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贸易经济论文

时间:2023-01-16 06:14:54

导语:在贸易经济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贸易经济论文

第1篇

1.户籍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面对每年巨大的工作量,提高办公效率是户籍管理者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信息化是户籍管理工作的革命性变革。户籍管理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户籍业务办理流程’减少了学生办理户籍业务的时间。一方面,从师生角度来看,缩短了业务办理等待时间;另一方面’对于户籍管理者而言,按照每天接待200名学生来计算,一天可以节省4小时,减少了冗余动作。

2.户籍管理信息化的数据流

户籍管理信息化的数据流从新生入学起,即开始建立,直至学生毕业离校户口迁出。新生入学前,进行基本数据准备。学生开学报到前,在户籍管理信息系统中选择迁移户口或者放弃迁移户口。迁移户口的新生自助填写一些内容信息,包括户口迁移证上的“出生地”“籍贯”“原住址”等。新生自助填写的信息经过保卫处核定后,生成正式的在校生数据库。在校生能够办理借用常住人口登记卡、补办身份证、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等业务。毕业生能够在户籍管理系统中办理户口暂存和户口迁出。教职工数据流与学生完全相同’使用相同的数据结构。

3.户籍管理信息化的功能模块

户籍管理信息系统分为PC端和移动端两大平台。经过调研,学校99%的学生使用微信。因此,微信平台作为户籍管理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进行开发推广微信平台分为新生、在校生、毕业生三个基本模块。第一’新生模块。新生在报到前,户籍管理系统中已经存在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学号等。新生只要有微信,通过身份证号和学号即可实现微信号与户籍管理系统的绑定。新生在绑定微信号后,如果学生自动放弃迁移户口,签订放弃协议。如果迁入户口,学生自助输入“户口迁移证”上的相关信息,包括“出生地”“籍贯”“原住址”等内容。第二,在校生模块。保卫处在核准新生自助上传的信息后,生成在校生数据库。在校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预约借用常住人口登记卡、补办身份证、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等业务,预约成功后,会返回微信通知。此外,微信平台还具有提醒功能、黑名单功能。例如:学生借用常住人口登记卡的时间默认为8天,还有1天到期时,平台会自动发送微信通知。学生超期归还常住卡,则自动拉入黑名单,同时也会发送微信通知。拉入黑名单后,学生用户则不能在微信平台预约办理任何业务,直至管理员在后台解锁。未将户口迁入的非京籍学生也可以在微信平台预约办理暂住证等业务。第三,毕业生模块。由于北京市留京指标的特殊性,北京市教委制作留京报到证、北京市人社局下达留京接收函的时间节点在毕业当年的12月31日。因此,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在毕业时将户口迁出,大部分学生是要申请户口暂存学校,等待单位下达留京指标或者再寻找能够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机会。学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方便,允许户口暂存学校半年。申请暂存户口的学生要在微信平台申请,但如果毕业前确定户口迁移方向,那么,毕业生就可以在微信平台直接申请将户口迁出。

二、户籍管理信息化的启示

从学校户籍管理信息化的工作实践来看,从提出信息化构想和设计方案,到信息化落实历经三年多时间,有以下几点启示:

1.资金保降是户籍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户籍管理信息化的最大难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问题。资金不到位,再好的构想和设计都是一纸空谈。因此,没有领导层对信息化的大力支持,户籍管理信息化是不能实现的。

2.信息化创新思维是户籍管理信息化的原动力户籍管理者的信息化创新思维,是户籍管理信息化的原动力。如果户籍管理者本身没有信息化创新思维,那么,户籍管理信息化便失去了原始动力。只有户籍管理者本身不断用信息化创新思维来考虑工作实际问题,户籍管理信息化才能取得进展。

3.流程再造是户籍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不是灵丹妙药,必须依托网下工作流程再造。一是要工作任务分解,面向全校的户籍管理工作要分解到学院,尤其批量办理新生和毕业生户籍业务时,如果不这样,即便是信息化也不能产生高效率。二是要简化工作流程,信息化在使用流程上必须简单、简洁,减少设计层级,否则,信息化反倒是使用起来效率很低。

4.用户体验是户藉管理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绝不可图新鲜、赶时髦,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一定要站在师生用户角度去考虑户籍信息化系统方便不方便,实用不实用。此外,还要从户籍管理者角度设计简单易用的管理后台。

第2篇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中国外贸规模的扩大有着很重要的推进作用。在跨境贸易中,企业才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体,也是最大的收益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我国外贸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有利于企业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美欧日等境外企业和我国境内企业之间的贸易,通常是以它们的本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这样由此带来的美元、欧元和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通常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如果能以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则境内企业可以避免承受这类汇率风险。从而当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时,我国和周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企业所承受的外币汇率风险即可部分消除。

(2)有助于企业营运成果清晰化。当我国进行贸易结算时,通常其经营成果较为透明,表现为进口企业的成本和出口企业的收益能够较为清晰的固定下来,这样就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核算。

