包括课堂理论讲授的学习、三次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自学内容完成的情况、课堂讨论参与的情况、对课程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要对自己学习本课程的态度、收获做出自我评定。
2.突出过程考核。针对考核的内容,突出过程性考核,以考核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以上三项内容的考核是随进程进行的,分散在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同时小组合作完成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至少有三次成绩评定,即初稿、二稿和定稿。初稿是学生还没正式进入小学前,根据所学理论及对小学、小学生的主观印象制定的,二稿是进入小学后,结合了学生和学校的实际修改过的,三稿是整个实践过程完成后,经过反思后再修改的。
3.学生参与成绩评定。学生参与成绩评定,改变“教师说了算”的评价方式,建立多视角、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体现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参与成绩评定的方式有自我评价、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三种方式,评价的内容主要针对活动方案设计和活动组织实施两部分。(1)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撰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学结》中给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效果等做出成绩评定,评定的成绩占综合考核评价的10%。(2)小组内互评:小组成员依据活动参与程度、贡献大小等小组实践活动情况对小组逐一进行评价。组内评价成绩占综合考核评价的20%。(3)小组间互评:组与组之间依据日常教学中选题分享、活动设计分享、活动组织实施分享等就活动设计与实施进行互相评定。各小组评定后的平均成绩占综合考核评价的20%。
4.平时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是日常学习笔记、自主研修学习和讨论情况、作业、考勤等。占总成绩的20%。
四、课程考试改革取得的成效
1.在教育理念上给了学生正面示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形式,尤其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非常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促进课程的民主化等。本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无疑是为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示范。
2.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改变。与传统的笔试、闭卷的形式相比,重视知识的记忆,忽视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状态得到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再是“上课抄笔记,下课补笔记,考前背笔记”了。考试也不再只是充当甄别的工具,让学生谈而紧张。而是发挥了其导向的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的有效手段。
3.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学习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能力。考试改革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但并没有忽视基本理论的学习,相反地在实践应用与讨论交流中更加深了对课程理论的理解。
4.学生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得到提高。课程综合考核评价学生活动方案设计的水平、实施活动的能力、活动实施的效果及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使得学生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问题的兴趣得到提高,提出相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从2009级学生论文选题来看,很多学生选择了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问题开展研究,体现了选题的实用性、地域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收集了一套有价值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每一学期,我都组织学生将他们自行学生自行设计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进行汇编,按实施学校编印成册,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组编文本材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宝贵的资料保存下来,对实施学校来说,有了课程实施的有效支撑材料;对学生们来说,为以后实施该课程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五、考试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大班化教学实施难度大,效果不理想。无论是小组合作完成主线任务,还是开展自主研究、讨论交流,都需要任课教师进行细致指导,但该课程上课的班级人数达80~100人,指导难度大,结果集体指导多,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少,效果不理想。同时一个班级同时去一所小学组织实施小学生的活动,对学校规模要求高,组织工作困难,学校及任课教师难以全面把握各小组实际情况。
2.实施改革增加了师生负担。如学生实践过程中的交通费、文印费等均自行承担,增加了学生经济负担;同时改革工作也大大增加了教师教学工作量,联系并多次带领学生去小学组织活动,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修改学生撰写的活动指导方案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3.学生评价的运用中有功利思想存在。学生参与评价,在行使其评价权的时候不排除学生有功利思想存在,不得已采取了必须体现层次、规定指标等方式加以控制,但仍不能保证学生评价的完全客观性,还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引导与教育。
参考文献:
[1]蒋爱英.在高师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中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践探索[J].科学时代,2008.
一、开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
我在教学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活动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取得较好的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利用课本的楷体字材料及设置的问题,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各抒己见。如结合教材中的“假如你父母经济困难,要你弃学务工(或务农、经商),你该怎么办?等问题让学生辩论。
2.在课堂上也可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如法纪小论坛、演讲比赛、小品表演、时事论坛等形式。我在八年级的教学中坚持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事例,恰当地运用政治术语进行演讲。一年下来,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了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浓厚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长进,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3.有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有意不讲,让学生自己在课内、课外探究,激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学校、家庭、社会现象,读懂这些无字书的内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我还布置课后探究题目,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问题,在课上交流。
4.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开展班会、团队活动、体育运动会、革命歌曲比赛活动,在敬老院、社区定期开展的实践活动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这些实践活动中去,并及时与班主任教师交流,了解学生实践活动的情况。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有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及时纠正,有创新的理解,就予以称赞,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实践活动中得到的认识。如讲到“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我提到当今社会的制假、售假现象,学生马上想到毒胶囊、假药品、瘦肉精等假冒伪劣产品,大家对此深恶痛绝,七嘴八舌地讲起假冒商品的危害。然后我又继续问学生,怎样才能制止制假、售假的泛滥,学生又议论开了,但很多同学都没想到作为消费者也应依法消费,没有认识到自己以前有时也买盗版的音像制品。最后,我把学生的意见归类,从国家、社会、消费者等几个角度去分析,从而得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的结论,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并内化为学生自觉规范行为的能力,增强了德育实效。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
一、思想认识情况。县审计局在3月6日组织召开县审计局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全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会议确定将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年度重要工作。
二、学习教育情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等形式,集中学习了4天、64人次,认真研究学习了党的十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研读了《面向未来的赶考》、《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相关书籍和材料,观看了《永恒的信念》、《焦裕禄》等纪录片,完成了规定的学习篇目,并要求每位党员干部撰写了读书笔记。活动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党员干部专题学习讨论会2次,进一步检验了学习效果。对照活动要求,我局还存在讨论交流次数不多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局班子要求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加强学习交流讨论的次数,深入学习,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三、听取意见情况。县审计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期间,通过向县直各单位发出征求意见函60余份、召开座谈会2次、走访群众200余户、设立意见箱,征求局内干部、党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到意见和建议19条,其中:“”问题10条,发展瓶颈2条,民生实事7条。局班子要求各责任人认真对照意见建议,提出整改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即知即改。在“回头看”活动中发现,我局还存在举行座谈会的面还不够广、因外出交叉审计个别领导干部还未到挂点村进行大接访活动的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局提出要加大征求意见的范围,继续多渠道的征求意见,对还未去基层进行大接访的领导干部要尽快抽出时间到基层去,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并确定了完成时间。
四、边查边改情况。教育实践活动中,局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审视了自身在查摆问题环节所暴露出的方面的问题,在积极制定整改措施的同时,切实做到了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真抓真改。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责任,实行销号管理。整改台账任务条数19条,其中:本级查找12条,群众反映7条,完成整改销号11条,答复群众7条。
五、工作措施情况。局组印发了《县审计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方案》结合审计工作实际,体现自身特色,既注重内容的系统完整性、又注重阶段活动的可操作性,突出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工作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活动方案表格化,力求既能全面落实县委的统一部署,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不能少、基本任务不变通,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又能抓住解决审计局最突出的作风问题这一关键点,确定好“自选动作”,确保活动有重点、讲实效。在单位阳台上悬挂横幅,加大对路线教育的宣传引导,浓厚学习氛围。
六、领导带头情况。为切实加强对全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县审计局成立了以局长谢邦凤同志为组长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发挥示范及推动作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5个,在局领导干部的指导下,各联系点教育活动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