(3)人民币结算节省了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当企业在贸易中以非本币进行结算时,通常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委托银行进行衍生产品交易,从中资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的收费标准来看,买入三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2.5,卖出三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5收取费用。而一般的外资银行这项交易的收费标准则普遍高于中资银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企业进行国际结算主要使用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国际货币,因此为控制汇率风险承担了大量的外币衍生产品的交易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若采用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我国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所承担的衍生交易费用即可大幅降低。

(4)人民币结算节省了企业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而其国内又不能进行美元流通,这样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公司的内部交易的贸易之中。若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的话,则可减少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

(5)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加快结算速度,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一次汇兑本身就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相关环节,简化了结算过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企业可以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和相关资金投入,这也有利于企业加快运转速度。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带来了机遇,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人民币结算也可能会引起境外债权债务关系,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在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会形成外国企业持有人民币的现象,由此可能引发诸多问题。在外汇管理方面,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可能会使当前的进出口核销制度出现一系列的操作性困难。

我们不难看出,人民币结算试点,其作用也不可高估。当前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的稳定和扩大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1)人民币结算尚处于试点阶段,是否扩大到香港和东盟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还要根据试点的效果来稳步推进。

(2)即使人民币结算扩大到其他国家,其使用规模既受限于这些国家所持有的人民币规模,又受限于境外客户使用人民币的意愿。此外,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水平主要还是取决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复苏,从这一角度分析,人民币结算对出口的直接刺激作用仍有待观察。

首先,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目前缺乏成熟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成熟的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以及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只有建立了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提供更多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稳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3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易日益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实物产品交易则是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技术创新的70%-80%和国际技术贸易的90%,因此,在国际交易市场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目前,跨国公司是新技术的主要开发者,也是技术贸易的主要交易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拉动的火车头。据《商业周刊》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疯狂暴涨时的一次统计,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球500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总产值已占全球总产值的45%,全球5.3万家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在迈向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和高效运输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跨国经营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飞跃。因此,跨国公司现在都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对内进行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大规模更新,对外竭力维护其市场份额,并努力开拓新市场。可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二、由静态的比较优势向动态的竞争优势转变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阐述了“产业集群”这一观点。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特定领域内的关联企业、专业化供给企业、服务供应者、关联机构(大学、业界团体等)在特定的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竞争优势的现象或趋势。产业集群的突出特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群可以使企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二是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相互关联、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每个主体拿出自己的优势资源,与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相结合,并作为产业整体来参与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仅靠自己的竞争力,它的背后有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作为支撑。波特进一步分析说,产业集群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改进了企业的激励方式,更主要的是集群为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加快生产率的增长,也更利于新企业的形成,从而形成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推动下,有形与无形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跨国间流动的成本与障碍大大降低,因而资本、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因此变得不再相对稀缺,基于这种新的变化,导致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不再完全取决于生产要素,而更多地取决于生产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这种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内容的彻底改变,使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不再是与天然的资源优势,而是体现后天因素的竞争优势,因此,获得国际贸易利益的关键不在于静态的比较利益,而在于在比较利益的动态化进程中塑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单边解决竞争政策冲突的局限性

在迄今一些涉及国际卡特尔以及跨国合并的案件中,美国和欧共体一般是依据“效果原则”来行使管辖权的。“效果原则”是美国联邦法院1945年在美国诉美国铝公司(Alcoa)一案中确立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任何发生在美国境外的但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精神相抵触的行为,不管行为者的国籍如何,只要该行为对美国的市场竞争发生影响,美国法院对之就有管辖权。美国至今认为,跨国适用美国反托拉斯法是排除与贸易政策相关的私人限制竞争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当另一国家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对被指控的限制竞争行为提讼,那就特别应当域外适用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此外,美国还认为,美国域外适用自己的反托拉斯法也可刺激其他国家适用本国的法律,由此推动各国间在这个领域的合作。例如,波兰1990年颁布的反垄断法第1条也指出,“该法规范与由经济主体及其行会所为并在波兰共和国领土上产生了影响的垄断行为作斗争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四、参与国际贸易关系协调,维护我国外贸利益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企业因技术的创新所导致的无形风险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会产生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矛盾与纠纷。在已经形成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发展条件。在发展中国家最具备竞争优势的纺织品贸易中,由于发达国家的变相抵制,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环境没有根本的改善。而农产品非关税措施的数量化,使多数发展中国家丧失了原有的保护手段,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了拥有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的利益,却使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路途中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以技术与人才为核心的竞争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从而导致各国政府都纷纷介入其中。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全球竞争战略,政府的外交都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从而协力开展各种各样的国际竞争。因此,我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大趋势的同时,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国际贸易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保证。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在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中应紧密联合起来,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观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势和经济利益;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亚太国家,亚太地区是我国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重要地区,搞好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协调,是发挥我国政治经济大国作用的重要表现,也能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此外,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关注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高科技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经济领域的问题时就更为重要。因此,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参与知识领域一些问题的协调,对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琛.全球网络经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冯萍,张勉.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变化及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70-73.

[3]李军.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问题,2001,(11):53-55.

[4]王晓晔.巨型合并对反垄断法的挑战.竞争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第4篇

(一)商品贸易品种格局改变传统能源如化石资源性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出现下滑趋势,新能源的比重逐步上升。在国际贸易中,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高排放、高污染商品的进出口量将减少,对低碳商品的需求将稳步上升。

(二)地区贸易格局变化对低碳经济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来说,由于他们对于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具备较大的技术优势,使得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处于地位优势。而对于低碳经济发展较慢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将会处于被动的位置,可能会接受强制的减排义务,使商品流通受到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寻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开发低碳技术,但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挑战大于机遇。

(三)国际贸易规则的调整全球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本质上反映了国际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对抗,这必将会对国际贸易规则带来新的改变。掌握着先进能源技术的发达国家势必会通过各种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低碳能源技术,在其内部形成完整的低碳经济共同体。这样就使得发达国家把经济体联系起来,把有利于本国的贸易政策、制度延伸到发展中国家,改变国际贸易规则。对于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将包括:国际贸易规则制度的领域不断拓宽;发达国家以低碳经济为标准,减少自由贸易供给;发达国家加快把贸易与环境的挂钩,环境保护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内容。

(四)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模式的调整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气候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变化,而由于能源效率的不同,不同国家在同一产品的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各不相同。由于发达国家技术的先进、能源利用效率的高效,而发展中国家技术的落后、新能源开发的缓慢,导致生产同一产品时,发展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发达国家。因此,低碳经济的出现将影响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既“低收入国家生产,高收入国家消费“。发达国家积极向全球输出低碳技术和管理模式,创造新的市场,积极开拓低碳输出市场,这就给发展国家造成减排压力。发达国家是发展国家主要的外贸市场,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战略将对整个国际贸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在自我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间接地通过贸易、投机等影响了发展国家的贸易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

(五)国际贸易服务体系的拓展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碳金融的发展。碳金融包括整个与碳有关的金融交易活动和金融制度规范。碳金融的服务目的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碳金融经济活动的进行,需要更加有效的排碳技术、资源分配作为支撑。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碳金融拓宽,进一步拓展了国际贸易服务体系的内容和内涵。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要想获得更具优势的竞争位置,需要在碳金融方面投入更多关注,更加全面的认识目前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抓住机遇,寻求更优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贸易发展战略

(一)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创新主要开发利用新能源,改进排碳技术,以低碳为标准推动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节能减排,推动低碳技术的开发应用。从目前中国低碳技术应用方面看,中国应更加关注实际,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开发,关注新能源的利用,包括太阳能的利用、风能、核能、氢能源的利用等。在实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鼓励优势科技力量、培养新兴科技人才。同时,我国应加大与其他国家相关领域的合作、引进学习最新的低碳技术,开发利用新技术,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环境污染气体排放的最小化,改善气候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的统一协调发展。

(二)转变出口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在国际贸易中,所谓“大“仅仅是从贸易总量上界定的,在中国的商品结构上,我国更多的是以资源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商品技术的出口相对较低。一些高技术出口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出口就更少了。因此,要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实力,必须不断的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道路。同时,需要政府加大对低碳生产企业的扶持,使企业在良好的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使低碳发展理念在社会和企业中传播,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改造与优化。

(三)熟悉国际贸易法规,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的规则发生一些改变,这就要求我国应当熟悉与低碳经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贸易规则、国际法律、公约等。我国应充分掌握多个多边保护公约和协定,各国的贸易政策、WTO协议文件等。熟悉这些约束性规则性,有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客观公平地维护我方利益,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中增加谈判筹码。同时,还应完善环境立法,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生产、贸易的可持续实施。

三、结语

第5篇

一、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发展问题

1.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各国经济、技术实力普遍较强,因而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的国家,同时也是设置TBT最严重的国家。调查表明TBT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首要的非关税壁垒。 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欧盟是最早发起对华反倾销的地区,也是外国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案诉讼最多的国家。截止2003年底,欧盟已发动98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申诉。进入2004年,这一势头有增无减,年度立案数量大幅度增加到9起,涉及产品包括手动叉车、铸铁井盖、碳酸钡、聚酯长纤维面料、三氯异氰尿酸、镁砖、不锈钢紧固件、颗粒状聚四氟乙烯树脂、酒石酸等,这些产品均属中国出口欧盟的重要产品。 取消普惠制待遇。从1995年开始,欧盟分两阶段(19951998年和19982004年)逐渐了削减对中国产品的普惠制待遇。一些产品从2003年11月1日起,在原优惠安排的基础上,削减50%的优惠幅度,并从2004年5月1日起,取消了全部优惠安排。这意味着大量的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关税的大幅度提高,必将影响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中国多欧盟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对策

从目前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衰退已成定局,依赖国外经济的出口和投资则会出现滑落,那么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选。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网络,让城乡居民拥有同等的养老保障,这样可以将城乡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消费;其次,开拓农村市场,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收效的过程;最后,加大农村、城镇、小城市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西部的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平衡中国地域的经济发展。 提供政府信用担保,协助出口企业融资。

第6篇

反垄断法创立于美国,为确保经济民主性以及公平自由性,反对经济专职以及限制性竞争的一类有效经济宪法。当前,国际领域中较多国家均设置了反垄断法,虽不同国家执法体制包含区别,然而大多数均表现为三个共同方面。即杜绝限制性协议,严谨随意混乱应用支配地位优势的行为,管控集中以及购并。实施反垄断法对于保护良性竞争极为有利,可确保市场竞争的良好持续性,维护正常秩序。由发达地区国家反垄断法立法实践不难看出,其已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有效保护国内市场的核心方式。只有营造正常规范的市场秩序方能确保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健康繁荣。由垄断导致的不当竞争,会对广大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形成严重损害,同时会对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形成负面影响。通过反垄断法可对该类行为实施有效的管制,并可预防跨国企业非法垄断的野心,确保市场发展的正常秩序以及有序规范的竞争环境。反垄断法可良好的抑制外国企业商品在我国本土市场中形成的垄断竞争,对于跨国企业从事的经营贸易活动将形成进一步的规范与制约。实施反垄断法利用市场份额的有关标准明确商品在本国经济市场之中的支配地位。倘若企业通过支配地位从事限制竞争,也就触犯了反垄断制度。针对随意乱用支配地位对市场竞争形成限制的做法应进行管制,进而确保国内市场的稳定繁荣,保护消费者核心权益。

二、国际经济贸易中反垄断法核心作用

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令跨国企业面临了越发激烈的竞争,一旦一个企业在一个方向上投资获得成功,则他类企业会争先恐后的抢占市场,赢取利润。为有效的获取优势,跨国企业集团会通过更多样丰富的手段应对,例如跨国兼并。2008年,跨国企业合并便占据了总体成交量的约百分之三十。倘若跨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进驻到本土市场中,对其原本市场竞争秩序形成了破坏影响,便需要反垄断法进行必要的干预。国际交往过程中,基于知识产权形成的垄断则属于一个反垄断法的例外,然而如果随意应用垄断特权,仍旧需要接受反垄断法的制裁。

当前经济环境下,开展的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更加多样,频率更加快速,实施反垄断法在确保国家内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也会在国际经济贸易进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国际经济贸易包含较多的私人经济发展主体的限制竞争事项,例如进行销售市场的分割,随意使用市场支配优势地位,进而对国家本土市场的发展竞争秩序将形成不良影响。不同国家由维护自我经济利益的视角入手,通过反垄断法可针对私人之中的限制竞争事项做合理的调节,进而降低并规范整体领域中的垄断行为。还可有效的确保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公平良性竞争以及自由发展。例如,2004年对微软公司捆绑销售软件视窗系统的经营行为,欧盟委员会最终裁定为垄断行为,对其实施反垄断制裁,该有效措施对确保国际市场领域之中的公平合理竞争发挥了重要意义。

另外,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进程中,某一类活动通常涉及到较多国家地区的利益。有关国家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会采用反垄断法,做好限制竞争的有效管制。同样的,对方国家如果由自身利益入手,则会形成截然相反的结论。对相同行为事项积极的支持并鼓励。例如,国际贸易市场中,出口方为了获取较高利润效益,会提升出口产品价格,该类行为令商品价格大大增加,会令出口方赢得更多经济利益,因而势必出口国给予极大的鼓励以及支持。相应的,该类行为却对进口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了损害,对进口国家来讲,则为反竞争行为。该类经济关系模式下,不同国家出于对本土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则会编制差异化的反垄断法。国际贸易中应用不一致的经济标准,会令其欠缺可靠稳定的法律机制保障,进而在违规以及合理规范间无法清晰的划分界限,较易令国际竞争发展关系陷入混乱的局面,还有可能引发违法事件,对国际贸易的有序规范运行形成了负面影响。

再者,国家制定的反垄断法应用范畴不应局限在内部企业呈现的反竞争行为,针对外国企业也应做好制约管理,探寻反垄断法更大的规范性,令国内以及国外企业置于公平的法律地位之上,进而良好的维护自身利益。

三、结语

第7篇

[论文摘要]打造专业特色是高校取得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对专业特色的理解,认为专业特色建设要在合理定位前提下配置教育资源,软硬件并重。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育特色成为高校的共识。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较“老”专业,要办出特色确实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如何确立竞争优势,形成特色是摆在所有同仁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说是个老牌专业,其前身叫“国际贸易”,199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新的专业目录,将国际贸易专业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上世纪末,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入世预期带来的外贸人才需求增加,该专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规模扩充。许多高校在这个时期纷纷增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保守估计,目前该专业每年培养毕业生人数超过3万名。

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们长期调查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很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并未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二是尽管就业难,可是那些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仍能较顺利地找到工作。这些现象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有矛盾,二是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仍需提高。从学科大类划分,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经济学,其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重点突出经济学,而管理与法律比较薄弱或不被重视。专业口径过窄,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学生个性不能被充分张扬,造成人才“克隆”。另外,扩招也导致了教育资源无法及时跟进,也容易造成培养质量下滑。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压力迫使许多招生单位重新审视自身实力,努力发挥特长,以差异化竞争策略重塑专业特色,从而能够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对专业特色建设的理解及误区

什么是办学特色?目前我们能在教育部2004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当中找到解释:“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该方案将特色列为评估一级指标来考察。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从这个解释来看,“特色”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长期积淀出来的稳定的东西;二是要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特色要被社会认可。特色可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满足上述条件的教学要素,都应属于特色范畴。专业特色是学校特色的一部分,与特色的性质一样,专业特色也是多维的,只要在某一方面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就应被视为专业特色。

根据各自优势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的思路是正确的,特色是可能总结提炼,并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强化,管理者可以集中资源促成特色鲜明化和更有社会影响力。但是,在认识和具体做法上存在一些偏差,片面地追求专业差异有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对专业特色的含义理解不清,指导思想不明确现象比较普遍,尤其一些典型的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关注:一是把特色定位与特色本身混淆。二是把专业特色等于人才培养特色。三是简单模仿名校。四是过分追求差异。五是对特色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曲解。六是重宣传、轻建设。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

专业特色建设中的规律和原则却不可违背。实践才刚开始,许多规律在等着我们揭示。下面是我们的一些经验和体会。首先要明确特色定位。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办于1993年,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依托学校理工特色,已有较独特的优势。我们历经三年的调研,在学校发展规划和特色建设的框架下,结合相关专业优势,把原来初具雏形的传统加以优化,定位了专业特色。围绕定位,我们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在科研方向和团队支持上、人才引进上、资金分配上都进行了优化配置。在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等软件方面,我们采取了如下新举措:

第一,教学理念上体现尊重规律,尊重个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年青一代的心理特征,尊重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尊重每位学生个性,避免人才“克隆”。

第二,教学计划上扩大选修课范围和比重,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优良条件。设选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可按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自助式学习。课程可不拘专业范围,允许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外专业课。可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把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课程引入教学。

第三,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实习,如果制度上必须要求像课程一样集中在一段时间,实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再如,毕业论文一般都安排在毕业的最后学期,学生因为找工作就会影响论文。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改集中时间为分散时间,这样的制度创新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空间,非常值得尝试。

第8篇

(一)有利于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方式的弊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当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方式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包含以下三类:手工操作、仿真实验以及实地实习。实地实习又可以分为:校外实习和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实习。手工操作这种方式主要停留在课堂实践环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这种实践教学被分散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且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仅针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单项技能,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仿真实验实践教学方式其实质是“计算机+软件”的实训形式,通过包含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的实训软件,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整个外贸业务流程。但是模拟软件与现实世界仍有较大差距,高校仿真实验室内的模拟操作,缺少职业环境和氛围,不利于学生职业角色的转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校外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传统方式。但是校外实习的效果越来越差强人意。由于近年高校不断扩招,外贸公司不具备大量接收实习学生的能力。即使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由于客户资料保密等因素,实习学生也很难真正接触到实际业务。引入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实践教学方式的弊端,通过企业化运作形成校内职业化活动的环境氛围。既可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又可以解决校外实习资源不足的现状。

(二)有利于实现实践教学与学生创业训练的有机结合

随着中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国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脱节的尴尬问题。究其原因与地方本科教学缺少专业背景的创业训练有关。因此以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为载体,利用模式选择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背景的自主创业能力,实现实践教学与学生创业训练的有机结合。

(三)有利于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级国际贸易人才

地方高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是服务地方经济,而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目标上也有所不同。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技能型高素质工人;而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助于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准确了解地方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助于培养适合地方经济、贸易发展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熟练职业技能以及学习和创造能力兼备的高级国际贸易人才。

二、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引入方式及运营模式

(一)国际贸易流程个别环节的引入

这种引入方式实质是国际贸易流程中个别环节的外包。由于国际贸易流程从合同的磋商、订立到合同的履行涉及多个环节,多方当事人。外贸企业可以将个别环节外包给学校,节省的资源可从事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企业而言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学校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国际贸易实践环节,实现实践教学方式的突破。具体运营模式为:学校实训基地成立各种职能的工作室如市场调研工作室、市场营销工作室、报关工作室、货物运输工作室、检验检疫工作室、国际结算工作室等。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确立外包的内容及利润分配方式。如某些企业希望把潜在目标客户寻找工作外包给学校,那么就由市场营销工作室作为校企合作的载体。由正在开立国际市场营销学、外贸函电的学生作为工作室的主体,教授国际营销学、外贸函电的教师和企业市场部工作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这个项目。通过这种运作模式,使不同年级、选修不同课程的外贸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都能获得实践机会;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便利的研发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本,降低经营成本;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机会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效益,改善办学条件。

(二)以地方特色产品为依托的国际贸易整体流程的引入

这种引入方式是以企业的某种产品为依托,从客户的寻找到合同的最终履行整个过程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其运营模式是学校根据地方经济、资源的特点,筛选出代表性企业的特色产品,成立特色产品工作组。如河北省主要的传统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河北省地方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可以以这两大类产品为重点,从具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中选择具体产品进行合作。整个贸易合同流程的掌控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负责,学校组织学生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在产品工作组内将实习学生分成两组,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学校教师负责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辅导,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校企分工合作,实现双赢。通过这种以地方特色产品为依托的国际贸易整体流程的实训训练,学生既学到了专业技能,又为日后的创业和就业打下基础。同时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理念也得到体现。

(三)学生自主创立外贸公司———建立高校创业实践孵化基地

前两种引入方式的特点是将校外企业引入校园,以企业的实际项目和实际产品作为学生训练的载体。而第三种方式可以说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由学生自主创业成立的外贸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具体运营模式为:学校为学生专业背景的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将创业训练与创业项目结合,将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立成高校创业实践孵化基地。

三、建立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运作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包括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教师需要掌控实践教学的全局,需要和学生互动沟通。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指导教师对整个实训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当前本科高校专职教师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经历。而企业兼职教师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缺少理论基础,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也感到力不从心。所以要加强对实训基地教师的培训,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让高校专职教师走出校园到职场中锻炼提高,积累经验;把企业兼职教师引入校园,走进课堂,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这种培训方式不但可以使指导教师胜任实训基地的工作,也使企业的员工获得宝贵的培训机会。

(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校实践教学的考核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考核的随意性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客观、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既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取得良好实践教学效果的保障。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评价体系应是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学校专职教师对学生知识素养、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考核;对学生实际经营状况考核。每一部分考核内容都要建立具体的量化指标,保证打分的客观性。同时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为各部分考核内容确定权重,计算学生综合实习分。

(三)注重与其他实践教学方式的结合

尽管前面介绍了以往实践教学方式的弊端,但是每种实践教学方式都有特定的训练内容,使学生获得某种专项训练。所以应该根据各种实践教学的特点建立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各种实践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获得实训机会。如当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刚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时,由于所学知识不完整、不扎实,所以直接进入仿真实验教学或校内实习基地就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也违反了教学规律。这一阶段比较适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就是手工操作,通过任务设置,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当然也可以利用假期让学生去校外企业进行参观,对外贸流程有感性的认识。到大学三年级阶段,学生专业课程基本学完时,可以利用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模拟真实的贸易流程,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当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后,进入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实战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业能力等各方面获得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到大学四年级阶段,有条件的学生既可以到校外实习,也可以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自主创业,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结语

第9篇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一:国际经济贸易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已经连续几年成为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因此,我国也随着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是,目前的全球经济市场正在经历着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渐加大以及以服务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逐渐占主导地位的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思考如何制定准确的对外贸易战略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和实施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主的对外贸易模式。本文着重讨论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性选择等主要内容并希望以此来使得自身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战略选择

一、引言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强势发展使得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它的影子。这一点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自从有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国家都可以进行经济往来和资金往来,这就是目前为什么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成果是各个国家在相关的规定下实行相对自由的贸易往来,跨国之间的资金投资和资金融通等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往来活动。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经济领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卷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当中,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形式。世界各国如果想要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来并实现资源的更加优化的配置的话就必须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世界各国带来的发展的福音。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贸易的活动也与日俱增,由此产生的贸易顺差也是稳步积累并使得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中的贸易自由化步伐加快。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并且在近10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在经济总量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是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必须认识到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在参与全球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全球性的自由对外贸易带来的利润和成本。争取在整个对外贸易的活动中能利用这个契机实现更多的经济利润,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注意将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以带来更长远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实现长期的经济利益。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注意整个过程中的对外贸易的安全。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经济市场,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要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做到逐步转向以服务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尽早实现贸易多边化等内容。要做到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接轨才能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一直稳步发展。

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步发展

根据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取而代之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的强劲。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相关的市场经济改革以及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轨道的逐渐吻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近10年以来都是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率来实现着我国的GDP的增长。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光是我们国家,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势头也是稳步向前。相对于这一点来说的话,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相对比较缓慢。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之前就已经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阶段。在后期的经济建设中,由于在同一时期内他么的起点较我们来说相对较高因此难以实现跟以前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全球性的对外贸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二)对外贸易的发展道路相对曲折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全球性对外贸易中的运用以来,世界各国的对外的贸易发展速度得到了稳步提升同时带来的世界贸易的总量也逐年增长。从上世纪到2000年这短短的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世界贸易的发展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世界贸易总额在2000年这一年间就达到64560亿美元,增长率为12.5%。但是,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的任何大事件都会对世界贸易产生致命的打击和绝处逢生的鼓励。例如美国在2001年出现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而在那一年,世界贸易的总量与前面相比也的确有下滑的趋势和结果。在世界性事件的影响持续一段时间以后,世界贸易又逐步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并出现上升的势头。在2004年结束的时候,世界贸易的总量又达到以一个全所未有的制高点。这一年的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对国际贸易影响巨大的一个事件应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一事件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体现着经济危机为全球性世界贸易带来的损失。虽然经济危机的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留下的余波式的影响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全停止。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对外贸易也在2010年左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所以,根据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道路是非常曲折的,这种曲折取决于当前的世界经济的整体环境。然而,全球性的经济氛围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也就注定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三)多变贸易进程的缓慢

要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跟经济市场的市场化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实现了贸易自由化才会使得世界各国在世界贸易的活动中都能享有同等的权利,这样才会最大限度的实现各个国家的资源优化配置。所以说,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自由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努力的方向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存在着自由贸易的说法也就自然存在着贸易保护。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存在着贸易保护就会阻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其存在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加强,当时的超级大国美国经济发展领先于日本、西欧,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其经济份额在国际市场中占到了最大的比例,因此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话语权就会越来越强势。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国争夺市场的斗争越来越加剧。最后就造成了护主义兴起,损害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为了对世界贸易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以及监督管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就形成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个负责对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实行监督和管理的机构。当这个机构成立以后,其责任除了解决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以及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外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组织新多边贸易谈判。由于各个国家对贸易市场的竞争等导致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贸易冲突的加剧使贸易谈判面临诸多困难。虽然有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个全球性的监督和管理机构的努力,但是多边贸易体制的谈判进展缓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成果。但是这并不难否定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存在以及世界各国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需求的加剧使得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一直都是各个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在以前多边谈判中涉及的困难问题诸如:农业问题、农产品、非农产品、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贸易便利化等问题进行进一步谈判。目的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立场,寻求各国一致同意的解决办法并最终实现实际贸易一体化和自由贸易。

(四)服务贸易的崛起

目前的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同传统的强调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同。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第三产业例如服务业和金融业等发展。在全球性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也面临着同样的趋势。从时间上来看,全球经济贸易向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具体的特点就是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关于服务贸易组成部分问题上,运输与旅游所占比重较大,这两者在所有的服务贸易的总量中可以占到60%左右的比例。在2010年的时候,关于服务贸易了相关的统计数字。其具体内容是: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量36950亿美元,其中运输服务出口7850亿美元,占总量的比重为23.2%;旅游服务出口9400亿美元。虽然世纪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向了以服务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并且其发展的速度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但是服务贸易的发展中也存在着问题于缺陷。具体的内容表现如下: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看的话,不同的国家以及国家的不同区域的贸易增长速度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亚洲、独联体、非洲、拉丁美洲增长较快,北美、欧洲增长较慢。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经济贸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还是西方发到国家在国际经济市场中占到了主导地位。通讯、银行、保险、电信等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中附加价值较高的部门。在这些新兴服务贸易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仍是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三、我国对外贸易战略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以及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活动的频繁度的提高使得我国的贸易自由化的速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的实施也使得我国的贸易体制得到了相应的改革和逐步完善。带来的成果就是我国的国际贸易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化的贸易进程的加快。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总量的加大以及贸易自由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面临着如何选择贸易战略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混合外贸战略。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即90年代初期的时候,国家经济部门提出商品贸易与资金、劳务合作与交流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大经贸战略。加入WTO之后,我国面临的就是如何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2010年在现在的这几年间,我国对外贸易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在对外贸易的战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适合当前形势的具体的对外贸易战略的创新与选择的问题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和创新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和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

四、对外贸易战略的实施方式

我国目前是一个贸易顺差极大的国家,这意味着我国的出口的贸易总额基本上占到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总额。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的进口的缺失。虽然我国是一个极大的贸易顺差国,但是我国的出口主要依靠的是低价的劳动力的出口以及中国制造的出口。对于先进的核心技术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类的出口是微乎其微的。出口顺差的形成也主要是依靠国内的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形成的。而且对于中国制造类的出口不仅没有为我国带来高额的利润还使得我国耗费了原材料以及环境污染作为代价。因此,要真正实现我国的出口顺差的话要逐步形成以核心技术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模式,这样才会为我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带来真正的优势。从上文的描述中,我们应该以反面的思考方式来面对我国的出口的外贸战略的选择。即我姑应该逐步重视进口的对外贸易。我国之所以存在出口占到了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这一局面,我们应该思考的是:难道我国的消费者真的是对于国外的商品没有需求而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其中涉及到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的问题以及消费意识和消费手段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通过刺激消费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同时促进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同样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这里的进口不仅仅指的是产品的进口,也包括原材料、知识和技术以及人员等的进口等方面。而且进口还可以增强我国同世界各个交流的经验,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国民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掌握其他国家产品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有才会有学习和竞争才会使自身的发展得到提升。我们应该明白进口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安全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进口在可以进一步满足国内的市场从而引进先进的消费理念以及促进出口的发展等作用。因此,进口战略应考虑发挥进口促进国内技术水平提高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应提高对进口的重视程度。第二个重要的战略的选择就是要明确我国的优缺点。我国的主要缺点就是核心技术还依赖于进口,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失,而此类产业的发展涉及国家整体工业体系的完善,因此,对这类产业应加以保护。以美国为例,他们国家的有点就在于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开发上,这种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能使自己在国际经济贸易中通过小的成本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自己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所以我国需要的就是培养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努力培养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只要有了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才会使得我国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五、总结虽然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在近几年来都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但是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上还需要我们付出相应的努力才会逐步实现我国的贸易的自由化以及合理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在战略的选择上要注意加强进口以及注重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切实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自由化。

【参考文献】

[1]朱玉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发展研究,2013,01期:19-23.

[2]谷帅.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4,28期:19-23.

[3]董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0期.

[4]陈曦.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期:15-15.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二: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电子商务的兴起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并且电子商务以其独有的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随着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商业触角已经延伸到国际贸易的相关领域,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经济贸易;B2B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新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全球商业往来中电子商务成为时下热门话题。自从个人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诞生以来,短短20年之间相关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已经影响了到了几代人。电子数据通过光纤的飞速传播,在上千公里的范围内读取只需要几十毫秒。并且因特网的EDI技术随着不断改良成本越来越低,成本的降低为很多国家普及互联网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电子商务正是在这样全球互联网用户激增、交易信息、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的前提条件下诞生的,而其巨大的跨地域交易能力使得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间接的服务与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英文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进行的数字化交易,而商品由物流进行运输的新型商业模式。与上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当年的电商巨头ebay为我国普及了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并且很快本土企业跟进了相关业务,有阿里巴巴、京东等都是从那些年代成长起来的。并且大量的本土电商企业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国情,为我国的电子商务概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也增加了很多符合我国要求的服务,如:快捷支付、安全认证、物流极速达等。使得电子商务的概念得到了延展,并且在很多领域开展了新的商业往来,如: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B2C),基本涵盖了社会经济领域的各种交易类型。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2.1在促进经济贸易量方面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全部由网络上完成,而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通常都很大。而电子交货的手段通过国际物流的帮助实现了点对点的快速沟通与交易,极大的弥补了空间与时间跨度巨大的缺陷,提高了交易效率。并且客户之间的沟通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类软件都可以完成,省去了高昂的电信通话费用,这样无形中又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繁荣。交易过程成本的下降自然而然的会拉动国际贸易量的快速增长。例如:今年以来海淘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的优质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也积极拓展国际经济贸易消费市场,满足客户需求,横向上拓宽了集团的业务领域,优化了企业的商业结构。

2.2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改变的影响

电子商务除了提高了国际经贸业务的往来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易方式与货物运输方式。跨国订单的出现使得国际运输物流公司的业务量激增,传统的各级经销商大量进货,逐步消化的方式已经渐渐成为历史。很多国家的订单都是直接从当地的工厂发货,由国际物流公司进行跨国运输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这样节约了不同国家中间环节的仓储、商检、保险、海关等费用,也因为产品均有本地发货从而有效保障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消费者的体验。最后通过跨国直接发货的产品交易模式节约的成本可以有效降低产品零售价,让利消费者,让消费者拿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例如:很多大型的快消品公司均采用原产品发货,国际物流运输的方式,美国本土的百威啤酒、南非的米勒啤酒以及阿尔卑斯矿泉水等国际快消巨头纷纷推出了原产地产品的全球送达服务。

2.3电商对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方面的影响

传统的跨国贸易方式需要双方的代表选定谈判地址,双方代表均需要到场进行磋商,虽然当时的国际电信行业发展已经能够保证电话会议的顺利开展。但这样的交易方式缺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可能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微妙的影响。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的这一情况,对于需要双方高度重视的交易过程可以采取视频的方式谈判,这样在谈判过程中也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双方的肢体语言以及表情,从而采用不同的策略保证谈判的成功。而关于其他后续的交易往来,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以及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补充,大量的跨国企业如:我国的海尔、华为以及国外的欧莱雅、联合利华等都广泛开展了上述的交易模式,保证交易质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交易效率。

2.4电商对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管理模式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管理方面也有诸多优势,通过所有产品订单的数字化。然后设计合理的计算机软件来形成自动化的订单管理方式,这样极大的节约了交易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并且计算机自动化的管理方式也能够提高交易效率,同时杜绝了人工出错的可能性。例如:联合利华集团在全球普及订单数字化管理软件系统之后,使得订单出错率大幅下降,并且能够达到下单到发货过程在30分钟以内完成,改善了用户体验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兴趣极大的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易及管理方式。优化了原有的资源配置,使得更多的公司能够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来拓展原有的业务,提高公司的整体业务量,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